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篇1

在大力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首先应当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职业道德。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和优秀素质,才会培养出好学生,才能但当起社会的重任。

在教育的诸多因素中,爱是最基本的教育需要。没有师爱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正如斯霞老师所说:“有了爱,你的事业就有了无限的精力,无限的才能,无限的事业动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这种师爱,即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一位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一、营造爱的家园,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作为一名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要对学生有深厚的感情,善于同他们交知心朋友。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感情,心心相印,推心置腹,才能使学生无保留地倾吐自己的全部真实思想,心悦诚服地接受所讲的道理乃至忠告和批评。

“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让学生之间能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友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和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在短短的三周时间里,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所取代,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

二、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了解学生,是真正理解他们,包容他们的前提。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现代小学生的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而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同时也碰到了很多成长中困惑的问题。对于成人,这些问题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那些孩子,确是他们无法面对和解决的。

作为班主任,我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我去“热爱”每一个学生,去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更不能一味的纵容他们。记得我在念小学时的一位很好的班主任,她有一次在我做了错事之后对我说“你只是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已经不记得她批评了我什么,但是我知道为了这一句话,我后来都做得很出色。

班主任的宽容,不仅要体现在所谓的好的学生身上,也要体现在所谓的坏的学生身上。其实,每一个学生在我的眼里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出色之处的。当然,一个班的学生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我会以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班级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们的优点,或所谓的缺点。

三、因人施爱,用师爱去温暖学生

站在我们面前的每个学生都像一把锁,要想开锁就对待这样的学生不能只看其外表,还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调整,提高威信。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没有什么都不行的学生,问题在于老师站在什么角

度看,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坚信用情、用爱、用智、用心则是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好良药。

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理解,接受自己的爱,真正发挥师爱的效应,就必须了解每个学生,对每个学生爱的需求,接受爱的方式了然于胸。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个性特点、内心世界,对爱的需求和接受爱的方式各不相同。如同样对一件事的赞扬,对于“吃软不吃硬”,自尊心强而且倔强的学生 可能生效;对于“吃硬不吃软”顽皮而习惯于畏服的学生不一定起作用;而对于怀有成见而戒心重的学生,甚至被看作为讽刺,反而引起更大的反感或反抗。这样,就难免出现教师施爱而学生不领情的尴尬局面。因此,要教育好学生,还得因人施爱。

要把师爱分给每一个学生,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学生是需要爱的,爱心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激发他们努力地完成学习任务。作为教师,应该热爱每一个学生,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更是要倾注特殊的爱,给他们自尊、自信、自强的力量。

四、用爱心和微笑去感化后进生

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家庭、社会提供给他们充足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作为班主任,就更应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后进生,为后进生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让每一位后进生都能后进变先进!

我想在每个后进生不良表现的背后都是深深的自卑、极其脆弱的感情或是受伤的心灵,他们需要的不是面对老师的冷漠面孔,不是大声的指责,更不是无情的嘲笑与打骂,而是老师的爱心与微笑。教师有了关心后进生的情感,就不会忽视他们的存在,更不会冷落他们,就会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是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期望的,是会自觉配合老师,接受老师的帮助的。

面对后进生,老师的微笑如一双慈母的手,能拂去他们心头的伤痛;老师的微笑是一种治愈精神创伤的良药,让后进生开始一个健康的人生;老师的微笑是一面旗帜,可以让后进生鼓起勇气、扬起理想风帆。微笑无须付出什么,但能产生很多好处。老师的微笑发生于转瞬间,但却永远存在学生记忆中。也许就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点儿微笑,却改变一个学生的心态,给了他精神上以莫大的鼓舞和力量,从此他们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将微笑进行到底,也许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学生还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我们要相信微笑还是一种巨大力量,它并不逊色于狂风暴雨似的训斥。当学生乱丢垃圾时,老师的微微一笑,会使学生难为情的的重新拣起来,扔回垃圾桶;当有的学生自习课讲话或做其它事情时,一个微笑的眼神递过去,他们会地拿起书本,迅速地回到学习中去;当有的学生为隐瞒自己的错误而撒谎时,老师的微笑会让他们乖乖的承认错误。

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篇2

两个女生被叫了出来, 保安和顶岗老师狠狠地批评了她们, 最后让她们回自己的寝室睡觉。这件事很快传到了班主任老师的耳朵里。经过调查, 原来这两位女生是到男生寝室问一道数学题, 就出现了前面的情节。

思考一:学生这种做法对吗?

