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部工作总结规划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体育部工作总结规划

体育部工作总结规划 篇1

项目一:

学校活动一览表

序号 活动名称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策划图信楼二1 就业市场 三月 楼 学生会 2 攀岩/毽球比赛 四月 南操场 学生会 3 学生会内部篮球赛 四月 北篮球场 体育部 4 科技文化节 四月到五月 南校区 学生会 5 社团交流 四到五月 南校区

学生会 图信楼二6 农科类就业活动 四到五月 楼 学生会 7 男篮比赛 五月 北篮球场 体育部 团委学生8 毕业生离校 六月 南校区 会 9 篮球赛(大一大二)六月 北篮球场 体育部 团委学生10 暑期实践活动 七到八月 社会 会 11 迎新生 九月 南校区 学生会 12 新生篮球赛 九月 北篮球场 体育部 团委学生13 学风建设 十月 南校区 会 14 保险 十月 南校区 学生会 第一报告15 元旦晚会 十月 厅

学生会 第一报告16 迎新晚会 十月

厅 学会会 十月三十一17 运动会

南操场

体育部

项目二:

体育部活动策划:

参加人员 学生会全体成员 学生会全体成员 体育部全体成员 学生会全体成员 学生会全体成员 学生会全体成员 体育部全体成员 团委老师学生会全体成员

体育部全体成员 团委老师学生会全体成员

学生会全体成员 体育部全体成员 团委老师学生会全体成员

学生会全体成员 学生会全体成员 学生会全体成员 体育部全体成员

四月学生会内部篮球赛

一、活动宗旨

本次活动以健康向上、青春活力为宗旨,举办一些适合我们同学的特色活动,旨在使同学们拥有一个朝气蓬勃的气质形象和精神风貌,展现当代大学生拼搏奋斗、激情飞扬的精神风采,为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增添精彩的一笔。

二、活动时间:

四月份周六周日或周一至周五中午

三、活动地点:

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北篮球场

四、活动对象:

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学生会内全体同学

五、分组方式

各部部长于四月5日到图新楼二楼座椅区抽签分组,没到者视为弃权。

六、比赛形式

采取淘汰制,以部为单位抽签进行循环赛,进入决赛后抽签进行进淘汰赛

七、比赛细则

1、比赛期间如天气不适合比赛,比赛将另安排时间,其他比赛时间不变。

2、以部为单位参加比赛,参赛队由一名领队和12名运动员参赛,参赛队员必须是本部的同学。领队全权负责该班级队员签到、协商、联系等一切事务。

3、比赛分为上下半场,每半场30分钟,中间休息15分钟。

4.上半场开球后,下半场以轮换发球规则相替。

5、比赛中在每半场累计犯规超过7次,对方可获得两次罚球的机会。

6、全场比赛中累计五次犯规的球员将被罚出场。

7、全场比赛中各队只有五次要求暂停的机会上半场两次,下半场三次。暂停时间30s。换人无限制。

8、在比赛中有暂停、换人要求的,只能由该班级的领队到计分席进行要求。然后计分席的工作人员提示裁判暂停(或换人)。场上裁判可有特殊暂停,领队和场上球员不能向场上裁判直接请求暂停。

9、参赛的部最好统一服装且有编号,两只队伍应有所区别。

10、球员做出的不体现运动员精神的犯规动作,比如打人等,发生此类情况后,球员将被罚出场外,如有滋事者可将其班级的该场比赛按弃权处理。

11、比赛在计时员发出比赛结束终了信号时结束;在比赛时间即将终了前的投篮,如在信号发出前球已在空中,投中有效。

12、弃权:比赛开始时,一方队员不足五人时,球赛不得开始。在比赛时间15分钟候后,参赛队未能到场或依然不足五人时,则由裁判判令该队弃权,由对方球队获胜;一方球队因各种原因提出弃权时,则判定对方球队获胜。

13、如比赛出现队员受伤,立即暂停比赛,到有关工作人员处进 行伤口处理,情况严重者请马上送往校医处。

14、在比赛中须尊重裁判、尊重工作人员、尊重对手、尊重队友。场上裁判有比赛最终裁定权。

15、本次篮球赛竞赛规则按照中国篮协近年制定的竞赛规则执行。

16、主办方有最终解释权和裁定权。

八、奖项设置

设冠军、亚军、季军各一名奖品另列 人员分配与资源配置

一、人员分配

1、宣传部负责本次活动的前期宣传和比赛宣传。

2、外联部负责筹集本次活动所需的资金。

3、宣传部负责出本次活动的海报和条幅。

4、体育部和学生会各部门负责本次活动的人员安排,每个场地设一名主裁、一名副裁、两名记分员、一名计时员、三名场边工作人员(两名维护秩序和一名医护人员)。

二、资源配置

(一)、活动所需用品及器材:

