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及导学案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教案及导学案(共9篇)

初中数学教案及导学案 篇1

西长井学校 ZHOULI教案集

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

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西长井学校 周力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信息技术

活动5:免费邮箱我拥有。

【教材分析】教材选用的是山西经济出版社编著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小学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电子邮件”和如何“申请免费邮箱”的相关知识,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会申请免费邮箱的同时,能了解到电子邮件也是因特网上的一项重要服务,通过它,可以方便快捷地帮助我们传递各种信息。

由于登录的网站不同,申请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教学中要我会注意引导学生找出共性的东西,灵活运用,这也是本课的特点所在。

为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和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在互联网上申请电子邮箱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协作式学习,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到不同网站申请

电子邮箱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重点难点】

1、了解E-mail地址,2、掌握在互联网上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操作性极强,其操作的内容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也比较大,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由于学生有上网浏览信息的基础,学习本课并不困难。考虑到不要因为我们过多的申请电子邮箱,给商业网站正常运行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教学中,我不会让学生反复练习申请,可采用多名同学共同申请一个邮箱或教师做演示示范的方法来教学。

【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了网络教室及多媒体辅助,以“自主探究”为中心,使用激励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创设,以及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媒体】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与Internet相连);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3.Web服务器;素材资源:教师为学生提供传统的邮件发送/接收

过程的步骤或相应的动画短片。

西长井学校 ZHOULI教案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首先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方式谈一谈‘如何和亲友联系(不限地区)’。学生可以说出多种和亲友联系的方式,如传统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引导学生比较几种方式的优缺点,得出电子邮件比传统的书信更加方便快捷,比打电话更省钱。从而引出学习电子邮件的必要性。

(二)师生协作,共同学习

请学生观看教师提供的传统邮件发送/接收过程的步骤或相应的动画短片,并让学生试着叙述收发普通信件的过程。

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传统邮件是寄信人把信送到邮局,那么网络中是否也需要邮局?邮局是什么样的?

以对比的方式引出发件/收件服务器和电子邮件相关内容的学习,继而过渡到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过程。

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和收发普通信件相似,发送电子邮件时,需要有发件功能的服务器。接受电子邮件时,需要有收件功能的服务器。

提出问题:收发电子邮件需要做好什么准备呢?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答案:要发送电子邮件要有一台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上的计算机;还必须在互联网上申请一个电子邮件账号,获得一个电子邮箱。

从而导出本课课题。

在电子邮件这部分学习中,由于是全新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演示讲解法把自己或学校可以公开的电子邮箱地址告诉同学们。并以此邮箱地址为例,强调邮箱地址的各部分含义,为学生介绍有关电子邮件的基础知识。

并进一步提出如何在互联网上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从而引出这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

(三)学生自主学习

在申请邮箱这部分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有前面的上网浏览的基础,学习起来并不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大家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互联网上有很多网站都可以申请电子邮箱,但是有些网站上的电子邮箱是收费的,有些网站上的电子邮箱是免费的,建议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练习申请一个免费邮箱。为学生提供几个可以申请免费邮箱的网站地址:

如 http://hao123.com/mail.htm

http:///

http://cn.mail.yahoo.com/

http://mail.cn.yahoo.com/

http://mail.sina.com.cn/

http:///

西长井学校 ZHOULI教案集

http://mail.21cn.com/

http://mail.163.com/

https://mail.qq.com/cgi-bin/loginpage

http:///

由于网站情况经常会发生变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申请免费邮箱的网站。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网站,通过协作学习,尝试免费邮箱的申请过程。在申请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阅读网站上列出的服务条款及出现的一些提示、说明性文字。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的提示学生:申请邮箱时要注意可以申请的邮箱大小,记住用户名和密码,相关的个人资料不要轻易告诉他人等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及自我保护意识。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如所申请的用户名已被占用等。

另外,为了给下一节在Outlook Express中添加帐号做准备,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网站所提供的有关发送/接收邮件服务器的相关信息。

(四)学习成果展示:

学生的电子邮箱申请成功以后,教师可以请登陆不同网站的同学为大家示范申请电子邮箱的大致过程,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五)作业:申请自己的邮箱,用自己的邮箱给老师发一份作业邮件

周老师E-mail:zhouli2100@139.com

最后建议同学之间互留电子邮箱地址。

[评价建议]:

由于本节课采用了抛锚式教学设计,故其学习效果评价应围绕着学生是否能成功申请免费邮箱而进行。对于成功的同学,教师要积极的给予肯定,对于没有申请成功的同学,教师应引导其他同学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问题之所在,使其体会最后申请成功的乐趣。

