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精选8篇)
教师职务评审条件(试行)
一、申报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基本条件
1、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要求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教书育人,敬业爱岗,为人师表。
2、年度考核要求
正常晋升人员,任现职以来每年年度考核“良好(合格)”及以上;破格晋升人员,任现职以来每年年度考核均为“良好(合格)”及以上,其中至少有两次为优秀。
3、继续教育要求
任现职以来,结合本职工作,完成规定的进修任务。
二、评审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基本条件
1、教育工作
积极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胜任班主任或少先队辅导员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学生全面发展,保护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科技、艺术、体育等活动。同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等教育管理工作4年以上。其中任现职以来,担任过教育管理工作不少于2年。
(2)所带班级(中队)或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有特色,获得校级及以上先进称号,或本人因教育成绩突出受到校级及以上表彰奖励。
2、教学工作
教学基本功扎实,掌握一定的现代教学技术。完成省、市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因课程计划、学校规模等原因课时量偏少的学科,任课教师应有其他与教学有关的工作量作为补充。教学效果优良。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正确的质量观,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正确、科学,教学层次清楚,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能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寓德于教。教学效果好,在同年级、同学科中较为突出,能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同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能胜任部分年级段的教学工作,熟悉所教学科教材的体系、结构及有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并擅长一定年级的教学工作;
(2)工作量足;
(3)任现职以来,每年在校级及以上范围开过教学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至少1次,并获得优秀等次(提供教案、课堂教学评价表等原始材料)。
3、教研科研工作
积极参加教研科研活动,在教研备课活动中,善于独立思考,吸收新知识信息,对教材掌握有深度,具有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能起到骨干带头作用。任现职以来,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
(2)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县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含教育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上书面交流并获奖;
(3)参与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的已正式出版的小学教育教学参考资料;
(4)承担校级及以上教改课题研究,有课题总结,并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认定取得一定成效。
4、培养指导在职青年教师工作
任现职以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指导过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提供能反映培养指导在职青年教师过程的原始材料),被培养指导对象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三、评审中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基本条件
1、教育工作
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学生讲究方法,教育效果好。同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或团队教育管理工作3年以上;或负责音、体、美、劳等课外活动小组的组织、训练等教育管理工作3年以上。
(2)所带班级、团队获得校级及以上先进称号;或所带课外活动小组获得校级及以上表彰奖励;或本人因教育工作成绩显著获得校级及以上表彰奖励。
2、教学工作
具有本学科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现代教学技术,完成省、市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因课程计划、学校性质、规模等原因课时量偏少的学科,任课教师应有其他与教学有关的工作量作为补充。教学效果优良。在教学过程中能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讲究方法,指导学法。同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任现职以来系统担任过一门及以上课程的教学工作,能胜任小循环的教学工作,并能独立指导学生实验、实习等工作。
(2)工作量足;
(3)教学上起到骨干作用,每年在校级及以上范围至少开过1次教学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并获得良好及以上等次(提供教案、课堂教学评价表等原始材料)。
3、教研科研工作
具有创新意识,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任现职以来,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公开发表过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或论文在县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含教育学会)组织的教育学术会议上书面交流并获奖;
(2)参加教改实验取得一定效果,其经验在校际以上范围内交流推广;
(3)参与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编写已正式出版的教育教学参考资料。
四、破格评审小学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不符合规定学历或任职年限,破格申报评审小学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任现职以来,在符合正常晋升评审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还须具备下列相应条件:
1、能胜任各年级的教学工作。近三年来,在县级及以上范围开过教学公开课、示范课(提供教案、课堂教学评价表等原始材料),在教学上起到骨干作用。在县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学评比、竞赛中获二等及以上奖励,或因教学成绩突出受到县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必备条件之一)。
2、在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有丰富经验,取得突出成绩,所带班级、团队、课外活动小组或本人获县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综合部门的表彰奖励(必备条件之一)。
3、围绕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市级及以上公开刊物独立发表3篇以上教育教学、教研科研论文[包括在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含教育学会)组织的教育学术会议上交流并获得二等及以上奖励的论文或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4、参加编写经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具有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参考资料,并正式出版(本人至少承担其中一个章节,不少于万字)。
5、积极参加经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立项、试点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或教改实验,取得显著效果,写出有一定质量的实验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县、区)内推广。
五、评审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基本条件
1、教育工作
积极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校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关心爱护学生,善于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言传身教,注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高尚的师德、严谨的学风教育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任教以来担任班主任或兼任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和其他教育管理工作5年以上,其中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工作不少于2年或担任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和其他教育管理工作不少于3年。
(2)任现职以来,所带班级、课外活动小组或本人获得过学校及以上表彰奖励。
2、教学工作
具有本学科系统而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完成省、市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因课程计划、学校性质、规模等原因课时量偏少的,任课教师应有其他与教学有关的工作量作为补充。教学成绩显著。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学科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注意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教学态度认真严谨,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是本学科公认的教学骨干。
(1)能胜任本学科各年级的教学,从教以来曾担任过一次大循环或二次小循环的教学工作,或连续担任三届毕业班的教学工作,能独立指导学生开展实验、实习等工作;
(2)工作量足;
(3)任现职期间,开过校际以上的观摩课、示范课,并获得优秀等次(提供教案、课堂教学评价表等原始材料);或获得县级及以上优质课或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以上。
3、教研科研工作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教研科研能力,掌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最新动态;积极参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任现职以来,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正式出版过专著或译著(本人承担不少于四分之一)。
(2)在市级以上公开刊物独立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篇以上[其中必须有1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得省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含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评比三等及以上奖励]。论文内容要有新意,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并对教育教学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3)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含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评比获二等奖及以上的论文或省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含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评比获三等奖及以上论文2篇;
