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会计工作单位证明(精选8篇)
兹有×××(身份证件号码:×××),系我单位正式职工,从事如下工作:
□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出纳 □稽核
□资本、基金核算
□收入、支出、债权、债务核算
□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 □财产物资收发、增减核算 □总账;□财务会计报告编制 □会计机构内会计档案管理 □不从事会计工作岗位
本单位证照号码(单位组织机构代码、社会统一信用号码等)为×××,所属会计管理部门为XX市(县、区)财政局,特此证明。
(一)完善了传统会计制度的结构系统
新会计制度是依据事业单位基本会计准则而制定的,涵盖了2 种基本准则: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共同组成比较完善化的会计系统。会计日常工作当中,有的基本准则并未完全包括在范围之内,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严格的按照新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针对以往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相关的补充及说明,促使会计工作实现统一规范化。
(二)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概念
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遵循财务准则,来对单位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具体折旧和摊销加以确定,同时第一次提出“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式。在进行折旧与摊销计算的过程当中,折旧额与摊销额是不计入支出范围的,而是需要将非流动资产基金进行冲减。这里的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金额的不断变化,展现了无形资产价值与固定资产的具体变化情况。
(三)符合国际财会工作惯例
实施新会计制度是与国际会计工作相吻合的,在核算负债、确认收入等方面都与国际会计达到完全匹配的状态。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一)会计主体的改变
在原会计制度当中,预算资金活动是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这造成事业单位演变为国家财政报销单位,事业单位在自身经济管理思想上非常落后。新会计制度当中作出了明确化的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从基本概念上促使事业单位主体更加明确。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最终确立,对于事业单位不断强化自身经济管理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促使单位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大提升,对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发挥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改变
新会计制度指出,国家明确了事业单位在收支核定、相关补助及结余留用方面的预算管理方案。把以往的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及自收支管理方式完全取消。事业单位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能够对具体的业务收入进行科学合理性的组织,使得自身发展职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并且能够按照实际需求对资金开展科学性的预算,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各方面资金的使用成效。
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及资金管理方法的改变,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集合各行业会计的长处,以促使自身专业素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这对于事业单位资金的有效运用、更好地完成内部各项业务、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是非常有益的,并且能够对单位资金的实际使用状况进行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监督。
(三)会计报表体系的改变
新会计报表体系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收入支出表、支出明细表、资产负债表、经营支出明细表、会计报表与收支情况说明书等。新会计报表所涵盖的区域是十分广泛的,同时各内容十分明确,能够更好地满足各部门与社会各方面的实际需求,对事业单位的相关情况能够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国家早已不会对各类事业实施包办,这就造成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趋于多元化,一些具有一定条件的事业单位开始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凭借自身独特的条件与优势,开展一系列的经营活动与有偿性的服务活动,在此过程当中,事业单位的可用性经济资源与负债情况,尤其是借款状况,不但本单位需要,其他相关部门也是有必要加以了解的,而会计报表能够从客观上将一些具体问题很好地展现出来,但是,现有的实际情况而言,之前的资金活动情况早已不能够满足现实需求。
所以,必须运用国际通用的资产负债表来真实展现出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状况,以达到各方面的现实需求。遵循新的报表系统来进行报表的编制,这对于了解单位财务情况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易于对相关工作进行计算与考核,与此同时,将在极大程度上与会计报表相统一,为监督单位的监督工作创造良好的前提,促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并且可起到促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作用加强的显著成效。
三、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实施后,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财务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准、会计信息质量、财政单位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经管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极大程度推动着我国事业单位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琼.论现行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0
[2]周春礼.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5)
[3]赵莹.论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4)
影响基层单位、一个系统乃至一个地区构建和谐档案工作的因素很多,其中做好交接是要素之一。2007年4月,国家档案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监督、指导的意见》,其中提到“基层单位的档案人员普遍身兼数职,而且调动较为频繁,这给基层单位档案工作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不但深有同感,而且在缓解档案人员“身兼数职、调动频繁”的状况方面十分乏力。因此,如何将由此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就成为当务之急,而其中解决好交接问题更是首当其冲,因为工作交接不力已经令很多新任档案人员饱受其苦,令单位的档案工作深受其害,更使构建和谐的档案工作成为空谈。
