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法国号》教学心得(精选13篇)
刘力萍
《法国号》是一首节奏规整、圆舞曲风格的法国名歌。
一、导入:
1、认识圆号。我出示一张圆号的图片,让他们认识圆号的样子,接着我用第一人称的方式,给他们介绍圆号:“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法国号,我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圆号„„”小朋友听的很投入,很开心。让他们认识法国号的时候,让他们做个手拿法国号的动作,边听边吹,仿佛声音是他们自己吹出来的,学生的学习兴致也很高。
2、分组演唱歌曲并且表演。在这个环节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环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过程:
重难点1:《法国号》这一歌曲短小精练,朗朗上口,歌词和音调很形象的模仿了法国号,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在这一课中我将重点定为:唱出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并唱出歌曲断与连的特点。
节拍解决方法:首先我请生为歌曲拍出它的强弱,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准确的拍出强弱弱的规律。为了让他们更好的掌握强弱拍,我引导他们用多种形式去拍弱拍,如:拍腿、拍肩、拍肚子等。学生掌握的非常好,兴致也很高。但在这里我忽略了一点,没有恰到好处的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带上表情去拍手。
重难点2:在读歌词的环节,带入强弱朗读歌词,带入难点:“那就是我的法国号”。提出来单独的读出来请生听我将哪2个字读的长些。通过听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我”、“法”字拖的长些。
解决方法:中间分别加个字母“a”“o”。当他们找出来后我再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让孩子们重视到这个地方的节奏应该是怎样的。这样他们很快就将这个难点攻破了。
重难点3:在学唱歌曲的时候我用了多种演唱形式,男生唱,女生唱,合唱。本课的另一个难点是唱出歌曲断和连的感觉,在这里我用了示范、对比等方法请生听、看。感受歌曲断和连的感觉,再请生单独起来唱,然后再请全班同学一起来唱这句,通过多种方式的引导孩子们很快就将这首歌曲唱好了。
三、优点: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今天的音乐课,让学生一起走四三拍的舞步,一起探索音源,让每一个学生尽量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参与的很精彩,参与的很融洽。
在学会歌曲后我又让孩子们根据这首歌进行歌表演,和加进打击乐为歌曲伴奏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歌曲。
为了学会这首歌曲我将歌曲的速度放慢了很多,但本身音乐节奏的速度很快,我引导生在学会唱会后就加快速度。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非常重要,也不是一日之功。对学生的培养是长期的。只有平时做好了一点一滴才能将它在公开课上很好的展现。
五、不足:
然而,当越过《背影》的教学大讨论, 又有些问题出现在我的视野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公开课?是“伤痕累累”的问题课, 还是“完美无缺”的超常课?是名师们新颖的模式公开课,还是一线教师的普通的实用家常课?因此,语文学科可能要专心致志的思考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开课。
一、荆棘丛生的“门口”有绝佳的风景
说实在话,普通老师的平常课、家常课, 多的是苦口婆心,多的是实用价值。这些课, 每每上过了就淹没在校园学生的笑声中了, 没有几节能够让教师一辈子不能忘记的。而 “家门口”的公开课,意义与价值则不一样!
“家门口”的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朴素展示。“家门口的课”,说俗一些就是本组内的教学公开课。江苏许多学校都有“推磨式” 听课,意思是每个学期,每个老师轮流上一节公开课——“人人过堂,个个展示”。这些课,每每是基于校本经验、基于教师个人经验。这样的语文公开课,笔者一年要听50多节 ;有的老师的课,我要重复听三四次。
从教育行政的角度看,“家门口”的公开课多少有些“行政”色彩,多是面向特定人群,正式开展课堂教学的“展示课”。 学校里的公开课,除了有自己或者其他班学生参与听课、参与互动外,有时还有本校、本地区的领导、老师参加听课,有时也包括外地老师们参加听课、参与评价。这些“家门口的课”,有的每每还带有评比的意味。上过之后,要评个一二三等的差别。当然,这样的课,由于教师知识素养、教学理念、教学经验的原因,每每荆棘丛生、问题遍地。但无论如何,这样的公开课应该是教师展示教学思考、教材处理和经验交流的好时机。如我校代霜雪老师教学《咬文嚼字》公开课,她先让学生“填一填、比一比”,让学生填词语,以比较两首词在用字上的艺术追求——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冯延巳《谒金门》
“皱”字改成“ 翻”或“动”行不行?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之后,师生研究“皱”、“滴”字分别有什么妙处。教学《咬文嚼字》公开课,这样的情境设计好在哪里?教师本人可能并不完全知道。深度研课时,我对她说,这样的设计唤醒了前面学过的两首词之情境,又培育了学生咬文嚼字的意识,还较好地引出了课文题目《咬文嚼字》,为教学展开做了铺垫。在教学设计原理上,这样的设计就是“情境铺垫”“心理铺垫”。我们看她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这个片断——
生 :“皱”写出了微风吹动水面,荡起层层涟漪的画面。同时也说明女主人公内心躁动不安。
生 :“翻”字显得风太大了,不符合实际情况。“动”无法写出女主人的心情。
师 :非常好。这个地方填写什么?
生 :滴。有声音,有反衬,说明孤独寂寞。
师 :这也叫以动写静。诗人一夜未眠啊。 还有一段文字,来自《鸿门宴》。刘邦自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视之。”“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可是见项羽时却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刘邦见到项羽时为什么把自己的称呼改了?
生 :是为了故意贬低自己而奉承项羽, 来让项羽放松警惕。
师 :说得很好呀!大家想想,我们针对这个三个例子做的什么事情呀?
