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设计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语教学设计(精选8篇)

英语教学设计 篇1

Food and drink

教学内容分析

饮食话题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只要老师引导得好,可设计许多的内容。同时“饮食”话题也是初中阶段必会的以及各类考试中经常涉及的重要话题之一。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练习“吃”和“喝”的话题。结合时间的表达和“饿了”“渴了”的表达引出“想吃什么”,“想喝什么”的话题,练习常用的表达。并介绍两种单词,food words and drink words,所涉及的语法现象为不可数名词量的表达。食品有:bread, rice等,饮料有:tea, milk, water, juice等,引出 a cup of, a bag of, a glass of, a bottle of, a piece of,学生基础较好的班可给出a bowl of, a box of等。与此同时运用所学过的 how many句型,进一步学会不可数名词量的提问和应答。

73课复习时间的表达,引出“饿了”“渴了”的表示方法。并学习一些表示中外食品的单词。本课作为74课的预备课。

74课学习功能句 “想要„„吗?”“„„怎么样?”的表达。为74课的第二部分 “购买食品”做好铺垫。

75课在73、74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过的句型做调查。

进行第二轮语音复习。定位在最基本的/i/,/e/和/i:/三个单元音上。

●语音及词汇教学建议

准确、熟练的运用最基本的/i:/, /e/ 和 /i/三个单元音。

教师在教每一个单词时都要注意它是属于可数名词还是不可数名词。要特别关注“量的表达”。

教单词要用多种方法,如:利用拼读规律,利用学过的单词迁移,联想法等。

掌握以下词汇:

food, drink, hungry, thirsty, water, eat, rice, bread, meat, tea, milk, glass, a glass of,would like, I’d like=I would like sth, porridge, fish, dumpling, fruit

piece, a piece of

理解以下词汇:

hamburger, needle, potato, chips, coke, coffee, madam, dear, ice, cream, ice cream, USA, different, vegetable, sometimes

●听力训练建议

本单元第76课的听力训练材料是根据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安排的,训练学生首先抓住重点,听出对话发生的地点,每人所要的东西。听力材料可以听两遍,学生听懂后完成练习册。

●语法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语法教学是:

(1)some,a/an的用法,some与可数、不可数名词连用,以及不可数名词的量的表达。

(2)How many + 可数名词复数+ can you see?及回答。

How man +可数名词复数 + are there?及回答。

重点难点:

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分类以及不可数名词量的表达应是本单元的重点。这些词如何分类?没有太多的语法规律可循。主要是中英文表达习惯上的不同。要靠记忆和运用来区分它们。如:cake可数,但bread就不可数。

教学中注意以下几项:

1.记住并能灵活运用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如:some cakes, some bread, some rice等。

2.树立不可数名词的概念,如:一般的液体不可数。并学会量(单复数)的表达,如:a bottle of juice, a cup of tea, a glass of milk 等。

3.学习关于询问“多少”的提问和应答(主要是带有量词的不可数名词)。并注意 some, many, any, a, and an 的用法。

4.注意要设计情景,多练习使用以下句型: Would you like „? 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口语交际用语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口语训练包括三个项目:(l)人物与想要的东西;(2)在实际情景中(如商店,餐馆,家里)谈论饮食;(3)How many句型的口语练习。

关于食品的话题是最常用的情景对话之一。如此重要的话题老师应在课堂设计上多下功夫。可多联系实际,模仿真实的场景。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安排实物,讲桌当柜台),让学生按实际的爱好和意愿购买“柜台”上的饮食,进行口语训练。

除了利用课文对学生们进行口头训练外,还可利用workbook中第74课练习3,以购物为话题训练学生。如有可能,可用一些实物让学生表演。

注意以下功能句:

表示该干什么了: It’s time for(supper).表示“渴了”“饿了”: I’m thirsty.I’m hungry.表示多少: How many bottles of water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I can see three.表示早餐/中餐/晚餐吃什么: What do you have for breakfast/ lunch/ supper?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supper?

What does your friend have for breakfast?

What would your friend like for supper?

表示想要什么: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a bottle of apple juice.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Oh, yes.表示怎么样: What about something to drink / eat?

表示提供帮助和建议:Can I help you, madam? Yes, I want some rice.Do you have any ice cream?

●写作训练建议

多利用workbook。其中,在73课练习3完成对话后,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将自己饮食习惯写下来。

另外,76课练习8,写回信也是很好的写作训练。可将学生分成四人的小组。让学生们在小组内部仔细阅读Robert的来信,分析它所提出的问题都包含几方面。回信该如何回答?还可写些什么?四人可适当分工:两人收集课文中的句子,两人起草回信。然后认真阅读课文,从本单元中找出回信可用的句子并整理出来,备用。小组集体完成一份回信,作为作业 交给老师。最后,教师可设一定的奖励。

参考答案

Dear Robert,I’m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and I know you want to come to China.You talk about Chinese food in your letter.Do you know Chinese food tastes the most delicious in the world? We cook something in many different ways.We can stir-fry, fry, steam, boil, smoke and so on.We have eggs and milk for breakfast, have rice with vegetables, meat and fish for lunch, noodles and dumplings for supper.Chinese food not only tastes good but also has good nutrition.Sometimes we go to McDonald and Kentucky Fried Chicken.But I don’t like them very much.For drink, we often drink vegetable and fruit juice, mineral water, and all kinds of milk.Coke and sprite are children’s favourite drink.But I like Chinese tea best.We have a lot of traditional food and home cooking dishes here, for example: Beijing roasted duck, instant boiled mutton, sweet and sour fish, home-style bean-curd and so on.Now we like home cooked food better than take-away food.Beijingers like bean curd, very much, too.If you come to China, I’ll show you around the city and you can taste these foods one by one if you aren’t afraid to get fat.Best wishes

