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安全管理情况

2025-0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校车安全管理情况(推荐11篇)

校车安全管理情况 篇1

------戴家场镇第二小学校车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教育部长袁贵仁说:“生命不保,谈何教育”。这是我们应当必须共同遵循的教育准则,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学校,绝对是一所不合格的学校;一个不具备安全意识的老师,绝对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所以,我校始终将安全工作当作学校头等大事来抓。为了进一步落实教育局“关于《全市校车管理专项督查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针对我校实际,现将落实校车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分工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司机及跟车人员为组员的校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并完善了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明确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原则,落实了各部门安全工作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

定期对校车驾驶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如《机动车驾驶员交通事故预防要点》、《校车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学校校车安全管理制度》等,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守法意识。

三、严格制度,落实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校建立完善了校车安全管理制度,使他们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认真落实了管理制度,建立了每日校车运营情况登记(如学生出勤、移交登记、每天实载人数等),校车依时年审、购买保险、环保检测及校车标志的申领。

四、督促校车公司增加校车相关设备,加强校车检查力度,做到万无一失。

学校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安装了GPS定位系统,配齐了座位安全带、安全锤及灭火器,为学生安全乘车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校车每天出车前,行政领导都要督促司机对校车进行检查,并向当班领导汇报情况;校车回园后,跟车人员清点学生人数,司机再作全面的清理,查看是否有学生遗漏在车上,确认无误后方才关好车门、车窗离开;认真做好校车的安全检查、日常维修,做到小问题不放过,检查不合格不上路。

五、加强安全教育,做文明小乘客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我们各班将安全工作纳入班级日常管理,将安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育教学中,为了让教师上好每一节安全课,我们还订购了相关的光碟。通过情境游戏开展了“交通安全知多少”等安全教育活动,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六、存在的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一是家长的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二是幼儿园要求家长配合接送幼儿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是继续加强各人员安全培训力度;

四是通过情境游安全教育方法不够新颖。

校车安全管理情况 篇2

什么样的车能成为校车?学校想使用校车要向哪些部门申请?哪些人能开校车?校车在道路上行驶和停车时享有哪些优先权?《意见稿》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全面、详细的规定, 强调主要规范的是农村地区为居住分散学生提供的校车服务, 重在解决保障校车安全的制度、措施问题。

为了保障校车安全, 针对校车提出高标准、设置准入门槛, 赋予校车优先权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 这是我国首部有关校车的专门立法, 仅仅规定这些细节还远远不够。校车的钱从哪里来、如何运营才能安全是这一立法初衷, 也是立法中不容回避的问题。

校车是否是唯一解决途径?

除了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外, “校车”二字鲜见于与教育、交通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

但是现实中, 这个标准几乎是一纸空文, 封闭的厢式货车、普通载人客车、公交车, 甚至在一些农村地区, 农用三轮车、手扶拖拉机和报废车辆等都会被作为校车使用, 车辆超载更是普遍现象。

来自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的消息表明, 截止2011年4月, 全国各级各类幼儿园、小学、初中共有用于接送学生上下学的车辆285000多辆, 符合《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的车辆有29400多辆, 占了10%多点, 近29万辆的“校车”中, 只有50600多辆是学校自己出资购买的, 大量“校车”都是由学校向校车服务公司、或者公交、客运、旅游公司租用的, 其中家长合伙租用也占了不小比例。

如果按照讨论稿中对于校车和校车服务提供单位的要求, 现在的绝大多数校车都将是不合法的, 不合法必然就不能上路, 那原来由这些校车接送的孩子怎么办?三年过渡期之后, 如何保证全国用于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车辆都符合标准?基于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交通需求不等同于校车需求, 即不一定通过专用校车这个途径来解决, 特别是在大中城市, 应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提倡学生乘坐公交车辆上下学。

校车费用是否由财政埋单?

谁来出钱购买或租赁校车?汽油费、养路费、维护保养费、安全检测费、司机工资谁来管?《意见稿》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留了口子, 规定了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 具体办法由财政部门制定, 支持校车服务的税收优惠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一再强调, 解决校车的经费保障问题, 一定要认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 《意见稿》坚持的原则之一就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一些网友认为, 校车经费应当由政府财政完全埋单, 在很多地方, 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 短期内无法实现小学生、初中生就近入学的大背景下, 中央财政就应当像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推行免费午餐计划那样, 拿出几百亿元解决校车经费问题。

解决校车问题究竟需要多少钱?2010年全国两会上曾经提出《关于实施全国校车安全工程的议案》的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对媒体表示, 教育部在给他的回复中指出财政投入不足是开展校车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在全国范围内的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购买校车, 政府需要投入3000亿元的预算, 且一年的运行、维护费用为1500亿元, 最后的结论认为, 4500亿的政府埋单费用太大。

而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介绍的情况, 我国现有的28万多辆校车平均购置费用为每辆车17万元, 运营维护费用和司机工资平均为每辆车每年83000元, 总共所需经费为7亿多元。

如何确定校车运营模式?

