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档案整理方案(共6篇)
学校档案是学校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经整理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的教育专业材料,他是反映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真实面貌的重要史料,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有重大意义,根据综合评估的需要,为使我县中小学、幼儿园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现制定整理方案如下:
一、归档范围
各级各类学校党政工团(队)、教学科研、教师成长、学籍管理以及后勤财务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当前和长远具有参考价值和凭据作用,能反映学校职能活动全过程的文件、材料、报表等,都要分别搜集、整理、归档、入卷。
二、分类及保管期限
无便于和“普九”档案、教学评估档案相衔接,学校档案仍分成五大类:1.党政工团综合档案(文书)。2.学校教学档案(教学科研档案)。3.教师业务档案。4.学籍管理档案。5.财务基建档案。
根据国家档案局的规定,保管期限定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长期为十六至五十年左右,短期为十五年以下,专门档案另有保管期限。
一、党、政、工、团、综合档案 1.上级来文
①上级主管机关下发的政策性较强,对本校的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指示、规定、条例、办法等文件(长期)。②上级机关对本校材料的批转、批示、批复和对本校干部职工任免、处分、奖励等文件材料(永久)。
③上级机关下发的近、远期工作计划、规划、安排(长期)。④上级机关对本校督导评估方面的文字材料(长期)。⑤一般事务性材料(短期)
⑥上级召开会议的讲话、发言及典型经验材料(短期)。
组卷方法:以上六卷不能混卷,而且每项中不同级别不同卷,即中心校(学校)单卷(含乡镇政府)、教育局单卷、其他各级各单位一卷
2.本校干部职工、党员花名册(一卷或二卷、永久)
3.学校管理制度(一卷、永久)
包括党、政、工、团(队)四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办法、条例等。其中必有:升降国旗制度、教职工奖惩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考勤制度、政治学习及团队活动制度、图书借阅制度。
4.学校全面工作(三卷)
① 总结、计划工作、安排、校历或周行事历(永久)。② 活动情况记载(校务日志、周记事)(长期)。
③本校各种会议的领导讲话、代表发言及会议记录(长期)。5.学校德育工作(四卷永久)①德育领导组织、工作计划、总结及活动材料
② 团(队)领导组织、工作计划、总结、活动或会议记录、新团员名单。③文明学校、特色学校建设规划、总结、自查报告及审批表
④国旗下讲话。每周一次,每学期不少于15次。
6.本校人事方面材料(二卷、永久)
①本校教职工调动的行政人员工资、党团组织关系的介绍信及存根。②本校干部职工录用、转正、调资、定级、离退休、职务聘任、抚恤、死亡等文件材料。
③教师考核,两评四考成绩。7.奖惩材料(二卷、永久)
①本校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奖励证书复印件。②本校有关人员处分材料
8.学校财产物品登记(三卷、短期)
①校舍:学校总面积、建筑面积、教室及其它教学用房动场、伙房、厕所、车棚等。
②教学设备、器材:包括实验教学仪器、电教仪器、音、体、美、劳器材及卫生设备。
③图书登记册。④现代技术装备,包括电教器材、计算机、多媒体、语音室、电子备课室、校园网等。
9.学校各种统计报表、统计资料(一卷、短期)
10.学校所属单位的上报材料(二卷)
①重要的、重大事件的总结、报告(长期)②一般日常工作的总结、汇报材料(短期)
二、学校教学档案
按教研室下发《学校教学评估标准》要求整理、存档。
三、教师业务档案:每人一盒,包括如下内容: 1.教师业务基本情况登记表。
2.教师个人教学业务材料,包括:每学期的教学计划、总结、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反映教师专业成长的相关材料。
3.班主任工作手册、计划、总结。
4.典型讲义、观摩课教案及评议记录
5.个人先进教学经验材料
6.各种报刊、简报登载的本人撰写文章的剪裁或复印件 7.身体检查情况记录等
8.教师教学评估等级表及相关材料。
四、学籍档案 1.学生定员花名表。
2.新生花名表。
3.毕业生花名表。
4.学生变动花名表(休、留、转、退)及证明材料。
5.学籍表。
6.督导评估综合报表。
以上数字要高度一致,整个学校档案材料中涉及到学生、教师数字的要求与学籍档案相一致。分年度存档。
五、财务基建档案
1.上级主管单位和本校领导有关财务会计的文件、指示、规定。(永久)
2.基建材料:(永久)
①建设文件、施工文件 ②竣工文件(学校规画平面图、地契、证明)③校舍大、中型维修记载、基建财务 3.会计业务材料
①会计凭证: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15年)
②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现金帐(25年)
幼儿园档案反映幼儿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开发早期幼儿智力的真实记录,是进行幼儿保教、科研和交流总结、探索幼教规律的必要条件和可靠依据,是广大幼教工作者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国家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档案管理工作是幼儿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它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可以有效地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和作用,更好地为幼儿园各项工作服务。
一、档案整理按其职能任务特性,完整收集文件材料
明确了幼儿园的职能任务特性,就可按其收集文件材料。
二、按其职权任务、特性形成的文件材料的归卷
1、按其职权任务分设机构。
2、机构产生的文件材料的内容。
1 上级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颁发有关幼教的方针,政策、指示、决定等方面的文件材料。2 行政管理中形成的计划、总结、考核、人员、工资等文件材料。3 党群工作形成的会议记录,党建、共青团、工会等文件材料:4 教职工代表大会形成的文件材料。5 园务委员会产生的会议记录等文件。6 家长委员会形成的家长工作、会议记录、问卷调查等文件材料。7 保教组形成的教学工作,保育管理、科研课题,招生、师资管理等文件材料。8 保健组形成的幼儿健康,环境卫生,膳食等文件材料。9 后勤组形成的设备、仪器,固定资产管理等材料。10 财务室形成的会计档案。
三、档案组成案卷的原则与方法
1、按其职能任务确定立卷范围:
1 凡是记述反映主要职能活动形成的文件材料立卷;非职能任务形成的文件不立卷。
2 上级来文需要贯彻执行的重要文件材料立卷;而上级的普法性文件与职能任务无关的不立卷;非属不重要的发文不立卷。
卷。
2、按其职权任务特性分类
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只设一级类目,有文书档案,保教档案、保健档案、设备档案、基建档案、科研档案、会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
3、档案组卷的方法
分类后结合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分别组卷,组卷是在一类之内,将单分的文件材料系统化整理,按照它们在形成和处理过程中的联系,编成各个案卷。或将有关某一问题或某项工作活动密切联系的文件材料组成案卷,反映出工作活动的来龙去脉。
四、案卷的排列与编目
1、案卷的排列
案卷分类后按不同的保管期限排列。每年一类中同一保管期限下形成有规律的案卷排列。2、目录的编制
一类中不同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各编一本案卷目录。一类中卷内目录的编制分保管期限按案卷号的排列,编页号、装订成册做备考表,以保证组卷质量的要求,便于保管利用。
3、计算机检索
入园补助金档案整理要求
一、档案盒封面
标签:XX镇学前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补助金(2012年秋季)
要求:正面和侧面都要贴上此标签,标签一般要求打印。
二、档案盒
在档案盒内部反面贴上目录,目录如下:
1.基本情况(简要介绍本镇本学期人数情况,受助学生情况及资金发放情况)
2.上级下达文件
3.本镇、本校通知及分配表
4.领导机构
5.广西学前教育资助汇总表
6.学期前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补助金到账通知
7.中心校本部、各村小材料(可分盒装)
(1)机构
(2)评审材料
(3)公示材料
(4)本校汇总表
(5)学生材料:申请书、申请表、证明、户籍复印件、账户复印件
(6)学前教育入园补助金发放告知回执单
整理的第一个环节是鉴别,也是对准备归档的材料进行审查,甄别材料的真伪,判定材料的保存价值,确定其是否属于归档范围,是否符合归档要求。鉴别工作的内容包括归档材料是否办理完毕,是否对象明确、齐全完整、文字清楚、内容真实、填写规范、手续完备;对经过鉴别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材料,要区别不同情况,采取转出、退回、留存、销毁等不同方式进行处理。除了鉴别以外,一般来讲,整理工作包括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五个步骤: 第一步。分类 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规定,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应根据其内容特征分为十大类。
第一类:履历材料。包括以反映干部本人自然情况、经历、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的材料。主要有:1988年、1999年两版履历表,参加工作后填写,填写1999版可以填当前时间,填写要规范,前后一致,培训两个月以上的填写,需在四类中有材料。还要有属于履历性质的登记表,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归此类。
