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精选8篇)
2010-03-25 10:20:12新闻来源: 新华网
近两三年来,中国政府先后批复涉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陕西、甘肃两省部分地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国图们江区域、黄河三角洲等、横琴新区、安徽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10多部区域规划和文件。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2003年9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2007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发布。规划范围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
2009年9月1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3号)。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已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迄今唯一一个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
2009年9月,发改委牵头10个部委组成调研组分赴内蒙古和黑龙江广泛调研,下发了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编制方案,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为东北振兴增添了新动力。
二、环渤海湾经济圈
1、山东半岛城市群
2003年8月,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山东半岛城市群将包括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威海、东营、日照8个设区城市和22个县级市。2004年5月15日,山东省计委负责编制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论证稿通过专家论证,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进入实施阶段。
2、京津冀都市圈
2006年2月起,国家发改委正式进入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文本编制阶段。4月18日起至6月30日期间发改委网站面向社会征求对京津冀都市圈的意见和建议。2009年5月18日,北京、天津、河北规划部门在廊坊签订《关于建立京津冀两市一省城乡规划协调机制框架协议》。
3、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988年,北京中关村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家高科技园区。199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政府和科学技术部“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原则同意请示中关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意见和发展规划。2009年3月,中关村再更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4、天津滨海新区
2006年6月6日,国务院通过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正式宣布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2008年4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天津市报送的《关于调整天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
5、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
2008年1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标志着曹妃甸的发展正式作为国家战略全面启动。
三、黄河三角洲
2009年12月3日,山东省政府消息,国务院已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黄河三角洲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率先建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区。
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2008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中指出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原则和发展目标。
2009年4月14日,国务院发表《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2009年5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关于撤销南汇区建制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的请示》,同意撤销上海市南汇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上海市浦东新区。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
五、海峡西岸经济区
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
2009年10月,福建省发改委出台《福建省鼓励台商投资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台商到福建省投资信息,机械,石化,冶金,纺织制鞋,农、林、牧、渔业及其深加工,新材料,生物与医药,金融业和服务业十大产业。
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2009年1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规划范围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促进珠三角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珠三角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及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2009年10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批准港珠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七、横琴新区
1992年,横琴岛被广东定为扩大对外开放四个重点开发区之一。
2004年,广东省提出将横琴岛创建为“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
2009年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2009年12月16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横琴新区在珠海市横琴挂牌成立。
横琴新区主要发展目标是,经过十到十五年的努力,把横琴建设成为连通港澳、区域共建的“开放岛”;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的“活力岛”;知识密集、信息发达的“智能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岛”。到2020年,横琴新区总人口为28万人,人均GDP为20万元。
八、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由广东省政府发起,并得到周边省区和港澳两个特区的积极响应,得到中央政府的积极支持和指导,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在不同体制框架下的区域组合,已成为中国区域合作与发展中的一个新尝试,也将是中国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协调发展的新突破。
九、海南旅游岛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意见》指出,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十、琼州海峡跨海工程
2008年6月5日,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前期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海口原则通过了《琼州海峡跨海工程规划研究工作方案》和《琼州海峡跨海工程规划研究工作大纲》,跨海工程将统筹考虑公路铁路两用,实行公路铁路合建成为各方共识。2009年10月,琼州海峡跨海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委托研究单位开展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截至2010年3月,地质构造、岩土工程特性、断层及地震、海洋水文、环境生态、通航和安全等15个专题研究论证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已经完成规划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预计将于2010年底完成。
十一、西部大开发
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奠定基础、加速发展、和全面推进现代化三个阶段。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目标是努力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
2009年12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国函〔2009〕150号),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现了循环经济由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
1、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7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2008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4、关中―天水经济区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提出,将把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十二、中部崛起
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接南连北。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2008年1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建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报告,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会议提出,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
中部崛起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及其它战略支点包括:
1、长株潭城市群: 2010年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批准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0〕33号),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2、武汉城市圈:指以武汉为圆心,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8个城市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
