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研究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品德与社研究(精选4篇)

品德与社研究 篇1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目前,《品 德 与 社 会》教学存在以下两个主 要 问 题:一是 资 源 馈 乏。

教师除了一本教科书和教学用书外,远程教育资源网和因特网上都几乎没有可供 直接拿来用的媒体资源,甚至课本中一幅简洁明了的图片想插入到展示幻灯片中都 要拍照甚至扫描,操作起来都不够便

宜。二是方法单一。由于资源馈乏,思品课变成了讲授课、训话课,学生则正襟危坐。课堂上缺乏沟通与交流,参与和体验,德育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可 以培养教师开展 校本资源、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掌握有效探索开发与利用《品德与社会》 课程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指导思品课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改革课堂教学方 法,从而实现知,情,意三者的紧密结合,达到道德的感化,灵魂的熏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观 察、体验、感悟、探究,从而获得最真实的感受。

2.应注重将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注重与本地区实际及 学生的生活联系,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 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3.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 际,使之有效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科书的内涵挖掘;

2、学生生活体验的储备;

3、网络资源的搜集整合;

四、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 通过广泛调查学生,社区,大量查阅网络资源,搜集整理与教材 相关的信息;行动研究法:边研究实践,逐步探索出影响,了解影响师生关系的 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优质思品 课堂。

经验总结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撰写研究报告、优秀论文。

研究过程实验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1.实验的起步阶段(1)目标

A、通过实验,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开放教学空间和开发利用资源,将课 内外学习结合起来,促进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B、加强学习,转变认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主要工作安排

A、与学校教科研相结合,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B、认识教材特点,做好实验的思想及理论准备,明确实验的正确方向。

C、举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讨论,评析,促进自 己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达成共识。

D、经常与其它教师交流自己参与实验的具体做法及心得体会,并在学期末完成 阶段性实验报告。

2.提高阶段:(1)目标

A、在认真开展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典型案例及活动方案,积 累研究经验。B、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

(2)主要工作

A、通过培训,进一步自己强化对教材的认识,促进正确理解把 握教材,更新观念,改进教材,提高课的质量。

B,通过观摩课,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汇报实验成果,并形成典型案例,积累实 验的素材、经验。

3.实验的深入阶段(1)目标

A、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B、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校本资源,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 的教学经验。

C、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主要工作

A、把握教材特点,深入领会实验的目的,大量挖掘课程资源。B、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活动,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经验。C、完成实验阶段性总结报告。

(三)实验总结阶段

品德与社研究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4月在本科门诊及住院的寻常型银屑病病人11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71例, 女39例;年龄19岁~66岁 (48.39岁±17.87岁) ;病程半年至21年 (6.36年±2.91年) 。入选标准:病人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2]中的诊断标准, 确诊为寻常性银屑病, 诊断寻常性银屑病在半年或半年以上, 曾采用银屑病的治疗方案, 病人知情, 自愿参与。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脑、肝、肾等脏器疾病, 合并有其他皮肤病, 有精神病史和身体残疾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参照Morisky-Green (MG) 标准[3], 设计依从性问卷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采用肖水源修订的10个条目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自行设计病人社会支持来源问卷, 包括配偶、其他家人及亲戚、朋友、工作单位。

1.2.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Pearson’s相关性分析。

1.2.3 调查方法

由统一主管护师向病人讲解调查问卷的目的、意义, 由病人独立完成, 并统一指导。共发放问卷表110份, 收回110份, 有效率为100%。

2 结果

例 (%)

例 (%)

3 讨论

表1显示, 银屑病病人在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方面依从性较好, 服药、门诊随诊依从性较差。Wister等[5]研究证实, 病人的健康信念对其自理行为有明显的导向作用。本组银屑病病人饮食运动等方面依从性较好, 主要与本组病人认识到合理的饮食和运动, 有利于疾病控制;服药、门诊随诊依从性较差, 是因为病人病情迁延不愈, 需要长期治疗, 而目前的各种治疗只能达到近期疗效, 不能防止复发, 致使病人产生悲观情绪或经济困难而导致治疗依从性差。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病人及家属对银屑病的认识, 重点指导病人要重视服药和门诊随诊;引导家属帮助和督促病人坚持银屑病的长期治疗, 以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意识, 增强依从性。

