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中国大形势
——“面对新形势,我该怎么干”大讨论之我见
XXXX XX 上周三,我参加了XX公司“迎挑战、稳发展、促提升”形势任务教育巡回报告会。听完报告会,深有感触,总体感受是两个词:困境和信心。
报告会上,CXX书记、公司机关等几名同志都有发言,全面剖析了XX公司现在面临的各种困境,有生产方面的、有人力资源方面的、有财务方面的、还有销售方面的等等,让我第一次近距离、更加深刻的了解到现在公司所面临的困难。不由得为此感到忧心忡忡。尤其是XX矿的严峻形势,让人更加痛心。XX矿党委书记的报告让我印象很深刻。XX矿原来也是一个生产好、盈利大的单位,但是目前却面临着暂时停产、部分放假、人员分流的结果。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还是因为全国煤炭形势的持续低迷,煤炭行业竞争过于激烈,导致公司很多矿井面临巨大压力,入不敷出,有的甚至生产就是赔本,XX矿就是其中之一。面对种种压力,XX矿也做了很多的改革、尝试,最终效果不明显,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最后,也只能做出放假轮岗的决定。副书记讲到,在这样的艰巨条件下,能源集团、XX公司没有放弃,在各兄弟单位的帮助下,XX公司不断的求新、求变,不断的想方设法解决工资待遇、工作安排等方面的难题,总体上保持了矿井的稳定。
当副书记讲到种种困难的时候,我在想,副书记讲出来的可能只是其所面对困难的一少部分,实际面对的困难估计还要多的多。想想人员分流、想想轮岗放假、想想到处去谋生、想想不稳定的收入等等,这其中的辛酸,也只有XX矿的领导、XX矿的工人才能体会!
听完报告会,我们不免要回看自己。看看我们的单位状况,看看我们的工作条件。我们厂生产稳定、工作稳定、收入也稳定,相互一对比,相对来说,我们应该深深感到幸运和幸福。虽然我们也面临着安全生产、煤质和产量的压力,但是这些困难与那些坏的结果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最起码我们可以逐步的改进、提高。
针对我们安检部门来说,我觉得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干好本职工作:
首先是做好安全监督检查,确保不出事故。经过这么多血的教训和付出的惨痛代价,我们都知道,事故是最大的损失,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作为安检部门一员,我们的第一要务就是做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多深入现场,多服务车间,多宣传安全知识等,用切实的行动让安全生产意识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
其次是提升自我业务素质、自我修养,搞好安全工作。一方面安全工作想要搞好,过硬的业务素质必不可少。没有知识,就不会有很强的安全意识,因为眼光达不到。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细小的失误造成,我想如果有过硬的安全知识作为支撑,就能发现明显的隐患或者过错,事故也就不会发生。下一步,我将努力学习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类安全相关的基本规范、标准等知识。二方面安全管理也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X书记曾经说过:“会管理的人,管的是思维;不会管理的人,管理的是行为。”书记说的意思很简单,但是内涵却很值得我们去悟一悟。确实是这样,我们说管理人是最难的,难就难在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人们都不愿被动去做一些事情。所以就会存在管理和不服从管理的矛盾。要想解决这些矛盾,我们要从自身入手,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加强人际心理的学习,要充分理解各种矛盾问题的根源,从想法、认识上改变大家,让员工主动去想安全,去管安全,这样不愁安全搞不好。
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并聚焦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和加强党内监督,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出了新的制度安排,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全会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笔者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对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继承发扬。我们党之所以坚强有力,一是靠理想信念,二是靠铁的纪律。而坚定理想信念、严明党的纪律,根本途径就是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所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维护了中央权威和全党团结,确保了党的坚强领导。
从现实针对性来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新形势下,个别地方部门和干部忽视了党内政治生活,放松了在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等方面对自己的要求,导致自由主义、分散主义、以及“家长制”、独断专行等不良作风的出现。因此,总书记高度重视政治生态问题,深刻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六中全会把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基础工作来抓,可以说是营造风清气正党内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
从工作的部署来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依规治党、制度治党的重要举措。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深刻指出,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他说:“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笔者认为,我们党前一阶段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目前正在深入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都是思想建党、以德治党的重要内容,重在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来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重新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则是在坚持思想建党、以德治党的同时,强化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重要举措,真正体现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的紧密结合。
在全面总结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生动实践的基础上,六中全会把监督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为此专门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既继承吸纳了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制度规范,又全面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有很多重大创新。
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针对新形势下很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出了问题的情况,强调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了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放到了“新12条”的首位。全会还基于“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这一认识,把监督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不仅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11条予以强调,还专门修订了XX年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将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作为监督的重点对象,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坚持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构建了严密的监督体系。笔者认为,《准则》和《条例》的实施,必将大大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从而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7月1日上午,马山镇组织全体党员通过“灯塔-党建在线”网络平台集中收看学习“灯塔大课堂”第一课。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办公室主任张红军对《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进行辅导解读。
