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罪犯心理矫治,是指监狱在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罪犯开展心理测验,心理评估,掌握其个体心理结构特征,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及其他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促使其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增强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的科学性、针对性。心理矫治与管理、教育、劳动等手段相结合,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质量。
关键词: 监狱 心理咨询 心理矫治
现就农八师新安监狱现状,通过相关专业民警了解情况,浅谈罪犯心理咨询与矫治现状
一.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罪犯心理矫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一些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心理失衡、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也随之而来。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为此,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疾病治疗等应运而生。同普通人相比,心理问题在犯罪人这类特殊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普遍和严重。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各类刑事案件的犯罪人都有其特殊的犯罪心理结构,一些人违法犯罪的诱因就是心理问题。不仅如此,监狱劳教所中的罪犯劳教人员,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压封闭环境之中,活动空间小,心理压力大,因此他们是心理疾患和心理危机的高发群体。
(二)开展罪犯心理矫治能够更客观地认识被改造者。就教育改造工作而言,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是实施教育改造工作的主体,罪犯是被教育改造的对象(客体)。只有主体对客体有一个全面、客观、真实的认识,才能在实践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和模式。通过心理测验,能够深刻地认识罪犯劳教人员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点,能够对他们有一个全面的、本质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工作,无疑更有针对性。
(三)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可以提高改好率。当前,我国监狱罪犯劳教人员构成日趋复杂,“法轮功”类罪犯劳教人员,以及涉黑、涉枪,涉黄、赌、毒人员有上升趋势,改造难度日趋增大。开展心理矫治具有重要意义。
(四)开展心理矫治是实现监狱工作科学化重要途径。开展心理矫治,不但可以开阔思路,拓宽视野,而且可以使我们从一个新的切入点来启动“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质量”的系统工程。它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审视、疏理、提升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模式和手段,通过给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促进工作的持续发展。这对于发展监狱劳教工作,维护社会
稳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五)开展罪犯心理矫治能促进监狱人民警察知识更新,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开展心理矫治工作,来提高教育改造和教育挽救质量,也是对监狱警察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的一种新的挑战。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必将极大提高监狱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罪犯个案心理咨询
1、案例介绍
罪犯吴某,24岁,身高176,高大强壮,入狱四年,急躁易怒,情绪容易失控,在监狱中顶撞警察,经常因琐事与同改的罪犯争吵、打架,反对改造,出言威胁他人,攻击行为严重。
2、犯罪心理形成原因及分析
第一,个性特征分析。通过艾森克的EPQ测试,该犯P分72,N分63,E分65,是典型的胆汁质类型的人,急躁易怒、激惹性高且难以自制,受刺激、侮辱以及损害后容易失去理智;SCL-90中,敌对因子3.5分,人际关系因子3.2分,表明该犯敌对情绪严重,容易与他人争论,摔 打物品,甚至不可抑制地打骂他人,目前在改造中表现较差。在监区人际关系紧张,常有孤 独感,自卑情绪严重,争强好胜,嫉妒、固执,常对其他犯人进行攻击。
第二,家庭因素。该犯一直生活在一个缺少温暖的家庭中,由于父母关系不融洽,经常争吵、打架,父亲长年在外做生意,母亲因为孤独而沉溺于打麻将,对孩子不问不闻,从小是一个被忽视的人,形成孤僻、冷漠、粗暴 不良 的性格。其父母教育子女,简单粗暴,甚至用野蛮的打骂体罚方法教 育子女,而且时常因不顺心的事拿孩子出气,莫名招来一顿暴打。该犯从小就学习了父母的粗暴行为,变得冷酷、残忍、好斗,遇到不如意就会拿 别人出气。随着青春期到来,心理上所产生的挫折感、自卑感、失落感越来越强,加之本 身胆汁质气质 的基础,时常内心处于失衡状态,因此该犯常与父母产生激烈的顶撞,甚至离家出走,在社 会上与流氓团伙在一起,通过打、砸、抢,攻击行为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第三,学校因素。该犯在校学习成绩不良,而且经常打架惹事。因此同班里没有知心 朋友,长期受到忽视;有时老师和同学由于思维定势,使他承受一些不公平的指责;还有些时候老师 不能一视同仁,对他不是放任不管,就是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打骂,该犯对此强烈不满,常 借攻击行为来发泄愤怒,同时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第四,社会因
素。该犯社区居住环境复杂,赌博,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事件接连不断,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很容易习得不良行为。另外,一些传媒对某些不良行为的无意传播,也是其好斗的模版。在这些因 素的潜移默化下,该犯养成了自仗身高力大,以攻击令人畏惧为荣的扭曲心理。
三.犯罪心理咨询
在对该犯的心理咨询过程认为,一个人如果了解他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领悟了心理问题发生的过程,解决问题就会容易得多。通过与该犯进行交流,引导他回忆早年的经历,让他领悟,由于童年时期,父母关系不良忽视了他的感觉,没有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关怀,这使他形成了自 卑、孤独、冷漠的性格;父母经常的打骂体罚,以及因不顺心而拿他出气,这就使他从小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同时自己不高兴时,就想通 过打击 他人来获得一种宣泄,但这种攻击行为本身不仅没有让他心理恢复平衡,相 反,使他受到了孤立、排斥,反而使他内心更加失衡。由于胆汁质的人,本身容易冲动易怒,加剧了他的暴力行为。
四.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罪犯心理矫治的主体单一
罪犯心理矫治的主体只能是监狱人民警察。虽然在一些发达省(区),已逐步将社会力量引进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弥补了监狱矫治力量的不足,但也只是局部的工作尝试,未形成气候。我兵团也不例外。这就导致罪犯心理矫治主体的单一性和相关矛盾的产生。一是由于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角色,必然导致他们与罪犯之间的根本对立,罪犯在服刑期间,本身对监狱警察就充满了戒备心理和对立情绪,如果让监狱警察充当心理矫治的角色,罪犯很难将内心真实的想法讲出来,也不愿从监狱警察这个“矫治师”那里寻求什么情绪安慰和心理帮助,影响心理矫治基础的形成。二是监狱警察心理矫治的专业水平不高,还很难适应罪犯心理矫治工作。
(二)、罪犯心理矫治的手段单一
于专业技术水准和专业设备的限制,罪犯心理矫治实践中所采用的手段单一。条件好点的监狱购置了一些矫治设备,建立了宣泄室、音乐放松室等,这也只是极少的监狱,绝大多数是没有完善矫治条件的。因此,在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过程中就显的手段单一,渗透力不强。
(三)部分民警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认识不够
作为改造罪犯重要方法之一的罪犯心理矫治也以基本纳入了日常的教育改造之中。但是,部分民警甚至一些监狱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落后于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发展。认为罪犯心理矫治只不过是搞花架子,装点门面,对改造工作作用不大,因此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特别是相当一部分罪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即使是有了心理问题,也不愿向民警讲述和倾诉,认为这是个人隐私,我心里有问题就等于我精神有问题,甚至就意味着我有“神经病”,害怕自己的心理疾病被他人知道而受到讽刺,因而不愿意讲真话。在这种情况下,民警会认为,既然罪犯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心理问题讲出来,而且也不影响自己的日常工作,又何必多此一举呢。持这种观点和想法的民警,在基层监狱单位相当普遍,如果对这一问题认识不清它必然会成为我兵团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障碍,阻止这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对策思考
(一)建立健全罪犯心理矫治机构
成立以监狱民警为主、有关专家参加的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指导中心。根据我兵团的实际,目前还不具备完全以社会专业人士对罪犯开展心理矫治工作,监狱民警应该是此项工作的主导力量。但是,如果仅以监狱民警对罪犯进行心理矫治,由于前述种种弊端,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就极易流于形式。因此应结合我兵团实际,应采取以监狱民警为主、社会专业人士参与的形式开展。
(二)在监狱人民警察中普及心理学及心理卫生知识,创设健康的心理矫治环境
罪犯心理矫治的主体是监狱人民警察,如果矫治主体缺乏基本的心理学常识和心理卫生知识,那还何谈对罪犯的心理矫治。众所周知,监狱人民警察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和工作任务的繁重,缺乏时间和机会学习新知识,必然导致其对心理学相关知识的无知或知之甚少,这就会使得其在对罪犯心理矫治中处于盲目和茫然的状况。
(三)尊重罪犯违法犯罪心理的转化规律,充分发挥管教民警的主观能动性
罪犯心理矫治最基本的内容可以相对地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犯罪有关的犯罪心理和恶习,另一类是一般性的心理障碍,比如抑郁、焦虑等。开展心理矫治工作因此可以分类进行,不同类型的心理矫治工作应遵循不同的规律和方法。为了使罪犯心理矫治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富有成效,我们的广大管教民警必须首先对此加以区分、了解的。在罪犯心理矫治实践工作中,许多管教民警工作热情很高,也想立见成效,但忽视了正确把握罪犯心理转化的基本规律,不能从实际出发,照搬别人模式,结果是事倍功半,效果不佳,也影响了监狱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推行
总之,罪犯心理矫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相对独立的监管改造手段,只要我们善于运用罪犯心理矫治规律,并不断探索总结规律性东西,积极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一定
李某, 女, 大一新生, 性格内向。身体健康, 无家庭精神病史;近两个月来常常焦虑、恐惧、注意力不集中;害怕与男生交往, 学习效率下降。
二、来访者主诉
上小学时, 有一次我爸看到我和男生一块走, 大声呵斥我“不学好!”。高中我是班干部, 张某打扰别人学习, 我报告了老师, 从此就和她“结了仇”。看到我和男生说话, 张某就大喊, “贱样, 勾搭小男生!”。以后, 我就不敢和男生说话了, 而且只要听到张某说话, 就以为是在说我。渐渐地, 我开始害怕和男生打交道, 我怕别人说我“不学好”、“勾搭小男生”。
上了大学, 一有男生和我说话, 我就心想“完了, 别人一定会议论我的!”, 我觉得男生都很坏, 他们让我背骂名。这两个月, 我一和男生接触就害怕、紧张地说不出话来, 晚上也睡不好。
三、初步诊断与方案制定
1、初步诊断
SCL-90、SDS和SAS的结果显示, 李某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得分较高。李某的心理冲突为变形, 病程较短, 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主动求助, 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 初步判断为异性交往恐惧。
2、制定咨询方案
(1) 咨询目标
在与李某协商的基础上, 我们制定了咨询目标:改变李某的错误认知, 逐步减轻直至消除异性交往恐惧;发展李某的积极心理品质, 增强积极的幸福力。
(2) 咨询阶段
第一阶段为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通过共情、具体化、无条件积极关注等, 营造接纳、信任、尊重的环境, 了解李某的基本情况;第二阶段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系统脱敏法和认知疗法, 缓解李某的异性交往恐惧, 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第三阶段为评估阶段, 评估咨询效果, 结束咨询。
(3) 咨询方法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出, 一切要从“积极”出发, 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各种现象, 其核心任务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最终奠定幸福有成人生。系统脱敏法是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不良刺激, 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 逐渐使这一刺激失去负面作用。认知疗法认为心理困惑是由于求助者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造成的, 咨询师找出并矫正不合理的认知信念, 最终消除求助者心理困惑。
四、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
目标:了解基本情况, 建立咨询关系;运用心理测验, 确定主要问题。
情景摘要:
李某:老师, 我挺失败的。
咨询师:哦?为什么这么说呢?
