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统计简介(精选5篇)
中国环境标志是一种证明性标志,它作为官方标志表明获准使用该标志的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
源等环境优势。正是由于这种证明性标志,使得消费者易于了解哪些产品有益于环境,并对自身健
康无害,便于消费者进行绿色选购。而通过消费者的选择和市场竞争,可以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业
结构,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对环境有益的产品,最终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中国环境标志在认证方式、程序等均按ISO14020系列标准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实施,与各国环
境标志计划做法相一致,在与国际“生态标志”技术发展保持同步的同时,积极开展环境标志互认
工作,目前已经与德国、韩国、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签订了环境标志互认合作协议,已成为中国企业
跨越绿色技术壁垒的有力武器。
为促进企业可持续生产战略的实施。2006年10月24日,中国财政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颁
布《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该意见中规定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当优先采购环境标志产品,不得采购危害环境及人体健康的产品。2007
年6月3日,针对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严峻形势,国务院又下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
知》,其中第四十五条明确规定要加强政府机构节能和绿色采购,认真落实《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
购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环境标志产品清单制度,不断扩大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范围。
中国环境标志已成为国家推动循环经济战略的重要手段。
2、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机构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认证中心)是整合环境标志、有机食
品、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等领域认证资源,实施产品与体系一体化认
证的认证机构。贯彻“以产品带体系,用体系保产品”的宗旨,实现中心“过程控制务实,终端产
品双优,理念与时俱进,质量完美一流”的质量方针。通过承担国家认证标准和技术性贸易措施等
科技攻关任务,蓄集动力,发挥国家级认证单位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的能力优势,展现水平。在与
客户、同行、相关方的互动中,处处体现:“中环联合,诚信谦和”。
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认证中心)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的,代表国家对绿色产品进行权威认证,并授予产品环境标志的唯一机构。
认证中心立足于整体推进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把生命周期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环境管理的现代意识和清洁生产技术融入产品环境标志认证,推动环境友好产品的发展,开拓生态工业、循环经济,实现以人为本,让环境标志产品成为联系公众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纽带,推动可持续消费。认证中心坚持“搭建双绿桥梁、推广双优产品、创造双赢绩效”的质量方针,把环境管理体系加环境标志产品的双绿、产品质量优、环境行为优的双优、环境加经济双赢的理念变成中国发展绿色技术措施的动力之源。
认证中心将ISO 9001和ISO 14001的体系认证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及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的保障措施与抽样检测融合为环境标志保障体系,追求文件简而明,内审制度与改进机制有效,开拓中国企业的双绿色发展模式。
3、环境标志的种类
根据ISO对环境标志的定义:环境标志和声明是出现在产品或包装标签上,或在产品文字资料,技术公告、广告或出版物等中的说明、符号和范围。目前市场上出现各种绿色标识都属于环境标志和声明的范畴,那么根据ISO对不同环境标志的分类,环境标志应分为环境标志(I型),自我环境声明(II型),环境产品声明(III型);
I型环境标志的特点是有第三方的参与,如我们常见的十环标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II型环境标志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常见的是某个企业宣称自己产品如何环保。
III型环境标志是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基础上的环境声明,声明的是产品对于全球环境产生的影响。应该讲我国目前并无全面开展III型环境标志的基础条件。
所以目前市场所见到绿色标识只有两类,一种是有第三方颁发的,一种是有企业自己声明的。并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符合性标识,这是因为ISO 14020系列标准并不是产品标准,在产品上贴这样的标识消费者是无法分清该产品符合什么样的要求,是不是绿色产品。
以ISO 14024标准为例,ISO14024标准是有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9年4月颁布的,它是在总结各国环境标志计划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是对各国环境标志计划成功经验的总结,它规定了实施I型环境标志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和程序,是环境标志实施机构应遵循的。
II型环境标志认证范围是除I型环境标志认证种类外的所有产品和服务
II型环境标志认证是依据GB/T 24021 idt ISO 14021《环境管理 环境标志与声明 自我环境声明》要求,由第三方对组织的自我环境声明进行评审,经第三方评定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证书和签订标示转让合同,表明组织的自我环境声明符合GB/T 24021 idt ISO 14021《环境管理 环境标志与声明 自我环境声明》要求的活动。
4、II型环境标志特点
同ISO 14024《环境管理 环境标志与声明I型环境标志原则和程序》标准以及ISO 14025《环境管理环境标志与声明环境信息说明(III型环境标志)》标准不同,ISO 14021《环境管理 环境标志与声明自我环境声明(II型环境标志)》标准规定了进行自我声明应遵循的9项基本原则和18条具体原则,换句话说,可以按照ISO 14021规定的具体原则来判断声明者的环境声明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ISO 14021《环境管理 环境标志与声明自我环境声明(II型环境标志)》标准可以作为认证标准来使用。
