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班级还给学生第四章

2024-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把班级还给学生第四章(精选8篇)

把班级还给学生第四章 篇1

铁营子小学白冰

内容摘要

当听到学校安排我做班主任的那一刻,我的第一反应是焦虑,真怕自己无法做好班主任这一工作。但在焦虑过后,也有一阵欣喜,毕竟可以和学生更近距离的接触,和学生一起分享我对学习、对生活的理解。但是在欣喜过后,确是一番沉重的思考,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做过班主任的人,怎么才能在班主任之旅的初始做好准备工作呢? 关键词:规划了解幸福思考

正文

读《把班级还给学生》有感

当我拿到郑立平所著的《把班级还给学生》这一本书的时候,似乎我对班主任的准备工作方向有了几分把握。本书作者郑立平通过自己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为我们展示了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该从几方面入手,虽然这是他结合他自己的人生经验以及所带班级的情况所写的一本书,但是对我这个新手来说还是有很大启发。下面我就主要来谈谈在班主任准备工作阶段的感受。

一、了解自己和学生

作为一个新手班主任,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能否胜任班主任一职?”那么此刻先从了解自己开始,自己是不是有这种潜力做好班主任。回想自己的求学生涯,也曾做过班干部,也曾帮助班主任处理过

各种事情,如果说这个条件能算是自己做好班主任的潜在因素的话,我想先跟自己说的是:自己应该可以做班主任,而且应该能够做好班主任。这也是在本书的第一章提到的“学会欣赏自己”,如果自己都不能肯定自己,怎么会完成好这项工作呢?当然这不是一种盲目的自信,还要建立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取长补短,强化自己的优点。

当然,了解自己还不够,更多的是要了解学生。班级是由学生组成的集体,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班主任只是学生的引路人。在教学工作中了解学生是丝毫不稀奇的事情,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通常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但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又有点差别,教学工作我们更多的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他们的原有知识情况等有关学习的内容。而班主任确不只这样,必须还得了解学生的其他状况。比如说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思想品德、学习习惯、家庭环境等等因素。在班主任准备工作阶段,从拿到新的学生名单的时候,就应该要透过学生的档案或者家访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当然这份了解还要延续在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透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和家长的反应,来更加深入了解该学生的各方面的情况,毕竟学生的是在成长的,初始的情况不代表一成不变。

二、规划班级工作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此可见规划是多么重要。在该书中也一再提到“班级工作规划”,一份良好的班级计划可以让自己对班级的管理工作游刃有余。在该书的第一章的《运筹帷幄之中——制订好工作的计划》一部分中,给了我很大的提示。它提到了班级工作计划应该以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为时限,以学校班级的工作计划为依据,然后结合自己班级的特色,班级的奋斗目标、师生基本情况、班级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具体任务与活动安排入手来制订适合自己班级的工作计划。当然在这份计划的制订过程中,师生必须共同参与。我们学校是一所小学,小学生在自我意识上有着很强的叛逆性,如果班主任还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设想为班级制订工作计划,势必在学

生中不会有很大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还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规划班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感受到班级就是自己的另一个家,这样班级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现实工作中许多班主任工作不是没有工作计划,就是计划只落在了书面之上,甚至许多班主任的书面计划还都是从网上下载的,目的是为了应付领导的交给的任务。如此这般,班主任工作不仅没有思考成分,没有创新意识,而且班主任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应付领导检查的机器。许多该想的没有提前想,该做的不去提前做,临时抱佛脚,必然导致工作的盲目和无序,也难怪老师们喊累。教师工作要想“运筹帷幄之中”就必然要“制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有主次,有先后,有顺序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让学生和自己感到幸福

规划完班级工作,我们应该抱着怎么样的信念来开展班级工作呢?借用本书中的作者提到了他们的班级是幸福的班级,学生是幸福的人同时也是能让人感到幸福的人。我们在开展班级工作的时候也应该让学生和自己感到幸福。何谓幸福?我想借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马斯洛曾经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这是人的需求,也是人自我实现的一个阶梯。我姑且把它认为是人感到幸福的基础。

好习惯成就好教师。郑老师提出教师要养成几个习惯:阅读的习惯、反思的习惯、放权的习惯、规划的习惯、研究的习惯、施爱的习惯、合作的习惯、关注细节的习惯。如果我们每位班主任都能养成以上一些良好习惯就一定会增强教书育人能力和自身的人格魅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促使教师从一般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并不在于他有多么高深的学问和过硬的本领,更多的在于他有着教育教学的良好习惯,但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自然的习惯成就了一个个优秀的教师,成为优秀与平庸的标尺”。

要教育别人,先提升自己。如果我们做任何事都做了认真的思考,进行了细致的谋划,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发生了什么事都先反思自己的不足,想出改进的办法,而不是去抱怨环境,抱怨他人,时刻准备着以良好的心态从容面对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怎么不会体会成功的喜悦与职业的幸福呢? 参考文献:

把班级还给学生第四章 篇2

1. 班主任工作现状

班级的管理头绪众多, 事务繁杂。教室、宿舍、公共卫生区等几大块的卫生打扫, 学生的学习纪律、就寝纪律、出操纪律等会花去班主任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有时甚至为此疲于奔波, 一有疏忽就会出现漏洞。因此, 我校一些老师宁愿多上一两个班的课, 也不愿当这个“主任”, 可见班主任工作的艰辛和责任。记得我刚刚担任班主任时, 自己就像消防队员到处灭火, 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出问题, 往往刚处理完一件事另一件事又出现, 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忙”。从早上5点40分学生起床, 到晚上9点30分学生睡觉, 自己就一直在处理学生留下的麻烦事, 有时一听到电话铃声心里就发麻, 整天都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

2. 问题的思考

如何科学地管理班级, 把自己从繁杂的班级琐事中解放出来, 改变“教师一人管”的被动管理局面?