李某:恩, 我一看到男生就害怕, 浑身紧张, 冒汗, 脸发烫。我反复跟自己说没什么可怕的, 可还是害怕。
咨询师:你似乎觉得自己不够勇敢。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好吗?
李某:恩。今天中午吃完饭, 我沿着墙角走, 迎面走来一个男生, 他问我“吃饭了吗?”我不敢看他, 很紧张地低着头。
咨询师:这个“他”是谁呢?李某:我同学, 平时他一和我说话我就很紧张, 说不出话来。
……
分析:本阶段, 咨询师主要采用无条件积极关注、内容反应等技术, 了解李某的基本情况, 运用心理测验确定问题。
第二阶段
目的: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纠正李某的不合理信念, 并用系统脱敏法对抗李某的不良情绪。
认知疗法情景摘要:
李某:我觉得男生都是坏人, 他们都很坏!
咨询师:恩。有没有例外呢?仔细想一想。
李某: (坚定的摇头) 没有。
咨询师:那小张呢?你上次和我说他帮你占位子吧, 他也是坏人?
李某:那个, 他不一样, 他当然挺好的。
咨询师:那你的意思是说, 他不是男生啊?
李某: (沉默了一会) 当然不能那么说!
咨询师:那, 所有的男生都很坏?
李某: (想了想) 好像也不是的。
……
咨询师:今天我们玩“优点轰炸”吧?看看能炸出男生几个优点?李某:哎呀, 这不是要给男生戴高帽吗!
咨询师:哈哈, 我先开始啊, 我觉得男生很大气、不小心眼。 (边说边写下来)
李某:男生很有力气……
系统脱敏法咨询情景摘要:
咨询师:请你尽可能清晰的想象一些场景, 当感到焦虑时, 请举起左手食指示意我。现在, 请你想象 (恐惧等级量表中的第9个等级) :你在路过操场的时候, 碰见几个男生, 他们好像在锻炼身体, 他们并没有看见你。 (过了几秒钟, 李某举起左手食指, 咨询师停顿了5秒钟)
咨询师:停止那个场面。在你想象的时候恐惧等级增加了多少?
李某者:没有增加。
咨询师:好的, 请放松。 (停止20-30秒, 重新放松指示)
咨询师:现在想象, 你走进教室, 听到有男生在说话, 当场景清晰的出现时, 请提示我。 (10秒后, 求助者举起她的手指, 等待5秒钟)
咨询师:现在恐惧紧张增加了多少分呢?
李某:大约20分。
咨询师:好的, 现在请停止想象, 放松下来。当你完全放松时, 请提示我。 (2分钟后, 求助者举起她的手指)
咨询师:好的, 现在请再次想象那个场景, 当场景清晰出现的时候, 请告诉我你的恐惧等级增加了多少? (1分钟后, 求助者举起她的手指)
李某:大概10分吧! (在第三次想象中恐惧分数仅增加了5分)
……
咨询师:你看上去放松了很多, 精神也好了很多!
李某:谢谢老师!
咨询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恐惧等级表, 你现在可以达到哪个等级了?
李某:恩, 第5个。
咨询师:很开心看到你的进步!我看到了你的努力和坚持, 你是优秀的!
咨询师:平时自己做放松练习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
分析:本阶段是咨询的最重要部分, 运用苏格拉底产婆法对李某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用系统脱敏法缓解李某的恐惧情绪。咨询师从积极的视角, 不断鼓励、表扬李某, 关注李某的积极方面, 逐渐培养李某希望、坚持等积极心理品质。
第三阶段
评估李某在情绪、异性交往等方面的改善, 巩固咨询效果, 结束咨询。
五、效果评估
来访者评估:可以正常和男生交往, 有时还能主动和男生打招呼。
同学们评估:同学们发现求助者更容易相处了。咨询师评估:求助者在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均有进步, 生活态度更积极, 积极心理品质得到培养。
心理测验:SCL-90、SDS和SAS, 得分均在正常范围。
六、总结
异性交往恐惧影响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引起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面旗帜, 在咨询的过程中不断鼓励来访者, 肯定来访者的努力, 培养来访者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结合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等传统的心理咨询方法, 对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异性交往恐惧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摘要: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指导下, 咨询师运用系统脱敏法和认知疗法对异性交往恐惧个案进行咨询, 最终来访者恐惧情绪得到缓解, 积极心理品质得到培养, 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异性交往恐惧,个案咨询
参考文献
[1]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幸福有成人生[J].中国特殊教育, 2010 (11) :P3-8.[1]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幸福有成人生[J].中国特殊教育, 2010 (11) :P3-8.
[2]温玉卓.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与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 (05) :P22-23.[2]温玉卓.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与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5 (05) :P22-23.
[3]王凤姿.浅谈认知疗法在个体心理辅导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4:P31-32.[3]王凤姿.浅谈认知疗法在个体心理辅导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4:P31-32.
