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复习大纲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法学概论复习大纲(精选4篇)

法学概论复习大纲 篇1

教研室主任:肖芳 执笔人:刘煜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课程名称:法学概论 课程编号:021007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Legal Science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 学 时:72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8 学 分:4

开设专业:政治类、行政管理 先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法学概论课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所有大一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法学概论课的性质决定了这门课的任务。法学概论课的目的不是要培养法官或法律专门人才,而是要是通过传授必要的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学基础理论知识,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和德治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和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掌握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通过法律基础知识的普及,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严格履行公民的义务,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成为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2.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正确认识、分析相关社会问题 3.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本项编写要求:以基本内容为主线,对各知识点分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提

出要求,并说明教学重点及难点)

导言

第一次课就是运用一切方法让学生相信学习法律非常的重要、必要和有趣,引导学生随你一起前进到法律圣殿之门前。然后让学生知道里面的大体结构,以及我们进去之后将要有选择地了解的内容。

教学目的:就是引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和兴趣,其重点和难点也在于此。同时还要把本门课程的内容大概的介绍给学生。

第一章 法理学(12课时)

1.了解我国法律制定和实施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了解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概念及作用,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法律观。3.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和一些基本法律概念

4.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法律现象 重点难点问题:法的本质

第二章宪法

1.了解宪法的基本框架

2.正确理解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正确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4.正确理解我国宪法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5.掌握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问题:国体、政体及介绍宪法与公民自治、宪法与人权。难点问题:中国为什么必须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怎样用宪法来建设、完善和保护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第三章 行政法

1.了解行政法基本框架

2...掌握行政法基本概念、理论 重点难点问题是:具体行政行为

第四章民法

1.了解民法的基本框架

2.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有意识地运用法律来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和纠纷,能够正确地认识并行使民事权利,依法自觉地履行民事义务。

重点和难点问题: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民事主体及其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债权及合同的概念、特点和订立;继承权;民事责任的概念、特点及承担的方式。

第五章 婚姻法(6课时)

1.了解婚姻法的基本框架

2.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内容,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依法解决家庭纠纷

重点、难点问题:婚姻法的调整对象;结婚的实质要件;正确处理离婚问题;夫妻财产关系。

第六章 刑法(14课时)

1.了解刑法的基本框架

2.大学生要正确理解和掌握我国刑法的概念、任务和基本原则,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的要件,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概念和必备条件,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的概念和特征,共同犯罪的概念、特征,刑罚的概念和种类及具体运用。

重点难点问题:刑法的基本原则;犯罪构成要件;正当防卫的概念及成立条件;刑罚的具体运用。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1.法庭旁听:通过法庭旁听加深对实体法相关内容的理解,对诉讼程序有所掌握。2.模拟法庭:结合法庭旁听,加深学生对理论理解,锻炼实际应用性。3.社会实践调查:把所学理论运用实践,写出调查报告。

四、学时分配

(本项编写要求:按章节简要编写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第一周:导言(2课时)

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

一、法的本体(2课时)

第二周: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

一、法的本体(4课时)第三周:第一章 法理学:法的演进(4课时)

第四周:第一章 法理学:法的制定与实施(2课时)

第二章 宪法

一、宪法概述(2开课时)

第五周:第二章 宪法

二、我国的基本制度(4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 宪法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2)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2课时)第七周:第三章 行政法

一、行政法概述

二、行政主体

三、行政行为

四、抽象行政行为(4课时)

第八周:第三章 行政法

五、具体行政行为

六、行政复议

七、国家赔偿(2课时)

第四章 民法

一、民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2课时)

第九周:第四章 民法

二、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代理(4课时)第十周:第四章 民法

三、民事权利(包括继承权)(4课时)

第十一周:第四章 民法

四、民事责任及诉讼时效(4课时)

第十二周:第五章婚姻法

一、婚姻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二、结婚

三、家庭关系(4课时)

第十三周:第五章 婚姻法

四、离婚(2课时)

第六章

一、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适用范围(2课时)

第十四周:第六章 刑法

二、犯罪及犯罪构成(4课时)第十五周:第六章 刑法

三、正当防卫、紧急避险

四、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4课时)

第十六周:第三章 刑法

五、共同犯罪

六、刑罚体系(4课时)

法庭旁听、模拟法庭、案例教学的课时时间机动

社会实践在寒暑假与社会调查方法课的实践课结合进行

五、考核说明

本课程期末采取闭卷考试,最后本课程成绩评定的方法,是由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再加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结合而成。

六、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本项编写要求:写明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目的编著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一)主要教材

1.吴祖谋,李双元主编:《法学概论》,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2.夏锦文主编:《法学概论》,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二版

(二)主要参考书目

曾宪义、王利明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朱景文主编:《法理学》 许崇德主编:《宪法》 张正钊,胡锦光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王利明主编:《民法》 杨大文主编:《婚姻家庭法》 王作富主编:《刑法》 林嘉主编:《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 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 刘新主编:《中国法律思想史》 谷春德,史彤彪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 名著阅读: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洛克:《政府论》,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戴雪:《英宪精义》,雷宾南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版。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 篇2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十章

刑事诉讼法

1、什么叫刑事诉讼法?

答: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刑事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制度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有哪些? 第一: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

第二: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第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第四: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第五:保证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第六:对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追诉。

第七: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

3、什么叫证据?它有何特征?

答:证据是指用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具有客观性、相关性、法律性特征。

4、证据的种类? 第一:物证、书证。第二:证人证言。第三:被害人陈述。

第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第五:鉴定结论。第六:勘验、检查笔录。第七:视听资料。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

5、什么叫举证责任?

答:举证责任又称证明责任,是指谁负有提出证据以证明案件有关事实的义务。

6、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强制措施有:(1)拘传(2)取保候审(3)监视居住(4)逮捕(5)拘留

7、拘传是指公、检、法机关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措施。拘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

8、取保候审是指公、检、法机关根据需要或有关人员的申请,责令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和审判、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湖南大学自考网:http://整理

9、什么叫提起公诉?提起公诉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提起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以公诉人的身份将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案件,提请人民法院审理的诉讼活动。提起公诉应具备: 第一:犯罪事实已经查清。第二:证据确实、充分。

第三:对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十二章 行政诉讼法

1、行政诉讼的特征?

第一: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行政机关,而不是人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

第二:行政诉讼是为了解决行政争议,而行政争议是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

第三:行政机关的原告是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

第四:行政诉讼必须向人民法院提出,由人民法院受理和审判。

第五:行政诉讼必须是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行政案件。

2、什么叫行政诉法?行政诉讼法的任务是什么?

答:行政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行政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制度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任务有:

第一: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第二: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三: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3、行政诉讼法的其本原则?

第一: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第二:合法性原则。

第三: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行政执行原则。

第四:不适用调解原则。

第五:行政损害赔偿原则。

4、行政诉讼确定人民法院管辖权的原则有哪些?

第一:便于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进行诉讼。

第二:便于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和执行。

第三:有利于行政案件得到公正的裁决。

5、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因行政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利害关系,而申请参加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参加到正在进行的行政诉讼程序中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

6、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第一: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

第二:有明确被告。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

第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证据。

第四: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十一章 民事诉讼法

1、民事诉讼是指在当事人和其它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

2、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关于民事诉讼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制度和程序的法律。

3、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第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和保障与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原则。

第二:辩论原则。

第三:调解原则。

第四:处分原则。

第五:检察监督原则。

第六:社会支持起诉原则.4、诉讼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通过审判以保护其民事权益的请求。

5、诉讼当事人是指因民事法律关系发生争议,以自已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人。

6、原告是指因民事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发生争议,以自已的名义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而提起诉讼的人。

7、被告是指被原告指控为侵害其民事权益或者与其发生民事权益的争议,被人民法院传唤应诉的人。

8、民事诉讼代理人是指在民事诉中,依法律的规定,或人民法院的指定,或经当事人委托授权,以当事人的名义代为进行诉讼活动,行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的人。

9、送达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将诉讼文书送交当事人和其它诉讼参与人的司法行为。

10、执行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于拒绝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和其它应当履行的法律文书中所确定的义务的当事人,依法强制其履行义务的程序。

湖南大学自考网:http://整理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

11、企业法人破产清偿的顺序:

第一: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

第二:破产企业所欠税款。

第三:破产债权。

12、执行的中止情形有哪些?

第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的。

第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

第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

第四:作为一方当事人或者其它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担人。

第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它情形。

湖南大学自考网:http://整理

13、人民法院执行的终结有哪些?

第一:申请人撤消申请。

第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消。

第三: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

第四: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

第五: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力。

第六: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它情形。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十三章 国际法

1、什么叫国际法?它有何特征?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

答: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即以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其特征有:

第一:国际法所调整的是国家之间的关系。

第二: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而不是国家之上的法律,是各国公认的法律,而不是由一个超国家的权力强加于国家的法律。

第三:国际法的强制实施不是依*集中的,有组织的暴力机关,而主要*国家本身。

第四:国际法的渊源主要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湖南大学自考网:http://整理

2、构成一个国家的四个要素:

第一:有定居的居民。

第二:有确定的领土。

第三:有一定的政权组织。

第四:具有主权。

3、国家的基本权利:

第一:独立权。

第二:平等权。

第三:管辖权。

第四:自保权。

4、什么叫国家承认?

答:国家承认是指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是现存国家以一定方式表示对新国家或新政府的存在的认可,从而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或保持正常关系的政治和法律行为。

5、什么叫国家责任?国家责任的形式有哪些?

答:国家责任是指一国因违反国际法,侵害他国或国际社会的合法权益,从而构成国际不法行为而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国家责任的形式主要有:

第一:限制主权。

湖南大学自考网 http:///

第二:赔偿。

第三:道歉。

第四:对国际罪行的直接责任人进行国际审判。

自考“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十四章

国际私法

1、国际私法的渊源主要有:

第一:国际立法。

第二:国际条约。

第三:国际惯例

2、什么叫冲突规范?

答:冲突规范是国际私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规范,它是在调整或处理涉及两个以上国家的法律的民事关系或民事争议时,指定应适用其中哪一个国家的法律来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的规则。所以又称法律适用规范或法律选择规范。

3、什么叫反致和转致?

答:反致是指甲国法院依本国的冲突规范,确定有关民事关系应适用乙国法,但乙国法的冲突规范却规定应适用甲国的实体法,结果法院适用本国的实体法判决了案件的情况。

转致是指甲国法院依本国的冲突规范,有关民事关系应适用乙国法,而依乙国的冲突规范,则应适用丙国的实体法,结果法院适用了丙国的实体法判决了案件的情况。

4、法律规避是指当事人故意制造另一个连结点,以避开依有关冲突规范指定本应适用的国家的强制性法规,并取得自己所希望的准据法的适用,从而获得有利于自己的法律关系的成立或确认的脱法行为。

《艺术概论》复习大纲(好学生) 篇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概论》的学习目的;《艺术概论》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艺术本质论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艺术生产、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建立

1.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来解释艺术本质的?p22

第一节 艺术的社会本质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

1.政治、法律、道德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2.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以及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

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性: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相互影响并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制约、所决定的,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前进服务。这是“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真实含义。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作为更高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意识形态的艺术,同经济基础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要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是直接的、密切的。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最为广泛也最为直接,它往往关系到艺术的广衰成败。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在艺术与经济之间是最重要的中介。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施加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倾向,对政治施加影响。

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要与政治等其他意识形态发生关系,但它们之间具有本质的不同。从社会结构的角度而言,政治与经济基础的距离很近,而艺术则距离较远。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借助于艺术形象或某种情境,反映特定的现实生活关系,通过审美作用使人的思想情感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使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而政治则不同。政治分为政治设施和政治观点两方面。前者主要通过暴力革命、战争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等 方式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从而改变经济基础,推进其向前发展;后者则主要借助于说理 和舆论对人加以影响和说服,达到改造人的思想之目的。

代表作品:《马拉之死》、《自由领导人民》、《格尔尼卡》、《开国大典》、《血衣》等等

艺术与政治虽然具有诸多不同点,但它们之间又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尤其是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巨大的。通常而言,政治对艺术有着较为直接的决定性影响。在上层建筑诸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中,政治处于主导地位。