(4)参加省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的教学参考资料,本人参编2万字以上。
(5)主持(含主要参加者)过市级及以上教研科研项目,并通过成果鉴定或获得过市级及以上教研科研成果奖,同时在市级及以上公开刊物独立发表与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学术论文或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至少1篇。
4、培养指导在职青年教师工作
任现职以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指导过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提供能反映培养指导在职青年教师过程的原始材料),被培养指导对象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明显成绩。
六、破格评审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条件
不具备规定学历或资历,破格申报评审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任现职以来,在符合正常晋升评审基本条件的前提下,还须具备下列相应的条件:
1、在学科的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经验丰富,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体系和一定的教学风格,获得过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综合部门的表彰奖励。(必备条件之一)
2、在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有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所带班级或本人获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综合部门的表彰奖励。(必备条件之一)
3、正式出版过专著或译著(本人承担不少于二分之一)。
4、在市级及以上公开刊物上独立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3篇以上(其中省级及以上刊物至少2篇)。论文内容有新意,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并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5、市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含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评比获一等奖的论文或省级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含教育学会)组织的论文评比获三等奖及以上论文3篇。
6、主持过省级及以上重点教研科研项目并通过成果鉴定或获过市级及以上教研科研成果一等奖(或省级三等及以上奖励),同时在市级及以上公开刊物独立发表学术论文或教育教学论文2篇以上(其中1篇为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的论文)。
7、对教育教学的某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积极组织参加教改实验,经省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论证,已取得明显效果,并在市及以上范围内推广。
8、开过市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示范课、观摩课并获得高度评价(提供教案和课堂教学评价表等原始材料)。
9、在省及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基本功大赛或评优课上获奖;或在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基本功大赛上获一等奖。
七、附则1、35岁(不含3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在符合正常晋升中学高级教师的有关条件前提下,要注重考查其职业道德、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发展潜力等综合素质。其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等方面,按照第七章“破格评审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要求”执行,在表彰奖励方面可适当降低一个档次。
2、申报评审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原则上不实行学历、资历双破格,对极少数业绩特别突出的人员,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双破格,但必须符合四条以上破格评审条件(其中至少有一条为必备条件)。
3、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根据其工作特点,正校级领导的教学工作量应不少于普通教师任课量的四分之一;副校级领导的教学工作量应不少于普通教师任课量的三分之一;中层管理人员的教学工作量应不少于普通教师任课量的二分之一。上述人员教育管理研究论文和本专业学术论文可累计计算,但至少有一篇为本专业教学论文。
4、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申报评审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5、对长期(一般10年以上)在条件艰苦的偏远乡镇中、小学工作的教师,其教研科研的论文级别可适当降低一个档次,评比获奖(县级及以上)的优秀教案,也可视作教研科研论文;其表彰奖励方面的要求可适当放宽一个档次。其他方面的要求不得降低。
6、1979年底以后参加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规定的合格学历,才能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1955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的人员,必须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才能申报评审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1955年7月1日(含)以后出生的人员,应取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才能申报评审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上述人员不实行学历破格(省职称工作职能部门有文件规定的人员除外)。
7、专职从事教研工作的人员每年必须到基层学校开设或指导教学示范课,并作专题讲座2-3次;承担本级及以上的教研科研课题,其教研科研成果必须切合教育教学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对全省(市、县、区)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具体而广泛的指导意义。正常申报评审中学一级、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在省级及以上公开刊物独立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不少于3篇;正常申报评审中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在省级及以上公开刊物独立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不少于5篇。
申报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在基层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累计不得少于5年,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在基层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累计不得少于3年。
8、专职电教研究人员必须紧密结合教育实际,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组织、有计划地具体指导电教实验(示范)学校的课题研究;每年撰写电教教材稿本至少5篇,或设计、制作、编辑电教教材至少30分钟,并在市及以上范围推广使用。
9、凡在各种增刊、内刊、专辑、论文集上发表的文章及复习资料、辅导材料、试题集等性质的出版物,均不作为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材料。
按照现行规定, 中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副高级, 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仅为中级。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在评上限定的最高职称后, 会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惰性思想, 职业发展空间受限, 进取心和积极性不高。
另一方面, 职业发展空间受限还不利于稳定教师队伍。一些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愿景, 或放弃教师工作, 或转而追求行政职务。同时, 这样的职称制度也不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才特别是中高级人才在中小学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不利于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 (职务) 系列。在职称等级上, 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5个等级, 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 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 并完善了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办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从2009年2月起, 在陕西省宝鸡市、山东省潍坊市、吉林省松原市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以宝鸡市为例, 这个市于2010年3月底率先完成改革试点工作, 近3.5万名中小学教师均实现新旧职称 (职务) 的顺利平稳过渡, 圆满完成了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参加职称评审的教师中有296人获聘高级教师, 还有12人被推荐晋升正高级教师。
宝鸡市中小学教师认为, 改革中增设职称拓展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广大教师普遍反映。在中小学教师中设立正高级职称, 使他们切实感觉到地位提高了, 发展空间广阔了, 干工作有了动力, 干事业有了奔头, 增强了进取意识。在改革中被评为高级教师职称的宝鸡市金台区东仁堡小学教师陈展宏说:“这次改革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小学教师感到获得了尊重, 受到了激励,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更加开阔的平台。”
教师们还认为, 改革在教师评价标准上找准了方向。这次改革试点改变了原来职称评价中过分强调论文和学历的倾向, 转向注重对师德、教育教学能力、工作业绩贡献的要求。从教20年, 长期担任班主任的宝鸡市凤县双石铺中学教师王磊说:“以前大家认为班主任工作压力大, 很多教师都推脱不愿干。改革后的评价标准对班主任工作提出年限要求, 一些教师已经主动提出担任班主任。”
如今, 这项惠及千千万万中小学教师的改革将近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是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 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举措。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也为分类推进职称改革探索了路子。据了解,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在抓紧研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 以中小学教师职称和工程师职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统筹规划, 分步实施, 通盘考虑各个职称系列的改革。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中小学教师 职称改革 专业发展