[关键词]罪犯自杀;心理干预;对策
一、罪犯自杀概述
(一)罪犯自杀行为的含义
罪犯自杀行为指的是在监狱服刑期间内,罪犯自己实施的并直接导致死亡结果发生的一种积极的或是消极的自杀性的行为。这种罪犯自杀行为仅指罪犯以积极追求死亡为目的而实施的一种自杀性的行为,从主观上界定罪犯自杀的主观意愿性及主动积极性。有助于我们对某一具体类型的罪犯自杀行为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预防对策。
监狱中关押、服刑的罪犯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所处的环境是一种与正常社会相隔离的环境,失去了社会的依托,心理的脆弱性也将非常明显地显现出来。而且在这种隔离状态下,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也会增强,使罪犯从内心深处产生无助和绝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借自杀行为作为最后一次呼吁以寻求周围的帮助。”
(二)罪犯自杀行为的特征
1.自杀行为方式的多样性
罪犯的自杀从性质上分为两种:一是真实性自杀,是罪犯决意想死,因无望而轻生;二是虚假性自杀,表现为自伤自残型,往往是迫于自尊、面子或其他非正常的理由以消极改造的方式而做出的仿真性自杀。
罪犯自杀的方式表现为多种多样:自缢,即上吊,造成缺氧而死;自焚,以酒精、汽油、二甲苯等易燃物引火烧身窒息而亡;溺水;电击,通过生产或生活用电触电;失血,如:割手腕、头颈、腹部等身体部位;绝食;重创,撞击硬物,如墙等;吞食异物,如剪刀,铁钉,刀片缝衣针等;食毒,如:过量药片,有毒药品或剧毒化工液体;高处下坠,借助建筑物下坠。
2.自杀行为手段的隐蔽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获取越来越简便,这个特点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劳动生产化学原料、身边的设备等都可以作为自我伤害的手段,工具趋向于“就地取材”。另外,实施行为前思想的隐蔽,自我伤害行为的突然,致使监狱管教干警了解甚少或一无所知,即使是在一起生活劳动的同犯也毫无察觉。罪犯使用的“药物”自身往往也很隐蔽,通过不法途径获得的有毒物品,种类繁多,有的甚至是罕见毒物,需要用高级仪器进行专门的检测,但目前往往因为监狱自己无能力识别而不了了之,使监狱一次次失去了认识自杀的好机会。
二、预防罪犯自杀的心理干预措施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是罪犯心理矫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有经常性、长期性,也是实施危机干预的有效形式。通过向罪犯宣传心理学、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让罪犯学会认识自己、剖析自己、接納自己,从而自觉调整心理状态,积极面对改造生活,提高消除心理障碍的能力,预防精神疾病和事故的发生。对罪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进行系统化的课堂教育,举办有关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利用宣传载体开展教育活动,罪犯自我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
(二)提高心理矫治民警的业务工作能力
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强、要求高的工作,从事心理危机干预的民警必须经过系统培训,但从目前的实际工作来看,监狱内的危机干预还处在摸索阶级,没有形成体系,这就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心理矫治队伍,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工作能力。首先,从事心理危机干预的民警要热爱所从事的工作,对矫治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寻求自我成长的途径。其次,民警人格要健全,为人开朗、豁达、热心、诚恳,有较强的开放意识和探索精神,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再次,坚持长期培训,可以边干边学,必须不间断、梯级性地参加规范性培训。要为他们创造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他们从事心理矫治工作以及危机干预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法。
(三)运用科学方法,及时了解罪犯的心理特征
身处监狱的特殊环境,罪犯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许多人的心理会变得十分脆弱,甚至很小的事件就会击垮他们的精神防线,使他们产生自杀念头,特别是性格内向、家庭关系复杂、社会经历复杂的罪犯相对来说产生自杀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及时对罪犯进行有效的心理测试、心理诊断,及时了解每一名罪犯的性格特征及人生经历,是预防罪犯自杀的前提条件。充分运用COPA心理测量,对新入监罪犯进行自杀危险性排查。以COPA心理测量量表中的“情绪稳定性”和“焦虑感”作为排查罪犯自杀的基本因子项,“情绪稳定性”和“焦虑感”的分值超过60分的,罪犯便具有了自杀的最基本心理特征。同时对罪犯生活史、犯罪史和改造中的因素进行排查,确定其自杀心理程度,完善罪犯改造心理档案,制定干预和防控措施,建立预警机制。
三、结语
众所周知,生命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心理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能量。在监内运用科学的教育、分析、干预等心理矫治手段,挽救有自杀倾向罪犯的生命,使其逐步了解和掌控自身心理能量,合理开发和利用生命资源,平稳地渡过刑期,最终将其改造成为自觉守法的公民,值得我们在教育改造工作中去努力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吕成荣.服刑罪犯自杀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03)
[2]顾伟.论罪犯的自杀行为及其预防措施[J].法制与社会,2008,(10).23-28
[3]武传家.罪犯自杀现象的心理社会原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15).33-36
1.案例报告——一例因工作压力而引发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1 1.1一般资料................................................1 1.2 主诉和个人陈述..........................................2 1.3观察和他人反映..........................................3 1.4 评估与诊断..............................................3 1.5 制定咨询目标............................................5 1.6制定咨询方案............................................5 1.7 咨询过程................................................6 1.8 咨询效果评估...........................................11 2.个人成长报告———沿途的阳光、风雨与彩虹............12
2.1个人成长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2.2职业行为分析...........................................14
一例因工作压力
引发一般心理问题的个案报告
摘要:本文报告了一例女性对工作失去热忱,对前途迷茫,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其工作和生活的案例,求助者症状持续时间短,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通过搜集、整理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鉴别诊断,与求助者协商、制定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开展咨询并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咨询中采取了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解除情绪困扰,使其投入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咨询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工作压力;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1.1一般资料
1.1.1人口学资料
求助者陈某,女,35岁,汉族,大学本科毕业。身高160CM,身材匀称,已婚,育有一女,某外资企业培训部副经理。
1.1.2个人成长史
陈某出生于农村,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足月顺产,有一个哥哥,从小到大生长发育正常,按时入学。读书时家境条件不好,所以自幼学习比较刻苦,高考后上了省内一所师范院校。大学时与现在的老公恋爱并2008年结婚,育有一女。陈某的先生自己开办一家小的贸易公司,近几年公司经营状况不佳,业绩开始下滑并出现亏本现象,陈某因经济压力时常与先生有所争吵,夫妻感情一般。陈某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参加工作前不善言谈,性格较内向。工作后在师傅带领下人际交往有所进步,同时因其工作认真负责,好学上进,业务能力增长较快,目前担任公司培训部副经理一职,与同事关系一般,知心朋友不多,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
1.1.3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功能
愁眉苦脸,神疲乏力,言谈间可见神志清楚,言谈切题,叙述思路清楚;胃口差、睡眠不好,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无疼痛也无不适感,无家族遗传病史。
1.1.4心理测验结果: SCL-90:躯体化1.60;抑郁2.50;人际关系2.63;焦虑2.80;偏执1.83。
1.2 主诉和个人陈述
1.2.1主诉
最近烦躁不安,胃口差,焦虑,睡眠差,约一个月。1.2.2个人陈述
我毕业10年了,毕业后就进入现任的这家公司工作,一晃十年,从原来的基层一线员工,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我付出了很多努力。我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团队意识强,从不斤斤计较,由于人员流动,人手青黄不接时,我甚至一人兼两三人的工作内容,我也从无怨言,并将工作做得井井有条。也正是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公司多次送我参加一些集团培训。去年培训部有培训副经理空缺时,个人觉得这是我职业生涯转折的一个好机会,于是申请调岗位至培训部。因为前期也参加过培训技巧的培训,是公司的培训讲师,之前也负责部门培训,所以来到培训部后,基本能够胜任日常工作,唯一觉得有压力的是做为培训部副经理,经常要负责一些课程开场时总经理开幕词的翻译工作。虽然我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但是偶尔在翻译过程中还是有一两个点会卡住。在这方面有压力,担心现场翻译出错,在公司同事面前出丑。
上个月,集团员工活动周出一个活动是让总经理来分享《轻松工作,快乐学习》主题活动,因为总经理是外国人,现场需要英文翻译,他就在现场把我叫起来。当天在大会议室,现场有两三百位同事,当他把我叫起来的时候,我就已经很紧张。翻译的过程中有两三处地方,可能由于太紧张,我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所以翻译过程中就卡住了。当时对着两三百位同事,我觉得非常丢脸,我也感觉到总经理的不悦和不满意。会议结束后,总经理把我叫到他办公室强调要学好英文,并说在外资企业,英语不好,会对我的职业发展不利。我的心情糟糕到极点,回到办公室,我关起门来大哭一场。后来,我开始害怕见到总经理,觉得他会看不起我,会对我的工作不满意,认为我不能胜任培训部副经理这个职位。每次有新员工入职培训,总经理都会来培训教室欢迎新员工到来,欢迎词的内容基本说得很简单,但我还是怕翻译不好,只要总经理在场,我就不自在,一让我现场翻译,我就会觉得很紧张。我越想越觉得工作压力大,心情烦躁,越想越担忧。近日来更是心情烦躁,焦虑不安,觉得吃饭没胃口,晚上很难入睡,睡着了也很多梦,有时整夜只睡三四个小时,白天神疲乏力,提不起精神。日常工作尚能够正常应付,但效率有所下降。现在不知所措,因此前来咨询。1.3观察和他人反映
1.3.1咨询师观察结果:求助者独自求诊,长相清秀,身材匀称,衣着整洁,举止得体,面容憔悴,神疲乏力,言谈间可见神志清楚,言谈切题,叙述思路清楚。谈话心情紧张、担忧,情绪较焦虑、紧张,对之前现场翻译表现不好感到羞愧,对现在害怕见到总经理,老是担心现场翻译出错很苦恼。
1.3.2丈夫反映:她最近胃口很差,即使父母尽量选做她爱吃的菜也吃很少,脸上没什么笑容,对孩子的关心也少了,半夜翻来覆去睡不着,人也瘦了。
1.3.3同事反映:最近陈经理上班经常心不在焉,开会时总是哈欠连连,很少不发言。对工作安排也不像以前那么井井有条,自从上次现场翻译也出状况后,她整天情绪比较低落,总经理在场时,明显感觉她很紧张,烦躁不安。1.4 评估与诊断
