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设计的合作学习模式(精选8篇)
[关 键 词]:合作学习英语课堂教学
一、实施合作学习的背景
新一轮教学改革不仅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学”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着较大的转变,需要我们的反思和研究。
在新教材使用后,谈得最多的就是创造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以适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编写的新课标英语教材。
到目前为止,个人认为新教材的使用并没有达到其预想的效果,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发现在英语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使本来新教材的优点成了教学过程中的缺点。
1.由于现行教材容量大,教师被教材牵着鼻子走。对教材的过度重视使目标转移,教师把备课重点放在了教材上,对学生却忽视了。
2.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学生基本上还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谈不上有什么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结果造成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产生两极分化,使不少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课堂教学需要引进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语言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美国著名的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说:“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试图将社会学、团体动力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从而为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要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较理想的方法可以先从改变学生的学习策略入手,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与人大胆交流、充分合作。本文将从实践的层面,谈几点英语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教学体会,笔者从实施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组织策略、基本形式、评价、反思、体会六方面阐述了合作学习模式在NSEC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设计和运用,以供同仁参考。
二“合作学习”实践的理论依据
英语学习是一个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在谈到中学生的一般性发展时,皮亚杰(Piaget)认为,中学生所接受的社交互动的质量和数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本人成长发展的速度。Vygotsky(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学生独立工作时具有的实际能力,另一个是在和别人一道工作时,在有旁人协助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比实际能力高一级的程度。他把这两个层次之间的距离叫做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近似发展区,缩写为ZPD)。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随时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协助,加速“近似发展区”内高低两个层次之间的螺旋扬升,不断地把今天的“近似程度”,变成明天的“实际能力”。
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更主要的是生生交往。这是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因素,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增强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加速促进学生掌握外语进行交往的进程。
三、“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
第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且确定4个角色:组织者(本组开展活动的核心人物);记录员(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计时员(确保本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任务);记者(作为本组的发言人,活动结束后向全班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
有效的学生分组活动是精心设计的、有目的和有准备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随心所欲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根据不同的课型要求,充分备课。在准备教案时,分组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时间、活动的材料、活动的要求等都要精心考虑、设计和策划。这一切必须在教案上有详细的反映。这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分组活动才能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获得较好的效果。
第二,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小组成员的性别、能力、原有成绩、性格特征、智力差异等因素,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重新分组。根据情况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或按问题、兴趣临时组合。实践证明,同质分组有利于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深入研究;异质分组有利于资源的利用;按问题、兴趣分组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三,为了便于“合作学习”,小组编排应以有利于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为原则。
1.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建立长期合作小组。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定时开办学习方式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优秀的操作策略,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3)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2. 增强小组合作技能。
1)小组中有两种角色:学习的操作者和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过程或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其他成员要对其观点进行评价。
2)在全班交流中,中心发言人要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
3)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必须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有充分的交流和表现的机会。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形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课堂中每项活动都应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设计。合作互动学习的研究者认为: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有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笔者在认真学习和研究有关“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提出高中英语“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角色表演--信息处理--集体讲授--语义重建--课外活动。现分述如下:
1.角色表演
这种方式经常用在NSEC的reading-speaking课型中。即教师教完新授课后,给学生一个话题,让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这一话题发挥想象,通过创设情景,自编对话,进行角色表演。例如:在教学NSEC BOOK 1 Unit 4 Earthquake 中的课文后,我让小组成员创设各种火灾场景,如:野外郊游,住旅馆,在电影院看电影时等情况下遇到火灾。这些场景符合实际情况,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因此,他们都能积极参与表演,互相配合,承担各种角色。这样,学生们在各自的角色表演中不知不觉掌握了一些常用口语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
活动前,教师务必让学生明白任务和要求,并给予适当的示范和提示。活动中,教师要及时反馈检查情况,帮助学生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角色表演是一项有用并且有趣的语言练习活动,能唤起学生兴趣和培养信心。许多原来对英语学习兴趣不大,信心不足的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角色表演活动并且表现得很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信息处理
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task-based activities)及完成任务的步骤和方法。各小组根据具体任务或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自由发表意见,经记录员记录整理后,向全班汇报。此环节是“合作学习”的重头戏,占据课堂时间较多。小组讨论可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1)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3)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事和物的能力。
“讨论”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作出正确的推论(deductions)和合理的推断(inferences)的能力以及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的讨论话题(topics),应力求具有开放性。在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理解上,通过小组讨论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例如,在教NSEC BOOK 1 Unit 3 Journey down the Mekong时,笔者根据课文内容的线索向各合作学习小组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①How does Wang Kun feel about the trip now?
②What do you think has changed his attitude?
