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爱科学(推荐12篇)
我们从小爱科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从小爱科学》。
当你们看着可爱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与先进的玩具,坐上快速的列车,……你可曾意识到科学的力量,科学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精密的机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车,虚拟的足球赛,高科技信息的传送等等,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现象,激起了我探索科学的愿望。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科学,传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生活,如今,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可视电话、电脑上网、心脏起搏器,已经不算新鲜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工合成胰岛素、断手再植、杂交水稻、爆炸原子弹和氢弹、发射人造卫星和飞船、太空漫步等等,这些令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缩短了我国和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差距,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活力。邓小平爷爷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确如此,科学为我们祖国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毛主席曾对青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句话,饱含了长辈们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如果说长辈们用辛勤的劳动建设了20世纪的祖国,那么,我们就应该以知识、以科学担起新世纪的重担。
红领巾广播稿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学习科学,让我们从小做起。我们要努力学好各种文化课,因为这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同时,对各种适合我们小学生看的科普书籍、报刊,最好在课余多阅读一些;还应该积极动手搞各种科学小实验、小制作,写科学小论文等,培养对科学的兴趣。长此下去,我们一定能够热爱科学,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无论是美国的挑战者号爆炸,还是全球计算机病毒的升级,从来都不能阻止人类的科技进步。“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这句脍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励了多少渴求知识的人。如今,让我们也用它来勉励自己,做一个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担起新世纪的重任,为我们祖国的明天,谱写出更加辉煌的诗篇!
然而少为人知的是, 防毒面具竟是科学家在“猪八戒的欧洲徒子徒孙”的启发下得以发明的。
事情还得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人类首次大规模毒气战说起。
1915 年4 月, 德军和英法联军在比利时的伊伯尔地区对峙多日。
22 日傍晚, 德军在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生化武器。 这次生化战取得了预期的“显赫战果”———造成敌军15000 人中毒、死亡, 被俘5000 人, 还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
从“毒害区” 侥幸逃脱的联军官兵向上司心有余悸地描绘了当时的感受, 联军司令官们大为震惊。 当时, 法国的化学和生物学研究比较先进, 因此法国政府下了“军令”:必须在两周内找到抗毒方法。 科学家们自然“不敢怠慢”。 通过对战地报送的“气样”分析, 了解了“德国毒气”的化学成分后, 专家们苦思冥想, 多次研讨, 但都找不出一个有效的对付方法。 鉴于联军已收复毒袭失地, 有人建议到实地去考查。
到了毒袭区后, 许多联军官兵与当地居民的中毒尸首还未掩埋, 连飞鸟家禽、牛羊马狗等都不能幸免, 大批死亡。 唯独猪不仅大量存活, 而且不少还毫无中毒迹象。 这一奇特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他们决定搞一次模拟实验。 他们把一些当地的猪同马牛羊鸡等集中圈在一起, 然后施放氯气浓雾, 自己则在远处用望远镜观察。 他们发现猪的嗅觉相当灵敏。 它们比其他牲畜家禽都更早闻到异味, 随即拼命逃窜, 到了无法躲避时, 就将长鼻子插入刨松的细软土堆或泥洞。 然后, 它们就闭上眼, 一动不动, 如同“猪八戒打瞌睡”。 毒气过后, 其余动物都死了, 猪却不慌不忙地拔出长鼻, 用力将鼻孔中的大量泥土颗粒喷出, 接着摆摆尾巴, 摇头晃脑, 边哼边跑, 安然无恙。 目睹这一“奇迹”的科学家们又惊又喜, 他们很快就得出了一致结论:泥土的细微颗粒对氯气有明显的附吸作用, 猪的鼻孔长, 插入细松泥堆中塞满的大量细碎泥粒就形成了一个“天然防毒面具过滤器”;人如果头戴有“长鼻式”过滤器的防护面具, 也将能抵抗毒袭。
于是, 世界上第一副防毒面具很快就诞生了, 并顺利通过了动物和人类的模拟试验。这是现代战争史上一项重要的发明。
