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水果收获标准
一、蔬菜的供货验货标准
叶菜类:不能有虫眼,不能发黄,不能有枝叶,不能有农药残留。不能叶子枯萎、变黄、不能水伤腐烂、不能有泥土。
茎菜类:不能叶子发黄、不能茎折断、不能变软。
瓜 类:不能变色、不能变软、不能擦伤。
豆 类:不能枯萎、不能变色。
地茎类:不能长牙、不能变色、不能擦伤、不能出水。
有切口菜:不能切口变色、不能内茎腐烂。
以托盘或纸箱形式包装,包装完好。
如有有机无公害绿色标识,标准严格按照国标进行。
二、水果的供货验货标准
外箱完好,内箱支持物够强度。
产地、等级、鲜度。
无腐烂、无皱纹。
果皮有光泽、无皱纹。 无开裂、果汁流出。 果实不能脱落。
以托盘或纸箱形式包装,包装完好。
如有有机无公害绿色标识,标准严格按照国标进行。
热心读者 纪睿思
白云小区住户 林阿姨
主持人:如今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向小康享受型转化, 不仅需要“菜篮子”的充足, 更加追求质量安全与营养。而最根本的措施就是通过制定蔬菜和水果的产品和贮藏运输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化手段, 规范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规范生产管理, 从源头上保证“菜篮子”的质量和安全。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蔬菜和水果的标准化知识, 做到科学地选购蔬菜和水果, 希望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
知识点
蔬菜和水果, 哪些需要制定强制性标准?
有关人体健康和安全的要求;生产、贮运和食用中的有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的技术要求;生产和流通中的污染物、废弃物和环境质量要求;保护动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的要求;防止欺诈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要求。
蔬菜和水果的强制性标准有哪几类?
(1) 产地环境标准。主要规定了新鲜蔬菜和水果产地的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土壤环境质量的指标和浓度限值以及监测和评价方法, 保证了新鲜蔬菜和水果在种植过程中不受污染。如GB 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2) 有毒有害物质标准。主要规定了新鲜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 可有效地保护消费者的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GB 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3) 标签标准。主要规定了新鲜蔬菜和水果标签中所必须标示的内容, 可防止欺诈, 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并指导或引导消费者选购。如GB 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蔬菜和水果的推荐性标准有哪几类?
(1) 产品标准。主要规定了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感官指标和规格大小等内容, 目的是为了公平贸易。例如GB/T 10651-1989《鲜苹果》规定了鲜苹果的等级与品质。
(2) 检测方法标准。主要规定了新鲜蔬菜和水果中糖类、纤维素等营养物质以及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的检测方法。如GB/T 5009.185-2003《苹果和山楂制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
(3) 贮藏运输标准。主要规定了新鲜蔬菜和水果贮藏和运输的有关技术条件, 如温度和湿度等等。例如GB/T 20372-2006《花椰菜冷藏和冷藏运输指南》规定了鲜销或加工用的不同种类花椰菜的冷藏和远距离冷藏运输的方法。
国家标准中对蔬菜和水果的农药残留限量规定都有哪些内容?
根据我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公布的登记在册的农药, 国家标准GB 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对蔬菜和水果中各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量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主要内容有中英文名称、主要用途、每日允许摄入量、残留量、最大残留限量或再残留限量以及检验方法等。
每日允许摄入量, 即人类每日摄入某物质直至终生, 而不产生可检测到的对健康产生危害的量, 以每千克体重可摄入的量 (毫克) 表示。
残留物是指任何由于使用农药而在蔬菜和水果中出现的特定物质, 包括被认为是具有毒理学意义的农药衍生物, 如农药转化物、代谢物、反应产物以及杂质。
最大残留限量是指在生产或保护商品过程中, 按照农药使用的良好农业规范使用农药后, 允许农药在各种蔬菜和水果中或其表面残留的最大浓度。
再残留限量是针对一些已经禁用的、残留持久的农药 (如六六六、滴滴涕等) 残留物对食品的污染而制定。虽然这些农药已被禁止生产, 但由于长年使用已造成对环境 (土壤、水源等) 的污染, 从而极有可能再次在蔬菜和水果中形成残留。
互动交流
杜阳:我在超市工作, 时常有一些顾客向我询问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和水果之间有什么区别, 说实话, 我也不是很清楚, 请详细地解释一下。
主持人:无公害蔬菜和水果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和水果的总称;绿色蔬菜和水果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 经专门机构认定, 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蔬菜和水果;有机蔬菜和水果是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 根据有机农业的生产要求, 并通过合法的、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蔬菜和水果。由于有机蔬菜和水果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 所以污染物质的含量比普通的蔬菜和水果要低很多。是否有污染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绝对不含有任何污染物质的蔬菜和水果是不存在的。
三者之间的区别:
首先, 目标定位不同。无公害蔬菜和水果:规范农业生产, 保障基本安全, 满足大众消费;绿色蔬菜和水果:提高生产水平, 满足更高需求, 增强市场竞争力;有机蔬菜和水果: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次, 质量水平不同。无公害蔬菜和水果:达到了中国普通农产品质量水平;绿色蔬菜和水果:达到发达国家普通食品质量水平;有机蔬菜和水果:达到生产国或销售国普通农产品质量水平。
再者, 运作方式不同。 (1) 无公害蔬菜和水果:政府运作, 公益性认证;认证标志、程序、产品目录等由政府统一发布;产品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 (2) 绿色蔬菜和水果:政府推动, 市场运作;质量认证与商标转让相结合。 (3) 有机蔬菜和水果:社会化的经营性认证行为;因地制宜, 市场运作。
最后, 认证方法不同。无公害、绿色蔬菜和水果依据标准, 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检查、检测并重, 注重产品质量。而有机蔬菜和水果实行检查员制度。国外通常只进行检查;国内一般以检查为主, 检测为辅, 注重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
纪睿思:平日里我们买回家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可能含有哪些污染物?