表2显示, 银屑病病人在主观支持方面得分较高, 客观支持方面得分最低。本组大部分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认为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各种负面情绪得到缓解, 意志增强, 因此, 主观支持分数较高;客观支持得分最低, 是缺乏物质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的支持。表3显示, 银屑病病人认为家庭成员是主要的社会支持来源, 这是因为银屑病病人病情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 他们与健康人相比, 更具有孤独感, 他们常存在自卑、绝望的心理;家属的经济物质和情感支持, 能使病人感到被关心爱护、帮助其克服因慢性病折磨而产生的治疗依从性差的懈怠情绪, 提示社会支持是银屑病病人克服治疗依从性差的有效资源, 充分的社会支持有助于病人获得知识, 提高自信, 减轻心理压力。

表4显示, 服药依从性与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 说明主观支持对服药依从性起重要作用。由于银屑病病人病程长, 病情反复, 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 病人易产生倦怠情绪, 导致自我放纵不配合而表现出依从性差。因此, 护理人员要与病人建立良好关系, 主动沟通, 提供帮助, 积极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干预, 充分发挥家庭提供社会支持的潜力, 提高病人对服药治疗的依从性。

表4显示, 病人门诊随诊与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呈正关系, 提示对社会支持利用度高的病人, 门诊随访率也高。这是因为有研究表明, 病人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可促进治疗的依从性, 从而门诊随访率提高[6]。社会支持是一种能够促进扶持、帮助或支撑事物的行为或过程[7], 它不仅需要外界的提供, 还需要银屑病病人积极创造条件去主动获取。充分的社会支持能给银屑病病人提供情感、经济支持, 护理人员应指导病人积极争取和接纳社会支持, 以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

表4显示, 饮食、运动生活方式依从性与客观支持呈正相关。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家庭、同事的存在与支持是提高生活方式依从性的有效途径。因此, 护理人员应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帮助银屑病病人, 如指导家庭注意对病人支持的持久性, 帮助病人克服困难;呼吁政府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同样病情的病人现身说教;建立银屑病病人个人档案, 便于联系和信息交流。

4 小结

社会支持是依从性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 它与促进健康的行为呈正相关, 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越能帮助人们形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8]。护理人员必须重视银屑病病人社会支持系统的评估, 对于社会支持缺乏的病人给予重视, 引导病人充分利用现有的支持资源如家属的精神和经济支持;主动争取可能的社会支持, 如让病友现身说教、社会团体的资助, 都能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全面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减少银屑病的复发或加重。

参考文献

[1]Haynes RB, Sackett DL, Taylor W.Campliance in Health care[M].Baltinore:John hopkins Press, 1998:1-18.

[2]赵辩, 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759-769.

[3]Morisky DE, Green LW, Levine DM.Concurren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 self-reported measure of medication adherence.Med Care, 1986, 24 (1) :67.

[4]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27-131.

[5]Wister AV, Gutman GM.Self-care among older adults:An analysis of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illness contexts[J].J Aging Health, 2001, 13 (1) :120-145.

[6]肖惠敏, 姜小鹰.高血压病人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12) :969.

[7]Sarason IG, Levina HM, Basham RB, et al.Assessing social support:The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8, 44 (1) :22.

