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复习总结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运动和力复习总结(精选5篇)

运动和力复习总结 篇1

从容说课

通过本章“运动和力”的学习,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力的单位和测量、力的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惯性、二力的平衡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本章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 4.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5.会应用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方法

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拉拖车时,汽车总是施力物体,而拖车总是受力物体 B.脚踢球时,脚先对球施力使球飞出,然后球对脚施力使脚疼痛 C.物体之间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而言的,主要看以哪个物体为研究对象而言,因此A错.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与同时性,在踢球的同时脚就会疼痛,不会等球飞出去之后才痛,故B错.物体之间不接触时也会发生力的作用,如磁场的作用,所以C错.故应选D.

答案:D 例2:在当今世界,地面上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它的速度可达40 m/s;在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它的速度可达108 km/h;在空中飞行的鸟中最快的是褐海燕,它1 min内能飞行5 km,如果有可能让这三种动物在一起比赛,冠军是_______,亚军______.

分析:这是比较速度大小的类型题.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它们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就可以比较了.

猎豹的速度v1=40m/s,旗鱼的速度v2=108 km/h=30 m/s;褐海燕的速度v3=5 km/min=83.3 m/s.v3>v1>v2.

答案:褐海燕 猎豹

例3:手提水桶时,会感到手也受水桶向下的拉力,可见,不但______对____施加了力,同时______对_____也施加了力.

分析:水桶被提起时,水桶位置发生了变化,水桶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人.与此同时,手也受到了向下的拉力,此力是由水桶施加的,也就是人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人(手)桶 桶 人(手)例4:有同学说:“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00 m,则必为匀速直线运动.”这句话对吗? 分析:“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何为“快慢不变”呢?也就是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里可以把时间分割为1小时、1分钟、1秒钟等.每个1小时、1分钟、1秒钟都是相等的时间,甚至每个十分之一秒、百分之一秒等等都是“相等的时间”.物体如果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相等的时间”显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分割法的“相等的时间”,而是指任何一种分隔方式的“相等的时间”,也就是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仅每小时、每分钟通过的路程要相等,而且每秒钟、每十分之一秒钟等通过的路程都必须相等.

所以,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00 m,那么这个物体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并非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它虽然每分钟经过的路程都相等,但不见得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也相等.

可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不能只看某一种分隔法的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而且要看是否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例5:王师傅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所测量结果是3.568m那么,这块木板的长度的准确值是多少?估计值是多少?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测量的结果精确到多少? 分析:此类问题应根据测量结果,运用逆向思维来分析.根据测量记录的要求,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的,3.568m的最后一位是0.008m,即0.8cm,所以估计值是0.8cm.而估计值以前的数值均为准确值,所以3.56 m即356 cm为准确值.从右起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在单位就是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故这把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 cm.由于测量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因此,这个测量结果精确到1 cm 答案:356 cm 0.8 cm 1 cm 1 cm 例6:工人用铲子向炉膛内送煤,铲子并不进入炉膛,而煤却能飞进炉膛,这是为什么? 分析:先确定以煤为研究对象.然后分析煤原来的运动状态,接着分析送煤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由于惯性,煤离开铲子后要保持原来的状态而飞进炉膛.

答案:工人用铲子向炉膛送煤时,铲子和煤都向前运动,当它们到达膛口前时,铲子停止了运动,而铲子上的煤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而离开铲子飞进炉膛.

例7: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了一条96 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 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 m的安全地区? 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比较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多种方法求解.导火索的燃烧和点火者的跑动具有等时性.此题有多种解法.一题多解有利于同学们思维能力的提高.

已知:v1=0.8 cm/s v2=5 m/s s1=96 cm s2=500 m 解法一:比较运动时间(求t1=? t2=?)由v=s/t得t1=s1/v1=96 cm/O.8 cm/s=120s t2=s2/v2=500 m/5 mis=100 s 因为t1>t2 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二:比较需要导火索长度和实际导火索的长度(求s1′)由v=s/t得t1′=t2=s2/v2=500 m/5 m/s=100 s s1′=v1t1′=0.8 cm/s×100 s=80 cm.