主持人:新鲜蔬菜和水果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是不同的。
新鲜蔬菜中可能含有:农药残留, 这是化学农药使用不合理所致;重金属污染, 主要是指汞、砷、铬、镉、铅等, 主要来源于被污染的土壤;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 这是不合理施肥, 特别是施用含氮化肥过多导致蔬菜、土壤中的硝酸盐含量过高, 当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后就成了一种有毒物质;微生物和寄生虫污染, 主要是指大肠杆菌和其他致病菌以及寄生虫卵等。
新鲜水果中可能含有:农药残留;保鲜剂污染, 保鲜剂可以使水果保持新鲜的外表, 延长销售时间, 而加大保鲜剂使用剂量, 或者为了降低成本选用工业用的含有有害物质较多的保鲜剂, 就会导致水果污染;激素催熟剂污染, 为了使新鲜水果提早成熟、提早上市, 为了提高新鲜水果的单果重量, 生产中有时会使用激素催熟剂加快水果生长和成熟, 很多激素类化学物质都是对人体有害的。
林阿姨: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清除蔬菜和水果上的农药残留呢?
主持人:清除蔬菜和水果上的农药残留主要有下面几种简易方法:
(1) 日照法:阳光照射蔬菜和水果会使部分残留农药被分解、破坏。据测定, 蔬菜和水果在阳光下照射5 min, 有机氯、有机汞农药的残留量会减少60%。
(2) 清水漂洗法:蔬菜中叶菜类容易出现农药残留超标, 如菠菜、小白菜、油菜等, 对于这类蔬菜可采取清水浸泡冲洗。对于花菜类的蔬菜, 可先放在水槽中漂洗, 一边排水一边冲洗, 然后再在盐水中泡洗一下, 以进一步清除残附的农药。
(3) 削皮法:黄瓜、番茄等果菜类、胡萝卜、马铃薯等根菜类以及苹果、梨等水果, 可削皮后食用, 最好削皮后再用水漂洗一次, 这样可以基本清除农药残留。
(4) 贮藏法:对于耐贮藏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将其贮藏一段时间, 食用前再用清水冲洗10 min~15 min, 蔬菜和水果中的农药残留会在贮藏期间得到降解。
(5) 热水法:有些蔬菜和水果可通过热水去除部分残留农药, 如四季豆、芹菜、菠菜等, 先用清水冲洗表面, 再放入沸水中煮2 min~3 min, 这样对于存留在蔬菜上的农药残留有加速降解的作用, 煮后马上取出, 再用清水冲洗5 min~10 min。
(6) 碱洗法:大多数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 可迅速分解, 所以用碱水浸泡是去除蔬菜残留农药污染的有效途径。可以用纯碱水等浸泡蔬菜10 min, 再用清水洗净, 有很好地去除农药残留的作用。
(7) 臭氧清除法:对于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购置臭氧机来去除农药残留, 先将蔬菜放入盛满清水的洗盆中, 然后将臭氧机打开通入臭氧20 min~30 min, 以氧化蔬菜上的农药残留, 最后用清水冲洗即可。
关键词:叶茎类蔬菜;收获机;设计
中图分类号: S225.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365-03
我国是蔬菜生产大国,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蔬菜产业的发展,对蔬菜生产机械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设施蔬菜生产已经遍布全国各地,蔬菜育苗移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灌溉和植保技术突飞猛进,但是,蔬菜收获环节的机械化进展缓慢,特别是叶类蔬菜的收获机械化尚属空白。2008年,蔬菜播种面积增加到1.864×107 hm2,且每年以7%速度增长,其中,叶菜类作物的播种面积是6.057×106 hm2,占总播种面积的32.5%,产量占蔬菜总产量的30.5%。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广大民众对新鲜蔬菜的需求逐年上升,部分省市新鲜蔬菜价格居高不下,且供不应求,归其原因主要是菜农不能及时将田间蔬菜收获。在整个叶类蔬菜的生产过程中,收獲与加工作业约占整个作业劳动量的60%以上。收获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蔬菜的储存、加工和销售,从而影响市场价格和经济效益。由于收获作业的复杂性,收获作业的自动化程度还很低。目前,国内叶菜的收获作业主要依靠人工完成,需要劳动者不停地弯腰,劳动强度大。因此,发展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开发叶菜收获机械具有重要意义[1]。
1 整体结构设计
本研究结合国内外叶类蔬菜收获机的发展趋势,从符合我国国情的叶类蔬菜收获机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中凝练科学问题,采取理论研究、规律探索与实验验证相结合、前沿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示范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和融合科研院所和装备制造企业各自的优势,开展叶类蔬菜收获机设计制造的关键科学理论和核心设计制造技术研究。该研究成果将直接推动我国蔬菜收获机械化。其总体技术路线见图1[2-5]。
1.1 叶类蔬菜收获机的结构
该机具收割的对象为茎叶类蔬菜。主要分为蔬菜收割部分、蔬菜收集部分和行走控制部分。总体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具体部件分为:操作手把杆、 蔬菜收集箱、后固定轮、发动机、变速齿轮箱、鼓风系统、切割齿轮箱、割刀、机架、前浮动轮等10个部件组成。
1.2 蔬菜收获机的工作原理
由发动机提供割刀收割蔬菜和鼓风机收集已收割蔬菜的
[FK(W15][TPXSH1.tif]
两方面动力,利用调速齿轮箱对输出的转速进行调整至合适的速度。通过曲轴和凸轮的有效配合来控制割刀的开合,从而完成蔬菜的收割工作。当蔬菜被割刀切断后,固定在割刀前上方的吹风孔吹着被割下的蔬菜并将蔬菜收到收割台上,进而对已经收割的蔬菜进行收集,最终完成蔬菜的收割工作。
1.3 机具的结构设计
(1)设计高度、角度均可调的水平割刀,达到高效、地毯式割尽的目的。为了适应在不同的田块里均能够实现从叶类蔬菜根部地毯式切割,本研究所设计的机具采用高度和角度均可调节的水平割刀,每把割刀根据种植地面的坡度实现角度与高度的调节,并优化最佳切割角度(图3)。发动机的动力输出通过调速齿轮箱、曲轴与凸轮的有效配合,合理地输出切割力及切割频率等参数,这样可以保证蔬菜切割齐整,留茬深浅一致,不但有利于蔬菜整齐收获,而且方便田块后续作业。
