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支教的培训心得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顶岗支教的培训心得

顶岗支教的培训心得 篇1

接下来刘副校长就《如何做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给我们做了讲话。做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也正是我渴望的。刘老师结合他的英语教学案例给我们指出要想成为一名受欢迎的好老师要具备很重要的两点,第一是要有责任感,要把孩子们的事记挂在心上;第二是要有激情,尤其是在上课过程中老师的激情才能带动学习气氛,同学们的情绪也会被感染。同时刘老师也对我们说要尽快发展自己、锻炼自己,尽快进入教师的角色。作为老师要维护孩子的尊严,不要取笑孩子,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给学生们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我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除了在教学方面还要在自身素质方面提高素养。

威县二中的名师,也是邢台市的优秀教师,被誉为“最美教师”的杜丽霞老师给我们讲了她从教二十年来的班主任心得——爱是信任的基础。杜老师结合班里所谓“坏学生”的案例给我们指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待“坏学生”不能只看到他们身上的缺点,也要重视他们的有点,并且要将他们的优点放大,树立这些孩子们的自信心,让孩子们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慢慢转变成为“好学生”。对于教育方面,杜老师提出了三点,第一点是要有责任感,要爱学生,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以爱温其心,以严导其行。第二点,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在教学中教无定法,要敢于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找到最适合的。第三点,要注重细节。尤其是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考虑细微的东西,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接收能力和可能会提问道的问题。

二中的骨干教师翁月华老师也给我们作了讲话。翁老师归纳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五点:1.老师给学生们的第一印象很重要;2.要巧用课前三分钟;3.要会巧妙处理课堂小插曲;4.要经常梳理和反思课堂;5努力实现有效教学。翁老师的总结涵盖了整个课堂的各个方面,让我们队实际的课堂有了更深的了解。

顶岗支教的培训心得 篇2

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 需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实践性课程是培养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实践的基础。而当前的师范教育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而且实践课程也存在比重小、时间短、形式单一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着教师职前培训的效果, 影响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为此, 加强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是高等师范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是我国改革实践课程和改善农村教师结构的一个创新举措。自2007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 (教师[2007]4号) 以来, 各省高师院校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已不同程度地展开。顶岗实习支教是指高师院校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校进行时间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 在一定时间内顶替现职农村学校教师的岗位, 让被置换出的农村教师参加由高师院校组织的短期脱产培训。顶岗支教能强化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增强师范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农村教师在职培训, 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密切高师院校与基层学校的联系, 更好地研究基础教育和服务基础教育, 实现三赢。实践证明, 顶岗支教在职前培训中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能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教师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水平, 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1]目前的高师院校师范教育更多地关注了专业知识的传授, 而对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的引导和培养明显不足。师范类专业是以中小学教师为培养目标, 其专业课程与非师范专业基本一致, 只区别于教育类课程, 包括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由于专业课程仍占主导地位, 课程设计往往更多地从专业角度强调课程体系的逻辑性与完整性, 强调在专业知识上要达到非师范专业的水平。而对于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则寄望于通过有限的教育理论学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育实践活动达成, 其效果与“合格”的教师仍有明显距离。其主要问题在于专业技能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反复的练习, 专业情意的形成也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学工作的强烈认同, 而这些是有限的教育类课程难以提供的。

顶岗支教正能为师范实习生提供更广阔的锻炼空间、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好地了解我国教育实际情况的机会, 对师范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确立教师志向、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促进师范生更好地形成教师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也指其专业态度, 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养成高尚的专业情操是其核心内容, 专业自我的形成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在职前培训中加强专业情意的培养, 能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而顶岗支教的独特性正能帮助实习生加快角色转换, 有效促进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及专业理想的建立与稳定。

有研究指出, 高师院校的专业知识与教育技能等课程,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运行与目标达成并无显著影响, 而实践环境、教师的生活环境、教师的同辈团体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深远。

