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一位数说课稿(精选8篇)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出自青岛版三年级上册课本第63页的第六单元的信息窗1《美丽的街灯》两位数乘两位数,(课件出示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所学内容也为以后学习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的知识无论是在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中,还是对于乘法运算的学习中,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是: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课件出示)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为本节课确立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重点难点: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课件出示)
根据上述对教材与内容的简单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课件展示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感受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部分够商1)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鉴于时间关系,这里就不读了。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以及根据现在学生更加喜欢利用实例进行模仿和学习的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结合学生现阶段的数学学习方法特点,并且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为学生选择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法,进而达到绿色课堂的目的。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整节课,我准备分四个环节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首先,我通过课件的配合(出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谈话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课件出示相关题目)进而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复习已有的知识结构,唤醒学生对于乘法的记忆,有利于直接进入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同时,也符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绿色课堂的教学理念。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完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由于学生已经接触过乘法运算,但他们对一些乘法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仅仅的局限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对实例进行模仿的自觉性学习。
首先,我借助课件出示情景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小组为单位对课件中的情景进行探究,发掘,小组交流,在这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的习惯。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先提出问题:通过刚才对情景图的探究、发掘以及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信息呢?这是第一个红点问题的内容。
让学生自己说出观察时所发现的相关信息。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由你所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从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发现的信息,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去探究,分析并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
处理这个红点问题时,学生会很容易的学会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也就是学会了算法,但是对于算理,这对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是比较抽象的,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使其明白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的算理。
即解决了课本第一个红点问题。
在这个学生对情境图理解、认识和感受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明确了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后,我将用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情境图,以小组为单位对课件中的情景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发掘,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的信息和问题并自己解决。
在学生从根上理解了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的算理后,这一环节的学习,就可以完全放手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也即解决了课本第二个红点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切记避免出现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进而,同时也实现了: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和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教训,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重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进一步的发挥“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以达到避免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少走弯路的目的。
第三环节:巩固深化,加深理解。我分为2个层次
1、掌握计算方法:让学生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不同的学习口算方法的运用。
2、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问题,进行反馈练习
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首先,我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要点,把总结提高的工作放手教给学生来做,再引导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还想知道哪些有关乘法的知识?自己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上网查阅来获得更多的知识。
这样,通过课堂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获得数学知识的能力。
由于对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片面理解或受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影响, 在计算教学中出现了两种较极端的做法, 一种只注重计算结果和计算速度, 一味强化算法演练, 每天机械练习, 忽视算理的推导, 以练代想, 学生“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重算法、轻算理。另一种把过多的时间用在形式化的情境创设、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上, 在理解算理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一味追求算法多样化, 缺少对算法的提炼与巩固, 导致学生方法不熟, 形成技能很难——重算理、轻算法。
二、案例描述
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
口算复习练习
4个10是 () , 15个10是 ()
……
教师提供小猴采桃的情景图, 学生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 提出两只小猴一共采多少个桃。
学生回答……
老师列出其中的:14×2=
师:14×2是多少?你们会算吗?
生1:14加14等于28。
生2:10+10+4+4=28。
生3:4×2=8, 10×2=20, 8+20=28。
……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 借助情景图, 引导学生一起理解“先算2个4是8, 再算2个10是20, 合起来是28”。
师板书:4×2=8,
10×2=20,
8+20=28
……
师:介绍14×2还可以用笔算竖式来计算, 示范了竖式列法:
师:用竖式怎么算呢?你能联系刚才算的过程来算一算吗?
学生尝试。
师:你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吗?