2009年,作为全国3个改革试点之一,山东潍坊和陕西宝鸡、吉林松原开始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改革原来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并首次设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正式颁布,其中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章中明确指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文件的出台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工作已成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改革的最大亮点。这也是国家第一次将“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列入正式文件中,是一项重大创举,不仅打破了以往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瓶颈,也弥补了中小学教师职称结构(初级、中级、副高级的三级体系)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相比的缺陷,进一步实现了我国各级教师在职称评审问题上的公平与平等,给予了中小学教师应有的尊重,提升了他们在专业领域中的地位,为中小学校提供了利导性政策,中小学校可以借此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创造新的空间。
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也是教师从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那么,职称评审与认定无疑就成为验证教师这一发展历程的有效手段与评价标准之一。“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新政策的出台,势必会给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深远的影响,将加速推动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一、职称评审改革前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消极影响
我国1986年在全国大、中、小学均设“高级”职称,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只相当于大学“副高”职称,而小学高级教师只相当于大学的“中级”职称,有人解释为不同学段职称设计之差异在于教师的学术水平。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职称结构是初级、中级、副高级的三级体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与结构已不能适应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影响和制约了教师专业发展。笔者对所在城市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情况作了一下调研,全市中学教师5776人,其中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有926人,占16.03%;小学教师9693人,其中小学超高职称的教师有257人,占2.65%,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有5466人,占56.18%。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职称评审的级别、标准与指标等关系,带给当地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成长是滞后的。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下,中、小学教师职称是彼此独立、截然分开的,小学教师比中学教师“低人一等”,工资待遇也相应较低,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明显不如中学教师,即使能破格评上中学高级教师的也是凤毛麟角,于是很多小学教师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努力争取到中学任教,这已成了他们唯一可以改变目前状态的重要渠道。而在中学,通过与个别中学教师的交谈我们不难发现,评上相当于高校“副高”职称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职称评审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再无上升与发展的空间了。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工作失去动力、失去奋斗目标后,职业倦怠便在潜意识当中悄然发生,逐渐形成,从而影响了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还有一部分中小学高级教师认为,自身无论在学术研究上的成果,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做的贡献以及因此获得的成果与荣誉并不比大学的教授逊色,如果自己是在高校就职的话完全有这个能力和资本参与教授的评聘。对于这部分群体的中小学教师而言,虽具有评教授的资本,却无评教授的机会和权力,他们自认为没有受到社会应给予的尊重和公平待遇,难免会产生伤心、失望和抱怨的情绪。试想,在这种情绪驱使与影响下,何谈中小学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由于职称与工资福利待遇是挂钩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保障,没有评上“副高”的中小学教师还在拼命地准备和积累一切与评审能挂钩的业绩,为职称能再晋升一级而努力和拼命工作,这部分人的专业成长可以说是在自觉、压力与利益的驱动下主动获得发展的。由此可见,职称级别的认定与评审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动力和激励因素。
二、职称评审改革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1.职称改革给予中小学教师尊重,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次改革在职称认定的等级上建立了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分别设置了从正高级教师到三级教师5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目前高校职称等级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是相对应的,打破了原来小学、中学与大学之间彼此独立、分开、割裂的职称等级体系,以及不同学段教师职称评定的级别与待遇的不同,承认了处于不同学段的教师,无论在教育规律、教育对象、教育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都有着本学段教育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只要每个学段的教师能全身心投入到本学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都可以获得与大学教授同等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可以说这次职称改革对于进一步明确教师职责,加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维护教师的社会地位,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次改革使中小学教师坚定了立足本职工作的信念,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活力和动力,成为中小学教师提高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寻求更大发展机会的有力保障。
2.职称评审标准条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自主性发展
本次改革按照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一线实践经历的要求,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在国家制定基本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各地区制定具体评价标准。从各地试点城市的相关报道我们不难发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标准和条件是不同于大学教师的。鉴于不同学段的教育教学特点,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更偏重于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更加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方法与艺术、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向一线倾斜、向农村倾斜,鼓励和引导中小学教师扎根基层,切实扭转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教师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并采取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考试、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这些创新性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小学教师自主性专业的发展,促使教师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更符合正高级教师的方向发展。在利好政策的引领下,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被动、被迫的,而是自觉主动、自主发展的,是教师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构建过程。对照评价标准,教师可以主动对自己的工作表现作出评价,确定个人的发展需求,制定共发展目标。因此,职称评审标准是一个可以连续不断地激发中小学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因的机制,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3.职称评审改革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更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现代教育是一种具有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的教育,现代教育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空前扩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对人才培育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在这一背景下,现代教育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要求空前提高。职称评审改革不仅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也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职称级别,更推动了中小学教师要符合现代教育的专业发展要求。今天,正处在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时期,尤其随着现代网络时代及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学生的信息不断扩大,他们的视野开阔,思想活跃。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了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渴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不断学习,永不满足于现状,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吸取新知识的营养,好学上进,勤于进取。职称改革又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而生,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不仅仅是停留在要有知识、有学问,而是更要有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追求和专业理想。它不仅要求教师更深刻、更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求教师掌握和获得新的课程资源、教育教学技能等。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观念、充实知识、掌握方法,在客观审视现实的同时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以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4.职称评审改革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了新的心理环境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职称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专业发展的最好时期,教师的职业价值、地位、前途、方向、标准都非常到位、非常清晰,这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这种改革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有助于教师形成对专业和职业的认同。这些由政策、社会、上级教育部门、学校等构成的外部环境,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创设了新的内在环境(心理环境),可以促使教师把情感注入到教育事业中,通过积极投身于教育的实践,从自己坚持不懈的奋斗中获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满足。怀着积极、上进、热爱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对未来工作情境有较高的期望,在职业生活中形成完备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教学风格,收获着自身专业发展和成长所带来的幸福和喜悦。
