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核心力量(精选7篇)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X班的小字大亨,我演讲的题目是《核心价值观——中华的神圣力量》。
1840年,鸦片战争彻彻底底地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打破了天朝上国的无上美梦,从此,开始了中华民族一百年的屈辱史。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再到《辛丑条约》,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少血与火的考验?!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一次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多少先驱抛头颅、洒热血,却只能换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
终于,革命的星星之火在上海,在南湖的画舫上燃起,并形成燎原之势。1927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经历了十年内战,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一切,取决于共产党人心中那股神圣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想看出一个国家的实力,要看的不仅仅是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实力,还要看这个国家的软实力,人们往往把占有多少土地,创造多少财富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他们忽视了一点,这个国家是否具备软实力,才是真正的衡量目标。从匈奴铁骑的呼啸到罗马帝国的兴起;从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到大英“日不落帝国”,每一个大国的兴起,都伴随着
刀与剑的搏杀,血与火的印记,可是现在,人们在意的则是软实力的强大支撑。从以前的刀剑相争,到现在的思想较量,每个国家之间,都在进行着无形的斗争,这种软实力,已经成为每个国家都应该具备的实力,只有具备了这种实力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国。
宏伟的目标、庄严的使命,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建设,需要根据时代背景和发展大势,作出新的回应。
任何一个政党、任何一个阶级、任何一种社会力量,能否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发挥应有的作用,归根结底,要看他是否遵循历史的规律,解决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最紧迫、最根本的问题。在二十世纪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许多政治力量都提出过自己的主张,都曾在政治舞台上表演过,但最终都成为匆匆过客。历史,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决定力量。归根结底,是一个真正的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支撑着中华的崛起。
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繁荣中国、富强中国。
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十八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行了全面规划,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和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壮志豪情。
中国梦,价值魂,努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基础建设工程。
而我们作为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脊梁,更应该努力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崇高的信念,坚定自己的理想。在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的演讲完毕!
谢谢大家!
(風語論道社专业文学。)
風語論道社——中国首批全文学视角平台。交流、发表、追梦。品鉴东坡豪迈、柳永倜傥、建安风骨、盛唐诗韵;新概念的犀利、青春梦的细腻„„。论古,论今,论风花雪月,论薄命红颜,论千古恨,论万年觞。
坚强的信念,迈过黑色的六月
你知道爱恨情仇,我只知道我的風語論道
让心灵震颤,让文字芬芳
是我们的信仰
加入我们——
去体味灵魂深处的荡气回肠!
关键词:拳击,力量训练,核心力量,速度训练
近年来, 随着我国拳击项目发展较为迅速, 拳击的科学化训练也受到广泛教练员的大力重视。然后, 在世界上拳击项目开展比较发达的国家中, 基本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 即:训练水平越高的运动员, 其安排的身体训练时间也就越多。在拳击体能训练中, 力量训练是拳击运动的基础, 其训练的核心主要是提高专项速度力量, 而拳击训练的最终目标是将拳击专项力量转化为专项能力, 从而提高专项成绩。为了进一步的确定拳击力量训练方向, 必须深刻了解拳击力量的特点以及正确发力模式。只有深入了解拳击力量的正确发力特点, 才能对拳击力量训练有深刻的理论认识。
1 拳击力量中的核心力量的作用
拳击的力量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力量传递, 其中核心环节很重要, 这就要求拳击运动员必须有很好的核心力量。因此, 体能训练中的核心力量训练对拳击力量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力量一词, 已经成为运动训练的新名词。核心力量是指附着于颈部、脊柱、骨盆、髋关节等骨骼上, 对身体在运动或静止状态中起到保持基本姿势、维持稳定与平衡作用的肌肉协调配合、共同作用产生的一种合力。核心区的稳定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核心区是完成绝大多数技术动作力量产生和传递的核心区域, 是人体动作链的中心环节。只有核心区稳定性提高, 肢体的活动才能有支撑, 才会更协调。核心力量作用在拳击项目运动中起到同样的重要作用, 有了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在拳击运动中对于身体姿势、运动技能以及专项技术动作都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2 拳击力量中的核心力量的训练
2 . 1 重视核心区域的力量训练
拳击项目是典型的力量速度型运动项目, 对于拳击专项成绩的最有影响力的要素为力量素质, 同时拳击项目中的正确击打技术的掌握和专项成绩的提高也同样受到力量素质的影响。所以拳击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内容当选力量素质训练。但是绝大数教练认为拳击运动员只有有了良好的上肢绝对力量, 才可以很好地提高其专项速度力量, 往往忽视核心区域的力量训练, 这样的结果最终导致一些拳击队员的上体绝对力量很好, 但是拳击专项速度力量却不尽人意, 甚至比一些上体绝对力量很小的拳击队员专项速度力量还要差, 这些问题都有可能是拳击运动员的核心区域力量的不足限制了四肢力量的传导和转化成最后的用力。
依照运动链或动力链理论, 核心力量的作用主要在上下肢的动量传递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简单地说, 就是将专项技术动作完成过程中的肢体运动看作是一个链条结构, 并将参与运动的每一个动作都视为该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依靠动量在各个环节间的传递来实现闭并完成最终的技术动作。因此, 在拳击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核心力量的训练, 这才有可能使得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力量取得更大的突破。
2 . 2 重视下肢力量的训练
拳击运动员的力量不是简单地来源于腰腹和双臂, 而是取决于下肢力量, 力量主要是通过前脚掌蹬地发力传到核心部位髋关节, 再由髋关节的转动带动身体将力量很好地传送至肩臂, 再经手臂传递到拳头上, 最后将力击出。在此过程中, 拳击运动员的全身肌群都参与工作, 所以说拳击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不单纯是简单的上下肢力量的训练, 还应包括核心大肌群和小肌群的力量训练。
通过对拳击运动员的比赛视频的分析可知, 其所采取的击打模式并非是我们之前所认为的“爆发式”击打, 而是通过机体核心力量的有效传递来形成最终的击打, 其最终的本质也是合理运用核心枢纽高效传递下肢力量来增大拳击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能力。当前拳击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和发展的最佳途径是如何运用核心力量进行有效的打击。
拳击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主要由下肢的充分蹬伸, 将力量传递到腰腹肌群, 然后通过“鞭打”技术的传递和环节用力的“叠加”, 完成高质量的启动、加速、变向、变速、挥臂、拧转等技术动作。拳击打击力量的本源是“起于根、转于腰、催于肩、达于梢”以此实现劲力顺达、衔接贯穿、整体连续的目标。
拳击运动员稳定重心, 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 为肢体运动创造支点, 易于构建肌肉群收缩力量传递、叠加的“运动链”, 并未拳击最后的出拳打击力量创造理想的条件。核心力量主要是上下肢力量传递的重要枢纽, 有利于运动员下肢蹬伸力量、髋关节旋转力量以及上肢击打力量有机的结合上, 为拳击最后的出拳击打创造理想的整体合力。另一方面, 核心力量可以减少拳击运动中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拳击的动作效能。
3 结语
体能训练中核心力量训练对于拳击的专项速度力量的影响以及如何将启动力量很好地转化为快速力量是拳击力量训练的核心。在拳击运动中核心力量的重要作用以及结合拳击专项训练的详细要求, 准确地选择与拳击专项力量训练有关的科学训练方法, 并尽可能地将拳击运动中的一般力量向专项力量最大效率的转化, 从而最终达到高效的拳击力量训练效果。
未来研究中, 结合拳击运动员专项力量的动力学、运动学等相关研究领域, 不仅可以对核心力量在拳击专项速度力量中的重要作用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还能对拳击发力特征的微观描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lan Hasegawa.The Use of Unstable Training for Enhancing Sport Performance[J].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 2005, 4 (4) :15-17.