我们学校有严格的寝室管理制度, 禁止男生到女生寝室和女生到男生寝室, 特别是灭灯铃响后, 更不应该去。但是, 作为两个渴求知识的孩子来说, 她们去问一道数学题, 这也是错的吗?试想, 如果这两个女孩没有这么强烈的求知欲, 能在灭灯铃响后还在男生寝室问问题吗?她们问问题本身没有错, 错在时间不对, 地点不对。不应该在灭灯铃响后还在问, 不应该在男生寝室里问。如果我们老师说:“你们这种做法的确错了, 而且错误很严重”, 那么, 是否抹杀了孩子们渴求知识的愿望和动力, 在学习上没有进取之心了呢?

思考二:保安的做法妥吗?

在得知保安来后, 孩子们为什么不出来, 而是吓得躲在了床底下?两个女孩的回答很令人揪心:“我怕他打我们, 他手里拿着又粗又长的竹板。”“他的声音太吓人了, 那么凶暴, 我们不敢出来……”试想, 如果我们的保安人员和老师态度和蔼一点, 语言温和一点, 或者说用一种让孩子不担心、不恐惧的方式来解决此事, 孩子们会钻到床底下不出来吗?学校的保安虽然不是直接的教育者, 但他们是学校的管理者, 保安队伍素质的提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思考三:学校的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是否存在盲区?

学校男生女生宿舍在一栋楼, 这本身就是一种安全隐患。幸好是小学生, 如果是中学生, 那问题和麻烦就更多了。再说, 当天的值班老师如果及时到岗, 管理学生, 还会发生上面的事吗?正因为值班老师的没有及时到岗到位, 学生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才去问数学题的。所以, 值班老师的到岗到位, 是寝室宿舍管理的保障。

思考四:班主任的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扎实?

的确, 作为一名班主任, 班上出现了这样的事, 让人深思。安全教育经常在讲啊!什么楼道安全、寝室住宿安全、食品卫生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森林防火安全、自然灾害预防安全等等都常在讲, 可是, 事情就是发生了。我认为, 这既是安全方面的教育, 又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 (特别是性教育) 的教育。我们农村小学的这方面的教育的确存在缺陷。那么,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 (特别是性教育) 的教育呢?通过查阅资料,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使他们了解青春期发育, 了解自己的身体。在世界范围内, 青少年性发育的总趋势是逐渐提前, 大多数地区女孩子的初潮年龄在12-14岁之间。这个年龄基本上开始于小学六年级时期。这也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也应适当提前, 让他们知道, 男女有别, 要注意交往的尺度。2、要教育他们积极向上自尊自爱。要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 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抱负, 逐渐培养社会责任感。要培养他们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 积极锻炼身体, 集中主要精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健康向上地发展, 3、鼓励男女少年相互尊重、友好相处。男女青少年之间的正常交往是破除性神秘感、建立健全的性观念的重要基础。随着性生理发育的进程, 他们开始对两性关系有了朦胧的意识, 开始对异性发生兴趣。但又在与异性接触中有羞怯的心理, 特别是在一些“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封建意识较浓的环境中, 男、女之间的正常接触更是难以实现。要正确鼓励男、女同学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友好相处, 即要防止“早恋”现象发生, 又不要扼止他们之间的正常交往。

这件事发生后, 我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杨老师, ××和××做错了一件事, 请求您原谅, 希望您不要当着全班同学和我们家长的面讲这件事。您的学生××和××。”从这则短信中可以看出, 两个女孩知道自己错了, 不希望这件事在班上传开, 也不想让家长知道。她们幼小的心灵是多么的单纯和幼稚。同时, 由于保安、老师的不妥的教育方式, 她们的心里也许认为这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承受着多大的压力!这也可能在她们的心灵上留下阴影, 也可能影响她们的一生。这对她们的人生成长来说, 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不时看到或者听到一些孩子离家出走, 跳楼、跳水自杀, 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这一个个血的事实背后, 留给我们的思考还少吗?作为教育者, 我们在对这些孩子的引导、教育、关心、帮助等方面做到了吗?特别又是这些寄宿的六年级小学生, 他们处在身心发育的特别时期, 他们需要的关心、呵护就更多。我当时看了短信后, 是这样回复的:“知道错了就好, 改了就是好孩子。老师一定帮你们守住这个秘密, 不在班上讲, 也不告诉你们的家长。好好睡觉吧。加油!”

