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派驻监督作用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发挥派驻监督作用

如何发挥派驻监督作用 篇1

突出政治监督,自觉做践行“两个维护”的表率。派驻纪检监察组干部身处纪检监察工作“第一线”,要在工作谋划中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要求的“五个准确把握”,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保障党中央政令畅通、全党在新征程中步调一致前进。要始终紧扣“两个维护”推进政治监督,坚持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以最高摆位、最大力度抓具体、抓落实。

强化精准监督,以全会精神赋能商务事业向前发展。全会清晰展望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指出了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实现路径和具体举措,明确提出了全面促进消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等涉及商务领域的重点任务。驻市商务局纪检监察组要自觉适应现代化建设内在需要,吃透精神、统筹谋划、精准聚焦,切实发挥“沉浸式”监督优势,通过监督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常态化等措施,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务实有效监督为商务系统落实“十四五”规划保驾护航。

打造监督铁军,推进商务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对标对表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不断检视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查找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上还有哪些差距;

要努力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强化实战练兵,加强调查研究,在应对处理商务系统各项任务挑战中积累经验,通过多干事、干难事提高纪检监察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增强防范化解商务领域重大风险的意识,增强服务保障大局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如何发挥派驻监督作用 篇2

一、官渡区横向联网工作进展情况

第一, 截止10月底官渡国家税局完成三方协议验证17560户, 其中企业10368户, 个体工商业户7192户;涉及20家银行243家开户银行。开具税票57445份, 比去年同期的43651份增加了13794份, 增长31.60%;银税库入库105, 706万元, 比去年同期的96, 955万元增加8, 751万元, 增长9.03%, 占总税额收入的47.13%。

第二, 截止10月底昆明市国税局直属分局在官渡区辖区内完成三方协议验证418户;涉及银行11家。开具税票6895份, 比去年同期的4965份增加了1930份, 增长了38.87%;银税库入库109, 225万元, 比去年同期的74, 970万元增加了34, 255万元, 增长了45.69%。

由于官渡区国税局和昆明市国税局直属分局使用的是省国税局开发的系统, 加之这套系统已经运行了两年多的时间, 已过了磨合期, 对日常出现的问题处理起来能够得心应手。

第三, 云南省地税局直征局横向联网工作是在今年的6月1日才开始上线运行, 截止10月底在官渡区辖区内完成三方协议验证62户;涉及银行30多家;开具税票267份, 银税库入库1, 898万元。由于上线时间短, 加之业务量不大, 故出现的问题也不突出, 具体表现在企业偶尔会发生银行余额不足。

第四, 官渡区地税局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做好横向联网的前期准备工作, 使用的是省地税局自行开发的系统, 计划11月15日前完成此项工作。一是提前收集并审核纳税人的纸质申报信息, 确保申报数据的准确性;二是组织试点单位技术人员检测试点设备的切换操作;三是再次与商业银行、国库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确保纳税人的税款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截止10月底完成三方协议验证1559户;涉及银行326家, 采取企业网上申报, 个体储蓄批量扣税的办法。预计大厅于明年1月1日开始使用这套系统, 企业网上报税将从3月1日正式上线。

二、横向联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横向联网最大的优点是共享信息, 电子信息的传递, 为无纸化处理提供了可能, 但是信息化和无纸化又对国库发挥监督产生了负面作用。

第一, 国库对电子信息的批量处理, 使国库监督职能出现了漏洞, 电子信息批量传递快捷、方便, 避免了国库与其他部门之间大量的手工重复工作, 降低了中间环节差错的发生, 但同时, 国库部门对提入的原始凭证不能全面细致地进行逐笔审核, 失去了国库柜面监督功能。当然, 通过电子信息的传递显示可以恢复原始信息的各项要素, 但是如果逐笔要素审核的话, 又和手工处理方法相差无几, 如何在国库工作效率和质量之间进行选择, 成了一个联网国库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二, 国库对输入的电子信息差错无法及时纠正。在手工录入原始缴款书时, 科目、级次、分成比例等差错可以被及时发现, 如果当天不能发现, 也可以由事后监督查出并得到及时纠正。在实行国库横向联网后, 如果电子信息批量入库, 缺乏监督检查, 国库就不能拒办不合规业务, 对违规业务无法及时退回和纠正。

第三, 横向联网系统是架构在各联网单位业务系统之上的一个信息交互平台, 其性能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联网单位业务系统软、硬件的综合处理能力。国税部门使用的是国税总局开发的系统, 系统相对完善, 但由于是较早的系统版本, 相关业务功能还有待改进, 如入库流水及报表下载不全, 给对账造成一定的影响。地税部门由于是自行开发的系统, 现阶段仍处于两套业务系统并行的状态, 因此税务部门业务系统之间存在着差异, 地税部门业务系统改造较大, 因此, 从国税和地税部门的业务量及业务金额上可见, 各部门系统推广的进度存在较大不平衡。随着各自业务系统的完善和业务进一步推广, 预计税务部门之间的差异将会逐渐缩小。

