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施工方案(精选8篇)
在当前中国政府把建设重点转向农村的背景下,掀起了一股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热潮,但是许多新建农村的形式淡化了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原有的农村秀丽景观荡然无存,丧失了乡土特色。建设后的农村景观和城市的许多景观雷同,由于观念认识的偏差,农村居民把城市的一切当成模板。
我国大多数的农村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特色,如何保持、延续和发展这些特色,使农村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充满生机、活力和具有地方文化特色是很多人都在关注和呼吁的。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事物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农村景观具有动态性的特征,特别是在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经济的转型期,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状况并不是偶然的现象,是与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相协调的。
客观地看:有些传统农村的生活方式已被现代生活所取代,景观模式也己经落伍于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需求,在这样的契机下,急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新农村景观的发展之路。另一方面,具有乡土特色的农村景观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痕迹,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结果
我们不可能也不该将其遗弃,所以本研究是以规划学、现代景观学和建筑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导向,构建新农村景观环境体系,以期对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起到控制和保护的作用,追求既有新时代气息又有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的新农村景观。
论文研究内容 本论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c1>新农村建设区与周边自然环境的景观融合:在村庄规划中引入景观控制的概念,研究景观控制的相关理论,对村庄居民点的建设形态进行控制,使之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体现建设中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尊重。
御鑫造园http:///
c2)新农村宏观景观研究:研究村庄居民点的宏观布局、道路骨架、景观廊道、历史发展脉络等,达到对村庄风貌的控制。
<3)新农村景观特色的创造:通过对当地传统特色文化的吸收和提炼,在新农村建设中体现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避免建设中的千篇一律。
(4)新农村典型空间的研究:
①广场绿地空间:探索为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广场绿地形式,突出农村特点,体现乡土特色,结合当地实际,利用当地材料,节约建设资金,以小型化、多样化、乡情化为原则,避免对城市广场的照抄照搬。
②街道空间:研究村庄街道空间的特色,提出街道空间景观的设计要点和设计的模式。
③历史建筑和片区空间:讨论历史建筑和片区空间景观的保护、改造、更新,妥善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和新老建筑的协调。
④旅游空间:研究以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观光及景观设计,用于当地旅游项目的开发,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目前,新农村场地建设多重视在村镇总平面规划阶段解决村民的居住环境,经济、合理地使用空间,然而,竖向规划作为与总平面布置相辅相成的一部分,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新农村建设场地竖向规划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场地的竖向规划,即是指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农村住宅建筑布置和村镇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合理利用、改造,确定建设场地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量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使之既能满足村民基本的生产、生活要求,又能结合不同地区的居住建筑形式,尽可能保留其地方特色和文化风貌。
进行新农村建设场地竖向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合理选择竖向设计形式,尽量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和美观;
2)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因地制宜,力求土石方工程量最小和减少工程费用;
3)确定合理的住宅建筑、道路、广场及排水构筑物等场地的标高,使之满足日常的生活、生产要求;
4)合理进行防、排洪设计,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避免不良地质构造的不利影响;
5)有利于空间环境设计,尽可能保留地方特色,增强景观效果。
3 新农村建设场地竖向规划的重要性
3.1 合理选择新农村建设场地的竖向规划形式
竖向规划有3种布置形式:平坡式、阶梯式和混合式。新农村建设场地的竖向布置形式应根据区域的地形、地质、气象条件,住宅建筑形式及道路与住宅、院落的连接条件等因素来决定。一般地,自然地形坡度不大于5.0%的建设场地宜采用平坡式,这种形式有利于道路布置和场地的环境美化,但往往土石方工程量较大,场地排水条件差。但是,若建设场地的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0%,则宜采用阶梯式,这种形式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也有利于场地排水,但其总平面布置、道路连接和管线敷设复杂。混合式布置形式则介于两者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阶梯式竖向布置形式时,对于台阶布置有几点要求:1)台阶的划分应考虑村镇队或组的单位、交通运输、管线布置等因素来布置;2)为有效利用地形,台阶纵轴一般宜平行等高线,并使性质相同的用地或者联系紧密的建、构筑物布置在同一台阶或者相邻台阶;3)考虑地形和经济的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边坡或挡土墙连接不同台阶;4)台阶高度、宽度和长度应结合地形并满足村镇使用功能、建筑物内外交通联系、管线布置及景观绿化等要求来设计。
3.2 新农村住宅建筑与道路布置的竖向处理
首先,村镇住宅建筑的地坪标高是在场地平土标高的基础上确定的,为了防潮和防止场地雨水进入住宅,通常情况下,住宅建筑的室内标高应高于室外地坪标高15cm~30cm(见图1),并采用0.15m高的踏步或者不大于6%的坡道与场地相连。