[2]Travis Brown.Core Flexibility Static and Dynamic Stretches for the Core[J].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 2005, 4 (4) :8-10.
[3]Paul J.Goodman.Connecting the Core[J].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 2004, 3 (6) :10-14.
[4]TH IESS G, FRAN KE J.Schwerpunkte der W ettkampfvo rbereitung von Eisschenllaüfern Internationaler Spitzenklasse[J].L eistungssport, 2002 (1) :4211.
[5]RUDOL PH K.Zum T raining der Kurzstreckenim Schwimmen[J].L eistungsspod, 2002 (2) :46253.
[6]张新民.浅谈投掷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 (6) :53-54.
[7]王卫星竞技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8) :1119-1121.
[8]王卫星, 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 (8) :1119-1121.
[9]于红妍, 李敬勇, 张春合, 等.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思路——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 :123-125.
[10]杨合适, 李建臣.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型项群核心力量训练研究[C]//中国高等院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 2008:71-72.
徐鹰在2012年研究生毕业论文《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作用的影响和分析》中总结出:根据核心区域肌肉群的生理特征和訓练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训练方式:稳态下的徒手练习、非稳态下的徒手练习、稳态下的自由练习、非稳态下的自由练习、功能性练习等。在其论文中,对篮球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是“稳态下的徒手练习”主要的练习手段有12种:屈膝半蹲;跪式直背支撑;仰卧屈膝;仰卧抬腿;俯卧三点支撑单手前平举;侧卧肘支撑;直臂俯卧三点支撑;屈臂俯卧两点支撑;直臂俯卧两点支撑;仰卧提臀;侧卧踢腿;仰卧提臀抬腿。
在训练前后经过八级腹桥测试的结果显示练习手段对于提高运动员核心力量有显著的效果,篮球运动员的各项素质也在试验后得到了提高。当核心力量得到提高的同时,球员在对抗中的命中率相对于传统力量训练的对照组来说也有很显著的提升。
王秋云于2012年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论文《青少年业余羽毛球选手核心力量训练研究》一文的研究中给核心力量进行了自己的定义:“认为核心肌群由从胸的中部到大腿中部,维持人体躯干稳定性,调控人体躯干的平衡性,为有序#合理#正确完成动作技术肌肉的总称!核心力量是人体运动过程中起到力量的整合#传递,维持身体的相对平衡#稳定,促进四肢的协调发力,为人体在运动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合理有序的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
并且在文中提及核心力量与羽毛球运动员的关系中表示:1)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击球力量#提高身体的变向能力和位移速度;2)核心稳定性训练促进羽毛球运动员击球的稳定性,提升业余选手对身体平衡能力的控制。在文中作者将羽毛球的训练方法分为两类:不借助任何器械克服自身重力核心力量训练;另一类是根据一些段练器械进行核心力量训练。
2012年北体研究生谢红英毕业论文《核心力量训练对河北省青少年男子网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影响》中对于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进行了练习手段的划分:1.运动员核心稳定状态下的静力性核心力量训练内容:俯卧异侧手足俯撑、仰卧单腿屈膝支持抬腿、侧卧肘支撑收股举腿仰卧双肘支撑收股;2.运动员核心保持状态下的可控核心力量训练内容:仰卧单腿外展、屈膝上举仰卧抬腿、俯卧直腿上抬外展、屈异侧腿臂两头起;3.运动员身体核心非稳定状态下静力性训练内容:仰卧脚垫球挺髋、俯卧手触球静力性支撑、侧卧单腿悬吊肘支撑、单腿平衡垫上举腿静力性;4.运动员核心非稳定条件下的徒手训练内界:仰卧球上屈膝收股、俯卧脚垫球俯卧撑、仰卧双脚夹球摆腿、单脚支撑踩在平衡垫上蹲起。
作者在其文章中指出了核心力量和核心作用力是不同的,核心力量是从解剖学角度分析,是核心肌肉群产生的力量;核心作用力是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力量,他的发力部位不一定是核心肌肉群。
“核心力量练习与传统力量练习的关系
自从核心力量训练被引入竞技体存的领域,教练员与相关学者就已经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核心训练的方法和理论,希望能够与不同的项目相结合,从而确立各专项独特的训练结构体系。核心力量作为一种新的力量能力,与传统力量训练还是存在很大区別的,总结归纳前人的成果,整理如下:
1)从解陪学的角度来看,核心力量不同于人们之前界定的腰腹力量和躯干力量而是以腰惟、骨盆及髋关节为整体的一个划分,还化括附着在他们之上的所有肌肉。
2)在肌肉工作原理上,核心力量特別注重机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注重该区域深的小肌肉的激发和运川,强调人休的体休肌肉感觉。
3)从作用上来看,核心肌群虽然不能直接参与运动发力,但是几乎所有的运动都是核心肌群在为力量的产生创建支点,为力量的有效传递建立通道。
4)从练习的过程来看,传统的力量训练一般是在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而这种稳定通常是通过地面或者是器械的一些相关作用力来实现的。而核心力量训练是通过建立一个相对不稳定的身体状态,从而动员更多的肌群协调做功,从而达到提高肌肉力量、改善神经本体感受性功能的效果。
根据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能够发现核心力量训练是在传统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传统力量训练方法中的不足的一个必要补充。尽管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提高其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和预防运动损伤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力量训练的也有着其不可忽视的作用。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都是体能训练的最基本的训练方法,两者相互补充,合理的运用两者可以从整体上提高运动员的体能。”
蔡治东、武文杰在《核心力量训练在田径400m训练中的实证研究》中经过向9位专家发放自行设计的《400m核心力量训练调查表》,选用“闭眼单腿半蹲支撑、15次瑞士球俯卧挺起、15次瑞士球撑姿收腿、15次瑞士球屈腿举球、15次瑞士球背桥、15次跪地前伸、15次侧身直腿举球、15次瑞士球上蹲起练习、15次弓步后腿撑球双手举哑铃蹲起、15次站立平衡盘抓举杠铃蹲起”十项内容进行400m的核心力量练习手段,在进行了12周的练习之后,实验组的各项训练结果指标比对照组的各个数据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
肖和伟,陈建兴,谢明秋,何岸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核心力量训练在男子标枪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研究》中实验法进行的核心力量的训练划分为四个单元:1.稳定状态下的静力性动作,2.非稳定状态下的静力性动作,3.非稳定状态下克服自身阻力的运动,4.一或组合器械进行核心部位的爆发式力量练习。四个单元依次进行训练,每个单元练习时间是四周,共十六周的训练。研究结果表明训练效果比传统的力量训练对技术动作有更显著的提高。
另外肖和伟等人在《体育科技文献通报》中发表的《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女子铁饼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中同样的运用上述四个单元的练习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核心力量对铁饼专项能力都发展效果显著并且作为一种新型的训练方法,运动员对此有很大的兴趣。
雷丽在《体育科技》中发表的《核心力量训练对高校女子足球运动员快速变向移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分两组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组进行的是核心力量练习手段,包括:徒手操、躬身交叉提膝、仰卧举腿触踝、仰卧侧屈腿、仰卧两头起、侧卧肘支撑侧平举、俯卧三点支撑、仰卧提髋抬腿和单腿后提支撑;而对照组则进行的是传统的力量练习。虽然实验进行的时间不长,但是对照结果是明显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五项内容的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徐鹰在,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作用的影响和分析[J].2012.
[2]王秋云,青少年业余羽毛球选手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3)88-90.
[3]谢红英,核心力量训练对河北省青少年男子网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影响[J].2012.
[4]蔡治东、武文杰,核心力量训练在田径400m训练中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技,20129(4):74-76.
[5]肖和伟,陈建兴,谢明秋,何岸,核心力量训练在男子标枪运动员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1):43-45.
[6]肖和伟,黄国良,梁泳文,何岸,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女子铁饼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36-38.