5.职称改革能有效地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本次职称改革试点过程中,中小学“正教授”能不能“唯学术”可以说是最被大家关注和引发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有的老师说:“自己平时的时间都花在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上了,哪里还有精力去搞论文、科研呢?”也有人表示担心:中小学里评“正教授”,对学术水平如何要求?一些记者和中小学校长均认为,中小学教师的正高职称评审标准应有别于大学,要体现出教学实践的特色与导向。笔者在对上述观点持认同意见的同时认为,中小学教师也需要具备符合自身教育教学特色的教育科研能力,因为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是教师职业发展和专业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不能在职称级别提高的同时教育科研能力还停留在原有水准上,或者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拒绝提高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具备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在信息化社会,为了更好地认识教材、了解学生,教师应加强研究意识,并通过研究促进自身的发展。教育研究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尤其是在开展应用型研究方面,广大中小学教师具有很大的优势。他们每天接触学生,最了解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些都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思考机会,增强了观察问题的能力,使教师有解决问题的愿望,而探索解决办法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得到拓展,教师的眼界开阔了,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并把一些好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职称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我们相信随着教师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和科研成果的取得,那些评上正高级的教师和未来将评上正高级的教师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科研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中小学教育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中小学职称评审改革虽然在全国还未全面展开,但窥一斑而知全豹,从其改革的意义与价值而言,从各试点城市取得的效果以及与广大中小学教师交流中来看,它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_2010_07/30/1859314_0.shtml,2010.
[2] 张乐天.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杨艳蕾.教育学.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 包国庆.中小学教师正高职称评审政策研究.教育学术月刊,2011(10).
[5] 福州新闻网.福州中小学教师也可评正高,学校缺人可跨校竞聘[EB/OL]. http://haixi.cnfol.com/130328/417,1940,14733391,00.shtml, 2013-03-28.
[6] 新闻中心新浪网.上海中小学教师将评正高职称.http://news.sina.com.cn/o/2011-08-22/064123028788.shtml,2011-08-22.
[作者:王辉(1972-),女,吉林通化人,吉林通化师范学院分院高级讲师。]
中小学教师晋升教师职务,必须达到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思想政治条件,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四川省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的有关规定,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科学的育人观、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师德修养,遵纪守法,其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结果必须在“合格”及以上等次。
(二)任职年限
中小学教师晋升教师职务,应达到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任职年限。即:中学三级晋升中学二级一年,中学二级晋升中学一级四年,中学一级晋升中学高级五年。小学二级晋升小学一级三年,小学一级晋升小学高级五年,小学高级晋升中学高级五年。(以发文时间为准)
(三)学历条件
中小学教师晋升教师职务,必须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即:高中教师和研训中心教研员应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应达到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应达到中等师范学校或中专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其中,小学教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应达到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根据川教[2004]270号文件精神,凡2004年及以后入学(不含2003年秋季招生2004年春期入学的)我省成人高等教育第二专科毕业生,在评聘教师职务时不再按本科对待。2003年及以前的我省成人高等教育第二专科毕业生,在评聘教师职务时仍可继续按本科对待。对1993年12月31日以前(即《教师法》颁布实施以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未达到规定学历的人员,应积极通过国民教育取得相应的学历,其中已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申报评聘中学高级职务的人员,可参加省评委会统一组织的不具备规定学历的答辩。
对于申报评审教师职务时只具有大专学历的高中教师,申报晋升高级教师职务,须参加专业组答辩,且答辩成绩必须达到优秀等次。其中,由初中调整到高中任教的教师,从事高中教学工作时间须达到2年及以上,且教学业绩突出的方可申报。(四)继续教育要求
晋升中小学教师初级、中级、高级职务,必须达到相应的《教师基本功训练》合格,(小学:三笔字、简笔画、组织教育活动达四级、教学技能达五级,普通话达二甲;中学:三笔字、简笔画、组织教育活动、教学技能达四级,普通话达二乙),完成继续教育80学时。
(五)基层支教工作要求
根据《中共宜宾市委办公室、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宾市关于鼓励各类人才到边远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宜委办[2003]66号)的规定,从2004年起,凡2000年及以后,在县城所在地学校任教二年以上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要有一年及以上到乡镇学校支教的经历,才能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
(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
任现职以来,要有二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含学校团委、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的经历,且考核应在“合格”及以上等次。确因学校工作安排未担任班主任的,应由所在学校作出书面说明。(七)普通话等级要求
根据《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省政府令177号)第十一条:“推行普通话水平等级持证上岗制度,教师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以及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创建活动的意见》(教语用[2004)4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将普通话水平达标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聘用、职务晋级、评优评先的条件”的要求,凡评聘教师职务的人员(1954年1月1日前出生的人员除外),应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并取得合格证书。晋升中学高级、中级教师职务应取得普通话水平二级乙等证书,晋升小学高级或小学教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应取得普通话水平二级甲等证书。(八)教学、科研工作要求
1、晋升中级职务
(1)晋升小学高级教师职务
A、乡、镇学校教师:教育效果好,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法制等方面的教育。所教班的班风好、学风好,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无严重违纪行为;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学效果好,教学业绩在本县同类学校同学科中处于前列,学生巩固率达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定的标准,并在中心校或乡、镇及以上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上过研究课、优质课或观摩课;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至少有一篇独立撰写的本专业、本学科且原则上不少于1500字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包括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教改研究报告)在中心校或乡、镇及以上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会上交流,或者在内刊(即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的有“内刊准印号”的刊物)上发表;或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获县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奖励。
