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精选10篇)
一、受理、审批机关:
(一)不设床位或者床位不满100张的医疗机构设置,由各市、县、自治县卫生局受理、审批。
(二)在清城区范围内,区级以下(含区级)人民政府设置的医疗机构、镇卫生院及其分支机构、行政村举办的卫生站、区直属单位内设医疗机构,由清城区卫生局受理、审批。
(三)床位在100张(含100张)以上的医疗机构设置,送市卫生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受理,由市卫生局审批。
(四)其他社会医疗机构的设置,由清城区卫生局初审并加具意见,送市卫生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受理,由市卫生局审批。
(五)设置城市或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各县(市、区)卫生局受理、审批。
(六)设置单位内部机构,向所属县、市卫生局备案。
(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由地市卫生局受理初审,报省卫生厅审核,报卫生部审批
二、设置单位(人)资格:
(一)申请设置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的个人,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经注册并在一级甲等以上医院从事同一专业执业5年以上,具有当地户口。
(二)申请设置农村卫生站的个人,必须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并具有当地户口。
(三)下列人员或组织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
1、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个人或组织。
2、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3、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
4、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
5、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私立医疗机构投资人(不得充任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
6、开除公职或擅自离职未满5年的医务人员。
7、未经原单位同意的离退休医师。
8、男性65周岁以上,女性60周岁以上医务人员。
(四)设置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须具备以下条件(港、澳、台参照执行)
(1)符合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双方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之法人
(3)有从事医疗卫生投资与管理的经验
(4)能提供国际先进管理、服务的经验与模式
(5)能提供国际领先水平的医学技术与设备
(6)弥补当地医疗卫生服务不足
(7)投资总额不低于2000万人民币
(8)中方所占股权比例或收益不得低于30%
(9)合资、合作期限不超过20年
三、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提交材料
(一)《设置医疗机构申请书》;
(二)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
1、申请单位或个人的名称及基本情况;
2、所在地区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概况;
3、所在地区人群健康状况和疾病流行及有关疾病患病率;
4、所在地区医疗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以及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5、拟设医疗机构的名称、选址、功能、任务、服务半径、占地和建筑面积、服务方式、服务时间、诊疗科目、科室设置、床位编制、组织结构、人员配备、仪器、设备配备;
6、拟设医疗机构的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通讯、供电、上下水道、卫生设施、消防设施设置方案,资金来源、投资方式、投资总额、注册资金、投资预算及5年内的成本效益分析;
7、拟设医疗机构在服务半径中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情况;
8、申请人的资信证明。
(三)选址报告
1、选址的依据;
2、选址所在地的环境和公共设施情况;
3、选址与周围托幼机构、中小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等布局的关系;
4、占地和建筑面积;选址方位图和建筑设计平面图。
(四)其他
1、个人申请设置医疗机构还需提交:身份证明、人事关系档案托管证明及协议书、户籍证明、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体格检查证明;
2、两个以上法人、组织,以及由两人以上合伙申请设置医疗机构,还须提交由各方共同签署并经公证的协议书。注:设置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上述第(二)条:第2、3、4、6、7款可简要阐述。
四、设置审批
符合条件的,30日内发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有下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拟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符合设置规划。
(二)申请人资格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
(三)不能提供满足投资总额的资信证明。
(四)设置医疗机构的目的与其经营性质不一致的。
(五)医疗机构选址不合理,建筑物不符合医疗卫生要求。
(六)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不合理。
(七)人员、设备达不到规定标准。
五、法律法规依据
(一)《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9号,1994年2月26日颁布,1994年9月1日起实施)。
(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35号,1994年8月29日颁布,1994年9月1日起施行)。
六、工作流程
设置申请→窗口审核材料→材料不齐,发出补正材料通知书→符合条件,发出受理通知书;不符合条件,发出不予受理通知书→受理后送市卫生局医政科→资料审查→现场审查→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答复→批准设置的,发给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申请执业登记→现场验收→登记→发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3月19日,财政部国库司发布信息,启动2015年度全国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监督检查工作。这次检查按照“全国联动、统一标准、分级检查、依法处理”的原则,锁定中央到省市县四级财政部门联动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以下简称代理机构)执业情况,旨在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规范代理机构的执业行为、促进代理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推动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政府采购监管体系。
这次检查从3月开始,到8月底结束,具体分自查、书面审查、现场检查、汇总报告、处理处罚5个阶段进行。这次监督检查是财政部首次组织的全国代理机构的检查,意在推动政府采购管理从程序导向型向结果导向型转变,适应代理机构行政许可取消后新形势的要求,逐步将政府采购的监管重心从事前审批审核转向事后监督,建立代理机构宽进严管的机制。
“审批”取消激发市场潜能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代理机构资格认定行政许可取消后,带来的变化主要是:首先是政府采购代理机构执业不再需要资格证书,已取得的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甲、乙级资格证书自动失效,财政部和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不再接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申请,已接受申请的将停止相关资格认定工作。
其次是财政部门将对代理机构实行网上登记管理,为满足代理机构信息发布、专家抽取等业务工作需要和便于采购人选择代理机构和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加强业务监管,代理机构网上登记管理实行“自愿、免费、一地登记、全国通用”的办法。目前,凡有意从事政府采购业务的代理机构,均可以在中国政府采购网或其工商注册所在地政府采购省级分网站进行网上登记。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行政许可事项取消后,新增代理机构数量大幅增长,网上登记工作有序推进,其激发政府采购代理市场的作用已进一步显现。据统计,目前全国完成网上登记的代理机构已达2200多家,其中在2015年1月1日前已完成纸质登记的新增代理机构有349家,代理机构的属地重点集中在山东、山西、广东等18个省市,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业内人士认为,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行政许可取消后,“零门槛”的入行新政,可大大激发市场潜能,推动市场发展。尤其对那些有志于政府采购事业,又一直被以往的高门槛挡在市场外的人,无疑是创业的良机。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徐焕东表示,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行政审批取消之后,对代理机构发展的限制将大大减少,《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都有做条款修订,主要在资格限制上做了放宽规定。未来代理机构行业进入更容易,机会均等的情况更明显。同时,虽然代理机构进入政府采购市场更加容易,发展机会变多,但是对于已经处于有利地位的代理机构而言,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行业竞争性更激烈。
后续监管尤为重要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资格认定行政许可取消之后,财政部门对代理机构的后续监管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各地财政部门已按照财政部提出的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的要求,相继出台措施切实加强对代理机构“宽进严管”的监管。
对此,财政部正在按照国务院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的要求,研究制定代理机构具体管理办法:一是定期对代理机构执行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规范采购代理行为;二是加快组建行业协会,依靠行业自律管理,强化代理机构的社会公德意识;三是制定代理机构执业能力评价方法和标准,积极开展行业评价,并打破地区行业保护,形成全国范围内政府采购评价信息的互认共享;四是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代理机构在经营活动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将在一至三年内禁止其代理政府采购业务。
另外,财政部为防止代理机构提供虚假信息登记采取了措施:一是将代理机构所有登记信息通过系统向社会公开,引入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二是任何个人和组织发现代理机构提供虚假登记信息,可以向登记地省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举报。
虽然,财政部研究制定代理机构具体管理比较及时,各地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对代理机构的管理理念也在逐步转变、相关监管措施也不断改进完善,但是部分地方的监管措施却受到了业内专家的质疑。
中国人民大学专家表示,部分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本地代理机构进行比选,并规定仅比选入围的代理机构可代理当地项目,这种做法极有可能产生变相的行政审批。此外,还有个别地方要求外地代理机构在本地设立分支机构后方可备案。此举有悖于财政部“一地注册,全国通用”的要求,不符合行政管理原则。
山东监管新思路引瞩目
近年来,山东省政府采购规模范围不断扩大,政府采购制度得到深入实施。尤其是全省的政府采购社会代理机构发展迅速,目前依法设立的社会代理机构有400多家,从业人员约10000多人,取得从业资格证的有9000多人。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从业人员数量,在全国都属首位。“自去年8月份起,政府采购代理资格认定取消,这意味着代理市场监督管理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怎么管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山东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处处长董苏彭说。那么,目前山东省对代理机构的监管措施有哪些?