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身健体是大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而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大学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而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高校要将体育成绩作为录用标准,同时学校要将体育成绩作为评优评先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就成为了大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将核心力量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1核心力量训练
1.1核心力量训练的定义。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来理解,一为核心,二为力量训练。核心是指人体的躯干,人的躯干由脊柱骨盆和周围的小肌肉群组成,就人体来看,核心应该是指腰―骨盆―髋关节。除此之外,腹横肌、竖脊肌、腹直肌、腹斜肌、背肌下背肌和骨盆组成人的核心肌群。力量训练即可以提高人的力量的体育训练,因此,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定义为对人的腰―骨盆―髋关节以及其周围的核心肌肉群进行协调的一种训练方式。
1.2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保持活力的肌肉是人进行体育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专业或者非专业的动作或体育项目都需要依靠肌肉来完成。人完成各种动作的发力、协调肢体和降低重心等都需要核心肌肉群的支持。核心力量强的人可以说是具有良好的运动天赋,它们可以很好地控制身体的加速减速以及控制身体的稳定性。上述描述的这些不仅是对专业的运动员来说,对在校学生来说同样适用。现代大学生更喜欢宅在宿舍打游戏、玩电脑,而不喜欢出去活动,所以,运动量越来越少。在这种现状之下,将核心力量训练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大学体育课的目的不同于其他项目不是为了取得什么成绩,而是为了让大学生强生健体。大学体育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就是为了教会学生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教会学生如何锻炼身体。
2大学体育教学核心训练方法存在的问题
2.1缺乏配套的器械资源。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师和学生需要进行相应理论知识的更新,还应该进行实践,将核心力量训练落实到大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之中。但是如今在大学校园之中,教师和学生虽然在不断地更新理论知识,但是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种十分依靠训练器材的训练方法,在缺乏相应器械的情况下是很难进行完全合理的实践的。而现在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资源缺乏,缺少体育器械,现存的器械性能无法满足训练需求。没有相应的器械和资源,核心力量训练很难在大学体育教学之中有效的实施。
2.2没有完善的教学模式。虽说现在有相关法律政策要求学校加强学生的体育教学,但是相关法律政策并不完善和严格。在现代教学方式和科学的教学内容之下,现今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不重视。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要求学校能够提供一种合适的环境,能够适应其发展的教学环境。而与之相应的教学模式还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由于改革的形式化,现在教学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种情况对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在大学体育课中的实施造成了严重的限制,让这种方法难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顺利实施。
2.3核心训练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针对高校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情况,各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主要是教师等教职工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思想高度在提升,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同时高校学生的觉悟也在提高,学生自己也在不断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对于体育课的体育教学就提出了更多的个性化要求。学生有个性化的需求说明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而学生的兴趣正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和训练的动力所在。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枯燥无味,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限制了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体育教学中强化核心力量训练的相应措施
上面我们分析了核心力量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存在的问题,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缺乏教学资源、完善的教学模式和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核心力量训练无法有效实施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大高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下是本文对这些问题提出的相应措施。3.1强化训练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核心肌肉群,为吸引学生对核心力量训练的兴趣以及认同核心力量训练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让学生亲生体验核心训练方法的基础训练方法,让学生自己来感知核心训练方法对自己身体带来有效的、实际的强身健体的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核心力量训练带来的好处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加强体育锻炼。例如,大家都知道在跑步之前老师都会要求大家进行拉伸,即慢跑、压腿等动作,通过这些准备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自身肌肉的变化,对自身的身体情况和活动机能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做拉伸和不做拉伸的情况下分别进行跑步运动,比较两种情况之下身体的变化和反应,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增加对核心力量训练的认同感。
3.2配备相应的器械和专业的体育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资源。前面已经提到,核心力量训练需要相应的专业的体育器械,除此之外,专业的教师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校做到,第一,购进相应的、专业的、先进的器械,同时要定期组织专业人员的对这些器械进行排查、维护和更新。第二,学校应招聘对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熟悉的、专业的教师,同时为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可以在器械充足的情况下,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增加训练量,旨在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有效的训练。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交给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应到学生正确、积极、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3.3以学生为主体,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现在大学的体育教学时间都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之内,能够将教学效益最大化,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实际身体情况有一个了解。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和身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的训练项目以及不同的训练强度。这样既有利于推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还能让核心力量训练的实施更加高效化。
4结语
通过以上的阐释,我们知道核心力量训练对大学体育教学有重要意义。虽然核心力量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专业的分析,从不同的方面根据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让核心力量训练能够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实施,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冉彬,刘斌.核心力量训练对体育高考生身体素质项目成绩的影响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4):146-150.