生 :咬文嚼字。
师 :没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文章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
这样“家门口的课”能够展示青年老师朴素的教学追求。青年教师的教学专业素养如何发展、提升?应该说,就在这一节节 “家门口的课”的开设与研究过程中。
代老师这样的设计好不好?教学之前与教学之时,她心里是没有底的,她仿佛站在荒野等候我们的“援助”与“评判”。她说, “设计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教学时,我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因为前面学习了宋词单元,学习了《史记》单元……” 其实,这样做不是非常好的过渡么?不是恰到好处么?自然、实在、有效,可以这样评价。因此,“家门口的课”还带有一种期盼承认的色彩。
但是,如果从创新的层面看呢,如果从生活化的层面看,这节课的“情境铺垫”“心理铺垫”还可以怎样做才能引发学生深度注意与学习兴趣?一位老师建议道 :南京有许多著名的古民居古建筑。如夫子庙、将军府、 状元楼、总统府、慈禧堂……如果以“夫子庙”为上联,让学生对下联,这些建筑名称哪个跟其配合最好?是“夫子庙/将军府”还是“夫子庙/状元楼”?是“夫子庙/总统府” 还是“夫子庙/慈禧堂”?如果教学由此开始, 是不是更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是不是更容易进入学习情境?——学生在情境思考中,不仅仅重新认识了家乡的历史、品尝了家乡的滋味,还积累了诗词押韵的常识。 而教学又能在新鲜的素材的引领下,自然而然的进入一个新的生活领域。不是更有生活意味么?听了这样的创新建议,代老师困惑了。
我想这样的教学设计,新颖是新颖,生活气息是有生活气息,但教学朱光潜先生的 《咬文嚼字》时,我们能不能这样设计?“情境铺垫”“心理铺垫”由什么决定的?我们可能还要看《咬文嚼字》在“咬文嚼字”时的知识与文化背景。其实,我们只要将朱先生写文章时运用的素材列举一下,就可以知道——
郭沫若剧本《屈原》婵娟骂宋玉“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水浒》中石秀骂梁中书“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材料 ;杨雄醉骂潘巧云 “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流涎! 你这你这——”;
《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 “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
《史记》中李广射虎“中石没镞,视之, 石也”;
贾岛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材料 ;
苏东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要回答这节课的“情境铺垫”“心理铺垫” 还可以怎样做才能引发学生深度注意与学习兴趣,只能由课文情境决定,要顺着作者的思路创造教学情境。
朱先生写文章时是“随便举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但他举出的“例子”并不 “随便”。他是从文学作品鉴赏的角度选择素材,所以,课文最后他强调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他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也就是说,什么是最好的“情境铺垫”“心理铺垫”?——与课文情境最衔接的情境,是最好的“情境铺垫”“心理铺垫”。 这节“家门口的课”,虽然下课时拖延了一些时间,在教学设计原理上还是有值得点赞的风景的。
因此,青年教师如何快速发展起来?相对于韩军、黄厚江等名师课,“家门口”的公开课绝对是成长的青草地,教育的百花园! 对于一线普通教师来说,“家门口的课”可能课堂问题多多,毛病多多。但其开展教学设计、组织教学实施的过程,可以促进他们的专业提升。而如果能开展基于“家门口的课” 的深度研课,则更可能促进开课教师们坚定或者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从而解决在教学中的困惑与迷茫。因此,“家门口”的公开课,应该被理解为优化教学理念,调整教学追求的最有效的见识课、成长课。语文教师就是在这样的公开课中成长起来的。许多名师也的确是在这样的公开课上中被发现并逐步成长起来的。
笔者当年就是因为在全县期中视导检查中,因开了《济南的冬天》这节检查课而被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王鹏老师发现,到12月份他便建议我们的校长,让我去县里参加 “优质课比赛”。结果,我执教《向沙漠进军》 获得了全县第一名。应该说,这两节公开课, 我都上出了一些个人的风景。试想,偌大的校园,普通一线教师如何被领导与同事发现?就是这“家门口”的公开课! “家门口” 的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踏实步履!
而青年教师行走在“漫漫西天取经路” 上,要 “除妖斗魔显真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线教师一辈子能上得几节有风景的教学公开课?更多的校园教学公开课,多是荆棘丛生——问题多多,指责多多。而那些有风景的公开课,便也成了一线有追求老师的 “宏大梦想”。
我不否认许多老师日常教学课上上出了些教学风景,——那至多也只是个人在校园课堂上呈现的教学风景,存在于教学笔记或者日记中或者同事们的评论中,要不了几年也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但是,有了“家门口”的公开课的感受过程,有了备课老教师的“指点江山”“开拓进取”,一代代年轻老师就很容易成长起来了。
因此,对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 可能最宝贵的就是这样荆棘丛生的“家门口的课”——日常公开课。
从教学研究的层面看,“家门口的课”更有研究价值。“家门口的课”表演成分相对少一些,作秀程度相对轻一些,因而显得更加朴实、真实。这种“家门口的课”,既不是汇报表演课,也不是领导观摩课,更不是彼此相斗的评优课。这种“家门口的课”,每每就是教师自己多考虑考虑,第二天便开始教学了。相比于教师日常课堂,这“家门口的课” 公开课,开课老师也非常重视设计,也重视教学细节,他们希望把自己的教学艺术真实的展示出来,希望获得同一备课组老师的好评或者认可。这样校本公开课,是老师们家门口最寻常不过的课了。但在教学设计上, 在教学过程中,开课老师们多希望把教学失误控制到极限,尽量不出现教学问题……每每听过这样的公开课以后,不会产生“这是糊弄人的把戏,不是教学”的感觉。相反, “家门口的课”显得非常真实、纯粹。
对于开展语文学科教育科研来说,“家门口的课”是普通老师经过多次思考、修正的课堂。这些课堂,即便经过多次“打磨”,仍然“漏洞百出”、“拖泥带水”,甚至“千疮百孔”……这样原生态的一线普通老师的课堂, 对于热爱深度研课的老师们来说,那里面可能就有伟大的教育教学启示在向我们的教育科研招手,如果我们勇敢前行,便能发现迥然不同的原始风光。因此,多看看“家门口的课”,多找找“家门口的课”中的闪光点或者不足之处,也许创新语文教学的启示、成功语文课堂的雏形,就在那里生成。
二、名山大川的“入口处”有别样的风景
立足于“家门口的课”,我们能够看到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春色,我们能看到“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的和谐,但要真正看到名山大川式的教学大风景,还得走进名师课堂,与名师课堂对话, 领取不同于“家门口的课”的别样设计风景。
为什么名师课堂值得关注?因为名师的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时空,一定程度上活跃在不同时期的教师的心中。
我教学31年,大略知道一些什么是好课。好课对人的影响不只是教学技巧的成熟, 教学设计的灵活,还有全面的语文教师教学生命的影响。所谓好课是跨越时空的,你与它对话仍然能够读出现实的追求来,——无论是教学的还是生活的。
我心中有了几节好课,每每上公开课, 总是会想到这几节课的理念、这几节课的问题设计、这几节课的环节转换。但内心,又总是想避开这几节课的设计形式。我以为, 好课给我们提供了一片教学风景,我们欣赏、 吸纳之余,就要不断地解放思想,用自己的思想去解读教材,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文本, 使批判生成为教学创新的常态。如此,我们才能打破名师的教学模式,走出对名师“崇拜”“盲从”的“光圈”,使自己的课堂设计成为有思想的教学设计,使自己学生的阅读成为有思想的阅读。
名师推出的课堂每每倾尽一生的追求。 名师的好课为什么值得我们致敬?冰心说 :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事实上,好课每每是教师们“踏破铁鞋”之后得来的。
我相信,无论是黄厚江老师教学《背影》,还是韩军老师教学《背影》,他们花在文本研讨、文献梳理、教学设计上的时间并非45分钟!在黄厚江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他投影了这样的文献——
1917年冬天前,朱自清听闻父亲徐州纳妾之事和造成的后果,已有怨言。父子徐州相见,“满院狼藉”。“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朱自清和父亲间存在着相当的矛盾。1921年父亲代领薪水事件发生。1922年朱自清离家出走浙江教书, 1923年,朱自清甚至把母亲妹妹接出来一起住,几乎和父亲断绝了关系。
我以为,黄厚江老师不仅仅仔仔细细地研读了《背影》文本,还系统地梳理了《背影》的相关文献,甚至我推测,黄厚江老师还阅读了近期名师们的教学设计案例。要知道,《背影》诞生90年来,许多名师都上过这篇课文,而黄厚江老师如何上出不同,上出智慧呢?显然,他要作《背影》教学设计方面的梳理!
