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论文(推荐10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目标;学习兴趣
进入信息化时代,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在内的学生的关键能力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教高〔〕15号)中指出要“探索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探究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与澳大利亚博士山TAFE学院共同开办高职药学专业。本文通过分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探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TAFE)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在内的学生关键能力。TAFE采用国家职业资格框架(AQF)模式,根据国家能力标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国家认证。国家能力标准是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尺度,它规定了每个岗位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思想素质。澳大利亚国家能力标准紧跟行业脚步,根据行业需求,每3~5年更新一次,为了能时刻达到国家能力标准的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中澳合作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
(一)自主学习目标不明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能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不断调整学习策略,修改学习计划,对学习进行自主选择、调节和控制。所以,学习目标是自主学习核心的构成成分。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初中阶段的应试教育截然不同。学生对教学目标不关心、不明确、不理解,就无法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换为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意识缺乏
高职学生入学时年龄较小,学习自控能力较弱,仍习惯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多数学生不愿主动思考问题,没有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还有一部分学生经历了中考失利,有强烈的挫败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自主学习意识欠缺。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一)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改善学习习惯
中澳合作药学专业采用澳方原版培训包BSB07。BSB07根据教学的先后顺序分成4个Stage,每个Stage对其中的课程有所说明:哪些是实训课,哪些是理论课,哪些是独立的知识,哪些是相互依存的知识体系。Stage中每一门课程都有PerformanceCriteria规定着每一章节需掌握的知识点。课前通过对Stage和PerformanceCriteria进行梳理,学生知道了需要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怎么用、和自己的发展有什么关系,等等,这就明确了学习目标,为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改革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下面以PBL教学法为例,设计BSBMKG401AProfiletheMarket的课堂教学活动。PBL是基于建构主义、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课前,教师先向学生提供任务单,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提出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提供教学视频让学生提前观看。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在图书馆查找资料、在网上搜索信息等途径自主寻求答案,同时分组讨论并将答案汇总。课上,首先,学生分小组进行Pre-sentation,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其次,教师设置新的与工作情境相符的情境,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查找资料、汇总答案,进行演示;最后,教师点评,并综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三个方面来评定学生的课堂表现。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改变考核方式
自主学习意识是指学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意志,自觉实现学习目标。在BSBMKG401A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自主学习。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有意识地自主搜寻资料。考核时,BSBMKG401A课程使用了3种方式考核:笔试、小组合作报告及小组演示。小组合作部分的考核,小组成员在一个统一分数的基础上,根据组内表现,每个人会有一个系数,从0.8到1.2不等,系数乘以统一分数才是各自最后的得分,这就鼓励学生必须自主学习。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职业教育是一种终身性的学习,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让学生享受学习,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吕长青,李俊伟.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自主性学习能力调查与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8):113-114.
[2]钟伟弘.PBL教学法在高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J].职业,2011(26):87-88.
1 在实验教学中,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思维、创新等, 对高职药学专业学生来说, 培养良好的独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高职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应围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进行, 新增仪器设备选购应依据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需求, 合理优化配置实验室设备。近年来, 学院十分重视实验室硬件建设, 购置了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先进设备, 使学生在实验室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中常用的仪器。同时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 构建贴近职场的软环境, 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科学的态度与工作习惯, 并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通过实验教学, 学生掌握了规范化操作, 提高了科技素养, 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传统实验教学围绕教而展开, 且多为重复性验证实验, 学生的学限定在教师的教, 按照教师设定的固定程序进行实验, 其主动性、积极性受到限制, 很难达到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的预期目的。学生经历了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基础操作技能训练和掌握了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后,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其学习兴趣, 而包含设计性的专业综合实验课更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药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可先由教师提出目标和具体要求, 用指定原料制备指定产品, 学生分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制订实验方案, 选定所需仪器设备、试剂。方案经教师审核认可后, 学生进行独立操作, 最终拿出产品。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体现了实验知识点与技能的综合运用。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处于自主地位, 不仅对所学知识进行了系统回顾, 而且分组独立操作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2 在实训基地模拟训练中, 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实训基地是高职高专特有的实践教学基地, 是学生结束相关专业课程进入实习前, 针对该专业相应具体岗位要求应具备的专业关键技术和操作能力, 在特定的具有职业氛围的场所进行关键技术强化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实践[1]。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贴近人才市场需求,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基地的建设, 使学校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逼真的职业模拟环境中, 实现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训练, 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目的。药品生产企业和营销企业是高职药学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去向, 我校药学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与仿真场景结合的职业实践环境:学生通过在仿真GMP车间接触实际工作中各种场景、管理规范和各项记录, 锻炼了动手能力, 规范了操作行为;通过在模拟药房中仿真训练, 提高了营销技能和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差错和遗漏及时进行纠正和补充, 对学生进行主动引导, 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训基地教学, 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缩短工作适应期。因此, 实践基地教学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在毕业实习中, 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和思维能力
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丰富认识、获得相关生产技术、生产管理方面知识, 培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2]。毕业实习是培养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对其就业产生影响, 也是社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评估。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分为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两部分:学生通过专业实习, 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培养职业素养, 争取做到顶岗实习;另一方面, 进入实习单位面对陌生环境, 需要学生主动沟通交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熟悉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 更快地融入实习单位, 在锻炼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同时, 提高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毕业论文完成阶段,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并加以创新, 对课题进行设计、实验, 最终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
高职教育要可持续发展, 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让学生毕业后能适应社会需求立刻上岗。药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 实践教学是其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途径。只有合理制订实践教学计划, 规范实践考核, 完善实践教学软、硬件建设, 才能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摘要:高职药学教育以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技能, 使其成为适应社会需求, 高质量、高素质的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药学,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刘薇, 张世凭, 姜自莲.近十年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13 (1) :1~5.
