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生活系列之四(精选6篇)
主
题班会策划书
环境科学1002班
2010.10.301
我的大学生活系列之四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三封信
——成功、自信、快乐班会主题:做一个自信、快乐的大学生
班会时间:1月3日16:00
班会地点:待定
班会指导:辅导员
班会目的:旨在通过对李开复先生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三封信的理解和学习,让学生自己发掘身上的闪光点,做一个成功、自信、快乐拥有积极人生态度的大学生。
班会特点:具有较强的深入性和针对性,做一个快乐的人。
班会形式:经验交流式、才能展示式、专题辩论式
班会模式:课堂形式(室内)
班会意义:培养学生建立自信,做一个快乐的人
班会过程:
1、主持人致开场白,宣布班会开始。
2、a.请学生代表上台朗诵李开复先生给中国大学生的这封信中b.由部分同学上台表演小品、演唱歌曲、讲笑话等,以活跃c.请学长介绍经验的经典语句,并谈谈自己的读后感。现场的气氛。“如何做一个成功、能够帮助学生找寻自信,自信、快乐的大学生。”
2d.大家展开讨论,并自由上台填写“成为一个成功、自信、快乐的大学生的必备因素”
3、辅导员上台作班会总结。
4、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准备工作:
一、前期准备
1、宣传工作
在同学中做广泛地宣传,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详细阅读此篇文章,并写出读后感,为在班会中发言做出充分准备。2.活动准备
a.场地(教室)的联系
b.确定主持人、发言人和参与活动的人员名单
c.活动材料(班会计划、总结,李开复的第三封信)的准备
二.活动中
1活动资料
a.影像资料的记录
c.文字资料的记录
三.活动后
1.活动资料的整理
为紧跟世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构建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吸纳近年来我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所取得的改革成果,把我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所形成的一系列整改措施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人文素养深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与国际竞争力的个性化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学校在加强教学整改的基础上开始进行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一、迎评前全面专业调研
为了全面贯彻多元质量观,构建并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战略,更好地推动本科教学工作向内涵式发展,促进本科专业个性化、多元化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进一步明确各专业的优势、特色以及存在的不足,促进本科分类特色培养在专业层面的深入落实,学校于2006年11月份开始,组织各专业通过网络调研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本科专业调研工作。在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个月时间的工作,所有专业出色地完成了对本专业的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和本专业分类特色培养方案。学校按照我校本科专业分类特色培养中所定义的七大分类进行编辑,形成了《黑龙江大学本科专业调研成果汇编》,为即将开展的迎评准备工作提供了参考。
二、迎评期间自检自查,总结成果,排查问题
在自我评估的初级阶段,学校开展了全面的自检自查,总结成果,排查问题。随着学校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学分制的进一步推进,我校多年来的本科人才培养在理念上和实践中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结合评估自检自查的契机,学校组织专门人员开始全面梳理近年来我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所取得的改革成果,重新审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联系社会和我校的实际,提供排查教学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为迎评工作的开展作了准备,也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完善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评估后及时整改总结
评估期间,教育部专家组对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学科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本科教学工作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了我校的办学特色,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目前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评估结束后,全校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在已有的评建成果基础上,以贯彻落实教育部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重点,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科学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整改措施,不断扩大评建成果,持续拓展评估效应。
四、以整改为基础开展新一轮调研
在整改阶段,以全面推进整改建设为基础,学校开展了全面调研工作。本轮的整改调研是全面的、多维度的。横向上说,调研从校内、省内高校、省外高校、网络四个层面全方位展开,深入了解本校教学改革实际,并充分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真正做到了深入实际、广泛调研。纵向上说,调研从教学基础调研和专项整改调研两个角度开展。首先,学校在评估结束后及时开展了三轮校内教学基础调研,组织不同层次和范围的人员召开整改调研座谈会,积极听取各层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在实际工作中稳步落实,取得了良好成效,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作了思想上和操作上的准备;其次,在开展教学工作基础调研的同时,为了加大整改的力度,深入了解培养方案中的重点问题,学校针对选课和课程开放、学期制运行、分类特色培养以及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创新实践等四个专项问题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很好地实施展开了专项调研,形成了专项调研报告,并制定了整改方案,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五、研制工作方案
