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汉修先生的一封信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给汉修先生的一封信

写给汉修先生的一封信 篇1

亲爱的先生:

你还好吗?我想你了。分开两年了,有一年没有见面了,你过得怎么样?希望你快乐,又害怕你没有我还过的很快乐,我是不是很奇怪啊。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每天早上去了学校你会不顾别人的眼光大声跟我说“媳妇儿早安”;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每天中午你会给我卖饮料,因为我喜欢bigbang,所以你在bigbang代言茶π刚出的时候给我买了所有口味的茶π摆在我的`桌子上;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每天下午放学你都会绕路送我回家……

你是我的初恋,因为我害羞的缘故,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亲亲抱抱举高高,只是一下课你就会跑到我的座位附近找我聊天,会在你擅长的物理课故意找老师问简单的问题只为离我近一些,会在上课的时候一直看着我,有时老师不在偷偷叫我“媳妇儿”。那时候的我也是那么喜欢你,记得有一次上课提问政治你没有背过,被罚抄知识点,然后我就在政治老师讲课时悄悄的在下边帮你抄知识点,在下课铃响的一瞬间抄完交给你,很多关系好的同学起哄让你亲我,我由于害羞跑掉了。后来你妈妈发现我们在一起了,让你跟我分开,那个时候你跟我说,你永远不会不要我的,我这个小朋友只能交给你照顾。

写给汉修先生的一封信 篇2

1985年10月,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我主译的泰国前总理克立巴莫的长篇历史小说《四朝代》。此书出版后, 《上海文汇读书周报》等报纸向读者做了介绍。我只得抱着丑媳妇总得见公婆的想法, 同时也想向季先生报告一下学生的努力求得先生的指教, 于是便将拙译《四朝代》及一封短信寄给季先生及好友刘安武教授各一套 (上下两册) 。后来, 刘安武同学 (他是学印度语的, 与我同届, 时为北大东方文学研究所所长) 给我回了信, 说, 他与季先生都收到了我的书。我想, 季先生大概太忙了, 没时间写信。我也理解。由他转告一下, 也是合理的。

到了1986年8月, 出乎意料地却收到了季先生的来信。全信如下:

树榕同志:

我到庐山休假, 昨天才回来。你的信 (指我寄书时附的请指正的信) 又答复得晚了, 务请原谅。尊译早已收到。我写好了一个信封, 准备写回信。但是一转瞬间, 文件信件一压, 就把我的记忆压回去了, 实在非常抱歉。另外寄上一本拙译《家庭中的泰戈尔》, 请查收。今后有何新著, 尚祁随赐下, 俾开眼界。

即祝

暑安

季羡林 (签字)

1986.8.15

以上就是季先生给我的一封极其珍贵的信, 到现在快30年了, 我也已经到了耄耋之年, 如果再不将先生的信公之于众, 这信可能就湮没了。季先生在学术上是一位泰斗级的学者, 在人格上, 也是令人仰止的。就是这封信足以反映出季先生的人格的魅力, 他对后学的殷切期望与鼓励, 自谦与自责充满在字里行间。先是“务请原谅”, 后又是“实在非常抱歉”;对后学的译作则称为“尊译”, 这固然是一般的客套话, 但结尾却说, “今后, 有何新著, 尚祁随赐下, 俾开眼界。“祁的含义是祈盼、祈求即恳切盼望、希望或请求。这已经充分表达了深切的愿望。在我看来, 这对后学已经有违师尊, 而“赐下”更是颠倒了。为了表明季先生的真诚, 先生倒在这几句话之前说, “另外, 寄上一本拙译《家庭中的泰戈尔》, 请查收。”这当然可以看做是对我寄书的回赠, 但, 与下文联系未尝不可当做要我不寄不可了。而此时, 我的第二本书还不知在哪儿呢!因此, 季先生的信, 在表面上的客套中却蕴含着真诚, 在谦辞中满含着对后学的瞩望与切盼, 充分表现了谦谦君子的礼贤下士的高风亮节, 相比而言, 季先生与那些故作高深的学阀及伪道学, 何啻天壤之别!