通过讨论,各小组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想象丰富且言之有理。
3、集体讲授
M.韦斯特指出:外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精讲精练”和“少讲多练”。每节课的集体讲授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例如,在教授Book2中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区别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牧师的故事,这位牧师不愿意穿与其他牧师不同的服饰,他说:I will wear no clothes which will tell me from my fellow-men. 他的这句话见报时,句子中多了个逗号,结果成了:I will wear no clothes, which will tell me from my fellow-men.当学生读懂这个句子后,顿时哄堂大笑。笔者随即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并讲出两者之间的区别,稍加补充之后,让学生完成精选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语义重建
语义重建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从口头表达开始,逐渐上升到书面表达形式。书面表达离不开听、说、读的训练,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开始时教师就向学生讲明主题,然后开展小组辩论,使全体学生能积极参与同该主题有关的辩论活动,感知大量的语言信息材料,学生就有了较清晰的表象。在此基础上,从单纯的再现到大幅度的扩展,再到脱离原语篇的自由表达,构成了一个有梯度的连续系列过程。
可以让不同组的学生学习用不同的观点看待问题,将持有相同观点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讨论,收集更多的证据、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以便和对方组辩论时驳倒对方。例如,当学生学了NSEC BOOK 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后,笔者就给出话题Is it necessary for Beijing to host the 2008 Olympic Games ?下面是正反双方的观点:
Agreement:
1.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will learn about the city and its people.
2.Attracting investment and developing economy.
3.Many sports fans will visit the city and will bring great benefits to the city.
4.Showing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Improving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the foreigners.
Disagreement:
1.It is very expensive to host the Olympics. Maybe the money should be used for other things.
2.Too many visitors may do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3.The venues and buildings may be wasted after the Olympics.
4. Disturbing people’s daily life .
在上面辩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跟据下表信息写一篇短文,介绍讨论的情况。
一些同学认为 另一些同学认为 你的观点
1.应该主办
2.增加知名度
3.吸引投资,发展经济
4.增进中外交流 1.不应该主办
2.浪费钱
3.场馆闲置
4.过多游客增加城市压力。 1.......
2.......
3.......
4.......
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听、说、读、写的立体式训练机会,使语言运用真正落到了实处,且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5. 课外合作学习活动
另外,笔者还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首先,在上每一个新单元之前,布置给学生的预习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如,先让小组成员共同拼读生词,识记语义,让语音好的学生帮助其他成员纠正错误的发音,有时候这样做的效果往往比教师领读更好。攻克了单词关之后,再让他们共同预习课文,找出文章的段落大意,划出重难点句子,以便做到上课时心中有数,这样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其次,布置复习任务。每单元结束后,让学生互相进行简单的测试,了解其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比如,让小组成员互相听写单词,短语和重难点句型;互相用英语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互相检查课后作业是否及时完成。第三,共同完成其他一些任务。比如,在上NSEC BOOK 2 Unit 1Cultural Relics时,让小组成员分工搜集有关本地文化遗产及保护的资料;上NSEC BOOK 2 Unit 2The Olympic Games时,适逢高一年级开展班级篮球赛,笔者让各小组成员共同设计宣传班级篮球赛海报,选出最有创意组,学生对此任务大感兴趣。下面是一份小组习作:
A Basketball Game
A basketball game between Class 9 and Class 10 is held on the playground at 5:00 Saturday
Bottled water is served
All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watch and cheer our players up
No empty bottles can be thrown there
五.运用多种评价形式,促进合作学习
如果一个老师只成功地确定了合作学习的目标,合理地划分了合作小组,并让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而没有及时地做出评价,那很可能使学生对合作学习丧失兴趣,不再有积极性。爱迪生曾说过:"相信自己能的人就会赢!"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老师都应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相信"我能行!"因而科学地对合作学习的评价也是及其重要的。
首先,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语言表达,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因为有好多学生学不好英语的原因不是因为脑子笨,往往是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老师没有及时地给出科学的评价,及时的鼓励,使他们没有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失去了对英语学习兴趣,甚至讨厌这门课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及时地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我们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学习的勇气和信心,这才是最成功的评价。同时,老师要有宽容的心去对待学生的错误,让他们知道谁都会犯错误,怕犯错误就不会有成功。及时的过程评价会让学生更加自信,有满足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其次,除过程评价外,我在教学中还应用了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试着给别人以鼓励,给自己信心,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而有效确保每个学生加入到合作学习中。记得有一次,我在班上选合作小组长,有一个小组出乎意料的选了一个平时不太爱表达的男孩,而且是异口同声地,当我问为什么时,他们告诉我说,因为本周他的进步最大,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小组争得了荣誉。学生们在用自己的方式鼓励别人,他们表现的是那么的团结,看着他们的笑脸,我的心里无比的快乐。
合作学习创造了多向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们在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英语,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合作精神。我相信,只要老师能把握好方向,坚持运用多种评价原则,就会确保每位成员都有效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参与,感受到自身价值所在,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品味到成功带来的喜悦。
六.反思
通过亲身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合而不作” ﹑“合而滥作”的低效现象:
1、课堂出现冷场现象,学生合作不主动
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课堂上,学生有时鸦雀无声,出现“冷清”场面。有时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用英语参与讨论, 小组成员接到合作学习任务后不商量、不讨论。要么自己埋头单干,要么若无其事地做与之无关的事,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与合作中来,小组合作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使合作流于形式。
2、分组活动时间有限 学生合作不充分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有时教师在布置组织小组活动任务时,没有给学生就所布置的任务以充足的思考和讨论时间。一旦个别小组展示了活动成果,教师就匆匆忙忙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会使问题的讨论仅停留在表层理解而缺乏深度,许多学生只好被动地接纳别人的观点而无法阐述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学生对合作学习容易失去兴趣。
3、合作学习活动不够深入。
由于缺少明确的合作学习问题, 小组成员往往是想到哪说到哪, 而且有时候小组成员各自为政,之间缺乏思想交流,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不能深入开展。
4、角色分工不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中,各人担当的角色比较固定,往往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代表发言,而忽视了表达能力较差学生的锻炼机会。合作学习时,不少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自然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只是其陪衬。
