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职业认知

2024-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业规划职业认知(精选8篇)

职业规划职业认知 篇1

摘要:大学是一个人成长、成熟和发展的时候,也是认知自我、选择自己以后职业生涯的最重要的时机。在进入大学之初,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不断地从各种角度去认知自己,不管是心理、生理还是能力方面,只有充分的认知了自己的能力和性格,才可以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指导自己去学习、发展,正确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建构自己以后的目标。大学生涯的职业规划是一个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应该得到我们的充分重视。

关键词:自我认知 优势 劣势 职业规划

当我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学校就在不断强调一个概念,那就是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起初我并不是很在意,认为这纯粹是学院的形式工作而已,但是,当我意识到自己的大学生涯突然还剩一半时,蓦然回首,我才知道,无的放矢,像个无头苍蝇似的生活是大学最可怕的事情,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只知道随着大流去考试去上课去比赛,也许你毕业之后,还是发现自己真的什么都没有学到,也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前方更是一切的未知数……

一、选修课程的原因

自从上了大学之后,学院就一直在灌输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的概念,可是 直到大二,我仍然很迷惘,自己究竟要干什么?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我不知道自己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意义在哪里?大一是大学生的迷惘期,很多新生在这段时间之内长久的迷惘,因为他们看到了大学里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差距越大,迷惘的时间也就会越长,越不容易去说服自己接受这样的现实,面对现实,还是喜欢沉浸在自己的梦想世界中无法解脱。当很多大二的学生被问起自己是否从这种迷

惘中解脱的时候,虽然很多人说自己已经不再感到迷惘了,但我从自己本身和身边的人之中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迷惘,只是这种迷惘不是那种盲目的迷惘。

事实上,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工作,应该贯穿于一个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甚至说是一个人的一生。每个阶段的情况不同,每个阶段的目标也不同,所以每个阶段的规划针对性更是不同。

当我从自己所做的学生工作中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经常有意识的去反思自己,有意识的去规划自己要做的事情。到了大二之后,我发现身边的很多人在抱怨天天都很忙,却不知道忙的意义在哪里,自己又从中得到了什么,我就开始反思自己,其实,我也是一样,虽然在学生会有职务,天天很忙,但是想到卸任之后我还能干什么时,我又迷惘了,所以我选择了大学生自我认知与发展这门课,希望帮助自己规划接下来的短暂而宝贵的大学时光。

二、自我的认知与该做出的改变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经常去审视自己。自从形成了这样的意识之后我就经常去问自己,我有哪些优势?和别人比,我又缺少哪些一个成功者应具备的素质?我又该怎么去改变这一切?

在不断的反省和思考中,我总结出了以下的几点:

优势所在:

1、能够很容易的融入同学中,在生活中,我事一个很合群的人,不会太在乎一些小得小失,也没有小心眼,让我很容易的能和同学打成一片,因为我觉得在大学里面,人际交际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以后少走一些弯路。

2、对事情认真负责,老师或者同学让我做的东西,我都会一丝不苟的完成,不留下什么瑕疵,因为我觉得这既是对别人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当别人对你所作的工作的很肯定时,就是你得到成果的时候,别人会放心的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你。

劣势所在:

1、最大的劣势就是表达能力欠佳。

在中学期间,我是个很沉默的人,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上,所

以不怎么善于与人交流,表达能力自然欠缺了很多。到了大学期间,虽然自己努力的去改变这一缺陷,但是还是有所欠缺。为了改变这一劣势,我很多时候都刻意去训练,比如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演讲,在部门中经常阐述自己的观点。抽时间积极地与人交流,学习别人与人沟通的能力

2、统筹能力较差。

在很多次的组织活动中,发现自己总是纠结在很小的事情上面,不能很好的把眼光放眼于大局,统筹一切。主要原因是对人不信任,认为别人无法把属于他们做的事情做好,总是喜欢亲力亲为,事无巨细。结果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没有顾全大局的整体发展方向。认知到这点之后我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就学会了相信别人,积极和合作者沟通,做事的时候着眼于大局,分清主次矛盾,把握大局的发展方向。

3、喜欢抱怨。

也许这不是什么劣势而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无论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下意识中都喜欢去抱怨,别人在潜意识中就认为我不是真心的原意去做这件事情,从而给人很坏的印象,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以后就很难再次改变。为了改变这一点,我尽量去克制自己,少说话多干事,为了改变别人对我的第一印象,我也尽量把工作做到完美。

三、在认知自我的基础上对以后做出规划

1、责任心是一个做学生工作的人最应具备的素质,考虑到我的性格,我决定大三去竞选部门的大部长。我还有对新生工作的满腔热情,我愿意用我的热情去感染身边的人,把我的热情奉献给新生工作。我对这个部门充满了感情和深厚的归属感,综合上述考虑,我相信自己可以将这份工作做好,并且做出许多的创新。基于自己两年的新生工作经验,我会从中总结提炼,让新一届的新生挖掘出更大的潜力,做出他们的职业规划,找到自我目标。

2、参加各种比赛。书本的知识如果没有充分的实践,那只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参加比赛就是这样的一种将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的一种最