学校通过深入调研,认真研究调研成果,掌握我校教学工作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同时及时制定整改方案,稳步落实整改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准备工作加紧进行。为了保证学校对2008版方案修订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和统一组织,使修订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在校领号的精心设计下,学校首先制定了《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方案》,成立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集思广益,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形成共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黑龙江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明确了修订工作的阶段安排。
学校将于近期全面启动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在完整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稳定学校教学秩序、保证培养方案的严肃性的目标下,人才培养方案进入全面修订环节。
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一样,都是管导向的,宣传工作是舆论导向,组织工作是选人用人导向。导向作用非常重要,导向正确能给党的事业带来生机和活力,导向失误无疑会给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组织工作虽然不像经济工作一样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用一系列数据的增长来体现,但是组织工作任务重、战线长、要求高,起着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比如选好了一个村级班子,就能推动一个村的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组织工作的好坏,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是体现在质量上。因此,我们组织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大责任,本着对组织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自觉把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种事业和职责。事业心和责任感不仅仅存在于心里,还有外在的表现形式,体现在对工作的姿态、干工作的标准。内外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既要有干好工作和事业的强烈愿望,还要有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事业心、责任感作为一种精神面貌、工作姿态和思想境界,是组工干部为组织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一个缺乏事业心责任感的组工干部,很难称得上是合格的组工干部。实践证明,事业心责任感出动力、出效率,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为此,我们要坚持事业为上、责任为重、工作为先,聚精会神干事业,心无旁骛抓落实,真正把心思凝聚到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努力做到对群众动真情,对工作有热情,对社会怀恩情,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三、对工作有热情。对组织工作负责任,体现在对组织工作充满着热爱、珍惜和敬重,不惜忘我地为之付出和奉献。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体现了一种事业追求和思想境界,体现了一种勤恳态度和精神风貌。如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对本职工作心猿意马,敷衍了事,组织工作就难以深入群众,扎根基层。组工干部要时刻牢记肩上的重任,以求实为本,以落实为责,树立一抓到底的求实精神,在实干上下真功夫、苦功夫、深功夫,自觉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在平时工作中,组织部同志上班早,下班晚,加班多,周末加班成了家常便饭,但每一位同志都毫无怨言,早把工作中的苦和累当成了通往理想目标的一门“必修课”,严格要求自己多一分责任感,少一分吃亏感;多一分奉献心,少一分索取心。面对我区出现的新情况、新难点,组织工作越来越难,越来越烦,越来越细。只有把心思用在组织工作上,才能积极开动脑筋,创新观念,强化服务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只有具备成就组织事业的决心,才能积极改变工作方法,拓展服务领域,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的作用,扎实推进领导干部破解难题工作;只有对组织工作怀有满腔热情,才能严格按照工作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规章制度执行意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成效,才能对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特别是对“三大行动纲领”的实施方案,做到逐条细化、逐个落实、逐项检查,使好的决策和政策执行到位。只有这样,组工干部才能创新一条又一条路子,攻克一道又一道难题。
二、对群众动真情。“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清代画家郑板桥当知县时的感怀,关切之情中,透着沉甸甸的责任。孔繁森同志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 爱民惜民,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努力工作,是每一位优秀的党员干部都必备的素质。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组工干部只有深入群众,才能听到真话、实话,掌握基层最真实的情况,才能有效地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只有广泛听取群众的反映,才能对基层干部作出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为选好人、用好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深入了解群众最迫切的愿望,才能真正为群众干真事、办实事,才能排民忧、解民难。对群众充满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衡量一名组工干部对老百姓是否有真情,一个重要标尺就是看干工作有没有责任心。“代表不代表,行为见分晓;先进不先进,实践来说明。”对群众真心实意,就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责任心落实到具体岗位上,体现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和细节中。现阶段,鄞州区正面临“黄金发展期”和“问题多发期”的双重挑战,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新城区管理等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需要解决,人民群众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作为组工干部,生命一天也不能空转,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真真切切地做到对人民真正尊重、真情关怀、真诚服务。要全面落实区级领导联镇带村和镇乡(街道)班子成员包片联村制度,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既要到工作领先、发展率先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问题较多、矛盾尖锐的地方去指导工作,更要到贫薄村镇、困难群体中去解决问题。
(一)最壮美的风景,往往深藏于崇山峻岭之中。如果不披荆斩棘、艰苦跋涉,必定难以目睹她绮丽的姿容。
2011年的春风里,福民强市的美景正在声声召唤。如果我们不披星戴月、只争朝夕,不劈山填壑、踏平坎坷,又怎么能尽快走到她的身旁?