西长井学校 ZHOULI教案集

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 导学材料

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西长井学校教师周力

一、导教材

教材地位及内容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及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本册教材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简单应用为主要内容,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为自己学习和生活服务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本单元主要学习上网浏览信息,学习在网络上利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本节课题为申请电子邮箱,让学生了解电子邮箱的基本概念,通过学习申请电子邮箱,为本单元后续教学服务;同时,强调网络道德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学习网络知识,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邮件服务器、电子邮箱、电子邮件地址等概念;

能力目标:学习申请免费电子邮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德育目标:在学习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难点:学习申请免费电子邮箱,通过学习自己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用户名和密码的选择。

课前准备: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操作能力。

二、导教法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主要采用愉快教学法,坚持兴趣第一原则,给他们以动力,促使他们学好计算机。真实运用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主导,活动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电脑知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注重网络道德教育。

三、导学法

新课标以学生“能用电脑为我们服务”为目标,倡导学生通过学习、操作、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完成任务。为此,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有大量的自主操作机会。并采用互动交流法,让学生在与教师、与同学的单向、双向及多向的情感互动与信息交流中,合作完成各项学习及运用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学与做”活动中以旧带新,习得并运用电脑知识。

四、导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都寄过信吗?平时是怎么寄信的呢?

通过对话引出邮局、邮箱、邮件。

2、在网络上也可以寄信,在网络上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电脑称为电子邮件服务器。

西长井学校 ZHOULI教案集

3、展示课件:认识电子邮件服务器、收件服务器、发送邮件服务器、电子邮箱、电子邮件地址。

导入:网络上有了这些电子邮件服务器,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发送电子邮件。但是收发电子邮件还需要申请一个电子邮箱。

(通过本节学习,及课件演示,使生了解邮件服务器、电子邮箱、电子邮件地址等概念;并提出问题:如何申请电子邮箱。)

二、申请电子邮箱

教学例子:以wsfxtyz001为用户名从126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

1、教师演示申请过程。

注意:用户名使用规则、密码选取的要领,@的读法“at”。

2、保护密码,做好网络防黑、防毒工作,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3、判断:以下用户名是否正确。

小结:申请时要看清楚屏幕提示,按步骤申请。

网络上提供免费电子邮箱的服务机构很多,我们还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通过本节学习,着重让生掌握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三、练习:

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免费电子邮箱,并注册一个免费电子邮箱。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

1、注意:用户名规则、密码选取规则。用户名和密码最好选取自己最容易记住的内容。

2、一个学生演示、全体学生操作。

3、小结:同学们交流操作体会。

(利用所学方法申请电子邮箱,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总结:

1、电子邮件的基础知识;

2、申请电子邮箱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3、网络道德。

五、作业:

初中数学教案及导学案 篇2

一、数学导学案的编写

编写过程一般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个人初备, 形成个案. 突出抓“八点” (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 . 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 以便会诊, 排除困难. 第二环节是集体研讨, 形成初案. 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 备课组其他成员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 分别陈述各自的个案, 进行比较, 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 形成“初案”. 第三环节是完善整理, 形成定案. 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 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 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 完成对定案的编制. 第四环节是教后反思, 形成补案. 授课后再进行交流, 对教学进行反思, 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 形成补案, 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二、学案的实施以“学案导学”为主线

1. 预习形成

预习是顺利实施“一案四段”课堂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必须予以重视. 预习时, 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自己学不懂的问题, 带到课上由老师和同学一起帮助解决. 学生只有预习好, 才能在合作探究中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应该说明的是:预习形成这一模块, 所用时间的长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自学学习能力恰当地安排好, 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 只需要课下预习即可, 对于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内容, 仅仅靠学生在课下预习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我们一般在课下预习的基础上再在课上进行分组学习, 学习完再交流讨论.

2. 合作探究

预习形成后, 各学习小组根据分配的学习任务以及自己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先进行组内的讨论和交流, 形成小组内最佳的学习方案. 教师要适当地予以指导, 要面向全体,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学习活动.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探究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 以学生为主角, 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轮流发言. 探究不到位的, 其他学生补充, 补充不到位的老师进行点拨. 不同组的同学可以相互提出疑问并请求解答, 解答不了的在全班展开讨论, 直到问题得到解决. 这样黑板上展示的内容既有知识点, 又有学生的能力点, 还有学生自己新发现的疑难点.