【关键词】英语教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自主能力的培养
一、引言
英语教学一直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职英语教改的深入,英语教学的重点也开始由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方向转变。如何摆脱多年形成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从片面强调知识输入到关心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从而切实提高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大势所趋。
二、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1.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差
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特点是整体成绩较差,英语水平偏低,学生英语能力参差不齐。很多同学忽视英语文化课学习,学习缺乏计划性,学习态度被动、消极。英语课堂利用率较低,无法真正参与到教学中。
2.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方法单一
学习态度不端正,學习能力的缺乏,教学效果低下,学生对学习英语没有兴趣,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的落后,高职英语教学还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枯燥,学生很容易走神。实践证明: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本仔细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会学了,教学效果才能提高。
三、我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具体表现
在大学英语教学以及与学生谈话中发现,高职学生多数缺乏自主学习能力。①缺乏学习计划性。大多数高职学生很少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只是按照老师的讲授计划和教学要求亦步亦趋,没有学习目标;②课堂利用效率较低。学生不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问题讨论、口语活动等,经常分神或开小差;③课外自主学习性差。很少有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复习、总结、归纳,不能多途径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只把英语学习局限于课堂、课本,不收听英语广播、不收看英语电视节目和不进行大量阅读;④非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英语较为吃力,努力程度不够。
四、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实现“终身学习”理念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在校所学知识不可能受用终身,因此,高职学生在完成学校教育后仍需继续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才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社会需要。
2.满足学生个体认知差异的需要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个人性格、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很大,而这些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在高职阶段的英语学习,如何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改变高职学生目前英语学习现状的现实所需,以便能充分满足学生个体认知差异的需要。
3.深化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大多仍采用以一本教材为中心,一个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没有自我评价,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收效甚微。
五、“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
Holec(1981)认为:语言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我负责管理语言学习的能力。Dickinson(1987)认为自主性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任的态度;而Candy(1991)则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个人的品质,是学习者自己组织学习的能力与意愿。我国学者束定芳和庄智象认为自主学习在外语学习上的主要内容包括:态度,能力和环境三方面。学习者应自愿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培养自己的能力和学习策略,以便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我国学者徐锦芬(2004)在研读和参考大量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应涵盖五个方面的内容:①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与要求;②确立学习目标与制定学习计划;③有效使用学习策略;④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⑤监控与评估英语学习过程。
六、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把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大学教育的目标。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增加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作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1.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2.启发式教学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多帮助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不应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那样直接把答案告知给学生。如学生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生词,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根据上下文的逻辑线索来猜测词义,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单词的意思。
3.向学生讲解自主学习的技能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的指导及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如在英语词汇的学习中,只靠老师单项输入,学生机械记忆很难取得成晓,老师要教学生怎么样去记单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可以掌握记忆单词的方法和规律并在实践中去运用,慢慢地就能做到自主学习。
4.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英语学习的自我监控是指学生为了保证英语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的,而对自己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自觉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能力。例如学生在英语学习前可以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习中做好预习工作,认真听课并积极思考,努力完成作业,业余时间多听磁带,积极参与口语练习,并在英语学习后自觉地进行分析,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使学生明白学会了自主学习就等于奠定了终身学习的基础。
5.加强教学管理,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除了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因外,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外部强化,例如可以对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考勤、作业情况等进行评分,并按15%-20%计入期末总成绩,对学生考试旷考和作弊等进行严肃处理,这样从制度上约束学生,从而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的选择,对外语教师来说依然“任重而道远”。
七、结语
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笔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全面发展人才的客观要求,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角色定位,贯彻素质教育目标,把培养英语综合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非教学环境中自主地学习其职业和生活所需要的外语知识和技能。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给大学英语教学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使大学英语教学有了更多、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杨爽.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1)
[2]李健民.自主学习和高职英语教学[J].基础教学研究,2005(9)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立以来,我们依托行业、企业,正式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由关心高等职业教育、支持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行业专家和学术水平高、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第一届专家指导委员会于5月成功召开,各位与会专家对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规划、学生的专业学习、休闲服务业从业者素质等问题展开广泛讨论,针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许多可行化建议。在今后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定期召开专家指导委员会,继续发挥其在专业定位、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建立主动适应、自我调节的机制。
4.2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培养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对于专任教师,我们制定了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或顶岗实习,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双师素质”培训,考取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考评员或茶艺师、调酒师、营销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对于兼职教师,我们通过校企合作,聘请来自校外实训基地和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的能工巧匠为学生授课和开展专题讲座,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校内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专兼结合、分工协作,术有专攻。
