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题解答方法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辨析题解答方法(通用9篇)

辨析题解答方法 篇1

。例:一位同学从关系式P=I2R,认为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另一位同学由关系式P=U2/R,认为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请你裁判一下,他们哪个的认识是正确的.?为什么?答:运用P=I2R公式分析P与R关系的前提条件是I相同;运用P=U2/R公式分析P与R关系的前提条件是U相同,因此两者的论点存在片面性,其实当I相同时,P与R成正比;当U相同时,则P与R成反比,故两者并不矛盾。解答辨析题的思路与方法是:(1)认真审题,仔细推敲,吃透题意,理清层次,确定答题思路。(2)开宗明义,指出试题观点正确与否。(3)判断之后接着摆相关原理,原理和试题挂钩,分析试题观点为什么是正确的,或为什么是错误的。(4)如果判断它是正确的,最后下结论,表明态度;如果判断它是错误的,最后揭示错误实质。

辨析题解答方法 篇2

一、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

1. 基本概念

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2. 解题表达方式

(1)课题句式:验证性实验课题提出时是肯定句。如,“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个体发育”,“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促进”、“降低”是已知的、肯定的。探究性实验课题提出时是疑问句。如,“探究在30℃以上高温的条件下,通过生长素处理能否达到保蕾保果的效果”,“探究一种叫呋塞米的药品对尿液生成的影响”。“能否达到”、“是否有影响”是未知的。

(2)假设:验证性实验不需要假设。探究性实验实验前要作出假设,如,呋塞米对尿液生成有促进作用,或有抑制作用,或没有影响。

(3)实验结果:验证性实验只有一种结果。如,饲喂甲状腺激素的一组动物发育快。探究性实验也只有一种结果,但在解答题目时,有两种可能的,如,F1测交后代全部是显性性状,或显隐比为1∶1;也有三种可能的,如,注射呋塞米后尿液量平均值增加,或尿液量平均值无明显变化,或尿液量平均值减少。

(4)实验结论:验证性实验只有一种结论,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个体发育。探究性实验也只有唯一的结论,但结论与结果是对应的。因为实验只产生一种结果,有什么样的结果,就答什么样的结论,如,注射呋塞米后如果尿液量增加,结论是呋塞米能促进尿液的产生;如果尿液量减少,结论是呋塞米能抑制尿液的产生;如果尿液量不变,结论是呋塞米对尿液的产生无影响。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

1. 基本概念

实验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一般称为实验组。

对照组:不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一般称为对照组。也有对照组对实验变量进行另外方式的处理。有空白对照、相互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之分。

2. 解题表达方式

例题1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动物(狗)生长激素的分泌器官及其生理作用。

解题:实验组A:切除狗垂体,结果:停止生长。实验组B:切除狗垂体后,每天注射一定量的生长激素,结果:先停止生长,后又继续生长。对照组C:正常狗,不作处理,结果:正常生长。这是典型的空白对照。

例题2“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采用等组实验法,写出实验设计方案。

解题: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例题3在“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的实验中,在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2 m L)的蛋清液、唾液。然后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2~3滴)0.1 g/mL的NaOH溶液,振荡。再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2~3滴)0.0l g/mL的CuSO4溶液,振荡。请就该实验A、B试管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题:B试管唾液淀粉酶与双缩脲试剂也呈紫色反应,那么唾液淀粉酶就是蛋白质,反之则不是。B试管是实验组。A试管中蛋清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这一现象是已知的、公认的、公理性的事实,所以A试管在本实验中作为对照组。

三、自变量与因变量、无关变量与干扰变量

1. 基本概念

自变量:也称实验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因变量:也称反应变量,指实验中由于自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是指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

干扰变量:也称额外变量,指实验中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或结果。它们对实验的因变量会产生影响或干扰。实验时需要控制。如“等量”、“适宜”、“随机均分”、“相同适宜环境”等。

2. 解题表达方式

例题4某小组对植物开花是否与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有关,进行了实验研究,过程如下。

方法:取水仙球茎24个,按由大到小分成两组,操作见下表:

结果:实验组除个别瓶因污染而失败外,其余均在一周后破苞开花;而对照组则比实验组晚开花一个半月。

问:从科学性角度出发,本实验在分组和设计时有什么不妥之处?如何完善?