3. 成果展示

学生在展示他们探究学习成果的过程中, 教师要做到认真观察、严密组织、扩大参与、合理调控、及时点拨、确保实效.对于只有部分学生理解掌握的内容, 可采用现在很多科目比较常用的“兵教兵”的方法, 即在组内让优等生帮忙点拨学困生, 或让优等生在班内讲解, 如果学生讲得不完整, 达不到深度, 教师点拨、引导、升华, 若是学生讲错了, 教师要及时介入进行纠正.

在成果展示的时候, 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走上讲台, 用自己的语言来“脱本”讲述, 不能直接“读”课本或参考资料. 展示任务的分配要放在预习形成后分配. 如果一开 始就分任务, 学生就有可能只关注自己的“任务”, 而对其他学习内容“视而不见”, 不能全面地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

4. 检测反馈

检测反馈 一般有“当 堂检测”和 “课后检测 ”两种形式“ 当堂检测”在课堂就要让学生完成 , 看看大家掌握得怎样 , 这种检测方法是最见效的. “课后检测”就是课后进一步让学生加深所掌握的知识. 简而言之, 其检测反馈的主要任务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 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 对于未能达到目标要求的, 通过教师辅导或小组内帮助, 力求人人过关, 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三、教学模式的感悟和自我反思

我校实施的“一案四段”教学模式的课堂, 既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合作探究、优化发展 ”的一种学习理念, 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 是对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 能够较大限度地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在学习上动起来, 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可喜的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我对这种教学模式感觉还有一定的困惑或不足.

1. 起步难

在教改的开始阶段, 老师必须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想方设法让学生尽快掌握在四个模块中的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点做起来比较持久, 比较辛苦, 也比较难.

2. 组织难

每个班总有少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 主要表现在预习形成阶段没有很用心去预习, 抄袭其他同学的学案. 导致预习效果大打折扣. 在小组交流过程中, 由于学习习惯、基础、兴趣和自控力等方面的因素, 有时会出现学生偷懒、捣乱、说闲话的情况.

3. 监控难

在成果展示课上, 教师不能够准确控制学生展示成果的进度和内容, 有时会出现偏离教学重点、导致教学内容不能按时完成的情况.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讲的不对或不到位的地方, 老师在何时、以什么方式点拨, 不好把握.

4. 放手难

初中数学教案及导学案 篇3

[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重点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小学就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这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呢? 二、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

回顾我们小学做过的实验,你是怎样操作的?

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

∠BCD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0。[投影1]

图1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拼?

①剪下∠A,按图(2)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图2

②把B和C剪下按图(3)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如果把上面移动的角在图上进行转移,由图1你能想到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方法吗?

已知△ABC,求证:∠A+∠B+∠C=1800。证明一

过点C作CM∥AB,则∠A=∠ACM,∠B=∠DCM,又∠ACB+∠ACM+∠DCM=1800 ∴∠A+∠B+∠ACB=1800。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

由图

2、图3你又能想到什么证明方法?请说说证明过程。

三、例题

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分析:怎样能求出∠ACB的度数?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只需求出∠CAB和∠CBA的度数即可。

∠CAB等于多少度?怎样求∠CBA的度数? 解:∠CBA=∠BAD-∠CAD=800-500=300

∵AD∥BE ∴∠BAD+∠ABE=1800

∴∠ABE=1800-∠BAD=1800-800=1000 ∴∠ABC=∠ABE-∠EBC=1000-400=600 ∴∠ACB=1800-∠ABC-∠CAB=1800-600-300=900 答: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1800是900。

四、课堂练习课本74面1、2题。作业:

初中数学教案及导学案 篇4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1、“学案导学”的内涵

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 “导学”的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说得更直白些,“学案导学”就是把课堂教学的流程、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学习中的反馈以书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所要讲的话做到心中有数,按“学案”开展学习,从而避免课堂学习中无谓的“枝蔓”,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导)学案,自主加合作”。

为坚定的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形成济阳中学的课堂教学特色,特就操作层面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来

2、导学案的编制

(一)编写原则

编制导学案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主体性原则:导学案是为学习主体服务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学性原则: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彰显“导”的意义。课时化原则:一课一个导学案,每一课都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问题化原则: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应用等尽量以问题形式明确的展现给学生。

层次化原则: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层次性需求,让学生实现差异发展、共同发展。

(二)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体现教师服务于学习主体的主导作用,要把“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等问题明确的摆在学生的面前。

“学什么”要具体告诉学习内容,如:请学习第二节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并完成练习1至3题。等等。