董苏彭表示,“一手放权、一手限权”是山东省对“宽进严管”要求的本土化阐释。所谓放权,指的是把原本属于市场的权利归还市场;所谓限权,指的是要通过制定规则,避免不良市场主体滥用权利。
山东省依据这一原则,制定了自己的措施。首先是加大专项检查力度,积极开展代理机构的综合评价,实现代理机构管理从“进入控制”向“执业评价”的转变,从“宽进”转为“严管”,并弥补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取消后可能出现的管理薄弱环节。从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入手,将政府采购监督检查的辐射面从代理机构延伸到采购人。同时,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规范执行操作,落实政策要求,推进依法采购。
其次是建设标准化体系。山东省正在研究制定全省政府采购标准化范本,涉及采购计划、委托协议、采购文件、采购合同、验收报告等内容。山东省通过标准化建设,将实现两个目标:一方面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有效统一,提高采购绩效;另一方面是有效约束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的自由裁量权,增加采购透明度。目前,烟台、青岛、泰安等地已经在实行政府采购标准化建设,有的代理机构也已经建立了规范的政府采购流程和范本,有的代理机构还建立了内部电子化流程操控平台。
最后是实行统一的政府采购操控平台。山东省自2014年起,梳理优化政府采购程序和流程,投入几百万元,按照财政部统一规范,打造了涵盖一个平台、两个网络、四个数据库、八个子系统的政府采购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已于今年4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重点实现了代理机构采购操作平台,做到了实时监控,为下一步的大数据分析奠定了基础。
政府采购执行机构组织形式也多达6种。第一种,沿袭《政府采购法》颁布之前的做法,集中采购机构设在财政系统,管采合一;第二种,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管采分离,管理机构与采购执行机构分设,但同在财政系统,分离不彻底,一个系统两个部门;第三种,管理与执行机构按系统分离。财政系统成立一个管理部门,设立一个采购中心、省(市)政府也设立一个采购中心,各自管理,分别执行,相互制约;第四种,管理与执行机构彻底分离,财政系统设立采购办公室,负责监督管理,由省直管理局成立集中采购执行机构;第五种,管理部门、采购中心、社会中介公司三个单位合而为一,三个牌子、一班人马,一起办公,平衡各方关系;第六种,财政系统负责组织管理、社会中介招标公司执行各项采购任务,把社会中介机构与集中采购执行单位混为一体。
由于国家对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设置和隶属关系没有明确规定,而各部门又把政府采购视为“肥差”竞相争抢,这种现象又在各地变异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一,绝大多数地方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管理体制不符合政府采购法关于集中采购机构不隶属于任何部门的规定,使得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履行职责的独立性受到影响;二,无法施行全国统一规范管理,使国家的政府采购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难以统一、畅通,有些政策法规难以落实到位;三,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各地各自为政的状况,一个地区一个做法,对政府采购市场的规范不能形成合力,使得政府这个最大的消费者对市场的影响力人为缩小,甚至导致市场供求关系产生不利于买方(政府采购)的现象;四,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与社会中介招标公司价值诉求完全不同,两种机构的功能无替代关系,简单地把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功能转交给社会中介机构承担,本质上是对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功能和作用的曲解,其后果必然导致社会中介招标公司受利益机制的驱动,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和更多的委托项目,惟采购委托人的意志是从,偏向于维护委托人的利益而不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甚至损害政府采购的形象和声誉。
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行为本质上属于一种政府行为(非市场行为),它主要起到以下功能:一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当前采购人非理性的消费倾向普遍存在,上述采购人之种种规避和抵制政府集中采购现象说明这种非理性的消费诉求和倾向是当前采购人的基本特征,根据市场经济理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机制将会失灵),通过集中采购机构的强制行为来防止采购人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保护国家和公共利益,实现政府采购的宗旨目标;二是实现政府采购制度政策性目标的主要工具,通过集中采购机构的汇集和集中采购人的采购需求,形成采购规模,实现规模效应、提高政府采购效益,通过集中采购落实政府采购制度的社会政策目标,如扶持中小企业、采购国货等。
任何一项政策和制度的推行与落实,组织是保证,组织的功能又是由其结构来决定的。然而,由于各级地方政府对政府采购的宗旨目标认识不足、对集中采购的目标与功能认识不足,对集中采购的执行机构的定位的认识模糊,造成集中采购机构隶属关系五花八门、组织架构形式不一,组织结构的不合理,使上述机构的预期功能难以实现,严重地影响了集中采购机构的应有功能的发挥。
此外,还有三种做法和认识严重制约或影响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依法设置和功能的发挥,一是认为应设立多家集中采购机构,使之形成竞争,结果反而造成集中采购机构设置的混乱;二是不设立集中采购机构,而是由财政部门统一将采购项目委托社会中介机构采购;三是认为部门采购,分散采购也是政府采购,有意无意打压销弱集中采购的作用。
我们似乎不该来讨论政府采购本身的问题,应该更多关注的是政府应如何采购?大家都清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之前,难道我们的政府就不消费、不采购了吗?显然不是,那为什么时至今日,依法成立的集中采购机构会形成目前这种五花八门的迷乱怪象呢?利益,除了利益还是利益,其中包括各部门的利益,团体之间的利益,尤其是集中采购机构的设立直接触动了很多部门、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于是乎就有了各种理由和各种做法。我们且不说集中采购设立的重要性和部门采购、分散采购共存的合理与否,但我们始终坚信政府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国家的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政府应当把它花得更好,更有效。那我们各级政府是否依法做到了呢?政府采购如何才能做得更加高效、廉洁,让老百姓放心呢?