4.3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技能培养提供保障
实习实训基地对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院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已经能够满足茶艺、酒吧、康乐服务技能训练,设施设备力争达到行业规范和标准,为学生构建了职业岗位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后将继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保障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目前我们已经与大连森林动物园、大连金石滩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圣亚旅游控股有限公司等相关休闲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4.4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05级秦芳贤
[摘要]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中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论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探讨了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并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以及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关键词] 高职英语阅读教学 ;自主学习
一、提出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说教式、填鸭式”,搞“一言堂”。教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教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学生即使在学校学到了最新的知识,这些知识也会很快老化。要让学生能在一生中不断地获得新知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就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颁布实施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理论依据
关于自主学习的定义,文献中有不同的描述。Holec(1985)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其中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Huttenen(1986)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意愿和能力;余文森(2002)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自我认知监控的学习。概括地说,就是“想学”、“能学”、“会学”、“善学”、“坚持学”(庞维国,2002)。
近年来,很多学者根据乔姆斯基(Chomsky)的生成语言理论和克拉申(Stephen.D.Krashen)的语言习得论提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learning)获得的,而是习得(acquisition)获得的。“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大量接触和使用英语而潜意识地获得英语。“学得”则是学习者为了掌握英语而有意识地学习和研究该语言。“对于任何一个学习者来说,这两种过程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蒋祖康,1999)。因此,想要提高语言教学质量不应只在“教”上下功夫,而且要在学生用来习得语言的“策略”上做文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学生是受教育者,但不-1-
完全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观能动性,一切教育的影响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从“教”的方面来说,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以引导和激励为主攻方向。必须从激发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入手,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确立自主探究的意识,开展自主学习的实践,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自主探究走向大胆创新。
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必须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学习策略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增强自主意识,确立适度的自信心,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在实践中“创造自身”的要求,并不断增强克服各种障碍的主体能力,获得生动、活泼、独立、主动的发展。
三、主要策略
限于水平,本文介绍的策略主要有:指导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氛围,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自我调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精心设计;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
(一)指导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从不会到会,从被动到自主学习的关键。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情感方面先自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尝试自我调控学习的方法、节奏和进程。再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尽可能的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二)营造氛围,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的心理氛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有民主的教育观念,要有正确的学生主体意识,要积极开展学生主体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去学。教师要按照学生学习英语的认知规律去思考学生将会怎样想;学生在思考时可能会遇到什么思维障碍以及怎样启发学生去突破,创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自我调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的异同,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进行持续的培养和训练。首先,帮助学生摒弃畏难情绪,改变自身被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活跃起来,兴奋起来,行动起来。其次,加强学习计划性的指导。有计划的学习是学习行为控制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有条不紊的学习和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监控的水平。再次,不断反思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增强自我意识,调整学习策略(陶纯恭,2002)。
(四)精心设计,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学生参与活动来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
计主体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并诱发为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学习的内在机制,实现自主学习。
四、实施方案
本文的实施方案主要围绕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时段展开讨论。
(一)课前:指导学生有序预习
英语的课文阅读教学,预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预习的质量对课堂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指导学生有序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具体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编写预习提纲,通过预习来理解文章。其操作要点是:1.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2.说出或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3.回答若干关键性问题;
4.找出文章中的常用短语与常见句型。通过有序预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有效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化、具体化,而目标明确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徐育兵, 2005)。学生会循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主动积极地阅读语篇信息,理解语言现象,解决语言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因而会有强烈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方法和习惯。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应尽量避免学生机械回答的简单问题,多提一些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的启发性问题。以教学21 世纪大学实用英语 Book2 Unit 14 Freedom Fighters 中Reading I Have a Dream 为例,即可提下列开放性问题What does Luther King, Jr mean by saying “This ‘wait’has almost always meant ‘never’”? What can we learn from Martin Luther King ? 此类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从被动听课、机械记忆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充分开发学习潜能,积极自主的学习新的知识。
2.小组交流和讨论。待学生熟练掌握了课文内容、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后,教师可组织小组交流和讨论。可把学生分成4人小组,先组内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教学高二Unit 17的阅读文章 Disabled?Not me!时,即可设置这样的问题::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title?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课堂上既有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又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通过全员参与,踊跃发言,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大了英语信息输入量,使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更具交际性,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开展辩论活动。新课程标准《21 世纪大学实用英语》教材中,可设计辩论的主题有许多。例如: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loning;Don’t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营造了学生主体意识的情趣氛围,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参加辩论活动之前学生会根据正方或反方辩题的要求,查阅有关资料,通过阅读、思考,确立论点、论据、和论证事例。在此活动中,教师从“幕前”到“幕后”,学生则由听众变为实际参与者、活动的主体。他们熟练地运用课文知识并转化为