(2)设计轮式行走机构以满足不同宽度田间作业要求,行走轮间距方便可调。由于叶类蔬菜种植模式为垄上种植,收获方式必然是一垄一收,保证叶类蔬菜收获机收获行驶的直线是必要的,因此,这给行走底盘的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设计的行走轮为前轮浮动可调,可以根据田块的平整程度上下自动调整,从而保证机具在工作的时候蔬菜切割整齐,对割刀也起到有利的保护作用。由于使用的是导向轮,机具在行走过程中可以根据地垄直线要求进行灵活的调整,从而保证机具的行走轮始终保持在垄沟中。为了满足不同作物的农艺要求,本机具所设计的轮心距可调。
(3)设计输送装置起落架与微调装置并联控制系统,实现输送装置与切割刀的高度调节。叶类蔬菜收获机的田间转向灵活与平地行驶方便是现代蔬菜收获机发展的一个亮点。设计的输送装置起落架与微调装置并联控制系统可实现收获装置高度的调节,使其脱离地面,该系统使得机具行驶更为灵活,田间调头更为快捷,减少驾驶员操作难度,提高机具工作效率。
1.4 设计的验证和改进
本项目的研发体现了产学研的充分结合,设计工作由农业部门组织科研院校与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使用了成熟的技术。零部件的加工来自富来威公司及江浙一带设备先进、质量保证体系完善的机械加工企业,以保证零件的质量。但是,在实际试制生产和田间试验过程中,也暴露了产品的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改进:(1)风机,原先选用的是青岛一家风机企业生产的风机,这种风机结构简单,技术成熟而且价格便宜,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风机为立式时会对发动机及整机的安装配套带来不便,而且此风机外罩材料为铸钢材料,整体笨重,操作不方便,风压也达不到要求,为此,改变了设计思路,按照任务书的设计要求和市场上发动机规格型号及相关零件的配合尺寸重新设计合适的风机,并通过模具来保证尺寸要求;(2)第一轮设计制造的样机主要用于菠菜、白菜等平地种植形式的蔬菜收割,对于生长在垄上的蔬菜(如食用红薯叶)该机具却无法进行收割,为了提高此机具的适用能力,改进了地轮行走及调节机构,增加其调节高度的范围,不但可以在平地上进行收割而且也可以在垄上进行收割,从而拓宽了机具的使用性能。
2 机具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指标
本研究通过2~3轮样机的试制试验获得较理想的叶类蔬菜通用收获机,可实现叶类蔬菜地毯式切割,其技术在国内领先,可提高江苏省叶类蔬菜收获机械化水平,加快与国际先进技术的接轨。设备各项技术参数及指标如下:
nlc202309031502
2.1 技术指标
作业能力:0.33~0.40 hm2/h;收 获 率:≥98%;配套动力:18.4 kW;行驶速度:0.2~0.3 m/s。
2.2 经济指标
(1)机械收获费用比人工收获费用降低60%;(2)作业效率比传统机具效率高50%以上;(3)形成年生产300台的生产能力;(4)制定叶类蔬菜通用收获机的操作规程和相关标准。
3 叶类蔬菜收获试验情况
2013年6月19日在江苏省海门市海门镇文明村蔬菜种植基地进行茎叶类蔬菜收获机性能试验。该大棚占地约004 hm2,规格为8 m×50 m。收获的品种为白菜,整体收获情况良好,留茬整齐,高度在3~5 cm。收获过程中对白菜的茎叶损坏情况较小,使用灵活,操作方便。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是此收获机的收获形式为无序收获,收割完的蔬菜是杂乱无序的,蔬菜的后续整理工作量很大,此问题是由该机具结构形式决定的,如果要满足有序收获,机具的结构形式要进一步改善;二是由于机具是在平地上进行收割,行走轮是在蔬菜田里行走,不是在垄沟内行走,该大棚种植前期没有考虑机械收获,种植的时候是成片种植,没有预留机具行走的垄沟,机具在菜地里行走时,田块本身不平整,车轮有时轧到白菜,给机具行走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如果要考虑使用机具收获,那么在蔬菜的种植前期就应该为机具预留收获时行走的垄沟。
通过几次试验情况下来机具的整体适用性还算良好,不管从机具收获的质量、留茬的高度、对蔬菜茎叶的损坏情况,还是机具的工作效率、操作的方便灵活性都完全达到预期设计目标。但是由于蔬菜机械化收获是系统工程,单是从收获一个环节无法彻底解决问题。所以在整田种植的开始环节就应该考虑机械的收获,为后续的收获工作做好准备,让蔬菜种植的农艺与农机充分结合,只有这样机械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很好地完成每一次收获工作。
4 收获机主要特点
采用轮式后轮导向前轮驱动底盘系统,利于采用发动机前置前驱,使收获机整体结构紧凑,且能有效保证收获机沿直线行驶,不偏离蔬菜种植田块。
采用高度和角度可调、可换的水平割刀,將叶类蔬菜地毯式切断,保证叶类蔬菜收获干净;水平割刀可换能使收获机在保证收获质量的情况下对不同收获要求的蔬菜进行收获。
叶类蔬菜收获机的田间转向灵活与平地行驶方便是现代蔬菜收获机发展的一个亮点,设计的输送装置液压起落架与液压微调装置并联控制系统实现收获装置的高度调节,使其脱离地面。该系统使得机具行驶更为灵活,减少驾驶员操作难度,增加机具工作效率。
5 结论
本研究所设计的茎叶类蔬菜收获机经过初步试验能够完成预定的设计功能,实现茎叶类蔬菜的机械化收获。收获的效率为 0.33~0.40 hm2/h,是人工收获的数十倍,并且机具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维修方便等优点。该机具的设计研究对于提高蔬菜收获的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促进蔬菜种植全程机械化的进程,加快我国高效设施农业前进的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 俊,杜冬冬,胡金冰,等. 蔬菜机械化收获技术及其发展[J]. 农业机械学报,2014,45(2):81-87.
[2]王志强,郭维俊,王芬娥,等. 4YB-Ⅰ型甘蓝收获机的总体设计[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1,46(3):126-130.
[3]谭洪祥. 加工番茄果秧分离装置的试验研究[D]. 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2.
[4]胡志超,Peng B L,尹文庆,等. 多功能根茎类作物联合收获机设计与试验[J]. 农业机械学报,2008,39(8):58-61.
[5]姚会玲. 大白菜收获机关键部件的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7.