第四, 通过向官渡区地税局负责横向联网的人员了解到, 官渡区地税局在横向联网的前期准备工作中, 遇到最突出的问题: (1) 是商业银行相关人员对横向联网业务的认知度和操作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在三方协议的验证环节上, 纳税人到其开户银行办理业务时, 有的开户银行 (多数是商业银行的各个网点) 相关人员竞不知道有这套系统, 要怎么操作也不知晓, 导致企业三方协议验证环节过不了。 (2) 是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在企业信息录入时不积极配合, 例如官渡区大板桥街道办事处晚香蜜桃种植技术协会已经与官渡区地方税务局签定了三方协议, 并通过了验证, 该企业拿资料到其开户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大板桥分理处进行系统录入时, 开户银行以该企业名称太长无法录入为由, 也不积极与官渡区地税局和区人民银行取得联系, 而是让企业到人民银行进行录入, 导致该企业在税务、银行之间来回奔波, 从而影响了官渡区地税局横向联网前期准备工作的进度。到目前为止官渡地税局已签约银行为326家, 其中有120家银行已签约但未通过验证, 占签约银行总数的36.81%。

三、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 重视国库审核工作, 发挥国库监督作用。国库在预算执行中具有核算、反映、监督的职能, 在整个预算执行中起到对财税部门的日常监督作用, 国家预算法规定各项预算数字以国库数字为准, 因此国库的监督地位不容忽视。国库部门在横向联网工作中, 必须在确保国库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的前提下, 提高国库工作效率, 降低国库资金风险, 而不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失去国库的监督职能, 增大国库资金风险。

第二, 国库部门必须通过有效途径实施国库的监督和审核, 较好的办法是启用国库电子信息审核程序, 增加审核模块功能, 在实际操作时, 国库部门对传来的电子信息首先进行各项要素的计算机审核, 检测出不合规的业务立即查明原因, 有违反规定的予以退回, 2012年第12期中旬刊待通过审核工作后再进行业务处理。

第三, 各联网单位必须尽快按照人民银行或税务总局下发的业务需求和接口标准完成业务系统的改造, 不断优化生产环境, 保障系统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使各自系统软件能更好地适应横向联网系统的特点和要求。

第四, 在横向联网工作的推进过程中, 财税库银必须积极配合, 形成相应的联动机制, 对联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和调查核实, 共同协商处理办法, 使突出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同时要求各联网单位积极组织做好相关人员培训工作, 确保业务人员掌握新制度、新业务、新技能, 为顺利实施横向联网电子缴税打下坚实基础。

如何发挥派驻监督作用 篇3

内容摘要:刑事和解是提高轻微刑事案件司法效果的有效路径。为了进一步发挥刑事和解的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基层派驻检察室,采取“一评二查三调四监督五处理”的“五步”做法,即第一步先进行刑事和解的可行性评估,第二步开展调查分析,第三步主持调解,第四步履行监督,第五步做出处理,延伸法律监督触角,提高刑事和解的效率。

关键词:刑事和解 派驻检察室 “五步”做法

一、刑事和解适用的选择困境

[基本案情]2014年7月8日,谭某国与谭某军兄弟两人在平原县桃园办事处一分村中心街东头听到骑电动车的谭某周在说其父亲谭某某的坏话,二人遂将谭某周拦下,谭某国与谭某军先后对谭某周进行拳打脚踢,谭某周受伤,后被人拉开离去。谭某周的伤情经鉴定属轻伤二级范畴。

在审查起诉阶段是否对犯罪嫌疑人谭某国与谭某军适用刑事和解,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谭某国与谭某军构成故意伤害罪,因公诉部门事务繁忙,难以应对繁杂的调解程序,无法对调解活动进行长期有效的监督,刑事和解的实际效果会受到影响,从提高诉讼效率角度考虑,应直接起诉至法院,不适用刑事和解;第二种观点认为该案属于可以进行刑事和解的范围,因为审查起诉处于诉讼环节的中间阶段,公诉部门受理的案件一般犯罪事实已查清,相关证据也已收集完毕,责任比较明晰,这就为刑事和解提供了前提条件;而此时案件尚未审结或判决,刑事和解的情况直接影响审查的结论或判决的量刑,这就加强了双方尤其是犯罪嫌疑人一方达成和解的意愿,因此审查起诉阶段是开展刑事和解的最佳时机。但是“案多人少”的确是各地公诉部门存在的普遍现象,进行刑事和解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此时进行刑事和解以及如何进行刑事和解是公诉部门面临的实际难题。第三种观点同样认为应进行刑事和解,但主张将该案交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所在地的派驻检察室,由该派驻检察室在走访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后提出是否进行刑事和解的建议。

二、基层派驻检察室进行刑事和解的实证效果

本案经过多次探讨研究,检委会最终决定采纳第三种观点,把本案交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所在地的派驻检察室,由该派驻检察室在走访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后提出是否进行刑事和解的建议。

当地派驻检察室受理该案后,借住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所在村的检察室联络员和村干部的力量进行实际调查,获取了大量非讯问笔录中的相关信息,掌握了案件发生的背景和多重因素,同时也充分了解了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的心理需求和诉讼担忧,综合案件发生前后的各种信息,考虑当地的民风习俗,结合自身多年的办案经验,该派驻检察室检察官提出了刑事和解的建议。他们认为:“谭某国、谭某军、谭某周系同村村民,如果对其进行刑事和解,会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加害方通过积极赔礼道歉和弥补损失,使被害方获得较高的补偿和心理的慰藉,同时被害方据此对加害方的谅解,使得加害方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实现双方利益的双赢,有利于双方原有矛盾的化解和社会秩序的恢复。”