一、基层单位档案人员调整和工作交接状况
以北京市崇文区为例,2006年11月和2007年4月,崇文区档案局先后两次调查区属单位档案人员状况,结果表明,半年之内,全区110个单位中有20个单位更换了档案人员,有的单位不只调整了一次,其中一个单位竟然四次换人。从第二次调查看,全部档案人员中连续从事档案工作不满三年的有55人,相对专职的只有12人,兼职档案员中以档案工作为主的也不多。虽然《北京市实施〈档案法〉办法》规定了“各单位应当保持档案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但是,面对很多单位频繁换人的局面,档案局显得束手无策,这就使规范档案工作交接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的指导和检查工作表明,档案交接手续不正式、不严密,监交工作不严格甚至不进行监交的情况在基层单位普遍存在,致使新任档案人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掌握本单位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如找不到档案工作制度,不清楚各门类档案的数量,不了解各年代档案在库内、柜内的分布,不掌握前任档案员有多少没有完成的工作,不知道全宗卷、编研材料为何物,个别单位甚至找不到档案柜钥匙,档案工作长期不能纳入正轨。更严重的是:新任档案人员一接手就感到一头雾水,在凌乱的局面中艰难起步,很容易挫伤工作积极性;档案工作前后脱节,出现工作贻误时难以尽快补救;一些单位原本较好的工作基础也由于多次换人且交接不力被“一代一代”地磨灭;档案局检查时,发现档案去向不明等严重问题时难以确定直接责任人员,无法追究责任。另一方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需要随时准备对新任档案人员进行个别培训,反复指导频繁换人的单位夯实工作基础。这使其陷入被动应付甚至疲于奔命的状态,大大减少了调查、研究和解决新问题的人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档案事业整体发展计划的执行,进而对整个地区建设和谐档案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交接不力的原因来自领导和新老档案人员等多个方面:①领导不重视,认为档案工作交接仅仅是新老档案人员之间的事,往往一声令下,档案人员立刻调整到新的岗位,并要求两三天内与接管人员交接完毕,新老档案人员只得仓促交接,并且没有安排专人负责监交;②有的领导虽然重视交接工作,但是对其专业性和复杂性不够了解,因而提不出具体要求,更没有规定具体的交接手续;③有的档案人员带着情绪离岗或转岗,或者对“枯燥”的档案工作早已心猿意马,听到调整岗位的消息急于“甩包袱”,与新任人员草草交接;④办理严格的交接手续实际上是对前一阶段档案工作的全面检验,而一些单位的档案工作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档案人员不敢或无法办理正式交接手续;⑤由于档案人员主观原因或单位换人过于频繁,档案人员自身对本单位档案工作全貌和档案工作头绪尚不清楚,没有能力办理严谨的交接手续;⑥一些人从心理上不愿意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成效与接任自己的人分享,因而交接时有意回避重要和关键问题;⑦个别档案人员因病或紧急抽调到其他岗位等特殊情况,无法办理交接手续;⑧新任档案人员毫无经验,对应当收什么、点什么、查什么一无所知,前人怎么交,自己就只能怎么接,看不出问题,更提不出问题。
二、规范基层单位档案工作交接的具体建议
造成档案工作交接不力的种种表面原因背后,我们应该看到,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缺乏制度保障,缺乏良性运行的工作机制,缺乏规范的手续、有效的引导和检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对自身工作查漏补缺,在监督指导上有所作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转换思路,从加强制度保障入手
工作交接在各行各业普遍存在,一般不外乎财、物交接和工作经验、方法的交接,其中财、物交接是实实在在的,往往成为交接的主要内容。如果把“财”的交接具体化为会计工作交接,那么我国《会计法》对此做出了专门规定,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工作交接的责任、准备工作、正式手续和监交要求等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相比之下,作为“物”的“档案”的交接在《档案法》中没有明确规定,《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虽然规定了“机关档案人员调动工作时,必须在办完档案移交手续后方能离开岗位”,但是过于笼统。
由于缺少具有操作性的规定,长期以来,严格进行档案工作交接基本处于各单位自发状态,交接效果的好坏主要依靠档案人员的自觉。事实上只有少数单位由于领导重视、档案工作基础扎实、人员得力,交接后工作平稳过渡。多数单位调整人员后档案工作虽未空岗,但实际工作难以衔接,一连几度换人的单位的档案工作则遭受“重创”。档案局如果还是提出“要做好交接工作”的宏观要求显然不能解决来自领导和档案人员主观方面的各种问题。因此,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转换思路,从被动依靠各单位自觉做好交接工作转变为主动用成文的制度进行约束和规范。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修改工作已被国家档案局正式提上日程,建议增加对做好档案工作交接的规定,使这项看似简单、琐碎,其实关乎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地方档案局应制定本地区档案工作交接的具体办法,使主观上愿意或不愿意严格进行交接工作的单位和人员都能够在具体操作上有所遵循,做到手续严谨,责任明确,从而保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二)明确职责,建立良性运行的工作机制
第一,单位档案人员调动工作、离职、转岗、临时借调外单位工作或连续休假超过三个月的,都应当在离开本岗位之前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其中档案人员临时被抽调或休假时,个别单位不安排临时代管人员,严重影响了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应特别强调这种情况不但要有人代管,时间较长的还应进行正式交接。
第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使各单位领导认识到档案工作交接责任重大,手续繁杂,促使其为顺利交接提供必要条件,如:有准备、有计划地调换档案人员,保证档案工作不出现“空岗”、“断档”现象;将做好交接工作列入档案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根据本单位档案数量为交接双方安排充分时间;对于没有办清交接手续的档案人员,不调整岗位,不予办理人事调动和工资转移等手续。
第三,交接双方均应有相对合理而明确的职责分工。
移交人员应完成的工作主要有:核实档案柜签,清查柜内档案,使移交的档案分门别类,排列有序;催还借出档案,暂时不能归还的注明情况;对档案工作制度、检索工具、现存和移出档案的数量等情况逐项列表;核对全宗卷目录,整理好全宗卷内文件及需要移交的其他材料;档案数量与目录记载不相符的,档案工作存在其他明显问题的注明情况和原因;有尚未完成的档案工作,应请示领导明确下一步工作的完成人员。
接管人员则应做好接交工作:学习有关文件,了解档案交接工作规定和基本的档案业务知识,了解本单位基本的历史沿革、主要职能和内部机构设置等情况;对移交人员开列的表格、单据和其他交接材料逐项核对,逐柜逐卷(件)核查档案数量,对不明事项向移交人员或有关领导问明情况,必要时做书面记录;抽查电子档案和机读目录是否可读;学习档案管理软件或数据库、档案安全保管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向监交人员报告接交的具体情况。
当移交人员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办理移交手续时,接管人员应在到岗后立即清点核对检索工具和档案数量等重要项目,存在疑问的向移交人员或有关领导问明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经有关领导审查签字。