名称

数量

备注

比赛用球

4个

口哨

6个

记分牌

4个

秒表

4块

海报

4张

条幅

3条

比赛用纸

若干

彩色粉笔

6合

工作人员用水 4箱

医疗用品 一箱

篮网

5对

备用资金

(二)、活动资金预算:

比赛用球、口哨、记分牌、工作人员用水、医疗用品、奖品、奖状由办公室统一购买

本次活动旨在增进学生会内部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基本原则。参赛人员都应该相互尊重、互助以更好服务于同学。

九月新生篮球赛

一、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推动体育活动开展,带动体育活动的风气,增强各系部和各班级凝聚力,加强新老生之间的交流,也给同学们展示自我的舞台,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定于在2010年10月23日展开学院“迎新杯”篮球赛,旨在增强各班凝聚力,展示出新时代大学生的蓬勃朝气和竞技热情。

二、活动宗旨

以球会友,增进理解,加强团结,强身健体,构建和谐校园

三、活动时间地点:

九月下旬周六周日及中午

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北篮球场

四、活动对象:

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2012级全体同学

五、分组方式

各班班长于九月25日到图新楼二楼座椅区抽签分组,没到者视为弃权。

六、比赛形式

采取淘汰制,以部为单位抽签进行循环赛,进入决赛后抽签进行进淘汰赛

七、比赛细则

1、比赛期间如天气不适合比赛,比赛将另安排时间,其他比赛时间不变。

2、以班为单位参加比赛,参赛队由一名领队和12名运动员参赛,参赛队员必须是本部的同学。领队全权负责该班级队员签到、协商、联系等一切事务。

3、比赛分为上下半场,每半场30分钟,中间休息15分钟。

4.上半场开球后,下半场以轮换发球规则相替。

5、比赛中在每半场累计犯规超过7次,对方可获得两次罚球的机会。

6、全场比赛中累计五次犯规的球员将被罚出场。

7、全场比赛中各队只有五次要求暂停的机会上半场两次,下半场三次。暂停时间30s。换人无限制。

8、在比赛中有暂停、换人要求的,只能由该班级的领队到计分席进行要求。然后计分席的工作人员提示裁判暂停(或换人)。场上裁判可有特殊暂停,领队和场上球员不能向场上裁判直接请求暂停。

9、参赛的班最好统一服装且有编号,两只队伍应有所区别。

10、球员做出的不体现运动员精神的犯规动作,比如打人等,发生此类情况后,球员将被罚出场外,如有滋事者可将其班级的该场比赛按弃权处理。

11、比赛在计时员发出比赛结束终了信号时结束;在比赛时间即将终了前的投篮,如在信号发出前球已在空中,投中有效。

12、弃权:比赛开始时,一方队员不足五人时,球赛不得开始。在比赛时间15分钟候后,参赛队未能到场或依然不足五人时,则由裁判判令该队弃权,由对方球队获胜;一方球队因各种原因提出弃权时,则判定对方球队获胜。

13、如比赛出现队员受伤,立即暂停比赛,到有关工作人员处进 行伤口处理,情况严重者请马上送往校医处。

14、在比赛中须尊重裁判、尊重工作人员、尊重对手、尊重队友。场上裁判有比赛最终裁定权。

15、本次篮球赛竞赛规则按照中国篮协近年制定的竞赛规则执行。

16、主办方有最终解释权和裁定权。

八、奖项设置

设冠军、亚军、季军各一名奖品另列 人员分配与资源配置

一、人员分配

1、宣传部负责本次活动的前期宣传和比赛宣传。

2、外联部负责筹集本次活动所需的资金。

3、宣传部负责出本次活动的海报和条幅。

4、体育部和学生会各部门负责本次活动的人员安排,每个场地设一名主裁、一名副裁、两名记分员、一名计时员、三名场边工作人员(两名维护秩序和一名医护人员)。

二、资源配置

(一)、活动所需用品及器材:

名称

数量

备注

比赛用球

4个

口哨

6个

记分牌

4个

秒表

4块

海报

4张

条幅

3条

比赛用纸

若干

彩色粉笔

6合

工作人员用水 4箱

医疗用品 一箱

篮网

5对

备用资金

(二)、活动资金预算:

比赛用球、口哨、记分牌、工作人员用水、医疗用品、奖品、奖状由办公室统一购买

此次活动作为2012级新生来到大学校园参加的第一次室外体育活动,应充分增进新生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之间的沟通,促进新生们友谊的建立,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身体的重要性。

体育部工作总结规划 篇2

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去年9月在直属机关全面启动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着力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制度管用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各单位结合实际, 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制定出台实施方案, 梳理重要职权和重大项目, 查找廉政风险, 制定防控措施。据不完全统计, 直属机关各单位梳理出重大权力项目743项, 查找廉政风险694个, 制定措施1834条, 绘制廉政风险识别图303张。

会议提出, 要严格按照部党组工作方案要求, 注重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密结合起来, 突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 扎实制定防控措施, 切实促进权力公开透明, 在阳光下规范运行。