七.体会
总之,合作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时,合作学习突出语言的运用,重视语言的实践性和语言能力的获得。重视小组合作交际,重视生生互动,使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协调和相互竞争的品质得到了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效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
最后,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正在探讨和尝试的教学模式,它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需要,它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理念。不仅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而且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与合作。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适应变化,从而推进英语课程的改革,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相信在新课程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能走得更远,我们的队伍会更庞大,让我们一起同心、同行、同乐,将合作学习模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日趋完善,让初见端倪的新课程撑起素质教育的大厦。
主要参考书目:
1、王坦 撰文:《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2、林立、王之江著:《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章兼中著:《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4、刘道义主编:《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
5、郭砚冰 撰文:《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与评价》,《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 年 第9期。
6、教育部制订:《英语课程标准》, 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是践行新课改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合作学习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互动性和积极性。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是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对比、分析、实践,进一步阐述关于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模式设计。
一、对象选择
近些年,合作学习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实践,获取了发展性研究经验和成效。但因教师意识和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对合作学习模式的认识及理解存在着差别,在具体实施时,教学效果存在天壤之别。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合作理论支撑下运用合作学习模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能提升初中生的学习成绩,促使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开展合作学习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反思了课堂教学,归纳了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情况。本次研究对象是潍坊市第二初级中学2014年初二学生,该年级二班为对照班级,四班为实验班,实验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展开教学,对照班则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不干扰学习计划,保证实验情境的真实性,本实验尽量不改变两个班级原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二、实验设计
实验时间为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准备、布置教室、划分小组等阶段,具体设计如下:
1. 理论准备
认真学习、分析国内外与合作学习模式相关的理论,随部分教师前往其他省市对合作学习模式典范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严格遵循合作学习理论的特征及本质来开展教学,确保本次实验存在较高的理论指导,借鉴优秀经验来展开实践操作。在实验班级展开合作学习模式工作前,先向学生详细介绍合作学习的各项理论知识、合作学习模式、时代意义等,促使参与实验的班级成员了解开展合作学习的目的,明确各个小组成员应尽的职责。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模式前基本了解了“何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意义”,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保障实验顺利展开。
2. 布置教室
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种活动,让教室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依据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的教室设置情况,学校在实验班四周装设了黑板,每个小组固定使用一块黑板,并将小组名称写在黑板上。
3. 划分小组
根据实验班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成绩、心理特征等,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合作理论原则,建立班级合作小组,主要划分方法如下:
实验班共有40名学生,划分为10组,每个小组通过交流、讨论拟订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名称,如“Dayip”“Sunny”等,各个小组按照田字形坐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每个小组分配一名英语成绩优异的学生,挑选具有影响力和威信的学生担任组长;(2)各个小组包含一名成绩好、两名成绩中等和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确保各组间的整体水平处于均衡状态。(3)分组过程中,需考虑学生的性别、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因素,因为组员能力一直是变化的、发展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应不断调整并合理分配学生。各小组组员角色分配情况见表1。
三、实验结果研究
本次问卷调查以潍坊市第二初级中学初二二班和初二四班学生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在课堂实施前后展开,主要对学生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学习情况等方面展开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共发放两次问卷,发放时间分别为实验前和实验后,共发出40份问卷,收回40份,第一次统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实验班多数学生对英语非常感兴趣,少数学生因小学没有打好基础,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72.5%的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想要学好英语;4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77.5%的学生希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对实验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后再展开调查,实验结果显示: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明显改变,喜欢英语的学生越来越多,不喜欢英语的学生少之又少。多数学生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给予了充足的思考时间,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上述研究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受到了师生的喜爱,值得在各个校区推广使用。
四、初中英语合作学习模式设计中的不足及改善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英语学习兴趣不足,仅有少数学生认为英语是自己喜欢的学科,对英语很感兴趣,而部分学生则需要在家长的监督和要求下学习英语。因英语属于重要的考试科目,直接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是仅有52.5%的学生喜欢英语。因此,如何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则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英语教师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并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解决。同时,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向教师求助率较低;还有部分学生存在无所谓的思想,不懂也不向教师或同学请教;还有一些学生不愿放下面子去向他人请教,缺乏积极学习、解决问题的意识。多数学生更愿意向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学求助,这也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鼓励学生主动求助,在遵循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共同学习的平台。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就无法关注每一位学生,这是由传统教学方式本身缺陷所引起的,并非教师主观忽视学生。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想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和水平,就必须从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改善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吉来.初中英语有效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界,2011(14).