第四,任何行业中进行财、物交接,监交工作都必不可少。档案交接也应该安排专人负责监交。一般来说,档案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应由档案工作所在部门负责人监交,而档案人员同时为部门负责人的,应由本单位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监交。监交人员应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监督交接双方认真办理交接手续并进行审查,防止交接工作敷衍了事或流于形式,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
(三)细化手续,加强监督和检查
国家关于档案交接手续方面的规定只有《档案交接文据格式》(GB/T 13968—92),用于档案室、档案馆移交和接收档案,不适用于单位内部人员交接。为使档案工作交接制度得到真正落实,使档案局的监督检查工作能够有据可查,使执法机关发现档案丢失等违法行为时便于调查取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必要统一并规范本地区档案人员工作交接的文据格式。
交接文据可以包括如下表格:①交接总体情况登记表,记录移交人员、接管人员和监交人员的基本情况以及档案工作制度、检索工具、现存及移出档案、全宗卷、基础登记、档案库、柜钥匙等核对和交接的基本情况;②档案工作制度一览表;③档案检索工具一览表;④现存和移出档案数量统计表;⑤未完成工作登记表。特殊情况在表中不便于填写时应另附详细说明。每页交接文据都应有移交人员、接管人员和监交人员的签字。交接文据应一式三份,一份交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上级档案业务主管部门,一份存本单位文书档案,一份存全宗卷。
各单位调换档案人员应在双方交接之前通知同级档案局或上级单位档案业务主管部门,档案局或上级主管部门应及时前往监督检查。对于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办理档案工作交接手续或在交接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单位或者个人应进行通报,造成档案损失的依法对个人或者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四)有效引导,编发简明学习材料
从目前情况看,档案工作领域尚未实现先持证后上岗,绝大多数档案人员是先被安排到档案工作岗位,再参加培训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因此,几乎每名档案人员接手时都对档案工作一无所知。即使交接制度制定得再细致,手续规定得再严密,接管人员如果对档案工作中常识性的概念不了解,也难以完成各项清点核对工作。档案专业书籍(包括岗位培训教材)虽然不少,但是篇幅较长,档案人员不可能在交接前的短暂时间内完成自学,即使翻看了,恐怕也难得要领。因此,有必要专门为新任档案人员顺利交接编写“入门概念和知识”,用通俗的语言和尽量短的篇幅解释交接工作中必然遇到的专业问题,如全宗、全宗号、全宗卷、档案门类、检索工具、档号、集中统一管理、各门类档案归档时间、编研材料、常规档案工作等等。
另一方面,工作交接中前任向后任介绍基本情况、传授工作经验和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前任的一句话、一个提醒往往能让后任少走不少弯路。但是这方面的交接主要依靠移交人员的主观愿望和能力,难以用制度去约束,用手续去落实。而移交人员出于各种原因能够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并不多,接管人员又往往提不出问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结合档案室的工作特点,替新任档案员提些问题,如:本单位保管了几个全宗的档案?哪些门类的档案?检索工具有多少种,分别有多少册?室藏档案数量是多少?档案起始时间与本单位成立时间是否一致?本单位曾移出了哪些档案?现存档案与移出档案之和是否等于应该归档的全部档案? 尚有哪些应该归档而未归档的文件?本单位档案有多少个存放地点?档案库、柜的钥匙有多少套,由谁保管?档案利用情况如何?编写了哪些参考资料?近两年本单位为档案工作大约投入了多少经费,用于哪些方面?近年来收到了哪些需长期执行的档案业务文件?本单位档案工作或档案人员获得过哪些奖励?接受了哪些检查或评审?档案工作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这样的问题可以编成“工作交接应问应知”,帮助新任档案员从前任那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和经验,尽快熟悉本岗位工作。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工作交接做到组织上有保证,制度上有规定,职责上有分工,手续上有记载,工作上有监督,操作上有引导,使各单位档案工作交接成为对前段工作认真盘点、查漏补缺的过程,从“越交越乱”变为“越交越清”,最终使工作交接在建设和谐档案工作的过程中不再成为障碍,而是成为档案工作向前迈进的新起点。
一、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现状分析
科学掌握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现状有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工作现状进行对策制定, 并通过强化会计工作重点实现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受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特征影响、受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影响,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足。首先, 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特征使得全额拨款及差额拨款单位的会计管理体系存在差异、难以实现统一标准化的管理。其次, 会计基础工作不踏实、会计基础信息及凭证真实性管理不严、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编制缺乏针对性与适用性等都导致了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难以提高的现状。针对这一问题,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应从管理制度、基础工作强化等几方面入手进行会计工作的强化。
二、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重点的分析
(一) 针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特征完善会计工作管理体系
在现代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管理及基础工作执行中,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基础, 以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内容为中心, 对会计工作管理体系以及会计岗位工作职责进行分析与完善。通过针对性的分析, 了解现行会计工作职责及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通过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内容为中心的分析优化会计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 以此为基础指导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 促进会计工作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还应对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分析以往会计工作内容及工作质量, 以规范化管理为基础强化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针对事业单位全额拨款及差额拨款会计工作内容的不同, 对事业单位会计职责进行明确, 实现科学的、适用的会计管理体制体系。
