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精选8篇)

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 篇1

01 范围

规定了 在食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基本要求、交接、运输配送、储存、人员和管理制度、追溯及召回、文件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和管理准则。

适用于各类食品出厂后到销售前需要温度控制的物流过程。

02 术语和定义

2.1 食品冷链物流以温度控制为 主要手段, 使食品 从出厂后到销售前始终处于所需温湿度范围内 的物流工程。

2.2 交接冷链物流过程中 的环节, 包括人库交接、出 库交接和配送交接等。

03 基本要求

3.1 应配备与冷链食品 生产经营相衔接的冷库、运输工具或其他符合冷链食品 储存温湿度要求的设施设备。

冷库、运输工具等设施设备应配置温湿度监测、记录、报警、调控装置, 监控装置应定期校验并记录。

设施设备应易于清洗、消毒、检查和维护。

3.2 冷库应具备配套的制冷系 统或保温条件缓存区的封闭 月 台, 同 时与车辆对接处应有防撞密封设施。

冷库门 应配备限制冷

热交换的装置, 并设置防反锁装置和警示标识。

3.3 运输工具厢体应使用 防水、防锈、耐腐蚀的材料,厢体内 壁应保持清洁卫生,无毒、无害、无污染、无异味。应定期对运输工具的冷藏性能进行检查并记录。

3.4 应建立与储存、运输相配套的信息化系 统, 信息化系 统应有储存、运输管理相应的模块。

3.5 需温湿度控制的食品 在物流过程中 应符合其标签标示或相关标准规定的温湿度要求。

3.6 当 食品 冷链物流关系 到公共卫生事件时, 应及时根据有关部门 的要求, 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置措施, 对相关区域和物品 按照有关要求进行清洗消毒, 对频繁接触部位应适当 增加消毒频次, 防止与冷链物流相关的人员、环境和食品 受到污染。

04 交接

4.1 交接环境应符合食品 安全要求,并建立清洁卫生管理制度。

4.2 交接时应检查食品 状态, 并确认食品 物流包装完整、清洁, 无污染、无异味。

4.3 交接时应确认食品 种类、数量、温度等信息, 确认无误后尽快装卸, 并做好交接记录。

4.4 交接时应测量食品 外箱表面温度或内 包装表面温度, 并记录;如表面温度超出规定范围, 还应测量食品 中心温度。

4.5 交接时应严格控制作业环境温度并尽量缩短作业时间,以防止食品 温度超出规定范围 , 如无封闭 月 台, 装卸货间 隙应随时关闭 厢

体门。

4.6 交接时应查验运输工具环境温度是否符合温控要求。

人库和配送交接时,还应查验全程温度记录;出 库交接时, 还应查验在库温度记录。

当 温度或食品 状态异常时, 应不予接收。

4.7 当 食品 冷链物流关系 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进行食品 外包装及交接用 相关用 品 用 具的清洁和消毒。

05 运输配送

5.1 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 应建立清洁卫生消毒记录制度, 定期对运输工具清洁、消毒。

运输工具不得运输有毒有害物质, 防止食品 被污染。

当 食品 冷链物流关系到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增加对运输工具的厢体内 外部、运输车辆驾驶室等的清洁消毒频次, 并做好记录。

5.2 应根据食品 的类型、特性、季节、运输距离等选择不同 的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 同 一运输工具运输不同 食品 及多 点装卸时, 应根据产品 特性, 做好分装、分离或分隔,并存放在符合食品 储存温度要求的区域。

5.3 装货前应对运输工具进行检查, 根据食品 的运输温度对厢体进行预冷, 并应在运输开始前达到食品 运输需要的温度。

5.4 运输过程中 的温度应实时连续监控, 记录时间 间隔不宜超过 10min, 且应真实准确。

5.5 当 运输设备温度超出设定范围时, 应立即采取纠正行动和应急措施, 并如实记录超温的范围和时间。

5.6 运输过程中 运输工具应采取安全性揩施, 如铅封或加锁等。

运输过程宜保持平稳, 装卸时应行动迅速、轻拿轻放, 并尽量减少车厢开门 次数和时间。

5.7 配送前应确认食品 物流包装完整, 温度符合要求。

5.8

需 冷冻 的食品 在运输过程中 温度不应 高于一 18℃;需冷藏的食品 在运输过程中 温度应为 0-10℃。

06 储存

6.1 冷库的温度显示、区域划分标识应清晰规范, 并做 好 温 度 记 录 , 确 保 准 确 真 实 , 记 录 间 隔 时 间 不 超 过30min。

6.2 冷库温度记录和显示设备宜放置在冷库外便于查看和控制的地方, 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记录仪应放置在最能 反 映 食 品 温 度 或 者平均 温 度 的 位 置 , 建 筑 面 积 大 于 100m2 的冷库, 温度传感器或温度记录仪数量不少于 2 个;应建立库房温度记录保存制度。

6.3 当 冷库温湿度超出设定范围时, 应立即采取纠正行动和应急揩施, 并如实记录超过的范围和时间。

6.4 不同 品 种、规格批次的产品 应分别堆垛, 防止串味和 交 叉污 染。

储存 的 食品 应 与 库 房 墙壁 间 距不 少 于10cm, 与地面间 距不少于 10cm。

6.5 冷库机房应 24h 不间 断运行并有应急措施。

6.6 冷库作业区应建立清洁卫生制度, 并建立记录机制。

食品 冷链物流关系 到公共卫生事件时, 应加强对货物转运存放区域、冷库机房的清洁消毒频次, 并做好记录。

6.7 需冷冻的食品 储存环境温度应不高于一 18℃ ,需冷藏的食品 储存环境温度应为 0℃~10℃。

对于有湿度要求的食品 , 还应满足相应的湿度储存要求。

07 人员和管理制度

7.1 应符合 GB 31621 的相关规定。

.7.2 从事食品 冷链物流各环节工作的人员,应接受运输、储存配送.交接及突发状况应急处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具备相应的能力 , 并有明确的职贲和杈限报告操作过程中 出现的食品 安全问 题。

7.3 应建立食品 运输、储存、配送、交接等环节温湿度及操作要求制度。

7.4 应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7.5 当 食品 冷链物梳关系 到公共卫生事件时, 应按照有关部门 的要求, 加强人员 健康状祝管理, 根据岗 位需要做好人员 健康防护。