(二)怕走崎岖路,莫想攀高峰。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搬掉一个个“绊脚石”,降伏一只只“拦路虎”,才能打开一条奔向福民强市的通途!
——盘子不够大。2010年我市的经济总量是2321亿元,仅为长沙的51.6%、郑州的58%,增速低于长沙2.3个百分点,低于合肥3.8个百分点。特别是今年,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使项目准入门槛提高,金融危机造成社会投资能力和热情受损,通过项目建设做大发展盘子困难重重。
——质量不够好。我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6.11%,与郑州的9.66%相差甚远;三产增加值比重仅为3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6.1%,与我市拥有众多的科研机构极不相称。既要依托现有工业加快发展,又要在加快发展中加快转型,难度相当大。
——机制不够活。我市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48.4%,低于全省13.5个百分点,更远远低于沿海先进城市80%、90%的水平;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大幕虽然已经拉开,但一些单位仍在迟疑、观望,缺乏“碰硬”精神,“大锅饭”、“铁饭碗”情结挥之不去,平均主义、低效率问题依然突出。
——城建不够特。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对我市的要求,洛阳要传承华夏文明,扩大国际、国内影响,而我市城市建设的特色并不鲜明,且面临着规划、土地、拆迁、水系、文物、资金“六大瓶颈问题”,城市文明程度也不尽如人意。
——收入不够高。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17639元和568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70元和239元,低于长沙5708元和5526元。然而,由于财力捉襟见肘,支出盘子回旋余地不大,拿不出更多的“真金白银”来改善民生。
——环境不够优。有的部门和公务人员想问题、办事情,不是看大局、看发展,而是把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致使不少好端端的大项目、好项目落不了地;懒惰症、扯皮症、虚假症、浮躁症这“四种顽症”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清除,而且在少数部门甚嚣尘上„„
(三)大江奔流,不舍昼夜。面对困难,历史不会因为我们是选择了主动应对还是选择了消极逃避而停下前进的车轮,只能针对我们的选择给予我们不一样的结果——要么苦涩,要么甘甜。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现在,“绊脚石”就横亘在我们脚下,“拦路虎”就咆哮在我们面前,我们既绕不开也躲不过。如果我们不敢于正视,不勇于碰硬,不善于解决,福民强市的总体目标怎能早日实现?
面对662万洛阳人民期盼的目光,我们决不能犹豫,更没有退路。我们只有一种选择:笑迎挑战、全力攻坚!
(四)面对形形色色的“绊脚石”、“拦路虎”,如何把它们逐一搬掉?如何把它们逐一降伏?
全市“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给出了答案——弘扬迎难而上的作风,坚决打好打赢项目建设、经济转型、机制转换、城建提升、民生改善、环境创优“六场攻坚战”!
(五)弘扬迎难而上的作风,要有攻坚克难之“勇”。
从扎根戈壁滩,在缺水、缺粮、缺外援等艰苦条件下研制出“两弹一星”,到依靠自主创新实现“神舟”飞天、“嫦娥”奔月;从克服高寒缺氧和复杂地质情况,修通青藏线这条“神奇的天路”,到攻克各项技术难关,在长江三峡上建起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从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第一代石油工人喊响“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到数十万垦荒大军战天斗地、将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建成美丽富饶的“北大仓”;从“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内涝、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顽强斗争,到十万林州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靠一锤一铲两只手,在悬崖峭壁上修成“人间天河”红旗渠„„无数生动的事例一再说明:干事创业的过程,就是攻坚克难的过程。
狭路相逢勇者胜,迎难而上真英雄!
