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共6篇)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计科0901:王凡
0910014103
一、教材背景:
1、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为《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部分的第一章第二节重要内容。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同学们对信息加以认识和了解,留意身边信息技术的运用,同时加强自身对信息的合理利用。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打下基础。
2、学时安排:1学时
3、适用年级:八年级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
(2)学会灵活运用信息技术;
(3)培养学生运用因特网浏览、搜集信息的能力;
(4)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5)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6)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什么是信息技术 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影响
3、、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4、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初中时已经了解计算机,经常可能上网查资料,对信息有一些了解,所以,现在给他们讲信息技术,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同时通过一些图片来给他们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5、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自主探索、协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学习欲望,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从而掌握网络信息搜索的几种主要策略和技巧。
三、教学内容及进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通过做一些网上案例,给大家分析,从而引入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课程实施
1、基础内容学习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如果知道网站上这些信息的网址,可以直接登录来找到这些信息。但因特网中的信息非常庞大,使我们无法知道信息的确定位置,怎么办?
生:思考并回答
生:回答用搜索引擎
师:请同学们学一学什么是搜索引擎?有哪些分类?
生:打开书26页,看书学习什么是搜索引擎?有哪些分类?
(三分钟后总结)
师:搜索引擎其实是因特网上的一类网站,它事先将网上各个网站的信息分类并建立索引,然后把内容索引存放在一个地址数据库中,当人们向搜索引擎发出搜索要求时,搜索引擎便在其数据库中搜索,找到一系列相关的信息,将结果以网页的形式返回。
搜索引擎按其工作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全文搜索引擎(关键词索引型搜索引擎)、目录索引型搜索引擎
师生:共同总结常用搜索引擎网址及其所属的类别:
2、搜索方法学习 师提出问题:怎么搜索?怎样最准确、最快找到要搜索的相关信息?
布置学生任务,学生带着问题利用教师提供搜索引擎学习资源,自主探索,学习各种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
任务:
①浏览网站:新浪(),利用本页的分类目录搜索国内大学排名。
②有关春节的由来以及关于春节的故事。
③搜索雨花石精品图片。
④搜索有关西安世园会方面的图片及文字介绍。
要求:
①请在因特网上用搜索引擎搜索以上主题相关内容。并把搜索到的内容保存下来。
②对所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成为自己的电子作品(WORD、HTML均可)
学习形式:
将全班同学分为五组,分组协作完成任务,完成作品后每组派一代表展示作品,由师生共同评议成果,看哪一组同学搜索的信息最多、最正确。
(三)、总结与评价:
生:展示作品
师:与其他组学生共同评价学生作品,并对搜索任务完成最好的组进行表扬。
师课堂小结:归纳搜索窍门
窍门
1、关键词的选择最重要。缩小搜索范围的简单方法就是添加搜索词,只要在关键词中间留空格或“+”(和)和“-”(排除)
窍门
2、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当搜索不到理想的结果时,试着用另外一个搜索引擎。
(四)、拓展任务
一、精心准备, 力求第一节课就抓住学生的心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我尤其重视第一节课的教学。按常规教学, 第一课就是介绍Photoshop的作用及窗口界面, 显得有些平淡。为达到吸引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我做了如下设计, 首先在网上搜索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 PS处理效果很好的图片;其次, 还用天安门图片做背景, 把我的生活照PS到了其中, 并挑选了上届学生的一些作品集成到幻灯片中。上课的时候, 在展示网上下载的图片的时候, 同学们纷纷睁大眼睛, 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在看我在天安门的图片时, 有同学忍不住问, 老师你放假去北京了?在看到他们的师兄学姐做的那些作品的时候, 他们都忍不住议论纷纷, 感叹做得真漂亮, 当我告诉他们, 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我们这学期要学习的Photoshop软件来搞定, 并且如果学好了这个软件, 以后可以从事美术编辑、广告设计、平面媒体制作等白领高薪工作时, 他们都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在简单介绍Photoshop的基本知识后, 我又趁热打铁, 教他们画了一个有渐变效果的太阳和通过选区呈现的一轮弯月, 还没等老师布置, 他们就立即打开Photoshop尝试自己画起来, 由于听得认真, 看得仔细, 几乎每位同学都能在下课之前成功完成。通过这节课, 学生既欣赏了美丽的图片, 初步领略了PS的强大功能, 了解了该软件在现实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 又从上届同学的作品中找到了自己也能学好的信心, 同时通过自己成功完成太阳和月亮的绘画, 初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巧妙处理,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理论
由于Photoshop软件是图像处理软件, 所以必不可少的要学习一些譬如图像文件格式、颜色模式分辨率等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 他们通常是不太喜欢, 也不易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的。于是, 我取消常规的直接介绍这些理论知识的模式, 而是尝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理论, 譬如, 在介绍图片文件格式的时候, 我选择了两张尺寸大小、内容完全一样连主文件名都相同但格式分别为PSD和BMP的图片, 先让学生观察, 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区别, 大多数同学说没有区别, 于是我说我们来做一个试验, 我先双击PSD格式文件, 系统启动了Photoshop软件并打开了这个图片, 而双击BMP格式文件的时候, 却只是启动了看图软件, 并没有启动Photoshop软件, 然后再进一步介绍PSD格式文件与BMP格式文件的区别, 并让学生学会在Photoshop对不同文件格式进行转换, 并通过给我的博客中添加同样内容的图片, 用GIF式和JPG格式能够上传, 但BMP和PSD格式不能上传的实际例子, 说明了不同格式的文件体积不同, 适用范围也不同。通过这些从实践中学来的理论知识, 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相对容易多了, 而且也能记得更加扎实和持久。
三、联系实际, 多用来自学生生活中的图例
进行图形图像处理, 不可避免地要选用一些原始图片, 我们可以使用教材提供的图片, 同样也可以使用贴近学生生活, 来自学生熟悉环境的图片来进行处理。因为学生往往对在电脑中处理他们熟悉的图片更感兴趣, 也更有学习的欲望, 如在讲述文字层与图层时, 我就用了就是大家上课的网络教室照片作为原始图片, 并在上面输入某某某的网络教室来练习文本层使用技巧, 同学们都显得非常投入;再譬如讲解选取工具时, 我使用了我们新疆最著名的天池美景作为实例图片, 一下就让学生对图片有了亲近感,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 美化家乡的高尚道德情操。
四、分步实施, 化繁杂为简琐