“怎么学”就是告诉学生采用什么学习方式,使用什么学习方法等。如: 先个人阅读第五节内容,再通过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学会了吗”是对导学案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课堂交流、讨论、展示、反馈的主要内容和渠道。

导学案的结构,应与“基本程序”相一致。包括【学习目标】、【自学内容】、【问题讨论】、【概括总结】、【当堂检测】几个部分。

学习目标:依据学情、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制定。制定学习目标,一是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要考虑学生发展的层次性需求。

自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包括问题、习题、方法、应用、例题的概括总结、实验、社会观察与思考等内容。对自学内容的要求:一是能够引导学生自学;二是通过自学内容的学习,能够基本达成教学目标。

问题讨论: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准备小组互动和大组讨论。

概括总结:在大组讨论后通过概括总结完成知识建构,形成自己新的观点、经验和知识体系。

当堂检测:(也可以另附)依据目标和内容编制检测题。通过迁移炼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当堂检测”是获取反馈信息,为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的重要环节,不能忽略。

3、导学案的使用

1、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包括提出自己或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

2、课堂上围绕导学案进行小组互查、大组讨论、概括总结,完成对导学案的学习。

3、每个教师在使用导学案后都要形成“教学反思”意见,其中涉及导学案修改的意见,应及时反馈到该导学案中。每周末将当周完成的所有导学案电子稿上传服务器资源,可以相互学习并作为考评导学案编制情况的依据。

4、”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㈠自主学习:按“导学案”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进行概括总结;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观念,使用新观点解释老问题等。做好接受小组互查的准备和大组讨论准备。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小组讨论时发言。

㈡小组互查: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互相学习、讨论、矫正,保证全体小组成员达成学习目标;推选代表准备发言:公布“导学案”的答案,质疑,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

互查的要求:

一、是组织有序,互相鼓励。

二、是人人过关,通过互相检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讨论与交流,甚至是争论,让小组所有成员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

三、是有时间保证,不急于求成,耐心等待学生完成自主建构任务;

四、是表达与质疑,推选代表准备大组发言。发言内容包括质疑、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或对老问题作出新解释。

五、是要详略得当,控制时间,针对共性问题,留有当堂检测时间。为了便于课堂教学操作和推广,在该模式实施初期,其简化模式为: 创设情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点评提升

(三)当堂检测:通过迁移炼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通过批改或抽样批改深入了解学情,获取反馈信息,为采取补救措施和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对当堂检测情况按小组评分、积分。

(四)基本操作要求 教师要做到:

1、不了解学情、不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得进行教学案设计;

2、没有满意的(含问题、习题、方法等内容设计的)“导学案”不进课堂;

3、没有自学基础和针对性不讲课;

4、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不替代;

5、不到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不出手;

学生要做到:

1、主动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有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尊重他人,互帮互学,主动帮助别人、请教别人,有“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合作共赢的意识和精神;

3、敢质疑、敢创新、敢负责、敢表达;

4、自主学习时,孜孜不倦;小组互动时,轻声细语;大组讨论时,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附:导学案编写格式要求:

题目____ ____年级

主备人______ 班级____ 姓名______

1、编写内容要求:

【学习目标】、【自学内容】、【问题讨论】、【概括总结】、【当堂检测】

2、“导学案”教师流程:

主备人设计“导学案” →集体备课修改“导学案”→印刷“导学案”→上一节课前发“导学案”→收阅检查“导学案”。

3、“导学案”学生流程:

课上课下预习“导学案”→课上落实“导学案”→课后巩固“导学案”。

二、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目标教学模式的操作 可大体分为以下三个程序: 程序一:设计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基础工程,它体现了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方向和要求,是评价教与学成效的依据。

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一是教学大纲,把总目标分解为若干小目标,便于学生和教师掌握,使大纲落到实处;二是现行教材。把教材的知识点落实到目标中去;三是这些目标既要可供教师使用,也要可供学生和管理人员使用。

设计教学目标的原则是:①全面性原则;②方向性原则;③层次性原则;④评价性原则。

程序二:课堂教学

目标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关键程序,可分为如下几个过程:前提诊断——展示目标——达标教学(实施目标)——目标达成练习——反馈与矫正。

下面对程序二中的每个步骤再作详细说明:(1)前提测评(时间5-8分钟)。

这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认知诊断手段,目的在于通过回顾、复习、检查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系统连贯。诊断的内容一般是教育性、相关性的知识与技能,所以要依据教学目标准确地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知识点进行诊测。