有效的途径。我们以后都要走出学校去参加工作,工作中我们必须得具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比赛中可以让我们很好的巩固知识,发展专业技能,学会相互的协作。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我克服统筹能力差这个劣势。

3、多读书。读书不仅可以增加一个人的专业和课外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根本上增加一个人底蕴和内涵。其实一个大学生的知识很少是从书本上学到了,很大一部分知识是从图书馆浩如烟海的书架中学到的,那才是最主要的知识来源。大学生和其他没上过大学的人的区别就是底蕴和内涵,这个可以从说话中看出,读书就是增加底蕴内涵的最好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4、不断去参加面试。多去参加面试,面试是锻炼一个人临场反应的最

好的方式,通过不断的面试也可以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缺陷所在,只有从面试中总结经验,才可以在今后的找工作中增加信心,提高成功率。失败的面试不仅可以看出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可以锻炼自己的受挫能力。

四、最终找到自己的职业锚

组织行为学中有职业锚这一词语,概念大概是自己以后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或者说是选择职业的标准什么。

基于我的专业和性格、各种素养来考虑,在毕业之后,理想中的工作是选择从事于一名工程师,我对自己的专业可以说是很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相信我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并且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成为一名有责任心有经验的工程师。

职业规划职业认知 篇2

新世纪以来, 世界各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形态,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2007年, 全国职业教育在校生2 848万人, 2009年更达到3 459万人。伴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在校人数的快速增加,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开始蔓延到了职业院校。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与就业形势的变化, 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认知和择业心理方面也发生了变化, 自主择业将成为毕业生要面对的首要挑战。而与就业难并存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和问题, 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离职率和其他普通高校毕业生一样居高不下, 这说明职业院校的职业认知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存在问题的。

职业认知是个体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形成的对某种职业的认识和评价, 是个体认识职业的一种过程或活动。职业认知对个体的一生非常重要, 是个体进入社会从事某种具体工作的基础, 也是个体认识社会的一个最基本渠道。个体在从事某项具体职业之前, 应该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 否则如果进入一个比较陌生的职业领域, 个体会在心理上产生无助感和不安全感, 甚至不知所措, 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幸福感。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认知进行研究, 可以为职业教育的就业指导部门提供参考, 针对现状进行合理有效的辅导, 并帮助职业院校毕业生分析自己的职业认知的有效性, 为以后择业做好心理准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 发展职业教育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 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尤其是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提出到2015年, 我国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达到3 640万人, 2020年将达到3 830万人。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以及职校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与将来的职业幸福感, 职业认知作为职业决策的组成部分,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工具

研究自编了职业认知有效性问卷, 重点参考了赵立与郑全全关于职业认知的研究, 以及赵冯香于2005年所编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 该表根据Betz和Taylor1983年编制、1994年修订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修正而来。问卷包括四个分问卷, 分别调查四个方面的内容:自我评价、职业信息、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每个分问卷又包括5个题目, 总问卷共20个题目。问卷采用Likert五点量表, 以自评的方式呈现, (1) 表示该项目中的表述非常不符合自身的情况, (5) 表示该项目中的表述非常符合自身的情况 (符合程度的排序为 (1) < (2) < (3) < (4) < (5) ) 。调查过程中, 让被试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选择和评定, 本研究重点分析相关人口变量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认知有效性的影响。

(二) 被试

从烟台和威海地区各职业院校取样应届毕业生为被试, 包括各类技工、国际贸易、文秘、会计、舞蹈、美术、计算机等专业, 并将其归入文经管、理工农、艺体三个大类。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 收回有效问卷486份, 有效问卷率为97.2%, 其中男生272名, 女生214名, 从专业大类情况来看, 文经管类126名, 理工农类271名, 艺体类89名。

(三) 施测程序与数据分析

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程序进行,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 统一发放, 测验无确切时间限制, 但一般都在4-6分钟内完成, 并统一回收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相关统计处理, 比较职业认知有效性在被试人口统计变量上的差异。

三、结果与分析

(一)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结果

本研究采用克龙巴赫α系数作为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内容效度指标。具体结果见表1。

从表1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本量表各分测验的α系数均在0.80以上, 总体α系数为0.95, 符合心理测量的信度要求。

(二) 人口统计变量对职业认知有效性的影响

比较职业认知有效性各分问卷在性别上的差异, 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的结果显示, 男女同学在自我评价、职业选择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得分, 职业信息和职业规划两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比较职业认知有效性各分问卷在文经管、理工、艺术大类专业上的差异, 发现毕业生在职业信息和职业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而在自我评价和职业规划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如表3所示。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 (LSD法) , 理工农类的学生职业认知有效性总分最高, 其在职业信息和职业选择分问卷上得分也居首位, 显著高于文经管类和艺体类学生得分。

比较职业认知有效性各分问卷在毕业生城乡生源上的差异, 结果表明各分问卷均无差异。

比较职业认知有效性各分问卷在家庭条件上的差异, 发现毕业生在自我评价、职业选择、职业规划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而在职业信息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如表4所示。

进一步的分析显示 (LSD法) , 家庭困难和一般的毕业生在职业选择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家庭富裕的毕业生, 而在自我评价上显著低于家庭富裕的毕业生。在职业规划上家庭困难的毕业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家庭一般和富裕的毕业生。