1.4.1 对来访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综合相关因素,判定该求助者的临床资料真实可靠。该求助者存在焦虑情绪,对工作有明显的抵触,苦恼;其不良情绪没有明显泛化,无回避,求治欲望较为强烈;有自知力,人格相对稳定。近期工作状态差、心情低落,睡眠质量也明显下降,能跟亲友正常交往,社会功能未受到明显影响。对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1.4.2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2、诊断依据:
(1)求助者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父母双方家族也没有精神病史和遗传病史,因此可排除器质性病变。
(2)根据郭念锋心理学三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能主动求医,无逻辑思维混乱,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根据求助者内心冲突性质判断,心理冲突是与现实事件相联系的,属于常形冲突,可排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该求助者的情绪症状由现实因素引发,持续时间两个月以内,情绪没有泛化,无回避,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据此,求助者的问题可以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3、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陈某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与神经症相鉴别:陈某虽有抑郁和焦虑的症状,但与现实刺激有关,并且具有道德色彩,心理冲突表现为常形,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内容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超过两个月。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没有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两个月以内,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4、病因分析(1)生物原因
35岁,女性,无重大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体格检查无异常。(2)社会原因
a.存在负性事件:约一个月前因为现场翻译出问题,被总经理叫到办公室批评。
b.丈夫公司生意下滑,出现亏损,今年孩子上小学,还要参加课余培训班,生活上经济压力加大。
c.人际关系方面,几乎没有知心朋友,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原因
a.个性因素:个性追求完美,内向、敏感。
b.对现实问题的错误认知:认为自己一次在现场翻译出了问题,总经理会认为她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从此职业生涯就被影响了。c.缺乏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面对工作上存在问题和压力,不知所措。
d.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因一次工作失误,郁闷,焦虑一直困扰着自己。
1.5 制定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通过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5.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
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存在不合理信念。学会用理性的观念代替非理性观念,消除其非理性的情绪反应。减轻求助者对工作的担忧,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改善睡眠状况,恢复自信,充满信心工作。1.5.2最终目标和长远目标:
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学会自我关怀,自我指导,接受不确定性、变通性;最终达到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目标。1.6制定咨询方案:
咨询方案由双方共同商定如下:
1.6.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1、咨询方法:本案例主要采用合理(理性)情绪疗法
2、适用原理:
本案例求助者在工作上认为自己必须做好每件事,工作不应该出现失误。失误就说明自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职业生涯就可能被断送。可见,其焦虑情绪与非理性信念密切相关。为此,主要应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20世纪50年代首创的合理情绪疗法(简称RET),通过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帮助他以理性思维代替非理性思维,以减少或消除非理性思维给情绪、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求助者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发展,使其达到自我完善。该理论又称ABC理论,认为:A是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遇到诱发事件后产生的信念(Beliefs),C是人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s),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变化的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即产生的信念。求助者常用一些与现实不协调的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来分析和看待事物,从而陷于“自我”的焦虑情绪中。通过改变其对事物的非理性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改变其 不良情绪和行为,以此学会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
1.6.2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2)求助者的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3)求助者的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5)咨询师的权利: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向求助者说明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1.6.3咨询的时间与费用
1.咨询时间:每周咨询一次,每次60分钟左右。2.咨询收费:每次300元人民币。
1.7 咨询过程
本案例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心理评估与诊断阶段、心理帮助和改变阶段(学习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和再教育阶段)和巩固提高与结束阶段。
第一次咨询:心理评估与诊断阶段, 时间:2017年4月12日
任务: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了解求助者的问题困扰,收集相关资料,确定咨询目标和方案。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使求助者接 受该理论及其对自己问题的解释,使求助者认识到A、B、C的关系,并使他能结合自己的问题予以初步的分析。
过程:
(1)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的相关事项和规则,特别要强调保密原则及保密例外。
(2)摄入性谈话收集相关的资料,认真倾听求助者的倾诉,了解求助者的主要问题。
(3)说明心理测验的作用及选用心理测验的理由。对求助者进行SCL-90测量,并将心理测验反馈给求助者,并做出初步问题分析。
(4)与求助者相互探讨,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咨询目标。(5)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回去想想还有哪些问题未说明。通过第一次咨询,咨询师给予求助者积极关注,理解并重视求助者的内心体验。尊重并真诚地对待求助者,耐心倾听求助者的述说,了解其成长过程和基本情况,让来访者把积压已久的负性情绪充分宣泄出来,减轻不良症状。同时表示了对她的理解和同情,与求助者建立了信任良好的咨询关系。同时还告诉她这只是一般的心理问题,强调了求助者自身的优点和潜能,并且告诉她,如果积极配合,症状很快就会减轻。
第二次咨询:领悟阶段 时间:2017年4月19日
任务:就其上次家庭作业进行会谈,进一步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根本原因不在事件,而在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与现实不协调,找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并结合求助者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使其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改善其不良情绪和行为模式。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讨论:
(1)诱发事件A:某次给总经理做现场翻译表现不佳
(2)不合理信念B:认为自己必须做好工作中每件事,不应该出现失误。失误就说明自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职业生涯就可能被断送
(3)情绪及行为上的后果C:焦虑、恐惧、充满愧疚、懊恼及回避行为 过程:主要采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部分摘录如下)咨询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一直处于目前这种情绪状态中? 求助者:是我英语不好,上次现场翻译中出现问题,在两三百位同事面前丢脸,感觉同事会看不起我,总经理会认为我无法很好胜任目前工作,这样会对我的职业生涯不利。
咨询师:这是在你工作中发生的事情,我们称之为“诱发事件”,但它可能不是直接原因。”
求助者:那什么是直接原因呢?
咨询师:其实困扰你的不是这件事情本身,而是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与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看法有关,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其引发的情绪和行为的变化也不同,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你目前存在的各种症状,那么你就可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求助者:是这样吗?
咨询师:举个例子,假如你在公交车上被踩了一脚,而此时公交车上人并不多,你心理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会很生气,甚至会以为他是故意的,而且会认为他是是在挑衅。咨询师:如果我告诉你他是一个盲人,你又会怎么想? 求助者:盲人?那他是因为看不见我才踩到的。咨询师:你还会觉得生气吗?
求助者:那肯定不会了,我会给他找个位置坐下。咨询师:你真的很善良。求助者:(腼腆的笑笑)
咨询师:同样一件事情——他踩了你,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你对这件事的前后看法不一样。
求助者:(沉默片刻)好像是这样,看来我的状态确实跟我对事情的看法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次咨询:修通阶段 时间:2017年4月26日
任务:与求助者一起讨论和反驳她的不合理信念,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信念,并帮助求助者产生某种认知层次的改变。过程: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部分摘录如下)求助者:在工作上,我认为自己必须做好工作中每件事,不应该出现失误,让领导觉得我完全胜任这份工作,并表现出色。
咨询师:那你们领导有在他的每项工作上都表现出色吗?
求助者:„„(沉默思考)好像也没有,今年换了这个总经理,业绩没有上一个总经理在任时好,出现下滑。
咨询师:领导也没有在具体的每一项工作上都表现出色,那么你认为有什么理由要求自己一定事事完美呢?
求助者:„„(沉默)好像没有理由。
咨询师:你能意识到这一点,很不错。你的烦恼和情绪困扰来自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对自己的绝对化的期望和要求。
求助者:是不是说我对自己的这种不合理的要求才使我焦虑紧张,是我自己给自己太大压力,所以我才睡不着觉!
咨询师:对,很多时候身体会提醒我们心理出现了问题。你的睡眠问题正是身体在提示你压力太大了。
求助者:那我该如何减压呢?
咨询师:你现在可以把注意力从缓解压力转移到面对问题上,你可以想一想现在事情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求助者:如果下次再出现这种现场翻译不好的情况,我还是会很紧张,不知所措!
咨询师:对你个人的直接影响呢?
求助者:应该没有多大的影响,领导那次批评过后,也就没再说什么了。我平时的工作他是看在眼里的,只是英语水平有待提高,工作还是认真负责,基本能够胜任。
咨询师:现在你再看你的目前情况还那么糟糕吗?
