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术教学的心得体会(精选13篇)

美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

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小学高年级美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又到了一学期的末尾,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接手五年级三个班和六年级四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小学高年级的对美术的兴趣已经没有中段的学生那么浓厚了,好多学生在上美术课的`时候,总是想干的别的事。其实,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接受能力,美术的基础也不是很差,只是兴趣没那么浓厚。所以,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兴趣和培养爱美的道德情感,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带给他们是无限的快乐和想象。慢慢的课堂上的纪律好了起来,学生的注意力被我的语言吸引住了,他们也愿意参与进来。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小组学习中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美术欣赏课中,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欣赏的能力。美术欣赏的教学内容除了专题专课的欣赏内容外,还包括在绘画课、图案工艺课、手工课中根据需要加入的欣赏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加强美术课堂的直观性、启发性、艺术性,而且通过欣赏相关内容的美术作品,对学生实践动手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我用直观的范画、录像、幻灯、电脑设计等帮助学生观察美、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还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使他们对学习美术充满了兴趣。

美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2

首先, 工地建筑过程中有许多力学知识。例如, 在进行《简单机械》教学时, 我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建筑工地上吊车的结构及吊车的工作过程, 让学生指出其中动滑轮和定滑轮位置, 同时说出两种滑轮各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提高吊车的工作效率? (减少额外功, 多做有用功, 加润滑剂) 。在课间, 挖土机挖土时, 可让学生观察、思考挖土机做的功, 哪些是有用功, 哪些是额外功, 如何减小摩擦?如何提高挖土机的机械效率?等等。

其次, 声学知识。上物理课时, 外边工地难免有机器噪声。此时, 可以利用这一现象复习物理学中噪声危害和控制知识。比如, 让学生关上门窗, 问学生这一措施是在什么位置减少噪声的?这样一来, 既复习了物理知识, 又收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 还有热学知识。大家都知道2009年寒潮来得特别早, 也特别冷, 建筑工人师傅不畏严寒、起早贪黑, 他们在用钢筋水泥做地基时, 可组织学生利用课间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如下物理问题: (1) 建筑工人师傅为什么在水泥混凝土中加工业盐呢 (降低水泥凝固点, 防止冻坏地基) ? (2) 他们为什么把地基做得又宽又厚呢?如此等等, 让学生身临其境, 不断地引导他们思考。既使学生学到物理知识, 感受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同时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建筑工人的辛勤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

现代教育目标提倡三维式教学目标, 即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建筑工地上的劳动场景给我们师生提供一个很好物理教和学的平台。

比如, 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利用建筑师傅的在下楼基的过程中, 进行《测量》教学。试问同学们, 建筑工人师傅为什么把地基做得又宽又厚?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建筑工人师傅劳动过程。还可以引申到压强知识的教学, 为了减小大楼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建筑师傅们是如何设计和操作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为解决这些问题, 可让学生带上测量工具, 自己去测量楼基的长和宽, 并计算出地基面积, 再带入物理公式计算。这样一来,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

教师应如何利用建筑工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大家都知道90后的学生与六十年代学生相比, 最大的不同是:①他们不理解、不体谅父母劳动的辛苦。②很少关心帮助他人。③他们和教师之间总是存在教与学的矛盾, 说谎、怕吃苦。④花起钱来大手大脚。教师可借建筑工地上的劳动场景, 向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为了让学生体谅父母劳动的辛苦, 可编制这样一个童话, 取名为:《建筑工人的手和铁钉》

有一天, 一根铁钉从高空掉入沙子中。到了晚上, 沙子对钉子说:“老兄, 你怎么有空到我寒舍拜访, 而不去钻入木头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呢?”铁钉说:“老弟, 这, 你就不知情了吧!白天, 有一只牛皮般厚的手捏得我有气无力, 幸亏我尖利的前锋猛扎了他一下, 这才幸好逃脱。看, 我身上还有斑斑血迹呢!说句心里话, 我真的不是故意的。”铁钉内疚得一夜没有睡着。第二天, 天刚刚亮, 一只熟悉的手把铁钉从沙子中捡了起来。此时, 铁钉心里很诚恳, 它知道自己该到哪里去呆着, 该如何坚守好自己岗位!