因为s1′

解决三:比较导火索燃烧过程中人跑过的路程与爆炸点到安全区的距离(求s2′)由v=s/t得t2′=t1=s1/v1=96 cm/0.8 cm/s=120 s s2′=v2t2′=5 m/s′120 s=600 m 因为s2′>s2 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四:比较刚好能保证人能跑到安全区的导火索燃烧速度与实际燃烧速度(求v1′)由v=s/t得t1′=t2=s2/v2=500 m/5 m/s=100 s v1′=s1/t1′=96 cm/100 s=0.96 cm/s 因为v1′>v1 所以人能跑到完全区.

解法五:比较保证爆炸时人刚到安全区所需的速度与人实际跑开的速度(求v2′)由v=s/t得t2′=t1=S1/V1=96 cm/0.8 cm/s=120 s V2′=S2/t2′=500 m/120 s=4.17 m/s 因为v2′

例8:步行人的速度为v1=5 km/h,骑车人的速度为v2=15 km/h,若步行人先出发30 min,骑车人由同一出发点需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步行人?这时距出发地多远? 分析:这是两个物体参加的、运动时间不同的运动,可将这两个运动转化为运动路程或运动的时间相同来分析.

已知:v1=5 km/h v2=15 km/h Δt=30 min=0.5 h 求:t s 解法一: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 s1=s2 v1(t+Δt)=v2t t=v1t5km/h0.5h==0.25h v1v2(155)km/h s=s2=v2t=15 km/h×0.25 h=3.75 km.

解法二: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相等

t1=t2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篇2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 篇3

一、单项选择题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相对于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2.下列物理事实中,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无关的是( )

A.接力赛跑时运动员间进行交接接力棒

B.静止在空中的地球同步卫星

C.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

D.我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km

3.如果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

A.20m/s B. 10m/s C. 5m/s D. 无法确定

4.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6km的路程,则( )

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

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

5.小明按物理课本“想一想”中的要求,测出了自己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某天他从家出发,正常步行到学校的所用的时间是10min。由此可计算他家到学校的路程约是( )

A.720m B.7200m C.72m D.12m

6.如图1所示,表示某城市建成的高速公路网,外围成矩形,A、B、C、D是四个车站,各车站之间均有运营线路相连,可以认为线路是平直的,矩形宽之比为。甲、乙两车分别从A站和D站出发,沿图中所示的路线开向B站,甲发车时间是8时20分,乙发车时间是8时15分,甲、乙两车的运动都是匀速运动,速度分别为,结果两车于9时20分同时到达B站。那么可以判定( )

A.υ甲>υ乙B.υ甲< υ乙

C.υ甲= υ乙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7.关于二力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一定是一对平衡力

B.放在水平桌面上的墨水瓶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悬挂在绳上静止的小球,绳对小球拉力和小球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用沿水平方向的力推桌子,桌子没有推动,人的推力和桌子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8.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看见甲在匀速上升,看见丙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

A.甲上升

B.甲、乙下降,乙下降的比甲快

C.甲、乙下降,乙下降的比甲慢

D.都下降,丙下降的比甲快

9.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

A.桨对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10.分别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滑到铺有毛巾、粗糙木板、比较光滑木板的平面上,小车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2所示。以下是某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并经分析归纳和推理得出的实验结论,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长

B.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大,速度减小就越快

C.小车受到力的作用就运动,不受力的作用就不运动

D.运动的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

11.通过计算把下列数据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386dm,0.18km,4.5×107μm,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通过这段路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

13.两艘以同样快慢飞行的宇宙飞船对接时,宇航员打开前后舱,以便互相连接起来。此时,以一个飞船为参照物,另一个飞船是_______;以_______为参照物,宇宙飞船是运动的。

