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和防范

2024-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和防范(推荐9篇)

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和防范 篇1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和防范

名:

周琪滨

专 业 班 级 : 会计(涉外方向)5班

实习单 位 :广西桂林市工商银行阳桥支行

指 导 教 师 :

曲纹笠

完 成 日 期 :

2011年4月20日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摘 要

会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贯穿于银行业务处理的全过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虚假会计信息不但会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运用会计信息进行判断、分析、预测、决策时发生失误,而且也会导致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对金融市场的控制。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大多缘于会计监督乏力,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中之中。因此,必须增强会计风险防范意识,改革银行管理考核体制,强化金融财会工作对经营行为的监督职能,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快会计法制建设,并对金融机构会计行为加强监督,才能控制和化解金融会计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监督,风险

自从我国将全面履行加入WTO时关于全面开放银行业的承诺,中国的金融业将更大范围地与全球金融市场接轨。由此,整个中国金融体系也按下了全面启动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按扭,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其改革与发展已到了关键时期,而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会计工作,会计工作作为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肩负着核算银行业务,反映银行经营成果,预测业务发展前景,参与银行经营决策等重要职责,增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意识,强化风险防范的对策和措施,是银行实现稳健经营的重要保证。

1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分析

1.1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防范以内行风险的要求

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其最重要的只能就是反映该会计主题的经营活动,并为该会计主题的经营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但是,目前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其主要表现: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把会计信息反映的重点放在满足执行信贷计划等宏观管理的需要上,而对商业银行内部经营所需的信息缺乏针对性和相关性;二是受无规则竞争、小集体利益和地方保护影响,从而出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现了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等三假现象,使得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导致了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中出现了假存款、假贷款、假利润或者假亏损等虚假的会计信息;三是会计信息汇总的速度慢、处理能力差,因为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统一的法人集团,它拥有数以万计的分支机构,要作出重大的经营决策就必须有准确和可靠的会计信息,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水平还是很低的,会计信息的汇总、处理能力还很差,难以满足商业银行正常的经营管理需要。

一方面,分级管理的体制使作为经营主题的各级分支机构部门利益膨胀,在利润指标、支付保证、恶性同业竞争、职工福利等种种压力下,往往通过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功能来达到其目的;同时,绝大多数国有银行的会计处理系统目前都与分级管理体制相适应,按行政区域分散核算、层层汇总上报,使会计工作实际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从而为人为地篡改会计数据提供了方便之门;加之基层行政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最终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规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有利条件,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

1.2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

首先,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不采用会计谨慎性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银行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其次,不允许银行对其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计提减值准备,我国银行的多项金融与非金融资产(如抵押贷款、拆放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完全暴露在减值跌价的风险之下,而无任何防范跌价减值风险的应对措施。其次,允许银行集体呆账准备金的范围过窄、比例过小、方法过死,审核的手续过繁,使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极为脆弱。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规定相对滞后,使得银行会计对日益增多的衍生工具业务所可能带来的高风险缺乏有效的披露。

现行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制度是建立在以经营传统业务为主,营业收入以利差为主的基础上,仅反映利差的形成和结果。而表外业务的收入,则不仅仅体现在利差上,有时候其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收益并非机械计算就能得出,大部分表外业务目前都记入表外科目,使用单式记账法,不能全面反映表外业务增减变化的具体情况。

2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分析

2.1内部稽核不力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工作基本职能和重要职责之一,是内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国民经济总会计的银行会计,长期以来,以其制度严密、核算准确、反映真实而在社会上享有较高信誉,但近几年一些银行会计部门出现了违法违规问题,有的甚至造成资金损失,给素有“三铁”之称的银行会计抹上了一层阴影。因此加强银行会计监督,既是履行会计职能和保证业务发展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防范经营风险、促进银行业整体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显然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一般应由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难以即使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留下事故隐患。

2.2教育滞后人员素质偏低

基层银行会计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近年来,国有独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分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经过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另外,由于这几年会计队伍扩张迅猛,所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结构中也是高中生、中专生偏多,会计人员的培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训多为“师傅带徒弟”。会计人员遵章守纪观念淡薄,按章操作的意识不强;不仅制约了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容易为犯罪分子所利用。

同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银行会计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原来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完成的业务,现在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但相应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高科技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利用高科技犯罪,给银行造成的损失隐蔽性更强、危害更大。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

在银行风险的压力下,会计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是银行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人认为,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立健全适应商业银行经营要求的会计管理体制

首先,应尽快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所有者主体虚拟,往往使得企业的利益在利用会计系统监督各项业务经营活动的开展、会计风险防范等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将国有商业银行推向资本市场,从而优化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使会计风险防范获得更强劲的原动力。

其次,应改革现行分级分散的会计核算体制,在建立全行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也就是在全行实行总行、大区核算中心、基层分行三级主体构成的三级核算制,这种体制下总行制定的考核指标等直接面向基层分行,但有关的指标计算、数据加工则大区核算中心来完成。从而可以在保护基层增收节支防范经营风险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会计信息被人为篡改,出现“三假”(假凭证、假帐簿、假报表)等现象,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改善银行经营管理与防范银行风险,及时提供真实、可靠、全面、相关的会计信息。同时它还可以极大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提高银行服务效率。另外,各商业银行还可以考虑采用基层领导轮换制、会计人员委派制、稽核特派员制度等办法,从人员上保证全行集中统一的会计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防范、化解“本位主义”引发的银行会计风险。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3.2加强对银行风险的内部会计监督,构建防范银行风险的监督保障机构

充分发挥银行会计监督职能,对全行各项业务规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强银行会计监督,不仅是强化内控建设、改善经营、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有效防范和保证银行资金安全的重要的手段。要防范银行业的奉贤,必须健全会计北部控制机制,建立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一线会计核算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互相制约作用的制度,建立双日、双职、双责为基础的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会计人员处理业务必须事前建立授权分责的记录,以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必须实行双签有效的制度,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立时候监督,对会计部门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周期性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部设立一个月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要配备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对前一工作日处理过程会计传票账单,由专职时候监督人员逐份复核,并负责装订归档保管外,还要完善会计核算事后监督系统,实行计算机监督、现场检查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将事后监督的重点转变到核查后的综合分析上来,对一些重要业务的处理进行跟踪反馈,及时快捷地发现漏洞和不足,从而解决问题,堵塞漏洞,对监督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反馈要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为基础,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岗审计、落实举报等方法和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最后控制。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控体系,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完善现行的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制度,促使商业银行积极审慎地拓展表外业务。因此,要顺应表外业务发展及其收入占比提高的需要,全面确认计量和披露各种表外业务收入的形成过程,使用详细和复杂的方法进行处理,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适当增设相关会计科目,核算反映表外业务的开展、成本及效益情况,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建议在外表设立账簿,对表外业务采用复式记账法进行核算,并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一些现行的对中间业务发生、终结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对表外业务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监督和分析。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3.3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离开了来自银行内部及时、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根本无从谈起。为此,要进一步修订现行银行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更新现有的金融企业会计报表模式,要充分反映银行表内业务的会计信息,对表外业务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表外业务的健康发展,要求高质量的、及时提供风险防范的有用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不完整性将带来风险损失的更大可能性。因会计信息不全或信息失真导致经营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由于大部分表外业务在资产负债表表外反映,现有表外信息披露,包括会计表附注和补充揭示尚不能满足表外业务的信息需求。建议单设中间业务(含表外业务)的财务报表,会计期末,银行应根据中间业务表内外各个账户的明细情况编制附属会计报表,在财务报表中统一列示表外业务的经营情况,集中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包括信用风险、结算风险、市场风险、流动风险和经验风险,尽可能减少信息风险带来的损失。以便为表外业务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风险信息,利于商业银行管理层把握中间业务的业务流量和绩效,也便于中央银行监督。