第二类:自传材料。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自传材料包括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自传材料的归类,应该以内容和用途为依据,不能单纯按名称归类。一些以自传为主的履历或简历表也应该归在第二类。第二类中新增加了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材料。
第三类: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审计材料。包括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对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调查、评价的材料。具体有:定期考核材料,考核登记表,每年需归档,援青、援藏、援疆、挂职锻炼等考核材料;工作调动、转业、学校、党校学习纯属鉴定不带成绩的各类鉴定(带成绩的归在第4类中);调任时审计材料(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后备干部登记表。
第四类:学历学位材料。职业(任职)资格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培训材料。包括记载和反映干部学习、技能、科研水平的各种材料。需要注意的是过去学生登记表归第一类,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归第三类,此次统一调整到第四类。其中:
1、学历学位材料:高中毕业登记表;中专毕业生登记表;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党校、军队院校报考登记表,入学考试各科成绩表,研究生推荐免试登记表,专家推荐表、毕业生登记表,授予学位的材料,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党校学历证明。归二级分类的1类中。
2、职业(任职)资格材料:职业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或职业(任职)资格证书复印件;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等材料。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申(呈)报表,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审批表等材料。归二级分类2类中。
3、反映个人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青海省存在此类情况的较少,主要是科研单位和院校,归二级分类3类中。
4、培训材料:为其两个月以上的学员培训(学习、进修)登记表、考核登记表、结业登记表等材料(培训学习时间明确为两个月以上)归二级分类4类中。
第五类:政审材料。更改或认定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出生日期、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等材料。包括干部审查和干部基本情况更改形成的材料。注意,过去更改或认定姓名的材料是归在第一类的,此次调整到第五类。档案审核工作中形成的“三龄一历”(年龄、党龄、工龄和学历学位)认定材料也归在第五类。这里重点讲一下关于确认出生日期和参加工作时间如何确认。档案材料中出生日期更改的情况主要有:虚、实岁换算造成出生年份不一致;阴阳历换算误差造成出生月份或出生年份不一致;出生日期填写中的笔误;个人早期为满足入学、参军或参加工作所必须的年龄条件而有意将出生日期提前或拖后填写。中组部、人事部、公安部关于干部出生日期问题的文件有两个:一个是现行的文件,即《关于认真做好干部出生日期管理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06]41号)。文件规定,“从2006年10月起,不再办理审批干部本人要求确定或更改出生日期的事项;对个别干部的出生日期,档案记载与户籍登记不一致的,应当以干部档案和户籍档案中最先记载的出生日期为依据。”中组部2007年1月印发《关于做好公务员登记中干部档案相关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07]4号)规定,“对个别干部的出生日期、参加工作时间等信息,档案记载前后不一致的,应当以干部档案和户籍档案中最先记载的出生日期为依据。”干部档案中,最先记载干部出生日期的材料一般为入团志愿书,或者高中毕业生登记表、入伍登记表、招工登记表等。第二个文件是1990年印发的《关于办理干部退(离)休手续时认定出生日期问题的通知》(组通字[1990]24号)。在2006年10月以前,已经按照这个文件更改了出生日期的,档案中必须有个人申请、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的调查报告、证明材料(原户籍内册、登记卡片、出生证等的复印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上级党委(党组)或组织人事部门的批复。干部档案中记载干部参加工作时间的早期材料一般为:录(聘)用审批(备案)表、应征入伍登记表、招工审批表、职工登记表、毕业生转正定级审批表等,以及招生(入伍、招工)政审材料、知青上山下乡登记表证明等。确认干部参加工作时间的政策性文件包括:《中共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关于确定建国前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规定》(中组发[1982]11号)、《国家教委、人事部、劳动部关于博士生和在职人员考取硕士生学习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教高[1990]001号)、《人事部关于“文革”前赴苏联、东欧留学的本科生学习期间工龄计算的问题的通知》(人薪发[1992]11号)、《人事部、劳动部关于一九六六至一九六九届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人薪发[1994]43号)、《劳动人事部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劳人培[1985]23号)等等。
第六类: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包括干部参加党、团组织的有关材料。
第七类:表彰奖励材料。包括对干部给予奖励或表彰的材料。注意,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材料,此次统一规定作为奖励材料,归第七类。
第八类:涉法违纪材料。
第九类:招录、聘用材料;任免、调动、授衔、军人转业(复员)安置、退(离)休材料;辞职、辞退、罢免材料;工资、待遇材料;出国(境)材料;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代表会议,民主党派代表会议形成的材料。包括干部职务变化、工资待遇、出国(境)等材料,以及各种代表会议代表登记表等材料。注意,《公务员登记表》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统一规定归在第九类。本条增加了对外国永久居留证、港澳永久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的归档要求,删除了因公出国(境)人员备案表。这里的工资、待遇类材料应有:93年10月执行的工改表;95年10月正常晋档工资审批表;97年7月调整工资标准审批表;97年10月工资正常晋档审批表;98年元月正常晋级审批表(五年考核称职);99年7月调整工资标准审批表;99年10月正常晋档审批表;2001年元月调整工资标准审批表;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审批表;2001年10月调标审批表和正常晋档审批表;2003年元月正常晋级工资审批表(五年考核称职);2003年7月调标审批表和正常晋档审批表;2004年10月学历浮动工资审批表;2005年10月正常晋档审批表;2006年7月工资改革审批表、工作津贴和生活补贴审批表、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审批表。2006年至今正常晋级和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审批表。职务变动调整工资,要在职务变动工资审批表标表明工资文号,属于公务员的要有公务员定级表(97年或98年);退休的要有退休住房补贴表、高原补贴表这两张表。任免:要求有副科级以上任免表及形成的考察材料及现实表现;按规定逐项如实、准确填写。要注明任免职务的批准机关、时间和文号,并加盖组织印章。2008年3月以后从其他单位调入机关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的干部,须有《公务员调任审批(备案)表》。
第十类: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材料;治丧材料;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审核工作材料;其他材料。
包括录用体检表,反映严重慢性病、身体残疾的体检表;工伤致残诊断书,确定致残等级的有关材料;生平,非正常死亡调查报告等。省管干部档案报送单,干部档案有关情况说明等材料也归入此类。
这里需要重点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第四类、第九类材料的二级分类问题。第四类、第九类材料需要采用二级分类法,按照内容的不同再分别分为四小类,具体来说: 根据中组部1991年印发的《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第九类材料可以再分为:1.工资材料;2.任免材料;3.出国(境)材料;4.参加会议的代表登记表等其它材料。此外,第四类材料可以再分为: 1.学历学位材料;2.职业(任职)资格和评(聘)转业技术职务(职称)材料;3.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4.培训材料等。第四类、第九类材料必须按新的分类标准进行二级分类。二是内容交叉材料的分类问题。部分档案材料,特别是一些制式表格,存在内容交叉的情况,可以根据材料的主要内容或用途来确定类别:
1、以自传为主的履历或简历表归第二类;
2、学生登记表、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归第四类;
3、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材料归第七类;
4、干部任免审批表及其相应的考察材料或表现材料归第九类;
5、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放一类。
第二步,排序 排序是指将每一类别的材料按其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或材料内容的内在联系排列顺序,并通过编写类号、顺序号和页码固定下来。排序的具体方法有两种: 1.按材料形成的时间排序