品德与社研究 篇3

一、指导思想

今秋小学教学、教研工作,以《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准绳,以课堂教学改革攻坚为重点,以落实教学常规为基础,以校长课内比教学和论文评选为平台,以教学视导和课改调研为工作方式;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力度,加强质量监控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工作要点

1、加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和培训工作

教育部正式引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要采取专题培训或以研带训等方式认真组织开展教师的全员培训,帮助教师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为了促进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和领会新课标,教学中自觉践行新课标,教研室小学科拟于12月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书面知识问答比赛活动。该活动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对成绩优秀的教师和组织得力的单位进行表彰。

2、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建立课堂教学新常规

2012年为课堂教学改革攻坚年。三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也遇到了诸多问题,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机械模仿,形而上学,发展遇到了瓶颈。我们要发扬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精神,迎难而上,集中全校、全镇、全区教育同仁的智慧和精力,打一场课堂教学改革的攻坚战,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突破瓶颈,使课堂教学改革由形似到神似,做到神形兼备,实现高效课堂。为此,今年的论文评选紧紧围绕下列专题进行研究和撰写。本轮论文评选采取现场撰写,集中评选,拟定与11月进行。

衡量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是高效率、高质量、高素质!今秋,集全区教育同仁之力,重点研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导案、学案的融合度”、“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教师导学的有效性”、“学生思维深度、广度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等。探讨出与课堂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导学新理念、新行为、新技能、新艺术、新常规,从而构建具有学科特点、课型特点的导学新模式。

只有构建具有学科特点、课型特点的导学新模式。课堂教学改革才能从模仿走向成熟,别人才能借鉴和复制,才具有推广价值。只有这样的研究才具有科学 1 性。也就是说,凡是科学性的教学实验与研究成果,都具有可借鉴性、可复制性、有效性。反之就是不科学的成果。

3、建立课内比教学的长效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

将课内比教学与课堂教学改革有机结合,与校本教研有机结合,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课内比教学这一平台,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

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决做到100%的学校、100%的学科、100%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全部参与课内比教学活动,实现“三个100%全覆盖”。今秋10月,镇(办事处)中心学校推荐两位校长参加全区决赛。局属小学校长直接参加全区决赛。

各学校(学区)每学期必须组织一次人人参加的“课内比教学”活动。课内比教学从“写课”、“讲课”、“说课”、“评课”四个方面开展,要有周密的计划,严密的组织,完备的档案,客观的评价,结果的激励。此项活动要作为学校的一种常规的教研竞赛活动开展,全区纳入常规检查及年度考评之中,从教师的参与度、形式开放度、学校组织度及竞赛的效果度等四个方面评价学校此项工作。每次活动之后要有总结,要对教师的特色亮点进行推广,要对问题和不足进行研究和指导。并以此活动开展为依据,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分等定级,促进教师教学技能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4、组织全区课内比教学优秀教师送课下乡活动。

今秋10月、11月对评出的全区课内比教学优秀教师安排送教下乡活动(该活动分为说课、备课、讲课、评课),让全区教师领略优秀教师的教学风采,促进“课内比教学”活动内涵式发展。此活动的开展即是对优秀教师举高说香的举措,也是进一步锻炼提高的措施。各镇根据自身需求提前向教研室提出申请。

5、加大“教育质量提高工程”实施力度,为实现“均衡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将今年确定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年”。重点加强“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管理”、“教学质量终结性评价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日常规管理”。各镇和学校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机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加强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管理,建立诚信考试制度。严格管理中学的期中期末考试及小学的期末考试,严密组织,建立全过程责任追究制,使考试成果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为分析教学和制定补救措施提供依据,全面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合格率。

6、狠抓常规教学的落实,为教学质量提高工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襄州区小学教学评价方案》为依托,落实教学常规,规范行为,提升办学品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加大常规教学监控与指导力度,在“备、教、批、2 研”等环节上下功夫。各镇中心小学、联办小学、学区中心小学均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常规教学监控与指导小组”,聘请教学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业务领导和骨干教师为小组成员。各校常规教学监控与指导两周开展一次,镇中心学校一学期开展一次,区教研室每学年开展一次。检查要在指导上下功夫,向监控与指导要质量、要规范、要效益。要做到有检查、有通报。通报要总结成绩,指出问题,限期整改。通报内容要具体到人到事,避免说空话、说套话。学校每学期要至少开展二次教师教案和学生作业展览与评比活动,让教师互相观摩、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共同提高。