尽管步入教学生涯已有二十多年,但对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理解还是不很明确,通过观看北京教育学院李晶教授的视频讲座,学习了《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使我真正的理解了很多过去所不理解的内容,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我简单谈谈几点收获:
1、教师应有高尚的师德,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教师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要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什么不可以为。因此,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次应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再次教师应有高尚的师德,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
2、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之一是体现时代特点,就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所以教师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非专业知识的学习。
当今的时代知识量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教学用书》等有关材料,钻研新课标,新课本,钻研教法的基础上,还应不断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使自己在专业领域尽量做到求尖求精;同时现在的知识技能教学,基础学科之间互相交叉互相渗透,如化学科中往往还涉及数学、物理、语文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扩展知识渠道,开阔眼界,在非专业领域广泛涉猎,形成较全面的知识建构体系。
3、教师应更新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听得多,新的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切忌以自我为中心,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多角度,多维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化学课上多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多总结,全方位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得到乐趣,体会到自身价值。
4、教学中应突出实践,促使师生共同提高。
教师的教学技能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不断完善和提高,所以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巩固自身知识。
第一条 根据《中国蔬菜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按照《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调整社会团体会费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2003]95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会员会费标准及缴费时间:
(一)个人会员会费。每年20元,每届会费100元。
(二)事业单位会费。事业单位团体会员、理事单位1000元/年,每届5000元。社会团体会员参照事业单位会员执行。
(三)企业单位会费。企业会员单位,3000元/年,每届1.5万元;企业理事单位,8000元/年,每届4万元。
(四)每年缴纳会费的时间为7月1日至8月31日。
(五)会费收缴按计算。
第三条 会费标准的制定或修改须经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须有2/3以上会员或会员代表出席,并经到会会员表决半数以上通过方能生效。
第四条 协会秘书处负责会费的收取和管理。秘书处每年向理事会报告一次会费收支情况。同时,在年检时向登记管理机关和财政部门报告会费收支情况。
第五条 会费的使用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主要用于:
(一)为会员提供信息、宣传资料、证书的开支;
(二)协会秘书处、分支机构聘用专职工作人员工资、办公和其他日常事务性开支;
(三)举办各种活动的补贴性开支;
/ 2
(四)召开会员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办公会等会务开支;
(五)推动蔬菜行业发展及开展调查研究等事业开支;
(六)对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会员表彰奖励开支。
第六条 会员注册及会费缴纳办法。每届理事会成立后,三个月内完成会员注册和会费缴纳。会员一般按缴纳会费。缴纳会费后,由协会秘书处颁发会员证书,确认会员资格。
第七条 会员退会或被除名时,不退还其缴纳的会费。第八条 会员缴纳会费后,由协会出具由财政部门统一印刷的社会团体会费收据。
第九条 本办法经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后报农业部、民政部备案后执行。
第十条 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遇社会登记机关和财政部门对会费标准有新的要求需要调整时,由理事会讨论通过,报经农业部、民政部等有关管理部门备案后执行。
第十一条 协会会费管理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其用途受会员代表大会,以及业务主管、社会团体管理、财务和税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2010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执行危朝安副部长在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会议的讲话精神和农业部关于标准园创建的相关工作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省农业厅的具体指导下,坚持将标准园创建与重兴青皮冬瓜专业合作社建设相结合,严格按照“五化”的总体要求,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扎实开展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我市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市蔬菜生产可持续稳,全面提升我市蔬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一、工作完成情况
2010年我市承担实施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1个,实施时间为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创建地点设在潭牛镇天赐坑、新春坡坑等田坑,完成面积1001亩。推广喷灌、高畦种植、地膜覆盖等设施面积1001亩。普及绿色防控技术,安装频振式杀虫灯33盏,农药用量减少31.5%以上,节本增效11.2%。举办培训班和田头讲座10期次,已完成培训11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000份。标准园共投入资金650万元,目前,标准园总产值达1240万元。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推广普及生态栽培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青皮冬瓜标准园推广普及高畦地膜覆盖、膜上喷灌技术;全面安装频振式太阳能灭虫灯,农药使用减少11.5%;全面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农药;同时制订青皮冬瓜生产技术标准,做到生产技术规程和明白纸到园,管理责任到园,专家技术指导到园,产品质量检测到园,指导农民按照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
(二)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实现制度化管理。一是加强农药和肥料的使用和管理。在生产中加大对投入品的管理,做到不购买、不使用禁用的农药和肥料,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和肥料; 建立进出库档案,做到农药购买、存放、使用专人负责;二是建立统一的生 产档案。标准园建立统一的生产档案,全面记录农事操作管理,对标准园实行统一生产管理,实现产品质量可查询,确保责任可追究。三是提高组织化服务水平。在生产过程中,统一生产品种,统一集中营养育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指导;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做到农药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四统一”服务;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做到统一检测和销售;标准园内做到统防统治和测土配方施肥二个100%。