一、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12月28日)第十一条:“举办实施学历教育、学前教育、自学考试助学及其它文化教育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举办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99号,2004年3月5日)第十一条:“设立民办学校的审批权限,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3、《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办法》(2008年7月25日)第七条第三款“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由市(州)人民政府按照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设置标准审批,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第七条第四款“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及其他中等教育机构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二、审批条件
1、举办民办学校的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举办民办学校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有组织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
3、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
4、有具备任职条件的专职校(院)长和行政负责人;
5、有合格的教师及必要的管理人员;
6、有符合规定条件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7、有符合规定数额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三、应交材料
(一)申请筹设
1、申办报告;
2、举办者姓名、住址或名称、住址;
3、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
4、属捐赠性质的校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二)申请正式设立
1、筹设批准书;
2、筹设情况报告;
3、学校章程、首届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
4、学校资产的有效证明文件;
5、校长、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
(三)直接申请正式设立
1、申办报告;
2、举办者姓名、住址或名称、住址;
3、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
4、属捐赠性质的校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5、学校章程、首届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
6、学校资产的有效证明文件;
7、校长、教师、财会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
四、收费依据和标准
不收费,无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五、法定时限
申请筹设30个工作日,申请正式设立3个月,直接申请正式设立3个月。
金溪现代医院可行性研究报告 金溪县卫生局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促进金溪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根据中央、省、市鼓励和加快非公有制医院建设的精神,我们拟出资兴建金溪现代医院,特向你们提交申请设置报告。
一、基本情况
规模按一级专科医院标准建设;性质为独立法人的社会办医机构;筹建小组受XXX领导;拟设床位20张。
二、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三、XX地区人群健康状况和疾病流行概况 1)健康状况
据XXX年底统计,全市出生率X‰,总死亡率X‰,人口自然增长率X‰;婴儿死亡率X‰,新生儿死亡率X‰,孕产妇死亡率X/十万。社会人群平均期望寿命XX岁。2)疾病流行状况
接受住院治疗的前十位疾病
顺序
城
市
农
村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10
3)
XXX年居民十大死因比例 死亡
顺序
死亡目录分类
死亡率(1/10万)
比例(%)
循环系统疾病
肿瘤系统疾病
损伤和中毒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疾病
诊断不明疾病
泌尿和生殖系统疾病
5.07
1.05 9 新生儿疾病
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
四、XX地区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和泌尿和生殖系统疾病防治与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1)据有关部门统计,XXX年X市医院为X家。其中综合医院XX家; 中医院XX家;专科医院XX家。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X,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数达X。
2)X市市区医疗资源现状为:医院多,人均床位、人均卫技人员占有比例高,医疗资源(数目)相对饱和过剩。但高、精、尖、新技术人才缺少,医疗技术却不能完全满足患者需求。3)4)
因此,在X市城区发展较高水平、新理念、人性化、较大规模的XX专科医院,来适应X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符合设置的科学性、可行性。
五、选址:
六、功能、任务、服务半径:
七、医院规模: 1)设床位XX张
2)人员:按照国家卫生部标准: 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技人员 XX张床×0.88=XX人; 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 XX张床×0.4=XX人;
各专业科室至少配备一名副主任医师职称以上的医师,主治医师、医师按科室比例分配。3)人员来源及培训
学科带头人及技术骨干(含护理)在开业前招聘。
与筹建同步招收的往应届医技毕业生在筹建期内送省级医院全程培训学习。
临床医师、主治医师、营养师在开业前接受专业短期规范化培训。成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聘请有管理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才管理医院。
4)医院建筑。每床占地面积117平方米,加上放射、放疗用地建筑,计划征用地XX亩;每床建筑面积80平方米。我们拟建面积共计约XX万平方米(准确数字以设计图纸为准)。在建筑施工前后,按要求接受消防部门指导、验收。5)科室设置: 门诊: 住院:
一级科目: 二级科目:
医技科室: 后勤科室:
6)设备:基本设备、病房每床单元设备与开展诊疗科目相应的其它设备,按照卫生部医院的标准配置。
八、投资概算和效益预测 按照初步预算,医院概算投资分为:
1)
门诊楼用地及扩建工程费用XX万元 2)
病房区费用XX万元
3)
病房区各网管改造及装修工程费用XX万元 4)
基础设施建设费用XX万元 5)
设备购置和安装费用XX万元
6)
医疗辅助用房费用以实际花费为准 7)
启动费及不可预见费用XX万元等。预计总投资约XX万元。
建成运转后,预计日门诊量可达XX人,日门诊收入将达X万元以上,月收入达XX万元以上,门诊年收入将达XX万元以上;住院床位预计床位入住率达70%以上,月收入约XX万元,年收入将达XX万元以上,可实现税后所得利润总值约XX万元。
九、资金来源及投资总额
自筹。总额:X。
十、环境影响及治理
(一)施工整改期间建筑垃圾的清理:
项目施工整改期间配合创卫创模工作,在最大范围内保持环境的卫生清洁,严格按照环卫部门的统一安排,及时清除建筑垃圾到指定位置。
(二)医院运转后污物、污水的处理:
1、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理:
在处理过程做到防止污染扩散,分类收集,分别处理。尤其是医疗垃圾,严格按照XX环保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处理。
2、污水和污泥处理:
医院的职工生活用水、行政用水、病区污水实行分流,分别进行消毒处理。为此,我们将设置合并式、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对职工生活用水、行政用水、病区污水进行分流处理。处理标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3、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污泥排放达到以下标准:蛔虫卵死亡率大于95%;粪大肠菌值不小于1%;每十克污泥原样中不能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菌。
总之,在设置污物、污水处理设施时,力求使污物、污水处理达到环保要求,在开业前接受卫生、环保部门验收。
十一、经济社会效益评估
