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写景作文:秋的声音(推荐11篇)
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轻轻的,听不见淅沥的响声,像一种湿漉漉的烟雾,轻柔地滋润着大地。春雨过后,太阳出来了,整个世界像刚洗涤似的,焕然一新。空气清新了,吸一口,甜丝丝的.,像喝了蜜一样;春风和煦,明媚的春光照在大地上,万物呈现一片生机,形成一幅秀丽的山水画。
有多少名人赞美了这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的春天,但我却对那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的秋天情有独终。
秋天像一首梦幻曲。当秋天走过那乡村的田野,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沉甸甸的水稻压弯了腰,一朵朵白似雪的棉花像正在翩翩起舞的少女,红似火的高梁颗粒饱满~~~果园里的秋天,到处果实累累。有红彤彤的苹果,石榴~~~这景象就是秋天弹奏出的曲子。
学习了一整天,全身疲惫不堪,想去散步。我漫步在秋天的宁静的小路上,任由那一片片落叶落在身上。当一阵秋风吹来,人顿时清醒了许多,全身的疲劳都消失了,沉浸在这梦幻曲中,好像进入了一个充满神秘感的世界,正是这秋的梦幻曲让我陶醉。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
教材分析:
《听听,秋的声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这是一首现代诗,也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具体可感的声响,以及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多姿多彩、硕果累累的秋天。透过秋天所特有的声音,我们可以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教学时,不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内容,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把课文读懂;着重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二年级刚刚升入三年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方法和速度,但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他们对秋天声音的直观感受不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仿写诗文。
教学重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的形式,仿写诗文。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秋虫的叫声等;
2.教师准备可作课文朗读背景的音乐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想欣赏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音猜声的游戏吧!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展开想象:听到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录音磁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揭示课题:有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就写下来这样一首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天的声音》(要求要读得美一些,提示中间的标点符号要停顿一下。)
(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通过“听音猜声”的游戏,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指名分小节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声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黄叶 蟋蟀 大雁 秋风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朗读练习和理清课文思路的练习仍然不可忽视。)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一)品读1~3节
1.学习导语,明确要求
①学生自读导语,画出学习要求。
②教师板书诵读的要求:感情朗读、展开想象、交流体会
2.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喜欢的那一节,再去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交流体会,其他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指导朗读,也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
5.开展表演性的表演活动。出示秋景图片及句子:
①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
②蟋蟀振动翅膀,“口瞿口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
③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④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它欢快地唱着“。”
6.过渡:(配乐,深情地)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
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
教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有感情地朗读1~3小节。
(将想象与朗读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 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到秋天景象的美好)
(二)引读第4小节
师引读: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大自然中还藏着许多无声的声音,只要我们用心去听,就能听的出来。
1.出示秋景图片,引导学生发散说。
2.指名学生说。
(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超越文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这样进行练说,不仅开阔学生思维,还进行了语言训练,真可谓一举两得。)
(三)接读第5~6小节
接读: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师随机板书:……)
它在——生接读第5、6小节。
四、仿写诗歌,表达运用
师:秋的声音总是那样令人遐想,秋的声音总是那样令人陶醉……让我们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好吗?
1.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组合成一首。将每小组的诗编成一本书,取名《秋之韵》。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师:让我们把自己写好的小诗展示出来吧!请小组代表把合作写的诗,在平台上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
4.指名学生代表上台,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5.师总结: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6.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文。
(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学生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五、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搜集有关描写秋天的词语、成语。
2.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
3.留意观察秋天其他的景物和景象,记在日记上。
(将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拓展,不仅加强了课内外的联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板书: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蟋蟀 大雁 秋风
(简评:本文通过听、读、说、写的环节完成一课时略读课文学习,有特点,语文活动丰富。很好,可用。符合诗歌的教学特点。)
作者:徐阿苏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2613 更新时间:-9-29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教学设计”
学校:椒江海门小学 姓名:徐阿苏 学科:语文 年级:三年级
课题:12《听听,秋的声音》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材分析:
《听听,秋的声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是一篇略课文。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让学生多读多悟,直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二年级刚刚升入三年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方法和速度,但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他们对秋天声音的直观感受不强。
教学目标:
结果性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体验性目标: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结果性目标:仿照诗歌的形式,读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通过秋天的声音这个切入点,以点带面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色。从短短的几句话中让学生感悟出秋的美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展开想象对文章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直接的帮助,应做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的录音带。
2、音乐磁带:《秋天私语》教学过程:
一、展开想象,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想欣赏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音猜声的游戏吧!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展开想象:听到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录音磁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揭示课题:有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就写下来这样一首诗,你们想学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天的声音》
(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课始,用音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美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带入秋声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文中具体写了哪些声音?