生1:……
生2:……
……
联系口算14×2的过程, 归纳正确的笔算过程, 介绍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竖式的一般写法及计算方法。
……
三、案例反思
计算算理和算法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算理通俗地讲就是计算的道理。一般由数学概念、定律、性质等构成, 用来说明计算过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算理是客观存在的规律, 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是计算的基本程序或方法, 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人为规定, 用来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
算理是计算的依据, 是算法的基础, 而算法则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和规则, 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对于突出计算教学核心, 抓住计算教学关键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课教学中霍老师注重了算理与算法的平衡, 做到了既重算理, 又重算法, 把算理与算法有机融合在一起, 效果很好。
1. 注意引导, 强化算理
学生只有理解了算理, 才能自主探究创造计算的方法, 正确地计算, 所以计算教学必须从算理开始, 要重点帮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领悟计算的道理。在教学中霍老师能充分利用情境图, 引导学生说出14×2的口算过程, 并把2×4=8, 10×2=20, 8+20=28进行板书。从学生后续的回答可以知道, 学生已经知道14×2的算理实际就是2个4和2个10的和, 这时霍老师及时引导学生, 根据算理能不能把上面三个式子合并成一个竖式, 从而引出乘法的原始竖式:
并用多媒体显示, 把抽象的算理予以具体化, 再让全体学生读过程, 进一步加深了对算理的理解。这时不妨让学生再用原始的竖式进行练习, 让学生在习题中充分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2. 由“理”到“法”, 自主创造
算理为计算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 保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但进行计算, 不仅思维强度较大, 而且计算的速度较慢, 要提高计算效率, 就需要寻找计算的一般规律, 提炼出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 概括出计算法则。而这要建立在学生对算理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 才能进行创造。本课中由于霍老师已经引导学生对算理有了很好的理解, 所以当老师要求学生对计算过程进行反思, 简化过程, 提炼方法时, 大部分学生能按预设对上面的竖式进行简化:
并很流畅地说出计算的过程, 老师及时板书 (与算理板书形成比较) 。当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后, 通过算理和算法对比的板书 (注:老师最好画个指示标, 突出算理到算法的过渡, 同时要求学生把原来用算理竖式做的习题, 用简单的笔算再做一次) , 引导学生对竖式计算的过程进行观察、反思, 感受从算理到算法的过程。所以当最后霍老师问学生这些乘法的竖式计算都是怎么算的, 分几个步骤, 小组讨论归纳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学生表现非常活跃, 流利地说出:先用一位乘数乘两位数的个位, 积的末尾写在个位上;再用一位乘数乘两位数的十位, 积的末尾写在十位上。这样, 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山城街道东山腰
尹克芳
一、教学内容: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0页——23页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巩固对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强化连续进位中的“连续进位”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掌握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并在数学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体会到学数学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进一步加强学生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四、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则是“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来的数又要进位”的连续进位情况。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卡片。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温故而知新:
1、复习旧知识。
师:小朋友,数学小精灵见听说我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他今天特地跑来看看我们上课。看,他还给我们带来两组口算题要考考同学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口算题,开火车完成。)9×7=
6×4=
7×8=
2×4=
6×8=
9×3= 6×7+5=
4×5+6=
7×8+4=
2×4+5= 6×8+7=
9×3+5=
2、出示课题:
师:直接用乘法口诀计算的题目,同学们都比较快和准确,但算第二组乘加题时,同学们觉得有难度了,对吗?没关系,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笔算乘法,老师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会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以及利用计算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练习课
(二)、计算练习,巩固笔算方法。
师:小精灵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计算题,他想通过同学们的帮助,知道这些计算的答案。你们愿意帮帮它吗?
1、计算并分类 12×7
59×8
52×4
68×9 314×4
426×2
459×7
238×9(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四人小组长协调分工每个同学完成两道题,计算结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板演。)师:刚才的这些题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分类,谁能说给大家听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分类如下:
(1)根据:第一类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第二类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类:12×7
52×4
59×8
68×9 第二类:314×4
426×2
459×7
238×9(2)根据:第一类是乘起来进位,加起来不进位,第二类是乘起来进位,加起来再次进位。第一类:12×7
52×4
314×4
426×3 第二类:59×8
68×9
459×7
238×9(3)根据:第一类是一次进位,第二类是隔位进位,第三类是连续进位。第一类:12×7
314×4
426×3 第二类:314×4 426×3 第三类:59×8
68×9
459×7
238×9
2、寻找错误,强调算理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与分类,你认为我们在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要做到计算准确,你会给同学们提供一些什么好的建议?