14.威海距青岛约300km,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速度表的指针始终在图3中所指的刻度两侧等幅摆动,则从威海开到青岛大约需要________________小时。

15.如图4是公路上的一个交通标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个标志牌到南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_min。

16.人急行的速度大约是2m/s,人急行穿过6m宽的马路需要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s;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是10m/s,人至少要在距行驶过来的汽车________m处开始穿越马路。

17.某同学骑自行车下坡,第1s内通过的路程是1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3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5m,则自行车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在这3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18.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2m/s,乙的速度为3m/s,它们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_________。

19.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则获得第一名的是___________ 同学,时间是____________,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赛者

甲14.2s

乙13.7s

丙13.9s

20.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各举一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实验探究问答题

21.如图5所示,小明同学乘坐一辆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请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小明的运动情况。(至少写出2种情况)

22.如图6所示是童话中的乌龟和兔子赛跑,说的是乌龟和兔子同时起跑,比赛谁跑得快。由于兔子的骄傲,在比赛进行中打了一个瞌睡,乌龟终于抢先跑到了终点。那么:

(1)这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哪个大?为什么?

(2)有人认为“乌龟比兔子跑得快”,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23.如图7所示,是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小熊沿刻度尺运动的照片。从图中可以分析出:小熊作的运动,判断的理由是。

如果照相机的频率(即在1秒钟内等间隔自动拍摄的次数)是20赫兹,那么小熊的速度为m/s。

24.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直径的方法

25.如图是一个骑车者与一个跑步者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象从图8中获得的信息有:

(1)骑车者比跑步者迟到5s出发

(2)

(3)

26.如图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值为1mm,图9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表显示。

(1)该实验根据的公式是;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据图中信息sAB= cm ,tBC=s,vAC=m/s ,vAB=m/s,小车做运动。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测到的AC段速度偏(“大”或“小”)

四、计算与创新应用题

27.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km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

28.一列火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与它平行的另一轨道上迎面驶来一列长度300m的货车,坐在火车的一个人看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共用了10s,由此可知货车的速度是多少?

29.郑州与上海间铁路长100 km,列车要运行16h。已知郑州与南京间铁路长700 km(如图所示),若车速保持不变,则从郑州开出的列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南京? 若你就坐在火车上,能否利用火车上现有的条件,设计一个简易可行的方法测出火车行驶的平均速度,试说出你的方法。

30.下表记录的是一辆汽车分别在干燥和潮湿的公路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某司机的反应距离(司机发现问题到开始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和制动距离(汽车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行驶的距离)

⑴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⑵汽车制动后还能继续前进一段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和力复习总结 篇4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过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会造成危害

D.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将一本物理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力相互平衡的是()

A.书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 B.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与课桌的重力

3.如图所示,若小球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断裂,假设所有力同时消失,此后,小球的运动情况是()

A.匀速直线下落 B.匀速直线上升 C.匀速直线斜向上运动 D.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4.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 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5.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 D.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6.下列图像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B.C.D.7.一重力为G的热气球竖直匀速上升时,它所受到的浮力为F,受到的空力阻力为f,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G+f

B.F=G+f

C.F<G+f

D.F=G﹣f 8.如图所示,用线将灯悬挂在天花板上。当灯静止时,灯所受拉力的平衡力是()

A.线所受的重力

B.灯所受的重力 C.灯对线的拉力

D.线对天化板的拉力

9.2018年1月,宜昌市持续几天降下暴雪,小红父亲清晨驾驶汽车缓慢行驶在至喜长江大桥上,以车为参照物,桥栏杆是________的;车里的小红观察到因为桥面结冰发生了几起汽车追尾事故,发生这种事故时,坐在后车里的人由于惯性会向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倾倒。

