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人生美文摘抄
而那些文字短短一页,简历却是长达五百字的人,窥其人生,却是乏味如久泡后的茶水,看似绚丽多彩,喝一口下去,毫无滋味。那些履历,细到连小学曾经得过的一次奖励也写了进去。获过的某项荣誉,除了将名称写上,还会絮絮叨叨地将那颁奖的机构、在当下文艺界的地位,也一块纳入其中,似乎唯有如此,才能让人了解这奖项的重要性及他本人的横溢才华。
而对于那些所获奖项多到无法细数的人,列入简历时的选择,也可窥见此人的一两点小心思。有些人会在简历里,将国内的荣耀全部剔除,只留国际的奖项若干,昂头挺胸地立在那里,只等看见的人投过去仰慕艳羡的视线。这样的人,大多有崇洋媚外的心理,觉得玫瑰都是国外的香,于是乐意弃掉国内的大奖,只留那外人没有听说过,但一窥见“英法德日意”字样便生出赞叹的国际小奖。
也有人善于断章取义,在百度里搜来无名报章的评论,只取那提及自己名字或者作品的关键一句,大张旗鼓地列入简历,并将评论中其他人的名字,毫不留情地去掉似乎,那些概括整个行业的前瞻性句子与荣耀,只是给他一个人的,他取一瓢饮,便可以吞下整个江河。
还有人完全相反,把凡是与名人共同出席的会议全部列入简历,尽管自己的名字常常在最不起眼的角落;但好歹是与名人并列过的,所以,也可以沾些名人散落的光泽,让自己看上去喜气洋洋,昔日晦暗的容颜,可以红光满面地出去见人了。
有热爱职位的,会从少先队大队长写起,将沿途的大大小小的官职一一列来,你会从那些一本正经的理事、主任、主席、副科长、荣誉教授等等的头衔上,看到此人脸上对于世俗职位的垂涎。似乎他退休前的大半生,就是为了这些职位而生的。从入幼儿园的那天起,他就开始了对那一个高于别人的座椅的征服。一步步爬上去,那些阶梯便是他一生的印记。至于途中那些芬芳的花朵,或者茂密的森林、清亮的溪水,则与他无关。
那些实在是无光辉事迹可写,但又不甘心在简历上平庸过他人的,便会用最华丽的词藻为自己粉饰。譬如他会说自己曾经为某知名人士做过翻译,深得名人的信任与认同。又说在业务上勤奋钻研,做出的某项成绩无人可以匹敌。还说因为业绩突出,曾受邀参加京城某知名会议,与国内行业翘楚作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在这样的词语修饰下,原本灰突突的某个人,犹如到了四壁辉煌的宫殿,灯光照耀之下,带褶皱的衣服,也跟着流光溢彩起来。
后来有一天,我偶尔路过城市的某个公墓,走过一个个墓碑的时候,便再一次想起了那些或简约或奢华的简历。原来我们许多人,生着的时候想要荣华富贵,死去的时候,依然想不明白,于是在那小小的墓碑上,用各式的文字提醒着经过的后人,这泥土里埋葬的乃是一个功名显赫的人物。而那些一路行走、始终朴实无华的人,在人生的终点,也如流水行云,给你最安静的一个句号。
我喜欢其中一个墓碑上的文字,很短,说:我曾经来过。我们每一个人,原都是这样,曾经来过,并成为渐渐被人忘记的过去。所以每一程人生,对于别人的意义,不过是瞬间逝去的风景,平淡也好,绚丽也罢,这一程的滋味,真正能够品出的,也只有自己。