在Photoshop教学过程中, 有一些实例要达到其效果, 步骤很多, 常常数十步甚至上百步、学生往往做起来要么是只会前面, 不会后面, 要么后面刚做前面又忘了, 屡试而不得其要领, 如绘制奥运五环和篮球实例制作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为让学生切实掌握其技巧, 并达到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的目的, 我把其知识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进行了梳理, 如在讲述绘制奥运五环的时候, 我先设定了一个圆环的绘制的任务, 再设定了三个圆环以及两个圆环在不同图层的对齐。最后再把图层的合并链接及最难的遮罩和建立选区放在一起作为一个任务。通过这样分块和分步, 学生掌握和应用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 对最难的步骤也更容易集中精力去突破和掌握, 从最后学生的作品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最后的篮球实例制作, 我也是用类似的方法, 把它分成了六步, 让学生通过掌握每一步以达到最后全部掌握的目的。
课题 Windows基本操作
教学目标
1.掌握Windows的启动和退出; 2.掌握Windows的窗口的组成。3.掌握汉字输入法
4.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5.能够进行简单的系统维护 重点难点: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在计算机的学习中,只有先熟悉了操作系统,然后才能学习好相应的应用软件。首先介绍市场上各种操作系统和各种操作系统的性能优劣,着重介绍微软公司生产的各个操作系统,介绍当今最常见的版本
二、讲授新课:
(一)操作系统的作用
(二)操作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
(三)演示讲解
1.Windows的启动和退出 2.Windows的窗口的组成 3.汉字输入法
4.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5.系统维护与管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文件及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件夹的作用和基本概念; 2.学会建立文件夹;
3.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重命名操作。重点难点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重命名操作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计算机硬盘的作用及分区设置
二、讲授新课:
(一)、建立新文件夹 在C盘中创建一个新文件夹。
1、双击“我的电脑”图标,打开“我的电脑”窗口;
2、在“我的电脑”窗口双击(C:),打开“WIN98C:”窗口;
3、单击“文件”菜单,将指针指向“新建”,在出现的子菜单中单击“文件夹”命令;窗口中出现一个“新建文件夹图标”。
(二)、文件夹的重命名
1、选定“新建文件夹”;
2、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重命名”命令;
3、在“新建文件夹”框中输入“小明文件夹”,并按回车键。
(三)、移动文件夹
小明想把保存在“我的文档”中的“房子”文件移动到“小明文件夹”中。
1、选定“房子”文件;
2、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剪切”命令;
3、打开“小明文件夹”窗口,单击“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命令;窗口中显示“房子”文件,表明文件已被移动。
(四)、复制文件
1、选定要复制的文件“房子”;
2、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命令;
3、将软盘插入软盘驱动器,打开“我的电脑”窗口,再双击软盘驱动器;
4、单击“编辑”菜单中的“粘贴”命令,窗口中显示复制的文件。议一议:
文件的复制和移动操作有什么区别? 练一练:
在E:盘建立一个“我的作业”文件夹,然后把C盘上的“小明文件夹”移到里面;将保存在磁盘中的画图文件复制到“我的作业”文件夹中。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认识WORD2000 教学目标
1.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2.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 3.学会显示和隐藏工具栏; 重点难点
显示和隐藏工具栏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展示一份由WORD制作的电脑小报
二、讲授新课:
(一)启动WORD
1、单击“开始”按钮,将指针指向“程序”,单击“WORD”命令,启动WORD。
2、在桌面上创建WORD的快捷方式。双击创建好的快捷方式,启动WORD。
(二)认识WORD窗口
WORD窗口中有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水平标尺、垂直标尺、水平滚动条、垂直滚动条、状态栏等。
(三)显示和隐藏工具栏
使用WORD时,用得最多的是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为了便于操作,WORD还提供了别的工具栏。例如:绘图时用绘图工具栏,制作表格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根据需要,可以使某个工具栏显示或隐藏。
(四)将表格和边框工具栏显示出来。
1、单击“视图”菜单;
2、将指针指向“工具栏”,选择“表格和边框”命令。
此时表格和边框工具栏就显示在屏幕上,再次按上面的步骤操作可以隐藏表格和边框工具。
议一议:
比较操作前和操作后,屏幕显示,发现了什么?能将常用工具栏隐藏起来吗?
退出WORD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或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以退出WORD。
试一试:
单击WORD窗口中标题栏右端的“关闭”按钮,退出WORD; 同时按下ALT+F4键,也可以退出WORD。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 认识WORD2000 教学目标
1.学会打开文件; 2.学会插入和删除文字; 3.学会查找和替换文字。
重点难点 学会插入和删除文字;学会查找和替换文字。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打开文件
打开“七年级”文件夹中的“香港”文件。
1、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弹出“打开”对话框;
2、单击“查找范围”框右端的下拉按钮,选择“四年级”文件夹;
3、单击文件名为“香港”,再单击“打开”按钮。试一试:
双击“打开”对话框中的“香港”文件,打开这个文件。
(二)、修改文章
1、定位插入点
窗口中的插入点是一个不断闪烁的、呈I形状的光标。它的作用很重要,当文章中某一位置需要进行插入、删除等操作,都必须先将它移到这个位置。
移动插入点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将指针指向文档中的某一位置单击,插入点就移到了该位置;二,利用键盘上的光标控制区中的光标移动键来移动插入点。
2、修改文章中的错误(1)删除字符
按退格键或删除键,删除文章中错误的字符。(2)添加字符
首先定位插入点,然后输入要添加的字。(3)查找与替换
将《东方之珠》一文中出现的词组“香港”全部替换成“Hong Kong”。A、单击“编辑”菜单中的“替换”命令,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 B、在“查找内容”框中输入要查找的文字“香港”,在“替换为”框中输入替换的文字“Hong Kong”;
C、单击“全部替换”按钮,弹出下面的窗口,表明文档中共有3处“香港”,并且都已被替换成“Hong Kong”;
D、单击“确定”按钮,关闭“查找和替换”对话框。试一试:
将《东方之珠》文章中出现的“海洋”一词替换为“sea”。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 认识WORD2000 教学目标
1.学会选定文本块; 2.掌握文字修饰的方法。
重点难点 学会选定文本块;掌握文字修饰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在准确地输入一篇文章之后,小明发现全篇从头到尾文字大小、字体都是一样的,显得单调。他想用WORD提供的格式工具栏来美化文字。
二、讲授新课:
(一)、选定内容
选中《东方之珠》一文中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几个字:
1、将指针移动到“海洋公园举世闻名”的“海”字前面;
2、按下左键,拖动到“举世闻名”的“名”字后面,这几个字就呈反白显示,表示它们已被选中。
练一练:
使用选择条选中《东方之珠》第二段
(二)、改变文字的字号、字体及颜色
将《东方之珠》一文的标题设置成“黑体、二号、深红色”。
1、选中标题“东方之珠”;
2、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字体"框右端的下拉按钮,选择“黑体”;
3、单击“字号”框右端的下拉按钮,选择“二号”;
4、单击“字体颜色”框按钮,右端的下拉按钮,选择“深红”。试一试:
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利用字体对话框设置文字的、字号及颜色。
(三)、简单修饰文字
将《东方之珠》的最后一段文字设置成“加粗、倾斜、字符加框”。
1、选中文章的最后一段;
2、依次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加粗、倾斜、字符加框按钮; 练一练:
将《东方之珠》正文文字格式设置成“仿宋、深蓝色,并给最后一段加底纹。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课题 认识WORD2000 教学目标 掌握复制、移动和删除段落的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复制、移动和删除段落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段落的复制
将《东方之珠》的第一段复制到第三段的后面
1、选中文章的第一段;
2、单击常用工具栏的“复制”按钮;
3、将插入点移到第三段句号的后面;
4、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粘贴”按钮。
练一练: 将《东方之珠》第二段的第二句话复制到文章的最后。
(二)、段落的移动
将《东方之珠》第三段两句话的位置颠倒过来。
1、选中第三段的第一句;
2、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剪切”按钮;
3、将插入点移到第三段句号的最后;
4、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粘贴”按钮。
(三)、段落的删除
删除《东方之珠》第三段的第一句话
1、选中第三段第一句;
2、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剪切”按钮。
有时,在删除了某些内容后又后悔了。碰到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常用工具栏上的“撤消”按钮来撤消前面所做的操作,还可以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恢复”按钮,恢复原来的样子。
试一试:
利用“编辑”菜单所提供的命令,完成段落的复制、移动和删除等操作。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课题 认识WORD2000--简单的排版 教学目标
1.学会设置段落的对齐方式和首行缩进; 2.学会改变行距和字距。重点难点
学会设置段落的对齐方式和首行缩进.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出示一篇排版好的文章
标题一般都放在中间,每个段落的开头要空两格,我们对段落的格式进行调整,就能达到所要的效果。
(二)、段落对齐
将《东方之珠》一文的标题居中
1、选中标题“东方之珠”;
2、单击格式工具栏上的“居中”按钮。
(三)、首行缩进
在WORD中,把设置每段开头空两格的形式叫首行缩进。将《东方之珠》整篇文章的各段设置成首行缩进
1、选中《东方之珠》整篇文章;
2、单击“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弹出“段落”对话框;
3、单击“缩进和间距”标签中的“特殊格式”框右端的下拉箭头,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框中选择或输入“2字符”。
4、单击“确定”按钮。试一试:
拖动水平标尺上的缩进标记,设置段落的首行缩进。
(四)、行距的调整
将《东方之珠》全文行距设为“1.5倍行距”。
1、选中全文行距设为
2、单击“格式”菜单中的“段落”命令,弹出“段落”对话框;
3、单击“缩进和间距”标签中的“行距”框右端的下拉箭头,选择“1.5倍行距”;
4、单击“确定”按钮。练一练:
将《东方之珠》一文的行距设为“2倍行距”。
(五)、字距的调整
将《东方之珠》第一段的字距设为“加宽、2磅”。
1、选中第一段;
2、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字体”命令,弹出“字体”对话框;
3、单击“字符间距”标签,在“间距”下拉框中选择“加宽”,将“磅值”框中的值调整为“2磅”;
4、单击“确定”。练一练:
将《东方之珠》全文的字间距设置为“加宽、1磅”。
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
课题 认识WORD2000--插入艺术字 教学目标
1.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2.学会调整艺术字。
重点难点
1.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2.学会调整艺术字。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插入艺术字 插入艺术字“美丽香港”。
1、打开艺术字工具栏;
2、单击艺术字工具栏中的“插入艺术字”按钮,弹出“艺术字库”对话框;
3、“艺术字库”对话框中选择第3行第4个样式;
4、单击“确定”按钮,弹出“编辑艺术字”对话框。输入美丽香港几个字,原来的提示文字“请在此键入您自己的内容”会自动被替换;
5、设置字体为“隶书”,字号为“48”磅,加粗;
6、单击“确定”按钮。
(二)、修改艺术字
1、选定艺术字
艺术字的选定非常简单,单击文本编辑区中的艺术字,它的周围就会出现8个控制点,表示艺术字已被选中。
2、调整艺术字
改变字体的大小。将指针移到任何一个控制点上,当指针变成双箭头形状时拖动,可以改变艺术字的大小;
移动艺术字的位置。将指针指向艺术字,当指针呈四向形状时拖动,可以移动艺术字的位置;
改变艺术字的字体、字号及样式。
试一试:
利用艺术字工具栏中的“编辑文字”按钮和“艺术字”库按钮,修改艺术字的字体、字号及样式。
4、旋转艺术字
击艺术字工具栏上的“自由旋转”按钮,在艺术字的四个角上会出现小绿圆形控制点,将指针移到小绿圆点上拖动,就可以旋转艺术字了。
课后反思
第九课时
课题 认识WORD2000--插入图片 教学目标
1.学会插入图片;2.学会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重点难点
1.学会插入图片;2.学会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将相关的图片插入到文章中,使版面图文并茂,肯定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出示一篇图文并茂的电脑小报,学生欣赏。
二、讲授新课:
(一)、插入剪贴画
1、单击“插入”菜单,将指针移向“图片”选择“剪贴画”命令,弹出“插入剪贴画”对话框;
2、在“插入剪贴画”对话框中单击“旅行”类别;
3、单击剪贴画“空中旅行”,再单击“插入剪辑”按钮,剪贴画就被插到了文档中;
4、关闭“插入剪贴画”对话框,选中剪贴画,拖动尺寸控制点,改变剪贴画的大小。
试一试:
用插入剪贴画的方法,在WORD中插入其他类型的图片文件。
(二)、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
图片刚被插到了文档中时,往往要通过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使图片和文字和谐美观。
1、选中图片;
2、打开图片工具栏,单击工具栏上的文字环绕按钮,弹出下拉菜单;
3、单击“四周型环绕方式”;
4、将剪贴画调整到合适位置。练一练:
在《东方之珠》一文中插入剪贴画和图片,调整图片的大小和位置,并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使图片和文字的配合美观和谐。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
课题 认识WORD2000--文本框的使用
教学目标
1.学会插入文本框;2.学会设置文本框的格式。重点难点
1.学会插入文本框;2.学会设置文本框的格式。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日常阅读的报刊杂志,图文并茂,版面生动,其中很多效果都是“文本框”的功劳,文字和图片一旦放到文本框中,排版时就可以随意调整它们的位置了。
学生欣赏一篇图文并茂的电脑小报。
二、讲授新课:
(一)、插入文本框
文本框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给已经存在的文字或图片加上文本框;二,先画一个文本框,然后将文字或图片插入到文本框中。
1、给已经存在的文字加上文本框 将报头信息放到文本框中 A 插入报头信息,并选中它;B 单击“插入”菜单,将指针指向“文本框”选择“横排”命令,这时报头信息就被加上了文本框;
C拖动控制点,将文本框调整到适当的大小。
2、在文本框中插入图片
A单击“插入”菜单,将指针指向“文本框”选择“横排”命令,指针变成 15
了+形状;
B在文档的空白处拖动,画出一个适当的大小的框; C将“海洋”图片文件插入到文本框中。试一试:
插入一个竖排的文本框,并在框中输入古诗《望洞庭》。
(二)、设置文本框的格式
1、选中报头信息文本框,周围出现8个控制点;
2、单击“格式”菜单中的“文本框”命令,弹出“设置文本框格式”对话框;
3、单击“颜色和线条”标签,设置文本框的填充颜色和线条;
4、单击“确定”按钮。试一试:
将有图片的文本框格式设置成“无填充颜色”、“无线条颜色”。练一练:
1、给《东方之珠》全文加上文本框。
2、在文章中插入一个文本框,在框中插入一幅剪贴画。
3、调整两个文本框的大小,设置它们的格式,使它们更美观。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
课题 认识WORD2000--制作课程表 教学目标
1.掌握表格的插入方法; 2.学会在表格中输入文字; 3.学会调整单元格的大小 重点难点 调整单元格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插入表格
1、创建一个新文档,单击“常用”工具栏的“新建空白文档”按钮;
2、单击“表格”菜单,将指针指向“插入”,选择“表格”命令,弹出“插入表格”对话框;
3、在“列数”中输入6,在“行数”中输入7,建立一个6列7行的表格;
4、单击“确定”
(二)、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
1、定位单元格
单击单元格,单元格内出现光标插入点,表示目前定位在这个单元格;
2、单元格间的移动