己用,思维处于兴奋和积极探索状态中,有利于持续的自主学习。同时,辩论活动给学生一个自主分析思考问题的空间,在感受一次次成功喜悦的同时促进了自主学习能力。
4.运用归纳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以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并归纳该类文章的特点。运用归纳教学法,更多地关注学生这个阅读主体,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易激发学生的阅读体验,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
教师应树立“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培养与提高并重” 的理念,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和学习。如何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英语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王治闲, 王翔, 2006)。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师每学期可列出推荐书目;选择与课文和作者有关的材料、其他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读物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时应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很多,如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交两篇有关阅读的文章(如书评或读后感等),书目不限。
2.指导学生“读”“写”结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反之,写作也必然要求学生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阅读。将阅读和写作整合在一起,一方面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应用于写作实践中,突出了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教师可指导学生采用阅读扩写法、阅读仿写法、阅读续写法、阅读改写法、阅读缩写法、写读后感及写内容梗概等几种方式。
3.引导学生“读”“说”结合。让学生自选喜欢的优美文章或段落,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性阅读,并在课堂上朗诵或讲解。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提高口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读”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体会到了驾驭语言的乐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4.指导“节目式”活动。指导学生举办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活动,如上完了“Necklace”后举办英语晚会,上完The Father of Science Fiction 一课后组织观看科幻英文录像,上了A Garden of Poems 后演唱英文歌曲如 Waiting Here for You,上了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 后组织“英语小品大赛”。这一系列活动既能使课外活动更加多姿多彩,又能创造真实的学习环境。这些活动寓教于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祖大庆,刘会民,2004)。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不再将学习视为被动的、外在的行为方式,而是一种主动的、内需式的自主学习活动。
五、自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问题情境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改变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作用,增强独立性和自信,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教材多是现成文章,新知识是螺旋递升而不是直线上升。学生对每篇课文的理解,除了借助自身的社会阅历与生活体验和感受外,还可以凭借语境(上下文)和工具书(字典)来自学掌握。俗语说得好,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学生只有乐于去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首先要激发并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
对于枯燥无内容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与被动的,如果能够主动发现,往往会是风光无限,其乐无穷。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阅读教学的良好气氛。比如:运用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制作幻灯片展示。学生在生动的幻灯动画中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并从中体验了发现问题的乐趣,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也就不用担忧学生的不学与学不好了。
(二)其次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的精神与善于发现的能力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中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我们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彻底改变老师的“全盘授予”。放下教者的架子,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善于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精神,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改变阅读教学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应答来组织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六、自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阅读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二者是统一的。下面就谈谈以培养思维为主的语言训练。
(一)丰富表象与培养学生语言的形象性
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指人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学生的表象积累多了,就会促进思维。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积累表象
(二)培养想象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法国思想家狭镇罗普说过: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也就不能成其为人。虽然说的有些大了,但是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在阅读中,对课文的情景就能具体理解,并能浮想联翩,且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怎样培养呢方法很多。
1.揭示关键词语、句子。
2.抓标点符号,还可以利用概括性语句进行想象;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展开想象;细看插图展开想象;针对课文结尾展开想象等等。
只有设计出灵活多样的自主阅读课堂,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自我展示的机会;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与创造,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所以我认为应该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聪慧的心灵,都能善于发现问题,都蕴
藏着巨大的创造力!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学生能否自觉、正确地运用学习策略是造成学生成绩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及独立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要记住“方法的掌握比具体知识的掌握更重要”,而且“方法的掌握必须在主体性实践中实现”。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跟上新课程的脚步,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树立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翁的观点,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多种策略培养他们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为新时代真正意义上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庭芗.1983.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祖大庆,刘会民.2004.从转型期英语教学实践谈中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 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4)
3.刘根林.2001.培养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探索与实践.大中小学外语教学,(3)
4.蒋祖康.1999.《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陶纯恭.2002.谈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11)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教师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日益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许多优秀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很远,有些教师想谋求专业化发展却苦于无“门”。那么,通过对个别优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个案进行解读、研究,来促进更多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说来,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个案的研究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的:
1、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典型案例的引领
教师专业成长不是自生生灭的“自在”之物,它需要典型案例的激励与引领。教师共同生活在校园里,周围生动鲜活的专业化发展的典型个案无时不在影响着教师,尤其是成功者的人格魅力、成长历程无不是一本生动的教材,对这些“教材”的解读无疑会使教师们产生一种强大的自我发展欲望,主观的强烈追求将会成为教师迈向专业化发展的第一步。