(六)胆量大,眼前有山也不怕;胆量小,有块砖头也绊倒。
对于种种“绊脚石”、“拦路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舍我其谁、勇立潮头的勇气,以愚公移山、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做到“困难再多不畏惧,压力再重不低头,挑战再大不退缩”,坚决打好“六场攻坚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七)弘扬迎难而上的作风,要有攻坚克难之“策”。
越是任务艰巨、矛盾复杂,越要注意避免心浮气躁、盲目蛮干,越要注重深入研究“桥”和“船”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解放思想、锐意创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否则,墨守成规、思想僵化,遇到问题总跳不出旧思维、想不出新举措、走不出新路子,结果只能是老问题越积越多,新问题束手无策。
(八)打好打赢项目建设战,其策是优化环境破难题、招商引资上水平、抓好示范带全局。
打好打赢经济转型战,其策是在转变发展理念、推动提升融合发展、繁荣文化旅游产业、实施碧水蓝天工程上下工夫。
打好打赢机制转换战,其策是抓认识、抓领导、抓操作、抓提升、抓调整,确保改革改制工作年底前大头落地。
打好打赢城建提升战,其策是突出特色、突破瓶颈、搞好创建,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城市文明程度。
打好打赢民生改善战,其策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入推进全民创业,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打好打赢环境创优战,其策是把深化认识贯彻始终,把解决问题贯彻始终,切实解决干
部作风上存在的庸、懒、散、软等问题。
(九)弘扬迎难而上的作风,更要有攻坚克难之“实”。
说千道万,不如实干。在全市“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毛万春深刻指出:“六场攻坚战,作风是检验。世上无难事,实干能破难。”
无论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还是打赢“六场攻坚战”,说到底要靠我们自身的努力,实实在在地做,踏踏实实地干。
(十)实干,就要全力而为。要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上,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应对,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推进。我们应当牢记:大干小难,小干大难,不干最难。
实干,就要持之以恒。要认识到当前的“绊脚石”、“拦路虎”,是长期积累起来的,解决起来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见成效不收兵,不达目的不罢休。我们应当牢记: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实干,就要敢于负责。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官帽子看得轻一点,把责任看得重一点,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全心、全责、全力去推动、去完成。我们应当牢记:困难面前有责任,责任面前无困难。
实干,就要善于运作。要多想办法,多策并举,变不利为有利、变不能为可能,千方百计把事情干成。要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做到既要敢干,又要会干。我们应当牢记: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
主
题
班
会
策
划
书
环境科学1002班
2013年4月16日
我的大学生活系列之六
正确处理同学之间关系
班会主题:同学交往 以诚相待
班会时间:
班会地点: 待定
班会指导:辅导员
班会记录:副班长
班会目的:帮助同学确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
班会特点:具有较强的深入性和引导性,班会形式:经验交流式、专题辩论式。
班会模式:课堂形式(室内)
班会意义:通过对这次班会开展地学习,使同学明白同学交往之间真诚的重要性;并是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与同学交往的能力,与同学和谐相处、融洽交往。
班会过程:
1、主持人致开场白,宣布班会开始。
2、a.由学生代表上台谈人际交往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并结合实际
提出同学之间相处应怎样做
b.学生代表上台演唱有关同学情的歌曲(如”同桌的你”)或表
演小品.c.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游戏,培养合作精神。(内容尽量丰富多
彩、形式多样化)
d.由主持人作总结性发言。
3、辅导员上台作班会总结。
4、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准备工作:
一、前期准备
1、宣传工作
在同学中做广泛地宣传,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为在班会中发言做出充分准备。
2.活动准备
a.场地(教室)的联系
b.确定主持人、发言人和参与活动的人员名单
c.活动材料(班会计划、总结)的准备
二.活动中
1活动资料
a.影像资料的记录
c.文字资料的记录
三.活动后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的思想宝库,我们从中提取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确立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题,依据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认知特点和人生发展的需求,着力培养以下六种意识。