[2]张旭华.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英语广场(下旬刊),2013(5).
[3]焦秋红.初中英语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导刊,2011(18).
[4]谢海芳.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5]苏晓.浅谈初中英语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1).
【关键词】初中 ; 数学 ; 小组合作 ;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255-01
前言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进行协作的基本技能,了解了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表达自我思想的方式与途径,同时也学会尊重人、關心人的技能与技巧。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对于初中数学教与学而言,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自由讨论、认真争辩、科学表达、积极倾听以及参与活动实践等形式。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成为自己进行数学学习的主人,自主体验学习的各个过程及要求,用自身的实践活动来强化自我对于现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接受者,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在课堂上,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学活动实践引导学生加强合作与交流,让学生自我体会合作的意义与价值,收获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知识的广泛实用性,引领学习积极步入数学的精神殿堂,从而让数学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不断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与水平。与此同时,通过大力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积极引领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合作意识,在应用的过程中积极找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策略
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但是,绝不是所有的数学章节内容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教与学,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对于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而言,要想确保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获得成功,必须要具备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教师对于学习任务的合理分析与科学设计。
1.依据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开放性学习活动
对于课堂教学任务而言,一般可以分为封闭式任务和开放性问题。不同的任务类型,决定了我们需要采用不同学习方式。就封闭式任务而言,往往只有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异,往往会产生数学优异生可以较快给出答案,而对于数学学困生来说,就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在此情形下进行小组合作,极易导致学困生依赖于学优生来获取答案的现象出现,这样的小组合作就会流于形式,对学困生毫无帮助,小组合作的努力也会变成一种幻想。因此,教师要正确区分教学任务,对于封闭式的教学任务,不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开放性问题任务而言,学生可以探求多种不同的问题解决途径,获取不同的答案也未可知,当然开放性问题任务往往也会存在一定难度,这也就是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为我们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无论对于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任务及定位,在挑战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确保全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依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强化对学生的情感关注
在新课程理念看来,对于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与情感的关注同样重要,因此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情感发展规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情感的发展。因此小组合作模式对于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很有指导意义。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应结合初中数学课程理念,不断强化对学生的情感关注。具体来说,首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起始时期,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不断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学习过程;其次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阶段,教师要通过诱导学生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为学生设质疑问、创设数学情境等方式,使学生的知、情、意高度统一起来;最后在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度进行评价反馈,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上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3.注重分工需要,使合作任务具有合作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因此,其任务设计应充分考虑小组各成员分工的需要,换言之,学习任务的完成必须依赖于小组内成员的共同努力,并能把总任务分解成小组内不同能力类型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分任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效率,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小组成员间情感的交流,促进合作意识的增强和合作能力的提高。
4.教师在合作学习上应有准确定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互动的,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更是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方向指引者。教师通过任务及情景的创设,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小组合作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不断协调各组之间的平衡关系,关注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进展,确保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确保小组成员之间良性互动与交流。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不仅要展现出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水平,还要具备相当高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善于利用每一次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切实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的目的,在小组中感受到合作的愉悦,切实获得知识与能力水平上的进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一种较为灵活的课堂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传统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课堂,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内化所学数学知识,并学会与其他人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唯有如此方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之价值,并努力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常梨君.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现状及其对数学学习情感影响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8.