我听了黄厚江老师这节课,黄老师确实是善于思考的智者!他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他从语言角度深入,思考之深透非常人能及!课堂上,黄厚江老师的文本解读深刻精妙,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上课开始,他从“问感动”出发——你读《背影》觉得感动么?,让学生反馈阅读文本的直接感受, 之后借助“《背影》图”实现文图转换而品味文本之关键词,进而深入理解作者内心的情感,接着投影文献资料,联系背景对比分析情感之隐藏、含蓄,选材、剪裁之巧妙!这样的教学设计与流程,令人眼界大开,激动不已!好课背后,有淋漓的汗水 ;好课背后, 有深深的付出 ;好课背后,有执着的钻研。
韩军老师教学《背影》也应该经历“《背影》虐我千百遍,我待《背影》如初恋”的执着。韩军老师为什么会超越《背影》传统的 “父爱子,子敬父”主题,从祖母死了、父亲老了、父亲走了、父将大去上读出生命主题?他为什么会从《背影》中四次流泪的原因入手解读出生命存在不容易的主题?为什么会生成“生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还是一个短暂飘渺的过程”的疑问?南京大学教授韩儒林先生有一幅对联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空。”如果没有“坐冷板凳”的功夫,韩军能读出《背影》的一片风景?在回答《背影》究竟是在向人们揭示生命是坚强的还是脆弱的,生命是永恒的还是短暂的时候,韩军说,《背影》表达了生命哲理的话题。教学到最后,韩军老师幽默地出示了朱自清发给他的短信。这种教学穿越, 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我的《背影》发表了87年,一直被人们浅读、粗读、误读, 只有今天,你们才真正读懂了,读深了,读细了,读对了,因此,我的在天之灵感到由衷的欣慰。谢谢孩子们。”没有深入研究的功夫,韩军能上出这样的《背影》么?因此, 好课从来都要“费一番功夫”。
《红楼梦》为什么会有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因为曹雪 芹曾经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名师们的好课为什么有那样高的含金量?也是这样!许多名师为了一节课,每每用尽一生的心血,用尽了一生的智慧来思考、设计、实践。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曾讲过这样故事 :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 :“你的每一句话都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说 :“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准备了一辈子”,其实是个大实话。一辈子功夫,却道出了名师课堂的真谛!而年青老师的课堂是不是这样呢?名师课堂的备课功夫全在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 决不是临时抱佛脚的“临阵磨枪”。 名师们精心推出的观摩课,有的也确实是让我至今难忘的。这些好课里面有好风景,可以让我们永远驻足、流连 ;这些好课,有的可以跨越时代的风云,任何人解读而风味不减。
名师好课其实是用一生教学智慧生成的艺术。宋代诗人徐元杰描述西湖风景时说 :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我们观摩名师课堂,还是为了走入名师的思考视野、教学视野去汲取我们的教学营养。浙江名师肖培东教学的《鉴赏家》,教学出一片秀丽江山。 教学之余,他曾经和我讨论这节课,最后我对他说 :“我心中有三节课 :一节是北京宁鸿彬老师的《皇帝新装》,一节是上海钱梦龙老师的《中国石拱桥》,一节是江苏黄厚江老师的《黔之驴》。”我并且说 :“希望第四节课是你的《鉴赏家》!”我之所这样说,是因为我从他的课堂上领略了“风日晴和人意好”,我得到了真正有意义的启示。
肖培东教学的《鉴赏家》下足了深度研课的功夫,表现出了一流的教学追求!他教学《鉴赏家》以小说开头的第一话为抓手 :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这节课,他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切成功便在这“牵一”上!他以“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为总纲,不断敲打学生的思维。
凡小说创作皆有创作主张,或者因历史的反思而得,或者因现实的反省而得,或者因未来的召唤而得!《鉴赏家》中,“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小说破题陡峭,出语惊人。这“第一个”究竟味在何处?有“第一个”就有“最后一个”,“最后一个”是谁?这样一问,他的课堂探究就聚焦到小说的最后一段 :“叶三死了。 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是啊,画家死了,叶三死了,画也被埋了……小说的滋味不就出来了!他引导学生深深咂摸其中滋味,原来,这“第一个”竟然是“最后一个”,是“唯一一个”!作者为什么写《鉴赏家》?目的是什么?他这样引导学生一思考, 小说的意境就更为悠远了。——随着叶三们的离开,一代人的精神家园便消逝了!这就是作者珍惜的、渴望的所在,这就是作者、读者痛惜之所在!肖培东教学《鉴赏家》研讨得非常有深度,他的课堂走得很有风景。
教学艺术其实也是教学策略设计的艺术。 很多老师喜欢在最后一段引发这样的探讨 : “作者以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作为小说的结尾,你认为这个结尾合适吗?为什么?”而答案无非两种 :这个结尾是神来之笔,这是他重友谊、重知己的表现,是全文的升华, 正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里的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其次,这样做法欠妥,是叶三自私的表现。这样,季匋民作品将永远不见天日,不再被欣赏、没有人认可,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痼疾之一。这样的探讨,看似开放而有深度,其实是不知这最后一段的韵味,不知汪曾祺小说隐藏的社会情绪,而把小说读得落入了世俗境界,泯灭了名士精神、名士情怀的隐喻价值。
教学《鉴赏家》时这些问题是绕不过的 :作为鉴赏家的叶三,其鉴赏水平表现在哪些地方?懂得鉴赏的叶三,为什么最后要把画带进棺材中去,传给世人不是很好么? 他一画也不留下,他担心的是什么?……应该说,这样的教学,对于理解叶三作为“鉴赏家”有一定的作用,但还没有深入到汪曾祺创作《鉴赏家》的精神深处。我教学的时候就在想,为什么不写一个女人呢?目的就是为了营造名士的氛围!这样看第一句话就有意思了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为什么说小说在弘扬 “名士精神、名士情怀”?作者创作的秘密在这一段中——
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 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因为季匋民是大画家,这些名士就特别爱在他面前评书论画,借以卖弄自己高雅博学。这种议论全都是道听途说,似通不通。季匋民听了,实在难受。他还知道, 他如果随声答应,应付几句,某一名士就会在别的应酬场所重贩他的高论,且说 :‘兄弟此言,季匋民亦深为首肯。“
好风景的形成涉及多方面因素。名师课堂每每好风景不断,我想还与名师们善于接近课文作者、善与课文作者独立对话。韩军教学《背影》与黄厚江不同,这是独立的对话的方式不同造成的。就小说来说,小说创作是应该有针对性的,有社会教育意义的。 当假“名士”很多很多而招摇撞骗时,汪曾祺渴望能多些叶三、季匋民、辻听涛那样的名士!果贩子叶三无疑是优秀的,但季匋民的生活中缺少的不是新鲜的水果不是高亢的吆喝声,旷达超脱、洁身自好的他孤独又忧伤,他最需要的是真正能鉴赏他和他的作品的鉴赏家。小说中也写到了想方设法簇拥在季匋民周围的其他人,“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卖弄自己高雅博学”,假充内行,谄媚取悦,缺乏真诚,不出于肺腑去赞美,所以 “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季匋民向叶三解释以排行称呼的原因时,说“是古人风气, 不是看不起他”,注意,这个“古人风气”, 这才是画家季匋民内心精神栖息所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大画家欲求真懂艺术并能给予 “出于肺腑”的赞美的真正知音而不得,在精神世界里,季匋民是孤独的,但季匋民并不违背自身精神标准而降格以求,却又是孤高的 。这就是为什么课文都写的是一群男人!
名师的好课真的可以说是“一课千金”, 每每会留下“一眼万年”的意味。观摩这样的课,就像读书积累,想成就“思想的大河”。苏霍姆林斯基说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 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优秀的作品。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科学的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和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是读书与上课的关系,但从观摩名师课堂,借鉴名师课堂,何尝不是这样呢?想一想,在名师课堂面前,我们的 “家门口的课”是不是“入门和常识”?是不是“沧海之一粟”?