如果政府财政不能完全为校车埋单, 那中小学校车应该纳入社会公益性运营范畴, 和公交车一样, 可以享受政府财政补贴。公交车已经逐渐走向公益服务, 而校车和公交一样, 所承担的功能都是公共服务, 都是在起节约社会资源的作用。如果把校车纳入营利性运营, 竞争会导致利益最大化, 把校车运营完全定位为市场行为, 更容易引起安全问题。

校车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都属于社会公共事务范畴, 自然应该由公共管理者的政府来承担, 必须由政府出面牵头或统一组织校车问题。目前全国校车运营费用平摊到每个学生身上, 是每人每年1500元, 政府主导解决校车问题已经成为决策者的共识。将来在农村, 校车服务能够逐渐成为“准公共服务”, 但是采用何种运营模式, 大多数的意见是不能搞“一刀切”。

据介绍, 2011年, 教育部决定在浙江德清县、山东威海市和滨州市无棣县、辽宁本溪市桓仁县、黑龙江鸡西市、陕西西安市阎良区六个地区开展中小学校车运营管理工作试点。这六个地区的校车运营模式各有千秋。

有学者认为, 无论采取哪种运营模式, 校车都不能以赚钱为目的。如果运营赔钱, 政府就应当给予补贴, 这些钱可以由学生适当承担, 但政府补贴应当占大头。

如何管理好校车司机?

安全驾驶是保障校车安全的关键。《意见稿》规定, 校车驾驶人应有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资格, 年龄不超过60周岁, 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满分记录, 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责任事故, 无饮酒及醉酒后驾驶记录、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无犯罪记录, 未因违反治安管理受过拘留处罚, 身体健康, 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 无传染性疾病, 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史。

这位负责人透露, 有些人建议要设置更严格的标准。但如果规定太严, 司机就不好找。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余凌云认为, 不能对校车驾驶员有过高要求, 否则实践中不好操作。他认为可以通过建立信用制来解决问题。

也有教授建议, 驾驶人应该热爱教育事业而且品行端正, 认为校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 还是一个流动教室, 是一个教育场所, 驾驶员有义务和责任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育资源如何宏观布局?

车辆质量、超载、司机缺乏资质以及校车安全管理系统等问题, 都只是造成安全事件频出的表面原因, 背后的原因是各级政府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没有真正落实《义务教育法》中提出的就近入学原则。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 一个学校的辐射半径是2.5公里。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国家采取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农村学校开始布局调整, ‘村小’大量被撤并, 学生上学远的问题就出现了

从2000年至2009年, 我国农村 (包括县镇) 普通小学数从521468所缩减到263821所, 减少了49.4%;2000年至2007年, 教学点减少了50.9%。也就是说, 在10年时间内, 我国农村普通小学数减少了近一半, 其中县镇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是主要的撤并对象。

解决孩子上学远的问题有两种途径:一是发展校车, 二是建立寄宿制学校。

由于发展校车有见效快、成本低以及孩子能留在父母身边等特点, 被国外很多国家采用。我国从2004年开始大规模投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 校车问题没有得到重视, 结果一些个体户抓住了商机, 用一些不规范的校车接送孩子。很多乘用车都是农用车, 即使是客车, 不少也没有达到安全要求的。安全问题成为家长和学生的一块心病。

更令人痛心的是, 近几年一些恶性的安全事故发生在幼儿园的孩子身上。不少专家指出, 由于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 它的发展无法可依, 问题更难解决, 更应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

专家介绍, 国外的校车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的, 从未有学龄前儿童坐校车上幼儿园的, 幼小的孩子更应该就近入园。

法律法规如何融入运营体系?

据了解, 目前我国各地共存在五种校车运行模式:学校自己购买校车运营、学校委托第三方运营、政府购买校车学校运营、政府建校车公司、政府委托给第三方成立一个校车车队。

从实践运行情况看, 政府与运营方联合成立校车公司, 统一管理的方式有着比较好的效果。

说到底, 建立完备的校车体系只是解决校车安全问题的一个步骤, 关键还是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首先是要解决就近入学问题, 在农村也是如此, 从根本上减少校车事故发生的可能;当必须用校车的时候, 要严格在科学、合理的体系下运行。政府制定了政策就要负起相应的责任, 比如学校撤点并校以后的安全问题, 不能等问题来了我们却束手无策。

2011年12月12日下午发生的江苏丰县首羡镇中心小学校车侧翻事故又造成15名学生死亡。是偶然还是必然?

直击校车安全 篇3

2006年11月21日,在距离哈尔滨市50公里左右的双城市周家镇,一辆中型面包车在拉载几十名小学生上学途中,经过一座桥头时坠入桥下。造成8名学生死亡, 9人重伤。今年5月以来,安徽、山东、广东相继发生了3起幼儿闷死校车内案件,给校车安全再次敲响了警钟。

济南五岁男童闷死校车之内

今年8月8日,山东银座双语“阳光园”幼儿园发生一起惨剧。五岁的吴梓钰被遗忘在锁闭的校车内数小时后死亡。

回忆起失去儿子之事,吴梓钰的父亲吴雷忍不住哭了起来。据吴雷介绍,8月8日早晨7点20分,吴梓钰被保姆送上了幼儿园的班车。“可下午5点,我妻子去接孩子时却被老师告知,孩子一天都没来上学。我妻子十分奇怪,表示一大早就把孩子送上了校车,此时老师着了慌。快到6点时,我妻子找到了校车的停车场,一名校车司机告诉她,孩子被送到千佛山医院去抢救了。”

吴雷说,当他们赶到医院时,被告知孩子已死亡。“我们看到孩子的尸体时,他的双手手指已经骨折,应该是扒车门扒的。我和妻子一下就瘫在了地上。”据吴雷介绍,医生判断孩子的死亡时间在当天下午的3点左右。

吴雷说,当日济南气温为摄氏33度,门窗紧闭的校车密不透风。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车内的温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惨剧发生后,当班的校车司机和一名随车老师已被当地警方刑拘。“让我们无法接受的是,幼儿园的管理层一直没有受到制裁。”吴雷说。

据吴雷介绍,他37岁的妻子患有严重的妇科病,医生表示她不可能再怀孕了。“现在孩子死了,我们也就没有了希望。”