顶岗支教区别于一般的教育实习, 农村中小学会安排正式的岗位给实习生, 无论在生活上、工作安排甚至部分学校待遇上, 实习生都与正式在职教师相似, 实习生通常也担任班主任, 承担主要的学生管理工作, 这使实习生容易产生认同感, 也能更好地融入新集体。另外, 顶岗支教通常是采取成组派遣的形式进行, 同伴的作用使他们面对新环境、新工作时更容易摆脱孤单、互相支持, 能更快适应。再者, 又由于他们毕竟还是实习生, 无论是农村学校还是高师院校对他们都依然有管理、指导等职责, 这对顶岗支教的实习生来说, 也是强有力的心理支持与实质帮助。多方面的有利条件使这些准教师能较快、较好地投入到新的教学工作中, 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就容易产生, 再加上一个学期的较长时间, 能使这种认同感稳定下来, 而这种比较稳定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对这些准教师确立教育志向、入职后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顶岗支教的地点是农村中小学, 这些学校生活环境比较艰苦、教学条件比较落后、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 高师院校的实习生来到农村学校顶岗支教, 要克服各方面的困难, 在身份转换中健全心理素质, 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身体素质, 在教育教学中提高专业素质, 在文明教育中完善人格素质。这也使这些准教师对以后从事教学工作具有更积极的接纳、肯定的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其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效果, 对培养“合格”的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促进师范生较熟练地掌握与运用学科教育教学技能

专业化的学科教师必须具备从事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学科教学技能指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

国家教委教师司[1992]39号文件《高等师范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 (试行稿) 》中强调:“要把加强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作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师范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来抓。”作为未来的教师, 师范生能掌握与运用学科教育教学技能, 是适应和满足工作需要的基本要求, 也是完成职前培训的重要内容, 更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第一道阶梯。

目前在高师院校中, 师范生主要是通过课程训练了解和初步掌握学科教育教学技能的, 如学校开设的“学科教学论”、“学科课程教学技能”、“教育见习”等课程, 也有在有限的实践课程中掌握和运用这些技能的, 如“教育实习”。教学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必须通过实践, 正常安排的2周的“教育见习”、8周的“教育实习”实在是远远不够。特别是不少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期间真正上课的时间有限, 少则2、3节, 多的也就10来节课。相比之下, 顶岗实习支教的师范生由于有正式的岗位, 而且由于许多农村学校师资缺乏, 顶岗支教的师范生实际上是起了填空的作用, 直接担任了任课教师, 实践的机会自然就比较充足了。以中文专业为例, 据不完全统计, 顶岗支教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担任班主任、兼任小学一个班的语文课或是中学两个班的语文课, 一个学期下来, 平均上课量在100节左右。充分的实践机会使师范生能通过反复练习掌握技能, 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让抽象的知识变为实际操作的能力, 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丰富自己的认识, 这个过程也正是一个教师有效建构自己的学科教育教学技能的过程, 这对于师范生转变成为合格的教师是至关重要的。

三、促进师范生自觉开展反思性教学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 要求教师变革观念、变革教学实践, 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师范生要在毕业后符合社会的要求, 就必须在职前接受相应的培训, 而具备反思性教学能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要求。

所谓反思性教学, 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 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的对象, 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2]反思性教学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如能在职前培训对此加以关注, 使准教师具有反思性教学的自觉性, 对教师适应教学岗位、职后成长都会有积极作用。但是, 反思性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观察自身的教学行为和具体的教育情境, 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 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究教学活动, 并对自己的选择与行动负责。现有的师范教育课程和实践, 并不能提供这样的时间、空间让师范生在接受职前培训的过程中形成反思性教学的理念与能力。而当他们成为正式教师后, 由于各种原因, 思维的定势、认知水平或是工作环境等, 都会制约他们开展反思性教学。

顶岗支教的模式恰能较好地解决该矛盾, 促进师范生自觉反思, 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反思性教学的能力。首先, 顶岗支教的师范生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实习生, 又是在职教师。实习生的身份使他们具有虚心的学习态度、强烈的学习动机, 能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各方的指导意见;顶岗在职的身份则使他们必然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对自己的教学负责。因此, 双重身份让顶岗支教的准教师具备了反思性教学的心理条件。