我想, 只有把班级还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才能事半功倍。因此, 在几年的班级管理中, 我逐渐引入和完善了班级自主积分管理制度, 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二班级自主积分管理的概念

所谓班级自主积分管理就是让学生自主参与积分管理的评比, 自主地组织实施与管理评价, 自主地进行监督与反馈, 从而让学生成为班级积分管理制度的主体, 把班级真正还给学生。

三在班级管理中实行自主积分管理的实践

1. 实践原则

第一, 阶段性:在班级里实行自主积分管理不能一蹴而就, 而应该循序渐进。我主要分三个阶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在实施学生自主积分管理的最初阶段就需要班主任亲自抓, 目的有两个, 一是要让学生逐步适应班级的自主积分管理;二是要培训班干部和值周学生。第二阶段:在自主积分管理试行一段时间后, 逐渐过渡到以班干部和值周学生抓日常管理为主, 班主任指导和定期抽查为辅。在这一阶段班主任要注意发挥全体班干部和值周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检查督促作用。第三阶段: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 班主任不定期抽查, 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 自主性:班级是学生的班级,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的管理, 才能把“教师一人管”变为“学生人人管”。

第三, 目标性:人的行为的重要特点就是具有目的性, 人的行为总是有目的的, 都是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的。目标是引发行为的最直接动机, 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达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 因而对人有强烈的激励作用。班级自主积分管理中, 每个学生都有成为优秀学生的机会和可能性,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了班级管理总目标的实现。

2. 实践流程图

3. 具体实行

第一, 充分发挥班级民主, 制定评比细则。评比细则绝对不能是班主任独自制定出来的, 它必须建立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 经历班级全体学生讨论——制定草稿——试行两周——全班学生再修改, 最终形成符合班级实际的初稿。

在制定班级自主积分管理的评比细则前, 先组织全体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值周组及年级组的各项常规检查标准。在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学校、年级组的检查标准的情况下, 经过全体学生讨论, 共同制定自主积分管理的评比细则。

教师点评与反思: (1) 细则的制定宜粗不宜细。太细的细则只会遏制学生个性的发展, 使得班级失去灵气和活力, 会让学生觉得在班级里像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比如, 在最初的时候, 学生制定了这样的细则:“每讲一句脏话扣1分”“每丢一张纸屑扣1分”“浪费粮食每次扣1分”。在实行一段时间后, 慢慢认识到过细的细则在实际操作中是无法做到的, 所以细则的制定, 只能是粗线条的。 (2) 细则的制定要有侧重点。学生在制定评比细则时, 涉及班级管理中的方方面面, 就一个评比细则就有100多条,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参与班级管理是非常积极的。我认为班级管理的地方主要是学校、年级组不能管理到位的“真空地带”, 该学校管理的地方就要让学校值周组来管理, 该年级组管理的要就让年级组值周组来管理, 该班级管理的就要班级来管理。因此在制定评比细则时就要突出重点, 比如寝室的纪律和卫生是学校和年级组管理的重点, 那么就把寝室的纪律和卫生完全交给学校和年级组, 班级只需要有人来反馈情况就行。班级的评比细则就可以侧重于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 比如三操、自习课的纪律、教室的卫生保持、学生胸卡管理等学校、年级组很难管理到的方面。 (3) 细则的制定应以加分为主。班级的积分评比是先给每个学生100分的基准分, 如果都是一堆扣分标准, 最后再点缀几条加分标准, 这样的细则是无法真正鼓励先进、树立正气的。尤其我校后进生面比较广, 被扣分的人多了, 扣分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无所谓的事情了。比如在细则中制定“没交作业一次扣1分”的细则, 还不如制定“按时上交作业每次加1分”;制定“不认真做好值日工作每次扣1分”, 还不如制定“认真做好值日工作每次加1分”。让学生从害怕被扣分到主动争取加分的机会, 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第二, 组织实施, 监督考核。

组织结构图:

自主积分管理的实施与考核应在学生中选派监督、检查的专项负责人。设计值周小组制度, 每一个值周小组由一名班干部和四名学生代表组成。

四名学生代表由全班学生公开选举产生, 并实行定期轮换。这样就是要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的积分管理, 同时也让每一位值周成员能取得全班学生的信任。

四名学生代表的职责:负责检查学生是否戴胸卡;检查晨跑、课间操的出勤情况、眼保健操的纪律;检查教室卫生保持情况;检查晚自习纪律等。

值周组长则由班干部担任, 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根据《班级自主积分管理的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对每位学生的分数进行统计, 并张贴在班级较显眼的地方;认真做好值日记录卡的记录, 将当天违纪较突出的同学告知班主任。

教师点评与反思: (1) 值周成员的选聘要公平公开。坚持公开、公正地选聘值周成员是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尊重, 也使班级的积分管理更具有说服力。 (2) 值周信息要公开透明。各种管理信息要在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公开、反馈。

第三, 总结反馈, 进行有效调控。 (1) 每周安排班会课。由值周成员分别对本周的纪律、卫生、两操等情况进行小结, 指出班级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值周班长对四位值周成员的工作给予恰当的评价, 好的方面给予肯定, 对不足提出新的要求;根据班级日记记录, 统计上周个人得分, 当堂宣布, 对上周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对表现较差的同学及时提出批评, 对取得进步的同学及时进行鼓励, 激励优秀者, 警戒落后者。 (2) 根据学生一周的积分情况, 在教室的公告栏公告。公告的形式:在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后面, 分别设置蓝牌、绿牌、黄牌、红牌等几种类型。