3、安徽皖江城市带: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2010年1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中国批准设立的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它标志着产业梯度转移正式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之一。
4、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2008年2月2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会议纪要的通知(赣府厅字〔2008〕38号)。通知指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范围是以鄱阳湖为核心,以环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强化三带,构建四区,构筑高层次的生态经济圈。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5、中原城市群:2006年6月19日,国家发改委网站介绍河南省有关方面组织编制的《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内容指出: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共9个省辖(管)市,14个县级市、33个县、340个建制镇。
十三、重点流域综合规划
2008年10月,由苏、鲁、皖、豫四省20个地级市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第二十一届市长会议暨区域农副产品物流发展与合作论坛举行。
2008年11月18日,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表示,国家发改委将在2009年做好做好巢湖、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的修改和论证,做好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和太湖等重点流域综合规划的完善和编制。
十四、沿海经济初步形成“三大四小”发展格局
从《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到《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通过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再到《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通过,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开发开放已形成了“三大四小”格局。“三大”是指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四小”,指北部湾、海峡西岸、江苏沿海和辽宁沿海。“三大”在改革开放后率先发展起来,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接下去还要扮演中国经济领头羊和体制改革探索者的角色;“四小”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
一、经济基础差距原因
影响东中西部差异的原因之一就是经济因素。
地区生产总值、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教育经费、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等指标都是影响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
北京、上海、浙江是经济最发达地区, 而究其背后的原因, 这三个地方的经济基础就很发达, 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 有着丰厚的经济基础, 上海作为钢铁重工业基地的龙头, 更是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 浙江作为小商品加工轻工业的基地, 以及沿海的有利地形, 也是有着丰厚的经济作为发展的支撑力。而经济较落后的新疆、西藏等地, 本身作为自治区就回归祖国比较晚, 加之偏僻的地域经济本身就是比较落后, 没有什么经济积累, 也没有什么工业支持, 只靠农牧业来支撑一点经济, 所以比较落后,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经济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且起着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
二、自然基础差距原因
第一, 地形地势差异。从地理区位分布来看, 我国东部地区地势以平原为主, 水陆交通发达, 兼具沿海的区位优势。中部地区是几大高原向平原过渡的地带, 地势起伏大, 地形复杂, 自然要素呈过渡性, 自然条件既敏感又脆弱。西部地区主要为荒漠和高寒环境, 新疆和内蒙古西部沙区是重要的贫穷区, 尤其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 贫困县较为集中, 另有一些贫困县分布在新疆北部和东部、青藏高原和青海南部和西藏西部。
第二, 气候环境差异。温度、降水量、湿度等对农业的发展影响很大, 从而影响了人口、产业等, 进而影响了经济。东南地区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 年温差较小, 热量充足, 降水量丰富, 土地肥沃, 农作物种类繁多, 一年两熟或三熟。西北地区气候则以大风干燥为主, 年温差大, 热量不足, 降水量少, 土地贫瘠, 农作物种类少, 多为一年一熟。通过比较, 我们得知, 东南地区比西北地区更适合农作物生产, 而干旱地区的问题严重影响着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 甚至是本地人口的温饱问题。第一产业的发展差异标志着地区之间生产能力的差异, 这必然会影响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并进一步影响到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三, 天然资源的差异。如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煤炭资源、旅游资源等。东南地区相对于西北部地区来说, 有很大的自然资源上的优势, 比如, 东北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 东北及中原地区的煤炭资源, 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和金属矿产资源。西北地区相对来讲却十分贫瘠, 尤其是水资源的缺乏使得农业的生产接近困境。
三、政治政策原因
在改革开放前, 国家出于经济发展和安全问题的考虑, 将许多产业安排在偏远地区;在改革开放的初期, 基本我国各项政策的出台都采取了由沿海向内地逐步展开的梯度式推荐发展方式。
外国处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方法, 我国也确实有所借鉴, 在政策上给予落后地区支持, 政治政策、经济政策都不同程度的给予西部地区优惠和支持。
第一, 国家基本建设的投资向沿海地区倾斜。对于同一个项目的投资, 国家一般会优先投资于东部地区, 所以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立项和外商投资立项的审批权显然都要高于内陆地区。
第二, 对沿海地区率先实行开放政策。对外开放政策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 东部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巨大的财力支持。
第三, 给予东部地区金融政策上的支持。这种发展方式给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了明显的优先发展优势。
然而, 我国对不发达的西部地区的各种优惠政策较迟, 在2000年西部大开发之前, 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投资份额较低, 致使一些地区某些产业部门由于资金限制而不得不放弃, 这也导致了中国西部地区的不发达, 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差异越来越突出。
四、人文历史原因
东部地区与中国西部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 因而发展也会受其影响。东部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有较好的基础设施, 发展的吸引力, 优良的生活环境, 不仅吸引了资金而且也吸引了人才和机会等, 而内陆地区却由于种种原因, 技术、教育和观念都跟不上。
任何现实的生产力都是对以往的生产力的继承与发展, 任何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要受限于原有的经济基础。各个地区的经济基础对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初期的差距效应, 我国东部地区原以重工业为主, 而西部地区则以农业为主, 从历史上看, 就存在一定的差异,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 经济基础的差异不仅没有缩小, 反而进一步扩大。
在教育经费上我国东中西部的经费差异很大, 东部地区几乎是中西部地区的总和。东部地区自身拥有高素质的教育团队和教育设施, 中国高等教的规模, 无论是学校数还是学生数, 在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分布状况是:东部最高, 中部次之, 西部最低。加之东部地区在发展初期可以提供较好的待遇和较高的工资, 从而吸引人才大量流入。中西部地区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源源不断流入东部。对于西部地区而言, 本身教育水平以及教育设施等就不及东部地区, 再加上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的流出无疑在不同程度上减缓其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 人力资源是影响东中西部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产业结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东中西部的发展差异。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各个产业部门内部、各个行业及企业之间的构成。产业结构对于某一区域经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演变升级。改革开放初期, 东部地区率先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 以吸引大量外资, 同时, 为东部地区产业的形成及其产业结构的升级注入新鲜活力。东部沿海企业产业多是附加值较高的机械制造业, 产业结构得到极大的优化, 产业结构发展速度快, 经济效益好。而西部地区则大都是风险大、经济效益低、投资回报率低的农业及重工业, 不利于中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 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空间计量经济学;β收敛;收敛机制;中国