(二) 踏实会计基础, 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会计工作基础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财务管理及概预算执行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 会计基础工作还对内部审计、年度预算编制等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障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事业单位审计与预算等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及管理中应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严格按照现金管理制度做好现金收付的核算工作, 根据企业管理制度做好银行存款的收付核算, 同时认真登记日帐并做好相关凭证的整理与管理, 做到日清月结, 为财务月底核算与统计等工作奠定基础。在现金及证券的保管中应严禁“白条”入账、挪用现金等情况的发生, 实现账款相符的管理目标, 通过一系列工作保障资金收支与记录工作质量, 并针对结算往来以及工资核算、收支监管等职能的有效执行, 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三、加强会计法规的学习与关注
会计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基础上还应关注国家会计法规政策的动向, 根据会计法规要求及时进行相关工作的执行。例如,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进行相关计算方法的运用以及相关改进工作等。为了满足现代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需求, 会计人员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学习、总结会计法规及单位制度。将会计工作内容以及管理法规制度等落实到工作的实处, 保障会计工作质量, 保护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
四、结论
综上所述,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关系到事业单位概预算的执行、关系到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关系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在现代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应根据事业单位资金类型以及经济活动内容确定会计工作的重点, 以会计基础工作为核心、有针对性的强化会计工作重点, 实现会计工作目标。
摘要:事业单位的资金特点决定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会计工作的重点。针对现代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需求, 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有助于落实法律法规、落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目标。以财务管理的会计工作为中心有助于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机制、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保障国家资金的有效使用。本文就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重点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宋凯.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内容的异同[J].财经快递, 2011, 3
兹证明___________同志(身份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本单位员工,现将有关情况证明如下:
1.单位性质:□机关事业单位 □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
□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 □私营企业 □民办非企业 □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 □其他
2.该员工于_______年___月进入本单位工作,目前编制为:□正式工 □合同工 □临时雇工 □其他,工作部门为_________,工作岗位为__________。
3.该员工,近12个月的平均月收入为__________元,月缴.....纳社会保险费(含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__________元,月缴纳住房公积金________元,实际平均月收入为________元,具体情况附详单。
4.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情况属实,除证明所列收入外,该员工在本单位无其他收入,本单位对其真实性负责,特此证明。
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盖章)
****年**月**日
注意事项:
1.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家庭中有工作单位的成员须由其所在单位出具收入证明,并附本人工资详单或单位通过银行发放工资的储蓄存折。
2.工作单位应按要求如实提供员工的收入情况,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应提供的收入范围包括职工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而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需缴纳凭证),应予以扣除。单位所提供的收入证明低于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职工收入将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3.本证明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有效。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日常工作的基本业务和基本环节, 是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 也是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 它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取得、填制、审核、传递、保管等;会计账簿的设置、格式、登记、核对、结账等;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格式设计、编制和审核要求、报送期限等;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保管期限、移交手续、销毁程序等;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软件要求、数据安全、资料保管等;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会计机构的设置要求、会计人员配备和管理要求、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和职责分工、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立的和执行、会计工作交接的程序、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等等。与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相比, 人们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重视程度还不够, 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因此,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势在必行。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因缺乏有效的监督, 存在诸多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也相当薄弱,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原始凭证审核把关不严, 记账凭证填制不规范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没有按规定审核, 报销的原始凭证没有按规定的内容填写, 如发票未注明具体货物品名、规格、数量、单价、时间等, 也未附相应的明细清单;报销手续不完备, 存在没有经办人、证明人签字就报销现象。这样就无法确定原始单据的真实性。记账凭证填制不规范。字迹书写潦草;附件张数不填;登记错误更正方法不正确;会计科目使用不规范, 不用通用会计科目而随意自编科目, 如:银行存款科目简称银存等;会计科目填写不全, 同一会计科目用“点点”符号代替, 有的甚至不写明细等;记账、出纳、稽核不加盖个人签章;记账凭证封皮不加盖单位公章。支出原始单据不合法, 存在许多白条。