(选自2014 年第3 期《科学大观园》, 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为学应须毕生力, 攀高贵在少年时。 ”苏步青先生作为我国近代数学的奠基人, 《从小就要爱科学》表达了他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 只有培养他们从小热爱科学的精神, 才能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愿景。 防毒面具在消防过程中经常会用到, 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兴趣是青少年试图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猪八戒立下的奇功》开篇设疑, 引人入胜, 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着用生动的事例对防毒面具的诞生作了详细解说, 使人恍然大悟且深受启发。
[读有所思]
对普通民众而言,想去亲近真正的科学,似乎很难避免失序以及迅速蔓延的恐慌情绪。
3月11日下午,日本福岛外海发生大地震。随后,微博平台官方维护的账号和其他平面媒体相继发出了福岛核电站可能发生核泄漏的预警。很快,一张核扩散示意图被疯狂转发。按照图示,未来3到10天之内,大风将使核辐射扩散到北美。鉴于前几次微博谣言的处理经验,在3月15日13点之后,新浪通过给所有微博用户群发私信的方式将这一谣言粉碎。
然而,新的谣言又接踵而至。微博上开始出现各种关于防辐射的消息,其中吃碘片和多吃食盐以防辐射之类的内容最热门,而且乍看之下都言之凿凿。与此同时,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利益个体则直接利用了这种恐慌心理,“抢盐大战”正式上演。
邓亚琴在一家公关公司工作,她父母所在的二线城市里,盐已经被一抢而空,但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北京这样的地方,也有那么多人被谣言胁迫。”邓亚琴开始有些不淡定了,她开始在微博上乱逛,查找着“够快、够靠谱的消息。”
这时,一个叫做“谣言粉碎机”的微博账号所发布的一条“核泄漏真的会使我们无盐可食吗?”的消息引起了邓亚琴的兴趣,点进微博中的链接,她看到了果壳网上《囤积食盐,有必要吗?》这篇文章,其中综述了各类数据和资料并在文后附上了相关链接,整体上有理有据,且格式规范。这一发现令邓亚琴相见恨晚:“这些专业的门槛太高了,现在才发现科学也可以这么有趣,最关键的是,还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
越来越多从微博慕名而来的“路过派”正在成为“果壳粉”,邓亚琴们的相继到来让姬十三十分欣慰,这位果壳网创始人兼CEO告诉《IT经理世界》:“日本地震之后,我们的PV值提高了3倍。”
与此同时,另一家更加小众的知识类网站“知乎”则表现出一种罕见的超然。3月17日,正是抢盐风潮最汹涌的时候,知乎的用户们仍然十分淡定地继续回答着“你认为最好的APP应用”等与谣言无关的问题。
相比之下,已成立数年的互动百科走的是更大众化的路线。互动百科的网站上,在3月21日至3月25日的一周之内,由网友参与创建与编辑的新词条将近30个,包括“谣盐”、“抢盐潮”、“超级月亮”、“猥琐鹤”等等,基本囊括了当周的所有社会文化热点。
极端、危机事件为知识类网站突然释放了生存空间,但也考验着他们的生存逻辑与商业未来——如何传递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让人们与知识达成和解,这是他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果壳网的小宇宙
果壳网的名字,源于姬十三一次洗澡时偶然想到的一个典故。哈姆雷特曾说:“即便我身处果壳之中,仍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霍金以此为题著书《果壳中的宇宙》,暗示自己身处轮椅之上的那些时光。果壳网的寓意即是:网络是我们的果壳,然而亲爱的读者们,这里谈的,大至宇宙小至原子,没有什么能束缚我们的好奇。
去年11月14日,知名民间科普组织科学松鼠会对组织架构进行全新升级,创建北京哈赛科技传播中心,并建立“科学松鼠会”的实体支持机构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果壳传媒”拥有果壳网(Guokr.com)和果壳阅读两个品牌。
主打“科技、智趣、生活”的果壳网,是一家带有社会化网络属性的泛科技主题网站,其理想是:“我们梦想在未来,这些科技兴趣将改变人们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生活。”
果壳网设立了“自然控”、“微科幻”、“健康朝九晚五”和“心事鉴定组”等15个主题站。每个主题站点由一至两个编辑负责。这些来自生物、药学、数学、化学、计算机、机械、心理等各个科技门类的科学青年,专业素养和外语网络资源只是基础要求。面对科普改变生活的重任,他们还得改变目前科普类知识简单粗暴的传播方式。
日本地震期间一战成名的主题站“谣言粉碎机”就是典型的果壳范儿,这个站点的使命是:“捍卫真相与细节,一切谣言将在这里被终结。”
3月19日,关于“超级月亮”将诱发大规模的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的流言开始在网络疯传。当天,谣言粉碎机发布了一条微博:“大家围观了今天的‘超级月亮’吗?看过本尊以后,再来了解了解它的绯闻吧!”在这条微博提供的果壳网相关文章链接里,人们可以看到,这一谣言的形成原因、超级月亮的真相及相关权威机构的数据说明。相关文献和数据来源包括USGS(美国地质勘探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等权威机构。不少文章“文献和链接比正文还长”。
在姬十三看来,“同样的内容如果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趣味传播的同时死守文章的专业度,这是典型的果壳网“死理性派”作风,也使得这一传播团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感”——还记得热门美剧《生活大爆炸》里那几位异于常人却又总是偏执得可爱的科学家吗?