[2]卞正莲.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一、小组活动过分注重形式。学习过程中,组员间还可以互相合作,但是小组间的交流很少,甚至不交流。还有的课上,教师为了体现学生之间的合作,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评价机制不够健全。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怎样才能恰当地评价小组成员,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个问题还有待解决。
课题研究报告
我们语文教研组于2008年承担了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究”的研究。课题实施一年来,在县教研部门的关心与指导下,我们课题组依据研究方案,加强了对这一课题的管理力度,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主旋律,扎实研究,带动了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课题实验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一)、课题背景
1、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显著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我们课改研究的主攻方向。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2、目前在农村学校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意识仍占主流。学校教育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满堂灌、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等,学生纯粹是被动接受知识,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
3、经过一年的研究与探索,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已有了一定的关注与思考,这些为我们所要开展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界定
在本课题研究中,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而合作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探究学习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我们所指的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原有的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1、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我否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的主体性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2、合作学习是一种双边和多边活动,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又包括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等彼此间的互动,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使教学过程远远不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3、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已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研究过程:(一)研究目标: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形成的有效的教学样式。
2、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让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通过课题研究,全体教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迅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技能,与新课程同行,随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形成一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先进教育思想的高素质教育队伍,全面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二)、研究内容及操作:
学科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各学科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尝试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样式:创设情境,有效质疑——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双赢——反思回顾,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具体我们是这样操作的: 1.创设情境,有效质疑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教材和实际,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需要入手,从社会生活现象入手,创设了三方面的教学情境:①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矛盾,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相关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产生要弄清未知的迫切需要,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②活动情境。中学生好动,有意注意能力不强,为此,我们可从活动开始,提供与所要研究的新问题有关的材料,引导学生操作与观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形成动态性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和想像,增加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有效质疑提供诱因。③生活情境。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由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及热点问题入手,学生感到自然亲切。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如故事法、悬念法、实验法、紧扣题眼法、欣赏优美画面法等,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作好准备;要求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一切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料。如我们常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资料;要求教师设计材料要能迎合学生口味,如在英语教学中,出示画面的一角,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事物,然后用英语来表述;在数学教学中举行一个小型的竞赛活动:夺红旗、争小花等;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个招聘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辩答等,激起学生迫切学习新知的心态。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情境中的矛盾时,就会产生疑惑。最佳提问点找到了,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基本思考方式。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本钱。”从质疑思考的方式来看,可分为以下几类:复述型,这类质疑着眼于对知识的巩固、复习,例如“有哪些”、“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概括型,这一类质疑要求从已有事实中抽象出要领或原理,例如“有什么特点”“告诉我们什么”等问题;分析型,这类质疑着眼于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等,往往问“为什么”;想像型,这类质疑基于形象思维能力,一般采用想像、再现表象、填补空缺等方法,如“仿佛看到(或想到)什么”等问题。当然,在这一环节中,提何种形式的质疑,得针对质疑点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明确目标的操作通常做法是:①让学生把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提出来;②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或删除次要的,或将问题整理成几个有序的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就逐渐明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水平的把握,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学生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并非什么都需要教师教了才会,当学生投入到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去时,学生智慧的火花会不断地碰撞、开发。因此,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借鉴一些先进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摸索和总结出一套适于自己学习的方法,或自学看书、或操作发现、或观察归纳、或猜想验证等。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之后,教师要面向全体同学,留给学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每一个学习者都“活动起来”,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思考和冷静地处理问题,从而获得体验和乐趣。
3.合作探究,互动双赢
