不负如来不负卿经典台词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不负如来不负卿经典台词(共5篇)

不负如来不负卿经典台词 篇1

1.红尘之外的佛与法,凡尘俗世的情与爱。驼铃悠悠,唱响西域。那段遗落在年前丝绸之路上的纯真恋情,如何做到如来与卿两不负......2.理想,就是你毕生想要追求,可以让你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3.“哭吧,你是人,你不是神。为亲人难过,没什么不该。想哭便痛痛快快哭一场。那样,会好受一些的……”

4.那一刻,我的眼湿了。罗什,我有多久没见你了?久到我以为有一世的漫长。

5.“有朝一日,罗什希望能亲历汉地,看看是怎样的水土育出艾晴这样灵秀的女子。”

6.“十年了,只换来这几个月的相守么?”

7.世间可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8.入地狱又何妨?有你的地方,便是天堂。

9.如果我们之间没有隔着一千六百五十年的时间,如果你不是那个一辈子不能改变的身份,我应该会勇敢的向你表白吧?可是,回归原位,我们都有各自放不开的包袱。我爱你,所以,我决定,放弃你。

10.既然今生有缘见,你我相约到百年。谁若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11.我和罗什,从此结角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12.艾晴,是你教会我什么是爱,当我终于学会爱了,你却告诉我,你从来都不曾爱我。

13.这世上,能让我甘愿破戒,甘心入地狱的,只有你一人

14.天眼。这些拥有天眼的人类,因此成为高出于庸碌人群之上的寥寥星辰,怀着巨大的悲悯,试图拯救这些浑浑噩噩的如蝼蚁般忙碌的人群。----姚敏

15.错错错错在不知覆水难收,莫莫莫莫问孤独的理由。

16.我冷眼似雪,心热如火。守护你们的不朽。

17.生来温柔的眼眸,连哭都被诅咒,没有泪,寂寞要怎么流?

18.我要娶的是个天上地下独一无二的女子,她现在还没出现,我在等。

19.我背负着幸福,却追寻着痛苦。流浪也许是爱你唯一的去路。

20.无论前路怎样坎坷,只要是你选择的,我一定在你身边。

21.他将我的手握在胸前,眼眸中蒙着氤氲的光晕:“十年又十年,罗什不是等过来了么?再等十六年,又有何难?”

22.无论平淡如菊的悠然恋情,还是生死交付的绚烂激情,爱情本身是怎样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谁是那个与你相依一世的人。不要到错过再后悔……

23.“三十三岁。”我笑着吸鼻子,“罗什,我认识你十年了……”他笑得风轻云淡,眼角眯起时满是深深的沟壑,无情的岁月在他原本光洁的额头上刻上了几道抬头纹。他轻声说:“罗什已是五十三岁,认识你四十年了……”“罗什,对不起。让你等了太久……”他拂开我额头的碎发,一个轻柔温软的吻落上:“你回来便好……”

24.“男人和女人邂逅,互相吸引,是相吸。相吸只是性的吸引力,没有爱的性只是稍纵即逝的高潮。当新鲜感失去,吸引力也会骤然失去。相爱则是有爱有性,思想全被控制,快乐与痛苦都由他而来。相有是欣赏、接受、思念、迁就、引以为荣。而相依,才是爱情的最崇高境界。爱无论多炽热,终会变平淡,一男一女如能相依为命相随终老,才是牢不可破的关系。”

25.“相吸是激情,相爱是爱情,而相依,是恩情。”

26.别跟我说什么年龄比我大,再过几年我就会比你老。也别说什么你不属于这里,天上或长安再好,没有我佛沙提婆,有什么乐趣可言?

27.世间安的世间安罗什早就破戒了……”他低叹一声,抵着我的额头,“嫉妒弟弟,犯了嫉戒。一直想着你,犯了思淫戒。跟你在一起时又想触碰你,犯了淫欲意与女人身相触戒。艾晴,罗什十年前,十年来,一直在犯戒啊。”

28.“艾晴,罗什何其有幸,能在芸芸众生中遇见你。”

29.我和罗什,从此结角订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

30.“所到之处皆能传扬佛法,立著论说,普渡众生,这便是我毕身所愿!”

31.他高昂着头,油灯昏黄的光也掩盖不住他脸上的满满自信。流光溢彩的气度让我一时间竟有些看呆了。如此的自信与早慧出现在这少年身上,犹如看到了未来一抹绚烂的色彩,用生命燃烧的冲天火光,熠熠生辉。

32.那一日,他轻转所有的经筒,只为触摸她的指纹。

33.罗什,你不是没有感情,你只是不能在人前哭。你这样一个感情丰富,敏感细腻的人,为何偏偏信奉的是那要断尽一切人世情感的宗教?