利用上、下、左、右光标键可以使光标在单元格间移动;
3、在单元格中输入文字
定位单元格后,就可以在相应的单元格中输入文字。
(三)、调整行高和列宽
1、调整列宽
将指针指向需要改变列宽的单元格的左、右边框线;
左右拖动,拖动时有一垂直的虚线,它表示当前列宽的位置。当列宽合适后,松开鼠标;
2、调整行高
移动指针到需要改变行高的单元格的上、下边框线;
上下拖动,拖动时有一水平的虚线,它表示当前的位置,当行高合适后,松开鼠标;
(四)、调整单元格的宽度
1、将指针指向单元格,当指针呈箭头形状时,单击;
2、将指针指向单元格的左右边框线,指针变成左右双向箭头形状;
3、左右拖动,可以改变选定单元格的宽度。练一练:
为自己制作一张课程表
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时
课题 认识WORD2000--表格的修改 教学目标
1.掌握在表格中插入和删除行、列的方法; 2.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方法
重点难点 插入和删除行、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在表格中插入行
1、将光标定位在第五行;
2、单击“表格”菜单,将指针依次指向“插入”“行”后单击;
3、在插入的行中输入“午休”
(二)、合并单元格
将“午休”所在行的多个单元格合并
1、选定单元格,单击“午休”所在行的第一个单元格,拖动到这一行的最后一个单元格;
2、单击“表格”菜单中的“合并单元格”命令
(三)、拆分单元格 增加“上午”单元格的内容
1、单击“1”所在的单元格;
2、单击“表格”菜单中的“拆分单元格”命令,弹出“拆分单元格”对话框;
3、在对话框的“列数”中输入“2”,在“行数”中输入“1”;
4、单击“确定”按钮;
5、同上,将单元格“2”“3”“4”拆分为钎2列;
6、将单元格“1”“2”“3”“4”前面的空白单元格合并,在合并的单元格中输入“上午”
(四)、删除行、列
1、选定要删除的行;
2、右击,弹出快捷菜单;
3、单击“删除行”命令
(五)、单元格内容居中
1、选定课程表全部内容;
2、右击,弹出快捷菜单;
3、将指针指向“单元格对齐方式”,单击“中部居中” 练一练:
按课文的步骤制作一张课程表
课后反思
第十三课时
课题 认识WORD2000--表格的修饰 教学目标
1.学会简单修饰表格的方法; 2.了解表格底纹的设置方法; 3.学会设置表格的边框; 4.了解表格自动套用格式的使用 重点难点
1、表格底纹的设置方法;
2、设置表格的边框;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表格文字的修饰
1、表格文字的修饰
将标题“课程表”设为:黑体、二号、红色、居中。选定标题“课程表”;
将“课程表”三字设为:黑体、二号、红色、居中
2、设定表格文字
将表格文字设为:加粗、四号、仿宋、蓝色 选定表格文字;
将文字设置为加粗、四号、仿宋、蓝色
(二)、设置表格边框 为“课程表”添加边框
1、选定“课程表”
2、右击,在快捷菜单中单击“边框和底纹”命令;
3、在“边框和底纹”对话框中单击“边框”标签;
4、单击“网格”选项;
5、在线型列表框中选择线型;
6、在颜色列表框中选择”红色;
7、单击“确定”按钮
(三)、设置表格底纹
1、选定“课程表”;
2、右击,在快捷菜单中单击“边框和底纹”命令;
3、单击“底纹”标签;
4、在“填充”颜色中选择“浅绿”,“式样”列表框中选择“5%”;
5、单击“确定”按钮
(四)、表格自动套用格式
1、将光标移到表格中的任一单元格中;
2、单击“表格”菜单中的“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命令,弹出“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对话框;
3、在“格式”列表框中单击需要的格式,预览框中可浏览所选效果;
4、选择满意的格式后,单击“确定”按钮 练一练:
用学过的方法修饰自己的课程表
课后反思
第十四课时
课题 认识WORD2000--页面设置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栏的方法; 2.学会设置页眉、页脚; 3.学会插入页码。重点难点
1、给文章或段落分栏;
2、添加页眉、页脚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分栏
1、打开文件“九寨沟”;
2、选中全文;
3、单击“格式”菜单中的“分栏”命令,弹出“分栏”对话框;
4、在“预设”选项中单击“两栏”;
5、在“栏宽”栏中输入“19字符”,“间距”栏中输入“3字符”;
6、单击“确定”按钮。练一练:
将《九寨沟》一文分为两栏,并设置栏宽为“20”,间距为“4”。
(二)、设置页眉、页脚
1、单击“视图”菜单中的“页眉和页脚”命令,出现“页眉/页脚”工具栏,并进入页眉的输入状态;
2、设置页眉。在“页眉”处输入内容:小学语文第七册;
3、切换到页脚,单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在页眉和页脚间切换”按钮;
4、设置页脚。在“页脚”处输入:九寨沟。
(三)、设置页码
1、单击“插入”菜单中的“页码”命令,弹出“页码”对话框;
2、确定页码位置,在“位置”列表框中,选择页码出现在“页面底端”位置;
3、页码的对齐方式,在“对齐方式”列表框中,选择“居中”对齐方式;
4、页码格式。单击“格式”按钮,出现“页码格式”对话框,在“数字格式”列表框中选择页码格式;
5、单击“确定”按钮。试一试:
在《九寨沟》一文中插入页眉“《语文第七册》”,在页脚处输入“《九寨沟》”,并插入页码,对齐方式为“居中”。
课后反思
第十五课时
课题 认识WORD2000--打印预览 教学目标
1.了解打印预览的作用; 2.学会使用打印预览功能 重点难点 纸张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一)、打印预览
1、打开文件《九寨沟》;
2、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打印预览”功能按钮;
3、文章的打印预览窗口中就可以看到这篇文章的打印效果;
4、预览结束,单击“关闭”按钮,返回到编辑文本窗口;
(二)、纸张大小的设置
1、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命令,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
2、单击“纸型”标签;
3、单击“纸型”框右侧的实心三角形,弹出“纸张类型”列表;在“纸张类型”列表中选择适当大小的纸张;
4、单击“确定”按钮,结束页面设置;
5、单击“打印预览”按钮,预览打印效果。(三)、设置页边距
1、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单击“页边距”标签;
2、单击“上、下、左、右栏”右端的上下箭头,调整页边距,或在“上下左右”栏中直接输入页边距数值;
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页边距的设置。练一练:
将上下左右边距设为“4厘米”后,执行打印预览命令 课后反思
第十六课时 课题:认识Excel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启动、退出Excel的方法。2.使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3.使学生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4.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一张简单的工作表。5.使学生掌握保存工作簿的方法。技能方面:
1.使学生建立数据处理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2.培养学生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意识。教学重点
1.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
2.工作表、工作簿的建立和保存。教学难点 建立工作表。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成绩统计表。要求学生讨论在Word中怎样绘制这个表格。教师小结:如果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大量的计算,应用Word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学习新的软件——Excel电子表格软件。
二、新课 1.启动Excel 教师介绍:Excel和Word一样,是MicrosoftOffice家族的成员,启动方法与Word相同。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尝试启动Excel。
学生讨论在Word中如何绘制图1-1所示的成绩统计表。学生听教师介绍。学生完成启动Excel的操作。2.认识Excel窗口
教师提出要求:观察Excel窗口与Word窗口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结合Excel窗口,教师介绍单元格、行号、列号、名称栏、编辑栏以及工作表标签等。
3.几个概念
教师展示含有多张工作表的工作簿。结合此工作簿介绍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教师提问: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三者是什么关系? 教师介绍:按下Ctrl键,再按四个方向键,可以快速到达工作表各个边界。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表中共有多少行多少列。
4.建立简单的工作表教师演示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的方法。
学生观察Excel窗口,认识Excel窗口。了解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学生上机实践,找出表中的行列数。