10.以下安全警示语中涉及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A.汽车尾部标有“保持车距”﹣﹣惯性 B.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光的反射 C.商场走廊过道标有“小心碰头”﹣﹣摩擦力 D.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电生磁 11.2018年6月2日,我国制造的高分辨率卫星“高分六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其发射及完全进入太空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上升过程中火箭受到的大气压强越来越大 B.火箭使用的助推燃料,其热值越低越好

C.进入太空后,卫星“高分六号”的质量变为零 D.竖直向上加速过程中,卫星“高分六号”受到的支持力大于其自身的重力

12.小华同学在科技馆观摩自行车走钢丝表演后回家做了一个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行车的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自行车和所挂物体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自行车对绳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cm。

14.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________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15.拉弓射箭的过程中,弓被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松手后箭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16.在攀枝花市中考体育800m测试中,随着发令枪声响起,小睿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出起跑线,3分20秒后冲过终点,取得了长跑满分的好成绩,她在起跑过程中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________(选填“是”成“否”),长跑过程中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17.小聪坐在一辆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上,车运动的快慢是变化的,小聪用手表计时t是3min,还知道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s为4km,则 ________。

18.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力F1=10N和F2=4N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此时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是________N;如果将F1撤去,物体所受合力为________N。

19.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甲车的速度为________,5s时两车相距________,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_运动。

= ________km/h,这个物理量反应了车在这段时间内的

20.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匀速拉动木块做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拉力和__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木块的________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由________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三、作图题

21.如图所示,物体在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上以速度v向下匀速运动,请在图中画出此过程中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22.按要求作图.

⑴如图甲所示,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请作出它的反射光线. ⑵如图乙所示,小华用绳拉着箱子行走,请画出绳对箱子拉力F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

23.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

(1)如图甲所示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目的是________。由图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________。如果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将________。

(2)在辨析图乙小明、小华的观点,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为什么设计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而不设计探究推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理由是________。

24.如图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实验时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_。

(2)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运动时的相关物理量进行测量,为便于测量,就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快/慢),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________比。

25.300多年前,伽利略对“力和运动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下面是模拟伽利略“推断物体不受力时运动情况”的实验。如图是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从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由运动到静止的过程。(四种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玻璃板、纸板、棉布、毛巾)

(1)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有 ________,其合力为________;在水平方向受到摩擦力,这个力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是________。

(2)为了便于推理得出结论,请将图中的四次实验排出合理的顺序:________。

(3)牛顿在伽利略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得出:一切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状态,这一普遍规律奠定了牛顿的力学基础。

五、综合题

26.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m=20kg,在3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以0.4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滑轮与绳子的摩擦力以及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子所受的重力,并且绳子足够长.

(1)物体A与水平面间摩擦力为________N;

(2)拉力F做功的功率________W;

(3)如果将水平拉力F增加到60N,使物体A向右运动,此时物体A与水平面间摩擦力为________N.

27.骄傲啊,我的祖国!如图所示是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梦”的“神舟十号”飞船顺利升空的情景

(1)“神舟十号”进入太空轨道后,在绕地球轨道运行时,________(填“受平衡力”、“受非平衡力”或“不受力”)的作用。

(2)“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若宇航员将在“天宫一号”太空舱中进行下列科学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选填序号)

A.用秒表测量时间 B.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C.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D.用温度计测量温度(3)观察图示并思考利用火箭将“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时,不断地向后喷射高温的燃气,使火箭携“神舟十号”飞船加速上升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填“空气”燃气”或“飞船”),该过程中涉及的物理力学知识是(写出两点即可)① 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A、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整个宇宙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体的普遍规律,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A符合题意;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不符合题意; C、过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会造成危害。C符合题意;

D、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答案】B

【解析】 一对平衡力会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书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的方向相同,但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A不符合题意;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B符合题意;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C不符合题意;书对桌面的压力与课桌的重力,力的方向相同,不是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3.【答案】D

【解析】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可知:若小球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断裂,假设所有力同时消失,此时球将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当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会做匀速直线运动。4.【答案】B 【解析】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40.0cm,A不符合题意; 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