一、前言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等地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导致中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不断扩大,但是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必然存在,尤其是对我国而言,这种经济差距较为明显,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缩短区域经济差异,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西部大开发、振兴老东北等相关区域经济开发政策。从理论专业角度分析,这些措施的实施是数学相关理论中的收敛现象。而收敛度量方法的运用是评价收敛现象效果的关键指标。收敛度量方式分为四种收敛概念,即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以及俱乐部收敛等,首先σ收敛其实质上是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收入的对数方差成降低趋势,即所谓的“变异系数变小”;其次绝对β收敛是指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的增长率与原经济水平之间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再次条件β收敛前提条件是将各地区经济体发展完全相同的基本假设摒除,即不同经济体的收敛稳定性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最后俱乐部收敛是指经济结构存在一定共性,且原人均经济水平相差不大的区域,其收敛现象呈一定的相似之处。经相关学者研究分析发现,欧盟区域经济发生收敛现象的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是空间因素,但是关于这一结论并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意见。例如在对我国区域经济收敛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标准收敛回归分析为主 ,且研究结果表明从空间计量角度分析的所占比例特别小,大部分是从横截面、面板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我国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可知,学者在对收敛现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模型的选择及其检验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研究中过分重视空间相关性的研究,却忽略了空间异质性恶研究,同时对收敛现象稳定性检验研究内容也比较少,对收敛机制的相关内容探讨少,这些都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现象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数据
1.研究对象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门是人力资本、高科技含量生产技术应用等的主要基地,因此城市经济发展与国家或者省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现象要比其他层面呈现的更为明显,因此为了保证本次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选取的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市区,但是县级市不包含在其中,研究样本数量为240个,其中“地区”和“市区”两项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地区”中主要有市区、下辖县以及县级市,因此农村地区的相关数据也为成为研究对象,影響城市经济活动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而“市区”主要包括城区及郊区,其行政界线比较稳定,基本可以保证城市经济活动研究的科学性。
2.数据来源与变量解释
本文研究是以1990-2007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为数据库,而GDP缩减指数则以世界银行2008年的调查报告为主,以1990年人均GDP全国缩减指数进行相关数据的计算,总人口数取自年末市区常住人口数量,而边缘性因子的选取则以各城市与其对应省会城市的距离为依据。由于年鉴中对各诚挚资本存储量没有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记载,因此首先应当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流量数据,并使用永续盘算法对各个城市的资本存储量进行计算,其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式中:Kit为城市i年度t的资本存量;Iit为城市i年度t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Dit为城市i年度t的折旧量;δ为折旧率;本文已官方发布的3.6%为δ的取值;g为各城市1990-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速度。
三、区域经济空间相关模式与集聚检验
本次对中国区域经济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一定的检验是收敛研究分析的充要条件,同时这也是模型设定过程中的必然要求。Morans I是ESDA分析研究技术的一种,其主要分为全局Morans I和局部Morans I。其中全局Morans I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出空间模式的整体特点,并对全国城市人均GDP聚集的总体特征进行一定的呈现。如果Morans I研究结果显示在0.05(0.01)水平范围内比较明显,则代表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正向空间相关关系,即相邻地区之间相似特征值出现明显的集群趋势。而本次研究Morans I相关数据显示在整体上城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间集聚现象,人均GDP较高的城市与相似GDP城市集聚一起,而人均GDP较低城市与相似GDP 城市联系在一起。另外局部空间关联模式主要分为四种类型,即HH、HL、LH及LL等,其中HH(LL)集聚模型表示局部Morans I是正值,研究城市与其相邻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是呈现正相关的,即人均GDP呈现高水平(或者是低水平)集聚效应;HL(LH)集聚模型则表示局部Morans I是负值,研究城市与其相邻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是呈现负相关的,即人均GDP呈现高(或者低)城市被低(或者高)城市围合的状态。
1.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从图1中可以明显看出,Morans I数值在0.01水平处较为明显,城市人均GDP水平量呈现出正相关空间状态,这一结果表明随机独立的假设是存在错误的。其中正的空间关系代表着一种集群趋势:人均GDP高水平城市与相似城市相邻,而低水平城市与相似城市在空间关系上呈现集聚现象。另外单从动态变化中分析发现,Morans I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也就是说城市人均GDP空间集聚正在被削弱,但是这种现象发生的呈现不稳定性,即城市经济发展中集聚和分散现象时交替发生的。
2.局域空间相关分析
在进行局域空间相关分析的过程中,研究将1990-2007年的区间范围进行了一定的划分,即1990-1995年、1996-2000年、2001-2007年3个时间段的人均GDP局部空间相关模型进行研究,其结果图表1所示。在所研究的3个时间段内城市显示局部正相关性在60%附近波动,但是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一研究结果与全局相关分析结果相似,也就是说局部空间结构稳定性较高,城市与原集群进行分离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说明,收敛现象的进程是比较缓慢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四、经济收敛空间计量分析
1.收敛的标准方程分析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本次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研究过程中将标准收敛分析法与空间计量分析法进行了一定的对比分析,其中标准收敛方程式为:
式中:i代表城市i;yt、yT+t则代表期初、期末的人均GDP,T为时间跨度。
收敛速度公式为:
当a1值小于0时,收敛现象存在。收敛过程与参数β负指数衰减过程中相符,用H表示收敛程度为1/2时间,也就是末期人均GDP值和初始人均GDP对数一半相关,相似Q、N分别代表3/4、9/10点的收敛,即收敛现象更为明显。
经过回归分析得出a1值为-0.1515,比0小,这也就是说1990-2007年中国城市间存在着一定的β收敛现象。收敛速度为0.0097,收敛程度为3/4的时间为143年,这与收敛研究中收敛速度的2%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同中西部地区相比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两者之间原经济水平相差较差,进而导致收敛现象发展缓慢,这一研究结果与局部集聚结构的稳定性结果相符。
2.经济收敛空间计量模型设定
研究中空间计量模型设定的核心是对相关类型进行诊断,其中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实质性的相关,如空间扩散,二是适用误差相关,如误差冲击。在现阶段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是将Morans I运用到OLS回归残差中。Morans I技术分析法在应用过程中仅对空间相关性的存在与否进行检验,而在对具体空间相关类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将两个拉格朗日检验运用其中,这对研究模型的设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空间误差自回归模型。部分研究学者认为研究中误差自回归过程的模型设定准确性更高,这是由经济增长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在对经济发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将一些与因变量相关的自变量遗漏,另外再加之经济环境与相关政策这些变化的存在难以量化处理,进而产生一定的误差,同时城市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随机误差冲击空间益处的现象,加之误差空间相关的存在,为冲击效应的扩散提供了条件,因此从整体上分析,空间误差自回归模型解释为
式中:μ、ε代表误差向量,μ代表空间自相关误差,ε服從高斯分布误差;W为空间权重矩阵。
3.实证分析
通过对标准收敛回归分析残差进行一定的检验发现,Morans I较为显著,这也就是说破残差具有一定的正空间自相关现象,同时通过使用拉格朗日检验相关类型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可知,两个检验都表现显著,但是误差拉格朗日统计值与滞后拉格朗日统计值相比,前者较大,因此残差自相关与误差自相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将SEM模型与SAR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结果都显示城市之间存在着绝对收敛现象,但是SEM模型的拟合效果比SAR模型效果高。同时这两个模型结果残差依旧存在着高度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横截面数据相关性依然存在,这一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无论是SEM模型还是SAR模型都不是最佳的设定模型。综合空间自回归模型,即GSAM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空间自相关现象已经消除,同时在有关方差方面的解释也比较合理,各变量系数显示高度显著,因此可以判定综合空间自回归模型是最佳的设定模型,且其结果显示空间因素的存在对城市经济收敛现象的影响比较明显,即空间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为收敛进程的加快提供了动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空间相互作用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收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空间计量模型的设定更为科学可行。空间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收敛速度的加快提供了条件,同时在解释空间滞后系数和误差相关系数方面也比较合理,因此综合性空间计量分析方式是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研究的最佳设定模型。