虽然II型环境标志(EL)原则上并不要求任何第三组织对声明进行认证。但在ISO 14021 条款: 5.7 i)中规定“如果产品未经独立的第三方组织的许可或认证,进行声明时不得做出此类暗示。”从这一条上来看,标准也认可了通过独立的第三方组织进行П型环境标志声明验证的可能性,并且提供发展不同类型环境声明的机会。因此,在我国企业普遍信誉度不高,消费者对自我环境声明不太信任的情况下,以独立第三方对声明者的自我环境声明进行认证,不仅可以起到规范市场的作用,还可以推动II型环境标志的健康发展。
另外,ISO 14021 条款:6.1中规定“声明者必须负责评价并提供验证自我环境声明所需的数据。”由于是自我环境声明,声明方要对他们所做的所有声明负责。声明方的责任包括对资料进行评估以及应有关机构的要求为声明的验证提供必要的资料。从这点来讲,即使第三方组织存在,对声明内容进行举证的责任应由声明方来承担而非第三方组织。所以,II型环境标志的主体为声明者。
根据II型环境标志的以上3个特点,我国实施II型环境标志应“以企业为主,ISO 14021标准为准绳的第三方评审”的方式进行。
具体的实施形式是由第三方对企业(声明者)的环境声明按照ISO 14021标准中规定的18条具体原则进行评审,对符合要求的企业(声明者)准许使用II型环境标志标识的方式进行。
5、II型环境标志认证程序
关键词:环境 统计数据 质量控制
统计法是指调整国家统计机关行使统计职能而产生的统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统计法是国家统计机关行使职能的法律依据,也是国家进行社会经济监督的有力工具。它对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统计是一门新兴的统计学科,它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产生而产生并不断深化发展。环境统计以全面的综合统计数字资料反映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状况,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环境统计工作成败的关键。环境统计数据能够动态体现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是国家制定环境决策和加强环境管理的重要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研究探索中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经验和规律提供数据支持。因此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统计法》是统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石。我们需要借力《统计法》,以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为核心,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数据质量管理,推进其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加大环境统计数据的应用服务功能,推进环境统计工作改革创新,提高环境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一、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分析
1.数据虚假。这类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的杜撰的,毫无事实根据。造成环境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有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资料,指标制定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这种过错包括环境统计人员为某种目的的故意过错,也包括过失过错。
2.拼凑的数据。这种数据是把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性质的数据在收集、加工、传递过程中,人为地拼凑成同一时间、地点、条件和性质下的同一数据。这种东拼西凑的数据,虽然分别有事实根据,但是从整体上看数据是不符合事实的,其性质与数据虚构相同。如,环境统计人员为了填报方便把两台锅炉的数据简单叠加,不考虑其烟囱距离、有效高度等因素,不进行加权处理。
3.指标数值背离指标原意。这是由于对指标的理解不准确,或者是因为指标含义模糊,指标计算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表现为收集整理的环境统计数据不是所要求的统计内容,数据与指标原意出现走样,面目全非。
4.数据的逻辑性错误。这是指统计资料的排列不合逻辑,各个数据、项目之间相互矛盾。如某企业报送的材料,燃煤量增加,煤的硫份不变,但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硫量却减少,这就存在着矛盾,表明数据有逻辑性错误。
5.数据的非同一性。它是指同一个指标在不同时期的统计范围、口径、内容、方法、单位和价格上有差别而造成的数据的不可比性。
6.数据不完整。这里指填报单位出现遗漏,所列项目的资料没有搜集齐全,不符合统计资料完整性的要求。数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现象总体特征,最终也就难以对现象变化的规律性做出明确的判断,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如企业填报的材料,由烟尘的产生量和去除量,却没有粉煤灰的产生量,这明显是错误的,因为烟尘的去除过程必然会有粉煤灰的产生。
7.统计手段和统计分析落后。目前许多企业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很原始!即使采用计算机也仅仅是减少工作量去做一些汇总、指标计算,并没真正引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作的统计分析也局限于事后分析,即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明;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实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换句话说,“统计预测”这一职能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缺乏对信息的收集、综合和系统化。
二、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1.环境统计工作者本身应提高自身素质。 建设一支忠诚法律、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专业队伍,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环境统计人员不仅应掌握深厚环境监测和评价的相关知识,还要掌握统计法律及基本知识,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并应跟上时代及时进行知识储备及更新。因此,环境统计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工作,各环境保护部门应建立配套的培训机制,对每一层次的环境统计岗位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必要时应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或到相关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做到取长补短。环境统计工作者本身也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环境统计业务素质和水平。
