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自习、技能训练管理办法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早晚自习、技能训练管理办法(精选8篇)

早晚自习、技能训练管理办法 篇1

(2008年8月31日修订)

第一条为了加强我院学风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习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根据教育部、学校的规定,结合学院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正式行课期间的每周星期一至五早上7:00-7:40为早自习时间,晚19:00-19:40为技能训练和演讲时间,19:50-21:20为晚自习时间。具体规定如下:

1、除因学校、学院安排的其他活动或确有其他正当理由得到批准外,各专业、各班均应开展技能训练活动和在规定地点集中上早、晚自习、技能训练。

2、没有升旗的每周星期一和未出早操的星期二至五早上均应在规定的地点上早自习并早读。

3、经学校批准不做早操参加早读的班级应按学校规定进行早读。

4、凡早上第一节有课的班级,均应开展课前10分钟演讲,重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

第三条根据《应用技术师范学院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实施方案》要求,晚间技能训练内容在学校统筹安排下,结合学院学生实际,重点开展公共素质的训练和专业技能的强化。

第四条早读的重点应放在学生薄弱的英语、普通话、计算机等学科上,力争达到学校规定和参与就业竞争需要的相应等级;晚自习重点应放在复习预习功课、完成课外作业、拓宽专业知识面、锻炼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

第六条课前10分钟演讲由班长、团支部书记牵头进行,全体同学轮流参与和配合。

第七条晚间技能训练指导推行“小先生制”。由两委会学习部与辅导员老师共同确定“小先生”人选。凡被聘为“小先生”的院内外同学均以学院名义颁发聘书,任期一年。由两委会学习部建立“小先生”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小先生”的日常考核,并与其期末综合素质测评挂钩。

第八条建立早晚自习、技能训练的四级督查制度。具体督查方式如下:

1、辅导员督查。辅导员是早晚自习、技能训练策划、组织、实施、考核的第一责任人,应肩负起策划、组织、实施、考核的责任,并对各班开展的全过程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增添必要的措施。若出现突出情况和问题,应及时报主管学生工作院领导研究和商量对策和措施。

2、两委会检查。两委会主席团应有专人分管该项工作的考核,按照学校、学院的要求协助辅导员老师抓好早晚自习、技能训练活动;并成立考核机构,专门开展考核活动,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3、班委会考核。班委会应加强学生出勤考核,并按成长记录(诚信档案)要求做好日常记载,并协助辅导员老师抓好早晚自习、技能训练质量。

4、学院抽查。学院适时采取适当形式建立督查机构或设立专门的督查人,负责对该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抽查,并考核辅导员、两委会落实该项工作情况。学生工作办公室安排辅导员每月对早晚自习、技能训练进行一次全面抽查。

第九条早晚自习、技能训练对班级的考核与班集体“月评”挂钩、与“五四”评选先进集体挂钩、与班委、团支委的考核挂钩;与个人的考核与诚信档案挂钩、与综合素质测评挂钩、与学生奖惩和入党挂钩。

早晚自习、技能训练管理办法 篇2

一.言语技能训练人性化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一切以学生为本

言语技能训练人性化管理, 是一种以学生为本, 对训练系统中各要素进行协调与控制的过程。言语技能训练人性化管理的特征是一切以学生为本。在技能训练中, 以学生为本, 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 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本,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 切实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激励学生。营造人性化的积极课堂训练环境和氛围, 满足学生的技能学习需要。人性化的课堂训练环境和氛围是有效管理的基础。

二.言语技能训练人性化管理的功能

言语技能训练人性化管理在组织学生训练, 实现言语技能训练目标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言语技能训练人性化管理直接影响着技能训练与评价的进行。

(一) 人性化管理能促进学生的技能学习

教师在言语技能训练中一切以学生为本, 主动地创设能促进技能训练的课堂环境, 满足学生技能学习的需要, 调动学生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 从而促进学生的技能学习, 这就是技能训练人性化管理的促进功能。