[2]解正伟.辩证系统观下核心力量训练相关问题探析[J].体育学刊,2016,23(5):122-128.
一、班干部的选拔
1.根据选择依据,慎重进行挑选。
在选拔班干部时,对选择依据要求非常高,它为班集体的形成和促进班级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班主任要以一个开拓者的行为大胆地去选拔班干部,而且所选的班干部都要有朝气、有热情、敢想敢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样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因此在挑选时,一定要慎重,一般选择对象的条件应符合以下三点:[A、学习成绩较好的。B、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关心班级、有奉献精神。C、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威信。其它方面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通过老师的指导,进一步磨炼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2.全面了解学生,再逐个排除。[
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全面了解和选拔干部。了解的途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二是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观察。
在这一点中,要注意观察一些品学兼优的,尤其是有组织能力和特长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然后再通过全面的分析,用竞争法、排除法来选择最能胜任该项工作的学生。具体做法我尝试过两种:一是对自己已经挑选好的班干部,先让其担任代理工作,以便在工作中进行考察,让他们在临时工作期间,用自己的能力取得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等待同学们对代理干部有一定的了解后,以民主选举的形式,来评选班干部,这点对于起始年段来说,尤为重要。二是先让学生自荐担任各种代理干部,然后依据不同岗位进行竞选演说,最后由全班同学投票选举产生。两种做法比较一下,第一种主要针对刚接触的新班级,第二种则主要用于第二学期同学间相互了解比较深入以后的干部选拔。对于同学们都熟悉以后的班干部选拔,班长可以通过投票选出,其他班干部由班长组阁,班长挑选出来的干部必须交由班主任审核。对于那些不想当班干部的同学,就不必勉强他们。
二、[培养班干部
1.培养班干部是组织培养班集体的重要环节。
班干选出来,班主任就撒手不管了,那是最没效率的班干团队。为了增强管理效率,班主任一定要加强对班干部的培训。
培训的第一步是给班干分工,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哪个位置,具体做什么。分工安排切记笼统抽象,一定要具体可感,让孩子们知道,他究竟要做什么,怎么做。我现在的班级我是这样进行分工的:班长、团支书负责全面协调工作;副班长两人,一人负责日常纪律、点名工作,一人负责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学习委员配合副班长开展工作;其他如宣传、劳动、治安、体育、文娱等委员都各施其职、各负其责。日常具体工作落实由值日班长负责,一周有7个值日班长,主要工作是督促学生值日、穿校服、佩戴校徽等。每组有两个组长,负责收发作业,监督纪律。所有班干分工完后,每天把班级情况报到值日班长处,由值日班长做好工作记录,第二天早读前交给我。这样我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在第二天上课前把前一天的情况了解清楚了。课间操排队以各宿舍为单位,宿舍长组织好本宿舍成员排好队,做好点名工作,做到快、齐、静。大扫除及卫生区都按宿舍安排,宿舍长的作用不可低估。
培训的第二步是召开主要班干部会议,告诉他们针对班级不良现象要怎么处理,能自己处理的自己处理,不能处理的交由班长处理,班长不能处理的交由班主任处理。总之,能化无的事情不能小,能化小的事情不能大,能自己处理的事情不移交。把权利下放给班干部,由学生管理学生,班主任也就可以从班级烦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
培训的第三步是分头培训。有些孩子的领导能力比较强,培训一两次就能独挡一面,但有些孩子的能力相对较弱,或者工作比较被动,所以,班主任要加大对这些孩子的培训。
培训的第四步是一对一的培训。为了提高功效,班主任要经常对干班进行一对一的培训。比如劳动委员,做事非常主动,极有奉献精神,别人不做的事情他都做了。这种精神值得肯定,但这种方法却不能提倡。因为他的勤劳换来的是别人的懒惰,他的奉献,换来的是别人的偷闲。所以,就要对劳动委员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告诉劳动委员:每一次搞大扫除,劳动委员只需监督同学们是否到位,是否做好自己的本份,然后对同学们的劳动情况进行检查。当然,有空时,也可帮着做一做,但一定要大家明白,这是我有空了,帮着大家做一点,千万不可让大家认为,劳动委员就是专门搞劳动的。
2.班主任要严格要求班干部。
班干部有了成绩要及时的表扬,但犯了错误,就应该严肃批评,使他们了解到这是老师对自己的爱护,而且在班级内也能形成人人平等,没有“特殊学生”的环境气氛。我们班在实施学生的考核中对班干部的要求更加严格,班干部违纪要双倍扣分,这样就能更好地监督班干部了,同学们对这种做法也是赞成的,也能真正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
在这一点上,班主任绝对不能手软,更不要担心他们不高兴,或者甩手不干,注意引导,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班干部健康的成长起来。
3.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壮大骨干队伍。
班主任要随时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使每个同学都得到担任班干部的机会,还可以减轻班干部的负担。上初三后,我们班有不少同学比较浮躁,学习上也松懈了,班上也出现了不良现象:打架,抽烟,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在宿舍讲话,不准时起床等等。这时,我让班委组织一次班会,让他们组织一次民意测验,针对这一阶段存在的现象出谋献策,集中大家的意见后,选出几个在纪律上能对那些违纪的同学起到监督作用的同学,开展互帮互助活动。选出来后,我就对这几个同学进行培训,教育他们要先做好同学学习的榜样,自觉遵守纪律,然后让他们立即开展工作,分头做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的思想工作,同时在宿舍督促他们按时起床,按时休息,在自习课上督促他们完成作业。一段时间来,班上的学习氛围有所好转,违纪的同学相对少了,而这几个同学在班上的威信也树立起来了。
有时也可以培养几个本身有能力,又常常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的学生来做这方面的工作,及时表扬鼓励他们,这样他们就能真正的成长起来了。对于一些不作为的班干部,也要做出及时的改造轮换,避免其产生优越感。当选班干部,不能认为它浪费时间而影响了学习。
使用了正确的方法选拔培养班干部,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而且还能增强集体主义思想和竞争意识。因此班主任一定要认真、仔细地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切不可忽视。
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刚开始做班主任的时候,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效果并不理想。几年班主任的体验,使我意识到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没有很好的培养得力的班干部队伍。一个班级就像一把能挡风雨的大伞,光有伞柄和布是不行的,还需要骨架的支撑,班干部就像骨架一样对这把伞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调动这部分同学的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是树立良好班级的关键。怎样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呢?
