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传统文化(共13篇)
邮编:115007 地址: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
彩霞小学 六年二班 朱婉萌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然,我们中华民族有着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
在我眼中,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国的传统美德不是用口说出来的,它藏匿起来的神秘宝藏,却又十分容易发掘,来得也很广泛。可以存在于寥寥几字的成语,也可以镶嵌于经典古文之中,一言以蔽之,美德在于国学。我们要弘扬中华的美德,就要继承中国的国学。中国人的骨子里是优秀的,差别只不过在后天的塑造。魏征曾说,“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国学,便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一副双面镜,旧事或旧人便是我们最好的参考资料,告诉我们什么是,什么非,什么正道,什么邪途。如果我们是船,国学就是帆,只有扬帆出海的船才能远航。
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她作为文化的基因,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每个中国人和自己的后代。
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既是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重在弘扬”、“重在培 育”,但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尤其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前提,创新才是根本,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永恒动力。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仅有历史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惟有创新,才能不朽。历史没有止步,创新就不应该停止,民族精神也就不会终结。中华民族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始终是发展的、前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个重要历史关头,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建设和改革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
正是这种闪烁着时代光辉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思想并顽强奋斗精神的杰出人物:林则徐、谭嗣同、瞿秋白、方志敏、鲁迅、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他们为振兴中华上下求索、矢志不渝,推动了历史发展和民族进步,深刻地改变着时代的面貌,他们高扬着鲜明的时代精神,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
汉唐气象,时代华章。与中华民族迈向现代化的雄健步伐相伴,一种昂扬向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正在神州大地激越弘扬。
一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正是一部浩气长存正气磅礴的绚丽诗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出现。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弘扬和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民族精神,并用它来哺育下一代,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有希望。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
指导教师:李学军
一别就是几十年
站在美丽的日月潭看着母亲的容颜
那般地望眼欲穿
心想何时才能回到祖国母亲的身边
大陆的亲人早已在祈盼
思念的心从未间断
日日夜夜盼着团圆
只因过去实在太难
总要绕一大圈
如今得以实现
三通就是新的起点
美好的明天不会太远
母亲告诉我说
在若干年前
轩辕黄帝是我们共同的祖先
长江黄河与我们有着很深的渊源
不是时间所能隔断
更不能分割两半
海峡两岸始终是血脉相连
只有成为一家才能成就明天美丽的宝岛台湾
祖国母亲的怀抱广阔无边
以前的风雨不会重演
一国两制就是最好的典范
母亲时时再向你呼唤
放心的回到母亲身边
此次策展人之一,加拿大华裔沈辰再次成为焦点。
促成“中国秦汉文明展”北美行
沈辰,现任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东亚考古研究主任、资深研究员,促成并承接了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国宝展览的流程设计工作。
这次主题为“中国秦汉文明展”的展览了2010年至2012年初在加拿大四座城市进行盛大巡回展出,空间跨越加拿大东部和西部。巡回展的首展便是沈辰所在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这是兵马俑在北美最大规模的一次展出。沈辰介绍说,本次展览将是兵马俑第三次在ROM馆内展出。第一次是1974年山中加两国政府共同举办的“新中国出土文物展”,第二次是2002年ROM和美国的一些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展览,这次则是RoM自己策划设计的展览,专门为加拿大多家博物馆群展而设计。他说,此次“中国秦汉文明展”枷国巡同展从策划到展出历时两年多。
他表示,與中国文物的其它海外腱览相比,“中国秦汉文明展”所涉及的展品数量,展品大小,还有展地的大小均与以往有显着不同,本次展览将成为北美最大规模的兵马俑展览。
首展展品共120件(组),分别来自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咸阳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陇县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15家文物收藏单位及考古单位。
展会期间,博物馆邀请中外专家学者进行围绕兵马俑、中国战争史,考古文化展开系列主题讲座。作为策展人,同时作为考古专家,沈辰也是系列主题讲座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以出土文物为贯穿,时间跨度约一千年,中国秦汉文明展完糕地展示了中国古代一段从分裂到统一,从战争到和平的历史。”沈辰说。
在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人们习惯称他为沈辰博士,他不仅担任馆东亚考古研究主任,同时还是安省皇家博物馆世界文化部的高级馆长,沈辰在此次展览的发布会中强调:“本次加拿大全国巡回展经过全新策划,与之前所由的国际展览有显著不同。不论从展出陶俑的数量,还是展览的规模来说,本展览都是北美所举行过最大的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加国巡回展将展出许多束离开过中国的展品。事实上,有些文物从未在中国任何博物馆展出。这对安省皇家博物馆及加拿大其他博物馆合作伙伴来说,无疑是一项引以为傲的胜利成果。”