34.“无论如何,你回来就好......”

35.诺言的遵守,是要代价的,再一次相见,又是十六年岁月。那时,他五十三,她三十三。此时此刻,什么英俊潇洒,什么风华绝代,都已是过眼云烟,他已经老了,皱纹也已经布满脸庞了。但是那份岁月沉淀而来的气质却愈发醇厚。她来了,带着当年的约定而来,相见的那一刻,他不顾周围所有,依旧跌跌撞撞的朝她奔来,一把抱住:“我妻,你回来了。”

36.走进长长的昏暗的走廊,每个人心头应该都思绪万千吧?这一生,是否已经决定伴青灯古佛?这一生,是否抛弃一切爱欲念?这一生,是否已经准备好去承担弘扬佛法的责任?这样缓慢地行进,一直走到尽头的戒坛。三位法师,七位证人,明晃晃的剃刀,庄严的诵经,从此,了生死,离贪爱,俗世一切与己无份了……

37.“艾晴,是佛祖让我遇见你,这份缘,罗什很珍视。”

38.接吻原来那么美,之前弗沙提婆的那个,根本就不算吻。所以,这才是我真正的初吻,一个能让我记忆一辈子的吻。

39.我们彼此追逐着,缠绕着,纠结着,天塌了又何防,地陷了又怎样?天地之间,只有我和你,男人和女人……

40.人们说,青朴是苦修者的原乡。

41.有修行者的地方就是青朴。

42.在青朴的山水之间,我心甘情愿的匍匐与苍天之下、泥土之上。

43.我爱他!是的,我早就爱上他了,从再见到他那一刻起。

44.“爱?”他喃喃地念着这个字,仿佛有千斤重量,沉得让他念出颤声:“佛陀说,一切皆空,万物皆空。罗什是修行之人,怎么可以有爱?”

45.“第一次见你,你比罗什大十岁。第二次,跟你一样大。现在,罗什比你大了十岁。”

46.“十年不见,怎么还是那样傻傻的表情?”

47.“不管你听到什么,我都不在意。”

48.他说不在意,可是语气里还是有些愤番甩开袖子昂头说:“罗什行事,从不苛于陈规,但求无愧于心。”

49.人人都想成佛,我偏不。我宁愿下地狱,也不要压抑地过这一辈子,我只要这一生随我所想,管它下辈子当猪狗还是虫蝇。

不负如来不负卿经典台词 篇2

“世间安得两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这句诗出自《仓央嘉措情歌》。近年来, 经常有人用这句诗来类比文学翻译之难:我们可以把原作比作“佛祖如来”, 把译文读者比作“红颜之卿”, 译者是跟定“如来” (原作) 当“顺仆”呢?还是为了“红颜之卿” (译文读者) 当“叛逆”?本文作者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译者是怎样发挥自己的独立创作主体作用, 应对和打破这些“困局”的。

二、在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作用的衍进过程

古代的翻译者根本没有有自己的独立主体意识。到了清末民初, 严复率先提出了关于译事的“信、达、雅”三原则, 认为译者在“信、达”的基础上要用“雅”语 (优美的语言) 进行翻译。这实际上是认可和提倡译者在翻译中的独立主体意识及作用的发端之语。后来, 在译界又有了“直译”和“意译”之争。这也是关于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应不应当具有并且发挥其独立主体意识与作用这一问题的争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文学翻译理论呈现出了一个“百舸争流”的局面, 其中尤以许愿冲先生提出的“三美” (音美、形美、意美) 为个中翘楚。他认为, 在文学翻译中, 不但要使译文与原文展开竞赛, 而且要求译文超过原文!这样一来, 译者的独立主体意识和作用就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当然, 国外的一些翻译理论, 如奈达的“动态对等” (dynamic equivalence) 说, “异化” (alienation) 与“归化” (naturalization) 说等, 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译者是如何在文学翻译中发挥其独立主体作用的