对于涉及到不同门类或交叉学科领域的信息发布,往往需要其他专业的编辑支援审核。果壳网还拥有一批分布在国内外各个不同学科的专家级作者,他们会参与相关领域内容的审核工作。在地震高频次出击谣言期间,科学松鼠会也为果壳网输送了不少弹药。这些“松鼠”同样分布在国内外,由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科学松鼠会的‘松鼠们’也经常为果壳网供稿,我们以稿费和版权形式确认相关报酬。”姬十三说。
随着访问量和信息发布任务的剧增,果壳网的带宽和团队规模、响应速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商务和产品总监丁茗茗在微博上忧伤地表示:最近在研究,如何保持团队成员累而不死。
相对于剥开科学的坚果,人们心中的坚果更难攻克。每一次谣言的产生和流传都类似一次链式反应,果壳网与谣言间的“战斗”注定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拉锯战。
3月23日,科学松鼠会官方微博发表声明:今天中午12:00开始,网站遭到大流量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至今攻击还在持续,导致网站无法访问。姬十三也向记者表示,在网站更换IP地址后,攻击就尾随而至,追得很紧,不太像是一般黑客的“挑衅”。
3天之后,科学松鼠会网站恢复访问。
树大招风。上线才四个多月已有如此表现,果壳网的开局让投资方挚信资本十分欣慰,因为挚信资本之所以对果壳网发生兴趣,正是因为其“让科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愿景。姬十三的想法是,果壳网要坚持“SNS+媒体属性”路线。作为泛科技网站,除了吸引科技爱好者之外,还可以将科学的生活方式拓展至更为广阔的受众。
果壳网目前主要通过广告和科技类服务获得盈利。此外,果壳传媒旗下的读书品牌果壳阅读预计会在2011年出版10-20本科普与科幻类图书,目前其已与蓝狮子、中南传媒等出版社达成合作,首部科幻小说《地铁》即将出版。
至于盈利,姬十三觉得至少在当前来看并不那么重要。他的理想是让每个人都能“身处果壳,心怀宇宙”。这位曾在海岛上生活了19年、读了11年生物学、杀过老鼠、养过猴子、做过一段专栏作家、后来又鼓捣起了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的CEO,说起话来温文尔雅,他认为,果壳网的爆发临界点“已经快了。”果壳网的下一步是,如何在恐慌散去之后,能将人们对科学生活方式的热情进行到底。
知乎式问答
“知乎”算是周源的第二次创业。之前他创办了Meta搜索,却并算不上成功。之后他思考了很久,觉得那次创业失败是因为没有理解用户“真实的需求”。再一次创业,他将目光放到了Quora身上。
这家网站由Facebook前雇员亚当·安吉洛和查理·切沃于2010年年初创办。将知识分享与社交网络功能结合在一起,Quora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答案以及用户——包括网景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森、Salesforce创始人及CEO马克·贝尼奥夫、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的CEO马克平卡斯(Mark Pincus)等硅谷巨头都经常使用Quora的服务。Quora的答案也经常被科技媒体引用。
这家网站来势凶猛,产品还未上线,其估值已接近1亿美元。在去年的A轮融资中,Quora获得了1100万美元的投资,并计划在未来几个月中启动新一轮融资。另一个消息是,2月下旬,Quora拒绝了1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其追求者中就有Google。之所以能受到投资人热捧,是因为Quora属于“高价值的内容+早期的内行使用者+以主题为导向+SEO友好的内容+邮件提醒+用户参与度高所叠加而成的商业盈利潜力大的产品”。
Quora创始人一语道破玄机:“人们手上的信息可能有90%还是在他们的脑子里,没有在互联网上。”所以Quora要把这些信息导出来——通过问题。当然,前提是,这些“人们”和“信息”并非我们如今在网络上随处可见的那部分。在这之前,雅虎问答已经是一款相对成熟的产品,然而Quora的实名邀请制则将充斥着各种低质量的问答内容的网站直接PK掉了。
周源决定做一个Quora这样的网站。2011年1月26日,“知乎”低调上线内测。页面UI设计采用蓝色,呈现出理智而优雅的形象联想,致力于打造“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
在“知乎”,用户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话题和问题、关注感兴趣的人、回答知道的问题或提出你的问题,也可以帮助编辑和改进。“‘知乎’有些地方很像维基百科(Wikipedia),是社区成员可以共同编辑的。每个社区成员都可以将它们修改得更准确、合适,为社区做贡献。”根据用户在“知乎”上的贡献,用户可以获得相应的激励,包括他人感谢、赞同等评价以及——获得邀请码。
这些都是为了促进知识的更新与优化。曾是Apple4.us联合发起人与主笔人的胡维,现在负责“知乎”运营同时兼任编辑,在“知乎”上他如此写到:“知识在这里可以随时间不断更新,得到持续优化和改进。”
这是一家非常年轻的网站,因为采用了时下最酷的问答模式,“知乎”也被业界视为一款颇有野心的产品。比如它有可能发展为个人的知识库——尤其是你关注的和提出的问答与话题与自己的兴趣精准匹配的时候。
但依然有人提出疑问:已经有了百度知道等问答产品,“知乎”的出现又有什么意义?百度知道是一个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于2005年6月21日发布,并于2005年11月8日转为正式版。
关键在于“重新发明”。在周源看来,“Quora重新发明了博客与论坛,就和iPhone重新发明了手机一样。”
就像雅虎问答一样,百度知道集中了海量用户和信息,但是非实名制影响了答案的可信度。基于搜索而不是社区的问答,也使用户缺乏社区归属感——后者正是精英社区和高质量问答的保证。当人们重视他们在社区中的信誉的时候,就会珍视自己每一次问答的机会。“Quora 构建在日趋成熟的SNS之上,并使用真实姓名。这让每个问题都更有可能找到最适合的来回答的人。”周源认为。
因此,百度知道胜在海量,而“知乎”这类社区问答类网站胜在精准和高端。与Quora一样,“知乎”也面临着Quora当初曾纠结过的问题:是否开放注册以及何时以何种方式开放注册。
“知乎”可能也是目前国内最小众的知识类网站,目前仍按严格的邀请制运作,谨慎地发展着用户规模。一种说法是,“知乎”担心过早放开注册导致内容质量下降;而一种说法则是饥渴式营销策略。
“用户数量是否是问答质量的敌人?”“知乎”上线至今,周源有了不同的答案。“目前没有这个问题。”他认为,在社区中,围绕着人、话题和问题这三个节点,人为了信任与获得信任是希望遵守秩序的。而他们还可以在社区获得另一种价值,那就是影响力。周源现在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可以无限延展的社区。
按照周源的说法,目前“知乎”的每日用户活跃程度达到76%,平均在线时间达到15分钟,跳出率不到20%。这是个不错的开端。但是“就像很多BBS做到百万级规模不是很难,但接下来的成长就很不容易了”,周源说,“相似人群的聚合是有边界的。”
“知乎”现在的用户主要集中在TMT人群、投资等圈子里,自然科学领域的用户和问题还没有积累,在日本大地震期间,“知乎”的相关知识贡献非常有限。这直接影响到了“知乎”的社会知名度。
对此,周源并不担心,“一开始不可能什么都能做。”实际上,这也是Quora面临的困惑。2010年8月初,Quora的内容向搜索引擎开放,允许搜索引擎索引Quora的内容。不过,Quora网站上的内容目前仍主要集中在硅谷和泛科技方面,同样需要解决如何拓展内容广度的问题。
周源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和思考,就像他说的那样,现阶段的知乎更需要专注产品本身。最近他也正在与VC密切接触,据说创新工场的董事长李开复已经对“知乎”表示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中国式维基百科