08 追溯及召回

8.1 应符合 GB 31621 的相关规定。

8.2 当 食品 冷链物梳关系 到公共卫生事件时, 对受污染的食品 应按照有关部门 的要求进行处置。

09 文件管理

9.1 应符合 GB 31621 的相关规定。

9.2 文件保存期限应不少于食品 保质期满后 6 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 保存期限应不少于 2 年。

9.3 当 食品 冷链物流关系 到公共卫生事件时, 应按照有关部门 的要求执行。

篇二:

冷链食品安全食用指导方案

一、“关注冷链食品”

尤 其 对 于 进 口 冷 链 食 品,“ 购 买、储 存、加 工 ”这 三 个 节 点 要 注 意 :

1.购买

✪去正规超〇〇或〇〇场选购冷链食品,关注食品产地、来源、进口 食品检疫等相关信息以保证来源安全。

✪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可使用一次性手套,接触后也应及时洗手,同时戴好口 罩。

2.储存

✪最好采用独立封闭包装。

✪冷冻冰鲜食品放置冰箱冷冻室保存,不要存放过长时间,与熟食要分层存放。

3.加工

✪ 遵 循 “ 生 熟 分 开 ” 原 则,刀 具、砧 板、餐 具

(盆、盘、碗)

等 器 具 单 独 放 置,与 熟 食 的 分 开,使 用 完 后 及 时 清 洗 消 毒,清 洗 或 接 触 冷 冻 生 鲜 食 品后,应 洗 手 再 接 触 器 皿 或 熟 食。

✪ 肉 蛋 海 鲜 类 食 物 一 定 要 烧 熟 煮 透。

✪ 在 此 过 程 中,牢 记 不 摸 眼 口 鼻!

二、“关注来自高风险地区的快递、

货物” ”

怎 么 做 ? 记 住 三 点 :

❶ 查 收 来 自 高 风 险 地 区 的 快 递、货 物 时,可 戴上 塑 胶 手 套 或 一 次 性 手 套。

❷ 收 到 来 自 高 风 险 地 区 的 快 递、货 物 时,可 先用 75%的 酒 精 或 含 氯 消 毒 液 等 擦 拭 消 毒,但 需 要 注意 酒 精 是 易 燃 物 品,切 勿 进 行 大 面 积 喷 洒 消 毒。❸ 拆 完 快 递 后,要 及 时 用 流 动 水 加 肥 皂 或 洗 手液 洗 手,或 使 用 免 洗 手 消 毒 液。

三、“继续做好手卫生”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提 示,正 确 洗 手 包 括“ 三 要 素 ” :

❶ 洗 手 时 使 用 流 动 水 冲 洗。

❷ 使 用 肥 皂 或 洗 手 液 等 清 洁 用 品。

❸ 洗 手 时 间 不 少 于 20 秒。因 为 新 冠 病 毒 有 脂 质 包 膜,难 以 被 水 破 坏,而 皂液 在 作 用 一 定 时 间 后 可 破 坏 病 毒 包 膜,从 而 瓦 解 病 毒。所 以,洗 手

需 要 保 持 一 定 时 间,充 分 搓 揉 不 少 于 20 秒。

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 篇2

1.1 冷链物流的内涵

冷链物流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生鲜食品在采收、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及销售的整个过程中,不间断地处于一定的适宜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保持生鲜食品质量的一整套综合设施和管理手段,是一种由完全低温环境下的各种物流环节组成的物流体系。冷链物流把易腐、生鲜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

1.2 冷链物流对农产质量安全的意义

冷链物流可以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以蔬菜为例,在我国90%以上的蔬菜都未经任何低温处理就直接进入流通领域,这就造成每年有30%的蔬菜在流通过程中损耗。而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为了保证质量和降低损耗,蔬菜采摘后要经过一系列保鲜处理:采收和田间包装—预冷(冰冷、水冷、气冷)—淸选与杀菌—打蜡或薄膜包装—分级包装。蔬菜始终处于采后所需的低温冷藏条件,形成“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自选商场冷柜—消费者冰箱”这么一条“冷藏链”,极大地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冷链物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以冷鲜肉为例,它被公认为最好的生鲜肉。在制作过程中,要求在畜体屠宰后的24小时内将宰体温度降至0~4℃,然后在此温度下进行分割、剔骨、包装,并在贮藏、运输直至到达最终消费者的冷藏箱或厨房的过程中温度始终要保持在0~4℃的范围内。这种肉在嫩度、口感、风味、营养、多汁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优于无任何冷却条件下加工的热嫩肉(具体可见表1)。

2 我国冷链物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与问题

2.1 冷链物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农产品安全和卫生一直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尚未形成完整高效的冷冻冷藏链,从起点到终点,中间许多环节的冷链是断裂的。在我国,大约有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和销售的。

资料来源:双汇企业网(www.shuanghui.com)

我国每年有8000万吨果蔬腐烂,而其在采摘、运输、贮存等物流环节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相比之下,日本果蔬在流通过程中有98%通过冷链,果蔬损失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此外,我国的冷冻冷藏技术、农产品包装技术落后,导致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以原产品形式卖出,农产品的品质得不到保障。

2.2 冷链物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

①冷链物流运作流程效率低下,衔接不畅。

物流环节多。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通常要经过至少5个环节:生产者—产地市场—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流通环节多,经历时间长,使得物流链长度增加,重复运输和迂回运输经常发生,再加上信息在多次传递过程中衰减、失真和梗阻,物流效率大大降低,严重威胁流通中的农产品质量。

物流节点选址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物流节点仍有布局不合理现象存在,特别是在县、乡、镇级的农产品物流节点相当简陋,公路网络建设不合理,产销地相距甚远。覆盖范围较大的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在营运方式、规范管理方面也有欠缺。

农产品配送系统中存在诸多问题。配送模式不合理,联盟型配送模式尚未形成规模;配送设备不完善,在流通过程中主要是使用敞篷汽车散装运输,缺乏冷冻冷藏设备,箱式冷藏车严重不足;配送信息化程度低,未应用物流条码,配送主体不能即时获得或发布农产品信息,无法实现优化调度和有效配置,对客户不能提供查询、跟踪服务,难以做到对农产品实施实时监控。

②冷链物流信息采集缺失,溯源困难。

在我国,广大农产品的生产者是分散各地的农户,当农产品在田间地头被采集后,会销售给批发商,而批发商通过中间的物流公司将产品销售给零售商,最终由零售商将产品卖给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对中间过程的信息进行记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且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发展还未完善,目前尚未构建起从源头的农户到最终消费者的信息平台,成型的物流信息追溯系统在实际中也没有得以应用,因此当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时,溯源十分困难。