参考文献:
[1]王晓芳.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互作用与区域收敛分析[J].经济地理,2016(05).
中国要美,农村须美。
乡村旅游是很多地方乡村创收增收的支柱产业,是文化兴盛的特色产业,是幸福生活的民生产业,是美丽中国的生态产业,在这样一个山水乡愁逐渐消弥的时代,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正面临着部门难统筹、文化缺深度、产品缺体验、产业缺联动、营销缺整合等问题,迫切需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运用新的发展理念,实现产业发展的突破。而全域旅游是实现以人为本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旅游综合协调管理的新抓手,也是主客共享生活方式的终极追求,是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理念指引,在空间优化、产品建设、服务升级、民生幸福等方面都影响着中国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当下 全域旅游推进如火如荼,近300个省市县已先后启动全域旅游建设工作,国家旅游局也公布了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262家名单,如何以全域旅游的理念为引导,进一步促创新、促突破、促发展、促保护、促美丽,打造特色鲜明、美丽灿烂、原味乡愁的中国特色乡村旅游,成为旅游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重要命题。
新时期乡村旅游发展应运用全域化的理念和思维做好 从怎么建(规划引领),怎么管(运营支撑),怎么卖(营销拉升),怎么投(投资导向)的四位一体全面发展,做到农业产业化、农民居民化、农村景区化,全面联动和农民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将中国乡村旅游从传统发展提升至乡村旅居生活目的地。做好怎么建
规划引领,实现全局规划引领下空间、产品、服务等全域发展。
1、全局规划引领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涉及文化、商贸、教育、金融等各产业,也涉及旅游、交通、文化等各部门,也涉及到政府、企业、农民等不同主体,应当以全域化的理念和思维联动产业、联动要素、联动行业、联动部门、联动全民,综合性产业综合抓,以旅游规划全局引领,全域统筹,一张图、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干到位;同时在顶层设计、体系建设、制度保证等方面齐抓共管,合力共兴旅,从小马拉大车到群马拉大车,实现综合产业综合发展的大旅游格局。湖州组建市旅游委员会,增设了乡村旅游处和产业促进处,推动完成了市县两级旅委体制的全覆盖,建立了市旅委代表市政府对36个部门和7个县区综合目标考核机制,基本形成了“统筹规划、统筹产业、统筹执法、统筹考核、统筹营销”顶层体制保障,是中国乡村旅游全域联合引领的典范。
2、全域空间联动
转变以往乡村旅游景区单打独斗的局面,改变乡村旅游以景区(点)为主要架构的旅游空间经济系统,构建起以景区、度假区、休闲区、旅游街区、旅游小镇、旅游示范县市等不同旅游功能区为架构的旅游目的地空间系统,推动乡村旅游空间域从景区为中心向旅游目的地为核心转型。
3、全面体验升级
乡村旅游不是单一发展的,不仅要有漂亮的绿水青山,还要有各种玩的,各种吃的,也要有养生、文化、度假、名人等特色,才能吸引人、留住人,要从走马观花式的乡村旅游到浸泡式的乡村旅游。展示大美乡景,品味特色乡风,开展传统民居体验、新村风貌体验、宗教朝圣体验等;玩味休闲乡趣,结合纯朴的乡土风情、传统的农耕农艺开展农事活动休闲;体验时尚乡野,开展登山、露营、健走、滑雪等特色娱乐体验;感受幸福乡居,打造气候养生、温泉美食、生态康养、绿色理疗等产品;体会欢乐乡会,充分结合当地的节庆活动和传统节日,深挖内涵,时尚打造。
4、乡旅产业融合
以乡村旅游业激活传统农业,大力发展文化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精致农业、科普农业、休闲渔业等新业态,打造盈利点、观赏点和突破点。推进农业本土化,打造地地道道的“乡村生活”,让原生原长、土乡土色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等融合、提炼、创新,让原乡和时尚结合,创造提升农业文化的附加值,以产业发展延续乡愁;推进农产礼品化,标准化打造“乡村礼物”乡村商业土特产,推进锁化布局,智慧化运营,促进特色农产订单式发展。同时要联动商务会展业、健康养生业、文化创意产业、体育运动产业,全面实现旅游业的联动效应。通过企业的带动,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共享致富成果;通过资金投入、新技术带引、培训新型农民,使农民在自家的土地和家园上成为产业工人。
5、乡村经典示范
特色村镇示范,遵循“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原则,打造风情小镇、风情乡村;特色农业示范园,建设科技示范园和主题休闲农业园;特色星级农家、民宿示范,整合休闲农庄、散户等资源,打造非遗人家、陶艺人家、风情人家、海岛渔家、民歌人家、水果人家等;乡村旅游综合体示范,按照高端化、特色化、品质化的原则,打造集康体养生、乐享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等于一体的品质乡村度假村;全天候产品示范,打造生态观光、农事文化、美食美购、文化演出、民间活动和夜间休闲等全方位体验产品。
做好怎么管
运营支撑,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专业化和持续性。乡村旅游要想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远的方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专业化的运营以及高标准的管理来提升综合竞争力。
1、重视专业化运营
重视有专业运营力的旅游运营商,将景区的经营权、管理权交给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够承担相应景区经营风险的法人或自然人去有偿经营,所有权产权归属不变。经营权的转让是解决景区发展和建设中资金问题的途径,政府享有所有权与管理权,公司享有经营权与收益权。
2、做精标准化管理
建立乡村旅游服务管理评价体系,游客的餐饮、住宿场所必须取得标准规定的资格证书,要素开发与乡村活动要确保符合当地特色,例如乡村旅游的旅馆必须使用具有当地特色的餐具,农场的建筑需要符合当地特色。建立乡村旅游服务管理评价体系,如导游评定体系,通过培训、考核和和游客抽样调查等将导游分等级,规定不同级别导游的导游费提成和相应的多元激励,形成良好的乡村导游选拔晋升机制,提高乡村旅游导游服务的整体水平。依次类推,建立餐饮、住宿场所等的评定体系。
3、做好人才管理
一是要加强从业人员业务培训,二是有关部门或企业可以通过与本地高校合作的方式进行专业人才的对口培养,三是引导现有旅游业从业人员进一步拓宽专业能力形成复合型专业人才,四是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吸引高素质人才来乡村就业或创业。借鉴丽江酒吧模式,吸引有品位追求生活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创新酒吧品牌,打造吸引力。同样,全国有诸多喜欢乡村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年轻人、中老年人,他们素质高,偏爱乡村的环境,追求乡村的宁静,对生活充满想法和热情,能够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乡村旅游产品,要做大胆放手给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做好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
做好怎么卖
营销拉升,实现乡村旅游品牌的价值的放大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卖品牌就是卖乡村、就是卖生活、就是卖全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要卖好全域乡村旅游品牌。乡村旅游品牌营销要做到传统营销和新媒体营销联合出击,通过
“三位一体”的营销手法,先策划一个节事活动或话题,通过互联网引爆营销,再通过传统媒体做正式的推广。网络营销相当于空军,可以辐射到13亿人,可以辐射到全球;传统媒体相当于地面部队,基础支撑强大,联合推广具有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全媒体营销要做到“六有”:有心,洞悉诉求,打动人心;有拉风,创意创新,吸引眼球;有料,底蕴深厚,不断挖掘;有感,唤醒共鸣,粘住客群;有逼格,升华整体,展现风貌;有效,检视自我,对外宣传。做好网站建设、产品推广、价值挖掘、形象包装、营销配套,引领乡村旅游营销工程;要利用大数据挖掘和新媒体技术实现精准营销,优化搜索引擎,优化官方微信、微博,推出更多实用的APP,建立网络营销旗舰店等;要创意营销,做好体验营销、影视营销、服务营销、造势营销等营销手段。
做好怎么投
投资导向,实现乡村旅游资本活力的焕发和产业活力的升级。乡村旅游投资增长迅速,2015年全国乡村旅游实际完成投资261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0%。然而乡村旅游投资中要重视对投资领域和投资模式的深入研究,避免盲目投资。
1、深化乡村旅游投资内容
投资内容要从单一产品建设向特色乡村民宿、乡村度假酒店、历史文化村落、养生休闲山庄、旅游风情小镇等多类型、多业态乡村度假产品拓展;注重旅游收益权的投资,如乡村营地、乡村度假酒店、乡村小火车等都是比较好的投资领域。
2、拓展乡村旅游投资主体
从单一投入到多元革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项目融资支持;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与当地政府进行合作,推进PPP等投融资模式等,筹备组建乡村旅游产业基金,搭建资本平台;积极吸引国际资本参与,拓展投资主体,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影响力。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集国内规划设计领军企业、景区运营金牌管家、智慧旅游先行单位及旅游投资创新平台于一体的旅游全产业链创意服务商,先后承接了《中国乡村旅游标准》的制定,以及《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总体规划》《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三亚市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5-2030)》等乡村旅游规划近百个,并整合旅游规划、城乡规划、产业规划、运营管理和金融投资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成立了乡旅产业发展中心和全域旅游中心,以“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践行“美丽中国,巅峰智造”。
(本文系巅峰智业原创,首发《乡村旅游》,转载请注明)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
市场体系
所有权
占有权
使用权
收益权
处分权
股份制
法人财产权
产权制度
全民所有制
公共产品
基础工业
股份公司
公司治理结构
董事会
按劳分配
按要素分配
利息
地租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
经济增长
制度
通货膨胀
产权
国民生产总值
后起者优势
对外贸易
外贸依存度
直接投资
简介投资
关税
进口替代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替代战略
对外开发
经济政策手段
财政收入政策
财政支出政策
补贴政策
金融手段
政府调控行政管制手段
经济法制手段
简答
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述的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 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是区别于不同社会经济性质的标志。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的基础
中国的过渡经济有哪些特征
渐进式改革有哪些特征?