2、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运用已学过的方式试着理解,然后分小组交流:用哪些方法理解了哪些词?
3、解决学生不懂的字词。
4、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鼓励学生多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在读中学会了方法,学会了自主、合作与探究。)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P1-3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声音,边读边展开想象:说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从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来朗读自己喜欢的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将想象与朗读相结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培养。)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2、播放声响录音带,说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3、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的方式说一说吗?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可以几个小伙伴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超越文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这样进行练说,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还进行了语言训练,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他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感受齐读最后一节。
作业设计:
1、为自己课堂中作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天的诗歌、画面、歌曲等。
板书设计: 黄叶
蟋蟀
听听,秋的声音 大雁
秋风
……
教后随感:《听听,秋的声音》是一篇现代诗,这篇课文语言精练优美,且富有韵味,很适合学生阅读,但由于是诗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了解诗歌的含义还有些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五个环节:1、展开想象,游戏导入;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品读想象,体会交流;4、仿写诗歌,积淀语言;5、品读体会,升华情感。通过这节课的引导,学生的体验、感悟被充分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有效地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人文素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诗歌的同时激发了作诗的兴趣,发展了他们的听、说、读、思、演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秋的声音,在大树上。枯黄的柳叶和火红的枫叶在风中飘荡,“沙沙沙”,正是大树在歌唱这美丽的秋天,它在唱:“啊!秋天,你让我变得美丽。”
秋的声音,在小草里。“哗啦哗啦”,这是小草在草坪上一边跳舞一边唱歌,它有时挺直了腰,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它有时弯着腰,好像一位老爷爷弓着背;它有时一会儿挺直,一会儿弯曲,真有意思!
秋的声音,在蟋蟀里。“瞿瞿”,是蟋蟀在唱歌。它的歌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它的歌声时而长,时而短,时而低,时而高。都说它很烦,但我觉得还是非常有趣的。
知识与技能: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秋天,读懂课文,入情朗读,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不同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体会诗人表现秋天的方式,在理解、朗读背诵中发展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从秋天的声音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体会秋天的神韵。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式,仿写诗文。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读题引入。
1.秋天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秋天是个味道丰富的世界,秋天还是一个美轮美奂的音乐厅。在你的印象中,秋天有哪些特有的声音?
2.这一节课,我们就随着作者一起去听秋的声音,请大家齐读课题——《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歌内容。
1.教师范读诗歌,注意听清每一个字的字音。
2.学生自由练读,圈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拼音和工具书识字。
3.请四名学生分别读诗的各小节,纠正字的读音,注意象声词“刷刷”读时要轻。认读并学习“刷”。
板书:刷刷、蛐蛐 。
4.每一小节诗都描写了秋天里哪些事的声音?默读课文,拿出笔来在书上画一画。(第一小节:黄叶与大树道别;第二小节:蟋蟀与阳台离别;第三小节:大雁叮咛、秋风歌吟)
三、再读课文,关注字词。
1.黄叶与大树道别,“道别”一词你还能换成文中的另一个词语吗?(离别)板书,学习“离”,注意“离”字的写法,指导写一个“离”字。
2.蟋蟀与阳台是怎样离别的呢?诗中是怎样描写的?读一读。(鼓起音翅)将翅膀张开,学习“翅”。发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就是离别的歌韵。
3.出声读第三小节诗,体会天空、田野里的声音。学习“雁、暖、咛、掠”,理解“叮咛”的意思。
4.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美妙的声音,我们置身于秋天的大自然中,仿佛走进了一个音乐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音乐厅?(辽阔、透明)学习“辽”。
巩固黑板上的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四、多种形式读课文。
可以同桌配合读、分小组读、男女比赛读、齐读等。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秋天里还有哪些声音?想一想,写下来。
板书设计: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刷刷 离 翅 辽 雁
暖 咛 掠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题。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你想突出哪个词就重读哪个词。
1.重读“听”——你想怎样去听?(好好、用心、仔细去听)
2.重读“秋的声音”——是听秋的声音,而不是春、夏、科的声音。
3.重读“我们”—是我们去听,而不是你们,一定要有我。
好,现在我们一起去听秋的声音吧!