而对于沈辰而言,此次展览则是实现了他很久以来的一个愿望,那就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兵马俑所带来的震撼。考古学是一生最值得骄傲的选择
沈辰的父亲是一位地质勘探工作人员,从小耳濡目染,对野外考察考古就很有兴趣,1982年,沈辰考入武汉大学考古系,毕业之后,在国内工作的几年中,沈辰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研究旧石器的领先技术。于是他决定到美国塔尔萨大学追随名师学习“微痕研究”。他精心研究石器上的磨损和光泽,并通过微痕的类型辨别石器在古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生毕业之后,沈辰放弃了进入当时被认为“钱途”光明的计算机行业的机会,来到加拿大继续自己清贫的考古研究。他将目光锁定在加拿大出土的石器上。此外,他还对石器在安大略原住民向农业社会转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究。1996年,年仅32岁的沈辰成为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M)的一名考古研究员,以华裔身份谋得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研究员席位,轰动了北美考古界。当时,学术界奇缺教学和研究的职位。沈辰在近40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甚至击败了中国考古领域泰斗、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的两位得意门生。沈辰分析说,这可能是因为他在出国之后没有“吃老本”,继续钻研中国考古并学习了先进的技术,踏踏实实地做北美考古的研究。掌握了这些技术,又有实践经验,再转过头来从事中国考古,则如虎添翼。
他曾对媒体表示:选择考古学“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选择。”
尽管沈辰身处北美,近年来研究课题也以加拿大出土石器为主,但是关注祖国的目光—直未曾改变。
1997年间,沈辰当时已是安省皇家博物馆研究员,在一次考古考察研究中,第二次来到陕西西安兵马俑坑。在此之前,他曾经作为游人参观过一次兵马俑,而这一次,由于是考古同行,同时由于与秦兵马俑考古学家的友情,这次他能够更为近距离地观赏兵马俑。
而这次观赏兵马俑带给他的震撼也远远超过第一次。当时,他在佣坑前默默地许愿,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要将兵马俑带到多伦多,让加拿大人一睹中国兵马俑的风采。“兵马俑不仅令观者观赏中国古工艺制造之优美,更能体验从百年分封割据中一统华夏的秦帝国的风度。”沈辰说。
13年后,他这一夙愿终于得以实现,并且,自己为这件事提供助力,这让沈辰觉得很有自豪感。
“我们把参观这个展览列为今年‘举家出动’的暑假活动之一。”一位华人近日在加拿大华文媒体《星网》上撰文表示。据悉,仅在展出的最初两周,“中国秦兵马俑展”就已吸引了超过3万名当地观众慕名参观,在当地掀起一股中国文物欣赏热潮。众多华人与华裔留学生相偕前往,在异国他乡重温古老中华文明的脉搏。
而多年的梦想变成现实,作为竭力促成此事的沈辰,看到络绎不绝的参观人流,心中又多了一份喜悦。
展品中包括18个实物大小的陶俑,其中16个为陶人,2个为陶马。这些陶俑刻划了形形色色的士兵及平民人物,包括将军,胄甲武士、低阶将领、弓弩手、杂耍者、骑兵和车夫,还有一件彩俑。展品中还有6个实物大小的武士头像及3个半尺寸的跪姿奴仆塑像。每尊都匠心独运,做工精巧,个性鲜明。
“中国秦汉文明展”将连贯展示兵马俑的起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沈辰说,从早期的兵马俑到秦始皇兵马俑,再到汉代的兵马俑,从造型看,兵马俑从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其中秦始皇的兵马俑最为独特。
沈辰评价说,“秦始皇兵马俑有武士、文官、杂耍等,他把他的管理系统各个方面,从政治到娱乐都带人地下世界。所以说秦始皇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他创造了一个空前绝后的艺术或历史。”
沈辰现在身在国外,但他深知,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是一个考古学的宝藏,而身在海外的一颗游子心,也让他时时关注中国的考古学发展,并竭尽所能地为中国的考古学尽一份自己的心力,近年来,他曾被中科院聘为海外杰出青年学者基金评选专家,在考古领域中仅他—人获此殊荣。他还获得了加拿大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基金,以及美国的Wenner-Gren基金,这项重要的人类考古学基金鲜有授予非美国科学家,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省美术馆(ROM)华裔考古学家沈辰博士多年坚守考古学这个“骄傲的选择”。在“浪漫又枯燥的冷专业”里成绩斐然。
沈辰认为在人文科学中,语言是第一位的。而跨过语言关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过多年的磨练。重要的一点便是主动的参与,再难也要强迫自己打开心扉,与人交流,决不能闭门研究。沈辰认为自己外向的性格对本身学术方面的研究也有相当大的帮助。
除了在考古学术上造诣深厚,沈辰对于博物馆经营管理也颇有自己的见解。他曾经指出“满足公众的需要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大力倡导博物馆放下架子,走近观众,吸收社会资金捐助,服务国民文化熏陶。“博物馆不再是傲慢的贵族,而要当谦和的平民。博物馆封闭孤立的时代结束了。”沈辰如是说。
话题再次回转到今年的“中国秦兵马俑展”,沈辰说,“人们时常叹古论今,希望通过这个展览也向观众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在经过多年来的历史磨难之后,中国最终会强大起来。”或许这是每一个海外游子的心声。
[论文关键词]中华民族;祖国;乡土;民族文化
[论文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祖国是“三位一体”的意义结构体,“天下”为体,故土家乡是根基,政治国家是保障,伦理文化是支撑,是“乡土之国”、“中国”、“中华”的有机统一。
中华民族在相对封闭隔离的内陆生存环境中,在自然经济、政教合一的宗法农业社会,在认识改造自然社会、创造中华文明的实践话动中,对个人与民族国家的价值关系长期思索、反复定位,历史地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了“三位一体”的祖国的意义结构。所谓“一体”指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天下”),“三位”指村社共同体(乡土)、多民族共同体(“中国”)和伦理型的民族文化(“中华”)。其中,村社共同体是基础,是联系个体的情感心理纽带,多民族共同体(国家)是调控个体社会生活的政治保证,而人伦文化则是调节整合个人和民族国家的价值关系的精神支撑。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构成有机整体。
一、“天下”: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象征
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始终构成其所热爱的祖国的价值内核,维护和发展祖国的根本利益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这种价值理念不断内化,历史地积淀成“天下”人文观念。