技能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而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使训练环境优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训练气氛活跃, 师生双方都有饱满的热情, 师生关系融洽, 课堂训练纪律良好, 学生的思维活跃, 对训练内容理解迅速准确, 静心聆听与积极思维和谐进行。学生在这种有张有弛的课堂训练情境中才能有效地并且轻松愉快地进行言语技能训练。

言语技能训练人性化管理的促进功能不是通过严厉斥责或放任自流来实现的, 而是教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一系列相关知识, 通过各种人性化途径来起到促进作用的。

1. 协调好训练过程中各种人际关系, 形成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互助的学生关系, 师生朝着训练目标共同努力。

2. 正确处理训练过程中各非正式群体的关系。班集体是正式的群体, 同时, 班级内部还存在着各个层次的非正式群体, 比如学习小组。在训练过程中, 教师应运用教学技巧把非正式群体的力量形成合力, 共同实现训练目标。

3. 创造良好的技能训练氛围。技能训练氛围是一种心理背景, 是训练的软环境。积极的训练氛围, 有利于提高训练效率。相反, 消极的课堂氛围则会降低训练效率。学生在宽松愉快而有秩序的训练氛围中往往注意力集中, 精力充沛, 思维活跃, 思路开阔, 情绪稳定, 而在压抑沉闷的训练氛围中学生往往思维呆板, 思路狭窄, 情绪低落, 精神不振, 训练效果也相应较差。因此, 良好的训练氛围对学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它不但有助于学生掌握言语技能, 而且还会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训练氛围往往通过教师的体态、表情、语言等暗示给学生, 使学生产生移情, 从而产生连锁感染, 形成某种氛围。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注重良好氛围的营造, 从而对言语技能训练起到促进作用。

4. 让学生明确训练目标, 使技能训练朝着预设的目标前进。人性化管理的目标就是管理主体希望被管理对象所应达到的状态, 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评价管理绩效的衡量标准。技能训练人性化管理中, 其管理目标就是实现预设的技能训练目标。在训练过程中, 通过原型定向, 让学生明确训练目标, 对教师来说, 可以有针对性地完成既定的任务, 最终实现预设的技能训练目标。

5. 及时评价反馈训练效果, 以了解学生技能掌握的情况, 发现存在的不足, 帮助学生矫正和完善训练的技能。

(二) 人性化管理能有效维持训练顺利高效地进行

言语技能训练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 课堂训练人性化管理能有效维持课堂技能训练的秩序, 保证课堂技能训练顺利、高效地进行, 这就是课堂技能训练人性化管理的维持功能。

言语技能训练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而是动态变化的, 在训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与技能训练目标相违背的干扰因素。为了保证技能训练目标的实现, 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排除消极因素的影响, 使训练得以顺利进行。维持功能在训练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堂训练中随时可能发生突发事件, 破坏原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课堂训练人文化管理有助于减少此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缓解冲突, 有利于维持课堂中和谐的人际关系, 保证技能训练有序地进行, 从而最终实现训练目标。

2. 课堂训练人性化管理通过制定符合训练目标的课堂训练行为准则, 维持课堂训练纪律。为了维持课堂技能训练秩序, 促使训练目标最终实现, 从外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控制。最初, 这种课堂训练纪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 而当课堂训练纪律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时, 纪律对学生的约束便实现了自律。纪律对学生具有普遍约束力, 同时也防止了训练中问题行为的出现, 使言语技能训练得以有序的进行。

3. 课堂训练人性化管理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训练氛围。训练过程中, 训练内容不会全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有的训练内容本身就枯燥乏味, 如果训练方法不得当, 那么势必会造成课堂训练过程死气沉沉, 学生无精打采或者交头接耳, 干一些与训练无关的事。而实施课堂训练人性化管理, 能及时处理或排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 维持良好的课堂训练氛围, 以保证训练的高效。