(三)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通过开展标准园创建,农户与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标准化栽培、高产高效、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得到进一步推广,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青皮冬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了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标准园区实现平均亩产值达12400元,平均亩纯收入达6000多元。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
为了做好我市蔬菜(青皮冬瓜)标准园创建工作,我市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市领导为组长,市农业局长、市财政局长、市审计局长、市农技中心主任、潭牛镇长和重兴青皮冬瓜专业合作社社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有关人员为成员的蔬菜标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各项工作,形成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为标准园创建提供组织保障。成立以农技中心主任为组长,副主任、农艺师符史杰为副组长,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测报站、种子站等站长为成员的技术指导专家组,主要负责制定标准园创建工作方案、青皮冬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质量控制措施及技术指导和培训等工作,确保青皮冬瓜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的普及和落实。项目承担单位重兴青皮冬瓜专业合作社还成立了项目实施工作小组,具体负责项目任务落实工作。通过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了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技术指导专家,加强了标准园创建的指导、督查,确保全面完成创建目标任务。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创建氛围
我市充分利用文昌市广播、电视、侨乡文昌报、农技110平台等宣传媒体,对我市青皮冬瓜标准园创建的进展、成效及经验典型加大宣传,引起各级政府和农技人员、蔬菜专业户等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同时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增强广大菜农质量安全法制观念,营造青皮冬瓜标准园创建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树立创建标牌,展示创建内容
我们根据农业部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示范牌的标准,在创建园区制作和树立标牌,详细标注了创建地点、规模、目标、品种、关键技术、指导专家、技术负责人、标准园示图等内容,扩大传宣,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四)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普及技术标准
一是推广应用生态栽培技术,在青皮冬瓜标准园全面推广深沟高畦、地膜覆盖、膜上喷灌等控湿防病技术,推广太阳能杀虫灯和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病虫防治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采用高效低毒农药。二是推广标准化生产,制订了青皮冬瓜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印刷成册,发放到每个种植农户,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在标准园区举办各种培训班和田头技术讲座10期次培训农民达1100多人次,省级专家现场指导2次,市级专家现场指导15次,发放技术资料4000份。
(五)集成技术推广,确保项目完成
在标准园创建工作中,我们整合资源,集成技术,狠抓综合技术措施的落实,提升青皮冬瓜综合生产能力。一是推广优良品种。标准园全面统一种植三水精选青皮冬瓜。二是采用营养袋集中育苗。三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四是实施绿色防控项目,开展统防统治。
(六)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标准园创建的要求,建立完善了投入品、生产档案、基地准出 3 和质量追溯等五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制度。合作社落实了专人负责投入品管理,确保不购买、不使用禁限用投入品,完善了施肥、病虫防治、采收等田间生产档案记录。
四、主要效益
(一)经济效益。通过开展青皮冬瓜标准园创建活动,标准化栽培、高产高效、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青皮冬瓜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了青皮冬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提高了经济效益。标准园青皮冬瓜实现亩产值12400元,平均亩纯收入达6500元。
(二)社会效益。通过开展青皮冬示范区园创建活动,树立标杆,使我市蔬菜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得到普及,农民的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科学种菜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我市蔬菜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通过开展青皮冬瓜标准园创建活动,农药用量减少31.5%、生产用水减少20.5%、肥料用量减少8%,达到了节本增效、减少环境污染目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五、主要经验
(一)通过标准园的创建推动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的普及落实,促进我蔬菜产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标准园的创建带动了粘虫板、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地膜覆盖、膜上喷灌等实用新技术推广应用,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市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合作社扶持机制。合作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当前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产品的销售、集中育苗、产品检测、质量追溯等建设上完成了一家一户难以办成的事等。
六、经济分类预算执行情况
我市严格按照《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关于项目资金的管理规定,规范使用标准园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将资金落实到园。该项目实施共投入资金50.00万元,其中:生态栽培物化技术补贴44.8529万元(推广应用杀虫灯补贴6.95万元,膜下滴灌设施补贴29.94万元,推广生物农药补贴2.988万元,推广有机肥和配方肥补贴4.9749万元),标准化生产推进补贴3.1471万元(编制实施方案、技术体系、技术培训传宣资料2.5971万元,测产验收0.55万元),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补贴2.0万元(购置产品农残检测仪器及试剂)。
七、存在间题
根据农业部要求, 2009~2011年, 云南省通海县经济作物工作站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 先后在通海县秀山镇的长河村、大树村、万家村建设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蔬菜生产基地。通过建立高标准、高水平的蔬菜标准园, 引领通海蔬菜产业发展, 带动全县30万亩蔬菜种植, 推动产业提升, 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农村富裕。