按照《医院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医院筹建期为三年,在XX年底建成开业。XX—— YY年为打基础(起步)阶段,预计从ZZ年起步入发展阶段,经济效益将递增增长,XXXX年以后步入稳定发展阶段。以发展阶段为评估年限。
年 份
毛收入(单位:万元)
纯利润(不含支出)(单位:万元)X年
X1年
X2年
X3年
X4年
XX医院的建设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X市医疗市场多元化公平有序的竞争、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十二、综合效益评估及发展目的
从以上的分析看出,XX医院的建设虽然投资较大,但科技含量高、经济潜力具备较好前景,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说明设置的可行性可以成立。
XX医院运行后,将在各级zhengfu的领导和支持下,发扬爱心奉献的一贯作风,以真正的老百姓的医院扎根在XX,国知名的、具有自己品牌的特色医院。当否,请予审批。
XX医院
200X 年X月X日 联系人及方式:XXX TEL: FAX: 手机:*
目前, 原由省级管理的156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审批管理权限已下放到位, 由所在地人社部门负责年检、日常监管、组织招聘会、换发许可证以及法人、经营范围、地址变更等管理与服务。省厅原下发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仍然有效, 待需变更或有效期满时一并换发新证。
同时, 按照“先证后照”改革精神, 设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其业务范围审批已调整为后置审批, 人社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国家补偿机构设置,事关补偿工作的有序开展。目前,在理论界,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民政机关、政法委等都是国家补偿机构的“候选”机关。作者考察国外补偿机关的运行情况,借鉴我国台湾、香港的开展补偿经验,结合各“候选”机关的职能,权衡其利弊,建议在政法委内设置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委员会开展犯罪被害人的补偿工作。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司法制度存在差异,国外相关国家补偿机构的设置,大致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为不专门设立救济决定和管理机关,由现有机关行使该职能。如日本的地方公安委员会。第二种模式为设立专门机关管理。例如,英国的刑事损害补偿委员会。第三种模式为在现有机关内部设立部门进行管理。例如,法国在法院内部设置暴力犯罪被害人补偿委员会。韩国在地方检察厅内设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审议会。美国在联邦司法部内设立刑事被害人署。由于各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差异,导致补偿机构呈现不同的模式,有的采取独立设置模式,有的则采取司法机关裁决的模式。例如:英国设立刑事被害人补偿局,负责补偿案件的审核以及补偿金的核发。美国联邦司法部下设置刑事被害人补偿署负责被害人的补偿事务。在各州,则规定不一,多数州设立类似联邦被害人补偿署的机构,其他州则分属法院、监察局或劳工局等部门管辖。在德国,有权申请救济的人向联邦提出救济请求。负责处理救济请求的是各州设立于社会保险福利部门的地区救济局。(《被害人补偿法》第6条第1款)。法国的救济金支付机关是“恐怖活动及其他犯罪被害人补偿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的委员由司法部和财政部任命。在被害人申请救济的情况下,基金管理委员会就是被告。补偿委员会裁决应予救济的,基金管理委员会应当在收到裁判书一个月内支付救济金。韩国,裁定机关是地方法院和地方检察院设置的犯罪被害人救助会,他们负责补偿决定的相关事务。菲律宾,国家补偿机构设立由司法部设委员会,由中央政府秘书长任命委员。印度的泰米纳德邦,在地区和市设置了由警察和警察官等组成的被害人支援委员会。在日本,日本《犯罪被害人等给付金支付法》第10条规定,犯罪被害人申请给付金的,应依国家公安委员会规则的规定,向其住所地管辖之都道府县公安委员会申请。
我国台湾,被害人补偿的裁定机关是地方法院及其分院检察署设立的犯罪被害人补偿审议会,掌理补偿之决定及其他事务。高等法院及其分院检察署设犯罪被害人补偿复议委员会,就有关犯罪被害人救济事务指挥监督审议委员会,并受理不服审议委员会决定之复议事件,径行决定事件复议委员会及审议委员会均设立主任委员1人,分别由高等法院或其分院检察署检察长、地方法院或及其分院检察署检察长兼任;委员6至10人,由检察长遴选检察官及其他具有法律、医学或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报台湾地区“法务部”核定后聘请其兼任;职员由检察署中的在职人员兼任。我国香港是由犯罪被害人补偿委员会的行政委员会来进行裁定,委员由行政长官任命。
在我国,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民政机关、政法委等都是补偿机构的“候选”单位。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由法院行使补偿的裁定权。其主要理由是:一是法院是刑事案件的最终裁判机关,它使案件有了最终结果,已确立了被害人。案件在公安机关、检察院时,因为没有最终的处理结果,被害人的构成尚未定论;二是法院审判人员熟悉案情便于确定补偿数额;三是审判机关有审级设置,可采取两审终审制,有利于对裁定的监督。有人提出,对已侦破并已审结的刑事案件,被害人遗属应向案件审理的终审法院提出申请。对于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但尚未侦破的,或已破案但嫌疑犯尚未抓获的案件,被害人或遗属应向侦查案件的公安机关提出申请。有的则倾向于将专门机关设在检察院。即在人民检察院内设一个专门的补偿委员会。其理由是,符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地位,此乃其一;其二,补偿金额的确定并非法律争议,不是必须由法院裁决;其三,检察机关的上下级领导关系可以为申请人申请复议提供有效救济途径。有的认为国家补偿机构应当是国家民政机关。其理由是:民政机关作为我国管理此类补偿性的行政机关,具有丰富的救济工作经验,实践中能够对被害人的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进行把握。由民政机关直接对被害人的补偿作出裁定并兑付,有利于尽早帮助被害人摆脱困境,抚慰被害人创伤的心灵。另外也有人提出由司法行政机关管理。还有学者认为补偿机构应设置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为宜。作为一个信息枢纽和综合协调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掌握着各地区、各部门社会综合治理情况,并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还有建议由县级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公、检、法三机关配合下执掌刑事被害人救助决定权,并与负责救济的民政局保持工作联系。其理由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与政法委合署办公。它兼备党政机关的性质,具有既紧密联系政法各部门又不具体从事政法工作的特殊地位,拥有延伸至乡镇、街道的健全组织体系。孙谦等教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被害人补偿法》(建议稿)第九条:在县、自治县和市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设置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委员会,负责审理本行政区域内刑事被害人提出的国家补偿申请的案件。
笔者认为,上述学者之提及,作为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机构都有其合理性和实践依据,但均有其不妥之处。比如,将公安机关作为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机构,公安机关作为行政机关,社会治安任务繁重,根本无精力开展被害人补偿工作,况且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不清,被害人和被告人责任不明,公安机关作为补偿裁定机构需要法院及时通报案件的处理结果,一方面加重了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工作量。将国家补偿机构设立于法院的前提是案件已审理完结,已查清案件事实,加害人已被定罪,被害人对象已确定。这意味着刑事案件只有进入最终的审判程序才可能补偿,然而许多无法侦破或者已经侦破嫌疑人在逃的案件,由于案件无法进入刑事审判程序,被害人无法补偿。而由检察院开展被害人补偿工作的不妥之处在于,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侦查职能限于贪污贿赂、渎职和侵权案件,对于人身伤害类案件没有侦查权,而国家补偿具有社会援助和救济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职能不相称。有的认为由民政机关作为我国被害人补偿的专门机关。民政机关的工作虽与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工作性质有相似之处,但是民政部门不参与办理刑事案件,不熟悉案情,这些因素决定了民政部门难胜此任。有的认为由司法行政机关作为被害人补偿的专门机构,司法行政机关的主要职能是法制宣传教育及普及法律常识,管理公证、律师以及法律援助和司法鉴定,指导人民调解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等工作。司法行政机关对刑事案件没有侦查取证权,也无法共享公、检、法三家的办理刑事案件信息,显而易见,司法行政机关也难开展补偿工作。只有设置专门机构,按照专门的程序开展被害人的救济工作,才能够及时补偿被害人。