加分10分以上的设置蓝牌, 蓝牌表示学生表现很好。班主任要进行表扬, 并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奖品上班主任要亲自写上几句鼓励的话, 在班会上进行颁奖。

加分在0~10分的设置绿牌, 绿牌表示学生表现不错, 处在正常状态。需要班主任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表扬。

扣分0~5分的设置黄牌, 黄牌表示学生表现不好。需要班主任和学生谈心, 用正面的教育方法激励、鼓舞学生。同时要求学生查找原因, 写出情况分析, 给学生修正错误的机会。

扣分在5~10分的设置红牌, 红牌表示学生表现差。需要班主任严肃地批评并要求学生深刻分析原因;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 再一次给学生争取进步的机会。

扣分10分以上的设置两个红牌, 表示学生表现很差。需要通知家长来校协助教育。

第四, 学期期末考核、考评。学期结束时, 统计学生的积分并根据积分评选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各类积极分子 (如学习、劳动、体育、文娱等) ;在积分管理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给予一定的奖励;进步较大的学生同样给予奖励。实践证明, 采用积分管理后, 班级90%以上的同学在行为规范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教师点评与反思: (1) 善待学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 班主任应该给予学生犯错的权利, 应该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 不应仅仅用扣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而应耐心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 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鼓励学生改正错误。采用“积分管理细则”对班集体进行管理, 是以“法”治班的一种体现, 但片面地强调“法”治, 忽视情感教育, 容易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 影响教育效果。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善待学生, 更利于“积分管理”的实施。 (2) 持之以恒。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和一个集体的良好风气的形成, 要长期的坚持, 所以积分管理一经实施, 就要认真落实、坚持到底。

四研究反思

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学生自主积分管理”后, 学生的精神风貌和班级面貌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观。自己也能从繁杂的琐事中得到解脱,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学科教学, 这是自主积分管理积极的一面。当然这样的积分管理也存在着一些消极的因素:

1. 阻碍行为自律

获得一个好的评价是学生的共同愿望, 而要想得到一个好的评价, 就必须赢得积分。久而久之, 由原来参加活动被内在兴趣所推动, 逐渐为赢得积分所取代。一旦某项活动不再记分, 学生也就不再积极参加此项活动, 学生的行为完全由外在力量——积分来调节控制。学生行为调控总是停留在他律水平, 无法转化成一种自觉的行动。

2. 容易形成双重人格

积分管理的实质是以加分、扣分为手段, 达到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的控制的目的。大量的实例说明, 学生在一定时期表现出某种行为 (如主动擦黑板) , 不做出某种行为 (如上课说话、看课外书等) , 并不一定是基于认识基础之上的自觉行为, 而是立足于赢得积分的被动行为。积分高的“我”, 并不是“真实的我”, 一旦积分环境消失, 马上就会“新貌换旧颜”。

五结束语

任何一种管理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都不能解决班级里的所有问题。我想只要能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就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尝试的。只有在实践中以人为本, 不断总结, 才能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摘要:班级的管理头绪众多、事务繁杂, 要花去班主任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有时甚至为此疲于奔波, 一有疏忽就会出现漏洞。为此, 本文主要谈谈班级自主积分管理的实践及其思考。

把班级还给学生第四章 篇3

一、“双委制”班级管理模式简介

所谓“双委制”,是一种基于“新基础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促进班级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推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常务班委与值日班委协同进行班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双委制”在班级岗位建设、学生能力评价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在全校形成了“唤醒欲望——人人有岗;精心培育——改变认知;树立威信——教师协助;勇做先锋——鼓励进取”的班级管理局面。“双委制”班级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出以下特征:

1.双委并存,实行双线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常务班委”与“值日班委”双轨并行,各司其职。“常务班委”队伍,主要负责对相应的值日班委的当天工作做出评价与指导;“值日班委”队伍则主要负责班级日常工作的管理。

2.评价多元,体现自主管理

常务班委每学期选一次,而值日班委每月选一次,按期进行考评、奖励。每学期初根据学生竞岗意向选出常务班委,然后再选出每月的值日班委,同一个岗位,一个学期就会有4~5个值日班委,值日班委接受常务班委的监督与评价,而常务班委接受全班同学和老师的监督与评价。

3.职责明确,凸显服务精神

“双委制”班级管理强调精细化,明确分工和岗位职责,注重人人有岗、人人有责的服务精神的培养,为培养合格小公民奠基。

二、“双委制”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

1.设岗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适合不同年段的岗位,体现年段之间的差异和递进。低年段(一、二年级)岗位设置侧重对日常行为规范及学习常规的管理,以培养行为规范为基础来划分岗位;中年段(三、四年级)岗位设置侧重与特色班级元素相结合,除行为规范类岗位外,增补特色班级岗位;高年段(五、六年级)岗位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协作能力、管理能力,除行为习惯类岗位、特色班级岗位外,增设合作探究小组类岗位。设定岗位名称后,还要对各岗位职责进行说明,明确每个岗位所负责的任务。

多人轮值一岗。在班级管理中,设置多个岗位,由值日班委来轮值,一学年下来,学生可能已经任职了五、六个岗位。例如:课间管理员一岗,由学生申请、竞岗,竞岗成功后即可上岗。上岗一段时间后,学生的管理水平经过评测后,可竞聘别的岗位。空出来的课件管理员岗位则可由别的学生来任职。