分析:NAA是自变量,植物开花迟早是因变量。NAA与植物开花迟早是因果关系,实验目的就是要获得这种前因后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不加NAA和加NAA是正确的。实验组与对照组除了自变量(NAA不加或加)外其他(即无关变量)都应该适宜、相同。如实验组与对照组材料要相同、处理方法要一样。否则会造成额外变量,影响实验结果,从而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解题:(1)分组时按由大到小分成两组不均等。(2) (1) 取出的花苞能在培养基上提早开花,鳞茎内的花苞开花晚,是否因鳞茎内有抑制花苞发育的物质存在(或去除鳞茎的机械损伤是否为促使花苞发育的一种因子,或剥去鳞茎可能促进水仙开花); (2) 取出的花苞能在培养基上提早开花,鳞茎内的花苞开花晚,是否因MS培养基中有促进水仙开花的因子或物质(或使用培养基可能促进水仙开花)。(3)根据以上分析,完善如下:将全部水仙球茎均去除鳞茎,取出花苞,将花苞随机均分成两组,都接种在培养基上,只是对照组的培养基不加NAA。放在相同温暖的地方培养,定期观察两组水仙球茎的生长发育状况(或不去除水仙鳞茎,将全部水仙球茎随机均分成两组,都接种在培养基上,只是对照组的培养基不含NAA)。

四、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假设

1. 基本概念

实验目的:是指通过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实验目的是解题的前提。

实验原理:是指实验设计的理论依据。它是科学结论,通常还包含了因变量的检测原理。

实验假设:是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验证性实验没有实验假设,探究性实验才需写出实验假设。

2. 解题表达方式

例题5 (2007年浙江高考理综卷30 (II))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请说明理论依据。

分析:本实验没有达到实验目的。据题意,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实验原理是: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浓度是有一定范围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促进生根。为达到本实验的目的,必须提出假设,根据题意,其实验假设是: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在低于低浓度范围内,或高于高浓度范围内,或在两个浓度之间。

解题:改进方法:在某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高于高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从而找到促进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

五、实验结果、实验结论、实验分析

1. 基本概念

实验结果:是在对研究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形成的, 是感性认识的范畴,表达方式。多数以实验最终产生的现象、数据等,是可测、可观察的。可以以图表和数据等形式展现。

实验结论:是研究者根据结果作出的推论,是结果的理论形式,是理性认识的范畴。实验结论往往是实验结果的升华。

实验分析:主要是说明产生结果的原因。包括对图表的说明或对个别典型事例的观察记录、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的分析或操作过程、研究方法、调控措施、控制和观察变量的解释,说明产生的效果与假设、措施的关系等。

2. 解题表达方式

例题6 (2005年浙江高考卷)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1) 将正常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观察并记录其活动状况。

(2) A组小鼠注射适量胰岛素溶液,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3) A组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分别给A、B两组小鼠注射等量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

该实验方案可以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请回答:(1)该实验原理是。(2)分析小鼠注射胰岛素溶液后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3)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中的作用是。

解题:

(1)略。(2)该实验结果:……A组小鼠会出现四肢无力、活动减少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状,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一段时间后,A组小鼠低血糖症状缓解,B组活动状况无变化。(3)略。

实验结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辨析题解答方法 篇3

近义词辨析题是历年来高考中频频出现的一道题。由于此题涵盖的词语面宽,词语之间的差别性不是很明显,甚至有的词语本身就较为生僻,再加上学生平时阅读面本身就很狭窄,词汇量积累不够,语感差,判断时只凭自己的主观感性认识,不能够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词语进行仔细地揣摩与辨析,因此在做题时感到模棱两可,甚为棘手。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对此题的讲解就显得至关重要,有的老师采取的是“词海战术”,搜集大量的近义词,注上它们的意思,再让学生死记硬背,甚至猜题、押题,但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有的老师在教学中总结出一、二、三、四,甲、乙、丙、丁一大串理论来,往往看似全面有效,实则在运用当中由于其过于繁杂使学生难以真正掌握。那么如何找到一种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答此类题目呢?经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采取造词扩展法解答此类题目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针对一组近义词的意思的辨析扩展引申到对不熟悉词意义的揣摩,尽可能做到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来达到对未知词语的理解,达到一种知识迁移的目的,揭开其神秘朦胧的面纱,露出其本来面目,再用具体的语境当中所提供的有用信息反过来佐证自己对词语的揣摩理解的正确与否,最后对一组近义词做出正确的理解与选择,从而达到从已知世界向未知世界的飞越,感性思维与理性思辨的完美结合。

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_____日本侵华历史,引起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___疾病。