Yours

英语教学设计 篇2

1.长期以来, 语文教学的无设计意识与无设计教学。

许多教师尽管从事语文教学许多年, 可是在每一轮六年的教学过程中, 多数时候是拿着教参备课, 照抄教案, 根本没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这样的教师经常是走一步看一步, 今天发现哪里有不足, 今天就去补救, 明天发现哪里还该改进, 明天就去落实。学生六年以后, 应该有什么收获, 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状态, 心里没有底;而对这六年中, 每一个阶段该达到什么目标, 每个阶段该做什么, 为下一个目标该做什么铺垫工作, 心里是模糊的。

2.课程设计的“他设计”。

国家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没有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设计”, 这只是“他设计”, 而非“真实我设计”;教师没有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做出针对“我”和“我班学生”的设计, 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没有连续性的工作措施, 这种带有随意性、自然性的工作, 不是“真实我设计”;教师没有对学生发展的远景规划实施自己的构想, 最多只是按部就班地实施课程标准, 这也还是“他设计”, 而非“真实我设计”。

3.教学设计的“小设计”。

许多教师虽然也进行教学设计, 但只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计, 是一种“小设计”, 在教学实施中临时遇到问题, 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来补救。比如, 低年级写话练习, 该进行多少次练习, 每次练习什么内容, 每次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 每次练习之间有没有能力递增等, 教师没有进行系统化的设计, 没有完整的“大设计”, 这样教学就只会事倍功半。

教学实施“我设计”的缺失必将导致以下问题:

1.没有真实并自我化的目标预设, 没有目标达成度的控制评价, 使实施随意而低效。

2.语文教学、教育的自然性, 使学生语文素养乃至生命发展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期待的程度。

3.没有个性化的设计与没有思考的教学, 不能提速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我设计”的内涵

1.“我设计”以“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指导思想, 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关注, 是对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的关注, 是对其发展现实状况和发展可能的关注。

2.“我设计”遵循小学生发展目标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的全部运作, 都是为了学生的生命发展:展示学生生命的活力, 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 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 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要求, 是“我设计”的目标定位, 其各领域、各年段的要求是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准则, 但遵循并不囿于,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适当“弹离”, 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与个性。

3.“我设计”的个性化。教学是艺术, 艺术就要有个性。育人目标总的来说是一致的, 但“条条大路通罗马”, 每个人的具体操作应该是富有个性特色的。因而, 隐藏在操作背后的理念也应该是千差万别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 这“自己的教育理念”从整个育人的意义上讲是十分宽泛而丰富的, 各自的信奉点与表述方式也允许丰富多样, 只是根本点与关注学生生命发展是一致的;而从学科教育的角度看, 自己的理念必须要把学科教学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思想内核。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要有强烈的“确立自己的理念”意识, 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归纳、提炼, 形成科学的观念, 甚至观念系统;同时, “自己的理念”不要只是一些书语, 一些概念, 而应是一种思想体系, 要有具体的理论要义, 用方式、方法甚至模式来支撑。

4.“我设计”是“大设计”, 是系统设计。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 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教学设计是一种策划, 它要求教师跳出传统的“做教学计划”和“备课”的思维和视野。

5.“我设计”的教学实施是有指导有预设的实施。在这个实施过程中, 教师不断地反思, 把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做“行动的研究”, 注重教学过程性经验材料的搜集、整理, 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 注重写作和发表 (行动研究说的“公开”) , 要求累积成果, 用成果积淀自身生命的“厚度”。

三、怎样进行“我设计”教学

按照小学语文“我设计”教学的观点, 一个经过了新课程理念洗礼的教师, 他的教学设计, 不应该只是随意的一个学期计划, 他也不只会盯着某一篇课文、某一个知识点去预设教学步骤。这样的教师的“我设计”教学, 落实到课程实施的预设上是三级预设。

(一) 战略性构想:六年预设

与新课程同行的教师, 应该致力于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以“我设计”教学为载体, 提高自己的成长速度。这样的教师, 要将教育教学的总体规划纳入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将教学预设融入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设计之中。

教学预设的第一级是较为宏大的战略性构想。教师每接手一个新班级, 特别是接手一年级教学工作, 应该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把学生未来几年 (或整个小学六年) 的学习与发展都预设在自己的规划里, 来一个大的教学设计。这样, 他心中时刻有一个学生发展目标的预测、设想, 每一个阶段班集体建设该达到什么目标, 学生发展该达到怎样的状态, 教师心中昭然而行动的目的性强、自觉化程度高。俗话说,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工匠类的教师与智慧类的教师的差别即在于此。

[案例一]

四川的吴晓兰老师在新一轮六年教学前, 首先进行了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设计。这个系统包含:

总的特色主题 (教学品牌) :“学生自主成长”。

(一) 教育教学的理念:1.基本理念;2.学科教育理念。

(二) 班级自主化管理:实现人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三) 学科学习自主化:1.教学方法的选择;2.学习方法的选择;3.评价方式的变革。

(四) 六年级与一年级学生发展状态勾勒。

下面, 我们来“点击”其中的一点“学科教育理念”看看:

1.教学与生活建立联系, 让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采取多种游戏活动, 培养竞争意识,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3.以多种读的方式, 促进理解和感悟, 避免枯燥乏味的分析说教。

4.以情感育人, 以情换心,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 树立大语文观,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6.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7.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样的“蓝图”勾勒, 导引着教师自己的教学实施行为, 使语文课程实施达到较好的效果。

[案例二]

刘诗珍老师的“六年教育理想远景”是这样描述的:

六年后的这批孩子, 身体健康, 他们面色红润, 目光清澈, 挺直着脊梁;他们情感丰富, 心地善良, 乐观向上;他们写得一手好字, 行款整齐, 字体漂亮;他们会说一口标准、流畅的普通话, 与人交往言语得体, 不失文明与大方;他们热爱语文, 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 对美文佳句能自觉地积累与欣赏, 并受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知道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去听, 去想, 去问, 去讨论, 去上网;他们为人随和却不压抑个性的张扬, 表达出自己鲜明的主张;他们思维灵活, 常有奇思妙想, 每人至少有一项自己的特长。

这样诗化般的远景描述, 展现着教师的教育憧憬, 贯注着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它将导引着教师有理想、有激情地进行语文课程的实施。

(二) 战役性构想:学期预设

有了大的教学构想, 还应该对每一年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和班级工作做一个预设, 这是阶段性的预设。新一学期的规划, 是在前一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 是对六年预设中相关阶段设计的修正、补充、完善。因为事物总在变化, 大的教学构想也不是一成不变, 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尽量全面、仔细地反思, 从而做出下一学年、下一学期的预设。接下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按照“预设”有序实施, 同时又不被“预设”捆住手脚, 这样, 学生每一个阶段的生命发展才会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

语文课程实施的学期预设, 也应该是个性化的。但也有些基本的内容应该写清楚。我们将学期预设设计成了一种表格模式, 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做好学期课程实施计划。

(三) 战斗性构想:单元与课的预设

有了六年预设和学期预设, 当我们面对一本语文书, 心中是居高临下和豁然开朗的。现行教材, 内容都是分组、分单元呈现, 是不是就只管照此备课教学呢?怎样让学生在单元学习中得到最大收获?这些问题的答案便会因宏观、中观的教学设计已成竹在胸而心中昭然。

单元预设实际上是对教材单元学习的补充、拓展, 同时又是对六年预设、学期预设鸟瞰的回馈、照应和实施。

至于课的预设, 那是对学期教学预设和单元预设的兑现、生成。有了以上各个层次的预设, 进入到课的预设的层面, 在上述教学预设理论、方法的指导下, 语文教学将会变得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 “‘我设计’教学”, 承载着教师的学习、实践与研究, 是教师在充分学习基础上的规划和再学习, 探索创新和反思研究, 是将学习、实践与研究融会于自主建构的过程中。这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教师“有规划地教学”, 教师在发觉自己已有一定的学识积淀和经验累积后, 就不能再满足于一般意义的教学, 而是精心设计自己的教育教学品牌、理念、教学 (教育) 远景、操作模式与方法, 甚至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图案设计》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欣赏平移、旋转、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能够灵活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过程与方法:经历收集、欣赏、分析、操作和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对典型图案设计意图的分析,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各种图形变换设计组合图案。

难点:将基本图形创造性地应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变换,设计出和谐、丰富、美观的组合图案。

教学过程

1.赏一赏(情境展示,知识再现)

教师用电脑演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形,回忆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用美丽的图片捕捉学生的眼睛,帮助学生回顾图形变换的基本性质。

2.找一找(追根溯源,掌握本质)

教师用电脑演绎基本图形经过不同的变换后得到组合图案的过程,归纳共性:(1)形状不变,大小不变;(2)变换前后,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学生观察图形,将基本图形从组合图案中分离出来,并说出此基本图形的变换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图形,学生认识到图形变换的本质是“简单图形的复杂变换”。用几何画板直观地演示出图形变换的奇妙与美丽,学生感受数学的生动、灵活和美妙,创作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3.炫一炫(小试牛刀,情感分享)

教师展示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设计的组合图案。

教师提出问题:①请你介绍你这幅图案是由什么基本图形经过怎样变化得到的;②还有其他变换方法吗?③你还能设计出其他更为漂亮的图案吗?④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和做法。

学生展示其搜集到的组合图案并辨析图案。

教师归纳图案设计步骤:(1)选取基本图形(不要过于复杂);(2)依据各种变换的基本性质设计图案。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画一画(动手实践,学以致用)

教师:小芳想为自己的房间换上新的墙纸,你可以帮她设计一下墙纸吗?

学生分组进行图案设计。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为学生创造了与人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与人交流,集思广益。

5.比一比(民主评价,理性建构)

教师:请同学们展示你们各自所确定的基本图形及变换出的组合图案,简要说明在你的图案设计中运用了哪些图形变换?

教师找5~8组学生代表展示设计成果,说出作品的设计技巧和优胜之处,最后全班学生用表决器选出三幅最优的作品。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展示其创作成果,在促进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增强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意识。

6.结一结(自我小结,体验成功)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图案设计的关键,即选取简单的基本几何图形,通过不同的变换组合出丰富的图案。学生通过填写作品评价量表掌握图案设计中蕴含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

《边城》教学设计五环教学设计 篇4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领略湘西边远小城神奇秀美的风光。

2、感悟边城淳朴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

3、欣赏小说朴素、饱满、不雕饰的语言。过程和方法目标

1、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 会分析人物形象。

2、概括小说的情节,领会小说主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这颗‚千古不磨的珠玉‛,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图景,感悟至 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同学们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节 操。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引 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各方面。在课前充分预习,反复朗读的前提下,课堂 上着重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的手法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课时

在同学充分预习的前提下,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湘西风景的光碟、电影《边城》片断影视资料。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用竹笛和古筝合奏的江南民乐《月光下的凤尾竹》作为背景音乐,用多媒体播放几幅湘西风景的画面,同时用画外音朗诵下面这段话:‚《 边城》这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她完美无瑕的融合和游刃有余的真实,通过流自笔端的汩汩文字,载着清雅恬静的风景与这水乡故事一脉相承 的完整,使得我们不由自主地要走进这座用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淳厚 的世俗人情及作者缠绵质朴的爱和人性美构筑的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古 老边城,去发现它、展示它、品味它。‛

二、感知情节:

1、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边城‛中与课文相关的片段

2、由两个学生合作(补充)概括课文节选部分的情节。

3、教师结合‚边城‛全篇来概括小说的整体情节。

三、分析环境:

1、风景美:

《边城》课文很长,布臵了同学们扎扎实实的预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明确:豆绿色的水 天气明朗 落日

薄雾

白云

‚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欣赏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给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感觉)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2、风俗美:

(1)、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一谈?