同时要充分反映披露与银行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如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贷款风险集中度、贷款结构及不良贷款资产状况以及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等。要全面披露表外业务信息,改变表外业务仅以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予以反映的现状,应要求银行编制一张表外业务情况表,增强表外业务的透明度,以全面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另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巨大风险,有必要改造现有的会计报表模式,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也要进行充分披露。

3.4以人为本,提高银行人员的素质

在新一轮创新业务的全球竞争中,必须加强对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知识及技能培训,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方面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熟练地把握会计处理方法及业务风险的识别和规避能力。

最近,许多商业银行纷纷与国外金融机构合作,引进资金,组建中外联盟,但引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管理水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平也好,核心竞争力也好,关键是人才。因此,在与境外投资者合资、合作的过程中,各商业银行一定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致力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本土化的又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通过这些人才,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商业银行的创造能力,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从人员素质角度堵塞银行会计风险的漏洞。

以上仅就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原因以及如何从会计的角度来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事实上,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离开了各方面的协同,单靠银行会计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

参考文献

(1)邓春华 《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2)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本(3)王卫东《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版本(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会计研究》,2001年第6期(5)刘玉廷《关于金融会计改革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

(6)刘润明《张茂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定位》,《经济问题》,2004年第8期(7)葛家澎《中级财务会计学》,中国人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和防范 篇2

一直以来, 城市性商业银行都在社会资金运动的过程中从事着中介作用。这种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日益凸显。与此同时, 商业银行的高收益和高风险也愈加突出。城市性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问题, 一直都备受业内关注。

在银行的整个运营过程中, 会计活动贯穿于始终。其主要负责记录银行的经营活动, 并通过对经营成果等的分析, 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一个良好的银行会计部门, 能够有效抵制自身部门乃至银行整体的业务风险, 继而能够决定银行能否健康运行。因此, 建立一个健全而有效的会计风险防范体系对商业银行而言极为重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下, 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逐渐呈现出多品种、多层次的扩大化态势。近几年, 我国银行类金融系统案件也频繁发生, 比如, 齐鲁银行票据案、中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诈骗案等。银行大案、要案频暴, 无一不与会计风险防范不力密切相关。因此, 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整个金融系统进行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二、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形成因素

据笔者统计, 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大致可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个方面。其中, 外部原因主要指上级机关 (央行) 的监管、宏观经济环境, 以及社会监督等方面; 内部原因主要指相关人员的会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内控不健全、利益驱使等方面。

(一) 外部原因

1、外部原因之一:“央行”监管滞后且不到位

央行是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上级单位, 主要负责对金融机构进行金融监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这不仅使央行的监管面临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 而且在新环境中, 央行的监管也显得相对滞后和乏力。虽然央行在发展中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但是由于各项法规机制的欠缺, 使央行较习惯于用行政手段进行侧面干预和影响。此外, 相较于合规性检查, 比如凭证、账务处理等, 央行对会计制度的执行、内控机制、人员岗位牵制等与会计风险相关的监管较为薄弱。

2、外部原因之二: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欠缺

当前, 我国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不完善, 银行会计体制改革较滞后, 无法实现银行风险防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详见表2-1。

3、外部原因之三:社会监督力量不足

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规定, 社会监督是我国整个会计监督体系“三位一体” (即社会监督、内部监督、政府监督) 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 社会监管的力量对城市性商业银行的监督作用也不容小觑。然而目前, 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的社会监督力量不足。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点。第一, 长期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 使人们对银行的认识还停留于初步阶段。在监督和社会舆论方面, 较侧重于银行服务质量和人员态度等方面, 而对银行的经营风险、实力、业绩等关注不足, 监督较少。第二, 我国独立资信评估的发展尚不完善, 从而造成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的信用等级评价和外部审计等方面的有效度不高。无法将其真实竞争力展示在公众面前。

(二) 内部原因

1、内部原因之一:相关人员的会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就内部原因而言, 首当其冲的是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会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不熟悉甚至不了解会计结算操作程序和内控机制, 摸不清会计风险的防范重点和目标。很多商业银行的主管会计人员都更侧重于银行业务扩展, 而对内控建设和风险防范较为忽视。当前, 无论何种性质的单位, 在会计工作方面都普遍采取电算化, 城市性商业银行也不例外。但是, 目前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却在电算化会计方面明显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贯彻相关机制和制度时缺乏严肃性和自觉性。在会计工作中, 只要“账平表对”, 在其他方面的把关相对欠缺, 从而无法及时发现会计风险隐患。

2、内部原因之二:受利润指标的冲击和个人利益驱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改革开放进程的逐渐深入, 我国银行业等金融竞争日益激烈。城市性商业银行的竞争目标与企业一样, 都是利润。在社会经济背景的刺激下, 商业银行对利润的追求和冲动不断加强。与此同时, 在对下属营业部和从业人员的考核方面, 甚至在下属分行或营业部的管理人员的政绩测评方面, 商业银行也逐渐将利润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在这种利益驱使的背景下, 势必会影响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3、内部原因之三:内控机制的建设不完善

目前, 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都较为重视内控机制的建设。但是, 由于银行操作环节众多, 内控机制无法覆盖各个步骤和环节。因此, 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匹配等方面融合不足, 也未能充分体现部门间或岗位间相互协调却又相互制约的原则。同时, 很多关键性岗位和重要职责也未完全实现严格分离, 存在部分人员“集多职于一身”。此外, 部门城市性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部门设置不全, 或者未能充分发挥其效应, 从而对银行的主要管理者和相关负责人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三、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

(一) 银行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应树立全面风险管理观念

首先, 笔者认为无论是城市性商业银行的管理者还是普通的银行从业人员, 都应树立全面风险管理观念, 提高会计风险防范意识。对此, 除了从自身角度予以加强之外, 商业银行还应定期组织培训讲座, 通过授课学习和各类银行案件分析, 帮助员工树立岗位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理念, 正确面对工作中所面临的会计风险环节, 具备“既不恐惧, 又不麻痹”的风险处理态度。同时, 管理者和银行从业人员应认真贯彻和执行银行的各类相关规定, 一切操作均按程序进行, 从而使风险“无缝可钻”。

(二) 城市性商业银行应针对会计行为建立风险预警体系

近年来, 城市性商业银行的网络化、电子化应用已较为普遍。电子化的应用使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已经具备了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物质基础。但是, 在会计风险预警方面, 尚不具备针对会计行为的风险预警体系。目前, 随着银行业的飞速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 会计风险与日俱增。鉴于此, 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有必要在现代化信息处理物质基础上开发和建立会计风险预警机制。将风险预警与会计核算相融合, 自会计数据录入开始, 风险预警机制即能及时跟踪和分析。