政治对于艺术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也不是平行的关系。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艺术,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综上所述,艺术同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关系,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一方面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艺术与经济基础的联系必须通过“中间环节”,因此,政治与道德对艺术的影响是不可避免。

(五)艺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

艺术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关系。1.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反映,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道、精灵、因果报应等,把希望寄托于所谓天国或来世。从本质上讲,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应该明白以下两点:

A首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另一方面,宗教对艺术的否定中又包含了对自身的否定,艺术在宗教的束缚下发展到一定时期,又重新获得了自己的独立性,即反过来利用宗教实现自己的本质。

B其次,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去了中外艺术史的很大一部分篇章。

艺术与宗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一定历史时期,是相互影响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当宗教成为支配的社会意识形态时,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艺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最终决定宗教和艺术发展的是经济基础,它们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2.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互动发生影响,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而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以积极的影响。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文艺思潮、创作倾向创作方法、风格流派等许多方面。反过来,艺术也对哲学产生一定的影响,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也可以传播特之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哲学家对艺术的思考,往往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均是如此。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

(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各种领域、各种事物的全面的反映。2,简述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P38~39 首先,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其一,社会生活是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

其二,艺术是社会生活全面的、审美的反映,应该而且可以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 其三,艺术作为最高级的、理想的审美创造产品,能够影响社会生活,推动社会生活的前进与发展。其次,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最后,艺术通过艺术接受回归社会生活,接受生活的检验,并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和人们是社会生活。

三、艺术与社会生产

(一)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

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而且又是一种生产形态。

(二)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

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等;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

3,简述“艺术生产”与一般的物质生产的本质区别?P48~49 ① 生产的目的性不同.人之所以进行“艺术生产”,制造艺术作品,主要不是为了实用,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影响人们的精神。

② 产品的价值与消费形式不同。艺术这种“艺术生产”的精神产品则有自己的特殊属性,主要是审美属性。艺术产品创造的主要是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它满足的是人们的精神需要,而不是物质需要。艺术的价值主要是审美。艺术消费形式是人的精神上的消费、情感上的享受。

③ 生产的过程与结果不同。“艺术生产”是一种充满心灵情感、艺术个性、独特的精神生产创造过程,其结果是物态化的精神产品。

(三)艺术作为“艺术生产”的实质和意义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和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第二节 艺术的认识本质

一、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一)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二)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1.艺术与宗教的区别

宗教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或反映社会生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佛”、“菩萨”、“上帝”、“真主”等虚幻的观念,颠倒实际的。

魏晋南北朝——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

魏晋南北朝——敦煌壁画《五百强盗成佛故事图》 魏晋南北朝——敦煌壁画《萨埵那太子本生图》 北凉——敦煌壁画《毗楞竭梨王》

北魏——敦煌壁画《尸毗王割肉贸鸽》

艺术的方式是真实地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

作为宗教对象的神,显示的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们在对它顶礼膜拜时,只能感到一股压迫自己的巨大力量;而艺术形象显示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欣赏艺术美的时候,也认识到自身的本质力量,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

在宗教面前,人是谦卑的;在艺术领域里,人是伟大的。2.艺术与哲学的区别

哲学在本质上是寻求真理的,在追求真理或真实性上,与宗教完全不同,而与艺术相同或相似。但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哲学与艺术迥异。

哲学是抽象的,具有普遍性;艺术的形象是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

哲学主要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而艺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

二、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不同,最基本的一点是具体可感的形象性。

(一)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艺术形象有三大特性:①具体性;②概括性;③感染性。

(二)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特性。

(三)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按照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创造出来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鲁迅先生曾经这样说过,艺术家的创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

4.简述艺术形象的概念、特性及其基本类型。P66~67 艺术形象:是一个特定的艺术理论概念,是指艺术家根据现实生活进行审美创造,在艺术作品中描绘出来的艺术画面,是一种具体、生动、丰富、完美的社会生活符号化和心灵外化的审美图像。

艺术形象的特性:

①具体性;②概括性;③感染性。艺术形象的基本类型:

①具象型;②意象型;③抽象型。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按照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审美认识创造出来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三、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是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一)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所谓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即是说,艺术品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型或再现性艺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

再现,是指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摹仿现实。再现性艺术是中外艺术史上的主要倾向,其作品平易近人,如实摹写,生动细腻,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一般容易为观众所欣赏和接受,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其特点是感性的现实和冷静的理智在创作中其主导作用,观察缜密,技法严格,细节真实。

艺术的真实是一种假定的真实、审美的真实及虚构的真实。真实的艺术形象是现象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的统一。

(二)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亦即真实地表现创造主体的精神世界,包括他的思想、情感、个性、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等等。这是一般表现型或表现性艺术所特别强调的。

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抽 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艺术中表现的真实,即艺术形象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家的真诚和真挚。表现性艺术具有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是中外艺术史上的另一主要倾向。

艺术的真实性包括两个相互联系、融合、统一的方面:

①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或再现的真实,②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或表现的真实。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应该是这两个方面的相融合,相统一。

(三)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

5.什么是艺术典型,典型的意义与价值?P74~77 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典型的意义与价值:艺术典型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它的真实性更高、概括性更广、思想性更深刻、情感性更强烈、感染性更持久,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真理的独特发现和对于美的独特创造。艺术典型是不可重复的。艺术典型的创造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志,也是优秀艺术家杰出艺术才能的表现。

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本质

审美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的根本性质。

一、艺术与美的关系

(一)艺术反映现实美

现实美:即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现实美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美与社会美。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 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即社会事物的美。

人的美:既有自然美的一面,又有社会美的一面。人的美包括容貌美和形体美,也包括人的精神性格美以及人与人的相互联系表现出的社会关系的美。人的美貌属于自然美,人的美德属于社会美。

(二)艺术创造艺术美

1.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艺术美是人为的,是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是仍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与现实美不同,艺术美是更高一等级的美。

2.艺术丑:

艺术不仅可以反映现实美,而且可以创造艺术美,可以通过主体的意识作用把现实中原本不美的或丑的事物转化为艺术美。

6.简述:如何理解现实丑能够转化为艺术美?P83~85 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艺术美是人为的,是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与现实美不同,艺术美是更高一等级的美。

艺术美世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根据美的现实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美的现实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据或根源,另有一些丑的现实同样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据或根源。即是说,艺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艺术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而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如在罗丹的雕刻名作《美丽的欧米哀尔》(又名《老妓》)中,现实的丑神奇地转化成了艺术的美。

在艺术中,现实丑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作品中的形象,已经不是原来的现实中的丑的事物或人物,已经渗透了创作主体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典型形象。

它从反面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真理,是形象的真理,亦即艺术美。对丑的深刻剖析和否定,就是对美的肯定。在中外艺术史上,有很多这样把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的成功之作。

(三)艺术是审美对象

艺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现实美的反映,也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又是生产艺术作品、创造艺术美的;艺术作品一旦创作完成,就成为一件物态化了的社会文化财富,成为欣赏者即观众的审美对象。

艺术作品的美在于艺术作品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赖于欣赏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到。我们要强调艺术美的客观性。

二、艺术的审美本质

(一)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即是说,作为审美主体的人,通过审美实践活动,在审美客体中发现、感知、认识和欣赏它的美,或把握它的其它美学特征如崇高、滑稽、丑等。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美学关系。

(二)美的本质与美感的本质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美的规律:

美感:在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是美决定美感而不是美感决定美。

美感在本质上是美的感受与美的感动的统一,感官的快适与理性的满足的统一。

(三)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

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表现形式。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现实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美,但它并不就是客观的现实生活,不就是现实中的美;而是通过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反映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并且用物质手段将他的审美观念传达出来,表现出来。因此,艺术在本质上说,就是艺术家审美意识或审美观念的一种表现形态。

艺术创作活动,实质上就是一种积极的审美认识与审美创造的活动。

三、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一)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

审美是一切艺术门类(如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摄影、电影等)区别于其他社会事物(如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等)的共同性格。

艺术主要的审美特征: 1.实践性与主体性; 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形象性;

4.形式美与形式感; 5.创造性; 6.情感性;

形式美:是指艺术作品可直接诉诸于感官的外在形式的美,即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按照一定规律如均衡、对成、对比、和谐、整

一、多样性等排列和组合的形式,并能唤起美感的审美特性。

克莱夫·贝尔:“有意味的形式”

(二)艺术的情感特征

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这即是说,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映形式。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

在美感中,情感是美感的重要构成因素,没有美的感受与感动之情,则不成其为美感。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说梦。

第二章 艺术门类论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的分类方法、各主要艺术门类的根本特征以及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系,即艺术的通感。

第一节 艺术的分类

整个艺术系统,由众多不同的艺术门类组成。各门类有特殊规律。

一、艺术门类的多样性:

原始状态的艺术只有两种类型:造型艺术与歌舞艺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生活的演进,以及艺术本身在实践过程中的发展,艺术门类渐趋多样化。

二、艺术门类的划分

1.以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为标准,分为三个类型:

(1)空间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2)时间艺术,包括音乐、文学、曲艺等;

(3)时空艺术,包括戏剧、电影、电视剧、舞蹈和杂技等。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分为四个类型:

(1)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舞蹈、杂技、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2)听觉艺术:音乐、曲艺等。

(3)视听艺术:戏剧、电影、电视剧等。(4)想象艺术:文学等。

3.以艺术形态的创造方式为依据,分为四个类型:

(1)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艺术、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等。(2)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等。(3)语言艺术:文学的各种样式。(4)综合艺术:电影、电视剧等。

第二节 主要艺术门类

一、美术

“美术”是采用造型手段塑造视觉形象的众多艺术类型的总称。

(一)美术的主要特征

①造型性;②视觉性;③空间性;④静止性;⑤瞬间性;⑥永固性。

造型性

与造型性相一致的是视觉性

静止性

美术作品中可视的造型又是静止的

(二)美术的主要类型

绘画:是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绘画因为使用的物质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可分为:油画、水墨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壁画、素描等。

雕塑:是最具有实体感的造型艺术类型。雕塑题材,只适合于可以通过静态形体来表现的内容。形象具有单纯性,注重发挥材质的审美作用。工艺美术:品类繁多,有陶瓷工艺、金属工艺、竹木工艺、编织工艺、印染工艺、玻璃工艺、漆器工艺、服装工艺和石雕、玉雕、骨雕等。也有专供观赏的工艺美术品,如玉雕、景泰蓝工艺、陶瓷雕塑、金银摆件和一些其他特种工艺。

现代工业设计:对美化生活有突出贡献。是二十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艺术范畴。现代工业设计在国际上称为“迪扎因”。

书法:是文字书写的艺术,艺术特征主要把握两点:其一是抽象性,通过用笔、结构和章法等技巧的运用,创造特有的形式美。其二是形与意的结合,在抽象的形式之中,包涵着深厚的意识。

书法根据字体的不同,分为篆、隶、楷、行、草五个基本类型。篆书起源于古老的甲骨文,秦汉之际,演化为隶书。魏晋南北朝,盛行楷书,然后出现行书和草书。

二、音乐

(一)音乐的主要特征

音乐是“以声表情”的艺术,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的诉诸听觉的一门艺术。基本手段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构成有特定精神内涵的音响结构形式。

1.音响的艺术:乐音使用的物质材料,是由物体震动所发出的音响,是音响的艺术。音乐艺术的实体是乐曲。乐曲由旋律、节奏、调式、曲式、和声、复调等要素构成。

2.抒情的艺术:音乐特别专注于表现情感

(1)音乐不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形式,而只是表现从其中体验到的情感。

(2)音乐中表现的情感是抽象的、直接的。

(3)音乐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还带来欣赏的特殊性。

(二)音乐的类型

按照使用工具的不同,分为器乐和声乐两大类。器乐中又分为管弦乐、铜管乐和打击乐。

按体裁不同,分为独奏、齐奏、重奏、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组曲和独唱、重唱、合唱、歌剧等。(1)独奏:是由一个人演奏的器乐作品

(2)交响曲:是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功能和表现的大型乐曲

(3)协奏曲:是一件或几件乐器的独奏与管弦乐队的演奏相互配合的大型乐曲,一般以独奏乐器而定名。如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等等。

