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通用7篇)

《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 篇1

1、通过学习明确传记文学的特点:史料的真实性和描写的生动性。

2、学习梵高的伟大精神,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3、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传记文学的特点:史料的真实性和描写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占有、删选资料,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的运用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节选自欧文。斯通的代表作《渴望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因而在上课之前了解梵高其人其事是非常必要,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方位地去查寻资料,如上网、去图书馆,有的学生甚至买了《渴望生活》一书,全文阅读。学生主动地得到了大量资料,又因为自身的认识水平、生活经历、文化素质的不同,对人物的看法也就不同。基于此,我将教学设计成“语文研究性学习课”,在弄清传记文学特点的同时,又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创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伴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屏幕上出现一组梵高的画作,有灿烂的向日葵、旋转的星空、奥维尔教堂、塞林莱斯大道、绿色的麦田……最后画面定格在梵高不同时期的四幅自画像,随着画面逐渐淡去,形成背景,出现一段文字: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后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做过商人、传教士,后自学作画,其画风曾为野兽派所取法,因精神病自杀。

(课堂效果:选用贝多芬的音乐,是因为这两位伟人有着相似的命运,有着一样的精神,借助音乐和图画吸引学生,让他们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氛围中,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奠定感情基调。)

老师导入课文:这就是梵高,欧洲现代绘画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一个从不向命运屈服,用生命谱写辉煌的英雄。妙手丹青无人赏识,在极其孤独和环境中从事绘画,付出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艰辛,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被誉为“美国传记文学之父”的欧文。斯通的代表作《渴望生活》中的一个片段。

屏幕出现一本书,封面有渴望生活,欧文。斯通著几字。随着书本的自然翻动,最后定格在第八节,也就是课文内容。

二、分析课文

给学生一段文字材料,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思考两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材料为:(1883----1885)梵高在纽恩南休养身体,写生描画,但村里大部分人对他怀有偏见,认为他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因而遭到排斥,甚至被驱赶。但他坚持作画,最后终为布拉邦特农民画出属于他们的不朽作品----《吃土豆的人》。

(课堂效果:问题并非很难,但要学生回答完整并不容易,可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继续提问,让学生自己最终得到答案。比如学生快速阅读后很快能找到区别,材料语言简洁,只是对梵高这段生活经历的概述,而课文则是生动详细刻画了梵高这一人物形象。老师可让学生二读课文,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使课文生动形象的呢?当学生找到答案之后,再让学生三读课文,思考作为不是同一时代、同一地域的人,作者是如何知道梵高的言行举止和他的思想活动呢?老师可提醒学生,作者创作这部作品时,曾参阅了梵高与他弟弟的八百多封信,并到梵高生活过的地方去采访熟悉他的人。所以通过问题的逐步深入,学生最终归纳出传记文学的特点:史料的真实性和描写的生动性。)

三、拓展与延伸

屏幕出现一组画作,方便学生阐述观点时运用。这部分完全是由学生自由畅谈,学生因已查寻资料,有了知识基础。他们分成若干小组,从所得到的材料中,去评价梵高其人,既可以借鉴他人的观点,也可以有自己新的想法。老师只是适时作一些点评。

下面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发言:

A、我们在查阅这位巨匠的资料时,一直被他的一种精神所感动,因而在我们眼中,他就是英雄,他就是一位胜利者。他那种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让人折服,虽然太多的人都有不理解他,但他却从未停住自己的脚步。他失去了许多东西,例如优越的生活、美好的前途、甜蜜的爱情……留给自己的只有贫困和超出常人的努力。比如为画《吃土豆的人》他画了成百幅的农民农妇肖像图。可以想象任何一幅完美的作品背后沾满的是汗水和辛劳。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B、我们认为梵高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显然与他的天赋有关。资料告诉我们,梵高并未进行过系统的美术学习,完全是通过自学,从事绘画时间也比较短,只有十年,但成就斐然。如果没有天赋的话,他苦干十年的结果也只能是一位画工而非画家。梵高曾为报考神学院刻苦读书,每天学习时间长达十至十四个小时。但最终是一无所获。所以,教会中少了一位默默无闻的传教士,而画坛却多了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