四、讨论

(一) 性别差异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 男女同学在自我评价、职业选择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得分, 职业信息和职业规划两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 男生对于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评价较高, 因此自我效能感相对女生来说更高一些, 因此自我评价要高于女生。在后续的采访过程中发现, 男生进入职业院校后, 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往往会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尤其是理工农类的男生表现得尤其突出。而女生更多是因为受限于高考或中考成绩, 不得不选择进入职业院校, 尤其是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女生, 很多人对于自己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根本没有概念。但男生和女生一样, 并没有非常主动地去了解相关的职业信息, 很多信息都来源于课堂, 对工作之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就更没有概念, 因此在职业信息和职业规划两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 专业类别差异问题

研究发现, 毕业生在职业信息和职业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 而在自我评价和职业规划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理工农类的学生在职业信息和职业选择分问卷上得分显著高于文经管类和艺体类学生得分。究其原因, 在于理工农类学生的专业技术性相对更强, 而社会上对该类毕业生的需要也比较大, 因此他们在选择职业时, 方向性相对更强一些。而艺体类学生的专业技术性虽然也比较强, 但社会需求有限, 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和双向选择的推广, 该类专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所以他们并不明确毕业后能够从事何种职业, 导致职业认知有效性较低。

(三) 城乡差异

结果显示, 生源地在城市或农村, 对学生的职业认知有效性没有显著影响。这与赵冯香对大学生研究的结果相同。在访谈中我们发现, 不管是城市生源的学生还是农村生源的学生, 在学习和生活中, 并没有表现出成就动机、自我监控能力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对未来从事职业的界定, 也没有表现出明确的不同。其对未来职业的选择还是更多受到专业类别和家庭条件的影响。

(四) 家庭条件差异

调查结果表明, 毕业生在自我评价、职业选择、职业规划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困难和一般的毕业生在职业选择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家庭富裕的毕业生, 而在自我评价上显著低于家庭富裕的毕业生;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在职业规划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家庭一般和富裕的毕业生。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 家庭富裕的学生因为没有经济压力, 将来也不需要为生计发愁, 而且毕业后, 家人往往会帮助他们找到一份工作, 因此他们很少考虑将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但家庭富裕的学生自我优越感很强, 认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高, 因此自我评价得分显著高于家庭困难和一般的学生。家庭困难的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目标比较明确, 他们对经济收入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家庭一般和富裕的学生, 尽量要求高一些的经济收入, 而不介意将来的工作辛苦一些。而且有很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定位就是熟练工人, 有着相对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

五、结论

从研究结果的整体来看, 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认知有效性, 总体上受性别、专业类别和家庭条件影响较大, 较少受城乡出身的影响。另外, 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认知有效性不容乐观, 很多学生对相关职业信息缺少了解, 对将来职业选择缺乏明确的定位, 对职业生涯规划更没有概念。因此, 在职业院校开展职业认知教育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一些职业院校开展的“职业化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遵循职业化人才成长和培养规律, 通过职业认知、职业认同和职业熟练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化教育和训练,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的技术人才。通过职业认知教育, 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可, 形成职业意识, 提高职业素养。尤其是注重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倾向等, 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为将来更好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史国兴, 王全明.浅淡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农村教育, 2011 (5) .

[2]《教育规划纲要》工作领导小组.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3]刘占年.开展职业认知教育, 促进学生理性就业[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7) .

[4]顾明远, 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5]赵立, 郑全全.职业认知、社会支持对农民择业倾向的影响[J].心理学报, 2009 (4) .

职业规划职业认知 篇3

摘 要:对内蒙古自治区11所高职类院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职类毕业生的求职困境与职业素养和职业自我认知关系密a切。数据显示高职毕业生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匮乏;职场意识薄弱;职业自我认知模糊;求职理念不合理,职业认知定位不准确;自我认知发展不完善。应该从教育体系化、辅导社会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实训基地化等四个方面来完善高职类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职业素养;自我认知;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179-02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依旧成为引发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了解当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自我认知现状,我们项目组在2012年9月,对呼和浩特市大学城内11所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每所院校选取100人,发放问卷1 100份,有效回收996份,有效回收率90.55%;此次调查涵盖面广、样本代表性典型、容量大,能够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通过数据分析,对当下高职类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自我认知现状分析如下。

一、高职类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分析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此次调查不仅关注了显性素质,更关注了素质的主体,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分析结果如下。

(一)知识技能结构不合理、实践经验匮乏

首先,在我们查阅文献和整理调查数据时发现,85%的高职毕业生对本专业知识学习了解程度较高,但只有27%的高职毕业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了解,66%同学则表示不是很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未来趋势,只有11%的同学表示会定期的关注行业最新信息。这说明现在高职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过于狭窄,不仅在专业内部表现出知识储备不足,相关专业知识匮乏;并且在与专业相关的最新资讯了解、政策的关注方面也表现出了惊人的冷漠。

其次,缺乏经验性知识也就是实践经验,是高职毕业生在知识方面“难就业”的又一个“瓶颈”。在调查中发现,有61%高职毕业生有过工作的经历,但这其中大数工作经历都不是与专业对口的经历,只是利用寒暑假时间到酒吧、饭店和工地等场所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有的学生只在学校周围的超市、饭店等场所从事兼职工作。