1.生命意识。古人的生命意识,可以上溯到中华传统文化元典《周易》。《周易·颐卦》:“观颐,观其所养也 ;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这一论述,透露出古老的中华文化一开始就关注生命,认识到生命供养的自然规律,形成一种特有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不仅仅局限于生命的保存,更在于生命本质的实现,即对生命精神的关怀,对个性精神的张扬。这种意识在后来民族文化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弘扬,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形态 :艰难困苦中则表现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人格完善上则表现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滕文公下》);实现理想的奋斗则表现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世道衰微之时则“硬着脊梁,无所屈挠”(朱熹《近思录》);个人生命的各种际遇之中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生命意识既充溢着古老的文化传统之美,又在不同的时期折射出特有的时代光芒,是人性的起点,是人类所有美好感情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就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责任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的入世调整社会关系为主导的文化。古人为了争取自我与群体的和谐,把外在的社会责任感、调节群体的使命感转化成内心的自觉追求,形成一种坚定的责任意识,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表现为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进取精神。中国古代哲学强调“天人合一”,追求“内圣外王”,既克己养性,以道德人格的主体自觉为趋向目标,又积极主动地与天地奋斗,把建功立业、匡世济民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这种思想具体到特定的个人身上就是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历史上有很多圣哲为了坚守这种责任意识而倾尽心血,孔子为了坚守自己的信念,一生颠沛流离,忍饥熬难,用自己的苦行,去维护和传播他所信奉的真理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一生忠于理想,忠于国家,坚贞不屈,从被怀王怒而疏之到汩罗自沉,历经三十多年痛苦磨难,遭尽打击和迫害,但他始终不肯离开自己的祖国,而且越是在最痛苦的时候越是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喊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之有责焉”。古今无数旷达的文人志士,禀承这一民族传统,形成一种特有的民族文化形态。责任意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是现代社会中每个具有正常感情和理智的人应该具有的基本品格,是人本教育优先考虑的内容。
3.礼法意识。中华文化又是以礼法思想为主导的政治文化。长期以来,我国奉行礼法并用的社会治理方式,形成民族特有的礼法意识。在国家治理层面上,一方面,古人将礼义廉耻的道德教化作为定国安邦的柱石。管子在《牧民》中指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积极提倡“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的道德规范,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起到和谐稳定的作用 ;另一方面又强调以法治国,力求通过人伦纲常和家国律法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调整规范人们的行为。韩非子认为“治民无常,唯法为治”(《韩非子·心度》),《史记》记载秦始皇“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箸纲纪”。荀子强调“礼以定伦,法以定分”(《大略》),从而形成“礼法兼施、王霸统一”的政治文化。诚如荀子所言“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礼治可以成就王道,法治可以开创霸业,唯有二者高度结合,才能实现一个国家或民族持久、稳固的发展。礼法意识是维系中华民族和谐稳定的基础,是人本教育的重要内容。
4.宽容意识。中华文化的另一精神特质是崇尚宽厚、仁爱的美德,宽大为怀,反映出一种含弘光大、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形成独具民族特征的宽容意识。易经坤卦的卦象内外都是地,地体坤厚,故而能包容一切,承载一切,涵养一切。大象辞说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仁人君子观此卦象,遂生“厚德载物”的古老意识。受此启发,中国古代文人把自然界的属性与人的品格修养联系起来,努力追求一种以主客和谐、主体内充为首要的人格精神,表现在行为上则为超然、旷达、淡泊、宁静、虚融,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他们站在自我的立场上来审视外物,努力从对方身上找到“自我”的影子,从而接纳对方。他们又站在外物的立场上来审视外物,努力从对方身上找到“非我”的依据,从而容忍对方,保持与对方的和谐共荣,形成一种克己容人、涵宏养大的宽容意识。宽容意识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保证,是每个人在现实社会中生存立命的基础,是人本教育关注的重要方面。