(3)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_______了。

A、窜改  驱除  融解

B、篡改  祛除  融解

C、窜改  祛除  溶解

D、篡改  驱除  溶解

看第一句两个选用词“窜改”与“篡改”,相同之处在于“改”这个词,都有“改动”之意,不同之处在于“窜”与“篡”这两词根。我们可用扩展法来对这两个词根分别组词,“窜”可组成“点窜”等词,侧重于“修改”、“删改”之意;而“篡”则可组成“篡位,篡权,篡夺”等词,这些常用词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一般都知道其中有一种用作伪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某种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意思,有明显的贬义词的意味,由这些词类推,学生对“篡改”一词应有了大致的了解,再结合语境分析,①题中明显出现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用作伪的方法来改变历史,掩盖他们的侵华罪行。这样一来,对词语的揣摩在语境分析中得到了充分的佐证,使揣摩推测不只是主观感受,而是成为一种科学的理性的分析,那么第一句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

以此法类推,第二句两个选用词“驱除”与“祛除”相同之处在于“除”这个词根都有“除掉”之意,不同之处在于“驱”与“祛”这两个词根。用扩展法对这两个词根分别组成常见词,“驱”常组成“驱赶,驱逐”等词,意思偏重于“赶走”之意;“祛”常组成“祛病、祛邪、祛魔、祛祟”等词,这些词学生知道它们往往多侧重于民间习俗或迷信方面,以这些词语类推,“祛除”的意思在学生的头脑里应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再结合语境,出现了“端午节”及“民间习俗”等字眼,答案就不言而喻了。第三句以此类推,也可使问题迎刃而解。

例2: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_________。

(2)“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_________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3)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_________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缩小、控制

B、圣地、减少、控制

C、圣地、缩小、抑制

D、胜地、减少、抑制

第一句两个选用词“胜地”与“圣地”最大区别在于“胜”与“圣”这两个词根,而学生调动有限的知识积累,可以很清楚体会到“胜”可组词“名胜”“胜景”等词,多指风光优美之地;而“圣”可组词为“神圣、圣洁”等词,多指一种在精神上意义重大的意思,再结合语境分析,句中明显表现井冈山等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都是意义重大之地,那么学生很快就能判断出①题的正确选项为“圣地”。第二句区别在于“小”与“少”两个词根,“小”与“大”相对,“少”与“多”相对,结合具体语境,重在“差距”两字,指差距多用“大、小”而不用“多、少”,故选“缩小”。

例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面对“两会”代表、委员的依法_________,有的官员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但都表现出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

(2)在5月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了合作_________,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

(3)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世界各地的校友_________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

A、质对  协议  不日

B、质对  协约  翌日

C、质询  协约  翌日

D、质询  协议  不日

第一句中“质对”与“质询”区别在于“对”与“询”这两个词根,而“对”可以组成“对证,对质”等词,“询”可组成“询问,咨询”等词,重在“质疑、询问”,结合语境,应用“质询”。“协议”与“协约”不同在于“议”与“约”两个词根,“议”可组成“计议”、“议论”,而“约”组成的“条约,约定”,这里应该用“协议”。第三句也可用此种方法解答,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结合语境用造词扩展法解答近义词辨析题,最大的好处是简便实用,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两词的不同之处扩展组词,通过组合的常见、常用的词语,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用已知来类推未知,用熟悉的词来理解不熟悉的词,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再结合对具体语境的客观正确分析,提炼有用的语境信息来证明对词语的分析揣摩,得出正确的选项。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取得触类旁通、一目了然的效果。

初一政治辨析题答题思路方法 篇4

辨析题的命题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型:一、观点正确型,即试题观点完全正确;二、观点错误型,即试题观点完全错误;三、观点片面型,是指观点只看到一个问题的某个方面;忽视了其它的组成部分;四、正误混合型,指的是观点既有正确的一面,又有错误的一面。

二.题型

1 命题单纯型。指命题、观点是完全正确或完全错误的题目。这类题目可以转化为理解说明题,只需要按照题目本身的逻辑顺序对命题加以进一步解释说明即可,解题步骤一般分为三步:正确/错误判断――全面分析――归纳小结。例如: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可以建设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本题在分析部分要说明为什么党是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答:①判断:这个观点是正确的。②分析: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有一个坚强的、能够把全国亿万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的领导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持党的领导还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就必须坚持党的领导。③小结:所以,我们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再如;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同时富裕。本题在分析过程中只需说明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即可。答:①判断;这个观点是错误的。②分析: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可能实现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且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富”。③小结:所以,该命题是对共同富裕的错误理解,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2 命题片面型。解答此类题目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者肯定。解题时可以按“片面判断――分析补充――归纳小结”的思路进行。其中在第二步中又要分出两个层次:第一,肯定题目中的正确成分;第二,补充观点中不足的或者忽视的内容。例如:要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只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本题在分析部分首先要肯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补充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答:①判断:这个观点是片面的。②分析: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严力发展和扩大_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在元善政策法规,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然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的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③小结:所以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辨析题、材料分析题 篇5