第三,关于行业必需的能力,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兴趣极为高涨,94%的学生认为这一方面的提高是必要的,也极为感兴趣。调查显示,就职场技能方面,学生认为自己掌握比较好的排序分别是:专业内操作流程、设备使用技能、职场礼仪;相对而言,调查显示学生认为自身极为不足的能力分别是:任务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规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二)职场意识薄弱

职场意识,也称作“职业心念”,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其中包含着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于用人单位的访谈结果显示,87%的人事专员和HR看重职场意识,并认为,衡量一个员工的价值,职业技能占30%权重,职场意识占70%的权重。通过我们项目组的问卷调查,数据整理后显示,当下高职类学生的服务意识、忠诚度、自主学习意识都不容乐观。

1.服务意识较差

服务意识较差是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存在问题当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服务意识的匮乏和家庭教育与学校指导都有关系。调查中居然有16%的同学表示,“服务”是学生会成员和党员要做的事情。这里显示出极强的交换意识和目的性,54%的被调查者委婉地表示是,自己付出和有意识的服务是为了换取他人的其他服务,或者获得领导者的认可。这样的意识形态,就不难解释毕业生将来在工作中服务意识淡漠而引发用人单位不满的原因了。

2.忠诚意识淡漠

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现象:高职毕业生对企业的“忠诚度”普遍较低,具体表现在从事某一职业,时间不久就会选择“跳槽”,相当一部分离职的理由是由于自己“兴趣消失”、“遇到挫折”等个人原因所致。这一现象中至少可以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对于职业认识不清;二是对于进入职场的必备条件准备不足充分,责任心也不强。

3.自主学习意识不高

许多高职学生在学习、实习中长期依赖于学校计划安排,缺乏自主学习、自我创新的意识,既缺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把握,又缺乏对企业发展、自身优势和工作的微观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的学生受传统职业理念的羁绊,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观念所致。

二、高职类学生职业自我认知的现状分析

在职场中,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无论是自我评价高出客观实际,还是妄自菲薄都会带来职场的适应困难。高估自己会盲目的自信和乐观,容易导致失误和挫折后的挫败感加强;低估自己会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畏首畏尾。因此,恰当的认识自我、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是职场成功的必要前提。

查阅文献结合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今内蒙古自治区高职学生在职业认知方面的现状显然“不尽如人意”。所呈现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职业自我认知模糊

许多高职毕业生在择业目标的确定过程中,对“自己喜欢干什么,以及自己的人生需求到底是什么”等问题表示茫然,没有深入思考。这反映出高职毕业生自我认知发展过程中的模糊性特点。

调查显示,高职毕业生认为了解或比较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个性、性格、择业能力的不到35%;43%的同学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里,搞不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清楚或比较清楚自己在择业就业中优劣势的不到25%。多数学生对择业就业计划比较模糊,甚至还有15%学生表示从未考虑过;23%的同学不愿意冷静地分析认识自己,认为认识自己是件很难的事,不愿接纳自己和欣赏自己,不主动克服成才障碍、挖掘个人的潜能,存在着自我认知的缺陷。

(二)求职理念不合理,职业认知定位不准确

调查发现,许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择业时,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优缺点等缺乏全面的评价,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理念,反映出职业认知定位不准确。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存在于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过程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有:“我受到的待遇应该是公平的”、“我应该有一份好工作”、“我不应该在就业过程中遇到麻烦”等绝对化的要求。高职毕业生的这些不合理、不符合实际的信念极其容易导致自我认知发展的两种极端结果:自我评价过低和自我评价过高。过低的自我认知易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本身的不自信或妄自菲薄,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使其在自我认知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过高的自我认知又使得高职毕业生自身总是处于较强的自束和更强的情感波动之间的矛盾之中,一旦目标、愿望不能达到,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造成精神过度紧张。

(三)自我认知发展不完善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是陈旧的、片面的、不完善的。他们认为人生的目的是“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赢得荣誉,谋得地位,家产万贯从而光宗耀祖”,只有这样自己的人生才是成功的、有价值的。在有关调查中发现:13%的高职学生认为就读高职院校只不过是高考一次失利,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改变命运,一鸣惊人。从而对大众择业观不屑一顾,很快使自己陷入困境;16%的学生很想在众人面前受关注,成为人际交往中的焦点和核心人物,但现实生活中又难以实现,对情绪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择业中的重要性缺乏理解,出现休学甚至自暴自弃现象。

三、针对高职类学生求职困境的思考

针对当下高职类毕业生的求职困境,项目组讨论得出以下思考,并将高职类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见总结成“四化”:教育体系化、辅导社会化、教师队伍专业化、实训基地化。

(一)教育体系化

结合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和项目组的讨论,针对高职类大学生职业素养有待提高;职业自我认知比较模糊的现状。项目组建议将职业素养教育列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结合胜任力模型理论,在高职类大学生三年的求学生涯中安排系列的、模块化的职业生涯课程。其中应该至少包括:“自我评估”、“职业定向”、“职业生涯规划内提高”以及“毕业前职业能力测定”几个必要的模块。至于更为详尽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块式课程设置”,期望在后续的研究中展开,并获得有意义的成果。