其次, 在顶岗支教过程中, 多方指导为这些准教师提供了反思性教学的有效指导。一方面, 顶岗支教的学校会委派骨干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 被置换培训的教师也会积极与他们进行教学交流, 有些学校更会开展验收课、公开课等形式帮助实习生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 高师院校也会派出专业指导教师, 对实习生进行指导。这些不同角度的指导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找到并弥补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从多角度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

再者, 顶岗支教的评价多采用档案袋的形式, 注重过程性评价, 要求实习生多听课、多积累;提倡并要求实习生撰写实习日记或博客, 将实习生在顶岗支教期间的感受和收获记录下来;提倡及引导实习生结合顶岗实习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教育研究, 为做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收集材料;提倡和鼓励学生发挥学科优势为当地学校提供服务, 这些对于促进这些准教师的反思性教学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实践是培养合格教师的必经途径, 顶岗支教为师范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使这些准教师学会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 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 进一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水平, 并且培养了反思性教学的素养, 为师范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人才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教师的职前培训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为高师院校改革教育类实践课程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顶岗支教实习对学生就业观的影响 篇3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晋中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对参加顶岗支教实习学生的就业意愿、就业态度、就业认知、就业价值取向等进行实习前后的对比,并与未参与顶岗支教实习学生的就业观进行比对。力图从顶岗支教实习对晋中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观的影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找出二者的关系,为顶岗支教实习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顶岗支教 就业观 体育教育

Abstract:The article used literaturatur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P.E. department students of Jinzhong university conducted a survey of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internships post Teaching willingness employment, employment attitudes, employment awareness, employment value orientation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practice and did not participate in post teaching and student teaching internship employment outlook for comparison.. Trying to study the impact from the post Teaching Internship Jinzh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employment outlook problems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post Teaching Internship.

Keywords:Post Teaching; Employment Outlook; Physical Education

一、前言

就业观,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就业的观点及想法。体育教育专业应该以培养合格体育工作者为目标,然而现实是体育院系学生投身本专业职业的积极性并不高,影响其就业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顶岗支教实习是现在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普通的教育实习。表现在:时间上顶岗支教更长一些,持续一个学期而教育实习为八周左右;形式上顶岗支教让学生驻入到实习基地学校,按照全职教师的要求去完成本职位的教学任务而教育实习由于缺乏管理,放任自流。目前,许多学者主要从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因素和如何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展开论述研究,但是关于顶岗支教对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力图从顶岗支教实习对晋中学院体教专业学生的就业观的影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可以找出二者关系并对日常及顶岗支教实习工作提出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晋中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三届参加顶岗支教实习的学生以及参加普通教育实习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上查阅国内有关顶岗支教实习以及大学生就业观的文献,查阅大量相关的资料,以及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相关资料和书籍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了大量顶岗支教实习和大学生就业观的相关文献基础上,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收集了所需资料,设计了《顶岗支教实习对学生就业观影响的调查问卷》。本文的问卷是对晋中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参与顶岗支教实习的学生整群发放的,共发放了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6份。

3.访谈法

为了得到更多关于晋中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参与顶岗支教实习学生就业观的信息和资料,根据研究需要,抽取了三、四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就学生实习前后就业观的变化;普通实习与顶岗支教实习学生就业观的不同进行调研,作横向比较。

4.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对回收的问卷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款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通过分析数据探讨顶岗支教实习对晋中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顶岗支教实习对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

就业意愿是指大学生在个人理想和信念的牵引下,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自己未来想要从事行业的描绘和想象,是对就业理想的一种模拟,一种假设,一种愿景,包括职业的性质、社会地位、工作环境、薪资水平、与兴趣的统一对社会的贡献等。

从表1得出的数据分析,体教专业学生顶岗支教前就业意向趋于离家较近、中小城镇和东南沿海地区,有极少数人愿意去中西部,仅占总人数的7.2%。而顶岗支教实习后,学生更愿意去中西部和中小城镇就业,不像之前想离家较近了。调查结果显示,顶岗支教实习前后学生的就业意愿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不像之前那么感性。如今面对就业抉择时较理性,只要能就业就可以,这是顶岗支教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观产生的积极影响。