多人分担一岗。在班级管理中,有些职务管理的内容多,范围广,工作负担过重,由一人担任不利于该生学习及该项工作管理,则可以多人同时任职该岗位。例如:午餐管理员要负责全班学生的饭菜运送、吃饭纪律、教室用餐卫生,一个人难以应付,则设置多个午餐值日管理委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2.竞岗

各班的岗位设定后,由班主任组织学生了解岗位职责,并组织学生填写《班岗位竞选自荐表》,了解学生的竞岗意向。由于能力的差异,在竞岗方式上,一二年级学生的岗位由班主任根据填表情况直接任命或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后再任命;中、高年段填写《班岗位竞选自荐表》后,学生要准备竞选宣言进行全班范围内公开的竞岗,其中,五六年级的竞岗学生还需准备A3大小的宣传海报,海报内容包括:自我介绍、个人长处、获奖经历等。

3.上岗

各年级竞岗后,再由班主任根据当选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期、分批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并填写《岗位培训情况登记表》。

班主任要对每个学生的能力做全面、大致的了解;安排岗位的时候,不能单纯地由学生投票决定,而是在学生投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岗位职责要求,进行相应的调配,选出适合岗位的人选。上岗后的值日班委每天要认真履行自己具体的岗位职责。

在担任岗位期间,个别学生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工作期间容易受到挫折,也有个别学生不懂得与他人合作,在工作期间容易产生冲突。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情况,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如何面对挫折”和“学会与他人合作”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挫折,善于吸取教训,从挫折中奋起,以更大的信心迎接新的挑战,从而形成能够经受挫折考验的健康心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

4.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围绕“按时上岗、管理效果、关心同学、维护班级、个人成长”五个方面进行,分为日评和期评。

日评是常务班委对值日班委当天的工作进行评价。期评是各班班主任根据本班的评价方案,在学期末评选、表彰优秀班委,并作期末总结。一般有两种期评方式,一种是表格式评价,利用自评与他评两种表格评价,帮助学生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岗位履行情况。另一种是叙事性评价,让学生选取自己在任职过程中做得好与不好的事情,选一件写下来。班主任再利用班会让学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当时处理得好或者不好的原因。期评除了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外,还能让班主任及时总结、反思本班的班级管理情况,以便下学期更顺利、更完善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三、“双委制”班级管理模式的效果

“双委制”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使班级建设和学生成长方面均呈现出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为:

1.形成了动态的班级管理操作流程

“双委”的良性互动促使了班级的管理充满活力。两套班委各司其责,值日班委为获得常务班委的好评,必须主动、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服务,当在管理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主动思考更好的解决方式,能力得到了提升。而常务班委在履行评价职责时,一方面指导、修正了值日班委的管理行为,另一方面,也成为值日班委认真管理班级的重要动力之一。

2.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成为管理和评价的主体,“双委制”管理模式中的岗位设置既是学生自身锻炼的载体,又是实施班级管理、促进学生成长的具体方式。“双委制”的岗位设置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本着发挥学生才能、弥补其不足的原则,鼓励学生创设、制定各种类型的岗位,自主设计岗位职责,设立合理的岗位目标,让岗位的产生与设置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关注班级生活、自主建构班级生活的过程,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激发了他们的积极参与性。

3.促进了学生的人际关系发展

“双委制”强调人人竞岗,人人有岗的实施理念,学生在践行自己岗位职责的同(下转第11页)(上接第55页)时,主动配合他人的工作,形成共同搞好班级建设的集体意识,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岗位意识,促进了班级核心力量的形成。在客观、公正的评价中,学生逐步形成民主、和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既满足了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又感受到自己与班级共同成长的快乐。

4.唤醒了学生的自我意识

“双委制”的实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不是单纯的听从和盲目的跟从,而是要独立思考,并汇合其他同学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在思想意识方面,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小主人翁意识的觉醒,提升了管理班级的能力。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学会了如何专注学习,如何从老师、同学身上学习,有效提升了学习的专注度。在综合能力方面,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自发组织策划各种活动,锻炼了组织、策划、创新、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小学

广东广州 510500)

责任编辑 王清平

《把班级还给学生》读书心得 篇4

学校举办教师读书活动,其中一本书为《把班级还给学生》——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创新艺术。由于我也正在如何做好班主任的道路上探索求知,所以抱着学习的态度,期待的心情,认真读了著名高级教师,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郑立平所着的这本书,本书记载了郑老师从教多年的经验,收获与心得,将自己的经历和方法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并且做法很具体实用。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郑立平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等领域,都有其独到的方法和见解。他的观点,他班主任做法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和方法。从他的介绍中,我也找到了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也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班主任的短期目标,那就是教育别人,先提升自己!