2.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数据管理,提升环境统计数据质量
我国以《统计法》等国家统计基本法律、法规为基础,根据进一步深化环境保护管理和规范环境统计工作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全了相关环境统計数据管理制度、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形成了完善的数据质量审核、评估、核查制度。具体工作包括:一是完成了《环境统计数据使用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二是建立了数据联合汇审和现场巡查核查相结合的数据质量审核工作体系。工作人员以“宏观把握、中观比较、微观细核”的数据质量审核思路为指导,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加强数据间的比对,尽可能使数据更符合逻辑,更符合实际。三是切实加强数据源头把关和积极组织开展基础研究,为建立和完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提供技术支持。这些工作不仅丰富了环境统计工作的业务内涵,而且显著提高了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水平。
3.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目前,上级部门下达计划和各类政绩考核对环境统计数据干扰不可低估。有些地方,以是否完成计划和各类数据的高低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依据,导致很多下级部门所报的环境统计数据受制约于计划数,这并不是计划部门的计划多么精确合理,而是说明某些环境统计对象或环境统计部门受某种利益或压力的驱动而使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当然,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环境统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对环境统计数据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一个统计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统计数据,如实地反映情况。
4.加大环境统计数据应用支撑服务功能,推进环境统计与业务工作的融合。统计数据只有得到实际应用,才能发挥作用、获得发展和受到重视。因此,除强化数据本身的管理外,环境统计数据还必须真正融入到环境管理工作。从业务开展方面,通过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我们将机动车等逐步纳入环境统计体系,以满足污染减排工作深入发展的需求。在技术支持层面,污染减排核查核算技术体系为完善统计方法体系提供实践参考,环境统计分析应用又为污染减排目标方向的确定提供借鉴。同时,污染减排核查核算数据和环境统计数据校核分析,有效保障了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使环境统计服务于综合决策,发挥了环境统计的作用。
5.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环境保护部门今后应在加强环境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从数据采集的圈子中跳出来,重点加大环境统计执法检查,对弄虚作假的单位要坚决严肃查处。在立法上,罚款数额应该大幅增加,以威慑环境统计违法者,逐步建立全社会的环境统计诚信体系。
总之,在环境统计工作中要借助统计法,力求做到环境统计数据的全面、可靠和准确性,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水平,使环境统计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立健全环境统计工作网络。
参考文献:
[1] ISBN 978-7-5037-4604-8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1-50.
学生党总支
概况
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党总支部委员会是在学院党委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的学生组织,是培养、教育、管理党员的重要团体,也是联系党员与普通同学的桥梁和纽带,成立于2010年11月24日。
学生党总支是为加强党建工作,更好地对学生党支部活动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而设立的学生组织,学生党总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每一名同学负责。学生党总支部委员会设委员7名,其中总支书记1名,总支副书记2名。总支书记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兼任,总支副书记(教师)由学院团委书记或组织员兼任,其余总支委员由各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学院专职政工干部兼任。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学习部、实践部五个部门。各部部长由一名本科生担任,副部长由一名至两名本科生担任。
机构职能
学生副书记:
1、负责协助总支书记召集总支部委员会会议和总支部党员大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定、指示;结合本学院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安排党总支工作;将党总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提交党总支部委员会和党总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组织制定和落实支部工作计划;
2、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
3、协助总支部书记检查党总支的工作计划、决议的执行情况,按时间向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总支部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
4、支持和指导共青团的工作,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各项活动;抓好党总支部委员会的学习,按时召开党总支部委员会会议,抓好党总支班子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的集体领导作用。
秘书处:
1、负责学生党总支文字及影像材料的整理、档案的保存;
2、负责收发通知、培训成员、组织会议;
3、负责联络各部门以及协助党总支委员做好统筹管理等工作。