一支笔,两行泪,三杯酒,千般愁,万种风情;
素玉心,绿钿裙,浅水盈,醉眼酣,裙裾飞扬。
曾几何时,对梨花有种莫名的悸动,被那凝脂碧玉的绿裙素颜所牵绊。竟有了“剪不断”的情愫。拈起那支流传千年的画笔,醮起醇香的烈酒,当我提笔凝视那圣洁的气息时,思绪随风飘散。
梨花,不争桃之颜色,不妒杏之娇柔,素面无华,天然去雕琢。蓦然开放,璨然却含凄清,无邪却又苍茫。幽香沁心,洁白过寒露,仿佛靠近她,都是一种亵渎。不禁怀念起了回眸一顾的瞬间,盈盈浅笑还未开放的花苞,含蓄而美丽。平淡清浅,却韵致天成。
无拘亦无束,有绪似无绪,很难说哪一瓣是绮丽的,出奇的,浑然忘我的开成一体,轻浅中透着浓烈的情感。红尘喧嚣任喧嚣,世事纷扰任纷扰。从此,那执着的灵魂再也找不到更好的“码头”登岸。
树欲静而风不止,微风拂过,那淡雅的氤氲之气,如雾如露如仙尘。冉冉升起的幽香,换起我无限的遐想。窗外,有我缄默迷离的眼神;窗内,思虑这一位春情而懵懂的女子,缭乱的青丝,拉紧我的思绪紧紧相连;衣袂飘飘,盈水绿钿,勾勒出的韵味私藏。
满目的素白折射圣洁如远山眉黛,不染一丝尘埃,又如玄月一弯,独对幽静神秘的月宫玉蝉。依稀裙裾飞扬,是那玉人长袖当空舞吗?那千年砍伐的梨树,而今可否安好?独坐梨树下,举杯对着白色天空孤酌小饮,而心中那份孤独和惆怅,只有手心中那一杯清酒和灵魂深处的两行浊泪才知道。
当年我与你携手种下的梨树,而今也花开枝头,那梨树后是我们曾相约的地方。此刻,天涯共婵娟,那誓言却如这片片梨花,那么美丽,那么搞白。风动梨花,铲地幽芳,淡烟软月中,分不清哪一朵是时光,哪一朵是忧伤,唯留下,一指缠绵的余香。
白白的月光,流淌在白白的梨花上,搁浅在我白白的心海内,犹如我的思念,挂满白白的一树。清风摇,细雨飘,那风中微微呻吟的落花,犹如一群疲倦的蝴蝶,慢慢的收拢她们一生美丽的瞬间,一朵素晕,一句誓言,一声叹息。便坠落在凄楚哀婉的红尘中,无迹可寻。
梨花落心丘,何其安详。你能相信吗?这纷纷飘洒的玉屑正体现了生命轻若无物的质量,谁因而妄自菲薄,谁就会完全失重,被卷入凄凄的冷风。一朵剔透的梨花,认得出我的魂魄,也认得我是你前生的前生,是你往世的往世做你宿命之影,落在手心,飘逸是其超然的舞姿,是经历风稠雨密淡然的气韵。
人间四月笼烟雨,红尘芳菲多惆怅。禅曰:以朦胧之眼观朦胧世界,就可以看到许多超出世界之外的东西。袅袅烟雾与片片梨花的重合是朦胧,迷离的眼神和飘飞的思绪亦朦胧。于是,我看到超脱于万物之外的美,那种感觉稍纵即逝,或许是看到了我再也看不到的世界。
此时的我方才明白,真正的美只是一种感觉。亦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闭上眼睛,用心曲体会自己逝去的记忆,用指尖去触摸已消退的感觉。
沉醉……
许久,都不曾回醒……
匀泪滴空阶,欹梦只恨梨花薄,雨歇寒更重省识,厌厌,凭仗丹青画不成。断肠红豆蔻,孤灯倦眼缃帙乱,灵飙素絮强难留,凄凄,葬尽红笺泣涴痕。
吟咏名花诗千首,感叹素蕊人几何?世人都喜红艳傲,谁人怜惜白嫩柔?