合作探究,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多通道的相互交流,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网络式的立体交流体系。因为大家相互交流,又相互启发,每个人的思维都处于活跃、开放的状态,思维的不断碰撞将会形成“思想风暴”,激活学生的神经细胞,接通学生的神经联想,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迸发出各种独特的想法和见解。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互动互助”有效学习小组,好中下不同层次学生搭配,指定组长,合理分配发言次序。在合作探究中我们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尊重,学会交流
强化合作互助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问题进行合作互助学习时,有效互动,先由每生汇报对问题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交互作用,把个别的发现转化成共同的财富,丰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认识,然后提出个人在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供全体组员讨论。最后,对达到的共识以及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准备下阶段交流时发表见解,并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进行有效合作探究。只有以合作的学习活动为纽带,才能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朦胧的意象变得清晰、具体、血肉充盈了。”
4.反思回顾,总结归纳
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及时地指导学生反思与回顾。反思与回顾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知识本身的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内化,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加固。如指导全体学生默想学了哪些知识以及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指名学生初步总结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情况如何,由学生对个体小组情况做出评价,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出希望;另一方面则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与回顾,让学生画知识结构图或画学习流程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学法,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获取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悦,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自信的基础。
5.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为了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致,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和本课学习形成的技能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从创新实践的目的出发安排拓展。如语文教学后,结合课文内容,当场编一首热情洋溢的小诗,创作一个精彩的故事,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说说自己的肺腑之言;课后有效地组织学生编排小报、表演课本剧,进行辩论、开展一次社会调查„„这些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良好心理品质。
6.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生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尝试形成了一个探究学习的基本流程:选择确定主题——设计方案——搜集整理材料——成果表述
具体我们是这样操作的:
①课前,根据活动内容,为学生创设自由思维的空间,给足自由思维的时间,让学生选择确定要研究的主题。
②分配任务时,让学生自由组成研究小组,发挥团队作用,学生自主合作进行设计方案,制订计划的学习活动。
③在搜集材料中,凡学生自己能发现的,教师坚决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的,教师坚决不演示„„把学习自主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由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但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应加大指导的力度)
④在探究学习搞一个段落后,要求学生将研究报告、活动小结,用笔头、口头、实验、小品等多种形式进行总结汇报。
⑤教师对学生每种总结所得进行肯定,从而让本次总结所产生的创造火花成为下次创造的起点。
⑥重视学生对科学探索过程的了解和探索过程中科学观念及科学精神的形成,不是仅在乎于探索的具体结果。
五、研究的成效:
开展课题研究一年多来,经过实验班教师及其他中青年教师的全身心地学习、合作、探讨、研究、实践,并不断总结,使课题实验得到顺利的推进,同时也取得了大量的成绩。主要体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课堂教学首先是他们生命活力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播过程的实质是知识的生成与生长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激活和播种知识,学生是在自己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探索活动中生成和生长知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条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操作样式已基本构建。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或独立活动,或合作活动,通过多向交流的汇集,参与的意识极浓,表现的欲望和情感的流露极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生命活力得到了焕发,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开放、高效的理想摸样。
(二)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
1.教师经过锻炼,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方式进一步转变,驾驭课堂的教学艺术水平也得到了可喜的进步。为了展示我校学习方式研究的教学成果,学校先后举行了三次赛教活动,在比赛中,我们语文教师的不同风采与学生的学习水平,获得了与会者的普遍好评及有关领导的肯定。魏玉丽老师在去年的秦皇岛市“三优课”赛教中荣获了中学语文组的二等奖,李建英老师获得了县级优质课。
2.在学习方式的研究过程中,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又提高了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及技能,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改革要求。我校魏玉丽老师制作的课件参加省级多媒体教学大赛获得了二等奖。
3.教师理论水平逐步提高,科研能力日益增强。一年来,我们课题组教师为全校教师上公开课、教研课4节,老师们撰写论文的能力也大大加强,论文及教案多次获奖或发表。其中,2008-2009年我们教研组在各种刊物发表论文论著5篇。
(三)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合作,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开发与提高,我校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每学期期末的质量验收中,实验班的成绩总是第一第二;在今年的毕业会考中,我校上有23人达到卢龙一中录取分数线,进入高校学习。此外,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和谐的发展。一年中,我校学生总能积极参加各类学科活动并获奖励。其中,我校侯冬梅同学和藤振广同学的习作《心中的丰碑》参加秦皇岛市征文活动获得了三等奖。
六.结果分析与结论:
1.真抓实管,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搞教育科研,一定要真抓实管。我们每月两次利用双休日集体备课时间都组织教师集中学习、研讨、交流经验;平时领导注重深入课堂,指导上课,小结提高;每年督促教师撰写论文。
2.科研实验,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年来,老师们在学习方式研究这块园地里积极地进取,推动了我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科研实验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身心素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早期开发,为新世纪培养创造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存在问题,是促进继续研究的动力
一、精心设计,讲究实效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对培养复合型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不是唯一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尤其是数学学习)是一种独立的、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问题都通过学生去合作完成的,那么何时让学生合作完成,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呢?我认为学生合作学习一般适合于这样两种情形:一是所涉及的问题的难度教大(如探究型问题),不通过合作学习难于完成;二是所涉及的问题对学生的认知上是互补型的,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认知上得到互补。为此,教师必须要把握契机,精心设计好合作讨论的问题。
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用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课堂教学必须集中主要精力解决重要问题。围绕重点内容的得出展开合作交流,往往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刻骨铭心”的记忆;针对一些抽象的概念、规律设计一些讨论题,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为生动、具体,从而使知识成为思维的必然结果。如在讲分数应用题中工程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加工300套校服,甲服装厂需要15天完成,乙服装厂需要10天完工,如果甲乙两厂家合作,几天可以完成任务?”然后小组讨论找出解决方法。学生经过讨论根据以前学过的算术方法列出算式:300÷(300 ÷15+300÷ 10)=6(天);然后教师把第一个已知条件改成加工600套校服;依次改为900套、1200套、1600套 、1套……学生在不断的讨论和试作中认识到无论工作总量怎样变,工作时间不变,其结果总是不变。然后给出这样的题:“一批校服,甲服装厂需要15天完成,乙服装厂需要10天完工,如果甲乙两厂家合作,几天可以完成任务?”学生会根据讨论的经验,轻松 的做出1÷(1÷10+1÷15),师加以点拨,学生很容易接受了行动解题方式。这个结论是同学们通过讨论小组合作总结出来的,所以印象深刻,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轻松的学会了分数应用题工程问题的解法。