③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滞后,监管不力。

目前,尽管国家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标准体系,但是对于农产品物流企业没有准入标准,使得农产品在冷链物流环节缺乏监控体系,容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此外,冷藏车尺寸、托盘尺寸、冷库尺寸缺乏明确的标准,导致装卸搬运效率低下,降低了冷链的效率,影响了生鲜农产品的质量。还有,各种农产品的保存温度、湿度、保存期限均没有完善的标准,冷库、冷藏车的制冷效率能耗也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缺乏标准的指导,必将导致我国农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的局面。

④冷链物流技术装备陈旧,融资渠道狭窄。

在我国,农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目前,我国保温冷藏汽车约3万辆,而美国有20多万辆,日本有12万辆左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约0.3%,美国为0.8%~1.0%、英国为2.5%~2.8%、日本为3.7%。在我国铁路总运行车辆33.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其中60%以上仍为加冰冷藏车,大多车型不仅陈旧且不符合规格,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此外,由于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还未完善,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其广大的利润空间,且冷冻冷藏设备一般价值量大,导致了对其投资回收期长,企业成本回收慢,所以在冷链物流环节的融资渠道狭窄,主要依靠国家的投资。

3 重构冷链物流运作流程,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

3.1 重建冷链物流运作流程,提高物流效率

①优化冷链中的农产品物流网络节点

节点选址。农产品物流节点的服务性功能特性决定了它的地理位置,物流节点的选址应该在靠近农产品产地、土地资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以提高物流运输效率,保障农产品的质量。

节点布局。宏观布局:农产品物流节点布局规划设计指在一定的层次和地区范围内,确定农村合作社、农批市场、物流园区或配送中心合理的空间布局方案,以形成流畅的农产品物流链、物流网。整体布局设计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人口特点把物流节点划分为几个层次,不同层次的物流节点规划的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微观布局:在进行节点规划的设计中还要考虑节点内部的布局,这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节点内部设计应该着重考虑节点功能、作业流程、服务质量要求,确定物流节点内部各种平面布局方案。

②优化冷链中的农产品配送

整个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建立共同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业的共同配送(如图1)。即由供应商将货物运送到主要城市冷链物流配送中心,整合后进行长途运输,由地区配送进行装箱提货和当地运送,最后整合并发送给零售商。共同配送有利于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提高冷冻冷藏品的质量控制水平,还有利于建立起统一的农产品采购检验标准,提高配送的信息化水平。

3.2 构筑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溯源

农产品的流通由种植基地出发,经由批发商、物流公司、零售商,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因此信息平台的构建应该覆盖这五个环节。信息平台的实现应包含基础数据的采集、中间过程数据的集成、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查询和访问。基础数据包含农产品的基本信息如名称、品种、采收时间等,使用条码或记录卡对信息进行录入;中间过程数据的集成包含批发商、物流公司、零售商的信息收集,以保证整个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完整;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则通过企业内部的网络及企业之间的网络来实现,以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为用户查询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信息的查询和访问环节,消费者可以通过条码对产品的基本信息进行了解,对于条码上不包含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询。通过这样的信息跟踪和追溯过程,将记录与农产品相关的各种信息,各环节责任明确,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可以在尽快查明原因的同时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3 构建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强化监管力度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的建立,既有利于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业务操作,又有利于我国冷链物流企业进一步改善自己的经营与管理,更好地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我国应努力建立从生产、加工、分拨、仓储、配送、售后等一整套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政府还要通过立法、审核认证,协会及企业应通过建立标准体系、管理体系、产品召回等各个环节,建立比较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具体而言,我国可以参照冷链物流的国际标准,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并制定以GAP、GVP、GMP、HACCP、ISO为基本原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规程。

3.4 更新冷链物流技术装备,拓宽融资渠道

淘汰陈旧车型和设备,发展冷藏运输装备。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冷链物流成功经验,我国应尽快淘汰陈旧的冷藏车与保温车型,研制出能全程控制温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速冻机,并结合我国实际的市场需求,加大对各种小批量、多品种且能适应冷藏快运业务,适合长距离运输的冷藏车、集装箱及相关制冷设备的研发投入。

建立现代冷库,提高冷库信息化水平。现代冷库应配备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了解货物的存放位置、数量、保质期等,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

拓宽冷链设备融资渠道,加快技术装备更新。总体上我国每年农产品的冷冻冷藏量都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这就对现有的冷冻冷藏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企业等必须加大对冷链物流技术装备的投资,以更好地保障农产品的质量。政府应积极引导工商业、金融业的部分资本向冷链物流领域流动。有了大量资本向冷链物流靠拢,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就有了资金支持,同时也会由产业集聚效应引来大量外商投资。

4 结束语

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 篇3

关键词:冷链物流;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一、 冷链及其构成

所谓冷链,是指易腐、生鲜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把所涉及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协调相互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安全,它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

目前冷链适合的食物包括:(1)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2)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品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3)特殊商品:药品。

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1)冷冻加工:包括肉禽类、鱼类和蛋类的冷却与冷冻,以及在低温状态下的加工作业过程;也包括蔬菜的预冷;各种速冻食物和奶制品的低温加工等。在这个环节上主要涉及冷链装备是冷却、冻结装置和速冻装置。(2)冷冻储藏:包括食品的冷却储藏和冻结储藏,以及水果蔬菜等食品的气调储藏。它是保证食品在储藏和加工过程中的低温保险环境。在此环节主要涉及各类冷藏库、加工间、冷藏柜、冷冻柜及家用冰箱等等。(3)冷藏运输:包括食品的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配送等物流环节的低温状态。它主要涉及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是引起食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运输工具应具有良好的性能,远途运输尤其重要。(4)冷冻销售:包括各种冷链食品进入批发零售环节的冷冻冷藏和销售,它由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共同完成。随着大中城市各类连锁超市的快速发展,各类连锁超市正在成为冷链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在这些零售终端,大量使用了冷藏、冷冻陈列柜和储藏库,它们成为完整的食品冷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 冷链物流质量保障体系

冷链物流将易腐、生鲜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等各种问题集中起来考虑,因而是一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系统工程。这决定了冷链物流的质量体系是多层次,由多种因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冷链物流来说,最终的质量管理目标是物流服务质量。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为顾客创造价值,从而达成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冷链物流服务质量依赖于商品的质量保证。也就是在冷链商品流通过程中必须注意物流各项作业的速度和质量以及温度控制,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的损耗,防止食品的变质和污染。因此,商品的质量保证是冷链物流质量体系的基本目标。而商品质量的保证依赖于物流工作质量、物流工程质量和商品质量改善。因此,它们是冷链物流质量体系的基础目标。冷链物流五种质量之间关系可用图1来表示。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需涉及体制、人、设施和设备、物流流程、计量与测试手段、环境因素等六个因素。