二、感受诗情,读出感情。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页,自己在下面美美地读一读这首小诗,然后思考:你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先读文,再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大树抖抖身子,是黄叶落下的声音。
哪一小节诗使你听到了这种声音。(板书:黄叶 刷刷)
2.谁听过黄叶下落的声音?(学生模仿:刷——刷——)指导读:刷刷,读整节诗。
3.能不能把大树抖身子的样子读出来?(看图片,感悟读)
如果学生读得快、重,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树叶是想马上离开大树的束缚吗?心想,我终于自由了吗?引导学生领悟到应该读得轻一点、慢一点,读出黄叶对大树依依惜别之情。
4.这时,黄叶要与一同走过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大树道别了,它可能会对大树说些什么呢?(大树由根部吸收养料,经枝干输送给叶片,才使黄叶长得这样漂亮,我们还把它收藏为标本呢!这时黄叶要脱离大树的滋养,它还会对大树说些什么呢?)
(1)这是一片念旧情的黄叶,是一片知道感恩的黄叶,是一片不善表达,但把情谊铭记心中的黄叶……你们一定能把这一小节读好,谁来读一读?
(2)我们一起把黄叶对大树的情谊通过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齐读)
(二)学习第二小节
1.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学生读,蟋蟀 蛐蛐 的叫声。(板书:蟋蟀 蛐蛐 )教师板书,学生读诗。
2.作者把蟋蟀的叫声想象成蟋蟀和阳台离别的歌韵,歌韵是什么意思?(和谐、动听的声音。)
3.蟋蟀把自己和谐、动听的歌声留给阳台,它怎样唱出这首歌的呢?文中有一个动词告诉我们,快找一找。(鼓起)
4.作者为什么要写蟋蟀“鼓起”,而不是“张起”、“伸展”呢?
5.模仿做鼓嘴的动作,理解鼓的含义——憋足气,用尽全身力气,把声音叫得响响的。
6.蟋蟀马上就要与阳台长时间分开了,它要把最嘹亮的歌声献给阳台。老师把它们离别时声音录了下来,请同学们听一听。(听声音)
7.谁能读一读这小节诗?
(三)学习第三小节
1.师接着读第三小节诗。
2.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板书;大雁 叮咛)
3.你们听过谁对你的叮咛?(妈妈、姥姥、姑姑等)
他们对你叮咛些什么?他们叮咛的话语,你听后有一种什么感受?(感觉心里暖暖的。)这两行诗应该怎样读?
4.大雁追着去叮咛,紧赶慢赶的,很怕把谁落下,想一想大雁可能会向谁叮咛?会叮咛些什么呢?
山川、河流、田野、村庄、街道、城市里的动植物,还有人类。只要它飞到哪里,叮咛的话语就留在哪里。文中哪个词能体现出大雁留下了串串叮咛,飞到哪,叮咛声就留在哪?(撒下)做动作,再读。
5.这是一群多么富有爱心的大雁,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6.田野里又有什么声音呢?
(丰收的歌吟。板书:丰收 歌吟)
7.秋风掠过田野,给我们送来了什么硕果?(用ABB式词语来形容)
8.当一阵阵秋风轻轻拂过田野,使田野里的颜色发生了多姿多彩的变化。你们看,田野由绿色变成了淡黄色,又由淡黄变成了金黄,这不,农民们开始忙着收割了。你仿佛听到田野里传出什么声音?
9.秋天,人们是这样的快乐、喜悦,就带着这种感情美美地读一读后两句。指名读,男女同学配合读整首诗。
(四)学习第四小节
1.大家听,黄叶刷刷,蟋蟀蛐蛐,大雁叮咛,丰收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音乐厅。
2.学生端起书,一起齐读最后一节。
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音乐厅?(辽阔、透明)为什么说这个音乐厅是辽阔、透明的?你如何理解?(作者把整个大自然都看做一个音乐厅,它是广阔的、无边无际的;说它透明,是因为秋天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空气格外清新,放眼望去整个音乐厅没有墙壁,没有阻碍,所以是透明的。)
4.要把这种空旷、奇妙的感觉读出来。
5.大自然这个造物主实在太神奇了,赋予了秋天这么多美妙、动听的声音,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小诗读一读。老师和大家配合读好吗?师生配合读诗。
三、学作诗人,扩展延伸。
1.是啊,这样一个辽阔、透明的音乐厅,你要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许多秋的声音呢。除了文中向我们介绍的这几种声音,还有什么呢?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仿写: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诗人那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可以仿照诗中的某一小节来写,也可以借助老师给的提示来写。