因为平日忙碌的缘故,我一般冲泡的大都是速溶咖啡,简单快捷。看着咖啡的粉末在水中溶化,潜藏于心中的烦情愁绪也随之消融。在袅袅升起的热气里,心也跟着缥缈、空灵起来,缠绕于心头的浓云重雾开始慢慢地散去。用精致的勺子轻轻搅动,咖啡杯中荡起小小旋涡,幽香随之散发。闻着咖啡的淡淡幽香,顿感心旷神怡,让心灵随意飘飞。
喝咖啡不仅能提神,还能让人在品尝咖啡的同时品出人生的滋味、悟出生命的真谛。许多人都喜欢喝加糖或牛奶的咖啡,我却更喜欢喝黑咖啡,喜欢黑咖啡原有的、自然的本味。无论品了多少次咖啡,我也始终说不清它本身的味道。人生亦是如此,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却仍不能完全知道人生的滋味。如果说人生是一杯咖啡,那么,各种坎坷和痛苦就是人生这杯咖啡本来的味道——苦味。轻啜人生滋味,有些人怕苦选择放弃,有些人在尝了苦味后想方设法地将苦味变为甜味,从而得到了机会、获得了成功。不同的选择,品出不同的人生之味。
映着冬日的暖阳,捧起一杯淡香的咖啡,咖啡无语,却能暂时抚平岁月在我心头留下的伤痕。脉脉香气中,那些尘封的往事也在不经意间浮上心头。
曾经年少轻狂的自己,对生活满怀憧憬;可生活远非想象中那样单纯,也不会按自己期望的轨道前行。工作的劳碌,家庭的牵绊,梦想被一次次打破。于是,我在人生之路上尝尽了苦涩和艰辛。二十多年独自漂泊在异乡打拼,我感觉自己就像无根的浮萍,不知漂到何处才是尽头。身外的喧嚣已让我疲惫不堪,整日穿梭在茫茫人海中,已无暇梳理一下纷乱的心情。只有沉浸在浓浓咖啡的清香中时,自己的心灵才能得到片刻的温馨与宁静。
记得初品咖啡的时候,我曾被它的苦涩味道吓到,常常需要加点儿糖和咖啡伴侣才能慢慢适应那苦涩的味道,但就像找到了依赖一样。生活还在继续,慢慢地回到它的本来面目。原来,生活的磨难和曲折滋味远比咖啡的苦味来得更加厚重和浓烈。再喝咖啡时,我渐渐地觉得咖啡不那么苦涩了。一杯咖啡,浓缩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幻化了生活的喜怒哀乐。人,只有经历过了人生的苦难,尝过了生活的苦涩滋味,才能品尝到苦涩后的馨香。
生活赋予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就看你是如何把握的。就看你有没有足够的勇气、有没有坚持的耐性、有没有足够的信心、有没有奋勇向前的斗志。不管成功与否,不管结果如何,在追求过程中经历过的一切,都是人生的一分慰藉、一分收获。努力过,就可以自豪地对自己说:“我尝试过,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有一天,夏D尊去拜访弘一大师,吃饭时,大师面前只有一碟萝卜,一杯白开水,一碗大米饭。夏D尊于心不忍,想给其添菜,便笑着问:“你不嫌腌萝卜咸、白开水淡?”大师笑着说:“这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此话甚妙,人生咸淡两由之,个中滋味任人品味。
有的人生就像过山车,经历了大起大落,才更懂得淡的滋味。其实生命的过程,原本都是很淡的,就像一杯白开水,只是人的欲望太多,索求太多,在杯子里加入不同的.成分,人生也就变得五味杂陈起来。
有一位老人静静地看着几个小孩玩卡片游戏。卡片可以用瓶子兑换,孩子们兑换到一定数量的卡片,就兴致勃勃地玩开了。老人说:“找更多的瓶子不就能获得更多的卡片吗?”孩子们感到奇怪:“够玩就行了,为什么要那么多呢?老人感慨,自己还不如一个孩子明白。”
苏轼在当翰林大学士时,恃才放旷,后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在贬谪中,他学会了摆脱束缚,乐观淡然。他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也在困顿中横空出世。淡是一种醒悟和超脱,淡者宁静致远,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心灵淡然若水,人生便如行云流水。