大型体育场馆的科学规划管理 篇3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出现的“短缺”与“浪费”并存这一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我国投资建设的大型体育场馆在经营与管理上出现的不足以及某些政策性问题,对这一现象做出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同时,为解决我国在人口基数大、人民参与体育健身热情高、大型体育场馆短缺的多重矛盾上,提出一定的见解和期望。

大型体育场馆建设现状

大型体育场馆的分布状况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以及不平衡,体育场馆的建设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从地域上来看,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在东西部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水平较高,体育场馆的数量、质量、规模和种类都有明显优势;而中西部体育场馆的建设,不论在数量,质量还是规模种类上都处于劣势。这一现象充分说明经济力量强弱对体育产业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东部地区的体育场馆在数量上虽然有所优势,但是人均占有量还很低,不能在根本上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较之东部,中西部地区的人均场地占有量,更是捉襟见肘。

大型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 从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中得知,我国体育场地的分布情况是:绝大多数体育场馆分布在校园,相当一部分体育场馆分布于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因为这些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很多是从属性质的,大多是为大型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服务的,很少会对广大民众开放,而且开放程度的相当低。我国的体育场地开放率只有29.2%,完全开放的体育场馆更是少之又少,只占14.9%。这极大地阻碍了广大民众的健身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群众的运动积极性。目前,我国的人均占有公共体育场馆资源极少,人均占有面积只有0.29平方米,远远达不到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而相较于城镇地区,乡村地区的体育场馆更是寥寥无几。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大型体育场馆的融资方式 我国的大型场馆,大多是在建国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设起来的,带有浓厚的公益化和福利化色彩。其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和对各行业系统规定的支出,由国家统一规划管理。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型场馆建设,虽然采取了一些灵活的融资方式,但是总体上仍以国家投入为主。这种单一的融资方式,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经营管理不足

我国现有大中型体育场馆绝大多数是按照体育训练和比赛的要求设计的,功能比较单一,缺乏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尤其是健身、娱乐、饮食等设施,与群众需要差距较大。现有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大部分建筑经费,花在看台等附属设施上,使用效率低。巨额的常年维修护理费用为公共体育场馆的沉重包袱。这一现象造成了大型体育场馆在利用率上的巨大浪费,与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的需求形成巨大反差。在体育场馆本来就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浪费是完全可以解决的;然而,在经营与管理上的不足,使之不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这也是本课题重点研究的问题,体育场馆资源的严重短缺与严重的浪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笔者认为,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状况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建设与经营之间的矛盾。在短期内集中力量去完成大规模体育场馆的建设,效率很高,但是缺乏有效的制度去制约,常常会造成目的与动机的不统一,会造成自身偏好与社会需求的背离。而且,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一般都是为了举办重要的国际、国内赛事,但后期利用上却欠考虑,致使其在后期运营上存在资金来源不足、缺口大,不能满足后期为人们群众服务的本质功能。二是供给与需求上的矛盾。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是为了满足各种比赛的需求,这与民众在日常锻炼上其实并不产生矛盾;但受到种种客观约束,这类场馆很少对外开放,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许多大型体育场馆闲置少用,而需要锻炼的群众却没有足够的场地去进行锻炼。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总体数量上还是比较多的,然而,在人均占有量上呈现严重的不足与短缺,这与中国的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同时,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分布不均衡,东西部呈现出明显差距,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此外,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不足造成了体育场馆利用率低下,这与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热情背道而驰,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浪费。

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在体育场馆未来的经营与管理上加强改革创新,提高运营效能,创新体制机制,优化运营模式,提高运营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在体育场馆服务上丰富服务内容,提高使用效率,强化公共服务,突出体育功能,拓宽服务领域。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强化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合格、有特长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代新人。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工作目标:

体育部工作总结规划 篇5

(2009-2012年)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法规,依法治校,依规施教。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培育跨世纪的祖国栋梁之材奠定基础。

二、领导机构

把体育工用纳入学校总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并体现体育工作的相对独立性。成立学校体育工作总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长:邓棣 副组长:陈学斌

成员:何作保 王成建 李胜

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学校的体育工作,负责具体活动的安排。负责对体育工作的管理,调配以及各项措施、计划的制定,并监督实施。

三、具体规划

1、要打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体育教师爱岗敬业业务水平高,上课要有教案,安全意识要强,组织能力要强,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2、加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学习,鼓励体育科组进行科研教改活动.3、保障体育经费.根据学校财力,努力改革办学条件,加大对体育硬件建设的投入,保障体育教师的福利津贴,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体育教师待遇.4、充实教练力量,加强对学校传统项目田径队、篮球队集训的管理,向县以上级学校输送优质人才.5、加强两课、两操、两活动的管理,根据学校实际和季节变换的实际,保证每天学生有一个小时的活动时间。

6、每学年办好一次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形成群众性体育运动的高潮。开展经常性的“全民健身活动”。