5.超越意识。中华民族的思维定势基本上可视为从总体上把握生命,观照自我,谋求生命与造化的同体。映照在中国古代文人心灵深处的是一种以心灵境界的拓展为特征的超越意识,表现为恰适自恣、旷达淡远的超越精神。在古代文人中,有一个命运多舛、磨难多多的失势群体,他们或在政治上屡遭不幸,或在生活上久经磨难,或在肉体上倍受摧残。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们曾经忧怨过,悲愤过,然而最终当他们冷静下来,把自己置于宇宙大化中来观照,才发现个体的生命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荣辱得失,苦乐遭遇又算什么呢? 经过这种心灵的净化,最终他们大彻大悟,实现精神上的自我超越。这种超然的心态,在古今许多文人身上共演,并经不同形式的书面记载,以文化的形态固定下来,传播开去。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被更多的人效仿,深深地积淀在民族文化的传统里,发展成一种特有的民族精神——从宇宙本体的角度来认识生命,观照人生,就是超越意识。这种意识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是一个人在现实社会中无路可走时,应该想到的一种精神。所以,人本教育也把它纳入重要的教育范畴。
6.清高意识。清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一种基本价值取向。在古代,清士是作为圣贤被尊敬的,清高是圣贤的一种品格。孟子在《万章》中列举古代“四圣”时,开篇就说“伯夷,圣之清者也”,把伯夷尊为四圣之首。几千年来,清高作为一条品评人物的标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士人 ;作为一种调适人物心理的杠杆,帮助无数落魄之士在精神上找到平衡。由此可见清高意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对物质的欲望不断膨胀,真正的清高之人已很难找到,也就很少有人能懂得它的真义,清高的概念正在从主流文化中淡出,这种文化缺失,直接导致现代人的人格猥琐和精神贫乏。人本教育培养学生的清高意识,重塑价值观,就是要把学生从卑污的物欲中解脱出来,帮助学生涵养一种高洁精神。
二、语文人本教学的主要方法
语文课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主要通过现行语文教材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教学两条途径来实施,依靠语文必修课、语文课外阅读和综合实践活动来落实。
1.教材教学。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最直接的载体,收录了不少蕴含传统文化思想的名篇,我们对这些教育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用于传统文化教育。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一篇记载古代文人集会、歌咏酬唱的序文,又是一篇感怀生命本质的哲思名篇。教学中我们不是像一般的语文教学那样,满足于就文讲文,止于文本的文言文知识教学,而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中所包含的生命意识上,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教育学生珍视生命,把握当下,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这类课文还不少,如《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诗经·采薇》、《荀子·劝学》、曹操的《短歌行》等,都可用来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屈原的《离骚》,是一篇记载诗人忠贞爱国、九死无悔心路历程的名篇,全诗饱含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确立了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题以后,屈原的诗歌教学,就成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责任意识教育。《荆轲刺秦王》、《五人墓碑记》等课文,表现了一批下层士民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勇于蹈死的牺牲精神,从最广大民众的角度深刻地反映出“匹夫之死,有重于社稷”的责任意识。教读这些课文,我们从文本的语言品读开始,深入探究这些作品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作为国人应该具有的一种责任意识。
《谏太宗十思疏》是一代诤臣魏徵针对唐太宗登基定国以后,日渐骄奢忘本的情况,从实行“仁政”,修身治国的高度向太宗力谏“十思”的奏疏,传达出作者希望国君继承古代明君礼法治国优良传统的美好意愿。王安石《伶官传序》借后唐庄宗李存勖宠用伶人,身死国灭的教训,阐发“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的道理,从反面阐述礼法治国的重要性。人本教学充分利用这些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礼法意识教育,形成对礼义和法律的敬畏,启迪学生的政治智慧。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内容异常丰富,作者关于生命本体的认识独出机杼,为我们塑造了一种理想人物,这种人能顺应自然规律以游于变化之途,可以说是超越意识的高端展示。人本教学在文本阅读中启发学生感悟庄子的智慧心机,思考当我们面对人生的挫折时,应该怎样超越自我,走出人生的逆旅,接受超越意识。