淡还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气度,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人口学家马寅初,听到自己大学校长职务被撤的消息时,只“喔”了一声。数十年后听到被平反的喜讯,亦是“喔”了一声。这种从容淡定,非常人可比。
古人云:“人淡如菊,心素如简。”菊花抱贞含素,淡得清雅脱俗。菊之淡与人之淡,相喻相通,都是一种历经沧桑和磨难之后的简约与大气。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若清风。所有的味道都经过了,生活就还原为一杯淡淡的清茶,淡得素雅宁静,质朴馨香。
看远是寻找目标,渴望飞翔,寻思境界。获得让自己深信不疑的理由。远望在视野上闪亮,目标在牵引中成长,飞翔充盈人生,境界提升人的形象。给思维插上联想的翅膀,就要打开心灵的门窗,走上山冈,站得高看得远,心地淡然,胸怀坦然,才能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乐趣,才可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探索出惊人的发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被眼前美景所吸引的人,难以观赏到山外山楼外楼的壮观,往往在一味追求捷径时误入歧途:一个斤斤计较眼前得失而被蝇头小利所困惑的人,难成大器。难睹天外天江人海的气魄,往往是在自我放纵中自毁前程:一个无远见、无胆识、无耐心之人,难以除旧布新、难以无处生有、难以在‘创’字上生辉,往往在自我满足、自我陶醉中虚度一生。
二、看宽。
即宽敞的思路、宽宏大量的胸怀。看宽,是平视。平视看人,对高贵者来说是一种品格,对卑微者来说是一种骨气;平视做事,是切入现实,是与时代并肩,是倾听岁月的乐章。这里,需要想得开一些,思维空间大一些,心胸宽阔一些,处事宽容一些,眼睛就会明亮一些。
如今,环境宽了、家居宽了、生活宽了,这个世界一切因宽而变了,为什么不能让我们的心灵也宽一些?在你身陷困境之时,在你对生活有诸多抱怨之时,不如去开阔你的心胸。如此,即使处在夹缝之中,也能看出广阔的天地;即使在日常熟视无睹的现象中,也能挖掘出独具慧眼的“处女地”。你不能延长你人生的长度,但你可以加宽你人生的宽度。只要心灵宽了,在博大的胸怀里。就可以给生活一份便捷、一片自然和一份健康。
三、看淡。
淡泊,不是没有欲望。属于我的,当仁不让,不属于我的,千金难动其心。它是人生的一种心情,一种固守生命本分的态度,一种人生轻松处世之执著不执迷,热望不奢望真谛。因而,胸怀淡泊人长寿,心平气和体健康。淡定,是固守自己的所得,珍惜自己的幸福,与世无争,简单而又快乐。
看淡,不是不求进取、不是消极退缩、不是没有追求、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坚守自己的信仰,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亮丽的人生。看淡,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抑郁自弃、不是随波逐流,而是让自己的心境远离尘嚣,离自然与平和更近一点儿,让自己与宁静更贴近一些,以一颗纯美、坦然和安详的心对待生活和人生。
四、看透。
看透,是俯视,是清醒地洞察与穿越时空。积极看透的人,不能光是用眼睛看世界,看多了,容易看破红尘,容易迷惑、被动、倒退、不思进取,而要用心灵去感知。才能看透世界。
看透,看轻浮华、看淡追逐,就知道自己能力所及、所不及,不退缩也不强求,方觉活得有滋有味。看透,金银财宝也不过尘土一堆,布服粗粮也是无上美味,美女如云也觉丑婆可爱。看透,正确地追求名利,方能利国利民,小可全身,开发人智,超越自我,大可推动社会前进。看不透,超出社会道德规范和法纪约束,不择手段地追求名利,无异于自掘坟墓。
老阿妈睁开微闭的眼,看着旅行者,缓缓地说:“不希望得到什么。”
旅行者惊讶地问:“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老阿妈说:“希望失去点东西。”
旅行者更为惊讶:“希望失去什么呢?”