组织部:
1、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有关精神,协助党总支委员制定学期组织生活计划;
2、组织或督促党员、党小组过好组织生活,做好考勤记录;
3、负责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等工作;
4、负责党员信息库维护管理。
宣传部:
1、根据党总支的决议,指导各支部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包括网络宣传以及海报宣传等;
2、了解和掌握党内外思想动态及支部范围内党员、积极分子和群众在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3、宣传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经验,提出奖励和表扬的建议。
学习部:
1、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有关精神,组织党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主题研讨等活动;
2、及时了解党员思想变化情况,利用党员周记、短信平台等活动在支部内开展学习活动。
实践部:
1、根据党总支的决议及党员实际需要,指导各支部开展支部立项活动及主题实践活动;
2、帮助党员做好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等工作。
团委
概况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团委是在院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数学与统计学院团委围绕学校育人中心工作,负责学院第二课堂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建设。数学与统计学院团委作为独立的管理机构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科研实践部和志愿者工作部,并对学生会、研究生会的工作开展进行指导。
我院团委本着 “引领青年成长,服务青年成才”的工作理念,踏实进取,积极创新,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和工作成绩。
机构职能
副书记:
1、协助团委书记综合情况,研究政策,推行工作。
2、协助团委书记密切各方面的工作联系。
办公室:
1、主持团委的日常行政事务,包括:公文处理、会议组织、检查与督促团委决议的执行等事项。
2、协调团委书记、副书记和各部门之间的工作。
组织部:
1、统计、保管团干部和团员档案及各种材料。
2、团员组织关系的转接、团费的收缴等工作。
3、负责团日活动的开展与监督指导。
4、共同成长小组的组建和监督指导。
5、负责监督团委内部及下属各支部的组织建设。
宣传部:
1、主要职责为及时沟通校团委宣传部做好本院学生活动对外宣传工作及本院学生活动对内后期宣传工作。
2、及时将活动总结上传至网络。
3、开发及维护数学与统计学院团委网站及其信息。
科研实践部:
1、主要负责学院本科生科研工作和竞赛团培训工作。
2、工作内容包括科研立项及“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宣传、联络、经费报销、材料管理等。
志愿者工作部:
1、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通过活动为他人、为社会提供爱心服务。
2、主要负责红烛社的各项活动,如红烛义卖、志愿服务、走进社区。
3、策划、组织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会
概况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会是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在院团委的具体指导下的学生自治组织,是学生自己的群众性组织。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会本着“求实、创新、高效、务实”的精神,坚持贯彻“服务于同学、服务于学院”的方针,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并锻炼能力,锤炼意志,不断提高队伍战斗力。
机构职能
主席:
1、主持学生会日常工作,决定有关重大事项,负责学生会全局工作的决策;
2、带领学生会全体学生干部,开展各种有益于同学身心健康的活动,促进广大同学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听取各部门工作汇报并统筹,指导各部门工作。
办公室:
1、是学生会办公机构,负责处理学生会的日常事务。
2、监督和检查各部工作的开展情况。
3、建立学生会干部的工作档案。
4、负责重要文件的起草、编辑、整理工作。
5、负责收发学生会的文件通知。
6、负责干部的各项培训等。
宣传部:
负责各项活动的海报及展板的宣传工作。
学研部:
1、建立学院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2、引导同学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
3、培养同学严谨求实的学风;经常了解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同学的学习情况和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4、组织开展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活动等。
生活权益部:
1、关心同学生活,经常向学院有关部门反映同学生活方面的意见和要求。
2、力争解决同学的实际困难。
3、协助学院不断改善生活环境。
4、抓好各项生活方面的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5、组织同学参加后勤管理。
6、努力沟通同学和学校后勤部门的联系。
7、长期开展文明寝室建设等与生活有关的活动。
文艺部:
1、积极开展各项文艺活动,提高广大同学的文艺修养。
2、负责院校等大型文艺演出。
3、组织筹备各项文艺娱乐活动。
体育部:
1、组织院系同学积极投身体育活动,健身强体。
2、积极开展院内群众性的体育活动。
3、组织同学参与院校各级体育竞赛,丰富同学课余生活,增强同学的身体素质。
4、负责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筹备工作。
女生部:
1、关心女生的切身利益,及时反映女同学的意见和要求。
2、根据女同学的特点和要求,积极组织各种文体活动。
民族部:
1、维护少数民族同学的切身利益,及时反映少数民族同学的意见与要求。
2、增进少数民族同学与汉族同学的关系,缔造一个和谐共处的生活环境。
环境工程是研究和从事防治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质量的科学技术。环境工程同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医学中的环境卫生学和环境医学,以及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化学有关。由于环境工程处在初创阶段,学科的领域还在发展,但其核心是环境污染源的治理。