(学生展示自已的错误)1 2
(2)
2
(3)4 2 6
(4)5 9 ×
×
×
×
7 4 8 2 6 8 2 2 3(学生相互找错误原因)
3、小结: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题中,同学们要注意计算中的每一步,看有没有进位,进的是几,把进上来的数记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算前一位积时,要想想有没有漏加后面进上来的数;算完后再检查一到两次。
(三)、应用练习,扩大思维范围
谈话引入:小精灵看到同学们这么认真计算,他表扬我们小朋友是爱学习的好孩子,老师真为大家高兴!小精灵又遇到难题了,看看它又需要我们提供什么帮助?(出示课件)
师:原来小精灵想买一些体育活动用品,想让同学伞帮它算算要多少钱。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表格,你从题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你会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同桌回答吗?并解答。
(四)、综合训练 激发笔算趣味
师:小精灵看着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这么出色,他想带同学们到趣味王国玩一玩,小朋友想去吗?好,我们一起跟着小精灵去吧!哦,趣味王国里有两扇大门档着我们的路,看谁最快拿到钥匙打开大门。
1、小组比赛计算
学生集体计算,最后师生订正结果,并结合题向学生参透统计的意识,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大,积也大。
2、出示数学趣味题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25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学习中间或末尾有0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中间或末尾有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难点
在计算过程中注意中间或末尾的0,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学前准备。
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
出示:60×50 240×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
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2:把0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同学尝试笔算并板演。
3.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出示资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资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
同学思维活跃,同学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括几个问题?
(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括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同学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因数中间有0)
(4)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齐”。(见图1)
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
针对第三四组的提问:①3为什么和6对齐?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1: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
生2:假如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
③明明3×0=0,百位上却写1,为什么?
生:进了位要加到来。
2.请你说一说红色得数是怎么得来的?(见图2)
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780×54 208×40 107×130
三、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师: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数学王国漫游吧!
1.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
(1)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2)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3)650×40=2600()
先让同学判断(2)(3)格外小心,同学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会负迁移。
师:当完了医生,我们再去哪里呢?
2.第二关:选择超市。
(1)400×520最简便的写法是()(见图3)
(2)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100000 B、10000 C、1000
(3)5600乘50,积的末尾有()个0。
A、3 B、4 C、5
(4)508×40,它们的积是()
A、2320 B、20320 C、2032
先让同学去猜测,再笔算验证。
师:大家表示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
3.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2400
这里同学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
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师生小结,畅谈收获。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24-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三)德育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悟学生知识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加深对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法的算理的理解。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方面的能力。
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分析思考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口算: 0×9=
134×0=
0×0=
20×0=
70-0=
146+0=
1564×0=
0×324=
2、笔算(全班练习、指名板演): 206×7=
2008×6=
1407×5=
1036×6=
二、巩固练习:
做练习五的第4~11题。
1、练习第4题;:
学生认真检查,判断对错,并说明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原因? 然后把错的改正过来。
2、练习第7题:
学生独立读题目,并把解答过程写在作业本上。
分析:要求第四辆汽车要坐多少个同学,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哪个不知道?怎样找?哪个条件没有用?