一、辨析题(先标明“正确”或“错误”,再说明理由。)

1.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超额剩余价值。

答:正确。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的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一说法正确吗? 答:错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如果把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家的剥削关系。

3.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答:正确。因为还有不少劳动人民有实际需要而无支付能力。

4.和谐意味着矛盾双方的完全同一。

答:和谐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P44)

5.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劳动者。答:错误。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是劳动者。因为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6.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答:此观点错误。

⑴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⑵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⑶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

二、材料分析题(任选一题)1.在十七世纪,牛顿曾坚信光是由很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几何光学实验的证明。后来到了惠更斯菲涅耳时代,光的波动学说被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以及后来的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证实,从而否定了牛顿的微粒说。

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以其优美的数学形式和极其精确的实验再一次否定了光的波动说,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但这种微粒是具有波动性的,称之为光量子。显然量子力学所说的光量子是具有波动性的微粒,它与牛顿所假设的微粒有本质的区别。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辨析这段文字。

【答案要点】

(1)辨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这种辨证的否定是经历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有规律的过程,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事物的这种否定之否定过程,从内容上看,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方向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首先是惠更斯菲涅耳时代由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验证的光波动学说否定牛顿的光是由微粒构成的学说,最后被肯定光是由具有波动性的微粒构成的量子力学所否定,经过两次否定后,虽然量子力学中提到的微粒与牛顿提到的微粒有了本质的区别,但这却标志着人们已经对光有了本质的认识,体现了认识事物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2.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请问:

⑴齐人由“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到“田猎之获常过人”的转变中蕴涵了哪些哲学原理? ⑵这些哲学原理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

①齐人由于猎狗本领不强,所以打猎不成,后来他就回家耕田,耕田就赚到钱,有了钱就买了好的猎狗,有了好猎狗就捕到了很多猎物。这一环套一环的关系中猎狗是最关键的,得到猎狗才能到猎物,所以主要是买到好的猎狗,为了买猎狗,他去耕田,赚了钱就可以买到,买到之后打了猎物他会赚更多的钱,这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也体现了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的重要性。

②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不要一味蛮干,要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找出关键所在,再想方设法加以解决。关键问题解决了,事情就可以办好。如果只是孤立地看问题,不考虑问题的症结,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情也就无法办好。

3.生态方面:人类的繁衍,使地球不堪重负,破坏性的开采使地球有限的资源几近枯竭。由于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在2001年被迫全民移居新西兰。人类的种种行为,已经违背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已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爱因斯坦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中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 结合以上材料,请判断“环境问题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这个观点。【答案要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问题”(人口问题,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土壤过分流失,土地荒漠化扩展,森林面积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等等)突出,但不能将这些问题看做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直接结果。“全球问题”是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失调以及人和自然的冲突,它体现了科学和价值之间的矛盾,科学技术能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完全取决于人类自己。

4.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

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通过上述材料,说明该企业是如何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答案要点:

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它要求在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的前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该企业具体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中的区域差异,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实行一区一策,从而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5.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谈谈你的体会。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事物发展发展过程中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表明该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市场得到了开拓,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发展准备了资本和其他条件,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因素,发挥矛盾同一性的作用,则可以使经济社会再上一个新台阶。反之,在这个阶段,如果不注重发展的均衡性和社会公正,人们的收入差距会拉大,许多原来还潜藏着的矛盾这时会凸现出来并尖锐化。如果不能够很好控制矛盾,则将会使矛盾激化和扩大,就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国当前的社会正处于这个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这个阶段从哲学高度上认清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起作用的条件,以建构和谐为目标,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和健康发展。

6.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我们能证明蚂蚁看见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且这种证明只能以人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说明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据此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⑴ 任何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触外部世界,而人类却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⑵ 蚂蚁能看见人类所看不见的光线,这是蚂蚁所具有的本能。从人类的本能来看,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虽然有限,甚至连蚂蚁也不如;但人类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学活动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的太空探测仪、高能加速器、显微镜等科学仪器,大大地拓展人类的视野,看到人的视力所看不到的极远或极其微小的东西。