人们一般地把“天下”理解为实体性的空间地理概念,但在儒家的话语系统中,“天下”具有特定的人文内涵。总的来说,民众是“天下”的主体力量,民族是“天下”的最高意义。“天下”具有神圣性,其利益不可侵犯。是故,“天下”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象征,“天下”是传统祖国的根本意义所在。
首先,民众利益是“天下”的基本意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为天下位天下也。”“天下”是“天下”民众的“天下”,而不是君主一人的私利。所以,天子的职能不是剥夺、占有“天下”利益,相反,天子是为天下民众的生存而治理天下的。是故,在天下、国家、君主的价值序列的选择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他批判君主专制独裁,说“岂天下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强调“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王夫之也倡导“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总之,儒家特别是明清之季的启蒙思想家都认为民众是“天下”的主要力量,民众利益比君国利益更重要,但没有也不可能确立人民主体论的政治观。
其次,民族利益是“天下”的最高意义。王夫之以“天下之大公”为最高价值尺度,阐释了爱国主义的价值序列的层次性。指出了民族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价值,高扬了民族爱国主义的信仰。他说:“有一人之正义,有一时之大义,有古今之通义,轻重之衡,公私之辩,三者不可不察。以一人之义,视一时之大义,而一人之义私也;以一时之义,视古今之通义,而一时之义私矣;公者重,私者轻矣,权衡之所自定也。”“一人之义”“一时之义”与“古今之通义”都是在“公”的层面上按照价值普遍性的大小从低到高的排序。也就是说,以“天下之大公”来衡量三者,个人的正义最低、君主国家(“一时之大义”)利益次之,民族利益(“古今通义”)最重要。当三者发生矛盾冲突时,“不可以一时废千古,不可以一人废天下”,而应该舍小义,取“大义”,全“通义”。这就是说,民族利益是“天下之大公”的体现,从而是“天下”的最高价值意义,“天下”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象征。顾炎武曾经严格区别了“国”与“天下”。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致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国”指一家一姓之王朝,是一己之私利,而“天下”则是不因王朝更迭而永恒存在的民族及其整体利益。两者在价值序列的选择上,显然是“天下”重于。国家”。“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由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超越时空界限的民族爱国主义宣言书,对民族整体利益的自觉认识和维护,成为“祖国”观念的价值核心。
再次,“天下”人文观成为社会正义原则,具有神圣的价值意义。“天下”既然是永远高于专制国家的价值理想,是衡量现存国家合理性的最高尺度,对于现存国家始终具有批判超越性的一面。这样,它就取得了与中华民族的祖国在价值观念上相契合相对等的地位和意义。不妨说,它是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象征,是传统祖国之根本价值意义所在。因此,它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祖国观念的价值之源和意义之本。
二、村社:中华民族的“祖国”原型
中华民族在形成之早期,不像希腊等为代表的西欧社会,经过了私有财产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社会分工和交往扫荡了氏族公社的血缘残余,以地域性的社会组织进入了文明国家阶段。相反,它没有经历私有财产充分发展之阶段,而由氏族进入国家阶段,这样,国家就保留着大量的氏族残余。农村公社就成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社会基础。我们民族自觉不自觉地把村社共同体看作是生养自己的最直接最具体最现实的“祖国”原型,几千年来积淀成深厚的恋土思乡的情感,成为中华民族难以拂拭的集体无意识。所以,我们认为,故土家乡是我们民族祖国观念的基础和纽带,是产生“中国”和“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前提。
1.公共土地构成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价值本源。维系氏族共同体的物质力量是农村公社的公共土地。公社成员对属于每个人的公共利益的维护和追求,成为他们认同、归属该共同体的价值前提。虽然说专制君主剥夺了共同体成员的这种神圣的公共利益,但中华民族始终把“公天下”作为其追求的价值理想。一部沉重的散发着原始民主精神的大同思想史,正是对这种公共利益的价值理想追求的历史体现。所以说,乡土情结的价值指向乃是农村公社的公共土地,公共土地构成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价值本源,村社共同体是传统祖国的价值原型。
2.自然血亲情感是中华民族伦理文化的基础。古代的农村公社,是时间上的血缘和空间上的地缘相统一的社会复合体,其所传播的文化信息实质上仍是自然血亲人际情感。儒家的礼乐文化是建立在“仁”的根基上的。“仁”不是一种外在性的强制的规范,而是个体自觉的人性意识。儒家的仁学思想是以宗法农业公社的自然血亲人际情感为文化心理纽带的。这种“群体至上”的利他性道德意识,表明了公而忘私,先人后己的质朴敦厚无私无虑的人际情感。它由父子、夫妇、兄弟推至朋友、邻里。即由家族推及宗族社会,自然成为个体成员的人生归宿。因此说,自然血亲情感构成中华民族伦理文化的情感心理纽带。 "
3.乡土意识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意识的原型。在古代,由于战争、内乱或者种族压迫,生活在一定地域的公社成员被迫迁徙他地,客走他乡。生活的艰难困苦和异乡异俗,常常勾起人们思念家乡故土的情思。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文明历程中,逐渐积淀成炎黄子孙的思乡情结。思念家乡故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主义情感,不管是伟人圣贤,还是凡夫俗子,无不如此。刘邦称帝后,还归故乡沛县,和父老乡亲引吭高歌雄浑慷慨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那“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的肺腑之言,道出了我们民族那种难以拂拭的乡土情结。如果把它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联系在一起,乡土意识便溶入了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从而升华为一种高尚的国家民族意识即爱国主义精神,因此说,乡土意识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意识的原型。
总之,中华民族把村社共同体理解成自己所热爱的祖国的原型。原始公社的公共土地、人际情感和乡土情结,分别构成传统祖国的价值本源、情感纽带和民族国家意识的原型。中华民族之传统祖国观念,从起源和基础来看,它首先是乡土之国。
三、“中国”:多民族的共同体