7、注意发掘有体育专长的苗子,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采取特招形式,吸纳进入本校就读并加收培养。

8、加大队运动场的建设,完善各项设施。

9、组织参加各类型体育比赛。

体育部工作总结规划 篇6

摘 要: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可以增强滁州市旅游业特色, 吸引更多游客。滁州市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发展策略为:一是做好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选址和规划工作;二是做好资金筹措工作;三是实现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滁州市; 户外体育活动; 营地建设;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创建工作的通知 (体青字[]79号) 》后, 很多地方政府积极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营地规划及建设活动。滁州市政府计划到, 重点建设一批山地户外营地、自驾车房车营地等健身休闲设施, 鼓励和引导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区等根据自身特点, 建设特色健身休闲设施。[1]本文阐述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对滁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提出实现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1 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的内涵

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民健身体育资源开发的重要体现, 建设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主要目的是为引导更多人积极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中来, 不断促进其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一般而言, 建设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条件一, 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需建立在风景秀美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和城市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两个小时以上的路程;条件二, 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内必须具备基础生活设施, 满足营地内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条件三, 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必须建立在地貌稳定、不易发生自然灾害、无危险动植物的地域;条件四, 营地可同时搭建200个以上的露营帐篷。

2 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对滁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滁州市著名旅游景点主要包括:皇甫山森林公园、琅琊山、小岗村、狼巷迷谷、女山地质公园、深秀湖、明中都皇城遗址等, 每年都吸引无数游客来滁州旅游。建设户外体育活动营地是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的一种重要途径, 有利于增强滁州市旅游特色, 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体育爱好者来此旅游。滁州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意见 》中明确指出:到20, 全市将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总量3 800万人次, 年旅游总收入350亿元, 并明确提出将滁州市建设成为全省旅游重点市、长三角区域知名休闲城市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2]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 仅仅依靠当前的旅游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在此基础上多做努力, 多花心思。打造户外体育活动营地是增强旅游特色的一种重要手段。

3 滁州市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发展策略

3。1 做好选址和规划工作

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是滁州市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一环, 滁州市政府应安排专人专门负责这一项目的开发。体育部门及旅游部门在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建设方面应积极磋商, 共同研讨, 切实做好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选址、规划及建设工作。

滁州市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应选址在景区内或景区周边, 与旅游业发展相辅相成。以皇甫山森林公园为例。皇甫山森林公园总面积为3 551。5公顷, 在公园内建设户外体育活动营地不仅可以满足营地营地建设的基本要求, 也能够增强公园的旅游特色。

户外体育活动营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活动区。活动区应能满足户外活动的开展, 如团队拓展、野外露营、徒步登山、越野、野炊等。

(2) 露营区。露营区应能够同时搭建200个以上的双人帐篷, 修建可以供五十人同时使用的厕所, 需安装必要的照明、防火和安全警报设施等。

(3) 服务区。服务区距离活动区和露营区原则上不超过200米。一要设置医务室。为保证户外体育活动参与者的安全, 应在服务区设置医务室, 如若有人受轻伤, 可到医务室进行简单治疗和处理;如若受伤严重, 则需要派车辆及时将伤患送至附近的大医院治疗。二要开设商店, 便于户外体育活动参与者购买必要的生活用品。

3。2 做好资金筹措工作

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建设是一项大工程,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和企业的投资。滁州市政府在未来的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方面, 会从财政中拨出一定款项用于支持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 但这部分资金远远不够。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单靠政府的力量显然难以实现[3], 还应该吸纳民间资本, 利用民间资本促进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滁州市政府可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建设中。滁州市政府还可以倡导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为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捐款、捐物, 筹措资金。

3。3 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管理工作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第一, 滁州市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的主管部门为建设局、体育局及旅游局, 专门负责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发展规划及运营监管工作。第二, 主管部门应对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实施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第三, 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活动设计应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 具有一定安全性, 要安排专人负责营地的安全保卫工作, 避免各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4]。第四, 应为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配备专业指导人员。户外体育活动指导人员可从滁州市高校及中小学体育教师中选取, 也可从社会上招聘专职户外体育活动指导人员和户外拓展培训师、急救员等专业技术人才[5]。

4 实现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与旅游业协调发展

滁州市政府应将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与旅游业的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第一, 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在景区内或景区周边, 可以与旅游业发展产生联动效应。第二, 可将发展旅游业的部分资金用于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第三, 旅游景区内或周边的配套服务设施较为齐全, 交通也极为便利, 将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在旅游景区内或周边, 不仅可充分利用旅游景区内或周边的服务设施, 还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投资, 可谓一举两得。第四, 游客到景区旅游时可顺便到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参加户外体育活动, 增强景区的吸引力。[6]

5 结语

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是一种大胆创新和尝试。为促进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 政府首先要做好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的选址和规划工作, 精心筹措资金, 实现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滁州90亿打造全民健身休闲产业, 推广露营、攀岩、漂流等项目[EB/OL]。http://www。chuzhou。gov。cn/2681577/42029706。html。2017—09—11/2017—10—12。