1. 体制因素。我国需建立低温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标准监督实施体系,加强行业的管理和调控。一般发达国家都有低温食品安全标准。2004年,国际冷链协会发布了冷链绩效衡量标准(CCQI)。这是冷链的第一个产业标准,它涉及对环境条件敏感的易腐货物的搬运、运输和储存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对技术设备、运作流程和员工作业熟练程度都有了定量的指标。在日本冷冻食品协会发放“认证”的标准有:(1)按规范进行前处理;(2)必须速冻;(3)必须包装;(4)必须温度控制在-18℃以下保藏。4条标准中,难度最大且影响食品品质最大的是速冻工序。其主要理论是要求以尽快的速度通过-1~-5℃的冰晶生成带,此时有80%的水分冻结,要求在30秒之内,使产品中心温度达到-18℃以下。而国内的冷链系统还只是一个早期的冷冻市场,远未达到完善的程度,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冷链的实施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制约,只有一些大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身制定了一些标准,因此在监管上也是空白。为保障低温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有关部门应制定一系列行业标准和产品标准(包括从包装物到销售环节的明确操作标准),使冷链的实施走上法制化轨道。

2. 人的因素。冷链物流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卫生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放可上岗,冷链物流工作人员须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检查身体,并按要求取得健康证。冷链物流工作人员除了卫生知识培训以外,还需做好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使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技术熟练程度、质量意识、责任心等符合冷链物流工作的需要。冷链物流客户服务人员应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能够正确详细地记录客户的各项要求,并能协调以后各工序工作人员,确保客户各项要求得以满足。冷链物流流通加工人员应熟练掌握商品质量标准和质量检验规范,能准确、熟练、快速地进行生鲜食品的挑选、分级、分割、包装工作。冷链物流搬运及装卸、配送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类机械设备的操作、冷链物流的作业规范和交通路线,能快捷地完成生鲜食品的搬运、装卸、配送工作,减短冷冻食品暴露在常温下的时间,降低冷库能耗,保证冷冻食品的质量。

3. 设施和设备因素。国外冷冻冷藏物流之所以迅速发展,冷藏装备的发展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发达国家已逐步淘汰了冰冷车和机冷车,在20世纪80年代后以年均递增15%的速度推广使用冷藏集装箱,目前已广泛采用机冷式冷藏集装箱,并有通风、气调、液氨、保温、冷板等多种类的冷藏箱,极大地促进了冷藏运输的发展。目前,国内冷冻冷藏企业的制冷技术仍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阶段,保留着以往的老一套制冷工艺和技术,相当于国外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冷冻冷藏质量监控、车间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另外冷藏仓储基础设施滞后,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而目前运营中的冷藏运输设施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制冷技术和工艺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

为了确保冷冻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我国应大力发展先进的冷冻冷藏装备:

首先,建设现代化冷库。目前,冷冻冷藏产品的品种、花样在不断增加。这要求现代化冷库应有较宽的温度调节范围,能够贮藏多种冷冻冷藏产品。因此,现代化冷库可采用分散式制冷系统,使库温能在-20℃~20℃之间选择,增强贮藏商品的品种的多样性,以适应现代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另外,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冷库制冷设备均实行全自动控制。制冷设备控制由库温控制自动开停和运转。库房现场设有库温和设备管制和显示装置。同时,库房温度、压缩机、冷凝风机、冷风机的运转信号都引至中央控制室显示屏上。机房值班人员能在中央控制室能观察到各机组运行情况。

其次,在现有冷藏运输设施的条件下,大力发展公路冷藏运输和“三栖”冷藏集装箱运输,采用现代化技术和管理,使货物运输质量有明显改善,提高鲜活易腐货物冷藏运输率,实现高值适箱货物整装化,逐步完善易腐食品冷藏链,同时,应加大对现有冷藏运输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为冷藏运输行业的大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建立由铁路、公路、水路齐上的多渠道、多层次的冷藏运输格局。

第三,做好超市店中冷藏柜的选型、设计以及规范管理工作。冷藏陈列柜的形式多样、功能齐全和运行节能是我们今后选型的主要标准。低温食品的发展突出一个主题即新鲜、安全、营养、卫生。因此,除了严格控制从产地到生鲜加工厂的商品品质及良好的生产操作条件外,还应改善超市冷藏设施的贮藏条件和卫生环境,以减少生鲜食品在此环节中因不良外界条件而导致品质老化所造成的损耗,从而降低成本。

第四,开发制造用抗菌材料生产的新一代环保无菌和节能化的冷藏设施。无菌冰箱及冷柜的普及意味着冷链的进一步完善,对保持食品高品质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4. 冷链物流流程。各物流公司应根据自己的经营范围和客户的要求设立自己的流程和操作规范。冷链流程的关键是标准化和跟踪。标准化是指对冷链物流的每个环节的温度、湿度、操作方法、操作时间、设备要求都设立可量化的指标。跟踪是对冷链物流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上述指标按要求完成。通过上述两项措施,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的损耗,防止食品的变质和污染。

5. 计量与测试手段。冷链物流企业应装备全套的检测和自动控制设备,包括:商品有害菌检测设备、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设备、温度自控、遥测装置和温度自动记录装置。

6.环境因素。冷链物流作业对象是生鲜和冷冻食品,因此,保持环境卫生是冷链物流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库房周围和库内外走廊、汽车、火车月台、电梯等地必须坚持每天清扫,保持卫生;物流中心进出人员禁止随地吐痰、抽烟、乱扔杂物;使用的工具、器具要勤洗、勤擦,定期消毒;冷库库内商品出清后,必须彻底清扫、检查、消毒、堵塞鼠洞、杀灭霉菌。

参考文献:

1.许伯年.特殊供应链——冷链的最新发展.港口装卸,2004,(5):33-35.

2.仪秀琴,付洪垒,刘桂华.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前景分析.农村经济,2004,(4):51-52.

3.徐庆磊.新世纪之初中国食品冷冻、冷藏的发展趋势.制冷,2000,(4):35-37.