作为“乡土中国”政治化的历史产物,中华民族把自己的“祖国”理解为多民族的共同体,凝结为“中国”这一概念。 “中国”之指谓,并不侧重于种族之血缘意义,而是强调政治之大一统和文化之大一统意义。政治大一统有两层意义。其一是对民族内部而言,实行家国同构、君国交织的专制统治。亦即专制君主既是国家的象征,也是民族的象征。其二是对于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言,专制君主是“天下共主”,“中国”与其他民族是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作为政治大一统形态的“中国”,要求个体成员忠君爱国。由此,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实践中,君与国的交织纠缠,衍生出复杂而矛盾的价值观念,甚至使忠君与爱国演变成二律背反的历史悲剧。
四、“中华”:伦理型的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在本质上把“祖国”看成是具有高度发达之伦理文化的“礼仪之邦”。对祖国的认同和民族个性主要是文化的认同和文化个性。这就历史地凝聚成一个观念即“中华”。元人王元亮云:“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若从炎黄算起,中华文明具有六、七千年的光辉历史。它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融合了中华民族其他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在汉化和胡化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形成了群体至上的伦理型文化。中华文化把群体至上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强调个人利益应服从于国家民族利益。在义利、公私、群己关系上,崇尚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人后己”,“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群体至上”的价值取向和人生信条,极大地凝聚了中华民族,民族的整体利益被整合成中华文化的价值核心,为个体在爱国主义实践中正确处理民族、君主国家、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多维价值关系提供了思想依据。中华民族把自己的祖国诠释成群体至上的伦理型文化实体,这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中华文化崇尚天下一家,世界大同,反对民族压迫和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于来自周边民族的侵扰,总是先以和平方式来化解矛盾,迫不得已,才奋起还击,这叫做“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在对待周边民族的态度上,反对以血统种族标准贬低、污辱文化落后的民族,而倡导用宽容的文化标准衡量民族之先进与否。这种酷爱自由、追求和平的人文情怀,为加强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平等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持,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又为中华民族维护和发展祖国的根本利益提供了鲜活的精神动力。所以说,“中华”是中华民族传统祖国观念的灵魂和统帅,是中华民族立足发展的精神依据。
保护祖国文化遗产
习仲勋同志在他七十六年的革命生涯,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亦或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优秀品质很多,作为文物工作者,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在传承、保护祖国文化遗产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
早在照金时期,当时“左倾”领导杜衡指示进攻香山寺,夺取粮食,却不顾刘志丹等人反对,火烧香山寺。部队准备撤出香山寺时,遭到国民党重兵包围。危急之际,习仲勋率领游击队杀到,击退了敌人。后习仲勋回忆时说,当是分粮解救灾民不仅正确,而且必须那样作,火烧千年古刹,从军事角度讲,虽说对巩固根据地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从保护祖国的文物古迹来说,却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主政领导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期间,他重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近代中国是古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的重要时期,如何对待脱胎于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历史课题。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习仲勋,尊重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注重发挥传统文化优秀成果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在冬学运动中,有人认为《三字经》等书是封建社会的启蒙课本,必须予以取缔。但习仲勋认为,“冬 1 学课本,也应征求群众意见,愿意学什么就教什么。对于《千字文》、《百家姓》等书,如果群众要念,可以让群众去读。”他还提出,在组织群众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可与传统的“闹秧歌”等民间活动“取得有机联系”,以调动群众的学习积极性。这些观点表明,习仲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较为科学的认识。事实上,《百家姓》等书籍和闹秧歌等文艺形式,虽有不少封建内容,但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凝结着古代中国人在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习仲勋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主持西北局工作时,习仲勋十分重视历史文物的保护,认为西北是中华民族发祥地,历代文物古迹甚多,党的组织和人民政权应负起保护文物遗产之责。早在西北野战军南下作战之时,习仲勋和林伯渠、贺龙就联合署名发出《保护各地文物古迹布告》,强调在我军到达新解放区时,应由军队政治机关训令部队切实遵守保护文物古迹的法令,其中特别贵重的应开具清单派人护送西北局宣传部统一保管。该布告还将文物分类,以保障命令的执行。后来,西北地区文物古迹损毁极少,对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起了重要作用。
他坚持将文化建设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相结合,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习仲勋初步探索了革命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与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在文化建设与统战工作的结合方面尤为突 出。