因此,对于国家补偿机构的设置,笔者赞成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内设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委员会,各犯罪被害人补偿委员会负责本辖区补偿案件的裁定。在实际生活中各级综合治理委员会已经承担了部分被害人救助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由政法委牵头召集公、检、法、司等部门协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开展补偿工作。由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对全国犯罪被害人补偿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广泛保护符合条件和必需补偿的被害人,使不同阶段的被害人都能够申请国家补偿,真正让迫切需要补偿的犯罪被害人能够得到国家的补偿,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补偿金的审核不涉及司法机关的裁定,具备补偿条件的被害人可以直接申请,程序简便。设置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机构的具体构想是:省辖市、直辖市、自治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置犯罪被害人补偿委员会,负责办理本辖区的被害人补偿案件。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犯罪被害人补偿复议委员会,负责办理本辖区的被害人国家补偿复议案件。对于社会影响较大、涉及被害人众多的特大型案件可以由中央人民政府所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置的补偿复核委员会直接管辖。但是该类案件的补偿裁定是最终的裁定。犯罪被害人补偿委员会、犯罪被害人补偿复议委员会作出补偿决定,实行少数服从多少的原则。县一级不设补偿机构。这主要是考虑到补偿案件相对较少,由市一级被害人补偿委员会集中办理,更好利用补偿资源,提高办案质量。为了使补偿机构能够调查案件事实,犯罪被害人补偿委员会应有与其职务相匹配的调查取证权。为方便补偿金的支付,应将财政预算列支的赔偿金及补偿金费转入独立的补偿基金,交由独立的基金委员会管理,赔偿请求人可以凭补偿确认书,决定从补偿基金中支付。
[1]陈彬,李昌林,薛竑,高峰.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研究[M].法制出版社,2009.
[2]房保国著.被害人的刑事程序保护[M].法制出版社,2007.
[3]罗大华,孙政.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校学报,2004(1).
举办范围:
1.本行政区域内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含企、事业法人单位、各民主党派、法人社会团体及其他法人社会组织)或者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均属举办民办学校的范围。
2.外地各级各类学校来青办学(班)的,按举办民办学校对待。
注:举办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教育机构(如美容美发、服装)到市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待批准后一个月内须到市教育局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备案。
审批流程:
1.主办单位(人)提交办学申请及有关资格证件。(单位办学提供单位法人资格证件副本;公民个人办学提供身份证、学历或职称证明等)
2.填写《青岛市民办学校审批登记表》,并附齐其中管理人员、师资、教学计划、设备情况、场地租赁合同等证件。
3.开办费验资。
4.办学场地实查(居民楼院不得设为教学场所)。5.批准试办,办理临时办学许可证。
注:持试办办学许可证的学校,试办期一般为一年,试办超过三年的举办者应当重新申报。试办期满当月的上旬须由申办单位或申办人提出书面转正申请,经验收评估合格后予以批准正式办学,不合格者将延期试办或给予停办。
审批时限:
非学历教育学校设置申请的受理时间为每的四月至十一月,受理后10个工作日内教育主管部门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给予答复。
每年十二月至下一三月份为民办学校年检时间。
民办学校设置基本条件
1.单位申请办学,须为本行政区域内国家机构以外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并应结合单位的性质、经营范围或专业特点开办专业。
公民个人申请办学,须为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等条件,年龄70岁以下,有一定专长和资历,应结合本人资历(学历、专业)或专长(特长)开设专业。
2.设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配备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职业教育,具有五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及中等学历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专职校长。
(二)配备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专职教职工与学生比例不低于1:13;专职教师应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专职管理人员不超过专职教职工的15%;专业课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职教师数的50%,每个专业至少配备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教师1人。
(三)具有独立产权的校舍,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30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15亩),建筑面积不低于4000平方米。
具备与专业设置相匹配,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实习设施和仪器设备(或资金保证)。
(四)具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500万元(不含征地建设等费用),其中用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资金不少于150万元,学校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3.设置普通高中学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配备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普通高中教育,具有五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及中等学历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专职校长。
(二)配备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专职教职工与学生比例不低于1:13.5;专职教师应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专职管理人员不超过专职教职工的15%。
(三)具有独立产权的校舍,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30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15亩),建筑面积不低于4000平方米。
具备符合国家规定一类标准的实验仪器设备(或资金保证)。
(四)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500万(不含征地建设等费用),其中用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资金不少于150万元,学校的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4.设置初中学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配备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初中教育,具有五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及中等学历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专职校长。
(二)配备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专职教职工与学生比例不低于1:18%;专职教师应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专职管理人员不超过专职教职工的12%。