其次,村镇道路规划在竖向设计中不仅要合理确定道路型式,更要特别重视道路与宅院、农田、广场等连接点处高程的确定,以保证场地和道路的排水要求。另外,平坡式建设场地的道路纵向设计,可采用锯齿式坡度,使得道路上的雨水可以汇聚到不同的汇聚点,然后流入场地的排雨水系统。
最后,规划住宅建筑的标高要高于道路标高,它们之间可通过踏步连接。若道路和住宅建筑有一定距离,也可通过住宅前院直接连接,其坡道坡度一般不超过4%~6%。
3.3 新农村建设场地竖向规划中的排水系统
新农村建设场地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年均降雨量等因素合理选择场地排雨水方式并与场地防洪排涝规划相协调。建设场地的排雨水方式包括自然排水方式、明沟排水方式和暗管排水方式(见图2)。建设场地排水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场地分为几个小区块,每个区块因条件不同选择不同的排水方式排水,即整个场地采用混合排水方式排除地面雨水。
1)自然排水方式就是在场地不设置任何排水设施,利用地形、地质和气象上的特点将雨水迅速排除。这种方式适用于雨量较小,建设场地自然坡度较大,渗水性强的土壤地区。
2)明沟排水方式是在场地上只设置排雨水明沟(村镇道路还包括截水天沟和住宅建筑散水明沟),场地雨水靠明沟排除。一般适用于建设场地较小或村镇的边缘地带等地区,明沟应沿道路布置,在有行人和车辆通过的地方应设置带盖板的明沟。
3)暗管排水方式是在地面上除设置地面集水设施外,还设有雨水蓖井、下水管道和检查井等排除雨水。这种方式适用于建设场地平坦,住宅建筑采用内排水或者对村镇卫生及美观要求高的地区。
对于村镇建设场地排水方式选择可如下考虑:在距离城市较近的地区,村镇建设场地推荐采用暗管排水方式,并接入城市市政管网;在距离城市较远的地区,推荐采用明沟排水方式,需考虑卫生和美观要求时,可设置带盖板的明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暗管排水方式,并按市政要求排放。
传统的建设场地竖向规划从设计到方案评价比较偏重定性分析,主要借助设计人员或专家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来决定方案的优劣和取舍,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定性、定量因素没有统一的度量尺度,最终结果主要依赖设计人员的主观判断,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的关联分析法,对新农村建设场地竖向规划的相关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并建立评价模型,提出竖向规划方案的评价方法。
4 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是“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的不确定向系统,它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实现对现实世界的确切描述和认识。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关联因素变量的数据序列和系统特征变量数据序列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优势分析,最终得出评价结果,其一般步骤如下。
4.1 确定比较数据列
在新农村建设场地竖向规划方案评价中,选择土石方工程量、排水方式等对比作为技术经济指标的数据列,称之为比较数据列,表示为:
方案的评价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对不能量化的定性指标,可以通过专家打分法,将各个指标白化处理。对定量指标这里作如下处理:对同一指标设定最大值为1,其余数一定小于1,将其归一化为0~1。
4.2 确定参考数据列
通常选取各方案指标中的最佳值组成参考数据序列,即X0={x0(1),x0(2),…,x0(n)},其中,x0(1)是x1(1),x2(1)…,xm(1)中的最佳值。
4.3 计算评价指标间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
对应于一个参考数据列,有若干个比较数据列,则第i个比较数据列与参考数据列在对应的第k个指标的相对差即为关联系数,可表示为:
式中,ξ为分辨系数,它在0和1之间取值,常取0.5。
关联度由关联系数列的平均值求出,若考虑加权后,则求其加权平均值,如式(2)所示:
最后,根据求出的关联度的大小顺序即可确定最优方案,关联度越大,说明方案越优。
5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新农村竖向规划方案评价中的应用
5.1 建立新农村建设场地竖向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竖向布置的内容,可以把新农村建设场地竖向规划划分为4个方面,包括竖向布置形式、土石方工程量、局部竖向处理和场地排雨水系统,建立如图3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
5.2 评价实例分析
某村位于秦岭北麓的山脚下,地处山区地带,经过初步定性分析,确定了3个竖向规划的候选方案,其具体内容见表1。
根据前述计算方法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评价指标白化值,并选取各评价指标的最优值组成参考数据列,如表2所示,X0=(0.7,1,0.7,0.7)。
根据式(1)、式(2)分别计算各方案评价指标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在计算关联度时,评价指标的权重值由专家组评议,拟定各指标的权重为:w=(0.3,0.18,0.2,0.32),计算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3个方案的关联度值排序为:X2>X1>X3,即得出方案2最优,方案1次之,方案3较劣。
6 结语
新农村建设场地的竖向规划是一项复杂、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充分考虑农村人口的生活、生产特点及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把新农村场地建设的平面布置、竖向规划和空间的环境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文建立了新农村建设场地竖向规划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将灰色值量化,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摘要:主要从建设场地的竖向布置形式、住宅建筑和道路的竖向设计以及场地的排水系统三个方面阐述了竖向规划在新农村场地建设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竖向规划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某新农村建设场地竖向规划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方案评价,结果客观、公正,便于实践。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场地,竖向布置,场地排雨水,灰色关联分析
参考文献
[1]雷明.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罗党.灰色决策问题分析方法[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3]CJJ83—19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S].