采访结束时吴雷对记者说:“希望我儿子的死,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有关方面的警示。这也是我要讨个说法的原因。”

幼儿闷死校车之内敲响幼教监管警钟

8月20日,广东省佛山市一名不到2岁的男童,被老师遗忘在校车中长达3个多小时,最终因天气炎热窒息死亡。这起事件与今年5月29日和8月8日分别发生在安徽省肥东县、山东省济南市的两起事件如出一辙。3个幼小生命接连消逝令人震惊,更令人深思。

3家肇事幼儿园都是私立的幼儿教育机构,都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和培训。佛山市这家幼儿园今年2月才成立,正副园长各占50%的股份;山东的那家幼儿园是当地收费较高的商业性幼儿园,硬件固然好,但管理、服务却不过关;安徽的那家幼儿园则是一家无证办学的“夫妻店”,园长妻子负责开车接送孩子。看来,3起事件虽有偶然性,却暴露了当前幼儿教育监管薄弱的问题。

幼儿没有行为责任能力,是一个脆弱的群体,因此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担负特别的责任。当前,我国私立幼儿园的准入门槛较低,一些人把开办幼儿园当成摇钱树,却不肯在师资培养和管理上花工夫,普遍存在规模小、师资不合格等问题。况且私立幼儿园工作人员流动频繁,很难对幼儿进行专业管理、尽到专业责任。一些收费较高的私立幼儿园,尽管在硬件设施上肯花钱,但在管理、培训等“看不见”的投资上往往绕道而行。

接连发生的惨剧提醒我们,对关系到幼儿人身安全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规范化操作,杜绝因管理细节的失误危及幼儿安全。

新标准实施保障校车安全的重要举措

记者了解到,新的校车强制标准已于于9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9月1日之后不符合新标准的校车一律不准运行。

新标准明确规定,校车是指用于运送不少于5名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及其照管人员上下学的客车和乘用车。并规定校车分为专用校车和非专用校车两种。

新标准还对校车人数核定、校车标志、扶手、安全带等做了具体的规定。

新标准要求校车靠近通道的儿童座位必须设置座椅扶手。此外,专用校车的每一个儿童座位都应该配有安全带。

新标准规定,无论专用校车,还是非专用幼儿校车和非专用小学生校车,在运送学生时每个学生都必须有座位。

新标准要求,校车所有的车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均应不小于50%,且不应张贴有不透明和带任何镜面反光材料的色纸或隔热纸。

此外,新标准还规定,专用校车应喷涂有符合规定的外观标志,非专用校车运送学生时应在前风窗玻璃右下角和后风窗玻璃适当位置各放置一块可以从车外清楚识别的标牌。

有关人士认为,校车新标准的实施和校车的全面排查将成为保障校车安全的重要举措。

三部门联合排查校车安全

新学期开学之前,教育部门、公安部门和安监部门将联合开展黑校车整治行动。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教育部、公安部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下发了专门的通知,要求各地公安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安全监查部门采取措施来制止黑校车的泛滥,确保中小学生安全。”

据王旭明介绍,在开学前后将进行三项校车整治。首先是要全面排查。从今年秋季开学开始,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幼儿园自有校车和租用接送学生上下学的车辆及驾驶人、行驶时间、行驶路线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必须见车见人,不留死角,并登记造册。逐步建立学生上下学车辆动态监管机制。

另外,要开展全面教育,今年秋季开学要对中小学幼儿园全体师生进行一次深入的交通安全教育,教育部要求每所学校要采取宣传画挂幅、画片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道路交通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乘坐黑校车,学校和家长不租用黑校车。更重要的是,在今年开学前后,各地要集中开展一次打击农村地区,特别是未经审批非法举办的幼儿园租用非法运营接送学生车辆的专项行动,叫做打黑校车专项行动。

西峡县校车安全管理自查情况汇报 篇4

根据《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校车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关于开展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专项督查函的通知》(宛政办明电[2012]223号)要求,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明电通知精神,制订自查工作方案,明确督查内容、要求和责任,对全县校车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西峡县位于豫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边缘结合部,是一个典型的深山区县,总人口43万,总面积3454平方公里,为全省第二区域大县,共辖7乡9镇3个街道办事处、299个行政村(居委会)。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7300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7000人。在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中,为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实现了小学中心化和初中乡镇化,全县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基本能实现就近入学,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大部分初中学生寄宿在学校,每周初上学和周未放学多由家长接送或自行乘座乡村客运车辆。目前全县参与营运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校车有5辆,接送学生人数约400人,全部为民办幼儿园自已购置使用的由正规厂家生产制造的专用合格校车,教育和公安部门逐车建立了校车安全管理档案。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校车安全管理责任,整合部门力量,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

局,切实保障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县政府建立了由主抓教育工作的副县长为召集人、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西峡县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下发了《西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西政办[2012]64号),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职责,联席会议定期分析研究全县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重大问题,协调解决涉及多部门的校车安全管理问题,为全县校车安全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强化接送学生车辆的治理

2010年秋期前,全县有近80辆接送幼儿园学生上下学的车辆,这些车辆主要是三轮摩托、微型面包车、宜维柯等,多为“三无”车辆,交通安全隐患非常大。自2010年秋季到2011年底,全县各级教育部门在全面排查基础上,通过多次层层召开学校领导、全体教职工、学生、家长、接送车辆所有人的专题会议,向全县学生家长发放《致家长交通安全的一封信》,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协调乡镇政府多次对辖区内非法接送学生车辆进行整治,及时向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汇报和反映全县学生乘车安全隐患情况,县政府又组织公安、交通、教育等职能部门多次联合对全县民办幼儿园非法接送学生车辆进行综合整治等,得到了全县广大家长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非法营运车辆全部停运。到2012年春季开学时,全县有5所民办幼儿园购置了5辆小学生专用校车,并取得了营运质从事接送学生上下学。