端午节:

龙舟赛

捉鸭子比赛

(这官民同乐的龙舟赛,展现的就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中秋、过年: 月下对歌、狮子龙灯、放烟花

(2)、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祥和、和睦、和谐)

突出的都是一个‚和‛字,所以这里的人民‚莫不安分乐生‛。这氛围是不是和《桃花源记》诗意生活相类似。这就是边城人民生活的独特的生活环境。

3、人情美:

在边城这样诗意祥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了一群怎样的人呢?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先看看作者写了哪些人?

明确:翠翠与傩送;翠翠与爷爷;爷爷与过渡人;爷爷与老熟人;顺顺与儿子……

下面我们分三大组一起来探究边城的人情美。一、二、三组探究翠翠与傩送的感情;

四、五组探究翠翠与爷爷的感情;六、七、八组探究爷爷与乡邻的感情。找出最能表现人情美的那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有关语句。

A、翠翠与傩送:(爱情)先请是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P18翠翠与傩送的对话。

翠翠:单纯(语言:我是翠翠)、可爱(回答时的神情:轻轻地、悖时砍脑壳的)。

、从刚才的朗读中可看出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怎样?(不好,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子‛)

2、傩送有没有生气?请同学谈谈傩送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傩送:(他捉完鸭子后已是天黑,但他看到翠翠后主动询问,对话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傩送根本不认识翠翠,但他还是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这里等不行,到我家里去)关心别人,古道热肠 傩送:(动作、神态:笑)心地宽厚,热情开朗

3、翠翠对傩送的印象有没有变化?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心理)

明确: 在她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时,她‚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的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吃惊‛的是傩送对自己不但不记仇,还派人把自己送回去;‚害羞‛,十三岁的翠翠,得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照顾,心里面还是有几分羞涩的,几分难为情。

‚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

心理描写,把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含蓄地表达出来。

这个片断,着重通过语言、心理、神态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一个宽厚热情的帅哥形象。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在边城的青山绿水中,两位拌嘴的年轻人却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蒙胧的纯洁的初恋之情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动呢? B、翠翠与爷爷:(亲情)

爷爷与翠翠间的亲情,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爷爷对翠翠的感情?

爷爷非常疼爱翠翠。比如看赛龙舟时,他不忘叮嘱别人送翠翠回家。(四次)

然后,我们来看一看翠翠对爷爷的感情?

第六部分当爷爷说到翠翠长大了时,翠翠说‚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这些话表现出的是翠翠对爷爷的关心。况且下面还有这一句:‚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我认为这句话也是写翠翠对爷爷的感情的,她看到爷爷越来越老,已经想着替爷爷守船了。(语言)

不过,在文本中,在另外一件事上,爷爷没有弄明白翠翠是怎么想的,并且祖孙二人似乎真的是有那么一点隔阂了,大家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事吗? 明确:爷爷不理解翠翠的内心状态。

1、请学生朗读;

2、分析几句对话:‚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语言)这都是话中有话啊。第一句翠翠对爷爷有抱怨,因为在爷爷的话中,居然没有说翠翠惦记着的傩送。第二句话,是因为这只鸭子是大老送的,如果是二老送的,即使是几根鸭毛,翠翠也会爱如珍宝吧。

3、第五部分写到爷爷和翠翠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句话‚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这句话里说‚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怎么理解?

爷爷:记忆所止处:让天保娶翠翠;项原则

翠翠:记忆所止处:思恋二老。

从全文来看,在爱情问题上,一开始.祖父的确不是很了解翠翠的想法,这也给翠翠带来了烦恼。不过虽然如此,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祖孙二人的感情。翠翠对爷爷一如既往地依赖和关心并没有发生改变。这份纯真的祖孙情怎不令人感动呢? C、爷爷与乡邻:(友情)

①爷爷与‚老熟人‛:

提问:文中是怎样描写爷爷与‚老熟人‛的关系的呢?

‚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喝一杯雄黄酒。‛(白描)

‚两人一面谈些端午旧事,一面喝酒,不到一会儿,那人却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

两个寂寞的老人,一辈子的老交情,端午节,别人都在图个热闹,他们却找了个清净之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喝杯雄黄酒,来个一醉方休。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之间的这种纯朴的友情怎不令人羡慕呢?

②、爷爷与过渡人:(友情)

这里的人情非常淳朴、厚道。(语言、动作)第六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乘船过河后,一定要给钱,而爷爷却坚持不肯收,为此两人还起了争执。爷爷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礼轻仁义重‛,虽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钱,但他还是领了这分情。

③爷爷与顺顺

龙头大哥顺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扶危济困、乐于助人。送鸭子、粽子给爷爷(慷慨大方)

这里生活了一群多么淳朴、善良、可爱的人啊!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翠翠与爷爷间纯真的亲情、爷爷与乡邻之间纯朴的友情,总之,小说给我们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纯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这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四、如果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边城的特点,你会用一个什么字(或词)呢?

参考答案:例如:‚美‛边城山美、水美、人更美:‚爱‛通过爱情、亲情、友情‚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纯‛边城民风纯朴,边城人心地纯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自然‛这里的人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师点评: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的理想是要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五、拓展深化:

沈从文想通过美丽的边城,告诉我们什么呢?(总结主题)

明确:作者描写的湘西,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里民风淳朴,人民淡化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相对于当时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赞美、批判、呼吁)

主题是:

赞美: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 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品德与人格。

六、通读全文探究:

除了以上分析的人情美之外,小说还为我们展示了边城的哪些其他人情美?