通过综合考虑,该案最终启动了刑事和解程序,谭某周与谭某国、谭某军面对面进行了沟通,谭某周接受了谭某国、谭某军的赔礼道歉,精神上获得抚慰,在心理上逐渐消除了对谭某国、谭某军的怨恨。同时被害人谭某周获得各项损失赔偿共计7.5万元。另一方面双方面对面的沟通,谭某国、谭某军真诚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自愿接受惩罚,承担责任。该案成功进行刑事和解后,经过征求被害人、公安机关的意见,并提交检委会讨论,决定对谭某国、谭某军作不起诉处理。这种方式既提高了诉讼效率,又节约了司法资源,而且还体现了对公共利益的保护。

三、依托派驻检察室开展刑事和解工作的经验

该案能够最终启动刑事和解程序,其中的关键考量就是当地派驻检察室的建议。德州市人民检察院近年来重视基层派驻检察室的建设,强化派驻检察室法律触角延伸功能的发挥,有效化解了基层社会矛盾和犯罪隐患,取得了良好的司法效果。派驻检察室开展刑事和解工作主要采取“一评二查三调四监督五处理”的“五步”做法。

“一评”指首先进行刑事和解可行性评估。如本案办理过程中,承办人发现犯罪嫌疑人谭某国、谭某军与被害人谭某周系同村村民,且案件符合刑事和解范围,有进行刑事和解的可能性,在公诉部门统一研究决定后将该案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的检察室。检察室对受理的刑事案件能否启动刑事和解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对是否符合刑事和解范围(包括案件类型、罪刑轻重)、适用刑事和解成功率(包括犯罪嫌疑人的经济条件、悔罪态度、被害人的要求等)、适用刑事和解的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形成可行性报告后公诉部门审核,公诉部门同意后出具书面意见。

“二查”指第二步调查和解意愿,调查分析纠纷背景。在决定对案件应用刑事和解后,首先了解双方当事人的调解意愿,坚持调解自愿,杜绝强制调解、胁迫调解的情况发生。基层检察室在调解前可以会同派出所、村干部分别约谈当事人,对调解的具体内容,如双方的要求、涉及金额等事项内进行了解和传达,使调解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双方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进行正式协商,既避免见面激化矛盾,又提高了调解效率。其次调查纠纷产生的背景,即调查案件发生的起因、经过,了解当事人的性格脾性、家庭情况、工作背景、案发后态度等,弄清纠纷情况,判明纠纷性质和是非曲直,是正确、圆满调解的纠纷的前提。

“三调”指第三步深入开展调解工作,化解双方分歧矛盾。目前,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刑事和解的主持机构,实践中,德州市检察机关派驻检察室在办理刑事和解案件过程中,大部分案件选择以调解中心(司法所或者派出所的调解中心)为依托和平台开展,检察室参与调解工作的形式,化解案件矛盾,当然也有部分是在村、镇调解中心的主持下组织调解,对当事人进行说服劝导工作。坚持个别调解和群体调解相结合。在说服劝导中,应根据纠纷性质、难易程度以及当事人的思想、性格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简单的纠纷,涉及当事人隐私或者其他不宜公开的纠纷,应个别调解。对比较复杂,影响面大的纠纷,可邀请周围群众代表,当事人单位的领导和亲戚朋友参与调解。有效引入社会力量,发挥社会调解的优势,不仅可以缓解司法压力,而且还可以整合社会资源。坚持面对面调解和背对背调解相结合。如当事人情绪激烈可采用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反之则用面对面的方式,为当事人提供充分沟通交流的空间,在调解方案上,做到公平合理,不偏不倚。

“四监督”指发挥刑事和解的监督职责,并主持制作调解协议书。对刑事和解过程进行程序、实体双监督。包括当事人权利义务有否告知、调解人员是否合法(包括其与当事人是否有利害关系,有否应当回避而未回避)、和解内容是否合法(包括内容是否违背公序良俗、赔偿金额是否合理、赔偿方式是否合法等)、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是否真实、自愿(包括有否存在强迫和解、诱惑和解情形)、犯罪嫌疑人是否得到谅解。主持制作调解协议书。审查完上述内容后,按照规定的格式制成《刑事和解协议书》,双方当事人签订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当事人各一份、和解主持单位一份、派驻检察室一份附卷。督促履行,确保协议落到实处。在调解内容赔付完毕后,及时指导被害人出具谅解书。

“五处理”指应用和解协议,作出处理结果。对于和解失败的刑事案件,应当及时提起公诉,对于达成刑事和解案件的最终处理,应当根据案件的性质、犯罪嫌疑人悔罪态度、赔偿情况等作出相应的处理。一是相对不起诉。对于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情形的,由承办人提出相对不诉意见,经检委会讨论决定;二是附条件不起诉,对符合《刑事诉讼法》第271条规定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法定代理人等各方意见,并对未成人的个性特点、成长经历、家庭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对考验期进行监督,考验期满符合条件的,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三是提出从轻处罚的公诉量刑建议。对不符合不诉条件的刑事和解案件,起诉至法院后,作出从轻处罚的量刑建议。