[2]旅游业将成为滁州重要支柱产业[EB/OL]。http://www。ahwang。cn/chuzhou/news/20170808/1666950。shtml, 2017—08—08/2017—10—11。

[3]童建红, 曾丽芳。社会参与视角下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广西为例[J]。体育科技, 2017, 38 (04) :93—95。

[4]鞠明海。农村体育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4) :53—54。

[5]黄文卉, 吴军生。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开展现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 26 (5) :15—17。

浅谈社会体育的规划和建设 篇7

关键词:社会体育,体育建设,体育规划

社会体育, 是一个广泛的体育概念, 体现了体育之于社会的巨大辐射力和影响力, 是体育运动在全社会铺陈开来的坚实基础。借助现代的媒介、网络、通讯等手段, 人们可以更快的了解和随着关注体育运动的动态与发展, 这反映了人们对于体育的关注, 更是这种关注, 构成了体育运动强大的民意基础。在我国,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体育的推广, 如何进行社会体育的规划和布局, 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1、社会体育的关注点和研究意义

通常来说, “社会体育”也可以称之为“群众体育”、“大众体育”和“全民体育”等概念, 但社会体育的涵盖范围更广, 设计角度更加多元化, 更能体现人民对于体育民主化和社区化的需求。从实践操作的角度上来说, 社会体育是基于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双重考量, 体现着社会人参与、开展和普及体育运动的精神, 是文化层次上的提升与进步。

社会体育关注于每一个体育细节和热点, 希望通过一切可以实现的手段与路径, 尽力需求体育运动的大普及与大推广, 简而言之, 可以让每一个老百姓享受到体育的快乐和实惠,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开展社会体育的规划和建设, 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也体现了政府部门领导力的强弱。在当前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 社会体育程度的高低、推广效果的强弱, 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府能力的高下。所以, 基于全社会基础的大体育, 不仅是极具发展意义的, 在理论研究上, 也是值得研读的课题。

2、社会体育的规划与布局

上文已经提到, 社会体育是基于全社会共同规划、布局和完成的大体育, 是全民参与、集体动员的群众性体育, 比以往任何的体育运动都更具广泛性和影响力。例如, 在张浦镇提出并进行的社会体育规划与建设, 就是一个长期和全面的布局考虑, 一定要从张浦镇的实际体育发展情况出发, 扎实规划, 有效推广, 踏踏实实地做到社会体育的落实和开展。对于张浦镇来说, 如何将社会体育中的每一个小细节拆分开来, 落实到每一个社区、每一项体育赛事、每一个镇上的居民, 这是体育规划者需要考虑的。

对于社会体育的规划和布局, 要考虑到社会人的因素, 具体来说, 包含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体育价值观等。举例来说, 张浦镇的居民对于社会体育的理解程度如何, 消费水平高低, 都是直接影响他们是否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

3、社会体育的推广和建设

建设社会体育, 是一个巨大的课题, 不光是政府部门和体育主管单位的事业, 也是全民族的事业, 要放在极其长远的战略角度去考量。社会体育包含了社会和体育两个概念, 它应该关注一切的社会体育现象, 包括体育运动的开展、体育文化的建设、体育与社会的关系等。总之, 社会体育着力于城镇居民、社区单元、企事业员工、农民群众、军人群体等全方位的体育推广和建设。

社会体育的建设, 首先要普及体育概念和思想, 建立社会体育的健身价值观和参与的光荣感。要让全体社会人认识到, 体育活动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有益项目, 而且可以促进社会的均衡、健康发展, 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其次, 健身社会体育, 要完善一系列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给予社会体育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保障。再次, 社会体育之建设, 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机制和制度, 使社会体育真正成为政府规范存在下去, 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 社会体育的建设,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有序推进, 做到实事求是, 稳步前进。

如, 张浦镇要进行社会体育的建设, 就必须做好体育基础设施的更新和建设, 要利用镇上的媒介宣传体育文化、培养体育指导员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体育场馆设施, 给体育活动的开展以更大的资金支持等。

4、结语:

总之, 社会体育的建设, 是一个长期和愿景项目, 是体现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观的伟大事业, 最终受益的必然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有别于一般的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等, 社会体育更能体现对人性和基层的关注, 是福利事业, 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所以, 扎实推进我国的社会体育建设, 既是对人民群众的关怀, 也是体育传播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卢元镇, 马廉祯.关于社会体育现状调查标准化的问题[J].体育科学.2006 (01) .[1]卢元镇, 马廉祯.关于社会体育现状调查标准化的问题[J].体育科学.2006 (01) .

[2]戚俊娣.论社会体育的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6 (04) .[2]戚俊娣.论社会体育的发展[J].山东社会科学.2006 (04) .