(二)辅导社会化

大学生的求职意识、自我定位、职业素养的形成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大环境都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因此,在强调校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家庭和社会,尤其是企业的责任也不容忽视;毕竟教育的相当一部分功能就是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各行各业的人才。所以,我们应该探究和重视,如何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和求职能力。只有家庭、学校、企业以及学校对于毕业生的辅导形成合力,就不愁毕业生的职场能力得不到提高。形成多层次职业辅导体系、将大学生职业教育社会化,也必将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三)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

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意识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神圣意义,还需要意识到,这是一项专业性相当强、对于指导教师要求非常全面的艰巨任务。这一项工作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对行业的职业要求、工作流程了然于胸;还要求指导教师熟练运用管理学、心理学、咨询学等相关学科的职业技能;并且要求指导教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想要很好地开展这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拥有一支专业过硬、能力全面、服务意识很强的职业生涯教育的专职教师。因此,专职教师的专业化建设就成为一项极受重视的工作。

(四)实训基地化

在调查中不仅用人单位反应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就连毕业生自己也在抱怨实习时间太短、实习场地匮乏、与工作实际差距较大,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来不及在实习中验证,留下很多遗憾和隐患。因此,实训基地的建立应作为高校教育的必须环节,得到重视。只有经过与工作实际高度一致的实训基地锻炼、毕业生才会对自身能力做出客观的判断,才会珍惜学习的机会、才会对未来的工作产生充足的、有依据的自信心。这对于未来的工作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赵宇.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知及对择业的影响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7).

大学生职业规划——自我认知 篇4

自我认知

一、自我评估

(一)我的价值观:进取心强,待人热情,热衷社交,有毅力

(二)我的性格:自信,乐观,意志力坚定,(三)我的兴趣爱好:爱运动、游泳、篮球

(四)我的能力素质

通过以下我在高中期间参加活动的以希望情况来分析我所具有的能力素质:

2011-11-12星期六

自我评估小结:我是一个外向兼内向的人,责任心和进取心强,有强烈的使感。注重个性的全面发展,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积极参与各种社会的公益活动,努力去从各方面去提高自己。

二、他人评价

三、测评工具

通过科学的测评工具进行测评,是客观了解自己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下面是我四项测评的情况:

1、职业价值观测评

我的职业价值观测评结果显示:

2011-11-12星期六

四、自我认知总结

通过综合的分析自我评估、别人的评价和测评结果三方面,总结出了:

——我是一个注重个性发展的人

——我是一个善于策划、组织等工作的人

——我喜欢从事有难度点的工作

——我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教师职业认知报告 篇5

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队伍中的主体,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此次调查是为了了解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状况,进一步完善师范生培养机制,从而促进师范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调查对象

在读师范生,基本属山西省各所师范类普通高校。范围涉及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对外汉语、英语、生物科学、物理学、美术学、心理学、体育教育、学前教育、历史学、地理科学、教育学等专业。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部分问卷是在我所在县随机选择合适的对象发放的,当场发卷,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并当场收回。由于调查对象条件受限,剩余部分问卷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到同学邮箱,请他们帮忙发放并将结果反馈回来,最后由我如实填写完成的。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回收率100%。

四.调查时间

20XX年7月15日---20XX年8月15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在读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理解状况。问卷共向被调查者提出了33个问题,涉及个人上师范院校的意愿,个人对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认知以及教师职业对个人的影响等方面。

六.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被调查对象共计30人,大一4人,大二18人,大三8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23人。家庭在农村的有28人,在城市的有2人。29人属本科,1人属专科。本人就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整理后,对其作了如下分析。

师范类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存在性别差异。据观察和统计,此次被调查者中女生明显多于男生。63.3%的同学表示选择师范院校是自己的意愿。其中,女生愿意从教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可见,教师职业能够相对较多满足女性的成就期望,而较少满足男性的成就期望。这一差异可能与“女性更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传统观念有关。在这一观念影响下,可能更多的家长倾向于让他们的女儿报靠师范学院,从事教师职业。同时,女性具有语言表达能力强,耐心细致的性格特征,这可能也是女生相对于男生更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原因之一。 在被调查者中,33.4%的学生表示他们并非要主动选择师范院校,且不是出于自己对教师事业的热爱,而是由于自身的考分只能填报此类学校。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充分明确了教师的职业特性即教书育人,同时传承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种教师职业特性要求教师既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又应拥有一定的人文情怀,同时对教师职业充满强烈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发自内心地热爱教师职业。因此,这种无奈消极的态度并不利于提高我国未来师资队伍的水平。

在读师范生在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等问题上并无大的分歧。他们普遍认为教师应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在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具有坚韧不拔的教学意志以及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活力。

师范生在“教师职业能够给教师带来满意的收入”这个问题上有明显分歧。仅有10%的人认为非常符合,43.3%的`人认为比较符合,26.7%的人不确定,16.7%的人认为比较不符合,3.3%的人认为非常不符合。这充分说明大多数师范生把教师看作一种谋生的途径或普通职业,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流于肤浅与功利。这可能是因为师范生目前的职业理想很大程度上受到利益取向的制约和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冲击,对职业的报酬、福利、社会声望、经济待遇和实际利益的考虑往往居于首位,从而导致了他们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发生了偏离。

