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四首 导学案设计(北京版七年级上册)(精选4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次北固山下》
《使至塞上》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语言特色: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五言律诗,双句押韵,三四五六句对仗,诗中景、情、理浑然一体。
(2)《次北固山下》中最精彩的是三四五六句的对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用巧妙的诗句表现对自然现象的微妙感觉,十分传神。
(3)《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大漠中所见,孤烟直上,黄河长流,落日正圆,具有壮观之美。“直”“圆”由形容词到动词的转换过程分别表现了孤烟似乎垂直卜升的 动感和落日下沉的动感,衬托出沙漠的空旷、寂静和单调。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语言婉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 彩。
3把握重点:
一、诗歌的文体常识
近体诗分类简介:
①律诗:因为格律严密,故称律诗。每首八句,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 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韵母部分相同或相通),二 、四、五、六句必须对仗(字数相同,前后相对应的词性相嗣,内容上意义相同或相反,句式一致)。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也偶有六律。②排律:是律诗定格的铺排延长,故称排律。每首至少十句。③绝句:“绝”有短截的意思,每首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
二、感知诗歌大意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三秦之地辅卫着长安城,风尘烟雾中遥望迷茫的岷江五个渡口。和你分别时心中充满着离情别意,因为我们同是出外做官的远游他乡的人。四海 之内定会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犹如近邻。不要站在分手的 道口上,让儿女情长的泪水沾湿自己的袖巾。
(2)《次北固山下》:游客路过苍苍的北 固山,船儿在湛蓝的江水中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
(3)《使至塞上》:轻车前往远方的西关边塞。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 天”。沙漠浩瀚无边,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 其间的黄河显得格外绵长,落日映衬得分外圆满。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讲的是在杨花落尽、杜鹃啼鸣的时候,诗人惊闻自己的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到湖南龙标。 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心,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4攻克难点:
赏析下列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表示时 序交替,岁月匆匆小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怎么向远去的友人表达牵挂之情呢?诗人想象丰富,构思奇巧,竟遣明月做信使,转达他的慰问。寄愁心与明月常相随,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鉴的意味。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表达对远方挚友的慰问。
5质询疑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都是送友诗,被送之人同是被贬谪之人;都是先写景后抒情,寓情于景。
不同点:前者是律诗,后者是绝句;前者虽是送别但给人胸襟开阔之感,气势恢弘,后者将愁绪表现得浓厚突出,且借助“明月”这一客观事物使之人格化来表达作者的情思。
惜缘
[唐诗四首 导学案设计(北京版七年级上册)]
★ 古代诗歌四首
★ 语法 导学案(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 《比尾巴》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 《日月明》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 七年级英语上册导学案:Starter
★ 《散步》 学案设计(七年级上册)
★ 《论语》 学案设计(七年级上册)
★ 最后一课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 七年级上册语文12课预习导学案
1理清结构:
2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平实、幽默,而且蕴含丰富的意味。如:“把我的趾高气扬打得一干二净,从零开始”,写得平朴而又生动,表现出了教育的意义。“敲山震虎”“杀鸡儆猴”“打马骡子惊”,这种夸张和比喻,把当时田老师教育学生时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教育方法、教育策略都蕴含其中。又如:“我也就乍不起胆子,厚不起脸皮”,在通俗中寄寓着做人的道理。
3把握重点:
一、田 文杰老师对“我”的影响
文章先介绍田文杰老师的教育思想--“教之严,师之惰,不打不成才”,及其思想的由来,然后,围绕“教之严”和“不打不成才”记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在我该打时,毫不心慈手软地狠打”。作者先写“我”“沾沾自喜”,“傲视 同学”的原因--“一直考第一名”“全校也只此一个”;“祖父”也“洋洋得意”“眉飞色舞”;田老师给我也是“赞不绝口”,“我”也就有了骄傲的资本,但是,“田老师”不出三天, “找个理由”打“我”一顿,“把趾高气扬打得一干二净”。第二件事,田老师给我打出“童子功”。作者先介绍自己的习惯:写字“工工整整、清清楚楚,横平竖直,一字不苟”,然后正面述说田老师是如何打出这“童子功 ”的。从侧面写出田老师的严厉及其效果。
二、游国恩 老师的特点
文章后半部分,作者回忆38年前在北大学习期间,得到游国恩先生指点一事。作者先概括受业于王力等四大学者门下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他们的治学精神永存”“对我仍起师范和威慑作用”,然后具体写游国恩先生对他教诲一事,游国恩老师“笑眯眯地说”,态度和蔼可亲,“闻一多……冯沅君……”话语不多、却因材施教,寓理于事,教义颇深,使作者“了然于心”,认定了自己既改不了“浪漫派”的“脾气”,也丢不了“浪漫派”的“影子”,于是安心“写小说”,表现了游国恩老师因材施教的思想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4攻克难点:
一、人物传记 的特点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实用文体。一种是自传,另一种是由别人撰写的。自传一般要写 出自己的姓名、生平、机 关、家庭、爱好和主要经历,还可 以写出自己的理想,对人生和社会的见解。为别人写的传记,除了记述其主要经历外,还可以有简要评论;也有侧重记人一生中几件典型事情的。要求内容真实准确,语言可以简明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富于文学色彩。
二、写作特点
1.结构特点:按时间顺序叙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过渡自然。
2.作品风格淳朴,描写从容自然,乡土气息浓郁。如文中引用的一些成语及俗语。让人读来倍感亲切。
5质询疑点:
本文的题目是《如是我人》,按说应该多介绍自己。可是作者为什么具体地描述两位老师对自己的教诲?目的是什么?