(三) 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的会计报表体系, 提高所披露 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对此, 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可以在现有的会计报表体系之上, 再自行建立一张“补充报表”。该报表主要用于体现行内整体的风险状况。在比率方面, 主要体现备付金及比率、资本风险比率、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比率等;在贷款方面, 主要体现贷款方式和结构、短、中、长期贷款、逾期贷款平均余额、贷款风险集中度等;在不良资产方面, 主要体现对外投资的潜在损失、逾期账款、呆坏账等。此外, 该报表还应体现银行的或有资产和负债等相关情况以及基层行的风险信息。通过此种方式提高银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以正确评价其经营成果, 有效防范会计风险。

(四) 加强城市性商业银行的会计内控建设

内控建设, 无论何种单位都不容忽视。城市性商业银行亦是如此。对此, 我国城市性商业银行首先应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内控责任机制, 具体包括:权力制衡机制、常监督机制、岗位经济责任控制机制、日常财务监测机制等。同时, 在树立全面风险管理观念 (上文已述) 之余, 还应进一步树立相关人员的全局观念。将内控机制作为各部门、各制度规章的有机连接, 并能有效借助内控机制随金融环境和银行目标的改变而进行有机调整。此外, 城市性商业银行在经营之余还应具备信息安全观。加强信息的安全管理和保密。

参考文献

[1]赵建华, 储宏博.强化银行会计管理有效防范银行风险[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06

[2]唐旭, 张沛宇.浅议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

[3]何颖.浅谈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青海金融, 2012;12

[4]王淑环.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J].山西财税, 2011;7

[5]吕德宝, 肖健.浅议当前商业银行会计结算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会计.2009;03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管理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体现

伴随着新世纪经济的迅猛发展,银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机遇与挑战。作为银行工作中比较有分量的角色,会计治理中存在越来越多的风险。风险涉及到银行管理的整个过程,因此,银行要加强管理,就应该把会计风险的管理放在首位。

一、商业银行存在会计风险的原因

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有好多种。例如因为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工作失误使银行的资金出现某种程度的亏损等情况;会计的稽核工作没有做好,针对会计风险没有来得及好好控制,以使效率降低;银行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责任意识薄弱,在银行会计工作过程中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银行会计工作过程中电脑和网络化出现的风险,计算机中各种数据的流逝和泄露给银行带来的巨大风险等。

商业银行存在的会计风险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总结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原因:

首先,银行会计人员的素质差、技能底是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在现在的许多商业银行里面,许多会计人员并不是特别精通专业知识。他们当中许多人没有大量的工作经验,更是刚刚任职的新手,没有经过特别专业的技能知识训练。并且好多银行对员工的管理和要求并不是特别的严格,培训力度不够,致使员工专业技能跟不上,从而造成他们的防范意识差,致使银行出现各种危机。

其次,银行管理人员对银行会计稽核工作的监督和督促不够。作为银行会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一部分,对银行的会计工作进行必要的督促是非常重要的。比较详细的就是对银行会计反应的各个工作的汇报进行检查,核对现实的情况是否与汇报情况相符。尤其是对会计在银行取资和转账借贷款等各个涉及现金提取等方面的业务进行详细的审查和核对。但是当今社会不仅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迅猛发展,所以在对待会计核算的问题上,方法要与时俱进,与传统的方法相比银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逐渐向会计核算管理型慢慢的发展,如果银行会计监督方面还是原地踏步走,跟不上科技的发展,那银行监督这项工作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再次,银行对会计管理的内部政策不是特别完善。现如今,银行的会计管理监督工作过程中,管理制度不完善,有些条律条规已经过时了。内部控制制度是加强银行会计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要想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必须使银行的各个经营管理方面相互贯穿,扩大笼盖面积和范围。例如对待银行的某些业务方面,要进行必要的覆盖和加强控制,避免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出现风险。

二、针对商业银行存在的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为了使商业银行会计业务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可以从下列几个角度考虑:

1.建立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

银行的内部管理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银行应努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创立完善的内部管理系统,落实对应的责任。进行内部控制时,会计工作的每个方面以及员工的各个岗位都要进行控制,要落实到银行的各个业务,对员工要进行彻底的负责,加强对会计工作的检查,各种手续一定要详细的办好。

2.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现实的工作过程当中,现在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因此,需要对会计人员加强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同时在平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成立会计团队非常重要,会计团队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银行内部控制系统,所以现实生活中要加强对银行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同时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培训,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各个方面的技能,进而能提高员工的潜能,使银行能够减少一定的风险。

3.改革创新,加强防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当然商业银行也离不开创新。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会计电算化。虽然会计电算化发展迅速,但是会计电算化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在现实生活的发展中,银行也要有所注意。加强防范,减少风险。一个简单又可行的方法就是要对银行的各个计算机加强防范。要对各个会计所运用的计算机的运行等各个方面进行检查。在银行工作的全过程当中要进行对会计的电算化的全方位的管理。

4.提示会计风险并建立补偿机制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并且完善相应的措施,严惩各种违法行为,关于银行风险的控制,要将银行会计管理变成一个贯穿全程的控制全过程,不能只针对某些意外事故的处理和管理,像某些工作人员的人身保险票据支付结算险等一些风险比较大的会计项目进行相应的担保,从而可以补偿风险带来的伤害。

参考文献:

[1] 康光辉.探析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管理[J].中国外资,2013(23)

浅谈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防范 篇4

险防范

摘要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银行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会计操作风险已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风险之一会计内控风险管理将摆在突出的位臵针对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的主要风险应采取有效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强化管理以全面风险管理为目标健全会计内控制度体系;以风险管理责任制的实施为重点完善会计风险控制流程;以改革考评考核办法为契机提升会计内控风险管理水平;以人员管理为根本提高会计制度的执行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管理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银行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其中会计内控管理工作涉及会计业务管理与操作的各个环节是银行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会计操作风险已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风险之一会计内控风险管理将摆在突出的位臵

一、目前商业银行会计内控管理现状及主要风险

1.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关键风险点失控一是对重要环节和重点业务控制不足风险和隐患难以排除二是对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监控不力案件隐患时刻存在三是有效对账不足主要是对账管理不规范有针对性的“突击对账”力度不够

2.会计岗位制约执行乏力授权管理流于形式一是会计岗位制约的效力不足会计岗位设臵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造成一些人员违规、违纪甚至贪污挪用银行资金给银行带来风险二是未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和授权批准的程序使一些会计人员在执行授权制度时没有严格按照先审查后授权的要求形成违规授权使授权管理制度难以取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3.会计人员管理不到位业务操作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一是会计主管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不到位工作质量下降同时未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致使会计主管的工作缺乏主动性二是业务操作不规范屡查屡犯现象较多一些会计人员跟

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精通全面业务和熟悉新业务的人少有的会计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标准或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爱岗敬业意识操作行为不规范三是重点岗位强制休假、轮岗制度尚未有效执行有的基层营业单位重要岗位人员长时间未进行轮换有的强制休假也只是流于形式使得某些长期积累的违规或案件没得到及时发现和堵截加之对基层人员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人员排查力度不够形成一定的风险隐患