[3]周结友.社会体育发展趋势简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 (04) .[3]周结友.社会体育发展趋势简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 (04) .

[4]王树宏, 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 (03) .[4]王树宏, 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7 (03) .

体育部工作总结规划 篇8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高校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强原始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战略咨询研究能力和国际科技合作能力;要深入推进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人才评价聘用机制改革,不断完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机制,推进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改革;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文化建设,积极培育创新文化,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要加快建设高校创新体系,特别要加强基础研究与共性技术研发体系、支撑高质量人才培育体系、服务行业产业与区域发展体系、科技管理体系的建设。同时,高校要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部署实施“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和建设,实施重点科技项目,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试点。

规划提出,将多渠道、多形式增加高校科技投入,逐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科技投入总经费的比重,加大对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的稳定支持力度,鼓励高校采取多种方式对自由探索、专利申请、国际合作与交流等进行引导和支持。

体育部工作总结规划 篇9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统一部署,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现已正式启动,为了使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任务、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贯彻落实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编辑本段具体内容

一、充分认识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刻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深刻调整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教育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发展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教育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是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当前国务院正在组织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性、全局性问题将做出总体部署,所提出的重大体制机制创新、重点改革试点以及一批工程项目等都要在“十二五”时期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编制实施的质量和水平,将直接影响规划纲要的实施效果,关系到规划纲要实施的成败。

(二)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十分关键的五年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深化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制订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进一步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对于推动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等一系列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是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五年规划。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规模发展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的要求日益突显,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任务日益紧迫,发展目标、发展方式等都会出现新的变化。做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利于我们站在新的高度把握新的形势,作出科学谋划和正确应对,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编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按照优先发展、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面向“十二五”时期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明确重点、突破难点,为全面实施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奠定基础,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和创新贡献与服务。

(一)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基本定位。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是规划纲要实施的重要载体,其基本定位是规划纲要的五年实施计划和行动计划。各地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要深入分析“十二五”期间全国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新阶段的新特征,抓住若干关键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和实施办法,将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改革创新的推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深入总结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本地区教育领域改革的经验,对经过实践检验确实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坚定不移地予以坚持和深化。要抓住教育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新特征,紧紧围绕消除不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研究人才培养体制、投入体制、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要注重吸收基层的改革创新经验,每个地方都要有针对性地挖掘一批基层通过改革创新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成功案例,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统筹协调、符合发展阶段和教育规律的改革思路,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尽快取得突破。

(三)把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公平摆在突出位置。各地在编制规划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和教育管理方式,切实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通过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在优化结构上下功夫,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调整教育的宏观布局和人才培养结构。在促进公平上下功夫,加大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深入研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扶持的有效措施,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满意度。

(四)夯实规划编制的基础。要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十二五”期间的工作思路。要深入到基层学校、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对一些事关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要深入分析和科学预测本地区“十二五”期间人口结构变化、经济结构变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趋势,细致深入地做好分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的需求预测。要根

据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对教育需求的新变化,做好各级各类学校的布局规划和每一所学校的建设规划,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实现重大教育项目工程奠定基础。

(五)努力提高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要切实提高目标体系设计的科学性,所提出的目标既要鼓舞人心,又要符合实际、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目标相结合,既有体现导向性的目标,又有可以量化、评测的目标。要切实做好重大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预期效果、实施方案等进行充分地论证。全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把分区规划、分类指导作为一项重要的原则,各地在制订规划中,也要按照这个原则,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统筹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教育发展。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门负责规划编制的领导同志,选配知识结构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组建得力的编制队伍,加强规划理论、规划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提供有力的经费和条件保障。

(二)解放思想,锐意创新。要进一步加强战略思维,更新规划编制理念,扩大国际视野。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省情,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改进规划编制方法,增强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前瞻性。

(三)注意民主参与,集思广益。要努力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主动听取社会各界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充分发挥规划专家的作用,进一步协调各方利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为社会公众参与规划开辟畅通的渠道,把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意见建议作为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四)要把握进度,做好衔接,按时保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国家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分三个阶段,由现在起到2010年6月份为调研与规划框架研究阶段,从7月份到12月份为规划文本起草阶段,2011年初到5月份为论证与报批阶段。各地要以这个进度为参考,制订本地区规划编制的时间表,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各地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加强与中长期规划纲要、全国教育“十二五”规划、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等规划的衔接,编制出一个让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教育发展五年规划,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五)请各地于7月底前将“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分县、分年龄学龄人口预测数据,重大教育工程项目设计初步方案和基层教育改革案例等有关材料报送我部发展规划司。

教育部办公厅

学生会体育部部门规划 篇10

时光荏苒,年华似水。转眼间我系 又将步入一段新的征程——第九届学生会。我很有幸的成为该届学生会的一员,作为体育部的主要干部,我们认真总结了上一学年的经验与不足,并结合目前新的情况,做了以下学期计划:

一、体育部组建

由于我系是从这个学期开始将文体部拆开成文艺女生部和体育部,所以在部门下学期招新时要格外注重对本部门内部人才的培养,例如在招新时不仅要考虑篮、足球技术的水平,还要考虑到关于比赛规则方面的了解情况。

二、系队的组建

由于我系每年都举办飞扬杯篮球赛,根据上学期的形式来看,我系在举办飞扬杯时,由于人员的组织与调配不当,导致比赛时缺少裁判。总结上学期的不足,在今年,体育部构想在下学期新招的委员中培养一些裁判,在系队里训练培养,以便为这届飞扬杯做准备。同篮球队一样,系足球队在组织与规划上也有待完善,初步构想今年能使系足球队形成一个正规的编制。在组建系篮、足球队的时候,还要注意与各班体育委员积极沟通,以便招到优秀的人才。

三、体育素质方面的培养

作为体育部的一员,应该对体育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为此,可以构想举办一个关于体育知识的竞答活动,或者举办一些趣味运动。这样既增进了对体育素质方面的培养,也有助于大家互相了解。

四、积极配合系里的每一次活动

希望在今年的运动会中依然能继续保持我系的一贯风采,争取四连冠。同时在元旦晚会上我们部门会协助其他部门做好会场秩序和会场布置。在我系一年一度的大型校园活动中,如生存大挑战、校园吉尼斯及素质拓展中我部门会尽职做好该做的工作,也会尽全力协助主席团及其他部门认真的完成每一项活动。

以上是我部门对于这学期的工作计划,具体内容会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和完善。真诚的希望体育部能够真正起到活跃学校体育文化的作用,为同学们创建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学生会体育部

体育部工作总结规划 篇11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背景和基本定位是什么?

答:“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等一系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十二五”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步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对于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教育“十二五”规划在编制过程中,着重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基本定位:

一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子规劃与支撑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主题、服务主线是“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根据“十二五”期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规划在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总需求和需求结构的基础上,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关键环节,特别是突出了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供给体制与国家的产业结构、区域发展、城镇化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紧密协同。

二是教育规划纲要的启动计划和行动计划。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从现在起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所确定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都要在“十二五”期间启动落实。根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要求,“十二五”规划对规划纲要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分步推进,力图在“十二五”期间为实现规划纲要总目标起好步,夯实制度基础、人才基础和条件基础。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答:教育“十二五”规划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刘延东国务委员高度重视,亲自听取规划编制工作汇报,并多次对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自2009年10月份开始正式启动教育“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主要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研究起草阶段。认真学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有关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展了27项重点课题研究,并开展系统调研,听取经济、社会、教育等各方面专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志的意见。

二是征求意见阶段。先后三次征求了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5个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征求了48个中央部门和国务院部委、解放军四总部、共青团中央、8个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有关人民团体的意见,对各方面意见和建议都逐条梳理,认真研究吸收。

问:请介绍一下这次规划编制的主要特点。

答:教育“十二五”规划的核心是两个词:一是“服务”,二是“落实”。服务就是突出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落实就是要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落到实处。为此,教育“十二五”规划编制做到了“两个同步”:

一是与国家总体规划和重大专项规划编制同步。一方面认真研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战略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另一方面做好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工作,并与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城镇化体系建设等国家重大专项规划、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发展规划和各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编制紧密结合,及时将各专项规划的精神体现到教育“十二五”规划中,将教育发展的要求反映到上述国家规划中。

二是与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实施同步。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起草过程也是不断吸纳最新政策成果和实践成果的过程。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后,一系列重大教育政策相继出台,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各地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中也积极探索和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这些政策和实践成果都在规划中予以充分体现。

问:如何理解“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答:“十二五”时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在指导思想上,规划按照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创新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主线,坚持尊重规律、科学发展和依法治教,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规划突出强调了要为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三个方面的基础:

一是制度基础。“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五年。教育规划纲要将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了六大改革举措,并明确提出组织开展十大改革试点项目。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把推动改革创新、完善重大制度作为战略重点,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创新国家教育制度,努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奠定制度基础。

二是人才基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规划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提出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人才兴教战略,推进教师制度改革,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三是条件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离不开办学条件保障。“十二五”时期是推进教育发展重大项目的关键五年,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后,十大教育发展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实施。规划明确提出了要以落实重大工程项目作为战略抓手,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为“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和物质基础。

问:如何理解“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答:“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为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按照总体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分目标: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这一目标,并明确了2015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教育“十二五”规划对规划纲要有关指标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分区域、分城乡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目标,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力求使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在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方面,提出到2015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又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考虑到教育规划纲要发布以来,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形势和各地的积极性,规划将201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目标由60%调整为65%,学前一年、两年毛入园率目标也相应做了调整,其他主要指标与教育规划纲要目标衔接一致。

二是教育体系和制度建设目标。在体系建设方面,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和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提出了初步建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基本适应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和加强社会建设需求的现代教育体系的目标。在制度建设方面,提出教育体制更富活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制度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投入体制更加完善的目标。

三是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目标。教育“十二五”规划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人才培养结构方面提出了教育支撑经济发展的目标;从高校科研水平、科研成果、发明专利授权数方面提出了高等教育服务科技创新的目标,努力提升教育支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能力水平。

四是教育服务社会和文化建设目标。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分别从教育公平、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教育资助政策体系面提出了教育服务社会建设的目标。同时,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目标。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的进一步细化、实化和量化,充分体现了为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奠定基础的这一战略定位。

问:为什么教育“十二五”规划把体系建设和制度创新放在突出位置?