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存在年级差异。随着年级的增长,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越来越明确。这可能与师范生知识、技能的积累有关。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主要从事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对教师实践的认识,缺乏教学技能的训练。而大三年级不断参与各种与教学技能有关的实践活动,同时也开展了教育教学见习活动,这就为师范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职业打下了基础。

由于被调查者普遍属农村,且是本科,因此在城市和农村、本科与专科之间并未发现有明显差异。

七.调查结论

尽管师范生选择师范院校的理由多种多样,对教师职业的认知状况并不太理想,但他们均表示将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荀子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业,教师先行。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主力军,将肩负起“育人”的重任。所以师范院校应加强师范生的职业观念,关注师范生未来的职业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以教书育人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师范生的教师职业兴趣,提升其对教师职业意义和职业价值的认识。师范院校还应以专业知识学习为载体,不断提高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师范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生必须以“学为人师”为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师范院校要切实重视教学计划内的教育实习环节的安排、组织、指导和监督工作,并且积极组织师范生参加社会实践、调研、志愿者等社会活动,培养师范生奉献社会、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培养不怕挫折、不畏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不断强化师范生教师职业的从业意识。

认知家政职业 成就幸福使者 篇6

作者:青木 来源:十堰家政网 发表时间:2014-06-06 15:14

一、家政是现代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政”是一学科名称。泛指家事、家务,亦指对家庭事务的管理。我国一般是指治家,涉及家业、家法、家风、收支、教育、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家庭与亲戚、朋友、邻里的关系等等。其理论基础是家政学。

1.家政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化分工的细化,家政已成为全球认同的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并被列入社会管理序列。

在许多发达国家,家政产业早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部分并进入到繁荣发展阶段。发展中国家的菲律宾,2010年劳务输出收入已占GDP的8%,其中菲佣输出收入占4.4%。“菲佣”作为一种家政服务品牌,占据了家政服务市场业已成熟的东南亚、欧美国家家政服务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也已有少量进入。

2.家政是一种提高家庭生活品质的职业。

家政职业,就是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所服务家庭操持家务、照顾其家庭成员,以及管理家庭有关事务,获取合理报酬,并满足物质精神需求的工作。人们通过众多的影视作品可知,过去“大户人家”的佣人、相公、管家就是从事的家政职业。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简单劳务型”保姆开始,到现代从事社会化的公司制保洁、维修、护理、营养、育儿、家教、管家等“知识技能型”家政公司员工,已被统称为家政职业者。

3.聘用高级家政人才,是提高家庭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成就家庭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富裕家庭越来越多,特别是那部分生活节奏快、又要保障产业持续发展的家庭,聘用高级家政人才,对提高其家庭生活品质和保障产业发展无异于如虎添翼。

另一方面,还有助于特殊家庭增强生活保障和幸福指数。这类所谓特殊家庭,是指通常的孕妇婴幼家庭、有康复病人的家庭、居家养老的老年家庭。其聘用专业家政服务管理人才,无异于雨中得伞、雪中得炭。十堰家政网为需要护理的家庭成员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使其居家生活者舒心,出外工作者安心。

二、社会呼唤规范的系统化家政教育和幸福使者

1.规范的系统化家政教育是成就家政职业和产业的基础,是高级家政人才的必修功课。

菲律宾的家政产业之所以做得好,原因有三:一是菲律宾的家政服务人员文化素质高。因为菲律宾的家政教育十分普及,中学和大学都开设了家政课,菲佣基本都拥有大专、大学文凭,领悟力高且语言交流无障碍,沟通比较容易。其中不乏教育、心理学、财会专业毕业生,部分菲佣还持有护士、医师或教师执照;二是较高的职业水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铺就了“菲佣”成为世界上专业水平高、工作最出色的家政服务员的基石。三是拥有正确的就业观和良好的从业心态,快乐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才智。

在中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小康家庭的增多,使现代家政与传统的保姆概念已有了质的区别。主要反映在对家政人才素质的需求方面:富裕家庭已经完成了初级的如煮饭、洗衣、保洁等“简单劳务型”服务需求到中级的如护理、营养、育儿、家教等“知识技能型”服务需求的转换过渡,有了更高的如高级管家和家庭秘书的家务管理、社交娱乐的安排、家庭理财、家庭消费的优化咨询、产业经营等“专家管理型”服务的需求;那些居家养老、康复病人等特殊家庭对家政人才的要求,同样也要求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

据估测,我国目前约有70%的城市居民家庭对家政服务有需求。尤其是面对我国目前两亿老年人和1亿空巢老人、2020年将达4亿老年人的人口老龄化现状,政府对社会养老问题愈加重视和社会养老机构的不断完善,总需求量还在不断增长中。其中,高级家政人才有着近千万的需缺,一线城市的需求尤为突出。这样具备较高文化素养和相应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级家政人才,唯家政专业培养的经过规范的系统化教育毕业生莫属。规范的系统化家政教育,在现代家政职业和产业中明显有着重要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规范的系统化家政教育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使命。