注:直到1991年, 我主译的泰国吉莎娜阿索信的长篇小说《曼谷死生缘》, 才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我没有忘记季先生对我的瞩望, 便将书奉上。

写给粗心先生的一封信 篇3

你好!

由于你长期“折磨”我,我对你就不用敬语了。我一直有个问题不明白,希望你能给我答复。你的军团到底有多少个分队?为什么在关键时刻,你总会跑出来捅我一刀?

就说那次吧,我被老师批评了,都是你害的!你让我在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想着别的事情,结果把语文作业日记的数量记错了!不只是我,还有一些同学也总是饱受你的侵害。所以,你若只有一个分队,又哪来的这么大威力呢?

一次数学测验,我正写着应用题呢,第一步的结果是“6”,都怪你又来捣乱,让我把“6”看成了“0”。于是我又被老师狠批了一顿,我真是恨死你了!

唉!你怎么不向你的哥哥“细心”学习呢?看他,简直就是人见人爱的幸运娃娃。而你,就是个没人喜欢的讨厌鬼……

不多说了,总之一句话,我以后会看好“家门”,谨防你进入。还有,顺便给你的“细心”哥哥捎一句话:随时欢迎光临!

最后,祝你:早日灭亡!

一名饱受你折磨的小学生

写给恐龙先生的一封信 篇4

亲爱的恐龙先生:

你好!

你们恐龙一族在另一个世界里过得还好吗?对于你来说,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好像一场噩梦,也许你们现在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今天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那天是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激起的灰尘遮住了阳光,所导致的场景。

现在,我虽然在博物馆见到了你,但却是一副巨大的恐龙骨架。每当我看到你那庞大的身躯,粗壮的腿,尖锐的利爪,我都能感受到你那不变的王者风范,那时,我是多么羡慕你呀!

记得一天,我和小伙伴玩的`太累了躺在床上就睡着了,我还做了一个梦:我一个人在森林里玩,遇到了一个十分奇特的门,我好奇的走了进去,没想到穿越到了三叠纪,那里草木旺盛,十分漂亮,我感觉我到了世外桃源。我站在这片世外桃源上正在欣赏美景,一群嬉戏玩耍的恐龙印入了我的眼帘,可以看出它们很快活,我正想加入它们的队伍,一阵类似鸟儿的叫声让我向天上看,我抬头一看,只见一群翼龙在天上展翅高飞,看着它们自在的身影,我笑了。

恐龙先生,虽然你们已经灭绝了,但是你们威武的形象会永远记在人们的心中。

写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作文 篇5

尊敬的鲁迅先生:

您好!

我是晚辈陈镘羽。自从我读过您的著作《阿Q正传》、《孔乙己》等,我对您肃然起敬,从此心中萌发了当作家的愿望。

是您的作品让我懂得那是社会的黑暗;是您的作品让我明白人民在灾难中煎熬的痛苦;是您的作品让我珍惜如今幸福的生活!

说实话,我真挺羡慕萧红阿姨的。她原本只是一位孤立无援东北的姑娘,但在您的.帮助下,她闯进上海文坛,掀起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在萧红阿姨成功的脚步里,凝聚着您多少辛劳的汗水啊!因此,萧红阿姨写了一篇文章——《怀念鲁迅先生》。从中,我深深感受到萧红阿姨对您的感激和怀念。在我心目中,您的身影也更加高大——明朗的笑容、朴素的衣裳,再加上关爱他人、勇敢无畏、相信科学的个性,我时常会想:您到底是怎样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啊!

我幻想,如果您是我的老师,说不定我也能成为著名作家呢!我也明白,要是单单依靠别人,是不会成功的。要在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下进龋

鲁迅先生,如果可以,请允许我叫您一声老师,是您的率真开朗、平易近人、爱憎分明和勇敢无畏教会我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位伟大的人!