在所有知识分享类网站中,维基百科无疑是最著名、最成功也最有影响力的网站,其权威性也已接近《大英百科全书》的水准。但是,碍于其公益组织的属性,维基百科创立至今,尽管其常年稳居全球Alexa排名前十之内,但从未将其流量变现。截至2011年3月28日,维基百科一共有包括全球281种语言在内的运作版本,拥有超过1800万个词条。
就像“知乎”是对Quora的模仿一样,早在2005年,中国一家名为互动百科的网站就已经将维基百科树立为自己的榜样。截至目前,互动百科的319万用户共协作生产了大约513万个词条和53亿个文字。互动百科是“中国的维基百科”,互动百科创始人、CEO潘海东这样向记者强调。不过迄今为止,这家公司也经历了不少本土化改造。
3月11日,日本地震发生1小时后,互动百科上“3·11日本宫城县海域地震”词条即由网友“wanghui6438”创建,成为互动百科当天的头条“词新闻”。“我们还邀请了专业救援机构、业内专家征集权威见解,比如北京红十字会为互动百科提供了大量地震救援知识。”潘海东透露。
日本地震期间,作为一家维基类百科网站,大规模群体协作为互动百科贡献了大量相关词条,浏览量也大幅增加。根据互动百科提供的数据,此间诸如“逆断层型地震”、“超级月亮”、“磁极翻转”、“核辐射”、“抢盐潮”等词条总浏览量近200余万次。
潘海东说:“互动百科是借鉴维基百科模式创建,但国外的模式不能完全复制,成功同样不能完全复制。”除了将互动百科打造成“一个网民自我管理维护的知识共享平台”,互动百科还在2006年,“结合中国的用户使用习惯”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免费开放源代码的中文维基建站系统——HDwiki系统。按照潘海东的说法,HDwiki系统可以让任何一个完全不懂技术、对维基概念也不清楚的人轻松做到自由创立和编辑词条,用户还可将视频写入百科。
互动百科的本土化改造赢得了风投的青睐。2009年7月,正是金融危机期间,互动百科逆市融资,获得来自其DCM的3000万美元投资,这已经是DCM对互动百科的第二轮投资。
其后的一年内,互动百科行事越来越高调,也做了许多市场推广,比如宣布其“词媒体”定位,联合500家媒体共同打造“知识媒体联盟”,通过开辟百科栏目与热词专栏等方式,与各大媒体进行内容互补和植入。
有了“资本积累”的潘海东同时还将触角延展至海外华人市场。2009年11月,互动百科进入北美;2010年6月,互动百科与澳洲各大华人网站达成了涉及内容、技术两个层面的深度战略合作。
不过,看似顺风顺水的潘海东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维基百科的流行源于大规模群体协作,其声誉却与维基百科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中立的观点是维基媒体的基本规则,亦是维基百科的支柱之一。根据这一原则,所有维基百科条目以及其他百科式内容必须以中立的观点书写,在尽可能没有任何偏见的前提下,平等地表达出任何曾在可靠来源中发表过的重要观点。
此外,中国的维基百科类产品目前主要有两个——互动百科及百度百科,两者对写作门槛都没有过多要求。而维基百科的内容则设置了可供查证和对所引用的材料列明来源的门槛,加入维基百科的内容须要发表在可靠来源中能被读者查知。
同时,由于百度百科是百度推出的一个衍生产品,而百度又是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这使得百度百科的内容与百度关键词搜索返回结果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互动百科认为,这种联系已经影响到了由百度搜索引擎所导入互动百科的流量。
于是,今年3月,在正式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提交针对百度的反垄断调查申请书后,互动百科正式提起了对百度的诉讼。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学科学、爱科学、当科学的主人”。同学们,你们一定羡慕神话故事中那些力大无比的奇士,一定也幻想自己能成为呼风唤雨、所向无敌的英雄吧?让我告诉你们,实现这个愿望的窍门,就是学好文化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技能。
古时候,人们的科学知识有限,把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视作神的行为,一遇到气候反常,就杀猪宰羊,磕头跪拜,听命道士“呼风唤雨”。今天看来,这些行为是多么荒唐可笑。现在,我们有了科学知识,掌握了人工降雨的办法,即使遇到大旱,庄稼照样可以长得很好。人定胜天,就是因为人掌握了知识,懂得如何顺应和利用自然规律。
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几乎都具有从小爱科学,对科学有浓厚兴趣的特点。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小时候的学习成绩远远不如他的妹妹,在老师和父亲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十分平庸的孩子,甚至还在一般智慧水准之下。”可是他努力刻苦地钻研,终于成了物种起源和发展学说的创始者,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被誉为“发明大师”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和“当代科学巨人”爱因斯坦不都是从小爱科学,刻苦钻研的吗?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知识已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威力已显露无遗。
可以这么说,要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繁荣、富强,就看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如何。人类航天史将记下这样一个瞬间:2008 年9 月27 日16 时41 分,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从“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中国人第一次用自己的双臂拥抱宇宙。敦煌壁画上凝固千年的飞天图案,在那个金色的秋天,演绎成中国航天员信步太空的动人景象。“神舟十号”飞船它是中国第五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升空后再和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对接完成之后的任务将是打造太空实验室。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这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个又一个惊叹,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绽放出的光芒,这也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更是中国科技与经济实力的集中体现。“神十”飞天,漫步太空,在全国中掀起“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同学们,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腾飞需要科学技术;时代告诉我们,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离不开科学技术;我们的使命在不断地提醒我们,祖国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接班人。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知识,当科学的主人,发奋学习,向着世界科技的高峰,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再攀登!