学生观看教师操作,学习在单元格中输入数据的方法。
使学生认识到:Excel窗口中的标题栏、工具栏和提示行与Word相同,其余不同。
教师布置任务:在Excel中制作一张初一(2)班成绩统计表(第3页例1中的表格)。
5.保存文件
教师讲解:在Excel中保存文件的方法与Word中保存文件的方法相同,Excel系统自动为文件添加的扩展名为“xls”。
教师要求学生把新建的表格以“成绩表”为文件名保存。
三、课堂练习
完成书中第5页课后练习1、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①单元格是工作表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单元格中可以输入各种数据。②工作表是由单元格组成的,一个工作簿中可以有多张工作表。③Excel以工作簿为文档文件,文件的扩展名为“xls”。
五、布置作业
通过查阅报纸、期刊等方法制订一张组装电脑的报价表,要求写清各种配件的名称以及价格,最好给出多种方案。
课后反思
第十七课时
课题: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2.使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3.使学生学会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技能方面:
使学生学会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意识。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教学重点
1.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2.修改数据的方法。3.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教学难点
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打开上节课课堂练习完成的“账目表”,让学生观察单元格中文字和数字的对齐方式有什么不同,引出计算机处理数值型数据和文本型数据的方式不同。由此导入课题。
二、新课 1.数据的输入
(1)输入数据的两种方法 教师讲解并演示:
方法一:单击要输入数据的单元格,直接输入数据。方法二:先单击单元格,再单击编辑栏,可以在编辑栏中编辑或添加单元格中的数据。
(2)输入数值
教师演示输入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方法,并要求学生上机练习。教师强调:
①输入纯分数时,要先输入0和空格,否则系统会按日期处理。
②单元格中可显示的数值长度为11位,超过11位时,以科学记数形式表示。③在单元格中,系统默认的数值显示方式是右对齐。
(3)输入文本教师演示输入字母、数字和符号的方法,要求学生观察屏幕显示内容并上机练习。
教师强调:
①系统默认的文本显示方式是左对齐。
②如果需要将数字作为文本处理,需要在开始时先输入一个单引号“’”。
(4)输入日期和时间
教师布置任务:按书中第9页例3的要求,输入日期和时间。2.修改数据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修改数据的方法:
(1)输入过程中出错:用Backspace键删除错误的字符,然后输入正确的内容。
(2)输入完毕后发现错误:
①按Delete键,删除数据,再重新输入。②输入新的数据将原来的内容覆盖。
③修改单元格中的部分数据,可双击需要修改的单元格,然后移动光标进行修改。
3.利用公式计算
(1)公式的组成教师讲解公式的组成,强调:
①首先必须输入“=”,表示将要输入的是一个公式。②所有参与公式运算的数值和符号都必须是西文半角字符。③运算符与数学上的表示不同。(2)输入公式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输入“=(9*2)^2”,按回车键确认,由学生观察并回答单元格与编辑栏显示内容有什么不同。
经观察学生可以得出:输入公式并按回车键确认后,Excel会自动进行计算,将结果显示在相应的单元格中,将公式显示在编辑栏中。
教师布置任务:自学完成书中第11页例
4、例5。
三、课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所学内容,强调:①Excel数据分为字符和数值两类,字符型数据不能参加运算。②输入数据要认真细致。
五、布置作业
利用输入公式计算的方法,完成组装电脑报价表的计算。
课后反思
第十八课时 课题:自动填充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选定单元格的方法。2.使学生学会应用自动填充功能填充数据。技能方面:
1.使学生掌握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把所学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意识。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教学重点 自动填充数据。教学难点 自动填充数据。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布置练习内容:打开学生目录下的“学习用品统计”表(见图3-1),利用输入公式的方法计算出总计、合计各栏的数据。
教师提出问题:总计一栏的计算公式基本样式相同,是否有更好的办法简化输入公式的过程?由此引出课题。
二、新课 1.选定单元格
教师介绍选定单元格的几种操作:
(1)选定单个单元格
(2)选定一个连续的单元格区域(3)选定不连续的单元格区域(4)选定整行或整列(5)选定整个工作表(6)取消选定 2.自动填充数据
(1)自动填充相同的数据教师输入“计算机”一词,讲解并演示自动填充相同数据的操作方法。
教师要求学生练习自动填充相同数据的方法。
(2)自动填充有规律数据教师演示用自动填充数据的方法输入1~10,强调要输入至少两个数据,使得Excel可以找到数据的变换规律。
教师布置任务:
(1)用自动填充数据的方法输入“1~10”,“1、3、5、7、9”,“星期一~星期日”。
(2)打开“人数统计”表(见图3-2),演示利用自动填充功能填充“初1年级、初2年级、初3年级、高1年级、高2年级、高3年级”的操作方法。
(3)自动填充单元格中的公式。教师布置任务:
(1)利用输入公式计算的方法计算“人数统计”表中初1年级的总人数,试一试能否用自动填充的功能计算出其他年级的总人数。
(2)用自动填充的功能完成书中第17页例4。
三、课堂练习
完成书第19页习题4。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所学知识,强调:①自动填充功能对输入有规律的数据 32
提供了方便,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五、布置作业
制作自己家庭1~6月水、电、煤气费用支出表。
课后反思
第十九课时 课题:函数的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方法。2.使学生掌握求最大值函数、求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方法。技能方面:
1.使学生掌握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2.培养学生管理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精神。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教学重点
1.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2.求最大值、最小值函数的使用。教学难点
求和函数、求平均值函数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学生制作的“家庭水、电、煤气费用支出表”,同时提出问题:如果在表格中增加一个月的数据或增加一个新项目(如,电话费),利用原来输入公式的方法,会不会出现错误? 教师介绍:利用Excel提供的函数完成计算,可以避免这样的麻烦。由此引出课题——函数的使用。
二、新课 1.求和函数(1)使用SUM函数
教师打开“成绩表”文件,讲解并演示使用SUM函数求出王一明同学总分的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按书中第20页例1的要求,添加数据,并利用SUM函数计算总分。
教师提出问题:能不能利用自动填充功能简化重复求和的操作?(2)使用自动求和工具按钮
教师介绍,Excel提供了自动求和工具按钮,使用按钮也可以完成自动求和操作。
教师布置任务:试一试利用自动求和按钮求出张建同学的总分,然后在“成绩表”下面添加“科目总分”一项,利用自动求和按钮计算“科目总分”。
2.求平均值函数
教师介绍求平均值函数是AVERAGE,它的使用方法与SUM函数相同。教师布置任务;利用求平均值函数计算平均分。提醒学生注意选择数据区域的问题。
教师要求学生演示利用求平均值函数计算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在“成绩表”下面添加“科目平均分”一项,计算科目平均分。
3.求最大值函数和求最小值函数
教师介绍最大值和最小值函数分别是MAX和MIN后,布置任务:在“成绩表”下面添加“科目最高分”、“科目最低分”,然后利用两个函数求出最高分和最低分。
4.其他函数
教师参照书中第24页表一,简单介绍其他几个函数的用途。
三、课堂练习完成课后习题1、2。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使用函数完成计算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用函数计算“家庭费用支出表”中的数据。
课后反思
第二十课时
课题:工作表行列的设定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改变表格列宽和行高的操作方法。2.使学生掌握在表格中插入行或列的操作方法。