(三)具有独立产权的校舍,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25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10亩),建筑面积不低于3000平方米。
具备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仪器设备和活动设施(或资金保证)。
(四)具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300万元(不含征地建设等费用),其中用于实验仪器设备和活动设施的资金不少于100万元,学校的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5.设置小学,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配备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熟悉小学教育,具有五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及初等学历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证书的专职校长。
(二)配备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专职教职工与学生比例不低于1:22%;专职教师应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专职管理人员不超过专职教职工的9%。
(三)具有独立产权的校舍,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20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8亩),建筑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
具备满足教学要求的各类仪器设施设备(或资金保证)。
(四)具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应不低于200万元(不含征地建设等费用),其中用于教学仪器设备和活动设施的资金不少于70万元,学校的流动资金不少于注册资金的1/3。
6.设置高等非学历教育学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配备有较高政治素质,本科以上学历及高等教育管理经验的专职校(院)长。
(二)配备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教师人数、结构与专业设置及在校生规模相适应,其中专职教师人数不少于教师总数的2/3。
(三)具有独立产权的校舍,校园占地面积不低于30亩(市内四区的学校不低于20亩),建筑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
(四)具有充足的建校资金,学校的注册资金不低于300万元(不含征地建设等费用),流动资金不低于100万元。
7.设置中等及以下层次非学历教育学校,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配备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且熟悉所开设专业业务的专职校长。
(二)配备合格的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所开设的每个专业配备专职教师不少于2人;学校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
(三)具有相对稳定、独立的校舍和办公场所,校舍面积应不低于200平方米,其中,专用办公场所面积不低20平方米。校舍、办公场所的租期不低于二年。具备与专业相适应的教学仪器与设备。
(四)具有充足的办学资金,学校注册资金不低于120万元。
(五)具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的生源,年招生不低于二百人次。8.含有多种办学层次教育学校的,应达到最高办学层次学历教育学校的设置标准。
9.设置学历教育学校,其校(院)长(含副校(院)长)的任职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8周岁,教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0周岁。
设置非学历教育学校,其校(院)长(含副校(院)长)的任职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0周岁,教师年龄原则上不超过72周岁。
10.学历教育学校设置申请的受理时间为每年的十二月下旬,受理后三个月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给予答复;逾期申报者,转至下一办理。
非学历教育学校设置申请的受理时间为每的四月至十一月,受理后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给予答复。
每年十二月至下一三月份为民办学校年检时间。
11.中等及以下层次非学历教育学校不得在居民楼院办学。联系电话:82734159 82734185(传真)网址:/mbjy
一、设定依据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条:医疗机构改变名称、场所、主要负责人、诊疗科目、床位,必须向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经营性质、床位(牙椅)和诊疗科目等执业登记事项的,应当向原登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二、受理范围
经自治区卫生厅批准执业的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所),自治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直属医疗机构、急救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医学检验所、美容医院、按规定由卫生厅登记的自愿戒毒医疗机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医疗机构。
三、审批条件
(一)医疗机构变更名称必须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四章规定;
(二)医疗机构变更场所必须符合医院建筑规范要求,需经登记机构实地审核合格;
(三)医疗机构变更诊疗科目、床位等必须达到相应医疗机构基本标准,符合《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人体器官移植技术应用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规定。
四、审批程序
五、需提交的申报资料
1、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副本;
3、根据不同变更情况,还应提交以下材料:
(1)变更医疗机构名称:提交变更名称的原因和理由材料,以及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
(2)变更医疗机构地址名称:提交当地户证登记管理部门出具的地址变更证明;
(3)变更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提交法定代表人登记机关颁发的《法定代表人证明书》复印件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任职文件;
(4)减少诊疗科目:提交减少诊疗科目的原因和理由;
(5)增设诊疗科目:
1)拟增设诊疗科目的原因和理由;
2)拟增设诊疗科目的医务人员姓名、学历、执业范围、职称、职务等基本情况;
3)拟增设诊疗科目负责人执业证书原件、复印件(证书原件经登记机关核实后退回);
4)拟增设诊疗科目的房屋建设平面图及设备清单。
5)拟增以下诊疗科目同时提交相关证书:
① 增设产科或计划生育专业的,提交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复印件;
② 增设职业病科的,提交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批准证书和职业病诊断机构批准证书复印件;
③增设X线、CT、磁共振成像、超声诊断专业和核医学、介入放射学、放射治疗专业的,提交相应项目的放射诊疗许可证复印件。
④增设疼痛科、重症医学科的,提交医院等级评审证书复印件。
6)增设器官移植诊疗科目同时提交:
①医院等级评审证书复印件;
②拟开展人体器官移植的执业医师和与拟开展的人体器官移植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名单及其专业履历;
③与拟开展的人体器官移植相适应的设备目录、性能、工作状况说明和相应辅助设施情况说明;
④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与伦理委员会组成及人员名单; ⑤与拟开展人体器官移植相关的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
(6)变更床位:提交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护士数、业务用房建筑面积、每张床位净使用面积等数据文件或法定报表(统计报表),以及床位使用情况报告(根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核定)。
(7)变更所有制形式和注册资金由相应的主管部门提供证明;变更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由登记机关核定。