教材第218-2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2.了解序言的一般特点和要求。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由阅读,勾画圈点生字、难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关于科学的意义、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对青少年殷切期望的语句,从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序言的特点和要求,老师加以引导,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清科学发展的形势,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难点 教学突破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却很丰富深刻,如揭示了科学的意义,反映了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指出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提出了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等等,老师应引导学生就上述内容勾画出一些重要语句,加以体会,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作者的有关资料,写作背景材料,找准词句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
1.准备好字典等工具书,为自读课文作好准备。2.收集有关古今科技方面的资料。
教学步骤(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2.初读扫障,再读感知。
3.拓展探究,加深对科学意义的认识。
学生活动
1.展示自我成就,感受作者风采。2.反复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畅所欲言,认识科学对人类的重大影响,激发爱科学的热情。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约 分钟)
二、初读扫障,再读感知(约 分钟)
三、拓展探究(约 分钟)
本课总结
本文说明了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高度评价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和价值,并对青少年提出了“以建设国家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的殷切的希望。学习本文,我们要了解序言的内容、特点和要求,还要养成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好习惯,懂得“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树立远大理想,将来为伟大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板书设计
从小就要爱科学
——《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序 苏步青
“知识就是力量”
“科教兴国”科技的重要性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 编撰目的 形式特点 序言的特征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你对科学的发展是怎么看待的,能以身边的例子举例说明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么?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解释词语。
如火如荼:________ 撰:________ 英:________ 2.举例列出电报、电话、广播、传送器和接受器的发明者、国籍及发明时间。个性练习设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巨大力量,是促进整个社会进步的因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文是一篇序言,学生首次接触,老师要加以引导,运用勾画圈点的读书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讨论归纳,从而理解序言的内容、特点和要求。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就“文盲与科盲”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做一些归纳。
补充资料
1.作者介绍 苏步青(1902-),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早期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建立了独特的方法,用几何构图来表现曲线和曲面的不变量和协变图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如仿射曲面论中的锥面、射影曲线的一般的协变理论、射影曲面论中的伴随曲面、主切曲线属于一个线性丛的曲面(s曲面)、射影极小曲面和闭拉普拉斯序列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40至50年代开始研究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特别是一般面积度量的二次变分的计算和k-展空间。60年代又研究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获得系统而深入的成果。70年代以来,又注意把微分几何运用于工程中的几何外型设计,在中国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计算几何。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是中国数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担任过《中国数学会学报》(旧刊)的主编。解放后,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又创办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创办《数学年刊》杂志并任主编。曾任中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和陈建功共同把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数学系建成一个具有相当高水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微分几何研究集体,为国家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数学人才。2.科学家的名言
(1)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卡尔·波普尔(2)“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中国)(3)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诺贝尔(瑞典)
(4)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英国)
(5)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英国)(6)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狄德罗(法国)
(7)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爱因斯坦(美国)(8)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波兰)