三、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教体局立即组织机关有关股室负责人、各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各民办幼儿园园长进行学习,重点讲解了教育系统各级在校车的管理和运行中应当履行哪些义务、承担哪些责任。使用校车的五所民办幼儿园,对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要求,做好对教师、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向学生讲解校车安全乘坐知识和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技能,每学期组织校车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演练;全县各学校、幼儿园定期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活动,积极会同交警部门,结合交通事故案例对师生及家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通安全教育。县教体局在2011、2012年秋分别下发了每个家长《致家长的一封信》,对学生交通安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学生上下学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能搭乘无牌无证车辆,不要共同租用非法车辆让小孩上学等。

四、落实校车安全责任

教体局与乡镇中心学校、乡镇中心学校与中小学幼儿园、中小学幼儿园与各年级组及各班班主任层层签订了《交通安全工作责任书》,有校车的乡镇中心学校还与使用校车的民办幼儿园园长签订了《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幼儿园园长又分别与校车驾驶人、跟车安全员、幼儿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安全接送协议》等。县公安交警大队还分别与校车负责人、驾驶人签订了《校车交通安全承诺书》。进

一步明确中心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是本乡镇、本幼儿园校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明确了各岗位人员在校车安全管理中的责任和要求等。城区交警大队执法中心定期派警力在上放学期间,到城区各中小学校附近路段进行巡逻,各学校也组织相关人员在学生、幼儿上下学的高峰时段、重点路段进行巡查值班,及时制止学生、幼儿搭乘违章车辆,防止发生交通行为违规现象。做到制度落实,责任到人,负责路段到人。

五、定期开展专项检查

县政府每学期初、学期中都成立由公安、交通、教育、安监等职能部门参加的专项检查小组深入到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全面检查学校的交通安全,对违规使用车辆接送学生、幼儿上下学的进行不漏一校,不漏一车的全面摸底排查。每次检查全县五辆校车车车必到,驾驶员和园长人人见面,杜绝违规行为。今年8月31日,我县召开了专题校车安全工作会议,教育、公安交警、涉及校车所属地中心校校长、校车所有人及驾驶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对《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又进行了学习,对前期校车交通安全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近段校车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会后,公安交警部门对五辆校车进行了车辆外检,并对申请校车驾驶人资格工作进行明确要求。9月1开始,公安交警与教育部门联合对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及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所有机动车辆进行了专项整治。

六、广泛发动社会监督

县公安交警大队设立并布了举报电话,设立了奖励基金,县教体局也设立了举报电话。各学校及公安派出所广泛发动社会人员、师生及家长举报校车的违法行为和“无牌、无证、无保险”车、报废车、载货车、机动三轮车接送学生及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作为校车使用的行为,以及其它危害学生、幼儿交通安全情形的行为或隐患,及时报告公安、交通、乡(镇)政府和县教育体育局,使校车管理得到有效社会监督,及时排除各类交通安全隐患,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校车安全管理情况 篇5

为吸取甘肃“11.16”事故教训和贯彻落实隆回县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用车整治工作会议的精神,针对我乡目前幼儿园大部分有校车的现状,11月21日和22日,县教育局、药监局及中心学校对幼儿园校车及安全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小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乡幼儿园有19所,已办理校车手续的6所,共有校车9辆,校车司机9名,其中:蓝月亮幼儿园1辆、新大地幼儿园2辆、中心幼儿园3辆、石背幼儿园1辆、富家幼儿园1辆、小博士幼儿园1辆。

二、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各幼儿园普遍存在安全制度不够健全,分工不够明确现象,所有检查的幼儿园均未制定《学校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大部分幼儿园未制订任何安全管理制度。

2、校车管理方面。校车台账资料不全,校车管理混乱,违规操作。幼儿园校车超载现象普遍存在,此次检查时超载的幼儿园有:蓝月亮幼儿园、新大地幼儿园、中心幼儿园、石背幼儿园、富家幼儿园、小博士幼儿园。其中蓝月亮幼儿园1辆湘E3D985载学生17人、新大地幼儿园2辆(湘3D837载学生 32 人,湘E38392载学生22 人)、中心幼儿园1辆湘3D853载学生 38人、石背幼儿园1辆湘E35759载学生15人、富家幼儿园1辆湘E33471载学生 34 人、小博士幼儿园1辆湘E32399载学生37人。未统一校车标识的有新大地幼儿园校车湘E3D837。

3、消防安全方面。除中心幼儿园外其他幼儿园均未按规定配置消防设施。

4、食堂卫生方面。所有开中餐的幼儿园均未办理好食品卫生许可证,食品安全隐患极大。

5、有违规载学生现象。据群众反映五星完小和中心学校辖区内有非校车运载学生及幼儿园校车运载小学生的情况。

三、采取的措施

1、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中心学校与民办幼儿园签订了责任状,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要求各民办幼儿园健全安全工作领导机构,强化领导责任,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安全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把安全工作纳入教职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切实把安全工作作为幼儿园首要工作抓紧抓实,做到工作有计划、有研究、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使幼儿园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确保幼儿园良好的教学秩序,确保师生和幼儿园财产的安全,确保不出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2、全面开展安全情况排查。发放了《七江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用车情况登记表》,填写了《幼儿园安全工作情况调查表》,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组织建设、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应急预案制定、幼儿园内用水用火用电、校舍、安全教育、食堂食品卫生、校车、幼儿园周边环境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