听了这一童话故事, 同学们被深深感动了, 有的低头沉思, 有的久久注视着工地, 有的学生主动要求帮助困难同学。我们的教育, 不一定要把一个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清华、北大的学子, 而应该教育我们的学生先做人, 再教育其成才。

美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 护理教学 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任务教学法是基于前苏联心理学家Vygotsky的语言和学习理论。它强调动态发展的学习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以学习过程和习得过程为重心,学习过程充满反思、顿悟、自省等心理活动[1]。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兴起于英语教学,但是适用范围却十分广泛。笔者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运用此法,深得

其益。

1 概述

任务教学法的实施流程是:提示工作任务-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提出问题-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回归工作任务[2]。它与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具有3个显著特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教材为中心为以任务为中心,变以学生课堂接受为中心为以实际工作体验为中心[1-3]。

在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鉴于医学知识的复杂性,笔者会提前至少一天向学生下达所学知识的相关任务。以心绞痛为例,它是一种常见病,学生在生活中也是有所耳闻。笔者在课前会给出一个病例患者,女40岁,发作性胸前区疼痛1年。患者1年前开始间断出现心前区疼痛,活动时明显,疼痛向左肩部放射,持续数分钟,休息后或服用硝酸甘油可缓解。患病以来睡眠差,二便正常,无消瘦。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吸烟20年,少量饮酒。通过该病例提出任务:身边是否见过相应的疾病,病人的表现如何;疾病影响的是什么组织器官;该组织器官的生理解剖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原因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有哪些预防和护理措施等等。接下来就让学生以任务为单位分组去查阅资料,或利用网络,或利用书籍,或询问相关病人,不限方法不限途径。在课堂上我们回归工作任务,首先笔者会让学生自行讲解他所解决的任务,针对出现的不足和错误,再由笔者详细教授。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保持着强烈的求知和探索的欲望,气氛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效果令人十分满意。

2 优点

2.1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是等着老师来告诉问题的答案。任务教学法与传统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在主动地收集资料和分析实例的过程中,每解决一个问题,同学们心理上比较有参与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

2.2 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学生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时,同学们听课的心理感觉不同于听老师讲解,只是一味的认可或者服从,而是带着挑剔和审视的眼光去看待,这个过程往往充满反思、顿悟、自省等心理活动。有激烈的讨论,有恍悟的兴奋,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传统的模式是分门别类地介绍医学知识,学科界限分明,基础与临床脱节,各临床专科也失去有机的联系。而笔者运用任务教学法时往往会将各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使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逐步具备成为一名合格医生所要求具有的比较全面贯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思维的素质。

2.4 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同学们领到一个问题任务后,往往会分头到图书馆和因特网上查阅有关的参考书和文献,当他们再次碰头时,各自将自己收集到的相关信息与小组成员分享,互相补充。这样节约时间和精力,使枯燥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同时增强学习小组的凝聚力。

2.5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能力

任务教学法极大的考验了教师对任务层次和难度的把握,也极大的考验了教师对整个课堂的掌控能力。要想完美的实施一次任务教学法,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是确实可以锻炼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教育能力。

3 实施的难度

3.1 没有完整的实施体系

中国现阶段教育模式仍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老师和学生都已熟悉并习惯这种教育方式。任务教学方法虽然在很多方面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因为没有广泛开展,运用此方法的教育机构或者个人少之又少,所以绝大多数专业根本就没有一套完整的属于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这就让对这种教学法有兴趣的教育机构或者个人“无法可依,无法可循”,从而处于一种摸索的状态。同时很多专业针对这种教学方法也没有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因此无法合理的对其运用后的收效程度进行评价。

3.2 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

在实施任务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性首先体现在要合理的提出任务,他必须把握任务的层次性和难易度,如果把握不到位,就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完成任务。其次体现在课堂过程中,他必须要善于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让课堂内容合理的朝教学目标进行。学生想体现主体性就必须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敢说话,敢质疑。这就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要想完美的实施任务教学法,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曾文雄.任务教学法核心问题新探[J].教学与管理,2007(3).