3.使学生初步掌握隐藏行或列的操作方法。技能方面:
1.使学生掌握表格的编辑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
培养学生通过实践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
1.改变表格的行高和列宽。2.插入行或列。教学难点
改变表格的行高和列宽。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打开学生制作的“装机指南”表(见图5-1),要求学生利用求和函数求出总计。
教师提问:“装机指南”表中有什么问题?需要怎样改正?
二、新课
1.改变表格的列宽和行高(1)改变表格的列宽
教师介绍并演示改变表格列宽的三种方法:
①拖动鼠标调整一列表格的右边界(可调整到任意大小)。②直接双击一列表格的右边界(调整至最合适的列宽)。③选定某几列,双击右边界,可以使选定的列的列宽相同。
一名学生演示操作,其他学生观看。
教师布置任务:打开“成绩表”,按书中第26页例1要求,完成表格列宽 36 的调整。
(2)改变表格的行高
教师布置任务:自学掌握改变表格行高的操作方法。2.插入行或列(1)插入行
教师讲解并演示插入行的操作,在“装机指南”表中添加显示器的型号、价格,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插入行后“总计”一项的变化。
教师布置任务:插入书中第26页例2给出的数据。(2)插入列
教师要求学生自学在表中插入列的方法,并按书中第28页例3的要求,插入一列数据,注意观察“总分”、“平均分”数据的变化。
3.隐藏行或列
教师介绍:利用隐藏行或列的功能可以将暂时不用的数据隐藏起来。教师演示隐藏一列数据和将数据恢复显示的操作。教师要求学生练习隐藏行列的操作。
三、课堂练习
完成书中第31页习题
1、习题
2、习题3。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本课所学知识,再次强调使用函数计算的特点。
五、布置作业
为学校秋季运动会设计一张“运动成绩统计表”。
课后反思
第二十一课时 课题:排序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排序的操作方法。2.使学生了解排序的几种类型。技能方面:
1.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
排序的操作方法。教学难点
设置主要关键字和次要关键字排序。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几个学生设计的“运动成绩统计表”,让大家评价。
教师小结:由大家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表格缺少“名次”一项。由此引出课题——排序。
二、新课
1.使用工具按钮排序
教师打开“成绩表”文件,介绍按“总分”(关键字)进行升序排序的方法。教师要求学生打开“成绩表”文件,然后以“总分”为关键字,将“成绩表” 38
按降序排序。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排序中出现了“总分”相同的情况,Excel怎样进行的处理?教师引出次关键字和使用菜单进行排序。
2.使用菜单排序
教师演示利用菜单中的排序命令设定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完成排序的操作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将“成绩表”中的平均分按降序排序,分数相同时,按语文成绩降序排序。
教师布置任务:在“成绩表”最后添加“名次”一栏,填入名次,再按学号升序排序(还原为最初的排列顺序)。
3.排序种类教师介绍:一般情况下,总是按照数值大小排序,Excel还提供了按字母顺序、按姓氏笔画排序等方式。
教师演示按照姓氏笔画排序的操作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将“成绩表”按照姓氏笔画排序。
三、课堂练习
打开自己设计的“运动会成绩统计表”,增加缺少的项目,然后按自己设置的主关键字、次关键字进行排序。
四、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用到排序的地方很多。
经过排序后的数据,便于观察,易于从中发现规律。
五、布置作业
设计一张“班级同学情况调查表”,包括同学的姓名、出生年月、血型、爱好、联系电话等,并按姓名的姓氏笔画排序。
课后反思
第二十二课时
课题:数据的复制、移动和引用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复制数据的方法。2.使学生掌握移动数据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概念及应用。技能方面:
1.培养学生管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精神。教学重点 1.数据的复制。2.数据的移动。教学难点
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学生制作的“班级同学情况调查表”,提出如果同学情况发生变化,是否还需要重新输入一张表格。
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由此引出课题。
二、新课
1.数据的复制教师介绍:Excel2000中的剪贴板可以保留最近12次剪切或复制的内容,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次的内容粘贴出来或者全部粘贴。
教师布置任务:自学数据的复制方法,完成例1,观察复制的数据中所有使用了函数计算的单元格,有什么变化。
教师要求学生演示完成例1的操作。
2.数据的移动教师布置任务:自学数据的移动,完成例2。教师要求学生演示完成例2的操作方法。
3.数据的引用
(1)相对引用教师介绍:相对引用是将一个单元格中的公式复制到其他单元格时,相应的地址发生相应的变化。
教师演示使用相对引用的方法完成例3,要求学生自设表格练习相对引用。(2)绝对引用
教师介绍:绝对引用是将一个单元格中的公式复制到其他单元格时,相应的地址不发生变化,也就是指引用一个或几个特定位置的单元格。
教师演示使用绝对引用的方法完成例4,要求学生自设表格练习绝对引用。
三、课堂练习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书第39页习题
1、习题2。
四、课堂上结
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区别。
五、布置作业
利用绝对引用方式计算“家庭水、电、煤气费用统计表”中的总价。
课后反思
第二十三课时 课题:查找和替换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查找数据的方法。2.使学生掌握替换数据的方法。技能方面:
1.培养学生管理数据的能力。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教学重点 1.数据的查找。2.数据的替换。教学难点 数据的替换。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班级财产管理”统计表,要求学生查看有哪个班缺少设备(单元格内的数值为0,表示缺损)。
由人工查找很麻烦且容易出错,引出本节课题——查找与替换。
二、新课 1.查找数据
教师演示使用Excel查找“班级财产管理”统计表中数值为0的单元格的操作。
教师强调:要在查找对话框中将“单元格匹配”一项选中,否则所有带有0的单元格(例如10、20、„)都会被查找出来。
教师布置任务:(1)完成书上例1。
(2)打开学生目录下的“班级财产管理”文件,查找数值为0的单元格,并统计个数。
2.替换数据
教师布置任务:如果所有缺少设备的班级都领走了1件本班缺少的设备,我们需要将表格中的0改为1。自学在Excel中进行数据替换的方法,完成以上任务。
教师再次强调要选中“单元格匹配”选项,否则会出现错误(如50会被替换为51)。
三、课堂练习
1.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在“班级财产管理”统计表中添加高中年级的数据,怎样操作最好,然后让学生上机操作。
2.完成课后习题1、3。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本课所学知识,强调利用查找和替换的方法不仅可以大大简化操作,而且可以避免出错。
五、布置作业
修改自己制作的“班级同学情况调查表”,练习查找和替换操作。课后反思
第二十四课时
课题:设置单元格和修饰单元格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设置单元格格式的方法。2.使学生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方法。3.使学生掌握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的方法。
4.使学生掌握设置单元格内字体、字型和字号的方法。5.使学生掌握设置单元格边框和底纹的方法。技能方面:
1.培养学生设置和修饰表格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学重点
1.设置单元格格式。2.修饰单元格。教学难点
单元格的设置与修饰。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两个“班费支出表”(参见图9.10-
1、图9.10-2),让学生评价。由此导入课题——设置单元格和修饰单元格。
二、新课
1.设置单元格格式
教师以图9.10-1为例讲解并演示将单元格设置为货币型的操作方法。教师布置任务:输入表格内容,并将单价、总价两列设置为货币型,将购买日期一列设置为日期型。
教师要求学生演示将单元格数值设置为分数型的操作方法。
2.合并单元格教师演示合并单元格的操作,强调:合并单元格时首先应选定要合并的单元格区域。
教师布置任务:将表一中前两行的单元格合并。
3.设置单元格对齐方式教师讲解:对单元格内的数据可以设置水平对齐方式和垂直对齐方式,同时还可以将数据以各种角度倾斜显示。教师演示以上各种操作。