C、我们认为梵高伟大成就的背后还站着一位默默奉献的人物,那就是他的弟弟提奥,所以热爱梵高的人不能忘记他。没有他数十年始终如一的支持,(这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梵高也许早就放弃了,毕竟他还是需要面包、咖啡、画笔和颜料。那些旷世之作就不可能存在了……

D、从梵高的作品,我们发现创新才有发展,才能有突破。他用波形、螺旋形的笔触来运载奔涌不息的情感,表达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比如课文所提及的寻幅作品,他就是将整幅画创新地涂抹成土豆的颜色……

E、许多都是从画家的梵高说起,而我们要说的是生活中的梵高。他在许多人尤其是那些所谓的上层人物眼中是偏执的,敏感而易怒的。但他在下层人民眼中是善良的、无私的、热情的。在博里纳日矿区做短暂的传教士工作时,他竭尽所能地帮助当地矿工,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去支助他们,自己常常陷于饥寒交迫的境地。所以当地流传一个关于上帝的故事。后来他作画,画中的人物也大多是底层人民,有矿工、农民、织工、邮差甚至妓女。他觉得他们才是美丽的,他将自己的爱全部献给了他们……

F、我们这个小组是从梵高自杀行为进行研究的。很多人认为他这一行为是懦弱的,是逃避痛苦的举动。但我们却用英雄来称呼他。因为他早将自己的生命与作画联系在一起,“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身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的危险”,对他而言,作画就是生命,如果不能作画,他与行尸走兽无异。所以最后当他疯狂地无法作画时,他只能选择死,他英雄般地举起了枪……

学生讨论由于时间原因告一段落,但又引发了新的争论,尤其是对于梵高自杀行为的探讨使许多学生又有新的看法,这可布置到课外讨论,还可以写成文章。(一堂真正的好课应该是解决旧问题,产生新问题。)

四、授课结束

以一组由梵高作品串成的动感的音乐小电影作为结束。

(课堂效果:学生始处于梵高作品之中,不仅感受他伟大的人格,而且利用图画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因素,让艺术和文学语言沟通起来,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业]

1、用一句话表述自己的感悟。

2、课外阅读《史记。项羽本纪》或阅读其他传记文学,加深理解传记文学的有关特点。

[板书设计]

材料:简洁,是概述

课文:详细、生动、鲜明地刻画了梵高这一形象

归纳总结:传记文学的特点:史料的真实性和描写的生动性

[课后小结]

《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 篇2

《柳毅传》(节选)课文说明

一 全篇故事情节

洞庭龙女远嫁泾川,遭受丈夫、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传书洞庭龙君,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课文节选至此。)钱塘君令柳毅与龙女成婚;柳毅传书本无私心,且不满钱塘君的蛮横,严辞拒绝,告辞而去。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发誓不嫁他人。柳毅丧妻后,二人终成眷属。

二 人物形象赏析

1.龙女

龙女是一个美丽善良而又不甘任人欺凌、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妇女形象。

龙女的不幸是“父母配嫁”这种封建包办婚姻造成的。这种婚姻,使她毫无爱情可言,惯于“乐逸”的丈夫还对她“日以厌薄”。她寄希望于公婆,使浪子回头,改邪归正,不料蛮横的公婆竟偏袒儿子,毁黜龙女。龙女牧羊荒郊,悲苦无告,水深火热。小说用龙女的悲惨命运谴责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龙女可贵之处,是她在迫害面前决不逆来顺受。哪怕有一线希望,也要脱离苦海。她修书一封,藏于襦间,日夜盼望过路人为她捎信。荒野之中,行人稀少,到洞庭去的行人更难相遇,但她坚忍不拔,盼星星,盼月亮,“心目断尽,无所知哀”,然而决不绝望,日夜“凝听翔立”,等候希望之光的闪现。她拜托柳毅传书,深情地对柳毅说,事成之后,“当如亲戚耳”,流露敬慕之情。《柳毅传》全文还写龙女得救后再也不愿屈从父命,决意与她爱慕的柳毅结成夫妇。可见龙女对爱情、自由、幸福的大胆追求。