[2]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22.

我的教学心得体会 篇4

牛津英语教学是以任务型学习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一年的教学实践和教法探索中,深深体会到只有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才能真正达到二期课改提出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何在牛津英语的教学中做到这几点,我认为必须有着几方面的认识。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总是以老师教为主,一节课中老师要讲大半节课,然后就是以学生做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和笔头练习,比较忽视听、说、读、写语言能力训练和口头练习。这种教学的后果是使学生患有“英语聋哑症”或“高分低能症”;另一种教学认为语言相当于一门技能,如同骑车、游泳一样,多练即成。故教学时比较强调大量单一,重复的练习和巩固,这样的后果是使学生对语言的学习产生厌恶感,最后导致失去学习的信心。而牛津英语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在老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去学会学习,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二.培养自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发展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机械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非常重视人的主动性,他认为,学生和科学家的智力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无论掌握一个概念还是解决一个问题,发现一个科学理论,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他大力提倡发现法学习,所谓发现法,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要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可见,教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培养独立思考习惯十分重要。

三.直观教学,快乐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和语言交际能力。

根据心理学理论,兴趣是儿童进行活动的主要动力。儿童的兴趣总是和一些积极、肯定的情绪相联系,它可以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可以降低儿童意志努力的程度,使其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在一定活动内容上,并能唤起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有了兴趣,儿童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而缺乏兴趣的教学,尤其是单纯理智的学习,需要儿童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把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单一的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兴奋性程度高、意志力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转移的儿童来讲无疑困难重重。此外,由于理智性的学习缺乏一定的情景和趣味,儿童始终处在羞怯、惧怕说错的情绪状态之中,影响儿童丰富的想象,不能充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思想,使儿童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牛津英语的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游戏、全身性的反应活动、都能引起学生对语言本身的兴趣,并能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加深记忆。

四.全面,合理的安排课后任务。

牛津英语课后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应和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否则,课后任务便失去了意义。安排课后任务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安排课后任务。

美术听课的心得体会 篇5

通过这次听课,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多,13节课,每节课的设计思路不同,可以说是各有特色,这对自己以后的美术教学工作也是一个启发。

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课应该如何上?怎样上好?这是一直以来我不断思考的问题。通过这13节课,觉得自己开拓了思路,也明确了大的方向。原来的优质课总是给人感觉太过于形式,花哨的东西太多,不太适合日常的教学工作。而这13节课,就是普普通通,平平实实的课,少了很多修饰。但课堂教学效果却很明显。由此可见:一节好的美术课,并不一定要借助电教设备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这些课不仅设计的巧妙,更多地体现了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他们就愿意学,喜欢学。而师生间那种默契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就马义老师《有趣的瓶盖》一课来说,老师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和制作。同时教师的语言和组织课堂的能力也相当强。课堂气氛活跃而有秩序,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去研究去发现,教师并没有过多的赘述。每一个课堂环节都设计得非常合理。

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在每节课前都必须把教材吃透,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达到教学目的。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另外一节课时年永强老师的《画挂盘》。一开始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们几位美术老师就说“这节课不好讲”,因为“适型造型“是个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而年老师采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他采用游戏的方法,让”小动物找家”,各种小动物找适合自己的家,学生在游戏中轻松的掌握了知识,这一环节,我觉得很有创意。

教学听课的心得体会 篇6

一、教师语言有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高老师的语言时而亲切和蔼,时而激情四射,引领孩子们走进《巨人的花园》里,陪同他们畅游在美妙的童话故事里。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示范中,学生知道了用低沉的语调来读荒凉的花园;用轻快高兴的语调来读美丽的花园。我想这就是教师魅力语言感染的效果吧!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高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她先让学生从整体感知:巨人的花园留给你一个怎样的印象?而后从词语入手,让学生找到分别写花园荒凉的词语和花园美丽的词语。这篇课文的四字词语特别多,教师通过一遍遍读,想像画面,使学生既理解了词义,又感悟了文本意境。接着通过一个贯穿前后的问题“巨人的花园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体会巨人对待孩子们的不同态度。在老师巧妙的诱导下,学生感悟到童话所带来的启示。