⒉新旧知识迁移时用合作交流 不少知识在内容或形式上有相似之处,若能使学生将已经掌握的旧知识或思维方式迁移到新知识上去,学生更具有探究新知的欲望。此时,如果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去交流,可驱动学生的思维并锻炼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我出示这样一道题:24÷6=( )÷3=( )÷1,指明让学生填空是应用了什么性质。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出是“除法商不变性质”和“分散的基本性质”,然后我让学生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把复习题的除法算式改写成比,即:24:6=12:3=4:1,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有怎样的变化,进行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通过交流,学生将已知的内容很自然地迁移到未知的内容上去,起到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而且使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致,学得牢固,更重要的是改变学生依赖于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
⒊解惑释疑用合作交流 解惑释疑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学生似懂非懂、似通非通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小组交流,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密集性。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让学生思考:(1)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2)什么是圆的直径和半径?(3)元旦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学生对院的认识更清楚,更完整了,这也标志着本节知识的融会贯通。
⒋解决探究型问题时用合作交流 探究型问题的难度教大,不通过合作学习难于完成或者得不到比较完整的结果。这时候学生迫切希望得到协作,此时安排合作学习,学生定会全身心地投入。例如百分数应用题的浓度问题,把含酒精42的.酒精溶液30千克,稀释到含酒精15的酒精溶液,可得到溶液多少千克?通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做法,由学生自己归纳出酒精含量不变。 这种由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的结论显然比教师的直接灌输更有意义,多了一次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的机会。同时,通过学生自主更正探究,可深化知识,增强了辨别是非、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二、组织学生合作学生的几个注意点:
⒈合理分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与学生品质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最优化组合,组建“合作小组”;
⒉提出的问题要明确且有思考价值。提出的问题要使得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尤其是提出的问题是“生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这样学生对问题的钻研是一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
⒊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是“放羊式”的,要组织学生按一定的合作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
为了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去感受、去探索、去思考、去表现、去创造,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氛围,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培养其自主合作意识和开发创新潜能.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模式, 但目前很多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并未真正起到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本文即针对近几年对初中数学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谈一些浅显的心得.
首先, 我们要注意合作学习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1) 合作准备不充分.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 不要急着让学生间展开讨论, 也应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形成自己的看法, 否则讨论开始后, 部分学生就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不能得出自己的看法了.题目的设置也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典型性,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往往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将一些没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 为了形式上展开讨论而布置出一些或是太难或是太易的问题, 讨论开始后, 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任务缺乏兴趣, 白白浪费了时间.
(2) 没有精心地分组.
各小组要按一定的要求组成, 每组中应该有不同水平的学生, 否则就会变成部分学生的学习, 有的小组讨论得热火朝天, 面红耳赤, 而有的组根本无法得出结果, 学生体会不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 就会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 也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3) 教师忽略主导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师来说绝对不是减轻了负担, 从某种角度来讲, 对教师的整体驾驭能力的要求更高了,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引导, 也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中, 还要随时调整接下来要做的总结与分析, 重点评析学生讨论中的最困惑的问题.
(4) 学生间差异导致讨论流于形式.
由于学生基础的差异, 会经常出现在讨论中只有部分学生参与了, 他们居于小组的活动中心, 可以高谈阔论, 掌握了小组的活动权, 而很多平时在课堂上就习惯了被动接受的学生此时完全不适应这样的讨论, 也以那些“小权威”为中心, 不积极思考甚至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 只能坐在一边等老师公布答案.合作学习需要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 不能急于求成, 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合作, 再利用这个很好的方式进行学习,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次, 我们看看合作的几个要点:
(1) 甄选有价值的问题.
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达到教学改革的要求而进行的形式化的表演, 而应当注重它的实效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选择一些重难点或是学生不易得出结论的内容让学生合作探究, 也就是说, 不是每节课都要有这样的合作形式, 要把合作用得恰到好处.
(2) 在讨论中指导学生,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进行讨论之前一定要确定学习目标, 讨论的问题一定要具体、明确, 切忌含糊不清.学生开始讨论后, 教师要到各组中进行指导和组织, 当然, 教师个人是不可能顾及到每名学生的, 因此要培养几个能协助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的学生, 培养他们说的能力, 这不是简单的选几个优等生让他们把答案灌输给组员, 而是像小老师一样引导组员参与讨论, 由于都是学生, 此时组员往往会比平时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主动些, 这也是合作学习特有的好处, 只要运用得适当, 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还可以安排每名学生有不同的分工, 就是要使大家都投入到学习中, 这样有了一定的规矩, 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指导.教师对于时间的掌握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仅仅按照自己的设想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充足, 讨论就成了一种形式, 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思考、讨论和交流、辩论, 对问题自己都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草草收场, 合作只是一种空谈, 时间要依学生讨论的情况而定, 教师要灵活机动地调整课堂的结构.
(3) 组织交流和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 一定要对各组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 由学生代表汇报各组的探究方法, 得出的结论和理由, 各组之间进行比较, 有条件的可以制成一些简单的实物幻灯片, 展示个人的成果.在评价时教师要做总结和补充, 对学生的成果要予以肯定, 也要指出不足, 便于他们不断改进, 教师的总结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 要明确清晰地阐述问题, 这是对学生理解该内容的又一次强化.
最后, 我们可以在组织学习中进行自己的创新.