(2)展示明确教学目标。

这是目标教学独特而显著的标志之一。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灵魂,这个目标既是教者的目标,也是学者的目标,是众矢之“标”。教师要依据这个目标备课,围绕这个目标上课,针对这个目标测试,对照这个目标矫正;学生要依据目标上课,围绕目标听课,针对目标自测,根据目标补救。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增强师生共识,区别目标高低层次,分别予以自达、助达、导达措施。明确教学目标一般放在上新课前几分钟进行。当然,仅靠这几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反复地进行,从课前的初知,到课中的细知,直到最后的掌握。

(3)实施目标(达标教学)。

目标的实施过程是课堂的主体工程,要求师生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双方必须对应目标点,对应目标层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启发,或点拨,或讲练,或自学等方式,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反对教师一个目标一个目标逐次解答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引导学生,依靠老师指导下的自学完成这一过程。

(4)目标达成练习与检测。

目标实施后,教师可利用教材上的练习、习题或自行设计的练习,组织学生自练或检测,让学生自我测评。检测完毕,立即公布答案,可记分,也可不记分。教师通过巡视查看或举手等形式,获得反馈信息为下一步提供依据。

(5)反馈与矫正。

根据检测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对未达标的学生进行某些知识点的补救,挽救教与学的过失,直至完全达标。反馈与矫正都应该是双向的:反馈给教师的信息,使教师及时矫正;学生通过检测反馈,自己控制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矫正或同学之间互相矫正。反馈与矫正应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以上四个环节中都可以进行,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但要注意防止因时间有限而走过场。程序三: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用于评价学生掌握教学目标程度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评价统计分析,掌握学习质量数据,改进教与学。方法是用1小时左右的时间作一测试,不打分,不分等(单元测试)。

终结性评价在期末进行,以命题考试形式实施,统计指标是及格率、人平分、优秀率、标准差等,要打分,要分等,试题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对应。以上几个程序,在实施中是缺一不可的,其顺序也不可颠倒。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示例(以初中代数“方程和它的解”为例)

1.前提测评阶段(4分钟左右)。

师:在小学时,我们对方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再在学习了代数式和等式的基础上,对方程作进一步的了解。下面请看黑板(出示测评题,用幻灯小黑板均可)。什么是代数式?什么是等式?请同学们回答。

学生:(答略)2.展示教学目标阶段。

老师通过幻灯或小黑板把己写好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展示目标为:“识记”方程的概念,弄懂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掌握”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某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运用”,会根据条件列方程。然后请学生对照目标要求看书。

3.实施目标阶段。学生看书完毕,教师通过提问讲解、分析举例阐明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分析说明两个“解”字的不同含义,提醒学生应注意列方程时的两个问题,讲练结合,方法可灵活。

4.达标练习检测阶段。

教师出题检测:用方程的概念判断某些等式是不是方程为一类,根据条件列方程为一类,检验解为一类。每类出2到3个题不等。教师通过巡视、提问告诉学生答案,学生自测。

5.反馈矫正阶段。

教师对照以上三类题目的测试,围绕三大目标,对知识点进行反馈矫正,可再举例说明。

济阳中学数学课题组

初中数学教案及导学案 篇5

【摘要】 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多年来研究的重点,初中数学作为基础课程之一,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为此其应不断提升其课堂教学质量,重视现代教学模式的应用。“学案导学”则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进行指导,将“教”与“学”有效的结合,既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学案导学 学案编写 初中数学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7-048-01

0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单向性教学一直以来是课堂教学的特征,课堂的开展多以教师与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自主性低、积极性差。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取得不错的成绩,其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颇受欢迎,于该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将自主探求新知识,合作解决课堂学习中的问题,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并增强了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大幅度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载体则为学案,教学方式则采用导学,即由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将依据学案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案与教案不同,其利用者是学生而非教师,其内容也与教案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大致内容将包含学习目标、重难点、学法指导、梯度训练、自我总结与反馈等多方面内容,课堂教育前学生将获得学案,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导学”则指学案的实施过程,存在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其中课堂教学所占比重最大。教师可于课堂教学中,依据学案内容进行引导,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学环节不再由教师一人完成,而是转换为师生共同合作,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加以指导完成教学任务,较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学质量与效益均有所增强。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暴露的弊端,“学案导学”模式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制定,以帮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现以八年级上册“同底数幂的乘法”学习为例,在进行新授课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具体应用如下:

(一)学案编写

教材是学案编写的重要依据,编写学案前,教师应充分掌握教材内容,选取知识点、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等。本课学习中,学习目标: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了解法则的推导过程,最终能够利用法则进行乘法运算;重点:熟练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难点:逆用法则的掌握与运用,以及法则的具体推导过程。学法指导内容中,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多种题型,比如说选择题、填空题、例题解析等,以满足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知识点的归纳是学案的精髓,应在相应的例题后加以说明,而试题的设定要注意量的适度性,以及题目的趣味性,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二)依案自学

学案应与课前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可依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自学,了解并明确学习目标;课堂开始后教师可借用2-3min的时间创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阅读教材内容。待学生了解教材内容后,循序渐进的依据学案内容进行学习,学案中的知识准备可设置如下问题:

(1)计算:①2×2×2×2×2②54×53③(-3)2×(-3)4

④103×104

(2)通过以上公式,同学们对同底数存在怎样的理解?

(3)经过计算,同学们能否发现规律性的结论?

(4)()m×()n、3m×3n,(m、n均为整数)是否存在以上计算规律?

(三)组织讨论

由于学生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学习过程中疑点不同,为此可进行同质分组,即各组之间无差异,但是组内成员之间具有差异,每组人数4-6人。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自学后,适时将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并针对上一阶段学习提出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以供学生探讨。以问题(4)为例,让学生探究两式的计算结果,是否存在“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规律,“若将底数换为字面a,a可以是任意数吗?若让以上计算规律成立,a应具体的条件是什么?”

(四)精讲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由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推导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更好地让所有同学掌握,教师要对争议问题多加解释,并在讨论结束后归纳知识点。

(五)当堂练习

课堂某部分知识点学习结束后,应相应的配以习题进行巩固,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本课在学生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计算方法后,给出4道判断题,若存在错误,并改正。(1)a3×a2=a6;(2)x5+x5=x10;(3)b4×b4=2b4;(4)y×y5=y6.通过当堂练习教师可准确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依据学生的基础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结语

课堂教学方式并非一成不变,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时期的教学需求不断创新与探索。“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于现代初中数学教学中是非常有力的手段,要想更好地发挥该教学模式的实效,教师应认真编写学案内容,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制与使用 篇6

一、导学案的编制

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导学案的编制时, 总是会遇到各种不顺心的问题, 但是随着教学的深入开展, 教师的思路也就慢慢的变得清晰了, 本文就导学案编制与使用作进行浅谈。

(一) 导学案与其他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就在于, 导学案在教学上是尊重学生的, 而且在考虑学情的同时还充分的开展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留了学习的时间,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 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 导学案在编写上真正突出的是导学二字,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如何正确的去学习, 而不是每天埋头于各种练习题上。其原理是对教学从简单到复杂进行分层次的问题设置, 其学习内容呈阶梯式的有序地, 对学习的步骤进行安排。在效的引导和学生由易来难, 有序的进行自主的学习和进行合作,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对学生进行鼓励政策。而不是对知识的强行灌输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强加学习要求。

在导学案编写的时候, 将简单和复杂、杂乱不清的学习内容进行有序的, 层次清楚的, 易懂的教学分类。对于数学公式要创新式的让学生去理解, 这样才能让学生记得牢固。引导学生从简单到难一层一层的深入了解教材, 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体会到学习带来的喜悦, 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 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智慧去编写导学案, 充分体现导学案的备课流程, 做到每节都编写一案。在备课的活动里, 由主要备课人进行个人备课, 然后再与备课组进行小组讨论。主备课人再根据讨论结果对个人备课进行修改后, 发给数学任课教师。任课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修改, 这样的导学案充分的发挥了集体的优势的同时, 还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老师。不过, 在实际教学中导学案这个才兴起的教学方法还有不足之处, 有待完善。其中在教师集体中的正面鼓励太多了, 不接近实际生活, 使得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实之风所以对课堂教学有一定不好的影响。其不好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对自主学习不积极, 在学习上不够认真仔细。

(2) 学生们都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在讨论合作中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自我个性太张扬。

(3) 在学习时, 有时候对于学习考虑的不周道且过于严谨、完整了。比如做事太自我了, 书写过于撩乱目中无人等。

(4) 学生对于学习方法有待提高, 在课堂上不注意对知识进行积累, 学习习惯不好态度欠缺等。

二、导学案使用应遵循的原则

(一) 首先, 老师可以把编写好了的方案与学生进行分享, 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明确好自己的学习目标, 有目的的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