五年级三班
吴亮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的教学活动以听课评课为主,老师们除了推门听课向优秀老师学习之外,还有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在学校上了优质的作文展示课,精心奉献了自己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宝贵经验,拓宽了我的教学思路,让我受益颇多。
给我印象深刻的习作课是葛慧老师上的课堂活动课,以听写词语开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作文课跟听写词语有什么关系?”首先设下悬念,然后步步为营,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作为老师很注重学生的细微反应,从而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和总结,鼓励学生去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让学生有话可写。王丽老师上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用游戏、歌曲、音乐等,带领孩子进入游戏的世界。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通过自身的体验写作,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简若颖老师上的想象作文《假如我会变》,她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成为梦想的主人。课上几位老师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启学生智慧,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充分享受了习作的快乐。
写作教学一直以来是老师们最头疼的课,因为无论你怎么想方设法,怎么费尽口舌,总是激发不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学生们总是怕拿起笔写作,怕写不好,怕无话可说,总是不乐于写作。写作成了孩子们心中最不愿做的事。这几堂课让我知道了写好作文的诀窍:
那就是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这样,孩子们才会有话想说,敢说,有东西想写,敢写。在听课中,我体会颇深的还有几位教师的教学语言。她们特别注重赞美学生和鼓励学生的语言,也是值得我借鉴的。教师的语言美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率。黄老师梁老师讲课声音清脆优美,他用自己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去激发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和帮助,从而快乐地去写作。而张老师的语言亲切、自然、风趣、充满情意,学生听了便“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这几位教师都把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快乐作文的情绪。
中国共青团在我的认识里,它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为党和国家发展做好前期和后期工作,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正如谢蓓院长在致辞中所说的:相对与实践能力强,优秀时间的标兵来说,青马工程学员价值和区别在于奉献和服务精神上。因此,我们每一位团员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在各自的学校机构中的工作岗位上为党和国家的发展献出自己虽小却有力的力量。之后王宇甜副校长也进一步的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她强调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应当有反思和进步,要有勇气和胆量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赋予新的涵义,在时代的激流中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她所强调的信仰也让我记忆犹新—“有信仰,才知道我们做的每件事情的意义,在行动中找到力量。”希望我可以在之后深入的学习中找到坚定信仰并一以贯之。
作为本次开班第一课的开奖人聂传娣老师,她没有选择以高深的理论,而是以故事的形式,生动的向我们分享自己做了几十年党员的点滴。聂老师从自己的大学校园生活工作讲起,讲述了自己在父亲以优秀党员的严格要求而深受感触,以积极的姿态活跃于校园事务之中,用乐于奉献之心帮助老师和同学,逐渐成长为合格的共产党员。聂老师的经历可以说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无论是在校园还是之后的工作中,聂老师都一以贯之了她所说的那句话:“要做一个党员,一个好党员”。我也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之中,可以做到聂老师所说的—做一个动机端正的入党积极分子,要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大学生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多历练。
希望在结束“青马工程”之后,我们这批共青团员可以如李晓彤老师总结时说的那样—成为一个思想上有信仰,学习上有进步,能力上有提高,群众中有威信的学生干部。
2019青马公开课第二课的心得体会
青马工程即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很荣幸能参加南广学院第一期培训班。
聂老师为我们上的第一节课,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讲是谈心。聂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分享了个人的见解。我我们向党组织靠拢提供了经验与方法,总结聂老师的讲话,有以下几点。
一、党员要对目已高标准、严要求。
聂老师讲到在她大学期间、被老师指定为班干,可在发现别的同学在学习上刻认真时候,便下定心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在学习方面也一样不能松解。我想这一点是我每个人都要认真学习的在工时、我们总是选相对容易的来做,遇到挑时我们常想到放弃,可一名合格的党员不应恐惧困难,不应松解对自己的要求。
做为大学生、学习方面不可以松懈,工作方面同样应该认真对待、脚踏实地,严格要求,尽心尽力做好自已的本职工作,而学生更应该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勤学好问,认真完成学校的工作。
二、磨练自己,修炼党性
聂老师讲到,她的父亲就曾是位领导干部,可他在工作中丝毫没有体现出与普通群众有何不同,与大家同吃同住,克己奉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醒女儿,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要认真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我想,这就是党性修养。而党性修养最根本的就是自觉实践全心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积极向党组织靠扰的大学生,坚定正确的信念是党的事业不断取胜利的根源。
三、掌握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
授课教师:*** 授课内容:常见的天气系统
听课时间:2017年10月18日 第八节课 地点:大会议室
心得体会:
优点:本节课环节完整,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达到教学目标。教学ppt课件制作精良,动态图演示形象。在课堂引入用诗句来描述天气情况,比较新颖。上课过程中“试做天气预报员”的环节设计比较好比较新颖。
建议: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多参与,成为课堂的主流,老师应多做引导并鼓励学生踊跃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应给予肯定的评价,教师应师范做一次“天气预报员”。
缺点:学生参与度不够,整堂课在氛围上感觉欠佳。
但有些教师在实施“公开课”的过程中存在种种偏差和弊端,如功利性太强,有输不起的心理,认为公开课就是表演,要一鸣惊人,要有轰动效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追求教学形式上的过度完美。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偏差,忘了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上只想展示自我的才华,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有些公开课背离了原来的目的和宗旨,歪曲了公开课的本来面目。其主要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备课过于追求完美。
公开课,教师要有足够的重视,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案,查阅各种教辅资料,对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一清二楚,教学思路要牢记于心,这是教好学必须做的。但有些公开课教师备课耗时过长,用一个星期甚至更多时间去备一节课,力图把课堂设计成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精品”。而在常态教学中备一节课不可能花费这么长时间。公开课不仅备教路、学路,而且备听路、评路,但并未针对学生备课,而是针对听课评委和教师备课,因为课是讲给评委们听的。在教学过程的设定和教学细节的安排上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不断变换式样,使得一节课过于华丽,反而华而不实,收获甚微,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公开课的教学设计难以考虑具体课堂中的学生,难以较好地体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目标的有机统一,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课前进行演练和彩排。
为了把公开课上成功,成为一鸣惊人的“精品”,有些老师多次在课前彩排演练,进行试教。甚至教学环节和步骤、提问回答及答案都固定化,责任到人,希望真正上公开课时一帆风顺。这种事先排练好的、不切实际的公开课对学生和听课老师又有多少实际意义呢?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训练,但公开课教学中不少训练和互动都是表面文章,徒有形式而已,没有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来训练,只是训练教学程序和环节,让学生记住教学步骤,生搬硬套,忽视了学法的指导。