首先,习仲勋主张以文化建设为手段,推进统一战线工作。抗战期间,习仲勋非常注重少数民族的统战工作,他不仅倡导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还通过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措施,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提高革命觉悟,引导他们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比如在新正县回汉民族杂居区,通过开展回民教育、培养回族干部等,增进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互信合作,加强了统战工作。1938年11月,他指示新正县拨款修缮了龙嘴子清真寺,这一尊重回族文化传统的措施“赢得了全体回民的拥护”。
1958年夏,喜饶嘉措由北京回青海参加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后,向当时的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反映:青海平叛有过激行为,一些地方的寺院被砸了,经文被毁.佛像、法器也拿去炼了铜,一些无辜的人还遭到杀害,寺院被迫关门,群众人心惶惶。习仲勋听后.神情特别严肃。他告诉喜饶嘉措:“你反映得好。意见提得对。你不为佛教说话,谁为佛教说话。政府相信你是爱国的,寺庙应当保护。平叛是消灭反革命。不是消灭宗教。政策在执行中可能是过火了,后面会纠正的.你可以给藏族群众解释。我再给统战部和青海讲讲。”
1958年,西安城墙曾多次面临灭顶之灾,习仲勋力主保护西安城墙,并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一年之后,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上,习仲勋遭到批判。陕西省委揭发了习“八个问题”,其中一条便是习仲勋下令“不许拆西安城墙”。习仲勋被撤销一切职务。
1980年,在中央书记处期间,习仲勋狠抓落实政策清退“文革“中查抄财物。他和中央落实政策小组经过努力,清退查抄财物工作基本处理完毕。截至1984年底,“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抄的原工商业者的(包括其他方面人士)约300万两黄金、700万两白银、15万件金银制品和800万枚银元已基本按上交时的银行牌价作价退还;查抄的文物、字画、珠宝、玉器、工艺品等1100万件,大部分被毁坏或散失,尚存的约350万件,退还了原主;查抄的1200万册图书,退还264万册,其余原主已无法确认。“文化大革命“中被侵占、没收的私房约1000万平方米,房主被迫出售的约100万平方米,采取腾退归还原主,或其他办法,解决了约55%。同时,还将“文化大革命“中侵占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办公用房等,大部分退还给了原主。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主题征文:感恩祖国,从小做起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在我耳边响起,我的心就像大海里汹涌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是啊,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拥有的,作为小学生我们更应该学会感恩。
我要感谢祖**亲,是您养育了我们,是您让我们走到了现在的幸福生活。看看我们的家乡,她早已是容光焕发,靓丽耀眼!看吧,街道上各种名贵的车辆川流不息;家庭中电视电脑也早已司空见惯;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内不时地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我要感谢祖**亲,是您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每当我们有难时,祖**亲总是站在我们的前面,为我们遮风挡雨,那一幕一幕动人的镜头,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与老百姓们心连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不顾生命危险的消防官兵,有及时伸出援手的人民解放军,有奔波在堵车路段的志愿者,有冒着寒风赶往救灾一线的所有人。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一杯热茶、一包干粮、一桶燃油等爱心在冰冻的公路上传递着。
灾难无情人有情,祖国是母亲,我们是她的孩子,我们有一点闪失,伟大的祖**亲会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我们生活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有她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无私的给予,我们能不感恩吗?
一个不会做小学三年级数学题的人
一个记不住工资卡密码, 把自己拿去挂失的人, 一个看见五位数就要扳着指头数个十百千万的人
一个人乘车有人让座, 上公园买半票
一个坐享福利的人, 一个老人
老了老了, 才知道
小厨房一滴油一粒米一棵菜
都与国家经济息息相关
一个人, 老了老了才开始关心GDP、CPI、PPI, 关心各种数据阅读有关金融、债券、次贷危机通货紧缩等等全球性词语
一个诚实本分的人, 最怕心灵负债, 最怕用自尊作抵押
年轻时透支借用荣誉, 立下字据
正用一生的不懈努力来赎回
不是自己的别墅不能住
不是自己的银子不能要。这样的一个老人啦, 老了老了还想弄明白
为什么大洋彼岸一场风暴
会打得地球焦头烂额
虚妄不可救药, 被冻僵的经济数字
谁能打开智库, 搬动厚厚的冰雪
让它们起死回生
“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重要”
一个人听到这句话
从椅子上站起来鼓掌
春天已从东方的站台起程
一个人和这个世界, 方醒悟过来
需要重新发现东方
2. 表达
她在自己的诗集中
竟然没有找到
想找到的两个字
祖国!您骂她吧
怎么骂怎么打都不为过
她的诗歌吃您的五谷, 穿您的云雾
是您打开满天星斗, 夜夜为她点灯
是您的群山、峡谷、沙丘、大海和阳光一起奔涌而来
赐予她波浪一样起伏不平的词语
草尖上的风暴和雨露, 会告诉她
应该怎样成为一个诗人
她比您早一些进入花甲
而怎么白发, 都是您的女儿
她喊您的声音是带韵的
您的爱属于给予, 属于照耀, 笼罩着
存在于她一切文字的呼吸之中
她在山上住得太久
只会发出鸟一样的呢喃, 甚至
把一生都藏进一棵渐渐大起来的树
以为幸福就是水果的味道
展开的树枝就是飞翔
您的一片树林就是她的故乡
您的一条河就是祖国在她全身流淌
她从一个苹果的脏腑里来
肺腑之言, 就是由雨水、雪水、泪水
和汗水, 酿制而成的赞歌
她一刻不停地从花朵里
提取红色, 就像从爱情里提取镭
深深深深的爱啊
她以为最好的表达
就是一心一意把树种好
饱满着, 绿着, 像血液一样葱绿着
3. 菖蒲河公园
到了北京, 谁能不去天安门
不去金水桥、人民英雄纪念碑
国旗每天在这里升起
哪一块砖石不留下
流连往返, 难以离去的脚印
紫禁城太古老, 历史书轻轻一翻
就翻开遍地名胜
正午, 特别巨大的光在枝头爆裂
渴了, 累了, 想歇一歇
再去朝拜故宫的皇帝
忽然间有了长廊, 有了坐椅
有了一弯浅浅的水
那清凉, 那喜悦, 那颤动
外地人风尘仆仆的口袋, 落满了星星
菖蒲河, 一个来自山野的名字
轻轻放在祖国的贴心处
是谁像种植真理一样种植了一棵草
种植了对叶生长的悠闲和浪漫
在庄严和肃穆里
小小的公园, 百姓的脸
由小花小草的清芬塑造而成
借菖蒲河的折扇, 掀开人性一角
我看见百姓脸上写着祥和太平
飞驰的历史
不断向春天运送草芽和花蕾
我已被草征服, 在花径中
拾起一片枯黄的落叶,我说:“这是我的祖国”;捧起一把芬芳的泥土,我说:“这是我的祖国”;聚拢一朵奔腾的浪花,我说:“这是我的祖国”;翻开一本发黄的《上下五千年》,我说:“这是我的祖国!”
祖国啊,你是我心中永不西下的红日,你冲破黑夜,照亮我勇往直前;你是我魂牵梦萦的思索,带着你的理想,你的伟岸,将我与世界融合。我要赞美你,赞美你啊,赞美你的伟大!你的博爱!你的雄壮!