[4]李楠.场地与建筑设计竖向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1):211-217.
[5]何友军.山地城市竖向设计初探[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1999,20(3):13-14.
[6]丁威,张永奇.工业企业总图布置方案灰色系统的优选方法[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8,34(1):116-119.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电网建设 探讨
一 现在我国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落后。现在农村对于电网的意识还不够明确。因此,相关的电力实施都是由当地的供电部门来进行完成的,地区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往往对责任和义务不太明确,因此就会带来很大的盲区。例如供电部门领导层的思想落后,不会随机应变,这样就会使得农村的发展更加落后,不能够完全进行工作的明确划分。因此,对于不同地区来说,农村的电网建设就收到了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够发展。
2.现在我国农村电网的改造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都是技术上的。结构的设计和改造都不够合理,因此就会使村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工作中不能够得到技术上的支持,合理的规范没有落实,就会使得成本出现浪费的情况。我们应该尽量去弥补并完善。
3.我国的面积比较大,且复员辽阔,因此有着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这样就会使得那些不发达的偏远地区难以实现电网的发展,环境和地理原因的限制又给电网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导致迟迟不能解决。
4.农村的用电往往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季节性的用电情况就会使得电力的负荷承受力被要求更高。这样就会造成线路的损害。会使得风险变大,并且不利于后期的稳定发展。管理方面也不够好,管理平水不高都是目前比较明显的问题。
5.重视宏观调控,忽视科学管理。由于现在农村大部分的设计和工程建造都要有政府的指挥才能进行。工期也相对来说比较短,所以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就有待考证,会造成因赶工期而忽视质量的现象,但是,电网的工作一旦出现疏漏就会容易引起危险,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6.用户的内线改造不同步于电网的改造。现在很多的农村都会乱接电线,没有安全意识,导致线路老化,对后期的发展非常不利。往往会产生电路的运行不稳定等情况。因此,现在很多的电线都存在不稳定性,要是带动电器,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导线过热,就会引起安全方面的隐患。不仅如此,诸多用户在户内都缺乏保护设施,户内缺乏闸刀开关,有的仅用一只容线盒。现在的用电受威胁比较多,农民的用电意识又不够科学,所以存在很大的难度。
二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议
1.进行针对农村的电网结构合理的规划
结合现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的配电可以进行封闭式的方式进行。将电网的整体情况落实到一个环形的模式中,这样,在正常的运转中,就能将很多的线路行程树形的敷设,能够将故障通过开关来执行,避免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操作起来比较方便,能够让电源的负荷产生一定的转移,分散符合带来的压力。负荷不会因为个别的线路和设备的损坏和检修而导致停电。其次对于农村电网变电站的建立要秉着“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要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作为布局基础,合理的设计能够将电网的后期可持续发展稳定,并且能够保证供电的正常和安全。对负荷方面的要求也就相对来说比较高,比较灵活。充分保障用电的安全可靠。
2.降低功率损耗的建议策略
功率的损耗可分为有功功率损耗以及无功功率损耗。我们要有着明确的认知,能够判断功率耗损的情况和类型。变压器的损耗比较小,就能够将实践中的经验进行适当的整合,完善相关的理论,并且判断在功率损耗上占有很大的比率的情况。要根据电流的密度来判断,并选择最适合农村用电经济的方式,能够改善电力的情况,将资源能够妥善利用,得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模式,尤其自然资源在当地建立小型电站来就近供电,由此避免长距离供电带来的功率损耗。
无功率耗损的情况,往往线路和变压器的消耗是一样的,但是在实际的用户操作中,就会出现缺额。要保证变压器的无功补偿装置,才能够稳定功率耗损情况。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和稳定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就能够将各种的耗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采取合适的变压器和供电的模式来进行符合农村经济情况的供电,并且进行就地无功补偿。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地区,可以进行并联电容。这样也能够一定意义上形成补偿。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可以采取这种办法,可以采取发电机来进行补偿,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建立静止无功补偿器来进行补偿。
3.有效的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可靠的供电是建设农村的步伐之一,也是改造农村的重要标志。因此需要引起格外的重视,保证农村用电的安全和稳定,以下笔者提出几点措施:
(1)根据农村放射性电网的情况,在分支上进行开关的安装。能够进行分段,减少故障的发生几率,能够缩小停电时波及的范围,这样可以有利于后期的维护,能够尽快查明故障的原因,不断进行维护,尽量使得停电时间最小化;(2)要将监控情况进一步优化,要时刻掌握供电的情况才能够进行操作和处理,因此,要将时间应选在负荷的地区低谷期,减少停电影响。
4.提高电压质量
由于农村地理环境的限制,往往线路在安装建设中耗损的情况比较严重,就会导致电压的不稳定,往往会出现变压器的故障,影响正常的供电。因此可以进行分析并安装开关来控制。现在的科技不断发展,要将稳压技术利用到农村电网的配置中。将家庭用电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补偿要及时,在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要妥善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完善电力的修复工作。这样就可以将无功耗损补偿提升,完善用户的配电情况,并且能够保证安全用电,提高用户的电压。
5.电网保护的改建措施
电子技术以及单片机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得到巨大的推动,因此,要让信息模式的保护成为一种有效的措施,对其输电线路应配置自动重合闸。对35kV的电网应对其配置故障录波装置,10kV线路应采用二段式相间电流保护。
6.加强宣传力度,建立正确思想
领导和政府部门相关的管理人员要首先开放思想,对电网事业有着明确的认知,才能够进一步建设农村电网,发展农村供电配电系统。要将各种会议进行经验整合,不断分析和讨论农村电网的建设重要性,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给广大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积极获取当地民众的支持和理解,创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 结语: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改善农村的发展情况对促进我国整体国情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从实践入手,从电网建设开始将农村的规划进一步落实,缩短城乡差距,让农村能够发展改革,成为带动我国进步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卢继平,叶全强,唐朝,徐琳.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
[2]吴文庸,汪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与生活,2010(23)
[3]许云.新农村电网建设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08(5)
乙方:
现甲方将 新农村工程承包给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建筑法》的相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合同如下:
一、承包方式:包工包料
二、承包内容:土建、水电安装
三、施工标准:按图施工,内门、楼梯、后院地坪用户自理,室内借土回填有甲方负责,图纸变更或基础加保部分另计工程量。乙方负责外墙窗(塑钢)不含阳台窗,每户一进户门。
四、承包工程:新农村×期工程, 户住宅。
五、承包价格:按每户人民币××万元计算(不含税率),有甲方负责。
六、承担风险每户××万元人民币,甲乙双方互不变动。