求助者:„„(沉默思考)其实好像并不是那么糟糕,我通过英语六级,我的自学能力不错,而且我的直属上级英语很好,她平常也很乐意帮助我,如果努力的话,我的英语还是可以有提高的空间。第四次咨询:再教育阶段 时间:2017年5月2日
任务:巩固之前取得的效果,使求助者彻底摆脱原有的不合理的信念及思维方式,使求助者学会理性的思维方式,学会与环境相适应的情绪和 行为反应模式,从根本上清除病因,并对新的信念进行及时的强化和巩固,使其以后仍能应用学到的理性信念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减少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倾向,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
过程:继续使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同时还教给求助者两个简单的放松训练(深呼吸法和肌肉放松法),帮助她在遇到事情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缓解焦躁情绪,提高应付负面情绪反应的能力。
第五次咨询:巩固提高与结束阶段 时间:2017年5月9日
任务:巩固求助者学到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使求助者学会融会变通,接受不确定性,懂得自我关怀、自我指导和自我接受,敢于尝试和参与,达到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
过程:
(1)反馈家庭作业
检查求助者是否能有效地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是否能准确地指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ABC。据求助者反映,这个方法很好用,遇到挫折时自己会主动用这个方法检查自己的认知模式,以形成正确的认知模式。
(2)心理测验 SCL-90 对求助者再次进行SCL-90测验,并与前面的测验结果比较,结果显示抑郁1.6;人际关系1.5;焦虑1.4;偏执1.5。求助者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偏执 得分都低于临界值。
(3)基本结束咨询,作好咨询回顾和总结:
请求助者谈谈自己的体会及感受,总结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的成长。在对求助者鼓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求助者将此次咨询的收获及从对初始事件的认识扩展到生活的其它领域。1.8咨询效果评估
1.8.1求助者自我评估
求助者睡眠状况已有良好的改善,心情也比以前好转,工作和生活恢复了正常。
1.8.2周围人士的评估
两个星期后来电话说:“同事们都说我最近精神状态很好,笑容也多 了,工作也恢复原来的状态。”
1.8.3咨询师的评估
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在焦虑情绪、人际关系和认识上都有所改善。与咨询前对比,求助者基本上消除了焦虑状态,情绪已朝积极方向改变。
1.8.4心理测验评估
咨询测量的结果正常。SCL-90,抑郁1.6;人际关系1.5;焦虑1.4;偏执1.5。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2012年7月第2版。
(2)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2012年7月第2版。
1、个案描述:
求助者是一名大一的男生,因其小时候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其性格缺陷诱发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咨询师综合其背景资料,症状表现等,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经咨询双方共同努力,历经前后5次咨询过程,求助者的人际交往障碍得到明显的改善。
一般资料:赵某,男,19岁,大一学生。父母离异,现跟随父亲,近期其父新结识了一位女朋友。经询问,其父母均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史。小学四年级之前,求助者同爷爷奶奶居住,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当时感觉无人关怀,觉得低人一等。四年级时,被父母接到打工地读书。之后,六年级又到贵州读书,后来父亲一人去了云南打工,只留下他和母亲、弟弟在贵州。小学阶段,曾多次目睹父母吵架的场景。由于不让在本地上初中,回重庆读初中。初中时学习成绩较好,顺利考上高中。父母还经常吵架,并听父母说要离婚,但要等到求助者考上大学。在高中刻苦学习,高三时,母亲来学校陪读,感觉很温暖。后来考上大学,父母果真离婚。
心理测验结果(SCL—90):总分:190;总均分:2.11;阳性项目数:48;阴性项目数:42; 因子分:躯体化1.40、强迫症状2.01、人际关系障碍3.84、抑郁1.67、焦虑2.34、敌对1.57、恐怖1.30、偏执1.74、精神病性1.50、其它1.70。
主诉和个人陈述:自述很小一件小事都要考虑很久,缺乏主见。在人际交往上,见到陌生人会紧张。和本班同学交往不多,认为同寝室的两个同学总觉得高人一等,不能很好的和他们交往。为此前来咨询。认为自己现在性格不好是小时候父母没有教育好引起的。自从父亲谈了女朋友后,对待他不像原来那样好了。由于有很多的事情要做,而走路又很远,想买辆摩托车,但父亲不同意,认为父亲把钱都花在女朋友身上,而没有给他。
2、问题表现
(1)做事要考虑很久,缺乏主见;
(2)见到陌生人就会紧张,不能很好地与人交往。
(3)认为同寝室的两个同学总觉得高人一等,不能很好的和他们交往。(4)认为父亲对女朋友好,对自己则没有以前那么好了,亲子关系并不和谐。
3、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 自述没有器质性病变。(2)社会原因:
①早期经历:小时候缺乏父母关爱,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一直没有建立。②家庭教育的原因:父母忙于打工,疏于家庭教育,且经常在求助者面前吵架。③负性事件的影响:小学时多次转学。
④社会支持系统的影响: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爷爷奶奶和周围人更多的关心。
(3)心理原因:
①性格因素:求助者的性格有较大缺陷,如过分的内向,不自信;做事情优柔寡断,不能当即决断。
②认知方面:求助者在对事物的认知上存在片面性和不完整性,如认为自己现在的状况是小时候父母没有教育好。
③行为方面:由于求助者成长的环境和性格方面的原因,求助者十分欠缺人际交往的能力,很少与人来往,与同寝室同学相处不好。
4、辅导策略
(1)咨询方法:
①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纠正求助者的认知偏差,形成正确的归因观念,促进自我成长; ①学习深呼吸和肌肉渐进放松训练,缓解紧张情绪;
③利用角色扮演习得正确的交往技巧,并把这种方面运用到和他人的交往上。(2)咨询原理: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根源。认知过程决定着行为的产生,同时行为的改变也可以引起认知的改变。认知和行为的这种相互关系在求助者身上常常表现一种恶性循环。因此该咨询目标就是要发现并纠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改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
5、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心理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1)第1次咨询
目的:①了解基本信息;②确定主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③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并制定咨询方案。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
过程:①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一般性资料;②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双方的权力、责任、义务;③求助者讲述咨询的原因、目的,并做SCL—90;④针对求助者众多问题,协商解决人际交往这个主要问题;⑤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和方案。
(2)第2次咨询
目的:①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②增强求助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方法:会谈法。
过程:①强调保密原则,打消求助者疑虑。求助者叙述了更多的家庭情况;②探讨家庭对他成长的影响,并把这种影响合理归因;③增强自信的方式,如照镜子等;④布置作业。针对人际交往中的紧张,学习深呼吸和肌肉渐进放松训练。
第二阶段:咨询阶段(1)第3次咨询
目的:①纠正认知偏差;②形成正确归因观念。方法:会谈法、角色扮演。
过程:①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并分析求助者的认知偏差;②角色扮演。对踢足球事件进行扮演,使其明白足球场上发生这样的事件很正常;③布置家庭作业。尝试着和同寝室的那两个同学交往,记录一件冲突事件。询问其他同学,思考自己对待这件人际冲突事件的观点和同学的是否一样。
(2)第4次咨询
目的:①认识自己错误信念;②调整自己对同学和家庭的认知。方法:会谈法。
过程:①分析上次的家庭作业,指出原有认识的不合理性,进一步纠正;②强化求助者与同寝室同学的人际关系,利用角色扮演习得正确的交往技巧,并要求求助者把这种方面运用到和其他同学交往上;③认可求助者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分析,父母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现在人际交往障碍的一个原因,但不是唯一原因; ④布置家庭作业:记录自己的情绪与行为有什么改变。
第三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1)第5次咨询
目的:①巩固咨询效果;②结束咨询。方法:会谈法。
过程:①反馈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指出求助者需要继续积极、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人际关系;②不断的提高个人自信心,学会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认知;③结束咨询,进一步巩固自己与同学的人际交往,适应学校生活。
第二、学习心得
一看到本案例的资料,刚开始觉得求助者的问题算不上非常地严重,是比较平常的一些问题。然而,在这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如此频繁密切,如此地举足轻重。求助者患得这种人际交往的障碍,如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调解,对他一生的发展终究是带来很大不良影响的。人际交往障碍是一个很普遍的心理问题,作为心理学的学子,我渴望自己能够在这方面了解更多,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点滴经验,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帮助到更多的有需要的人,以下是我学习本案例的一些心得。
1、对于问题原因的思考
在分析赵某问题的原因时,我很感慨于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人格塑造的重大影响。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环境对人格的塑造有着的重大作用。而要让孩子培养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塑造良好的性格,则要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自由,宽松,充满爱的成长环境,在本案例中,生活在离异家庭的求助者显然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们平时在报纸或书籍上不难看到关于离异家庭孩子出现问题的事件。离异家庭的孩子在不完整的家庭里面成长,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心灵的创伤,主要表现出抑郁,自卑,抑郁,孤僻,自闭等心理特征和不专注学业,打架斗殴甚至有暴力倾向等行为特点。在该案例中,求助者也是来自离异家庭的,幼时父母工作在外,常不在身边,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也错过了求助者与其父母建立依恋关系的最佳时期。后来父母经常吵吵闹闹,到最终离婚,求助者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已经在他的心灵里渐渐滋生了自卑心理和无人关爱,低人一等的心理,这就容易引发求助者后来的人际交往障碍。
社会支持系统对人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人要是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就容易产生孤独无助感,从而较易发生心理问题。求助者的父母常不在身边,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也,没有得到爷爷奶奶以及周围人更多的关爱,导致他容易产生无助,自卑,孤僻的心理。因此,我们在将来的教学中应该重视社会支持系统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多引导家长、学校和社会给予孩子支持,特别是对特殊孩子,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关爱。
从案例中我感受到赵某和其父亲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在我看来,他的父亲也还是爱他的,但是赵某却没有感受到其父亲对他的爱,这就涉及到亲子之间的沟通问题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良性的沟通,可以通过一些团体辅导活动,家长会等形式促进孩子和家长了解,增进其沟通的技巧。