32.0cm/s,B符合题意;

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所及时间偏长,根据速度的公式可知路程一定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C不符合题意;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到C所用的时间与小车从A点开始自由下落时从B到C所用的时间不同,所以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根据时间计算小车运动的速度.5.【答案】A

【解析】 :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A符合题意; 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惯性造成的危害,不能减小惯性,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B不符合题意;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乘客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速度等因素无关,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与运动状态、速度等因素无关.6.【答案】A

【解析】 :A、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A符合题意。

B、由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该物体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不符合题意。C、s﹣t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C不符合题意。D、速度随时间而变化,表示物体不做匀速直线运动,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7.【答案】B

【解析】 :热气球匀速上升时,受平衡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重力和阻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则浮力F等于重力G与阻力f之和,即:F=G+f。故答案为:B。【分析】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8.【答案】B

【解析】 :A、灯所受拉力与线所受的重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A不符合题意;

B、当灯静止时,灯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拉力和重力满足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是一对平衡力,B符合题意;

C、灯所受拉力与灯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不符合题意;

D、灯所受拉力与线对天化板的拉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9.【答案】运动;前方

【解析】 因为小红父亲清晨驾驶汽车缓慢行驶在至喜长江大桥上,以车为参照物,桥栏杆相对车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桥栏杆是运动的;当发生汽车追尾事故时,后汽车会撞上了前汽车的尾部,所以,后车乘客的下半身会随车一起速度减小而停止,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乘客身体要向前方倾倒。故答案为:运动;惯性.【分析】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10.【答案】A

【解析】 A.汽车尾部标有“保持车距”﹣﹣是因车具有惯性,如果车距过近,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而发生危险,故“保持车距”是为了附上惯性带来的危害,A符合题意;

B.景区水池边立有“水深危险”﹣﹣是由于光的折射,从水面上看时,感觉水浅,但实际水比较深,与反射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商场走廊过道标有“小心碰头”﹣﹣提示人们注意避开危险物体,引起伤害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与摩擦力无关,C不符合题意;

D.输电铁塔下挂有“严禁攀爬”﹣﹣因为铁塔是导体,且高压带电体容易发生电弧触电,与磁生电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11.【答案】D

【解析】 A.海拔越高,气压越小,所以在上升过程中火箭受到的大气压强越来越小,A不符合题意; B.火箭使用的助推燃料,其热值越高越好,热值越高等质量的燃料释放的能量更大,做功越多,B不符合题意;

C.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与位置变化无关,所以进入太空后,卫星“高分六号”的质量不变,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运动和力的关系可知,竖直向上加速过程中,卫星“高分六号”受到的支持力大于其自身的重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根据运动和力的关系分析即可.12.【答案】B

【解析】 A、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等于自行车和所挂物体的重力的和,不等于自行车的重力,不是一对平衡力,A不符合题意;

B、自行车和所挂物体总重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满足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是一对平衡力,B符合题意;

C、自行车对钢丝的压力与钢丝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C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对绳的拉力与钩码的重力没有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平衡力的四个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二、填空题 13.【答案】3.20

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5个小刻度,【解析】故最小刻度值为2mm;物体A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3.00cm,物体A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20cm,所以物体A长度为6.20cm﹣3.00cm=3.20cm。故答案为:3.20.【分析】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4.【答案】12.50;0.15

【解析】(1)从A到F,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F间的距离为12.50cm;(2)小球从B点到F点的距离为12.50cm-0.50cm=12.00cm;则小球的平均速为: 了刻度尺的读数,速度的计算。故答案为:12.50;0.15.【分析】刻度尺读数时,注意估读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再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平均速度.15.【答案】形状;运动状态

【解析】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在拉力的作用下弓变弯了;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松手后弓对箭产生了力的作用将箭向前飞出,改变了箭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形状;运动状态.【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16.【答案】是;4