B、县城学校教师:教育效果好,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法制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所教班的班风好、学风好,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无严重违纪行为;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学效果好,教学业绩在本县同类学校同学科中处于前茅,学生巩固率高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定的标准,并在本校或县及以上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上过示范课、研究课、优质课或观摩课;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至少有一篇独立撰写的本专业、本学科且原则上不少于1500字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在内刊上发表;或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获县教育行政部门三等奖及以上奖励。
C、市级以上示范学校教师:应在县及以上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上过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或观摩课;至少有一篇独立撰写的本专业、本学科且原则上不少于1500字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即有CN、ISSN或IS8N标志的刊物)发表;或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获县教育行政部门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2)晋升中学一级教师职务
A、乡、镇学校教师:教育效果好。在班主任工作或教学工作中,与其他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法制等方面的教育。所教班的班风好、学风好,学生无严重违纪行为;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学效果好,教学业绩在本县同类学校同学科中处于前列,学生巩固率达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并在本校及以上中学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上过研究课、优质课或观摩课;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至少有一篇独立撰写的本专业、本学科且原则上不少于1500字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在内刊上发表;或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获县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奖励。B、县城学校教师:教育效果好。在班主任工作或教学工作中,与其他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法制等方面的教育。所教班的班风好、学风好,学生无严重违纪行为;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学效果好,教学业绩在本县同类学校同学科中处于前茅,学生巩固率达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并在本校或县及以上中学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上过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或观摩课;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至少要有一篇独立撰写的本专业、本学科且原则上不少于1500字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在内刊上发表;或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获县教育行政部门三等奖及以上奖励。
C、国家级示范高中和省级示范中学教师:应在本校或县及以上中学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上过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或观摩课;至少有一篇独立撰写的本专业、本学科且原则上不少于2000字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获市教育行政部门三等奖及以上奖励。
(3)教科所(室)、师培中心的教师申报中学一级教师或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应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至少有二篇以上独立撰写的本专业、本学科且原则上不少于2500字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每年深入学校听课、评课达到80个学时及以上;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法研究,在市及以上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上过辅导课、研究课或辅导、培训讲座;承担过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或研究任务,其科研成果获市教育行政部门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4)电教馆(站)的教师申报中学一级或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应具有较强的电化教学研究能力,至少有二篇以上独立撰写的本专业、本学科且原则上不少于2500字的电化教育教学研究文章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具有主持、指导电化教育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发现和解决电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电教教材建设中积极探索,做出较好成绩;承担过电化教育研究项目或者研究任务,其电化教育研究成果获市教育行政部门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2、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
A、乡、镇学校教师:教育效果好,在班主任工作或教学工作中,与其他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所教班的班风好、学风好,学生无严重违纪现象;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学效果良好,教学业绩在本县同类学校同学科中处于前列,学生巩固率达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并在片区或县及以上中学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上过公开课、研究课或观摩课;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至少有二篇以上独立撰写的本专业、本学科且原则上不少于2000字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在内刊上发表;或承担过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其教育教学教研成果获县教育行政部门二等奖及以上奖励。
B、县城学校教师:教育效果好,在班主任工作或教学工作中,与其他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所教班的班风好、学风好,学生无严重违纪现象;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学效果好,教学业绩在本市同类学校同学科中处于前茅,学生巩固率高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并在县及以上中学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上过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或观摩课;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至少有二篇以上独立撰写的本专业、本学科有一定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且原则上不少于2000字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在公开发行的刊物和内刊上发表(一篇公开,一篇内刊);或承担过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其教育教学教研成果获县教育行政部门一等奖及以上奖励。
C、国家级示范高中和省级示范中学教师:应在县或市及以上中学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上过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或观摩课;至少有二篇以上独立撰写的本专业、本学科有一定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且原则上不少于2000字的教育教学研究文章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主持或承担过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其教育教学教研成果获市教育行政部门二等奖及以上奖励。(3)教科所(室)、师培中心的教师,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有较高造诣,至少有三篇以上独立撰写的本专业、本学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较高学术水平,且原则上不少于2500字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有论著出版;每年应深入学校听课、评课达到100学时及以上;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法研究,并在市及以上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上过辅导课、研究课、或辅导、培训讲座;主持或独立承担的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获市教育行政部门一等奖及以上奖励。
(4)电教馆(站)教师,具有主持和指导电化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从事中小学电化教育教学研究有较高造诣,至少有三篇以上独立撰写的本专业、本学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较高学术水平,且原则上不少于2500字的电化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有论著出版;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电教教材建设中积极探索,做出显著成绩;主持或独立承担的电化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课题),获市教育行政部门一等奖及以上奖励。
四、中小学评审教师职务的一票否决条件
近五年中,有下列情况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本次不能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推荐人选。
(1)因违规违纪行为受上级部门通报批评及以上各种处分处罚的,或因违法行为受到各种刑事处罚的;
(2)一学年内旷工3天以上的;
(3)个人行为妨碍学校及社会安定团结,在社会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4)擅自脱离教育教学工作岗位3个月以上的;(5)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擅离职守,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在校内外影响恶劣的;
(6)年度考核结论有一年为合格以下等次的;
(7)个人因不规范的办学行为被举报,经上级部门查证属实的。
五、破格晋升教师职务的推荐条件
根据《四川省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四川省五系列破格评审专业技术资格推荐条件(试行))的通知》(川职改(1992)69号)的规定,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员,可不受任职年限、职务档次的限制,推荐评审与其条件相应的高、中级教师职务。
(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推荐评审中学高级教师职务:
1、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三、四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及以上的主研人员。
2、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一项,或二等奖两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或二等奖两项的主研人员。