4.系统对部分会计业务有效控制不足产生系统风险由于业务操作系统对有些风险点业务自动控制覆盖面不全增大了“人控”的难度随着电子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的操作平台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由于系统的疏漏和技术支持的相对不足产生操作风险的危害性加大

二、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部门岗位职责定位不清会计内控监督乏力基层行会计部门的管理者既要负责日常会计管理工作又要负责会计业务的风险监督这不仅导致本行行政领导对会计工作的干预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及独立性甚至某些基层行会受本部门小

集体利益的驱使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使制度、法规、监督措施形同虚设久而久之使会计工作抵御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差

2.存在“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一是部分单位领导更多注重业务扩张和客户需求相对忽视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一味地为了目标任务的完成单纯地追求业务指标在效率和内控的选择上普遍存在效率偏好而不是内控优先二是未将会计内控管理纳入领导干部业绩考评和绩效考核中业绩考评往往只停留在对存贷款增长比例、不良资产的下降幅度和清收比例、中间业务收入增加比例上而未对会计内控风险管理质量进行量化并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中

3.重事后检查监督轻事前、事中监管一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部分行领导和会计管理部门看重的往往是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的管理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出现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件的控制措施则关注较少二是重会计操作人员管理轻管理层管理人员管理三是重个案查处轻全面分析往往是为查案而查案很少研究案件发生暴露的一些共性问题从而造成手段并不高明的同类案件屡次发生

4.会计监管人员素质不高制约了会计内控监督效能 的有效发挥会计电算化和金融业务创新的不断扩展对银行会计风险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会计监管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有会计监督人员大多专业水平不高、年龄偏大对新业务操作把握不准会计监督实践能力相对较弱在会计监管实务中缺乏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没有形成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操作性强的风险管理方法

5.员工培训不到位柜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一是部分员工长期得不到培训加之自学的自觉性不强导致业务素质相对偏低工作质量不高会计人员队伍缺乏足够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与新的会计管理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对会计职业的责任感不强部分基层员工反映长期缺乏领导关心责任多、利益少要求多、关心少责权利不对等三是道德风险隐患大一些单位员工长期缺乏职业道德教育不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职业归属感不强存在道德风险隐患在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时案件隐患加大

三、强化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一)以全面风险管理为目标健全会计内控制度体系

1.设计会计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商业银行应按照决策、执行、监督反馈三个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进行会计操作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的设臵其中会计内部监督系统应当分层次建立在基层营业机构应当建立实时控制的事中监督系统在上级会计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针对基层柜台业务的事后监督机制并建立各项会计业务风险评价、会计内控的检查评价与对违规违章行为的处罚制度

2.全面梳理和整合各项会计规章制度提高制度执行的有效性针对会计规章制度多、新制度又不断出台的情况为保持内控体系的有效性要从管理、监督、操作三个层面将柜面业务流程从繁多的制度中提炼出来对各项业务环节标明注意事项和进行风险提示同时按内控原则对现有制度进行整合在系统整合业务规章的基础上优化业务制度的运作方式根据业务流程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的制度文件框架为实现经营管理过程的程序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奠定基础要对新制度的出台实施动态更新随着新业务品种不断推出和对现有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有的旧规章制度已不再适应新业务和新规则的要求必须对规章制度进行不断补充、更新、完善

3.正确严格执行制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一

是领导干部要成为制度执行的表率不能以拓展业务和营销客户为由授意或准允下属在办理业务时违规操作只有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制度至上的意识真正做到依法、按章办事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二是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在办理业务时都应以制度加以约束要将所有的经营活动都臵于制度监控之下以规章制度来指挥、控制各项业务的运行三是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传导上级行的精神及时反馈下级行的执行情况和制度执行的效果4.强化会计内控风险点的监控提高制度执行的可靠性一是实现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动态管理机制首先临柜人员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受理审查会计凭证做到逐笔把关、逐笔办理、逐笔复核严把柜面业务的事前审核关其次强化网点会计主任的事中监督关会计主管对当日重要会计业务、关键业务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将临柜人员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行为作为检查重点实现风险事中监控再次抓实会计主管部门和会计监管员的再监督关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全辖会计业务进行全面检查辅导和非现场监督把好事前防范和事后监督两个环节通过实现全程监控及时控制前台人员因违章操作带来的风险隐患从源头上加强内控、防范风险从制度上和机制上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会计行为二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会计监控系统对操作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把风险点的控制纳入会计主管和监管员的日常监督中在全面衡量各环节的风险度的基础上对高风险和风

险多发的业务、时间、环节、人群予以重点关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建设风险隔离墙三是建立风险测量预警机制将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二)以风险管理责任制的实施为重点完善会计风险控制流程

1.全面落实操作风险管理责任制一是逐级签订会计内控责任书明确责任追究链条使风险防范责任目标与员工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形成各级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行长直接负责各业务主管部门具体抓一线员工积极参与的大防范工作格局二是按照各级管理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强化对违规和案件的问责制对因失职、渎职及不作为等各种行为造成风险或损失的要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三是加大对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力度建立问题台账落实责任人逐条逐项整改落实到位四是对违规、违纪及违法人员要移交相关部门按党纪、政纪和法律严格责任追究

2.对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一是针对具体业务制定会计操作流程时应充分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突出风险提示列出业务流程环节操作风险点、风险级别、控制目标、控制措施、控制岗位便于业务和

管理人员清楚地知道各项工作所面临的风险和岗位控制职责有针对性地对风险进行控制形成操作风险损失与流程的映射关系为操作风险管理提供较好的基础二是优化业务流程时明确关键控制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流程中的控制措施在流程控制的基础上对流程中的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和程度进行风险分析与判断并制订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三是建立严密完整的会计分级授权体系对不同重要程度的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通过岗位设臵、账务核对、监督检查等手段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确保向管理层提供的会计信息充分、准确、及时

3.强化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手段积极探索创造条件逐步建立在线监控与视频监控相结合、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业务监管与柜员表现观察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一是抓好对网点会计主管和监管员的管理督促会计主管和监管员认真落实监管职责增强监管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和频度二是把握监管重点注重结果与过程的监管重视预警信息的及时处臵与分析将在线监控与现场监管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不断完善监管手段充分发挥有关业务系统的监督预警作用优化风险模型提高对柜台业务风险的非现场监控能力

(三)以改革考评考核办法为契机提升会计内控风险管理水平

1.创新会计考核机制一是对会计监管人员实行工作质量综合考评实行差别档次的经济奖励措施将责任心强、业务精通的业务骨干不断充实到一线监管队伍中来二是注重柜员工作质量考核建立柜员工作质量登记制度并将柜员工作质量考核的执行情况作为网点会计主管和监管员履职是否到位的重要指标

2.把会计风险管理纳入到绩效考核一是将会计内控管理和案件防范纳入全行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从绩效考核方面引导各级行关注会计风险防范实现业务发展、风险控制和效益增长的有机统一二是建立会计内控风险评价制度充分利用内控评价结果将内部控制综合评价结果纳入对各行的考评体系中与其绩效考核、评先表彰、工资分配等合理挂钩与主要负责人的晋升、政绩考评等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内控优先的意识深入人心三是完善奖励机制提高会计主管、监管员的待遇将会计主管、监管员的经济收入纳入业务管理类人员序列进行薪酬考核以增强其责任感和荣誉感