第一个故事:恶魔普洛克路斯忒斯有一张床,他守在路口,见到行人就把他们抓来放在床上量一量,太长久用斧子砍去脚,短了就拉长,以便符合床的标准。结果被他量过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一命呜呼。

这则故事是对教师极大的讽刺,它在隐喻我们的育人模式和人才标准,我们很多教师就是在用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衡量学生,也在衡量自己,我们要求的是标准,多一分就太长,少一分就太短,所有的人必须一样的长短。可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去教育每一个学生。

第二个故事:一个22岁的青年,在遭受人生的种种不幸之后,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无奈之余,他求助于算命先生为自己占卜未来。算命先生告诉他:“你只能活到45岁。”谁知这句生命的预言,却改变了青年一生的命运。从那以后,他不再怨天尤人、消极颓废,而是积极乐观地面对生命中的每一天,并为以后的23年的人生做了合理的安排,确定了每一年要做的事情和要完成的目标,昼夜忙碌着,与死神赛跑,分秒必争地努力工作,丝毫没有倦怠之意,时时刻刻都在埋头苦干,执着于一生的追求,最终,他的每一项计划都实验了,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45岁生日那天,他坐在床上静静地等待死神的来临,然而他没有死,谈及他成功的经验,他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每一个人都能预先知道自己的生偶那些命,人们就会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事情该做而没有做。这样从终点往回走,自己的人生一定会更好。”

多么朴实的话语:从生命终点往回走。可是,平时里,我们总觉得手里满满的都是时间,我们的生命经得起慢慢的消耗,早一天晚一天都无所谓,但,殊不知,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忽然发现自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等到“死”的威胁来临时,才去规划自己的人生,我们要早早地为生命做一个科学的规划,那样,我们定能拥抱成功。

书中说:班主任,应如星辰,远观,一盏引路灯;近看,一团燃烧的火。班主任,应如百合,绽开,一朵飘香的花;凝聚,一枚含笑的果。是啊,班主任的确有他不可取代的作用,它可以让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所以我们更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学会自我管理,做好班集体建设,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做好学生个体管理工作,做好协调工作等。

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中,也具体告诉我们该怎样做。如班主任要学会寻找幸福感;班集体建设中,要注意培养班干,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班集体建设中要想办法建设自己有特色的班级;对待学生个体,要少一些批评,多几分宽容,多几分关爱;协调方面,要积极寻求领导的支持,让同事乐意与你合作,并学会教育家长等。做好这些极为不易,所以,我们要做一个乐观而智慧的班主任!

读过书后,对照郑立平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年轻气盛,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在班集体建设方面,没有加强对班干进行耐心系统的培训,使有些班委摸不着头脑;班级管理上,只是一味的.接受学校的任务,随波逐流,没有朝着与众不同的方向发展,更无特色可言。

通过读郑立平的《把班级还给学生》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班主任相差甚远。反思后才认识到:班主任的付出,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郑立平为榜样,做好班主任。争取做到:积极抓自己的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自觉作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敢于搞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勇于寻支持,在引领中成长。希望多年后,自己也会成为桃李满天下的优秀班主任。

把课堂还给学生 篇5

学习时间:2011年10月15日

学习地点:西区电教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主持人:张继成中心发言人:吴延梅

记河南省濮阳油田第十九中学 会议简介2010年5月16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阶段总结暨引领式教学法成果展示会在濮阳油田第十九中学召开。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及国内教育界数十位专家以及10多个省市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上午我们聆听了濮阳油田第十九中学校长贾建设关于引领式教学的专题报告现场观摩了引领式教学、三省教育的公开课参观了第十九中学校园下午是引领式教学专题汇报及专家点评。基本情况和江苏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和山东的杜郎口中学相似处于城乡交汇处的濮阳市油田第十九中学也是从薄弱学校通过教育改革逐渐摆脱生存危机逐渐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学校领导面临多方面的压力针对学校工作实际提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学生辍学不让一个学生流失。的口号根据教师的为难情绪提出了你想让老师怎样教自己的孩子你就怎样教别人的孩子的口号实施了改革教师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学习、行为的双轨自救策略。

一、引领式教学 巧引善领把课堂还给学生 引领式教学旨在通过教师的目标引领思维方法引领习惯引领状态引领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我看过他们各科教学设计其基本流程均为呈现目标-问题预设-知识铺垫-教材解读-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堂作业。这七个环节涵盖了教师备课、上课的全过程。引领式教学 实施目标直接指向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在我听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课堂教学中课文翻译环节课堂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1自由阅读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标出重点、疑难字词。2小组交流解释重点字词互助解决各自的疑难问题。3展示字词组代表展示组内字词解释情况其他小组补充教师板书重点字词。4展示翻译选一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小组补充。教师引领解答。各学科在对学生学习的引领操作上大致都有四步骤即阅读理解-合作交流-问题展示-解答与引领这样的学生自主学习贯穿于课堂的各个板块。由此看出引领式教学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真正突出学生的自学、自我探究而教师主要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但是听完专题报告参观完观摩课总觉得引领式教学是体现了新课堂理念是有效课堂的有益尝试但总觉得有为研究而研究为模式而模式研究不够深入之嫌。

二、三省教育让习惯成为自然还校园一片阳光 靠近阳光就会感到温暖 推开了窗就会看到蓝天。播下一粒种就会收获希望 有一个好习惯就会成就明天。啊每日三省 你使我懂得了敬老尊师 学会了为人处事 你使我规范了言行举止 拥有了优良品行。啊每日三省 你是我远航时前方的灯塔 照亮了我的航程 你使我养成了好习惯 伴随我成长引导我前行 这是濮阳市油田第十九中学的校歌《三省之歌》的歌词当我在5月16日一进校园就被这活泼欢快的旋律所吸引被这朴实真诚的歌词所吸引被干净朴素整洁的校园环境所吸引被文化气息浓厚的校园