农村寄宿小学生, 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是多么单纯, 多么富于幻想。同时, 又是多么的脆弱, 多么容易受到伤害。作为一名老师, 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责任来教育他们, 用我们春风化雨般的爱来呵护他们, 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摘要:对“灭灯铃响后, 六年级女生在男生寝室问数学题”一事, 我从“学生这种做法对吗”、“保安的做法妥吗”、“学校的学生宿舍安全管理是否存在盲区”、“班主任的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扎实”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通过分析每一个方面可能对寄宿小学生产生的影响, 得出作为一名老师, 我们应该尽自己的责任来教育农村寄宿小学生, 用我们春风化雨般的爱来呵护他们, 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用爱滋润学生心田 篇3

关键词:师爱;尊重;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49-02

情感的爱是打开人们心扉的一把“金钥匙”,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催化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把老师对自己的爱当做一面镜子。师爱更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都熟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实际教学教育时,往往班上被忽略的,被放弃的是班中的后进生。他们中常常品德、学习、纪律一方面或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但其形成却不是一朝一夕,就好比一个患了严重疾病的人,因而是不轻易就能根除的。但他们却是最需要别人的呵护与关爱的人。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技巧去做好转化工作,是作为老师重要又是艰巨的任务。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对后进生充满爱心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对那些因受家庭乃至社会环境条件不良影响而表现异样的孩子,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的希望之火。在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我们教师同时应该尊重、信任后进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教师应严于律己,走出心理误区,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嫌弃、斥责、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逆反情绪和对抗行为,也暴露出教师的偏狭和无能。教学实践中,一次班上一个好玩成绩也不好的同学,这一节课他又失控玩过头了,讲课时我站在他身边力阻和劝告他让他回到正道上,我屏住气放下书插入一个故事并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道德健康目标,最高道德目标是无私奉献,最低道德目标是不损害他人,不健康是损人利已或损人不利己。最低道德目标是我们在座每个同学要遵守达到的。话音刚下,很快他回到正道来了,上课又正常着。这里如果老师狠恨地斥责他一番,可能效果不一定达到。这需要教师的爱心与忍耐力。让我们一起来重新温故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师的一句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学生他们是有血肉,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我们爱心熏陶他们,总能受感化。用爱心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沟通的桥梁。

三、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赏识后进生的优点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一教育口号提出后,我们教师更加感到教育的魅力应该体现在给每一个学生一方"拥有梦想、实现梦想"的自由天空上——让多元智能凸现,让多彩个性张扬。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落实"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思想的关键在于要以实际行动赏识后进生,关爱后进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左右,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以上。可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表扬激励的运用也极为重要。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但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表扬。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

我们班上的李镇扬同学写字速度慢,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遇到不会的就不想做,所以作业总是拖拉,有时干脆不做,学的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成绩当然不会理想。于是我多关心他的作业情况,看到他苦着脸时主动帮助他解决。只要作业按时完成,只要答对较简单的问题,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提高他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让他品尝成功的喜悦。一段时间以后,在评比奖励红花时,我给他奖励了一个,并对大家说:“红红的花朵,只奖励有进步的同学。”在“你真棒”的赞扬声中,李镇扬同学笑了。孩子们看到,只要肯努力,谁都可以享受成功。作为老师,及时肯定表扬后进生,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可以为转化创造契机。

四、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篇4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新时期对新教师的要求。

一、师爱是宽容

开学第二周的班会课上,要进行班委选举。我要求大家先自己推荐,上台演讲,然后小组评定,最后老师审核。到小致时,同学们炸开了锅:“老师,不能让他当体育委员,他上课听讲不好,老受批评”,“老师,那天他偷着把黑板上的作业擦了”„„听到这些话,小致的脸都涨红了。“敢于自我推荐做班委会的成员,老师相信你有愿意为大家服务的思想,相信你能做好的。致需,上操的体育委员就是你了,也希望你在班级中各方面能作同学们的表率。大家不信看,今后让你们重新认识致需同学!”在我说话的时候,发现小致坐得非常端正,一脸的严肃和掩饰不住的激动,听了我的话还不住地点头,下课后,他主动找到我:“老师,那天擦黑板上的作业是我错了,我以后改。”我说:“没事,我当着同学们面都说过相信你能做好的,但是同学们的话你自己也听到了,你知道自己今后该怎么做吗?”“我知道了,我会做好的。”从这以后,小致一反常态,上课听讲认真了,回答问题积极了,每天整队都是第一个出来,早早站在队伍的最前面。