(四)以人员管理为根本提高会计制度的执行力

1.培育会计内控文化切实提高全员风险管理意识要从根本上防范风险关键在于在商业银行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提高员工的合规操作意识形成自觉主动依法经营的普遍氛围这是治本之策银行内部控制要充分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思想强调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员工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形成内部凝聚力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员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会计内部控制成为银行员工自愿的行为员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觉地按照规范行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和文化共同努力实现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要推进合规风险管理的制度、机制、文化、队伍建设通过综合治理和长期培育使“合规有益、违规有害”成为广大员工共同认可的理念

2.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增强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要开展好对业务知识、操作技能、操作规范的培训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执行力要搞好阶梯培训工作制定一套详细、科学的员工培训计划做到早计划、早安排使培训工作制度化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内控风险教育采取集中分层次培训和分散培训、边检查、边辅导、按月点评通报、集中整治等方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和引导员工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合规教育活动加大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和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力度做到经常性

教育与阶段性教育并重剖析近年来发生的违法违纪违规案件总结经验教训表彰遵纪守法先进典型

3.强化问题整改和信息交流营造会计合规环境要狠抓问题整改达到整改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对现有会计内控问题的大力整改要成为当前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问题整改的保障机制加大后续跟踪检查力度促使问题整改到位有效解决屡查屡犯的问题要利用现有的典型案例教育全行员工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有错必改、有责必究的导向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要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渠道确保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创造全体员工充分了解且能认真履行职责的内部控制环境

4.提升各个层次的内控执行力一是提高领导决策能力领导决策能力是执行力的前提在实行决策前应当多作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基层和群众的意见并尽量把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都预测好确保决策的科学性二是强化管理人员的执行力业务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自律监管职责要对照自律监管的要求认真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工作突出对重点业务、重点环节、重点岗位、重点时段的控制与防范监管内容要全面工作要扎实防止出现空档三是增强操作人员的执行力通过综合发挥合规教育、制度约束、经济激励等方面的作用

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和防范 篇5

近年来频繁发生金融系统案件,这些大大小小的案例,很多都同银行内外勾结,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有关,并且缺乏健全的会计核算和监管机制,以便来提供正确的信息,客观公正的反映相关问题,灵活机动的自我调节等等,银行中存在的风险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

1、通过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它长期存在的原因,致力于解决这些阻碍它发展的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2、在了解银行会计风险的情况下,熟知会计风险水平,才能够比较具有针对性的.对风险提出有效的建议,提高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3、通过对提出的相关防范机制的运用,完善商业银行抵御力,加强防范机制的有效性能。全球金融市场的正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是近年中国重大金融案件没有停息的外界原因。中国的商业银行业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高要求、高风险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旨在尽可能提升自己。本文尽力为商业银行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防范措施及策略,使之在面临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时能更加从容。

二、文献综述

我国相关学者在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上也做了一些研究,着重是对银行会计的风险识别、相关防范机制上面:冀川指出了在会计工作中,员工存在着操作的风险,因此在风险监管的制度和需求上需要不断改进。杨斌()通过梳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认为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是其外部原因,内部控制不力、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是其内部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许郡()在《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问题》中指出风险的表现形式,存在于会计核算、操作、监督、结算等方面;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究其原因是在于制度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强、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最后提出相关防范对策,会计岗位轮岗制度及重要物品的保管制度。

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金融相关行业也逐渐同国际接轨。在至期间,某商业银行总行资料显示一共发生746起案件,参与犯案的人员共达850多人,涉案金额超过13亿元,其中发生在会计部门的有160起,分别占三年案件总量的21.45%、23.66%、18.82%,犯案人员超过160人,涉案金额多达3.1亿元。由此可见,会计部门案件涉及的金额巨大,资金损失十分严重。从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更是发生了数起重大经济案件,仅仅上半年商业银行就发生案件超过240,涉案金额超过16亿。从上述的数据和相关案例可以得知,在我国迅猛发展的时代,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于分析相关案件,我们应从根本上找到风险控制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提出一些可行性较高的相关建议,全面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能力,使之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主要表现为高估银行资本充足率和银行资产质量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实际操作中银行们把呆账准备金都列入了附属资本因此高估了资产充足率,并且无法完整准确反映商业银行贷款的占用形态、风险状况。二是会计核算中存在的违规操作,工作中的违规现象主要是在办理业务和会计操作中存在着,有点也是工作人员的疏忽大意。三是会计风险监督缺乏独立性,由于监督的不到位,管理部门缺乏独立性,没有能够很好地指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四是会计岗位设置不当,导致责任和职责不能有效区分,严重影响银行会计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五是会计人员意识淡薄、素质有待加强。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造成风险的主要原因:1、金融管理机制尚不完善,鉴于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监督管理机制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有效的控制数量众多、发展迅速的现下的风险。2、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建设不到位,银行内部的控制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这是导致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存在的重要原因。3、会计核算方法不规范,会计核算的方法如果不能合规,核算效率很低下,这些都将反应在信息传送的过程中,甚至影响银行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在会计核算时,错账和虚假账务,都会给银行带来风险。4、会计稽核监督不到位,对纸质凭证进行账务的检查是现行商业银行会计稽核的主要内容,而此类监督大都是表面工作,缺乏有效性,使得稽核的只能没能充分发挥。

四、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控制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银行将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各种业务均在网上有所依据,而严格的内控制度将为会计电算化的真实可靠提供保障,防止发生违法行为。

(二)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我们应该从防范会计风险、促进银行业务的角度出发,严格遵循会计工作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结合相应的操作流程,加强各个制度之间的联系,加强岗位内控的建设,防止会计信息的失真,使员工的各项操作都能得到有效的监管。

(三)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建立能够适应商业银行防范会计风险的相应考核的机制,不仅能促进行业的发展,也能在无形中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实行奖罚分明、职责分明的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良性引导会计人员从业的行为。除了上岗前的培训以为,也应该定期组织安排实施一些培训课程,使其专业素养和操作能力在培训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高思广.城市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管理.

[2]王睿.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问题的探析.

[3]朱红宇.论国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管理.

[4]胡敬红.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5]董银花.我国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操作风险研究.

[6]马睿.高洋.金融危机下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措施.金融视线.

[7]于选满.论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防范.金融视线.

[8]康啸.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理论前沿,.