本文可以与魏巍的《我的老师》作一下比较。作者 回忆关于蔡老师的事,是为了表达对老师深深的爱和敬意,以及对老师的思念。而本文叙述两位老师的事除了表 达敬意之外,重在体现两位老师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从而表明自己的人生准则及写作态度。也就是说两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是不一样的,魏巍写老师是为了赞美 老师,刘绍棠此处写老师是为了 写自己的一生,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及准则。因而《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如是我人》则类似人物传记。
惜缘
1理清结构:
2语言特色:
从神态、动作、语言方面着力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工作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浑然忘我的精神,是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突出特色。
(1)神态描写
“他的眼睛闪耀着”生动地写出了罗丹有了艺术感觉,发现了需要精心修改之处。“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生动具体地刻画了罗丹在修改作品过程中,全身心投入艺术境界中的情态。
(2)动作描写
“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体现罗丹工作精细入微,全神贯注。“以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写出雕塑家对作品的极其珍视,对艺术的热爱。“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体现罗丹工作的专心致志。“他捏好小块儿的黏土,粘在像身上,刮开一些。”写出罗丹工作的细心,认真,小心翼翼。
(3)语言描写
“还有那里……还有那里……”喃喃自语,体现了罗丹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专心致志,平易谦和,朴实亲切。
3把握重点:
一、本文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茨威格年轻时游历巴黎的一段经历。在作者没有找到有所突破的症结时,有幸结识了罗丹,从他身上得到了宝贵的启示。
二、画龙点睛的议论,揭示中心
课文的17~19自然段写与罗丹第二次会面得到的启示。这是全文的结尾,从表达方式上看,这部分以议论为主,通过议论点题。把“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概括为两个字--专心。通过对艺术家罗丹的精神品质的描绘,揭示出一切艺术与伟业成功的奥秘在于专心,也就是说要做好一件事就要把一切精力和意志贯注在一件事上。结尾呼应开头,启迪读者。
4攻克难点:
文章的主体部分记述了和雕塑大师罗丹的两次交往。这是全文的核心内容,梳理清楚这部分内容的行文思路,是本课的难点。先叙述作者与一位老画家的争论,从而得到机会与罗丹见面,也可见作者对罗丹的钦佩仰慕,点出了见面的缘由。接着写作者与罗丹的第一次会面,并受到罗丹的邀请。这方面的内容作者写得比较简略,但第一次见面就衬托出大艺术家罗丹亲切、和善、善解人意的品质。为下文罗丹的表现奠定了基础。然后顺理成章地写作者和罗丹的第二次会面,着重叙述了罗丹精心修改作品时专心致志、浑然忘我的全过程。
5质询疑点:
这篇文章的开头作者为什么从自己写作上的困惑写起?
文章起笔写作者在创作上崭露头角,但困惑于自己怎样才能写得更好,这时一位伟大的人物给了他一个伟大的启示,成为他一生创作的关键。开头就给读者留下了三个悬念:作者的症结是什么?那位给他启发的伟人是谁?伟大的启示是什么?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与罗丹的会面,以及从中受到的教益。
惜缘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扎实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品读精彩语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激情投入,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 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方法。
2. 要充分预习,品读重要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并认真做好批注。本文的批注不少于4处,并写出你的理解。反复朗读课文,力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 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4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1.作者
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2.词语理解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饿得肚子直叫。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文中是说作者在饿着肚子站着苦读中,也幻想着能够有钱;要求不高,只不过能吃上一碗面条,再坐下来舒服地读书。这种最简单的需求对一个穷学生来说像“白日梦”一样难以实现。
【自学导航】
1. 读一读,写一写。(用你智慧的眼光发现课文中重要的字词--本课较难写的生字和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积累下来,再通过组内交流补充)
2. 请认真品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的那句话并仔细品味。
【合作探究】
1. 联系课文研讨,感悟重点语句。
①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②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③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 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④ 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 本文章虽没有曲折的情节,可作者的内心却因窃读而波澜起伏。这篇课文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对读书的酷爱,你能找出相关语句细细品读体会吗?
惜缘
【唐诗四首 导学案设计(北京版七年级上册)】推荐阅读:
咏物诗四首教学设计(高二选修)06-01
诗四首八年级上教案05-24
五年级《冰心诗四首》的教案05-25
初中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09-23
30《诗四首》11-26
杜甫诗四首教案07-04
李白诗四首解析10-03
古代诗歌四首赏析练习09-14
4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