2.柳毅

柳毅确是“义夫”,一个侠义之士,他怀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急人之困,见义勇为,不避艰险,不负重托。

柳毅落第回乡,心情自然是失意郁闷的,自己也非常需要别人的抚慰,但是当他路见牧羊女,见她“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便主动上前询问,足见他对苦难者的同情与关怀。听了龙女的泣诉和请求,他说:“闻子之说,气血俱动,恨无毛羽,不能奋飞。是何可否之谓乎?”足见他的爱心义胆,自身的挫折和失意全然置之度外,激于义愤,急人之急,慨然允诺,传书洞庭。洞庭君和钱塘君都对他感恩戴德:“公,乃陌上人也,而能急之”“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这两笔有力地烘托了他的美德。

柳毅为龙女传书,完全出于关爱,并无私心杂念。后来钱塘君看他们俩十分般配,令其成婚,柳毅严辞峻拒,执意不从。柳毅是正直无私、志坚品洁的正派儒生。

作品把柳毅塑造成为人格美的化身,与泾川次子构成美与丑的两极,向人们昭示,真正的爱情是两颗美好心灵的结合,而美好的心灵是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的,爱情是在相互了解中建立起来的。包办婚姻之所以往往酿成悲剧,就因为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光讲门第,不察人品,遇到邪恶之徒,等于将女儿推进苦海。

3.钱塘君

在钱塘君身上,作者寄托着人民的愿望和理想。不合理的婚姻制度酿成了无数人间悲剧,只有彻底破坏旧秩序,才能为自由、幸福开辟道路。要破坏旧的秩序,非有排山倒海的强大力量不可。钱塘君,就是这种愿望和力量的化身。

钱塘君刚猛无畏,他有怒潮一般汹涌而暴烈的气概,他以无比强大的力量向天上地下的统治者挑战。他曾与帝尧作对,使“尧遭洪水九年”,又“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以致命运不济,遭受上帝惩处,丢官卸职,囚系在身。即使如此,他不改本色,一听龙女受辱,怒不可遏,掣断金锁玉柱,“擘青天而飞去”,大战泾阳,严惩恶人,拯救善良。他以霹雳手段和怒潮声势横扫泾阳,痛快淋漓地施行报复。这一切,作品写得有声有色,虎虎动人。这样一个敢犯天颜、惩罚恶类的神灵,是被压迫人民理想的化身。既然世道难以改变,人们就只能寄幻想于神通广大的神祗身上。这个人物勇武侠义的行为,曲折地反映了人们强烈的反抗情绪和美好愿望。他同龙女一样,不失为封建制度的叛逆者,在他身上闪耀着民主思想的光辉。当然,这个人物也有粗暴卤莽的一面。盛怒之下,他毫无策略地厮杀一气,扫荡一切,甚至胡来一通,反映了小生产者狭隘的复仇心理。然而他有可亲可敬的一面。见到柳毅,他谦逊有礼,坦诚地倾吐感激之情;对冒犯宾客的举动,他引咎自责;他的卤莽行径一经兄长指出,就知错认错。总之,钱塘君是一个嫉恶如仇、可亲可敬的艺术形象。

三 思想内容

这个传奇故事对包办婚姻作了愤怒的批判,表达了婚姻自由的理想,在这个意义上,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故事告诉人们,包办婚姻的罪恶,不是父母的罪恶,而是制度的罪恶。父母何尝不希望子女幸福,洞庭龙君听了柳毅的报告,看了龙女的书信,爱女的不幸使他深感痛心,掩面而泣,说道:“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这也说明包办婚姻有极大的盲目性,没有男女双方长期的接触、相处、了解、感受,父母能有多少了解呢?所以不能不是聋子瞎子,洞庭君的自我谴责,正是作者对包办婚姻的谴责。美满的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基础,包办婚姻则毫无爱情可言。当然不能说婚后没有培养感情的可能,但是爱情是心灵的契合,乃是非常微妙的感情生活,即使男女双方都是好人,也不能说就会相爱。