2、对于咨询方法和技巧的思考 该案例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角色扮演等方法来帮助求助者。从咨询的效果上看,这些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求助者的人际关系障碍主要是认知上的偏差,归因不正确,通过咨询师与其引导和沟通,求助者渐渐改善了其问题。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是非常广的,目前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以及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和行为,而且具有高效和相对较低的复发率。作为心理学的学子,除了认真学习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和方法以外,还要注意认知行为疗法的运用技巧。科学的引导和语言的表达在认知行为疗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多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等。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的问题发生很大部分是源于家庭。咨询工作不仅仅是咨询师和求助者两者的问题。一个好的咨询工作,应该得到学校各教师,学生,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这样开展起来会更有成效。在本案例中,求助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不是很强有力,教师可以联络其家长,班主任,让求助者身边的人多关怀他,或者配合朋辈咨询方法,促进求助者与宿舍同学的关系的改善。
在帮助求助者调解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咨询师给求助者安排了前后五次的咨询。咨询工作是一个极其需要耐心和爱心的工作。咨询工作应该讲究渐进性,咨询工作者要不厌繁琐地给求助者安排具有梯度性的辅导。积极运用咨询的技巧,如以平等的方式对待求助者,接纳他,关爱他。在咨询中,遵循求助者自助的原则,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求助者,引导求助者自我思考,并把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其他的生活场景中。
3、学习拓展
(1)大学人际交往现状
在现代社会里,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其发展成才和社会的进步起着关键的作用。然而,根据相关研究,有不少大学生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如吴金昌(2004)的调查显示,“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问题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许燕(2007)等对师范大学新生的调查显示,有21%的人认为自己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人际交往;根据丛茂国(2005),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有社交恐惧症、孤独感、自卑感、嫉妒感和猜疑感等。
(2)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的原因分为主客观方面。主观方面:认知偏差(自我认知与对他人的认知评价偏差);情绪不稳定;个性缺陷(过分内向自卑、自我封闭或者自负);交往能力不足等。客观方面:社会环境的变化(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养成自私任性、依赖性强、自我中心;迁居;人情日淡);商品经济“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理念冲击;信息网络的负面影响。(3)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对策
关于人际交往障碍对策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出发。一是改善认知:认识自我,培养性格,提高人际交往技巧等;二是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搭建更多的平台解决学生的人际关系障碍。目前对于人际交往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角色扮演、团体沙盘游戏、音乐治疗技术(多声部合唱)等。咨询工作不是咨询师一个人的工作,求助者也要主动地学习调解自己的人际交往障碍。他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出自我调适: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正确评价、认识自己和他人;大胆主动地与人交往;以诚相待,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掌握必要的交往技巧;保持积极健康的社交情绪。
第三、案例来源
张翠翠.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心理咨询个案分析报告.科教导刊2011:208-209.(附)参考文献
1.侯庆琦.音乐疗法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干预的适用性(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3,13(6)
2.徐容容.团体沙盘游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干预研究(D).扬州大学,2011 3.张勇 宋世震 薛春艳 胥远帆.多声部合唱队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3)
告
《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的个案研究结题报告
一 分析每个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只有对待进生的形成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每个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从总体来看主要有自身原因、学校原因、家庭原因和社会原因等几方面。
根据每个后进生的不同特点,给每个后进生进行建立个人档案,设计具体转化方案。
根据我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后进生常见有以下几种:
1、自卑心理:这类学生自尊心强,性格内向,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害怕失败,以不做、不说来防止出错挨批评,于是学习成绩无法提高。
2、逆反心理:这类学生智力很好,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由于教师在教育方法上的不妥当或不公正,致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不好好学习。
3、模糊心理:这类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前途失去信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学习不感兴趣,敷衍了事。
根据后进生内在素质、爱好、个性、心理特征、智商,在我校学生中有大体以下几类:
1、贪玩懒散型:这类学生好动,独立性差,不能用理智支配行动,易于盲目的接受同伴的邀请和环境的影响,成天在蹦跳追逐中取乐。迫于应付能承认错误,但过后又犯而恶性循环。
2、死记硬背型:这种类型女生居多,学习刻苦,但理解力差,反映速度慢,遇到知识迁移、综合运用题,就无从着手,摸不着门,努力得不到回报,常处于委屈难过,苦恼之中。
3、智力迟钝型:这类学生智力水平相对较低,学习缓慢,一个概念要通过好多次的强化才能掌握,学习比较吃力,不能得到理想成绩。
4、早恋情爱型:这类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精力开始转移,学习慢慢退步,受到学校、教师管束之后,逆反心理严重,成绩每况愈下。
二 转化总体指导思想和策略措施
总体指导思想是:首先,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加强班主任管理,办好家长学校,力求后进生出现苗头时能得到正确引导。其次,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提高矫治后进生的责任心和信心。
1、承认差异。由于学生的原有基础知识有差别,思维方式差异,精神状态不同,学习程度悬殊,学生存在学习差异是绝对的,这种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学习速度的快慢和学习方法策略的优劣。“十个指头有长短,千万张树叶没有一张完全一样”,学生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教师也必须树立这样的理念,确立正确的教学态度。
2、坚定信心。我们坚信: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每一个学生人人都能合格,学校提出这样的口号:“攻基础人人合格,挖潜能各显特长。”
3、转变观念。教师的职责是要把每个学生教好,因此确立这样一个观念:“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等生同样光荣。”
具体措施是:采取多项策略,切实提高矫治后进生的实效。
策略一:对新接收的班级做到“一排、二摸、三抓”。
“一排”即第一个内月,根据学生的成绩及学校调研的成绩,排出后进生名单。建立跟踪档案,责任到人。
“二摸”即摸清后进生原有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在哪一学科上存在问题;摸清后进生的个性和家庭情况.
“三抓”即抓后进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是抓学习习惯的养成。着重对后进生进行以下方面的习惯培养:①早读的习惯。知识在于积累,一所学校应有书声琅琅的学习氛围,入学第一个月进行早读强化训练,早读课中,教师进教室巡视,特别是后进生更要养成读书的习惯。②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在第一个月也要进行强化训练,对一些不自觉的,平时有抄作业习惯的后进生加强督促,甚至个别学生要请到办公室去完成。当然强化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养成习惯,自觉读书,由他律到自律。③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不将作业留到明天,不使问题累积。
二是抓学习方法的培养。指导学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授之以渔”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要求学生掌握“三先三后”的方法,即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动笔。对理科作业要求这些学生重在审题,要将一半的时间放在审题上,做到审题图象化、数字化,即将文字语言“翻译”成图象,将数字标在图上,这样可帮助理解。
三是抓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对各科都很重要。在每一门学科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往往感到新鲜、好奇,从而对其产生兴趣,所以在起始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都很好。但是,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和教材内容的加深,再加之有些学科学习操练多、记忆重、信息量弱等特点,不少学生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兴趣和积极性下降,成绩必然下滑。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目的性教育,激发学习兴趣。不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其意义和作用。一方面讲“大道理”,使学生感到国家的建设,未来的社会接班人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责任感。另一方面,讲“小道理”,即结合他们自己的前途,使他们懂得学习对于他们将来自主择业、帮助事业发展有很大好处。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确立起学习动机,从而对学习感兴趣。
向学生揭示学科规律,使学生了解学科特点,打好预防针,可以有效地预防“后进生”形成。中学阶段,随着知识的加深,困难和挫折也伴之而来,后进生的分化峰值在初二阶段,对于意志脆弱者尤其如此,学生成绩会出现波动。如果初一时成绩为优,初三时又回到优。而初一成绩为良,则初二成绩最多为及格,到初三是不及格。若初一成绩只有及格,则初三时根本听不懂,不知道教师教到哪里。有些英语教师总结说:初一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音标,如果初一音标掌握不好,那么到初二就不行。初二新增物理学科,物理学对女生来说尤如拦路虎,原来成绩一向很好的女生,很容易出现分化成为后进生,教师要注意到这一学科的特点,及时对女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同时要加强对女生的辅导,预防后进生的形成。
策略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师采用分层教学,这对教师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对于转化后进生来说是行之有效的。要求学生人人达到基础目标,学有余力的同学提高发展。做到下要保底,确保人人合格;上不封顶,发展特长生的才能。在转化后进生的教学中,教师要给他们以一个“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摘桃子,教师要有后进生的“原点角色”,要站在后进生的角度上去思量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要求具体做到:一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分层制定;二是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合理分层,题目太难太多,后进生便产生畏难情绪,容易挫伤积极性,产生厌学,因此教师布置弹性作业,基础题必做,综合题或提高题可选做或不做。
策略四:重情感教育,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厚爱尊重后进生。后进生心灵深处的“内伤”很大,他们不希望被贴上“二等公民”的标签。他们期待渴望的是教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把尊重学生作为金科玉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一后进生如果他对某一学科的教师信任、佩服,那么,他这门学科的成绩会很快上升。我们教师必须深谙此理,给后进生以师爱和尊重。