罗新璋说:文学翻译不仅是要精确, 而且是要精彩。一语道破译者在翻译中发挥其主体意识与能动作用的可贵和不可或缺。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谈译者的主体作用。 (1) 译者的主体意识与能动作用使得译文在意义上和原文永远处于“相异、增加、或减少”的不守恒之中例如, 我国元代剧作家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原文没有使用动词, 只是罗列了几个景物, 给读者勒画出了一个经典的“断肠人”意境。许愿冲的译文如下:Tune:Clear sky Over The Sand O’er old trees wreathed with rotten vine fly evening crows;‘Neath tiny bridge a cot a clear stream flow;On ancient road in western breeze a lean horse goes.Westward declines the sun;Far, far from home is the heartbroken one.译者根据自己阅读原诗得到的审美体验对原诗中的各个景物做了整合, 增用了“wreathed, flows, goes, declines, is”等动词, 使得译文静中有动, 浑然一体。这样翻译固然是英语语法本身的要求, 同时也是译者对原文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可见, 文学翻译是再创造, 而译者创造性的大小则取决于译者运用其主体作用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原文所做变更的多寡。 (2) 在文学翻译中, 译者永远是循“有我”之途, 达“无我”之境。香港翻译家思果说过:没有一个人能够译雨果像雨果, 译狄更斯像狄更斯, 译托尔斯泰像托尔斯泰。由此可见, 译文里有他自己, 其实也非他不可。可见, 译者是根本无法做到“无我”的。我们以胡适翻译的《老洛伯》 (节选) 为例:原诗:“O Sair, Sair did we greet, and muckle did we say;We took buta kiss, and we tore ourselves away.I wish tha t I wree dead, but I’m no like to die;And why was I born to say, wae’s me!”胡的译文:我两人哭着说了许多言语, 我让他亲了个嘴, 便打发他走路。我恨不得立刻死了, ———只是如何死的下去。天呵!我如何这般命苦!原诗是一首精彩的叙事诗, 主人公老洛伯和他的情人出身贫贱, 文化程度不高, 所以, 他们语病不断。而胡适则是第一次尝试用白话含义翻译英诗, 他以俗译俗, 用中国农村的方言生动再现一个乡下妇女的凄苦生计和心境, 用“路—了—呵—苦”再现了原诗的abba韵式。胡适成功地把翻译和创作合二为一, 真正跨越了“有我”与“无我”的界限, 因为他自己也“跑到诗里去”了。 (3) 译者发挥其主体作用, 使得原作在译语中“青春永驻”。美国汉学家兼汉诗翻译家庞德认为:一件艺术作品的意义永远也不可能固定不变, 作品的意义会随着作品语言的改变而改变, 语言本身似乎也有生命, 有适应、改变和继续存活下去的力量。笔者认为:译者既是原作的读者, 又是自己译文的第一读者, 是三种身份的统一体。译者介于原语和译语之间, 当然受到此二者的约束, 同时, 译者作为有着自己独特创作意识的主体, 又站在了一个可以超越了原语和译语高度, 所以能够在文学翻译中延续原作的生命, 并且催生新的生命。例如, 曹雪芹的《红楼梦》堪称我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则成功地将其翻译成了英语。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王夫人悄悄地道, “那可能么?”凤姐道, “有什么不能……。外面的大事已经大哥哥料理清了, 不过是里头照管照管, 便是我有不知道的, 问问太太就是了。”杨译:“Are yousure you can cope?”Whispered Lady Wang.“I don’t see why not.Cousin Zhen has seen to all the important outside arrangements.It’s just a queston of keeping an eye on the domestic side.And in case of doubt, I can consult you.”在《红楼梦》里, 王熙凤精明能干, 自信好强, 所以, 为了有力再现王熙凤的性格, 杨氏运用自己英语汉语的双重优势和对中国文化的独到理解, 通过对原作的审美感知, 将“有什么不能的”译为口语化的“I don’t see why not”, 没有用短语“take care of”来对译“照管照管”, 而是将其译为“keep an eye on”, 这样, 读者就可以感受到王熙凤的不同寻常、泼辣和举重若轻, 也就再现了原作的风采和魅力。

四、结论

我认为, 译者的主体意识和作用就是一种“译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精神, 译者只有通过自己独特的审美经验, 才能把原作的“庐山真面目”呈现给译语读者。我们还是回到文章开头的那句诗, 首先, 译者不能违背“如来” (原作) 的本意, 否则翻译就成了无本之木;再者, 译者也不能辜负自己的“红颜之卿” (译语读者) , 否则, 翻译则将无所归依。文学翻译既然是再创造, 译者要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 千变万化, 左右逢源。只有如此, 才能在文学翻译的“朝圣”之旅中, 顺利到达“西天佛国”、“取回真经”, 并且做到“不负如来不负卿”。