三.言语技能训练人性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言语技能训练情境中的积极因素作用, 减小消极因素的影响, 必须采用人性化管理, 对训练情境进行调节、控制和优化, 以保证技能训练的高效。在具体施行人性化管理时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 了解学生的技能学习需要

需要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越强烈, 由此引起的行为强度也就越大。同时需要也是人认识过程的内部动力, 学生为了满足认知需要必须对有关事物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学生技能学习需要的满足程度直接体现于他的情绪之中, 另外, 学生技能学习需要的满足过程又体现于学生的意志行为中, 所以, 学生的技能学习需要是其心理活动的动力, 是对训练活动的一种心理需求, 因此在课堂训练管理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技能学习需要。学生的需要是内因, 训练活动只有通过这个内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如果无视学生的需要进行训练管理, 那只会事倍功半。

(二) 创造融洽的人际关系

言语技能训练本身就是一个互动过程, 是教师的训与学生的练的有机统一。要想提高训练效率, 师生之间必须进行广泛的互动交流, 产生情感共鸣。处于融洽的师生关系中, 师生双方在心理上具有很大的相容性, 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 乐于听取教师所提出的指导性意见, 对教师所采取的训练措施学生多给予配合, 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教师, 也易受到教师榜样示范作用的影响。教师在这种师生关系中, 一般都热爱学生并且理解学生容易对学生产生移情, 能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从而使自己的训练措施更有针对性,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从而产生积极的训练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而对竞争应予以有效的调节与控制, 使得在两种训练情境中, 均能保证学生关系融洽, 创造有利于训练的融洽关系。

(三) 采取有效的训练措施

教师应熟练地掌握训练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实施有创造性的训练措施, 减少干扰因素的存在, 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训练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身心特征等, 结合言语技能训练目标, 对训练内容作合理的规划, 周密安排。既要考虑到言语技能的内在规律, 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经过认真分析, 确定最佳的训练方案。使用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 使学生对训练内容产生兴趣, 并自觉主动地参与训练过程, 从而使训练轻松、有效。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训练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价, 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肯定, 同时找出存在的问题, 以便进一步改进, 使技能训练有的放矢, 更有针对性。

(四) 建立相对稳定的训练规范

为了实现言语技能训练的目标, 建立相对稳定的训练规范是非常必要的。为了保证训练活动高效进行, 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训练规范, 并使其固定化, 具有相对稳定性。稳定的训练规范应是人性化管理的依据, 制定规范时, 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以及对训练活动高效进行的必要性, 这样的训练规范才不会形同虚设, 起到预想的促进作用。

(五) 建立客观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

早晚自习、技能训练管理办法 篇3

摘 要:高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有效融合是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制度设计,是对传统高职教育的规范和调整。本文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实现途径以及面对的困难进行论述,试图找到高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一些内在关系。

关键词: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

高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有着密切关系,又有显著区别。高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根本方向和主要目的具有一致性,都是为了促进参与人员职业能力的提高,有效地促进有高职学生就业和创业,两者都以职业活动的需要作为基本依据。但是,二者又不能相互等同、相互取代。職业资格标准的确定仅以职业需要为参考,是关于“行为”的标准,主要是为了维护单位和社会公共利益。高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是根据职业活动的社会需要和学习者的个人发展需要来开展的,要按照社会职业需要和学校办学条件划分专业,专业培养目标面向具有相近职业功能的职业群。本次研究的目的,实际上就是想消除或减弱两种行为的差异,增强两者的一致性和兼容性。

一、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目标相同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制度设计,是对传统高职教育的规范和调整。

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保证从业者素质的重要举措,是保证职业标准化和产品标准化的基础条件。《劳动法》中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职业教育法》中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因此,我们应该从建设规范就业秩序的角度认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性,保证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严肃性。

2.组织好高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是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内部制度保证。为确保职业院校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达到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就要改革传统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按照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组织好高职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可以解决和扭转基础理论课比重过大、职业特色不鲜明的问题。