听听,秋的声音,果园里(池塘边,马路旁,森林里,校园里,花坛里……), 是 。
4.写完后,交流展示,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要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总结:秋的声音,在丰收的田野上,在辛勤的汗水中,在金黄的谷穗里……只要你用心去听,就会听到更多秋的声音。
四、作业。
1.完成自己创作的小诗,可以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天的诗歌、散文,美美地读一读。
板书设计:
黄叶 刷刷
蟋蟀 蛐蛐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音乐厅”
大雁 叮咛
秋姑娘不小心打翻了她的五彩调色盘,调色盘里的颜色散落在秋天的大地上。大地变得五颜六色。
秋天是红色的,深深浅浅的红。看!枫叶光彩夺目,艳丽照人。那挂在树枝上成熟的苹果,红的可爱,好像一颗颗红宝石!那裂开小嘴笑着的石榴像一盏盏红灯笼高高地挂在枝头。它们为秋天献出了自己的颜色。
秋天是黄色的.,黄的耀眼,黄的灿烂,黄的美丽。那不知名的小树上,有无数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挂在枝头上圆圆的是什么?走近细看原来是可爱的柿子。漫山遍野的黄菊花,在微风的吹拂下,不停地眨着眼睛。
秋天是绿色的,不同程度的绿。那仍旧保持绿色的树,也绿的不一样,它们的叶子,有深有浅,深则墨绿,浅则草绿,每一种都很美。那紧贴着土地生长着的小草,深绿中又夹杂着点点黄斑。大地因它们依然保持着生机。
秋天是褐色的。一到秋天,各种树木的树干颜色就深了,变成褐色。秋天因此而深沉。
秋天是蓝色的。天空上,大片的白云把蓝天衬得更蓝了,透出无限的神韵。
秋的声音,
鲜艳的果子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哈哈”,
那是人们采摘果子时的欢笑声!
听听,
秋的声音,
红红的枫树从树上落下来,
“刷刷”,
是枫叶向枫树母亲道别的话语。
听听,
秋的声音,
各色的菊花频频点头,
“沙沙”,
那是它向人们诉说秋的美丽!
银杏树的叶子
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扇来了秋天的凉爽。
听听,
走进秋,
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
好好地去欣赏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每一个小果子里,
在每一棵大树上,
在每一滴雨水里,
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
在农民伯伯的心田里......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 《听听秋的声音》优秀教学设计
★ 小学生作文听听秋的声音
★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设计
★ 听听秋的声音仿写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 仿写听听秋的声音
★ 听听声音说课稿
★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片段及反思
★ 三年级仿写听听秋的声音
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树叶变黄了;田野丰收了;大雁开始向南飞了;许多动物开始找食,迎接秋天的来到。
天气变凉了。我们一定要多喝水,多运动,不然可是会感冒的。人们也感到了一丝寒意,纷纷多穿了衣服,看起来好像一天比一天胖了。空调伯伯最近也活动活动了筋骨,准备开始工作。
树叶变黄了。放眼望去,一片片树叶在空中美美的跳起了舞。它们骄傲地以天空为舞台,踏着轻盈的舞步,从天上缓缓落下。但这仅仅是一个出场秀,它们并没有罢休。“嘎吱、嘎巴、咔咔……”听,它们正在投入地演唱呢。喧闹过后,叶子静静地躺在地上。不久之后,它们将默默地成为树的养料。
田野丰收了。高粱开心地涨红了脸,稻子高兴得笑弯了腰,玉米唱起了欢快的歌谣。从远处看,金灿灿的土地到处闪着耀眼的光芒。辛苦劳作了一年的农民伯伯们,看到粮食的`成熟,激动地甚至留下了感激的泪水。
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起向着南方飞去。勤劳的蚂蚁们,努力地收集着食物,为过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鸟儿们纷纷加固巢穴,想拥有一个温暖的家。而熊、蛇、青蛙等,则开始大吃特吃,储备过冬的能量,同时选择一个好位置,准备美美的睡上一觉。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凉爽的季节,是一个金黄色的季节,是一个美好的季节!