3、练习第8题:
学生独立练习,注意找出关键字,订正时,提问:为什么第二步要用27÷3?使学生明白题中条件是:“剩下的正好排成3行”,要把剩下的27辆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所以用27÷3。
4、练习第6题:
是加、减、乘、除混合练习,做题前提醒学生看清每题的运算符号。独立认真做好每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5、练习第10题:
鼓励学生看谁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能说得出道理的给予表扬。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计算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练习:
1、练习第11题:
先让学生明白题意,再学会独立推理。从个位开始。1724×3=5172
2、练习思考题:
41×6=246
107×6=642
41×9=369
107×9=963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做10、11题和思考练习方框中的思考题。
五、课外作业: 练习第9题:
学生独立练习,练习时,强调注意运算顺序,集体订正。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练习课)教学内容: 24至27页内容。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笔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基础练习
1、口算题卡出示。
2×3
4×8
8×5
20×3
40×8
80×5
200×3
400×8
800×5
2、笔算。
0 5 0 0 0 5 ×
×
×
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后全班展示。(1)竖式书写的对齐方式。(2)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乘法。
三、拓展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
(1)
0 0
0 0 3
×
×
(2)3 0 0 3 3 0
×
×
2、想一想 用竖式计算
2030×3
6050×4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展示(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计算方法一样,不管是两位数、三位数,还是四位数,也不管多位数的中间有0的、没有0的,或是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时,必须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只是当多位数的末尾有0时,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0不必与一位数相乘,只要在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后面补上0就可以了,有几个0,补几个0。)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十第4题、第5题、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展示。
2、独立完成第7题,同桌交流后全班展示。
先让学生分析判断,然后把错题订正。
3、拓展题
刘静波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去海边游泳吗?淘气笑笑他们在暑假里就到美丽的北海去旅游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情况。(师出示淘气、笑笑在海边买东西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其他问题先存入“问题银行”。
(二)探索口算方法
1.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12×3或3×12,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汇报。
生1: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
生2:如果每个泳圈是10元,3个泳圈是10×3=30(元)。每个泳圈少算了2元,3个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
生3:12×3就是把12分成10和2,10×3=30,2×3=6,30+6=36(元)。
2.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师:你能算出来吗?
学生列式计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汇报。
生1:15×3就是3个15相加,15+15+15=45(元)。
生2:15×3就是把15分成10和5,10×3=30,5×3=15,3个10再加上3个5,30+15=45(元)。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买东西“需要多少钱”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最后把它们合起来。
(四)巩固与练习
1.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图)
让学生独立解决⑴⑵两个问题,在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对于第⑵个问题,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可以:①因为15×6=90(块),100-90=10(块),所以够分。
②因为15×6=90(块),100>90,所以够分。
2.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3题情境图)
师:谁能说一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图意回答,并独立解决问题,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练一练第4题
教师先示范让学生理解表格,学生独立填表,然后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填写结果,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4.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抽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说课
刘静波
1、算法多样化促进了参与的主动性。
算法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使他们在参与中得到发展这样的与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事自己力所能及的探索。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多种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无论程度如何,都会给学生带来快乐,这种快乐感使学生心甘情愿继续去寻求更多、更好的问题,而没有无可奈何的被迫的感觉。这样的参与带有极大的主动性,每个学生在这样的参与中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2、算法多样化提供了交流条件。
计算方法多样化,不同的学生常常找到不同的解题策略,这种不同是由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同造成的。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如上所述案例,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汇报,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在小组或全班的交流中有话可说、有话能说,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因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不再是一个依赖老师的模仿者,而是独立探索的求知者。这样的的教学,教师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为学生的数学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3、算法多样化激发了创新灵感。
每一种算法都是学生思维的体现,无论对错都是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烁,一种算法就是一种思维过程。算法多样化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多样化、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思考角度的多元化。创造力作为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
心智操作方式,是多种认知能力、多种思维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之中学生可以捕捉到许多思维的亮点,从而激发创新灵感。
4、算法优化体现了思维的多元化与“统一”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
刘静波
首先出示课本的情境,引导学生找数学信息:“每个游泳圈12元,每个球15元“,并提出乘法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没有进位和有进位)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摆小棒,小组交流讨论,体验算法多样化,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懂得欣赏别人,能够取长补短。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是:
1、在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没有进位)12*3的口算时,我让学生准备3捆小棒和6根小棒,指导学生摆出3个12根小棒,然后让小组互相说说12*3等于多少。学生能说出课本中3种口算方法,并通过讨论得出以下这种口算方法较简单: 10*3=30,2*3=6,30+6=36。
2、在教学一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15*3的口算时,同样让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学生大部分能说出以下这种口算方法:10*3=30,5*3=15,30+15=45,但有小部分学生忘记加进位。
3、本课采取先预习,所以练习题学生基本都做了,课堂上只要求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检查昨晚的预习——错的更正。课前预习既能减少 6
课堂上做练习题的时间,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些好学的后进生还能“笨鸟先飞”呢!