“希望失去贪、嗔和痴。”
人的一生,善恶相对,得失相成。但在现实中,多数人都是欢喜求得,而不欢喜求失。当历经一切沧桑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求失去比求拥有更踏实。
柳宗元笔下的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放到自己的背上。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蝜蝂的背很粗糙,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得爬不动。有人可怜蝜蝂,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只要还能爬行,又会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最终摔死在地上。不懂放下的蝜蝂,可悲可叹。
懂得放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学会放下,是一门心灵的学问。
南非的曼德拉曾被关押27年,受尽困苦。他就任总统时,邀请了三名囚禁过他的看守到场。当曼德拉起身恭敬地向看守行礼时,在场所有人乃至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和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仍在狱中。”
放下小,得到的是大;放下近,得到的是遠;放下假,得到的是真;放下丑,得到的是美;放下恶,得到的是善;放下恨,得到的是爱;放下卑鄙,得到的是高尚;放下冷漠,得到的是温暖;放下烦恼,得到的是快乐……放得下,才能走得远。放下恩怨牵绊,转而努力做事,这种境界方为人生最佳。
寒山与拾得是唐代的两位高僧。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个绝妙的问答,蕴含了面对人我是非的处世之道,因此虽经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英国诗人蓝德晚年写过一首《生与死》的小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此诗的翻译者杨绛先生曾这样感悟:“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为鸡毛蒜皮斤斤计较,为陈芝麻烂谷子耿耿于怀,只怕心灵之船不堪重负,记忆之舟承载不下,会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未来。一句老话说得好: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既往不咎的人,才是快乐轻松的人。
可以无所谓,可以随便。相对而言是对何事何人。
活得真累,有些时候我们会禁不住的这样感叹,那些不顺心的日子,我们也总感觉活得真烦。在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当我蓦然回首曾经走过的那些岁月,我惊然的发现,其实生活赐予我的,并没有与别人有什么的不同,呈现在我视野里的生活,每个人其实都一样,不同的仅仅是我们的胸襟中缺少一份“坦然”。
每个人青春时总会感慨诸多,而悲与伤总是不同。抚心自问,我需要吗?即使有那不是已经过去了吗?执着了难道可以让自己心情愉快?诉痛诉苦不如诉喜诉乐。
没有蓝天的蔚蓝,我们可以有白云的飘逸。
没有大海的壮阔,我们可以有小溪的悠然。
没有草原的芬芳,我们可以有小草的青翠。
山下龟三郎是日本20世纪最为著名的煤炭富翁之一。早年他在横滨的一个窑场里开货车送砖瓦,这座窑场的老板非常苛刻和吝啬,每到发工资的时候他都会向工人们大倒苦水,说什么煤炭价格太贵成本太高利润太薄,只求能尽量少发一点工钱或者多拖欠几天。
一天,山下龟三郎替老板送一批货给神户的一个大客户福泽桃介,福泽桃介非常友善地请他吃了一碗冰糖水,还和他聊了一会儿。福泽桃介无意中说起他曾借了一大笔钱给一个名叫松永左的年轻人开办煤炭商会,现在松永左已经把生意打理得如日中天,在神户非常有名。
换作一般人,听了这些与已无关的话题可能过后就忘了,可是山下龟三郎却隐隐觉得这里面隐藏着某种机遇:如果请福泽桃介帮忙写一封介绍信去松永左那里买煤,一定能够享受非常优惠的价格,而自己那个吝啬的窑场老板,只要能够比原来的.煤价稍微便宜一点,他肯定会毫不犹预地更换供煤商!
回到窑场后,山下龟三郎向老板打听了一下他的买煤价格,等到第二次又替福泽桃介送货的时候,他请求福泽桃介帮忙写一封介绍信,希望能用尽量低廉的价格去松永左那里买煤。福泽桃介答应了。
山下龟三郎在当时神户最大的酒店——西村饭店定了位置,并写了一封信让侍者送给松永左:“承蒙福泽桃介先生介绍,欣闻松永左先生在神户经营煤炭,请多关照。为表敬意,今晚鄙人在西村饭店聊备薄宴,恭候大驾,不胜荣幸!”