(4)鸣奏曲:是由三个或四个乐章构成的大型乐曲,可以由钢琴独奏,也可以由一件其他乐器与钢琴合奏。

(5)重唱:是每个声部由一人演唱的多声部声乐形式,有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等。(6)合唱:是一种大型声乐形式。

(7)歌剧:是以戏剧形式来展示的音乐艺术。

三、舞蹈

(一)舞蹈的主要特征

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中展示的视觉艺术,以有韵律的人体动作(律动)为主要表现手段。主要特征:动作性、抒情性、同音乐的密切联系。

(1)动作性:舞蹈是用手势说话的艺术。动作有一定标准: 第一、舞蹈动作必须具备规范性和技巧性

第二、必须有内涵。舞蹈演员的一招一式、一动一静,都与所扮演的人物内心活动相对应。第三、要讲究形式美。动作经过高度美化和规范化。具有严格的程式,讲究节奏和韵律。第四、要注重风格。如西班牙舞的风格特点是潇洒热烈。(2)抒情性

舞蹈长于抒情。

(3)与音乐的密切联系

舞蹈与音乐共生共存,要与音乐结合在一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着共同点:节奏、抒情性、都是在时间过程中展示。(2)舞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离开乐音,舞蹈难以充分表达感情。(3)舞蹈创作要对照音乐来进行。由于舞蹈与音乐有着共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内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两者必须高度地协调一致。

(二)舞蹈的类型

两个方面来划分:

(1)按体裁分:独舞、双人舞、群舞和舞剧。独舞:也称单人舞,即由一人表演的舞蹈。

双人舞:有两人表演的舞蹈。有独立的作品,也有属于舞剧或其他大型舞蹈中的片断。群舞:人数不等的多人舞。

舞剧:有戏剧情节的最大型的舞蹈艺术样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按美学特征:芭蕾舞、中国古典舞、民间舞和现代舞等。

芭蕾舞:原是西方最主要的舞蹈类型,近代以来传遍了世界。原文有两个涵义:一个是指一种西方的古典舞蹈;另一个是指舞剧。

中国古典舞:是具有深厚传统和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主要的舞蹈类型。讲究“手、眼、身、法、步”的应用和“精、气、神”的张扬。

民间舞:泛指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长期流传于民间的舞蹈样式。现代舞:二十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现代主义艺术的一部分。

四、戏剧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展示故事情节的艺术门类。戏剧有四个要素:演员、导演、剧本和舞台美术。

(一)戏剧的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戏剧行动和戏剧冲突

(1)戏剧行动:行动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与手段。必须符合戏剧艺术特定的要求。(2)戏剧冲突:戏剧情节内容的特点是冲突。

戏剧包括一切具有戏剧特征的艺术种类和样式。除了话剧之外,还有戏曲、歌剧、舞剧、和音乐剧等等。戏剧表演的歌舞化,是戏曲艺术最突出的一个特征。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曲。戏曲除了具备戏剧的基本要素和特征之外,还有形式手法的特殊性。

音乐剧:起源于欧洲的通俗歌舞剧,十九世纪中叶之后在美国纽约得到发展,逐渐成为富有商业性的大众化的艺术品种,并流传到世界各地。

(二)戏剧的类型

类型的划分,一般是从话剧着眼:

传统的观点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大类。在现代,戏剧的分类

(1)以题材为标准,分为历史剧、现代剧、神话剧、童话剧等等(2)从演出形式来分,有剧场的戏剧、街头剧、广场剧等。

1.悲剧:悲剧起源于古希腊。它的思想内涵一般表现正义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或失败,以美好理想的破灭,斥恶扬善,给人以激励和启迪。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因此它总是令人遗憾,促人思考,比较有教育作用。悲剧的类型有英雄悲剧、性格悲剧、命运悲剧和社会悲剧。

悲剧由于题材范围的不同,分为四种类型:

①英雄悲剧。表现英雄人物,歌颂崇高精神和伟大人格。

②性格悲剧。由于人物内在性格的矛盾或弱点,所导致的悲剧。③命运悲剧。恶劣的命运所产生的悲剧。

④社会悲剧。由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深刻矛盾所造成的悲剧。

2.喜剧:喜剧源于古希腊的狂欢歌舞和滑稽戏。喜剧必须具有可笑性。优秀的喜剧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鲁迅说:“喜剧是将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也就是说,喜剧能够把生活中的丑恶、落后和缺陷暴露出来,用讽刺和嘲笑加以否定。喜剧也可以是善意的嘲笑,劝谕人们认识和改正缺点。喜剧的类型有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闹剧等。

喜剧的类型:

①讽刺喜剧:一般是对社会的腐朽势力进行揭露和讽刺。②幽默喜剧:如元代杂剧《李逵负荆》

③欢乐喜剧:给人以轻松愉快和美好的感觉。

④正喜剧:以喜剧的形式和手法,嘲笑和否定腐朽势力,赞美进步势力和高尚人格。

⑤闹剧:特别追求喜剧效果,手法高度夸张,人物漫画化,情节可以离奇怪诞,使人不断开怀大笑。3.正剧:是出现较晚的戏剧类型。灵活地运用了喜剧、悲剧的有利因素,加强了表现生活的能力,适应戏剧发展的需要。

五、摄影 1839年发明

摄影的产生有赖于近代科学技术,1839年发明摄影术之后,摄影艺术成为最大众化的艺术门类之 一。

(一)摄影的主要特征:

造型性、空间性、静止性、瞬间性等等。区别于造型艺术其他门类的有:

(1)纪实性

摄影艺术独特的本质特性。

(2)光与影的艺术

光线和影调(包括彩色摄影的色调)是摄影的独特造型手段,摄影被看作是光与影的艺术。

(二)摄影艺术的类型

按题材来划分:新闻摄影、生活摄影、风光摄影、人像摄影、体育摄影、舞台摄影、花卉摄影、静物摄影和广告摄影等等

按体裁来划分:独幅照片、成组照片、连续照片和剪辑照片等。

六、电影与电视 1889年、1930年。

电影是在摄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电视在二次大战后才进入实际应用。

(一)电影与电视的主要特征:

①运动的画面语言。电影与电视主要依靠画面来表现,由画面构成的艺术语言是第一要素。②声画结合

③时空转换的自由性 ④追求逼真

电影与电视基本特征一致,观赏条件不同,艺术上有一些差异,电影的篇幅有较严格的限制,结构紧凑、描述简练,画面大,有利于呈现场面、渲染气氛。

(二)电影与电视的类型:

电影的主要类型:故事片、美术片、科学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四大片种。

电视的主要类型:包括电影的类型,比电影更广。有电视剧、音乐电视、电视散文、电视诗歌、电视文献片等等。

电视剧的类型:连续剧、系列剧、单本剧、短剧和小品等。

电视文献片:有如电视艺术中的报告文学。内容涉及历史、人文、风光、政治、经济等。7.简述电影与电视的共同特征及它们艺术上的差异?P155~157

七、文学

以语言作为材料和手段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现实的,也称为语言艺术。在艺术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与其他艺术门类有广泛联系。

(一)文学的主要特征

①形象塑造的间接性。文学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②艺术表现的广泛性。文学使用的语言手段拥有无比广泛的表现能力,有极大的广泛性和灵活性。

(二)文学的类型

三种方式: “二分法”:韵文和散文

“三分法”: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戏剧文学

“四分法”: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诗歌,最早的文学样式,从诗、歌舞“三位一体”的原始艺术形式中分化出来。具有节奏性和韵律性,注重抒情,高度凝练。有抒情诗、叙事诗。根据语言格式不同,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根据内容分为史诗、颂诗、爱情诗、讽刺诗、风景诗等等。

散文,应用广泛,形式多样,手法灵活,题材不受限制,“形散神不散”,表达方式自由灵活,主题立意集中,不尚虚构。

小说,塑造形象鲜明、富有个性的人物和设计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同时使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手法。类型有:短篇、中篇、长篇小说。

戏剧文学,也称剧本,供戏剧演出用的文本。特点:利用人物对话刻划人物性格、反映生活和表 思想感情;符合戏剧要求,有戏剧性;选材有限制、表现集中。

戏剧文学中包含了电影文学剧本和电视文学剧本。

八、建筑与园林

旨在改造和美化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

(一)建筑:在原始的巢居、穴居基础上发展起来,基本形式是利用固体材料来建造空间,满足人的居住需要。

1.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

①空间与实体统一

在建筑中,空间与实体互为条件、相互依存,构成完整的建筑作品。如故宫的壮丽辉煌、巴黎圣母院的巍峨奇巧等。

②艺术与技术结合建筑的艺术创作,必须凭借技术的支撑。意大利现代建筑家奈尔维说:“建筑是,而且必须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而并非是技术加艺术。” ③风格性与象征性

建筑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物质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显示着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和美学观念。具有时代标记的意义,反映了时代的面貌。具有民族和地域的特征。如欧洲的教堂、中国的陵园。表现特定的精神内涵。如纪念碑、殿堂、陵墓等。

2.建筑的类型

以功能为标准来划分: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宾馆建筑、文教卫生建筑、交通建筑、园林建筑、纪念性建筑、宗教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等等。

(二)园林

1.园林艺术的主要特征:利用自然因素同时也利用人文因素旨在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所创造的一种场所。是人造的景观,是自然的和自在的景观的艺术再现。同时具有三个要素:

①占有较大的固定空间,能够容纳人的游园活动 ②利用自然界的材料首先是植物材料

③经过审美创造而且具有景观的意义。

2.园林的类型:园林一般指各种游憩境域。有庭院、宅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

园、城市绿化地带和自然风景区等。

从世界范围看,园林的主要流派有三个: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1)欧洲园林

以法国园林为代表。呈规整性的几何图案,花坛、道路、水池、草坪、和修剪过的矮树等互相配合,平坦宽阔、一览无余。其中有精美的雕像,华丽、高雅。如凡尔赛宫园林。(2)阿拉伯园林

发端于古巴巴比伦和波斯。因干旱缺水,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园林以十字形道路交叉处的水池为中心,花圃下沉,低于地面,以利保持水分。建筑物位于园地一端。该格局成为一种传统,遍及中东、北非、西班牙和印度等地。(3)东方园林

发端于中国,以中国园林为代表。中国园林建设始于殷周时代。秦汉时的帝皇宫苑以具很大规模。以湖水为中心,堆山建岛,修筑宫室。这“一池三山”的格局,形成中国园林的传统。中国园林分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两大派。北方园林如颐和园,规模宏大、豪华富丽,南方园林如苏州园林,设计精巧,风格雅致。

3.园林与建筑的密切联系;一般来说,园林中不能没有某些形式的建筑,而建筑只要有条件,就会带上园林。从中国园林看,用于园林的建筑,一般是亭、台、桥、廊和水榭、塔、楼、堂、馆等。

九、其它艺术门类

(一)曲艺:中国传统说唱表演艺术的总称。1982年统计,现代国内流传的曲艺品种有341种。其中,汉族的曲种可归为四大类:评话、鼓曲、快板和相声。还有东北、内蒙古的二人转、四川清音、河南坠子、安徽凤阳花鼓、维吾尔族说唱、蒙古族的好来宝等等。

(二)木偶:由人操作人工制作的拟人形象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造型手段和操作技法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如提线木偶、布袋木偶等。

第三节 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

一、各种艺术的相互联系

艺术各门类之间的关系,不知是相互区别、相互独立,而又是相互联系和相互通融的。如电影艺术,综合了摄影、文学、戏剧表演和美术、音乐等多种因素。不同的艺术门类能够相互联系并结合在一起,是因为:

①有共同的本质,即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的审美反映,都是以感性形象来反映世界。②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具有共同的特点。如雕塑和建筑都是在空间展示的,同属于空间艺术。③有些艺术门类表现方式或功能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如舞蹈和音乐。

不同艺术之间的联系和通融,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方式。主要方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吸收与借鉴

一种艺术经常会从其他艺术中吸收自己需要的东西。

(二)配合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艺术出现在一件作品中,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但是并不改变各自的性质。