美满的婚姻从何而来?来自完全自由的结合。婚姻自由是自古以来的社会理想。深受包办婚姻不幸的龙女,脱离苦海之后,决心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了。洞庭龙君后来还想把龙女“配嫁于濯锦小儿”,她就坚决不从,她爱慕柳毅,“心誓难移”。柳毅虽然爱慕龙女,但也拒绝钱塘君指令性的婚姻。龙女与柳毅最终美满的婚姻是完全自由的结合。作品赞扬柳毅的美德,也是在说龙女与柳毅爱情的基础。龙女是在深切感受到柳毅美好心灵的基础上萌生爱慕之心的。

作品描写龙女牧羊荒郊,是一种天地,后来回归龙宫,又是一种天地,而回天之力,全仗钱塘君。洞庭龙君痛心之余,哀咤良久,一筹莫展,是完全无用的,只有钱塘君出击,给摧残者以毁灭性的打击,才迎来祥风庆云的新天地。作品刻画钱塘君这个形象,寄寓的思想是相当深刻的。作者不但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愤怒,而且指出龙女的不幸不单是泾川次子的品质问题,罪恶的婚姻制度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只有彻底扫荡,才能赢得全新的天地。作者尤其可贵的是,认为这种破坏旧世界的暴烈行为是符合人性,符合天意的。钱塘君向天帝作了报告,“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谴责,因而获免”。连天帝都给予认可,不但不认为他的行为过激,而且认为他立了大功。

四 艺术欣赏

1.富于想像,情节波澜起伏。

这个神话故事沟通了人与神,将二者结合起来,想像奇特而丰富,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

龙王的形象,是古代神话传说就有的,而作者又将古人的想像大大丰富了,这里有洞庭龙君,有钱塘君,有泾川龙君,洞庭龙君和钱塘君又是兄弟,洞庭龙君和泾川龙君又做了亲家。洞庭龙君的性格有如洞庭湖水那样雍容而仁弱,钱塘君的性格则像钱塘潮那样凶猛暴烈,作者的想像是将自然界加以人格化了,形象奇幻而又神妙。就是把羊群想像成雨工,也是根据着天上的雨云如地上的羊群这个特征的。作者的想像又在广阔的时空中驰骋,昔尧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近与天将失意,又塞其五山。钱塘君大战泾阳,可以飞天,可以卷地,声势惊天动地,战斗速战速决,神奇之至。在作者的想像中,人神可以对话,凡人可以走进龙宫,只要武夫揭水,凡人闭目相随,一会儿就可以进入龙宫。丰富的想像,神奇的色彩,营造了一个浪漫主义的艺术天地,使这篇传奇富有艺术魅力。

故事情节的展开很讲究波澜起伏。一是有张有弛。柳毅慨然允诺之后,不写引别东去,而写两人闲谈,文势舒缓了下来。说羊群是雨工,增添了神奇色彩,而感情的交流,又透露了彼此的好感,为下文作了伏笔。柳毅到了龙宫,没有立刻见到龙君,写龙王正与太阳道士讲谈火经,柳毅不得不耐心等候,这一处闲笔也显得张中有弛。

二是用洞庭君与钱塘君的反差来造成跌宕之势。洞庭君乃龙女父亲,钱塘君是龙女叔父,洞庭君是兄长,钱塘君是弟弟,洞庭君在其位,有权有势,钱塘君则身陷縻系,但是洞庭龙君得知女儿不幸,却一筹莫展,还惟恐钱塘君又闯下大祸,而钱塘君则暴怒而起,掣破金锁,大战泾阳,一个沉郁,一个奋战,形成极大的起伏。