3. 讲课哗众取宠、喜欢准时。
不少教师上公开课总是追求一种热烈的课堂教学气氛,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现象已是现在公开课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争抢着回答问题,集体齐声附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给人的感觉是课堂互动非常成功。公开课似乎能将“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教师不会去处理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态度友好而积极;学生很少有不听讲的,坐得端正,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其实在常态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教室里出现短暂的沉默是正常的,因为学生需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若用营造的热烈气氛来粉饰课堂,装点课堂,会使人产生不真实的感觉,很难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有些教师上课时过多地借助多媒体,在讲台上展示着多媒体的各种画面,竭尽表演之能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教的内容让学生难以接受和消化吸收。另外教学程序、环节刚一结束,下课铃就响了,教学时间安排恰到好处,几乎是完美地体现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进程清晰有序。而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最多有30分钟,应在半小时内讲完内容,剩余时间可让学生巩固提升,真正向45分钟要效率。而这种非常准时的课其实有一种匆匆忙忙的味道。甚至为了占满45分钟,会讲很多内容,导致教学内容杂而乱,冲淡了主题,公开课反而变成了“满堂灌”,背离了教学目的。
4. 课堂提问走过场。
公开课课堂提问并非教学的需要,而是为了迎合评委、听课教师,只是为完成一个教学环节和教学程序而设置的步骤。对于提出的问题,要么老师点名让学生回答,要么看见有人举手老师便迫不及待地让学生回答,答完后不作点评或象征性地点评几句。这种走过场式的提问,使大部分学生未曾反应过来,教学已进入到下一环节。头脑灵活的学生成了课堂的“明星”,反应迟钝些的学生便成了学习的陪衬。这种教学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设置的提问缺少教师的点拨,更多的是呆板的、机械的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教学方式能否真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效果令人怀疑。
5. 评课形式化。
评价一节课不只看教学环节和步骤是否完备;不只看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是否明确、恰当。评课重在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的重要标准。按理说一堂公开课后授课者和听课者应在一起进行评课,相互交流见解,谈谈对这节课的意见和建议,讨论一堂课的成功之处和需要弥补的地方,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扬优点,摒弃缺点。毕竟不同的教师由于其人生阅历、气质性格、学识水平、特长爱好、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评课时如果碰上精通本科教学的老教师,将会获益匪浅。因为一些比较宽容的评课老师会很明白地给你点出缺陷,教你应这样上,不应那样上,给你支招。可事实上对公开课进行评课的寥寥无几,大多是听完课后各行其事,不再交流讨论。即使评课也多是赞美之词,夸优点的多,指出缺点的非常少或者没有,也许是怕说了真话后得罪人,因为有些公开课教师很在意别人对这一节课的评价。这就导致评课流于形式,敷衍了事,不能真正起到激励学习作用和传帮带作用。
——09地理科学(师范)杨文琴
2012-09-011正直收获的季节我们踏入了福州三中金山校区,开始了我们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实习是大学阶段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实习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了对教育工作的认识,在实践中体会了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在这两个月的实习期间,我认真的向自己的指导老师学习。认真的听取老师们对我的评价和建议。认真的听好老师上的每一堂课,吸取老师的宝贵的教学方法。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很幸运自己能代表福州三中金山校区的实习队开此次《水资源》的公开课,从备课、试讲、到最后的公开课再到老师点评,这期间包含了太多的苦与乐。个人对听课、备课、试讲、点评、团队等方面感慨颇多。
勤听课
怎样上好每一节课,是整个实习过程的重点。刚开始的一个礼拜的任务是听课,既要听指导老师的课也要听队友的课,因为每个人的上课思路与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在听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如果是习题课,则事前认真做完题目,把做题的思路简单记下,并内心盘算自己讲的话会怎样讲。听课时,认真记好笔记,重点注意授课人的上课方式,上课思想及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他们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为什么他们是这样讲的。
谨备课
在科任指导老师的安排下,我开始进行公开课备课。备课不是简单地看教材,而是认真地梳理教材的内容和想方设法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单是这个重新复述的过程就已经很考验我们的能力。要用严谨但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来描述抽象笼统的地理知识,颇让我觉得头痛。
备课是每位老师必修课,没有很好的备课根本无法沉着站上三尺讲台。备课阶段要将这堂课所要讲的内容、教学设计全部了然于胸。也就是充分了解课标要求,重难点归置,知识点详略的安排,补充扩展内容以及课堂所用教材教具等等。而八年级《水资源》原课时安排为两课时,但公开课时被压缩为一课时,这样必定造成一部分内容舍去或略讲,这就需要在课标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取舍。本节课最具有地理味道内容当属“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应详细展开介绍,所以在公开课上一定要把握好主次关系,本次的公开课通过实习队各队员的不断琢磨以及指导老师的不断点评加以改进,基本上这节公开课做到了主次分明。
多试讲,“追”点评
对于老师而言,最大的疑惑应该是“教师要教到什么程度”。以前作为学生听课,目的是学习知识;现在作为教师上课,是为了学生学习。目的不一样,我们的注意点就不一样。刚看教材的时候,觉得45分钟怎么就要说那么多的内容;后来备课,发现要讲解的问题很多,一节课能说完几页书就已经很不错了。或许是知之越多,越是觉得难以着手。由于缺乏经验,在学校的时候也缺乏必要的训练,我们对教材的处理、对讲授内容的把握做得并不到位。教师既要讲授知识,又要管理课堂纪律,并且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因此每一次试讲都是非常宝贵的实践机会,都要非常认真的去对待。并且每一次试讲后一定要“追”着指导老师给予教学意见。他们提出的意见常常是我们目前的知识以及教学经验所涉猎不到的。同时也要试讲给实习队的听,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于科任指导老师和队友的点评与建议,要认真分析与自己的教学思路不同的地方。但是要注意的一点,上课的人是自己,要尽量根据自己的上课思路并参考指导老师与队友的点评与建议相结合来备课,主要是自己要讲得顺才是最关键的。
协团队
要知道公开课不是你一个人在“战斗”,每一位队员都会是你的帮手。对于这一点深有体会的,在试讲阶段不论是教学设计还是ppt课件都非常不成熟,整个的思路也不清晰。对于八年级的孩子而言,白底黑字的ppt如何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经过小组的同心协力,最后在公开课上呈现的课件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又应课程安排的需
公开课心得1
我在四年级的时候,上过一次公开课,使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因为那天我受益非浅。
那天,在一次广播体操比赛结束后,一位大姐姐经过我们办主任的推荐,将我,周婧雯,张奥博等几个人叫来,递给我们每个人一份稿子,说:“这是在下次公开课是要用的文件。你们范老师手说你们是班上最聪明的学生,所以,我找到你们,你们要在星期五之前把他背会。”我们爽快地答应了。
回到家,写完作业,我正要下去玩,突然想起了那份文件,便马虎地看了一遍,背了起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食物干净,哪些食物不干净吗?在生活中,常常会吃到不好的食物。那么,什么食物是绝对安全的?当然是绿色食品了。蒙牛牛奶就是一种绿色食品。它主要以鲜牛奶为原“抖”(“料”读成“抖”了),经过几十层高科技的消毒,将牛奶里的大量细菌消灭,但是,却保留了大量的蛋白质,钙质和营养。是我们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食物……”我老认为,这是在给蒙牛牛奶做广告。
第二天上学,那位大姐姐又来找我们,检查了我们的背诵情况,出人意料,并不是我想得那样,因为张奥博背的是希波羊肉串,而周婧雯背的时孝感麻糖。大家熟练地背完后,那位大姐姐满意地笑了。
等到星期五,公开课如期举行。我们紧张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教室里,我们三的人你争我吵,都不愿做第一个发言者。大队辅导员老师讲完话后,为了维护男子汉的尊严,第一个讲话的人我当了!讲完话后张奥博也出来了,他说:“同学们,你们吃过羊肉串吗?”
“吃过!”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那么你们是在那里吃的呢?”张奥博又问。
同学们好多沉默不语。只有几个人在小声说:“在家里。”
“有许多同学在街上买羊肉吃,对它的质量不以为然。其实那是很脏的,不仅用的是劣质羊肉,而且在外面也沾灰,最可怕的是,气味会严重污染大气层。所以,要少吃那些食物。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希波羊肉串,它也是绿色食品哟!咦?那个……咋说的……”哈哈哈哈哈,这下,张奥博不知说啥了。不是我提醒了他一句,他到一年后的现在,他还在讲台站着呢!