简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和实现形式。
简述产权的功能
如何通过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确立法人财产权?
为什么说国有企业改革式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简述法人资产制度的基本特征
股份公司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简述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创新
简述公司外部治理结构的.创新
简述按劳分配的实质和意义
简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方式的结合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制度
简述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机理
简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特征
简述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主要内容
简述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说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为什么说实行对外开放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简述我国经济对外开发度的合理目标
如何正确处理利用外资与发展民族工业之间的关系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功能
简述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
简述经济政策的基具体目标
简述经济发展中政策目标可能冲突的区域
简述经济政策手段的构成
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试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简述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区别
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计划与市场关系经历在怎样的演变过程? 宪法制度对于改革道路的决定作用主要
简述中国渐进式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
简述马克思关于所有权权能的论述
简述产权的功能
怎样正确发挥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简述体制转轨中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
简述收入分配总的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简述”分三步走“的台阶式经济发展战略
简述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在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中如何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
论述
试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试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分建设和发展
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
试论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
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试论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实质与特征
为什么说产权明晰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 怎样在政企分开的前提下优化所有权约束?
试论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
试论法人资产制度
试论体制转轨中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创新
试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按劳分配
为什么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依赖于体制模式的转变
试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试论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国策?
试论适度政府干预的界定。
试论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目标选择
试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政策手段选择。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适度干预。
试论经济政策手段的传导机制。
试述中国渐进式改革三实质和特征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试论国有产权的行政代理及其代理成本。
试述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战略。
试述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试述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按劳分配原则。
试论科教兴国的战略。
摘要: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以一日不防”,由此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武力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为此,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一是什么是国防。二是国防的历史启示。三是国际环境和格局。四是如何发展国防。五是新中国国防的建设成就。关键词:国防的重要性 历史启示 国际环境和格局 国防建设
前言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以一日不防”,由此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武力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
我国国防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的出现,作为抵制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的工具----国防便产生了。
一,国防的历史启示
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其间,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锤炼,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培育出了自强不息、前仆后继、不畏强暴、卫国御敌的尚武精神,最终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疆域国家。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古代社会开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出现了国家。从此,作为抵制外来侵犯和征伐别国的武备----国防的雏形便产生了。随后的几千年征战中,为保家卫国,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历史进入秦、汉、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国防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公元前230年至221年,秦国经过10年的统一战争,先后兼并六国,结束了历史上的长期分裂局面,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后的汉、唐两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军事上野处于开疆扩土的鼎盛时期。至公元10世纪中叶的近1300年间,中国古代国防建设的政策和国防理论得到了进一步丰富的发展。
宋朝至清朝前期,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没落时期,但军事上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因此,国防支持和国防理论上也有相当的发展。
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厚重国门,对中华民族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并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知道1949年薪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摆脱了屈辱的历史,拥有了强大的国防体系,不再任人宰割了。
我国四千多年的国防历史,有过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武功;有过引而不发、强虏驻足的宁静;有过遍体创伤、不堪回首的屈辱;也有过抗敌为国的巨大胜利。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征途中,重温这一漫长的国防历史可以从中得到由意义的启示。
二、国际环境和格局
当前国际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总体和平部分**。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
三、为发展国防奠定良好基础
首先,我国必先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强大依赖经济发展。这是我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其次,必须保证政治的昌明。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国家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防的兴衰。只有政治的昌明,才能有巩固的国防。最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与否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就是在面临外敌入侵、国家危亡的关头,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共同抵抗,才能筑起一道坚强的国防长城,取得放侵略战争的胜利。
四、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向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迈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军队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二)国防科技史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三)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入新阶段。
五、我国国防建设要着重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一)陆军加速现役主战装备更新换代和信息化改造,建设精干合成、灵敏多能的新型陆战力量。
(二)海军着眼于建设一支多兵种合成的、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化海上作战力量,把信息化作为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突出发展海上信息系统,加强新一代武器装备建设。