(二)顶岗支教实习对学生就业态度的影响

就业态度是指大学生步入社会选择就业时对某些特定职业、特定岗位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倾向,包括积极主动的和消极被动的,与大学生基本的就业欲望、自身需求与价值观念有关。调查发现顶岗支教实习前只有20%的学生对就业抱有希望,有信心,而支教实习后增加到83.4%的学生对就业有了信心,可以看出顶岗支教实习前后学生的就业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对就业毫无信心变得很有信心,顶岗支教实习改变了学生固有的传统的就业观念,使学生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据了解,参加顶岗支教实习的学生看到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就业市场,并有相当的信心和运用所学迎接挑战、寻找就业机会

另外发现,顶岗支教实习前学生大多对自己所学的体育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极其不乐观,乐观的只有8.4%,而经历了顶岗支教实习后,大家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更多的人持乐观态度,持一般态度的人数有所增加,但是最重要的是持不乐观态度的人数降低了76.9%。可见顶岗支教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的态度有了极大的影响。

(三)顶岗支教实习对学生就业认知的影响

就业认知是指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或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对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了解和认知,以及据此做出的改变和决策。内在条件包括自身能力、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职业前景、经济形势、发展空间、地域条件等。

从表2得到的数据分析,支教实习前学生更愿意考研、公务员,教师入编的人数极少,而顶岗支教实习后考研趋势有所缓解,教师入编的意愿增加,学生也更愿意先就业再择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更趋于现实趋于理性,支教前偏理想化的态度大为转变。一改之前的逃避就业、求稳怕变、贪图安逸、缺乏竞争意识,增加了与同学竞争上岗的勇气和魄力以及自主创业的创新意识和挑战精神。

(四)顶岗支教实习对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

就业价值取向是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知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就业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内心自我意识、价值观念的集中反映。

调查发现,参与了顶岗支教实习后,多出了49.5%的学生择业时更注重的是实现个人价值,而选择符合兴趣爱好的学生下降了38.6%,与专业一致的学生稍有增幅,待遇要求优厚的学生下降了29.2%。顶岗支教对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据了解所学专业是否对口已不再是择业的首要条件,待遇酬金方面也可以商量,目前选择就业时更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的想法。

四、结论

研究表明,顶岗支教实习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观产生了重要影响,较实习前,更多的学生在就业时更理性、更客观,更愿意到偏远山区和选择本专业就业。此外,建议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子女创业;学校和社会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偏远山区任教;作为学生,要脚踏实地,认清形势,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福.浅谈大学生就业观及其指导[J].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05(7).

[2]黄才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105—108.

[3]汤忠华.学生顶岗支教实习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4(32):6—9.

[4]甘本根.高师学生定向顶岗实习的利弊[J].江西教育科研,2001(21):21—26.

[5]夏阳.浅析大学生的就业能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1—5.

[6]张昌勋.浅析当代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报,2005(11):35.

[7]游敏慧.青年大学生就业观探析[J].重庆邮电学院报:社会科学版.

[8]冯小湖.从入学到毕业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南方医学教育,2006(12):106-113.

[9]刘化民,论“顶岗支教”对师范生人生观的影响[J].绥化学院学报,2010(4):92—96.

[10]孔锋.教育对人力资本积累及就业的影响[J].教育与经,2008(1):12—16.

[11]骆剑琴.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理论与当代,2005(3):17—18.

[12]郑浩.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14.

[13]谢红,王晶.顶岗实习支教与高师体育教育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69—71.

[14]吕京.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实现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0(6):90—91.

[15]柳若松,刘晋仙,马雪梅,高庞.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分散实习现状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报,1997(2).

作者简介:

栗晓燕(1981— ),女,山西阳城人,晋中学院体育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顶岗支教心得 篇4

看着外面蓝蓝的天空,再看看周围同事的衣着,心里有点暗淡,这里不是舒适·安逸的大学,而是我顶岗支教的校园——泉子街镇中心学校。

2014年的春天对我而言是难忘的,我离开了家人、学校的庇佑,踏上了新疆支教旅程,可我也是幸运的,在这儿,我是一位年轻的老师,也是一位刚开始飞的雏鸟。

生活方面:刚到新疆,我们就被这边的车接走了,行驶在平坦的公路上,大家慢慢都进入了睡眠,可我没有一点倦意,看着外面被雪覆盖的大地,看着初升的太阳,想着几个小时以后的生活……可出乎我的意料,我们不是直接到支教学校,而是先到教育局,开完会才被分到各个学校,到学校后,我们住着宽敞明亮的楼房,三个人一个宿舍,二十四小时供应热水跟开水,学校还为我们准备了小厨房,米面油盐调料等等一应提供……

看着学校为我们忙前忙后,准备这准备那,我心里很偟恐,自己何徳何能受如此待遇?