接下来,周婧雯也进行了孝感麻糖的演讲:“同学们,别以为只有上面说的才是绿色食品,孝感麻糖可能许多同学没吃过它,但也是绿色食品……”讲得也不错。
现在是五年级了。我又想起这件事来。这次公开课不仅让我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也让我明白了,马虎地背课文,最后是背不好的,我们也一样,干什么事都不能马虎,否则,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公开课心得2
前天,我们班用《云雀》这篇课文上了节语文公开课。老师事先跟我们做了个心理准备,叫我们到时候不要害怕。公开课没什么了不起的啊,不就是有老师在听课吗,可说归说,想起周围多了许多目光看你,心里还是不免有些害怕,怕自己在这么多老师面前出洋相,我们先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希望到时候能回答的到位些。
那时,预备铃一响,我们陆续回到自己位置上,只见后面已经坐满了老师,他们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手上拿着笔记本,默默地注视着我们,这样气氛叫我们好是紧张。回到位置我们便都坐的端端正正,那时的我们没有了平时的喧闹,也没有了往常的窃窃私语,课堂上悄然无声。
似乎是过了很长的时间老师才进来上课的,跟随老师的还有我们的班主任,她坐在了门口的一张椅子上,观看我们上课,在我们印象当中她是一位严厉的老师,所以那时的气氛变的更加的紧张了。
老师先让我们阅读了整篇文章,有什么不认识的生词或生字先来认识一下,随即又让我们朗读课文的第一小节,然后再让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可当老师让我们举手回答时,教室里没人敢举手,平时活跃的同学在这个时候也比较害羞了,老师用期待的眼神望着我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几个小手才举起来……打破了那时的尴尬。
哎,可见那节公开课是多么令人胆战心惊呐!
公开课心得3
每次星期六的上午都要上EF,学英语。
你知不知道,那天我主动帮助了一位EF的同学换一样小礼品,他非常想要,所以我拿了我的书里的小印章给她换。知道我为什么要帮助她吗?因为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我还帮助了老师她。我帮助老师她不要让男生乱弄电脑,如果弄坏了就要拿钱给老师,让她再买一个电脑。所以我从这几件事中体会到了,要主动去帮助他人,让我感受到主动帮助别人的意义,所以我一定要主动帮助他人。
这次上EF的时候,我又没迟到,但是这次我不知道为什么在班级的门口上贴一张纸,上面还写了我们班级里所有人的名字,还有班主任和上课的老师名字?
开始上课了,老师在这之前问我作业做了没?我就说:“有!”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今天,我们要上公开课。”然后我很惊讶!因为老师之前没有跟我们说呀!
所以我们在做公开课的准备,老师就跟我们说上公开课的时候要干什么,所以我们都在看着老师等一会儿要我们干什么?
说完和看完以后,我们就课间休息十分钟。然后有一位女同学站在换东西的柜子前看着,然后我看见了,我就问她:“在干什么?”她回答我说:“我想要换一个东西,但是印章不够。”然后我想了又想,就说我可以用我以前书里的印章来给你换你想要的礼品!
换完以后,我们就回到教室里。然后没过多久就上课了,老师就跟我们说完以后,就让家长进来,然后老师就自我介绍,她是用英语说的。邓老师不在,我就让我哥哥以前的那个班主任叶老师来代替,然后叶老师开始翻译在说什么。
后来我们开始男女对决了,老师就给我们做示范,然后就这样开始了。
老师从电脑里投出一个红色的图片出来,我就和男方的一个人来比谁先按到那个东西,就要回答问题,如果对了就加分,如果错了,就让对方回答问题。就这样我们女生老是反败为胜!
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们也输了,但老师就说我们表现得很好,所以老师给了我五个印章。
在星期六这天,我特别开心,因为我帮助了很多人,还主动去问其他EF同学我不懂得英语怎么说,所以很兴奋又开心。
公开课心得4
“请同学们向大臣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咦?你听,是谁在喊礼呢?哦!原来是正在给五年(2)班同学上国学公开课的张堂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向挂在黑板左侧的孔老夫子像行礼呢!
在场的不止有同学们和张老师,还有学校的一些中学部老师也来到了我们班听课,这样的阵势我可是头一回遇见,我的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
开始上课了。张老师把我们全班35个同学分成了七个小组,分别以“宋、楚、秦、鲁、吴、齐、燕”七个国家命名,看着桌子上放着的“春秋七雄”桌牌,我仿佛穿越到了孔子生活的时代。我所在的小组是“宋”国,而我这个小组长暂时成为了宋国的君王。
在这次国学公开课上,老师带领我们朗诵了《论语》课本里“述而第七”的第三十章:“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熟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张老师似乎知道我们短话有许多不解的问题,便让我们每个小组讨论后再提出三个问题。经过讨论后,我代表小组提问了:“周朝为什么会有这样‘同姓不婚’的礼制?巫马期是谁?为什么孔子明明被人指正了错误仍然觉得十分幸运呢?”张老师认真地听了每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在接下来的讲解里他为我们一一作答。
“昭公知礼乎?”这句话是陈司败问孔子的,昭公指鲁国的君王鲁昭公。陈司败为什么要问孔子鲁昭公知礼乎呢?原来鲁昭公娶了一位与他同姓的女子。在当时的周朝,有“同姓不婚”这样的礼制。所以鲁昭公在这一点上是违反了当时的礼制的。可孔子为什么还回答“知礼”呢?
张老师为了解答我们心中的疑问,讲了两个故事——《弃老遗筐》和《诸葛子瑜之驴》。《诸葛子瑜之驴》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诸葛恪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字子瑜)的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大臣们看了立即议论纷纷,有的甚至哈哈大笑。诸葛恪虽然生气,但他小小年纪怎能违抗君王呢?他灵机一动,跪下来说:“请求给我一支笔”。诸葛恪拿到笔后在“诸葛子瑜”四字后面接下去写了:“之驴”两个字。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诸葛恪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窘迫变成了赏赐。张老师告诉我们孔子的回答正如故事中的诸葛子瑜一样是“为尊者讳”。古圣先贤闻己过喜而改过自新;闻尊者过则想办法委婉劝谏。通过“弃老遗筐”和“诸葛子瑜”的生动故事,加深了“忠告而善道之”的理解。
这次国学公开课,不仅非常有趣,还让我们学会了“为尊者讳”的道理。
公开课心得5
这个星期四我们要上公开课,据说那天很多老师都会来听课呢。一想到那天将会有很多老师在后面听我们上课看我们表演,我心里就紧张得不得了。我想:要是我回答错了,那岂不是很丢面子。即便是读读词语,我也读得结巴的,那是我的天性胆小啊。算了,到时不举手得了,可是不举手,老师不给我们小组加分的,而且这样也会给班级带来不好的影响。不然,我举手但不回答。但这怎么可能?算了算了,不去想了,到时再说。
就这样在我的内心忐忑不安中星期四很快到了。我发现我们班上的其他同学和我不一样,他们大家一个个兴高采烈、兴致勃勃、春风得意、精神抖擞地走向一楼的阶梯教室,真的,他们就是这一副样子,我一点了也不夸张。估计他们不像我一样胆小,一样多思。这样也好,老师他有火眼金睛,他会知道我的胆小不会提问我的。我们大家到了阶梯教室后迅速地找到位置坐好。
我们的语文老师目光向四周扫视了几趟,估计看见听课的人还没来齐,就伸出双手朝下摆了摆,那意思是让大家先休息一下。我们马上就趴在桌子上休息起来。其实那时那里能休息得了,我想大家和我一样,紧张得不得了,马上就要上公开课,怎么可能有心情休息。果然,还没休息几分钟,一道嘎吱声突然响了起来,大家都把头从桌子里抬起来,把好奇的视线投向了门口,原来是听课的老师来了。大家懒散的状态一下子消失了,班上的几个活宝也知道这节公开课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一下子就坐笔直笔直的,这可是课堂上从来没有出来过的啊。
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课文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一点我们的老师早就告诉过我们,叫我们要认真地预习,一定要将课文读过五遍以上,并且要在书上做好笔记。张老师还说,每个同学至少要在书上提十个问题。可以说,这样一来,我们基本上将书上的每个句子都“耙”过一遍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我们尽自己全力来配合老师,不给班级丢脸。
“请同学们看我写课题。等一下我要提问题的哦。”老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考。我朝黑板看去,只见老师那苍劲有力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几个字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平时就说我们的老师字写得漂亮,今天他写得更认真,也就更漂亮了。我长大也要写这样的字,我的思绪又飘出了我的脑壳。“绮玲,你来回答这个问题。”我又回到了现实,不行,我不能天马行空了。只见绮玲侃侃而谈,思路很清晰,回答得也很完整,她平时和我一样也是不大举手的,看来她也是有准备的哦。
不行,我也想回答问题,但是因为我平时没怎么举手,怕老师听不到,所以将手举起来又放下了。
“若鑫,你来回答……”又是一个响亮地流畅地回答,老师满意地点了又点头,看来老师非常高兴,同学们配合得很好啊。看来,我们的预习也很有效果。老师讲得更投入了,我记笔记也更认真了。书上很快就有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那是我的笔记。
也不知过了多久,在一道若有若无的音乐声中,我们结束了这次的公开课。在回头对他们说谢谢的时候,我听到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我们向老师证明了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做到最好的。