参考答案::

1、军民同乐;

2、顺顺与儿子之间的父子情;

3、《边城》中显示的天保与傩送的兄弟情。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感受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同学们,如果有时间,我希望大家阅读《边城》的全文;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大家到沈从文的家乡——凤凰,去欣赏边城的美丽。

七.课外拓展:

研讨:

1、作者沈从文为什么能把边城湘西普通人的生活写得如此美好?

‚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明,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家书)

2.既然本文作者充满‚爱‛写了人间的爱和真情,为何不以爱或与真情有关的词语作题目,而以‚边城‛为题?

-------沈从文是湖南凤凰县苗族人,生于湘西长于湘西,21岁时抱着对新的人生和新的世界的热烈追求与向往才来到北京,然而迎接他的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们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他每日每时目睹的是一群自私、懦弱、虚伪、卑鄙却又冠冕堂皇、假冒斯文的灵魂。‚五四‛运动创造的精神使他愈来愈坚信:目前这个黑暗社会旧有的一切实在不能也不应继续存在下去了。我们这个老大的国家要脱离目前的苦难,惟有重造有形的社会和无形的观念。因此,重造国家、重造民族品德成了沈从文最热切、最坚决的追求。为此,他一面以愤怒、颤栗的感情,选择男女关系为解剖的切入点,对都市上流社会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众生相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描画,另一方面他又把探寻的目光转而投向他早年生活过的每那个‚充满原始神秘的恐怖,交织着野蛮与优美、浪漫与严肃的‛湘西社会,凭着他对故乡下层人民怀有的那份‚无可言说的温爱‛之请,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那里的风物唱出了一曲又一曲心灵的恋歌,而《边城》正是其中最优美动听的一支。

‚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边城》所写的那种生活确实存在过,但到《边城》写作时(1933---1934)已经几乎不复存在。他在《长河。题记》中说:‚去乡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惟惟利的人生观。‛

由此,不难看出,他创作《边城》的用意在于要跟两种现实进行对照:一种是用‚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男盗女娼相对照;二是把湘西社会的‚过去‛与‚当前‛相对照,即把过去的‚人情美‛与今天的‚惟惟利的人生观‛相对照。在这两种对照中,使人们能够‚从一个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的倾心,健康诚实的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它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生活是真实的,又是理想化的。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

《养花》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5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搜集有关老舍养花的资料。

一、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养花》是老舍先生1956年给报刊写的一篇散文,刊载在1956年12月12日的《文艺报》上。通过写养花的过程,表达了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本文内容通俗易懂,层次清楚,句和句,段和段之间连接紧密,过渡自然,逻辑性很强。是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感悟生活的好材料。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借助工具书基本上可以自行阅读,并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容易,但是如何在了解作者内心世界的基础上,获得属于自己的良好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是一个难点。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以及预习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

1、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在朗读感悟中培养学生探究语言文字的能力。

3、使学生能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文本,同时对老舍养花提出一些疑问,或者提出自己对养花的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关于老舍养花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人们都爱赏花,有的人更爱养花。哪些同学自己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养花是件非常有乐趣的事,今天,我们学习《养花》,看看老舍先生对养花有哪些独到的感受。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验收预习第三项,介绍写作背景。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 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旅美时得了“腰脊骨软组织粘连”,动了手术。后来在回国途中,病情加重,到香港已不能走动,只好留在香港。到北京后,一直留下了“坐骨神经痛”症--即课文中说的“腿病”。

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课文作铺垫。通过对作者养花的介绍,更加激起学文的兴趣。

二、验收预习第一项,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出示预习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2)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搜集有关老舍及老舍养花的资料。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

过程:4人小组学习,由小组长负责组织轮读课文,互相倾听,汇集预习中读音、生字词问题,并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由组长负责记录在预习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学成果与遗留问题。

a、教师出示整理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计较、门道、昙花、菊秧、大雨倾盆、狂风暴雨、奇花异草、三年五载、秉烛夜游、有益身心、胜于吃药、置之不理、自生自灭

(注意矫正计较的“较”、昙花的“昙”倾盆大雨的“倾”的读音。)

b.说说自己弄懂了哪些词语。

(注意弄懂“计较、门道、秉烛夜游、置之不理、三年五载”的意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在学生经过课前预习、课堂上小组学习、教师的强化指导,以此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三、验收预习第二项,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指生按自然段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给每一自然段列一个小标题。)思考:作者围绕养花讲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养花要摸门道;养花有益身心;养花使人喜悦;养花使人伤心;养花的乐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可以整体有序的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这在教学大纲中对高年级段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谈谈自己已经读懂了什么?

预设:

(1)老舍先生养的都是好种易活的花。

(2)养花很辛苦。

(3)养花能增长知识。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设:

(1)“花草自己会奋斗”是什么意思?

(2)养花其实很辛苦,而老舍先生为什么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体现作者爱花的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课前互动,练习感觉:

1、动作感觉:师动作演示,生感受烫、酸、冷

2、语言感觉:冰( )火( )花( )蜜( )

“千朵万朵压枝低”让人感觉花( )

“日出江花红胜火”让人感觉花开得很( )

“一枝红杏出墙来”让人感觉花有挡不住的(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人感觉花开得很(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人感觉花丛中很( )

一、谈话引入,瞄准感觉。

从课前的感觉练习中,我们感觉到,花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缤纷的色彩,给了我们丰富而敏锐的感受。自古以来,诗人作家写花的很多,不同的诗人和作家对花的感觉也不一样。我们已经初读了《养花》这篇课文,知道著名作家老舍正因为爱花,所以才养花。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大作家的业余生活,去尽情体味一下老舍先生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板书:养花 --乐趣 )