教师布置任务:参考书中第49页例2,对“班费支出表”进行对齐方式的设置。
4.设置字体、字型和字号教师布置任务:自学设置单元格内字体、字型和字号的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对“班费支出表”中的数据按自己喜欢的样式进行修饰。5.设置边框和底纹
教师介绍:Excel默认的表格输出方式不带边框线,我们可以通过修饰使表格带有边框线。
教师布置任务:自学给表格添加边框和底纹的操作,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修饰“班费支出表”。
教师展示、评价学生修饰的表格。
三、课堂练习完成课后练习2。
四、课堂小结
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①对单元格进行设置和修饰,首先要选定要进行设置和修饰的单元格。②在Excel中修饰数据与在Word中修饰文字方法基本相同。
五、布置作业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修饰“班级同学情况调查表”。
课后反思
第二十五课时
课题:自动套用格式和条件格式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利用自动套用格式修饰表格的方法。2.使学生了解对自动套用格式进行修改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掌握应用条件格式对表格中的部分内容做特殊处理的方法。技能方面:
1.培养学生管理、编辑数据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2.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学重点
1.自动套用格式。
2.条件格式。教学难点 条件格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利用自动套用格式修饰的表格(参见图11-
1、图11-2),由学生进行评价。由此引入课题——自动套用格式和条件格式。
二、新课 1.自动套用格式
教师介绍:Excel提供一些成形的表格样式,我们可以直接套用这些格式修饰表格。
教师打开“成绩表”文件,演示利用自动套用格式修饰表格的操作方法。教师布置任务:利用自动套用格式修饰“成绩表”,并观察应用自动套用格式后,以前所做的修饰是否存在。
2.使用条件格式
教师布置任务:自学使用条件格式修饰表格的方法,然后将“成绩表”中所有的100分用红色显示。
三、课堂练习
1.打开“装机指南”表,用自动套用格式修饰表格。
2.打开“班级财产管理”表,将数值为0的单元格添加边框和底纹(利用条件格式完成)。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强调使用自动套用格式修饰表格方便、快捷;使用条件格式修饰表格可以使某些内容突出显示。
五、布置作业
利用自动套用格式修饰“班级同学情况调查表”,使用条件格式修饰自己选择的部分内容。
课后反思
第二十六课时
课题:在工作表中插入图片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在表格中插入图片的方法。2.使学生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3.使学生掌握插入自选图形的方法。技能方面:
1.培养学生修饰、美化表格的技能。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 1.插入图片 2.插入艺术字 教学难点
插入图片和艺术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经修饰后的“运动会成绩统计表”(参见图12-1),引出课题——在工作表中插入图片。
二、新课 1.插入图片(1)插入剪贴画
教师介绍:在Excel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与在Word中插入剪贴画相同,带领学生回忆在Word中插入剪贴画的步骤。
教师布置任务:打开学生目录中的“运动会成绩统计表”,插入一幅运动类型的剪贴画。
教师展示并评价学生插入剪贴画的表格,指出要注意调整图片的位置和大小。
(2)插入其他图片文件
教师介绍:在Excel中插入其他图片文件的方法也与在Word中相同并带领学生回忆在Word中插入其他图片文件的步骤。
教师布置任务:删除在“运动会成绩统计表”中插入的剪贴画,然后插入学生目录下图片目录中的图片文件。
2.插入艺术字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的操作步骤。教师布置任务:在“运动会成绩统计表”中插入艺术字。3.插入自选图形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在Word中打开绘图工具栏,插入自选图形,设置线条颜色、线型、填充颜色以及在插入的自选图形中添加文字等操作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修饰“运动会成绩统计表”。
教师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
三、课堂练习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修饰自己设计的“通讯录”。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小结,强调在Excel中插入剪贴画等方法与在Word中相同。
五、布置作业
修饰自己设计的表格。
课后反思
第二十七课时 课题:工作表的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如何设定工作表的数目。2.使学生掌握切换工作表的方法。3.使学生掌握给工作表改名的方法。
4.使学生掌握移动、复制、删除工作表的方法。5.使学生掌握在相关的工作表中进行操作的方法。技能方面:
1.培养学生处理表格的能力。
固东中学 杨照荣 2014年9月2日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91、194、196三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二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八年级第2册,本教材的设计考虑到零起点学生的特征,注重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也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内容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的活动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建构知识,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内容包括:平面素材加工与集成,音视频素材的加工,认识网络及网页制作。其中“认识网络及网页制作”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知识点:图像的获取、图像的加工处理、简单平面设计、声音的采集和编辑、影像的简单编辑、计算机网络、局域网、信息安全及网页制作。重难点:网页制作。
三、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如何采集、加工平面素材,并进行简单的平面设计。
2、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3、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拓宽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初步学会辨别网页的布局元素,综合运用网站和网页的制作技巧,建立一个简单的网站。
6、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六、教学进度具体安排如下表
课时 内容
第一课时 讲解学好信息技术的方法、本学期课程计划
第二课时 查看计算机的硬件配置,安装新硬件
第三课时 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的系统资源
第四课时 获取、安装和卸载软件
第五课时 了解病毒,防范恶意代码
第六课时 掌握采集与拍摄图像的技巧
第七课时 学会处理加工图像
第八课时 采集、录制声音
第九课时 掌握剪辑与合成声音的方法
第十课时 获取与剪辑视频
第十一课时 初步认识powerpoint
第十二课时 筹划一份演示文稿
第十三课时 添加文字、图片、图表
第十四课时 幻灯片中添加表格、声音、视频
第十五课时 设置对象的放映效果
第十六课时 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第十七课时 发布演示文稿
第十八课时 综合活动:制作演示作品
本计划针对八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根据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山东省教育厅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全国知名信息技术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组织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优秀教研员和一线骨干教师编写的。教材内容包括:网站设计与制作和flash动画制作。
三、指导思想:
根据考试规定、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了解网站建设的一般过程,掌握网站建设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网站建设中的常见操作。