2.摒弃旧观念是充分认知家政职业的重要环节。

中国的家政业目前突出存在观念性障碍。一是由于家政教育的欠缺,家政服务仍然受“侍候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严重影响,社会上一些人看不起家政从业人员,社会地位远没有国外高;二是由于对家政学认知度还不够普及,社会上对家政专业就业方向还存在着种种误解,认为家政就仅仅是与家政服务公司联系在一起的工作。因此,一些家庭不愿让子女报考家政专业和从事家政职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家政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是非常宽广的。西欧的家政专业毕业生是供不应求,可从事的工作达到千余种;从专业类别来看,家政学专业学生就业率达到82%,与理科、工科、农业、保健与社会等专业相比,排在第四位。

3.大力发展家政职业教育和从事家政职业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发展家政教育和家政产业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符合国际规则要求,顺应国家关于扩大就业之重点工作目标。

积极接受家政教育和从事家政职业,符合中国国情,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计。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等一系列战略方针的实施,必然出现众多农村人口的生活方式和从业方向的大变革,农村青少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其选择将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农村子女接受家政教育、从事家政职业,则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民族素质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前所述,在目前还没有根本解决关于家政职业方面的障碍性观念情况下,农村子女接受家政教育、从事家政职业,看似被迫走进家政职业生涯方向,但可以断言,将来他们一定是最大的幸运者、受益者和贡献者。从最现实处说,这些接受了规范的系统化家政教育并从事家政职业的农家子女们,不仅能够在就业压力长期普遍存在的情况下轻松就业,并且可以有一份中等偏上的稳定收入;用长远眼光看,这些接受了规范的系统化家政教育并从事家政职业的农家子女们,就业后交往的服务对象是文化素养相对较高的大中城市富裕家庭及其成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必定受到服务对象的家庭文化及所在城市生活方式的熏陶和影响,逐渐养成的社会行为习惯将潜移默化地渗入其自身家庭及其社会关系,使其原有的大家庭和后来的小家庭与城市家庭的生活方式等,包括其家族的整体文化素质都将雷同或趋向于城市家庭,后代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也将得到大幅提高,进而必将使农村人或被城镇化的农村人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方式发生质的变化。届时,谁能说这些家政职业者不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地域乃至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幸福使者?

家政之路,前途无限。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家政教育和家政职业必将成为全社会关注和投入的热点,家政职业教育及其就业前景已让人耳目一新并为之振奋: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其中关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的战略举措等,表明中国政府已从行政方面给予包括家政职业教育及其就业开始加大投入和推动„„

所以,十堰家政网家政职业教育和高级家政从业者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实践者,是社会改革发展中“人才红利”的体现者,是家庭建设与和谐社会及提高民族素质的幸福使者。

综上所述,家政是门学科,需要加强研究和加快发展;家政是个产业,需要全社会关注和投入;家政是种职业,需要从业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好的就业观;大力发展规范的系统化家政教育,培养高级家政人才,是建设小康社会、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摒弃陈旧观念,认知家政职业,是促进

护生护理职业安全知识认知调查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某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两个班护生135名和实习结束后返校参加毕业典礼的实习护士126名共计261人为本次的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1) 学校是否开设有关护理职业安全知识和技术课程; (2) 护生护理安全知识的掌握和技能应用情况; (3) 护生获得护理职业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 (4) 实习护士发生护理职业伤害情况。发放问卷前, 向被调查者详细讲解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当场完成问卷调查内容。问卷回收时, 调查者逐项检查, 对漏填的项目立即补填。发放261份问卷, 回收261份, 回收率100%。

1.3 统计分析

资料采用SPSS1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指标包括知识掌握正确率、构成比, 实习护生与实习前护生两组间知识正确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学校开设护理职业安全教育课程情况及护生获取护理职业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 被调查的261名护生一致认为学校没有开设护理职业安全教育课程, 其中 68人不知道什么是护理职业安全, 占26.1%, 其他人员获得护理职业安全知识途径见表1。

2.2 护生掌握有关护理职业安全知识情况 见表2。从表2可知, 抽血要戴手套、抽化疗药的防护手段、使用紫外线的防护手段、接触传染病人穿隔离衣、医护职业防护相关法规五个方面护理职业安全知识认知, 实习护生与实习前护生之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他七个方面的认知无统计学意义。

2.3 实习护士掌握和应用护理职业安全知识、技能情况 本次调查的126名护生是在临床实习结束时掌握护理职业安全知识和应用护理职业安全技能的情况, 结果见表3。

2.4 实习护生发生锐器损伤情况 126名被调查实习护生中有114人发生过锐器损伤, 占90.5%;只有12人从未发生过锐器损伤。针头刺伤4次以上者17人, 占13.5%, 发生安瓿割伤4次以上者最多, 为32人, 占25.4%。见表4。

注:n为护理知识掌握和护理防护技术应用正确的例数。

3 讨论

3.1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开设护理职业安全课程

本次调查显示学校没有开设护理职业安全课程, 学生该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 实习护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生护理职业损伤的情况非常严重, 126名实习护士有114人发生过锐器损伤, 占90.5%;只有12人从未发生过锐器损伤。从表3可知实习护士护理职业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好于技能应用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实习护士对职业伤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常以工作忙、麻烦、没关系等理由而不按要求做。如70.6%的实习护士知道抽药折安瓿要包纱布, 防止玻璃割伤, 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只有34.1%实习护士做到;92.9%的实习护士知道接触传染病人要穿隔离衣, 但只有30.0%的实习护士做到。因此,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开设护理职业安全课程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3.1.1 护理职业安全教育内容:

内容包括护理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培养, 职业暴露危害性教育 ;职业防护法规, 如《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护理职业安全及病人安全评价标准》、《非典型肺炎住院感染控制措施指导原则》等;常见经血液传播疾病流行特点及防护措施;消毒剂、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及职业防护;放射性损伤及防护;锐器伤的防范;正确使用防护设备 (隔离衣、手套、口罩、面罩、护目镜、抽排风设备等) ;预防心理性伤害。

3.1.2 教学方法及评价:

教学方法采取讲授、讨论、角色扮演、技能操作演示、实验操作、到医院见习等多种方式进行, 并通过理论考试、实际操作考核、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评价。

3.2 加强护生护理职业安全认知的培养

要加强护生护理职业安全认知度的培养, 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相关护理职业安全知识, 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护理职业安全意识。如药理学老师在介绍消毒剂、抗肿瘤药物等内容时应讲解其毒性反应和防护措施;传染科护理学老师教学生正确使用防护设备, 如隔离衣、手套、口罩、面罩、护目镜等;护理老师介绍如何避免锐器伤等。

王红红[1]调查结果显示81.8%的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过。毛秀英[2]调查结果显示护士戴手套符合正确要求的仅占9.58%。这表明我国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防护意识淡薄的问题, 这与我国学校护理职业安全教育欠缺相关。在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开展护理职业安全教育, 特别是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加强护理职业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提高他们的职业防护意识, 降低护士职业伤害, 保证护士身体健康, 使护士终生受益。

摘要:目的:了解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护生护理职业安全知识认知现状。方法:采用问卷法对261名学生进行调查, 收集有关护生护理职业安全知识认知和实习护生锐器伤情况。结果:26.1%护生不了解护理职业安全知识, 90.5%的学生在医院实习期间发生过锐器伤。结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应加强开设护理职业安全教育课, 培养护生护理职业安全意识和技能, 降低护士职业伤害的发生, 预防感染, 保障护士身心健康。

关键词:护理职业安全,认知,调查

参考文献

[1]王红红.护士工作中针刺现状及预防对策 (J) .实用预防医学, 2002, 9 (6) :666-668.

职业规划职业认知 篇8

关键词:高职 职业生涯规划 认知自我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103-01

教学目标:

(1)概念内容的掌握。

①职业生涯规划包含的内容。

②职业生涯规划中认知自我包含的内容。

(2)职业生涯规划与认知自我之间的关系。

①充分认知自我,能够有助于澄清职业价值观。

②认清个人能力上的优势及兴趣所在,有助于进行职业方向的选择。

③明确自己性格气质类型,能够为职业生涯的规划提供可行性建议。

教学重点:认知自我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怎样通过认知自我来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的认知自我,及怎样正确理解认知自我与职业生涯规划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式、模拟表演法、在活动中体会与感悟的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初步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及其与自我认知之间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就业实际模拟演练。在自己的亲友、熟人中,找一找认知自我对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的实例。

1 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目前社会上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就职业生涯规划展开议题:什么是职业生涯?

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到职业生涯规划?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认知自我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通过正确的认知自我来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规划呢?这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

2 新课教学

板书课题:

2.1 职业生涯规划包含的内容(板书)

(1)职业生涯的涵义(板书)。

提问: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什么是职业生涯?

(请几位学生回答。)

总结: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并不包含在职业上成功与否,每个工作着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

(2)职业生涯规划包含的内容(板书)。

提问:在你的印象里职业生涯规划都包括什么?

(请几位学生回答。)

总结: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引入下一个问题认知自我的探讨。

2.2 职业生涯规划中认知自我包含的内容(板书)

启发提问:根据刚才我们对职业生涯规划包含内容的了解与探讨,我们能从中发现哪些内容和认知自我是相关的呢?(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师:那么这说明了什么呢?(认知自我对职业生涯规划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总结:(1)个性特征。

(2)职业价值观。

(3)职业兴趣。

(4)职业能力。

(5)自我认知小结。

2.3 职业生涯规划与认知自我之间的关系(板书)

通过现场就业模拟表演形式,来逐步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与认知自我之间的关系。指出学生自我认知误区,指明职业生涯规划方向。

(1)充分认知自我,能够有助于澄清职业价值观。(板书)

问题探讨:请同学们通过分析自我的特点,探讨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要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整个职业环境,考虑清楚自己到底追求什么,自己又能胜任什么,最后确定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是什么。

(2)认清个人能力上的优势及兴趣所在,有助于进行职业方向的选择。(板书)

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人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做到最好。因此,请学生们从自身的兴趣出发,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点,从而找到自己喜欢从事的行业。

生:(开放式讨论。)

(3)明确自己性格气质类型,能够为职业生涯的规划提供可行性建议。

课后作业:

(1)根据课上所学,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与认知自我自己的关系。

上一篇:市粮食局四项措施做好两会期间信访维稳工作下一篇:坚守诚信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