2、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分享别人的成长经验
有人把教师工作描述成为一种孤独的职业,这是极其错误的。教师要想实现专业的深入发展,必须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必须突破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同事、同行进行专业合作与交流,尤其需要分享别人的成功经验。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向某些关键人物汲取成长的经验,从而勾勒自我的专业化发展蓝图。这种汲取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早期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教师总是在对别人成功经验不断创新与改造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发展方程,甚至中间还可能以新的关键人物代替原来认同的对象,并最终摆脱关键人物的窠臼形成独特的专业结构。
3、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需要通过个案的探索进行有效的归纳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持续的过程,涉及到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教师养成善于分析和审视各种因素,学会并制定个人专业化发展的规划,并逐步走向专业化发展的轨道的能力,即实现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因此,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必须着眼于教师的个案研究,通过这种个案的探索尝试进行有效的归纳、提升,形成一种较为普遍的规律为更多教师的专业化引路导航。
二、研究内容
教师专业成长个案研究的内容包括对教师个体的历史、现状、发展过程的考察,包括对教师个体的行为及其动机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理解、社会单位与整个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的分析,从个案的详细描述与分析中,发现重要的变量,提供有用的概括和认识,以帮助形成假设。
三、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第一,通过研究,期望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影响因素等有关理论上,能够有所深化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和符合实际,并能运用于实际;第二,通过实践探索,从中总结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自我发展的原则、途径、方法、模式,形成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并真正促进一批教师的专业成长。总之,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目的。
四、理论支撑
主要有教师社会学理论、教师心理学理论、教师教育学理论、教师评价学理论等。
1、惠泊曼(Huberman,1993)对160个瑞士教师专业成长生活阶段的研究成果,即“生存和探索阶段--稳定阶段--试验和多样化阶段(新生、再评价)--平静从容阶段--保守阶段--不投入阶段”的理论。
2、德莱弗斯(Dreyfus,1986)等人研究了飞行员、司机、成年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技能习得过程,提出的“新手一高级学徒一合格者一熟练者一专家”的五阶段模式。
3、R.Fessler提出的影响教师生涯周期的个人环境因素(家庭、关键事件、危机因素、个人特质、兴趣、生活的阶段)和组织环境因素(学校规则、管理类型、公共信任、社会期望、专业组织、社团组织)。
4、Eleonora Villegas-Reimers & Fernando Reimers在《作为终身学习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文中,提出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7个因素:教师生涯发展阶段,教师认知发展阶段,学校的发展阶段,学生和社区的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参加专业发展活动的时间,对教师和项目的财政支持。
五、实验方法
个案研究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根据教师专业成长个案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主要采用以下实验方法:
1.追踪法(追踪研究法)
个案追踪法就是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跟踪研究单个的人或事,搜集各种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一种研究方法。
2.追因法
实验法先确立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去探究产生的结果。追因法则是先有结果,然后根据发现的结果去追究发生的原因。
3.临床法
临床法也叫做临床谈话法,往往通过谈话的形式进行。临床谈话法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谈话,即面对面的交谈;也可以是书面谈话,即问卷谈话。
4.产品分析法
产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它是通过分析教师的活动产品,如日记、论文、书信、自传、课堂录象等,以了解教师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运用这种方法时,不仅要研究人的活动产品,而且还要研究产品制造过程本身以及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状况。
六、研究时间与参与者
负责人:张正丽
参与者:付敏忠、郭丽娜
研究时间段:(2007.2-2008.1)和研究途径:
第一阶段:2007.2-2007.61、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2、听优秀教师何渊的课,观察何老师的教学行为,共同探讨教学过程,收集资料;
3、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
4、共同听课,在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培养;
5、进行阶段性小结归纳。
第二阶段:2007.7-2008.11、继续听优秀教师何渊的课,观察何老师的教学行为,共同探讨教学过程,收集资料;
2、共同听课,在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培养;
3、参与研究的教师开公开课,互相观摩并讨论、评课,请何维安、何渊等老师指导;
关键词:关键能力,教学模式,职业能力
一、关键能力内涵与界定
关键能力即通用能力, 是指撇开具体职业特性的、现代职业人都需要具备的、在各种职业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能力。通用职业能力在国际职业教育界已是被普遍接受的概念, 在德国和澳大利亚称之为“Key Competencies” (关键技能) , 英国称之为“Common skills” (通用技能) 或“Core skills” (核心技能) , 美国称之为“Foundational skills” (基本技能) 。加强对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 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20世纪70年代, 德国劳动和社会学家梅尔腾斯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 并强调这一能力是个体进入日益复杂和不可预测的世界的工具, 是促进社会变革的一种策略。德国学者从能力性质角度把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基本职业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能力, 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关键能力又称综合职业能力, 它是一种不受时间及专业限制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是从事任何职业所必需的核心本领。关键能力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专业关键能力, 指从事各种专业都必须具有的基础能力;二是方法关键能力, 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三是社会关键能力, 指个体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能力。
我国劳动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课题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技能开发的需要, 结合国际上的先进经验, 设计我国核心技能包括以下八个大类: (1) 交流表达:通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形式以及其他适当形式, 准确清晰表达主体意图, 和他人进行双向信息传递, 以达到相互了解、沟通和影响的能力。 (2) 数字运算:运用数学工具, 获取、采集、理解和运算数字符号信息, 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的能力。 (3) 革新创新:在前人发现或者发明的基础上, 通过自身努力, 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者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 (4) 自我提高:在学习和工作中自我归纳、总结, 找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 扬长避短, 不断自我加以调整改进的能力。 (5) 与人合作:在实际工作中, 充分理解团队目标、组织机构、个人职责, 在此基础上与他人相互协调配合、互相帮助的能力。 (6) 解决问题:它是指能够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有效地利用资源, 通过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 制定并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适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 (7) 信息处理: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的能力。 (8) 外语应用:在工作和交往活动中实际运用外国语言的能力。
二、高职学生培养关键能力的必要性与实施途径
教育 (包括职业教育) 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发展, 职业教育不是仅仅将人训练成专业工具, 而是要使受教育者能在职业和社会中不断成长。《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06) 16号) 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具有终身学习理念, 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不仅要培养学生适应职业的良好职业能力, 而且还要为适应今后自我学习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甚至应有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现今社会, 知识与技术的更新加快, 岗位转换加速, 如果职业关键能力缺失或不强, 则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 甚至危及生存。
职业学校培养高职学生关键能力, 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进行课程改革, 建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职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建立一批长期合作培养学生的实习基地;搭建创业平台, 鼓励学生积极创业等。