3、全面做好校车管理工作。对全乡所有民办幼儿园校车车型、车号、购车日期、核载人数、车况运行公里数、驾驶员姓名、驾驶证号、驾龄、每日接送次数、接送路线、统一校车标识、安全记录、安全培训情况、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登记建立台账,与车辆、驾驶员见面,并与驾驶员面对面交谈,对超速、超员、酒后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进行了宣传教育,要求各幼儿园与校车司机签订安全行驶责任状,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须携带有效驾驶证、行驶证和有关证件;不疲劳驾车;遵守交通规则,不违章驾车;驾驶员工作期间不得饮酒;经常学习交通法规;保持车况良好,经常检查车辆运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载送学生的车辆,行驶车速不准超过每小时50公里。切实做到校车证照齐全,严控车速,严禁超载,对车况不好的校车,坚决不能上路,中心学校随时派人上路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及时上报。

4、全面加大整改力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中心学校下发了检查整改通知书7份,限定幼儿园于2011年11月22日前立即整改,完善校车台账资料及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中心学校将把各单位整改情况报乡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逾期不整改者,后果自负。中心小学及各完小对辖区内存在隐患的幼儿园要立即进行督查指导,确保整改到位。

南昌学校校车使用情况说明 篇6

我校于2016年8月26与江西南客校车运营服务有限公司签订校车运营服务合同,目前学校共使用校车数量为5辆,校车由江西南客校车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提供,乘坐校车的学生共计123人。详情见校车运营服务合同书。5条线路如下:

第一条线路:车牌号:赣A.E3068 核载:33人;途径:起点北京路口站台→东航大酒店汽车入口处→市第九医院站台→欧亚检测站台(长安汽车)→隆鑫广场站台→龙王庙立交公交站台→加油站(交通银行)→洪都圆盘(洪都体育馆门口)→洪苑宾馆门口→南昌民德学校。

第二条线路:车牌号:赣A.D7680 核载:26人;途径:起点(南昌市第十中学)→胜利路北口站台→瓦子角车站→农业银行→绳金塔公交站台→鄱阳湖大酒店门口处→九四医院门口→南昌民德学校。

第三条线路:车牌号:赣A.E3631 核载:51人;途径:起点农工商对面沿江路上(独一处站点)→滕王阁大酒店→抚生路(南昌大桥公交站台)→交通银行(齐心大药房)→阳光灯饰广场(桃花南路公交站台)→罗马服饰广场→千禧小区门口→建设西路口站台→上林春天花园出口→省一房建公司路边(京山北路与抚河南路交汇处)→三店西路口→中国邮政(象湖隧道口与迎宾大道交汇处)→南昌民德学校。

第四条线路:车牌号:赣F.63650 核载:32人;途径:起点象湖天虹商场对面→芳草路口→伟梦清水湾门口→象湖罗马一号门口→京山南路公交战台→天使水榭湾售楼处→洪州府(农业银行)→三店西路象湖园社区出口→ABC农业银行(三店西路隧道口)→南昌民德学校。

第五条线路:车牌号:赣A.D9792 核载:19人;途径:起点(辛家庵)→玉带河宾馆→九三关怀医院→洪都大道口站台→坛子口车站(天佑路口)→徐坊客运站门口→南缆企业集团→南昌民德学校。

泰国校车及安全制度研究 篇7

一、政府对校车的管理

(一)校车合法标准

校车制度在曼谷已经实施了30多年,1979年制定的《陆地运输法》(Land Transport Act 1979)是泰国交通运输发展史上的重要法案。该法案规定对公共汽车实行固定线路政策,同时颁布了一些专门的条款规定校车运营,同年还颁布了《交通工具法》(Vehicle Act of 1979)。[3]泰国校车按照车辆类型可分为两种——小型公共汽车(minibus)与面包车(van),两种车辆由于大小、体积差异分别由《陆地运输法》和《交通工具法》管理。一般情况下,在曼谷,校车更多的是用面包车而非小型公共汽车,因为面包车体积较小,比较容易在交通拥挤的曼谷穿行,而且,曼谷的大部分居民区都坐落在狭长的街道上,这些街道都是标准化的弯道半径,小型公共汽车无法抵达。最重要的原因是,使用面包车作为校车,每位学生的花费更少。两部法律对校车的规格做了明确规定,但有少许的差异(见表1)。[4]另外,泰国的校车都有安全灯,在交通拥挤的区域可以一直闪黄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5]

(二)校车管理模式

两部法律对校车的规格及安全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并没有强制所有学校都要为学生提供校车服务,仅对提供良好校车服务的学校给予奖励,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学生地理分布、家长意愿等诸多因素决定是否配备校车。泰国校车管理模式一般分为两种:有的学校拥有自己的校车,自己管理;有的学校雇用一个承包商,由他们管理,学校只负责监督。两种模式下,购买校车的费用都由学校承担,政府会为公立学校提供部分补贴。学校会向学生收取校车使用费——固定费用与超出一定距离后的额外费用(依家庭与学校间的距离而定),但这些收入一般只能与校车使用成本——员工工资与燃料、车辆维修等费用相抵。而且,政府规定了学校可以向学生收取校车使用费用的最高标准。因此,提供校车服务的学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能够收支平衡就是较为理想的状态。尽管如此,许多学校为了推进“同路人”项目的开展以及缓解学校门口的交通堵塞,依然提供校车服务。[6]当然,学生安全也是学校决定配备校车的重要因素,据研究者(Manomaipibul)的调查表明,学生往返于家庭——学校时使用的交通工具、途中时间、年龄都是影响学生安全的重要因素,使用校车(即使是低于合法标准的校车),事故发生频率也会大大降低。[7]