七、结算标准:根据建筑法规则计算,根据施工幢户数,基础完工,甲方支付乙方每户×万元,一层现浇面完工甲方支付每户×万元;二层现浇面完工甲方支付每户×万元;隔热层屋面瓦做好后甲方支付乙方每户×万元,主体粉刷完工后,甲方支付乙方每户××元;外墙完工后,三月内甲方支付乙方每户××元;余款××元甲方必须在六月内支付乙方。
九、工程工期 。乙方自合同签订后 天进场。
十、质量要求:乙方根据国家施工规范要求施工,发生质量事宜,甲方现场监督乙方负责改正。
十一、安全事宜,乙方依据国家建筑法安全规范要求组织施工,严禁违章操作,发生人力不可抗拒因素,造成安全事故,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十二、违约事宜,如甲方不能按付款方式支付工程款,造成工程延期由甲方负责。因而造成工程仪式致乙方的损失由甲方甲方负责赔偿。除支付实际发生的工程款和利息(同期银行的四倍)外,还要支付乙方现场工人损失每天××元整,如无其它原因,乙方无故停工造成甲方的损失,由乙方负责赔偿。
十三、其它事项:合同中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协商解决,不能达成一致,可申请××市仲裁委员会仲裁,亦可诉讼××市人民法院。
十四、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生效。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制定2014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城乡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以建设“县域经济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美、生态环境优美”新xxxx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面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
(一)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2014年全力抓好36个示范村建设,其中:县级以上重点示范村12个,示范村12个,巩固提高村12个。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重点示范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比重达到30%以上,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或其他技能。
(三)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以上,且具有抗御本地区基本烈度地震能力,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电话(含移动电话)入户达到全覆盖,人畜安全饮水率达到90%以上。逐步扩大农村绿化面积,建设美丽新农村。
(四)村庄建设有序整洁。合理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村间街道实现硬化、美化、绿化、新化、净化、亮化等,建有基本排水设施,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堆放、定时清运并实现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农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60%以上。
(五)村级管理规范有序。“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率达80%以上,村两委会班子团结和谐、制度健全,“双高双普”目标全面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有完备的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图书室及健身设施。
三、建设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坚持“节约土地、完善功能、方便群众、超前发展”原则,按照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要求,科学编制村庄建设及旧村改造规划,切实增强规划连续性、权威性、严肃性和实用性。(牵头单位:住建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住建局、新农办、农林局、发改局、国土局、环保局)
(二)引领发展产业。根据各示范村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规划猕猴桃产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手工布艺等一批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全县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一村一品”彰显特色,产品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牵头单位:农林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农林局、新农办、财政局、发改局、畜牧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发办、科技局)
(三)建设完善阵地。阵地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强基础、促发展、壮实力、构和谐的重要载体。2014年结合新型社区建设,完成村级两委会阵地建设任务。(牵头单位:组织部;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纪检委、组织部、新农办、住建局、民政局、国土局、财政局、审计局)
(四)建设文化广场。以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综合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为目的,切实加强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2014年全面建成15个示范村文化广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农家书屋,充分发挥其作用。(牵头单位:新农办;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新农办、财政局、国土局、文广局)
(五)强化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达标,实现“六化”和“六个一”的目标,“六化”即:道路硬化,边沟围墙一体化,村道路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文化活动经常化。“六个一”即:有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有一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有一个幼儿园,有一个休闲健身场所,有一个便民超市,有一个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牵头单位:发改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水利局、农发办、国土局、电力局、卫生局、教育局)
(六)整治村容村貌。结合“四城联创”目标,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入户工程,积极实施“五化”、“一池四改”、“绿色家园”建
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实现村庄美、环境好,辐射带动全县乡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牵头单位:新农办;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新农办、城管局、住建局、环保局、卫生局、创建办、农工部、民政局、人社局、国土局、交通局、财政局)
(七)强化技能培训。按照各村产业发展实际,因
村、因人、因时而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分期分批进行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和乡土人才培养,重点加强对猕猴桃产业和手工布艺从业人员的培训,实现“一户一策”、“一人一技”,提高广大农民实用技能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牵头单位:农林局;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农林局、人社局、畜牧局、科技局、农发办、财政局、教育局、科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党校、教育局、工商联)
(八)创建学习型村镇。按照《创建学习型村镇实施方案》要求,以“一镇两村”示范点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管理功能,加强指导、强化落实,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群众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牵头单位:宣传部;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宣传部、新农办、信息办、广播电视台、妇联、团县委)
(九)提高农民素质。利用春节、农村古庙会、夏日纳凉晚会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按照“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对全县12个重点示范村进行精神文明户创选评活动,对评选出的“十佳好公婆、好媳妇、十大孝子”进行表彰。新闻媒体要加大对身边好人好事和见义勇为等行为宣传报道,加大群防群控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牵头单位:宣传部、政法委;实施单位: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宣传部、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文明办、计生局、广播电视台、信息办、团县委、妇联、信访局、文广局)