(二) 在课堂上进行导学时, 要建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对导学案中的内容要简单易懂的不必细细去讲解, 对于难、重点要进行小组模式展开讨论。当在讨论中出现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时, 教师就要做到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定位与责任。而且, 在小组进行活动探讨的时候, 教师不应该在旁边进行讲解, 要学会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教师在导学过程中只需做好“主挂人”的职责就行了。

(三) 导学案只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能够更好的去理解其内容, 是辅助性的, 教材才是学习的根本。导学案是取代不了教材在教学中的位置的, 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过程中不能让学生过分依赖从而忽视了教材的学习。在把导学案的内容完成了以后, 不等同于将学习任务完成了。

(四) 数学可以说简单也可以说复杂, 当我们将数学理解了过后数学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简单的了, 所以在数学学科的素养教育要犹为重视。在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素养时, 还要让他们学会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要学会精益求精, 而不是马虎对待, 不了了之。

(五) 对于学生要适度的进行表扬,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学习过程的评价才是最重要的, 在现在这个社会来说批评也是一个艺术极为讲究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讲切实中肯的善意批评是必不可少的。

就目前而言, 导学案的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还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王晓利.谈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11, (8) :41.

[2]陈志军.浅谈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制与使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11, (23) :23-23.

[3]朱芳姣.利用导学案提高初中数学有效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 2012, (32) :16-16.

高中数学导学案 篇7

学习目标:

1、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决和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提高应用正弦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能力。

3、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学习,经历数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难点:确定解题思路。

一、课前预习:

解三角形应用题中与距离相关的几个概念

1、水平距离、垂直举例、坡面距离:

2、仰角、俯角:

二、典型例题:

问题

一、怎样测量一个底部不能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

例1:北京故宫的四个角上各矗立着一座角楼,如何通过测量,求得角楼的高度?

问题2:怎样测量地面上两个不能到达的地方之间的距离? 例2:设A、B是两个海岛,如何测量他们之间的距离?

问题3:如图,墙上有一个三角形灯架OAB,灯所受重力为10N,且OA,OB都是细杆,只受沿杆方向的力,试求杆OA,OB所受的力(精确到0.1)

问题四:如图,在海滨某城市附近海面有一台风。据监测,台风中心位于城市A的南偏东

300方向、距城市300km的海面P处,并以20km/h的速度向北偏西450方向移动。如果

台风侵袭的范围为圆形区域,半径为120km。几小时后该城市开始受到台风的侵袭?(精确到0.1h)

【反思总结】

【布置作业】P15 A 2P16 B 2

三、课后训练:

观潮 导学案 教学教案设计 篇8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一.学习点拔

1.去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自由畅说。

4.小结:„„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二.理解课题

1.观潮:

2.天下奇观:

3.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潮来之时”

1.描写潮水的景象,在哪呀?(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课堂检测(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那声音„„颤动起来。

▲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

▲小组赛读。

5.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有声(),使人如临()。

四.理清写作顺序。

1.填空理解:

(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2)指名填空。()

2.师生分读。

五.指导背诵。

1.老师留下括号里的词语,你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2.练习背诵。(自己准备)

3.会背的一起来。

4.共同达标:背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浪头(),气势()。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

六.积累语言。

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

2.开展比赛。

3.做读书卡。

4.分组领读。

七.运用语言。

1.同学们懂得了词语意思,不过,会不会用了呢?

2.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

3.学生交流

八.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了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叙述方法,积累了好词佳句。学得不错。下节课„„

九.作业:

回忆整篇课文,完成填空:

初中数学教案及导学案 篇9

一、“导学案”中“四基”的导学策略

初中数学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 将原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目标”, 四基目标不仅强调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同时强调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 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把学生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探究和数学发现当作教学的重要目标。导学案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根据落实四基目标的要求, 针对教学的重难点, 设计学案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一) 导学案设计要以旧知引出新知, 落实基础知识

初中数学知识是一个体系, 教学知识不是凭空出现的, 新知与旧知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此, 在落实基础知识时, 教师要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知识, 有效地处理教材, 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设计数学问题, 让学生通过问题探究, 获得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有效体验, 跳一跳发现新知, 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例如, 在上《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内容时, 在导出新知一块, 我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了下面的几个问题: (1) 列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并进行求解。 (2) 同桌互动分析, 什么是“一元”, “元”是指什么?什么是“二次”, “次”又是指什么? (3) 根据自己的理解, 尝试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 并根据自己所给这个方程, 归纳“一元”与“二次”的含义, 并指出相应的未知数的系数和常数项, 并思考二次项的系数要满足什么条件。在本课内容中, 要求掌握的认知目标是能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并能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我在学案中根据前后知识间的联系,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既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 , 让学生通过旧知的回顾, 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样的学案, 对于学生学习新知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 也实现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 导学案设计要以教材为本, 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