(二) 票据管理不规范
不少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办法, 未建立票据领购、使用、保管、缴销登记制度, 有的单位收款收据和已用完的收款收据长期存放在经办人手上, 未及时到财务部门办理缴销登记手续。票据使用不合规, 一些收费项目没有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 且存在使用外购收据的现象;收据存根未妥善保管, 存在遗失、不连号现象。上述票据管理不规范行为给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造成很大的漏洞。票据管理不规范。部分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办法, 票据发放后没有跟踪监督检查, 以致于票据使用不合理, 应使用收费票据而使用收款收据, 应使用罚没票据而使用收款收据, 有的甚至使用白条。
(三) 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
有的单位会计档案管理没有移交、借阅、销毁制度, 没有专用档案室或专用橱柜, 没有及时装订成册, 有的甚至散存在外乱堆乱放。
(四) 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疏松, 增加、处置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入账进行动态管理, 不能如实、全面、完整地反映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价值、数量、质量及增减变化, 很多单位未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定期盘存制度, 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 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五) 现金管理不规范
一些单位在支出经济活动中应该转账支付的却以现金支付, 而且很多还是大额现金支出;个别单位存在公款私存现象, 货币资金长期存放于个人存折或以单位名义开立的银行定活期存单中。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并给单位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以上这些现象轻则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秩序混乱, 重则给违法犯罪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六) 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存在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有很大的随意性, 有些单位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仅凭领导一句话。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上看, 很多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岗位的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划分不明确, 存在多种不相容职务不分离的现象, 没有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和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以致于会计人员没有明确的分工, 工作处于杂乱无序之中;从人员结构来看,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因为人员编制缺乏和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等原因, 不按规定设置专职会计人员, 或由其他人员兼任, 或使用无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在岗会计人员的学历、专业等层次参次不齐, 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这一会计基本职能的发挥。
三、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并加强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基础工作存在问题原因, 主要是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会计从业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偏低, 以及有关部门及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乏力、督促检查不够。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基础工作。
(一) 加大财经法规的宣传力度, 提高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单位负责人应加强对各项财政法规和财务制度的学习, 建章立制;把好审批关, 客观公正地处理每笔经费业务, 对于不符合规定流程和规范的原始发票和手续不全的凭证, 拒绝签字并责令改正。
(二)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 (下转第40页) (上接第38页) 教育, 进行以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 促进其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权利和责任。同时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门槛, 没有会计证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对无会计证和新上岗人员, 必须参加会计从业资格统一考试, 或参加会计证上岗培训, 经考试合格, 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才能持证上岗, 否则不得上岗, 并作为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硬性措施, 严格执行。
(三) 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有关部门要加大各项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 加强会计基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财政、审计等国家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和审计时, 要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衡量标准和依据, 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财政业务主管部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试、考核, 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要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 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和设有账外账的单位, 依照财政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从严进行处罚。要抓好较薄弱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 对基础较差的单位进行重点帮扶。要树立样板单位, 以点带面, 推进工作, 使会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信息化。从而达到“依法管理、规范行为、强化监督”的目的。