四、实施步骤
(一)规划准备阶段(2014年1月1日—3月31日)。按照新农村建设任务和工作实际,做好宣传、动员、安排部署、同时做好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的选址、村庄建设、旧村改造、产业发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和各个项目的前期资金筹措等工作。特别要做好猕猴桃产业发展前期的土地流转、规划、苗木购置、栽植及春季田间管理工作,以及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4月1日—11月10日)。具体实施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是推进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的建设,积极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发展“一村一品”。要根据农时气候及猕猴桃生长特点,及时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结合“三夏、三秋四禁止”活动,采取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对农村环境卫生及村容村貌进行整治,确保乡村环境卫生取得明显成效。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4年11月11日—12月31日)。对新农村建设2014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做好查漏补缺和考核验收总结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继续采取县级领导包抓、部门帮扶、各镇(中心)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包抓机制。牵头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责任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各级干部要带头宣讲新农村建设理论政策。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宣传美丽新农村、新风貌、新农民、新科技、新政策等。及时推广新农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将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融入新农村,丰富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三)加大投入,增强后劲。县上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部门帮扶、项目捆绑”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阵地建设、文化广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各涉农部门要积极争取省、市涉农项目和补助资金,重点向示范村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带动社会资金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引导资源向农村有序流动,夯实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逐步缩小城乡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真正实现农村农民共享改革成果。同时,要严格按照《xxxx县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xxxx县新农村建设考核办法》,加强对各类规划设计指标完成情况,工程项目完成情况,投入情况等全面进行考核。
(四)合力共建,齐抓共管。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充分利用地缘、亲缘、人缘等关系,组织引导全县所有企事业单位、机关工作人员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企业帮扶,增强村企之间的联系,共同发展实现双赢。通过“同乡联谊”活动,吸引县外能人回乡投资建设,为家乡做贡献。邀请曾在我县工作过的领导干部回乡视察指导,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帮扶单位与镇(中心)、村的联系,充分调动帮扶单位和包村干部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五)明确主体,发挥作用。加强对农民的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以奖代补”谁投资谁受益等奖补政策,调动农民群众自己投入发展产业、改善环境的积极性。对于村内集体公益项目建设,通过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坚决杜绝村集体举债搞建设,倡导农民办好自己的事,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六)示范引领,树立典型。县、镇(中心)、村都要着力培养和选好各类典型,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好经验、好做法,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以典型示范、典型带动促进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
一、目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林业的角度要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的关系,切实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林业,既是公益事业,又是基础产业,肩负改善环境、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生态建设是基础,产业建设是重点,没有生态保障,产业难以持续,生态建设也无法支撑。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要坚持“两手抓”,协调推进。同时要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与绿色环保的新型林业产业,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资源和能源,为国民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要正确处理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林业,既要遵循自然规律,也要遵循经济规律;既可作为基础产业参入资源配置,又能通过实施生态建设实现大林业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保护先行,确保生态优势,科学开发利用森林资源,使我县林业经济迈上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征程。“全国绿化模范县建设”是加快城乡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实现“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目标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能实现全县国土绿化工作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展示我县造林绿化的成就和县的良好形象;能提高我县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力;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指导思想
以实现“县城园林化、乡镇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园化”为目标,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为动力,以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为手段,以城区、村庄、道路绿化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加快建设“和谐长沙”做出贡献。
三、建设指标
,全县完成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义务植树150万株(其中基地植树30万株),四旁植树80万株,完成县城林业生态圈260亩,绿化河流、渠道、公路200公里,完成人工造林1.2万亩,完成县城林业生态圈350亩,义务植树150万株(其中基地植树30万株),四旁植树80万株。绿化河流、渠道、公路200公里,封山育林2万亩。到20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乡镇所在地、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0%和30%,全县绿化覆盖率达到45%,绿地率达到36%,县城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随机抽样调查公民绿化意识达到85%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建卡率达到90%以上,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6%以上;80%以上的街道、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地率达到省级标准。