7、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举全校之力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导学案为抓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标准,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力度。各校要在开学两周内拿出校本教研一学期安排表,安排表要做到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问题、定负责落实的领导。使校本教研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学校校本课题库,加强小课题研究的管理,在教师中广泛征集校本研究课题,学校组成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批、立项工作,立项后,教科室加强对立项课题的管理。校本立项课题要上墙公示,每周课题承担教师(或课题承担学科组)要写一篇课题研究札记或体会,适时地安排课题研究的展示活动,促进成果的取得及成果的推广。建立校本课题研究的过程监管及评审奖励制度。

加强教师研修室和教科室建设。创造教师校本研究场地和条件,使其成为教师研讨及专业成长的“家”。两室建设除有基本的研究设备和学习资料外,必须重视研究过程的档案建设,加强过程监管,留有课题研究过程的痕迹。

8、加强电子备课的监控与管理力度,提高备课的质量。

电子备课要做到分工与协作相结合,既要分工更要协作。电子备课应先由骨干教师撰写样稿,供大家研讨,在研讨的基础上统一格式,统一要求。电子备课在开学的第一个月主备人要做到提前一周备课,然后进行集体研讨;从第二个月开始主备人要做到提前两周备课,然后同年级每位教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最后再开展集体研讨,真正做到用集体的智慧打造智慧的集体。举全校之力,积极探索具有学科特点、课型特点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9、继续开展教学视导活动,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以深入学校视导为基本工作方法,以点带面,全面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基本情况,全面总结学校教育教学成功经验,发现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指导学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此,10月、11月,区教研室将对程河镇小、朱集镇小进行教学视导。视导内容主要有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常规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课程 3 计划落实等内容。

10、大力开展“三个一”读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为落实这一要求,经研究决定,在我市小学开展“三个一读书活动”。要将“三个一读书活动”与“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有机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展示展评活动。该活动每所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做到人人参加,全员参与。镇中心学校每学年要抽取一个年级开展一次“三个一读书活动”的展示、展评活动。区教研室拟于11月进行一次全区“三个一读书活动”的巡查,拟于明年召开一次“三个一读书活动”的现场展示展评活动。

活动方案附后。

11、继续深化课题研究,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要确立问题即课题,小课题解决大问题的观念。只有强化课题研究,才能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率、高质量。本学期我市、我区小学将继续开展以下课题研究:

(1)继续开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试验与研究”;

(2)语文学科开展“本色语文试验与研究”(各镇中心小学、局属小学必须参加该项实验与研究。要加大研究力度,按方案扎实开展研究,要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搜集与整理,要检查落实,每学期要上交阶段性小结。)。襄阳市拟于明年春开展一次“本色语文试验与研究”的阶段性小结、教学反思、优质课评选活动。为此,我区拟于12月开展一次“本色语文试验与研究”的阶段性小结、教学反思评选活动;于明春3月开展一次“本色语文试验与研究”优质课评选活动。

(3)数学学科开展“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案例研究”;(4)品德学科开展“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试验与研究”;

(5)科学学科开展“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试验与研究”;(6)英语学科开展“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试验与研究”。

三、月工作安排

八月:

1、开展小学语文四年级“S”版新教材培训及语文课程标准培训活动;

2、制定全区小学科2012年秋教研工作要点,并上传到襄州区教研网,为镇中心学校、各小学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提供参考;

3、筹备全区小学教学工作会。九月:

1、在伙牌镇中心小学召开全区小学教学工作会;

2、锤炼参加全市小学、数学语文教师优质课的参赛课;

3、参加实验小学的教研活动;

4、组织教师观摩9月23日全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5、深入学校调研校本教研的开展情况,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十月:

1、开展校长比教学评选活动;