设计意图:从动作感觉到语言感觉再到感觉老舍养花的乐趣,这一阶梯式的训练旨在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觉体验。老舍是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从养花这一平凡小事中感受到无穷乐趣,孩子们也应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培养一颗“心眼”去感觉体验,才能发现作家之趣,文章之妙。

二、深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出示中心话题:

老舍从养花中获得了哪些乐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结合中心话题自己默读、感悟。

2.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讨论疑点。

3.全班汇报。

采取一人发言,其他人补充及教师点拨的形式。

预设:着重理解以下内容:

(l)“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可以体会出作者爱花,确实把养花当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感。)

(2)作者养的花没有奇花异草,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这句话中“自己会奋斗”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指有些花草不怎么选择天气,不怎么需要养花技术,就能自己生长。作者爱花,养花,不是为了研究和试验,而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乐趣。所以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

(3)作者养花,不是对花“置之不理”,而是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地关心它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花有感情。作者在照管花的过程中,摸出了一些规律,增长了知识,从中得到了乐趣。)

(4)“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这是作者学会养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这就是乐趣。)

(5) 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如此循环”指“像这样循环”。指作者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这句话是说养花付出的劳动可以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调节,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比吃药效果还要好。在辛苦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的感情。)

这里有两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a.作者为什么说得感谢它们?(因为养花,作者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了调节,消除了久坐或久站带来的腿部不适,代替了吃药,自然身体好,心里更高兴,这就是“有益身心”的意思。)

b.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为什么?(作者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反而从辛苦中体会到了乐趣。“这多么有意思呀!”这就是作者劳累后的感受,这是苦中有乐,是劳动带来的快乐。)

(6)、投影出示句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a.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b.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c.补充空白,强化感觉。

师:a、老舍在劳动中发现了真理,其实我们还可以从他的文中

发现不少真理,继续读下去,你也会发现不少真理的。

不劳动,就( ),这也是真理。

b、你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真理,联系你的生活说说:

不劳动,就( ),这也是真理。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补充是为了丰化文本的内涵和丰富学生的认知。如“不劳动,就不能摸着门道”,迁移至学生的生活就是“不劳动,就不能得到知识”。文中言已及而意未露之处由学生来补充,既训练了语言和思维,又提高了认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7)作者养花能得到别人的赞赏,并与朋友分享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这也是养花给作者带来的乐趣。

(8)菊秧遭灾,不怪暴雨,也不抱怨邻家,只是自己默默承受。说明作者宽厚待人。当花受到摧残时,养花的人难免忧伤,这说明作者对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伤心中表现了作者爱花、惜花之情。

(9)从小猫上房看出了院子里的花草很多。菊秧有“三百棵”,“砸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 还养着昙花…… 说明:老舍养的花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多。“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些都说明老舍的花养得很好。对养花充满了乐趣。

(10)养花的乐趣,归结起来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

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作者从养花中得到这些乐趣。正说明作者爱劳动、爱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随机板书: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

即须劳动   又长见识

小结:作者通过养花,掌握了养花的门道,在他眼里,花草就像孩子一样需要呵护,这足以看出他对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热爱。走近自然,珍惜自然,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篇。课堂上,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深刻领悟到了作者养花的乐趣和表达的的情感。

三、回顾全篇,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向生活延展。

a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养花的新认识。

设计意图:在引领学生体会养花的乐趣,通过回顾全篇,由文本向生活延展,将语文打开。

b、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

(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设计意图:向读作者、读人的精神世界延伸,使学生理解文如其人的道理。

3、 向课外拓展。

推荐阅读:老舍的《劳动最有滋味》或《劳动的开端》

四、布置作业

选择一种喜欢的花草写一篇短文,要写出这种花草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欢它。如果你养过花,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有喜有忧 有笑有泪

养花 -乐趣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

即须劳动 又长见识

课后检测:

一、填空,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烛夜游         ()之不理         ()花()草

三年五()        胜()吃药

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我爱花,( )也爱养花。我可还没成为养花专家,( )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 )开花,我( )高兴。

2、花(  )多,( )没有奇花异草。

3、( )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 )会死的。

三. 将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 不加强环保,人类就无法生存,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白杨》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6

gzslhxx-hjd

一、教材依据

该课程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白杨》。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标还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白杨》一课时,设计了“质疑--解疑--精读”三个主要环节,就是力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又为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很好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多积累,引导学生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三、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学生对西部大开发的情况了解甚微,所以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个难点。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

(二)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分析,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抓住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小组交流、观看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爸爸的话,从中了解到爸爸介绍白杨的三个特点。

(三)技术准备:本教学活动策划是以文本资源(教材)为主,同时积极利用课外资料和图片平台进行有机地整合,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

1、利用课外资料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戈壁环境的恶劣,来进一步感悟白杨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戈壁滩上还生长的高大挺秀,说明白杨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极强。

2、充分利用课外资料,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过去,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从而更好的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决心。

(四)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的研究说明:

1、在讲课之前,请学生了解爸爸、妈妈是怎样工作的。

2、通过收听广播、看报、上网等途径查阅有关新疆和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3、利用多课外资料和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有效的帮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本课教学过程设计:

这是一篇借物写人的文章,作者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是写人,是赞美边疆的建设者们。作者先简笔勾画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礼赞白杨坚强不屈、生命力强盛的内在品格,最后写小白杨迎着风沙茁壮成长。这是文章的一条明线。然后写爸爸,先写爸爸看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再写爸爸严肃地向孩子介绍白杨树,最后写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这是人物神情变化的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如何处理呢?怎样才能不顾此失彼呢?我选择了前半部分重点抓明线,突出白杨的形象;后半部分重点抓暗线,突出边疆创业者的形象。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

2、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引疑推导法;情感体验法。

2、利用课外资料和图片辅助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悟爸爸的言行和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热情歌颂建设者不畏艰苦创业的精神,它不仅表现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培育下一代边疆建设者的精神上。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白杨的三个特点,通过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爸爸两次陷入沉思的内容 。