泰国对校车标准的规定及校车管理模式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法律规定一些强制性的要求是必要的:如统一的校车颜色、明确标明“校车”字样、高规格的安全标准等,这是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另外,政府有责任对校车的管理进行监督,如规定学校可以收取的校车使用费用的最高标准,保证学生利益,争取让更多的家长选择校车。同时,政府也有义务为学校,尤其是公立学校提供一定的补贴,鼓励学校配备校车。

二、校车使用状况

道路安全中心指出,为缓解首都曼谷拥堵的交通状况,每学期开学前,市政府都会向家长们发出倡议,尽可能让孩子乘校车。但是使用校车的学生的比例仍然较低。[8]为了提高校车的使用率,地方交通部门调查了泰国校车使用率较低的原因:达到合法标准的校车运营成本高,学生乘坐校车缴纳的费用对某些家庭而言是一个负担;家长对校车司机及车辆本身安全问题的担忧;家长每天都要严格遵守校车时间表,等待着接送学生,对某些家庭来说不方便。[9]Chatuchak区是曼谷的一个商业区,有许多学校、公司、购物广场、商店等,拥有非常发达的公共交通配套设施,是曼谷交通最拥挤的地区之一。该地区许多小学(1~6年级)都为学生提供校车服务,但学生平均使用校车的比例仅为20.1%,表2是该地区其中的5所学校校车使用情况。[10]

调查显示,父母对校车安全指数的满意程度与校车使用率成正比,而父母的满意度也恰恰与校车质量本身相吻合。因此,提高校车质量是促使父母选择校车的重要因素。另外,调查者还对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他们将对象分为两组:使用校车者与不使用校车者,了解各自的原因。调查发现,家长决定是否选用校车时,最看重的因素是:司机的能力与态度、校车的安全标准。这显示出父母对学生安全的担忧是第一位的。紧随其后的是教师的监督。而对于那些不选择校车的家长,排在前三位的原因是:家庭与学校距离很短,没必要使用;亲自接送孩子是父母尽责任的表现;对于事故的担忧、校车费用、没有固定的校车路线都是较为次要的因素。[11]

虽然中国与泰国国情不同,但是某些现象具有共同性,泰国校车使用率低的原因,家长做决定时考虑的因素都可以为我国校车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无论哪个国家,孩子在途中的安全始终是父母最为关心的问题。高标准的校车质量,司机娴熟的技能、良好的态度,校车工作人员的细心照顾等都有助于促使更多的家长选择校车。

三、校车安全保障措施

校车本身安全指数高是保证安全的重要因素,但是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义务对于校车安全更是必不可少的。

(一)学校的责任

充分保证学生安全不仅是学校向家长做出的承诺,也是关系到学校声誉的问题,因此,配备校车的学校高度重视校车安全。开学前,学校一般会向父母提供“校车服务申请表”,使用校车的父母需要认真填写表格中的相关内容,学校以此作为决定校车数量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的依据。表格中有详细的学生信息:如年级、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监护人等,家长还要填写服务需求,如使用几个学期、单程还是双程、上午还是下午。有些学校[12]对服务需求规定得十分详细,例如:

为了保证将学生送至目的地,家长需要准确画出家庭住址图。最后,每一位需要校车服务的家长都要在申请表上签名,保证信息填写的准确性。不同学校的申请表形式不同,但包括的内容基本一致。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如实向家长明确通报校车的基本情况,如安全带的使用、校车容纳人数、司机的技能、质量标准等。

(二)家长的配合

为了安全、有效地进行校车管理,学校也会对家长提出一些要求,一般会制定一个针对家长的《校车管理须知》,[13]家长应该认真遵守,努力配合。须知具体形式不同,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接送地址,学校一般只按照学生登记的地址接送学生,不会将学生送到其他地方,家长应在固定地点等候;(2)准时,家长应该按照校车时间表接送学生,若有意外情况,不能按时乘坐校车应该提前告知校车管理人员;(3)丢失、遗漏物品如何处理;(4)校车管理人员、司机等联系方式。

(三)司机及工作人员

由于有家长反映,女司机比男司机更细心,因此泰国规定,尽可能让女司机驾车。这样,不少原本用私家车接送孩子的家长才放心让他们乘车。①泰国有一则新闻曾经报道:“一所中学校长考虑选用女性申请者填补校车司机的空缺,他认为女性可以成为很好的驾驶员。”[14]上文已经提到,校车司机的能力、态度是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学校、政府也高度重视校车司机的驾驶技术。帕府②(Phrae)交通部门为了改善道路安全,曾组织对该地所有校车司机进行培训,为期两天,帕府领导人高度重视,主持了其中的一天培训,并指出对校车司机进行专门培训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技能与纪律精神,保证学生安全。[15]此外,也有一些企业与政府合作,开展相关培训。银河学校访问项目是丰田泰国有限公司与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开展的项目,旨在向公立学校的小学生提供道路安全方面的知识。自从实施以来,该项目已经为泰国45万名位学生提供了培训。同时,该项目也会提供一些针对校车司机的安全培训。[16]泰国校车因校车工作人员的细心被誉为“最贴心校车”,由于有些学生距离学校较远,很多孩子一上车就睡觉,此时工作人员必须时刻盯着每个孩子,以免刹车或有意外发生时磕伤碰伤。而且,如果因意外情况,校车到达时间延迟,工作人员必须通知家长。[17]