⑶ 以上事实证明了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其主要来源不是人类的自然本能,而是人类的实践。

7.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对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⑴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⑵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己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可能。

⑶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性接触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

从高考题看古文阅读题解答 篇6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把文章读懂。文章读不懂,就只能凭感觉瞎蒙了。要读懂,那就必须具备充分的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基本能力。文章的基本内容已经掌握,基本意思已经明白,那么,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依据文章作准确、具体、深入分析了。

那么,如何进行准确、具体、深入地分析呢?和现代文阅读大致一样,古文阅读无非是总体把握、层次分析、语句解剖和手法赏析等四个方面。

所谓总体把握,就是在理清线索、掌握思路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所谓层次分析,就是在把握全文的前提下,仔细分析段落结构,理清段落叙事、议论或说明的层次,明确层意段意,并且能够准确而简练地归纳;所谓语句解剖,就是通过句子文字表面意思,领会其深层内涵,并且弄清结构和句式,理解其作用;所谓手法赏析,就是从总体到局部,明白文章、段落或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能够依据具体要求进行恰切的评析。

我们试以上海高考语文卷的古文试题二为例,加以解说。

【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

九嶷山图记

①九嶷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嶷。

②九峰殊极高大,远望皆可见也。彼如嵩、华之峻崎,衡、岱之方广,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数。中峰之下,水无鱼鳖,林无鸟兽,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往往见大谷长川,平田深渊,杉松百围,榕栝并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飞流,异竹杂华,回映之处,似藏人家。实有九水,出于中山,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为洞庭。不知海内之山,如九嶷者几焉?

③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于五岳?”对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嶷之南,万里臣妾;国门东望,不见涯际;西行几万里,未尽边陲,当合以九疑为南岳,以昆仑为西岳,衡、华之辈,听逸者占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园囿耳。但苦当世议者拘限常情,牵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创也,如何? ”

④故图画九峰,并随方题记,传于好事,以旌异之。

【注】①封君:领受封邑的贵族。②表:标记。

22.第①段交代了九嶷山的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3.简析第②段中“时闻声如蝉蝇之类,听之亦无”的表达效果。 (2分)

24.对“听逸者占为山居”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任凭隐居者将衡山、华山据为己有。

B.听说逃亡者到衡山、华山安家藏身。

C.听任出世者在衡山、华山结庐隐居。

D.听说出世者在衡山、华山安居生活。

25.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3分)

解答估算物理题的方法探讨 篇7

1 估算物理题的特点

1.1 结果不是精确值,而是一个范围

估算题的结果往往在一定范围内都算正确,但要求逻辑推理严密,答案合情合理,估算的数量级要准。结果的不确定性主要是采用不同的方法造成不同层次的误差或精度,也可能题目本身具有不确定性,误差大的原因可能是模型粗糙、方法简单。

1.2 已知条件往往“不全”,需要寻找突破口

估算题一般都有隐含条件,需要学生利用物理量的典型值及物理常数去估算,或者根据生活经验取数量级框架中的合理值得出估算结果。

1.3 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脱离常规解题模式

估算题往往脱离课堂教学的解题模式,需要学生联系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实际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需要学生的知识面宽,分析问题能力强,独立思考,对问题进行简化,建立一定的物理模型,经发散、联想,并运用恰当的物理规律和方法进行解答。

2 解答估算物理题的方法探讨

培养和提高解答估算物理题的能力,需要长期努力获得物理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估算物理题解答方法的总结,在查阅资料和总结自我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几种解题思路,以供大家参考。

2.1 通过数量级估计,忽略次要因素

例1 欲测电阻R的阻值。现有几个标准电阻,一个电池和一个未经标定的电流计,连成如图1所示的电路。第一次与电流计并联的电阻r为50.00Ω,电流计示数为3.9格;第二次r改为100.00Ω,电流计示数为5.2格;第三次r改为10.00Ω,同时将待测电阻R换成一个20.00kΩ的标准电阻,结果电流计示数为7.8格。已知电流的示数与所通的电流成正比,求电阻R的阻值。(第五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

分析 本题的关键是由第三次测量结果寻找突破口,通过数量级估算,进行合理的简化处理。第三次测量时并联电阻r减小,通过电流计的电流Ig反而增大,可见取代R的20.00kΩ的电阻一定比R小,即R>20.00Ω;又因三次测量均有r≤100Ω,所以电流计内阻Ig和电阻r同R相比可以忽略不计(至少差200倍),再忽略电池内阻,本题便可求解。