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专业基础课是专业教育过程中设置的为专业课学习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 是一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课。其内容、知识范围介于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 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桥梁与纽带作用。职业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程既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 同时也强调实践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基础课既有其学科的特殊性, 又有很强的与专业课紧密相连的基础性。对专业基础课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及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刚刚接触专业基础课的学生, 由于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很少, 加上专业基础课内容比较枯燥、抽象, 系统性差, 比较琐碎, 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这就使部分学生产生了“不知道怎么学”、“这些知识学了没用”的想法, 从而对该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这些情况就要求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既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基础课的知识, 更要让学生了解和懂得其与专业课的联系和在专业上的应用。
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学方法不同其教学效果也会有所不同。专业基础课目前多采用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方法, 授课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基本处于被动位置, 学生在课堂上很少主动提问或敢于就不同见解与教师商榷。实践表明,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也不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因此, 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成为学生关键能力的迫切需要。
四、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内涵。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确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 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 以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尊重学生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且联系实际问题学习, 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可分为资讯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价阶段, 在整个教学中, 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 教学质量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教学, 学生在获取真知的过程中, 必然会发生素质的变化。
行动导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而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多种活动形式, 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是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的统称, 包括“大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张贴版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七种常用教学方法。
2. 以《生物化学》教学为例, 演示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关键能力的培养。
3.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 专业基础知识与关键能力相结合。
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评价, 既要考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同时更要考虑是否加强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以致用, 以用促学,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 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 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 以独立计划、独立实施与独立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 特别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 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职业能力为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徐朔.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和原则[J].职教论坛, 2007, (10) .
[2]樊萱.试探职业教育中不同课程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选择[J].职教论坛, 2011, (11) .
[3]韩茂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与实践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6) .
【关键词】药学 自主性学习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33-01
自主性学习[1]实际就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学习者依据自我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的过程。相对于“被动性学习”而言,自主性学习建立在个体自我兴趣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记忆深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意识,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因此,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大力改革药学专业教学方法,并付诸实践。
1.互动式教学
我院在药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来达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强调“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而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1)师生之间互动: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互动活动,自主探究学习中的问题,最后通过查阅资料,向老师咨询等方式解决问题。既加强了师生之情,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同学之间互动:通过互评等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班与班之间进行学习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团队协作的能力。
2.社会考察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学院每年组织药学专业的学生参观考察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文化)和浏阳市的药王庙,通过浏览出土的医书及药材,了解药王孙思邈治病救人的故事,亲身感受湖湘中医药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培养身为湖湘中医药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在社会考察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感官唤起对药学专业的学习兴趣。
3.将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
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2]的先进性,集成优势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将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中的难点。(1)在教学的教的方面,将教师日常科研工作中文献查阅、项目申报书缮写、实验方案设计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2)在教学的学的方面,以学生专业方向兴趣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素养。
4.建立现代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环节[3],我院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近年来,学院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建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代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对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改革:(1)改革实验课程体系;(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与学生成绩评定方式;(3)建立校企合作现代实践平台。
为建立现代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学校已经建立教育部中药超微技术工程中心、国家现代中药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等十五个实践基地。在这些硬件基础上,我院加强实践教学建设,聘请校外专家、企业专家到校讲授实践教学内容,部分课程或实践教学放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并根据药学专业的不同专业方向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性能力为导向的现代实践教学体系。
5.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引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用于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4]。我院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除建设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外,还分别先后建成了药学模拟考试系统、药学课程APP、微课创作等信息化教学内容。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以上是我院基于学生自主性培养的药学专业教学改革中采取的一些手段。通过近年来的药学专业教学方法改革,我院药学专业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药学专业教学新方法和新手段,为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大壮.大学生自主性培养研究[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1(5):127-128.