(9)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牛顿(英国)(10)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中国)(11)一个科学家应该考虑到后世的评论,不必考虑当时的辱骂或称赞。——巴斯德(法国)(12)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富兰克林(美国)
(13)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美国)(14)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爱迪生(美国)
(15)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爱因斯坦(美国)
(16)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意大利)
(17)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巴甫洛夫(俄国)(18)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戴维(英国)
(19)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戴维(英国)
(20)我坚持奋战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汤姆逊 3.科学家的小故事(1)爱动脑筋的高斯
高斯是19世纪德国的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从小就很会动脑筋。6岁读小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4+5+7+8++9+10„„+100=?看谁算得快。”当别的同学还在忙着计算时,高斯已经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正确地说出了答案。老师感到惊奇,问他怎么算得这样快,高斯说:“我看到1+100=101,2+99=101,3+98=101„„一共50个101,101×50就是5050,所以很快就算出了这个答案。”高斯所运用的数学知识,其他小朋友也都学过,所不同的是高斯对这个算式作了认真的思考,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新特点,找到了简便的解题方法。这就是高斯的聪明之处,而他的聪明就在于思考。(2)热爱科学的好少年李默涵
李默涵是重庆市人民小学五年级学生,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并且勇于实践,1994年以来,他先后十次在全国和省、市级科技论文竞赛中获奖。9岁时,他随校生物小组到市郊农村考察大豆种植,回家后还认真地做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写出了《种秋大豆好》的科学论文,获得了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
1995年,他到国家级森林公园——南川市金佛山进行科学考察,取得了宝贵资料。他对金佛山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作了科学分析,完成了科研论文《金佛山考察记》。这篇论文在1996年获八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论文一等奖。
李默涵有一种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的精神。到金佛山考察,吃的是烧洋芋和老咸菜,住的是石屋。晚上冷风直往被窝里钻,熄了灯,老鼠便在屋里赶起了庙会。为了考察十分珍贵的古生植物银杉,他攀上了7米多高的绝壁。老师问他怕不怕?他说:“不怕,因为我早就作好了准备。”
他不仅热爱科学,还参加科普活动。他在重庆人民广播电台主持的《科海拾贝》小栏目,就是他的“用武之地”。(3)爱因斯坦的成长公式
第二十六课 从小就要爱科学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遨游(áo) 编撰(zuàn) 曾经(cénɡ)
B.猕猴(mí) 图文并茂(mào) 受益匪浅(fěi)
C.如火如荼(tú) 羡慕(xiàn) 蓬勃(bó)
D.殷切希望(yīn) 提倡(chànɡ) 翅膀(chì)
【解析】选A。A项中的“撰”应读zhuàn。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些新成就,为广大青少年朋友拓宽了眼界和思路。
B.青少年朋友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更是令人羡慕的新一代跨世纪建设者。
C.今天,现代科技的发展已远远超越昔日的预测或构想。
D.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利身之本。
【解析】选D。 D项中的“利身”应为“立身”。
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以建设祖国为己任。
如火如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读者们阅读之后定会受益匪浅。
受益匪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2)得到的益处很多。
4.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今天_________(排除 扫除)“科盲”,也应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这也是迎接新世纪对我们的迫切要求。
(2)这些新成就,既为广大少年朋友_________(提供 提倡)了奔向新世纪的理想翅膀,也为他们拓宽了眼界和思路。
(3)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_________(创作 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答案:(1)扫除 (2)提供 (3)创造
5.下列各句中引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在当今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
B.因为在它的背后,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
C.在20世纪50年代初,扫除“文盲”一度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它适应了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
D.“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牢记邓小平爷爷的教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就要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解析】选C。C项中引号表示特定称谓,其他三项表示引用。
6.根据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颠沛流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意淡然,失意夷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活艰难,四处流浪。(2)得志时不以为意,失意时心境平和。
7.作者为什么说这些文章的情调是优美的、健康的、引人向上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主要从文中第三段的第二句来概括即可。
答案:因为这些作者有坚定的信心、远大的理想、美好的希望。
8.文中“全心全意地做着‘护花’的工作”一句中,由“护花”可联想到龚自珍的哪两句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本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能力。解题思路如下:
答案:举例子。
10.在作者喜欢的警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试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语句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要从语段中找出恰当语句,然后从修辞、表现手法、用词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结合语境来分析即可。
答案(示例):“榕树,它显得魁伟、庄严、恬静、安详……我敬仰青松,但我更加喜欢榕树……”
这句话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以榕树作为某种精神的象征,通过榕树“魁伟、庄严、恬静、安详”的形象特点,以及与青松的对比,表达了对榕树的喜爱、赞美之情。
11.作者苏步青高度评价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这部书的价值,勉励青少年要爱科学、学科学。2010年4月1日在上海举行的“科学生活大使”比赛更让我们深受启发,为了让大家从小爱科学,我们开展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实践活动,请同学们积极参与以下活动。
(1)为这次活动拟两条张贴标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些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一个为科学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故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崇尚科学 放飞理想
科技就在身边,智慧与你我相连
(2)世界上最先进的无砟轨道技术铺设的新干线给出行带来便利。
新能源汽车“绿色”的出行方式,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超市食品安全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为老百姓把好超市食品安全的关口。
(3)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探月工程三巨头之一孙家栋,亲历、见证、参加、领导了中国航天从起步到目前的全部过程。
玛丽居里,她发现了镭元素,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手段。
科学,一个家喻户晓的词。科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比如:人为什么会走?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电脑为什么能运作?等等。许许多多的科学连我们人类也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如果今后科技发达了,外星人会不会光临地球?地球会怎样灭绝,今天,让我告诉大家,为什么青蛙只吃移动的苍蝇,而面对死苍蝇却视而不见?
原来青蛙素有“千里眼”的美称,它的眼睛对远处活动的物体特别敏感,比如蚊子苍蝇等从青蛙的眼前晃过,它就会射出它那似箭的红舌,把猎物捆起来,收回口中品尝“大餐”,完成这个动作,只需要短短一秒!青蛙捕捉昆虫时具有“百发百中”的本领,它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双眼有一种能对运动的物体做出反应的细胞,这种细胞是可以根据物体连续运动来判别的,可是对静止的物体,它却视而不见,不管怎么样,面对静止的物体,它就是看不见!如果是一只死苍蝇的话,只要把它捆绑在细线上,在青蛙面前反复逗弄,这样青蛙也会乖乖地把死苍蝇给吃掉了。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趣事有很多很多,就等待着我们的慧眼去发现。你看,科学多有意思啊,真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啊!看来我们要用功读书才行,多了解一些身边的科学知识。
啊!我喜欢科学。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作家。达尔文赞扬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他以毕生精力写的《昆虫记》被认为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
法布尔从小就迷恋大自然中的花草鸟兽。初入学校时,只要一有机会,他就跑向乡间野外,每次回来兜里装满了蜗牛、贝壳、蘑菇等虫类、植物。19岁时他便立志成为一个为虫子书写历史的人。他被人们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他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爱心的昆虫世界。
在法布尔的《昆虫记》里,人们只能读出他对这些小生命的勃勃兴致。因此有人认为,法布尔能这样苦度一生,完全是因为对小昆虫有浓厚的兴趣。事实并不完全这样。无论爱虫之心属于先天还是后天,它都是极易变化的东西,更不用说法布尔自由兴趣何其广泛了。没有坚定意志做支柱,任何兴趣终将游离漂移,化为恍惚。如果说兴趣,我们真切看到,法布尔一生最大的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不断表达对昆虫的爱,但也表达过另一种爱,那就是对科学真理的挚爱。因为他爱科学真理,所以他毕生恪守“事实第一”的首要原则;因为他爱科学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对没弄清楚的,也明白地告诉大家,如对昆虫为什么叫的问题,作者明确地说“还没有搞清楚”;因为这是一种酷爱,他才把科学工作乃至一切工作的实证精神发展到极其严谨的地步:即使感到别人指出的错误有道理,他也要先通过观察实验验证一番,而后再欣然纠正自己的错误。
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松树金龟子是怎样生活的;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而且,这本书有很强的可读性。它的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难怪鲁迅先生将《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这本书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熔说明、继续、描写、抒情与一炉,如用举例子、作比较的方法说明昆虫的方方面面,用准确的语言来记叙自己观察思考的情况,用生动的描绘来形容其外形和舞姿,用诚挚的抒情来赞美金龟子,精彩多变,饶有趣味。
下过雨后,天空被净化后,格外晴朗,空气也格外清新,而且天上还会出现绚丽多彩的彩虹,引得无数人停下脚步,仰望天穹欣赏这美的景象。但有谁想过,这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就是科学问题,彩虹是一种大气现象,当下过雨后,空气中就会含有大量的水汽,经过太阳光的照射,射在水蒸气中的小水滴上会折射出七彩的色带,这就是彩虹。看来,是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五彩斑斓的景色。
人们都知道太阳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温暖,让花草树木茁壮成长。其实太阳不仅有这些功能,而且它还送来了大量的辐射热。对于辐射热来说,黑色可以吸热,而白色却能冷却热量,这也是科学。
因为深的东西,吸热,而白色的东西却反射热量,吸收少。所以,在夏天,人们通常喜欢穿淡颜色的衣服,可以避避暑,这样就不至于刚晒了几分钟就大汉淋漓,汗流浃背了。冬天人们就喜欢穿些深色棉袄,羽绒服,这样就吸热,从而使身体暖和起来,不会冻僵。看来科学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呀!