总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 是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各级会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 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增强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 既要有较强的事业心, 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切实抓紧抓好本职工作, 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整体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因缺乏有效的监督, 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现状的调查, 深入剖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继而提出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
1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高级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高级会计师审计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事业单位中,高级会计还承担着一定的审计职责,并且高级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起到一定的保障性作用。[1]然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还未形成对审计工作的足够认识,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高级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深入贯彻落实,对事业单位的后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甚至还导致国家财政产生了一定的损失。因此新时期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以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推进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1.2 高级会计师专业素质方面的问题
在事业单位中高级会计工作对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相关事业单位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尚未形成对高级会计工作的足够认识,因此也往往不重视对高级会计师的培训和选拔,导致事业单位从事高级会计的工作人员整体专业素质相对较低,已经严重限制了高级会计工作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中高级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相对较差。高级会计人员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承担着财务监督的重要责任,其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对财务管理质量产生着一定的影响。[2]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中一些会计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往往忽视了自身职业道德规范,做出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给国家财政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我国高级会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也相对较差,审计方面的知识不足,审计能力有限,在事业单位没有明确高级会计师工作职责的情况下,其工作仍然以一般会计工作为主,导致高级会计工作职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也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不良影响。
1.3 高级会计工作的监督执行力度不足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高级会计工作控制体系,但是从实质上看,由于事业单位缺乏对高级会计工作的正确认识,一些管理者忽视了高级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事业单位内部资金使用效率偏低,严重限制了事业单位各项职能的发挥。同时,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还存在对高级会计工作监督职能认识不足的情况,导致一些高级会计工作对财务工作的监督流于形式,不利于高级会计工作的良好开展。
2 事业单位高级会计重点工作建议
2.1 建立健全的高级会计监督管理制度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对高级会计工作相对忽视,已经开始限制高级会计工作职能的顺利发挥,因此事业单位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就应该针对财务管理和高级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具体的问题制定相对完善的高级会计监督控制制度,为高级会计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促使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3]同时,在制定高级会计监督控制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监督的具体范围和实施步骤加以明确,进而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实施全方位的调整,避免财务管理不当问题的出现。同时,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在社会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要想紧随时代潮流发展也应该尝试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财务信息的公开度,为事业单位高级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2.2 进一步加强对高级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级会计工作人员在整个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高级会计工作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当前管理人员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高级会计管理工作的需求,限制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也对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运行产生着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十分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高级会计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逐步提升其专业素养,进而更好地为高级会计工作服务。