期望鼓励后进生。①要让后进生坚信自己有很大的潜能。事实上,有一种十分普通的现象,有一些学生在学校里是后进生,但走上社会后也并不比别人差,甚至有的发展得很好。教师在平时要多鼓励后进生,让他们知道,人存在着巨大的潜能,要靠自己去开发、去努力。要多用“你能行”逐渐使后进生在潜意识里坚信“我能行”、“人无全才,人人育才,天生我才必有用”。②多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发现后进生萌发的闪光点,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要求教师:大声表扬、悄悄批评;莫训斥,勤开导;别发火,多鼓励。一句鼓励和表扬的话胜过十句对后进生的责备。作业上的批语和素质报告书上一句激励的话语能使学生激动难忘。盖杰和伯令纳合著的《教育心理学》中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的、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策略五:开展心理咨询。
实践证明,后进生除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优劣外,在心理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对这些学生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指责或变相体罚,很容易产生师生对立,即使用单纯的正面教育或激励教育也难于凑效。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有必要通过心理咨询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解答一些后进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帮助一些因早恋而导致的后进生,使其猛然回首;温暖一些因单亲家庭的因素而成为后进生,使一些因成绩差而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的后进生重新鼓足勇气,昂首阔步。
策略六:勤辅导,快反馈。
要求教师对后进生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使学生小步走,不停步,天天有进步,月月有提高。教师做到勤辅导,反复抓,抓反复重点做“三勤”。
勤批改,及时纠错。教师对后进生要进行面批,要让学生知道错在哪一步,利用课间、放学后时间进行辅导,教师与学生要“滚”在一起,辅导后再选择一些题目让他们练习,以求巩固。
勤提问,及时疏导。要经常分析、了解后进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提问中,采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为后进生设计程序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循循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勤诊断,及时弥补。通过单元测验,重点对后进生进行分析,一是诊断一下该同学学习是否有提高;二是诊断还在哪些地方存在问题,然后及时弥补,求考后满分。
三、研究成果和结论
1、学生德育考核、后进生转化率情况
学期 初二学生数 操行评定 后进生 非正常流生
优良率% 合格率%
人数
优良人数
07-08
转化人数 转化率 人数
占%
学年下学期 364 287 79% 90% 36 20 58% 3 0.8% 377 316 84% 96% 31 23 77% 2 0.5% 90% 98% 26 20 80% 0 0%
08-09学年上学期
08-09学年下学期 376 3382、后进生转化后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家长的评价、反映)实践表明,课题,深受师生和家长的欢迎,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1)该课题深受师生和家长欢迎。后进生由于各方面较差,过去常常被某些老师“另眼相看”,同学的冷眼,父母的训斥、怒骂,使他们感觉低人一等。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唤起了他们的自尊心,老师少了一份斥责,多了一份爱心,父母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信心。如初()班同学过去一直表现较差,其母成日以泪洗面……但在班主任的教育下,洗心革面,有了很大的转变和进步。
该课题产生良好教育效果。第一是使之明理。过去不少家长认为交钱读书,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现在他们终于明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后进生或多或少都有深刻的家庭根源。第二促其改过。通过该课题的实施,一方面使学生改过自新,另一方面又教育了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第三促其立志。通过个案辅导,绝大部分后进生改变了过去的不良行为,尤其是 “进厅”、“进吧”的大大减少了;相当部分后进生激发了学习热情,转变了学习态度,校风、学风有不同程度的改观。
3、认真探索并撰写课题实施至今,注意在实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撰写了一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转差方法,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转差技能得到了提高。
姓名 论文名称 发表或交流时间
级别
主办单位或刊物
2009-5
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11 徐州市级 学会 黄秀芬 转化后进生案例
2009-9
黄秀芬 朽木可雕也教育案例 2009-10
黄秀芬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教育故事 2009-10
四、课题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思考
虽然对后进生的转化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是,不可否认嫌后进生素质太差,从而在思想上轻视他们,教学上忽略了他们。无疑,这样使后进生的自尊心一次又一次受到伤害和践踏,希望一次次如肥皂泡一样破灭,原本自卑之心更为自卑,冷漠的环境使他们更加抑郁,甚至“破罐子破摔”转变观念,对待后进生应耐心启发诱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用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的话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轻易地放弃、伤害后进生,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转变观念,尊重差生,关心爱护,正确引导,与之平等相待,同呼吸,共悲欢,处处从后进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他们的发展着想,研究他们,了解他们,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的“心田”。、后进生的反复
由于后进生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故态复萌,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所以转化工作非一次就可以完成,该项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转化后进生,全靠献爱心;过程多反复,浇树要浇根;玉璞需雕琢,铁杵可磨针;育人多育心,顽石变成金。、部分家长的不配合,不理解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被认为是一个人成长的三大支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思想修养,家庭环境等参差不齐。如当老师发现某个学生的不良行为,或某个问题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或面临后进生转化的棘手问题时,及时向家长反映,十分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时,个别家长往往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一些家长重智轻德,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不够,教育方法不当,片面强调物质刺激,忽视精神鼓励,一切向“钱”看,无疑,这都给开展课题研究带来了严峻挑战。、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社会上多元的价值观念通过各种途径纷至沓来,不断影响着青少年,这就必然会给后进生转化工作带来负面影响:一是不少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由于生活所迫,忙于打工,做生意,缺少与子女沟通,孩子缺少关怀。二是不少家长由于多方面原因,关系破裂,形成单亲家庭,这无疑是后进生形成的一个深刻的家庭根源,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三是社会上泛滥的娱乐文化严重干扰着学校的正常秩序,威胁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四是开放的环境,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青少年容易受消极事物,腐朽观念的影响。五是读书无用论的冲击,不少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更加巩固了后进生“读书无用”的观念。六是社会上流行拜金主义,极端利已主义思想的影响。后进生的转化,归根结底是实施对人的转化。因此,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要从根本上实施后进生的转化。研究学生,除了进行必要的带强制性的规程矫治,更应让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一、罪犯心理档案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监狱开始重视心理学在罪犯改造中的应用,但是有些监狱对于罪犯心理档案的建设和利用存在“赶时髦”的心理,对应用的真正目的和作用还模糊不知。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心理咨询机构机械地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以完成罪犯心理档案的内容填充,缺少详细地查证和核实,致使心理档案记载严重不实或极度滞后。而罪犯心理档案对于监狱的监管秩序及罪犯的改造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对特殊罪犯进行危机干预和改造的预警。监狱的监管安全至关重要,一旦监狱出现罪犯脱逃、自杀自残等监管事故,将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而罪犯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多存在心理问题,有些则是严重的人格障碍,他们有的仇视对立,对抗改造;有的抑郁寡欢, 行动拘束;有的冲动偏执,经常违纪;有的被害妄想,不可终日等,这些都构成威胁监狱监管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完善的罪犯心理档案可以起到预警作用,将这部分有“心病”的罪犯及时地筛查出来,并且针对每个人制订矫治方案,进行危机干预,同时对其“重点照顾”,做到提前预防,落实好联号、包夹等措施,并且禁止加夜班,不安排特殊劳动岗位,防止违规违纪或极端事件的发生。
2.监狱制定和调整监管改造政策的参考依据。罪犯心理档案不但能够筛查存在心理问题的罪犯,还能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本监狱罪犯阶段性存在的心理倾向,比如一段时间接连有罪犯在心理咨询或与干警谈话时,流露出生产压力大,劳动强度高,或者说在平时休息时没事可干,娱乐活动单一等情况,就应及时深入调查,如果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就应及时上报监狱领导,适时调整监管改造政策,如强制基层单位安排罪犯休息,可加班可不加班的一律不加; 监狱统一购买球类、棋类等物品,安排各种活动,丰富罪犯体育娱乐生活,使其在休息的时候更加充实,从而有利于罪犯改造积极性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改造氛围。
3.有助于重塑罪犯健康人格。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惩罚和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最终将罪犯改造成守法公民,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监狱的职能不能单单是看好门,管好人,不出事,对罪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塑罪犯健康人格,是将罪犯改造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罪犯心理档案筛查出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服刑人员,可以及时对其进行危机干预,通过科学的矫治治疗,让其走出心理阴影,摆脱心理疾病,从而重塑健康人格。周永康同志提出把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相信一个拥有健康人格的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的几率是很小的。
二、更加科学有效的完善和利用罪犯心理档案
虽然罪犯心理档案较普遍的应用于服刑人员的改造过程中,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监狱罪犯心理档案的建立流于形式,只是应付检查,没有实质性内容;有的监狱建立了罪犯心理档案以后,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及时的补充相关材料加以完善;有的罪犯心理档案虽然比较完善,但是被束之高阁,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利用率低。所以在今后的监管工作中应更加科学有效地完善和利用罪犯心理档案。