三、评价语言的收获

高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没关系,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通过看看,听听,生活中就会学习;你最聪明,会听就是会学习;会发现就是会学习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听了课回来之后,我也尝试着上了一节汇报课,也是《巨人的花园》,虽然效果距离预期的要差,但我也让我的学生感受到了我们彼此课堂里的激情飞扬。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

有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7

通过对有效教学的深入学习,我认真地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了诸多无效的教学行为。

第一,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每次上课前,我都精心地计划和准备课堂内容,争取让数学课堂大容量。上课时,我常忙于把自己的内容讲完,老师讲得富有激情,口干舌燥,学生却歪来倒去,无精打采,这样上课教师上得累,学生收获却不大,这就与有效学习中学习有价值、有效率相违背。

第二,教学魅力不强。高中数学学科应该是知识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而我的数学课堂更多地注重知识性,没有太多的情境设置,没有太多的师生共鸣,艺术性强调得极为不够,虽然学生不讨厌数学,但也说不上非常喜欢。这就让学生学习数学较为疲软,兴趣不很浓。

针对以上情况,改进教学就势在必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无效教学:

第一,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教师态度和善、面带笑容,学生就勇于发言,思维活跃,知识掌握得也比较好。

第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必须对自身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即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设计一些紧扣教学内容的问题,力求找到最简单的方法讲给学生听。从而有效地统领教学,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

第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学习余地,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教学生“渔”,而不是送给学生“鱼”,我觉得教师要敢于舍得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地降低高中数学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就会在玩与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得有价值,有效率,使课堂充满魅力。

高中英语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8

(1)高中英语教材较之初中教材内容多而且难,主要表现为:词汇量大,识记困难,语法知识抽象枯燥,理解和运用难,课文篇幅长,理解困难,此外,教学时间紧,进度快,很少有反复练习巩固的时间,这一切给原本初中英语基础就不好的学生增加了极大的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压力大,厌学,甚至丧失了英语学习的信心,这给高中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阻力,因此在普通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学习落后面。对于大部分理科生而言,他们常常花不少时间做题,他们甚至认为花大力学习英语还不如努力作对一道数学题,忽视了英语的重要性,所以,理科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无从谈起了。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使理科学生的各科能力全面发展,结合理科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特点进行换位思考,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用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和旅游经验,和学生分析英语学习的实效性,激发理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为英语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大胆提问,从而迅速、灵活地掌握知识,而教师的严厉呵斥可以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阻碍他们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并且经常听取学生对本学科的建议,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承担起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重任。在教学过程中,我平时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在高一和高二学年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每天我创造机会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到讲台用英语进行展示,在Show time时段里,学生们介绍他们打算和同学们分享的内容,这不仅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让班级同学间彼此加深了解,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3)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学好英语的重要保障,只有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从单词的有效记忆,佳句和课文的朗读和背诵,到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等方方面面無不进行指点。如在指导学生记忆单词时,教给学生大声朗读,音形结合,循环记忆,构词记忆,同义记忆,反义记忆,联想记忆,阅读记忆等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在背记单词过程中口,手,脑,耳多种器官并用,使注意力高度集中,达到深刻记忆的效果。此外,我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要求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课前预习,粗通大意,找出疑点;专心听课,耳听手记,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及时复习,脉络理清,独立完成作业,系统总结所学知识;天天坚持课外阅读,只有读得广,读得多,才能读得快,理解得准确,最终才能培养出快速的阅读能力。根据学科特点,我还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开口朗读英语的习惯,因为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和熟记所学知识,还能使之体会和享受语言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获得语感,这对增加其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很大帮助。