四、工作任务
(一)制定中长期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由县林业局牵头,委托部省有关科研院所,制定我县-城乡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提高我县国土绿化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
(二)造林绿化工作
1、城区绿化。要完善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县总体规划。重点在景区景点绿化,道路街巷绿化,单位庭院绿化,居民社区绿化以及立体绿化方面有新的发展。从至年,提升10个街头花园绿地水平,每年完成城区5个游园新建任务。80%以上的街道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地率达到省级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绿化与工程同步施工,同步完成。进入县城的主要出入口,已建绿地景点的补绿扩绿,提高档次,未建的要在2007年底前补建。此项工作由建设局负责,城管局、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县委文明办、交通局、规划局为主要协作单位。
2、道路河流绿化。包括境内的国省干道、高速公路、铁路、主要河渠两侧绿化。20重点抓好长永高速、机场高速两侧绿色通道建设。2007年抓好株洲至黄花机场高速路的绿化建设,并对已绿化的河、渠路加强抚育管理。新建公路两侧绿化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年内建成省级精品工程。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负责,县林业局、交通局、水利局、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实施。
3、工程造林。包括各级各类工程造林项目,按工程标准,完成全部造林任务,建设一批样板地块。此项工作由县林业局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4、创建花园工程。全县建设省级森林公园1个,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和市级花园式单位20个,县级花园式集镇20个,花园式庭院400个。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负责,各乡镇人民政府的组织实施。
(三)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重点是完善义务植树属地管理制度和基地义务植树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搞好与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结合,各乡镇和联系乡镇的县直机关单位负责建立义务植树基地,植树地点做到一定五年不变,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城乡居民参加义务植树,并实行一户一卡制度,每年基地植树30万株。年内义务植树建卡率达到96%以上,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以上。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组织协调,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机关各单位负责实施。
(四)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对现有森林资源加强抚育管理,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严禁乱砍滥伐,严禁非法占用林地,严防森林火灾,杜绝各类毁林案件,切实保护森林资源。此项工作由县林业局负责,县森林防火办公室、县公安局、县国土资源局为协作单位。
(五)古树名木保护工程。根据全国绿委《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的决定》及建设部《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对现有古树名木,进行普查、登记、建档、立卡,严禁移植古树名木,切实保护好珍贵的古树名木资源。此项工作由县绿委办负责并组织实施,各乡镇政府配合。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活动,是构建“和谐长沙”,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县域竞争力,加快实现“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创建活动的重要性。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抓实干,把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摆上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指导。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各行各业,必须加强统一领导。建议成立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黎勇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正斌任副组长,成员由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县绿委办主任、林业局局长周海林同志兼任。
(三)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创建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有关单位和乡镇,由政府县长与各科局长和乡(镇)长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工作任务未完成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加大造林绿化宣传力度。采取长效宣传与短期集中宣传相结合的办法,每年组织两次造林绿化宣传月活动(造林期间和迎检期间)。宣传的形式主要包括:
1、新闻媒体宣传。重点是宣传造林绿化成就,创建标语、口号、意义,创建活动先进典型;
2、设立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林业网站专栏;
3、基层单位创建活动宣传专栏;
4、组织市民绿化意识调查;
5、有奖知识竞赛及中小学有奖征文活动;
6、户外广告宣传(海报、宣传标语、广告牌等);
7、绿化简报宣传等。
(五)适时掀起造林绿化高潮。每年12月1日至次年3月30日为全县造林绿化突击时段。特别是采伐迹地的更新、低产林的改造,各乡镇应制定方案,在2007年前完成。以义务植树为载体,掀起春季造林绿化高潮,继续巩固扩大国土绿化成果。
(六)落实创建经费。本活动共需经费支出2390万元,其中城市生态圈建设915万元,道路河流绿化400万元,游园建设200万元,人工造林135万元,封山育林200万元,宣传学习费用40万元,花园式集镇建设补助200万元,制定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20万,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植树60万,大山冲森林公园建设200万,其他20万元。计划、财政、交通、水利、林业等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创建经费,为创建活动提供资金保障;各项重点工程绿化资金要向创建活动倾斜;动员社会各界、各阶层人士、城镇居民参与社会造林绿化,结合义务植树活动,踊跃为创建活动投工、投劳、投资。
关键词:协调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新农村文化自觉
1 农村文化转型的内在机制透视
我们常说文化形态组要表现在自觉文化和自在的文化两个方面。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摩擦能使文化转变, 就是说自在的文化被自觉地文化改造和超越。当两种文化处在矛盾和冲突时, 也就是说自觉的文化对自在文化有较强的批判、超越的能力时, 这一转型是通过内在的文化创新转变来实现的;当两种文化能够和平地存在的时候, 就是说两种文化达到一定的默契程度的时候没有了冲突还能相互保护, 文化的转型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外在的批判, 用这样的方式采取文化的整合, 在这个时候自觉的文化的因素就会随之而来, 还可以帮助形成与原自在文化的张力和冲突, 更可以实现我们经常说的实现文化转型。
2 自觉文化是辽宁省农村文化的薄弱环节
我省的自觉文化不足体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
2.1 辽宁省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我们知道自觉文化的好坏关键要看文化的素质, 只要了解了一些文化, 人们才能看见一些新鲜的事物、只有这样农民才会对一些新鲜东西能做出一些非常正确的判断。辽宁省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 大多数还是一些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农民。我们知道所学的文化知识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完全的认识这个世界, 一定要主观地来认识这个世界。因为部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 所以直接表现为对新事物的辨别能力不强。