如何发挥派驻监督作用 篇4

摘 要: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主要是对驻在单位和授权对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促进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文对此探讨,旨在为进一步发挥发挥基层纪检监察派驻机构重要作用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和智力参考。

关键词:基层纪检监察派驻机构;重要作用;探讨

县级派驻的纪检监察机构由县纪委、县监察局直接领导,并对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的业务工作和干部工作实行统一管理。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主要是对驻在单位和授权对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进一步促进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充分发挥县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必须要做好四个方面机制建设

(一)要突出监督职能,加强监督检查机制建设

派驻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实施监督。要始终把加强监督作为第一位的职责,牢固树立“加强监督是本职、疏于监督是失职、不善于监督是不称职”的观念,以“三重一大”为重点领域,切实抓好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情况等问题的监督,把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作为派驻工作的重点对象,解决“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力、下级监督不了”的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反腐倡廉的贯彻落实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贯彻落实重大方针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和查处违背党的方针政策的行为,确保重大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保证政令畅通。

(二)要健全完善制度,加强预防惩处机制建设

要结合驻在部门或系统的业务特点,积极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协助驻在部门制定符合实际的具体工作措施,督促落实好承担的惩防体系构建任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发生违法违纪问题,主要原因是制度不规范,出现“牛栏关猫”的现象。因此,要坚持把健全完善制度放在首位,将监督寓于制度执行之中,以制度促进行动上的自觉,从根本上筑牢监督的第一防线,认真抓好驻在单位各项制度规定的落实,着力解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四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行为,对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违纪问题要坚决查处,坚持有案必查、执纪必严,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提醒,早敲警钟,使党员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坚决维护纪律的严肃性。

(三)要提高协调能力,加强组织协调机制建设

派驻机构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协助驻在单位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研究部署、组织协调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帮助驻在单位领导班子把业务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落实。要紧紧抓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分解落实好反腐倡廉的各项目标任务,确保组织落实、责任落实和目标落实,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完成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同时,在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过程中,要坚决克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无论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还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都要在结合驻在单位实际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思考,采取新的举措,求得新的成效,努力体现各自部门的工作特色和亮点。

(四)要规范权力行使,加强权力运行机制建设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发生违法违纪问题,主要集中在权力行使的过程中。因此,要把对驻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制约措施落实到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一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

二、做好县级纪检监察派驻工作 的几点工作建议

(一)做好纪检监察派驻工作,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派驻机构与机关各室的关系,组与室之间要多沟通、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处理好与派驻单位之间的关系,派驻机构和派驻单位之间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只不过是工作方式不同而已,纪检组是工作的监督者,驻在单位是工作的执行者,都是围绕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开展工作,两者之间要在工作沟通、信息交流情况通报等方面相互协作,形成工作机制。派驻机构要主动而为,派驻单位要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和指导,从实践中看,纪检派驻工作的开展顺利与否,取决于派驻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是否理解和支持。三是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派驻机构工作不能就监督而监督,而要把监督与服务结合起来,在监督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履行职责。四是处理好惩治和预防的关系,要惩防并举,以防为主,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警示教育,结合单位特点,制定防范措施,做到警钟长鸣,防范于未然;另一方面要敢于办案,做到有线索必查,违法违纪必究,坚决惩处腐败行为。

(二)做好纪检派驻工作必须要抓住工作重点

监督是派驻机构的重要职责,要睁大眼睛看问题,抓住问题做工作,一是盯住重点对象,把派驻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放在首位,促使他们带廉洁自律之头,行廉政勤政之责,通过制度约束,监督检查,述职述廉,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等措施把领导干部监督好。二是盯住重点事项,派驻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就是纪检组监督的重点,对派驻单位权力运行和决策实施全程监督,保证决策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三是盯住重点环节,要结合派驻单位的业务实际,盯住权力运行核心环节,通过细化分解,健全制度,权力制衡,把监督工作融入其中,做到重点环节不出问题。

(三)做好派驻工作必须树立派驻机构自身形象

如何发挥派驻监督作用 篇5

“中梗阻”中的重要作用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全市治理“中梗阻”问题的主力军。但运城市“治理中梗阻、优化软环境”万名干部群众问卷大调查结果却显示,仅有45.4%的被调查者对单位派驻纪检组发挥作用情况表示满意,认为单位对中层干部主要通过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和制约的仅占9.48%。由此可见,派驻机构在治理“中梗阻”问题上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尽人意。各派驻纪检组长应切实负起责任,坚持健全机制、严格把关、深入教育、勇于监督,尤其是全市财政系统的纪检组长,更要充分发挥其在监督中层干部依法理财、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努力使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真正成为疏通“梗阻”的利器、清理“顽症”的良药。

一是建机制。彻底杜绝“中梗阻”现象,制度建设是根本。要想保持高效快捷、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就必须建立科学严密、便于操作的工作制度。但在问卷调查中,51.31%的被调查者认为,“制度建设存在空白区,覆盖不到位”、“制度设计不合理,有缺陷”。作为财政部门的派驻纪检组,要积极协助驻在部门党组织,在建设运城特色惩防体系的大背景下,结合财政系统实际,着眼