3、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对网站数据进行维护和更新。
4、了解flash动画特点,并理解flash中的基本概念和制作flash动画的基本过程。
5、熟练掌握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知道flash动画的类型及其制作方法,掌握在flash动画中运用文字、图像、声音等素材的方法。
6、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7、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五、教学措施如下:
(1)、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各方面的有关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课,每天有针对性地复习,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练习,利用好课余时间。
(2)、上好每一节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讲练结合,启发学生思考多学多练,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电脑技能。
(3)、对于出错的操作,不要只追求知道它错了,把它改过来就行了,不但要知道它错了,而且要知道它错在哪里,弄清错误的来龙去脉,保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4)强调上机前要先预习一遍,所谓温故知新,也许你在第一次没有弄清的问题,第二次接触的时候,就会恍然大悟了。预习也可以提高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将来踏上社会对自己也是有好处的。
(5)老师要做到对学生不偏心,对学生一视同仁。
同栏目文章:
2010—2011学年教育局教研室工作计划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2011学第一学期体育学科培优辅差工作计划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2011年电化教育工作计划 2010-2011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2010-2011学第二学期中小学教学工作计划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江苏省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意见》为依据,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教学原则。
通过篮球传切配合战术的学练,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和篮球素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提高、掌握传切配合战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篮球传切配合战术是指进攻队员之间利用传球和切入技术所组成的简单配合,在篮球比赛中被广泛运用,是篮球战术配合技术的基础和前提。传切配合对学生的篮球基础、假动作摆脱防守、传接球时机、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等动作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在学练过程中,突出重点、分步骤、多方法练习。
三、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对象是八年级学生,其身心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已经具备了团结协作的意识,有争强好胜、追求高难度动作的意识,但是学生身体素质有差异,篮球水平不一。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巩固已有技术,学习基本的篮球战术配合。
四、安全预防措施
1.准备活动要充分,做到以预防为主;加强思想教育,组织好课堂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每组体育骨干负责本组成员的练习顺序。
2.着装和场地检查到位,充分利用两块篮球场,保持练习距离。
3.具有自我保护意识,注意跑动路线的合理性,加强学生运动情绪和运动量的调控。
五、教学流程
热身慢跑→侧身跑、变向跑、交叉步、侧滑步→熟悉球性练习→复习传接球技术→复习运球急停急起→讲解示范传切配合技术→徒手无球跑动路线练习→传切配合完整练习(分三个层次)→小组展示→30米运球接力加俯卧撑练习→放松练习(韧带拉伸)→总结点评。
作者简介:盛加利,中国学校体育名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灌南县初中体育学科带头人。曾获县优秀教练员、县教科研能手等荣誉。有数篇论文获省市一、二等奖,有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主持连云港市教科所课题“基于体育‘2+1’背景下,学校家庭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并顺利结题。
点评:
本课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技术与战术相统一的教学目标。重视学情,重视学生的基本篮球技术练习,善于抓住“篮球战术——传切配合”的本质,“贴近防守、快速摆脱、跑弧切入、接球”进行教学,教学实效性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于推广。课时计划语言精练,表现力强,教学反思非常中肯,非课时设计教师拿上此份教案也能很好地上课。美中不足的是课时计划没有明确说明技术动作要领,练习密度设计过小;单元计划缺少教材学情与设计意图分析。
点评人:重庆市九龙坡区教研员屈明
日常的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大都会进行篮球单个技术或简单的技术组合的教学,战术配合教学不太常见。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传切配合,它是篮球基础配合中的最基础的进攻配合,是传球和切入两个技术所组成的简单配合。纵观教学设计,认为这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1.围绕目标,展开教学
本课时教学目标是“通过一传一切练习,学生学会用假动作摆脱对手、侧身快速切入,在有防守的情况下,能够基本掌握传切配合的方法、动作流畅、路线正确、且效果好”。盛老师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课时教学。
准备部分,结合侧身跑、侧滑步等进行热身慢跑,无形中渗透了传切配合中侧身跑进的动作要素。
基本部分,通过复习传接球和运球急停急起,为传切配合中的传接球和摆脱对手打下基础,即为进一步学练传切配合奠定一定的技术基础。而后的传切配合各种学练更是与目标紧密相连。
2.主线清晰,重点突出
课时教案中,我们不难看出:盛老师以技术教学为主线(即以传切配合战术教学为教学主线),突出“摆脱对手、加速切入”的课时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每一个学练环节的练习时间和次数,在基本部分后段“运球接力跑30米加俯卧撑”作为“课课练”内容。彰显了“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性质,使技、战术学习与体能提高有机结合。
3.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无球跑动、二人传切配合接传接球投篮练习中,盛老师均按基础不同分组进行练习,对不同水平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从而保证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收获,充分体现了“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的课程理念。
可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1.建议课时设计中的“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安全预防措施”与具体的课时教学内容相结合,使这些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2.建议利用篮球基础配合的特点,寓“合作意识”于战术教学中,以期在日常教学中结合课时内容进行体育德育教育。
【八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推荐阅读: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11-01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06-28
青岛版信息技术八年级教案--循环结构07-01
龙教版信息技术九年级上教案第一课10-08
初中八年级初二信息技术上下册全册教案下载10-23
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示例11-25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06-24
三年级信息与技术教案07-14
四年级信息技术课教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