一、通海县蔬菜标准园创建情况
1. 规模化种植情况
通海县蔬菜生产一直被列为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也是玉溪市农业的优势产业。既然是优势产业, 就要率先实施无公害标准, 在实施标准化工作中, 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因此, 在蔬菜标准园创建中, 要把规划作为重要工作, 按照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的原则, 结合不同区域优势, 进行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通过分析研究, 结合生产实际, 统筹规划, 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 稳妥开展通海蔬菜标准园创建的示范, 最终确定在菜农科技意识较高,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没有污染源的秀山街道办事处的长河村、大树村、万家村进行。其中, 2009年在长河村创建1 350亩, 2010年在大树村创建1 046.5亩, 2011年在万家村创建1 163亩, 以韭葱、莴笋、甘蓝、白菜、花椰菜等品种种植为主, 严格按照通海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栽培管理。
2. 标准化生产情况
(1) 良种全覆盖 紧紧围绕通海蔬菜产业, 结合通海实际, 标准园在每年的创建过程中, 推广适应消费需求、优质、抗性强、耐贮运和适宜加工的蔬菜新品种莴笋、甘蓝、白菜、花椰菜、青花、韭葱等优良品种, 采用大棚漂浮育苗技术, 实现良种覆盖率达100%。
(2) 推广莴笋、甘蓝、白菜、花椰菜、青花、韭葱、萝卜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加强科技人员和农民的培训 培训中, 科技人员首先参加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举办的“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会”和云南省农业厅举办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蔬菜技术培训会, 以提高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 学到更多的农技推广理论与方法、农业公共信息、管理技能、农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 增添新的技术支撑。在提高科技人员素质的前提下, 科技人员深入标准园、深入基层, 结合生产实际, 认真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 在每个标准园的创建中, 做到对100户示范户进行5期以上的室内集中培训, 现场指导和培训10场次以上。
(3) 主推频振式杀虫灯和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措施 在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中,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生态调控为主导, 生物、物理防治为核心, 应用黄 (蓝) 板防治菜蚜、斑潜蝇、蓟马等害虫;应用性诱剂诱捕小菜蛾、斜纹夜蛾、跳甲等害虫。在标准园建设中, 先后在园区内安装了45盏频振式杀虫灯, 每盏可以辐射50亩, 辐射面积达2 250亩;每亩发放小菜蛾性诱剂和诱捕器各两个, 总共放置8 000多个;在斑潜蝇发生较重的莴笋、芹菜、菠菜田间插放25cm×30cm的黄板共30 000余块。
(4) 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和分等分级及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 按照“三定、三配套” (定人员、定标准、定产量;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措施配套、科技人员责任考核配套) 的要求, 在田块选择、生产标准、技术推广方案等方面制定操作规程, 完善运行机制, 推广配套先进适用技术, 确保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促进蔬菜标准园活动有序开展。
(5) 编制通海县蔬菜标准园创建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科技示范户手册 完善园区蔬菜投入品管理、建立蔬菜生产档案、园区生产产品进行农残检测、实现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 形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3. 商品化处理情况
在商品化处理过程中, 标准园首先建立了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 购置配套仪器设备及药剂, 以检测农残为主, 从源头上控制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 确保产品安全上市, 100%实行商品化处理, 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其次是采取质量控制措施, 严把初级农产品质量关:一是改善环境条件, 根据品种特性, 安排最好的生长季节, 以获得优质高产, 尽量做到适地、适时、适种;二是推广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安全合理的使用农药、增施有机肥, 合理施用化肥、利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三是合理采收、加工、贮运, 做好无菌化处理。标准园区的蔬菜产品, 农户实行按照成熟度分批次采收, 分等分级、净菜销售, 蔬菜营销企业实行收后及时包装处理, 真空预冷, 10小时内实现冷藏保鲜运输。对出口到越南、泰国等国际市场的产品, 建立运用冷链系统, 实行加工、运输、销售全程冷藏保鲜。
4. 品牌化销售情况
蔬菜标准园在创建过程中, 始终把市场建设和产品销售作为提高蔬菜产量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来抓, 通海县农业信息中心将蔬菜种植面积、种植品种、产品上市时间和预计产量及时向外界发布供应信息, 并及时收集全国各地菜价信息, 引导农民安排生产、经营大户搞好运销。开拓外地市场, 以已注册的“东绿”、“宋威”、“润思雅”、“汪家富”品牌商标蔬菜, 销往两广、深圳、香港等地, 部分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国家。同时, 通过品牌影响, 提高市场竞争力, 加大品牌建设, 园区产品做到100%的品牌销售, 实行统一供种, 统一生产, 统一销售, 确保产品流通顺畅, 并在县城农贸市场成立无公害放心蔬菜专销门市, 让通海人民也能吃上标准园生产的放心蔬菜。
5. 产业化经营情况
(1) 通海县培育了以东绿、宋威、润思雅、汪家富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营销大户参与发展蔬菜产业。园区按照“三早、六统一、五到位”的要求 (“三早”即宣传发动早、规划落实早、物资就位早;“六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 “五到位”即宣传发动到位、挂钩领导到位、科技人员到位、技术培训到位、管理措施到位) 进行栽培管理。
(2)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 做到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 严格遵循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3) 按照龙头企业与生产者签订的合同组织生产, 全部实行定向生产、定向收购。
二、引领作用
1. 蔬菜标准园成为政府带领农民致富的重要纽带
农业单纯依靠农民是远远不够的, 仅与政府联接, 链条过长, 缺少中转环节, 易出现问题, 毕竟农业、农村、农民在当前的中国社会里还属于弱质产业和弱势群体, 政府只能扮演监督、管理、服务者的角色。通海县蔬菜标准园的创建, 则有效地弥补了这个缺陷, 成为农民与政府链条上的中间环节。通海县蔬菜标准园本身所具有的独特地位, 决定了一方面它拥有农业人才、技术和成果, 并履行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培训、示范等公益性职能, 享有财政资金对它的稳定支持;另一方面, 蔬菜标准园由农户自己经营, 自负盈亏, 独立核算, 以市场需求为杠杆, 能迅速及时调整种植的蔬菜品种, 全部属于市场运作, 农户自己承担经营风险。因此, 蔬菜标准园是政府与农民的中转环节, 既能担负部分政府职能, 又能为政府分忧解难, 成为农民面向市场的“缓冲带”, 为农民规避、化解分担和降低市场风险, 最大限度地帮助农民获得市场回报, 推动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农村富裕。
2. 蔬菜标准园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和服务的基地, 引领蔬菜标准化生产