《条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总结吸收实践创新成果,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方式、程序等作出规范,是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按照党章要求和《条例》规定,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
学习结束后,各党支部围绕观看的内容开展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党员干部纷纷表态,《条例》对于党员保持党员先进性、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党员,必须时刻以高标准、高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服务群众,以身作则,不断提高党员服务水平。
随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各类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不断地增长和累积,大数据时代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大数据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文化等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将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和决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学习行为、思维方式、教育管理、教学评估等,无不受到大数据的影响。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显著的提升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具有很高的综合价值,教育零序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状况,构建大数据教育平台,制定大数据战略决策,不断的提升自身服务社会的能力。
教育大数据的应用已被列入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工作程序中,相信大数据将很快被推广并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这是当前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大数据的应用模式实际上就是数据的生命周期,即数据获取、存储、查找、分析、可视化和决策。基于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在线决策三大要素的教育大数据应用流程具体可划分为五个步骤,一是学生使用在线系统;二是系统收集和记录学生的在线行为,存入数据库,在线行为包括隐性行为和显性行为,其中隐性行为包括在线社交、论坛发帖、课外活动等不直接作为教育评价的活动,显性行为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状况以及考试成绩等;三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预测学生的各项表现,发现学生潜在的问题;四是对预测和反馈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五是教师、管理人员和开发人员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教育教学变革和教育理论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大数据的思维和理念可以为变革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优化教育决策等理论研究提供客观依据以及新的研究视角,能够更好地推动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教育大数据深刻改变着教育理念、教育思维和教学评价等方式。大数据时代,教育领域充满了海量数据,诸如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学校里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转化为数据。当在校学生都能用计算机终端进行学习时,通过研究学习者的各类活动轨迹,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言行、师生互动、同学交往、微平台等活动,这些都将成为教育大数据的来源,此时的大数据比起传统的数字具有深刻的含义和价值,利用大数据通过技术层面来评价、分析,进而提升教学活动,教育将不再是靠经验和理念来传承的社会科学,传统教育大多是教育者和教育管理部门通过教学经验的学习、总结和传承来展开的,但有些经验是不具有科学性的,经验常识有时会影响判断。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将步入实证时代,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基于数据研究的实证科学。大数据使得教育理念、教学思维、教学评价等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数据时代可以通过对相关教育数据的分析,挖掘出符合教学和学生的教育、学习、评估等实际情况,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执行教育决策,构建出更符合实际的教育教学等相关策略。
大数据为教育带来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使学习和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美国科罗拉多州实施的“教育信息系统计划(Relevant Information toStrengthen Education)”,收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所有信息,以帮助学校改进教学,帮助学生获得学业上的成功[3]。计划的关键是,将收集到的数据和学生、教育管理者的数据内容与相关国家机构的记录用信息系统联系起来;运用数据分析,教师能获取更全面、丰富的数据信息,能够了解何种教育方法对学生最有效,学生可能在哪些方面需要特别的帮助,并进行个性化教学活动设计、学习计划和差异化的教学方案的创新,大幅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则可以得到教师更好的指导和支持,进而提高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大数据对于学校教育管理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利于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学校管理离不开信息,学校是培养专业人才、传授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场所,拥有众多的专业学科,学校管理中的各种控制活动和决策,如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质量控制、教学评估、教学组织指挥、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等,其中蕴藏着海量的信息资源,并不断产生各种新的数据,大数据的处理和挖掘对于学校管理具有关键作用。例如,针对行政管理、人事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各类领域,进行全校系统的规划、梳理,具体细化数据收集标准规范,同时,针对重要管理对象的数据,从不同维度对同一个对象进行数据记录,数据之间可以相互印证,形成多源的管理对象大数据,着眼于过程管理控制、活动管理、管理决策,全面归集学校管理大数据[4]。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也可以为学校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提供重要手段。例如,利用大数据帮助学校信息网络运行进行相关日志数据分析,据此学校信息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审计网络环境,并观察到故障点的位置,然后生成报告,帮助他们进行程序修补、升级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提升学校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机关小部门是指机关工作人员50人以下、不设政工处室、机关党委,不配专职党务干部的工作部门。这些机关小部门开展党建工作,有着同机关综合性大部门不同的特点。做好机关小部门党建工作,应着眼特点,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路子。
一、针对机关小部门领导干部少、权力相对集中的特点,更加注重落实部门主要领导抓党建工作责任制
同机关大部门相比,机关小部门领导职数一般为一正两副或一正三副。在部门领导干部配得较少,权力相对集中,但又未配专职副书记情况下,落实部门领导干部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尤为重要。部门领导干部抓党建工作责任制是确保机关党建工作落实的重要保证。机关小部门主要领导抓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程度,决定着机关小部门党建工作的落实力度。因此,作为机关小部门主要领导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履职、不抓党建是失职”的责任意识,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把机关党建工作作为本部门总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起筹划、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落实;主要领导带头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分管领导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机关党建工作,形成党建工作的领导格局和工作机制。结合形势任务和部门实际,把机关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