3、在教材建设中,主持编写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
(二)具备下列条件之二者,可破格推荐评审中学高级教师职务:
1、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一项的主研人员。
2、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其成果转化在生产实践中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3、任现职以来,在教研、教改或发展新学科方面成绩显著,获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一项。
4、在教材建设中,参编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
5、任现职以来的研究成果或重要建议、报告被市及以上党委、政府采纳,对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任现职以来,出版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二篇以上有较高价值的学术论文,受到同行知名专家肯定。
7、人事部、教育部授予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中小学德育课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
(三)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推荐评审中学一级和小学高级教师职务:
1、在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项目中解决过重要技术难题,起过重要作用。
2、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一项或三、四等奖两项的主研人员,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四等奖一项的主研人员。
3、市或省级厅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的主研人员。
4、国家优秀设计奖三、四等奖和省、部级优秀设计奖的主要设计奖的主要设计者。
5、任现职以来,在教研、教改、教材建设方面有较大贡献,获市或省级厅局优秀教学成果奖。
6、在教材建设中,参编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
7、任现职以来,发表过本专业有一定水平的论著,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二篇以上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8、任现职以来,研究成果或重要建议、报告被市及以上党委、政府采纳,对本地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9、人事部、教育部授予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中小学德育课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
(四)具备下列条件之二者,可破格推荐评审中学一级和小学高级教师职务:
1、县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一项的主研人员。
2、在教研、教改或发展新学科方面成绩显著,获县级及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一项。
3、任现职以来的研究成果或重要建议、报告被市及以上党委、政府采纳,对深化改革,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4、任现职以来,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一篇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发布日期:2012-08-06 16:56 浏览:626 次
核心期刊发表工作室为您提供中小学教师教育类论文发表,包括普刊,核心期刊。发表速度快,价格优惠!Q1540125228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1]98号文件)精神,现将2013年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一、健全制度体系
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将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后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为: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小学小中高)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二、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
按照国家新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明年上半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将新出台我省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重点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以往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国家《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第二条规定,中小学教师评聘各级专业技术职务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明年新出台的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将注重教育教学一线任教的教师,对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已评聘相应岗位专业技术职务,长期未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即长期未履行《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件》所规定的岗位职责和义务的,今后将不再按专业技术岗位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和岗位等级。所以,提醒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双肩挑”人员(指兼有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工作的教师)和乡镇教办人员以及原专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已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人员,今后要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必须按《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应承担一门学科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否则,将按职责分类规范聘任到管理人员岗位。
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今后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将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设置范围: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省、地(市)、县教研室和校外教育机构。
附件:《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
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
一、拥护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爱与责任的意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三、身心健康。
四、中小学教师评聘各级别职称(职务),除必须达到上述标准条件,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标准条件:
(一)正高级教师。
1.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成果突出;
2.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
3.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4.在指导、培养一级、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本教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
5.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二)高级教师。
1.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能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比较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教书育人成果比较突出;
2.具有所教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
3.具有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
4.胜任教育教学带头人工作,在指导、培养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5.具备博士学位,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三)一级教师。
1.具有正确教育学生的能力,能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比较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并较好地完成任务;
2.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
3.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4.在培养、指导三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一定成绩;
5.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二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四)二级教师。
1.比较熟练地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胜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教育效果较好;
2.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所教学科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较好;
3.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4.具备硕士学位;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见习期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三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三级教师岗位任教3年以上。
(五)三级教师。
1.基本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
2.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材教法,能够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
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试行)
一、总则
(一)为科学评价我区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保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 98号)精神和自治区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区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制定本条件。
(二)本条件适用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包括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电化教育机构、少年宫等)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二、基本条件