一、不拘一格选拔得力助手 案例一:
我们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60%,而且调皮者居多,刚开始,我按惯例挑选德智体各方面优秀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可是这些学生根本管不住班里的几个刺头,什么样的学生才能管住他们呢?我暗中观察、私下调查,终于发现一位长得很帅气的男生,炯炯有神的眼睛,又黑又长的睫毛,一笑起来就会有两个酒窝,好可爱的面容啊!但你若看他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就不会就觉得可爱了。他经常一身衣服穿上好长时间,又脏又有“味”,不感兴趣的课就不注意听讲,搞小动作,下课打闹,还经常欺负同学,班里的同学没有不怕他的。不过,他很聪明,只要用心学的知识,就比其他人接受得快,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没有急于批评,经过家访得知,他排行老二,父母已经50多岁了,终日在田间耕作维持生活,对他疏于管教。通过与家长、本人沟通,我肯定了他的很多优点,如:孝顺、热心、聪明、有能力等等,我就趁热打铁对他说:“你是父母的希望,他们很忙没空管你,不代表他们不在乎你,你千万不要放弃自己!”谈话之后,我还从学生中了解到他体育方面较好。我决定大胆让他担任班级的体委,我语重心长的对他说:“希望你认真负责,把体委工作做好,更希望你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我看到他的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坚定地说:“老师,我会的!”自从担任体委以后,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打闹了,担任的工作认真负责,逐渐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当然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由于他出色的表现,我又提升他为我班的纪律班长,果然不负众望,班里的纪律明显好转,自习课上十分安静。纪律搞好了,学习班长(挑选素质高的好学生)也能顺利安排学习任务,而其他的什么劳动委员、文娱委员、组长,选的多是一些成绩不太好却比较积极、负责的学生。我对这样优缺点兼备的学生经常做思想工作,他们有什么需求,遇到什么难处,有哪些解不开的疙瘩,我尽全力解决,大力支持他们的工作。这些班干部能把班里的大事小情管理好,为我减轻了负担。
案例分析:班主任只有经常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才能进入学生心灵世界,抓住学生那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如果不能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班干部,也就带不好班。班干部的选拔既要大胆,也要慎重。关键一点还得用心。只有用心选出的班干部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
二、机会均等多选拔班干部 案例二:
自从班里有了几名班干部,我虽然能从琐碎的事情里摆脱,但这些班干部不仅要学好自己的功课,还要承担职责,越是认真负责,所用的时间就越多,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就越少,久而久之,学习成绩有所下降,这是我不愿看到的,但怎么做才能既提高成绩,又能培养能力呢?于是我试着让每一名班干部通过竞选挑选得力的助手帮助自己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比如在班内学习班长可以竞选出若干名成绩较好的学习小组长,卫生班长可以竞选出若名负责的卫生小组长„„而且这些人积极性明显提高,譬如新上任的李新同学每天按时收发作业,原来他自己有作业拖拉的毛病,在担任组长期间,他的作业,每次交得都非常及时,错题改得也很及时,不再用我催了。这样,班级里的班干部集体犹如树型结构,主干下有分支,层层管理,大班干部管理小班干部。通过班干部的竞聘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具有主人翁意识和较强管理能力的班干部。
案例分析: 多选几个班干部就减轻了每名干部的负担。一个班级组织虽小,但工作却不少,如收发各科作业、负责打扫卫生、组织各项活动、督促学习、记录班级立志、向科任教师反馈教学信息等等。如果班干部人员太少,就会出现一人身兼几职的情况,这样就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由于班干部较多,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单一,工作目标明确,因而容易把工作做细、做好。同时,由于班干部一带头,很快就能形成一种风气,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培养学生担任班干部,能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还可培养其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等优良的思想品质,多培养干部有利于多数学生全面发展。
三、细心指导精心培养班干部 案例三:
作为班主任,我充分信任班干部,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纪律班长管起人来还真不含糊,可是有时他也有管不住自己的时候,一次课下,有人向我反映纪律班长中午在班内吃面包、火腿肠,喝饮料,有人劝阻,他还挺蛮横地说: “不用你管!”学校禁止吃零食,作为班干部居然如此,影响太坏了。可是,班干部在开展班级工作中,难免出现失误,我不能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伤害他的自尊心。于是我立即找到他到办公室耐心地对他说:“作为一个班干部,应时刻以为班集体服务为己任,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反复督促自己,切忌骄傲自满,自我满足。对于同学提出的合理意见,要虚心接受,千万不要摆谱,你是同学们选出来的,就不要辜负他们对你的信任。”事后,我开个班干部会,听了他们的工作汇报,并总结成绩,反思不足,对他们提出进一步要求。
以后,在班干部进行具体工作前,我总要耐心指导,手把手地教。比如第一次早读,我要告诉学习班长提前十分钟到校,先将早读的内容和要求抄写在黑板上,等同学们陆续到校后组织上早读,个别同学学习有问题要耐心解答,对纪律有问题的同学要先暗示,后提醒,尽量不发生冲突。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老师,这样他就会觉得老师是他坚强的后盾。加强对他们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开办主题班会、一帮一结对活动、儿童节、运动会等方式,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周密布置,仔细分工,让班干部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培训小干部的工作能力、服务意识、责任感等,同时注意扶放结合,随年级升高而渐渐放手,并不是撒手不管,我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让班干部互相交流经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大力表扬敢于管理的同学,逐步培养他们工作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使全班学生认识到,尊重干部就是尊重集体,服从干部,就是服从集体。要教育学生尊重班干部,服从干部的领导要适当地给班干部摆功,让同学们知道班干部为集体付出的辛劳在班干部工作有失误时,要允许有该过的机会
案例分析:学生的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于犯了错误的干部同学,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并积极鼓励,给予信心,赋予机会。对不称职的干部,当批评的要批评,该调换的要调换,决不能完全袖手旁观。做到功是功,过是过,决不含糊,要特别防止某些同学滥用职权,在班上造成不良的后果和影响。使班干部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在他们的努力下,确保班干部队伍整体向前发展。
吉利的发展得益于吉利的“元动力”文化。吉利的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创业之初就确定了“以人为本,以文化带动企业发展”的管理理念。
“元动力”文化的提出
吉利集团的领路人—一李书福董事长深知企业成功的关键,就是人才和创新。他认为,只有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使全体员工自主自愿地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正是从帮助员工不断地成功并使他们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的主导思想出发,李书福提出了“元动力”文化理念。