鲁迅先生,或许晚辈的这些直言在您看来近乎幼稚,但我还是希望您能在另一个世界里开开心心、健健康康。

此致

写给李老师的一封信 篇6

您好!您调离咱们学校已经有三年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您。

我是您的学生阳阳。还记得我吗?大家都叫我“小绵羊”。三年前,您教我的时候,我刚刚上一年级,现在我已长成一个壮壮实实的小伙子了。我长高了, 学校也“长高”了, 由以前低矮的平房变成了现在的楼房。

在您调走后的第二年,学校开始动工兴建新教学楼。如今学校的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走进学校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二层的综合楼, 上面有少先队活动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科学实验室、微机室和远程教育播放室。在这里, 我们学到了许许多多新知识。在远程教育播放室里,我们还可以同步跟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的老师上课呢!

再往前走就是高大气派的三层教学楼。教学楼迎面墙壁上“放飞理想、成就未来”八个镏金大字闪闪放光,大字的上方是咱们学校的校徽,校徽蓝蓝的底色上,有两个艺术化的“wg”字母,就像一艘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的航船,承载着我们去扬帆远航。步入教学楼门厅,首先听到的是六年级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和一年级同学们悠扬的歌声。晨读让我们领略了文学的乐趣,课前一支歌让我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来到二楼办公室,老师们正在专心致志地批改着作业,这里洒下了老师们辛勤的汗水。

漫步三楼,多媒体教室里同学们被正在播放的视频所感染;图书室里各种图书应有尽有,我们每隔几天就来这里阅读一次课外书。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让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李老师,您现在任教的学校怎么样?也一定很漂亮吧?有时间回来看看咱们的新学校吧!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您的学生:徐宏阳

2013年3月21日

(指导教师:王立雪)

从外到里、自上而下详细地介绍教学楼和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自豪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写给袁隆平先生的一封信 篇7

您好!

此刻,您在稻田里劳作的身影浮现在我眼前,我仿佛还听见了您劳作后急促的呼吸声。然而,您已经驾鹤西去了。

袁爷爷,您一生都在向着一个目标前进——造福百姓。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实现“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努力拼搏,独自一人呆在稻田里反复做实验,反复研究。我被您这种求知精神和造福百姓的情怀给深深震撼。今后,我也要向您学习,成就一番大事业,让百姓安居乐业。今后,您的遗愿将由我们完成。

袁爷爷,您“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精神让我敬佩。您不管前方有多危险,有多困难,只要能让杂交水稻增产,能让农民增收,您都无所顾忌,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直奔目的地。我们今后也将继承您的斗志并发扬起来。

袁爷爷,您教我们“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您自己也秉持这一优点,勤劳节俭。可是,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自己吃饭的时候就经常浪费粮食。有时会把粮食剩在碗里;有时会以肚子实在太胀了为由,把饭菜倒掉;有时会嫌饭菜不好吃而干脆不吃……今后,我一定把饭吃得一粒不剩。

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袁爷爷,您在我心中就是这样的人!

袁爷爷,今后我一定牢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将碗里的饭粒吃得干干净净。

一路走好!

敬佩您的人:严翊铭

关于写给袁隆平院士先生的一封信 篇8

我是大峪中学高一年级的杜屹涵。我曾在一篇报道中看到这样一番对您的描述:“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从此,您的名字在我心里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后我又在高一的教科书上学习了一篇关于您的人物通讯,这让我对您的敬仰之情更加浓郁。

纵观中华历史长河,食为民生之本,但由于封建时代,人口众多,统治压迫,官府剥削,百姓往往食不果腹。近代亦产能低下,饥荒不断。所幸,您的出现,保障了中国人民温饱,并帮助陷于困境的外国他地。

您始终将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放在心上,在与时代共存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大学毕业后,您舍弃了留在重庆从事科研工作的机会,怀着到最艰苦的地方建设国家的愿望,前往湖南农校教书。1960年,一场饥荒席卷中华大地。一时间饿殍遍地,您看着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毅然决定投身水稻研究,希望能研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全中国人都吃饱饭。