(三)空军着眼于建设一支攻防兼备的信息化空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以一日不防”,由此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国家的防务在各个朝代都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家的疆土,人民,财富和文物没有相应武力的保护,就不会有安全的保证,经济不会有持久,健康的发展,民族的尊严会受到损伤,国家的疆土会遭到践踏。
我国国防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的出现,作为抵制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的工具----国防便产生了。
一,国防的历史启示
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其间,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锤炼,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培育出了自强不息、前仆后继、不畏强暴、卫国御敌的尚武精神,最终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疆域国家。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古代社会开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出现了国家。从此,作为抵制外来侵犯和征伐别国的武备----国防的雏形便产生了。随后的几千年征战中,为保家卫国,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历史进入秦、汉、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国防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公元前230年至221年,秦国经过10年的统一战争,先后兼并六国,结束了历史上的长期分裂局面,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后的汉、唐两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军事上野处于开疆扩土的鼎盛时期。至公元10世纪中叶的近1300年间,中国古代国防建设的政策和国防理论得到了进一步丰富的发展。
宋朝至清朝前期,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没落时期,但军事上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因此,国防支持和国防理论上也有相当的发展。
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厚重国门,对中华民族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并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知道1949年薪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摆脱了屈辱的历史,拥有了强大的国防体系,不再任人宰割了。
我国四千多年的国防历史,有过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武功;有过引而不发、强虏驻足的宁静;有过遍体创伤、不堪回首的屈辱;也有过抗敌为国的巨大胜利。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征途中,重温这一漫长的国防历史可以从中得到由意义的启示。
二、国际环境和格局
当前国际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总体和平部分**。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由中国、日本、美国、俄国、东盟及印度这六种力量构成的多级结构将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结构。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任何一极,在这一地区都不可能单独取得优势。在多极均势结构中,结盟关系的变化及向两极化的发展是造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美日同盟关系仍会保持稳定,但是其作用一是会受到中俄战略关系的制约。
三、为发展国防奠定良好基础
首先,我国必先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强大依赖经济发展。这是我国国防历史给我们的深刻启示。其次,必须保证政治的昌明。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国家政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防的兴衰。只有政治的昌明,才能有巩固的国防。最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与否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就是在面临外敌入侵、国家危亡的关头,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共同抵抗,才能筑起一道坚强的国防长城,取得放侵略战争的胜利。
四、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向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迈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军队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二)国防科技史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三)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入新阶段。
五、我国国防建设要着重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一)陆军加速现役主战装备更新换代和信息化改造,建设精干合成、灵敏多能的新型陆战力量。
(二)海军着眼于建设一支多兵种合成的、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化海上作战力量,把信息化作为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突出发展海上信息系统,加强新一代武器装备建设。
(三)空军着眼于建设中作战力量,减少作战飞机总量,重点发展新型战斗机、防空反导武器,加强指挥控制系统建设。
(四)第二炮兵着眼于建设一支精干有效、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加快提升武器装备系统信息化水平,建设灵敏高效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提高陆基战略核反击能力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能力。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旅游业更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基于其产业关联性强等特点,许多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同时,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因此,通过旅游业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焦作各县域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然而,其它县域的旅游产业还都处在起步阶段,与发展成熟的云台山景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后发优势理论认为,落后地区的落后产业能够利用先进地区先进产业的经验,来加速自己的发展。因此,对于焦作这样一个县域人口占77%的城市来说,学习成熟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经验为自己所用,不断创造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环境,大力发展县域旅游业,是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城乡居民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1 后发优势理论概述
1952年美国的经济学家格申克龙(Alexander·Gerschenkron)首先提出后发优势的概念。在研究了欧洲的工业发展及落后国家现代化过程后指出,无论在地球上哪个部分出现了工业化,这个工业化都得重复早先一些国家或地区工业化过程的全部基本特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产业发展越是落后,它的这一产业冲刺一旦开始就越有爆发性,落后程度越高,就越倾向于形成更大规模的产业集群[1]。美国另一位经济学家莫塞斯·阿布拉莫维茨(Moses·Abramovitz)的“追赶假说”,进一步丰富了后发优势理论。这一假说的核心观点是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的某一产业的生产率差距越大,落后地区生产率增长的潜力也越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落后地区的领导者期望的增长率也越快[2]。
国内学者在分析研究国外大量后发优势理论和文献资料后,指出后发优势主要体现在后发国家或地区能够从发达国家或地区学习先进的成果来加快自己发展,并从中吸取教训。但这些优势只是潜在优势,要使其变为现实,还需要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条件[3,4]。
2 焦作旅游业发展概况
焦作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造就了这里丰富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全市所辖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的大小景点有1000处之多,其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革命遗址9处,古代文化遗址10多处[5]。
自1999年焦作市做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策以来,旅游接待人数、门票收入和综合收入三项经济指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游客人数与旅游收入连攀新高。焦作市各景区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除了从2002年11月开始,由于“非典”因素的影响,游客人数有所下降外,其它时间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数均呈现上升趋势,至2007年旅游收入已达到93.3亿元,是2000年的15.5倍。
2003年,焦作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焦作山水品牌开始在全国叫响,目前已成为一个全国新兴的旅游热点城市,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连续位居河南省前列,其中修武县云台山景区连续十二个黄金周位居河南省第一。
3 焦作县域具有后发优势的景点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焦作经济的腾飞提供了新的契机,并被称为“焦作现象”而编入教科书[6,7]。特别是位于修武县的云台山景区,更是“焦作现象”的典型代表。云台山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一个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七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2007年云台山景区与焦作其它景区的对比如表1。由此看出,云台山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占其它景区总和的26.8%,占总景区接待量的21.2%;门票收入为其它景区门票收入总和的1.25倍,占总景区的55.6%;综合旅游收入为其它景区的1.28倍,占总景区的56.2%。