二、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即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取得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这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社会的需要。

1.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家教育法规的要求

几年来国家在多项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中提出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要求。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明确“学历证书、培训证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毕业生、结业生从业的凭证。”1998年国家教委、国家经贸委、劳动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法〉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详细说明:“要逐步推行学历证书或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接受职业学校教育的学生,经所在学校考试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学历证书;接受职业培训的学生,经所在职业培训机构或职业学校考核合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培训证书。以上这些,为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保证。

2.组织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是社会就业市场的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讲究“适用”、“效率”“效益”,要求应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组织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教育模式,职业资格证书则是高职毕业生职业技能的证明,谁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多,谁的从业选择性就大,就业机会就多。

3.实行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是高职教育自身的特性

高等职业教育实行职业技能训练是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职业资格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体现和证明,是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因此,实行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实现途径

1.职业技能训练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

高职教育作为高层次、高标准、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应该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职业标准融入职业技能训练标准之中,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和学习者发展目标的融通。如果职业技能训练标准不能适应职业标准的要求,毕业证书就无法与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融通。因此,其实质是两种标准的融通,而两种标准的融通又依赖于学生个人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融通。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通。

2.职业技能训练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的融通

为了使高职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评价方式应保持自己的特色。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是由国家认定的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这些内容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相应教材来确定的,并通过编制试卷来进行鉴定考核。因此,仅就知识要求而言,学校的考核一般可以兼容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但技能考核仅凭答卷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3.职业技能训练管理与职业资格管理的融通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职业技能训练标准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而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是由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审定的,两种标准的融通客观上也要求双方管理者的沟通。通过非政府组织建立起一种经常性的沟通机制,是实现社会管理协调的重要形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成立“院校双证书工作协作委员会”,吸纳相关部门的人员参加,就是实现管理沟通的一种新尝试。

4.实训教师与考评员的融通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训教师的能力水平与教学效果决定着技能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要积极地让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考评员或者派他们到企业一线去进行锻炼,迅速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训练能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另外,要积极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建立“兼职教师库”,指导在校教师和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满足实施“双证书”制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四、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面对的困难

1. 职业标准体系不完整。由于体制性障碍和观念性障碍还没有完全排除,目前的《职业大典》尚不能容纳全部职业,特别是知识要求高、专业性强的技术和管理职业,《职业大典》并没有收录,也没有相应的职业标准。这就为高职高专的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高职高专培养的是既有足够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而目前的职业标准使一些专业感到无所适从。

2.缺乏职业技能训练标准和课程标准的认证体系。目前高职教育还没有统一的职业技能训练标准和课程标准,目前高职院校课程,其安排多是按照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进行,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完成授课内容。职业资格证书,主要体现职业技能标准,据职业分类制订,职业资格标准不能融入课程体系。两者制定的依据与标准不同,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不能完全融合的一个原因。

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培训考核不一致。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意义,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没有建立起职业资格教育课程与学历教育课程衔接的认证框架体系,职业资格教育只是作为教学计划的补充。高职课程内容未能涵盖职业资格标准,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结合不紧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鉴定考核方式不同。大多数高职院校课程考核仍以笔试为主,很少有技能考试。这样的考核方式,形成了课堂上教师重视理论知识,学生掌握知识靠死记硬背,忽视技能训练;而职业资格鉴定一般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技能考核,突出考核技能素质。显然,两者在考核方式上存有巨大差别。