(一)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禁行性规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严谨治学,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学风端正,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具有团队精神。
(二)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具备相应学历和资历。
1、申报正高级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受聘高级教师岗位满5年以上。
2、申报高级教师:具备博士学位,受聘一级教师岗位满2年以上;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本科学历,受聘一级教师岗位满5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受聘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满5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3、申报一级教师: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2年以上;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学历,受聘二级教师岗位满4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受聘小学、初中二级教师岗位满4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学历,受聘小学二级教师岗位满5年以上。
4、申报二级教师:具备硕士学位;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学历,见习期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受聘小学、初中三级教师岗位满2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学历,受聘小学三级教师岗位满3年以上。
5、申报三级教师:具备大学专科学历,并在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学历,并在小学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四)任现职以来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以上等次;其中申报正高级教师须有2次以上为优秀等次,申报高级教师须有1次以上为优秀等次。
(五)达到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求。
(六)达到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七)身心健康。
(八)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申报或在本评审条件规定的任职年限基础上延迟申报:
1、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视情况,延迟1—2年申报;其中,开展有偿家教、校外补课的,延迟2年申报;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谎报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延迟3年申报。
2、受行政处分未满处分期的,不准申报;
3、任期内受行政警告以上处分,处分期已满者,延迟3年申报。
4、任期内考核不合格者,延迟2年申报;未定等次者,延迟1年申报。
三、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条件
(一)正高级教师:
1、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形成了独到的教学风格。被评为盟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学能手、名师。
2、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完成自治区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其中,中层干部、班主任课时不少于专任教师课时的1/2;校级副职领导至少担任一个教学班的学科教学任务;校级正职领导每年听课不少于100课时;因课程计划、学校规模等原因而课时量较少的学科,任课教师须有其他与教学有关的工作量作为补充。教研员每年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指导教学、听课评课不少于120节,评课不少于20次,且每年至少撰写一篇对改进本学科课堂教学有价值、有指导意义的听课调研报告。
3、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学校教师,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或教务主任、政教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少先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负责人)工作2年以上。从教以来,所带班级或活动小组受到盟市级以上表彰。
4、在指导、培养高级、一级、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本学科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任现职以来,每年在盟市范围内主讲学术讲座2次以上,或承担教学示范课、观摩课或学科讲座不少于2次,并获得好评。
5、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任现职以来,作为主要承担人完成1-2项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其中一项经过市级以上验收鉴定。教研员需完成2项经过市级以上验收鉴定的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6、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其中第一条是必备条件:
(1)积极承担教育教学研究或教材建设工作,撰写学术论文、科研报告、教材或专著,任现职以来,在核心期刊公开发表本专业教育教学方面高水平、有创见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教研人员2篇以上),或专著一部。
(2)获得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或自治区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特级教师等荣誉之一者。
(3)获得全国或省部级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之一者。
(4)获得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之一,并获得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或优秀教学能手称号。
(5)在教学改革或教材教法研究改革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其教育教学经验在自治区范围以上推广。
(6)从事艺术、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参加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家级以上业务竞赛获前3名;或作为体育代表队主教练、艺术团体主要指导教师,所带体育代表队、艺术团体在比赛中获前3名。
(二)高级教师
1、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必备的专业技能,胜任本学科教学工作。
2、从教以来,担任过1次以上循环教学工作,或担任过2届毕业班教学工作(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除外)。完成自治区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其中,中层干部、班主任课时不少于专任教师课时的1/2;校级副职领导至少担任一个教学班的学科教学任务;校级正职领导每年听课不少于80课时;因课程计划、学校规模等原因而课时量较少的学科,任课教师须有其他与教学有关的工作量作为补充。
3、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或教务主任、政教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少先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负责人)工作2年以上,并胜任工作。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或校本教研活动,每学期听课及参与研讨次数不少于15节(次),每学年至少承担1次校级以上示范课,同学科教师反映良好。
5、积极参加学科研究活动,承担过校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工作。围绕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结合本学科教学改革实践,撰写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报告或经验总结1篇,字数应不少于2000字。
6、体现课程改革思想,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所教班级学生巩固率、成绩合格率、优良率、提高率较好,学生对其课堂教学评价的满意度较高,是学校公认的教学骨干教师。
7、教育教学工作业绩突出,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两条:
(1)盟市所在地城市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2篇以上;旗县所在地城镇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以上;苏木(乡)以下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本学科教育教学论文1篇以上或承担盟市级以上示范课1次以上。
(2)旗县级以上学校教师,获得盟市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学能手、教学名师等称号之一;苏木(乡)以下学校教师,获得旗县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学能手、教学名师等称号之一。
(3)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方面,有比较突出的专长和丰富的经验,并做出显著成绩。旗县级以上学校教师,获得盟市级以上优秀班主任称号,或所带班级被评为盟市级以上优秀班集体;苏木(乡)以下学校教师,获得旗县级以上优秀班主任称号,或所带班级被评为旗县级以上优秀班集体。
(4)在教改或教材教法研究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其教育教学经验在旗县以上地区推广。
(5)参加经全国或自治区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的地方教材的编写工作,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一章或三节。
(6)从事艺术教学工作的教师,本人在教育、文化行政部门主办的旗县级以上汇演、汇展或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奖励2次以上;或所带班级的学生在参加旗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批准的中小学汇演、汇展比赛等活动中,获二等奖以上奖励2次以上。或本人获得旗县级以上优秀指导教师2次以上。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所训练的学生在教育或体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比赛中,获得旗县级比赛团体或个人前3名,或地市级比赛团体或个人前6名,或自治区级比赛团体或个人前8名,或国家级以上比赛团体或个人前10名;或本人获旗县级优秀教练员奖2次以上。
(三)一级教师
1、具有正确教育学生的能力,能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任教以来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工作2年以上,有比较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并较好地完成任务。
2、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够完成规定的教学课时量,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