(三)结合

两种以上的艺术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不可分离,也没有各自独立的价值。

二、艺术在分化与综合中发展

艺术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地经历着分化与综合的过程。诗歌和音乐从原始歌舞艺术中分离出来,成为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这可能是第一次分化。文学在诗歌之后,又出现了散文,继而出现了小说、戏剧文学等。音乐逐渐形成器乐和声乐两大部分,其中器乐又发展为各自演奏形式,直到规模较大的交响乐;声乐也形成了许多样式,与戏剧结合,产生了歌剧。舞蹈也在发展中形成了独舞、双人舞、群舞和舞剧等等。

第三章

艺术发展论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特别是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劳动实践论。正确理解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和自律性、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辨证关系;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和自律性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一、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一)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西方的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达芬奇、莎士比亚等等;

中国的姚最、张璪、荆浩、袁宏道、王履等。

(二)表现说:认为艺术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

法国哲学家——波格森

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

(三)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游戏冲动。游戏说由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艺术史家曾把这种学说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游戏冲动。代表:德国思想家——席勒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游戏说由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艺术史家曾把这种学说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席勒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为什么会游戏呢?精力过剩。游戏就是过剩精力的发泄。当人摆脱了实用的功利目的,才能产生自由的游戏,正是这种无功利的、无目的的自由游戏,推动了艺术的发生。喜悦的无规则的跳跃逐渐成为舞蹈,发之于情的声音逐渐成为歌曲。

斯宾塞近一步发挥了席勒的理论。他认为,游戏与审美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两者都不能直接有助于维持生命,都于功利无关。游戏虽然没有实际的功利价值,游戏对个人和整个民族都具有生物学上的价值。

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一书中对游戏说做了激烈的批评。他认为劳动先于游戏,先于艺术。先有劳动,然后才有游戏,才有艺术。

(四)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

代表:英国人类学家——泰勒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

艺术起源于巫术,是二十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发生学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巫术说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原始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他说:“野蛮人的世界观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作用„„古代的野蛮人让这些幻象来塞满自己的住宅、周围的环境、广大的地面和天空。”

另一位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在他的名著《金枝》中则把这种关系归纳为俩类:“基于相似律的法术叫做“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基于接触律或触染律的法术叫做‘接触巫术’。”原始人想使某人死掉,便收集他身上的指甲、头发、眉毛、唾液,用蜂蜡粘成人像,连续七夜在灯焰上烤化。通过接触仇人的指甲等物可称之为“接触巫术”,模仿人像可称为“模拟巫术”。

(五)劳动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

代表:恩格斯、普列汉诺夫等

沃拉斯切克、毕歇尔、希尔恩都强调音乐、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因而劳动是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力。

普列汉诺夫赞成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他说:“原始人在劳动时总是伴着唱歌。音调和歌词完全是次要的。主要的是节奏。歌的节奏恰恰再现着工作的节奏,――音乐起源于劳动。”又说:“原始社会的生产者所服从的拍子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为什么在他的生产性运动中恰好遵照着这种而非另一种节奏呢?这决定于一定生产的技术。在原始部落那里,每种劳动都有自己的歌,歌的拍子总是十分精确地适应于这种劳动所特有的生产劳动的节奏。”

二、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一)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

首先,劳动使猿爪变为人手,猿脑变为人脑,这是从猿到人转化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其次,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劳动与语言又进一步推动了意识的产生,“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

再次,劳动推动了工具的制造。当劳动促进了人手、人脑、语言、意识产生之后,经过了几千万年的量的积累,终于产生了自然界进化过程中最有意义的飞跃:第一把石刀产生了,人成为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工具的产生是猿转变为人的标志。恩格斯说:“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又说:“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劳动。”在工具和人类社会产生之前的劳动是“萌芽状态的劳动”。随着工具的产生,转变为“真正的劳动”

人的产生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只有人的灵巧的双手才产生了绘画和雕塑,人的歌喉产生动听 的歌曲,人的肢体产生优美的舞姿。

(二)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劳动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使用工具、征服自然以满足自己物质需要的活动。第一种结果是劳动的结果与原来的预想不一致,导致了图腾和巫术的产生。第二种结果:劳动的结果与原来预想的一致,导致人的征服欲、创造欲的发生。

(三)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审美是人类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产生的。当人类制成摆脱动物界的第一把石刀时,是否成为第一个审美对象呢?不。那第一把石刀仅仅是为了实用,而不是为了审美。实用的观点先于审美的观点。审美的发生过程大约经历三个阶段:仅仅具有实用性而没有审美性――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审美性――仅仅具有审美性。

美感发生过程中最大的一次历史飞跃就是人们终于摆脱了对象的实用价值和功利内容,仅仅把对象的形式视为审美对象。

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人创造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表现思想感情的精神产品。所以,人是艺术发生的前提,审美性、情感性是艺术发生的必要条件,当前提和条件具备之后,艺术的发生就是必然的了。

(四)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生产劳动不仅创造了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而且成为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8.为什么说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劳动实践?P198~206 ①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艺术创作的主体——人,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

②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③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

④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原始艺术的内容与形式都与生产劳动实践密切相关。建筑艺术

黑格尔说,艺术史的起点是建筑。

从建筑到建筑艺术的飞跃是美与情感在建筑物上的凝固。

建筑。是人类征服自然的重大胜利,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会引起人们精神上的巨大喜悦。于是,在实用的基础上美化它,使建筑迈入了艺术的殿堂。人类最古老的艺术种类就是这样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了。造型艺术

原始造型艺术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题材是动物而不是植物,由原始的狩猎生活所决定。

第二,高度的写实性。决定于原始的狩猎生活。有对客观对象的敏锐的、正确的观察能力;有应用感觉器官与运动器官的创作能力。装潢艺术

原始装潢艺术根源于原始生产实践活动。第一类是对人类或动物形态的模拟。第二类是几何形图形。

第三类是刻在武器上的图形。那是部落的标志,源于狩猎生活。舞蹈

原始舞蹈是原始的审美情感直率、有力的表现。分为模仿式与操练式两种。根源于生产劳动实践。音乐

在人类发展的最初阶段,音乐最突出的特征不是旋律,而是节奏。大多为舞蹈做伴奏,舞蹈有鲜明的节奏;最初的乐器是打击乐器,在石片上磨制一孔,悬挂敲击出简单的节奏。

因为节奏是原始音乐的突出特点,无法表达复杂的思想,因而,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的形式就成为必然。诗歌

原始人在集体劳动中,为了协同动作,提高效率,交流情感,鼓舞情绪,产生了最初的诗歌。原始人劳动过程中的需要,是原始艺术产生的直接动因。

三、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一)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

三百万年前,人类制造的第一把石刀就是第一件艺术品。

从工具的产生,到艺术的发生,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纯粹的实用品。第二阶段:即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叫“准艺术”、“史前艺术”。第三阶段:纯粹的艺术品,就是文明社会的艺术。

(二)“准艺术”的发生

发生在狩猎经济做基础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四万年至三万年以前。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

(三)“准艺术”的繁荣

特点之一就是它的过度性与发展性。大约在七千年――五千年之间,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 济转变,生活方式由游牧渐趋稳定。需要储存和加工粮食的各种器皿,于是,一种新的器皿――陶器应运而生。陶器的纹样装饰丰富多彩,约有四类:一类是植物纹样。二类是几何纹样。三类是动物纹样。四类是人面形纹饰。

(四)“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约四、五千年前,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石器工具衰落了,金属工具的使用,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一、阶级产生了,先进的生产工具,使社会有了剩余产品。

二、掠夺战争产生了,剩余产品和私有观念产生掠夺战争。

三、宗教发生了,原始社会的巫术观念是宗教的萌芽。

第二节 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

(一)艺术发展的模式论

对艺术发展模式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认为“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二、认为“否定之否定”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三、认为“两极之间的变化”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艺术发展的动力论

历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是人性论的观点。人性论是随文艺复兴而产生的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认为艺术发展的终极原因是人的本性。

普列汉诺夫根据唯物史观纠正了丹纳人性论的偏颇,他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环境所造成的,而它的环境归根到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关系①所制约的。”

二、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艺术发展的规律:就是艺术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内因)

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之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着艺术的发展。(外因)

其中,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其他意识形态的发展是影响艺术发展的诸多因素。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

第一、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第二、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 第三、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

第四、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艺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历史发展不同时代做纵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其次,对同一时代不同地区、国家做横向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再次,对艺术内部不同艺术种类做比较,艺术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二)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

关于政治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有两种错误观点:

第一、认为“政治是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政治决定艺术”。第二、认为“政治不是艺术发展的任何动力,政治与艺术无关”。

为什么说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是重大的呢?因为政治集中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它拥有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的物质力量。因此,政治即可以成为强大的动力促进艺术的繁荣,也可以成为巨大的阻力导致艺术的衰败。

(三)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宗教与艺术像携手并进的孪生兄弟。在原始社会,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是混沌未分的混合体。在东方和西方的历史上,都曾有一个宗教艺术的时代。在中国,从魏晋南北朝到,在敦煌、龙门、云冈等石窟中曾创造了佛教艺术的辉煌。在欧洲,整个中世纪,建筑、雕刻、绘画及书籍插图等构成了基督教艺术的精华。黑格尔说,最接近艺术的就是宗教。宗教对艺术起影响作用;

1.宗教阻碍艺术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宗教是对艺术否定。

(1)宗教是对社会生活的歪曲的反映;而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的反映。

(2)宗教要求对彼岸世界的心灵感悟,而艺术要求对现实世界和世俗感情的形象表现。(3)宗教的对象是神;艺术的对象是全面的社会生活。(4)宗教是麻醉人们的心灵的;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

(5)宗教相信自己的对象超自然实体即神灵的真实存在;而艺术却不相信自己创造的对象的真实 ①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五卷第350页,三联书店1984年版。(《艺术概论》p224.)存在。

2.宗教促进艺术的发展:

(1)宗教与艺术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尽管上帝、圣母、天使的形象是虚幻的,但它是对社会生活的抽象。

(2)艺术与宗教都蕴含了情感与幻象的成分。(3)艺术与宗教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的反映。

(4)艺术与宗教都能使人的精神得到抚慰,产生愉悦与希望。3.宗教推动艺术的发展:

(1)宗教促使艺术突破教义的局限从而得到发展。

(2)宗教为艺术提供题材。欧洲许多以宗教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名垂史册。如:乔托的《玛丽亚诞生》、《逃亡埃及》,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等等。

(3)宗教往往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

宗教的“掌握世界的方式”或反映社会生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佛”、“菩萨”、“上帝”、“真主”等虚幻的观念,颠倒实际的。

宗教对艺术来说,既有阻碍、否定的一面,又有促进、肯定的一面。

(四)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关于道德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有着两种错误的观点: 第一、认为道德与艺术是对立的,道德与艺术无关。

第二、道德与艺术是完全同一的,一切艺术都是道德教育的手段。上述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它们既有本质区别,又相互影响。

当艺术作品表现进步的道德准则和高尚的理想情操时,往往产生持久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促进艺术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丑恶的道德准则会阻碍艺术的健康发展。

(五)哲学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1)哲学通过美学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2)哲学通过创作方法的中介影响艺术的发展 首先,哲学思想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产生

其次,哲学思想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选择与改变 最后,哲学思想的矛盾决定艺术创作方法的矛盾

三、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包含两方面内容:

第一,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和革新。

第二,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和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所谓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就是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它揭示了艺术发展历史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是古今中外一切艺术发展都应遵循的普通规律。

(一)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第二、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

第三、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

(二)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因:

第一、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连续性所决定的。第二、是由艺术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第三、是由艺术表现生活的任务决定的。

9.什么是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其表现和原因有哪些?P243~246(1)所谓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就是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响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继承保留。它揭示了艺术发展历史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是古今中外一切艺术发展都应遵循的普通规律。

(2)历史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 艺术发展的历史继承性主要表现: 第一、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继承。第二、艺术作品形式的继承。

第三、艺术种类和艺术创作方法的继承。(3)艺术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原因:

第一、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连续性所决定的。第二、是由艺术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第三、是由艺术表现生活的任务决定的。