作者简介:鲍长生,讲师,同济大学投资研究所博士生。

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 篇4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上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应用为支撑,以规范有效监管为保障,着力构建“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促进农民增收,保障食品消费安全。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创新动力。发挥政府部门在规划、标准、政策等方面的引导、扶持和监管作用,为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问题导向,补齐短板。聚焦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等突出问题,抓两头、带中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形成贯通一、二、三产业的冷链物流产业体系。

创新驱动,提高效率。大力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创新经营模式,发展供应链等新型产业组织形态,全面提高冷链物流行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完善标准,规范发展。完善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加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推动企业优胜劣汰,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上下游衔接、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冷链物流发展由“自配自用”向“中转外运”转变,普遍实现冷链服务全程可视、可追溯,生鲜农产品和易腐食品冷链流通率、冷藏运输率显著提高,腐损率明显降低,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努力将嘉峪关市建成全省冷链物流重点集散、配送中心。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健全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鼓励大型商贸流通、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制定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牵头单位:商务局;

配合单位:发改委、邮管局)研究国家及省上发布的冷藏运输车辆温度监测装置技术标准和检验方法,在市场准入环节明确冷藏运输车辆温度监测装置要求。(牵头单位:工信委;

配合单位:交通局)针对重要管理环节研究建立冷链物流服务管理规范,建立冷链物流全程温度记录制度,相关记录保存时间要超过产品保质期六个月以上。(牵头单位: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卫计委、农林局)

(二)完善城乡配送体系建设。加快完善覆盖嘉酒区域的城乡配送网络体系,合理布局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三级配送节点,搭建城市配送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面向全国、覆盖城乡的消费品、农产品及农资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引进大型专业化物流企业参与城乡配送体系建设。发挥邮政及供销合作社的网络和服务优势,加强农村邮政网点、村邮站、“三农”服务站等网络终端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双向流通。鼓励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大幅提升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率。(牵头单位:各区、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配合单位:商务局、农林局、供销社、邮管局)

(三)鼓励冷链物流企业经营创新。鼓励连锁经营企业、大型批发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利用自有设施提供社会化的冷链物流服务,开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经营模式创新,提高城市冷链配送集约化、现代化水平。(牵头单位:发改委;

配合单位:商务局、市场监管局、邮管局)鼓励冷链物流平台企业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与小微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深度合作,为小型市场主体创业创新创造条件。(牵头单位:发改委;

配合单位:商务局、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供销社)

(四)推进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鼓励相关企业建立冷链物流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系统,逐步实现冷链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化、数据化、透明化,加强对冷链物流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大力发展“互联网+冷链物流”,整合产品、冷库、冷藏运输车辆等资源,实现市场需求和冷链资源之间的高效匹配对接,提高冷链资源综合利用率。将相关企业、从业人员等信用状况纳入全市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通过“信用嘉峪关”网站依法公开。(牵头单位:工信委;

配合单位:发改委、交通局、社会治理局、商务局、农林局、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五)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对延缓产品品质劣变和减少腐损的核心技术工艺、绿色防腐技术与产品、新型保鲜减震包装材料、移动式等新型分级预冷装置、多温区陈列销售设备、大容量冷却冷冻机械、节能环保多温层冷链运输工具等的技术引进、成果转化。(牵头单位:科技局)督促冷链物流企业从正规厂商采购或租赁标准化、专业化的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加速淘汰不规范、高能耗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辆,取缔非法改装的冷藏运输车辆。鼓励第三方认证机构从运行状况、能效水平、绿色环保等方面对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开展认证。结合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冷链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标准化,推广标准冷藏集装箱,促进冷链物流各作业环节以及不同交通方式间的有序衔接。(牵头单位:交通局;

配合单位:商务局、工信委、邮管局)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冷链物流对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把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作为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建立冷链物流发展沟通联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冷链物流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推动全市冷链物流健康有序发展。

(二)强化统筹规划。促进建设项目与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衔接、对接,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盘活土地资源,对符合规划的重点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加大土地供应力度,加快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国土局、规划局;

配合单位:建设局、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三)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鼓励流通企业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按照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印发的《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鼓励地方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冷链物流项目建设”要求,努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建设基金等投入。积极探索新型投融资模式,鼓励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与冷链物流企业深化合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开发适合冷链物流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牵头单位:发改委、商务局;

配合单位:财政局、金融办、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嘉峪关市中心支行)

(四)推进资源整合。鼓励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等资源。加快升级改造步伐和配套协作,在物流园区建立大型低温冷链物流中心,并采用现代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提高冷链物流整体质量与效率。引导传统的冷藏运输企业在整合原有资源基础上,通过并购等形式,拓宽物流服务领域,向现代专业低温物流企业转变。(牵头单位:国资委;

配合单位:国际港务区管委会)

(五)加强监督管理。加强监管执法协调联动,推动冷链物流全程有效监管,坚持不定期抽查。依法在车辆进入营运市场、年度审验等环节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查处非法改装、假牌假证、无证运输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冷链运输市场的监督管理。强化冷链物流企业信用管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现有信息平台的作用,完善冷链物流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将企业信用信息归集至省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依法向社会及时公开。(牵头单位:公安局、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综合执法局、安监局、运管局、商务局、发改委、社会治理局)

(六)鼓励人才培养。积极促进企业、行业协会、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高校、科研机构间的产学研合作对接,开展冷链物流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大型卖场、连锁超市、批发市场、标准化菜场、物流企业、农业生产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流通领域从业人员的冷链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实施冷链物流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冷链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牵头单位:人社局、教育局)

(七)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加强冷链物流行业调研,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强化冷链物流、食品安全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全程冷链生鲜农产品质量的认知度。(牵头单位:各区、农林局;

冷链物流论文 篇5

冷链物流论文

别:

业:

级:

号:

指导老师:

内容摘要:冷链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的是“门到门”的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与管理;冷链物流包括肉食品、成品、半品、海鲜等运输的重要渠道,随着物流行业和市场日益细分的发展,冷链物流正在向一种专业化的物流方向发展,冷链物流市场增长潜力仍然是巨大的。我国的现代物流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发展而来。而我国在冷链物流前行的道路上遇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冷链物流 发展 我国冷链物流

一、冷链物流简介(1)冷链物流的定义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2)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

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巧克力;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冷冻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达到要求的,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所以,食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的,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二、冷链物流的发展

将物联网技术应该用于冷链物流的原材料采购、产品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能够对整个过程实施智能化监控。在生产过程依照生产厂商的规定进行操作,操作过程的透明度不高,不能确定是具体的哪方面出了问题,更不能确定相应的当事人。物联网的采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就对其进行电子标记编码,建立数据库,通过电子标签,能够对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的过程进行连续的监控,包括当前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操作人员,全部录入数据库的数据,很容易就清楚了是哪些因素造成的问题。能够立刻进行改善,也能够确定事故的责任归属。