4.社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知度、认同度偏低。长期以来,在单一文凭制度这种陈旧观念影响下,导致用人单位、学生、在职人员、学校这四方形成了: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学生追求一次学历到位管终身,在职人员千方百计追求高职称,学校办学盲目追求高层次的诟病,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大批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校企合作的障碍尚未排除。企业是高技能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主体,实施双证培养模式,要求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密切合作,以校企之间的融通来保证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融通。但是,一些企业出于短期自身利益的考虑,担心员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后要求提高待遇或跳槽,对员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设置障碍,甚至不认可国家(行业)颁发的职业证书,不与工资福利挂钩。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毕业生获得“双证”,企业也不会认可。事实上,一些获得高级职业资格的毕业生到企业后从事的却是中级或初级岗位的工作,甚至是非对口岗位的工作。企业的这种短期行为和利益的驱使,使学生、家长及整个社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同度大大降低,甚至幼稚地认为,获取职业资格证书降低了其期望的白领岗位的大学生身份,从而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缺乏热情;同时,也严重动摇了高职院校实施“双证制”的决心和信心,对高职院校推行“双证制”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样就违背了实施双证书教育的初衷。

国家强力出台规范职业资格证书的政策文件,连续取消一些不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国务院废止《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劳动保障部令第6号令),意味着对没有法律依据的准入类职业,社会组织和用人单位不得实行就业准入,不得要求劳动者持证上岗。一时间职业资格无用论的社会舆论甚嚣尘上,让正在规范中的双证制雪上加霜。

五、结语

要实现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对接,推动职业学校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整合外部资源,要积极组织开展试点,加强与省市鉴定部门和行业培训机构的联系,在校内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职业技能培训点,鉴定部门和培训机构在技术和业务上给予支持和指导。积极组织实训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评员培训及资格统考,组建一支业务过硬的“双师型”实训教师与考评员队伍,负责职业资格的培训及鉴定工作。

依据职业技能训练标准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指导相关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开发和岗位职业能力认证等工作,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把培训与鉴定从相互独立、相互分离到相互衔接、相互渗透,实现边培训边鉴定的一体化操作机制,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大大缩减培训鉴定周期,减少了重复工作内容。

參考文献:

[1] 卢萌 能力与职业资格融通的高职课程改革实践研究。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0(4)21.

[2]韩玉林 高职院校推行“双证制”的瓶颈与对策。高等教育在线2015(1)137.

早晚自习、技能训练管理办法 篇4

外国语学院早晚自习量化考核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院的学风,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特制定早晚自习考核制度。采取量化考核方式,每班基本分100分,按实际表现打分。具体规定如下:

一、每天早晚进行自习检查,在系干检查之前,各班班长或相关负责人应清点本班人数,并将情况如实的写在黑板的右下角。凡是发现瞒报,漏报情况,扣班级总分5分。

二、考勤人员每天早晚分别进行两到三次抽查,根据查到的情况,不在场的记为迟到、早退或旷课。早自习7:00开始查勤,晚自习6:30开始查勤。上课后不在场的视为迟到;提前下课的,视为早退;迟到15分钟或以上的,则记为旷课。迟到,早退每人次扣班级总分1分,旷课每人次扣班级总分2分;并且对于迟到,早退和旷课者本人在综合测评成绩德育一项中按每人次扣0.1分,扣完为止。

三、早晚自习期的请假条必须是规范的外国语假条,其他的一律不承认。若临时有急事不能亲自请假者,则必须将补齐后的假条在3天之内交给考勤人员。没有交请假条的按旷课处理,按每人次扣班级总分2分,并且在综合测评成绩中按每人次扣0.1分。

四、早晚自习期间,各班同学不得带非本班人员进教室自习,违反者扣班级总分3分。在自习期间,如有班级或部门的会议,必须在早7:20或晚20:00之后进行。

五、早晚自习期间,各班必须保持安静(早自习可朗读),手机必须调成静音或关机,不能在教室内接听电话,不能在教室内听MP3、玩手机、吃东西,化妆等与学习无关的事,违反纪律者按每人次扣除班级总分2分,并且在综合测评成绩中按每人次扣0.1分。

六、早晚自习的纪律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连续五天评为优的班级加5分,连续五天评为良的班级加3分,超过五次评为差的班级扣5分;连续5次出勤率达100%的班级,每班每次加3分。以上加分当月有效。