(4)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是让学生对英语课产生兴趣的关键。我常常会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每个模块的教学导入力求丰富多彩,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也不拘一格,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课堂上重视任务型和合作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挖掘各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此外,为了不让学生感到英语课堂枯燥乏味,我不时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抽象的语言、单调的词汇或语段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英语的能力。同时,为了保持学生课堂上的兴趣和激情,我始终会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还会注意自己语言上的抑扬顿挫与幽默,表情上的丰富变化。我还会不定期的和学生分享一些英语视频,如BBC纪录片、名人励志演讲、网易名校公开课等,让他们能通过视频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而且尽量选择有英文字幕的视频,学生听英语的同时也能同步看到一些词汇语言的运用表达。

美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9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课题,如何将素质教育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在实践中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寓教于学

教学实践

教育的多重任务决定了教育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从而使课堂教学逐渐成为“重要的”而不是“唯一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时间比重有所下降。同时,课堂教学的职能却在逐渐扩充,已成为一个在类别和层次上都具有丰富内涵的体系,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课堂教学职能还将进一步扩充。这两者的矛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最优化策略和思想的构建成了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下面我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

一、附能力素质的提高于知识载体之上

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它必须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化学素质教育中的能力素质体现在动手和动脑两个方面。

1.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知识构建的过程。

例如在讲“《氧气的制取》的实验操作注意点”教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方案。方案一: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例如: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产生水的倒流,使试管破裂。2.实验结束时,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破裂。学生在课堂上拼命记笔记,恨不得把老师讲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课后再拼命背。方案二:教师做演示实验,边做边讲解。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2.高锰酸钾为药品时,试管口放棉花。3.导气管露出橡皮塞少许。4.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14处。5.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装满水的集气瓶内不能留有气泡,不能一有气泡就收集氧气。6.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7.实验结束时,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后熄灭酒精灯,等等。使学生明白在做《氧气的制取》的实验操作时应注意哪些。方案三:学生做探究性实验。把学生分成八组,前七组其余操作都按要求做,但每组做以下七个错误中的一个:1.试管口略向上倾斜。2.高锰酸钾为药品时,试管口未放棉花。3.导气管露出橡皮塞很多。4.铁夹未夹在离试管口13—14处。5.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装满水的集气瓶内留有气泡,或者是一有气泡就收集氧气。6.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气管未伸到集气瓶底部。7.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气管移出水槽。第八组最后做,且按照完全正确的方法做。学生发现实验中前七组的操作都有一个与第八组不同。这时,我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进行两种不同实验操作的比较,根据不同现象,再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因为是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所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2.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化学的科学性在于它的实验性的真理性标准。化学实验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实验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具体实验的设计。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而且要注意实验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比如在“常见的碱”的教学中,我采用如下的过程设计教学:教师先通过边演示边讲解氢氧化钠的主要物理性质,然后问:氢氧化钠也是一种碱,那么它的化学性质是怎样的,能否与金属、非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发生反应?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盐酸或硫酸、氯化铁或硫酸铜溶液分别反应,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验证性总结。这种方式融问题讲解、尝试操作于一体,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和技能,而且增强了他们的实验能力,从而培养了他们思维的逻辑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加强化学实验,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二、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想取得课堂教学组织最优化的成功,必须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

1.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养成独立性。

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要求其独立思考,养成独立性,是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有些学生的依赖性强,独立思考意识差,对于某些问题习惯于依赖提示、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等。为此,教师必须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或由学生提出问题;或提出问题后故意停顿,形成暂时的时空“空白”。例如: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倒流入集气瓶的水大于五分之一可能有哪些原因,小于五分之一又有哪些原因?让学生自我思考,对学生的回答不急于判断正误,给学生留有继续思考的机会,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再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答案;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减少可依赖的基础,强化独立意识,并注意在发散思维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当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步增强时,学生意志的独立性才能真正得以形成。

2.对学生严格要求,训练培养忍耐性。

对学习过程严格要求,会使学生改变懒散、拖沓的习惯,培养一定的耐心和恒心。教师应从解题速度、方法优劣、运算准确等方面提出高要求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近几年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都出现了一些既难又繁的题目,若平时不严格要求学生刻苦钻研,考试中见了这些题目往往有些同学会缺乏起码的耐心和恒心去进行思考和验算。当然,从严要求还要有度和量的标准,不同水平的学生要区别对待,无原则地要求高标准会失去素质教育的基本意义。