数学基本技能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是教学中要达成的一项基本目标。导学案在设计过程中, 要根据教材的基本知识设计问题, 作为学生思考和探究的载体, 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导学案, 能有效克服传统课堂中学生看看懂、做做又不会的状况。

为了使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我在导学案中, 列出一个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后, 让学生根据教材例题以及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 探究方程式的解法: (1) 要解上述方程, 你可以有几种解题方法, 请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 (2) 请比较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题法, 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和公式法, 各有什么特点?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方法, 基本的方法是什么方法?通过让学生对不同解题方法的探究, 不仅能锻炼学生各种解题方法, 提高解题的技能, 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想和创新意识。

(三) 以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 落实基本思想的培养

通过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学习, 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 构建知识体系, 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知识的迁移, 扩大知识的容量和加深对知识的认识。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获得途径应该是“操作——领悟———应用”, 教师要通过导学案, 设计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 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操作过程中, 领悟数学的基本思想, 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例如, 在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中, 设计题目:6x2-x-12=0, 要求学生能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 指出其中的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并能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在这一解题过程中, 就包含着转化的方法, 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能够解决的问题, 把未知转化为已知。这样的数学思想, 不是通过教师口述能让学生掌握的, 在导学案中, 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设置问题, 让学生在探究基础知识的过程中, 领悟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并自觉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四) 通过导学案增加学生的活动, 实现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通过活动, 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不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导学案的设计要提高可操作性, 以增加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 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

例如, 在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课的导学案中, 为了让学生领会方程的几种常用解题方法, 我根据教材设计例题, 并以例题示范解题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 然后再辅以几道相似的练习, 可以是对例题的简单模仿, 也可以使用对例题的变式进行训练,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巩固例题中的解法。通过这样的方法, 学生从对例题的模仿以及辅助练习中, 将教材的解题方法积累为自己的知识经验, 并在练习中进行反思, 实现思维的发展。

二、“导学案”的简约化设计

导学案在落实“四基”教学目标时, 还要注意简约化的要求。所谓简约化, 并不意味着是降低难度的简单, 以导学案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学习的载体, 在设计上要注意突出教学的重点, 围绕四基目标的落实, 创设有利于学生落实知识, 提高能力的活动, 为学生学习新知、构建新知搭建有效的平台。

(一) 导学案的形式要简洁化

教师在给学生设计的导学案上, 不要太过花俏, 把学生搞得云里雾里的。要使用简洁的形式, 精炼的语言, 整齐的版面和节约的纸张, 使学生便于理解。简洁化的导学案要立足于教学的重点, 为落实新知构建有效的探究活动, 体现活动的目的性。导学案在练习的设计上要防止低效、乏味的练习, 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这样, 通过简洁的导学案形式实现学习的高效化。

(二) 导学案的内容要精炼化

导学案不能搞题海战术, 堆砌练习题, 盲目增加学生的负担, 使学生疲于应付。教师要从服务于教学内容出发, 分析学生的特点, 提高练习设计的质量, 要体现以少胜多, 一题多练, 触类旁通的原则。

例如, 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这课内容时, 我就以一张16K的打印纸, 其中包括知识准备、新知探究、例题演示、知识梳理和能力提升几个环节, 围绕教学重点, 设计简单清晰的导学案, 在能力应用提升环节, 设计两个层次性的问题: (1) 已知矩形水箱的一个侧面中, 长比宽多1米, 这个面的面积是12平方米, 求这个水箱的长与宽。 (2) 若x=1是方程ax2+bx+c=0的一个根, 求代数式2012 (a+b+c) 的值。通过这样的两个问题, 让学生既巩固所学新知, 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一题多练, 提高练习的效率。

(三) 导学案的问题不能过多

问题是引起学生思考的“导火线”, 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开始。导学案就是要通过问题的设置, 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然而, 过多的问题即不利于集中精力突出重点, 在教学中迷失方向, 又容易让学生患上问题恐惧症, 降低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

例如, 《一元二次方程》一课的设计学案中, 我设计了由旧知探究新知的3个前后联系的问题, 让学生从旧知中迁移出新知;又比如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这一环节中, 根据例题, 设计一个问题, 让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 体会解题的方法, 实现一题多解, 一练多能。再比如, 在巩固练习阶段, 设计如上所述的两个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掌握方法, 提高能力。

上一篇:如何分析环保行业下一篇:人教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