这节公开课后,语文老师对我们的表现极其满意,奖励了我们去小卖部买一次零食。要知道,在平时我们的老大——张老师可是不允许的。当然,我更高兴那些老师给了我们一个那么好的评价。
首先, “有效”不该表演出来的。一堂课是否有效, 不是看教师表演得有多好, 上课花样有多少, 而是要看学生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了没有收获, 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 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 但没有得到学习能力上的发展, 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真正进步或发展才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其次, “有效”不能等同于“有用”, 更不等于“实用”, 考什么讲什么, 以练习代替口语训练等, 一切以成绩说话, 成绩好说明教学有效, 成绩不好就认为没有效果, 这是一种短视行为, 真正有效的教学, 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
那么, 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主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个人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有效备课, 是有效教学的前题
有效教学最关键的是有效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所以, 要想有效教学, 关键是有效备课。
就拿英语来说,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钻研教材, 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语言点和词汇要求等, 寻找最佳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出传授知识的上课过程;结合学习实际, 对教学要点重新构思、巧妙安排, 突出课堂效果。
教师要清楚备课是为了上课, 所以要想好每一个上课的细节, 甚至想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的设计, 这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注意到课堂教学的现实总是与教案有差距的, 因为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边的活动构成的, 要以学生为主体, 了解自己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 这样才能对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充分估计, 并要考虑到多种应对措施。总之, 教师的每一次认真备课都是知识的积累和自身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好坏, 取决于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个人创新改革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 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质量。否则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 其效果与效率肯定难以保证。
二、有效上课, 是课堂有效的核心
上课虽然有备课的前提做保障, 但是上课的过程绝不能讲话死板地按照教案走。教师上课前有必要再次熟悉自己写的教案, 一是为了进一步熟悉上课有关内容, 更是为了构建讲课思路与框架, 避免无的放矢。但是熟悉教案不等于背诵教案, 课堂要根据学生的反应, 关注课堂生成, 也可以超越教案, 灵活组织教学。
有效教学课堂应该是自然、不断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这样的课不可能完全能预设到, 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 又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 还是师生相互的构成, 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的过程。其中有资源的生成, 又有过程的生成, 而不是事先排练后的表演能做到的。
因此更加强调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才能做到这点。
三、有效反思, 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步骤
教师要会在教学后进行反思。课后反思是下一节备课的重要环节, 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步骤。善于反思的教师, 通过总结、反思与持续学习, 每节课、每天、每年都会有不同的积累与提高, 而这些反思的结果正是进行新一轮备课的重要资料, 也是保证下一节课有效的标志。反思的手法很多, 可以写教学后记, 教师间可以相互研讨, 可以问卷调查, 可以对学生进行访谈等, 这些手段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在具体教学工作中也起到检查和评定作用, 也是教师整理教学、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和找出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 更加保障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 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 学习新理念, 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 掌握可行的教学策略, 能应对学生各方面的需求, 这样才能灵活贯通, 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 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
摘要:“有效”不该表演出来的。“有效”不能等同于“有用”, 更不等于“实用”;有效教学最关键的是有效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教学课堂应该是自然、不断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课后反思是下一节备课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进行有效反思, 而这些反思的结果正是进行新一轮备课的重要资料。
(二)蒙氏数学 我觉得这门课开设的很好,这是培养小朋友慢慢地熟悉数学,对数学有一定的了解、认识,还培养小朋友开动脑子,提高动手能力,增强思维想象能力,对步入小学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字宝宝 这是培养小朋友从小认字、看书及阅读能力,这种习惯养成了,是小朋友一辈子受益。现我乐乐已认识不少汉字、词了。
(四)学校开设了好几门兴趣班 绘画、多元思维能力、舞蹈、围棋、钢琴等。还有许多方面呢!这些都是老师们耐心的教导下,使得小朋友们渐渐地长大。
小朋友不但在学习上有很大的提高,在生活上也不例外,就我乐乐来说,她学会了会体贴人、关心人,还是我们家长的小帮手,如爸妈、爷爷上班,乐乐就跟我们说:“爸妈、爷爷你们辛苦了,上班路上要小心。”这句话对她爷爷说的最多了,爷爷听了孙女这话总是笑得乐呵呵的,更加宝贝她了。乐乐也对奶奶说:“奶奶,你是家里最辛苦的一个,每天帮我们洗衣、买菜、做饭,真是我的好奶奶。”不管谁给乐乐买东西了,她都会说感谢的话,我们听的好感动,都说乐乐真懂事,是长大了。乐乐晚上睡觉把脱下的衣服、裤一件件的折叠好,这都是老师日常的教导,让小朋友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乐乐在这园里,做爸妈真的很放心,乐乐在园的一举一动我们都明知。
在这两个月以前,我碰巧看到了正在办的如火如荼的三维设计公开课外场宣传活动,我一时被深深地吸引了。不仅仅是因为我对三维设计的浓厚兴趣,更是为他们积极宣传,自愿付出自己宝贵的时间来传授技术的精神所感动。我毅然参加了公开课,一直至最后。在这两个月的六节课中我学到了太多太多,最重要的是下面两点:
一.经过刻苦学习,我以经对三维设计更加了解,同时也对我工程制图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课堂之上,主讲人a学长和各位协会成员的如火的热情一直感染着我,让我能一直坚持到最后。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没有自己的电脑,本以为我怎么能学好这门离不开电脑的技术呢?但出乎我的意料,学长们充分照顾到这一点。他们适当的放慢脚步,一步步的引领我们,细致的讲解着每一道例题。每次遇到难懂的地方,a和各位协会学长们都会走下讲台,协助我们,手把手的指导,面对面的回答各种问题,这些帮助极大的解决了我们这些“无脑”学弟们的学习压力。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课堂上他们细致的讲解,幽默的话语,温馨的的提示„„这早已经充分的证明了他们技术的熟练,那些学长的名字(a﹑b﹑d﹑e„„)还历历在目。除此之外,他们按课程的安排(Solidworks简介﹑草图设计﹑简单零件﹑高级零件﹑装配体设计﹑工程图设计),分发了适当的作业和资料,这让我们如获至宝,在各种帮助之下我努力学习,不会就问学长。到现在我已经学会了基础知识,现在也真在积极准备着几天后的绘图设计竞赛,同时也对明年的“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大赛充满信心。总之,通过公开课,我在知识上学到了太多!