— 1 — 事日程;机关部门党组每年至少两次听取机关党组织的工作汇报,研究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提出指导意见,并帮助解决人员经费等问题,努力改善机关党组织的工作条件;支持机关党组织履行监督职能,不是班子成员的兼职副书记列席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有关重要会议。重要决策和干部任免、奖惩,听取机关党组织意见和建议;经常通过机关党组织了解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反映和意见。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支持并积极参加机关党组织的活动,自觉接受监督。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坚持定期为党员上党课。
二、针对机关小部门工作任务较重、职能相对单一的特点,更加注重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
与综合性机关部门相比,机关小部门一般承担着党委、政府某一方面工作职能,是党委政府某一方面工作的专门职能机构。人少事多、职能单一的特点,决定了机关党建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有价值和生命力。当前,保增促调、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是机关部门的中心工作,也是机关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机关小部门应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找准功能定位,确定工作方针,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相融共促。部门主要领导对机关党建工作认真进行分析研究,谋划工作思路,确定工作重点,确保党建工作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障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机关党组织要认真 — 2 — 落实上级党委年度党建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做好“规定动作”。实行党员领导干部既抓党建、又抓业务工作的“一岗双责”制度。把党建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党员干部,明确责任要求,确定目标任务,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使抓党建成为自觉行动。
三、针对机关小部门党员比例较高、党员作用不明显的特点,更加注重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和党员主体模范作用
机关小部门工作人员不到50人,一般中共党员占总人数的70%到90%。在党员工作人员占大多数的情况下,机关小部门应注重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和党员主体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是无声的命令,对广大党员群众有着举足轻重的引导作用。领导干部应当以身作则,在认真学习、勇于实践上作表率,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上作表率,不做表面文章,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在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上作表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严格自律、清正廉洁上作表率,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模范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在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使自己在各方面能够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能够给群众以影响。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必须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放在突出位置。党章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明确规定了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涉及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
— 3 — 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这为党员权利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采取发放征求意见表、走访座谈、开展满意度测评等方式,深入了解广大党员对党建工作的期望、要求和评价。推行党务公开,将党建工作文件下发到每个党小组,组织党员讨论,根据党员反馈的意见,修改充实党建工作计划,激发党员参与热情。进一步建立健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完善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各项措施,增强制度体系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使各项权利保障制度严格执行到位。把健全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同加强党员的主体意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党员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党员主体素质和参与能力,激发党员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到党内生活、党的建设和各项事务的管理中来。
四、针对机关小部门不设政工处室,不配专职党务干部的特点,更加注重培养精业务、会党务的兼职党务干部队伍
机关小部门的党建工作一般由该部门秘书处或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由该单位一名组织人事干部兼职。与50人以上的机关部门相比,机关小部门党务工作力量比较薄弱。为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兼职党务干部队伍非常重要。兼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是机关小部门做好党建工作的组织保证,必须建立一支党性强、作风正、业务精、素质好的兼职党务干部队伍。一是提高政治素质。把具有一定政治素质、党务知识,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选入支部。由政治理论水平较高,党性强、业务好,— 4 — 威信高,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和团结同志的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党支部书记。二是加强培养锻炼。努力提高机关兼职党务干部素质,突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人格力量,用党性修养、道德情操、知识水平、表率作用去吸引人、说服人、感召人,从而赢得党员干部的信赖、拥护和支持。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努力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三是注重实践锻炼。实践锻炼是提高兼职党务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要给兼职党务干部交任务、压担子。培养他们会上党课、会做思想工作、会调查研究、会开展组织活动、会撰写党务公文等。兼职党务干部要通过实际工作,扎扎实实做事,不搞花架子,要从党员和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疑惑和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及问题。注重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在抓党建工作落实上用心思、花力气。
五、针对机关小部门资源不多、力量有限的特点,更加注重资源共享、党建联建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11-12-16 06:30:00 来源:搜房网 张 磊
[提要]随着时间进入2011年年尾,在诸多政策叠加调控下的2012年海南楼市走向如何越来越受关注,特别是新的一年房价会不会降,会降多少更是关注的焦点。
搜房网讯:随着时间进入2011年年尾,在诸多政策叠加调控下的2012年海南楼市走向如何越来越受关注,特别是新的一年房价会不会降,会降多少更是关注的焦点。
政策调控下的2011年,海南楼市并没有像众人想象中的颓靡不堪。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底,海南商品住房销售761.34万平方米,占全年计划的152.26%,同比增长4.9%。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85.9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总额的110.5%,同比增长43.7%。价格方面,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自限购令后,海南楼市成交量虽出现下滑,但不同的是,海南大部分楼盘成交价格仍然较为平稳。总体上,今年海南楼市在限购、限贷和首贷利率下降的政策下表现相当坚挺。
那么,2012年的海南楼市会不会像过去的一年里一样坚挺过去呢?