摘要:译者是否具有并且发挥较强的主体意识与作用是关乎文学翻译成败优劣的首要条件。原因如下:译者的主体意识与作用使得译文与原文永远“相异、增加或减少”;译者在文学翻译实践中追求“无我”, 但是都难免“有我”, 可谓是“取法乎上, 得乎其中”;译者发挥其独有的主体意识与作用, 使得原作在译语中得以“青春永驻”。一言以蔽之, 在文学翻译中, 译者应当具有并且尽可能地发挥独立的主体意识与作用也是文学翻译走向成功的“方便之门”。

好书读后感—不负如来不负卿 篇3

住在布达拉宫,你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你是世间最美的情郎。有人说,你是佛,有人说,你已成佛,你说你谁也不是,你只是你,一个独坐高看云生云灭入尘埃的男子。对于我,你是六世**,你是多情诗人,你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书香弥漫,阅读《仓央嘉措

世间最美的情郎》,我从书中参悟你的莲花一世。

那一年,你出生了,传说那天天有异象,花雨漫天,七轮旭日同时升起,金光耀眼。也许这真的预见了你的与众不同。不过那时你还只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在阿爸阿妈的关怀下幸福长大。

直到那一天,两个风尘仆仆的僧人来到你家中,你从僧人的狂喜和阿爸阿妈那复杂的眼神中看出了什么。当晚,阿妈抱着你,一夜清泪无言,幼小的你尚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更不知道这清泪为谁而流。

第二天,两个僧人带着懵懂的你离开了家,踏入了未知。

直到多年后,你才知道,这是你作为转世灵童的代价。

你被带到一个寺庙中,两个僧人教你佛法,传你佛道。你很聪颖,对佛法也有天生的领悟,在悠悠经声中,你慢慢成长为一个如玉的少年。

一次盛大的集会,你压抑不住那份少年的好奇和冲动,便装混于人群之中,暂忘了佛祖,享受一个少年应有的快乐。这是除了佛法外,你所接受到的其他能让你沉醉的,诗歌、欢笑,还有那个让你魂牵梦绕的女孩—仁增旺姆。

盈盈美人顾,从此入我心。

你与她形影不离,歌舞相伴,你为她吟诗,她为你轻歌,措那宗湖畔,诉说着彼此的往事与情意,年少的心甜蜜又惆怅,热烈又拘谨,这便是爱了吧。

那一刻你为了她,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直到一次你与仁增旺姆漫步归来,师傅已早早在寺门口等你,你心慌,却不知为何。师傅要求你去拉萨,那眼神一如当年离开阿爸阿妈之时。你甚至来不及与她道别,只留下一句“等我”。谁知这一等便是一世独殇。

当你到布达拉宫以后,一切都明晓了,你是转世灵童,是雪域的佛爷,也是永远无法享受爱情的人。泪,落在衣上,凉彻心底。

你是我最美的遇见,最难的再见。

你把你的悲痛与绝望寄托在你的诗,尽管这让你的诗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但这不是你所想要的。如果可以,你只愿自己是当年措那湖畔青涩的少年。

佛爷的生活单调平静,然而这平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压抑。此时的拉萨,一场阴谋缓缓降临。

拉萨汗,这个野心家,他想要独掌西藏大权,而你,无疑是个绊脚石。几番明争暗斗,阅历尚浅的你怎会是他的对手。在他的阴谋下,你被迫赶往皇城面圣。跟随的侍从无疑是拉藏汗的手下,一路上多加刁难,再加上病重的身躯,终于,在青海湖畔,你倒下了。你没有遗言留下,只是劝告侍从们好好生活,所有人都哭了,你以你的慈悲,在生活的最后一刻度化了他们。你是真正的佛。

生命是一场风花雪月的痛。

没人愿意相信这个结局,有人说,你并未死,你在西藏继续弘扬着你的佛法,写着你的情诗。但在我看来,这对你也许是好的归宿。就像你说的,你只是回归了佛祖的身旁。

你的一生,如烟,如锦,如流云;如电,如光,如幻影。爱与恨,尘埃与禅心,扰攘与静寂,都是你的莲花一世。

你曾问,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佛祖,一直在你心中,你是永远的佛;爱人,你并未曾负她,你们只是此生无缘。

心若莲花,次第盛开,百川在心,终得菩提。世间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我知,你做到了。

一袭袈裟。

一缕梵唱。

一世别殇。

初见人生不负卿经典散文 篇4

人生若只如初见,数百年来,也不过二人许。一个是满清第一大词人,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一个是转世**,流传于世许多美丽的情诗。