云台山在焦作旅游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除此以外,焦作的其它县域,如博爱县、武陟县、温县和沁阳市的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8,9],但是这些景点无论从知名度还是发展地位上都与修武县的云台山风景区相差甚远。
3.1 博爱县———青天河、月山寺
青天河,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青天河水库的基础上建成,素有“北方三峡”之荣,“豫北小桂林”之誉。青天河风景区内有唐太宗李世民为感谢孙思邈治病救命之恩下诏赐建的豫北最大的道观火炬观;有常年喷珠吐玉、涌水量达7.5立方米/秒的“华夏第一”的三姑泉;有无任何污染长达10公里碧波荡漾的大泉湖;有兵家必争之地史称“太行八隆之一”的天井关等景点。
月山寺,景区内仙山琼阁、胜迹荟萃、景致奇异,是一处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月山寺依山而建,雄伟壮观,中华三大拳之一的“八极拳”即发源于此。
3.2 武陟县———嘉应观、秒乐寺塔
嘉应观,观内殿宇都是采用清代宫廷式建筑做法,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总共有100多间。嘉应观建筑与黄河相联系,不仅为黄河增添人文景观,而且也是治理黄河的纪念建筑。轴线建筑有御碑亭、天王殿、大王殿和禹王殿。天王殿和大王殿两侧,有配殿四座,光彩夺目,雄伟壮观。山门外青石座基上的一对铁狮,铸造尚精。
秒乐寺塔,为13层迭涩式砖砌建筑,具有唐代砖塔的建筑特征。塔身南壁内置铜佛,其余壁面,间或辟设佛龛。诸层檐的翼角下,有木质角梁,梁头悬铁风铃,清脆悦耳之声,数里可闻。塔顶铁刹,由相轮、宝盖、仰月和宝珠组成,四隅各置一蹲铁狮,分别系一铁链牵拉铁刹。塔心室地平砖隙间,投入硬币可听到水声,故有塔下有井的传说,其实是塔下地宫长期积水所致。现在是河南省现存的最大的五代砖塔。
3.3 温县———陈家沟、慈胜寺
陈家沟,是驰名中外的中华太极拳发祥地,是中外太极拳爱好者向往的太极圣地,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多太极拳流派皆源于此。
慈胜寺,是研究元代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现存山门、天王殿、大雄殿3座建筑。其中天王殿、大雄殿充分利用力学原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天王殿墙壁上原绘有精美壁画,面积达200平方米,画中各天王威武勇猛,栩栩如生,有脱壁而出之势,这在中原地区保存的元代壁画中绝无仅有。
3.4 沁阳市———神农坛、丹河峡谷
神农坛风景区,集旷、奥、幽、美于一体,既有北方的粗犷雄健,又有南方的秀丽阴柔,汇集了太行山的精粹,峰峦叠嶂,洞幽林翠,草药繁多,气象万千,仙境胜蓬莱。神农坛景区是中原古文化的一部分,有仰韶、龙山、夏商文化遗址多处,历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诸朝代,浓缩了数千年的中原文明,素有“道教中心,佛教圣地”之美称。
丹河峡谷,谷内山水风光雄伟壮美,栲栳山雄奇险峻;修建于宋朝时期的宋寨,规模庞大,保存完好,有“中原第一堡”之美誉。
以上旅游景点无论从景区规模、知名度、服务质量还是景区设施,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作者认为,根据后发优势理论,采取相应措施,可以使这些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4 发挥后发优势需要采取的措施
根据后发优势理论,某一地区的某产业发展越是落后,就越容易从发达的地区学习该产业的先进成果为自己所用,从而迅速的转变成优势产业。焦作其它县域的旅游业要想追赶上修武云台山的发展水平,变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为现实的优势,就需要不断学习,创造出一系列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条件。作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4.1 因地制宜、因景制宜,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
各县域应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的特点,准确定位,将当地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不同特色融于未来的发展规划中,努力出精品,打造出独树一帜的旅游品牌。吸取和借鉴云台山的发展经验,选择重点景区扶持和培育,使之成为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景区景点。要聘请旅游业专家加以规划设计,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样板化设计和建设,使这些景点景区成为旅游精品,促使焦作县域的旅游景点能普遍上一个档次,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4.2 加大宣传和营销力度,提高县域旅游景点的知名度
作为焦作县域旅游业发展的成功典型,焦作政府在确立发展旅游业之初,就充分意识到宣传和营销的作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促销,唱响焦作山水。其它县域也应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户外广告、互联网等媒体,通过举办节会、组织“大篷车”出游或聘请文艺娱乐界名人担任旅游形象大使等活动,运用县域总体形象宣传与景区宣传相结合,政府机构宣传和企业促销相结合,传统促销方法与高技术网络促销手段相结合的手段,赢得更多潜在消费者。
4.3 加快旅游人才培养,提高整体素质[10]
要打造精品旅游品牌,壮大县域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有高素质的旅游人才作为支撑。为此要针对差距,制定规划,尽快培养能适应旅游市场竞争的合格人才;既要有高学历的旅游后备人才,也要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和旅游市场急需的熟练技能型人才。要充分发挥县域所在地区旅游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在提高全体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同时,按照市场对人才需求和旅游发展的需要,着重抓好短缺人才培训工作,逐步缓解旅游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矛盾。
4.4 改善生态环境,树立焦作新形象
焦作是一座随煤炭资源开发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现代采煤业的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但多年来,焦作各县煤炭产业沿用粗放开采,综合利用水平低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耕地减少、用水紧张,而且造成环境污染。要实现旅游与经济的深度结合,就要调整旅游工作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使旅游业从单纯追求自身的发展中跳出来,不蹈焦作煤炭业发展的覆辙,要彻底打破脱离经济、单纯发展旅游业的定式,树立新的焦作形象。
5 结束语
从一个以煤炭为支柱产业、以高能耗、低产出、重污染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的老工业城市,逐渐迈向以旅游业为主题的新兴工业城市,焦作在旅游经济收入方面所占的份额愈来愈大。以云台山为代表的龙头旅游景区在国内已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运用后发优势理论,使得落后地区的旅游产业能够利用先进地区先进产业的经验,来加速自己的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根据不同的景区,应进行科学规划,加大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增加影响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改善生态环境,实施旅游与经济的有力结合,打造焦作山水品牌。
参考文献
[1]Alexander Gerschenkron.Economic Backwardness in HistoricalPerspective[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6:377-385.
[2]Moses Abramjoritz.Thinking about Growt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213-230.
[3]王必达:《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D];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6-47。
[4]谢彦明:《发挥县域经济后发优势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6-7。
[5]李振新:《焦作市旅游产品系统开发研究》[D];河南大学,2005:22-27。
[6]许琰:《从“焦作现象”、“栾川模式”看河南旅游发展》[J];《科技咨询导报》2007(20):189-190。
[7]杨家卿:《解读“焦作现象”——关于河南省焦作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现代商业》2004(11):27-29。
[8]刘琳琳、韩学伟:《从羡余现象看博爱县旅游产品的策划》[J];《河池学院学报》2007(2):51-54。
[9]许琰:《从“焦作现象”、“栾川模式”看河南旅游发展》[J];《科技咨询导报》2007(20):189-190。
关键词 金融发展;碳排放;中国
中图分类号 F8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8-0022-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8.004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世界许多国家达成共识,制定并执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中国是碳排放大国,为了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必然。低碳经济的实质是减少碳排放,因而需要厘清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碳排放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决策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宏观调控,实施一系列有利于碳减排的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试图从金融发展深度和金融发展集中度两项指标入手,在P-VAR框架下,深入分析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影响过程,为国家实施碳减排的金融支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1 文献回顾
关于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和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两个方面。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看是否呈倒U型曲线关系 (环境库茨涅茨曲线,EKC) 的讨论尤为激烈,尽管没有达成共识,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我国现阶段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为正相关关系,中国政府现阶段的工作目标是以最小的经济转型成本实现碳减排。
关于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方式、人口态势、消费模式、能源结构、能源强度、技术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1-5],未发现关于金融发展与碳排放关系的研究。金融发展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从理论上早有论述[6],Hicks指出金融创新是引发工业革命的根本原因,而非技术创新[7]。金融体系通过克服信息偏在和分散流动性风险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将资本配置到边际生产率更高的项目上[8-10]。Frankel和Romer[11]指出金融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发达的金融市场利于外商直接投资和刺激投资接收国的经济增长。Frankel和Rose[12]将金融发展称为在经济增长背景下,有利于现代环境技术的导管。发达的金融部门可以降低借贷成本,促进在能源效率部门的投资水平,并降低能源消耗;同时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以较低的借贷成本获得资金,投资有利于环境的项目。另外也有学者[13]认为金融发展会提高工业增长的水平,进而影响地区的碳排放水平。