1.加强罪犯心理档案队伍建设。当前虽然有很多监狱建立了罪犯心理档案,也有专门人员从事心理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但不可否认,现在的罪犯心理档案工作专业化水平相对还比较低。要提高其专业化水平,首要就是要加强心理档案工作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不仅是要不断扩大心理档案工作人员的规模,还要加强心理档案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这就需要监狱引进具有心理学、教育学、 档案学等专业背景的人才,不断充实到心理档案工作队伍中来,通过专业的心理测量、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游戏的方式,获取丰富的信息,完善罪犯心理档案。专业化的队伍直接决定着心理档案工作的质量,是这项工作能够上台阶、上水平的根本保证。
2.统一罪犯心理档案工作规范。目前各监狱的罪犯心理档案管理工作处于各自为战的状况,不要说全国,就是全省监狱系统在这方面也没有统一的工作规范,上级领导部门或者监狱学会都没有为罪犯心理档案作出明确的指导性的规定。导致各监狱虽然有强烈的建立和使用罪犯心理档案的需要,但是无章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当然取得的效果也是不能尽如人意的。这项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按步就班进行,比如可以选一个或几个在罪犯心理档案方面做得好的监狱作为试点,总结出经验,形成科学合理、 切实可行的统一规范,对监狱罪犯心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从事心理档案工作机构的相关规章制度,从事心理档案工作的人员专业素质要求,心理档案的监理、整理,实际应用以及学术研究等,作出统一的规定,然后向片区或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3.将罪犯心理档案建设成为一个动态科学的信息系统。一些监狱在建立罪犯心理档案后就觉得万事大吉了,将其放置一边,不再进行补充和整改,没有能够及时跟进。要知道个体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作为服刑人员也不例外,所以对于监狱来讲,建立罪犯心理档案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应将心理档案的建设和补充工作贯穿于服刑人员改造的始终。对于刚入监的罪犯,需要采用心理测量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全面普查,得出一个初步的评估结论。对经过筛查发现的可能存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服刑人员,监狱心理咨询机构应及时介入, 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同时,由于个体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于那些没有被筛查出来的但是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服刑人员,各监狱分管改造的领导及包教干警也应及时予以关注,将罪犯心理的动态发展列为重点工作来做。在罪犯的改造过程中,由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及包教干警随时了解罪犯的心理发展动态,并且及时对罪犯心理档案进行充实、整理和修改。心理咨询人员在做完每一次的咨询之后,必须做好心理咨询记录,包括:咨询时间、心理问题的主要症状、诊断结果的分析、处理意见及采取措施等。对于一些确有心理问题的罪犯,咨询人员可以查找该服刑人员的心理发展轨迹寻找致病的原因,以达到有效干预和治疗的目的。并且根据需要随着罪犯心理活动的变化不断地对其心理档案进行更新,使心理档案能全面反映罪犯个体心理的变化。罪犯心理情况应随变化立即记录存档,不得延误或遗漏信息的录入。动态的心理档案能够反映出罪犯的心理变化情况,监狱管理人员可据此分析罪犯有无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类别以及心理矫正措施的运用效果;预测罪犯未来行为倾向,对存有危险倾向罪犯加强管控,防患于未然。
4.罪犯心理档案应立足于实践应用。罪犯心理档案在罪犯的改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完善和利用罪犯心理档案已经成为监狱监管改造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罪犯心理档案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只是单一的作为一项工作来做,而不能充分立足于实践,全盘考虑,切实提高其利用率。当前,很多监狱对罪犯心理档案的作用主要定位在评估、诊断和筛选,工作的重点仍然是侧重于对具有心理疾病的罪犯的个体服务,今后应充分发挥罪犯心理档案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改造等方面的潜在价值,不断深化罪犯心理档案的内容,扩大心理档案的使用范围。监狱心理咨询机构应与各监区建立直接联系,对于罪犯的心理发展情况及时通报,互通有无,做到信息共享,完善罪犯心理档案,真正为罪犯的改造效果起到积极实际的作用。
总之,罪犯心理档案对于监狱的监管工作和罪犯的改造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心理档案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贯穿于罪犯改造的始终。要切实提高罪犯心理档案的专业化水平,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动态发展的信息系统,要立足于实际应用, 充分发挥其功能,才能真正履行好监狱的监管职能,将罪犯改造成对社会有用的守法公民。
参考文献
[1]吴宗宪.国外罪犯心理矫治[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李颖.大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创新与价值研究[J].价值工程,2012(24).
[3]陈伊.浅谈高校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实践与探索[J].科教导刊,2012(3).
学生刘某,10 岁,我班中的一名男生。看似比较懂事,内向,平常不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发现和注意。四五年级时曾有几次因各种原因背着书包要回家,不想读书了。在未教他之前,我就对此人有了初步的了解,脾气大,容易做出格行为。本学期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对该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次是将家长让他上交给老师的晚托班费“弄丢 ”了,死活不承认是自己用作它途了;另一次是因过生日,家长未买蛋糕而向任课老师发脾气。平常喜欢说谎,自然地将所有的错误与不对归结到他人身上,而自己却无错可改。
案例分析
我认为,学生刘某从心理成因来讲更多的是偏激心理在作祟。偏激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火,多存在于青少年中。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
常见的偏激主要有3方面的特性:1.认识上的片面性:偏激的人以绝对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试想,这样的人谁愿和他打交道?2.情绪上的冲动性:偏激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如果对某人产生了好感,就认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错误、是缺点、也不愿意承认。3.行为上的莽撞性:偏激在行动上的表现是莽撞从事,不顾后果。产生偏激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
学生刘某不管从认识,还是从情绪和行为上都与偏激心理的表现相符合,究其偏激心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家庭因素。由于学生刘某是独子,他的父母常年在外经商,家中只有大伯平常比较关心他的生活,父母最多的是给孩子钱,以此来弥补所谓做父母的责任。缺少了家庭教育这一关键要素,缺少了亲人关爱的这一重要情感熏陶,导致学生孤单,生活无目的性,迷恋打游戏机,经常找各种借口向父母要钱。由于父母对他的关心较少,他就将自己的各种不足都归结到父母身上。随着心理迁移,在学校里,他就不管自己言行的对与错,自然地将这一切的错误都归咎到同学,甚至老师身上。缺失了家庭教育和亲人关爱是学生刘某偏激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个人因素。学生刘某对于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任何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判断标准。由于自己的偏激,导致他的人际关系比较差,这一因素更让其在情绪上表现得更为冲动,以至于做出一些莽撞的行为。以偏概全,导致错误的结论和做法。
他人因素。由于学生刘某的偏激行为的表现,使其他学生对他退避三舍,同学们认为该生气量特别小,看到别人受表扬就揭短,看到别人挨批评就幸灾乐祸;没有朋友,不愿意和他们交往。所以学生刘某和同学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距离,孤单与无助促使他偏激心理的进一步发展。任课老师也对他的情况有所了解,所以不愿更多地“管”他,得不到老师的关爱,使其觉得自己更是一个孤独的个体,促使他用更为偏激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他人因素是其偏激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
辅导策略
1.拉近距离,实施关爱
由于学生刘某偏激的言行,使他与其他同学的心理距离较远,也经常受到歧视而自卑,最终表现出自傲和偏执甚至对立情绪,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和他真心交谈,告诉他你是父母的好孩子,你是老师的好学生,你是同学们的好同学,你是班级大集体中的一份子,只要你正确地对待他人他事,你就会受到同学的欢迎,老师和家长的信任、表扬。于是我经常鼓励他去关爱别人,关心集体,在多次表扬中,使他找回了自信,并得到了同学的认可和友爱。在他生日那天,我送了他一支圆珠笔,让他很感动,从而逐步地對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偏激心理得到了一定的矫正。
2.自我管理,塑造人格
制定目标,让学生刘某明确自控行为的主要目标,严格规范自已的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制定一个时间规划表,要求他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逐步磨砺自己的意志,让他意识到一味地原谅自己,迁就自己,只会在错误、缺陷、恶性的斜坡上越滑越远,最终不能自拔。实施批评和表扬有机结合的方式,规范其行为,引导其从偏激中走出来,塑造一个具有正常心理的人格。
3.师生努力,促使改变
与任课老师沟通,利用一切机会发现学生刘某的闪光点,对其不自制的行为以柔和的方式加以制约,减少了他与老师的冲突,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使他获得了一种宁静、平和、友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同学们以一种宽大为怀的心情去包容他的缺点,以一种沙里淘金的耐心去发现他的优点,和平相处,共同进步,促使改变。
4.沟通家长,健康成长
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希望为了孩子,多回家,多教育,多关心。平时要求注意创设与孩子沟通的情境,真心听孩子的倾诉,少用粗俗而又无效的打骂教育方式,通过换位思维及互相关爱等方式正面启发培养孩子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利用好家庭这一教育的主战场,作好孩子的榜样,努力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为开拓孩子的美好前程创设条件。
辅导效果
通过将近两个多月的辅导,学生刘某已经能和父母较好地进行心理交流;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较为和睦了;能够积极地参与一些活动;对老师有了信任感;平常因偏激心理而做出的过激行为几乎没有了。
个案思考
1.作为一名教师,要全方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在工作中要有爱心、细心、责任心。
2.教师要多学知识,除了学好课程的理论知识,做好教学实践工作之外,还要学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心理健康知识,艺术常识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适合现代教学的老师。
3.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挑战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素质各不相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复杂。
4.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如何做好老师,必须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充分发掘社会资源,利用学校主阵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进行有效地教育,培养心智健康的学生。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市苏宁小学)
编辑∕高 伟
【罪犯心理咨询个案报告】推荐阅读:
罪犯改造案例07-17
罪犯劳动管理试题11-07
监狱罪犯信息查询系统09-11
监狱人民警察与罪犯谈话的技巧07-20
情绪问题心理咨询个案06-03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06-23
特殊学生心理辅导个案09-15
学学生心理辅导个案10-08
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个案06-18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案分析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