他们有共性。都是人间少有。他们几乎都拥尽人间一切,唯独没有快乐。他们都是世间最美丽的情郎,也是受尽造化作弄的失意之人。他们都生活在康熙朝,他们都是少数民族。他们都是人间奇葩,却都又英年早逝,情深不寿。他们都生命短暂却如夏花般绚烂。

喜欢纳兰公子的《饮水集》由来,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今天写下这八个字,让人心头仍忍不住一颤,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鱼,安知鱼之悲?一切,归于冷暖自知。

也喜欢仓央的情诗。他短暂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既有宗教的神圣,又有政治的诡谲,还有命运的多戗和爱情的凄美。最喜欢他以一颗佛心演绎了平凡人世间最不平凡的爱情。

恍惚中,我不知道是如何把这两个人联系起来的。他们的多情?他们的文采?好像又不尽然。也许应该是他们浓缩了一生的情,于热烈处迸发出来的平凡。

他们两个,一个不允许有“尘缘”,另一个却“尘缘容易绝”。一个被命运选中为**,另一个却因为内心的痛苦,“曾染戒香消俗念,莫又多情”。 一个说:“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另一个说:“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字面上说着薄情绝情,骨子里却仍是多情痴情。这样的矛盾挣扎,甜蜜和和凄苦交织的况味,正是他们的诗能够穿越三百年的时光,感动我们的内心的`原因之一。

纳兰在《朝中措》里写道:看尽一帘红雨,为谁轻系花铃。仓央在其诗歌里写到: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朝圣的终点模糊了我的双眼,是明晰或者消散已不重要。我只愿“转山转水转佛塔”,用今生祈求一个来世。仓央的身份就决定了他情愿一生一世暗恋,也不愿用一个美好的开始配上一个无望的结局。但他在暗恋情节上所迸发出来的热烈一点也不逊色于纳兰的情真意切。

试问纳兰,如果早知道和她只有三年的相处,你还愿意和她相爱吗?试问仓央,如果早知道会被废黜,你还愿意爱上你心上的人儿吗?

韶华易逝,烟花易冷。也许唯其短暂和不可预知,才使得他们的爱更加炽热和纯真,三百多年后的我们还在咀嚼着他们的幸与痛。

不负春色不卿散文 篇5

春天已经走了大半截,满眼的绿意已成为我们眼帘的风景。

早晨,送走上学的儿子之后,我就习惯的直奔小城的郊外。因为遭受倒春寒的影响,在扑面而至的春风依然夹着轻微的寒意。寒意深入肌肤,依然有着冰凉冰凉的感觉。郊外的山色与树林一天比一天绿起来,地下的草坪亦长出片片绿意,面对这春天的景象,我在想,大自然像是一个导演,总会因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将一个个季节的故事编排的如此科学、自然与合理。在季节的交替中,不急不燥,沉稳不语,亦不为外物左右,该来的时候来,该去的时候去,风云变化,云轻风淡,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郊外晨练的人已经多起来,广场上响起的轻音乐给这静谧的郊外带来无限的浪漫。穿过广场,我走向郊外的小山上去,山路两旁引道已经长满了小草,清新的草尖,在晨曦的普照下,远远看去像是给这条山路围上一件碧绿的围巾。路两旁的柳树已经长满青绿的柳叶,倒垂的柳枝如同是少女的长发,在晨风里轻轻摇曳,总会掀起行人在心里的狂喜。美丽的东西总是招人喜爱,这春天的柳就是如此吧。沿途上山的人不时的掏出手机拍照,似乎想把春日此刻的风景一直保存在心里。

清晨锻炼的人动作花样众多,让人目不暇给。一如有的小跑,有的漫步,有的跳绳,有的打球等等,但不论是那一项活动,在这清新的晨曦里,都能和这春天的景色融合成一幅绝美的图案。一静一动,给这春天的景色增添了几份旖旎。所以,我岂不为这眼前的景色心动吗?其实,藏在心里的那份狂喜早已按耐不住,于是兴奋之余,我从口袋里拿出手机将这景色拍下来,一边走一边翻阅,真想将这份心情发到微信里,可是我不觉便翻到了去年春天照的照片,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春天,那份狂喜的心情是否一样呢?沉思良久之后,想起从眼前翻过的年轮,心里渐渐的生起一丝的忧伤,在岁月的流逝里,春天依然,春风依旧,只是我们在岁月里慢慢的变老着……

晨练的.路上大多数是老人,当想到时光里流逝的自己是,自己不觉向走过身边的行人扫描一下,每每看看从身边走过的老人们后,我就在想,他们每个人都是有过故事的人。我何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因为生命的老去纠结呢?