六、注意事项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卫生行政许可,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书格式文本由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卫生行政许可申请,代理人办理卫生行政许可申请时应当提供委托代理证明。
(二)《医疗机构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中的“申请变更登记事项”表的所有项目都应填写完整,不能留空。
(三)变更诊疗科目的,在变更登记注册书的“申请变更登记事项”表中“原核准登记事项”栏填写原核准的诊疗科目的一级科目,“申请变更登记事项”栏填写“增加××科”即可。
(四)所有申请材料应用标准纸张A4纸打印,不能涂改,逐页加盖申请单位公章,同时复印件需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及核对时间,按申请材料的先后顺序排列用反尾夹夹好,放入资料袋后提交。
(五)医疗机构变更登记事项(执业地址除外)的,应当在作出变更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自治区卫生厅办理变更登记。跨县级行政区域变更执业地址的,须经迁入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并报自治区卫生厅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医疗机构向区外迁移的,还应提交迁移目的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发给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并经自治区卫生厅核准办理注销登记。
七、审批时限
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卫生厅窗口收到申报材料当场作出是否受理或要求申报材料补正的决定。自治区卫生厅自受理之日起十一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十一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五个工作日。
审批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地址:南宁市桃源路
服务窗口: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卫生厅窗口
地址:南宁市怡宾路
咨询电话:
对于目前中央与地方机构设置中的职责同构和机构复制问题,应当遵循这样一些原则加以调整。中央与地方的事务是不同的,是有差异的,职责要异构,中央管理和负责的事务,地方尽可能不参与,地方应当负责和管理的事务,中央不包揽,再据不同的管理和事务设置机构:即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政府职能做纵向上的分解;按照最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原则,设立中央与地方各自的机构,中央与地方进行分工,能提高处理事务的效率;中国国土面积较大,各地情况不一,各地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设置机构,因此,要有区域机构差别设置原则(如农业县与几乎没有农村的城市行政机构的设置是大不一样的);在地方政府机构设置上,要考虑地方事务、职责和机构的完整性,不能中央条条下延,肢解地方政府;设置政府要一级政府有一级税源和财政,不能设置政府却没有税源来源,或者财政不完整;而政权的行政、执法和司法机构,非财政供给不设,不能设机构但财政不给够经费,用自收自支和收支两条线等方式来解决经费,设置机构和安排人员。
一、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机构设置
中国机构调整和改革中,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中央和地方机构上下一样粗的问题。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除了一些必要的如财政局、公安局等等机构外,其他一些机构可以按照地方的需要来设置。政府组织法以及中央的有关机构不强行要求地方按照条条进行设置;省或者市县可以对中央的一些机构进行合并设置,中央和省级有关机构不得以不进行拨款,或者对其业务考察考核不通过等进行干预。
概括地说,就是中央管理的事务、机构由中央管理,经费垂直供给,业务条条领导,人事纵向任命,机构归属中央;地方事务,由地方管理,经费属地供给,有一些业务条条指导,人事横向任命,机构归属地方。具体而言,应当对目前的机构设置进行如下调整。国防武装力量,由中央管理,武装部为国防部派出机构,地方政权不允许有武装力量存在,所有的武装力量经费由中央保障,不能以军地共建为由,让地方出资;外交由中央管理,如签证,由中央管理,在地方设置中央的办事机构;检察院和法院,可以考虑经费和人事直属中央管理;监狱地方管理;武装、黄金、国家森林等警察由中央管理,刑事、社区、户籍、交通、消防等警察地方管理;国家安全由中央管理,人事、编制、经费都由中央负责;区域治安,由地方负责,公安局是地方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社会保障逐步改由中央管理,中央先派出监督人员,逐步将其机构为中央派出机构;教育、卫生等机构为地方机构;交通按照网络等级分层次管理,但是,养路费、各地设卡收费从长远看一定要取消;银行、保险、证券等监管机构合并,金融监管,由中央管理,各地金融监管为中央派出机构;中央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由中央管理;而环保、土地、质监、工商等,作为地方事务,不应当中央垂直管理。
需要强调的是,应由中央管理的国防、外交、安全、武装警察、经济稳定(包括货币、金融监管),海关及关税、社保、全国性交通,必须中央直接管理,中央经费,中央任命,中央机构,中央派出,中央领导业务,与地方在经费、人事、机构归属、业务等方面一点关系也没有。相反,如果地方人大发挥制约作用,法制到位,新闻监督发挥作用,社会组织能制衡,公民通过诉讼对政府行为有所制约的,通过这些方式能解决问题的,不要事无巨细,都由中央来管理,因此,环保、工商、质监、食品医药监督、土地等,不应当由中央条条来管理,而是应当下放给市县政府。在整个中央与地方的机构设置中,中央管理的事务,如各地的中央管理的社保(今后逐步划归中央)、中央国有企业、征兵复员、安全等事务,应当形成中央派出机制,用中央设立的派出机构来进行管理;有的事务,如税收征收,中央与地方相互委托代理机制,地方的税可以委托中央税务机构征收;而对地方领导的政绩,要形成地方政府横向(人民群众和人大)与纵向考核相结合的机制和横向与纵向制衡相结合的机制;对于地方领导的制约和监督,要形成市场监督与检察、反贪污之间的制约机制,包括地方所属的人大与中央所属的检察、法院等制约机制。
二、处理机构设置中的条块关系
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基本职能定位以后,如何形成确保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实现和功能发挥,需要研究和探索具体的实现形式和组织载体。条块架构实质上是实现领导和监督的权力体系,既是保障中央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实现形式,也是保障和规范地方政府权力运行的重要制度。目前我国的基本格局是双轨双重的垂直管理体系。所谓双轨,一轨是中央政府---省(市、自治区)政府---市(地、盟、州)政府---县(旗)政府---乡镇政府的条线垂直管理,中央领导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政府依次向中央政府负责;另一轨是中央专业管理部门---省(市、自治区)专业管理部门---市(地、盟、州)专业管理部门---县(旗、市)专业管理部门---乡镇部分专业管理部门派出机构的专业部门纵向垂直条线管理,中央专业管理部门是一级法人主管机构,省以下各级都是其下属延伸机构,接受中央专业管理部门领导,直接对中央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双重就是不仅是地方各级政府要直接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而且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接受中央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管理。
这种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体系的设计不无道理,它是针对我国单一制管制型国家特点的客观选择,其目的是增强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调控力和影响力。但是由于中央乃至各级政府的职能定位不尽合理、传统体制惯性依赖以及具体经济利益关系界定不清,这种体制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诸多新情况和新矛盾,主要是中央条线管理与地方以块管理的矛盾。尽管中央垂直管理、统一调控,但是面对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发展目标导向下,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动机行为,中央政府往往难以干预,所属垂直的专业管理部门也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同时,所属垂直专业管理部门尽管直属中央,但体制、人员、原始资产大多是从原来地方政府所属部门序列中划转过来的,甚至一些部门经常性预算都仍然是由地方财政补贴,甚至许多采取自收自支和收支两条线体制,就自然影响了垂直部门管理的有效性,助长了地方诸侯经济现象,以致整体管理出现了明显的地方化倾向。可以说现有的管理出现了高强度与软约束并存,高成本与低效率并存的矛盾。