【解析】 小睿在起跑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所以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全程所用的时间:t=3min20s=200s,长跑过程中她的平均速度:v=

=4m/s。故答案为:是;4.; 此题考查【分析】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则其运动状态变化;再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平均速度.17.【答案】80;平均快慢程度

【解析】 根据题意代入数据s/t = 4km/3min =80km/h;平均速度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故答案为:80;平均快慢程度.【分析】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18.【答案】6;0

【解析】 根据题意知道,物体在水平力F1 =7N和F2 =3N的作用下静止,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即物体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作用,且大小是:f=F1-F2 =10N-4N=6N;若将 F1 撤去,则物体仅受到水平向右的F

2,而具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此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还会受到的静摩擦力作用,且大小为4N,水平向左,就可以使物体仍然静止,故合力为0。故答案为:6;0.【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19.【答案】0.2m/s;0.5m;西

【解析】 :(1)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则甲的速度:v甲= 乙的速度:v乙= 所以,v甲>v乙;

经过5s,两车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s甲′=v甲t′=0.2m/s×5s=1m,s乙′=v乙t′=0.1m/s×5s=0.5m,此时两车相距:△s=1m﹣0.5m=0.5m。(2)由于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同一时刻甲在乙的前面向东运动,如果以甲为参照物,乙的位置不断向西变化,则乙车向西运动。故答案为:0.2m/s;0.5m;西.【分析】结合图像,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求得速度;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20.【答案】摩擦;支持;木块

【解析】 :(1)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的作用;水平方向上拉力和摩擦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2)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3)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答案为:摩擦;支持;木块。

【分析】物体水平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压力和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三、作图题

21.【答案】解:如图所示: = = =0.2m/s; =0.1m/s,【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物体在斜面上匀速向下运动,物体会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 还会受到支持力F的作用,垂直于斜面向上;

另外,物体在粗糙的斜面向下运动,物体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的作用; 三个力作用点都画在重心上.22.【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解:⑴过入射点做镜面的垂线(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光路图如图所示: ;

⑵绳子与箱子的交点即为绳对箱子拉力的作用点,方向沿着绳子的方向,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

【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 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力的示意图: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物体受到的力。

四、实验探究题

23.【答案】(1)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越远;匀速直线运动

(2)同一接触面摩擦力一定,容易探究摩擦力对物体的影响,而推力,不易控制其大小且不便于测量推力的大小

【解析】【解答】(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当小车到达水平面时,使小车的速度相同;毛巾、棉布、木板粗糙程度变小,阻力变小,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对小车没有阻力,则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2)研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需要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且对于同一接触面摩擦力一定,不同接触面,摩擦力不同,容易探究摩擦力对物体的影响,而推力,不易控制其大小且不便于测量推力的大小。

【分析】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观察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反应物体受到不同的阻力,运动情况不同,说明阻力对物体的运动的影响不同.24.【答案】(1)秒表(2)慢;正

【解析】【解答】解:(1)根据v=,实验中要测量气泡通过的路程及运动的时间,因此需要用到刻度尺及秒表;(2)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这样可以延长气泡运动的时间; 小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则气泡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故答案为:(1)秒表;(2)慢; 正。

【分析】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秒表测量时间,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物体的速度.25.【答案】(1)重力和支持力;零;减小车的速度(2)bdca(3)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解答】(2)为了便于推出结论,可使地面的粗糙程度依次降低,使小车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便于想象小车不受摩擦力的运动情况;(3)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方法除控制变量法(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保持到底面的初速度相同)外,还有科学推理法(在现象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科学推理,可得出当小车不受阻力时,其将保持什么样的运动状态)及转换法(接触面越来越光滑,小车所受摩擦阻力越来越小,其运动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五、综合题 26.【答案】(1)15(2)6(3)15

【解析】【解答】解:(1)因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和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由动滑轮省一半的力可得,物体A与水平面间摩擦力:f=(2)拉力F移动的速度:vF= vA=

×0.4m/s=0.2m/s,F=

×30N=15N;

拉力F做功的功率:PF=FVF=30N×0.2m/s=6W;

(3)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所以,如果将水平拉力F增加到60N,使物体A向右运动,此时物体A与水平面间摩擦力仍为15N不变.故答案为:(1)15;(2)6;(3)15.