自海口宣布延续限购后,中央经济会议又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要使房价回到合理的水平。而后,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12月15日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继续指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政策丝毫未动,并且有越累越紧的趋势。
(浅谈中国周边形势)
姓
名:院
系:年
级:专
业:学
号:提交日期:
胡春霖
化生学院
化学
20100751131
2012年10月 28日
摘要: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在继续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各种力量的较量和互动更加突出;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因素,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出现空前密切的融合与互动。但无论如何,和平仍是主流。
关键字:
中国周边形势 局势动荡 中国 关系
发展 建设 应对策略 南海问题
中国态度
随着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但周边安全形势问题仍是世界安全隐患的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尤为复杂。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后还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有了不同的发展,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但我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仍然非常严峻,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胁和挑战。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一)、中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海洋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
(二)、周边的国家
中国周边国家分为六大板块,分别为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西亚、南太平洋部分地区。既有发达国家,诸如日本、韩国,也有发展中国家,诸如朝鲜、巴基斯坦、印度等。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可谓是一个复杂的大环境。
(三)是在中国与临近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了未解决的边境问题
其中包括中印边境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中国南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时间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境谈判中的地位。
二、周边国家的动荡
近年来,中国周边国家动荡不安,形势相当严峻,六大板块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荡。最近美韩军演搞得轰轰烈烈,朝鲜也不示弱,坚决不放弃武力。今年自从“天安号事件”之后,朝韩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紧急。“炮轰延坪岛”事件更加剧了这种危机情况。作为局外的美国,始终不会忘了插一脚,以图到达他控制东亚来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日本作为美国的“附庸国”也不忘支持自己的大哥。俄罗斯作为美国强硬的对手,理所当然支持朝鲜,遏制美国。中国作为一个中立国,这始终强调双方要保持冷静,克制、克制、再克制,重启六方会谈,缓解朝韩紧急局面。如此多的国家介入朝韩问题,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如丘吉尔所说“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日关系也由于钓鱼岛事件变得紧张,前些日子,日本多次扣押中国渔民船,引起国人的愤怒,并掀起了抵制日货的风潮。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而日本将其称为尖阁岛,并划入自己的领土,还派舰队护卫,不准中国渔政船进入,简直是无视中国的权威。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我们不再落后了。
在看看南亚地区的阿富汗,政局极不稳定。几天就会发生爆炸事件、示威游行等。阿富汗之所以如此动荡不安,是由于有卡尔扎伊政府、塔利班武装、美国、北约军队四支力量的存在,如此复杂,不发生爆炸事件也怪。和阿富汗有的一比的是巴基斯坦,这两个地方都是恐怖分子窝藏的地方,美国也借此打击恐怖分子为由,派军队驻扎两地。这两地的人民生命没有保障,随时都可能由于爆炸而丧失生命。
还有东南亚地区的泰国。去年,泰国的红衫军事件,首都曼谷的示威、爆炸事件等都暴露了泰国政局的不稳。西亚最明显的当首“两伊问题”了,伊拉克战争结束了,美国军队也陆续撤退了,但美国政府扶持的伊拉克政府是否能稳定伊拉克人们的心,我们还在等待。伊朗核问题也是令人头痛的问题。联合国已指责伊朗滥用核武力,伊朗则表态“坚持和平利用核能”美国则强硬的指责伊朗,但伊朗并不怕美国,当作若无其事。中亚也不稳定,中亚的吉尔吉斯坦首都爆发反政府示威,南方重镇奥什发生族与族之间的骚乱,奥通巴耶娃已出任“过渡时期”总统。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一向稳定,这下也不平静了,总理陆克文下台了,新的女总理上台了。
纵观六大板块,都动荡不安,都潜在危机,这就是中国当前的周边形势。
三、动荡的原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国同家一样,也有自己的困难,而究其根本原因,一般出于:领土纷争、权力争夺、对国家安全的担忧、美国等大国的干预。中日钓鱼岛就是领土纷争,还有中国与南亚关于南海群岛的问题。目前,南沙问题形势严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前南海争夺涉及“六国七方”,我国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形势相当严峻。1973年“石油危机”前后,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掀起了一股瓜分岛屿、开发石油的狂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地区,其中印度尼西亚提出海域分割要求,越南提出对南海拥有全部主权。而目前,我国只控制南沙群岛中的7个岛屿,我国台湾控制其中的太平岛,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则抢占其中的50多个岛屿。其中,越南占据岛礁29个,控制海域面积20万平方公里,打井60多口,2002年与美国在南海西南部发现了东南亚最大的油田,储量2至4亿桶。菲律宾占据13个岛礁,控制海域面积41万平方公里,打井70多口,年产石油35万吨。二是有关国家加强控制和军事准备。越南反复宣称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并成立南沙地方行政机构,还准备向南海占领岛礁移民。越南海军专门组建了应付南海突发事件的“海上快速作战旅”。2002年还组织10多次以南沙作战为背景的较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菲律宾设立卡拉延市政府,将部分占领南海岛礁划归其管辖,军事上组建了西部联合特混部队,专门负责南沙方向的巡逻和作战任务,2002年举行了5次以南海作战为背景的军事演习。其他国家也有相应的行动,一方面加强控制,另一方面进行作战准备。三是南海问题国际化倾向日益严重。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引入外部资金,与美、日、俄、法等诸国联合对属于中国领海范围12海里的南海油气资源进行疯狂的掠夺性开发。到上世纪90年代末,已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个。同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既得利益者,一方面联手借助国际舆论压我就范,企图使南沙问题争议多边化、国际化、复杂化,另一方面与美国达成协议,使美国军舰有权进入这些国家港口和基地,借美国完成在东南亚军事基地的作战和后勤保障体系建设。除美国外,日本、印度也积极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活动。