4、本课节我觉得“一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这个难点较难突破,只有让学生多点说出口算的过程,老师要不厌其烦地板书口算过程,学生才能突破这个难点,不断提高口算的准确率。
这节课不足之处以及补救措施是:
1、在教学15*3的口算时,为了节省时间没让学生多说口算方法,以致在练习做课本P5的练一练第1题时,中下生经常出错,忘记进位了。所以在评讲时,我让学生说口算过程,我详细板书在黑板上。如:16*3=? 6*3=18
10*3=30
18+30=48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算法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2、通过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估算的方法,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估算的意识,继续培养先估算再计算的习惯。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算理。教学资源:教学例图。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学习新知:(出示情境图)谈话:为了奖励小朋友画画得好,老师准备了这些奖品。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列出算式吗? 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支?”并口答出算式36×4。
二、探索算法,理解算理:
1、估一估:
谈话:同学们,每盒水彩笔有36支,4盒水彩笔一共有多少支?(1)请你估一估,并和同桌说一说。(2)汇报交流,情况可能有:
A、36在30和40之间,30乘4等于120,40乘4等于160,所以36乘4的结果在120和160之间。
B、把36看成35,2个35是70,4个35就是140,所以36乘4的结果是140多一点。
2、算一算:
谈话:刚才,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合理的估计,36乘4到底等于几?你会笔算吗?(1)打开书本,在书上尝试笔算,做完后,同桌交流算法。(2)汇报:在笔算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的?(3)指名说算法,教师板演。
(4)集体说一说笔算的过程。明确:个位上满几十就要向十位进几,十位上满几十就要向百位进几。
(5)指名错的小朋友说说自己怎么错的,及时订正。
3、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联系例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笔算这种乘法要注意什么吗?
三、巩固新知,综合运用:
1、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做题情况,进行个别辅导。(2)指名板演,集体讲评算法。订正时注意相乘满几十有没有进位,有没有加上进位上来的数。
2、想想做做2:
(1)找出错误原因,同桌说一说,再进行订正。(2)指名回答错因,说说怎样改正的。
(3)通过给大树治病,你觉得有什么办法能预防这些病?
3、想想做做3:
(1)细心观察图,找出“装1辆车需要4个轮子”这个条件。(2)列式计算,汇报交流。
4、想想做做4:
(1)正确理解题意,列式解答。(2)集体交流。
(3)提问:题中的“7周后”这个条件你列式时用上了吗?为什么不用?去掉“7周后”这个词行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板书:
邮箱:zym00604@163.com)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内容属于四个学习领域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教材第78页的运动会情境图,从实际生活情境引出,由小精灵向学生提问:“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吗?”使学生体会到他们要学习的内容来自现实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鼓励学生发现和总结这类题目的计算规律,问问他们在计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引导他们分析、归纳出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课时仍然是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基本算法和算理与例2是一样的,但出现了进位叠加的情况。教学时,还是要抓住乘的顺序和每一位积的书写位置这两个问题。例3的主题图是学校开运动会,一些学生休息时在领取矿泉水的情景图。由小精灵提出问题:“每箱24瓶,9箱一共有多少瓶?”这道题虽然仍然是连续进位的乘法题目,但进位的难度增大了。可能发生的错误是这个例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的时候,教师重点要检查学生计算十位上2×9得18个十再加个位上进上来的3个十时的进位情况和积的书写位置,若发现学生有错,应及时分析原因,给予必要的帮助。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特点是结合学生熟知的运动会具体情景,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知识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同时,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渗透估算的思想。
四、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纠正进位叠加可能发生的错误,正确掌握乘的顺序和每一位积的书写位置,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景,逐步培养学生提问、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对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五、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
六、教学策略
《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体现这一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还重视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启发学生探索多样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计算方法有深刻的体验、思考。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78页的主题图和“做一做”的图片
八、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听算
7×8+8= 4×6+9= 5×7+9= 3×6+8= 3×9+5=
5×9+8= 7×6+9= 9×4+7= 2×9+5= 4×7+8=
[通过相应的听算练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的铺垫]
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A. 同学们,你们参加过运动会吗?你最喜欢什么运动项目?(指名学生交流)
B.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观看某个学校的运动会。你看这就是他们的开幕式,每个年级都派了128名学生组成一个方阵,大家都以自己的形式走过主席台,向主席台上的领导致敬(出示教材第78页“做一做”四幅图)谁能算一算图中一共有多少人?