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之后,储存管理变得更加的简便、快捷高效。在生产加工时对产品的电子标签,在储存的时候运用其自动识别功能,在入库的时候通过读写器就能很快的记录产品的入库时间和相应的数量等信息。仓库的管理过程中不再需要人员逐个的进行清点盘查,通过读写器进行快速的读取或者通过数据库查询相应的数据就清楚仓库库存的详细情况。产品出库的时候,利用数据库能够快速确定产品,从而避免了先进后出现象的发生。产品上的电子标签还能够对

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并把数据反馈给物联网,物联网通过智能处理,调节仓库的环境,提高储存质量。

在冷链物流中利用物联网的技术,给企业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顾客满意度,降低生产成本,划分冷链上相关的责任。同时,也便于政府部门对冷链上产品监测。

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可控,必定是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

三、中国冷链物流发展

就我国当前的冷链物流现状,中央和地方都在大力支持并提倡,力求发展,专家认为,发展冷链物流,其中可以促进诸如农产品、水产品、畜禽肉类等的商品流通,降低资源损耗,从而增强社会资源的利用率,而我国的冷链物流产业相对落后,这与起步较晚,技术落后等是分不开的,食品冷链产业蕴藏着很好的投资机遇,但有关专家也同时指出,中国食品冷链产业发展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企业投资冷链产业应扬长避短,在突破制约因素中找到商机,从而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四、中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使用价格相对较高的冷链物流对企业是否有好处。这是一个利益的问题,并牵涉到整个价值链上的各方。由于并没有因为某个供应商提供较好的冷链物流而给予额外的照顾,这样一来就间接地鼓励了供应商使用非标准的车。而真正能做到的供应商则在少数,这是一个利益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物流的问题。

第二、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有关冷链规则的执行力。虽然有相关的法规,但政府更多地关注除冷链物流以外的地方,而没有更多地查冷链的质量,故目前那些使用全程冷链物流的企业则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而自定标准来运作冷链物流,这里面的代表是麦当劳、光明乳业等品牌企业。他们自己沿用国际的认证体系,对全程的冷链物流进行管理。

第三、正规的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的物流公司规模大的不多,更多的是游击队围攻正规部队,一些第三方物流以价格来竞争,无利润来进行投资和扩大规模。在“量”就是王的物流运作中,如果没有足够的量,价格会因物流高成本而居高不下,便会制止更多的潜在客户使用正规的服务。物流企业本身的提高,如何能进一步为企业的服务做好也是一个需要提升的问题,因为这毕竟是一个年轻的行业。第三方物流本身也要减低成本和扩大规模,尽快使其成为一个良性循环。同时这也需要有一个较长期的合作过程。因此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强化食品的供应链规则的执行和监督,引导企业向正规的冷链物流发展,而不能完全要靠公司为了品牌而自律。同时第三方物流也需要积极开展工作和培养人才来发展和壮大自己;但是也有些企业虽然投入较大,基础设施也非常先进,但是在管理等方面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

第四,没有使用整体成本的概念,企业比较注重单价成本,而没有考虑如何通过使用合格和优质的物流服务商来减少货物的损失等,因为在冷链物流中的消耗是可观的。这个也是中国物流中目前较为严重的现象。

参考文献:

郭鹤艺《冷链物流热力无限》

透视蒙牛冷链物流操作 篇6

1999年8月,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呼和浩特和林格尔县一片荒地上成立。创办伊始,蒙牛以“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市场策略迅速开创了市场局面,并以举国瞩目的“蒙牛速度”迅猛发展。

2001年,蒙牛提出-

了“中国乳都”的概念,坚持以先进文化为方向,以草原文化为底蕴,以昭君文化为特色,以企业文化为核心,建设“乳都文化”,实现中国乳都的社会、经济、文化效益的最佳结合的目标。通过在生产车间设计参观通道等方式展示蒙牛牛奶、冰激凌等消费者所喜爱的产品的生产、加工到成品的全线生产流程,从而展现蒙牛企业文化,让广大的消费者了解蒙牛,信任蒙牛,热爱蒙牛。

近几年的乳业市场风起云涌,在常温市场竞争风靡之后,低温市场又逐渐成为一个企业发展冷链运营的一个新的亮点。国内以伊利、蒙牛、光明等为代表的三家企业在各自的冷链运作方面又都略胜一筹。低温产品的市场被公认为是企业在其发展冷链运作的一个新的挑战。在众多的乳业品牌中,蒙牛的低温市场增长率是同行业的5倍。蒙牛是如何做到这一巨大的市场份额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蒙牛在低温市场上的运作。

低温市场首先看的是产品,在乳业市场主要产品就是酸奶。运作酸奶产品,考验的是企业新品研发、冷链建设、渠道管理三大能力。蒙牛是来自大草原,但是从市场上看,北京市场上供应的蒙牛酸奶是由蒙牛的北京工厂生产的。蒙牛要如何突破冷链配送的瓶颈呢?把产自大草原的酸奶送到更广阔的市场呢?这是蒙牛企业值得考虑的问题。酸奶的保质期短,一般是14—21天,而且对冷链要求非常高。从牛奶挤出运送到车间加工,直到运到市场销售,全过程都必须保持2℃—6℃之间贮存。建设冷链配送系统要求冷藏罐、冷藏车等等,人力、物力成本投入非常大。但也有企业将此项业务外包给物流公司,从而降低投入、运作成本,风险相对也能降低。

蒙牛起家伊始大胆采取了“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发展战略,通过虚拟联合,蒙牛投入品牌、管理、技术和配方,与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八家乳品企业合作开始了创业旅程,牛根生甚至将工业制造行业中的OEM方式运用到了乳品行业。现在,布局全国的蒙牛仍然离不开OEM方式,在目前暂时无法突破冷链配送瓶颈的前提下,OEM方式也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如何控制其中的质量风险,即使是蒙牛这样的乳业巨头,也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而且酸奶的生产工艺比液态奶的制作工艺更复杂,要求更高,质量风险也就更大。

目前一些大型超市与蒙牛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由蒙牛直接配送,利用蒙牛运输要求和运输工具直接到达超市的冷柜,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鲜奶变质,给超市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而影响蒙牛的信誉度。随着合作的进展,与客户建立起的合作关系趋向稳固,以及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通过对生产商自有冷链资源、社会资源和自身资源的不断整合,建立起科学的、固定化的冷链物流管理和运作体系。