思想方面:刚来时我会向别人说自己是支教学生,而现在我称自己支教老师,上一周学校举行了一场演讲比赛,哆哆嗦嗦的自己站在三尺讲台上,字都咬不清楚,我知道自己不是害怕,也不是没有准备,而是惶恐,由内而外的惶恐。是呀!下面坐着的哪个没有三五年教龄,二十年以上教龄的多的是,而我仅是一个雏鸟!我脚下的不仅仅是一方寸土,更是一份责任与航向标。在以后的三个月中,我必须

端正自己的位置,虚心向众位老师请教;更要鼓励自己虚心、耐心、有爱心的对待我的学生,我不是在校学生,而是他们的任课老师、家人、朋友,爱他们,爱我现在的职业!

行动方面:自己说再多,总不如实践;到这儿,迫于教学效果,自己努力地做各种课件,掌握了不少实用技巧,希望这样的自己一直坚持下去!我不想和孩子有距离的接触,想和他们有心灵上的对话,对于一二年级娃娃,我要求自己换位思考,多去看看教育小娃娃的书籍!

关于教师顶岗支教心得 篇5

以支教老师的身份,加入到**五中这个大家庭中,非常荣幸。从开始的接待新生,途中帮助老师代课,照看初一学生的自习,到现在已经是两周的时间了。我也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的慢慢适应,逐渐地喜欢上这份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遇到不少的问题,比如在控制学生纪律方面,对学生管理还不太娴熟,与学生的交流也不是太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代课次数的增加,自己也长了不少经验,经过学习与调整,已经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许多聪明的学生,有的善于学习,有的而不是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更多的是想着怎么去玩。我结合自己的经验,采用引导性的方法,让他们少走点弯路,将心思放到学习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半个月的时间仅仅是个开端,以后的支教过程中,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认真备课,严格要求自己,把学到的经验应用到教学中,将学生教会。然后协助学校以及老师完成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希望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发展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也希望自己这学期的实习支教圆满成功。

顶岗支教实习心得体会 篇6

这所学校中的领导,给我印象最深的还要数老校长了,他是那么的可敬又可爱!

老校长名叫刘宗廷,他今年已经有56岁了,是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在当时那个年代能考上河北师大是相当不容易了,因此,面对这位老前辈,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们刚来学校的那天,接我们的车刚驶进校门,就看见身穿大衣的一位老人出现在教学楼前。车就停在离他不远的地方,我们刚下车,他就迎上前来给我们搬行李,开车接我们过来的老师介绍说他就是这所中学的校长。校长带领从各个办公室里涌出的老师们一起给我们搬行李,看着这忙碌的情景,一阵阵感动涌上心头,寒冷的冬天里似乎也多了丝丝暖意。这些质朴的人们啊,让刚来到这里的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记得校长第一次给我们开会时,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更加强烈了。当时室外温度还是零下几度,但是校长室里也没有比外面暖和多少。整个校长室里,取暖的设备只有一台电暖气,校长身穿军大衣,来抵御初春的寒冷。可是,对我们这些实习来的学生,对于我们这些后辈,老校长却给我们宿舍里安上了空调、电视、电褥子。刚来时,看我们宿舍里没有暖壶,他又赶紧让学校的后勤人员给我们买了两个暖壶和两个“热的快”……想着这些,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股暖流!老校长开会时给我们简要的介绍了一下学校的情况,然后又给我们安排了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和每个人的指导老师,最后,他又鼓励我们要大胆地进行教学上的改革与实践,让我们放手去干,他一定会全力支持我们……听着老校长亲切的话,望着他和蔼的面庞,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和温暖!