科技之所以飞速发展到今天,就是因为科学家们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去发现科学,制造出一些科技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益处,带来方便,让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从而使国家更加振兴。
我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我喜欢看《少年科学》、《少年科学画》等刊物,更喜欢做一些小实验。
星期六,在家看报纸,突然一条新闻吸引了我。一个外国小孩拿雪糕时被反锁在一个密封的大冰柜里。几天后,人们发现了她,并把她送往医院救治。医生给他解冰后再加温,结果这个小女孩奇迹般地苏醒了。看到这儿,心想:要是冰僵会复活,那小动物是否要以复活,我决定做一个小实验。
我找来几只蚂蚁,放进冰箱,过了几天,打开冰箱时,又打开火柴时取出冰僵的蚂蚁时,放在阳光下照,可等了很久还一动不动,我找了放大镜,希望这些蚂蚁热量,使得快点苏醒,一会蚂蚁冒“烟”了,蚂蚁烧焦了我很失望,我去找爸爸,什么原因。爸爸告诉我:“那小女孩冷藏时是密封的,救治有时仪器监测并且要实施电击呢!”
这次失败了,但却激发了我对科学的兴趣,无穷无尽的科学奥秘像磁石地吸引我。
我想只有从小爱科学、学科学,肯钻研学问,长大一定能做一个杰出的科学家,为祖国“四化”做出贡献。我憧憬着这一天的到来。
《我们爱科学》是一本丰富有趣的科学书籍,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内容丰富。它给了我许多的收获和体会,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我们爱科学》是一本丰富有趣的科学杂志。不仅有形状各异的植物和微生物的知识介绍,还有神奇的动物故事。有主人公“嘟嘟”和它的伙伴以及教授的神奇之旅,情节生动有趣;还有用漫画幽默地展现生活中的小实验,以及实验科学原理的讲解,会让读者轻轻松松学到了知识。由于它的丰富有趣,使得读者一直喜欢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让读者越来越喜欢科学。
读了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每当我看到书里面讲做小实验的漫画时,都忍不住跟着做实验。有一次我根据漫画做了一个喷雾器,步骤很简单。首先,把一根吸管折出一个直角,在那个直角上横着剪一下,记住不要剪断,要剪出一个小口。在一个纸杯上倒一些自来水,不要超过小口,最好在小口下面,然后将吸管的一头放进去,对着吸管的另一头向玻璃吹,啊!还真的有雾了呢!
生活中,我经常与同学谈话。我们互相交换有关科学的内容,自从看了《我们爱科学》之后,就有更多有关科学的话题想与同学分享。课间的时候,我拿出《我们爱科学》看看,就不会觉得无聊。
《我们爱科学》里运用了趣味的话语,向我们讲述了深奥的科学知识,我也情不自禁地想去学习了。这天,我一边喝可乐,一边玩电脑,无意间发现:在可乐中加上小苏打会有奇特的化学原理。我起了劲就在可乐里发了些小苏打,刚放进去,“棒”的一声,可乐就“火山爆发”了,看吧,这些小发现都是从周围得来的,所以我们要细心观察周边事物。
许多科学家也很不容易的,比如牛顿从被苹果砸头,发现地球的引力,再比如爱迪生实验了20xx多次才发明了电灯,有时电灯只能亮3天,甚至30分钟。但他没有放弃,每天坚持做实验,有句话说得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爱迪生终于从铅丝中得来奥秘,发明了电灯。朋友们,这些伟大的科学家给我们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和榜样。那我们在实验中碰到的小小挫折又算什么呢?我坚信: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我们从小爱科学】推荐阅读:
我们爱科学07-06
我们爱科学的作文07-27
《我们爱科学》读后感500字06-24
我们爱科学读后感作文100字06-01
从小教育孩子学会孝敬05-30
从小学理财作文650字06-25
勤俭节约从小做起征文10-22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乡土情怀06-09
论辩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抓起06-05
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主题作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