蒙牛在其每个小店、零售店、批发店等零售终端投放冰柜,以保证其低温产品的质量。至于由北京销往各地的低温产品,全部走汽运,虽然成本较铁运高出很多,但在时间上能有保证。通常,超市在低温产品超过生产日期3天后就会拒绝进货,所以蒙牛必须保证其产品在2-3天内到达终端。蒙牛减少物流费用的方法是尽量使每一笔单子变大,形成规模后,在运输的各个环节上就都能得到优惠。对于保质期很短的低温产品,运输半径的减小可以缩短运输时间,这就要求生产厂房离销售终端越近越好。蒙牛的原则是鲜奶不走出草原,而杯装酸奶则可以在其他地区建厂,采用当地周边奶源。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篇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保障食品从生产到流通领域品质和供应时效的食品冷链物流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生鲜冷冻食品产销量巨大, 但并未形成完善配套的冷链物流系统,导致生鲜冷冻食品损耗严重,并严重制约着我国生鲜冷冻食品加工业的发展。 因此, 建立配套完善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加快食品冷链物流业的健康发展,使食品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对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促进生鲜冷冻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对促进技术装备市场的发展,扩大内需也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冷冻食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迅速拉动了冷冻食品的消费,冷冻食品每年增产约10%[1]。 其中,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制品类等生产发展很快,年均增长率分别约11%,25.8%,12%,24% 和7.8%[1]。 可以说我国是生鲜冷冻食品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冷链物流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生鲜食品和冷冻食品的产量和消费量增长很快,但与之配套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建立,产地预冷缺失、基础设施匮乏等问题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4 个方面。

2.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 在运输环节,由于制冷技术和工艺落后,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冷冻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导致无法提供持续、必需的低温环境。 目前我国的冷藏运输率(即易腐货物采用冷藏运输所占的比例)约10%~20%,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达到80%~90%[2]。 这直接导致运输过程的损耗增大,运输成本占物流成本的比例加大。 在仓储环节,现代化标准冷库无论从数量还是容量看都明显不足。 现有冷库大多只适合肉、鱼类的冷冻存贮,且淡旺季明显,存储能力旺季不足、淡季过剩的现象突出。 在技术方面, 冷库的制冷技术也相对落后, 现在仍沿用旧制冷工艺和技术,只相当于国外20 世纪80 年代的水平,冷藏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清洁、卫生管理、包装技术和国际标准仍有较大差距[2]。

运输和仓储等物流环节设施能力不足、 技术落后等问题的存在,不仅造成流通过程中无法提供适宜的低温作业环境,增大流通过程损耗,而且对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保证食品安全极为不利。

2.2 冷链物流管理体制制度和国家标准缺乏

迄今为止我国在冷链物流方面尚未出台一个具备一定约束力的统一标准供企业参考与执行,细化的系统性技术标准,如冷链物流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物流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冷链物流行业管理要求与规范等尚未制定[2],冷冻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物流作业标准亦尚未出台,监管也是一片空白。 因此企业只能是按照自身作业标准运作,且只能依靠企业的自律维护产品质量。 政府公共部门监督和指导的缺乏直接制约了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2.3 冷链物流社会化程度低

一方面,冷链物流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要求都很高的产业。 事实上食品冷链物流因其作业难度高、投资大、管理复杂等使第三方物流企业难以独立运作。 另一方面,由于从“田间到餐桌”整个物流过程链条太长,一家企业难以独立完成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 因此,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社会化程度低,多数都是依靠生产企业、连锁经营企业自主完成。 生鲜肉类食品和速冻食品的行业巨头双汇、思念等企业集团均是依靠自己的冷链物流系统完成冷链物流作业。 双汇集团下辖的物流公司有200多辆冷藏食品车辆, 日常配送和运输几乎均由物流公司独立完成。 自营物流虽然能满足双汇肉类食品配送对时间、储存条件等的要求,但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费用十分巨大,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运力浪费,导致双汇的物流成本增大,资源分散,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

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尚未建立起健全完善的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大大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造成成本和商品损耗率高,制约了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3加快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我国于2009 年6 月公布实施新的食品安全法,更加关注食品在整个供应流通过程的安全监控, 对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根据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4 项措施。

3.1 制定食品冷链物流的作业标准和监管标准

冷链标准能为从事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提供运作指导,体现竞争的公平性,同时也是公众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在运作中显现的问题反映出对规范行业标准的需求很大。

国家强制性标准是食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 实现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农产品保鲜物流行业有关的规定和技术标准对食品生产、 加工和流通的每一个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对保鲜物流系统的各阶段制定具体的温控要求,对各种运输工具也有专门规定。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行业标准形式的企业责任对保证供应链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制定作业标准时,可由国家牵头,行业巨头企业和高校专家共同制定具体标准后交由相关部门讨论确定。

3.2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实现 “三位一体化”改革

业界对冷链物流有一个形象的说法:“这个行业水很深。 ”冷链物流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对资金、管理和技术要求很高的产业,完善和健全冷链物流运作体系需进行“三位一体化”变革,逐步形成多方参与的多元化建设机制。 一方面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创造良好营运环境;另一方面,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协调作用, 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运作规范,对企业的设施规划及经营方向给予指导。 另外,企业也应根据市场规律运作,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服从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协调,合力促进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3 加强上下游整合,实现集约化和社会化

冷链物流链条长、节点多、供应链组成复杂,而我国农业还处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化运作状态,产业水平和集约化程度低,产供销一体化尚未形成。 因此,为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体系,整合冷链物流上下游,通过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实现冷链物流集约化和社会化。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是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美日等冷链流通率较高的发达国家来看,自营冷链物流将逐渐转为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模式。 与自营物流比,第三方物流专业、高效、节约成本等优势十分明显。 此模式更自由地协调生产运作,加强柔性管理,使企业可以集中力量提高核心竞争力。

3.4 加强技术改造和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

实现食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需要大规模地进行冷链技术改造,更新物流设备,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结合我国国情,在仓储环节可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在运输环节可引进、推广车辆温度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 针对当前易腐货物的运输趋势, 铁路运输可以积极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单节和具有单辆与多辆连挂运用技术条件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求。 公路运输方面可以研制适应零担运输的冷藏配送车辆。

4结语

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业起步较晚, 在基础设施建设、 技术水平、行业标准和国家监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食品冷链物流业社会化程度的提升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第三方冷链物流业必将迅速崛起,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业也将步入正轨,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供应的时效性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冷链物流作为食品从生产到消费领域的重要安全保障应运而生。本文在分析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策略和具体措施。