七、迟到或者早退累计达3次以上者,记为旷课一节。

八、凡在早晚自习查勤中不听从学习部成员劝阻,与学习部成员发生冲突者,视情况按每人次扣班级总分2分,4分,并在综合测评成绩中按每人次扣0.1分,并及时将该同学报至辅导员进行处理。

九、在学院举办的活动中,学习部会随机抽查班级出勤情况,缺勤者按照上述规定处理。

十、考核成绩将在月底进行评比并公布,表现最优秀的班级给予通报表扬;最差的给予通报批评,班级的班长或相关负责人要在学工例会上作出书面的检讨。

早晚自习检查表 篇5

星期三:樊玉荣吴朝兵邓婷鲁婷婷梁义文

谭发亮杨涛张鑫淼张威贺清海

星期四:杨芳凌飞许婷田述梁义文谭露露田碧晶熊晓庆贺清海袁淼

星期五:张威胡雪琴田述邓婷黄邦军谭露露田碧晶熊晓庆贺清海袁淼

注:星期四的查星期四的早自习加星期天的晚自习。星期五的查星期五的早自习加星期一的晚自习啊。有什么

大学早晚自习考勤制度 篇6

为加强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各班级加强各项常规工作建设,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发挥班集体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中的作用,促进良好的班风和院风的形成,根据学校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学生早晚自习时间:

早自习于每周一----周五早上进行:7:00--8:10

晚自习于每周日----周四晚上进行:

7:00---8:30(夏季)

6:00---7:30(秋季)

二、自习地点:

大一各班指定教室

三、考勤安排:

1、学生按时上、下早晚自习,不得无故迟到、早退、缺勤,请假须事先经班主任同意并签字,无正式请假条者视为缺勤。

2、各班学生干部负责监督和维持早、晚自习纪律并做好考勤记录,协助学生会工作人员做好考勤检查工作。

3、检查结果每周汇总一次,并向全院公布。

四、晚自习检查结果处理办法

检查结果与学生个人评优树先挂钩,凡违反晚自习纪律者,视情节轻重给与

相应处分。

五、学生晚自习守则

1.自习学生必须按时晚自习,不得迟到、早退,因故不能上晚自习的,必须履行请假手续;

2.参加早、晚自习的学生要保证自习教室的安静(早读除外),要遵守自习纪律,服从管理要求,通讯工具一律调整为震动或无声状态,不得大声喧哗干扰他人正常学习。

3.自习学生要着装得体,注意文明礼貌,不准穿拖鞋、背心等自习;

4.自习学生要自觉保持室内卫生清洁,严禁随地吐痰,不得乱扔纸屑杂物;

5.任何部门、社团、班级不得在晚自习时间私自占用晚自习教室开展其他活动,如特殊情况需组织活动,需报自律部批准。

六、奖惩制度

1、对班级优秀负责人的奖励办法

在学期末将举行各班早晚自习的总评,对于早晚自习排名前三的班级,将对其相关班级负责人(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自律委员等)进行奖励,奖励形式有:优先发展党员、评奖评优优先等。

2、对班级违纪负责人的惩罚办法

在各项检查中,各班级负责人若出现代签、谎报等不负责情况,累计3次将予以通报批评处分,并扣除其综合测评分0.5分;超过5次,撤销其所任职务,扣除其综合测评分2分,并取消其当学年的各种评奖评优评先资格、奖学金和申请助学金资格。

3、对违纪同学的惩罚办法

(1)早晚自习无故缺勤累计4次的,扣除综合测评分0.5分,并予以警告通知。

(2)早晚自习无故缺勤累计8次,扣除综合测评分1分,并予以通报批评处分。

(3)早晚自习无故缺勤累计12次者,扣除其综合测评分1.5分,取消其当学年的各项评奖评优资格和申请助学金资格。

(4)早晚自习无故缺勤累计16次者,上交2000字的检讨。

(5)早晚自习无故缺勤累计超过20次者,寄学院通报信函于家长。

[违纪实行扣分制,具体办法如下]