C. 学生独立思考列算式,并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128×4”等于多少?(学生交流)
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1) 计算时忘记进位,或忘记加进位数
(2) 可能会把进位数当作因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究竟谁做得是正确的,等我们研究完了这节可答案就揭晓了,同学们可要好好的钻研哦!
[创设情景让学生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设下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性。]
(二)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运动会已经开始了,我们去看看吧(出示:教材第78页的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汇报一起来解决“有9箱矿泉水,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这个问题)
1、探索算法
A、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24×9=
B、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24×9=?”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在草稿纸上做一做
(2)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3)全班交流
a. 24×10-24=216(瓶)
(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算?)(先口算出10箱的瓶数,再从10箱的瓶数里减去1箱的瓶数就是9箱的瓶数。)
b. 请用竖式做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会出现一下几种情况)
24 24
× 9 × 9
---------------
186 276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
让学生明白整个计算过程:用9乘4得36,向十位进3个位写6,用9与2乘得18,加上个位数3得21,在百位写2,十位写1,积为216。
(提示:9与2乘得18,加上个位的进位数3得21,要向百位进2十位写1,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2不必进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百位上。)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图中的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寻求问题的不同方法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算法,帮助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深化--发展练习
1、列竖式计算
出示:78×7= 67×9=
b. 独立完成
c. 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积的百位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出示:49×8=69×8=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算完后,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区别?(49×8:8与十位上的4乘得32,还要加上进位数7;69×8:8与十位上的6乘得48,加上进位数7得55应再向百位进5,十位写5。)
3、归纳、总结计算你应注意的问题:
(1) 计算是应注意,不要忘记进位,也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2) 不要误把进位数当作因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3) 如果某一位的乘积正好是整十数,在向前进位的同时,不要忘记在本位添“0”。
[通过算法的归纳,是学生的理解更深刻。]
(四)小结、回顾
请同学们再来看看在上课一开始你“128×4”算对了吗?
如果错了,你找出原因来了吗?
九、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二)
有9箱矿泉水,每箱24瓶,78×7= 67×9=
一共有多少瓶?
(2) 24×10-24
=240-24
=216(瓶)
(2)24×9=216(瓶)49×8=69×8=
24
× 9
------
216
十、作业设计
教材80页练习十八
1.比一比,看谁计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第三题,说说是怎样解答的。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调动学生的计算兴趣,避免计算的枯燥、乏味]
3.你从表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会解答吗?(指名学生交流)
[通过学生自己提问并解答,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十二、教师使用体会
[问题研讨]
1.如何把握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契机?