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和防范 篇6

摘要: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我国金融市场下的业务项目日趋多元化。即便是当前金融市场体系较为成熟的先进西方国家中,内部控制也仍然属于一项与财政、经济息息相关的热议话题。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关于会计内控体系建设并非有多么健全与完善,还依然需要向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金融组织机构予以借鉴经验和学习。基于此,文章阐述内容视角主要与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控及风险防范有关,以期望通过笔者对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会计内控建设有关问题的粗浅性阐述,对相关业界同仁提供一定微末帮助。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经营;经济;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5-0000-01

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属于以货币经营或相关金融市场衍生产品业务项目运营为主的特殊金融行业。可以说,商业银行每笔金融业务都会涉及到资金转入、转出等形式的资金流动。因此,商业银行在市场化运营机制下,其运营资金业务项目也多来源于负债性质,并对金融市场中的信用体系高度依赖,属于一项高风险金融行业机构。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必须要利于资金风险管理等去考虑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建立,以此来降低金融业务的市场运营风险。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

(一)内部控制体系结构完善程度低

诸如中国建设、工商、及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虽然已经在我国市场化运作条件下上市多年,但真正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货币金融业相比,其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下的会计内控建设还稍显薄弱。具体问题表现为:一是财务会计单位职责不明晰。随着商业银行机构改革要求的深化作用影响及会计业务的多元化发展,会计职能也由最初的单一化发展为了多元化会计实务处理性质,一定程度上客观提升了单位财务核算执行质量。然而,有关于单位的清算中心、营业室、核算中心、金库管理等的内部机构设置管理体制也并非有多规范,进而弱化了会计主体管理职能。二是人力资源整合配置不够合理。特别是针对于一些金融业务品种较为丰富多元的前提下,有些岗位人员不是空缺就是配置不够合理,难以处理好这些金融业务项目。三是功能发挥重复。主要是一些上级银行部门会对某一特定金融业务或项目问题展开重复检查,故而实则影响了会计内控工作执行。

(二)风险动态预警相对缺失

依照“审计谨慎性”原则,商业银行单位会计内控涉及到的风险控制都是强调以预防为主。然而,针对于当前现行的会计内控建设而言,其对单位金融业务处理更为倾向于时候检查及监督控制,对于一些突发性的风险因素未能周全考虑在内。同时,在风险预警防范手段方面,多数商业银行机构也并没有在技术开发与业务项目配套的财务内控软件,所以很多会计内控视阙下的实务处理发现问题时不能及早预警,风险防范作用明显缺失。

(三)未能形成会计监督合力

当前,商业银行在上级行与基层行之间的会计主体管理、职能监督、业务检查等未能形成自上而下的标准化、统一化会计内控体系制度,甚至有些行与行之间的职能发挥互相抵触。另外,由于不少商业银行内部稽核人员或内审的职业判断能力较低,综合业务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针对于丰富多元的金融业务项目也并非能够全盘熟知,缺乏必要的评估、分析能力。同时,银行稽核内审仅对会计核算予以高度重视和关注,但如果只检查有些印章、会计凭证等还是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内审职能,这对单位内部会计基础工作实务处理的风险控制十分不利。

二、商业银行强化会计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的主要对策研究

(一)完善适应行业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机构在健全适应行业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制度方面,应能坚持“分层定位”原则思想。一是要针对内部各会计职能岗位的内控职责进行部署和分工,这是单位建立必要的会计内控体系机制的实施基础。为此,在决策方面,应能尽快对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予以健全和完善,可以结合金融银行股份制予以整合和优化,并配套建立适应金融市场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企业管理规范制度。而管理层面,应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具备反应迅速、运作有效、及时整改、及早预警等功能特性。同样,业务操作层面,应能周全考虑金融业务品种、岗位内控职责、风险防范等现实问题,制定出权责清晰的内部业务处理流程。同时,要在完善经济管资本管理的有力基础上,考虑国家货币与外资货币在证券交易、衍生金融业务、资金交易等的对外业务体系建设,且要配套健全的内部监督及控制制度。

(二)构建科学的风险监测及预警管理机制

在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已经普遍同金融业务项目建设处稽核中心且在贯彻集中稽核的操作机制下,笔者建议风险监测及预警管理的有关权责交由到稽核中心。同时,针对于核算中心工作涉及到的综合柜与联行柜相关职责,应改变稽核中心过去的事后监督处理,强调实行事中管理、风险监测及预警处理、事后监督的综合一体化管理职能。另外,要善于开发信息化财务软件,并在信息化平台中配套建立必要的风险监测及预警系统,提高风险监督的实践处理及信息化监测的应变能力。

(三)整合资源用以形成会计监督合力

在实践工作机制中,商业银行机构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及发挥出必要的风险防范能力时,应能对稽核工作的事中、事后监督予以重视,并非单纯的对业务风险进行事先预防。为此,一要加强稽核单位与被监督部门的定期组织联席会议执行,在会议中集中就稽核监督中发现的近期问题进行整改与处置,并通过监督考核机制规范被监督单位的实践行为。二要确保稽核单位和再监督部门所达成的联席会议机制并非流于形式,应能针对内审、纪检监察等有关合作单位予以职能协调,目的是针对于重复监督的业务项目或问题进行明确,最大化提高监督执行效果。同时,要针对于信息共享等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整治,以提高风险监督隐患的处理成果。

三、结语

商业银行为了保障会计内控体制下有关业务活动组织进行的有效性,提出必要的风险预警防范对策应能满足单位金融业务处理、纪检监察等工作的政策要求,进而才能为每一项会计实务业务处理提供良好、可靠的操作规程及标准。同时,商业银行应保障会计内控体系建设能够权责明晰,同时具有相互制约的授权体系,可以凭借内部奖惩激励机制狠抓内控机制贯彻落实等,以切实保障单位会计内控监督及风险预控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和防范 篇7

由于利率市场的波动,商业银行将会面临很多风险。要想对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管控,就必须要就需要准确地分析当前的基准利率,对其期限结构组成认真研究然后对未来利率做出自己的预测。

将目前商业银行在利率方面的风险归纳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资产负债不对称问题所引起的重新定价风险,主要是在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两个方面的比例关系不和谐,这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失衡的状况还是比较严重,信贷方面需求的缩减导致资金大量堆积,资金运作的渠道受到限制;期限结构上用短期存款来支持长期贷款的情况比较普遍;利率结构上,利率开始向市场化,这样容易使存款的成本不断上升而信贷资产的利率不断下降,存贷利差也随之下降。

其次,利率基差方面存在的风险。在现实中,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两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使差距降低到最小的时候,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也极有可能因为存贷方面的利率调整幅度不一致而会有下降的风险可能,加之市场竞争的激烈,利率波动加剧,利率基差风险变大。

再次,因为客户自由选择方面导致的风险。每个客户都有权利选择对何时提取,如果提前提取定期存款的话,银行利息就会面临风险。一般情况下,利率下降,客户为了获得高利率就会保持定期存款,如果利率上升,客户就会提前支取。一些借贷客户在利率下降时,如果有能力就会提前还贷然后以比较低的利率来贷款,就容易引发风险。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在利率方面的风险控制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我们要把定价机制和利率市场化结合起来构建。商业银行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获取最大利润而且能够回收所付出的成本,还要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就必须制定合理的价格,同时实现资产负债机构优化。因此,商业银行自身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定价体系,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稳步的发展。

第二,建立完善自身的利率风险管控体系制度。主要包括利率风险预警机制,利率风险规避机制,利率风险分散机制,利率风险转移机制,利率风险补偿机制等,对利率波动进行全程风险控制。

第三,结合国内外银行利率风险的实际情况及相应的风险控制技术,研究出适合自己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二、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的风险管控防范

我国信贷业务的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很多人除了要还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外,现在比较多的还有消费品贷款、助学贷款等,信贷业务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风险也不断显露出来,诸如借贷人提前还贷、逾期不还等信用方面的风险,通货膨胀、利率变化等市场方面的风险,批贷审查不严、贷后又未有效监控等银行自身管理引发的风险,法律方面的风险等。

面对可能发生的一系列的风险,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自己的一整套防范风险的管理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控:

第一,针对提前还款情形设立提前还款罚息制。一般得借贷周期都会比较长,但是利率的波动会引发一定的风险,如利率下降时,消费者会提前偿还贷款,再以较低的利率来借贷新的债务。通过银行来借贷新债偿还旧债,银行就需要重新安排资金,同时还会丧失还贷收益,所以我们必须要收取高于预定利率的罚息,才能弥补信贷资产的损失。

第二,对于借贷人可能不还款的情形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商业银行应根据自己发展战略制定完善具体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如平时银行信用状况、薪资水平及稳定性、资产状况等,将此来作为放贷的标准,如果消费信贷的话,还可以要求抵押物或者担保人等,从根本上抑制信贷可能引发的风险。

第三,因为利率市场化引发的风险,商业银行可以将利率实行浮动和固定两种模式相并行的制度,消费者可以在这两者之间自由进行选择,增强消费者自身的风险与收益意识,将他们之间的业务往来规范化。而且各个商业银行必须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变化及时调整本行的利率,同时,可以通过在帮借贷人办理业务的过程中收取一定的费用的途径来弥补银行因为信贷零售业务付出的成本,可以是以手续费或服务费的方式。

第四,建立健全银行内部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在贷前要对借贷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借贷后,还要对其进行定期监控管理,把握借贷人的动态,一旦发现借贷人出现无法按时偿还贷款的情形时,或者发现以前一些没发现的不良信用记录时,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来补救,如列入黑名单、拒绝再次借贷等。而且还要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制度,就是要从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来严格把控,明确职责,规范操作。银行内部要建立专门的信贷业务办理机构,并且要做到审贷分离,形成平衡制约机制来防范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同健, 简传红.我国商业银行拆入资金业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05) .

[2]张同健.基于验证性因子分析的银行拆入资金内部控制[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3) .

[3]王擎.公司治理结构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J].西南金融, 2005 (09) .

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和防范 篇8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会计风险 防范措施

银行会计风险是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金融机构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银行经营风险贯穿于银行各项业务活动的始终,而银行会计工作又贯穿于银行业务处理的全过程,由此看出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与银行日常管理和运营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也处于重大变化时期。面对如此风险压力,加强对会计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已是当务之急。会计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是商业银行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

1.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银行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企业或其他方面做出经营决策,加强会计风险防范可以促使银行各部门及时收集、处理、传递会计信息,促成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形成,能提高经营决策的正确性,获得所期望的经营成果,银行业务也能实现良性循环,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1.2有利于规范银行会计工作

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是防范会计风险的基础。加强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可以促使银行内部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加强自我约束和内部监督审计,形成统一、正确的行业经营标准,促使会计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克服会计工作中的随意性。

1.3有利于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素质

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素质是当前金融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强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可以促使银行会计管理人员依法做好会计业务的受理、确认、记账、分析等工作,进而全面提高会计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会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以确保银行会计人员思想过得硬、业务能力强,消除各种风险隐患,避免银行会计风险,减少资金流失。

2.商业银行会计存在的风险

竞争环境加剧。商业银行各级分支行作为经营主体受到来自利润指标考核、同业恶性竞争等重重压力,致使其重经营、弱化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来实现其目的,易产生会计核算不合规的风险;目前业务处理系统与分级管理体制相适应,会计工作处于分散管理状态,而基层行领导和会计人员的本地化,极大程度的弱化会计核算职能,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

会计内控制度不完善。 第一,会计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在业务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部分管理者“重业务、轻内控”、“重存款,轻核算”的思想,导致制度建设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以致出现制度“死角”和内控“盲点”;有些制度不够精细化,对某些关键控制点的规定存在遗漏; 部分制度决策时滞,未能与业务发展、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保持同步,制度之间不能很好衔接;部分制度存在缺乏可操作性。第二,会计内控制度执行缺乏刚性。有章不循是案件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例行会计检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屡查屡犯,彰显了制度执行不力。如柜员临时离岗,未签退初始画面;随意调整账户积数;款项交接登记不及时;密码泄露等现象的产生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弱化了会计内控制度执行的刚性。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第一,会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由于前台柜员的高流动性,同时前台柜员传帮带的质量下降,柜员未能有效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大多前台人员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对业务认识不够深入,无法联结成知识面,无法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更无法识别、判断业务流程的风险点,风险意识更是无法深入到意识中。会计人员对内控认知不够。第二,会计人员认为内部控制是稽核、审计或管理层的事,与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以为内部控制就是相互牵制,对内部控制方式、方法与手段没有整体认知。上述认识上的不充分、不完整是导致会计风险控制措施难以落实、会计控制难以发挥应有效用的重要原因。

3.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的建议及措施

3.1防止银行会计信息失真

首先要增强银行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使其学法、知法、懂法,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其次,完善银行财务报表体系。科学确定汇总会计报表种类,合理设置汇总会计报表指标体系,规范会计报表格式。在现有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单独编制一张补充报表,将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等基层银行存在的风险信息补充进去,以正确评价银行经营成果,防范会计风险。另外,完善各项相关法律、管理制度。明确经营者的会计责任,把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作为考核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负责人的重要内容,使之真正负起资产营运状况及结果的责任。在会计网络化的基础上开发预警系统软件,构建商业银行会计信息预警系统,将风险预警与防范建立在一个平台上。

3.2完善会计核算管理机制

根据银行业务范围和处理的特点。将会计业务分为核算和联行两大块,设置记账、复核、评价、事后监督等岗位,在岗位职责的设计上体现“责权结合”的原则。从防范风险角度出发设计岗位责任制,实行职责分离,严格授权审批制度。同时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将所有会计业务操作都纳入授权审批的范围。加快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应用,加强电子化建设和安全管理,提高会计业务核算的自动化程度,规避人为操作风险,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加速资金周转。

3.3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

商业银行应注重宏观金融背景之下,如何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的问题,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改革商业银行现行的内部稽核体制,重新梳理各类业务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职能,督促其开展活动,发挥应有的组织保障作用。建立检查排查责任制和引咎辞职责任追究制,加强岗位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实现岗位间的监督制约。按照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坚持现金、单据保管与账务记录相分离,保证资产运用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下级行对上级行负责,并接受总机构的监督和指导。要正确应用交叉检查原则,实行行内岗位轮换制和员工年假制等,使银行每个人、每项业务都处于被监督、被检查范围之内。

3.4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革命传统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针对会计人员业务层次的不同,应进行分层次定位和培养。同时,要大力倡导风险防范文化,使其深入人心,使全体员工真正树立“内控先行”、“风险控制优先”的思想,并切实落实到行动中。

3.5先进技术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用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辅助设备处理会计业务,为防范会计风险再设一道防线。商业银行会计要适应高技成果的应用,重点在于会计制度的执行和操作规范的落实,建立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以及银行会计业务操作系统的密码管理、操作人员级别管理、授权管理等,各机构要明确固定的计算机管理人员,定期对计算机设备及其防护措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要尽快开发、配备先进的银行业务辅助设备,如票据检验仪、高科技密码机等,利用高科技手段作为防范措施的必要补充,提高对票据的鉴别能力,防止假票据的进入,避免银行资金的损失。