[2]靖国安. 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 高等教育研究, 2005(5):80-84.
[3]褚南峰, 杨志超. 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2):89-92.
[4]林兴, 黄仁彬.浅谈高等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必要性[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S1).
作者简介:
袁志鹰,助教,从事药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温州市瓯海区瞿溪华侨中学 谢 静
【内容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构建能力,从而达到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应从各个细微的环节入手,注重实践情境的创设,注重教学过程和策略,注重成果反思和课外拓展,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教学;积极主动性;自主探究; 实践
在新课改中,劳动与技术教育这一课程作为国家指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平台。它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劳动实践获得有价值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而在亲历实践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直述教学内容,进行灌输式的讲解,往往会使课堂显得淡而无味,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严重的还会束缚学生探究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本人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多变地开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学科)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那么,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本人就自己在《劳动与技术教育——手工制作》教学中获得的点滴感受,结合2008年11月“浙江省初中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评比观摩活动”的课例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实践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新课程下的教学是师生在一定情境中,借助文本交往互动,平等对话的过程。任何一次教学都应该是在文本(有形或无形)、教师、学生、环境等因素构成的情境中展开的。创设适切的教学实践情境可以沟通课堂与外界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认识领域,将学生带入了具有真实感的社会化、生活化的氛围。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践情境的创设,要善于把学生引入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之中去,让学生感觉到所研究的问题是新奇的,是富有挑战的,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想知而未知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1.通过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导向。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所教的东西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契机和直接诱因。”在新课的导入阶段,特别是出示新项目之时,正是学生兴趣浓郁,设计意识强烈之时,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与自主探究的好时机。
在导入这个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实物、范作、视频、游戏、故事、音乐、提问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张玲老师执教的《百变软陶》一课以播放文具店里录制的一段视频(展现各种款式的软陶作品:有像框,有手机链坠,有安装在铅笔顶部起装饰作用的小动物、花卉„„),然后让学生猜测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由此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陈双英老师执教的《小电动机的制作》一课通过电动玩具车的展示,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快速、灵活的电动车激发学生对电动机的探究兴趣;郭辉老师执教《“DIY”体验——超可爱相框》以带着学生逛“小饰品店(动画)”来引出相框,新颖、活泼的动画场景以及各种款式可爱相框的展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一个恰到好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导入往往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和实践探究的欲望,更是学生掌握和提高劳动技能,激发设计和创作灵感的基础。
2.通过范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不闻偿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范作的展示来优化教学过程,能迅速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有利于从直觉感知升华到本质的认识,增加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心理学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家居的设计》一课时,我将上届学生一些优秀的家居设计作品展示出来,这些作品有利用废旧材料设计的,也有利用卡纸设计的;有古典式的,也有现代风格的„„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都被吸引住了,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探究和讨论中来。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再引导学生说说这些作品的优缺点和他们自己想设计的样式时,学生们一个个各抒已见,创意迭出„„
这样的课堂,不是教师一步步教学生该如何去设计、制作,而是通过作品的展示,并引导学生对范作进行观察、摸索、探究,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方法。在这堂课中,范作的展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既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优化了教学过程,又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引导探究的目的。
3.通过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我们知道一切创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可以说提出问题就是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在进行探索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这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关健。每个人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于外界环境的某种刺激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正是引起学生自主探究的主要外部条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主动性,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些问题直接套用现有的公式不能得到解决,学生必须一方面运用再造思维从记忆中提取旧知,另一方面还要重新组合当前的信息,综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组成新的认知系统,从而解决问题。
在陈双英老师执教的《小电动机的制作》教学中,当学生完成了简易小电动机的制作后,教师又提出:“利用刚才制作小小电动机的原理,怎样让线圈转得更快呢?”,“怎样让你的小电动机更加有趣,可以在设计上进行改进或增加些什么?”等问题。像这种既不是简单重复,又不会让人觉得高不可攀的问题情境,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能使学生掌握或巩固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注重教学过程和策略,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教育家波利亚说:“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注重教学过程和策略,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研究。虽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也有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是,对每位学生来说这一过程都是独特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其中有着自己真实的体验,深切的感悟,从中所获得的实践知识远比“师授生受”获得的知识要牢固得多。
1.因材施教,拥有探究时间和空间