三是钱塘君的行动,先写其出动与结果,把两个片断紧相连接起来,前一片断令人惊恐不已,后一片断又令人大喜过望。始而天坼地裂,继而祥风庆云,令人大惊大喜,目不暇接。钱塘君大战泾阳的经过放在事后对话中补叙,在胜利的喜庆中又让人为之惊叹。这样的安排收到极好的艺术效果。

2.文辞华艳,凝练生动,语句在散行之中夹有骈偶文句和韵语,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例如描写龙宫:“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奇秀深杳,不可殚言。”文辞十分华艳。又如描写龙女回宫的场面,文辞尤为华艳:“俄而祥风庆云,融融怡怡,幢节玲珑,箫韶以随。红妆千万,笑语熙熙。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崖身,绡参差。迫而视之,乃前寄辞者。然若喜若悲,零泪如丝。须臾,红烟蔽其左,紫气舒其右,香气环旋,入于宫中。”

凝练而生动的语言,在文中俯拾即是。柳毅问龙女:“子何苦而自辱如是?”龙女的反应,作者只用了“始楚而谢,终泣而对”八个字,十分细腻地写出龙女先楚后泣、先谢后对的变化过程,既表现她悲苦不胜、迫切求助的心情和温婉的性格,也表露年轻女性初见男子时欲语还休的羞怯之态。写回宫的龙女,“自然蛾眉”云云,也以经济的笔墨刻画出龙女的仙姿神韵和复杂心情。

句式上有骈有散,富于变化。骈句主要用于人物肖像的描写和场景的铺叙,诗情的语言富有诗情画意。骈句的运用,还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句式的运用服从于内容的表达和人物的刻画。钱塘君战罢归来,与洞庭君有这样一段对话:君曰:“所杀几何?”曰:“六十万。”“伤稼乎?”曰:“八百里。”“无情郎安在?”曰:“食之矣。”两人的对话,问得急促,答得干脆。既突出问者的专注、急切,又显示答者的坦然、快意。这一连串短句在传情达意上真是恰到好处。

《柳毅传》(节选)解题指导

一本题不作泛泛的人物形象分析,而把注意力集中到人物形象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上来,将人物形象的分析与作品主旨的理解结合起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1.根本原因在于父母包办这种封建的婚姻制度。这种婚姻,根本没有爱情的基础,而且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正如洞庭龙君所说“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他将女儿配嫁泾川次子,泾川次子人品如何,他是不明了的。结果嫁给了一个贪图“乐逸”的家伙,龙女就遭殃了。龙女的不幸,还在于封建的夫权制、家长制。妇女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公婆竟然有权“毁黜”她,令她牧羊荒野。

2.在柳毅身上,寄托着完美人格的理想,为人急人所难,正直无私,这样的人格,才是女性爱慕的对象,女子理想的归宿。

在钱塘君身上,寄托着彻底摧毁恶势力的理想。妇女处于弱势地位,作者对于妇女的不幸是深为同情的,对于迫害妇女的恶势力,如泾川次子及其父母之流,作者愤恨至极,认为非用暴烈的手段,给以毁灭性打击不可。

二 本题要求扩展阅读,并使学生明白,分析人物性格必须顾及全篇。本题同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有不同意见还可以展开研讨。分析性格特点,既要准确地加以概括,又要结合情节加以具体分析。

提示:

柳毅性格特点:见义勇为,侠义正直,磊落坚毅。

龙女性格特点:善良多情而又富有反抗精神,追求自由,追求爱情。

有关唐代传奇的几则论述

“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宋洪迈《唐人说荟》例言引)

“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三十六)

“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而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然施之藻绘,扩其波澜,故所成就乃特异,其间虽亦或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而大归则究在文采与意想,与昔之传鬼神明因果而外无他意者,甚异其趣矣。”(同上)

(《高中语文第六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

19 梵高传 篇3

教学设想

领会传记是遵循“既表达了历史的真相,又注意到表达的艺术水平”这―基本原则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同时学习梵高克服重重困难,投身艺术的忘我境界与执著精神。