适用于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第一、二、三、四、七、九、十类材料。注意,第四类、第九类材料排序时,是在采用二级分类后的各小类中分别按时间排序。
2.按材料的内容以及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序
适用于第五、六、八类材料。其中,第五类、第八类材料的排列顺序一般为:上级批复,结论或处分决定,本人对结论或处分决定的意见,调查报告,证明材料,本人检讨或交待材料等。第六类材料,入团志愿书应排在入团的其他材料之前;入党志愿书应排在入党的其他材料之前,党员登记表等可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每个类别中的档案材料排序后,要用铅笔在每份材料首页的右上角编上类号和顺序号,并在其右下角逐页编写页码。页码的编写方法为,凡有图文的页面,每面作为一页;有封面的材料从封面开始编写;空白纸和托裱用的衬纸不计页数;复印件和原件应视为一份材料,统一编写页数。
第三步,编目 修订后的目录与旧目录的不同:一是把“类号”改成了“序号”;二是把“材料制成时间”改成了“材料形成时间”;三是删除了“份数”栏。
编目的具体要求: 1.档案材料应按照排列顺序,逐份逐项进行编目,做到目录清楚,填写准确。书写目录要工整、准确、清楚、美观,使用规范的书写材料,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荧光笔、水彩笔、红墨水、纯蓝墨水和复写纸书写。档案目录不能粘贴涂改。2.每类目录应首先注明材料类号和类别名称。3.“类号”下再依次填写排列序号。规范的序号栏填写方法应该是:材料类号用汉字的“一”至“十”,二级类号用
(一)至
(四),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4.“材料名称”根据材料题目填写。一般来说,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规范的,应另拟标题。材料的题目过长,可适当简化。凡原材料题目不符合实际内容的,须另行拟定题目。拟定或简化题目,必须确切反映材料的主要内容或性质特点。5.“材料形成时间”填写材料落款时间。有多个时间的材料,一般以最后的时间为准,也就是以文件办理完毕、正式生效的时间为准。时间填写要尽量详细、规范,有具体年月日的,必须填写齐全,如1985年9月1日,不能填为85年9月,或者1985年等。6.“页数”材料的页数。按照编好的页数如实填写。7.“备注”填写需要说明的情况。归档材料因为内容相关合并为一份材料的,要在备注栏中进行简要说明,如附有考察材料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复印件等情况也应注明。8.书写目录时,每类目录之后,须留出适量的空格,供补充档案材料时使用。特别是第三、四、九类等,由于后续的材料比较多,为了留出足够的空格,不要在同一页中再填写其它类别材料的条目。
第四步,技术加工 1.对纸张破损或字迹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档案材料,应采用复印、扫描、拍摄等方法进行复制。复制应保持材料原貌,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不能对原件内容进行修改。复制后的材料应清晰,所用材料要符合档案保护要求,经久耐用。复制件应附在原件后,与原件作为一件。2.幅面过大的档案材料应进行折叠或剪裁。折叠后的档案材料要保持平整,文字、照片不得损坏,便于展开阅读。剪裁时不得损坏档案材料上的文字、印章、图形等内容。3.幅面过小的材料应进行托裱,装订边过窄或装订线内有文字的材料应加边。4.档案材料上的订书钉、曲别针、大头针等金属装订物应当拆除。5.为方便档案利用和后续材料补充,每份档案材料在整理时必须保证各自独立,禁止将多份材料以缝纫、被糊等形式粘连在一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的规范化,搞好档案建设,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根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有关规定,特制订本细则。第二条 干部档案的整理工作,是档案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它是将收集起来的每个干部的档案材料,进行鉴别、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和装订成卷,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档案内容进行补充的工作。
第三条 各级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均应按本细则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对所管理的干部档案进行认真的整理。第二章 整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四条 整理干部档案,须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通过整理使每卷档案达到完整、真实、条理、精炼、实用的要求。
第五条 整理干部档案,事先要收集好干部档案材料,并备齐卷皮、目录纸、衬纸、切纸刀、打孔机、缝纫机等必需的物品和设备。
第六条 整理干部档案的人员,必须努力学习党的干部工作方针、政策和档案工作的专业知识,熟悉整理干部档案的有关规定,掌握整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认真负责做好整理工作。
第三章 档案材料的鉴别
第七条 干部档案材料的鉴别工作,是干部档案管理部门对收集起来准备归档的材料进行审查,甄别材料的真伪,判定材料的保存价值,确定是否归入干部档案的工作。第八条 鉴别归档材料,必须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以《条例》和《关于干部档案材料收集、归档的规定》等有关规定为依据。严肃认真地进行。
第九条 鉴别工作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形成材料的历史条件、材料的主要内容、用途及其保存价值,确定材料是否归入档案。
第十条 鉴别归档材料的具体做法:
(一)判定材料是否属于所管干部的材料及应归入干部档案的内容。发现有同名异人、张冠李戴的,或不属于干部档案内容和重复多余的材料,应清理出来。对其中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可交文书档案或转有关部门保存。不属于干部档案内容,比较重要的证件、文章等,组织不需要保存的,退给本人。无保存价值又不宜退回本人的,应登记报主管领导批准销毁;
(二)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完整。政审材料一般应具备审查结论、调查报告、上级批复、主要证明材料、本人的交待等。处分材料一般应具备处分决定(包括免予处分的决定)、调查报告、上级批复、个人检讨或处分的意见等。上述材料,属于成套的,必须齐全;每份归档材料,必须完整。对头尾不清、来源和时间不明的材料,要查清注明后再归档,凡是不清楚或对象不明确的材料,不能归档;
(三)审查材料是否手续完备。凡规定需由组织盖章 的,要有组织盖章。审查结论、处分决定、组织鉴定、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中形成的综合材料,应有本人的签署意见或由组织注明经过本人见面。任免呈报表须注明任免职务的批准机关、批注时间和文号。出国、出境、审批表,须注明出去的任务、目的及出去与返回的时间。凡不符合归档要求,手续不完备的档案材料,须补办完手续后再归档;
(四)鉴别中发现涉及干部政治历史问题或其它重要问题,需要查清而未查清的材料及未办理完毕的材料,不能归入干部档案,应交有关组织处理;
(五)鉴别时,发现档案中缺少的有关材料,要及时进行登记并收集补充。第四章 档案材料的分类
第十一条 对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关于正、副本十类内容的划分进行分类。
第十二条 干部档案正本,由历史地、全面地反映干部情况的材料构成。其内容分类:
第一类 履历材料:干部履历表(书)、简历表,干部、职工、教师、医务人员、军人、学生等各类人员登记表,个 人简历材料,更改姓名的材料。第二类 自传及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
第三类 鉴定(含自我鉴定)、考察、考核材料:以鉴定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人员登记表,组织正确出具的鉴定性的干部表现情况材料;作为干部任免,调动依据的正式考察综合材料;考核登记表,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
第四类 学历、学位、学绩、培训和专业技术情况的材料:报考高等学校学生登记表、审查表,毕业登记表,学习(培训结业)成绩表,学历证明材料,选拔留学生审查登记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批表,专业技术职务考绩材料,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审批表;套改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审批表;干部的创造发明、科研成果、著作及有重大影响的论文(如获奖或在全国性报刊上发表的)等目录。
第五类 政审材料:审查干部政治历史情况(包括党籍问题)的调查报告、审查结论、上级批复、本人对结论的意见、检查交待或说明情况的材料,主要证材料,甄别、复查结论(意见、决定)、调查报告、批复及有关的依据材料;入党、入团、参军、出国等政审材料;更改干部的民族、年龄、国籍、入党入团和参加工作时间的组织审查意见,上级批复以及所依据的证明材料。
第六类 加入党团的材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1-2份全面系统的)和转正申请书,中国共产党党员登记表,不予登记的决定、组织审批意见及所依据的材料;民主评议党员中形成的组织意见或党员登记表、认定为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除名的主要事实依据材料和组织审批材料,材料,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组织意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团志愿书、申请书,团员登记表、退团材料;加入民主党派的有关材料。第七类 奖励(包括科技和业务奖励)材料;各种先进人物登记表、先进模范事迹、嘉奖、通报表扬等材料。