四、中国应对的战略
中国的周边国家都动荡不安,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也间接地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来使自己得到最大的发展。美韩在黄海附近军演,无疑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所以我们要保持一个冷静的心态,静观其变,同时也做好应战的准备。努力加强国防力量,用科技推动国防事业的发展。同时要和个邻居友好相处,以使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俄罗斯是中国天然气的进口大国,中亚是石油进口的源地,澳大利亚则是矿石的主要来源,日本、韩国、美国都是中国的贸易大伙伴。在今天这个大经济时代,我们的发展离不开周边的国家,所以我们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周边国家搞好关系,使中国的经济蒸蒸日上。
(一)最重要的还是发展,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现在世界形势和我们周边安全环境应该是错综复杂,怎么从错综复杂的局面中理出一个主要的发展脉络,就是毛泽东提出来的要抓矛盾的主要,要抓主要矛盾,再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体会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一个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周边环境至关重要。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时时警惕、处处防范。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也是一种财富,它可以鞭策我们努力奋斗,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我国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国家的实力靠的是中央正确领导,更要靠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努力为中国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二)中国的国际态度
随着国际上对中国关注和重视的增加,对我国的期待也大大上升。国际舆论要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这使我国面临履行大国义务的压力明显加大。面对我国国际地位变化和国际形势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国以更主动的姿态展开全方位外交,积极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维护了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积极发展峰会外交
积极开展峰会外交,扩大我国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国际峰会的高规格、权威性,既是各国直接表达自己声音的最佳场所,也是有效处理问题和发挥影响力的极好机会。通过领导人参加这些峰会,直接向世界阐明我们的立场和态度,使世界了解中国的主张和诉求,既有利于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同时也使中国的重要利益得到维护。“世博外交”、“亚运外交”成为新的重要平台,促进中外相互理解与信任,展示我国开放包容、热情友好的形象。稳定和发展同主要大国的关系。大国关系是我国外交关键所在。今年以来,中美关系的压力明显加大,复杂性的一面进一步显现。面对中美关系事端频发的不稳定状态,我国在正视现实,承认中美结构性分岐长期存在的基础上,为化解纷争展开了高层战略对话和协商,敦促美方切实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排除两国关系的干扰,维持了中美关系大局的稳定。中俄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到不断深化,在能源、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合作成果。同时还保持了中欧关系平稳发展势头,加强双方在国际金融改革、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合作。
(四)、加强软实力建设
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改善中国在周边国家心目中的认识和印象,是中国形象在这一地区更具亲和力。同时要保持中国在战略上的威慑力,努力维持一种平衡。
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实施和平外交政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讲友好,也讲原则。参考文献:
[1 ] 姜仁良,江薇薇.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透视及应对策略[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8)
[2 ] 元成章,留建飞.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外交[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20.[3] 新浪新闻
冷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格局最主要的特点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占据全面优势,特别是美国一家独大,同时多强并列,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西”主导了“东西关系”,“北”主导了“南北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超强实力地位和突出作用。当时国际形势大有美国一极化的趋势,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伊拉克战争以后,这种美国一极化趋势的国际格局逐渐出现转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兴起