2、视导程河镇中心小学;

3、10月17—19日(17日报到),参加在枣阳市举办的全市小学语文教师优质课大赛(本次全市小学语文教师优质课大赛分低段“1—3年级”、高段“4—6年级”。低段在枣阳市第三实验小学;高段在枣阳市第一实验小学。)。由于枣阳市毗邻我区,各镇语文教研员组织本镇参会教师一起包车前往,可以不住宿,在同等经费的情况下可以派更多教师参会。这是一次花钱少,受益教师多的难得的学习机会,请各镇选派8—10名教师同车前往观摩学习。

4、参加全市小学数学教师优质课大赛;

5、开展送课下乡活动;

6、组织小学英语教师开展“全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7、组织教师参加湖北省首届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说课竞赛活动;

8、组织教师参加湖北省科学教师实验操作竞赛活动。十一月:

1、视导朱集镇中心小学;

2、课堂教学改革论文现场撰写评比;

3、“三个一读书活动”巡查;

4、观摩全国小学语文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

5、组织教师参加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研究课题研讨会。十二月:

1、开展新课标知识竞赛活动;

2、本色语文实验与研究阶段性小结、教学反思评选活动;

3、命制期末测试卷。2013年元月:

1、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2、总结本学期教研工作。

附:关于在全市小学开展“三个一”读书活动的实施方案(讨论稿)

指导思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这个方面,特级教师窦桂梅堪为典范:她所带的一个班自小学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毕业,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词,1000多条成语,因而她的学生文笔流畅,出口成章。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五花八门的信息扑面而来,让小学生开阔了眼界,也让许多学生迷失了方向,有趣刺激的网络游戏、精彩生动的电视节目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枯燥乏味的课外作业书写又让学极其排斥。通过开展“三个一”读书活动,我们力图改变这一现状,把学生从电视、游戏节目中拉回来,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读书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实施“全市小学生“三个一”读书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体系,真正地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创建“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在全市逐步形成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文化襄阳”氛围。

活动要求:

1、学校大力营造读书氛围,使读书真正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夯实文化底蕴。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读书活动,推进阅读型班级、阅读型学校、阅读型家庭的建设。

4、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促进学生知识的更新、思 6 维的活跃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并在读书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

活动内容与方法:

三个一读书活动指:每天读书一小时;每月读完一本书;

三、每周一节阅读课。

(一)读书时间:

1、晨会时间。早晨是读书的最佳时期,晨会课要还给学生读书。

2、课余时间。中午、晚上放学之后,教师要尽量少布置作业,特别是书写量大的作业,给学生留出读书的时间。

(二)读书内容:

1、低中年级以读拼音读物为主,不限定书目、以学生感兴趣书籍为主,教师适当引导。

2、中高年级阅读范围可适当放宽,在学生产生读书兴趣以后,教师可指导阅读经典名著。

(三)阅读课

阅读课每周一节,建议为“阅读指导课”。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形式有趣、多样,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故事会、故事推介、名著导读、名词佳句、小小评论家、我喜爱的人物等等。

活动保障机制:

(一)开展“好书大家读活动”

1、各学校要根据各年级实际情况,制定出每学期读书计划,鼓励广泛阅读,教师重点推荐,学生推荐阅读等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2、充分利用早读、阅读课或课余时间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如:好书推介、课前3—5分钟“说”名著活动(介绍内容、讲情节、讲心得等均可)、经典回味、美文共享、心得交流、诗文诵读、读书方法大擂台等,此项活动务必长期坚持,形成制度,形成特色。

(二)开展“书香班级”评选活动。

1、充分利用各班的壁报、墙报,张贴宣传标语、名人名言、名人读书故事等,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定期评选“优秀读书生”。

2、搞好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在各班教室后方设置统一的图书柜,鼓励学生捐书,同时选出若干名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入库、编号、登记、出借、整理等工作。定期评选出“优秀图书管理生”。