第八类 干部违犯党纪、政纪、国法等材料,处分决定(免于处分的处理意见),查证核实报告,上级批复,本人对处分的意见和检查、交待材料;通报批评材料,甄别、复查报告、决定,上级批复及本人意见;法院审判工作形成的判决书等。第九类 干部工资级别登记表,职务工资变动登记表、干部调资审批表,定级和解决待遇的审批材料;干部任免呈报表(包括附件),录用和聘用审批表;聘用干部合同书,续聘审批表,解聘、辞退材料;退(离)休审批表;军衔审批表、军队转业干部审批表;出国、出境人员审批表;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工青妇等群众团体代表会、民主党派代表会代表登记表。
第十类 其他可供组织参考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有残疾的体检表、残废等级材料;干部逝世后报纸报道的消息或讣告,悼词(生平),非正常死亡的调查报告及有关情况的遗书等。
第十三条 干部档案副本内容,是由正本中以下类别主要材料的重复件或复制件构成: 第一类的近期履历材料。
第三类的主要鉴定,干部考核材料。
第四类的学历、学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材料。
第五类的政治历史情况的审查结论(包括甄别、复查结论)材料。
第七类的奖励材料。第八类的处分决定(包括甄别、复查结论)材料。
第九类的任免呈报表和工资、待遇的审批材料。
其它类别多余的重要材料,也可归入副本。
第十四条 内容交叉的材料,可根据材料的主要内容或用途确定类别。
(一)带自传的履历或简历表,以自传为主,归第二类。
(二)履历表和简历表有鉴定的,以履历为主,归第一类。
(三)有任免职务内容的干部登记表,任免呈报表所附的考察材料或主要表现情况的综合材料、提升工资级别的评级、评定军衔的鉴定表等材料,以其主要用途为主,归第九类。
(四)政治历史问题与违纪错误混同一起给予处分的结论、调查报告、处分决定等材料,一律归第八类;凡未给予处分,以政治历史问题为主的,归第五类,以违纪错误为主的归第八类。
第五章 档案材料的排序与编目
第十五条 每类干部档案材料,都要根据材料内容的
内在联系和材料之间的衔接或材料的形成时间排列顺序,并在每份材料的右上角编上类号和顺序号,在其右下角编写页数。
第十六条 档案材料排序的基本方式:
(一)按档案材料形成时间排序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七类、第十类材料;
(二)按档案材料内容的主次关系进行排序的:第五类、第六类、第八类材料。其中第五类、第八材料的排列顺序为:上级批复,结论或处分决定,本人对结论或处分决定的意见,调查报告,证明材料,本人检讨或交待材料等,其证明材料应根据每份材料所证明的主要问题相应集中排列。第六类材料,入团志愿书应排在入团的其他材料之前;入党志愿书应排在入党的其他材料之前,党员登记表等可按时间先后依次排序;
(三)第九类材料可根据不同层次干部的档案材料情况,采用按时间顺序或按材料性质相对集中排序。按材料性质相对集中排序的方法是:
1、工资情况的材料;
2、任免材料;
3、出国、出境材料;
4、其它材料。每种材料再根据形成材料的时间顺序排列。第十七条 每卷干部档案必须有详细的档案材料目录。目录是查阅档案内容的索引,要认真进行编写。具体要求:
(一)按照类别排列顺序及档案材料目录格式,逐份逐项地进行填写;
(二)根据材料题目填写“ 材料名称”。无题目的材料,应拟定题目。材料的题目过长,可适当简化。拟定或简化题目,必须确切反映材料的主要内容或性质特点。凡原材料题目不符合实际内容的,须另行拟定题目或在目录上加以注明;
(三)“材料形成时间”,一般采用材料落款标明的最后时间。复制的档案材料,采用原材料形成时间;
(四)填写“材料份数”,以每份完整的材料为一份(包括附件);材料页数的计算,采用图书编页法,每面为一页,印有页码的材料、表格,应如数填写;
(五)书写目录要工整、正确、清楚、美观,不得使用圆珠笔、铅笔,红色及纯蓝墨水书写目录。填写目录后,要检查核对,做到准确无误;
(六)书写目录时,每类目录之后,须留出适量的空 格,供补充档案材料时使用。
第六章 复制与技术加工
第十八条 档案材料载体变质或字迹退色不清时,须进行抢救。抢救材料,一般可采用修复、打印,抄写、复印等方法。凡打印、抄写的材料,必须认真细致,核对无误,注明复制单位和日期。
第十九条 建立档案副本的材料不够时,可选择正本中的材料进行复制,将复制件存副本,其原件必须存入正本。
第二十条 为便于装订、保管和利用,延长档案材料的寿命,对一些纸张不规则、破损、卷角、折皱的材料,应进行技术加工。其主要方法:
(一)对超出 16 开规格的档案材料,在不影响材料的完整和不损伤字迹的条件下,可酌情进行剪裁;不能剪裁的材料,须进行折叠。折叠时,要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采用横折叠、竖折叠、横竖交叉或梯形折叠等办法。折叠后的档案材料,要保持整个案卷的平整,文字,照片不得损坏,便于展开阅读;
(二)对破损、卷角、折皱和小于 16 开规格的档案材料,要进行裱糊。主要方法有:单面裱糊、夹面裱糊,开窗裱糊、鱼鳞或梯形托裱,胶纸粘贴等。裱糊用的衬纸,必须采用白纸。浆糊和胶水必须能防虫蛀,不腐蚀纸张。裱糊后的档案材料要凉干,不得在阳光下暴晒或使用高温烫烤;
(三)对过窄或破损未空出装订线的档案材料,须进行加边。打眼装订,不得压字和损伤材料内容;
(四)拆除档案材料上的大头针,曲别针,订书针等金属品,以防止氧化锈毁材料。第七章 装订与验收入库
第二十一条 每个干部的档案材料,必须装订成卷。装订后的档案,目录在卷首,材料排列顺序与目录相符;卷面整洁、全卷整齐、平坦,装订结实实用,具体做法:
(一)将目录与材料核对无误;
(二)把全卷材料理齐。材料条件好的应做到四面整齐,条件较差的,以装订线一边和下边两面为齐;
(三)在材料左侧竖直打上统一的装订孔。孔距规格 应符合《条例》附件一的规定;
(四)一律使用《条例》附件一规定的标准干部档案卷皮。档案卷皮须书写档案人的姓名、籍贯、档案号。书写姓名不得用同音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
第二十二条 干部档案整理装订成卷后,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经验收合格后,方能入库。
第八章 整理工作的注意事项
第二十三条 干部档案整理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干部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安全保密制度,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一)在整理档案时,严禁吸烟,以确保档案的安全;
(二)不得私自涂改,抽取或伪造档案材料;
(三)不得擅自处理或销毁档案材料。整理中按规定剔出的档案材料,须进行登记,经主管领导审查批准后分别情况予以处理;
(四)在整理档案过程中,要加强对档案材料的管理,防止丢失档案材料和泄露干部档案内容。
第九章 附则
[一]
档案整理是指将处于零乱的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编号、编制目录、建立全宗等,组成有序体系的过程。
更全面地说,档案整理是档案实体整理和档案内容整理的统称,是档案管理的一顼重要内容。档案内容整理,主要包括对档案文件的内容真伪的鉴别,对档案内容客观性的考证及编纂出版档案史料等活动。档案实体整理,主要是将零散的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文件或档案,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编目,组成有序的档案整体的工作过程。通常所说的档案整理,主要指档案的实体整理,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内容:
(一)档案馆对接收与征集档案的整理
1、系统排列和编目
在正规的工作条件下,档案室主要接收文书部门和业务部门按照归档要求立好的案卷,档案馆主要接收机关档案室根据入馆要求整理移交的案卷。这样,档案室和档案室馆的档案整理工作,主要是对所接收的档案,在更大的范围内进一步系统地整理,如全宗和案卷的排列,案卷目录的加工等等。
2、局部调整
对于已经整理入馆、入室保存的档案,经过管理实践的检验或专门质量检查,档案馆和档案室需要对其中不符合要求的档案进行一定的加工以提高其质量;另一方面,某些档案材料由于保存的时间校长,其自身或档案整理体系发生了变化,因此也必须对其进行整理。
3、全过程整理
档案馆、档案室有时也接收和征集一些零散的文件,这就必须对档案进行全过程的整理工作,包括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文件的分类、组卷、案卷排列、编定档号编制案卷目录、全宗档案的系统排放等。
[二]
档案整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它是档案利用、开放,发挥档案作用的一项前提条件,是整个档案工作中重要的基本建设。它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基础,档案整理科学化和标准化的提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总体优化具有直接和广泛的影响。
[三]
档案整理的基本要求:
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文件材料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便于保管和利用。
[四]
档案整理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以“案卷”为单位整理。
按“卷”整理是一种传统的方法,一般可分以下几个步骤:(1)分类。分类方法有多种,常用是年度分类法和问题分类法。年度分类法就是按照文件内容针对的时间把属于不同年度的文件分开。问题分类法就是按照档案所纪录的主要内容对档案分门别类。在企业档案工作中可以把文书档案工作档案分成党群工作、行政管理工作、经营管理工作、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等四类。认为文书档案运用年度――问题分类法来分类是比较符合实际需要的;
(2)组卷(即组成案卷)。它是档案整理的最基本环节,其实质是将一组密切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合在一起,便于保管和利用。文书处理部门通过平时归卷将已办理完毕的文件分别归入有关卷夹,为年终立卷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确定某组文件能否组成一卷之前,还必须对已归档文件进行最后的全面调整,然后进行具体的系统整理组合。对归档文件检察调整的内容包括:应归档的文件是否收集齐全完整;归档的文件是否属于本年度、本部门的立卷归档范围;每个卷夹内的文件是否保持了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反映了立卷的特征;检察各卷夹内文件的保存价值是否大体一致,并确定保管期限;检查各卷夹内文件数量是否适当;
(3)卷内文件材料排列(按文件形成的时间先后或重要程序排列);
(4)根据排列结果,对卷内文件材料有图文的页面逐页编号;
(5)编制卷内目录(样式附后)和备考表;
(6)按卷内目录、文件材料、备考表的顺序排列后装订成卷或按件放入档案盒内