布置所吸引。原来这个学校的真正特色在这里在三省教育 油田十九中面积不大让人感到吃惊的是从教学楼再到操场看不到一点纸屑、塑料袋、烟头等垃圾也没有看到一块痰迹和口香糖残渣。再就是学校里四处可见的墙面标语。有一些标语上面还有学生的姓名、照片原来这是学生在三省教育中的体会和感言。如 把小事做不小凡事做不凡。在反省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才能成就未来的大事。今日做好三省成就未来人生。不孝敬父母的人忘了他是从哪里来的也忘了他们将去何方。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的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用学生自己的话做标语这是濮阳油田第十九中学的一大亮点。这些标语语言朴实、简单但在朴实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走进教室便可看见教室后黑板上方醒目的校训省吾身成小事善为人以及他们曾经的四阶段教学法的口号做到两先两后实现堂清日结。教室前方是他们的课堂理念你讲我讲快乐课堂。你争我抢放飞梦想。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是古代先贤对自身行为习惯的反省。没有反思何来进步三省教育的具体实施就是引导学生每天要提醒自己做好三件小事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今天我随地吐痰了吗今天我随手丢脏物了吗今天我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了吗这是学校最先设计第一个每日三省即不随地吐痰、不随手丢垃圾、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这一内容要求学生每天都要自我对照反省。第一个三省内容形成了习惯就做第二个三省、第三个三省......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愠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三省教育学生学会做小事做凡事管小事成小事悟小事。思思做做做做思思在反思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学校在每天早上上课之前设置10分钟的三省晨会。晨会的一项任务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学生背诵熟记三省教育的内容另一项内容是在各个小组组长的负责下学生围绕昨天的行为进行反省、评价。班级每周要上好三省班会课班长和班主任要对上一周的三省情况进行小结对表现好的、比以前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励没有做好三省的学生向好的方面转变。本次活动中我观摩了两节三省班会课其中一节班会程序一般是这样的

一、检查衣冠、桌子等

二、齐唱三省歌

三、反省上周过与失一分钟

四、自由发言

五、互相表扬班内的好现象

六、见到的班内的不好的现象

七、小组讨论评选本组内在三省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

八、班委总结

九、班主任总结。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简单的事天天做就成了不简单容易的事坚持做就成了不容易。我觉得这样的班会不摆花架子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初三3班的三省班会课 班主任陈守信老师用他的智慧及时捕捉班中的细节进行引导能够真正起到春风化雨将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引向正确的轨道之作用。每个月学校要召开一次由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的三省教育交流会讨论本月的三省教育情况制订下一月的计划与目标。学校还要开一次三省总结表彰会评选三省优秀生颁发三省优秀生荣誉牌在表彰会上将被表彰的学生家长请到会上一起受奖家长们都满怀喜悦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分别设计不同的三省教育内容。一至六年级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一至六年级的三省侧重于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七年级是学生的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非常时期因此七年级的三省侧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的培养八年级的三省侧重于学生的意志品质、感恩、孝敬父母方面的教育九年级的三省侧重于学生诚实守信、理想前途方面的教育。另外学校要求学生每天写三省日记。班主任从批阅学生的三省日记中发现亮点和问题并把亮点和问题收集起来通过晨会、班会、校广播站、宣传板报、升旗仪式等及时反馈出去影响教育学生让更多的学生见贤思齐见不贤

而内省。教育是什么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常言道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成就人生。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但养成良好习惯并非一日之功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像烧开水烧烧停停谁是不会开的。只有坚持烧下去一直烧到100℃才能形成稳定。就这样三年以来三省教育在十九中扎扎实实的进行着。从校园的环境、到教室的布置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到课堂气氛能让你真切的感受到第十九中学三省教育所取得的成就用贾校长的话说自三省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广大教师以身示范为人师表全体学生文明守纪积极参与初步形成了拾金不昧、讲究卫生、乐于助人、孝敬父母的良好道德风尚促进了校风校纪的根本性转变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三省教育使濮阳油田第十九中学成为中原大地上德育育人、科研兴校的一朵奇葩。中央教科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原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教授对油田十九中实施的三省教育十分赞赏他在为三省教育题词时写道选题好立意深弘扬传统美德理念新操作实培养良好习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本着为孩子一生负责的火热的心三省教育在学生心田中播下了行为习惯的种子点点滴滴都在为学生的发展奠基。习惯成自然从细小的方面对学生加强引导、注重内化使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断地走上新台阶逐渐成为走遍天下都让人放心的人。是三省教育让学生净化心灵、规范言行、塑造品质为理想插上翅膀使第十九中学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为第十九中学带来一片阳光灿烂。

把创新还给学生 篇6

近几年来教育是一直在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任务,事实上创新人才该怎样培养呢?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工作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呢?不久前笔者去了一家动物园,盯着铁笼子内的猴子思想了许多,我为此追根源从进化的角度去思索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群。在我看来动物有两大本性,其一是懒惰,吃饱肚子后躺下来晒太阳,过着悠闲的日子。其二是闯祸,我认为这便是创新。但人群在后天进化论的范畴来说,创新的东西大多被社会所磨灭掉了,但懒惰随时或多或少残存在人们的

西方的一些社会学者把“创新”用专有的术语“失范”来表示。其意义就是失掉社会中的一些规范,认为是人原有本性的一种强有力的“释放”。干别人没有干过的事,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同时认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中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所以欧美国家早就开始了“创新”的教育。为了保护“创新”还实行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使创新的动力得到激励和保护。

在学校教育中要想实现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最大程度上去顺应学生的兴趣,恢复学生的天性。正如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说的那样:“一个人要出成果,因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现代伟大的学者钱钟书,他小时候的学习就是靠兴趣,且从不循规蹈矩,对中国文学及英文有特别的偏爱,对数学却没有丝毫的兴趣可言。1929年钱钟书投考清华时,国文、英文均考满分,唯独数学仅考了15分,当时清华大学的校长罗家伦破格收取了他。其实按清华当时的规定钱钟书是没有一点希望被录取的,罗家伦绝对算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校长,钱钟书也绝对算是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著名的明史专家吴晗也是一样。1931投考清华时,文史、英文也均考取满分,数学也只考了6分,后被清华当时的校长翁文灏破格录取。清华之所以能名扬海内外与其创新的精神是不可分割的。