[4]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通过阶段性在岗培训逐步提升事业单位现有高级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使其能够胜任当前高级会计管理工作,保证高级会计工作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也应该加强对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视,在人才招聘和选拔的过程中引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职业道德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高级会计工作人员,推进事业单位高级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为了保证高级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相应的培养,事业单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还可以适当的进行文化宣传教育,营造轻松自由的工作氛围,让高级会计工作人员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一定的自律习惯,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2.3 落实事业单位高级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
由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中一些高级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还不够明确,导致大部分高级会计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普通会计人员的工作为主,严重影响了高级会计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的发挥,也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因此,现阶段在对高级会计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还应该对高级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加以明确,并注意在工作实践中贯彻落实不同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而促使高级会计工作在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质量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5]同时,为了能够真正落实事业单位高级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事业单位还应该重视财务管理过程中资金使用问题,并要求高级会计工作人员通过合理的计算得出财务预算,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财务预算的执行,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浪费现象的出现,为事业单位在新时期获得更好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3 结论
我国事业单位在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服务责任,对推进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问题一直是影响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提升财务工作质量才能够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因此必须加强对高级会计工作的重视,以高质量的财务会计工作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促使事业单位能够在新时期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凌生林.推进重点工作履行各项职能[J].兵团工运,2013(1):38.
[2]延边州农委.延边州农委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J].吉林农业,2013(19):13.
[3]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推进大会在北京召开[J].中国信息化,2013(21):65.
[4]宋建健.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推进大会在京召开[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3(10):44—45.
1 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时代的发展, 财务管理、会计制度都有新变化, 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历史原因, 财务管理理念相对僵化, 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长期缺乏革新变化, 和外部环境要求相比显得落后, 尤其是和现代财经法规和新兴会计制度不能顺畅衔接, 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致使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不够理想。
1.2 原始凭证不规范。
主要是外来原始凭证导致的问题。因为财务理念和管理思想上的原因, 少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来原始凭证票据的规范性和合法性缺乏足够的重视, 没有严格审核, 导致支款单和报销单使用混乱, 借款、报销、转账等业务没有建立起规范健全的审核、审批制度, 许多报销单据没有按规定附上消费明细, 存在虚假报销的隐患。
1.3 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固定资产管理失控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单纯重视资产的购置, 满足单位需求, 而对购置好的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方面管理不严, 不仅导致资产的利益效率偏低, 还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1.4 预算管理缺乏力度。
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实行“二上二下”方式, 各项收支均在预算中予以反映, 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综合平衡。预算批复后应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 一般不作调整。但在执行过程中,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不能按项目内容、项目进度执行, 有的甚至自行调整项目用途, 预算执行不到位。
1.5 会计档案不全。