(7)拟写案卷标题,填写案卷封面。案卷标题即案卷题名,是案卷的名称,是对卷内文件材料的高度概括。拟写案卷标题内容概括确切,文字上要简练通顺,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50字为宜。标题结构一般由主要发文机关、内容、文种三部分构成;
(8)案卷排列与编号。案卷排列要保持案卷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条理性,一般可按先永久,长期,短期来进行排列,然后按排列顺序每年编一个流水号;
(9)编制档案案卷目录。案卷目录由归档号、案卷号、题名、年度、页数、保管期限、备注等组成,案卷目录可以多年编成一本或一年多本。
按“件”整理要以计算机管理为前提条件,主要步骤有:
(1)对归档文件逐件装订固定;
(2)对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年度――保管期限分类(不确定期限的,只按年度――问题分类即可);
(3)对分类后的归档文件按时间、重要程度排列,其中对成套性文件材料相对集中;
(4)根据排列结果逐件在归档文件上方空白处加盖“档号章”(样式附后),并填写有关栏目的内容;
(5)编制归档文件目录(样式附后);
(6)将归档文件按连续件号顺序装入档案盒。
二是以“件”为单位整理。
以“件”为单位整理就是按照文件材料形成和处理的基本单位进行整理。一般来讲,一份文书材料、一张图纸或照片、一盘录音带或录像带、一本表册或证书、一面锦旗、一个奖杯等均为一件。文书材料的正本与定稿作为一件,正文与文件处理单为一件(处理单包括:收文处理单、拟办单、发文稿头纸及领导批示的签批条等),转发件与被转发件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作为一件,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刊物等每册为一件,来文与复文及其他相关文件可为一件。以“件”为单位整理的档案,其基本保管单位是件。以“件”为单位整理的档案最后要装入档案盒内。
按“件”整理的档案整理步骤是:文件分类、鉴定保管期限、装订、排列、编号、盖归档章、编制归档文件目录、装盒、填写备考表、填写档案盒封面、编写归档文件整理说明、编制归档文件目录册、档案排架。
[五]
档案整理的文件范围是:
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包括收发文电、内部文件、会议文件、电话记录、图表、簿册、照片、录音、录像、计算机盘片、实物以及本机关编印的出版物等,在办理完毕后均须整理保存。
[六]
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
(一)充分利用原有基础
1、充分地重视和利用先前的整理基础,以确定档案整理的任务和要求,不要轻易打乱重整。
2、在整理过程中,应该充分研究和利用原来整理的成果,不要轻易破坏以往整理和保存的历史状况。
(二)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
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主要体现在文件的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几个方面。
1、文件在来源方面的联系。文件是以一定的机关及其内部组织机构或一定的个人为单位,有机地形成的。形成文件的这些单位,使文件构成了来源方面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2、文件在时间方面的联系。形成档案的机关和个人所进行的具体活动,都有一定的过程和阶段性,因而使文件之间具有自然的时间联系。
3、文件在内容方面的联系。文件是机关或个人在履行一定职责的各种活动中,为了解决一定问题而产生的。它的形成者的特定活动,使文件之间在内容上具有密切联系。
4、文件在形式方面的联系。文件的内容必然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所谓文件形式,包括它的内部形式和外部形式两方面:种类、名称和载体、记录方式等。这也构成了文件之间一定联系。
对于保持文件之间的联系,应该辩证地看待和处理。
[七]
档案整理的步骤:
1、了解情况,拟订方案
主要应了解立档单位的情况(其成立、撤销和变化的时间以及原因、职能、其隶属关系、其内部机构、负责人情况、文档工作情况、印章和标记),还应了解全宗的数量,所属年代(形成时间),主要内容、保管状况、完整程度、混杂情况、整理质量、提供利用时间。
2、区分全宗和分类
3、细分和组卷、草拟案卷标题
4、初步排列案卷顺序,检查分类是否合理,弄进行适当调整。
5、全面审查修改标题。
6、固定排列位置、编制案卷目录以及文件的张号、页号、件号。
对某些破损的文件进行裱糊。案卷的排列以全宗为单位,按照不同的分类、载体或保管期限分别排列。排列方法要统一,不能随意变动。
[八]
文书档案整理
一、分类原则:以各单位全部档案为对象,依据其基本职能,结合档案内容、形成特点以及载体形式,保持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档案分类、整理、排列、保管、检索、编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便于档案的科学管理与开发利用。
二、类别设置办法
(一)大类的设置原则上每各单位设置八个大类,即文书档案、业务档案、科技档案(含科研、基建、设备仪器等)、会计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图书资料。
(二)各类内档案的分类办法
1、文书档案分类有4种方法
(1)保管期限——年度分类法,即先将归档文件按保管期限分类,每个保管期限下按年度分类,以“件”整理的档案多数单位采用这种方法,采用这种分类比较便于操作,尤其对于小单位,而对于大一些的单位,虽说不用份问题,但为了查找方便,还是要遵照传统立卷方法和归档无奈整理的原则,将本单位上下级、同级及非隶属单位有密切联系(针对本级)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将本单位各部门及与有关个人有联系的组合在一起;将同一工作、同一问题、同一案件、同一会议、同一项目、同一地区、同一事物等内容上有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合在一起;将同一时间、同一地区、同一文种、同一载体、同一规格等形式上有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合在一起;对于纯上级文件或下级文件,在实际操作中,如果上、下级文件不多,则和本级合并装盒归档,如果上级文件和下级文件较多,则将上、下级文件与本级文件分开,上级排前,本级排中,下级排后。此种分类法盒号编制方法是同一保馆期限下,从“1”开始编制一个大流水号,件号编制方法是同一保管期限下、同一年度内,从“1”开始编制一个流水号。这种分类法档案盒背脊排列如图:
(2)保管期限——年度——问题分类法,即先将应归档文件材料按保管期限分类,每个保管期限下按年度分类。再在年度下按按问题(如综合、政工、业务)分类,此种分类法适合以“卷”整理的档案和部分以“件”整理档案数量特别多的单位,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有文件这样规定的单位(如农业发展银行)。以“卷”为整理单位的,在按问题整理档案前,先要按级别分类,上级、本级、下级文件不得出现在同一卷中,除非是针对本级的文件。以“件”为整理单位的,上、下级文件又必须分到各个问题类目中。此种分类法盒号编制方法是同一保馆期限下,从“1”开始编制一个大流水号,件号编制方法是同一保管期限下、同一年度中,同一个问题内从“1”开始编制一个流水号。
(3)问题——年度——保管期限分类法,即先将归档文件按问题分类,每各问题下按年度分类,再在年度下按保管期限分类。此种分类法只适合于按十大类分类的企业单位(如自来水公司),此种分类法盒号编制方法是同一问题内,从“1”开始编制一个大流水号,件号编制方法是同一年度内,同一保管期限下,从“1”开始编制一个流水号。
(4)年度——保管期限分类法。即先将归档文件按年度分类,每个年度下按保管期限分类,此种分类法我地只有中国银行、工商银行2个企业采用,他们是按照上级业务主管机关的规定办的,此种分类法盒号编制方法是同一年度内,从“1”开始编制一个流水号,件号编制方法是同一保管期限下,从“1”开始编制一个流水号。
2、业务档案按种类----保管期限---年度分类法。
3、科技档案采用种类--保管期限—年度分类法。
4、会计类档案分类有2种方法
(1)采用种类——保管期限—年度分类法。即把报表、账簿、凭证、其他分开,再按年度时间排列,历年各编一个案卷流水号。这种方法适合会计档案数量少的单位。
(2)年度——类别——保管期限的分类方法,首先应分开会计年度,再按形式分为几类(先报表、帐薄再凭证),然后在各类内按保管期限的长短顺序排列,一年编一个案卷流水号。这种方法适合会计档案数量特别多的单位。
5、声像档案一般采用载体形式——年度——保管期限分类法,按载体形式设置三级类目时,音像类可分为照片、录音带、录像带;
6、电子档案按照载体形式——年度——保管期限分类法。电子类可分为磁带、光盘;
7、实物档案一般采用载体形式——年度分类法,实物类可分为荣誉类、纪念品(礼品)类、印信类,也可以分为可折叠类和不可折叠类等。
8、图书资料按照类别——年度分类法。图书资料类别一般分为政治、法规、业务、其他。
三、档号(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件号)、页号)的编制
(一)全宗号的编制全宗号填写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如一中,档案馆确定其全宗号为“142”,标识为“0142”。未确定全宗号的在档案未进馆之前该号可暂不填写。企业可填写表达单位的汉语拼音代字。
(二)目录号编制。填写全宗内案卷所属目录的编号,在同一个全宗内不允许出现重复的案卷目录号,企业或参照《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编制分类方案的单位,可填写类别特征代码。案卷目录号应根据全宗内档案整理状况设置。可按不同时间,不同组织结构,不同保管期限,不同专题或不同载体形态设置案卷目录号。每一案卷目录所含案卷数量一般以三位数为宜。即,案卷目录内案卷数量不足1000时,一般不另立案卷目录,亦不另编案卷目录号;案卷数量超过1000时,一般应另立案卷目录,并另编案卷目录号。在一个全宗内不应有重复的案卷目录号。目录号是由汉语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档案类别代码标识。不同级位的类别之间可用间隔符“●”分开。不产生误解时,省略间隔符。
1、一级类目的目录号采用其类目中有代表性的一到二个汉字的大写汉语拼音字母编写。即W代表文书档案;Y代表业务档案(如果一个单位的业务档案门类很多,可以分别用Y1、Y2、Y3等标识);J代表科技档案;K代表会计档案(报表K1、账本K2、凭证K3);X代表音像档案;D代表电子档案;SW代表档案实物。
2、采用阿拉伯数字“1”、“2”、“3”分别表示“永久”、“长期(或30年)”、“短期(或10年)”三个不同的保管期限。
3、目录号编制示例
业务档案目录号y1代表永久类的业务档案;Y2代表长期(或30年)类的业务档案;y3代表短期(或10年)类的业务档案。
(三)案卷(件)号、页号