中小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其兴趣,革除传统教育中“只求听话”的模式。要求学生在学校里听老师的话,在家里听父母的话,这就必然导致其进入社会后凡事听领导的话、听爱人的.话,缺乏主见。当然,我这里并不是绝对地反对学生“听话”。漫长的封建社会就是培养只会“听话”的顺民,才扼杀了中华民族中最具活力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教育是要把学生从听话的规范教育中拯救出来,恢复学生的自由思考的天性,把学生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当然教师对此也应加以强有力的引导。进化论大师达尔文幼年时记忆较差,他所修的课程中大多不及格,读中学时被迫退学。但他在幼年时直到中学却极专于捉虫子,这便是他的兴趣。后进入剑桥大学后,达尔文对他的神学专业几乎没有任何兴趣,幸运的是达尔文遇到了一位好的导师亨斯罗,亨斯罗对达尔文“捉虫子”的兴趣加以肯定后,又对达尔文进行了引导,最终也成就了这位世界著名进化论的创始人。我们的教育常常强调“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个信条,但去攀登时也要考虑其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这个天赋。我们不能强求学生对不感兴趣的东西也去努力的攀登,只有对感兴趣的东西在攀登时才有趣,并视之为快乐的事。相反则视为难事,是件痛苦的事,或许根本攀不上。爱因斯坦读中学时许多功课不及格最后被迫退学,考大学时竟有三门功课不及格,但他在五岁时就已对指南针总是指向一个方向感到好奇,凭着这种兴趣,最终成为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因此,没兴趣的东西何必去攀登呢?

把“学堂”还给学生 篇7

“一切为了学生”、“‘教’是为了‘学’”、“学生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课改以来, 我们已都耳熟能详。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不容乐观。很多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的理解想着法子喂给学生, 而没有更多地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 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课堂上老师容不得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提完问题马上让学生回答。学生没有经过阅读, 没有经过思考的答案, 都是老师或是同学的克隆。在这种人云亦云的思考状态下, 丢失的正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个性化的理解, 缺少的是学生表达能力中的那份独特理解, 那才是最有价值的理解, 这才击中了课程标准中的“实践”一词。语文的解读活动权应当归学生所有, 为此花费时间, 不是浪费而是教学的价值所在, 因为真正的语文解读和因此发生的思考、体验都是在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中实现的。而我们的课堂唯一可见的是教师源于教学参考书的、流于格式化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以致我们难以发现学生的“学”的存在。此时我们不禁要问:学生的个性解读和独特感受理解都去哪儿了?

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寻找学生的“学”, 就是要寻找学生的自主、自由、自立、自强, 让他们在我们的引导下有真正的自我的学习生活, 以求发展人性, 培养人格, 改善人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小学生会因为取得成绩的成功感而喜欢上语文, 教学相长, 学生变化了, 反过来会推动老师的变化, 语文课堂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把课堂还给学生 篇8

为落实均衡发展这一战略决策,去年我校合并了一所教学较薄弱的农村初中. 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们进行数学成绩统计分析,发现有两个班级进步比较显著,由原来七年级期末时的中下水平一跃而上,而任教这两个班的是原在农村工作的小孙老师. 应该说任教八年级数学的六位教师中,有四位是包括小孙老师在内的年轻教师,教龄、工作状况等相差无几,另两名则是有着近三十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 大家平时工作都勤勤恳恳,两校合并后更不敢懈怠. 而且在期初的一次数学备课组教研活动中,刚接触小孙老师的同事们发现,小孙老师生性腼腆,有时显得口拙舌笨,着急时还有点“结巴”,部分教师甚至对他上课还表示担心. 如今教学成绩最突出的,是讲话都有“缺陷”的小孙老师,到底他的成功之处在哪儿呢?

二、访谈

带着疑问,也为了能取得小孙老师的好经验,我便对他任教的两个班级中的一些学生进行了访谈.

师:你们喜欢孙老师给你们上的数学课吗?你们喜欢孙老师吗?

以下是访谈学生中一些比较典型的说法.

生1:一开始孙老师上课讲话有点吞吞吐吐的,我们都在下面偷偷地笑,后来大家习惯了. 同学们都说孙老师很有水平,喜欢听他上课.

生2:现在数学课上同学们都很积极、很主动,大家觉得真正学到了知识. 而且现在的数学老师很诚恳,上课大家都有真挚的情感体验.

生3:孙老师经常让同学们上讲台去说解题思路. 现在我也敢上去“表演一番”,呵呵!

生4:孙老师有时好像不按书本上课,尤其对现成的习题经常进行修改后再用,反正我也说不清…… 同学们或独立思考,或一起探索研究,有些问题还蛮搞笑的. 大家觉得学习数学不累,很有兴趣.

生5:孙老师人很好的,很有耐心,平时作业也不是很多,许多练习课堂上就做好了. 对待不完成作业或抄袭作业的学生采用的态度是进行个别谈话,促其反思,再提出相应的要求.

三、课堂实录

1. 公开课片段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小孙老师属于实实在在、“勤能补拙”型的教师. 此时,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正进行教研活动,由小孙老师执教. 于是,我又进入了他的课堂. 上课的内容是菱形的习题课.

小孙老师出示了一道选编的例题:如图1,△ABC中,∠ACB=90°,CD是高,AE是∠CAB的平分线,EG⊥AB. 求证:四边形CEGF是菱形.