苏轼博学多才,但他生平有志莫伸,屡遭贬谪,他能坦然以适、宽容以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在黄州写下了一批名篇。我们在教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游沙湖》等课文时,引导学生探究什么是包容意识,体会苏轼面对强大的政敌时是怎样以包容之心克己容人的。深刻认识到,苏轼凭借卓越的超越意识,把政敌的攻伐和现实的磨难,作为一种成就自我的资源,最终育出了自己美丽的人生之花。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公认的清士,他鄙弃黑暗官场,向往清净无为的田园生活,弃官归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志行高洁、归田守拙的清高典范。我们从传统文化教育的高度去开发利用,用以培养学生的清高意识。
2.课外阅读。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文化阅读,为语文人本教学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我们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着眼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建构,对传统文化的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科学筛选,合理配伍,分期实施,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文化经典阅读。
(1)儒家经典阅读。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生命意识、责任意识、礼法意识又是一个人积极的世界观形成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学生升入高中以后的前两个学期,优先选择优秀的儒家经典,供学生阅读。主要形式如下 :
《论语》全读。在高一上学期进行。主要步骤和做法是 :1读前指导。教师给学生推荐适宜的版本,对孔子、孔门弟子、《论语》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价值、历代学者的研究概况,做一些基本介绍,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读原著。学生每次早读用20分钟诵读《论语》,既读原文,又读注释。有了感想,随读随记,写在书的旁边。每天晚上睡觉前再用十分钟,对照《论语》检查自己一天的行为 ;3撰写心得。阅读《论语》以后,学生每周写一篇心得,放到教室,设专区供相互阅览,取长补短 ;4公开驳难。阅读一段时间后,在班上举办论坛,组织全班学生对《论语》的内容和时代价值公开辩论,相互质疑问难。5重读原著。初读完全著,再用一段时间,让学生对原著做整体观照,全面把握《论语》的思想内容。
《孟子》《大学》《中庸》选读。在高一下学期举行。根据学生已有的文化基础,结合时代发展和做人教育的需要,节选《孟子》《大学》和《中庸》的一些重要篇章,引导学生阅读,并适时展开讨论。
《孟子》选文 :《梁惠王上》、《告子上》、《万章上》。《梁惠王》是《孟子》的开篇之作,针对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的形势,孟子指出“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道出古今战乱征伐的根源。他千里而来见梁惠王,就是为了游说惠王,摒弃“利争”,奉行“仁义”。《万章上》主要论述圣贤问题,提出“四圣说”及其代表人物,即清圣伯夷,任圣伊尹,和圣柳下惠,时圣孔子,为后世树立万代师表。《告子上》集中论述人性问题,提出“四心说”,即“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仁义说、四圣说、四心说都是孟子的著名学说,学习这些篇章对学生了解孟子的思想,吸取做人的智慧,树立终身学习的师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庸》提出“至诚”、“至善”、“至中和”,“与天地参”等天人合一的著名学说,鼓励人们自觉修养,达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样造福于人类和自然,育养了中华历史上无数的圣贤,是整个儒家哲学的基础,是儒家学说的精髓。
《大学》全文很短,只有十二短章,开篇即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提出儒家修己、治国、平天下最重要的三大纲领,进而阐释“仁、敬、孝、慈、信”五条为君为臣,为父为子,为人为事的基本原则。
这些作品文辞精美,思想深邃,气势磅礴,理据充分,代表儒家文化的最高成就,学生有了阅读《论语》的基础,适宜在这一阶段继续阅读。
(2)墨、法经典阅读。墨家以“兼爱”作为学说的基础,大力提倡宽容待人。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法家提倡“法治”,主张“以法定分”,强调依法治国。它们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两个相互对立的学派,二者都有很强的学理性。高二上学期,我们在学生有了儒家文化根底的基础上,引入墨、法两家的一些经典篇章,指导学生阅读,启发学生比较思考,贯通理解,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多元文化观的形成。墨家著作,我们主要向学生推荐阅读墨子的《非攻》、《尚贤》。法家的著作提倡学生阅读《管子》的《牧民》和《韩非子·外储说》中的一些小故事,并在课内讲授顾炎武的《廉耻》。教学形式以课外自读、课内研讨为主,特别重要的篇目才放到语文课堂上讲授。