2.2 对城市现代的文化不能做出自己很好的判断
农村的文化和城市的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它受到城市现代气息的极大影响。近年来, 随着辽宁地区的城市化脚步的加快, 城市里面的人口越来越多, 接受现代文化的途径也就越来越多, 他们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来回反复, 随之而来的是把城市的文化氛围带到了农村。城里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带到了农村, 其中有优秀的文化也有低俗的文化, 能做出自己很好的判断
2.3 对自己熟知的文化没有眷恋之情
辽宁省有很多具有当地风土人情的文化在城市里很受欢迎, 恰恰相反, 农民兄弟却不知道它的价值所在, 在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的选择下, 很多优秀的农村文化被时代所埋没, 在舞台上销声匿迹了。
2.4 对政府倡导的文化政策没有很好地认识
最近我省为了鼓励农村文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 其中也蕴含文化这方面的。农民兄弟大多讲究实惠性的实质东西, 对于能赚钱、提高经济收益他们比较热衷。所以在文化方面的政策他们是不怎么感兴趣的。
3 辽宁省文化筹备的设想和几点要求
针对上述的原因分析, 本文将对如何提高农民的响应政府的文化政策执行分析和探讨, 达到促进文化建设的作用。
3.1 加大我省农村教育的投入, 提高综合素质
提高文化的综合素养, 首先要提高对于科学文化知识认识的觉悟性。这就要求在宣传和教育的投入要大大增强。另外还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3.2 辽宁省加快城乡文化的交流,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
辽宁省城乡的文化交流在于以下两点:一把农村文化的发展纳入到城市发展的领域。一方面正确地促进思想文化的进步, 他们是两种文化的纽带。这样就是一举两得了, 既能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 又能把城市先进的文化带到农村生根发芽;另一方面可以抵制低俗文化向农村腐蚀。二是吸取城市文化的优点, 适应市场经济, 获得生机。
3.3 辽宁省政府帮助农村兴建文化娱乐设施
我省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是主力军, 国家给予了大力的帮助。科技、卫生、文化的三下乡活动政策为农村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要利用好这个平台。但是这些文化下乡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很长一段时间, 农村可利用的公共文化资源很少, 媒体给予的帮助和支持也是不够的。要使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舞台, 培养出自己的文化, 一是要加强文化场馆建设;二是要加强各种传媒的建设和宣传, 大众媒体要对文化的宣传加大力度, 这是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 还要多提供面向农民的电视节目, 确保各种传媒渠道的畅通, 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庞海青.乡村文化与新农村文化建设[J].理论参考, 2010 (10)
[2]衣俊卿.文化哲学[M].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1 (8)
[3]江泳辉.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5 (4)
[4]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J], 2005 (11)
[5]王维.浅析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 (03)
[6]王翠生.加快农村文化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J].当代生态农业.2009 (Z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认识误区;统筹城乡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37-02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新农村建设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新农村建设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是解决三农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然而,农业生产率发展缓慢造成的问题日益凸显。产业间发展的不平衡必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是确保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有文化、懂科技和管理的农民必定能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尽管最近几年全社会对农业的投入在不断增多,国家对农业的发展也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支持。但是对广大中西部地区包括贫困地区来讲,还是传统农业。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特别有限。而农村的一些配套设施、社会公益事业,目前都不是很完善,教育和社会保障也很不完善,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新农村建设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农村,而关键为农民。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虽然增加了,但与城市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却一直在加大;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远超过了改革开放之初。过去城乡收入差距是2.6比1,而现在将近是3.4比1。农民的收入问题折射出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采取系统的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建成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一是狭隘的新农村建设观。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存在把新农村建设仅理解为完成特定的建设。主要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如果不从本质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最终的结果很有可能导致很大程度上的无效建设和资源的浪费。
二是片面的新农村发展观。在许多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中,许多人认为只要治理好三农问题,也就能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确,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三农占有重要的部分,但如果片面追求问题的解决,就可能陷入因果颠倒,治标不治本的误区。如果农村的法制建设和其他规范系统的体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那么三农问题就不会得到根本和实质的解决。因为在新农村建设中,依靠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例如合理明晰的土地产权制度、资源平等配置的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以及保障这些制度实施的法制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本质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是机械的新农村发展观。各个农村在自然条件、人文环境、历史传统和社会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应对。各地需要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政策、不同的农村发展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实践。任何事物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性和特殊性,遵循实事求是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发挥自身优势,从而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一要妥善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有的地方领导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只抓经济很少考虑文化的发展,形成重经济而轻文化的普遍现象,导致了很多农村地区文化建设处于滞后状况。这种现象的存在必然会给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带来很大的阻力。固然,经济的发展可以大量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幅提高农民的收入并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然而“文化,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摇篮,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必定会制约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1]。只有协调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仅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2]。