确保校车安全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学生自身提高安全意识,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学校相关人员真正以学生为本,确保校车质量,司机及工作人员尽职尽责。每一个人都高度关注学生、校车安全,事故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泰国虽然国情不同于我国,其校车制度、现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同样作为发展中国家,其30多年的校车发展历史总会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政府的相关制度,法律条文的规定,学校、企业、家长、司机为确保校车安全而做的努力,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在吸取他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相信我国的校车会越来越安全,并最终建立起完善的校车制度。

摘要:泰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发展中国家,交通拥挤是该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泰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同路人”项目,校车制度是其中的一种模式。曼谷的校车制度已有30多年的历史,1979年《陆地运输法》与《交通工具法》对校车的相关问题做了明确规定。本文将从政府对校车的管理、泰国校车使用状况和家长、学校等相关主体在保障校车安全时的责任、义务三个方面梳理泰国校车状况,为维护我国校车安全提供借鉴。

关键词:泰国,校车安全,校车制度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7026.htm#4.

[2][6]Jittichai Rudjanakanoknad(2011)Ridesharing inBangkok:Situation,Obstacles,and Opportunity.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Annual Meeting 2011 Paper#11-0757[Online]http://scholar.google.com/scholar?clus-ter=5265626675441757944&hl=zh-CN&as_sdt=0,5.

[3]http://www.motorcycle.in.th/wiki/doku.php/land_traffic_act

[4][10][11]Achara Limmonthol&Jittichai Rudjanakanok-nad(2011)Journal of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and TrafficStudies(JSTS)Vol.2 No.1.

[5][14][17]http://news.google.com/newspapers?nid=266&dat=19690409&id=yOcrAAAAIBAJ&sjid=SGcFAAAAIBAJ&pg=4224,1146703.

[7]Manomaipibul,A.(2003)Securing Program Go to Schoolwith ShuttleStudentsin Bangkok:How StudentGo to School.Vajira Medical Journal 51,March-August 2007,121~128.

[8]Road Safety Center(2008)22 Years of School Bus EffortsHave Failed.[Online]http://www.roadsafetythai.org,Ac-cess on September 23,2009.

[9]Department of Land Transport(Not Specified Year)Secu-rity of School Bus:Start at Yourself,Project Report by theBureau of Transportation Safety.Engineering and SafetyBureau,Department of Land Transport,Ministry of Trans-port,Thailand.

[12][13]http://www.bkkprep.ac.th/index2.php?menu=22&sub=10&sub_id.

[15]http://www.accessmylibrary.com/article-1G1-135749401/thailand-phrae-province-provides.html.

校车安全标准之外 篇8

其间争论最大的焦点是“长头”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明是如何注重安全。暗含部分厂家利益的博弈。对此我不作评论。但与之相关的三个问题,我认为值得思考:

一是安全的实现仅仅是靠车子吗?

二是在追求“安全性”的同时要不要兼顾成本?

三是要不要考虑更多地利用现有的客车资源?

其实,大家如此关注校车安全标准,源于近期连续出了几起校车安全事故,于是政府有关部门就立竿见影,雷厉风行,抓了校车安全标准的制定。我认为校车安全标准确实该抓,但此外,我还认为,还有更重要事情应该考虑:

第一,是贫富差距和地区经济的不平衡问题。条件好的家庭,家长开车接送孩子上学,经济发达地区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而产生中小学生车翻人亡的是不发达地区。是穷人家的孩子。其实有“违规校车”坐的孩子还不是最困难的,现在还有很多孩子没有车坐甚至路都不通。安全标准高的校车是解决不了这些孩子的上学问题的。

第二,超载问题和其它车辆冲撞校车,实际是管理问题,是全社会的安全和法制意识问题。如果仅仅关注校车是否有高的安全标准,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八台镇中心校校车使用情况的报告 篇9

关于校车使用情况再次排查的报告

市教育局:

根据9月3日信访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精神,我镇立即派人对开学初全镇校车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摸排,现将摸排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镇基本情况:我镇共有中小学15所,公立幼儿园4 所,私立幼儿园5所。

二、排查情况:

1、全镇中小学及三所公立幼儿园无使用车辆接送学生;

2、张宽庄幼儿园:私人(家长)车辆接送,车牌号为豫

DBG861;

3、五所私立幼儿园用车情况为:硕硕幼儿园车辆,车牌号

为:豫D58789、黄色带有校车标志的新长安客车,无牌照;蓝天幼儿园车牌号豫DFU389、豫DC2325。

4、另:舞阳县保和乡来我镇接送幼儿的车辆为:五菱之光 豫LF6998。

特此报告。

八台镇中心校

校车安全管理情况 篇10

交通事故的情况通报

各专业客运、危运、校车单位:

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货运卡车与当地某幼儿园接送车迎面相撞,截至目前已造成20人死亡,其中包括18名幼儿以及校车司机和1名教师,另有44名幼儿不同程度受伤。经初步调查,事故发生时路面有雾,在货车与面包车会车时,两车均车速较快,面包车逆行与货车迎面相撞,导致惨剧发生。目前货车司机已被当地警方刑事拘留。

2011年9月26日,山西省介休市灵石县冷泉村一辆接送学生的微型面包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导致7名初中生死亡、2人重伤、3人轻伤。

2011年9月13日,荆州市两名年龄不到4岁的幼儿,被幼儿园校车接到幼儿园门口后,竟被司机和接车老师遗忘在校车上。当日,荆州市的气温高达31℃。在校车内闷了8个小时后,两名幼儿的遗体才被发现。

2011年8月29日,海南省三亚市一名3岁男童早上7时许乘接送车抵达幼儿园后,因睡着而未被司机、老师清点到,以致被遗忘在校车内9小时。直到下午4时30分左右被发现时,男童已经停止呼吸。