荐出来,纳入组织视线。要严把考察关。主动参与对拟任干部的考察,深入资金拔付一线,深入基层群众听取意见,真正把对干部的实绩考察情况与群众意见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组织认定与群众认可的统一。要严把任用关。积极协助驻在部门根据干部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岗位,避免出现用人上的“错位”。

三是会教育。“中梗阻”问题的存在,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层干部缺乏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不能自觉遵守规章。调查结果显示,有70.1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加强对中层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其正确对待名利权位、进退流转。作为派驻纪检组,必须在大力弘扬廉政文化的同时,积极协助驻在部门党组织创新教育内容、形式和载体,增强中层干部自觉执行制度的意识,切实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具体要做到“两个坚持”:坚持分类施教、因岗施教。坚持从中层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出发,分析他们思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分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解疑释惑,辨明是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对中央、省委、市委整治吏制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宣传教育的同时,注意结合实际,参照全市14个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的办法,把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结合起来,坚持用身边的正反典型和鲜活事例教育身边的人,使教育内容真正触及中层干部的灵魂,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通过教育,使中层干部牢固

树立廉洁、诚信、勤俭、务实、奉献、为民的思想观念,在驻在部门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和环境。

如何发挥派驻监督作用 篇6

一、领导干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一是权钱交易。极少数领导干部利用提拔任用、调动干部、工程发包、办理各种证照的审批等机会收受贿赂、提拔晋级。例如, 原四川营山县委书记杨毓培, 利用职务之便, 帮助他人调动工作、职务晋升, 先后收受61人贿赂共计人民币241.7万元、美元3000元, 另有300多万元财产不能说明来源, 被判处其有期徒刑17年。

二是权色交易。别有用心者察颜观色, 瞄准所好, 利用“肉弹”攻击, 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样的案例更是举不胜举, 其中不乏党的高级干部, 成克杰就是典型的一例。作为党培养多年的高级干部, 他利用手中职权, 大搞权色交易, 为情妇谋取私利, 最终走上了断头台。

三是以权变钱。部分腐败分子利用手中权力巧立项目乱收费, 设置“小金库”, 享用自如, 或者购买自用物品, 变换合法名目, 大笔一挥, 公款报销。在濮阳市的反腐倡廉教育展中, 我们油田某单位的一名科级干部名列其中, 他利用手中职权私设“小金库”, 自断前程的案例发人深思。

四是赌博生钱。一些人为巴结讨好领导干部, 就主动迎合某些干部赌博的嗜好, 安排专人陪赌, 任务是乱出牌, 目的是只准输不能赢, 保证管着“生死簿”的领导干部日进斗金。江苏省某市一年曾查处各级干部参赌案件112起, 副科级以上干部147人, 党员干部成为赌场上的一道刺眼的风景, 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

二、领导干部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一是该改造的不去改造。近几年, 从许多领导干部的自查材料中不难看到:“放松了思想改造”、“不注意生活细节”等应付式套话, 说者自然, 闻者不吃惊。难道“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真的是小事吗?恰恰相反, 放松了学习和思想改造恰恰是一个人蜕化和变质的开始。纵观一些违纪违法分子, 通常都是走的这样一条不归路:自幼出身贫寒, 从小发奋学习, 就业勤奋工作, 提拔以后放松了学习和思想改造, 开始追求享受, 逐渐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是该追求的不再追求。很多人走上干部岗位以后, 放弃了高尚的精神最求, 成为物质世界的“奴隶”。经常以探访为由, 在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 在生老病死婚丧喜事之日, 在提拔调动升迁之日, 从薄礼到厚礼, 步步渗透, 有问题的解决问题, 无问题的为日后打下基础。

三是该监管的监管不上。近年来, 国家、集团公司、油田党委制定了各种监管制度, 但在实践中, 极少数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 认为上级监督是不“信任”, 群众监督是“找茬”, 思想上消极抵触。在贯彻落实监督法规过程中, 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不到位, 班子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名存实亡。群众认为主要领导不重视, 自己监督别人是多管闲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利益角度考虑, 监督别人只是树敌, 自己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四是该监督的监督不了。领导干部是否廉洁, 其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家人是最了解的, 且不说领导干部是否接受监督, 即使能够自觉接受监督, 又有谁敢于监督他们?在领导面前谁敢于说不字, 敢不言听计从?领导干部身边的工作人员, 本应该当好领导工作上的参谋和助手, 可是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却充当了“应声虫”, 更有甚者借助自己的特殊身份, 帮助领导干部遮遮掩掩, 成为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催化剂”。

三、依靠群众监督净化干部队伍

群众路线, 是我们的传家宝。无数实践证明, 请群众来监督干部和各方面的工作, 必将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效果也一定会很好。

一是完善群众监督机制。严格选拔领导干部的民主推荐制度, 凡未按程序进行民主推荐, 组织部门一律不予考察, 党组织一律不予讨论和审批。建立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制度。在搞好民主测评的基础上, 探索建立领导干部的民意调查制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或建立测评网页等形式, 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同时, 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的信访、举报制度, 调动群众力量参与干部监督。