(3)道家经典阅读。道家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哲学观,老庄为其代表人物。老子主张“清净无为”,庄子提倡“逍遥遁世”,都包含着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是人生的大智慧。处于青春旺季的中学生,当然应该鼓励他们奋勇向上,积极用世。但是,考虑到中学阶段也是人生最桀骜的时期,教师在这一阶段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道家文化,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人生,走向理智和成熟。所以,我们从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向学生推荐一些道家经典名篇和相关人物的传记,供学生阅读、品评。推荐作品 :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史记·伯夷叔齐列传》,萧统的《陶渊明传》、《宋史·隐逸·林逋》等。
3.文化实践。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重视经典阅读,更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实践。教师应借助本地的文化载体,通过实地探访、史料搜集、文物观赏等实践活动,追溯历史文化,了解相关人物,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下面介绍相关案例。
清代文学家王永彬的《围炉夜话》是一部影响很大、十分畅销的劝世力作,书中包含传统文化教育的众多内容。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阅读收益,我们组织了以下实践活动。
笔者向学生介绍民国版《围炉夜话》,出示了相关的照片。首页显示著者 :“枝江,王永彬,宜山”;末页标明 :“男,鉴洋,海琴缮写 ;门人杨惟春、梅坡校字”。
学生由此知道了王永彬是湖北枝江人。然后,引导学生翻看中华书局出版的《围炉夜话》。开篇作者自序的落款是 :咸丰甲寅二月既望王永彬书于桥西馆之一经堂。
有学生问 :“这‘桥西馆’、‘一经堂’在哪里?”笔者趁机告诉他们就在我们宜都。现在的宜都市枝城镇城区,原为枝江县治所,一九六二年,枝、宜划江分治,枝江县城迁往江北马家店镇,设枝城镇,才归属宜都。王永彬就是我们宜都人,他的家乡就在距老枝江县城十五里的今枝城镇石门村。王永彬的墓葬、墓碑现在都还完好。
笔者早年在桥西馆旁工作过,现在还藏有王永彬先生读过的书。于是现场出示了盖有“王海琴(王永彬长子)珍藏”印章的《纲鉴易知录》,上面有密密麻麻的读记,学生兴致大增,纷纷要求前去寻访。
2011年8月1日,笔者带领部分学生前去探寻,我们在近似原始的森林中,披荆斩棘,探索了三个多小时,才找到王永彬的墓地。
王永彬安卧在石门坎笔架山的崇山峻岭之中。前对砚窝淌,背靠笔架山,含笑深山。登上山顶,看到墓碑。碑身正面镌有“敕授修职郎王公宜山之墓”十一个大字,上书 :“垂裕后昆”,两旁分列“著述高风青山含笑,俯仰陈迹绛云在霄”的联句。“垂裕后昆”语出《尚书》,联句表其治功。再看背面,书有前清进士、刑部主事、著名学者王柏心撰稿的《勅授修职郎宜山王公传》,碑文虽已斑驳,文字依稀可见,学生惊奇不已。笔者给学生分发了带来的相关资料 :
独柱山,在县西十五里石门村,孤耸云际,直立若柱 ;魏家桥在石门村 ;龙王洞在县西十六里,檀木园,林岩幽邃,泉出石窟,涟漪清洁,北流,过石门村,入芭芒河,居人建龙王祠于洞口,祷雨辄验。(同治五年《枝江县志﹒地理志》)
接着,我们游览了石门村、独柱山、魏家桥、龙王洞,寻到了桥西馆故址。途中,笔者还给学生介绍了自己与桥西山馆结缘的一段传奇故事 :
1982年8月21日,笔者从师范学校毕业,只身来到独柱山下的石门坎村校当教员,无意间得知学校有一位民办教师,是前清著名文学家王永彬的第六世孙,家中藏有王永彬先生读过的古籍。从此与山馆结缘,受到王永彬的深刻影响。在那里工作了四年,笔者有幸读到王永彬先生留下的一批“十三经”的残本和历史古籍,引发了三十年的经典阅读,由此改变了我的人生。
听了笔者的介绍,学生对王永彬、对《围炉夜话》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从此,学生视《围炉夜话》为至宝,每日吟诵,数月不绝。不但得到语言文学方面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在心目中竖起一位乡贤楷模,开启了新的人生。
整个教学活动包括文化探访、作家研究、教师说法,经典阅读、人生实践等重要内容,对学生是一次全新的语文学习,影响终身。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摘要: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文明演化、汇集中,逐步形成的思想意识、情感倾向、价值体系等观念形态的总和,集中反映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格、风俗和习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人本教育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在综合考虑中学生精神文化需求、阅读理解能力和个人成长所应接受教育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确立教学目标,精选经典文本,提供相关研究资料,采用人本教育的方法用于语文学科教学。
【我的大学生活系列之四】推荐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方案05-25
大学生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的方案05-28
大学生开展学雷锋主题活动系列篇10-20
我的美好大学生活11-10
我的大学故事09-06
剧本“我的大学”11-25
我的一周大学生活11-25
我的大学篮球故事12-02
我的大学,我的青春,我的梦想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