(1)早晚自习迟到者扣0.1分。

(2)早晚自习早退者扣0.1分。

(3)早自习缺勤者扣1分、晚自习缺勤者扣2分。

(4)班级集体早退扣所在班级每人1分。

(5)班级集体缺勤扣所在班级每人3分。

(6)若晚上有课需在上完课后20分钟内回晚自习教室继续自习至晚自习下课,缺勤者视为旷课扣3分。

七、管理办法

1.考勤结果作为综合测评的一部分,与评奖评优挂钩,与贫困资助和入党推优挂钩。

2.对于出勤率高的班级进行通报表扬,此项成绩列入优秀班集体的考核项目;对于出勤率低的班级进行通报批评,取消该班参评优秀班集体的资格。

3.所有党员和学生干部有权有责抓好各班纪律,此项工作成绩列入评优。请各班遵照执行。

湖南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会自律部

学生上早晚自习申请书 篇7

本人,性别,九堡中学 年级 班学生,因

原因,经家长同意,特申请到校早晚自习。在校早晚自习期间,本人保证如下:

1、本人在校早晚自习的时间从 年 月 日起开始。

2、本人保证在校早晚自习期间,严格遵守学校的相关作息时间,按时上课,做到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

3、本人保证严格遵守学校制度,并加强自身安全防范。如果在校早晚自习期间,出现抽烟、喝酒、赌博、打架等不良现象(由本人主动引起),将取消到校早晚自习的申请。

4、本人家长保证遵守学校的要求:承诺每天早晚自习必须监督孩子往返学校,并保证路上的安全。如有意外发生(包括因此产生的纠纷、人身安全、影响学习等)均由本人及本人家长负责,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此致

敬礼

申 请 人:

家长(监护人)

年 月 日

家庭住址:

早晚自习、技能训练管理办法 篇8

进入大学以来许多同学得知在大学也要上早晚自习时,很多人的反应都是感到很奇怪。大家心想我们都是大学生了,为什么还要上早晚自习?

然而当我们慢慢习惯了大学的早晚自习时,我们才会慢慢的发现其实大学早晚自习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上早晚自习能使我们更好的适应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养成合理分配时间、积极学习的好习惯。从中学到大学,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这对大一的新生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我方认为早晚自习对于大一的新生来说应该重视。好好把握时间,把握机会。大一新生从高中来到大学,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很多同学一时无法适应,不知所措。那么早晚自习可以就是慢慢转变自己的好时机。所以,我认为早晚自习对对刚进入大学的新同学来说,好处是多方面。其次,早晚自习可以和同学进行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交流,促进同学关系发展,拓展学习知识。

第二,早晚自习可以对自制力较差的同学起到督促作用。在高中时期学生受到家庭和学校双重的外部压力与自己希望考入理想大学的内部压力下,学习动力充足,学习热情高涨,容易取得理想的成绩。但当进入大学后感受到大学相对轻松自由的氛围,失去了高中时期强力的外部压迫,学生进步的动力就以自身的理想追求、人生规划等内部压力为主,但是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课业安排并不紧凑、压力顿失,而且大学生活中诱惑因素太多,种种影响之下,学生极易懈怠,变得懒惰松懈,此时急需一个外部干预对不自觉的学生起到督促作用,那么施行早晚自习制度就成为首选。、第三,早晚自习有助于学生明确他们的人生规划,可能有些学生进入大学阶段时已经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并有足够的意志力客服外部因素的影响坚持下去,但是,更多学生的人生规划并不明确,甚至是模糊的,他们对人生目标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并不充分,很多学生在这个阶段都会感到迷茫与无助,危险的是,迷茫容易把人带向堕落,那么这个时候,早晚自习的强制性能有效帮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防止出现虚度光阴的现象,间接的帮助学生明确他们的人生规划。

上一篇:企业招聘的致胜武器下一篇: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