借助全球化的历史机遇,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比如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冲击美国霸权地位,导致美国领导下的西方世界主导地位的下降。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G8会议向“G8+5”会议的演变。很多全球政治、经贸和环境问题已经不能在G8体制中得到解决,而必须邀请这些新兴经济体参与决策,发达国家主导国际体系和国际议题、发号施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与俄罗斯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出现尖锐化和长期化的趋势
美国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对立以及在安全上的矛盾由来已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冷战时期美苏矛盾的延续。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更是根深蒂固,是植根于文明、信仰和价值观的冲突。现在出现的新趋势就是俄罗斯与伊斯兰极端势力有可能结合,某种程度上形成对抗美国的合力。如果这一结合出现,必然导致美国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进一步扩大,美国的国际环境将更加恶劣。
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内部关系发生微妙变化,表现出逆向演变的趋势 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有两大支柱,即强大国力和联盟体系。美国联盟体系中欧洲是最重要的部分,北约一体化组织是最主要的机制。冷战结束后,由于外部共同对手苏联的解体,欧洲对美安全合作的愿望下降,在主要的威胁认知上与美国的差异越来越大。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后,美国与被布什称为“老欧洲”的矛盾更加尖锐。另外,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展,欧盟成为欧洲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的主导力量,对美独立性增强。欧盟正面临着东扩后的内部协调和其他复杂问题,欧洲国家将主要精力放在自身事务解决和加强欧盟内部团结上,而不愿意过多地承担北约责任,受美国调遣。另外,美欧经贸矛盾有激化的趋势,欧元的崛起势必冲击美国霸权的基石——美元霸权,影响美国利益。
总体上看来,国际格局正经历“一超多强”向多极化转变的趋势,而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和调整,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消长变化,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大国互动频繁,相互依赖性凸显,合作面总体上升。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起伏跌宕,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进一步交织,气候变化、粮食及能源资源安全、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对国际关系走向的影响增大。中国发展的内外关联度进一步增强,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剧变。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尤其受到广泛关注。从克林顿到小布什,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延续着先较量,后合作的传统,但奥巴马却改变了这一惯例,自上台之后就不断向北京释出善意,强调中美合作的必要,中美关系在奥巴马时代出现了高开高走的良好态势。
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台后,把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念确立为白宫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之一,对华政策呈现出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在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上,克林顿坚持与中国的人权状况挂勾,人权问题成为当时困扰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
1994年,克林顿签署美国对外关系授权法,公然声称要提高台湾的国际地位。1995年,时任台湾领导人李登辉访问美国,触及中方底线。中美关系因台湾问题的冲击出现严重倒退。
从1996年开始,白宫逐渐调整对华政策。时年5月,克林顿宣布无条件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进而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和北京达成协议,中美关系触底反弹。1998年,连任之后的克林顿延续对华接触政策,并对中国进行了长达9天的访问,中美关系进入稳定发展的新时期。
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白宫一度把中国定位成地区安全的威胁和战略竞争对手,对华政策再趋强硬。时年4月,他宣称将竭尽所能协助台湾自卫,并扩大对台军售。而当月发生在南海的撞机事件,更使中美关系再度降至冰点。
9·11事件的发生改变了白宫的对华政策。小布什意识到,在全球范围内打击恐怖主义少不了中国的合作。2002年,中美两国元首实现互访,小布什明确宣布不支持台独。2005年,白宫把北京明确定位成利益相关者,期待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积极角色,中美关系再度回暖。相比之下,奥巴马上台后的对华政策有着完全不同的参考背景,金融危机的阴霾和中国的迅速崛起,令白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
于是,上任不到一年,这位立志变革的美国总统在气後变化,清洁能源,中美贸易,国际金融秩序,以及地区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上寻求与北京对话,并不断强调中美合作的重要性。
从上海到北京,不论是与青年学生的互动,还是和中国领导人的会晤,奥巴马的首次中国之旅尽显平和与谨慎。除了在经贸和人权等问题上不愿多作让步之外,美国总统的对华政策展现出别样柔情,中美关系也呈现出更为密切的发展态势。展望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在下述几个重要方面将会逐渐有较好的提升和发展:
一、美中两国战略经济对话将继续保持下去,而且会更有绩效,更有实质性的提升,而不存在美中战略经济对话可能被奥巴马政府中止的可能性问题。
二、美中战略(政治)对话,也将会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向前发展,对话的层级将会仿效美中战略经济对话,提升到国务卿级别。
三、美中战略军事对话,也将提上日程。可以预料在加强和提高美中军事交流程度和层级的基础上,势将逐渐过渡到美中国防部副部长级定期对话,并顺势最终实现美中战略军事对话的部长级层次。
四、奥巴马政府会如奥巴马本人所说的乐见一个强大和平的中国的崛起。虽然奥巴马也曾说过中国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是竞争者,但是奥巴马本人及其政府的对华认知和对华政策,势将因上述三大关系的改善及改进,必将会演变成:中国既不是盟国,也不是敌人,而是朋友,是可靠的可信任的合作伙伴。为此,奥巴马政府将会希望、要求、请求中国同美国一道承担更多的世界大国责任,发挥更大的全球大国作用。