松永左一看到恩人福泽桃介的名字,哪有不赴宴的道理?见面后山下龟三郎对他非常恭敬,称自己在横滨有一家煤炭零售店,希望能从松永左这里长期拿货,并尽量给予优惠。说着拿出了福泽桃介写的介绍信。
松永左看罢介绍信,许诺将以最优惠的价格向山下龟三郎供货,并签下了合同。就这样,山下龟三郎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源源不断地从松永左这里拿去煤炭,然后又用略低于原供煤商的价格,把这些煤卖给了窑场的老板,而其中产生的差价,就成了山下龟三郎的利润。
此后,山下龟三郎更是仔细留意和善用人生中的每个“点”,终于广开财路,生意越做越大。就这样,山下龟三郎一分钱都没花,却在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了一个真正的煤炭大富翁!
事实上,对于山下龟三郎来说,无论是窑场老板还是福泽桃介或者是煤炭商会的松永左,都只是一个与他毫无干系的人生之“点”,然而山下龟三郎却用自己独有的眼光与智慧,把这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点”串在一起,成了一串打开事业之门的金钥匙!
曾有热心人作了一个统计,彼得尽管才刚刚上大一,就已有十几家全美著名公司为他预留了职位。这怎能不让同学们眼红羡慕呢?一番明察暗访后,得到的结果令他们惊讶万分:这个其貌不扬的彼得,竟然是享誉全球的“股神”巴菲特的次子。
可是升入大二后,大学校园里就再也看不见彼得的身影了,原来他辍学了。人们纷纷这样猜测:凭着他那么高贵富有的身份背景,说不定,早已在某大财团里任职做了董事了。可是不久就有人发现,彼得辍学后租住在一间狭小的公寓里,独自鼓捣起钟爱的音乐来。有时,他频繁出入各大广告公司,推销自己创作的音乐作品,还为作品的好坏跟人家争得面红耳赤。他穿着也很平常,座驾是一辆破旧的二手车,仿佛一个贫困的失业者。
没有人知道,当人们都认为彼得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时候,他却为自己有个富翁父亲而苦恼,因为他不想活在父亲的影子里。当初被斯坦福大学录取时,他本以为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考取的,很有些沾沾自喜的样子。等他来学校报到时才知道,他之所以能够进入斯坦福大学,是因为父亲的朋友、时任《华盛顿邮报》发行人的格雷厄姆为他写了封推荐信。这一下,犹如兜头浇了一瓢冷水,让他从头一直凉到脚跟儿。本来彼得还踌躇满志地暗暗发誓,一定要争气,把每门功课学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然后抛掉父亲的光环,去做一番令人瞩目的成就证明给他看。但是现在,他发现事实并非自己想的那么简单。因为在华尔街,到处都是父亲的朋友,他们每次到斯坦福大学来,都会不厌其烦地关照自己,并为他预留职位等等。这让彼得高傲的自尊心倍受打击。
这可怎么办呢?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彼得毅然选择了辍学。他在音乐诠释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想完全脱离父亲的一切,然后凭借自己的能力闯荡出一番崭新天地。起步的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生存,他开始做广告音乐,但是没有人赏识他辛辛苦苦作出来的曲子,有时他连饭都混不饱。可以说,一个无名小子在创业阶段所必经的种种磨难,他都经历过了。每当撑不下去的时候,他就想:难道离开父亲我真的就活不下去吗?不,我决不认输!这是上帝对我的意志力的考验,他想看看我没有父亲的庇佑是否一样能混出名堂来,我不能做懦夫,一定要为自己争口气!这样一想,他就又有了重新开始的勇气。他一边做广告音乐养活自己,一边向自己灵魂深处所追寻的音乐风格迈进。就这样,他过了近十年的籍籍无名的生活,终于在1987年发行了第一张专辑。此后,他又凭借为《与狼共舞》等好莱坞影片谱写音乐而一下子声名大噪。