不知不觉中,秋姑娘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到了果园,听到了风吹过时苹果的声音“咚,咚,咚”好像在说:“我熟了,快来吃我吧。”秋姑娘忍不住摘下了一个苹果放在手里。“呀,真光滑,好像一块玻璃。”她不由得感叹道。随后又把苹果放到嘴里,“咔擦”咬了一口,苹果又酸又甜,十分可口。吃完,便有摘了几个放到自己的挎篮里。忽然,她又看到了远处的树上挂着几个黄色的小灯笼,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是梨呀!这梨闻起来有些淡淡的清香,摸起来有些粗糙。秋姑娘又忍不住尝尝这黄黄的小东西到底什么味了。就又尝了一个,“真甜呀!还软绵绵的,真像棉花糖。”她说。她又绕着果园跑了一圈,走了,只留下一阵开心的欢笑……
秋姑娘又来到了田野,看见了一片黄澄澄的稻田,一阵风吹过掀起一阵金黄的浪花,仿佛置身于金色的海洋。她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那一滴滴辛勤的汗水,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他们的成果。走近一看,那白白的.稻子立刻映入眼帘,她蹲下拔起了一根,放在手里,“这稻秆真直啊,稻穗也尖尖的,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她又剥开一看,里面那些白白的稻粒,好像一个个刚出生的小宝宝,躺着母亲的怀抱中。正在这时,一只麻雀飞过来了,落在高高的树枝上,“吱吱”的叫着,好像在说“农民伯伯快来呀,你的粮食大丰收了,你辛勤了一年终于有收获了!”秋姑娘听到了,对农民伯伯的辛勤有些感动,她看不下去了,于是又离开了,只留下一滴眼泪……
听,草丛中传来了“括括括”的声音,好像醉酒的歌者,欲用这歌声来吸引万物,世上的一切在他的歌声中迷醉、飞翔,与那灰暗的天空所辉映,感觉又回到了清爽的早晨。走进那草丛里,果然,是那绿色的小精灵——蝈蝈。你看它通体翠绿,好像一块虫状的翡翠。我刚想走进,那蝈蝈就迅速地逃走了,留下一道亮丽的背景,令人浮想联翩。
在身后在大树下方,传来了“唧唧吱”的声音,发出这奇特声音的,又是哪位“大师”?我找了良久,才发现了它的身影:那是一只通体灰黑的小虫。我继续聆听着它的叫声,好像一位英勇的将军,喊声威严而急促,如同一阵阵战鼓声,高昂而响亮。这便是草丛中的“提琴手”——蟋蟀。它就像一个音乐家,悠然地拉着自己的提琴,似山,静而不寂寞;似水,动而不嘈杂,似天上的云,洁白而不坚硬,似地上的土,灰黑而不杂碎。如天,如地,在这草丛内外回荡。
你听,在草丛中又传来“滋滋滋”的声音,我找到小曲的演奏者,它的个头不大,但发出的声音是那般神奇。如灵泉,如云雾,像那掩盖着面纱的少女,让人得到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像春天中的云朵,在每个人的心中盛开,把芬芳散到每个人的心中,此刻,脑海中至剩下了它的歌。
所有的歌声都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秋虫的声音组合起来,像在诉说着什么,如同蔼蔼的晨雾,迷蒙着,交织着;如同清凉的风,抚摸着,怀抱着。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同一片天空下,多少人在此刻,对着草丛中的虫儿,细细倾听着,心中想的,却又是多少的夙愿?
我倚在窗前,望着对面的大树,不知不觉沉醉其中,被这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所折服,静静的望着。
阵阵清风从远处吹来。吹到树上带走了更多的红叶,她们在空中翻转,和着旋律翩翩起舞,我耳边似乎想起了那优美婉转的乐曲;吹在湖面上的吹出了阵阵水波,向外发散;“叮咚”一声,鱼儿向上跃起,动情地欣赏着秋风的杰作;它吹到了我脸上,带给我一丝清凉,我不免长长舒了一口气,刹那间心旷神怡,容光焕发;还有一阵不知吹向哪里,却激起了一群麻雀,于是拍打声和鸟鸣声此起彼伏,惊扰了静谧的秋晚。
正当我呆呆地望着窗外时,一阵巨大的声响打破了宁静。它似乎是万顷巨浪的咆哮,又好像是盛夏时节的倾盆大雨。循声找去,原来是从屋后那一片稻田发出的——
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稻杆,相互碰撞产生了那变幻莫测、匪夷所思的声音。突然远处又传来了谈话声和笑声,接着几个大人和小孩直起了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额头虽然早已挂满汗珠,但掩盖不了嘴角那扬起的笑容。小孩子跟在父母身后,时不时地弯腰拾起稻穗,发出更为畅快淋漓的笑声。
我又回到了窗前,搬来一张椅子,静静地坐着,闭着眼睛独自享受着。风声,叶声,水声。笑声,鸟鸣声,稻穗碰撞声,谈话声,编织成了一张硕大的网,把我罩在其中,仿佛在聆听交响乐,人与自然真正的亲密无间地融合在了一起,我第一次感觉自然与我贴得这么近。
【四年级写景作文:秋的声音】推荐阅读:
四年级作文写景600字11-29
四年级作文350字写景作文06-08
小学四年级写景作文450字01-26
我爱冬天四年级写景作文350字06-04
描写月亮的四年级写景作文07-11
写景的作文400字四年级下册10-03
小学四年级写景作文:美丽的校园11-30
美丽的校园四年级写景作文500字11-04
四年级写景作文:神奇的张家界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