在蔬菜标准园创建过程中, 通海县经作站共引进了蔬菜新品种65个, 对这些新品种严格按照推广程序, 即“引进—试验—示范—推广”, 筛选出了适宜通海气候条件并符合生产实际的抗病虫品种22个。其中甘蓝有希望、日本极早、东方极早等5个;花椰菜有福门、太白、高雅等4个;娃娃菜有金娃娃、玲珑黄等3个;青花菜有优秀、千里绿、强汉3个;其它根菜类、绿叶菜类共7个。这些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商品性好, 可避免一些重大病虫害的发生, 减少损失, 推广面积达25 000亩。另外, 在田间地头推广废弃菜叶及有机肥发酵池建设1 516口, 推广应用精制有机肥累计560t, 推广杀虫灯、性诱剂、色板诱杀等蔬菜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防治示范区较常规生产区每茬蔬菜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3次, 亩年平均减少农药施用10.84次, 减少农药用量42.12%。通过各种农艺措施的推广应用, 同期内与常规种植相比, 亩平均每年节约成本350.89元, 带动了全县30万亩蔬菜种植, 促进了农民增收, 对全县蔬菜产业化发展具有较好地推动作用。
3. 对蔬菜种植户及农资销售商的安全引导
为使绿色的种菜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通海蔬菜产业发展中, 标准园从6个方面引领蔬菜种植户及农资销售商, 把好蔬菜安全生产关。
(1) 增强守法意识 倡导农户加强学习, 掌握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产地环境、包装标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增强执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 提高自觉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动性。
(2) 科学施肥用药 倡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 做到配方施肥, 合理用药, 不产生残留危害;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地膜等化工产品, 防止对产地造成污染。具体来说, 一要防止环境污染, 包括灌溉水源、废旧农地膜等固体废弃物堆置造成的环境污染;二要防止化学污染, 包括单一用肥等。
(3) 规范包装标识 倡导农户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或有关优质农产品标识进行销售, 对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或优质农产品标准的产品及早进行申报和认证;禁止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
(4) 加强自我约束 倡导农资销售商增强守法经营意识, 加强自律, 不销售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或者含有其他化学物质的农药;不销售化学物质残留或者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资;不销售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等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不销售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规范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
(5) 建立生产档案 倡导农户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 如实记载生产过程, 并把农产品生产记录保存两年。
(6) 加强产销合作 为了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倡导农民朋友积极主动参加各类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 推广标准化生产。
三、蔬菜标准园发展存在的问题
1. 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
由于蔬菜种类繁多, 需要制定的标准量大, 难以将所有种类的蔬菜标准都制定完善, 造成在生产过程中缺乏标准。有部分标准制定时间较长, 不能适应蔬菜产业的发展。现行的标准关于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的内容较多, 关于蔬菜质量方面 (等级、包装、储运) 的内容较少, 且质量安全指标粗糙, 针对性不强。
2. 农户对标准化生产认识程度不高
由于部分农户文化水平低下, 长期受传统种植方式的影响, 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概念模糊, 认识和理解不够, 主动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观念不强, 政府投人标准化生产项目和资金相对不足, 引领带动能力不够, 导致在生产过程中不按照标准化种植技术生产, 用药随意性大、盲目增加用药量和施药次数, 造成残留超标和化肥污染等现象, 直接影响了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实施;另外, 安全间隔期内采收等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农户生产记录不完整, 标准化应用水平低, 难以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
3.产品销售存在的问题
“农超对接”是蔬菜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但由于蔬菜种植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 短期内在规模、品种、质量等方面难以和超市建立长期稳固的供货渠道。目前, “农超对接”中大量蔬菜的供货渠道依然依赖于蔬菜批发市场。
4. 标准化基地、精品、品牌少
通海县蔬菜的种植管理模式基本属于小农、小生产的模式, 菜农千家万户分散种植和管理, 每户种植管理2~3亩, 种植品种也是菜农根据自己对节令和市场的感觉各行其是, 主打品种、特色品种、大规模连片生产的基地少。这种模式下, 尽管各方面加强了监管工作, 但对农药等化学品的销售、管理、使用难免会存在隐患。目前, 通过国家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品种只有25个, 绿色食品5个, 但真正严格按其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的企业和产品太少, 一旦国内外主流市场真正提高了门槛, 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后, 必然会对通海蔬菜产业带来重大冲击。
四、发展对策
1. 加大标准园示范区建设
坚持按标准化要求, 应用已成熟的生产技术, 如规范化育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节水喷灌技术等, 建设更多蔬菜标准园示范区, 实现“统一提供优质蔬菜种苗, 统一栽培技术规程, 统一产品质量标准, 统一收购产品, 统一加工冷藏, 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渠道”的规范流程, 形成蔬菜加工、流转、收购、销售的物流集散地, 走“规模化、科技化、机械化、园区化、市场化、高效化”路子, 让通海蔬菜产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导产业, 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黄金产业和品牌产业。
2. 引进试验展示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
积极普及良种良法, 引进、扩繁一批产量高、质量优、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同时, 努力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更高水平的新品种, 形成相应的蔬菜种业体系, 提高良种自给率。
3. 加强培训, 重视技术交流合作和现有科技人员作用的发挥
加强与省内外相关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交流合作, 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等方面的信息, 组织技术人员外出考查、参观、学习, 更新知识、开拓视野, 聘请相关专家来县内开展指导、培训。对农业行政、农科部门的领导和一体化经营集团的高中级管理人员, 还要采取请进来, 送出去, 内外观摩、挂职锻炼等方法进行重点培训, 实现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对广大菜农, 要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直观有效的方法进行培训, 使主要的蔬菜品种都做到标准化生产。