“元动力”的“元”是指企业的元气,是企业生命体的力量源泉与核心要素。李书福认为,企业与人一样,生命力是否旺盛要看其元气是否旺盛。元气不足的人,生命力不会旺盛;元气十足的人,则一定有旺盛生命力。企业的生命力是否旺盛,主要由企业的员工来决定的。没有员工的努力,就没有企业的凝聚力,就不可能形成企业的战斗力。因此,员工是企业真正的主人,是形成企业战斗力的核心力量。
企业员工,是一个整体概念,全员概念。无论是一线生产人员、研发人员、还是一线销售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无论是办公室普通员工,还是主要骨干员工,都包含在企业员工概念里,这意味着他们都是企业的主人。
全体员工的心,构成企业的元气。伤害了员工的心,就是伤了企业的元气。“元动力”文化建设,就是要理顺员工的气,凝聚员工的心,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把员工的所思所想化为企业的发展动力,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元动力”文化的实践
“元动力”文化如何在吉利集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真正成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呢?吉利启动了“元动力”工程。具体做法是:
1、明确提出吉利集团的管理思想为:“领导为员工服务、部门为一线服务、员工考核领导、一线考核部门”。传统的管理思想是领导发号施令,员工被动执行,而吉利人认为,你之所以是领导者,只是因为你拥有更多的资源,为此,你就有义务提供资源给你的下属,为员工服务。
2、实施GPS——吉利精益生产方式;推行“我的质量我做主”的自主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推进员工提案,创造了《问题解决票》的现场问题解决方法,即员工提出的问题,领导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给予答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解决,一线员工提出的问题要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此外,还建立了员工民主评议机制,对领导干部的管理方式、工作态度、能力等进行评议,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
3、推进“快乐经营体”建设。为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真正感觉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从2013年起,吉利在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等核心价值链推进“快乐经营体”建设。将组织划成一个个小的团体,通过独立核算制加以运作,让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经营,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努力,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团队经营目标双赢。用吉利人的话说,就是“把市场搬进企业,让每个业务单元、每个员工都当家理财,快乐参与企业经营”。
4、确立“有多大本事,给多大平台”,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的用人原则,打造以任职资格为基础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构建了管理通道、专业通道和技能通道,并相互打通。以此保障员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
5、把“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作为“元动力”工程的重要工作。要让员工想企业发展大计,就要“领导想员工生活琐事”。吉利把关心员工生活当做大事来抓。在生活区造了商品房,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员工;与当地最好的幼儿园合作,在生活区开办幼儿园;创办老年活动室,给员工家里的老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开设“心灵绿岛”,为员工进行心理干预和引导;还推出亲情日、节日慰问等暖人心活动。为了把关心员工落到实处,集团建立了员工满意度考核制度,各子公司每年必须针对上一年度员工满意度考核中的弱项,提出下一年度“为员工办十件实事”计划。
“元动力”工程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企业思员工生活琐事,员工想企业发展大计”。
“元动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经济社会进步,文化也需要创新发展。“元动力”文化工程也是如此。推进“元动力”文化发展,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元动力”文化工程必须长抓不懈。“元动力”文化不能停留在理念层面,要不断结合企业发展实践,调整、完善工作思路、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使之成为一柄真正的力量之剑,助力企业,冲破各种难关。
二是“元动力”文化建设需要兼容并蓄,枝繁叶茂。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会衍生出不同的文化,可以称之为“阶段文化”,要吸取其精华,不断丰富和创新“元动力”文化的内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展,吉利的工厂已经遍布大江南北,甚至扩展到了海外,由此衍生出不同地域文化,或称“子文化”。例如,宁波基地就开发出很多具有自身特色的“子工程”,如发动机一厂的“家文化”,总装一厂“谈话制度”,涂装二厂“心桥工程”等。“母文化”对“子文化”应兼容并蓄,吸收融合,行成以母文化为主体、同时兼有各具特色的子文化的吉利“元动力”文化体系。正如一棵参天大树,光有躯干还不成,枝繁叶茂才会显出勃勃生机。
三是“元动力”文化需要在企业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总部的职能作用,建立共享平台,吸收各基地的优秀成果,密切交流,积极合作,共同推动“元动力”文化建设遵循导入一学习——实践一汇总——推广的规程,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持续发展。
翻开《孝经》第一章,叫《开宗明义》,《开宗明义》是汉朝人写的。第一句话6个字,“仲尼居,曾子侍”。孔子这一天在家里很清闲地待着,没什么事。他的弟子曾子在一旁侍奉他。大家想一想,这是一幅图画,这个图画跟我们一般想像的和接触的教学不太一样。我们接触的课堂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而儒家是完全在生活中讲解人生的哲理。儒生学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教学特点。这时,孔子说了一句话:“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孔子说,历史上有贤德修养的帝王,他们“有至德要道”,就是有非常重要的大道,有高尚的品德,这个品德传出来,能使天下民心归顺。百姓生活安定、和睦、美满,上下无怨。社会各个阶层的人,虽然所处的社会地位不一样,但是没有人表示不满,没有人去抱怨。孔子说,这样的一个至德要道,重要的真理是什么?你知道吗?曾子一听,老师问自己,一下站起来,说明刚才曾子是侍坐。侍坐是儒家的规矩,弟子侍奉老师是有特殊规矩的,不是很随意很懒散的。曾子跟老师说:“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说自己不是很聪明,我怎么知道老师你谈的“至德要道”是什么呢?这句话也不完全是谦虚,当然作为弟子应当谦虚,说话要有礼貌,对曾子而言,他不完全是谦虚,孔子给他的评价叫“参也鲁”,说他平时反应不是那么太快,他说,请老师讲,这也是礼。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说孝是各种道德的根本,教化就是从孝道开始展开的。孔子要滔滔不绝往下讲,一看曾子还站着。孔子说,“复坐,吾语汝”,你坐下,不要这么拘谨,我给你讲。这又是礼。
从孔子和曾参这一对师生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参对孔子非常尊敬。曾参的做法符合儒家对“礼”的规定,而正是在“礼”的基础上,《孝经》才显得鲜活生动,深入人心。那么,在这样一个师生交流的课堂上,孔子要把《孝经》传给曾参,他会从哪里开始讲起呢?