2.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参考资料]
薛金星:《小学教材全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第110页。
1、教学内容及简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为后面学习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学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三、教学设想:
课本中以订牛奶为情境,我进行了改编,以学生春游活动及游览公园为主线,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研究算法;巩固强化,灵活运用;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在正逢春季,因此,以学生去春游为背景素材,配予《找春天》的音乐,让美术、音乐与数学知识融为一体,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在情境图中标示出一个班共有48人去春游,每位同学的车费是12元,让学生准确的搜集提取信息,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在这个环节中,进行以下五个层次的教学: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当学生在情境中搜集、提取出“48人”“每人12元”后,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接着问“你能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钱吗?”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
2、自主探索,尝试解决:
估算之后,暂且不做评价,采用设疑,“是这样吗?”接着,引导学生“你能试着算一算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同伴间的交流与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3、讨论交流,优化算法:
在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你能把自己的算法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的算法可能出现以下几种:①48×10=480,48×12就是500多;②48×6=288,288×2=576;③48×10=480,48×2=96,480+96=576;④竖式计算;⑤我想口算熟练的学生也许会想到,48看成50,50×12=600,2×12=24,600-24=576。当然,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要重视算法的优化,接着再问:“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引导学生在算法的比较中优化,因为学生有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基础,对竖式计算的好处应当有所了解,所以学生会选择竖式计算。
4、共同学习,解决问题:
当选择了竖式计算后,学生面临三个主要问题,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①竖式的写法;②怎样用竖式算,尤其是第二部分的积应该怎样写;③为什么要这样写。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尝试,接着由教师引导突破难点:第一,竖式的写法,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将旧知迁移,强调两个乘数数位对齐。第二,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从个位乘起。这时,先让学生观察12个位上的“2”,用个位上的“2”去乘“48”,表示2个48,这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接着,看12十位上的“1”,让学生说说这个“1”表示什么?(1个十)这个“1”和“48”相乘表示什么?(10个48)10个48就是480。这里根据口算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在竖式计算中先用十位上的“1”先乘48个位上的“8”,再乘十位上的“4”。第二部分的积480和第一部分的积56数位对齐了写,最后两部分积相加。第三,指出第二部分的积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最后得到内化。因为学生亲自动手写,动口说的实践活动比一味由教师说或个别学生说要更为深刻。
5、验证结果,提高效率:
在笔算中,验算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因此,让学生交换48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乘法的验算方法。
(三)巩固强化,灵活运用:
这个环节共设计六个层次的练习,将多样性、趣味性、综合性、循序渐进性为一体,把练习题呈现在不同的公园背景中,以闯关游览公园激励学生巩固强化。
(1)列好的竖式继续算
(2)根据横式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3)补充竖式中第二部分的积(补充设计的)
以上三题是基础练习,为了强化第二步积的过程以及加强验算养成良好的习惯。指导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互相说一说,交流经验。
(4)改错:它是一个逆向思考过程,考察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综合性强。因此,指导学生先观察,再找错,然后分析错误原因,最后订正,强化难点。
(5)游戏大转盘: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轮流旋转,旋转到哪两个两位数,就开始笔算。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缓解学生疲劳紧张的学习情绪。
(6)应用题:
①春游途中助养小动物,为它们订牛奶。全月28元,定一份一年要多少钱?不仅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进行爱护动物的品德教育。
②公园买门票:这是一道开放题,先分组交流讨论,再全班汇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二、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设计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因为课标上指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因此在教法、学法指导上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2)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3)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流程
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今天我们再去街心公园看一看”这一情境:出示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学生提出很多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好
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从而使教材与
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发的关系。让学生既认识了自身,又大胆而自然地提出猜想。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
“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怎样列式?
1、学生列式。27×23=
2、学生尝试计算。
3、组织交流,展示算法。
在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上让学生充分讨论、探索方法:
一种是口算,23×3=69,69×9=621。
一种是直接用竖式计算。(因为也许有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同时也可让学生板演27×23=的竖式,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去,又能使学生体验到笔算方法的简洁和便利,从而促使学生更为自觉的学好笔算。在这一环节中重点强调这一竖式与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重点说出不同的是本节课的笔算乘法要进位,前面的没有进位。这时教师要强调计算两位乘两位数的连续进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数。由此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此部分设计,充分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重点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种是估算,因为27接近与30,23接近于20由此估算出结果为600,教师要给与充分肯定并加以鼓励。
4、师生评议。
问: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探索活动,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冲突,教师在旁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自主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估一估,算一算。自主练习1题,让学生交流说出估算、笔算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2)解决问题。自主练习2题,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3)自主练习第3题(出示课件)。让学生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评价总结畅谈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去了街心公园,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
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不仅使其回顾和整理本节课的知识,还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并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下列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27×23=的各种算法的展示
【两位数乘一位数说课稿】推荐阅读:
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09-28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数学说课稿07-1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06-26
《多位数乘一位数》综合教案09-29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10-24
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教学反思06-24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的数学教学反思12-01
三位数乘两位数反思10-05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案07-27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