4. 建立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一、合理安排茬口
(一)蔬菜的季节茬口
1. 越冬茬。俗称过寒菜、过冬菜,包括越冬根茬菜。一般种植耐寒或半耐寒品种,如东北地区的越冬菠菜、葱,华北地区的根茬菠菜、韭菜、薹菜,华中地区的红菜薹、小白菜、芹菜、菠菜、莴苣、甘蓝、大蒜、韭菜、芫荽、蚕豆、豌豆、洋葱等。一般在秋季露地直播或育苗于冬前定植,以幼苗或半成株状态露地越冬,翌年春季或初夏上市,是供应早春淡季的主要茬口。早茬菜采收后可种植早春菜及中小拱棚果菜类,晚茬菜可间、套作晚熟夏菜,也可作伏菜的前茬,或者休闲晒垡后种植秋茬菜。
2. 春茬。即早春菜,一般种植耐寒或半耐寒的蔬菜。如生长期短的小白菜、萝卜、茼蒿、菠菜、芹菜等绿叶菜,春马铃薯以及冬季温室育苗、早春定植的春花椰菜、春甘蓝、春白菜等。一般在早春解冻后播种定植,40~60天即可上市供应。春茬菜多作为伏菜的前茬或与晚熟夏菜间、套作。
3. 夏茬。即春夏菜、夏菜。一般是在春季终霜期过后才能露地定植的喜温好热蔬菜,如豆类、茄果类、瓜类等,是各地主要的季节茬口。一般在6~7月大量上市,形成集中上市的旺季。因此,应将早、中、晚熟蔬菜排开播种、均衡上市。夏茬的后茬可种植伏菜或休地晒垡后种秋冬菜、晚熟过冬菜。
4. 伏茬。又名火菜、伏菜,一般种植耐热的蔬菜,如伏菜地、蕹菜、火苋菜、伏黄瓜、伏甘蓝、抗热大白菜、抗热萝卜、秋豇豆和秋茄子等。一般在6~7月播种或定植,8~9月供应。华北地区把晚茄子、冬瓜延至9月上市,成为晚夏菜、连秋菜。长江流域则把小白菜分期分批播种,作为填补伏缺的主要品种,后茬种植秋冬菜。
5. 秋冬茬。即秋茬,也叫秋菜、秋冬菜,一般种植不耐热的蔬菜,如大白菜、甘蓝、根菜类、绿叶菜及喜温的茄果类、瓜类、豆类等,是全年中种植面积最大的一茬菜,是冬春储藏蔬菜的主要茬口。一般在立秋前后直播或定植,10~12月上市。秋茬菜是越冬菜或早春菜、夏菜的前茬。
除了上述五个茬口外,还有间套作的茬口、保护地栽培的茬口等,生产上应根据当地的条件和市场需求情况,科学制定生产规划,合理安排茬口,做到蔬菜均衡供应。
(二)蔬菜的土地茬口
土地茬口指在一定土地面积上,一年内种植蔬菜的茬次。土地茬口与复种指数密切相关,南方较北方单位土地面积上栽培茬次多,土地利用率高,复种指数大。目前生产上常用的茬口安排多为一茬栽培、两茬栽培、三茬栽培和多茬栽培。
1. 以速生叶菜类为主的多茬次栽培。在一块地上一年内种植速生叶菜4茬以上。上半年从立春起连续种2~3茬小白菜或萝卜等,第一茬2~4月种植,第二茬4~6月种植,第三茬6~8月种植,或在第二茬收获后深翻晒垡休闲;下半年从立秋起连续2茬白菜(直播或移栽均可),或随后种植1茬越冬菜,与翌年2月份的茬口相衔接。
2. 晚熟两茬或三茬栽培。一般以种植晚熟冬瓜、茄子、辣椒、豇豆为主,前茬为晚熟白菜、莴苣、洋葱、大蒜、春甘蓝、蚕豆等;后茬为晚熟萝卜、菠菜等。主要供应4~6月、8~9月、11~12月的市场,为早熟三茬栽培的辅助茬口,重点供应4~5月和8~9月淡季市场。
3. 早熟三茬或四茬栽培。一般夏季种植早熟的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秋季种植萝卜、大白菜、甘蓝、胡萝卜;冬春种植越冬白菜、蕹菜、萝卜等,或秋冬栽种两茬白菜。重点供应3~4月、6~7月、10~12月的市场,经储藏可延迟供应到翌年1~2月。
4. 一茬栽培。指从秋冬季育苗开始到第二年夏季结束,如黄瓜、西葫芦、苦瓜、青椒的栽培。
目前由于设施栽培的广泛应用,基本保证了蔬菜丰富的种类和周年供应。在安排茬口时除了要依据蔬菜生物学特色、自然条件、消费情况外,还要考虑生产情况和土地资源等。要以本地常年供应较多,且价格稳定的蔬菜为主。
二、科学轮作
蔬菜轮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一定的年限,有顺序地轮换栽种几种性质不同或亲缘关系较远的蔬菜作物,统称“换茬”或“倒茬”,是蔬菜稳产、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有机蔬菜成败的关键。而有机蔬菜合作社的规模化种植为轮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发达国家从事有机农业多年的农场,进行作物轮作完全是自觉行为,而且他们也确实从中获得了土壤培肥、土壤结构改良、病虫草害防治、产量增加、质量提高等多方面的实在利益。中国尚处于有机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真正从实践中体验到轮作好处的从业者尚不多。
(一)轮作的优点
轮作是合理利用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施利用率的重要措施。轮作防治病蟲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寄主与非寄主作物的交替,切断了那些离开寄主作物或嗜好寄主而不能长期存活的专性寄生病虫的食物链,使之饥饿致死。而在同一块地上连续种植同一作物或同科作物等于为病虫害提供稳定的寄主,使它们越来越猖獗。轮作也避免了一些植物对自身和同科属作物的他感作用。
(二)轮作的原则
1. 吸收土壤营养不同,根系深浅不同互相轮作。根系深浅不同,吸收土壤养分的层次不同,因此将根系深浅不同的蔬菜轮作能够充分利用土壤中不同层次的养分,例如,消耗氮肥较多的叶菜类,消耗钾肥较多的根茎菜类,消耗磷肥较多的果菜轮作;深根性的根菜类、茄果类、豆类、瓜类(黄瓜除外),应与浅根性的叶菜类、葱蒜类等轮作。
2. 互不传染病虫害。同科蔬菜多年连续栽培常感染相同病虫害,使病虫害加重。例如,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病原菌(虫)不仅能侵害黄瓜,也能侵害其他瓜类蔬菜。制订轮作计划时,原则上应尽量避免将同科蔬菜连作,而每年调换种植管理性质不同的蔬菜,从而使病虫失去寄主或改变生活条件,达到减轻或消灭病虫害的目的。粮菜轮作、水旱轮作对于控制土壤传染性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瓜类蔓割病、姜瘟病),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据农民经验,葱蒜类后种植大白菜可以减轻软腐病。
nlc202309032126
3. 改良土壤结构。在轮作制度中适当配合豆科、禾本科蔬菜的轮作,增加有机质,以改良土壤团粒结构,提高肥力;在豆科、禾本科作物收获后,种植需氮较多的白菜类、茄果类、瓜类等;再次种植需氮较少的根菜类和葱蒜类,而以需氮最少的豆类放在最后,亦为其他蔬菜的良好前作。薯芋类因其耕作较深,需中耕增土,施大量有机肥,杂草少,余肥多,也是改进土壤肥力的作物。根系发达的瓜类和宿根性韭菜,较根菜类遗留给土壤较多的有机质,并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4. 注意不同蔬菜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不同蔬菜作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不同,如种植南瓜、甜玉米、菜苜蓿后,可降低土壤酸度,而种植甘蓝、马铃薯后,则增加土壤酸度。因此对土壤酸度敏感的洋葱作为南瓜后作可增产,作为甘蓝后作则减产。豆类的根瘤菌给土壤遗留较多的有机酸,连作常致减产。
5. 考虑前作物对杂草的抑制作用。前后作物配置时,要注意到前作物对杂草的抑制作用,为后作物创造有力的生产条件,一般胡萝卜、芥菜等生长缓慢,抑制杂草的作用小,葱蒜类、根菜类也易遭杂草危害,而南瓜、笋瓜、冬瓜等因生长期间侧蔓迅速布满地面,抑制了杂草生长,甘蓝、马铃薯、芜菁等抑制杂草的作用也较大。所以,易受杂草危害的胡萝卜、芹菜、葱蒜类等蔬菜,就应选南瓜、笋瓜、冬瓜、甘蓝和马铃薯等抑制杂草作用较大的蔬菜为前作。
除以上原则外,还要根据蔬菜种类、品种和发病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轮作和轮作的年限。百合科、伞形科、禾本科蔬菜较耐连作,茄科、豆科、菊科等对连作敏感。马铃薯、山药、黄瓜、辣椒和生姜等需要间隔2~3年栽培;番茄、茄子、芋头、豌豆、香瓜和大白菜等需要间隔3~4年;西瓜则要间隔6年以上。
(三)轮作的方法
实践中常按照蔬菜植物的农业生物学分类方法将蔬菜分成几大类,按类分块轮作:如白菜甘蓝类、葱蒜类、根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和薯芋类等,将同类的蔬菜集中在同一区,考虑轮作时将其视为同种作物。水生蔬菜和多年生蔬菜占地时间长,一般单独设计轮作。轮作是菜田规划的重要内容,应把轮作情况记入“田间档案”。
1. 一年二熟地区三区轮作。第一年茄果类(含马铃薯)、白菜类;第二年瓜类、根菜类;第三年豆类、绿叶菜类。
2. 一年二熟地区四区轮作。第一年茄果类(含马铃薯)、白菜類;第二年瓜类、根菜类;第三年豆类、绿叶菜类;第四年白菜类、葱蒜类。
3. 一年三熟地区三区轮作。第一年绿叶菜类、茄果类(含马铃薯)、白菜类;第二年葱蒜类、瓜类、根菜类;第三年白菜类、豆类、葱蒜类。
4. 一年三熟地区四区轮作。第一年绿叶菜类、茄果类(含马铃薯)、白菜类;第二年葱蒜类、瓜类、绿叶菜类;第三年白菜类、豆类、根菜类;第四年绿叶菜类、白菜类、葱蒜类。
第一作者简介:王迪轩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蔬菜局副局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邮编:413002。
【蔬菜水果收获标准】推荐阅读:
蔬菜水果说明文07-18
广西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07-13
蔬菜营销方案07-06
蔬菜试验总结11-25
农业蔬菜配送方案06-04
蔬菜大棚承包协议07-19
《蔬菜香香》小班教案09-20
蔬菜大聚会作文10-04
蔬菜的种植教案10-27
蔬菜价格分析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