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规范、严格的会计档案制度。当前部分单位会计档案制度不健全, 借阅手续不规范, 许多重要的政策性文件、合同协议等没有纳入会计档案管理范畴之内, 没有及时归档。结果因需进行有关事项审计时, 无法查找原始依据,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6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应建立内部控制架构, 由财务、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牵头并组织实施。但真正能实施的单位几乎没有, 内控制度的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1.7 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科学性有待提高。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工作岗位上设置不合理, 职责划分不清, 甚至有的的单位会计和出纳两个职务, 或者存款印章等重要物品都交由一人负责, 没有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 存在安全漏洞。有的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甚至由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的人员担任财务人员, 致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1.8 会计审核监督工作把关不严。
审核监督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重要安全保障措施。目前许多单位内部没有设置审核机构, 缺乏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 有的单位虽然有内审机构, 但没能发挥应有效果。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突出。财务管理制度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工具, 失去原有意义。
1.9 财产管理账、卡、物“三不符”。
财产管理按要求是实行使用部门、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三级”共同监管, 但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相应的部门, 资产管理松懈, 特别是在易耗品方面, 没有相应约束机制, 造成单位资金、资产相当程度的浪费。
2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单位管理者缺乏对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单纯将会计基础工作等同于账务处理, 导致单位会计基础工程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 管理体系没有建立或尚未健全, 致使会计基础工作效率不高, 会计弓管理工作整体水平下降。
2.2 会计人员职业素质高低不均, 制约会计工作水平提高
仍有部分单位会计人员没受系统会计理论知识培训, 平时又不注重自我学习, 对科目、账簿、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缺乏深入的理解;部分会计人员原本业务水平尚可, 但由于不注重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学习, 以致于对新公布的会计制度及核算要求不甚了解, 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能规范有序的进行。当前很多财务工作, 比如申请款项、审批业务、拨付经费、财政集中支付等业务都需利用专业软件在网上进行处理, 部分财务工作人员使用网络开展工作的水平较差, 制约了会计工作向高水平发展。
2.3 单位内部缺乏对财务会计工作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上级部门仅专注于业务指导工作, 对下级部门的财务会计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造成下属单位对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不严, 督促不够, 监督检查工作流于形式。会计基础工作实际上处于长期无人监督、检查的状态。
3 解决问题的办法
3.1 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3.1.1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 领导班子对某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单位整体对于该项工作的态度。
要从根本上改善会计基础工作状态, 单位领导对已会计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最根本的前提要件。根据我国《会计法》相关规定, 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单位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 积极学习财务、财政有关法律、法规, 自觉遵守财务管理制度, 增强财务管理和依法理财的能力。
3.1.2 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营造规范开展财务会计工作的工作氛围。
科学制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政策方针的宣传、贯彻力度, 做好财务制度落实工作, 健全财务档案。加大对财务人员严格履行工作制度的支持力度, 要通过经济手段对成绩出色的财务人员予以奖励。
3.2 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队伍建设
3.2.1 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根据单位财务、会计岗位工作需要, 有针对性和有选择地开展会计工作专业人才引进工作, 对于重要岗位要制定专门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措施, 改善工作环境, 加强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 加强财务管理力量。
3.2.2 做好财务会计人员在职培训和再教育工作。
建立单位内部的人才培育机制, 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活动, 通过专家授课、委托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使会计人员及时了解国内财务法律、制度的变化, 保障单位财务工作与外部环境的良好衔接。
3.3 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3.3.1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明确财务工作业务流程和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权限。
工作办法和业务流程要符合单位工作实际, 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确保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3.3.2 设立专门的内部财务审核监督机构, 由专职人员负责单位内部财务监督审查工作。
要定期开展审查工作, 根据国家和单位相关财务规定, 严格履行审查职能, 规范单位财务工作活动, 确保单位资产利用效率和安全保障。
4 结束语
在会计工作进程中, 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 但只要每个会计人员都遵守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 以较强的事业心, 高度的责任心, 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切实抓紧抓好本职工作, 并接受来自外部、内部的监督检查, 实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整体会计工作水平指日可待。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查找原因, 加以解决。并从问题的现象、原因分析、解决办法三方面展开论述。
【开始会计工作单位证明】推荐阅读:
会计财务工作证明11-24
新学期开始工作汇报09-11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计划11-14
行政单位会计个人年终工作总结07-14
作文 新开始09-19
开始的作文12-22
从微笑开始(银行)06-14
改变从现在开始07-16
军训开始了日记10-01
成功,从自信开始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