从这件事中我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宽容对学生常起着积极的强化作用。宽容,是对学生过失后的信任与鼓励,这些都可满足学生自尊的愿望,能激发学生的动机。课堂上教师一个充满信任和期望的目光,一句和蔼可亲的话语都会在学生中掀起感情的波涛。

二、师爱是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潜在的力量。”假如在与学生谈话时让他就坐在老师的身边;制定班规时,征求孩子们的意见;教育学生时,用平和、友善的口吻„„不知不觉你会发现,学生的心与你贴近了。还记得开学初的第一堂课上,我恭恭敬敬地给学生鞠了一躬,然后微笑着对他们说:“大家好,这学期我就是你们的新班主任了,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我会象我所教的学科一样,从自我的要求做起,做一个做事严谨的人。也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开心开朗、积极向上,希望我们能够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还请同学们今后配合我的工作。”我的开场白似乎大大超乎了学生的想象,他们不知所措了。我又补充说:“如果你们支持我,请先给我一些鼓励吧!”顿时全班学生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我的欢迎与认同。

可能没有比这更简单的开场白了,简单的一个动作,简单的几句话语,深深地烙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也

许有人会说我给学生鞠躬,未免太掉价了,以后学生还会把我当回事吗?我还管的了这班学生吗?这种担心固然不无道理,但细细想来这实在是潜藏在我们大多数老师心底根深蒂固的旧观念使然。我们总以教育者的姿态高高凌驾于所有学生之上,以为自己就是权威,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当成了无知者、服从者。我们享受着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却很少反省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危害。它无形中切断了师生间思想的沟通,阻隔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使师生间始终弥漫着不信任的迷雾,从而束缚了学生的精神,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最终使学生成为我们精神的奴仆。那么,这还是我们人性化的教育吗?教育是诗一般的事业,我要用爱心使它变得更加美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努力去铸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融洽、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健康成长、不断进步。

三、师爱是赏识

赏识,是催动学生前进的动力,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当老师把信任、赏识、激励毫不吝啬地给学生时,学生的内在潜能被激发出来,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作为一名新班主任,在以后的教育中我尤其要注重赏识每一个孩子,通过语言、动作、表情、作业的批改以及教室的宣传板报等各种方法和渠道,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很棒的,自己有许多优点,课堂上,当学生每一次的进步和成功我都不忘送上自己的赞扬。班级文化创设,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如:有工整的书写、有课堂积极发言的奖励——一颗颗鲜红的小星星,有学生优秀的写话、有孩

子因为守纪律、爱劳动、讲卫生、有礼貌或乐于助人而奖到的一个个笑脸。班级墙壁,开辟一块摘星园,记录孩子成长道路中的一个个进步的脚印,满十颗黄星换一颗红星,满十颗红星换一张证书。翻开学生的作业本,因为作业中一句话写得特别好,我会用红笔批上一个大大优秀;这次书写比以前漂亮了,会细心地给好字批上一个个红圈圈。所有这些都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快乐。赏识,就像一股强烈的风,让知识的小船载着学生向着学习成长的目标前行。

这个学期我还打算:

一、开办“我的舞台我作主”栏目,通过每周两次的午读前演讲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总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

二、每周一次“喜信”,每周至少跟每个孩子的家长进行一次飞信交流,通过飞信,让每一位家长了解一周来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学生的收获与进步,让孩子与家长一起分享快乐;

三、每两周评选一次优秀小组,颁发奖状,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为孩子们的成长树立楷模,激励优者更优;

四、一个月举行一次亲子联谊会,增进了家校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如“亲子才艺展示”“亲子运动会”等等,为构建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网络,达到了家校联合、共同育人的目的,为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爱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 篇5

一、爱学生就是爱祖国

教师爱岗敬业,必须通过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来体现。因为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仅仅利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环境;从深层次上看也是教师对祖国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的具体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有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教育爱才会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教师才会把个人的政治信仰化为爱的实际行动,用宽阔的胸怀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爱心的哺育下茁状成长。

二、公平、公正对待每个学生

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要公平、公正。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因学生的家庭地位、经济状况以及教师与学生家长的私人关系有重点地关心,有选择地爱护。因为无论学生家境如何、智力高低、个性差异都是教师的学生,都需要关心和爱护。只有给予所有学生同样的关心和爱护,才能体现教育爱的伟大、无私和公正。随着家长参与教育的广度,这种现象也成了社会上不大不小的热门话题。曾经有一位家长因为老师冷落他的孩子导致学习下降而颇有感触地说:“教师如果把付出的爱当成商品去交换而达到个人某种目的,大多数学生就要倒霉。”这位家长的话应引起广大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师切忌让商品交换的原则渗透到师生关系之中。