啊,祖国,伟大的祖国,我的生命凝结在五千年前的他们身上。这伟大民族诞生的那一刻,便注定了我血液里流淌着的奔涌的思潮。
触摸着兵马俑冰冷的躯壳,拂去尘埃,重现在我面前的,是活着的他们;站在茶马古道上,感受那悠悠的历史长河慢慢地渗入我的骨血,给我的生命带来永不止息的跳跃!
你,又是无限悲壮的美丽。踩着圆明园的瓦砾,空气之中弥漫着你的忧伤,弯腰抚摸满目伤痕的大地,每一寸土壤都有悲伤在蔓延。那是你的屈辱啊!在过去风雨飘摇的百年里,你用你柔弱的双肩挺起千千万万中国人的脊梁,用你高傲的胸膛为中华儿女遮蔽风雨,你原本慈祥的面容化作无数把利剑,直刺侵略者的心脏。那是你的抗争啊!母亲,你的鲜血喷涌向天空,染红了世界,化作天边飞翔的白鸟,发出不满于苍天的悲鸣,振翅向天;母亲,你的泪水划落在大地,洗刷了她的苍白,绽开出无数怒放的红莲,散发着生命的气息,落叶归根!母亲,你挺直了脊梁,张开了双肩,把你的仇恨,变成仰天的怒吼!你是不屈,你是无畏,你是奋争啊!
残败的的梅凋零在残垣断壁的墙角下,枯萎在满目疮痍的废墟中,远处飘渺的天空传来一声巨人的宣告,为悠悠中华的五千年历史,添上了厚重的一笔!谁知道,这是梦境还是思索?
古老的文明,镌刻在断戈残戟之上。勇敢与忠贞,无畏与怒放,早已融解在我的每一个细胞之中;逝去的硝烟,飘荡在异国的天空。 坚韧与深沉,内敛与和谐,幻化做空气中的每一个微粒,随我同行。
祖国啊,你的涅盘为我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你的变革给我的灵魂带来沧桑巨变。
祖国啊,你若是那河边常青的垂柳,我愿化作你枝条上的一片绿叶,为你的青春增添一份新绿;你若是那浩荡的江流,我愿化作你支流上的小河,为你的浩荡平添一份行色吧!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正文: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 湖南省益阳 天骄 C24 傅予看那东方!什么?看见了什么?对!一条巨龙!一条腾飞的巨龙!那,便是中国,我们的祖国―中国!五千年的岁月沧桑,雷鸣电闪,风雨交加。她依然健在于亚洲的原野上,虽然早已双鬓斑白。多少次的战争洗礼,刀光剑影,炮火连天。血,染透了华夏大地,往事,不堪回首;回首,不堪入目。祖国啊!我伟大的祖国!你用你强健的体魄,保卫了华夏子女们。长江,黄河是你的脉搏;五岳,黄山是你苍老而又美丽的面庞;台湾,海南是你掌上的两颗明珠;四海,五湖是你鲜红的血液;而伟大坚强,则是你那不败的灵魂。我们―所有的炎黄子孙们,更是你十三万万的孩子们。我们的生命是属于你的,我们因你而存在,我们为你而崛起,我们为了你的将来,时刻准备着!投稿:20xx-3-5 21:18:00
屈辱、抗争、探索,这就是整个中国现代史。
特别是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的时刻,无数的爱国志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海内外中华儿女,不分老幼,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才使得中国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
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了许许多多爱国志士,这些英雄人物的爱国心,正是中国的脊梁,民族的灵魂。杨靖宇是无数抗战志士中的一名。1939年的终天,在一次战斗中,因一参谋的叛变投敌,暴露了作战行踪,遭到敌人的追杀。最后就身边仅有的两名战士也不幸牺牲。此时的杨靖宇被敌人重重包围,孤身一人病魔缠身,饥寒交迫。但他全然不顾敌人的百般诱降,单枪匹马与敌人顽强斗争,至死他都面无惧色,直到最后英勇就义。敌人不敢相信在缺粮半个月且温度在零下20摄氏度的情况下,杨靖宇能坚持最后。于是将他的尸体解剖,发现他的胃里全是草根、树皮和棉絮,没有半粒米饭!他的热血洒满了大地,他的爱国心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新中国成立后,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中央,树起了一座高大的石碑人民英雄纪念碑。以此纪念近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献身的无数先烈,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华美德最伟大的体现者。他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当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用现身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爱国志愿。
美德是人类精神美丽的花朵,爱国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不衰,就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无比优秀的民族,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解放后,中国人民怀着这颗爱国之心,献身于祖国的建设之中。邓稼先不顾条件落后,经验不足等困难,毅然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的设计了中国的自己的原子弹和氢弹。为中国人民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将是明天的栋梁。因此我们在学习文化的同时,更应该去学习怎样爱国。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爱国就要坚定不移,致死不变。爱国就是要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为至上。
虽然我们很多人的妈妈不一样,但我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妈妈——祖国。中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她就是我们美丽、可爱的母亲。看了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的《可爱的中国》,我的心像汹涌的大海一样无法平静,我深深地被方志敏爷爷的爱国情怀所感动。
方志敏爷爷生在灾难深重的中国,他为了拯救祖国,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革命。他最后不幸被捕,在南昌慷慨就义,时年36岁。他丝毫不稀罕华丽的大厦,宁愿居住在简陋潮湿的茅棚里;他经手的钱款无数,却从没有为自己奢侈过;他身陷囹圄,却依然用文字为祖国呐喊。他生命虽短暂,浩气却永存……
方志敏爷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却一直活在人民心中。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斗不息,前赴后继,终于赢得了新中国的解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欢歌代替了悲叹,富裕代替了贫穷,智慧代替了愚昧……
现在,中国的经济正在腾飞,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朝气蓬勃。我们是多么的幸运!为了祖国母亲明天更繁荣,更昌盛,我们要下定决心,认真学习,掌握本领,长大了报效祖国。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第八小学 彭宇航
关键词:祖国医学,心理治疗
医家根据精神因素在疾病和治疗中的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广泛运用心理治疗。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内经》中, 有很多关于中医心理学的论述。最常见的中医心理治疗方法可归纳为:心病心医、治标治本、说明开导、情感相胜、暗示转移、安神定志等几种。
1 心病心医