3、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任务,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旗县或本校能进行观摩课教学;指导二、三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或承担培养教师的任务。
4、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比较突出,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二条:
(1)任现职以来,作为第一作者或主要承担人,其教学经验总结、制作的教具、作品、论文、著作、教研成果在盟市以上刊物上发表或专业会议上获奖;
(2)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或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成绩显著,所带班级中队被评为旗县(含旗县)以上先进集体、优秀中队,或本人被评为旗县以上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或由本人撰写的班主任工作总结在旗县以上刊物上发表或专业会议上获奖;
(3)任现职以来被评为旗县以上优秀教师(含优秀青年教师、优秀体育老师)、或教学能手、教学新秀、拔尖人才;
(4)任现职以来教研论文在旗县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中进行书面交流1次并获得好评,或参加旗县以上教研部门组织的示范、观摩教学课1次以上获得好评;
(5)任现职以来受聘参加旗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乡土教材、进修教材、活动课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工作,编写的教材在县范围内推广使用或正式出版。
(四)二级教师
1、比较熟练地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胜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教育效果较好。
2、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所教学科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任教以来每学年均完成教学工作量200课时以上,教学效果较好。
3、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五)三级教师
1、基本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
2、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材教法,能够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
四、破格条件
(一)正高级教师
参加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国家级及以上业务竞赛一等奖、特等奖获得者或作为体育代表队主教练、艺术团体主要指导教师,所带体育代表队、艺术团体在全国或国际比赛中获冠军或一等奖,可以不受学历、资历、论文论著等条件的限制直接申报。
(二)高级教师
1、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德育工作者”等称号之一者,同时,获得盟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或优秀教学能手称号;
2、获得“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自治区优秀班主任”、“自治区优秀德育工作者”等称号之一者,同时,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或优秀教学能手称号。
3、符合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当年职称评审文件规定的破格条件。
(三)一级教师
1、获盟市优秀教师和盟市教学能手称号的二级教师。
2、符合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当年职称评审文件规定的破格条件。
五、其他条件
(一)本标准条件中规定的学历(学位),是指国民教育序列中与申报学科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学历(学位)。所学专业与申报学科不同的,须参加申报学科1年以上进修或取得结业证书。原有中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专业与申报学科不同的,须取得现有专业技术资格后从事申报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满3年方可申报。
(二)本标准条件要求的论文必须是独立或以第一作者完成,并公开发表在具有“CN”、“ISSN”刊号的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专著或教材必须是有“ISBN”书号的正式出版物。在学术刊物的“增刊、特刊、专刊、专辑”上发表的论文以及论文集上收集的论文均不作为评审条件。
(三)班主任工作经历包括担任教研组长和各学科教师上活动课的时间。学校行政人员参评,担任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办公室主任、校长、书记的时间亦可算作担任班主任工作时间。音乐、美术、体育、心理健康、劳动技术、教育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因学校工作安排,不能担任班主任等工作,但应有承担第二课堂或兴趣小组的相应工作经历。
(四)其他系列的专业技术人员,拟评中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资格,须取得现有专业技术资格后,在中小学校教师岗位或在教育教学研究、电化教育机构、少年宫等教育教学岗位工作满2年,方可转评同级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其业绩成果以中小学教师岗位工作的业绩、成果为主,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论文等业绩成果仅作参考。转系列满1年后,具备本评审条件规定的学历、资历等相应要求,可参加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
以往,中小学教师评职称疲于托关系、发论文,脱离教育教学实际,评审以上级部门定名额 、看材料为 主 ,难以评出真实水平,人为、暗箱操作空间大,导致很多人“职称上去了 ,教学水平 却下来了”,为人所诟病。 现行的职称评价标准已成制造学术毒瘤的病灶,侵害的不仅仅是教师权益, 更败坏了社会风气。 尤其是随着职称评审乱象日渐增多,但查处概率和受惩罚的成本却比较低,一些人在职称评定中的 “腐败风险意识” 淡薄,易步入腐败“合理化”的误区。
8月26日 , 国务院召开常 务会议 , 决定全面 推开中小 学教师职 称制度改 革, 让广大教师真正享受到改革红利,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 给1270万名中小学教师送上了一份“大礼包”。 顺应基层教师的呼 声 ,此番修订 评价标准 ,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注重师德 、实绩和实 践经历 ,改变过分 强调论文 、学历倾向 ,对农村和 边远地区 教师倾斜 ,并公示结 果 、接受监督 可谓是切 中时弊 。 倘若这些 措施能落 地生根,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小学教师职称评 审中存在 的 “人为 ”因素过重 等乱象 ,让职称评 审与能力 、贡献匹配 起来,让基层一线教师闹心的职称评聘可休矣,这将带动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然而,在新旧教师职称制度交替时期,好的制度能否发挥实效,依然让人担心。 破除职称评审乱象 ,不仅难在 如何建立 起科学 、公正而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更难在破除普遍而顽固的陋习。
《意见》对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全国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改革后,“小学老师也能评教授”“评职称淡化论文”“可以跨校评职称”“职称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等,让全国1270万中小学教师感到振奋和期待。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涉及人数多,社会影响大,改革本身涉及制度统一、人员过渡、标准制定和评审等诸多环节,工作十分复杂,必须科学权衡,通盘考虑,我们除了认真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开展工作,还应着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如何有效落实同行评价?《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实际上,目前国内包括教师在内的各行业职称评价,一般都有同行专家参与,但由于行政干预过多,导致其参与程度较低,未能充分体现同行专家的评价作用。为此,应该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淡化评价中的行政色彩,建立由同行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通过业内认可的评价方式,如说课讲课、面试答辩、随机抽评等,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应该公开遴选评审专家,建立评审专家库,每年评审时随机抽选、随机组合,不断增强同行专家评审的公信力。
二是如何真正做到向农村教师倾斜?无论是前段时间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还是近日出台的《意见》,都提出职称(职务)评聘向农村学校倾斜,淡化外语、论文等刚性要求,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业绩和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此处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倾斜”,二是“倾斜”的程度如何把握。因办学条件、生源等方面的差异,农村学校的教学成绩当然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制定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条件时,综合考虑乡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实际,不能用同样的标准来评价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各地要研究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既要体现向农村教师倾斜,又不能忽视城市教师的合法权益。
三是名额分配的问题如何整体解决?《意见》提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这种“以岗位定名额”的做法,有利于各地统筹管理教师,但对学校的用人有一定制约。为此,各地应该定期开展全面深入的调研,充分掌握本地中小学的具体情况和教师队伍的发展状况,灵活制定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办法,科学计算学校岗位结构比例。在推行教师跨校评聘时,要做好统筹协调,加强监督,防止瞒报、虚报名额等现象。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兑现受聘教师的工资待遇,防止在有评审通过人选的情况下出现“有岗不聘”的现象。
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是我国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切身利益;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有利于中小学教师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各地应该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科学、全面的改革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统筹协调,稳步推进,确保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规范有序,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推荐阅读:
中小学教师职称问题06-16
安徽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标准条件试行07-01
关于调整申报中小学教师职称论文要求09-22
泗阳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06-13
绍兴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评选条件07-05
中小企业ERP管理软件应具备的条件06-04
中小学教师研修心得05-31
中小学教师礼仪规范07-10
中小学教师个人自修计划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