三、给后进生和留守儿童多一点关心爱护

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应当具有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赋予具体的爱,尤其对后进生和留守儿童多给予一些关心和爱护。因为人们往往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容易,爱某方面比较后进的学生困难,爱是后进生转化的基础和条件,是促进进步的精神动力。讽刺挖苦只能给这些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容易产生对立情绪。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在初中时也有过亲身体验,这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一个人在小学或中学在学业上、品德上的暂时后进,并不能注定日后会无所作为。在教师的鼓舞和激励下,他们当中同样会涌现出苏步青、郭沫若等驰名中外的科学家、文学家。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多给后进生一点爱护和关心,把教育爱融入他们的心田,他们就会感到教师真正地关心他(她),就会接受教师的教诲和劝告,产生追求进步的动机和行动。

四、要多了解学生,加强心理沟通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要从各方面培育人,那么他首先要在各方面了解学生。”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育的成效是师生认识情感及其他因素相互配合的结晶。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关心爱护不仅包含了诚挚的情感,也注入了对事业的追求并期望成功的精神要素。学生是教师劳动成果的体现者,教师的劳动成果中也凝聚着学生的目标、理想、信念等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就要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多听一听来自童心世界的呼声,和学生交朋友,加强心理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疏导,破译学生心理的密码,排除他们各种心理障碍,体现教育爱的细致和深刻。

用爱滋润 用心教育 篇6

关键词:学困生;教育;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1-01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否优质,归根结底要看这个国家学生发展是否优质,离开了学生的发展谈教育的优质,好比建筑空中楼阁,无从谈起。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教书育人也有了深层次的要求和理解:新课程提倡人性化的教育,以人为本,强调教会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重视完整的人格教育,这也正是我们所提倡的优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但是良莠不齐,部分学习能力困难,被我们习惯性称为学困生的同学不能去主动探究和学习,这样一来,做好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它不仅影响班上的成绩和纪律,影响班风班貌,还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否正常进行。因此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学校、教师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关注和着手解决的大问题。由于学困生在思想品德上、学习上或行为习惯上的不足与缺陷,在教师、同学的心目中不被看好、不受欢迎,甚至常常遭到排挤和打击,使他们被“边缘化”、“另类化”,饱受了冷眼与指责。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对待班级中的学困生?如何使他们摈弃陋习,逐渐成为勤学守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又应该怎样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转化? 学困生的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促其转化更是一个难点。总结自己十余年的工作经验,我深深感悟到:学困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兴趣,自己的人格,只要因势利导,找到造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就没有攻不破的堡垒。下面归纳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多一些关爱与宽容

爱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爱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在班级里,学困生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也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歧视。久而久之,他们渐渐产生疑惧、孤立、厌学,甚至有对立情绪。要转化学困生,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我们班主任只有用心灵的温暖去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精神的甘露去洗净他们精神的污垢;只有消除他们对老师、家长、同学的对立情绪,才能更好地转化他们。

二、多一些信任与尊重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教师应当尊重、信任学困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与谅解、信任与尊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出现了过失,作为班主任,不要急于批评,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及时引导他自己发现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帮助他改正错误。

三、多一些赏识与鼓励

赏识是人的一种需求,谁都渴求得到他人认可,学困生更是如此。学困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教师要赏识你的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班主任如果能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肯定,表扬,鼓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利于激发学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要对学困生以表扬为主,抓住每一次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要设计相宜的课堂练习,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要注意知识的重点性、系统性,方法的启发性、问题的针对性和学困生的学习个性;此外还要经常与学困生谈心,融洽师生间的感情,予以必要的鼓励,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五、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

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学困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学困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家庭是教育的基础,父母是第一位的,班主任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积极沟通与学困生家长的联系,以便及时了解学困生在家的表现状况,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活动,防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

教无定法。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班主任重任在肩。老师要摒弃对学困生的偏见,多给学困生一些爱心,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去关爱、宽容差生。以诚相待,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爱的阳光温暖学困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学困生的成长,做差生的良师益友,用师爱点燃他们的热情。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更多的温暖, 更多的爱,使他们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崇得 .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方明.陶行知名篇精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5.

[3] 刘世保.关于青少年责任感研究的定位.[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

学报,2009

[4] 傅宏.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出,2007.1.

[5] 网络资源.继续教育教材.

[6] 苏霍姆林斯基 .给老师的100条建议.

上一篇:的植树节一年级作文100字下一篇:硕士研究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