比如, 在讨论中组织一些竞争性的活动, 对每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行计分, 发言的情况.合作互助的情况等等都可以列为计分的项目, 对表现突出的、进步明显的学生都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再比如, 可以将合作延续到课外, 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给他们更多的讨论空间与时间.
真正进行合作学习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 不可能一下子做得很好.在实践中, 我觉得这种先进的学习方式的确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挑战, 我们只有不断地尝试和总结, 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会不断提高,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现在的教学中也才会越来越多地被接受和采纳, 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它的功效.
摘要:初中的数学课堂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 合作学习模式逐步成为大家关注和认可的教学模式, 一个班级要能进行合作学习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和培养, 如何组织教学、正确引导学生成了教师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合作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合作学习,全体参与,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1.
[2]张海燕.教师的合作学习观与合作学习实施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7.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自主学习教学
在职校英语教学中,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一般都在50人左右)、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等诸多因素,制约了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影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同时,传统的大班授课方式也无法照顾到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极易造成英语学习两极分化,至使不少学生最终失去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根据平时教学经验,在大班上课时,学生能有机会参与发言活动为lO一15人/45分钟,学生的发言活动时间仅占课堂时间的25%左右。因此,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所谓合作学习,就是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得到较好的强化。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真正受到尊重。
一、台作学习的教学形式
1.如何划分合作小组。笔者在几年的合作学习英语教学活动当中,不断地意识到小组划分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技巧。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每个小组划分得是否得当,则直接影响着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课堂上划分小组的形式也不应一样。例如,笔者在对话课上通常把同桌两人划为一个小组,适合做pair work;而在阅读课上把前后两张桌四位同学划为一个学习小组,适合做groupdiscussion。有时可能为了课堂需要,还可把前后左右六位同学划为一个小组,适合完成teamwork、reading、或task。在一般情况下,应根据课堂座位排列,每4~6人,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小组规模小一些,既可以保证人人享有机会,又可减少学生的拘谨感。教师对学生分组,是为了对课程中重要的部分进行强化教学,而不能流于形式。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能否有效地传达给学生,进而确保他们能够高效地消化和吸收。
2.合作学习活动的实施。课内外活动方式很多,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方式。笔者介绍几种英语教学中适于实施的合作学习活动方法。
(1)小组合作对话训练。在进行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英语》上册Making apologies一课的对话训练时,笔者把每桌学生划为一个学习小组,让其中一人饰演student,另一人饰演teacher,并为他们创设了一个在学校环境中上台表演学生因迟到向教师道歉的对话,最后由学生选出最佳的partners,给予表扬和奖励。通过这种合作形式,人人都得到参与机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小组合作阅读训练。阅读课所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知识点比较难,常成为学生的学习障碍,是职中英语课堂的教学难点和重点。利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会使这一过程变得轻松。例如,指导学生做中职课程《英语》上册Is life fair?一课的阅读练习的活动步骤:①要求各小组每个学生限时完成以下问答:Do you agree with the idea that life is fair?Is life full of challenges?Did Patrick break his neck in an accident?Why did Patrick go on to finish school7 WasitdifficultforPatrickto study?②各组长在要求组内学生阅读、理解全文的同时,安排每位成员重点理解上述三个问答题之一。③组内学生相互汇报各自对文章的理解情况。然后共同讨论,使全组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文章。④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⑤用适当的、具有激励性的方式评价每个学生、每个小组对文章的理解情况。
(3)小组合作讨论课文深层次内容。例如,在学习中职课程《英语》上册Is lifefair?一课时,根据课文的主旨。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WhywasPatrick able tobecome the best student in his school?What do you think youcan learn from Patrick?What kind of spirit do you need tobecome success?在讨论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使用所学过的英语进行表达。由于在合作小组讨论时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因此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普遍得到提高。
(4)小组合作完成homework。在小组共同完成课外作业时,笔者首先鼓励学生独自完成作业,然后相互检查作业中的各种错误并予改正。对于有疑问的题目,可以由组内成员展开讨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长时间实践证明这种完成作业的方法效率较高,且作业准确率也大大地提高了。
3.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作用。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团队精神。其过程要求每个成员不仅承担个人的任务和责任,还要相互支持、配合和信任。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进而促进了组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活动小组中积极参与,尽己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课的时间浪费,提高了教学效率,很多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了进步。
二、实施合作学习法的不足
虽然合作学习法既减少了教师的教学量,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几年的教学尝试当中,笔者发现仍有些不足,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例如,部分学生不主动参与合作,偏重自己思考,缺乏与其他成员的讨论合作,使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少数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在人前发表意见;还有的学生基础薄弱,想参与活动又力不从心,等等。这些因素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还有待于不断探索和研究。
【我设计的合作学习模式】推荐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资料07-2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09-18
小组合作学习带给我的感受09-30
学会合作的教学设计12-25
武宁中学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10-20
开展合作学习_构建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11-09
动漫设计合作协议10-08
设计合作意向书07-14
设计服务合作框架协议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