三、融思想素质教育于教学内容当中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责任。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应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融合在教育当中,落实在课堂上。这样做,不仅仅是教育法所要求的,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

1.结合我国化学史的伟大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古往今来的许多伟大发明与成就令人瞩目。在“序言”、“钢铁”等章节,教材给学生介绍了中国是世界上对在化学工艺发明和使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许多发明创造对推进世界精神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是有卓越贡献的,如造纸术、黑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钢铁的产量等,从而树立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实践证明,爱国主义素材的有机插入,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了他们刻苦顽强的意志品质。

学习教学反思的心得体会 篇10

临高二中王圣格 565976

“教学反思”四个字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作为教师个人研究教育教法最基本和最普遍的形式,活跃在教学第一线。所谓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课堂教学和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的分析与反思。反思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教学中的诊断与反思是针对某一课或某一阶段的教学进行诊断,实际上教学诊断与反思如同医生看病,开处方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是一个道理,教师的教学应是一不断调节和校正的过程。通过反思,每一次调节与校正都对以的教育教学产生影响,教师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之后,对自己上过课的情况进行回顾与评价,仔细分析自己上课的得失成败,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之达到最佳效果。二是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学习教育教学文献,动用所学到的理论,对自己过去的某些固有观念、想法及教学行为进行重新审视,找出差距,寻出原因,拿出对策,再把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写出来,以利今后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听同行或专家的课,借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别人的教学机智、艺术常体现于令人叹服的教学细节处理技巧中,课后将自己听课中最重要的收获、看法梳理出来,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经验知识。所以我认为教学反思就是回顾教学——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寻求对策——以后行的过程。如果我们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被称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把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使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学前反思:

教学活动前的反思即备课阶段的反思。教师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对新的教育理念进行反思、对学生现在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条件进行反思、对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进行反思,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和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条件反思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设计学生容易理解”、“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会出现哪些问题和情况”、“出现这些问题和情况后如何进行处理”等,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教学中的反思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话,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就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儿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更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因此,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在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设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和“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从而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三、教学后反思:

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多媒体;创新性思维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课程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石,因此学好解剖学非常重要。而人体解剖学名词繁多,内容枯燥乏味。另外,相对于高中来说,大学的授课速度快内容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影响解剖学的学习。那么如何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讨论。

一、在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设法提高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非常重要。那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讲解解剖学内容应适当联系临床。医学生学习解剖学是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基础,讲解解剖学结构时,适当联系临床。另外每讲完一个章节,提供典型的与该部分内容有关的病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比如讲完呼吸系统,给出一个胸部外伤致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病例;在讲完脊神经,给出上肢外伤致肱骨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病例等。一方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形态学知识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组织知识竞赛。把学生分组,给出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如:倒立喝水;谚语中如:上山容易下山难等。让学生用所学的解剖学知识分析、解释这些动作给人体器官带来的影响。各组累计积分,最后评出各组总分,得分低者上台表演节目。一个学期组织竞赛1~2次。该活动使学生有张有弛,在娱乐的氛围中学会灵活运用解剖学知识。

二、在解剖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验证性实验教学为主,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探索,忽视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难以适应培养良好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的需要。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模式,逐步树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人文科学精髓,开展融探索和设计为一体的实验教学,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