答:教育规划纲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以终身教育理念系统规划了以国民教育为主体、覆盖人一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十二五”规划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加强关键和薄弱环节为着力点,从健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推进继续教育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这是五年规划第一次对教育体系建设的任务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是对教育规划纲要体系建设目标任务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其中,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内容与刚刚发布的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保持同步,也是第一次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完整表述。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完善现代教育体系的关键是体制机制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是国家教育制度建设。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国家设立了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展开,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对各地在推进教育改革试点中取得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必须加以推广,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教育制度。规劃把重大教育制度的改革创新作为着力点,提出了关系教育改革发展全局、教育系统及全社会关心的十一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任务,包括教育“三个优先”的保障制度、教育公平制度、教育与经济社会结合的制度、民办教育制度、现代学校制度、教育家办学制度、完善政府教育管理制度、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制度、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教育督导制度以及考试招生制度。这些制度建设既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很多领域也是人们群众关心的热点。规划提出要努力通过改革创新,在一些重大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为“十二五”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进人才培养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教育规划纲要和人才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了推进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任务。要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和支撑能力,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是“十二五”期间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的战略性任务。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推进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是加快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布局,加快相关新兴学科建设和急需人才培养;服务国家产业发展和文化发展、社会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需要,加快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人才,面向“三农”的急需紧缺人才,以及文化、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国防等方面的急需人才。

二是扩大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拓宽复合型人才培养渠道,扩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

三是建立人才培养与供给结构调整机制。完善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接。完善政策机制,加强对学科专业结构的宏观调控,促进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问:“十二五”期间推进教育公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平。推进教育公平,保障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规划在两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教育公平的措施:

一是在制度上,将完善教育公平制度作为一项国家教育制度明确提出,以制度促公平。通过健全法制保障,完善资源配置制度,促进教育资源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困难地区、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同时,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规则程序,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

二是在具体政策上,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和完善资助体系为重点,扩大和保障公平受教育的机会。规划按照基本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要求,提出巩固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建立学前教育体系,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同时,完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

问:“十二五”期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什么具体措施?

答: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十二五”规划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目标贯穿全篇,重大制度建设如投入保障制度、教育标准和绩效评价制度、招生考试制度等都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核心任务来总体设计,一些重大政策措施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实施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推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等都直接服务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规划强调了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是建立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评价制度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抓导向、抓评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规划提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能力为重,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同时,特别强调了创新人才培养,提出要加强动手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施卓越工程师、医师、农林和法律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拓宽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途径;结合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等具体措施。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规划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从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实行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通过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问:教育“十二五”规划为什么把区域发展战略摆在重要位置?

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区域发展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提出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并按照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资源承载能力、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提出了不同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开发方向。

教育是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规划从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出发,提出了对不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实行差别化的教育政策,并提出了提升高等教育支撑区域发展的能力,加大对中西部教育发展支持力度,加快缩小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加快发展,优化城乡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等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提高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区域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問:教育“十二五”规划32个专栏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规划文本在体例上采取了正文加专栏的形式,共设立了32个专栏。规划正文主要是阐明发展改革思路,专栏集中表述教育改革和发展具体政策措施,是对规划正文部分的补充,突出规划的行动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主要成就和“十二五”主要目标,各一个专栏。

二是教育发展重大工程计划,共12个专栏,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特殊教育工程等“十二五”启动实施的教育发展重大项目,对目标、任务、覆盖范围及实施步骤等进行了具体说明。

三是教育改革试点,共11个专栏。规划纲要明确了十大改革试点任务,专栏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中的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具体改革举措、试点范围进行了具体说明。

四是人才培养与新兴学科建设,共3个专栏,根据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以及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需求,提出了“十二五”新兴学科建设的重点和急需人才培养的方向。

五是体系和标准建设,包括继续教育体系、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国家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四个专栏,提出了“十二五”相关体系和标准的基本架构、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

问:如何确保教育“十二五”规划的落实?

答:教育“十二五”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确保规划的贯彻落实,是顺利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目标任务的关键。

一是要落实责任分工。推动各地对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制订实施方案,对“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二是完善规划考核评估机制。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研究制定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考核评价办法,对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指标进行考核和评价。近期我部将组织力量研究制定教育“十二五”规划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教育“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作为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上一篇:在我成长有道路上优秀作文下一篇: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