二是增强群众监督意识。要全面提高群众自身素质, 增强其依法进行监督的意识, 鼓励和引导群众行使好监督的权利, 保护和调动好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利的积极性。要坚持执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领导干部向职工群众进行述职述廉, 接受群众询问和民主测评。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有效利用内部报刊、广播电视、局域网络等媒体介质, 营造群众监督的氛围。

三是畅通干部监督渠道。依靠群众,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是加强监督的力量之源。要把以群众监督为主的社会监督作为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重要手段, 设立监督电话、意见箱、局域网等多种形式, 不断拓宽渠道, 延伸触角, 广开言路, 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 充分了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推行干部竞争上岗。竞争上岗是一种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主要特征的干部选拔任用方法, 把干部选拔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对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有效地克服由少数领导选人而出现的封官许愿和凭个人好恶选人用人的弊端, 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具有积极的作用。

如何发挥派驻监督作用 篇7

洪兴旺

如何在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进一步推动干部监督工作是新形式下加强党的建设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干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深入分析当前群众监督的特点、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有意识地把教、管、监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推动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正确认识当前群众监督的主要特点

群众监督是以民主作基础,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广泛的民主监督,是党外监督的主要渠道,是对党内监督的有益补充。群众监督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是广泛性。群众监督因监督主体的广泛性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弥补了党内监督及其他监督形式的不足,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及其它公务人员8小时内外的各种活动进行广泛监督,监督对象几乎涵盖了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部门、单位。

二是公开性。群众监督活动或借助新闻媒体,或在公共场所,反映和处理问题也都在社会监督下进行,因而监督者与被监督者都感受到了公开的压力,增强了责任感。

三是针对性。随着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党政纪条规的深入宣传,群众监督热情空前高涨,监督水平不断提高,往往能集中反映出党员干部违纪违规、作风粗暴、与民争利等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四是互补性。群众监督特点鲜明,与其它监督形式各展所长,优势互补。比如纪检监察办案过程中,通过群众主动反映和走访了解,往往能发现一些新的证据、线索,甚至是提供并不掌握的新问题,使案件得以迅速突破。

五是多样性。群众监督形式多样,民主评议、公开、承诺、述职述廉、阳光

投诉、听证质询、信访举报等群众监督制度,批评、建议、质询、检举揭发等都可成为群众监督的有效形式。

六是预防性。群众监督往往是从监督干部的工作作风,对待群众的态度等开始,当普遍的群众对某一干部的工作作风感到不满时,干部教育管理、监督部门如能及时发现解决,则诸多可能导致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因素将被消灭在萌芽状态,进而预防干部走向犯罪的深渊。

二、深入分析群众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群众监督的广泛性、公开性、针对性、多样性、预防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凸现了群众监督的优势,形成了党内外、多渠道监督的合力,意义重大,但在实践中,受传统思想、监督主体素质和民主监督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当前群众监督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1、从监督主体上,群众监督尚存在三大误区。一是不敢监督,由于被监督对象通常是各级组织、政府机关及公务人员,甚至是一些领导干部,群众基于惧怕心理,怕招事生非,引火烧身,遭打击报复,影响自己的“处境”。二是不愿监督,认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达不到预期效果,因而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乐当“和事佬”,不愿参与监督。三是不懂监督。许多群众对监督认识肤浅,对党的政策法规、行政机构设置、监督方法途径和民主监督知识了解不够,对如何行使民主权利、开展群众监督缺乏必要认识,因而有不懂监督、不会监督的情况存在。

2、从监督客体上,还存在三大不足。一是对群众监督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同志认为群众监督无关痛痒,强调自己身份特殊,素质比群众高,没有必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接受监督意识不强,一些党员干部不能正确对待群众监督,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对来自群众的监督往往不太愿意接受,一提起群众的监督就认为是群众挑毛病、找茬子、捅娄子。三是有的领导干部搞“暗箱操作”,剥夺了群众的知情权,谈不上保证群众有效地行使参与

权、监督权。

3、从监督形式上仍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机制不健全,监督弱化。目前,群众监督尚未纳入法制化轨道。群众监督主体的职责、权限以及监督活动的范围、方式、程序等,缺乏缜密的具体规范,致使群众在行使监督权时常遇到干扰障碍,甚至受到为难、打击。二是监督渠道不够畅通。由于在下情上达、受理监督等方面存在制约因素,使群众监督虽然倍受提倡却难以有效实施;同时,群众监督与法律监督、党内监督等其它监督形式尚未形成有机结合的体系,群众与党员干部所在单位相互之间的沟通、联系不够,无法形成综合效应,削弱了群众监督的力度。三是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载体和平台,且透明度不高,大部分政务公开的内容大体上还停留在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上,但群众真正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却“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愿或不敢公开。

三、结合工作实际,发挥好群众监督的作用。

在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推动干部监督工作,需要在以下方面加以有力引导:

1、在干部教育管理过程中增强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实践证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当前,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重点是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思想问题。加强监督,是对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也是关心爱护,目的是使领导干部少犯或不犯错误,广大党员干部应从思想上解决重视不够的问题。二是认识问题。要强化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要把人民的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爱护,而不应该看成是“跟自己过不去,有损自己的威信”,要拿出应有的态度和胸怀,虚心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三是行动问题。要把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诚心诚意接受监督,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

勉,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在干部教育管理过程中讲明群众监督的重要性。党中央三代领导核心历来高度重视依靠群众做好干部监督工作,强调“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毛泽东)。”“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邓小平)。”“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的作用(江泽民)。”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这些重要论述,联系工作实际,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有力推动干部监督工作必须充分依靠群众,重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同时,随着领导干部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空间日渐广泛,活动方式日益多样,不少领导干部的问题往往是出在“社交圈”、“生活圈”当中。如何减少和消除干部监督工作的“暗区”和“盲区”,做到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干部的社会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就得依靠群众的民主监督。

3、在干部教育管理过程中注重探索发挥好群众监督的方式方法。一要加快民主法制建设,保障群众依法监督。提倡和鼓励群众依法监督。一方面,要全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增强民主意识,依法保护和规范群众监督,并通过法律手段创新群众监督的具体形式。另一方面,大力提倡和鼓励群众监督,逐步健全群众监督的激励机制,对提出合理化监督意见产生明显效果、或举报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的,经查实后可予以适当奖励;对压制群众监督,打击报复监督举报人的应予以严肃查处,以此来保护和激发群众监督的积极性。二要不断完善监督体制,为群众监督创造条件。权力监督的基本前提是必须让人民群众有知情权。因此,要进一步落实和改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努力提高权力的透明度,减少权力的随意性,保证权力运行的规范性,重大决策事项、重大干部任免、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大宗资金开支等都要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并及时向党内外群众公开,只有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行动”,才

能真正调动人民群众对权力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要重视信访举报工作,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在当前群众监督机制还不健全、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备的情况下,改进信访举报方式是群众参与监督的有效途径。三要重视信访意见的运用,根据信访和调查情况,采取适当方式给机关单位和个人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建议,使群众监督意见落实见效,给上访群众一个满意答复。四要重视人大、政协、人民团体、新闻舆论监督作用,扩大群众有序的政治参与。要把党外群众监督和党内监督及其它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形成监督合力。人大、政协和新闻舆论监督等形式,通常也是群众监督意见表达反映的重要渠道,对从方方面面反馈回来的群众监督意见,都必须给以必要的重视,这样既可以形成监督合力,又可以有效丰富群众监督的形式,不断拓宽群众监督的载体和平台。五要充分利用群众监督成果。群众的监督是否能够得到认真对待,是检验我们的干部工作是真心实意接受群众监督还是图形式、走过场的试金石,是群众监督能否真正取得实效的关键。对此,我们注意突出抓好三个环节:

1、情况核实。凡群众反映的问题,组织部门都要认真调查核实。问题重大的,由组织部门会同纪检监察部门一同进行调查核实。对匿名举报,只要问题有实有据,提供线索清楚,我们也都组织调查核实。

2、结果反馈。查证核实的结果以及干部的最后任用情况,我们都及时向群众反馈,让群众实实在在看到自己参与监督的成效。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热情,同时还可以使组织与群众之间,在对干部认识和评价问题上,减少分歧,扩大共识,使党组织的决定更容易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3、成果运用。坚持让群众对干部的评价及反映情况等作为考评干部的重要依据,对群众反映强烈且查证属实的,坚决不予提拔重用,防止和克服干部工作中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的不正之风。

充分发挥财政监督保驾护航作用 篇8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入手,认真贯彻财政部“更新监督理念,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的指示精神,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探索建立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紧密衔接、相互制衡的财政管理运行体系、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健全财政政策体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税制改革、推进依法理财等方面的保驾护航作用,全面提升财政监督能力。

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稳定经济增长,特别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保障财政调控政策的落实执行,是财政监督的重要职责。通过财政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控总量、调结构、促协调”的稳健财政政策,确保财政政策发挥效应,并通过财政监督检查,促进分配的公平正义和财政宏观调控环境的改善。

财政监督工作要切实保障关系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以监督检查服务完善区政府与街、镇间财政关系,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二是以监督检查服务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

度,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的动态监控和调研分析,及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转移支付制度。三是以监督检查服务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科技、就业、社会保障、节能减排、公共安全等方面财政投入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的监督力度,确保各项惠民资金政策落到实处。同时,探索开展绩效监督,推动加快建立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财政监督工作要主动关注财税制度的实施情况,加强对税制改革和税收扶持政策的监督调研,健全和完善税收收入监督机制。通过开展税费改革制度的检查调研,推进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优化财政收入结构,确保财政收入增长稳定、结构优化、调节有力。

此外,财政监督工作还要适应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促进建立高效有序的财政运行机制,大力推进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通过对预算编制、执行的监督检查,服务和促进部门预算改革。探索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财务的日常监督,促进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稳步推进财政综合预算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同时,通过监督检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政府采购改革。