人们对环境工程学这门学科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环境工程学是研究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学科,主要是研究对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以及对造成污染的放射性物质、热、电磁波等的防治技术;有人则认为环境工程学除研究污染防治技术外还应包括环境系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经济和环境监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尽管对环境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从环境工程学发展的现状来看,其基本内容主要有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环境系统工程等几个方面。
环境工程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技术体系。它不仅研究防治环境污染和公害的措施,而且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发展少害或无害的闭路生产系统,以及按区域环境进行运筹学管理,以获得较大的环境效果和经济效益,这些都成为环境工程学的重要发展方向。自然资源的有限和对自然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特别是环境污染的控制目标和对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促使环境工程学对现有技术和未来技术发展进行技术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提供依据。
学科内容主要有:水体污染控制、生活用水供给、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置、噪声污染控制,还有放射性污染控制、热污染控制、电磁辐射控制等。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环境规划评价以及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科研开发等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具有污染物监测和分析、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4、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关键词:区域;环境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X-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23-01
加强环境质量监测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作,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都会影响到环境质量监测的内容和数据,地理位置,地形地貌都是一个地方环境质量的基础要素。如某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5°35′~36°21′,东经113°35′~114°45′,县域呈横带状,总面积1201平方公里。西部为太行山余脉,为沟壑地形,东部与华北平原相接,一马平川。气候特征是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又有山地高原向平原过度的地方性气候特征。四季风向多受高空气流影响。地域特征对环境监测产生了很大影响。监测站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顺利进行的保障,提供人民生活用水安全参数、空气质量参数以及土壤检测参数,是一个地方环境保护决策的重要依据。
作为国家环境保护系统三级监测站,现具备四大类46项监测能力,如下图1.1所示:(1)环境空气和废气8项 ;(2)水(含大气降水)和废水31项;(3)噪声5项;(4)生物2项。主要仪器有71台(套)。不断升级的设备装备,不断增加的检查指标,将确保环境质量监测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严密性。从多方面进行数据统计,才能确保统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图1.1 监测能力及硬件指标
项目环境空气与废气水(含大气降水)和废水噪声生物仪器
指标8项31项5项2项71台(套)
该监测站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全面提供基础数据。某地环境质量监测站2012年全年圆满完成了全年环境质量监测任务,报出环境质量监测数1806个,其中:地表水监测数据883个,饮用水常规监测数据804个,降尘监测数据71个,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48个。完成建设项目“环评”基础监测6家(次),完成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68家,完成委托监测59家,完成限期治理监测18家,完成污染源节能减排监测24家,共获得监测数据4107个。具体监测数据如下图所示。
图1.2 环境监测数据
该站环境监测任务主要围绕环境空气监测、地表水环境监测、饮用水源地监测、环境噪声监测等,合理设置监测点,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设置6个点,监测因子为降尘,每月采样1次,全年监测12次,降尘监测点设置在镇政府、居委会、水泥厂等地。噪声监测设置2个监测点,一是靠近老城区,一是靠近医院。地表水监测共5个监测断面,每月采样一次,全年监测12次。地下饮用水监测点则选择靠近文化教育单位(学校)、水泥厂、棉纺厂、炼铁厂等用水大或是易发生水污染单位。将常规监测与重点监测结合起来,既保障常规监测有序性,又保障了重点监测的针对性。
对空气质量进行的监测以降尘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国家推荐标准18 t/(km2·30d),利用污染程度分析判断表来判断空气质量好转与否。
经过长期监测,发现当地降尘污染以5月最重,2月最轻,月均最大值出现在5月,全年最大浓度值38.5 t/(km2·30d),符合当地生产生活规律。2012年六个监测点降尘平均值变化情况。
对地表水单因子水质评价中,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划分水质类别;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值,计算每个断面的水质污染综合指数,进行综合水质评价。地表水例行监测为每月1次,全年共监测12次。
综上,环境质量监测统计数据为当地的环境保护提供了数据基础,使得当地的环境保护有的放矢。针对当地环境质量污染问题,今后需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重点加强工业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村环境保护,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加强降尘综合整治,抓好化学需氧量的综合整治,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监察和環保宣传。
【中国环境统计简介】推荐阅读:
中国环境管理11-03
完美中国市场环境分析05-27
中国的周边战略环境07-23
如何解决中国环境问题10-03
中国农村环境调查报告09-22
中国银行外部环境分析报告06-03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及其紧迫性06-17
2022全国环境统计公报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