以学生讨论,老师点拨方式进行。

一、导入新课

1990年,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爆出新闻:百年前穷困潦倒、饮弹自尽的荷兰画家温森特・梵高的一幅名为《加歇医生》的油画,以8250万美元的中标价,创下了有史以来绘画拍卖的最高纪录。

梵高何许人也?是什么吸引着人们对他如此地推崇倍至呢?今天,我们米学习美国著名传记文学作家欧文・斯通的《梵高传》中的一段节选。窥――斑可见全貌,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梵高对艺术的执著精神。

二、指导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初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说了――件什么事?(梵高创作《吃土豆的人》的过程。)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时间顺序;大量的心理描写。)

三、课堂讨论

1.为什么梵高认为再在纽恩南呆下去已经没有意义了?他当时的处境如何?

2.他立即离开了吗?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有关梵高心理活动的句子,并思考:梵高对自己的创作满意吗?为什么?

以上问题课文1---6自然段都有叙述,学生能点到就可以,不用展开讨论。

四、默读课文7--21自然段。体会梵高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内心世界的情感冲突

1.请用,―句话概括《吃土豆的人》的创作过程。(梵高在12天里日夜作画,几易其稿,终于在最后一晚凭着记忆完成了经典名作《吃土豆的人》。)

2.“他一定要在走之前实现自己的诺言,画出米莱那样的作品。”请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句子。

明确:温森特想要使这幅画说明的是这些在灯光下吃土豆的人曾经怎样用他们这双伸向盘子的手挖掘土地的,他希望这幅画是表现这些体力劳动者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自己的食物的。

(画面上有肮脏的亚麻桌布和熏黑的.墙,那盏吊灯挂在粗陋的檩梁上,斯蒂恩给父亲端来煮土豆,母亲在倒清咖啡,哥哥把杯子端到嘴边。)而在他们所有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一副安于天命、逆来顺受的神情。

他终于捕捉到了那正在消逝的事物中存在着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在他的笔下,布拉邦特的农民从此获得了不朽的生命。

3.快速地浏览课文,并勾画出有关梵高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梵高是怎样的人;思考:这些情景是不是作者的亲眼所见?作者在合理的想象下向读者描摹了梵高创作的心路历程,这样写是否会影响传记的真实性原则?

明确:

1.梵高是一位善于暴露自我情感,最能叙述自我的人。

2。梵高这位易激动、急躁的荷兰人,有无穷的忍耐力,超越时空的思维和激情。

3.梵高寻求的是一种真情的自我表现方式和艺术的奇异性,同时显示了色彩的繁

锐和情感的深度。

(学生能说个大概就可以了。只要能读懂梵高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超常付出就行。)

补充:

人物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纪实文章。主要叙述传主某一时代、某一历史阶段的典型事例或一生的经历。以写作主体为划分标准,可分为自传与他传。

人物传记的写作,允许而且应该在真实的基础上,对传主作生动形象的描绘,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传主的精神风貌和成功业绩,借以丰富传主的形象,增强亲近感和可读性。对于梵高的生活,作者虽然是不曾亲眼所见,但在忠实于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作者为了突出人物形象,可以对人物进行艺术的加工。本文大量的心理描写将梵高在创作《吃土豆的人》过程中的情感冲突、矛盾痛苦、精神追求都作了最生动、形象而又准确的描写,再现了艺;长大师追求艺术完美和创新的执著形象。增强了文章的可渎性。

五、齐渎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说“在他的笔下,布拉邦特的农民从此获得了不朽的生命?”