(三)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

继承艺术遗产的原则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坚持继承遗产的批判原则,反对“肯定一切”(表现为复古主义)与“否定一切”(表现为虚无主义)。

(四)艺术继承的条件和类型

1.艺术继承的条件是艺术风格的相似性。也就是说,只有风格相似的艺术才具有继承的可能性。2.艺术继承的条件决定了艺术遗产继承的类型。艺术遗产继承的类型有两种: 第一、同一艺术风格渐进延续中的继承 第二、不同艺术风格飞跃断裂的继承

(五)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1.革新是艺术的任务所决定的。2.革新是艺术的本性所决定的。

3.革新是欣赏者的审美需求所决定的。

4.革新是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所决定的。

(六)艺术发展过程中革新的表现

1.从艺术作品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革新与艺术作品形式的革新。2.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

3.从革新的程度来说,革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10.简述革新的必然性及其表现。P251~254(1)革新的必然性:

① 革新是艺术的任务所决定的。② 革新是艺术的本性所决定的。

③ 革新是欣赏者的审美需求所决定的。

④ 革新是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感情的独特性所决定的。(2)革新的表现:

① 从艺术作品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艺术作品内容的革新与艺术作品形式的革新。② 从艺术家的角度来说,革新可以表现为对他人的超越和对自我的超越。

③ 从革新的程度来说,革新可以区分为同一艺术风格延续中的革新与不同艺术风格转变中的革新。

(七)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第一、革新是继承的目的。第二、继承是革新的基础。

11.简述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P254~255 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是辨证统一的。它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革新是继承的目的。离开革新的继承是复古主义,只有以革新为目的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判继承。

第二,继承是革新的基础。离开继承的革新是虚无主义,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革新才是成功的革新。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在继承与革新的辨证统一中向前发展,这是艺术自身运动的一个普遍规律。

第三节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一、世界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一)艺术的民族性

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

(二)艺术民族性的根源

(三)民族艺术的多元存在 由于多民族社会生活的特殊性,必然造成民族精神的差别性,而民族精神的差别性必然造成民族艺术的多元性。

二、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与融合

(一)各民族艺术相互交流的必然性

(二)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表现

1.民族艺术思想内容上相互影响 2.民族艺术形式的相互影响

(三)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条件

1.民族的社会生活的类似性 2.民族交往的可能性

(四)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的过程: 第一步,把外来艺术原封不动地“拿来”

第二步,鉴别外来艺术的精华与糟粕,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第三步,把外来艺术与本民族的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也是艺术发展的一条规律

三、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一)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

从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是东方艺术在世界舞台上融合交汇的伟大时代,也是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的伟大时代。

(二)世界艺术

世界艺术并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它是民族艺术的一种。特征是: 1.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2.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的民族艺术。3.世界艺术是指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

(三)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

差别在于: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深刻地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

(四)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的意义

该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社会主义艺术必须坚持民族形式。

2.坚持社会主义艺术的开放性。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艺术并与本民族的艺术传统结合起来,洋为中用,创造出新的更高级的社会主义艺术,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12.论述艺术的自律性?P243~270

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家的修养、艺术的创作活动、艺术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与东西方艺术的各种流派和思潮;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形象思维、创新思维)

第一节

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与社会

艺术家,是具备了一定艺术能力与修养,能够运用艺术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并且取得相当艺术成就的艺术创作者。

(一)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 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名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每个艺术家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无不打上这些方面的印记。

(二)艺术家要有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精神 艺术家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他对这个社会环境的特点、优点和缺陷等也会了解得比较清楚和透彻,会产生强烈的如何发扬其优点,吸取世界其他名族的长处和改变其不足与缺陷,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愿望。即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和审美素质而献身的伟大抱负。

13.简述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P272~276 艺术家:是具备了一定艺术能力与修养,能够运用艺术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并且取得相当艺术成就的艺术创作者。艺术家是特定时代和社会造就的艺术创造者。

社会生活通过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制度、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世界潮流和时代精神影响者艺术家的生活内容、思想情感、文化意识和审美情感,也在艺术作品上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并且,印记显示出艺术家的个性特征及其每个艺术作品的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特质来。

艺术家应该树立起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和审美素质而献身的伟大抱负,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是艺术家应有的神圣的社会职责。

艺术家也应当树立起毕生所追求的正确的艺术目标和艺术理想,努力为攀登时代艺术的高峰而现身。

二、艺术家的主体性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 艺术家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构思艺术意象和将艺术意象物化为艺术作品等三个大的艺术创作阶段中,都充分表现出艺术家主体的决定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产品命运的主宰作用。

(二)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不可替代性。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独创性。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由多方面因素决定:艺术家所处的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不同民族、不同生活经历、不同艺术思想、不同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心理定势所包含的各个层次的文化知识、艺术专业知识、艺术创作经验和创作才能;艺术家所凭借的社会生活素材,所选用的艺术语言的组合,艺术主体,意象、艺术形象等等;艺术家主观意识上的独创性。14.如何理解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P272~276 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和不可替代性。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独创性。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由多方面因素决定:

(1)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心理定势不同;(2)社会生活素材的丰富多彩;(3)艺术语言的千变万化;

(4)同一个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品的不可替代性和重复性;(5)艺术家生理机制上的不同。总之,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家的每一个艺术作品的不可替代性是由该时代所由以产生的艺术家的独创性所决定的。

三、艺术家的修养

艺术的永久生命力在于不可替代的独创性。艺术创作体现艺术家的修养和智慧,按照“学问要博,生活要广,认识要深,感情要真,立意要新,想象要丰富锐敏,意象要饱含意蕴,形象要栩栩传神”的审美要求和标准进行创作。必须要有深厚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指;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提高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熟练自如地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

(一)艺术家修养的五个方面

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

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等的基本观点的总和。

审美理想:人在审美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美、审美和美的创造及其发展所持的基本观点。2.深厚的文化素养

艺术工作者应具备的文化素养大致分为三类:

①一般文化,知非艺术类所涉及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及自然科学中一些基础知识。②姐妹艺术文化。各门类艺术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③专业文化。3.丰富的生活积累

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①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感受力;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直接面对观察的事物和对其不认识不经过惯常的逻辑思考的认识的瞬间性。它标志着艺术家艺术素养的超长水平。

②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艺术想象: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按照创作主旨的需要,在头脑中对从生活中得来的有关的诸多表象进行分解、重组、联接等加工,把实际上并不在一起的事物从观念上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新的理想化了的艺术意象和创造的能力。

③独特的记忆力。

5.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 技巧与技术P29

1(二)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

艺术心理定势: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第二节 艺术创作活动

艺术创作活动:,就是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诸多表象做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胎儿――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

一、艺术创作过程

(一)生活体验

(二)艺术构思

①艺术胚胎萌发和孕育阶段

②完整的艺术意象的成熟阶段

(三)意象物化

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典型形象:是指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它既具有鲜明独特、丰满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普遍的代表性和概括性,即个性鲜明独特又具有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典型形象的创造是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志,也是优秀艺术家杰出艺术才能的表现。

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

构思艺术意象和意象物化都要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一个借用词,是一个含义比较宽泛的概念。它不仅包含了文学语言,也包含了其他艺术门类中起类似文学语言作用的一切艺术想象的材料(如表象这种广为使用的艺术语言符号)和艺术表 现手段以及各种艺术媒介。

艺术语言符号的运用有规律可循:

1.特定艺术语言和特定艺术类别互制律。2.艺术语言和艺术思维的互彰律。

3.内部艺术语言和外部艺术语言转化律。

4.自觉运用艺术语言与非自觉运用艺术语言的同一律。5.诸种艺术语言交递运用律。

二、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

(一)形象思维与艺术思维

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艺术思维:主要是指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统一的体系中,以捕捉艺术意象为目标,因而以形象思维占绝对优势的一种思维方式。(艺术思维——科学思维)

(二)意识与无意识

意 识:是指人在清醒状态下对现实的一种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能动性的心理活动。无意识:指未被意识到的、潜在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分为:

1.误差无意识;2.病患无意识;3.梦幻无意识;4.本能无意识;5.习惯无意识;6.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①人类生理进化中形成的集体无意识;②民族文化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集体无意识。

(三)艺术灵感

艺术灵感:如果从创作实践的经验来看,灵感就是久思不解的关键问题突然因某一事物的触发而在无意中产生一种顿悟。

灵感可分为两种:

①在形象思维中爆发的灵感;②在抽象思维中爆发的灵感。艺术灵感的产生条件:

①业已形成并比较巩固的艺术心理定势。

②在艺术家头脑中要储存着大量的文化知识信息、专业知识信息和社会生活表象等以供回顾和寻找。

③大脑皮质中必须建立解决艺术创作问题的优势兴奋中心,只要一触机,便会立即爆发艺术灵感。

(四)形象思维的特征及其逻辑规律

1.形象思维的特征:(1)形象性;(2)想象性;(3)情感性;(4)艺术个性;(5)审美性;

形象性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

想象性是形象思维的根本特征、基础手段、是艺术虚构的重要基础。

艺术个性: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心理定势、艺术想象、艺术意象等内容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特点和特性,它是独特的艺术体验和独特的艺术技巧高度统一的结果。

2.形象思维的逻辑性

(1)形象思维的思维形式:①基形意象;②完形意象;③群形意象;④易形意象。(2)形象思维的逻辑规律: I、和谐律

A、意象的整体画面要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布局合理、结构完整。B、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C、基形意象、完形意象、群形意象和易形意象之间的联接要高度和谐与统一。

II、融合律

A、艺术意象和中心思想的高度融合。B、形象和神融为一体。C、情和景水乳交融。

iii、理想律;在形象思维过程中,按照作者的审美理想进行思维活动。

(五)艺术思维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转化的特殊规律

艺术思维中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互相转化的特点是严格地遵循着艺术美的规律来进行的。1.按照艺术意象理想化的规律进行互相转化。

2.遵循着艺术意象中深层内涵的意蕴以外现的艺术形象的独特的神韵表现出来的原则进行转化。

第三节 艺术的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

一、艺术的创作方法

艺术的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最一般的原则,也是艺术表现中所遵循的最一般的方法。

创作中的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艺术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创作手法既然是艺术家在创作中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基本原则,是某种艺术思想在创作中的体现,是指导整个创作活动最一般的原则,因此,对创作的影响是全局性。艺术手法是塑造形象的具体方法(绘画的皴擦点染,音乐的反复和弦,文学的叙事描写抒情),仅仅是艺术表现中的一些具体表现手段,影响是局部的。

联系:一种创作方法可以运用不同表现手法,许多表现手法、技巧也可以为各种艺术创作方法所用。一般一定的创作方法往往使用与它适应的艺术表现手法。(现实主义——写实朴素、冷静细腻描绘,浪漫主义——激情、想象的描绘)

(一)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种主要的和基本的创作方法。

1.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1)艺术描绘的客观性;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3)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现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

现实主义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往往要求运用朴素的艺术语言,客观、写实地叙述和描绘,冷静、细腻地刻画人物和事件,构成现实主义的外部特征。

2.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以奔放的主观激情,按照理想的面貌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征:

(1)创作的重心是追求理想;(2)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3)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

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常常运用奇妙的幻想、强烈的对比、绚丽的色彩、昂扬的节奏、夸张的语言、离奇的情节,甚至超越时空,构成奇幻特色,形成浪漫主义的外部特征。

16.简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原则、基本特征及其艺术表现方法P353~356

(二)创作方法的多样性

创作方法多样,其他几种较有影响的创作方法:

1.古典主义创作方法

古典主义是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产生的一种创作方法。只要原则是要求创作忠于自然又合乎理想,强调复古。也称“新古典主义”。

鲜明特征是:崇尚理性、排斥感情,往往以抽象的共性代替具体的个性,强调克制自我的感情和欲望,服从国家的需要,为君主专制的利益服务。

2.自然主义创作方法

产生于十九世纪的法国,后波及欧洲。基本原则是采取“纯”客观的态度,从事实出发再现客观事物,强调描绘的实录性和详尽性,不要求典型化。

3.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十九世纪末以来西方各种文艺新潮和艺术流派的总称,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后期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以反传统为宗旨。