他先让学生思考片刻,然后让学生少杰回答. 见少杰同学讲得不太响亮流畅,他并没有阻止,而是说:来,到讲台前来!

少杰同学刚上讲台,最初略显紧张,渐渐地神情自若起来. 讲解完毕后,还俏皮地问了一句:大家听明白了吗?

赢得一阵善意的笑声后,台下的小薇说:我还有别的证法……

说着急不可耐地跑到黑板前,连结了辅助线,说:我通过证明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然后一板一眼地从∠1,∠2,∠3讲解开去.

同学们听得极为专注,待小薇讲完,又有一些手举起来,嘴里嚷着:孙老师,孙老师,我的证法与他们的都不一样……

当学生一一讲解完,小孙老师又提示了一句:能否用……四边相等……

片刻间,一双双自信的手争先恐后地高高举起……

2. 随堂听课片段

听完公开课后,觉得尽管精彩,还是有点疑惑,认为了解得还不够到位. 几天后,我又随机来到了他的常态课堂.

在梯形的复习课中,小孙老师是这样操作的:

简要回顾梯形的知识要点后,他出示了以下一个问题:如图2,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请你添加适当的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求出梯形的高.

思考片刻后,小妮同学举手了,征得小孙老师同意起立回答.

生(小妮):已知AD,BC,AB.

师:对吗?请口述解答过程. (见玮玮同学在下面轻声嘀咕,小孙老师请他起立回答)

生(玮玮):过A作AE⊥BC,先求BE,再利用勾股定理求AE.

其他同学也受到了启发,几分钟后. 举手的人越来越多,课堂气氛紧张而热烈. 有的在讨论,有的在质疑,有的在演算……

生(佳秀):已知BC-AD,AB.

生(小珍):已知BC-AD,AC.

生(伟煜):已知BC+AD,AC.

生(岂泽):已知梯形面积S,BC+AD.

生(月巍):已知∠ABC=60°,AB.

……课堂气氛轻松、热烈、有序且富有挑战性.

四、分析与思考

小孙老师讲话有点“结巴”,但在课堂上他的思维却不“结巴”. 他的教学,话虽然不多,但思路却十分清晰;他的课堂,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动机的唤醒、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通过本次对小孙老师教学的“跟踪”经历,笔者对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还课堂给学生,流淌思考与智慧的课堂才算是好的课堂.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1. 激活身心,引发学生的内部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 ”教师用自己教学智慧的积淀和教学艺术的折射,激发学生的内部活力,促进学生张扬个性.

(1)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小孙老师虽然开始的“结巴”,让学生有点不屑甚至嘲笑,但他的真诚、睿智和到位的点拨,渐渐地赢得了学生的尊敬与信任. “亲其师而信其道”,慢慢地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情绪自然、心境放松. 平时我们许多课堂中,教师就是无法变“权威”为“伙伴”,变“俯视”为“平视”,给学生亲近感、轻松感不够,学生只能做“听众”、“观众”,课堂缺乏生气,学生学习厌烦,教师身心疲惫,收效却是甚微.

(2)激发学生的精神生活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难以创设充满情感的课堂;一个没有情感的课堂,难以引导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 小孙老师在课堂里与学生一道探索问题,在失败中积累,将成功留给学生,学生们在获取成功的喜悦中,学习数学的兴趣日渐浓厚. 如果我们平时能让学生把数学知识的感知、理解与运用寓于充满情感的精神生活中,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情感的机会,就一定能增强数学学科教学的活力,真正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开放课堂,创造教学的外部条件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解题,而是要引导学生“经历、体验和享受数学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尽力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1)开放时空,展示教学的广阔空间

案例中,小孙老师着急时有点“结巴”,话也讲得少,而且比较慢,客观上预留了时间让学生思考和品味,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很多数学问题内容本身起点虽低,但思维价值高,我们教师不能简单的一句“很好”、“大部分学生都会解答”,而停止了让学生继续思考的脚步. 要充分发挥典型题目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深度探究的空间,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拓展,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而隐藏在这些方法背后的思维习惯,也正是平时课堂上俯拾皆是的研究点.

(2)开放心灵,关注平等对话的自由空间

我们有很多“才思敏捷”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往往认为知识点不难,学生还没来得及理解、回味就逐个“坦诚相告”,甚至学生尚未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就要求死记结论,这样的教学与“填鸭”何异?也有许多“口齿伶俐”的教师,常抱怨学生表达能力欠缺,但又不能再多点耐心去倾听学生的想法,那些“话未说完”的学生难免“遗憾”,如此“遗憾”叠加,学习数学的乐趣能不逐步消失吗?

案例中,小孙老师虽然言语不多,但能通过恰当的点拨引导学生,不随意中止学生发言,关注平等对话,更将讲台让给学生.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成了主人,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教学效果占优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3)师生互动,构建教学的调控机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案例中,小孙老师充分考虑学生思考问题方式的不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解释的机会,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内自由对话,发挥个体差异的价值,为互动创造了条件. 同时,他还实行有效调控,有的放矢地选择话题,灵活有效地拓展空间,积极有序地进行评价,大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陈述见解、提出异议,体现高度的教学民主. 当学生提问出乎意料时,处变不惊,变换角度相机诱导,进一步探询,摸清症结所在.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评价时,多给予鼓励赞扬,维系和谐的教学气氛. “风筝飞千尺,自有绳在手”,这正体现了小孙老师高明的教学调控技巧和艺术.

上一篇:在办公室接待客人礼仪下一篇:教师绩效考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