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引向深入,紧密联系工作

实际,推动财政监督工作科学健康发展。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财政中心工作大局之中,切实做到为大局服务,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管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和改革的总体设计之中,围绕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从制度上实现财政权力运行监督制约自控机制,强化严肃财经纪律的源头治理。坚持将财政监督工作贯穿于财政管理全过程之中,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提高财政监督信息化水平,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促进财政管理和机关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到以监督检查促进整改,以监督检查促进管理,以监督检查促进改革。

在监督方式上,要注重事前调查审核、事中跟踪监控和事后专项检查相结合,加强对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要综合运用检查、调查、审核、督促、反馈等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财政监督绩效。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强化实时监控,提高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水平。在监督成效上,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成果利用协调机制,切实使财政监督做到有为、有位、有威,促进财政管理职能的落实。在职监督基础工作上,按照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要求,做好财政监督制度建设、理论调研、信息宣传等基础工作。在监督资源建设上,要统筹兼顾财政、审计和其他政府部门的监督资源,适

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正面作用 篇9

舆论监督是新闻报道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经济转型时期, 社会越活跃, 遭遇新的矛盾就会越多, 面临新的问题也会越多。媒体绝不能因为一些权力组织及个人不喜欢或抵触、干扰舆论监督, 在人民群众利益和国家财产遭到损害、需要舆论监督时出现“失语”和“缺位”, 使得公众听不到媒体的声音, 看不到媒体的作为。事实上, 党委、政府对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引导舆论, 促进社会进步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重视。2011年2月15日,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会见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时就指出:“对发展有利、对事业有利、对民生有利、对人民有利、对改进工作有利的舆论监督, 就是正面报道。一个地方的形象恰恰是在工作中不断改进薄弱环节、把工作做得更好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

新闻舆论监督通过对社会突出问题以及不良现象进行曝光、批评, 或者发表人民群众对地方党委、政府某方面工作的建议、呼吁等, 这些都能够起到表达民意、凝聚人心, 促进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对“党和政府明令禁止”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不良现象开展舆论监督, 不仅是秉持正气、惩恶扬善, 同时也是弘扬主旋律,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现。

敢于担当责任, 抓住社会热点, 加大监督引导力度。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扩展“铁肩担道义”的情怀, 对与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的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市场秩序、物价、土地和权力腐败行为、不良风气等进行经常性的舆论监督。报真情、说真话, 正视问题而不掩饰, 针砭时弊而不回避, 纠正错误而不姑息。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发展中的新问题, 理性看待暂时的困难, 疏解情绪、积怨和矛盾, 指明方向和希望。

尤其是应对突发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和政府工作大局的突出问题, 更需要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在第一时间介入。不然, 任其流言蜚语四处传播, 势必会给工作造成更大的被动。主流媒体及早介入调查, 反映事实真相, 把握话语主动权, 才能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

为开展好舆论监督, 发挥好舆论监督的正面引导作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把好关把好度。做好舆论监督的选题策划, 对重大选题和敏感问题的舆论监督, 都应该事前进行研究, 报道的对象、主题、时机、界限、版面安排以及可能出现的反应等, 都要统筹考虑, 把握好尺度, 理性报道。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坚决把好政策法规和社会反应的分寸, 引导事物向良性发展, 确保政治方向正确, 法规政策上不出偏差, 不违反宣传纪律。

注重社会效果, 着眼于解决问题。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在进行舆论监督时, 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 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发挥好疏解社会矛盾的“渠道”和“阀门”的作用, 处理好报与不报、急报与缓报、公开报道与内参报道的关系。要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维护稳定、凝聚力量为出发点, 抓住群众关心、党委政府重视、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的问题开展舆论监督, 做到不猎奇、不炒作、不制造“轰动效应”, 少报道或不报道现阶段没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对报道后问题解决得好的, 要及时给予肯定;对能解决而不解决问题的, 继续跟踪报道, 促使其最终解决。

真实、准确、客观、全面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在进行舆论监督时, 需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包括被监督一方的意见, 切忌带着情绪和单方面的观点找证据, 更不能主观臆断、道听途说、偏听偏信、以讹传讹。要不惧怕外来的压力和影响, 坚持做到新闻来源可靠, 真实全面, 报道内容准确, 分析评价客观公正。忠实地反映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 决不能以点带面、以偏赅全。所报道新闻事实必须经得起公众的拷问和实践的检验。要摆正位置, 不越权, 不干预民事和经济纠纷调解、不干预正常的司法审判活动, 在纪律和法制约束下行使好舆论监督权。惟其如此, 新闻媒体才能握有话语权, 树立权威性, 赢得公信力。

善于借力增效。媒体只是新闻信息刊载的平台, 它不能代替职能部门直接解决问题。新闻舆论监督只能通过这个信息平台把事实公之于众, 形成舆论压力。最终所反映问题的解决还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此, 媒体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的同时, 应尽可能地与职能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作深入的沟通, 对调查反映的事实在解决问题的认识和思路上达成共识, 从而使这些部门变成支持舆论监督的有效力量。把媒体的舆论监督变成促进职能部门积极履行职责的催化剂, 并通过新闻舆论的这种增效作用, 推动职能部门提高履职执行力, 促成问题及早解决, 并以此推动由单个问题到这一类问题从政策措施层面上取得有效解决。

上一篇:不安于现状的名人名言下一篇:对党绝对忠诚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