1、案卷号是目录内案卷的顺序编号,案卷号用三位阿拉伯数字标识。目录内的案卷按排列次序流水编号,不应有空号,在同一个案卷目录(或分类体系的最低一级类目)内也不允许出现重复的案卷号,每一案卷目录内的全部案卷只应编一个流水顺序号。如一个目录出现两个以上(含两个)案卷流水顺序号时应重新编案卷号或分设案卷目录。以“卷”整理的文书档案、业务、科技档案分别在同一保管期限内依次编写案卷号,再以案卷为单元依次编写件号(填写在顺序号栏)和页号。会计档案中的财务报表,账本,凭证、其他按“大流水”形式编写案卷号,在每一个案卷内编写页号。
2、件号即归档文件的排列顺序号,它是反映归档文件在全宗中的位置和固定归档文件的排列先后顺序的重要标识。分为“室编件号、馆编件号”。室编件号是归档文件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从“1”开始编写的顺序号,每一件内编写页号。馆编件号是指归档文件移交进馆,重新鉴定、整理、排列后编制的顺序号。音像、电子、实物档案按类从“1”开始编写件号。
3、页号是填写卷内文件材料所在之页的编号。页号用阿拉伯数字标识。卷内文件各页按排列次序流水编号,不应有空号。
四、档案整理的质量要求:
(一)组合(卷)要求;以问题为主,兼顾其它特征,使文书材料之间的联系紧密,分级适当,问题单一,类型鲜明,年度不混,保管期限准确。
1、齐全完整。归档的文件材料应齐全完整,一个问题的构件不能缺漏,字迹材料一律使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收集工作应立足本单位,注意业务部门形成的反映专业职能活动的文件材料的收集;重大活动事件材料的收集;文电合一;底稿随印件一起收集。若底稿是直接在计算机上起草的打印件,则一般只要收集发文稿纸与印件,其中发文稿纸上除了领导签发外还需加盖单位公章以示效力。若计算机打印的底稿上有领导的重要修改或批示,应收集与印件一并归档;有重要领导批示的办文单应随正文一起收集归档;附件随正件收集归档;关于同一问题的请示和批复应一起归档。
2、分类科学。全宗内档案整理采用统一的分类方案,分类层次清楚,类、项、目概念明确,并列的类别之间界限分明,不互相交叉或重合。
3、保持文件内在联系。
A。时间联系。要求区分年度,不同年度的文件不得混淆,一份文件有多个时间特征的。分年度时。以文件签发日期(成文日期)为准,据以判定文件所属年度。计划、规划、总结、预决算、统计报表以及法规性文件等内容涉及不同年度的文件,统一按签发日期(成文日期),电报以发出日期,判定文件所属年度。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按以下原则处理:
(1)跨年度的请示与批复、来文与复文,放在复文年度;没有复文的,放在请示年度;多份文件(如组织关系、工资关系、行政介绍信等)作为一件的,可标起止时间;跨年度的规划、计划、预算,放在文件内容针对的第一个年度;跨年度的总结、报告、决算,放在文件内容针对的最后一个年度;跨年度的会议文件,放在会议结束的年度;跨年度的非诉讼案件,放在结案的年度;法规性文件放在公布或批准的年度。
(2)按专门年度(如教学年度)形成的文件,放在专门年度组卷。
(3)没有标明落款日期的文件材料。应通过对照等手段考证文件的准确日期或推断近似日期,据以按年度合理归类。
(4)临时性机构,存在时间不长(两年以内),文件材料较少。形成的文件可以不分年度。放在工作结束年度归档;如果每年文件数量较多亦可分散在各个年度内归档。
B。来源联系。要求区分级别,将上级机关、下属机关、平级机关和本单位的文件分别组卷。对有密切联系的上、下级文件,如本单位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下属机关的请示与本单位的批复,应与本单位的文件放在一起组卷。
C。内容联系。要求保持卷内文件内容的单一性和内容相近的文件之间的联系。党政工团和业务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管理性、业务性、规范性文件和调研材料等,一般按问题进行组合。同一个问题、一次会议、一项工程、一个案件的文件以及正件与附件、正本与底稿、请示与批复、转发件与被转发件放在一起组卷。文电应合一组卷。单一问题的文件数量少时,可将内容相近的其他问题的文件合并组卷。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如录音带、录像带、照片、影片、电脑软盘等与内容相关的文书档案统一整理编目,分别存放,并在目录中加注说明。在按问题分类时,文件归档应按其主要内容有规律地进行,并保持连续性,某个内容的文件在去年放入哪类中,今年亦归入同一类中,不要根据一时的需要随便更改,以免给将来的查找利用带来不便。
4、正确划分保管期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立档单位制定的档案保管期限表,将文书材料按不同的保管期限分开。A、文书档案根据国家档案局2006年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规定和立档单位制定的档案保管期限表,将文书材料按永久、定期(30年、10年)二种不同的保管期限分开。
(1)永久保存的文件有以下八个重要方面:
一是本机关制定的法规政策性文件材料。这一条从文种的专指性上理解,可以细化为法律、法规、条例和政策性文件材料。
二是本机关召开重要会议、举办重大活动等形成的主要文件材料。本机关召开的重要会议主要指本级党代会、人代、政协会、经济工作会、纪检会及本机关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党组(党委)会议、行政办公会、重要的专题工作研讨会的文件材料。要因机关性质来比较,对本机关只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活动都算。比如本机关机构设置、撤并、名称更改、人事任免、评先、组织简则、人员定编、印信启用和作废等文件材料。
三是本机关职能活动中形成的重要业务文件材料。主要指本机关形成的年度或年度以上工作计划、总结、规范性文件、重要业务事项的文件、重要专题的调研材料、大事记、组织沿革、综合性统计报表等文件材料。
四是本机关关于重要问题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批示、报告、总结、结合性统计报表等。
五是本机关机构演变、人事任免等文件材料。
六是本机关房屋买卖土地征用,重要合同协议、资产登记等凭证性文件材料。
七是上级机关制发的属于本机关主管业务的重要文件材料,主要是指法律、法规、条例、业务标准、中长期发展规划等。
八是同级机关、下级机关关于重要业务问题的来函、请示与本机关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把握机关文件材料重要性和一般性,是否永久保管,要从机关职能活动规模大小、归档层次、影响力、产生的文件材料是否具备政策性等诸多因素来考虑。
(2)定期保管的文书档案主要包括:
一是本机关职能活动中形成的一般性业务文件材料;主要是指本机关各部门在履行职能活动形成一般性的规章、办法、意见等文件材料。
二是本机关召开会议、举办活动等形成的一般性文件材料。
三是本机关形成的有关事务管理、制度、安全保卫等一般性文件材料。
四是本机关人事管理工作形成的一般性文件;包括工作计划、总结、专题调研材料等。
五是本机关关于一般性问题的请示与上级的批复、批示。一项系统工程,是分阶段进行的,那么在各阶段形成的文件材料,只能当成一般性的业务。至于一般性的工作报告、总结、统计表,是指机关各部门自己形成的,仅反映一个部门或一个方面职能活动的文件材料。
六是上级机关制发的关于本机关主管业务,但要贯彻执行的一般性文件材料(包括一般性的会议文件材料),这一条几乎大多数机关都有,虽是普发性的,但不是事物性的,而是需要贯彻执行的。
七是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制发的非本机关主管业务但需贯彻执行的文件材料。在这一条中提到上级或同级,不一定是本机关的主管业务,但又需参照执行,比如财政、人事、劳动等部门制发的调资、劳保、福利、差旅费报销、税务、职称、计生等文件材料。
八是同级机关、下级机关关于一般性业务问题的来函、请示与本机关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
九是下级机关报送的年度或年度以上计划(含长远规划)、总结、统计、重要专题报告等文件材料。以上定期保存的9条中有7条使用了“一般”这个词。把握文件材料的“一般”要看文件材料涉及的问题是否常规性、技术性等方面的问题。
(3)根据本单位的保管期限表,对当年归档文件进行分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原则上不要将多个保管期限的文件混在一起。
二是应从一个问题或一组文件的重要程度划定保管期限,不要孤立地按单份文件的重要程度来划定保管期限。如教育工作会议材料,除了先进事迹是30年,其余都是永久,那么可以把这个先进事迹也做永久。统一规定重大活动、主要工作职能会议材料成套性集中,全部定为永久。
三是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文件永久从严(政策法规、方针性文件),部分重要的可定为30年,其他都是10年。
四是本级内部科室加挂机构牌子,期限提高。
五是本级简报30年
B、会计档案。
(1)会计凭证:保管15年。
(2)会计帐薄: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保管25年,总帐、明细帐保管15年,固定资产卡片在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
(3)会计报表:决算报表永久保管(包括文字分析),会计月报表保管15年。
(4)其他类:会计移交清册保管15年,会计档案保管、销毁清册为永久,银行余额调节表、银行对帐单保管5年。
C、科技档案。基建、科研:永久,设备档案:长期。
E、音像、电子、实物档案:永久。
F、业务档案保管期限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要求或档案根据其单位业务档案存在的价值确定。
(二)外形要求
1、装具要求。
(1)采用由档案局统一监制的规范化的档案卷皮夹、文书档案盒、科技档案盒、照片档案盒、会计凭证盒、会计账簿盒、会计报表夹、归档文件目录纸、卷内文件目录纸、归档文件目录索引、案卷目录纸、会计档案登记清册、会计档案卷内目录、科技档案目录、案卷目录夹、全引目录夹、归档文件目录夹等装具材料。
(2)购置合适的装订工具。比如用于装订“案卷”的手枪式电钻、装卷时用于固定档案不动的夹子(4个以上),以及剪刀、棉线、浆糊或胶水。用于装“件”的小型缝纫机、打孔机、塑料螺钉、不锈钢夹等用于起订书针的起订机
2、填写案卷或档案盒封面要求。
立档单位名称应用毛笔书写或刻章盖印,其他项目应用钢笔(上黑色墨水)按规定逐项填写清楚,字迹工整、清晰,也可以刻章盖印。
3、案卷或文件装订要求。案卷或文件的装订主要是为了固定“件”,使其便于保管和利用。在装订前,已破损的文件应予修整,字迹模糊或易褪变的文件应予复制或进行字迹加固处理。文件的修整,复制要在保持原貌的前提下进行。须去掉卷内文件上的订书针、曲别针、大头针等金属物,对于装订成册不便拆封的书籍,刊物等,金属物已严密封装在其中,且拆钉会损坏原貌,不须拆钉重装。装订应结实整齐,不压字,不掉页,不倒页,不损坏文件,不妨碍阅读。对大于A4纸型规格的报表、图样等文字材料,应按照A4纸型的尺寸加以折叠,尽量减少折叠层粼、折痕处应尽量位于字迹之外。对于小于A4纸型规格的介绍信等文字材料,应将它们粘贴在A4纸上。空白纸张抽除。