2.2 根据实际情况,取合理值进行估算

例2 一只普通家用白炽灯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约为 ________(C)

A.2×102A 

B.2×10A

C.2×10-1A

D.2×10-2A

分析 本题是一道只要求进行数量级估算的选择题,是生活中一个常见的实际问题,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认识,以及简单的估算能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和身边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2.3 建立物理模型进行估算

把生活中的原型正确地转化为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常常是求解应用物理问题的关键。

例3 据报道,1980年一架美国战斗机在威克夫地区上空与一只秃鹰相撞,飞机坠毁。试估算秃鹰对飞机的冲击力。

分析 本题无任何数据,甚至连相撞时飞机和秃鹰的运动方向也不知,难度比较大,不过我们应该意识到,本题只要求估算数量级。由于飞机的速度远远大于秃鹰的速度,假设二者发生正碰,建立完全非弹性碰撞模型,由动量守恒定律即可求解得冲击力的数量级为10。

2.4 利用跨学科知识,进行估算

例4 如果一个体重为70千克的男人,每分钟用掉1升空气中的氧,他的代谢率有多高?

分析 由生物学原理知道,人体代谢需要的能量是通过由食物转化出来的葡萄糖同呼吸进来的氧气发生化学作用而产生的。取每摩尔空气为22.4升,其中氧气的体积约占20%,则由每摩尔氧由弱键转化为强健后释放能量与消耗的氧的总量的比值估算他的代谢率为2.2J/kg。

2.5 运用数学近似公式进行估算

例5 一块平行玻璃砖折射率n=1.5,将它平放在书本上,如果玻璃砖的厚度为15mm,那么通过玻璃砖看到的字比原来看到的字大约近了多少?

分析 通过玻璃砖看到的字应该是书本上的字通过玻璃砖所成的虚像,光路图如图2所示,在α、β很小的情况下,近似地认为虚像在物的正上方,利用三角函数关系和数学公式近似处理,可求解得

数量级估算本无固定的模式和程序,估算能力需要在物理学习和实际应用中逐步培养起来。解答这类题除了掌握一些估测估算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之外,还需建立整体意识和应用意识,从整体上建立起物理学知识结构和特征量数量级这两个物理框架,把各个领域的物理知识连成一体,多记住一些有用的数据。在实际生活中,随时练习对各种事物做粗略的数量级估计,有意识地加深对物理现象的实感,提高对物理问题的估算能力。由于实际应用中现实问题的复杂性,解答估算物理问题往往是比较困难的,但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和生活中多注意、多留心、多积累,掌握此类题目的特点,找到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估算物理问题也会迎韧而解。

参考文献:

[1]于克明.中学物理新思维[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2]陈立华.历届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分类全解)[M].农村读物出版社.2004年出版.

(栏目编辑陈 洁)

解答题模拟试题 篇8

材料:2008年8月9日至13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北戴河召开全国法院大法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专题研讨班,王胜俊院长在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围绕“为什么说人民性是本质属性、核心价值,人民法院工作如何体现人民性,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如何保障人民性的实现”等问题开展深入研讨,切实解决“为谁司法,为谁服务”这一根本问题。司法的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也需要通过司法能动来反映与体现。

问题:请围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司法的人民性与能动司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认识答题要求:

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表述完整、准确;

3.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党的领导与服务大局五个基本方面,它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也是科学化、理性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中国化表达。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特征在于人民性。所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人民性是指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参与主体与推动主体,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并非少数精英的专门活动,而是依靠人民、属于人民、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三)在这个人民性的根本特点下,司法活动的人民性就是这一要求的逻辑延伸与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司法领域中的必然表现。司法的人民性是指司法权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要正确实现这个特性,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司法的专业性与人民性之间的关系,而实现人民性的根本方法与途径在目前则是要大力加强司法的能动性。

(四)司法能动性表现为三个方面:

①从人民司法的目的来看,司法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对个案“定纷止争”的解决,而是要努力实现通过个案正义来促进社会问题的全面解决

②从人民司法的过程来看,应该在审理过程中积极主动的为当示人提供各种诉讼服务、创造各种诉讼便利、提供各种有效的司法参与途径

③从司法的技术来看,应该在审理过程中突破对法律条文机械、简单的适用,强调能动的解释法律、进行法律推理,通过法律技术的运用来实现普遍正义

(五)要正确实现公平正义与执法为民的目标,最后还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司法能动性与被动性的关系,它们是不矛盾的。