五、台湾问题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是美中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奥巴马政府将会在布什政府的台湾政策基础上,回归克林顿政府的“三不政策”(一、不支持一中一台和两个中国,二、不支持台湾独立,三、不支持台湾加入需要会员国身份的国际组织)。而且也自然会把对台关系纳入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框架内,逐渐减少对台武器供应,并尽力促进两岸和平
解决分歧,乐见两岸和平发展。这一点既是由中国的对美政策、美国国内和国际形势所决定的,也是由中国国民党马英九执政排除台独后,两岸已经进入良好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所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也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实力地位的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时,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只在世界排第七位,GDP约1万亿美元。21世纪的头8年,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第二,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20多年来中国海军、陆军、空军等的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全世界华人骄傲,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国际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汉语热,也说明中国的地位上升了。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发展模式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世界各地“中国热”持续升温。正确认识我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就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胡锦涛同志在第11次驻外使节会议上提出的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既要正视我国全球性影响日益扩大的现实,同时又要坚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定位,要坚持承担与我国实力相称的国际责任,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
如今的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GDP已居全球第四,军事实力也大幅增强,今年军费开支已达4200亿人名币。中国的快速崛起,对周边的国家产生了相当大的震动。放眼四邻,对中国崛起各怀鬼胎。
日本是中国死敌,对中国的崛起既害怕又担心。在日本看来,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软弱可欺,是日本征服世界的基地与跳板,一个强大的中国不符合日本的利益。一旦日本周边出现一个强国,日本恐怕要夜不能寐了。而韩国同日本一样是美国的走狗,对中国曾是其宗主国,控制其上千年耿耿于怀,加上在朝鲜战争中阻止了南北统一,又支持北朝鲜与其为敌,韩国人可谓对中国恨之入骨。对中国的崛起同日本一样是又恨又怕。
朝鲜多年以来一直与美国作对,其靠山自然是中苏。苏联解体后,中国是朝鲜的唯一靠山,但朝鲜很不听话,经常违背中国意愿。对于中国来说,朝鲜是块挡箭牌,可以帮中国挡一挡住美日的子弹,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而朝鲜显然不太愿意做中国的挡箭牌,06年朝鲜擅自进行核试验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故而朝鲜是中国一个不忠实的小弟,对大哥的强大自然忧喜参半。俄国前身曾是超级强国苏联,但如今已是衰弱不堪,对抗北约根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中国强大,可以分担减轻俄国面对美国的压力,对俄国有好处,但也对俄国远东地区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毕竟俄国曾侵占中国一百五十多万国土,把外蒙古分裂出去,所以中俄之间有爱有恨,关系十分暧昧。外蒙古,完全是苏俄一手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我本人非常希望外蒙古能回归中国。外蒙古原来依靠苏联,如今苏联解体,转而投靠美日,对待中国,只有一个字——怕,怕中国将其吞并。至于中亚诸国,与中国关系暧昧,最近又与美国打得火热,弄得不好就成了美国的反华基地,不可不防。阿富汗与中国接壤不长,但如今的阿富汗混乱不堪,已是美国的势力范围,阿富汗的美军是中国西边最大的威胁。巴基斯坦是中国最可靠的盟友,有着共同的利益基础和共同的敌人——印度。位于中国西南的印度,与中国有十二万多平方公里土地的争议,为此曾与中国兵戎相见。印度始终对中国充满敌意,中国的强大无疑是印度所不想看到的。缅甸、泰国、老挝、不丹、尼泊尔等国,较为弱小,与中国关系良好,且存在的美国势力又不大,故而不足为虑。越南,同朝鲜类似,曾是中国附属国,也曾是中国大力扶持的对象,但后来与中国反目成仇,时至今日,中越关系仍然很恶劣。中越在南沙群岛上存在利益冲突,越南至今仍霸占中国许多岛礁,最近又有投靠美国的倾向,必须重点防范。菲律宾是美国手下,且与中国在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上存在争议,对中国很不友善。
美国虽然不是中国邻国,但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其触角遍布全球,中国目前处在美国的包围中,必需打破其封锁。目前美国最担心的是出现第二个苏联,为了确保其独霸全球的地位,必须遏制下一个超级大国的产生。放眼全球,最有可能成为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只有中国,因此美国定然会千方百计地阻止中国强大,譬如在台湾问题上阻碍中国统一,支持西藏独立等。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的一个心腹大患,这种不统不独的状况已经持续了近六十年,也不知还要持续多久,总是把台湾问题往后拖终非良策,而美日自然希望大陆与台湾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日益强大,台独倾向日益严重,统一日益困难,到如今这个地步,只有用武力才能解决台湾问题,一旦两岸统一,中国将会发生一个质的飞跃。
新疆、西藏等地,均存在有反华势力支持的分裂势力,这对中国西部边疆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如此看来,中国周边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危机四伏。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对中国虎视眈眈,屡屡在台湾、西藏、新疆、人权等问题上向中国挑衅,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实力才是真理,中国不能对反华势力抱有幻想,唯有强大自己,才是硬道理!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新变化 1.海上问题矛盾激化
海上安全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中国的海洋战略已成为国际社会判断中国是否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标。中国的深海战略已经触及美国的亚太乃至全球利益,周边国家借美国重返亚太之势在海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潜力大大增强。因此,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深海战略面临的压力将常态化。