山路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有说有笑,在这春天的早晨,远远看去,形成了一个流动的风景。走在这风景里,看到眼前一个个拍照的人们,我在想,自己或许是他们风景里的一个,而他们何尝不是我视线里的风景之一呢?既然如此,我何不在这个风景里将自己最好的一面留下,因为至少会让拍照的人在浏览风情的时候能想到自己的人生。

我置身风景,风景中有我。我们的人生只有不断地审视自己,才能认识自己,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风景里找到自己,看到自我。一个人不必有太在乎风景里的自己,我想做好这风景里的自己才是留给这风景最精彩的地方。风景里有我,我在风景中,谁能逃过这规律?

蛮想着人生与大自然的风景,不觉来到这山顶,山顶上蹲放着炎帝塑像,抬眼观望,我所住的小城便尽收眼底了,山顶上树木泛绿,青草出头,杏花虽已经凋谢,但片片花瓣在草丛上依然清晰可见,而最能惹我们视野的就一朵朵桃红在这时刻独领风骚的情形,与依依的杨柳,在晨风里舞动着清韵的身影相互映衬,组成山顶一幅美图。有时我们不能不感谢大自然的造化。

眼前不是当初春来时的荒芜了,绿草重生,花儿绽放。有白的,有红的,有粉的,有紫的,有知名的,有不知名的,有的爬在草丛,有的蹲在山脚,有的附在树梢,还有的落在田间。荒芜的泥土里不断冒出翻新泥土的气息,并将这春天的群山组合成一幅幅春天的图案。

山顶的景色给了人们一个全新的视觉,我由不得一次次允吸着这山顶清新的空气,也一次次地被这眼前的风景陶醉。山顶树木较多,还有一个健身运动的小场所。鸟儿在山顶树丛里飞来飞去,上下飞跳,叽叽喳喳的叫着,像在歌唱春天,无意识给这静谧的树林带来一个个浪漫的回忆。但是,我不能陶醉其里,因为我的路还在延续……

在山顶逗留了一会,朝山下走去。上山与下山的情形让我想到我们的人生。人生就像是盘山,四十岁的时候前就如同是在往上盘旋,因为我们要寻找我们心目中的风景;而四十岁之后,就我们是往山下走的人生。这就是人生的自然规律。难怪有人慨叹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想,这更能说明我们人生的艰难之旅在于下山的人生。就这个人生的话题,有必要说说的。我们人在路上,在下山的路上,不仅要有上山的勇气与胆识,更要有下山的气量与度量,一如我们明白了人在生下来即是往死的路上奔一样的道理,但即使如此,我们的脚步亦不能停下来,用自己生命的脚步丈量生命的路程,这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人生。

到达山脚下,气候湿润,头顶雾气腾腾,当我经过一片绿色的柳林,清新的柳色一样飘逸着春的气息将我吸引,当我静穆在这片柳树前面寻思时,远处对面一阵清脆的笑声突然传来,我抬头向前看,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我的对面站着有两个少女,一个背靠着柳林,另一个在照相,少女与春柳合二为一,这迷人的风景能不拨乱我的心弦吗?

那两个姑娘似乎注意到我的存在,还冲我点点头,逗留片刻,两个少女扭头就走向上山的路,而我此刻才意识到自己下山的路才行了半截。人在路上行,这么一上一下,不正是我与这两个少女人生的真实写照吗?她们年龄与她们现在走的方向一致正走在上山的路上,而我的人生正行走在下山的路上,同样的季节,一样的风景,在我与这两个少女之中却存在着两者的截然的不同心绪了。

一个多小时的漫步,我不觉又回到来时郊外的广场前,上山的人络绎不绝,下山的人川流不息,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离开这郊外的那一刻,我的心有些犹豫不决了。刚刚路过的花坛,犹如是老友,让我在这个季节邂逅了一次最美的相遇,那份情,那份意,扯着我的衣角。

春天又一次给予了我希望,美丽的景色让我陶醉,让我狂喜,让我寻思,我是千千万平凡生命的一员,在这争奇斗妍的世界里,我愿意如青草一样,用自己最朴实的心灵守护着春天母亲的一个个嘱托,去实现先人一个个踏实的脚印。

上一篇:社区普法讲义下一篇:机车整备作业管理办法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