2011年7月20日7时10分,大连市开金州新区金石滩凉水湾路段,一辆载着17个孩子的轻型封闭货车与迎面而来的奔驰车相撞,车上的17个孩子均不同程度受伤。此车是幼儿园园长为了接送孩子而雇来的“黑校车”。

2011年4月14日19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化肥厂厂区外1公里处,1辆搭载着6名学生、1名教师、1名学龄前女童的微型面包车,在由南向北驶往312国道途中突然滑出公路,多次翻滚后造成驾驶员和车内的两人当场身亡,并有6人不同程度受伤。

2011年3月,在北京门头沟地区,一辆核定载客49人的客车,载着81名幼儿园师生,以98公里的时速撞上路边的施工围挡,造成一名男童死亡。此客车系某汽车租赁公司所有,而34岁的肇事司机竟有10年的吸毒史。

这些校车重特大交通事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血的教训极为深刻,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特别是在当前进入初冬季节,迷雾天气增多、冰雪天气即将来临,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必须继续严格紧绷安全弦,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车辆安全性能大检查,认真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严格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以“三薄弱”评比整改工作方案为安全管理平台加强安全管理。

一、各单位领导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特别是在当前进入初冬季节,迷雾天气增多、冰雪天气即将来临,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省厅《全省集中整治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方案》精神,在前阶段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认真开展下一阶段预防“三超一疲劳”为主题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落

实安全主体责任,层层落实,决不迁就。为积极做好今年春运工作打下良好的安全基础。

二、当前,已进入冬季,迷雾、冰雪天气越来越多,给我们交通安全运输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各单位要积极做好迷雾天气交通安全应急预案,把困难和险情想在前面,必须要求驾驶员严格控制车速,坚决杜绝超员,加强值班、建立健全预警通报机制,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应急安全准备工作。同时,对驾驶员、乘务员、押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交通安全针对性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安全行车、不超速、不超员、不超载等严重违法现象,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继续认真开展了交通安全大检查,对车辆每个一级安全部位一个不漏地逐项进行检查,如制动、转向、灯光信号、轮胎、防护装置、反光标识、反光橙色带等。其次是对车辆安全门、安全窗、安全锤、灭火器和安全疏散通道的检查,确保完整、好用和畅通,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车辆要及时维修和保养,杜绝车辆带病上路现象,坚决把安全隐患排除在上路之前。

四、加强行车动态管理,有条件的单位要通过GPS、行车记录仪、摄像监控设备,发现超速的、驾驶员操作不规范,行车时注意力不集中或发现驾驶员有疲劳现象时,要及时通过手机发短信等形式及时提醒,引起驾驶员高度重视。对发现违反交通安全的驾驶员要严格处理,绝不迁就。

治理校车安全 功夫在“车外” 篇11

就在甘肃正宁校车事故阴影仍未散去之时,江苏丰县又传来意外消息:一辆校车因避让人力三轮车发生侧翻,坠入河中,15名学生遇难。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这起发生于草案公布次日的事故再次敲打公众已趋脆弱的神经。人们不禁要问:“校车,你究竟怎么了?”

频繁的校车事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基层民生投入缺口较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应该说,历经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国家已经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让学生坐上安全舒适的校车我们“不差钱”。但是,由于一系列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事故没能幸免,悲剧一再发生。

反思这些事故,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校车本身质量不过硬、不符合营运标准之外,资源供给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监督管理缺位、相关主体责任感缺失也是重要原因。这些因素汇聚叠加、相互交织,共同造成了校车运行体系不完善,事故多点集中爆发。维护校车安全不仅有“车内”的问题,更有“车外”的问题。确保校车安全已经成为一项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

政府的責任显而易见。首先,有必要反思既有的“撤点并校”政策,遏制农村中小学“撤并风”,合理安排教育资源布局,尽可能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需要,从源头上减少学生交通风险;其次,要加大投入力度,强化保障措施,将撤校后节省下的财政资金及时转向校车配备等替代项目,完善向农村适度倾斜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基础教育设施配备的层次和水平;最后,加强监管,改变当前校车管理松散化、粗放化的状态,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构建严密的安全网络体系,为校车出行“保驾护航”。

其次,社会的支持至关重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全社会应树立“儿童优先”的理念,赋予孩子们出行“特权”。积极培养司乘人员的规则意识,形成文明礼让的驾驶风尚,让和谐互助成为道路文化的主旋律。校车经营主体和驾驶人员的责任意识、职业操守是车辆安全行驶的关键,只有敬畏生命、恪尽职守,握好手上这个连接众多家庭安全幸福的方向盘,才能让校车成为充满欢声笑语的流动校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安心。

再者,学校的努力不可或缺。安全教育长期以来就是学校教育的短板,面对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风险,学校必须思考如何更好地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可以通过各种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防范意识,训练自救求生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提供寄宿,减免学生午餐费,减少孩子们的奔波之苦。

最后,家长的行动值得期待。家长作为子女的监护主体,无疑承担着保障孩子安全出行的重要责任,尤其要克服侥幸心理,坚决向各类非法营运车辆说“不”,不断挤压非法车辆的生存空间,从自身力所能及之处做好校车安全监管工作,促进相关规定执行“落地”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让悲剧彻底不再重演。

每一次灾难和不幸都让我们感到悲痛和惋惜,但每一次灾难和不幸又都应该成为我们完善制度设计、强化制度执行的宝贵契机。全社会共同为孩子构筑一条通往光明未来的绿色通道,这才是对逝者最好告慰。

上一篇:外贸工作失误案例下一篇:文明城市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