①二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司法被动性强调的是司法的启动过程应该严格遵循“不告不理”,法院不应该主动启动争议和纠纷的解决程序;司法能动性强调的是司法过程的主动与积极

②司法被动性是根本原则,不能动摇司法被动性是司法中立与司法公正的保证,因此带有更加根本的意义,司法即便发挥能动的功能,也要注意是否有正当的理由,是否有明显不正义的情况。

初中数学解答题解题策略 篇9

1浅谈中考数学解答题的解题策略

重庆垫江九中蒋正琼

解答题在每年的中考中是拉距离的题型,现在已经进入第二轮复习了,为了学生在做解答题时减少失误,方法上有所突破,应试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这个时候很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变第一轮复习的“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一般,成绩居中上游的学生,应以“扬长”为主,居下游的学生,应以“补弱”为主,处理好“扬长”与“补弱”的分层推进关系,是大面积丰收的重要举措。为了处理好这个关系,个人认为完成解答题应让学生把握好以下各个环节:

(1)审题:

这是解答题的开始,也是解答题的基础,一定要全面审视题目的所有条件和解题要求,以求正确全面的理解题意,在整体上把握试题的特点,结构,以利于解题方法的选择和解题步骤的设计。审题时要注意各种数学语言的识别,要注意捕捉所有的信息,特别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当试题的叙述较长时,不少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低。解决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识图、强化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性,强化变式,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利用所给信息解题等。在当今信息时代,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2)寻求合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破除模式化,力求创新是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的显著特点。解答题体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切记套用机械的模式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而应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识别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认识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图形的几何特征与数式的数量特征的关系,谨慎地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当思维受阻是,应及时调整思路和方法,并重新审视题意,注意挖掘题目隐含的已知条件和内在联系,要防止钻牛角尖,又要防止轻易放弃。

(3)设计有效的解题过程和步骤

初步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后,就要设计好解题的过程和步骤,切忌盲目下笔,顾此失彼,解题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都要做到推理严谨,言必有据,演算准确,表达得当,及时核对数据,进行必要的检查,注意不要跳步,防止无根据的判断,防止只凭直观,以不存在的图形特征做为条件进行推理,有些单纯的数式计算步骤可以适当省略,但要注意不要因此而出现计算错误。

(4)力求表达得当:

所答与所问要对应,且不要用不规范的语言,不要以某些习题中的结论为依据(定理除外),只写结论,不写过程。2013-5-30

(5)画好图形:

做到定形(状),定性(质),定(数)量,定位(置),注意图形中的可变因素,注意图形的运动和变换,画好图形,对理解题意、寻求思路、检查答案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切忌只求示意,不求准确。

【典例精析】----解答题的常见题型

1、代数计算题(教学中应该要求学生会实数的计算、三角函数、方程、因式分解、不等式/ 组、代数式的求值,数轴题等,)

例1:计算

例:

2、先化简,再求值,(1a212),其中a31.a1a1a

12、图形题(作图题/平移,中心对称、轴对称、相似变换、位似变换等一般只有1题,6~8分左右)。这类题目估计一般在格点中作图,平时在教学中,我们应多演示,让学生有个感观的认识,并在考试时,注意要求学生想好后再作答,以免失分)

例3.在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如图9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ABC的三个顶点部在格点上,点A的坐标是(4,4),请解答下列问题;

(1)将△ABC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的A1B1C1,并写出点A1 的坐标;

(2)画出△A1B1C1关于y轴对称的△A2B2C

2(3)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的△

A3B3C。

3、函数/方程/不等式应用题(与生活实际联系的一道应用题,应加强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强调)

4、近期,海峡两岸关系的气氛大为改善。大陆相关部门对原产台湾地区的15种水果实施进口零关税措施,扩大了台湾水果在大陆的销售。某经销商销售了台湾水果凤梨,根据以往销售经验,每天的售价与销售量之间有如下关系:

设当单价从40元/千克下调了,销售量为y千克; ...x元时..

⑴、写出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

⑵、如果凤梨的进价是20元/千克,若不考虑其他情况,那么单价从40元/千克下调多少元..2013-5-30

时,当天的销售利润W最大?利润最大是多少?

⑶、目前两岸还未直接通航,运输要绕行,需耗时一周(七天),凤梨最长的保存期为一个月(30天),若每天售价不低于32元/千克,问一次进货最多只能是多少千克?

⑷、若你是该销售部负责人,那么你该怎样进货、销售,才能使销售部利润最大?