我们聚集在学校附近的一个舞厅,彩色球形灯在头顶亮起,同学们一个个走上台表演节目。
一个男生说,我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就给大家念首诗吧。
“十几年前,一个人对我笑了一笑……我也许不会再见着那笑的人,但是我很感谢,他笑得真好。”
显然,男生有备而来,朗诵完《一笑》,他向控制音乐的同学使了个眼色,瞬间,“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充满整个房间。男生说,快要分别了,再见也许再也不见,只希望十几年后,大家想到彼此时,还有“一笑”般温暖的记忆。
如果说此前我们还在嘻嘻哈哈,《送别》歌毕,我们集体沉默,进入了将要离别的伤感情境。再然后,不知谁先开始,我们渐渐哭成一片——那一天也成了我心中的毕业纪念日。
我没和那男生说过话,毕业后,他和大多数同学,我也真的再也没见。后来,我在一本白话诗选中翻到《一笑》,“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如在耳边,与之一同出现的还有与“再见”相关的惆怅。
这时,我在一所中学教书,但很快就要离开。两年的朝夕相处,我和学生们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密无间,如何说再见,我想了很久。
一天,上完课,我对学生们说,我要走了,并复制了高中毕业时的那一幕:“我也许不会再见着微笑的你们,但是我很感谢,你们笑得真好。”我按下录音机的播放键,《送别》潺潺流出,学生们跟着我唱,“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有女生掏出纸巾按住眼睛。
过了不久,我在办公室收拾东西,发现桌子上有一个玻璃瓶,瓶子里装满五角星,每个五角星打开都是一张纸条。其中,一个孩子写道:老师,真舍不得你走,道一声再见,再见也许再也不见……
我有些难受,心中有些异样的感觉:我们总在告别人生的某个段落,总在告别一度同行的人。
想起以上两件往事,我正在朋友父亲的葬礼现场。
满眼是花圈、鲜花和挽联,如果说有什么特别,那便是来吊唁的人,大多头发花白、风度翩翩——朋友父亲是个人缘很好的科学家。
葬礼还没开始,人们聚在走廊上。我站在一角,听老人们叙旧。
有人回忆,50年代与朋友父亲一起上大学时的情景;有人提起30年前曾与朋友父亲合作一个项目,“7人小组,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了”。
我对着手中的生平简介,判断他们曾出现在逝者的哪个人生段落;我仔细捕捉他们的语言,听得最多的是“好久没见”——既是彼此,也是和逝者之间的寒暄。
哀乐起,听司仪指挥,我和众人鱼贯而入,献花、鞠躬、与亲属握手,刚才还聊着的老人们此刻脸色肃穆,满眼是泪。
“张大姐!”我步出吊唁厅,见一位拄着单拐的老者向穿深蓝毛衣的同龄女士招呼道。
“小李!”女士神色悲怆,此时却又有些惊喜。
“来送送老佟。”老者道,老佟即是朋友父亲。
“还能最后看老佟一眼”,女士叹息,“老齐、老江,我连送都没送,再见再也没见。”
记忆的阀门被撞开,自己曾经历的一幕幕生离与眼前的死别交错、集聚。
我们一再告别生命中的某个段落,告别一度同行的人,道着再见。
我们在目光中远行,又目送他人离去,最终都等来彻底的告别,在这个世上,再也不见。
“张大姐,我送送你。”老者在我前面,撑着拐。“好,下次再见还不知什么时候呢!说不定是你来‘送’我。”女士感慨道。
【简历人生美文摘抄】推荐阅读:
这就是人生哲理美文摘抄10-01
人生不会重来,把握人生美文09-06
激流人生美文09-22
人生频道-经典美文06-03
目标决定人生美文11-13
人生如花的哲理美文06-05
奔跑吧人生的美文09-23
人生需要留白的布局美文10-01
关于人生经典励志文章美文11-01
改变人生的试卷经典美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