如何解决条块矛盾,目前有两种思路,一种认为“削藩强本”,在既有中央政策的基本职能基础上,加大中央经济、财政的集中,强化中央调控权;另一种认为“虚君强基”,在保证中央政府履行政治、外交、军事集中调控以外,加大对地方扩权,在这种思路下调整和理顺中央垂直专业管理与地方管理的关系。两者思路都可以找到合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支撑,但是这两种思路都不适合中国体制特点和转型发展的要求。条块矛盾的焦点是利益关系,利益关系又集中在经济发展中的权力。利益关系中有一个宏观整体利益和微观局部利益之分。
研究解决现有条块矛盾,首先要按照中央、地方不同的功能定位,合理确定条块的职能要求,条以监督为主,块以执行为主。具体来说,中央专业直属部门根据加强“经济调节”的要求,工作范围更主要地集中在事关经济运行、产业发展等重大方针、政策、规章的制定、检查等方面,保障一以贯之地有效落实,重点体现协调和调节功能。地方政府主要根据中央的方针、政策,结合自身特点和要求,创造条件、营造环境,以良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促进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体现执行、服务和保障功能。其次要按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重新划分条与块的不同利益归属,特别是对归属中央直接管理,履行中央宏观调控、经济调节的管理部门的人财物,必须割断与地方财政的关系,由中央财政按部门预算直接负担。关系调整中涉及对地方政府资产占用或调用的,要通过有偿使用或赎买的办法,明确产权归属;涉及人员编制、经费的,要直接纳入中央直属部门的专项编制和部门专项预算,以明晰的人财物关系,保证中央直属专业管理在授权管理中能客观、公正、严格地履行职责。第三,按照科学化、法定化和高效化的要求,合理设置专业条线部门,规范专业部门下延设置。按照服务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要求,在科学划分具体调控监管职能的基础上,合理设置专业条线部门以及设置的层级。主要集中在国民经济运行、战略资源管理、产业标准制定、金融机构管理以及行政行为监察等领域。下延设置的层级一般宜放在市(地、盟)层面以上,体现精干高效原则。并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程度,有的设置可以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实行跨区域设置或多区联合设置。为了体现规范化要求,对中央直属专业管理部门的设置,要加强立法,将下延设置、权限范围、人员编制以及具体功能纳入法定约束轨道,规范设置,防止中央部门向地方侵权,也避免中央条线和地方政府权力交叉。
三、市场监督是微观事务,一定要下放给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中,产品生产的假冒伪劣,食品医药生产中的掺杂使假、有害物超标,销售中的短斤少两、价格欺诈,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和销售中的以次充好、坑蒙拐骗,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对污染企业进行保护,采矿等生产中企业不顾职工的生命安全,并且血汗工厂也大量存在,土地被大量滥用。由于地方政府的不作为,一些学者认为,应当将工商、质监、医药食品监督、土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等都垂直管理。上面已经探讨,实践中实际上只垂直到了省一级,结果使省级抗衡中央的实力越来越大,许多垂直部门在收支两条线、超收奖励、罚款分成体制下,成了省财政敛财的工具;而县市级政府职能被肢解。而事无巨细全由中央来管理,实际上中央包办基层的事,宏观管理微观的事,不仅管不了、管不好,反而具体事务的集权管理管出许多寻租和腐败来。是用民主和法制的方式,还是用中央集权的方式,来处理具体和微观的事务;是用制度和机制来管理微观事务,还是用权力来管理?是一个国家治理社会的不同的思路。我们过去总是在这些方面上收和下移,问题总是解决不了,主要原因在于单一由政府来管理这些事务。正确的方式是,这些具体的事务需要用民主和社会的综合的机制来进行管理。
1.地方人大的监督。地方人大作用是什么,就是代表当地的人民群众,了解食品安全、住房、土地使用、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劳资关系等等,并将这些问题带到地区人大会议上,并且对当地政府和具体的管理部门进行经常性的质询。令其调查情况,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如果政府部门,甚至政府首长对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提出的问题置之不理,人大可以采取提案形式,对部门领导和地区首长进行警告,甚至动议罢免。我们认为,通过加强地方人大的作用,让当地的人民群众,对当地政府和一些部门形成制约和督促,要比中央垂直把所有的事务都管起来,要好得多。
2.立法司法机制。对上述发生的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立法,立法要具体,要严格,使违法没有法律的空子可钻;而法院和检察院则应该垂直进行管理,使其摆脱在处理违法个体工商户、企业和自然人时,有地方主义倾向;在上述问题方面,对人民群众的上访,应当使之变成诉讼,支持人民群众用法律的方式进行利益诉求。比如,近年来环境污染方面的上访人次剧增,一些受污群众在法院打官司时,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求法院不予受理,或者受理也打不赢官司,于是矛盾激化。只要法院在判案时,不偏向和保护污染企业,利用法律和人民群众的诉讼机制,就可以大大减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因此,与其将工商、质监、环境保护等省垂直,还不如将法院和检察院垂直到中央进行管理。
3.新闻舆论監督。上述的许多污染、欺诈、危害安全、假冒伪劣等行为和现象,最怕新闻曝光。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不怕百姓告状,就怕新闻曝光。因此,新闻舆论监督,能大大降低政府管理的成本,减少政府管理的工作,其实是社会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机制。中央与其将这些千千万万的事务垂直管理起来,还不如加大新闻舆论对不合理和不法行为和事件的监督,促使个体工商户、企业等等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善待社会和职工。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与社会和职工的关系。
4.利用非政府的社会组织进行自律和监督。一是应当大力发展行业协会和商会,行业协会和商会制定章程、标准、行为规则等等,约束会员生产者和经营者。对违规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由行业协会和商会出面,提出警告,告知整改意见,直到开除会籍,从而通过非政府的约束影响其生产和经营行为,抑制其负面作用。二是大力发展消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非政府组织,让它们了解情况,提出意见,向政府、新闻界、司法机构、商会和行业协会等反映,利用民间的力量监督个体工商户和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
5.商会、行业协会、银行、税务、工商部门等,进行个体工商户和企业遵守合同、诚实宣传、依法纳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记录和联网,形成诚信档案,对不守信和不诚实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进行曝光,使其产品销售、贷款等都受影响,从而达到规范其行为的目的。
6.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工,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素质。在事务的管理上,中央与地方要进行分工:全国人大制定有关法律,审查国务院和部门的法规,中央的专业管理部门,主要制定政策、法规,进行业务指导;地方政府进行具体的管理和监督。而要改变对地方党委和政府考核的指标和方式:一是要加大环境、真实失业率、人民群众意见多少等方面的考核,二是在方式上要加大人大、人民群众、新闻舆论对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不作为,甚至有意扩大污染等行为进行监督的力度,适当扩大当地人大和人民群众评价、罢免当地主要领导的权力。
只要顺着扩大民主和加强法制的思路,强化机制和制度管理,假冒伪劣、食品医药不安全、环境污染、滥用土地、生产不安全等问题不难得到解决,并不需要将越来越多的,本应该由地方管理的具体事务,都上收到中央,实际是省垂直管理。
【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推荐阅读:
医疗机构设置工作汇报06-03
门源回族自治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06-17
医疗机构设置可行性实验报告07-14
设置医疗机构可行性研究报告11-12
秘书机构的设置06-08
机构设置申请资料09-27
清朝政府机构设置10-23
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07-22
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文件10-27
公司的环保机构设置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