这一干就是十年,十年间,您历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失败,质疑,挫折,在您的杂交水稻研究生涯中是常态:研究被学术权威反对试验田被恶意毁坏,多次遭遇减产,绝收.....这些看似致命的问题在您眼里却是再次爬起的动力。“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失败了就失败了,不是说身败名裂,人家不会笑你的。我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来干,就是了。”您的心思全部扑在了稻田里,总是头顶烈日或瓢泼大雨到田里去观察实验材料。不在家,就在试验田里,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正是因为您对杂交水稻爱的深沉,化苦为乐,用超强的毅力坚持了下去,最终收获了成功,您用脚踏实地的科研精神跳出了理论的桎梏,用超乎寻常的努力和时间的积累,最终证明了杂交水稻的可行性,为农业技术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随着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制以及大面积推广,袁隆平的名字走进千家万户,甚至走出国门,赢得世界的赞美。在鲜花、掌声和荣誉面前,您没有忘记自己作为科学家的使命,始终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去。您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吃得好”和“更健康”上,您带领团队将杂交水稻的研制目标从丰产向绿色优质方向转化,研制出了更健康,更绿色的杂交稻。“我希望青年科学家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不断努力。”您用生命践行着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目标,用行动感染着无数青年人,不仅如此,您还毫不吝啬的将自己多年来摸索出的经验和成果传授给青年科研工作者,不遗余力的为国家培养人才,组建科研团队,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奉献自己。

年满九十岁的您,人老心不老,还笑称自己为“90后”,希望正在研究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技术早日实现双季亩产3000斤的目标。您乐观的心态也同样感染着我们青年人,您永远是我们心中最酷的“90后”。对于青年学生的我们而言,时代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这远远不够,我们会牢记您送给我们的八个大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我们必须向您学习,像您一样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用汗水浇灌出成功的花朵!

“我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您的梦想,亦是您毕生的奋斗目标。您曾把水稻比作核武器,饥饿比作敌人,您带领着全体中华儿女,战胜了饥饿,取得了胜利!您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此致

敬礼!

大峪中学高一三班杜屹涵

写给汉修先生的一封信 篇9

你们好!今天, 我想用写信的方式, 跟大家谈谈记日记与写作的关系。

在现代生活中, 日记一般指个人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予以实录的文字。我是日记爱好者, 喜欢写日记, 已坚持了三十多年, 积累了近六十本日记。记日记是我积累素材、帮助记忆、总结心得、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为了使每天的日记有新鲜、充实的内容, 我培养成了一对善于观察的眼睛, 一个会思考的头脑, 一双勤奋握笔的手。我已出版了许多本书, 发表了数百篇作品, 其中的材料、感想、印象, 大都来自我几十本日记。

我每天记下的, 大都是当日遇到的有特点的人、精彩的细节, 听到的有趣的对话和故事, 看到的新奇的风景, 以及读书、看电视、欣赏音乐和绘画时引发的感情……现在生活节奏很快, 大家都很忙碌, 如不把点点滴滴及时记下来, 时间长了, 必然会忘记。

同学们, 有一年秋天, 我到黑龙江森林城市伊春去。伊春市的朋友兴奋地告诉我, 现在正是“五花山”季节, 秋林很美, 正是观赏红叶的最佳时光, 便建议一起到兴安岭林区去看看。我到了林子里, 经过仔细观察和比较, 发现林子里那些颜色斑斓的叶子, 那些变橙、变黄、变红的叶子, 大都是材质较差的杂木、灌木、藤本植物。这些树上的叶子, 因为秋天来了, 经不住霜冻和寒风, 就过早地萎缩、变色, 显示出行将凋落的病态。红叶们艳丽的色彩, 实际上是孱弱、早衰的表现。而林子里的青松, 永葆栋梁之材常青的本色。这样一想, 那染醉秋林的红叶, 实际上是一种病态, 何美之有?当天我把观察到的、想到的内容记在日记里, 后来据此写了一篇《秋林随想》, 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林区的朋友看了这篇文章, 打电话告诉我, 说他们长期生活在当地, 却没有我那样的独特发现, 归根结底是观察不细、不善于深入思考的缘故。