孔子讲,我讲的这个东西,你要知道,是最重要的,你要仔细听我讲。孔子接下去就讲,孝道有修养,从哪儿开始?从自己的身体开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的皮肤、头发、身体,都是父母给你的,你不要让它出现破损,不要让它被伤害,这是孝道的开始。
这句话,我们得解释一下,曾子曾经被父亲打得昏迷不醒。这句话是不是有点对症下药,专门说他的?恐怕不是,孔子是针对所有人讲的,你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生命是父母给的,所以我要把它保护好。但不这样简单,道理是这样的,我们的生命固然是父母给的,父母的生命是谁给的呢?我们往上追寻,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再一代一代人往上追,无数代的追下去,我们会追到哪儿呢?会追到我们族之初,族产生之源。还能再往上追吗?可以,再追就追到浩瀚的宇宙了。是因为有了宇宙才有了人类,有了人类才有我们这个族,有了我们这个族历代列祖列宗才有我们自己。追到浩瀚的宇宙,宇宙给我们什么印象?宇宙是伟大的,宇宙让人敬畏,那么,落实到我们个人,我们渺小的身体也并不渺小,它反映了宇宙的力量。宇宙的力量如此伟大,你可以去伤害它,随随便便对待它吗?不可以。儒家讲的是这个道理。
曾子听了这个道理,非常触动。孔子接着又谈这个问题,一个人是不可以毁伤身体的,你如果毁伤了,就是对宇宙精神的伤害。后来,这个道理通过曾子在历史上传开了。这个道理对我们中国人的生命、生活影响都非常大。我们中国人历史上有一个传统,就是非常爱惜自己的身体。有一句俗话叫“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危险的建筑物,我们不能站在下面,站在下面会有生命危险。
在《孝经》中,孔子说,一个讲孝道的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爱护自己的身体,不毁伤身体,做到了这一点,才是孝道的开始。《孝经》中谈的这个观点,甚至影响了封建社会中一个王朝的法律制定,而这又和一个小女孩的非凡勇气和孝心有关,这是怎么回事呢?
汉朝初年,汉文帝当政。有一个小官叫淳于意,这个人书生气很浓,不善于跟上下级搞关系,他觉得自己在官场做不了,但自己有一技之长,有点医术,就靠行医来谋生吧。可是行医谋生也不很顺利,有一次,他给一个大商人的夫人看病,病没治好,死了。大商人便把他告了,让他负法律责任。淳于意被抓了起来,法官判决淳于意有罪,要把他押到首都执行刑法:肉刑。何谓肉刑?就是残害人的身体。比如砍脚、砍鼻子。 淳于意垂头丧气,心情非常地悲凉,他跟自己的几个孩子告别,他有5个孩子,都是女儿。淳于意抱怨说,我这么多孩子都是女孩,关键时刻没有顶用的。他最小的女儿缇萦说,我可以帮助父亲。淳于意直摇头。可是这个女孩非常执着,别看年纪小,淳于意到首都,这个女孩就一直跟他到长安。到长安之后,女孩托人写了一个状子,并把状子递到了皇宫。状子是这么写的,我父亲触犯了国家的刑律,按法应该给他施以肉刑。但是,皇帝,你要知道,一个人如果肢体残缺了,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这个人即使以后想改过自新都很困难。你能不能对我的父亲宽大一点,不要给他施肉刑,我可以无偿地为国家做一切事情,卖到宫里当奴婢都可以。这个状子打动了汉文帝,汉文帝是一个孝子,对母亲薄太后非常孝顺,薄太后曾经有病,汉文帝衣不解带地服侍母亲,作为一个皇帝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汉文帝又特别认同《孝经》的内容,所以,看到缇萦这个状子,他决定把国家的肉刑废除掉。这段故事成了千古佳话。(图2、3)
《孝经》中讲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那么,一个认同孝道的人,他去实践《孝经》中所讲的内容的时候,会不会带来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人会在任何情况下,都把保全自己放在第一位,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是保命要紧,把求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呢?
不是这样。儒家讲了,一个人在关键的时候,是应当挺身而出的。《论语》中,孔子曾经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关键的时候你要为正义敢于牺牲。
不仅孔子有这个意思,连曾子都有,曾子听了孔子这番话,曾子在其他的场合说:“战阵无勇,非孝也”。真要两军作战的时候,一个孝子要表现出英勇异常,这样的品质才可以。不是说为了孝顺,最后临阵脱逃,保全自己。
比如,汉朝的时候,军队相当能作战,战斗力非常强。著名的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带着军队远征大漠。甚至汉朝的失败英雄李陵,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勇武之气,也是让我们非常触动的。李陵的爷爷是鼎鼎有名的大将军李广,他的父亲也是军人,据说他父亲去世之后他才出生,他是个遗腹子,但是将门之后,天生的禀赋,他对军事方面又非常喜爱和投入。李陵射箭相当精准,他做过射箭教练,所以他带的兵都是精兵。将门之后,一门心思想报效国家,这一年,机会来了。汉武帝执政的时候,大将军李广利带兵北伐匈奴。当时,安排李陵搞运输保障,运辎重,粮草。运粮草都在后方,他觉得这个工作没有什么挑战性,李陵找到汉武帝请求上前线,他的一番说辞,最后打动了汉武帝,汉武帝说可以,但是有个条件,就是我们没有那么多骑兵,你要去就带步兵。于是,李陵带了五千步兵北上。他们遭到对方三万骑兵的包围。李陵的五千步兵训练有素,战车在外边围成一圈,这些人构筑好工事,潜伏在战车后面,匈奴骑兵一接近,弩箭齐发,当时就射杀了五千多个匈奴兵。匈奴一看,这股汉军原来是非常英勇善战的,怎么办?于是发动员令,把周围的匈奴骑兵全都聚来,一共聚了八万骑兵,对阵五千汉军的步兵。这场仗打得昏天黑地,汉军非常骁勇,每次冲锋下来都杀死对方几千人。据说有一天,汉军射出去的箭就有50万支。(图4、5、6)
后来,匈奴已经僵持得有些吃力了,准备撤退。这个时候,一个戏剧化的场面出现了,李陵队伍里出了个叛徒,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就跑到匈奴那边说,你们接着围,汉军的箭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匈奴一听,加紧进攻。李陵让大家从四面八方突围,已经不行了。李陵带人往外冲没冲出去,最后李陵仰天长叹,我手中现在只要再有几十支箭就能杀出去。这些步卒拼着自己的力量往外突围,最后回到汉朝400多人,其他的全军覆没。
这个故事,在说什么呢?就是汉军强大的战斗力,他面对多自己十几倍的敌人敢于从容作战。汉朝人是最注重孝道的,汉朝的读书人,包括军人没有不背《孝经》的,军队有如此强悍的战斗力,所以有人讲,孝道会让人很懦弱,完全是无稽之谈,李陵所带领的这五千勇士是最好的证明。李陵以五千步兵抗拒匈奴八万骑兵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现象,就是在现实生活中遵守孝道的人,他虽然要爱惜自己的身体,但这和他在面临危险的时候,有英勇的气质并不矛盾。那么,是否只有在战争年代,在那种极端的情况下,遵守孝道的人才会有这样的举动,而在平时就会变得懦弱了呢?也不是。