由于探究性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要探究的问题和学生实际水平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落差”(即潜在差距),所以在学生探究之前,就必须找准学生参与的切入点,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动手探究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设计学生探究活动的切入点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充分考虑学生之间认知基础、思维能力的差异,精心设计问题,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以不同的“脚手架”。要充分体现差异教学的思想,为全体学生的参与提供可能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2.合作探究,整合探究时间和空间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因为它能使合作者之间在智力、能力、物质等方面实现共享,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展示各自的探究空间,从而使他们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在交流中进行整合,促使集体智慧高度结晶。同时也易于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互动能力方面,可以采用独立与合作并重的小组合作方式。尤其是对一些较复杂、大型作品的设计,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朱朝辉老师执教的《花卉的扦插》,张波意老师执教的《八角形风筝》以及申屠剑老师执教的《兰花栽植》等课的教学中,都采用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组内分工的方式参与探究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习惯的不同,使他们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思路,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和构思。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可以集思广益、交流互补、分工合作,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关键点拨,避免无效探究时间和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导”。学生的自主探索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取新的知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在学生困惑时,给予点拨;在学生有疑难时,帮助学生共同解决。如潘杏孟老师执教的《中国结》一课,在学习“双连节”、“吉祥结”的编织方法时,她一反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针对“双连结”和“吉祥结”的实物以及图纸探究其编织的方法。当一些学生在利用图纸探究“双连节”的“压”和“挑””的编织方法上碰到困难时,潘老师便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编织示意图,并示范了第一步的编织过程,再让学生继续探究第二步的编织方法。通过这一“探究——点拨——再探究”的过程,既让学生体会了自主探究的乐趣,也让学生避免了一些无效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褚茂团老师在《印章雕刻》一课教学的中发现一些学生在用砂纸打磨印章时出现了雕刻面的倾斜现象,有的学生甚至已经开始在倾斜的雕刻面上进行雕刻了,面对这种情况,褚老师便通过投影仪向全班同学展示这些印章的雕刻面,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几枚印章的雕刻面怎么了?使用砂纸打磨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倾
一、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实践技能
高职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以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作为对教学效果评估的衡量尺度。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同样具有这样的特点。从整体情况来看,广告设计专业的就业范围相对比较广泛,印刷、平面、包装、杂志、网络游戏等很多行业和领域都对这方面的人才有需求。但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有一定标准的,只有让学生在就业前达到上岗的基本要求,才能保证人才的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在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主要目标和总体目标都集中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上,只有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才可能具备较好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在毕业之后,工作能力提升的空间也会变得更大,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广告设计人才。
二、设计思维能力与实践技能水平
前面提到了高职教育中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有必要深入发现和研究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只有抓住了关键,才会使教学更有效率。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有助于提升实践能力,对于注重创意和创新的广告设计专业来说,一个标新立异的想法往往会比软件操作与制图更加具有说服力。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广告设计成功案例赢在创意上,创意是整个设计的灵魂,它来源于设计者的思维。由此可见,设计思维对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培养良好的设计思维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是有其必要性的。在实践教学中,大部分的实训是以项目导向的方式进行,设计思维的训练,是实践项目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广告设计实训项目首先要对设计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然后是进行创意,接下来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选择合适的设计元素,运用恰当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实践设计。纵观项目训练过程,设计思维是贯穿始终的,运用理性思维去分析设计主题,发散性思维帮助创意,聚合思维为筛选材料提供帮助,不同的设计阶段会用到不同的设计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像链条一样把训练项目的各个阶段联结起来。思想指导行动,在广告设计实践教学中,设计思维与实践技能是紧密相关的,提升设计思维水平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产生的影响是值得重视的。
三、实践教学中设计思维培养的方向和载体
设计思维能力是广告设计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广告设计与制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设计思维的培养对广告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正确合理地运用设计思维,会对其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应该能够使学生准确理解和认识各种思维方式的方法和特色。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创造不同设计关键点和思维延续的联结点。一个简单的思维转换可能就会引起视觉上、心理上、感受上的微妙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广告设计效果。其次,就是思维方式对实践设计的指导意义,认清设计思维与实践设计的关系,也就是说要认识设计思维在实践工作中的存在方式和存在意义。目前的广告设计绝大部分是趋向于商业设计的,要求设计者具备对不同设计风格的把握能力、寻找独特的创意切入点,并且能够利用有效资源进行恰当的广告表现,而设计思维从设计之初就交织在各个环节和能力之中。最后,要在训练中去践行设计思维,并用于指导实际工作,使设计者的思维感悟与广告目的以及受众需求达到良好的结合,积累有价值的设计经验,提升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
四、设计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
设计思维是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学生专业技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设计知识,如版式、字体、色彩等,怎样的组合、协调才会取得最好的视觉效果。设计思维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素质就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除了设计因素,市场、客户、受众、文化、团队等等都是设计师需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设计思维中的很多方式,例如,发散性思维、聚合思维等等,除了可以用来指导专业设计,还可以使学生在工作中处理专业以外的问题。例如,与人交流、分工合作等处理得更加灵活和顺畅,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论文】推荐阅读:
高职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10-03
培养综合高职理财专业人才论文09-24
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思考09-18
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07-06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论文06-14
高职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探讨论文12-04
中药学专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6-22
中药学专业论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