二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就是把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制度创新,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调整城乡发展战略,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和农村流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把重点放在农村,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实现城乡在政策上平等、国民待遇上均衡和基本公共服务上均等,最终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把全面研究城乡这一整体,认真梳理城乡存在的问题,全面统筹加以解决。
三要加强政府引导。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处于主体位置,他们对农村发展推动作用的大小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程度。因此在实践中,既要发挥政府引导和支撑作用,更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就目前新农村的建设实践来看,大多数是政府组织、政府投资,以行政推动的方式展开,农民的参与程度非常低,造成工程质量和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十分低下。因此,必须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要按照农民的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
四要合理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些地方不切实际地求新,一味地盖新房,修新路,修建水电工程,使得有限的资源和资金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充分分配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做到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发展并重。为使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得到更好的建设,应该进行一定的结构调整,成为实现现代农业的关键手段。一是要以扶持行业里的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给农民带来增收。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把建设农业和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结合起来,加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3][4]。
四、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是夯实经济建设这一基础。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适应乡村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充分发挥地方经济优势,积极培育地方特色产业,鼓励民众创业工程,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与此同时,加大惠农富农政策扶植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果。着眼实现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保障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自给自足。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实现农民增收为目的,以“五位一体”为原则,积极构建新型农村经济模式。不断完善征地制度,使广大农民确实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受益。不断减小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障碍,真正实现城乡生产生活要素等价交换和资源共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是打好创新这张牌。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农业集群发展模式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实践农业集群和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不断优化资源配置,选择性、针对性地发展区域性经济。加大农业创新和科技创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创新又好又快发展,政府应加大引导力度,积极探索其发展规律,不断挖掘其内在价值,把握其独有特点,不断深化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超越。同时,要注重原始创新、集体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农业集群创新。
三是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状态和整体水平。农民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加大政府的教育投入向农村的倾斜,同时建立激励民间资金投入机制,扩大教育经费来源,增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完善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确保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机会;积极营造良好的农村精神文明氛围,增强农村的整体竞争力,将社会上的人才吸引到农村广阔的土地上。不断推出面向农民、服务农民的重点惠民工程,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技术上的帮扶工作,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网络,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在农村生根发芽、全面发展。
五、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时代的要求、现实的需要;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基本实现转型,这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尽管现代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给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较多发展契机。如果能抓住战略机遇,积极推进政策和制度的创新,调动社会全方位的资源,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就会顺利推行并达到理想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承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7,(1):40-43.
[2]徐晓红.切实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J].党政论坛,2006,(9),13-15.
[3]秦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7,(1):37-43.
[4]郑良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128-131.
【新农村建设施工方案】推荐阅读:
县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实施方案09-2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方案12-08
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方案06-27
乡镇新农村建设中心村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07-07
建好农村公路促进新农村建设06-25
浅析新农村建设09-16
党建新农村建设11-27
建设社会新农村01-09
农村公路建设施工合同06-13
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