七情皆能致病, 然七情有七, 而古人概称五志, 曾因其中悲忧同属于肺, 惊恐同属于肾之故。但是惊恐虽属同类, 详细分又尚有不同。《儒门事亲》曰:“惊者为自不知故也, 恐者自知也。”恐怖多由内脏气血先亏而发生, 惊则多为外界突然刺激所引起。故张景岳说, 惊与恐虽为同类, 而恐之伤人, 更为伤害。惊是出于暂时的情志波动, 易于恢复;恐是由于内虚积渐, 故不易平复, 恐往往使心神伤亡, 《景岳全书·杂证谟·怔仲惊恐》曰:“惊恐虽若同类, 而不知恐之伤人尤其甚于惊者何也?盖惊出于暂, 而暂者既可复, 恐积于渐, 而渐者不可解, 甚至心怯而神伤, 精却则阴瘘, 日消月缩, 不亡不已。”七情虽然是由处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生的七种不同看法, 如喜、怒、惊、恐为对现在事物的感触而产生的情感波动;忧与思是对将来的种种思想, 结果未定;至于悲哀, 则是过去失败感伤哀痛, 结果已定;所以治疗时, 不能单靠药物, 还应从情志根源上着手, 就是俗语所说的“心病心医”。
2 治标治本
标本犹言标末与本泛的意思, 标本是一个整体, 故所谓标, 就是标志, 指现象;本, 就是根本, 指本质。从治病关系来说, 病人之症状为本, 医生之诊断为标;以病人来说, 人体正气之本, 邪气之标;以疾病来说, 致病原因为本, 其所反映的现证为标;以发病时间来说;先病、旧病、痼疾为本, 后病、续病、新病为标;以辨证的精神来说, 病情为本, 医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为标, 所以在治疗原则中, 有病在标而治其标的, 有病在本而治其本的, 有病在标而治其本的, 有病在本而治其标的, 有标本治的, 法虽不同, 其理则一, 知其一, 就可触类旁用, 由浅知深, 察近知远,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把握标本而使心理治疗作用发挥。
3 说理开导法
测其情, 顺其志。古人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 告之以其败, 语之以其善, 导之以其便, 开之以其苦。”这是一种最基本常用的心理疗法。要明辨病因病机、临床特征、指出病理转归和防法措施、深切了解病前生活、体质、人际、社会环境、精神活动等演变过程, 掌握病人的生理、心理整个情况后, 让病人把心中的积郁倾吐出来, 然后针对性地疏导其情感。用这种说理开导形式, 可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 力避消极因素, 减少恐惧心理, 使病向愈机转之。
4 情感相胜法
七情过、百病生、又可平。《内经》中指出:“百病生于气”,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可见情绪偏激或持久过度, 可以影响机体脏腑气血的生理功能, 使之升降失节, 功能紊乱。《灵枢》中说:“卒然喜不常、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 ”导致疾病发生。但在鉴别上主要见与“气”有关,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思则气结,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在治疗法则上, 应”上者抑之, 结者散之, 下者举之, 惊者平之。“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则应用在治疗上“恐胜喜”即以水制火也, “喜胜悲”即以火熔金也。应用在心理治疗上, 可称之“以情治情”或“以情胜情。”亦是祖国医学运用心理疗法治疗疾病的特点之一, 可以巧妙地根据以偏纠偏的原则, 有意识地来用某一种 (或叫相反) 情感活动, 去控制调节另一种情感刺激所引起的疾病。
5 暗示转移法
南渊雷老人曾谈用百合治百合病, 此乃暗示, 老人谓“非百合之功也。”《内经》曰:“把屋阴阳, 呼吸精气, 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其最基本特点是调整阴阳, 以深呼吸锻炼, 排除杂念, 意守丹田, 全身放松, 可以达到意气合一, 通经舒气, 它的渐进性松驰作用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暗示方式, 可用于矫正一般的职业性紧张和焦虑症状。
6 安神定志法
观其志, 首调神。《内经》指出“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精神健旺则真气从生、而邪不可干, 恬淡虚无, 恬愉自行, 保持安定乐观的情绪, 合理用脑,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就能更好地调节支配脏腑, 经络气血运行, 真气和顺, 以抗御各种病邪的侵袭。相反七情折寿, 若心怀慕恋、志结忧惶, 虽不中邪, 也可病从内生。尤其是老人脏腑多虚, 气血阴阳常有失调, 一遇情志所伤, 极易患病。如何排除杂念?首应明神, 则安神定志。令少思, 慎大怒, 防止精神刺激。因为心是一身之主, 藏神而生血, 宜常静而不宜多动, 人能静养, 则心血充满, 以营养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九窍, 加强性情修养和自我控制。保持乐观性格和愉快心境, 这样可以形神惧养, 体制裁增强, 提高抗病能力, 疾病则无从发生、这种精神内守, 而不耗散, 排出一切杂念的精神疗法取得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学习难点】
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学习方法 】
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板书: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放音乐《我和我的祖国》)
一、导入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都不能分割„„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一个人最质朴最高尚的情感。
新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女诗人舒婷用她的诗唱出了对祖国的爱,我们今天就一起通过这首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来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二、作者简介: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三、写作背景: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成诗于1976年 “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这首诗写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刚刚结束“十年浩劫”的历史时期,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的坎坷经历的青年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与信念。
四、关于朦胧诗
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
①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②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对的现实的感受。
五、诗歌阅读方法:(1)、把握特点——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厚的抒情性,和谐的音乐性。(2)、了解背景——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创作背景。(3)、展开想象——诗歌的集中性需借助想象拓展,诗歌的跳跃性需借助想象补充。(4)、捕捉意象——选择的意象,表达的意象,二者兼而有之的。(5)、推敲字词——用词造句的凝练、准确、抒情,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6)、体会音韵——音韵美,节奏美。
六、整体感知、初步诵读
1、找个同学放声朗读这首诗,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朗读展示给我们大家听听。谈谈看,在朗读的时候,你能从诵读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有什么感受?这里哪句诗最能具体充分地体现诗人在那个特定时代的情感?