重要艺术特征:主观性、内向性。后现代主义: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西方艺术,西方后工业社会现实矛盾中所产生的一种文化艺术思潮,是多国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文化艺术商品化的产物。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反讽、拼贴、荒诞、调侃、亵渎、嘲弄化模仿、矛盾叙述、中断等手法,直观地表现出当代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分解状态。

二、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

(一)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要有一些具有一定影响的或大或小的艺术家群;

2.这些艺术家彼此有着相近的思想倾向、审美主张,在艺术创作的题材处理、表现手段和方法、艺术风格等诸方面有相似之处。

艺术流派的形成有自觉和不自觉两种情况。

① 自觉形成的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见解、作品风格相近的艺术家自觉地组织起来,成立一定的组织,进行一系列的活动。

② 不自觉的艺术流派,往往是由一个或几个代表性的艺术家及他们直接或间接的追随者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艺术流派多种多样,可分为:

① 以艺术倾向、艺术风格、创作方法等命名的有:写实派、浪漫派、象征派、印象派、古典派、唯美派、荒诞派等等。

② 以艺术大师的名字命名的有:梅派、德国布莱希特戏剧体系等等。

③ 以艺术流派产生的地区命名的有:中国的桐城派、岭南画派、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画派、法国的左岸派电影等等。

(二)艺术思潮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

艺术思潮往往具有两个特征:

① 新的艺术思想; ② 群体性潮流

(三)艺术流派、艺术思潮与创作方法的关系

艺术流派、艺术思潮与创作方法等术语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1.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的区别:艺术流派是艺术主张、创作倾向、艺术风格等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化,艺术风格成于个人,是艺术家独特艺术个性的集中表现。一个大的艺术思潮中包含着多个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是互为前提条件而具统一性的。

2.艺术创作方法与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特定的创作方法体现了特定的艺术思潮、流派的审美文化精神;某一艺术流派、艺术思潮往往要推崇与之相应的一定的创作方法;而创作方法也因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而得以迅速发展;艺术流派与艺术思潮是特定历史时期的艺术现象,创作方法则是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创作方法具有普适性。各艺术流派、艺术思潮的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用创作方法;各创作方法之间也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是相互渗透,互为作用的。

研究艺术流派、思潮与创作方法有现实意义: ① 有利于直接推动各时代艺术的蓬勃发展。② 有助于深入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内在意义。

③ 进一步证明再现与表明相统一是艺术自身的规律之一。

从近代艺术思潮、流派和创作方法的发展经验、教训,艺术的创作方法需要把握两点: ①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吸取新的时代的社会生活养料和时代精神的乳汁;

② 要善于不断吸取其他诸流派艺术创作原则和表现手法中之精华来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本体和原则变得更充实、更有活力、更优化。

第五章

艺术作品论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意蕴、意境与风格等相关属性、艺术美的条件和特征;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

第一节

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两个相互滲透、融会合一的因素:外在的物质形式方面和内在的精神内容方面。

一、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辩证认识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相互包容的辩证关系。

“艺术家——艺术创作活动——艺术品——艺术接受”

艺术作品经过艺术家孕育、生产的过程,最终物化成形于艺术创作的终端,获得独立生命,从而艺术作品具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独有的个性。

在看待艺术作品时,只关注艺术作品的内容,忽视艺术作品的形式——把艺术作品看作装载政治、道德、哲学、心理学的容器,或仅作为引导了解作者、鉴赏者及历史、时代生活中去的指路牌,将导致对艺术作品非艺术化的认识。

二、艺术作品的内容

(一)对艺术作品内容的理解

艺术作品是由题材、主题、情节、细节、结构、艺术语言、体裁等因素化合融会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现。要领会作品的含义,产生联想、想象、体会,作品的内容是艺术家和艺术欣赏者共同创造完成的。

(二)艺术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

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1. 题材 概念有两种含义:

(1)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或性质,也称取材范围。

(2)构成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本的材料,即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题材的最低标准是要具备一定的美学价值和一定的社会意义。题材与素材的关系:

题材:是组成作品的内容;

素材:是艺术家为进行艺术创作而收集的原材料; 素材与题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素材是题材的原材料,题材是从素材中提炼加工而成的。

2.主题:也叫主旨、中心思想,它是艺术作品中蕴藏的主要思想内涵,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是统帅。主题是构成艺术作品的主导因素。

作品的主题是透过题材所暗示出来的思想内涵,是作者的主观思想与题材本身的客观意义的“契合”中发出的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的思想。

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

①作品的题材; 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艺术作品的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基本上是由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艺术语言两种形式因素构成的。

(一)结构

艺术作品的结构:就是作品中各个局部之间、题材各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组织的样式。清代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结构第一》里写到:“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制定全形,使点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

(二)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艺术语言与结构密切配合,在结构的框架中,艺术语言承担描绘、叙述、抒情等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的任务。艺术作品的完成,由艺术语言给以实现。

艺术语言有两个基本功能:

①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

②审美功能作品的题材;

四、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17.论述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p398~401

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

首先,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也不存在只有形式或只有内容的艺术作品。在已经完成的具体的作品中,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

其次,如果我们以艺术交往活动系统中的不同位置为着眼点,把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问题放到创作活动和鉴赏活动的过程中,使其具体化,这样的考察,就可以得出更为准确的接近事实的结论,也可以进一步扩展我们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认识。说内容决定形式,实际上这只是从艺术创作过程的角度考察两者的关系而得出的结论。说形式先于内容、决定内容,这是从艺术鉴赏即接受活动的角度考察两者关系而得出的结论。

再次,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在艺术接受活动中与艺术创作活动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作为一个统一体,是在相互探索、寻找中逐渐明确、深化,最后达到完整统一的。

最后,从接受角度看,对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就有另一种理解。艺术欣赏必须从对形式的解读、感受开始,进而才能达到对内容、意蕴的把握。

第二节

艺术作品的相关属性

一、艺术作品的意蕴、意境与风格

(一)艺术作品的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换句话说是指艺术形象里所蕴涵的形而上美学意味,它往往表现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哲理玄思或美学意境。

艺术作品的意蕴分四个层次:各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①寓于各门类艺术的物质材料之中。②包含在作品的形式结构之中。

③作品中的物象、事件、情节等的指称含义和表现意义。④文化意义。

(二)艺术作品的意境

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而且也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意境是艺术作品呈现出来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三)艺术作品的风格

风格:是由艺术作品的独特内容与形式相统一,并由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个性特征与时代、民 族等社会历史条件相统一而形成的。是艺术作品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风格具有多样化与同一性的特征。往往相互联系、相互滲透,呈现出十分错综复杂的现象。刘勰曾把艺术作品的风格划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等八种。

二、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一)艺术作品的格调

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雅与俗是衡量作品格调高低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格调高的作品:

①在作品中能看出艺术家深厚的传统功力。②富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作品。

18.如何识别艺术作品格调的高低?p414~417

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①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雅与俗是衡量作品格调高低的一个重要的标准。

②高格调的艺术作品一般来说有着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能够触及生活的本质,展示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给世界和人生以新的解释,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在高格调的作品中还能体现艺术家的独立的人格和严肃认真地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

③低格调作品则是讨好迎合观众低级趣味的东西。在内容上既没有思想深度,更无自己的想法。在艺术上模仿抄袭传统的手法,作品的语言俗气浅薄。

④此外,作品的格调高低既要看表现了什么,同时也要看如何表现和表现得如何。

(二)艺术作品的品位

品位:指物品质量;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

艺术作品的品味:是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评判一件艺术作品的品位高低,主要是看该作品中有益于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高低。

绘画作品分为逸品、神品、妙品、能品或上中下三品。评画的又一新标准——“四格”、“五等” 1.初唐李嗣真《画品》列“逸品”四人;

2.盛唐张怀瓘《画断》及《书断》提出“神、妙、能”三品标准; 3.晚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序》提出“神、妙、能、逸”四格; 4.晚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立“自然、神、妙、精、谨细”五等;

三、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一)问题的提出

1.我国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已从计划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文化艺术领域出现了大量新的现象和新的事物,如: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画廊、画商、书商、音乐经纪人、演员经纪人、影视戏剧制作商等等。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总目标下,将其文化产品推向全球。

(二)艺术作品本质上是精神产品

艺术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和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在审美创造中,艺术把人的主观活动与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它一方面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认识物化或对象化到艺术作品中,另一方面又为人类提供了精神消费的产品即艺术作品,通过影响人的精神最终影响客观世界。

(三)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是劳动产品,也是交换物。作为商品的艺术作品是一种特殊商品:

①艺术作品是一个欣赏对象,是精神产品。

②艺术作品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地方还在于它受到传统文化和当时社会各种思想观念和风格的影响。

由于这两点,艺术作品的价值在艺术市场的交换过程中并不一定能真正得到实现。

第三节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它是由艺术家的审美意识而产生、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作品的美。

创造艺术美,是艺术创造的最高要求和根本要求,是艺术家艺术造诣的极致,也是艺术作品价值的最高准则。

一、艺术美的根源

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反映、深化和升华,是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现实生活是艺术作品艺术美的源泉。艺术美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审美体验及审美认识的物化形态。

二、艺术美的条件

1.美的艺术作品必须是完整的,内容与形式必须是和谐的统一的。2.美的艺术作品要努力创造出健康向上的意境、风格、意蕴与格调。

3.真是艺术美的基础,善是艺术美的前提。艺术作品的艺术美,是真、善、美三位一体,高度统一的。

三、艺术美的特征

艺术作品的艺术美具有超越现实生活的永恒性、统一性与普遍性,广泛的传播性、导向性与感染力,以及高于生活的独创性等特征。

19.简述艺术美的性质和特征。p420~426

艺术美的性质: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的美。它是由艺术家的审美意识而产生、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作品的美。

创造艺术美,是艺术创造的最高要求和根本要求,是艺术家艺术造诣的极致,也是艺术作品价值的最高准则。

艺术美的特征:艺术作品的艺术美具有超越现实生活的永恒性、统一性与普遍性,广泛的传播性、导向性与感染力,以及高于生活的独创性等特征。

20.论述艺术美。

第六章

艺术接受论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艺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功能);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和共同美感(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法

第一节

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

一、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特征

(一)艺术接受与艺术的本质

21.简述艺术接受的性质?p428~433 ①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②艺术接受是实现艺术本质的重要方式

③艺术接受是艺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1.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艺术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活动方式。这种活动不仅表现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同样表现为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播、接受与消费的过程。

在艺术活动中,艺术的接受与消费占有重要地位: 首先,艺术接受和消费在现实性上是艺术活动的完成。

其次,艺术接受与消费在潜在意义上同时是整个艺术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第三,艺术接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艺术生产活动之中。2. 艺术接受是实现艺术本质重要方式

艺术本质:艺术家、艺术作品、接受方式。艺术所以为艺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是与艺术消费和接受联系在一起的;创作主体和作品与接受消费主体构成了特定的对象性关系。

审美态度:就是对艺术作品采取一种无功利,超厉害的观赏态度,它不仅是一种接受态度,而且也是一种审美能力,这种能力是随着人类的历史发展逐渐生成的。

艺术在接受方式上要求有特定的审美接受方式――审美态度与它相适应,从而使艺术作品在其现实性上成为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中的含义和价值并不只是感性的形式,而是一个包括知识、理想、人生态度、政治倾向和宇宙观的整体结构。

3.艺术接受是艺术返回社会生活的必由之路

(1)艺术返回社会生活内在于艺术接受和消费的形式中。(2)艺术的接受与消费使艺术重返社会生活还表现在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构造新的社会生活上。(二)艺术接受与艺术作品

1.艺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

当艺术作品创造出来还未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1)接受使作品从潜在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

(2)艺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只有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艺术作品的结构是一种召唤的结构 2.艺术作品召唤结构的实现

艺术作品的召唤结构只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完成。美术作品的“召唤结构”分的几个层次:p436~437 第一、物质材料层;

第二、形式结构层;

第三、客体所指含义层; 第四、意义集合层。

(三)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22,如何理解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P440~443 首先,艺术作品在空间上、时间上都能面对不同地域的接受者,能超越作者的时代去面对历史中无限的接受者。