3、学校广播站、校园网、宣传栏开辟读书专栏,每周宣读一些短小的名家 7 名篇及学生的读书心得,介绍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书的熏陶。

4、利用国旗下讲话,政教处和少先队员代表向学生发出倡议,积极宣传“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倡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

5、每学期开展一次“校园读书会”,或其它各类读书活动。学校可根据读书主题,结合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各类读书活动。评选“书香班级”。

(三)开展“好书伴我成长”征文活动

学校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等多种方式进行优秀征文展示、评选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读后感,通过文字,描写读书带来的精神愉悦,叙述自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读书的体会收获以及读书对自己成长所产生的影响等。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四)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

(1)营造读书氛围。每学期,继续加强班级建立图书角建设(学生推荐好书供全班学生共同阅读),学校图书室全天对学生开放,使学生有书可读,使校园书声朗朗,书香满园。

(2)大力推进课外阅读行动。学校可推荐学生参考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阅读书目推荐》阅读,也可以由教师、学生家长或学生推荐推荐阅读,倡导“一本好书大家读”、“一本好书大家用”,互相借阅、互相推荐;形成每天读好书、大家议论书、讲话会用书的良好氛围。

(3)每学期精心组织一次的校级读书交流会。做到主题响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全员参与。诸如“我读书 我成长 我快乐”“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之类的故事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等。评选 “故事大王”、“演讲天才”、“读书小明星”等等。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为学生阅读引路,让学生留下成长的足迹,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从阅读中增长知识,从阅读中增强能力。

(4)加强书香校园活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重视学生的读书成果的积累。每学期,可组织开展一次书香校园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向社会展示学生读书成果,县市区可组织开展“书香校园”评选活动,推进读书活动不断深入。

(五)开展家庭亲子读书活动

学校提倡在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建设者。建议家长将每周日一小时的时间定为“读书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共同提高,营造家庭读书氛围。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到书店购书,到图书馆借书,拓宽读书渠道,倡导 8 家长在孩子过生日时以书为礼品。

8至14岁是人生中的一个黄金阅读期,如果学生掌握了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就为他今后的人生观的确立、专业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定、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推进这一活动深入、持久的进行,我室每年将定期组织开展一次大型的读书活动,如:“读书节”,邀请家长和师生共同参加诸如名著欣赏讲座、阅读名著演讲、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文艺演出等不同形式的阅读交流活动。借助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高学生读书质量。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学校有效地开展活动,把学生读书活动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把学校读书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到对学校考评的内容之中,努力探究行之有效的读书检测方式,不断推进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品德与社研究 篇4

展望世界历史, 艺术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时期。艺术发展的早期, 艺术只属于贵族及社会上层, 为生活奔波劳累的一般民众几乎享受不到艺术带来的精神享受。因此, 艺术家也不被重视, 艺术家的社会地位也与一般的手工艺劳动者无异。艺术创作只是他们生存的手段。传统艺术主要服务于宗教皇室, 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为教堂所绘的壁画、天顶画等, 就是为教廷宣传宗教为目的。现代艺术的出现, 将艺术与宗教、政治剥离开来, 真正是为大众服务的, 而不是为了神权或皇权。现代艺术也不再关心人与神的关系, 而更关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 艺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艺术也逐渐进入普通人的视野中, 一般民众也能享受艺术带来的美感。艺术家随艺术的逐渐受宠而身价倍增, 甚至发展到西方现代主义时期, 艺术已经成为高高在上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精英艺术。在这一历史时期, 艺术家的人本性空前膨胀, 他们把自己的思想灌输到作品当中, 并通过作品强加给大众, 而并不理会公众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到了当代,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富足, 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更高, 这种社会需求, 也将必然促进未来艺术创作的社会性逐渐占据上风。当代艺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着。当代艺术, 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 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根据文学上的定义, 当代艺术的时间范畴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为止。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 艺术是为政治服务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艺术创作的社会性。当艺术开始成为话语宣传的工具, 它的社会性就会转变为对公众的灌输性教育, 这样会失去与公众的平等对话, 也就会失去民心。