七、教学准备:新疆、戈壁资料。(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没有人烟,到处是石头、沙子。一刮起风来,天是黄的,地是黄的,到处是风沙,让人睁不开眼睛。)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一辆开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同学们,你们见过戈壁吗?图文理解戈壁滩的景象。

1、  师提问:有什么感受?(生:荒凉,没有生机)你来读一读书上描写戈壁的段落。(指名读○1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

(二)师:戈壁滩上的卫士指的是什么?(生:白杨树)白杨树有什么特点?默读课文,用概括性的词语写在书上。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板书:

1、第○3自然段:高大挺秀

2、第○14自然段:易种植,适应性强

3、第○14自然段:坚强不屈(学生找出爸爸说的话,且读出白杨树的特点。)

(三)白杨树在恶劣的环境下怎样生存的?(生:第○1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这说明什么?(生: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品格。)

(四)齐读这段话,师问:这段话是谁说的?这句话包含了几层意思?(生1:这段话是爸爸说的;生2:包含了两层意思)

(五)师:爸爸是在介绍白杨树,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这是孩子们所不能理解的,孩子们知道什么?找有关的句子读读。(○16自然段中的三个知道)

1、讨论:孩子们不知道什么?

A、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B、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上学?

C、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地方?

2、 你对新疆了解多少?(资料)

师小结:新疆是个干旱少雨、沙漠面积较大的地方,为了改变新疆的面貌,有许许多多的建设者扎根新疆,开发新疆,建设新疆。

(六)爸爸在表白什么呢?(自己也像白杨一样,扎根新疆,建设新疆,想让孩子做建设新疆的小白杨,自己做大白杨)

师小结:作者在赞美白杨,更在赞美像白杨一样的建设者。

(七)师导:是的,在千千万万个像爸爸、妈妈这样的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把茫茫的大戈壁变成了一片片的绿洲。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三个“只知道”,让学生小组交流,想一想孩子们不知道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八)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问: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爸爸又陷入沉思,课文中两次写爸爸陷入沉思,联系上下文想象爸爸这两次陷入沉思在想什么?

(一次:想自己,想过去;二次:想过去,想未来)

问:突然他们的嘴角浮出一丝微笑,为什么?这又说明什么?(未来新疆建设者正在成长,后继有人)

(九)学习这篇课文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习白杨树,学习建设者)

师小结:白杨树的品格也正是建设者的品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使学生对那种扎根边疆的崇高精神境界产生敬仰之情。)

(十)作业:通过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或者收看电视,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情况。

板书设计:                 (借物写人)

白杨                         建设者

高大挺秀                      扎根边疆

适应性强                      教育下一代

坚强不屈                      共建边疆

歌颂建设者们服从祖国耍要的爱国情怀

九、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默读速度提高了,与此同时,概括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在小组活动中,能够通过讨论、交流了解了白杨的特点,觉得白杨确实了不起,叫人敬佩。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通过朗读体会爸爸的心愿,对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另外,学生收集资料是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了。

在教学白杨内在品格时,我通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描述渲染、感情朗读四个步骤掀起教学高潮。结束时我让学生由边疆的白杨联想到身边的“白杨”,由大白杨联想自己这些“小白杨”,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何处讲解,何处启发,何处朗读,何处讨论,何处留下“教学空白”,都作了精心设计。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了。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争做到启发性语言循循善诱,讲解性语言有条不紊,描述性语言绘声绘色,赞扬性语言激情昂扬,我用饱满的感情感染学生,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了“入境”、“悟神”的最佳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出白杨精神的可贵,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英语教学设计提纲 篇7

(一) 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以目标为导向, 课前对教学作系统、周密的规划。备课是系统设计的一部分, 含备目标、备活动、备检测。备目标含备学生, 备活动含备过程。

(二) 意义:教学是目标导向活动, 教学设计是专业教学决策, 是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

(三) 类型

一节课设计——lesson planning

周设计——week planning/unit planning

月设计——month planning

学期设计——semester planning

(四) 目的:在于确保教学目标明确、过程得当、手段优化、结果有效、教学质量提升。

(五) 思路:依英语课程标准总目标, 按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考虑学生认知特点、智力水平和教材等, 对英语教学的过程、结构、环节、方法、手段等进行规划。

(六) 原则:符合课程标准;符合学科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心理需求、认知水平和语言水平。

(七) 内容:主要内容为目标设计、活动设计、评价设计

目标设计:回答本节课后学生将能够做什么的问题

活动设计:回答用什么活动帮助达到目标的问题

评价设计:回答本节课有没有达成目标的问题

(八) 方式:设计的呈现方式通常有三种:文字叙述、表格、流程图

(九) 注意事项:每项活动设计标明所需时间及组织方式 (个人、双人组、多人组与全班)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 视角:教学目标的设计有两个视角, 即教的视角和学的视角。

●从教的角度出发所设计出的教学目标要包括教师所要做的事情, 如:教师所要教的内容 (语音项目、语法项目、语篇、对话、功能、话题等) , 教师所要使用的教学策略、方法、手段, 等等。缺点:教师虽明确一节课里自己所要做的事情, 但对学生的行为没有明确的预期。

●从学的角度出发所设计出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学生学习后的行为变化, 如:能拼写、能朗读、能对话、能造句、能回答课文后的问题等。优点:明确学生行为变化, 活动设计有明确目标可循。它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

(二) 描述:对于目标的描述既可以从心理角度描述, 也可以从学习行为角度描述。

●心理描述:使用心理动词 (mental verbs) , 从心理角度描述, 即描述心理活动, 如:学生能掌握所学语法内容、能理解课文、能欣赏本篇故事、能体会作者意图, 等等。