参考:“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 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2、背景了解
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按常理,要表现热爱之情往往是热烈愉快、奔放昂扬的,就像小时候唱的歌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无比灿烂美好!为什么这首诗却透着沉重感?
为了更全面和深入地理解它,我们必须查阅背景资料,同学们在预习时不少人做了这个工作。我们来看——相关资料:舒婷初中毕业以后,去福建上杭山村插队。1972年底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由于十年**,国家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还没有从困境中完全复苏,诗人联想到祖国灾难深重的历史,充满了忧患,但**毕竟已经结束,现代化的脚步也已经迈开,诗人同时也充满了热切的期望和深情的祝愿。
3、自由诵读文本,概括各诗节的大意。
明确:
第一节:回溯祖国数百年的贫困、落后的历史。
第二节:写人民的痛苦和希望。
第三节:描绘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
第四节:强调“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关系。
七、精读细研
1.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诗人,在这首诗中作者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的? 明确:
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深沉悲痛的心情;第三组意象描绘祖国到了历史转折时期,已经走在了新生的起跑线上;第四组意象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关系,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2.每节诗末的“祖国啊”所抒发的感情是不一样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 明确:
第一个“祖国啊”包含着的应该是一种因为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而无限悲痛的情感,是压抑而悲哀的感情。第二个“祖国啊”包含着的情感是复杂的,对祖国千百年来的悲哀感到痛苦失望,但在这种失望的同时又看到这个民族曾有的灿烂辉煌,看到这个民族从来就没有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坚定的期望,于是在痛苦里又带着隐隐的希望。
第三个“祖国啊”包含着一种备尝艰辛后的由衷喜悦,是终于在痛苦后看到新生的激动甚至狂喜,沉重又欣喜。
第四个“祖国啊”包含着对祖国的无限感激和热爱,满怀着一种要为祖国贡献出自己全部力量的激动和热忱。这里的情感是激昂、热烈的。3.这首诗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明确: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以第一人称写成,以“我”向“你”(祖国)的倾诉,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风雨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
八、学生深情诵读全诗,揣摩诗歌内在旋律。
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
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这种诗句的音韵效果与诗人对贫困祖国的忧患意识十分相似,要读的沉重、缓慢、低沉。
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要读的舒缓。
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感情由低沉叹息转向亢奋热烈,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要读出高昂。
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读得坚定有力、不容质疑、给人高亢激昂的感觉。
九、自由神情诵读全诗。
十、【当堂训练】:
赏析舒婷的《思念》,完成题目。思 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颗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
1.诗的第一节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意象,分别抒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情思。
2.第二节中,诗人运用比喻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缠绵、真切,请分析下面比喻句各比喻什么。
①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②夕阳一样遥遥地注目:
3.鉴赏第三节在全诗中的作用。参考答案:
1.挂图 代数 琴 桨橹 茫然 苦恼 惆怅 焦灼 2.①时间缓慢 ②距离遥远
3、第三节是全诗的诗眼,点出所有的痛苦、惆怅、焦灼和期待全部发自内心.是源自心灵深处的“思念”。
十一、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有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
十二、布置作业: 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补充: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诵读指导)我是你 / 河边上 // 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 / 额上 // 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 / 深深
勒进 // 你的肩膀↗(这两句语速要快,是前边蕴积的感情的勃发)
———祖国啊~(第一次咏叹,深沉的感叹,语气低沉,表达出难以言状的悲哀)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第二次咏叹,痛苦的呼唤,语调略高,表达出几多痛苦,几多希望)我是你 // 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 // 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 // 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这两句语速要快,气势昂扬,读出一种难抑的激情)
———祖国啊⌒(第三次咏叹,欣喜的呼唤,语气中流露出抑制不住的喜悦)我是你 / 十三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 /平方公里 / 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 // 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语速快,语调逐句上升,为下面的最高音蓄势)
———祖国啊⌒
我亲爱的 // 祖⌒国↗(全诗最高音,感情最强烈。语气昂扬,倾吐献身祖国的热望)
注:/ 表示时间停顿较短;//表示时间停顿略长;⌒表示语气延长;~表示颤音;·表示是重音;↗↘分别表示声调微升和声调略降,突出抑扬顿挫感。
【祖国的传统文化】推荐阅读:
歌颂祖国诗歌朗诵;我心中的祖国05-28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案11-05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做热爱祖国的人07-17
国庆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0-19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祖国——我为您自豪09-14
2019年国庆节祝福祖国的句子 爱国赞美祖国的祝福12-18
祖国七十华诞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06-30
对祖国的祝福06-14
写祖国的作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