【分析】(1)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根据动滑轮特点和二力平衡可得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根据动滑轮特点先计算拉力F的速度,再根据P=Fv计算拉力F做功的功率;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由此分析增大拉力后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大小. 27.【答案】(1)受非平衡力(2)B(3)燃气;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解答】解:(1)“神舟十号”绕地球轨道运行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即“神舟十号”处于非平衡态,其所受的力为非平衡力;

(2)A、用秒表测量时间是利用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A不符合题意;B、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是利用天平是等臂杠杆的原理,而物体处于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天平的两端中的物体对托盘没有力的作用,B符合题意;C、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是利用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C不符合题意;D、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作用工作的,D不符合题意;

(3)飞船不断地向后喷射高温的燃气,燃气对飞船施加向上的力;飞船加速上升的原因是燃气对飞船施加力的作用;飞船向下喷燃气,燃气对飞船施加向上的力的作用。

运动和力复习总结 篇5

第四节 力

榕江二中:王 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利用视频和图片引入课题,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表演拉弹簧。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观察图片,然后分析,得出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学生看课文图11.4-2乙、丙的视频,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① 棒球运动员用力将球投出,由静止变为运动。

② 足球守门员接住射进球门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

用心

爱心

专心(2)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在磁铁吸引下小钢珠运动状态改变情况和手球、足球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的情况。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②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挤压气球,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4)学生看课本图11.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5)让学生再举些例子,如:踢足球时,足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等。(6)让学生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力的单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体验1N的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1N。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四、力的三要素

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

3、探究: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1)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实验探究:

① 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② 举尺实验:把一根米尺放在桌面上,请一位同学用一个力作用在尺子的中点,向上将尺子举起来;然后力作用在尺的一端,仍然向上举尺子。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让学生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五、力的图示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用心

爱心

专心 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六、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1)演示:两个分别放有磁体的小车,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一个车运动另一个车也运动,说明两个车同时都 受到了对方力的作用)(2)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打的同学感到疼,说明他的手也被打了)(3)学生实验:学生穿旱冰鞋推墙(学生运动起来)

(4)看课文第33页图11.4-4,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开了。说明推船的人同时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被推开时连同他坐的船也被推开。)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七、反馈,总结(今天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八、随堂练习

九、布置作业(p

用心

爱心

专心

43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2、3、4题)

达标训练

1、人推车时,是 和 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对于人推车的力,施力物体是,这时,人也受到推力,施力物体是。

2、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为。

3、力的、、称为力的三要素,因为。

4、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3N()A、一头小牛 B、一块砖 C、九年级物理课本 D、两枚1元硬币

5、游泳的人,手脚用力向后划水,人就能向前进,这表明,人向后给水作用力的同时受到了 的推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6、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对桌面的压力;(2)用50N沿水平方向推桌子的力 能力提高

7、小明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时,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帮他把实验结果填在空格中。(1)小明首先将小钢球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磁体靠近小钢球时,看见小钢球向磁体运动;然后让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当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时,小钢球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从上面两个实验,你总结出的结论是力能。

(2)小明用双手拉一根橡皮筋,看见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变长了,说明力能。

8、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其结果是()A、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力,甲不受推力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同时相对离开

9、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运动状态还会改变吗?请写出你的猜想。

10、力的另外一作用效果是力能改物体的形状,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改变了,当这个力撤去的时候,物体的形状会怎么样?谈谈你的观点,并列举日常生活的事例支持你的观点。

用心

爱心

上一篇:逆境中成长的名人下一篇:“弘扬雷锋精神_争做文明少年”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