其次,作品本身结构的召唤性特征给接受者提供了无限再创造空间。

第三,艺术接受主体“历时视野”与“现代视野”融合的无限历史过程蕴含了无限新的创造性。(不同历史中的接受主体对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而有所创造。)

第四,艺术接受的无限创造性还表现在不同历史时代的接受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中。第五,人类个体和社会群体在历史发展中历时性与共时性组合的无限丰富性,必然使艺术作品的接受过程呈现出无限的创造性。

(艺术接受的无限性不仅表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和历史性上,而且也表现在个体有限的生命过程中和社会群体接受的共时性组合上。)

总之,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性;主体存在的历史性;艺术作品结构的召唤性构成了艺术接受的无限创造性和评价性的客观依据。

二、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与环节

(一)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艺术世界

1.“艺术世界”的构造:(1)“艺术世界”中为接受做出贡献的各种意义上的主体:

① 艺术家 提供了艺术作品。

② 批评家 艺术家与接受者之间的“中介者”。③ 艺术理论家和美学家 ④ 艺术史家

⑤ 在艺术世界中,各种艺术机构中任职的工作人员,如艺术编辑、艺术教师、展览馆和博物馆的研究和管理人员,其他还有出版商、画廊老板、艺术经纪人等。(2)各种艺术机构:

它们分别是展览馆、博物馆、画廊、剧场、电影院、音乐厅、出版社、书店、艺术教育机构等等。各种艺术机构是“艺术世界”中最为重要的艺术接受的社会中介机构。(3)支配艺术世界运转的规则和制度

艺术接受的社会环境——艺术世界中的三个部分是内在的相互关联的。艺术世界的两个明显特点:

①艺术世界是一个专业化的世界。同时,这个专业化的世界是随人类的历史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②由于艺术世界的存在,艺术作品在传播、接受过程中的中介就逐渐增多,艺术作品接受过程越来越复杂。

2.“艺术世界”的性质与功能 p448~449 ①中介性 ②接受性 ③主动性

④制度性与惯例性

(二)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

1.艺术展览馆 2.新闻媒介 3.艺术出版社 4.艺术博物馆 5.艺术市场 6.艺术院校

三、艺术接受与艺术批评

23.简述艺术批评的性质、功能及特征?P456~458 艺术批评的性质:

艺术批评的对象主要是艺术作品,是艺术接受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艺术接受活动中的一个层次。批评性的接收方式则主要是一种理性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欣赏式接受方式的深化。

艺术批评的功能:

首先、艺术批评在艺术家的创作与大众接受之间起沟通、调节和引导的作用。

其次、艺术批评还能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批评来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而影响艺术的接受。第三、艺术批评对艺术创作的调节还体现在对作品的社会接受效果进行考察这个方面。总之,艺术批评也是艺术接受的方式之一,具有集创造性、接受性与中介性于一体的特征。艺术批评的特征:

①客观性 ②科学性 ③实用性 ④创造性 ⑤接受性 ⑥中介性

第二节 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

一、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

24.简述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P458~462 艺术欣赏是一种最主要的艺术接受方式,也是其他一切艺术接受方式的基础。同时,艺术欣赏还是一种非反思性的审美认识活动。

艺术欣赏的性质与特征:

①在艺术欣赏中,感性和理性是统一和互渗的。②在艺术欣赏中充满着联想和想象。③在艺术欣赏中始终饱含着感情。

④在艺术欣赏中始终充满着积极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二、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定向与期待

当接受者有了相应的接受和欣赏艺术作品的心理定向时,注意有了相应的方向,同时对将要接受的艺术作品,产生相应期待。期待是比心理定向更进一步的接受和欣赏的心理准备状态。

2.审美态度的形成

接受者心理定向与期待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他审美态度的形成过程。审美态度也是接受者审美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初级阶段

1.知觉――完形与弥散 2.知觉――错觉(1)空间错觉

(2)物像错觉及其他

3.知觉――“差异原理”与“陌生化”

(三)高级阶段

1.理解

(1)理解和前理解

(2)理解的循环 ①②③④⑤(3)理解中的还原和误解 2.体验

在艺术作品接受过程中,体验既是最高级的阶段,也是最能与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和本质特征相吻合的接受方式。

3.回味

富有审美魅力的作品会在很长时间一直以表象的形式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供我们回味思索。艺术作品能否进入接收者的回味中,则是检验它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试金石。

三、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和共同美感

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当欣赏者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色彩、线条共呼吸;与作品中的人物共命运,思其所思,爱其所爱,恨其所恨时,这种现象称为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在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中,超越不同民族、阶级和阶层差异的共同美和共同美感是存在的。

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对于不同阶级、民族和阶层的人,都能产生共鸣。说明共同美感是存在的。

第三节

艺术的审美教育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只有在艺术的接受与消费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

一、艺术的社会功能

①艺术的认识功能;②艺术的教育功能;③艺术的审美功能。

(一)艺术的认识功能:

艺术往往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一个时代的生活,人们的精神面貌,欣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艺术作品认识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以及生活在那个时代中的各种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扩大自己的生活视野,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认识真理。

任何真正的艺术作品都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的认识作用。

(二)艺术的教育功能

艺术的教育功能,是指艺术作品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

(三)艺术的审美功能

艺术能使人认识形象的真理,能够激动人的情绪,使人产生美的感受与感动;能作用于人的理知,同时作用于人的感情。艺术的这种不同于科学的特殊作用即美感作用,或叫审美作用。

(四)艺术的三种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

实际上,艺术的认识、教育、审美三种功能的关系,正如艺术中的真、善、美三者的关系一样,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艺术的审美教育

艺术的审美教育是建立在艺术所具有的功能及与艺术这种语言形态相适应的接受方式基础上的。

(一)艺术的审美教育与美的观念

美的观念:就是那些既反映美的事物的种类的本质和规律,又反映经过典型化了的、非常鲜明的美的事物的个体的现象和形式;既有感性认识中的具体形象,又有理性认识中的高度概括性,既有某类事物的个别性,又有该类事物的普遍性的观念。

(二)艺术的审美教育与审美能力

艺术的审美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包括对艺术的审美态度,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特征、风格样式的感受力以及对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经验。

艺术的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艺术审美教育的特点

1.“寓教于乐” 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说明审美教育实际上涉及到艺术功能的各个方面,而不是只对美的形式的教育。

2.潜移默化 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既得到美的享受,又在精神方面得到净化。

3.以情动人 情感性是艺术的审美特征之一。在审美活的中,在艺术中,情感与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

25.论述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特点?P494~499 艺术教育的任务:

在进行艺术的审美教育中,培养人们正确而又深刻的美的观念是首要任务。

艺术的审美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们包括对艺术的审美态度,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特征、风格样式的感受力以及对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经验。

艺术的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即对艺术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经验。艺术的审美教育也是人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接受,获得更为丰富的对世界、人生、社会的审美经验,从新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理解、体验生活与生命。

艺术教育的特点: ①“寓教于乐”;② 潜移默化;③ 以情动人。

三、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

(一)艺术的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审美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全面,更具体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意义。

(二)审美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位置

一九九九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通过一项关于推进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决定,说到:“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与其他教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统一体。表现在:

①德育、智育、体育是美育的基础。

②审美教育对于德育、智育、体育也有反作用。②审美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属于更高层次的教育

法学概论复习大纲 篇4

一、单项选择题:

1.法是调整(A)的行为规范。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

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 D.自然关系

2.小李下班回家途中,遭遇抢劫,在搏斗过程中,小李将歹徒的刀扭转方向刺进了歹徒的胸部,致歹徒死亡。小李得知消息后,非常害怕,律师告诉小李,他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小李松了一口气,这最能体现法的(B)。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警示作用 D.预测作用 3.我国公民在选举权方面要求年满(D)。

A.16周岁

B.15周岁

C.20周岁 D.18周岁

4.行政法调整(B)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

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司法机关 D.所有国家机关 5.各类行政处罚中最为严厉的一种处罚方式是(C)。

A.警告 C.行政拘留 A.行政相对人

B.责令停产停业 D.没收违法所得 B.行政主体 6.行政复议被申请人必定是(B)。

C.公民 D.社会组织 7.自然人从(A)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A.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

B.从十四周岁起到死亡时止

C.从十六周岁起到死亡时止 D.从十八周岁起到死亡时止 8.某厂采购员甲外出采购一批水泥,某甲是该厂的(D)。

A.指定代理人 C.法定代表人

A.甲欠乙500元,丙在甲不知情的情况下自愿代为偿还

C.甲以拾得的100元还了欠乙的债务

B.法定代理人 D.委托代理人

B.甲大学新建校区,当地居民乙的房屋大幅升值

D.甲雇人耕田,雇工误耕了乙的数亩待耕之田 9.在下列何种情形中,乙构成不当得利?(D)

10.甲、乙两家各有小院,隔墙而居,院墙高约两米。一天,甲家夫妇下田务农,将两周岁的儿子丙锁在自家的院子里玩。不巧,乙家的一只公鸡飞过院墙,将丙的左眼啄伤。甲家为此支出医药费近万元。对甲家所受的损失应如何承担?(A)

A.应完全由乙家承担 C.应由甲、乙两家平均分摊

B.应主要由乙家承担,甲家也应自担一部分

D.应主要由甲家承担,乙家给予适当补偿 11.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该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种主观罪过?(C)

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12.小C刑满释放后决心改邪归正。某日,以前的同伙小D找到小C,要小C与他一起去盗窃某商店。小C不愿意,但小D威胁小C说要告诉小C女友有关小C以前的劣迹。小C怕失去女友,就与小D于当晚盗窃了商店。在这一犯罪中,小C是(C)。

A.主犯

B.从犯

C.胁从犯 D.教唆犯

13.甲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在经过几次减刑后,甲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A)。

A.6年 C.8年

B.7年 D.9年

14.甲拐骗了5名儿童,偷盗了2名婴儿,并准备全部卖往A地。在运送过程中甲因害怕他们哭闹,给他们注射了麻醉药。由于麻醉药过量,致使2名婴儿死亡,5名儿童处于严重昏迷状态,后经救治康复。对甲的行为应以何罪论处?(A)A.拐卖儿童罪

B.拐骗儿童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绑架罪

15.甲犯三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7年和5年,则对甲决定执行的刑期应该是(D)。

A.5年以上22年以下 C.7年以上20年以下

16.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期限为(A)。

A.自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10年 C.自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20年(B)。

A.5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B.7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C.10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D.15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18.甲从乙手中买到录像机一台,不久,丙说该录像机是他的,并强行带走。甲向法院起诉,要求丙返还录像机,法院通知乙参加诉讼,乙在诉讼中的地位属于(C)。

A.被告

B.原告

C.第三人 D.证人 19.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以下哪个选项是不正确。(D)

A.涉及国家秘密案件不公开审理 C.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

B.涉及商业秘密案件不公开审理 D.外国人犯罪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 B.自商标申请日起10年 D.自商标申请日起20年 B.10年以上22年以下 D.10年以上20年以下

17.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在

20.王甲犯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因罪行严重、手段恶劣、社会影响极坏,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并于3月15日执枪决。试问:王甲因犯罪而最终遭到惩处,最能体现下列法的哪一个特征?(B)

A.法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C.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

B.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D.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意志性

21.我们将“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称为(A)

A.法律关系的内容

C.法律关系的主体

2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23.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是指(B)。

A.自治区、自治县 C.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

B.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的客体 B.社会主义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B.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D.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

24.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D)。

A.公民 C.其他组织 A.行政机关

C.行政主体或行政工作人员 A.小于

B.法人 D.行政主体 B.行政工作人员

D.行政主体和行政工作人员 B.等于 25.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是违法行政的(A)。

26.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C)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C.大于 D.很难判断

27.王某今年17周岁,为某大学学生,智力超常,生活自理能力很强。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王某是(C)。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8.合同的订立,在法律上分为(B)两个阶段。

A.要约邀请和要约 C.要约邀请和承诺

B.要约和承诺 D.要约和更新要约

29.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该规定采用的民事责任归责原则是什么?(D)

A.过错责任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B.过错推定原则 D.无过错责任原则

30.甲将其电脑借给乙使用,乙却将该电脑卖给丙。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乙丙之间买卖电脑的合同效力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C)