虽然金融发展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发展,并作用于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但是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规律尚不明了,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多为定性研究[14-16],尤其缺乏针对该问题的实证研究。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厘清金融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有利于制定出符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的碳金融政策,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因而研究区域金融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
2 变量选取与碳排放量的测算
2.1 金融发展变量的选取与定义
本文将从金融发展深度和金融发展集中度两个维度来度量金融发展水平。在度量区域金融发展深度时,采用了金融相关比率 (FIR)。Goldsmith提出FIR [17],并用其衡量经济金融化水平。他将其定义为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全部实物资产价值 (即国民财富) 之比。尽管之后许多学者提出多种指标来度量金融发展,但是FIR始终是衡量金融发展相对规模的最广泛的指标。根据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将全部金融资产价值定义为各地区全部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之和,全部实物资产价值以地区生产总值来度量。本文同时选择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比率反映地区金融发展的集中度。
2.2 CO2排放量的测算
准确地测算出地区CO2排放量是本文实证研究的关键,目前关于如何测算地区CO2排放量主要有四种方法。一是在全国加总的碳排放数据基础上根据省域煤炭消费量占全国总煤炭消费量之比与全国总碳排放量估算而得[18];二是根据省域第t年三种能源消费量及三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估算得出[19];三是将最终能源消费种类划分为9类 (煤炭、汽油、柴油、天然气、煤油、燃料油、原油、电力和焦炭),碳排放量定义为9类能源消费总量以各自的碳排放系数η为权重的加权和[19];四是2006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制定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第二卷提供的参考方法[20]。本文将采用第四种方法估算地区CO2排放量:
CO2=∑3i=1CO2,j=∑3i=1Ei×NCVi×CEFi
×COFi×(44/12)(1)
式中:CO2代表估算的CO2排放量,i=1,2,3分别代表三种一次能源,E代表它们的消耗量。NCV为2007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附录4提供的中国三种一次能源的净发热值,CEF是碳排放系数,COF是碳氧化因子 (煤炭为0.99,原油和天然气为1),44和12分别为CO2和碳的分子量。
3 金融发展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
3.1 样本选择及平稳性检验
nlc202309031531
由于缺乏西藏的相关数据,本文利用中国除西藏外的29个省区市 (为了统计口径的一致,重庆数据并入四川) 的1979-2008年人均碳排放量 (Y)、各地区金融发展深度 (X1) 和金融发展集中度 (X2) 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 (P-VAR)模型分析中国金融发展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
为了保证向量自回归分析的可靠性,本文对地区的碳排放量 (Y)、地区金融发展深度 (X1) 和地区金融发展集中度 (X2) 数据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若数据序列为非稳定的,意味着存在单位根,将进一步对其差分序列进行检验。为了保证结论的稳健性,并纠正传统单位根检验方法普遍存在的检验效力过低的问题,本文分别采用LLC检验、Breitung检验、IPS检验、Fisher-ADF检验和Fisher-PP检验等五种方法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当我们对各面板数据的水平值进行检验时,各种检验结果均表明不能完全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而当对各个面板数据的差分值进行检验时,皆显著地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由此可以确定,地区碳排放量 (Y)、地区金融发展深度 (X1) 和地区金融发展集中度(X2)均为I(1)过程。如果面板数据具有不稳定性,应用最小二乘法可能导致伪回归,所以本文进一步对相关变量的协整关系进行分析。
3.2 变量协整关系的检验
在面板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上,本文进行了面板协整检验,以检验各非平稳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现有应用研究中,使用较为普遍的面板协整检验方法是Kao[21]所提出的基于残差的DF检验和ADF检验以及Pedroni提出的异质性面板协整检验[22-23]。但McCoskey和Kao[24]以及Westerlund[25-26]通过一系列蒙特卡罗模拟研究发现,相对于面板协整的LM检验方法,不管是基于残差的DF检验和ADF检验还是Pedroni的面板协整检验方法的检验功效都很低。为了增强检验结果的可信性,本文利用Westerlund提出的扩展LM协整检验方法[26]对地区的碳排放量 (Y)、地区金融发展深度 (X1) 和地区金融发展集中度 (X2) 的数据进行协整检验。三个检验统计量的值分别为0.217、0.386和0.386。检验结果表明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这一检验的支持下,本文进一步构建了面板向量自回归 (P-VAR) 模型。
3.3 P-VAR模型的构建
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 (P-VAR) 技术是面板数据模型与传统的向量自回归方法的结合,即把面板数据模型系统中的所有变量视为内生的,本模型设向量Vit的各个分量分别代表碳排放、金融发展深度和金融发展集中度,各个分量之间存在互相作用的关系,金融发展作用于碳排放,碳排放又反过来影响金融发展。基本模型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Vi,t=B0+∑kj=1BjVi,t-j+ηi+t+εi,t(2)
式中:Vi,t是一个包含三个变量的向量{Y,X1,X2},Yi,t代表第i个地区在时间t的碳排放量;X1i,t代表第i个地区在时间t的金融发展深度;X2i,t代表第i个地区在时间t的金融发展集中度。本文引入固定效应,即允许变量中存在“地区的异质性”,在模型中用ηi表示,代表可能遗漏的地区特征,并且这些特征与其它解释变量是相关的。φi是时间效应,用来解释系统变量里面的趋势特征。εi,t是个被假设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扰动。
如果模型中存在因变量的滞后项,即固定效应与因变量相关,那么通常应用的均值差分估计过程由于去除固定效应将会产生有偏的系数估计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向前一步均值差分方法,即“Helmert过程”对变量进行转换[27],去除向前均值,也就是去除每个地区可获得的所有未来观测值的均值。“Helmert过程”保持了转换变量与滞后因变量之间的正交性,这样可以利用滞后因变量做工具变量并利用广义矩估计 (GMM) 方法对参数进行估计。
3.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刻画了内生变量对误差变化的反映,即考察在扰动项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并同时保持其它变量的冲击为0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本文采用Cholesky残差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分解,使误差项正交,并利用GMM估计出的系数以及它们的方差-协方差矩阵随机生成大量系数,通过500次Monte Carlo模拟给出两个标准误差置信区间以评价冲击的统计显著性。
在去除了模型中地区固定效应和时间效应后应用GMM得到参数估计值,表2报告了三变量{Y,X1,X2}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的滞后期对于变量间的作用大小差别很明显。根据AIC准则,本文确定最佳滞后期为两期。
脉冲响应函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变量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该变量本身及其他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值的影响轨迹,它能够比较直观地刻画出变量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及效应,并从动态反应中判断变量间的时滞关系。图1给出了碳排放量(Y)、各地区金融发展深度 (X1) 和地区金融发展集中度 (X2) 三个变量之间的冲击影响。横轴代表追溯期数,这里为6;纵轴表示因变量对各变量的响应大小,中间实线表示响应函数曲线,外侧两条代表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区间。需要注意的是,脉冲响应函数是追踪系统对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效果,即假定系统只受一个变量的冲击,不受其他变量的冲击。
在VAR模型中,本文采用了经过自由度调整的Cholesky分解方法构造正交矩阵,将同期相关的冲击项转换为同期不相关的冲击项。
图1中第一行分别是碳排放量对其自身的冲击响应,金融发展深度、金融发展集中度对碳排放的冲击响应。由图1 (a) 可以看出,碳排放对其自身的冲击响应显著为正,并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这说明碳排放上有自我激励的性质,说明人们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对碳排放量产生重要影响,可以通过灌输低碳思想和理念转变人们高碳的生活方式来降低区域碳排放水平。图1 (b) 表示金融发展深度对碳排放的冲击影响。由该图可见,在第一期碳排放就有显著的回应,但从第三期开始响应变成负值,且响应的绝对值逐期增大。这说明区域金融发展深度对区域碳减排作用效果明显,即金融发展深度对碳排放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效果可以在三期后观察到,因此可以通过经济金融化促进碳减排。图1 (c) 显示,金融发展集中度对碳排放的冲击呈现显著的正向作用,该作用在第四期达到峰值,随后下降。这表明金融发展集中度的提高可能增加碳排放水平。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推荐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09-25
中国区域差异分析报告11-05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区域划分11-05
中国历代书法理论汇编06-16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 理论06-28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06-21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心得10-31
试论中国财政监督与监督财政的理论思考07-14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后答案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