三、多媒体在人体解剖学中应用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除了传统的板书、挂图和教师的讲课外,还增加了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载体,使原本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便于理解,有助于记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CAI课件设计,能克服解剖学传统中的不足,使医学生对人体每个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相互关系、血供、神经支配等有一定了解,为医学生今后在活体上诊治疾病奠定必要基础。如心脏的解剖及泵血功能中血液动力学改变,我们以三维动画和实体录像等形式形象、生动、直接地展现出来,使原本深奥的理论一目了然,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且印象深刻。再比如教材中神经传导通路的讲授内容,过去讲授时,由于图谱较为复杂,教师讲授及学生学习都有一定的难度,而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动画形式分解图谱,可直观清晰展现出感觉或者运动传导过程及通路不同位置损伤所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教师讲授过程轻松,效果更好。对学生来说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和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发挥学生动手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实验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课后布置实验作业和实验报告,以检验实验效果。通过实验课教学,一方面可验证理论课讲授的有关知识,对理解和消化理论课教学内容,加深、巩固、记忆都大有裨益;另一方面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举足轻重。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传统解剖实验教学强调学生对标本的认识和结构名称的记忆,而解剖学实验教学目的不但是验证理论,更重要的是学生参与实验,发挥动手能力,调动学习解剖学积极性。在这里并不是要每个学生通过实验课都去做什么高科技的理论研究,现在的教学条件不允许也不可能。只要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验,亲自动手实验,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知道除了课堂和教材外获得知识的渠道,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他们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和参与实践创新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在教学中应改变学生在学习中充当“忠实执行者”,在实验课上有意识强调学生自主性,教师只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主持者和促进者。从标本辨认到标本示教,从问题讨论到课程总结,都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负责宏观指导和疑难解决,并随时在实验的过程中,激励学生敢想、敢问。这就使得学生从传统教学的被动者转换为主动者,发挥了他们应有的积极性。

在解剖学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充分发挥自我主导性,在教学方法、学术思想、教育理念、专业领域下功夫。其次,课内外充分利用标本实验室,让教师智力资源优势引导实验室的功能优势,充分保证教学信息给出的正确性、科学性及艺术性,以真正提升解剖学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曾建军.护理专业专科人体解剖学教学探索[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7)

2 国家教育部办公厅.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教学教学指导纲要[S].国家教育部,2004

美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2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实施微课的好处

1. 实施微课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低年级的学生接收知识慢,且注意力容易分散,一个知识点需要教师不断去强调。微课教学时间短,5~8分钟,最多不超过10分钟;教学内容也少,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微课教学,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可以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

2. 实施微课能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微课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节约学习和研究时间,教师可以从中受到启发,有些甚至可以照搬或者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微课的制作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从选取课题,到设计内容,再到知识讲解、总结及后期的制作,这一系列环节下来,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提高了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同时更快促进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最终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促进发展。

二、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好微课

1. 学生课外利用。

(1)课前自主预习。由于微课时间短、内容少且针对性强,适合语文科目的自主预习。如,教学《口耳目》一课时,要让学生了解象形字演变成汉字的过程,我们可以巧妙借用《口耳目》的微课程,生动地向学生展示象形字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象形字演变的奇妙,从而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课外自主巩固。微课注重方法的传授,即“授人以渔”,学生存在的疑惑可以通过微课辅助解疑。正因为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所以,省去了观看整体知识点讲解的时间,可在短时间内获得知识要点。如,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中就有标注自然段或小节,有时候一句话就是一个自然段,但学生不知道怎么来分,这时候就要借助微课《标注自然段(小节)》,通过常见自然段、特殊自然段的展示,让学生掌握分辨自然段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 教师课中利用。

微课的课前使用一般用于情境创设、导入新课等。如,在教授《早操》一课时,为创设情境,可制作《美丽的早晨》,内容涉及清晨美景、荷叶上的露珠、蜜蜂采蜜、小朋友跑操等情境,让学生在感受清晨美景的情境下学习课文,对后面课文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课中使用涉及到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是知识理解,也可以是巩固练习。如,在教学《远行靠什么》一课时,课文中涉及到交通工具从古到今的演变,罗列较多,许多交通工具学生没有见过。为了让学生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可以制作微课《交通工具变形记》,让学生通过视频讲解,了解交通工具整个发展过程,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也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科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篇13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儿童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课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材料等等。提供学生科学的实验仪器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一定的陌生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我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牛奶盒、可乐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盒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比如教学科学教材《声音的产生》的时候,不是用专门的实验器材——音叉,而是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忙得不亦乐乎。

又如,在教学科学教材《温度计的秘密》实验的时候,我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是小药瓶和学生喝牛奶用的透明塑料管,而不是实验室的烧瓶和玻璃管,实验的效果同样很理想。教学中如果一味使用专门的实验器材会制约了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提供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有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作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了。

上一篇:绿皮书作文700字下一篇: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及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