4、统计与概率题(画统计图、填统计表、计算极差、平均数、方差、众数,方案设计,概率统计,经常与方程联系起来考利润问题,盈亏问题,)这类题目一般会出来两个图的信息,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扇形图,注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统计图(表),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

例5:“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民间历来有吃“粽子”的习俗.我市某食品厂为了解市民对去年销量较好的肉馅粽、豆沙馅粽、红枣馅粽、蛋黄馅粽(以下分别用A,B,C,D表示)这四种不同口味粽子的喜爱情况,在节前对某居民区市民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将调查情况绘制成图7-2-8的两幅统计图(尚不完整).

图7-2-8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本次参加抽样调查的居民有多少人?

(2)将两幅不完整的图补充完整;

(3)若居民区有8 000人,请估计爱吃D粽的人数;

(4)若有外型完全相同的A,B,C,D粽各一个,煮熟后,小王吃了两个.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他第二个吃到的恰好是C粽的概率.

5.几何证明题(一般是线段的和差证明,应加强辅助线的总结)

6、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BC、AB上两点,且BE=BF,过点B作AE的垂线交AC于点G,过点G作CF的垂线交BC于点H延长线段AE、GH交于点M.

(1)求证:∠BFC=∠BEA;

(2)求证:AM=BG+GM.

证明:(1)在正方形ABCD中,AB=BC,∠ABC=90°,在△ABE和△CBF中,AB=BC ∠ABC=∠ABC BE=BF,∴△ABE≌△CBF(SAS),∴∠BFC=∠BEA;

(2)连接DG,在△ABG和△ADG中,AB=AD ∠DAC=∠BAC=45° AG=AG,2013-5-30

∴△ABG≌△ADG(SAS),∴BG=DG,∠2=∠3,∵BG⊥AE,∴∠BAE+∠2=90°,∵∠BAD=∠BAE+∠4=90°,∴∠2=∠3=∠4,∵GM⊥CF,∴∠BCF+∠1=90°,又∠BCF+∠BFC=90°,∴∠1=∠BFC=∠2,∴∠1=∠3,在△ADG中,∠DGC=∠3+45°,∴∠DGC也是△CGH的外角,∴D、G、M三点共线,∵∠3=∠4(已证),∴AM=DM,∵DM=DG+GM=BG+GM,∴AM=BG+GM.

6、函数图象题(一般都会与三角形、四边形联系起来,通常求交点个数及坐标、平移后的解析式、长度问题,面积问题,与坐标轴夹角及夹角的三角函数值,)

例7.如图, 已知抛物线y12xbxc与y轴相交于C,与x轴相交于A、B,点A的2坐标为(2,0),点C的坐标为(0,-1).(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E是线段AC上一动点,过点E作DE⊥x轴于点D,连结DC,当△DCE的面

积最大时,求点D的坐标;

(3)在直线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AC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5题图备用图

7、压轴题,几何动态问题。(动点问题与四边形、三角形,涉及到面积、相似、点的存在问题等等,当然还常有函数的综合应用题)。此题通常是全卷最难的题目,而且放在最后,时间紧张,心理压力大,不容易集中精力,往往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平,但每个小题的难度却不相同,往往(1)小题可能比前面的题目要简单很多,而(2)小题、(3)小题的难度会逐步以较大幅度增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改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要求不一样,对于中等水平的考生,可以放弃这些题目的解答,将时间用在前110分的题目上,完成这些题2013-5-30

目的解答后将剩余的时间用来检查前面题目的解答是否正确,保证将会做得题目做对,将分拿到手。对于平时程度较好的同学,在保证前面分能够拿到手之后还有时间,不妨完成在最后这道题目的前面的小题,争取做对,多拿一些分。

对于数学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完成前面的题目用不了很多时间,会留下很多时间,但不应急于解答压轴题,也应该先检查前面解答题目的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确保前面分拿到手,然后集中精力完成最后一题的解答

例题8:如图(1),将Rt△AOB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90°,∠AOB=60°,OB

=A90,AOB60,OBOB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A在第一象限,

AOB的平分线OC交AB于C.动点P从点B出发沿折线BCCO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O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同时动点Q从点C出发沿折线COOy以相同的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O时P、Q同时停止运动.

(1)OC、BC的长;

(2)设CPQ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

(3)当P在OC上、Q在y轴上运动时,如图(2),设PQ与OA交于点M,当t为何值时,OPM为等腰三角形?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值.

上一篇:盗墓笔记爆笑语录下一篇:论加强党的建设、反腐倡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