1982年, 著名公共艺术家朱成等人在攀枝花市的一个广场上所作的雕塑《朝阳》, 受制于当时人文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几乎没有掺入作者自身的思索, 而完全是当地政府的决策, 艺术家所扮演的角色与古代匠人无异[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我国艺术与国际艺术的接触面大大加宽, 国内艺术家思想获得解放后, 艺术家不顾公众与社会的想法, 而完全醉心于个体思想的表达与展示。

在艺术创作中, 个人化的感受经过知性的梳理, 升华为一种艺术的情感表达[2]。艺术是人的意识外化——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来表现自身想法的过程。在当今社会, 艺术的创作, 是艺术家与城市公众相互合作的过程。有人可能会困惑, 艺术家创作是艺术家自身的问题, 然而, 每一个个人都在作为社会的一员而存在, 艺术家也不例外, 每一个艺术家的作品, 终究都会走入公众的视线, 或多或少地影响公众, 即使是博物馆中的艺术, 终究也是要摆放在世人面前供人鉴赏, 给人影响的。那些闭门造车、孤芳自赏的创作者, 则不应该称之为当代真正的艺术家。当前艺术的创作正呈现出这两方面博弈的状况。

在西方现代艺术大行其道的时候, 艺术家创作的人本性空前膨胀, 造成艺术创作与社会的脱节, 因此人们才会不懂现代艺术。西方现代艺术发展到了当代, 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艺术创作与人的沟通即艺术的社会性。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发展必然与其社会经济状况相关。西方的工业文明创造了现代主义, 后工业时代创造了艺术的后现代主义。相反, 我国并未经历足够的经济与物质发展, 国人的艺术欣赏水平也还未成长到西方国家的水平。我国艺术与国际的接轨, 使我国的艺术家全盘接收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思潮, 却似乎并未领悟到后现代主义的灵魂。摩尔北京展所遭遇的“专家鼓掌、群众不买账”, 亦即“曲高和寡”的现象[3], 就是观众对艺术的理解程度有限所造成的, 具体地说, 就是艺术创作与国际接轨但国人的欣赏水平没有跟上艺术家创作水平的进步步伐。而艺术家人本性的创作, 又加重了艺术与公众的隔阂。

现代艺术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 在内在精神上体现出人的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的分离, 而且在艺术的接受上也产生了与大众的隔膜[4]。现代艺术的一个流派——新现实主义, 它的作品就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宣泄, 而丝毫没有考虑社会大众的接受度。如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阿尔芒的“愤怒”系列作品, 以及聚集主义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 只有物品的简单堆积, 而看不到艺术家的再创作, 更别说使社会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了。对我们来说, 这种作品与其说是艺术, 不如说是一个社会学家对社会的宣泄。

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端, 都会催生出事物的另一面, 艺术也是一样。例如, 后现代艺术, 就是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强烈反对所衍生的另一面。后现代艺术从孤芳自赏的象牙塔中走了出来, 比较重视与社会的结合, 喜欢制作出能被观众所感知的东西, 并努力消除艺术与大众的距离。阿尔芒本人在创作后期, 也认识到现代主义这种创作方式的瓶颈, 而改用更加传统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起那些激进的艺术手段, 传统的艺术手段显然更能为大众接受和理解。波普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社会性的发端, 所取题材具有通俗性, 内容多是一些大众文化题材, 因此, 波普艺术更具有亲和力, 也更加容易被大众接受。

艺术家的创作可以超前, 现在的普通公众受文化及艺术素养的限制, 可能很难理解这些作品, 但经过时间的磨砺, 公众也会发现艺术的价值从而喜欢它。例如印象派大师梵高, 由于其作品在当时不能被社会所理解, 他一生都在穷困潦倒中度过, 而现在, 我们却把梵高的作品, 当做一种画派的象征。总之, 艺术创作若仅从艺术家的主观出发, 不考虑社会性, 创作出公众不能理解的东西, 那么这种艺术, 注定不能为公众所接受。