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随着航母的试航进一步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和关注。应对中国崛起引发的地区力量失衡,已经成为美国与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课题和挑战之一。周边国家在安全上依靠美国,经济上力图分享中国经济成果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夸大南海争端既是美国加大亚太战略投入的抓手,也是周边国家平衡中国影响力和塑造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手段。南海争议已经成为中美战略较量的焦点,也将成为过去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世界主导权转移的一个信号。
2.半岛局势僵局难破
中国周边安全的最大软肋是东北亚,朝鲜半岛形势是风向标。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以朝鲜半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是中国安全的致命弱点。历史上,1895年的甲午战争、1905年的日俄战争以及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等都在这个地区。新中国成立后,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以及60年代中国与苏联的珍宝岛冲突都对中国安全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即便是美国学者也承认,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具有很强的合法性,包括维护中朝边界的稳定、阻止对华包围圈的形成以及显示中国和平崛起的决心与可能性。
3.日本“远交近攻”加强日美同盟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特大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三重灾害。日本大地震的国际救援行动以及日本接受救援的情况,清晰地反映出日本对外关系的亲疏远近排列顺序。即日美同盟为中核;第二层次为间接的盟友,主要是美国同盟旗下的英、法、韩、澳大利亚、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第三层次为与日本历史渊源甚深且有共同价值观的东南亚国家:第四层次为能够对中国实力起制衡或牵制作用的俄罗斯、印度、蒙古等国。具体来说,处于中核的日美同盟关系在快速协调应战能力方面彰显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性。第二层次的间接盟友也发挥了快速集结的配合救助优势。第三层次的关系主要体现了“情感投资反哺回馈”的良友关系。第四层次则主要起平衡手的作用,而上述四个层次均具有明显针对和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虽然中国在大地震后对灾情深切关注,物资方面予以大力援助,但是日本在选择接受中国的援助时甚为谨慎。从日本领纳其他国际赈灾救援的态度上,充分显示了其现代版的“远交近攻”策略。
4.战略忧虑刺激军备竞赛 进入21世纪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军费开支整体上都保持了增长的态势,这种态势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下去。目前,美国是全球绝对的军事霸主,带给全球最大的不确定性;俄罗斯正在不断加强和巩固军事强国地位;印度推动全方位进攻性军事战略,成为中国周边的“上升性威胁”因素;东南亚各国纷纷加强军备建设,尤其是海上力量。从长期来看,各国军费开支不断增长的态势不利于亚太安全互信的建设,可能使亚太地区陷入军备竞赛的“恶圈”之中,使业已存在的安全困境更加恶化。
5.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
日本特大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三重灾难、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洪灾、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中亚和南亚地区复杂的安全形势,中国海外投资在缅甸遭受损失等,都表明本地区深受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非传统安全问題出现社会化和地区化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到民生。
二、雁型安全模式的升级与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随着伊拉克战争进入尾声和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将外交关注的焦点重新向亚太转移。
“雁型安全模式”是冷战以来美国亚洲战略的第三个阶段。从冷战开始到21世纪初期,美国亚太安全战略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前苏联为对手的轴毂模式,第二个阶段以日本为对手的扇形模式,第三个阶段的“雁型安全模式”正是综合美国对苏战略、对日战略的历史经验,以军事、经济两手都要硬的方式应对中国的崛起。
希拉里表示,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泰国的条约联盟是美国亚太战略的支点。
奥巴马于11月16日访澳大利亚后,美澳两国首脑就加强军事合作达成共识。根据新签署的军事协定,从2012年开始至2017年,美国将在澳最大的海军基地达尔文港部署最多2500名军人,以增强对亚太地区的军事辐射力,特别是南海地区。这一协议标志着越战以来美国首次在太平洋地区扩大长期军事存在。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美国在澳大利亚的驻军不仅直接影响南海局势,也将通过间接的方式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三、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展望
随着美国高调介入亚洲事务引发的连锁性反应,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趋于恶化,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互动进程,正在告别过去十年的稳定态势,进入了一个战略摩擦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将减弱,周边国家对我海洋经济资源的争夺将加剧,尤其是,中美之间的角逐将越来越决定亚太地区的秩序,为此中国应该调整周边外交战略。
1.中美战略竞争加剧
2011年,南海问题出现危机,表面上看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的主权争端,但其实质是中美海权的较量。
2.大选年可能引发地区外交格局新变化
【心得体会中国大形势】推荐阅读: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06-03
形势与政策学习心得体会05-31
认清形势教育活动心得体会09-26
形势与政治的心得体会11-08
大整改大反思心得体会09-12
关于煤炭行业形势及发展心得体会07-08
素质大讨论心得体会06-17
大比武比赛心得体会09-08
教学大比武心得体会11-20
大教学论心得体会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