生活中常有感人的美景出现, 同学们要善于发现并捕捉住那些一闪即逝的瞬间, 赶快把它们记录下来。有一天清晨, 我在烟台海边山区公路上散步, 当我的视线从半月形的海湾转向山隘口的时候, 看见一位年老的妇人, 佝偻着腰从山那边迎着阳光向我走过来。老妇一手用草绳在山路上拖着一捆枯柴, 另一只手挎着一篮洁白的九月菊。显然, 这捆柴禾, 这束鲜花, 是她今晨以老迈之躯上山劳动的收获。我站住, 遗憾没带相机, 如能把她拍下来, 这是一幅多有深意的艺术摄影。那一瞬间, 我很感动:这位老妇, 虽然生活艰辛, 仍根据山地提供的条件, 努力把自己的日子装扮得更鲜亮、美好一些。一捆枯柴和一束野菊花, 部分地代表了老妇人今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但她能随地免费取材, 让美丽伴随着艰辛。我把这一情景记在日记中, 后来它演变成了散文诗《路遇》的素材。我曾发表过一篇《黄昏六则》的素描。那是根据我日记里记下的、在东北火车上、西双版纳澜沧江边、渤海湾里轮船上、陕北上空机舱里、京郊怀柔水库边上、安徽黄山迎客松下观察到的六个不同的黄昏的实录, 作了艺术加工写成的。

只要你是有心人, 坚持下来, 积以岁月, 你的日记里就储藏着写不完的素材。几十年如一日地自觉写日记, 没有毅力, 是做不到的。尤其是当出差在外或在国外旅游途中, 奔波了一天, 身体异常疲惫, 一到旅店, 巴不得摊开四肢, 倒头便睡。这时, 你要命令自己, 克服困乏, 持之以恒地记下当天的印象。当天不记, 第二天又有新鲜事物出现, 就会造成很难弥补的缺失。天天记日记, 天天用笔, 天天动脑, 时间一长, 熟能生巧, 必能培养、提高你们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的能力。

许多名人都有坚持记日记的习惯, 如已出版的《胡适日记》《鲁迅日记》《林伯渠日记》《竺可桢日记》《雷锋日记》等。这些日记记下了日记主人的生活、工作、思想以及特定社会的真实状况。它们是不可多得的宝贵史料。

由于日记体在依日记录的基本格式下, 形式灵活, 内容可以自由变换, 故而除了用于记录日常生活、每天印象外, 也每每移用于文学创作体裁, 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等。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上述已出版的名人日记, 属于原生态实录, 犹如储存着的米、麦、高粱等粮食原料;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日记, 已是经过虚构、想象加工成的艺术作品, 犹如把粮食煮熟, 经过酝酿发酵, 已变成散发出芳香的醇酒。这种文学创作和前述日记与一般日常写作, 具有质的区别, 已进入更高级、更强烈、更典型的形态。

写给汉修先生的一封信 篇10

你们好!

自从读初中以来,语文一直陪伴着我,它已成为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它不仅给我带来知识,带来快乐,带来习惯,而且它的一切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而这一切是您,是您——语文出版社的编辑同道辛劳的酿造出来的!我代表所有爱好语文者向你们表示感谢!

语文给我带来知识,同时也给我带来挫折。

小学以来,我就不爱读语文,由于语文要整天读啊!背啊!记啊!弄得我头昏脑胀,但又不得不读。

XXX

给老舍先生的一封信 篇11

敬爱的老舍先生:

您好,请原谅我的冒昧,这么晚了还打扰您休息。您知道吗?我和我的同学都是您的忠实读者,您的作品《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已经被同学们公认为是经典中的经典。尤其是《骆驼祥子》,我尤为喜爱,这部小说吸引了我,更吸引了无数您的读者。