综上所述,会计工作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一项挑战性工作,是一项不断需要根据银行经营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新的银行管理领域,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有不断探索抵御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高效办法,才能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和防范 篇9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扩大化。银行业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日益突出。特别是银行风险问题,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如何化解和防范银行风险成了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银行会计业务、人员素质、制度等方面列举了银行会计风险的种类并简述了其主要表现形式,并分析了这些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范银行会计的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银行会计;会计风险;风险防范;会计风险防范;银行会计风险

【引言】银行会计制度是规范银行会计行为的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力很容易会发生会计风险。目前许多银行管理者忽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由于制度上的缺陷给社会上不法分子和个别会计人员有了机可乘。已有的各项会计规章制度不能有效落实,也会引起一定的风险隐患。

一、银行会计的风险

所谓银行会计风险,就是银行会计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金融机构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会计的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银行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银行的每一笔经营业务都要通过会计处理来反映,通过会计核算来实现。也就是说,银行会计的核算过程,就是具体办理银行业务和实现银行基本职能的过程。由此可见,银行风险的产生、发展是与银行会计的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加强银行会计管理工作,完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行为是防范和化解银行会计风险的重要环节。因此,银行会计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成为银行工作的重点。

(一)银行会计的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银行的会计核算是银行部门的主要任务,也是银行业务基础工作。银行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在于真实、完整、及时地对银行业务进行核算。从会计核算工作的环节上来看,核算非常多,很多银行的风险都是与某个会计核算环节的失控有关。因此,银行会计的风险贯穿于银行的每一笔实际发生的会计业务中。

(二)银行会计的结算风险

结算风险主要指银行会计人员在办理结算业务中出现的风险。会计结算作为银行经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肩负着重要使命,任何经营活动可以说都离不开会计结算。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业务的拓展,银行会计所面临的风险逐渐趋向于多样化、扩大化,近几年金融体系的大案、要案不断,就与会计制度不严,监督不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1.票据的结算风险

票据的当事人签发票据时填写不清楚,使会计人员不能准确入账或者支付,可能会导致风险的发生。

2.电子汇划的结算风险

电子汇划业务也存在风险。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也日益成熟,各个银行为了加快资金汇划速度,通过电子联行汇划的资金,仍然存在着大量风险。

3.信用卡的结算风险

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向其客户提供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信用卡是现代社会新兴的一个支付结算工具,它的产生在给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不小的风险。

(三)银行会计的管理风险

1.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间业务的发展,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大量缺乏。银行会计人员的素质尚待提高,银行人员素质不佳,操作行为不规范,很容易发生会计上的`差错。

2.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有些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遵守法律法规和单位的规章制度,风险防范及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部分基层网点特别是办事处、分理处,都是领导说了算,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

3.岗位设置不合理,职责权限不清

在银行实际工作中,会计混岗、兼岗、业务处理一手清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财务制度不完善,有些会计可以从中钻空子,谋取个人的利益。

(四)银行会计的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分为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操作风险事件发生频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失,甚至危及银行的生存。

二、银行会计风险成因分析

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是我们不难从以上风险可以看出,主要因制度安排、组织管理模式、技术方法和人员素质等因素导致银行会计风险的产生。

(一)我国管理模式不健全,运用不到位

1.在管理模式上,缺乏理论的指导,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管理范围、管理过程、管理方法、管理文化。

2.大多数国有银行的会计处理系统目前都与分级管理体制相适应,使会计工作实际处于地区分割状态,极易导致风险发生。

3.地方保护主义情况严重,地方政策使一些银行享有更好的政策和条件,不公平竞争现象严重,从而造成了金融市场秩序的混乱。

(二)制度不完善

首先,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小则事关银行自身的利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再次,允许银行集体呆账准备金的范围过窄、比例过小、方法过死,审核的手续过繁,使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极为脆弱。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规定相对滞后,使得银行会计对日益增多的衍生工具业务所可能带来的高风险缺乏有效的披露。因此,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就日益显现出抵御风险的重要性。

(三)人员素质偏低

各个单位往往都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管理制度上,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及普及更是极大地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所以单位很少把工作放在实际工作中,导致一些会计人员素质低下,真正精通业务、懂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人才匮乏,弄虚作假,篡改账目,编造虚假会计报告,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致使目前银行会计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不够理想。

(四) 领导决策失误

主要表现为会计部门未及时向领导层提供决策需要的反馈信息,或者未能通过核算、分析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得领导层决策失误,从而可能带来损失。

三、有效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银行会计核算方法的科学性和核算制度的严密性

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真实性、及时性、权责发生制、谨慎性等基本核算原则。正确使用会计科目,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及时地填制会计凭证,严格要求会计业务操作规程,以真实、有效的凭证为依据进行账务处理,对于各种有价单证和重要空白凭证还要单独设立账簿进行登记,在遵守记账规则的同时,也要严格遵守银行会计制度及相关核算的规章制度,准确反映表内表外业务。

(二)加强银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银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银行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银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不断强化银行会计人员法律意识,不断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银行会计人员实际操作水平。

(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进一步防范会计风险

1.强化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预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开性,通过预算我们不但能对未来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出相关的披露,而且也为以后各项资金的使用提供了依据。加强预算控制各环节的管理,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全面、有效地进行预算控制,防范会计风险。

2.强化授权批准控制

各银行应明确规定涉及会计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银行内部的各级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3.实施职责分离管理

由于银行会计的特殊性,一般银行内只设立一个会计窗口,我们要职责分离,单位内不相容职务按照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确保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4.实施岗位责任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是银行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按照岗位明确责任、考核责任的一种行为准则。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可使单位内部包括领导在内的所有员工均有明确而具体的职权范围和工作责任。

(四)加强银行内部审计,构建防范银行风险的监督保障机构

银行内部控制是一个涉及银行运行过程方方面面的体系,内部控制的执行与否、执行效果如何,能否适应新情况、需要做哪些改进等,都需要进行跟踪,而这种跟踪是不能仅仅通过规范制度要求的定期的信息披露来完成的,而是需要银行自身来不断加强监督。首先,应当有专门的机构专司风险管理职能,定期评估全行的各类风险和总体风险水平,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其次,把有效控制风险放在首位,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业务运营都要以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有效控制风险为主线,建立和完善资产分类制度、审慎的会计制度;最后,要借鉴国际上通行的风险分类方法,把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作恰当分类,定期对各类风险的水平和发展方向进行全面评估,并检讨各项控制措施是否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和明确应采取的补救措施。

(五)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各银行要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为会计业务处理、会计信息的提供、银行的管理等提供帮助。

2.银行会计人员在录入信息或者数据时,必须确保数据的精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的管理。

3.对银行计算机系统实施有效的内在控制,如对输入数据要检查其精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构建支持银行财务分析、盈利分析和风险管理于一体的新型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六)引进风险管理模式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种以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为基础,以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管理范围,全程的管理过程,全新的管理方法,全员的管理文化为核心的新型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模式,对业务发展的每一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会计风险的发生。因此,在增强会计风险防范意识的同时,改革银行管理考核体制,强化金融财会工作对经营行为的监督职能,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快会计法制建设,并对金融机构会计行为加强监督,才能控制和降低银行会计风险。

【结论】

上一篇:草的古诗白居易下一篇: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