A.无效 C.效力待定

B.有效 D.得变更或撤销

31.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D)

A.根据刑法第20条第3款的规定,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C.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B.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D.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32.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C)。

A.从旧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B.从新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33.村民张某为了筹集结婚费用,动起了盗窃国防通信线路的念头,先后三次用钢丝钳等工具,偷剪该线路电缆2000余米,价值2万元,销赃后得赃款3000元,致使该线路中断通信三个多小时。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C)A.盗窃罪

B.破坏公用通信设备罪

C.破坏军事通信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

34.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B)A.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罚。法院的这一做法违背了(C)。

A.罪刑法定原则 C.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36.依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实用新型的保护期为(B)。

A.5年 C.15年

对王某的申请,合议庭应当(C)。

A.合议庭决定休庭,并告之提起公诉的检察院由该院的检察长决定

B.合议庭决定休庭,向本院院长汇报,由本院院长决定 B.10年 D.20年

B.罪刑相适应原则 D.惩办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B.间接故意 D.疏忽大意的过失

35.小X犯了挪用公款罪,因为是中共党员,又是劳动模范,所以法院就减轻了对他的处37.在法庭审判中,被告人王某以公诉人知名度太高为由,申请出席法庭的公诉人李某回避。C.法庭应当当庭驳回 D.法庭可不予理睬,继续开庭

38.小李、小王共同拥有一台电视机。一日电视机被小孟弄坏,小李向法院起诉要求小孟赔偿,法院受理后,小王要求参加诉讼,小王在诉讼中的地位是(A)。

A.共同原告

B.证人

C.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D.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 39.在下列人员中,不能充当被告人的辩护人的是(D)。

A.被告人的配偶 C.律师

40.法是以(B)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A.国家意志性

B.权利义务

C.国家强制力 D.社会关系

41.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B)部宪法。

A.3

B.4

C.5 D.2

42.有权对自然人做出宣告失踪的机关是(C)。

A.公安局 C.人民法院

B.被告人的同事

D.被告人的父亲,但其已被剥夺了政治权利

B.人民检察院 D.组织人事部门 43.小明今年10周岁,他的父亲在学校开学时为他交学费。这一行为是基于(B)而产生的行为。

A.指定代理

B.法定代理

C.法定代表 D.委托代理

44.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B),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四年 45.收购废品的小贩赵某答应收购某铜厂17岁青工罗某偷的工业用铜,罗遂偷出4500元的铜块交给赵某,二人的行为(B)。

A.赵构成销赃罪,罗构成盗窃罪 C.赵构成盗窃罪罗不构成犯罪

B.赵罗构成共同盗窃罪

D.赵构成盗窃的教唆罪和销赃罪,罗构成盗窃罪

46.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D)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A.二年 C.四年 A.故意杀人罪 C.抢劫罪 A.从旧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A.作者终生

B.三年 D.五年 B.侵占罪 D.背叛国家罪 B.从新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B.作者终生及其死后40年 47.下列各罪中,哪一个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C)48.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C)。

49.自然人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期限为(C)。C.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 D.无限制 50.下列不属于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是(D)。

A.拘传

B.取保候审

C.逮捕 D.扭送 51.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D)无权行使侦查权。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国家安全机关 D.人民法院

52.我们将“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称为(D)

A.法律关系的内容

B.法律事实

C.法律关系的主体 D.法律关系的客体

53.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具有进步性的资本主义宪法性质的文件是(B)。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D.《中华民国宪法》 54.下列权利中,属于身份权的是(D)。

A.名称权

B.名誉权

C.肖像权 D.监护权

55.小张因急需用钱,于2002年2月3日向小王提出借款。小王当即将5000元现金借给了小张,两人约定,小张应于2002年9月1日前还款。假设,碍于情面,小王从未向小张催款,小张也不再主动与小王联系,那么小王的这一债权自(D)起将不再受法律保护。

A.2004年2月3日 B.2004年2月4日

C.2004年8月31日 D.2004年9月1日 56.在主刑中,最轻的刑罚方法是(C)。

A.拘役

B.刑事拘留

C.管制 D.罚金

57.小X扬言要杀小Y全家,小Y报了案,公安人员尾随追赶,在通向小Y家的路上,将携带凶器的小X截获。小X的行为属于(A)。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58.甲拐骗了5名儿童,偷盗了2名婴儿,并准备全部卖往A地。在运送过程中甲因害怕他们哭闹,给他们注射了麻醉药。由于麻醉药过量,致使2名婴儿死亡,5名儿童处于严重昏迷状态,后经救治康复。对甲的行为应以何罪论处?(A)A.拐卖儿童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A.5年

B.拐骗儿童罪 D.绑架罪 B.10年 59.依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D)。C.15年 D.20年

60.有关简易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起诉必须用书面形式

C.简易程序既适用于一审程序也适

B.可以组成合议庭审理

D.简易程序应在3个月内审结

用于二审程序 61.某县公安机关在侦破一起敲诈勒索案的过程中,依法收集到犯罪嫌疑人通过电话进行敲诈的录音磁带一盘。该录音带属于(B)

A.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

B.视听资料

C.物证 D.间接证据

62.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公民可将(D)扭送至有关机关处理。

A.有流窜作案嫌疑的人

B.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的人

C.在身边或住所发现犯罪证据的 D.正在犯罪或犯罪后即被发觉的人 63.下列选项中,不需要证人在场即为有效的遗嘱是(A).A自书遗嘱

B代书遗嘱

C录音遗嘱

D口头遗嘱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最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即狭义的法律)是由(A C)制定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D.最高人民法院

E.地方各级权力机关 2.宪法规定,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ABDE)。

A.言论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

B.结社自由

D.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E.出版自由 3.行政法特有的基本原则有(AB)。

A.行政合法性原则 C.社会公益性原则 E.诚实信用原则

B.行政合理性原则 D.为人民服务原则 6 4.以下属于人格权的有(ABCD)。

A.姓名权 C.肖像权 E.荣誉权

A.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 E.国务院

B.隐私权 D.名称权 B.公安部 D.最高人民检察院 B.甲区警方查处存在火灾隐患的企业,有关人员或被拘留或被处以重罚 D.任某在医院进行肾移植手术 B.公民在疾病时 D.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5.在下列机关中,有权就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是(CD)。

6.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形成法律关系?(BCDE)

A.刘某因赌博欠吴某1万元 C.何某为急赶回家,将已过有效期限的身份证涂改,机场安检站不予放行登机

E.王某到某商店购物 A.公民在年老时 C.公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 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情况是公民获得物质帮助权的条件(ABD)

E.公民在死亡时 8.构成行政法律关系必不可少的要素有(ABC)。

A.主体 C.内容

B.客体 D.法律事实

E.标的 9.以下哪些人可能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ADE)。

A.公司董事长 C.工会主席 E.学校校长 A.拘役 C.罚款

B.党委书记 D.工厂厂长 B.没收财产 D.劳动教养 10.以下属于我国刑罚的有(ABE)。

E.有期徒刑 11.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或女婿,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进行继承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CE)。

A.只能发生在法定继承中 C.无论是否再婚

B.必须是未再婚的 D.必须是尚未生育子女的

E.不影响其子女的代位继承 12.财产所有权包括以下哪些权能?(BCDE)

A.优先 C.使用

B.占有 D.收益

E.处分 13.人民法院可以裁定先予执行的案件有(ABCE)。

A.王某诉其子给付赡养费 C.赵某诉孙某给付医药费

B.李某诉其所在单位支付工资 D.周某诉郑某返还财产 E.甲厂要求乙公司返还货款以购买生产急需的原料 A.盗窃罪 C.放火罪

1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BCE)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B.抢劫罪 D.敲诈勒索罪

E.贩卖毒品 15.以下哪些情形属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ABCE)。

A.一般的债权债务纠纷 C.遗产继承

B.侵害他人名誉(情节一般)D.缴税纳税

E.房屋买卖 16.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亲属不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有(AC)。

A.叔叔、舅舅 C.孙子孙女

B.外公外婆 D.兄弟姐妹

E.养子女 17.人民法院的执行措施包括(ABCDE)。

A.查封

C.划拨被执行人银行存款

B.强制交付财产 D.扣押

E.搜查 18.下列各项措施,属于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的有(BDE)。

A传唤

B拘传

C扭送

D监视居住

E取保候审

1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属于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有(BCE)

A罚款 B赔偿损失 C消除危险 D没收财产 E排除障碍

20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主要作用有【ABCDE】

A保障公民权利 B统一行政管理活动

C控制行政机关行为 D维护行政机关权威

E指导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1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某商场的下列行为中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有【ABDE】

A在商品上冒用认证标志和名优标志 B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C以低于成本价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

D利用广告对商品的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E以在账外暗中给予有关单位人员回扣的手段销售商品 22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ACE】 A罪刑法定原则 B应急性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 D民主集中制原则

E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23我国刑法的任务是通过运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从而达到【ABCDE】 A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B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D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E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4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下列各项公民的个人所得中,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有【ABCDE】 A银行存款利息所得 B车辆转让价款所得 C房屋出租租金所得

D发表文章稿酬所得 E购买福利彩票抽奖所得 25专利权的客体是指能够取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包括【ABC】

A发明 B实用新型 C外观设计 D科学发现 E疾病治疗方法 26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AB】 A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B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 C领导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

D教唆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 E胁迫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

三、判断题

1.齐某故意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被某县公安局处拘役3个月。

错误

2.某种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但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可以比照刑法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

错误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除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以外,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正确

4.代理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受。

.正确

5.代位继承只适用于法定继承而不适用于遗嘱继承

.正确

6.行政行为必须在行政机关首长的指令范围内实施。

.错误

7.在我国,一切犯罪都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错误

8.侵权行为是侵权人侵害了公民或法人的财产权、人身权或知识产权的行为。

.正确

9.委托代理人在授权范围内进行的诉讼活动,对被代理人发生法律效力。诉讼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诉讼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诉或者上诉,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正确

10.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涉外民事案件。

.错误

11、法律不同于道德的首要的重要的特征是逻辑严密。错误

12、某甲单身居住2间旧房,某次外出经商期间,正值雨季将至,其邻某乙,见其房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于是,主动携子带料,加固某甲房屋,共开支料钱1000元。事过一月,某甲归来,见其房已被加固,内心高兴,经打听得知乃某乙所为,遂登门致谢。某乙说。修房的工钱不计算了,只给买料钱,便将三张发票交给某甲。某甲一看有1000元,便以”我又没有请你,自己愿干“为由拒付。此案因为某乙修理房屋未经某甲同意,所以甲的理由是正当的。错误

13杨某刚满16岁时进工厂当了工人,每月收入700元。除交父母一部分生活费外,其余都积攒下来,一年时间已有2000多元积蓄。在未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杨某自作主张花 9 1200元买了一件艺术品。由于父母反对,杨某决定将该艺术品退还给商店,但商店不同意。根据法律规定,杨某购买艺术品的行为属于有效的民事行为。正确

14.王某在实施盗窃时,因未撬开防盗门而最终放弃。王某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15经营者为排挤竞争对手,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是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正确

16通常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正确

13。某司机自恃车技高超,经验丰富,无视他人劝阻强行超车,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在此次事故中,该司机的罪过形式为过于自信的过失。正确

17.在诉讼活动中,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人员,如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依照法定程序不能参与该案中的审理活动。这是诉讼法基本原则中的回避原则的要求。正确 18.某商场经营者拒绝答复消费者就商品性能提出的询问,该商场经营者侵犯了消费者的商品真实情况知悉权。

正确

19.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错误

20.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正确

21.管制的期限是6个月以上2年以下。

错误

22.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类,附加刑的种类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正确

23.法定最高刑为10年的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15年不再追诉。

正确

24.丢失枪支不报罪不是特殊主体的犯罪。

正确

25.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故意犯罪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故意犯罪的犯罪分子。

正确

26.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是15年。

错误

27.有期徒刑都是由公安机关执行的。

正确 缓刑是一种独立的刑种。

错误

29.危害国家安全罪侵犯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

上一篇:衣服创意广告词下一篇:干部选拔工作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