我在这部小说中产生了一些感悟以及疑问,希望您能帮助我解决,节选自其中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文章我感悟很深,在本文中,您抓住了祥子所处的环境的特点,突出了祥子这类贫苦人民在这样的天气中的活动,对祥子描写的十分细致,在这篇文章中,我读出了您在揭露和控诉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读出了您对祥子的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在描写时,您通过祥子一系列的活动及心理活动,写出了在那个黑暗的社会,劳动人民奔波劳碌,可最终还是“顾不过命来”。这些,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可是,老舍先生,向祥子那样一般朴实的小伙子,充满了干劲和活力的年轻人,那样一个上进的祥子,为什么不能和心爱的小福子厮守终身?又为何被迫娶了虎妞,又让虎妞难产而死?可又为何,让祥子这样盼望有自己的车的青年,却只能“望车兴叹”三起三落?您说,在那个黑暗的社会,祥子的堕落,适一种必然,我不懂。好人有好报,为什么从祥子身上却只能看到悲剧呢?可当我读了祥子的堕落过程后,我又似乎懂了,在那样黑暗的社会,普通的劳动人民是生存不下去的,正如那和祥子真心相爱的小福子,为了年迈的父亲和两个小弟弟,她只能进白房子了。而最终,被压迫到几点的小福子,只能以死来逃避如此残酷的现实。这时的祥子,还幻想着与小福子可以继续幸福的生活,可是„„祥子也“今天若能熬过去,就多熬那么一天”了。祥子堕落了。这,都源于那黑暗的社会。而您,用一支笔,揭露了那黑暗的现实社会,那犀利的笔锋,直指那旧社会的一切黑暗。您的作品,永远是经典。

天色不早了,就养我带着对您无尽的崇敬,与您说再见吧。

此致

敬礼!

给鲁迅先生的一封信 篇12

尊敬的鲁迅先生:

您好!在这段时间对您学习了解之后,我怀着非常崇敬的心情给你写这封信。

我们最早从乐趣满满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接触您,在《社戏》里面,我们看到您 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您把对“三一八”惨案的大悲大哀大愤大怒之情在《纪念刘和珍君》慷慨抒怀,《药》又表达了您对辛亥革命脱离群众而失败的批判......现今我们又重点学习了您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等,感触颇多。

特殊的年代铸造了特殊的您,您虽然没有手拿刀枪在前沿阵地上冲锋,但是敌人却因您一篇篇犀利文章而闻风丧胆,因此,您手中的笔,是刺向敌人心脏的利刃。所以您是文学家,您更是革命家。郁达夫在《怀鲁迅》一文中这样写道: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您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民族精神的高扬旗帜。

1936年10月因积劳成疾逝世于上海——犹如一个晴天霹雳。“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们深切追忆您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弃医从文,却要写些剔骨的词,让当局政府追究你,像林语堂一样多好,一部《京华烟云》拍成了44集的电视剧,火的不得了;像琼瑶一样多好,一部《情深深雨蒙蒙》让半个中国的少男少女们哭红了眼睛。那么多优秀的传世作品,那么多经典个性的人物,却鲜少在荧屏出现。我想着是您才华太高,无人敢动。用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度中国人的。

“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先生弃医从文的目的。可是先生呀,您甘愿去做孺子牛去哺乳的国民,恐怕会让您深深失望了呦。他们的愚昧依旧,现如今,他们的愚昧未改,却多了分刻薄、多了分恶毒。如果您早就知道了一切,先生,您还会不会选择弃医从文?选择这条让您寂寞而痛苦的道路?

此致

一个崇拜您的读者

给雨果先生的一封信 篇13

您好!

读了您写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的信》后,我深受感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看见了圆明园的艺术品很多,眼花缭乱,把圆明园里的艺术品抢走了很多。为了掩人耳目,还放火烧圆明园,圆明园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曾经辉煌的圆明园,被烧成了灰烬,只剩下了几根石柱在那里。雨果先生,我十分敬佩您,您是一个法国人。所有人都知道,法国是曾经侵略中国的国家之一,您却有胆量批判法国政府。巴特勒上尉想要用您的显赫声望,来炫耀这次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而您却站在人类文明的角度,大义凛然地写了那封信。您让我觉得您是一个正义、公正和没有民族狭隘偏见的人。

我感谢您极力的赞美了圆明园是东方的一个奇迹,我感谢您在信中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

祝您工作顺利

上一篇:让德育成为最美丽的风景下一篇:海康安防系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