明确:画中的人物将会随着艺术大师的不朽的生命而永远在世界各地流传,永放光芒。

六、布置作业

请为你的父母写一份1000字以上的小传。

要求:

1.交待清楚传主的一般情况(出生年月日、出生地、家庭情况),主要经历、主要事迹(成就、著作、职务等)。

2.应尽可能地突出传主的性格特征及生活情趣。

3.在结构形式上可以灵活自由一些。不需写得如同一张简历表。

★ 观看梵高传的观后感800字

★ 《梵高传节选》教学设计示例

★ 《至爱梵高》电影观后感

★ 有关悟空传个人观后感800字作文

★ 甘地传观后感

★ 岳飞传观后感

★ 《泰坦尼克号》个人观后感300字

★ 《西游记》个人观后感300字

★ 梵高英文简介

梵高传读后感 篇4

它曾经燃烧了那么多如此强烈的壮丽,让几个世纪的人都获得了永恒的温暖,至今仍在为他的雄壮而惊叹着。

是那红发,在煤矿中找到了生命真正的.起点。不是上帝,不是世俗的爱情,艺术才是他灵魂的归宿。终于世界盼到了他的苏醒,那么的微弱,只有零星的火花,却仍能任凭现实的严拷,饥饿,贫穷,疾病,误解都无所畏惧,都磨灭不了那新生的却坚强的思想生命,总有一股莫名的力量激励着他,要燃烧,就从现在起,燃烧自己。

其实他起先也是那么无知、善良,幻想用上帝来拯救困苦的人们,把压抑在心中的全部真挚的爱都献给了这些穷人,为他们分担痛苦。但这种举动得罪了伪善的牧师,剥夺了他在教会的职位。他失去了方向。

然而,那些不幸的人们给了他火种引燃了他。他于是拿起铅笔,速写下了朴实的矿工们,他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亲身体验过那炼狱般的矿地生活,他无法用传道挽救他们,也救不了自己的生活,那就画吧,让世人瞧瞧他们的痛苦!

红头发更加鲜艳了,火才真正开始燃烧!一切从零开始,虽然他是那么的刻苦,专心,然而进步太慢、太慢了。火自己也察觉到了,他愤怒,他不甘,他不愿那么轻易燃尽,他愿意以更大的热情让自己燃烧!

终于向日葵诞生了。人人都爱,就因为那是一团火,充满了斗志,引领人们走出生命黑暗。有力的触笔,强烈的颜色,扭曲的形象,尤其是那画面激荡着的火山般喷涌的激情,构成了这旷世奇作。黄色为主调,加上一点蓝色和绿色,奏响了一支旋律鲜明的交响曲。强劲飞动的线条,将向日葵那蓬勃的生命力展露无遗。在这里所表现的是一种狂欢,是对生命的礼赞和对幸福的渴望。这种花非同寻常,是阳光和生命的象征,同时也是他内心翻腾的火热情感的写照。

凡高的一生都在燃烧。不管周围怎么样,相信与否,他都有一个明确的信念:要燃烧,就这样一直下去,没有高峰,那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于是他不断的拼命,任何风雨都浇不灭他对生活、对艺术爱的火焰。

每个人都可以做一团火,只是燃烧的方式不尽相同。既然做了一团火,就应该像他这般燃烧,风越大火越旺,让一切的风雨都对你怯尔止步吧!

梵高传读书笔记600字 篇5

梵高是个悲剧英雄。27岁以前从事各种各样的事业,当过画商,做过牧师,但都和他敏感的性格相抵触,最终以失败告终,然后他穷困潦倒,被人嘲笑,家人也不了解他,他郁郁寡欢,常常在郁闷致死或者饿死的边缘挣扎。他失败的生活还以及有点丑的外形,使得爱情也总是受阻,生活的每一步都将他推向深渊。不过还好,他有一个一生的知己,就是他的弟弟提奥,提奥不但在精神支持梵高的绘画事业,并且每月按时支付给梵高生活费,让他无忧的创作。可是,这也没能阻挡梵高最后的精神崩溃,仅仅37岁的梵高,在一个圣诞前夜,开枪自杀。