●行为描述:使用行为动词 (behavioral verbs) , 从行为角度描述, 即描述能观察得到的行为, 如:学生能做替换练习, 能复述课文、能仿写, 等等。

(三) 类型:长期目标、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亦称教育目标 (educational aims) , 即英语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如:培养良好的语感, 加深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国际视野, 等等, 这些无法在一节课中实现。

●近期目标:亦称 (具体) 教学目标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 。这是一节课要实现的目标。如:本节课要教什么内容, 学什么内容, 通过那些活动方式来教、来学。

(四) 维度:按照英语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分三个维度, 即所谓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为清楚, 可分别描述。

●知识目标:设计知识目标时参照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知识在各级中的要求。

布卢姆新认知目标分类学的知识维度: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认知过程维度: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技能目标:设计技能目标参照英语课程标准中听说读写技能在各级中的要求。

语言技能通常分为输入型 (听的技能、读的技能) 和输出型 (说的技能、写的技能) , 书面型 (读、写技能) 和口头型 (听、说技能) 。

●情感目标:设计情感态度目标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豪恩斯坦 (Hauenstein) 将情感分为五层次:接受、反应、形成价值、相信、展示个性。

●策略目标:设计策略目标参照英语课程标准中学习策略在各级中的要求。策略培训有直接培训 (讲解、专项训练、交流) 和间接培训 (渗透到活动中) 。

(五) 模式:一个简单的目标描述模式:ABCD模式

A (=audience) B (=behavior) C (=condition) D (=degree) ;例如:

The students (A) will be able to answer (B) the questions orally (C1) about the weather using the sentence pattern learned in this lesson (C2) and fluently (D) .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关系到目标能否达成, 活动须与目标一致, 还要考虑以下方面:时间、难度、形式、媒介、文化、策略与作业 (课后的活动) 。

四、教学评价设计

幼儿英语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94-02

教学设计本身是一种科学艺术,能够给教学科学的指导,让教学成为艺术的展现,英语教学设计要求采用正确的教学原理和教学理念为依据。只要掌握了基本词汇和一些常用词汇的读者,就应该大胆地向阅读迈进。设计教学过程就是确定教什么内容,通过哪些活动方式来学习。

一、认识目标

1.掌握本课交际单词:Orange grape apple water melon pineapple mango lemon banana

2.学会交际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fruit?I like grapes. I don’t like lemons.

二、情感目标

传统的语言教学策略,往往是运用幼儿的母语对他们授以目的语文化知识,而综合英语要求将英语作为媒介:把语言的习得和文化学习一体化,以达到整合的效果。再次,强化文化导入也遵循了幼儿英语语言教学的规律,因为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而要真正达到交际就必须懂得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才可能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三、能力目标组织幼儿观摩英语游戏现场实践活动

先由教师围绕幼儿英语游戏设计与开展活动的要点进行分析,并对活动进行说课,然后教师针对“英语游戏的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评课。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参与调整后的英语游戏。

1.教师教法:(1)活动教学法;(2)任务驱动法;(3)交际教学法幼儿。

2.学法:在听力理解方面能理解大意,辨别关键细节,领会说话人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用英语简要地做笔记并利用笔记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在口语表达方面能运用复述、总结、对话、口头概述、即席演讲等活动形式围绕视听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

3.活动。T:It is a fine day today.Let's have a picnic.S:OK./Great.教师当火车头,幼儿依次扶着前一个幼儿的肩膀,在教室里走半圆的队形,并跟着教师一起说:“Picnic,picnic.”Step2:Free Talk T:What's your favorite fruit?S:My favorite fruits...多媒体出示各种食物,幼儿练习使用“I like...”。 (1)设计意图:只要教师抱有整合的意识,创造性地发现和分析计算机软件、常规的教育活动各自的优缺点,在具体活动中扬长补短,就能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时要辅以动作:I like,I like,I like,I like oranges. I like grapes. I like,I like,I like,I like water melons.I like apples.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英语国家的人,遇到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总要称赞一番。但因不同民族表达称赞的方式和对称赞反映的方式不同,在语言表达上也会出现差异。幼儿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用全英语授课,要遵循综合英语教学倡导的直接学习、潜在习得原则。I like,I like,I like,I like bananas.I like lemons. I like,I like,I like.(边说唱边出示实物)。(2)教学fruit T:Look! It's an 幼儿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具有传播跨文化知识的意识,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3)呈现课件:屏幕上出现摆放整齊的grape,apple,pineapple,water me,banana,coconut,orange,lemon. 如果。提高幼儿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听力理解方面能理解大意,辨别关键细节,领会说话人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用英语简要地做笔记并利用笔记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4)游戏:Help and find T:Now let's play a game:Help and find.(5)幼儿阶段的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和经验有限,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应该偏重交际文化知识,这样比较切合幼儿的实际。幼儿英语教师在交际文化知识的传授上,要在语言教学过程中。(6)教师将托盘传给一幼儿,装上饮料、食物,并给他//她戴上服务员工作帽让他/她充当服务员,走到每个小朋友身边练习对话。S1:I like apple juice. S2:Here you are.S1:Thank you.(7)手拿实物边唱边跳Crapes are my favourite fruit.Crapes are my favorite fruit.Oranges are my favourite fruit.Lemons are my favorite fruit.Apples are my favourite fruit.(8)练习句式:I don's t like…(9)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和基础,学习外语就必须掌握其文化。当前我国幼儿英语教育大都是应试教育,老师满堂灌,学生一味的听,忽视了文化教学的导入,外语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以理解语言的真正含义。

参考文献:

[1]王乐乐,黄小青,李文智,郝启添.浅谈幼儿英语教学[J].校园英语,2012,(1).

[2]董天仁,段小雨,张曾曾,石凤明.幼儿英语教学设计浅谈[J].学英语,2009,(12).

上一篇:玻璃钢风机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下一篇:雨声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