只有当艺术家思民所思, 感民所感, 并将这种思与感真正融入到艺术创作中, 才能最终打动观众, 产生心灵共鸣。历史上的各个时期, 各个流派得以流行并得到民众的认可, 所依靠的就是对当时时局、民心的把握, 那些作品能够在体察民心、反映民心的基础上, 将艺术语言融合现实并反映在作品上, 这样的作品才具有感染力。如何反映民心, 如何取得公众的认可, 就要多方采纳公众的意见, 将公众的想法与意见融入到艺术中, 体现出艺术的社会性, 艺术作品自然很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可。例如在公共艺术中, 公众意见并不只是反映公众的通俗趣味。公众意见是通过专家传达出来的, 因此专家可以代表公众的意见。比如, 掌握权力的相关部门动用社会资金建造公共艺术, 占用公众集体拥有的公共场所, 在名义上也是代表公众的利益, 但没有公众事实上的监管与参与, 难免会成为权力机关的“形象工程”与“政绩工程”。在一个公众意见可以自由平等地交流和对话的公共领域里, 权力机关作为公共工程的召集人和社会资金的执行人, 只是公共领域里的平等成员之一, 无权将公众利益作为政府部门的形象标志, 也无权将权力者的个人趣味作为艺术的表现。因此, 公众意见在工程实施之前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5]。

科学和艺术一样, 可以取得全人类的共识, 艺术家的创作也可融入科学的思想理念。当这种共识体现在艺术创作中时, 这种艺术自然更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塞尚有一句名言:“要用圆柱体、球体和椎体来描绘对象。”说明塞尚的绘画带有几何学科学元素, 他的形式主义并非是糊涂乱抹, 随意而为。事实上, 从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到至上主义、构成主义、漩涡主义、辐射主义、精神主义、效应艺术、机动艺术等形形色色的抽象艺术风格流派, 都表达的是某种科学思想[6]。野兽派的美学原理是建立在色彩心理学基础之上的。立体派将对象分解, 把一个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侧面同时展现于画面, 使被描绘者成为一种支离破碎的状态。野兽派解放了颜色, 而立体派则解放了形体。

艺术与设计存在着内在的历史的密切联系, 现在的各种设计活动也是与艺术错综结合的。如果一定要把艺术同设计区分开来的话, 那就是艺术的设想规划更多地侧重精神领域, 而设计的设想计划更多地侧重于物质领域, 但物质和精神能否分开来谈则是我们永远都要考虑的问题[7]。纵观人类艺术史可以发现:艺术的观念大于风格、手段和服务目的, 有什么样的观念和手段, 就有什么样的服务和目的。一切设计的目的, 都是尽一切努力使设计的物品适应周围环境, 这个环境包含社会和人。艺术创作也是如此。设计的物品主要用来供人使用, 而艺术作品则主要供人鉴赏, 还要与环境相适应, 可以说, 与社会和人无法取得共鸣的艺术就无法得到社会及大众的认可。

艺术家的创作, 终究是为公众欣赏以取得公众认可的。当艺术家创作的人本性占据艺术创作意识的主体地位时, 创作出的艺术很容易与社会脱节, 它们也终究将被社会所淘汰。艺术, 产生于社会之中, 是属于社会的艺术。当创作的社会性与人本性达到合理的平衡, 艺术品被注入充足的社会内涵, 并且这种内涵是具有公众意识的, 真正社会性的时, 艺术品将不再只是供人观赏的花瓶, 而会成为一朵有生命力的鲜花。

参考文献

[1]查常平.当代艺术的人文追思[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7]周至禹.思维与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3][4][6]王端廷.从现代到后现代——西方艺术论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不忘“四个”初心 做合格共产党员下一篇:流动资金贷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