梵高的一生,用在绘画上的时间只不过七八年而已,生前绘画带给他的是一贫如洗,是别人的指指点点,是巨大的不幸,但是梵高死后,他的画被世界疯抢,拍卖价格高的惊人,可是,这一切都跟梵高没有任何关系了。对死者再高的荣誉,也只是能给生者带来慰籍。有时候我想,梵高根本不该去画画,可是其中的得失,旁观者看到的只是浮光掠影,即便再苦再难,梵高对绘画的热爱也是至死不渝的。这个,从他的画中也能窥探一些。

梵高的画总是浓墨重彩,感情强烈。他并不是一个疯子,他用赤子之心热爱着这个世界,就算这个世界不给他一点点的回应。他的画里满是热情。就梵高活着的一生里,他并不是一个成功者,在他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肯定也是充满了迷茫,到底是屈从世间的利益,还是跟随内心的声音,哪怕这是一条不归路…

中学生读书笔记梵高传 篇6

它是一本小说式的传记文学。阅读的自始至终,我都以完全真实的态度去品味梵高。我想,这是对传记文学作者的尊重,也是对所有值得膜拜的艺术家的认可。

梵高,其实比我们想像中的落迫和苦难更甚。他所经历的痛苦及折磨,远超出我们的想像。但艺术家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自己从艺术中所得到的快乐却可以胜却所有的困苦。这是所有艺术家的疯狂。而伟大总是和疯狂相伴而生。

也许,小说比枯燥的纪实文学更容易打动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总是悲惋于梵高的苦难,或者欢悦于梵高的快乐。我个人的生活跟梵高相比,没有多少交集,也不可能相似,却无法遏止自己去感同身受于他。那,可能就是对情感、及对艺术莫名趋向的追索和怀念。

一直以为梵高是不为人理解的,现在明白了,原来是他的肉体凡胎承受不了那偌大的天才。在跟弟弟提奥生活的日子里,他无法驾驭才情展露之前的憋闷,让自己处在神经和半神经的状况之中。一直以来,他都无法正常地生活和对待自己。他控制不了艺术,却总是被艺术控制。就像他控制不了爱情,总在爱情喷发的时刻失去自我一样。或者说,他本就是一个上帝的使者,有着不同于常人的使命。上帝赐予他间歇性癫痫症发作,来提示于他:梵高,你应该用尽你最大的气力,保证在清醒的时候,为世界创作出最精彩的绘画。如果不是如此,也许你将不再拥有机会把握画笔。

《梵高传节选》教案设计 篇7

梵高的画现在值钱了,日本人从伦敦买了一幅梵高的花瓶向日葵,花了2250万英磅。梵高倘活着,这2250万英磅不知又可以买多少画布。

梵高那时候的钱也是钱,梵高那时候若也向钱看,今天的人损失可就大了。这世界似乎总要把养活艺术家的钱变成艺术家遗像前蜂拥的香火。

我不知道梵高的画到底值多少钱,我想那些炒梵高的人也未必知道。梵高活着的时候没人关心,甚至还要施以谩骂,梵高死了却拿他炫耀,不知道炫耀的是他的艺术还是别的什么,也难怪中国的张承志面对看梵高画的那些人要投以愤怒的一瞥。但是,研究梵高的文章可是天天都有了。

明代袁小修在他的《东游记》之三十一中写道:焦山有野意,大胜金山。独《瘗鹤铭》之疑未决,欲亲往勘之。盖此铭诸家若聚讼,以为王右军书者,苏子美也;以为颜鲁公书者,欧阳公也;以为顾况书者,沈存中也;以为陶隐居书者,黄长睿也;以为诸公皆非,而别有隐君子者,董卣也。

对于一些历史的遗物,人们似乎也爱围观,不仅围观,还爱发一些长长的议论。这围观,可以使长长的时间充实,而这议论,似乎也就成了功夫、学问。一部《文心雕龙》,养活了多少后代学者,一个孔子,养活了多少夸他骂他的人。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诗人写过这样一句话:把鲁迅存入银行,吃利息。

上一篇:百战奇略·第九卷·难战原文和翻译下一篇:管理提升活动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