二.在两个月的期间,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提升了我的办事效率。正是被各位成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我积极的配合他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虽然都是一些挂挂条幅之类的小事,但也表示了我的小小的感激吧。在这些事中,我慢慢的改掉了以前的懒散,大大的培养了我高效率办事的习惯。相信我会把这种好习惯带到以后的学习之中的,为此再次对三维设计协会表示感谢。
三维设计公开课虽已过去,但我会一直记着:正是这几次的公开课和那些无私的协会成员们教会了我知识,教会了我做事。
公开课学习成员:xx
那次上课的学校是教育局指定的, 上课的班级和顺序都是当场抽签决定的。可以说, 每个参赛的老师都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 面对一群陌生的学生, 对学情了解不多。
当时, 我所执教的内容是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的第二节“细胞的分化”, 在引出在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时, 我首先给大家展示了一张“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女孩在病床上刻苦学习”的图片, 然后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1) 同学们知道迄今为止, 白血病唯一根治的方法是什么? (2) 为什么骨髓移植可以有效地治疗白血病呢? (3) 骨髓与血细胞的形成有何关系呢?教学进程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课堂气氛也相当热烈、融洽。我又给大家展示了一张“大陆骨髓首捐香港, 捐献者来自无锡”的图片, 这时, 作为水到渠成的处理, 我适时对学生展开了情感教育, 向他们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如果是你, 你愿意用可再生造血干细胞, 去拯救不可再生的生命吗?”
在这种比较正式的场合, 按照常规思维和中国的教育模式, 即使学生们心里一百个不愿意, 站起来的回答也肯定是“我愿意”, 并且列举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样在评课者的印象中, 才算是一个完美的答案, 也算是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不过在心里, 大家都明白, 这只不过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表象, 真正自愿捐献骨髓的人是寥寥无几, 否则我国中华骨髓库也不会直至今日只有600万份。这样的答案充其量只是学生对教师提问的一种敷衍和教师对所谓完美课堂的一种展示形式。也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我很随意地点出坐在后排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孩, 让他来表个态,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站起来很响亮地说:“我不愿意!”其他同学有的惊讶地看着他, 有的开始掩着嘴巴窃笑;听课者也开始交头接耳。
说实话, 当时我的心里也咯噔了一下:因为我事先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会出现这样的答案。但是反过来一想,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 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的, 我又何必一定要求答案千篇一律呢?况且这不正是考验我的课堂驾驭能力的最好时机吗?所以我一边想着恰当的措辞, 一边不漏声色地微笑着问了他第二个问题:“你愿意告诉我理由吗?”他踌躇了一会, 面带羞涩地说:“因为我怕疼!”听到他的答案, 全班哄堂大笑, 甚至有的人笑得趴在桌子上, 有的笑得捂着肚子。听课的老师都含笑抬头看着我, 等着我来收拾这残局。
等大家笑得差不多的时候, 我不慌不忙地说:“这位同学能够大胆说出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 非常好, 这本身就是一种勇者的表现;我国的捐献原则就是以自愿为原则的, 绝对不会强人所难。不过如果仅仅是因为怕疼的话, 我想一个堂堂的男子汉, 区区一点疼怕什么呢?”接着, 我话锋一转:“我知道抱有怕的想法的同学不是一个、两个, 而是有一大群, 有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因为每个人对不了解的东西总归有一定的畏惧心理。我建议大家课后可以多看看有关骨髓捐献的资料, 加深了解。到时你就会发现这其实也只不过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 绝对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接着, 我就骨髓捐献的过程作了简单的介绍。据统计, 约有90%的公众对骨髓 (造血干细胞) 的移植方法、移植安全性和风险性等知识掌握不够, 对其过程的了解还停留在对字面含义的简单理解上, 普遍认为捐献骨髓需要直接从供者骨内或脊椎内抽取骨髓。正是这种惧怕心理,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加入志愿捐髓者行列, 造成了供者的流失。实际上, 捐献骨髓与普通献血没有本质区别, 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骨髓移植的技术越来越简单、安全和有效。目前采用的骨髓移植方法类似于一般献血, 只需采集50~100毫升含有造血干细胞的血液输给患者。在正常情况下, 人体的造血干细胞本身就有50%处于静止状态, 供者所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只占人体内造血干细胞总量的0.3%~0.5%, 在完成采集后, 供者的造血干细胞会迅速增殖, 一两周内完全恢复, 所以捐献骨髓对供者的健康不会产生不利影响。但是, 它的意义是非凡的, 因为每年有很多病人由于没有配型成功而离开人世, 国家建立资料库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求, 提倡向社会奉献。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生命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根据国际红十字运动的宗旨和各国骨髓库的惯例,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自愿无偿的。
当然, 由于中间插入了这些事先没有准备的知识, 所以后面准备的课堂巩固练习没有完成, 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我一直在思考:这节课我的教学任务完成如何?虽然, 在接下去的课中我还得去弥补上节课的练习, 但是我仍觉得:值!
4.12学生和我盼望已久的公开课终于来了。尽管之前在校内已开过两次的课了,但是学生和我还是紧张。从本次公开课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我体验到了快乐、感动。快乐是因为课堂本身带给我的意义,感动是因为我的学生他们虽稚嫩但认真的表演让我感动。同时并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也感谢本专业老师之前对我课程提出宝贵的意见,感谢教务处领导对我本次开课的支持与鼓励。这次的公开课对于我来说,不仅起到锻炼自我和展现自我的机会,还对于自我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
一,接下来谈谈同行们对我课堂评课的内容:
本节课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大家都认为开得比较成功。我综合一下听课老师们的评议是:
1,这节课成功地应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2,教师的课堂设计良好,采用分小组成立企业表演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更进一步的掌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
3,寓教于乐,寓德与教,本节课程亮点较多,比如引入《弟子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展现教师本身的人文素质(这是晋江职校一位同仁的原话);
4,整节课教师教态自然,引导得当,与学生之间进行了很好的互动,效果良好。
5,当然也提出了不足,比较多提到的就是没有板书。由于制作PPT授课,而忽略板书的书写。
二,总结经验教训,我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1,课前的准备。本节公开课整体设计的方案,我花费了很多时间,从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PPT制作、指导学生表演内容等,我不断修改、更正。
2,树立课堂信心,完美展现风采。在开公开课前学生和我都紧张,因为学生有9人上台展示本企业的产品。我就采用心理暗示法,鼓励自己好好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舞台”。3,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这是当下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4,通过三年半的教学工作,我总结了几点维持课堂纪律的方法,若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1)教师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我个人更注重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包容学
生缺点,帮学生找出自己的优点。
(2)教师本身的专业知识要过硬,这样才能更吸引学生。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引导。只有真的用心去关心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受
得到。他们会懂得去感恩的。
(4)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引用网络最新,最火的一些相关资料,图片或
视频或新词语。
(5)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比如以分小组的形式,或成立企业的形式,或小组比赛的方
式,学生表演展示的方式等等。
【公开课《法国号》教学心得】推荐阅读:
法国雨果名言07-06
法国留学费用06-12
dutyreport介绍法国10-14
介绍法国的英语10-30
法国大学留学优势05-26
法国申根签证在职证明06-30
关于法国巴黎的介绍07-06
模联立场文件法国10-27
法国高考作文题11-19
去法国留学的条件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