我们再举个例子,孔融。很多人都知道孔融,融4岁,能让梨。4岁能让梨,这个孩子就不简单。对这个问题,我特意问了一些幼教专家,问了一些孩子的家长,孩子能不能把自己的好东西让给别人?家长说,有两种情况可以让:一种,这个东西我们家有的得是,孩子就会让,还有一种,跟孩子说,还有更好的,这不算最好的,孩子会把它让出来。把最好的东西让给别人,很难。人有一种本能,小孩子也有。孔融4岁时能把梨让给自己的兄弟,挺了不起。这个孩子身上有一种特殊的禀赋。我们今天讲的不是这个,是讲孝道在他身上表现的力量,让梨按照传统文化来说是“悌”,是对兄弟的感情。
对于孝呢?他也有表现。孔融16岁时,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把客人迎进来,经过交谈,发现这个客人是朝廷追捕的钦犯,这个人叫张柬,他得罪了宦官、朝廷,亡命天涯,希望孔融家能收留 他。但张柬不是要找孔融,而是找他的哥哥孔包,可是不巧,这一天他哥哥不在家。张柬很为难,我在这个家藏起来合不合适呢?如果待下来,给这家带来的压力和风险可想而知。这个10几岁的孩子能承担吗?他想走。这时孔融说,虽然我哥哥不在家,这件事情我可以做主,你是天下大名鼎鼎的义士,我很敬重 你,在我们家住下来,没关系。张柬在孔融诚恳的挽留下住了下来。后来,张柬怕住时间太久走漏风声,便离开了他家。但风声还是走漏了,朝廷得知孔家窝藏钦犯,要追究这件事情,孔融的哥哥跟朝廷的人说,在家里我是长兄,张柬是来投奔我的,这个事情我来承担。孔融说,张柬来的时候,我哥哥不在家,这个事情应该由我来承担,是我留的他,跟我哥哥没有关系。办案人员犹豫不决,到底抓你们谁呢?这时,孔融的妈妈出来说,这两个孩子是我教育出来的,应当我来承担罪责,把我抓去好了。这叫什么?这叫一门争死。谁顶这个罪名谁是死罪。这个事情震动了社会,震动了朝廷,最后,朝廷把孔融的哥哥孔包杀了。争死,表现了这家人的亲情,这家人的凝聚力,这家人血浓于水的感情。
孔融性格刚正不阿,小的时候懂得谦让,但他内心不是没有原则。后来,冒着天大的风险收留张柬。孔融长大后,到曹操手下做事。曹操不喜欢这个刚正不阿的人,最后居然找了孔融不孝顺这么个借口,把孔融杀了。
孔融有两个孩子,告别时,孔融说,希望你们两个能够保全。小男孩就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鸟巢如果被打翻,里面的鸟蛋都会碎。果然,曹操派人来抓两个孩子,抓的时候两个孩子正在游戏,小妹妹对哥哥说,如果咱们死了之后能见到爸爸,那就是最快乐的事情。两个孩子带着对父亲的思慕,走上了人生最后的路程。
孔融一家人是讲究孝道的,这家人有没有力量?相当有力量。让梨的孔融跟就义的孔融是一个人。所以,我们不能说孝道仅仅就是一个人只为了保护自己,很懦弱,不是这样,它有一种动人的力量在里边。孝道可以让一个人很有力量,他可以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而舍生取义,也可以为了亲情而一门争死。但一个人如果做到了对长辈尽孝,但他对自己却很不重视,在遭受挫折的时候,甚至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算不算是有违孝道?这种事情古今都有。那么,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他看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孔子的看法,在今天还有意义吗?
一个人一生,不见得都一帆风顺,有时候会对自己丧失信心,有的人会自残,有的人会自杀。按照我们传统的社会要求来说,这是不合适的,这是损害了我们神圣的生命。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会使这些人这样做呢?孔夫子对这种事情也有分析。孔夫子说,是人一时的糊涂,这个糊涂,表现为人的一种强迫性的心理。原话叫“一朝之愤,忘其身,以及其亲,非过以”。就是一下子冲动起来,把自己生命的宝贵性全都忘了,把自己的父母双亲,对自己那么好的亲属们全都忘了,这是最糊涂的一件事。尽管有些人自残,伤害自己的身体,都有自己的原因。但这个时候,应当再坚强一点,生命是尊贵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些挫折一时想不开,走这条路。孔子的教导,对中国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中国人有珍惜自己生命的传统。
一个人从生下来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再到社会上去服务于社会各个阶层,最终他要完成自己的人格。孔子讲,这是什么?这是一个人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才算是有了一个交代。
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不仅儒家关注这个问题,很多学者、文人墨客也关注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比如陶渊明,他有一首诗写得很好,他说一个人的生命是怎样一个状态呢?他怎样来认识生命的呢?他说,纵浪大话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需尽,无复独多虑。他的意思是整个宇宙、生命、起伏、生灭,这些现象就像波浪一样,浪起来了,又落下去了,我们这个渺小的生命,是宇宙的一分子,在宇宙的这种浪潮起伏中表现着、存在着。在这样一个状态中,我们谈不到多么高兴,也谈不到多么畏惧,我们应当以平常心来对待,叫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需尽,什么事情有开端,有结果,这样看待生命是很豁达的。生命就是有生有灭的,你得有一个豁达的态度来对待它。陶渊明很豁达,他说应尽便需尽,无复独多虑。有些人在这方面考虑得不清楚,想不开,愁肠满结,很压抑,情绪不好,这有问题,没有必要。宋代有一位大儒,叫张载,他有一番话说得很经典,存无顺事,他说,活着的时候,我就努力积极地去做事,去为社会服务。末无宁也,他说,如果我这个生命不存在了,那么我就处在一种安宁的状态中。给人一种很豁达,很踏实的感觉。(图7)
【中华民族的核心力量】推荐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04-04
中华民族的团结作文12-20
复习中华民族的抗日01-02
中华民族的脊梁杜甫01-30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11-01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探索12-24
中华民族教育的基础差12-26
中华美德的征文04-01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阅读答案02-10
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