(1)单份文件装订。装订前应将“件”内的各页按一定方式对齐。采用左上角装订的,应将左、上侧对齐;采用左侧装订的,应将左、下侧对齐。永久保管的卷内文件应逐件用三孔一线的装订方式,如果文件页数多,可以装在文件左侧的正中间,如果文件很薄,可以装在左上角,也可采用缝纫机轧边等方式,装订时以文件的左侧为装订边。30年保管的文件用塑料螺钉等形式装订,五页以下可用胶水粘贴左上角。10年期限的文件,可不拆钉,保持原貌。装订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正本在前,定稿在后);正文与补充说明正文的文字、图表、数据等附件为一件(正文在前,附件在后);原件与复制件或手抄件为一件(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附件页数多,也可各为一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处理单(指有领导签具意见)应与正文作为一件,文件处理单在前,文件在后;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外单位的来文与本单位的复文为一件(复文在前,来文在后);本单位向同级或上级机关的去文与这些机关的复文可以各为一件,但须排列在一起;会议文件每份文件为一件,会议记录原则上一次会议记录为一件,但装订时可以以原来的的本为单位装订;报表、名册、图表、介绍信类文字材料应按其原装订方式,一册(本)作为一件。未装订的式样同一的表格,以一定的单位(如部门或时间等)组合,可装订在一起作为一件,如先进审批表、工资审批表、统计年报等;介绍信一般一份为一件,若单位一年形成的介绍信数量较多时,也可结合其它特征划分成若干件。(2)整卷装订的案卷,装订前应将“卷”内的各页按一定方式对齐。文件纸张相差不大的(如学籍档案)应将右、下侧对齐;文件纸张相差太大的为了保证档案装订后不掉页,可只对齐左侧、下侧。采用三孔一线的方法装订,结头放在文件的底部、卷皮之内。
(3)不宜装订的历史文献、珍贵档案、图表、照片等,则装入档案袋或档案盒内。
(三)排列编目要求归档文件的排列是指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根据一定的方法确定文件先后次序,并使这种系统化的次序固定化的过程。一般按级别、事由,结合时间、重要程度等排列。事由是指一件具体的事,一个具体问题,或一段较紧密的工作过程等等。如申请一项拨款、召开一次会议。会议文件、统计报表、刊物等成套性文件可集中排列,会议记录排最前。上级来文集中排列在本级归档文件之前,同级文件排列在本级文件之后,再排下级。上级文件按同一文号集中排列;本级文件按综合、政工、业务、行政事务、其他(或党群、行政、业务、其他)的事由顺序排列。
1、同一事由的归档文件排列内容单一或同一事由的案卷或归档文件,可按文件作者、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或者按文件的重要程度排列。一般可按上级、本级、同级、下级排列。不同级别内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或重要程度排列;综合类文件排列,按会议记录、综合性会议材料、计划、总结、汇报等顺序。
2、不同事由的归档文件排列。
(1)按不同事由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这种方法只需将不同事由的文件,按其形成时间或办结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而不考虑其他因素,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较使用于实行“随办随归”的机关。如一个作者,几个问题的文件,就先按问题后按时间排列。
(2)按事由的重要程度排列。即将主要职能活动形成的文件排在前面,其他工作形成的文件排在后面,或将综合性工作排在前面,具体业务工作排在后面。如档案局永久文件先排会议记录、工作计划、总结、全档案工作会议材料、综合性年报,再排政工方面的人员任命、增加工资、职工退休、干部、党员花名册、年报等,然后是业务方面的民生档案工作意见等。
(3)按事由具有的共同属性分别集中排列a、一个事由,几个作者,可先按作者,再按时间排列。例如人事工作文件,可先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任免、调配、职称评定、劳资、出国审查等问题所属的不同事由形成的文件分别集中到一起。b、一个事由,几个地区,可先按地区,再按时间排列。如基层上报的工作总结、统计、年报、花名册。c、非诉讼案件材料,按决定(或批复)——报告——调查旁证——个人交代材料等顺序排列。
(4)按文件的共同特征交叉组配排列。若一组归档文件,反映了不同的作者、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文种或不同的地区等,则可层层细分,分级排列。可按“作者——问题——名称——时间”交叉组配排列。
3、密不可分的文件应依序排列,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印件在前,定稿在后;批复在前,请示在后;转发件在前,被转发件在后;非诉讼案件的结论、决定、判决性文件在前,罪证、旁证等依据性材料在后
4、对具有保存价值,但因特殊原因未及时归档的零散件,可采用将其排在同一年度、同一机构(问题)、同一期限的最后,或与相关的某件归档文件装订成一件,并在文件条目备注栏和备考表中加以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避免。
(四)编页号与盖归档章卷内文书材料排列完毕后,要在文书材料中有字迹和图表的页面,一页编一个号,即页号。页号的位置,整卷装订的案卷,应在文件正面右上角、背面左上角编写页号;单份装订的归档文件,应在每份文件的右下角、背面左下角编写页号,规定每一份文件都需用铅笔重新编页号。整卷装订的案卷,如果文书材料与卷盒或者卷皮没有装订在一起,应在卷内文件目录右上角的小方框内填写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单份装订的文件,有文件阅办单的,编页号从阅办单开始。盖章要求:归档章一般采用红色或黑色印泥,盖在归档文件首页上端居中偏右的的空白处,再逐件编写归档章有关项目。一个单位归档章加盖的位置应统一;归档章不要遮盖领导批示、收文章或文件内容;若归档文件前有文件处理单(或办文单),归档章可加盖在文件处理单(或办文单)上。归档章设置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件号、页数、盒号等必备项。
1、全宗号:是同级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由档案馆统一确定,未确定全宗号的在档案未进馆之前该号可暂不填写。
2、年度:是指文件形成年度。以四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公元纪年。如“2007“
3、保管期限:是该归档文件保管期限标注。直接标明“永久”,“30年(2008年以前为长期)”,“10年(2008年以前为短期)”。
4、件号:件号为文件的排列顺序号。件号又分为室编件号和馆编件号两种。室编件号是归档文件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的排列顺序号。归档文件依排列顺序从“1”开始逐件编号,永久,30年,10年分别编顺序号。馆编件号的设置主要是与档案馆衔接的需要,机关档案室不用填。
5、盒号:档案盒的排列顺序号。
6、页数:每一份归档文件的页数。
7、机构(问题):是指作为分类方案类目的机构(问题)名称或规范化的简称。
(五)卷内文件或归档文件编目要求,编目是指编制归档文件目录或卷内文件目录,编目应做到准确,全面,详细,深入,以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及计算机检索的需要。目录项目包括件号或顺序号、责任者、文号、题名、日期、页数或页号、备注七项。用纸幅面尺寸采用国际标准A4型(长297mm宽220mm),统一印制成红色。各单位应在档案局统一购置,不能用白纸印。填写归档文件目录项目时。应使用耐久的书写材料进行填写,且字迹必须工整,美观。永久、30年保管的档案要求用计算机打印目录,目录要求一式五份。一份随同档案装入档案盒,另四份应根据分类方案作目录汇编装订成册,以便查找和向档案馆移交之用。卷内文件目录放在卷首,归档文件目录放置在归档文件的最前面。
(1)卷内文件目录和归档文件目录的两个区别:
一是卷内文件目录第一栏是顺序号,卷内文书材料依其排列先后填写序号,按照文件的合理排列,要求一份文件对应一条目录,一条目录对应一个顺序号。单份装订的案卷,其卷内文书材料的件号应与顺序号一致。顺序号应用阿拉伯数字从”1”起依次标注案卷内文件材料件数的顺序,第二卷数字不能相连;归档文件目录第一栏是件号,填写室编件号。原则上一份文件编一个件号,登录时占据一个栏目。批复与请示、复函与发函、正件与附件、批转或转发和被批转或被转发件,应看作是一份文件的两个部分,只编一个件号;但请示、来函、附件、被批转(转发)文件的标题可以另外占行书写。同一份文件的不同稿本,只编一个件号;重要文件的定稿、草稿与历次修稿稿只编一个件号,但可以分别占一行登录。件号的编写应在同一个保管期限下、在同一年度内从“1”开始逐件流水编制,同一年度内盒与盒之间的文件件号必须相连。
二是卷内文件目录第六栏是页号,填写卷内每份文书材料的起始页号,卷内最后一份文书材料应填写起止页号,止号要与文件最后页的页码相符。每卷档案都从“1”开始按卷内文件排列顺序依次编写。归档文件目录第六栏是页数,填写一件文件的总页数,用于统计和核对。双面有字的记2面,空白页不计数;来往文书、正本与定稿作为一件时,应将构成该件的各文件页数相加作为该件的页数。为便于管理,永久、30年保存的档案,统一要求每件都编页号,每件按件内纸张排列顺序从“1”开始编写。不管是页数还是页号,页码的编写都是双面有字的记2面,空白页不计数。以案卷为单位整理的页码编在正面的右上角,背面的左上角,以件为单位整理的页码编在正面的右下角,背面的左下角,打印件已经编有页码的可不并再编,有底稿的文件页码接着正稿后面的页码数字编写。
(2)责任者:是指制发文件的组织或个人,即文件的发文机关或署名者。责任者一般应按文件照录,可写通用的简称,如“XX教育局”,不能使用“本局”等含义不明,难于判断的简称。联合发文填主办者和“我”(我指立档单位名称)。如有多个责任者,可写前三个,后加“等”字。对于领导人讲话或以领导人名义发布的文件,责任者可填写领导人姓名,但必须用“()”标出领导职务;未署责任者的文件,编目时应考证清楚一并填写。另外注意,文件制发者是原作者,而不是编印者或翻印者。花名册、介绍信、介绍信、报道证、招聘表、工资转移证、农转非存根的责任者一律为文件中印章所指的批准单位。无批准单位印章的以填报单位所写字样为准,(3)文号:填写文件制发机关的发文字号。文号一般由机关代字、年度、顺序号三部分组成,填写文号要照实抄录,不能随意删减、省略、落字。如有明显错字,注意改正。可用三排编写,文号中的年度要用[]括起,如“X档发[2008]10号”。少数文号中出现无字号、无年度而只有数字号的情况,注意有则有,无则无。文号栏内不得填写刊物名称、期次、文件材料的件次,诸如“会议文件之一”或“某刊第几期”等。
(4)题名:即文件标题,填写目录中的题名应将责任者、问题、文种三个部分照实抄录。目录中的文件题名要写全,不能随意删减、省略,要做到一字不落。明显的错字,注意改正。目录题名中如漏了《》和“”的,要增补。目录题名中的单位名称不能省略,必须以公章为准,做到一字不落。填写题名须注意:
a应按文件上的标题填写,不得随意更正,但责任者栏填了作者,则可在题名中省略作者,如《X委办政府办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责任者栏已经写了“XX委办政府办”,那么题名栏只需写“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若正题名能反映文件内容时,则可省副题名;并列题名在需要时与正题名一并抄录;重要的附件题名也应抄录。外加“【】”,以防漏检。会议文件中的领导人讲话材料,正、副标题最好录齐。
b文件没有题名或题名含义不清。不能全面揭示文件内容时,应根据文件内容重新拟写或补充题名,并在新拟或补充题名之外加“[]”号,以区别于文件原有标题,方便检索。例如文件标题是“通知”、委托书”、“支持信”、“承诺书”、“确认函”、“抵押书”、“公证书”、“协议书”、“申请书”、“便函”子样的,必须根据文件内容拟写一条简捷的题名,并加[];批转性通知只引用发文字号的,也应根据文件内容重新拟写标题;只写了“工作动态”、“情况反映”、“简报”、“会议纪要”、等字样的,必须补录齐全文件上的实际题名。
c永久保存的会议记录必须拟出每次会议的内容,期次、时间,一次会议做为一件,但可以按原状以本为装订单位。会议题名外加“[]”;
d针对性文件题名,如任免、调配、奖惩、出访、优秀人员批件等人事方面的文件材料,涉及本单位人员,其人员名称照实抄录,针对本机关的人名附在题名后,并加“()”,上级研究本单位有关工作的会议纪要等,必须在原题名后用“()”标出研究内容等;
e批复与请示、复函与发函、正件与附件、批转或转发和被批转或被转发件,本是一份文件的两个部分,虽然只编一个件号;但请示、来函、附件、被批转(转发)文件的标题可以作为副标题另外占行书写。重要文件的定稿、草稿与历次修改稿只编一个件号,但其题名可以分别占一行登录;
f相同的文件标题,如工作计划、总结和报表不能打省略号;
G干部调动介绍信、党团组织关系存根、报道证、招聘表、工资转移证、农转非存根等一本为一件的,必须写出每个人员的姓名,一行可多写几个名字。一般被批准单位这方面材料少可以一人为一件。较多则6人为一件,题目必须在干部调动介绍信后面用(“)”标出6个人的姓名。
(5)日期:目录日期必须是印章所盖处或文件形成时的日期。具体填写日期项应用8位阿拉伯数字写明年度、月、日。用2行排列如20080802。对没有落款日期的文件材料,应根据文件内容加以考证并填写。实在不清楚月日的用4个0代替。如20080000。
(6)备注:用于填写归档文件需要补充和说明的情况。包括密级、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其中文件中的漏页、跳页和作废页次,需在备注中注明;有重复的文件需在备注中说明;传真件需在备注中注明;文件有破损,影响了文件内容的需在备注中注明;文件秘级应在备注中注明;只有请示没有批复的,注明缺批复;只有复印件缺原件的,注明缺原件。需要说明的内容较多,在备注栏加注“*”,具体内容填在盒内备考表中。会议记录里每次会议的起页号填写在备注栏中,方便查阅。
(六)归档文件装盒要求。归档文件应严格按照件号的先后顺序装入档案盒。装盒时。应按照分类方法,将不同类别的归档文件装入不同的档案盒中。装盒的具体要求是:不同形成年度的归档文件一般不应放入同一档案盒;不同保管期限的归档文件原则上不应放入同一档案盒;分机构(问题〕的情况下。不同机构(问题)的归档文件原则上不能放入同一档案盒。装盒时应视文件的厚度,选择适宜的档案盒,不使文件弯曲受损,也不能太空。档案盒的厚度有2cm、3cm、4cm三种。档案盒是归档文件的装具。档案盒可竖式摆放,也可横式摆放。
(七)档案盒书写要求。
1、封面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标明全宗名称(即立档单位名称),如“XX教育局”。为了美观标准,统一刻章盖印,不再用毛笔书写。
2、档案盒盒脊应根据不同的摆放方式,在盒脊或底边准确填写各检索项。项目有: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机构(问题)、起止件号、盒号。前三项的填写照归档章,刻章盖印。问题栏可以用铅笔标明该盒档案事由,如“上级党群、行政管理”,方便检索。起止件号栏填写盒内排列最前和排列最后的归档文件的件号,其间用“/”号连接;馆编件号待档案移交进馆时再行编制;盒号是指档案盒的排列顺序号,盒号一般按照档案盒上架排列后的顺序流水号编制。《规则》要求在档案移交进馆时按进馆要求编制。为方便档案室管理,规定档案室统一用铅笔编制填写盒号。
(八)档案卷皮书写要求。文书档案案卷卷皮分两种,一种是硬卷皮,一种是软卷皮。封面尺寸规格采用300mm×220mm或280mm×210mm(长×宽)
1、封面项目有:立档单位名称、类目名称、案卷名称、文件起止日期、页数、保管期限。
(1)立档单位名称。全宗名称相同于立档单位的名称。填写全宗名称必须用全称或通用简称。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简称为“中共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简称为“外交部”;“湖南省人民政府人事局”“简称为“湖南省人事局”。不得简称为“本部”、“本委”、“本省人事局”。为了美观标准,统一刻章盖印,不再用毛笔书写。
(2)类目名称填写大类名称,类目名称指全宗内分类方案的第一级类目名称。在一个全宗内应按统一的方案分类,并应保持分类体系的稳定性。如法规档案、学籍档案、教学档案,这项也可不填;
(3)案卷名称即案卷标题,拟写案卷标题要求文字简练通顺、标点正确,标题字数一般不超过50字为宜。标题结构一般由主要发文机关、内容、文种三部分构成,要求高度概括卷内文件材料,如“教育局下发的关于党群,行政管理方面的决定、意见、通知”;(4)文件起止日期即卷内文件材料的起止日期;
(5)页数填写该卷档案的总页数;
(6)保管期限填该卷档案保存的期限。
(7)封面的右上角有一个框,其项目有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三项。具体填写见前面档号编制。
2、档案卷皮背脊项目有: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案卷标题、年度、保管期限。
目录号照目录号编制要求填写,如会计凭证档案填写“K3”;案卷号是根据案卷的排列顺序,对不同保管期限的案卷分别编案卷号。同一保管期限内没有超过1000卷的若干年连续编大流水顺序号。案卷标题按照案卷封面上的案卷名称填写,字数多可缩写,如“教育教育局关于党群、行政管理文件”。
(九)填写卷末或盒底备考表。每卷卷尾或盒底应放置备考表,备考表项目包括:盒(卷)内文件情况说明、整理人、检查人和日期,说明卷(盒)内文件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填写立卷人、检查人和时间,以示负责。去年开始档案局已将备考表印制在文书档案盒底。
1、盒(卷)内文件情况说明要求填写盒(卷)内归档文件需要说明的情况,包括该盒(卷)内归档文件的收集齐全完整程度、文件本身的状况(如字迹模糊、缺损)等;整理工作完毕后,归档文件的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
2、整理人:填写负责整理该盒归档文件的人员姓名,以明确责任;
3、检查人:填写负责检查归档文件整理质量的人员姓名。此项一般由机关档案人员填写,也可与机关内部机构负责人联署。
4、日期:填写归档文件整理完毕的年、月、日。备考表放置在档案盒的最底层。去年开始档案局已将备考表印制在档案盒底。
(十)编制立卷说明或归档文件整理说明。各立档单位在整理完毕当年的档案后,必须编制立卷说明或归档文件整理说明,打印6份,4份放永久档案的归档文件目录册里,置于索引的前面。一份放全宗卷里,一份存档。立卷说明或归档文件整理说明应简单扼要地反映立档单位基本情况及全宗内案卷数量、分类原则、整理状况、存在问题等。
1、立档单位基本情况。其具体内容主要有:
(1)立档单位的名称、成立时间、职能范围、录属关系;
(2)内部机构的设置情况,主要工作活动和指标任务完成情况,与立档单位紧密相关的重大事件、重大新闻、重大活动等。机构人员情况要写出立档单位本年度内机构职能和人员编制的调整变动情况和现状,机构职能的调整和主要领导的变动须写出依据,即列出文件名与文号。
2、归档文件情况。其具体内容有:
(1)归档文件的总份数,各机构或问题类目的归档文件的份数,各种保管期限的归档文件份数;
(2)本单位重大活动形成的文件材料归档情况;
(3)有无复制件等情况;
(4)各专门文件材料和非纸质载体文件材料归档情况;
(5)本单位未办理完毕的重要文件材料情况。
3、归档文件整理情况。主要内容有:
(1)归档文件整理的组织形式及分工情况;
(2)归档文件材料的来源、内容、形式、数量、可靠和完整程度情况;
(3)选择的分类方案、排列、编号方法;
(4)重要归档文件的状况等。
(十一)案卷排列及编制案卷目录。案卷各部分的排列格式:
(1)使用硬卷皮组卷,无论装订与否,其案卷各部分的排列格式均是:案卷封面——卷内文件目录——文件——备考表——封底。
(2)使用软卷皮组卷,其案卷各部分按下列格式排列:软卷封面(含卷内文件目录)——文件——封底(含备考表),以案卷号排列次序装入盒保存。
(3)依照“档案分类方案”对案卷进行系统排列,采用保管期限、年度、组织机构(或问题)的排列方法。
(4)编制档案案卷目录。案卷目录由案卷号、题名、年度、页数、保管期限、备注等组成,应对照案卷封面上的内容准确填写。案卷目录可以多年编成一本。
(十二)编制档案全引目录或归档文件目录册。档案整理完毕后必须编制档案全引目录或归档文件目录册。
(1)档案全引目录由立卷说明、案卷目录和卷内文件目录组成。案卷目录须按照案卷的排列顺序,逐卷填写。全宗内的档案全引目录应根据案卷数量情况,区别不同保管期限,若干年度编一本。档案全引目录文书档案打印一式5份,其他档案各打印一式3份。
(2)归档文件目录册由归档文件整理说明、归档文件目录索引、归档文件目录组成。归档文件目录册必须用档案局制作的专用归档文件目录夹单独装订成册。编制成册方式原则上应与分类方案和档案实体排列一致。永久和30年保管的档案要求制作5套,以后2套随档案移交给档案馆,另2套自己查阅。10年期限的档案制作一套目录就可以了。归档文件目录索引的内容有盒号、保管期限、年度、问题、页次。盒号编制盒号:用铅笔分保管期限编制年度流水号。须按照归档文件的排列组合顺序,逐盒填写;页次是指归档文件目录纸排列在该册的位置,每册从“1”开始编写流水号;问题栏要标出该盒档案内容和起止件号。
归档文件目录夹封面的填写:全宗名称填写立档单位的全称或规范的简你。年度填写档案的形成年度;保管期限填写永久、30年(或长期)、10年(或短期);问题填大类名称。
(十三)档案排架。排架方法:在同一保管期限中,按年度顺序,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幼儿园档案整理方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档案资料的整理07-20
档案目录(幼儿园)09-06
幼儿园档案管理办法10-11
省示范幼儿园档案材料10-23
幼儿园档案管理员职责10-24
新学期幼儿园档案管理目录10-28
读幼儿成长档案有感07-06
幼儿园活动方案方案10-23
幼儿园幼儿排球技能比赛方案06-02
幼儿园幼儿秋季运动会方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