冷链物流与食品安全 篇8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基金名称: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基金号:吉农院合字[2014]第106号

中图分类号: F127.3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4.003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生鲜果蔬、肉类产品从生产加工到消费者最终食用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符合要求的低温环境,使其在流通过程中保持新鲜的一系列活动。在吉林省,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销量和吉林省居民的饮食安全性。

1 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

近年来,吉林省经济水平稳步提高,2015年吉林省生产总值(GDP)达到14274.11亿,全省人均GDP为51851.55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也使加快冷链物流发展成为一个新课题。

2015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3647万吨,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860万吨,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55.8万吨,禽蛋总产量107.3万吨,水产品总产量19.5万吨。如此大量的农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者手中,都需要冷链物流保证其农产品质量。然而,吉林省冷链物流公司数量、农产品冷链运输率却很低。吉林省共有农产品物流公司约200家左右,然而,规模大、设备完善且能够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公司并不多,其中比较知名的冷链物流公司有中冷物流有限公司、长春华商冷藏物流有限公司、华远物流有限公司、吉林省鼎盛冷链服务有限公司等。

2 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问题

2.1消费者对冷链农产品认可度低

虽然随着吉林省人均GDP的增长,人们对冷链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冷链农产品销售量不高仍然是一个难以改变的事实。据相关资料,吉林省的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仅有10%果蔬、20%的肉产品和30%的水产品处于低温流通状态,而其余大部分仍然处于常温流通状态。吉林省消费者对冷链农产品的认可程度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者虽然重视食品安全,但是却不了解冷链农产品的优点;二是消费者无法确定其购买的农产品完全符合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三是从农产品单价来看,冷链农产品更高,特别是在很多情况下,冷链农产品和非冷链农产品在同一货架出售,价格对比明显,消费者难以接受。基于以上原因,吉林省消费者对冷链农产品需求逐年上升,但认可程度不高,需求绝对量小,这也不利于冷链物流公司和行业发展。

2.2 农产品冷链物流设备不完善

玉米、水稻、食用菌、肉类等吉林省主要产出的农产品在常温状态下容易变质,需要依赖冷链物流设备维持低温环境,保证其新鲜度。在吉林省,具有现代化冷链物流设备的企业很少,冷链物流设备陈旧、保温能力不稳定、操作复杂、能源消耗量大等问题比较普遍。因此,吉林省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率居高不下,新鲜蔬菜水果仅有65%左右保持完好,而我国平均水平为70%左右,发达国家这一数值高达90%以上。

2.3 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落后

冷链物流技术水平和应用情况对流通中农产品的新鲜度影响很大。北美、德国、韩国等冷链物流发展领先,在农产品预冷、贮藏、运输配送和消费阶段全程采用先进的冷链技术保鲜。其中以物联网和卫星定位技术、自动温控及检测系统、自动化冷库技术应用非常广泛。

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技术应用,还是相对落后。农产品预冷技术、全程自动温控系统和物联网技术尚未普及,信息化管理水平需要提升。

2.4 相关行业标准不明确

由于我国物流行业正处于一个发展期,且物流被认为是第三利润源泉,冷链物流提供企业越来越多,竞争加剧。一方面,部分物流公司由原配货中心转型而来,本来服务能力就很差。另一方面,竞争加剧,压缩成本,导致冷链物流服务能力下降。这种情况在我国各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中都存在,吉林省也不例外,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冷链物流相关行业标准不明确。农产品冷链物流涉及到多行业、多产品,因此建立完善的国家标准存在客观困难,但是吉林省地方标准缺乏的现状亟需改变。

目前中国每年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有20万左右,但是每年新增的物流相关岗位却有130万之多。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人才流失严重,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人才更为紧缺;冷链物流和传统物流差别较大,冷链物流活动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要求工作人员掌握制冷、物流、电工等多学科知识,因此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口更大;高校培养的冷链物流专业毕业生,因在校期间缺乏实训环境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难以适应企业需求。

3 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3.1 政府、企业宣传冷链环境对农产品保险的重要性

冷链环境能够使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后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保持新鲜和丰富的营养,避免因变质而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然而在吉林省,绝大多数消费者对此并不重视。吉林省各级政府和冷链物流企业应该通过电视媒体播放广告,介绍冷链农产品的优点,培养消费者的食品营养安全意识。另外,政府和冷链物流企业应该录制宣传片,展示农产品冷链服务的全过程,以及用到的设备和技术,帮助消费者加深对冷链物流的认知度。

3.2 支持和监督物流企业更新冷链物流设备

冷链物流设备更新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政府需要支持物流企业更新冷链设备,提高服务能力。如2014年,在农安、榆树、德惠等14个县(市、区)投入3638.6万元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主要是果蔬通风库、果蔬冷藏库等设施建设。诸如此类项目应该继续支持,政府应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定期到物流企业进行农产品冷链物流设备检查工作,及时淘汰不符合要求的设备。

3.3 引进和研发新技术并行

改变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落后的局面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及关注的项目。以新技术研发为核心,以引进国内外成熟的冷链物流技术为起点,二者相结合,同时进行,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思路。

各级政府应考虑与大型冷链物流企业相联合,共同考察筛选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冷链物流技术,如农产品预冷技术、全程自动温控系统等,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升级。与此同时,政府应鼓励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研究部门研发冷链物流新技术,这是提高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水平最有力的方法和保证。另外,加强和推进信息化管理,推广物联网和卫星定位技术也是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长久发展的必备技术条件。

3.4 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法规和标准

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法规和标准需要国家和地方多级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支持,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就吉林省而言,应该为法规和标准的制定提供本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情况的信息,积极配合国家立法部门完成国家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其次,应该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地方标准,如运输操作标准、冷藏温度标准等,这有助于规范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为其长期发展打好基础。

3.5 培养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主要依靠两类人才:一类是在一线工作的普通工人,另一类是具有分析、决策和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然而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很难引进人才,因此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培养人才更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企业可以与农业类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培养普通工人,与农业类应用型大学联合培养高端人才。企业通过与学校签订协议的方式,选拔物流相关专业中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学生独立成为一个教学班,增加企业授课比例和到该企业实习的环节,加强对玉米、水稻、食用菌、肉类等吉林省主要产出的农产品和冷链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够在毕业后直接上岗工作。另外,吉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举办大赛的方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发掘符合企业需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暖.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53-154.

[2] 陈镜羽.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外包决策研究综述[J].物流技术,2014(12):187-189.

[3] 董冬.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质量安全监控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4.

上一篇:书法入门课教案下一篇: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