一次我与学生打完羽毛球后,正拎着球拍,就遇见了老校长。跟校长打了声招呼,告诉他刚才与学生一起打球的事儿。本来想着可能会挨骂,可是老校长和蔼地对我说:“平时多打打球,多锻炼锻炼身体也挺好的!我也会打球,改天有时间,咱们也打打球!”我高兴地一口答应。聊天中我发现老校长爱吹笛子,投缘的是我也爱吹竖笛,并且把笛子一直带在身边,老校长说他的笛子也带着,就在校长室。我跑回宿舍把笛子找出来,拿到校长室给老校长看,还交流了一番……原来老校长也是很可爱的!

难忘老校长和蔼的面庞,难忘他那殷切期待的目光,难忘他会上慷慨陈词时的激昂……

在这所学校中,给我感触最深的要数我教的那些学生了。

听班里的学生说,这里的好多老师讲课时都只是划重点,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背书加做题。听了这些话,我的心为之一震。我是在县一中上的初中,县一中是全县最好的中学,那里的老师很负责任,课程安排也比较合理。当时的我认为上每一节课都是享受,上每一节课都会学到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几乎每节课,老师上的都很精彩,都带给我很多快乐。回想着我的初中时代,再与这所学校里的孩子相比,我真是幸福极了!体味着我曾经的幸福,却又开始感慨这里孩子学习生活的单调与乏味。从此以后,我下决心要做一名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老师,而且更重的是,我要做一名把快乐带给学生的老师。在这段时间里,我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不断尝试各种转化“活跃学生”的方法,终于让我看到了希望……

一节课前,黑板还没有擦,我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默默地望着学生,没有几秒钟,一个我找过谈话的“活跃学生”抓起板擦就把黑板擦干净了,我心中拂过一丝感动;一个调皮的孩子在课上睁大眼睛,认真地跟着我讲课的思路走,积极地思考问题,我心中燃起一阵感动;课前在班里巡视时,一个女生闪着明亮的双眸递给我一颗用纸叠的星星,说“王老师,这是送给您的!”我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感动;课前,坐在第一位的同学将讲桌擦干净,好让我把书放在桌上,我体会到了感动的味道;上完课后回到办公室,我竟然发现有一条发出嫩芽的柳枝放在办公桌上,问过了办公室里的老师,都说不知道是谁放的,我心中不禁感动,呵呵,可爱的孩子们……

回想第一节课上,学生们打量我时那好奇的目光;回想学生们最初在课上叽叽喳喳很难驯服的模样;再想到现在课堂上学生们充满期待、认真听课时的凝望,我更加坚信:我选择顶岗实习,是正确的!

实习的日子里充满了感动,带给我最多感动的还是那群可气又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小小的进步,哪怕是一些生活中的细节,都会带给我很多感动!月考后,知道了我带的两个班的生物成绩分别为年级第一名和第二名时,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欣慰!

顶岗支教的培训心得 篇7

一、“顶岗支教”实习凸显出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的薄弱

1. 知识结构不完整, 能力转化遇“瓶颈”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完成基础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的有机建构。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是教师扩展学生精神世界,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受到学生信赖与爱戴的前提。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包括教师对学科知识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科知识的历史与前沿;学科知识的学术造诣及学科知识的表达能力。它是教师胜任岗位的基本保证。

教育教学是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 需要教师的教育信念、自我意识、人际知识、情境知识、策略知识和批判反思知识等实践性知识的支撑。

条件性知识, 即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课程论知识和教学论知识等, 主要涉及教学过程中“如何教?”“为什么教?”等核心问题的知识, 它是本体性知识的支撑点, 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基础, 是每个教师成功教学的“金钥匙”。

上述四方面的知识的合理构成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形成职业能力的基础。近年来, 笔者一直参与“顶岗支教”实习的指导和调研工作, 从中发现扮演“准教师”角色的师范生普遍存在知识单薄、结构性失衡问题。例如, 文科实习生没有理科素养, 理科实习生缺乏人文修养, 知识干巴狭隘, 上课只会照本宣科, 难以超越教材;一些实习生不懂学情分析, 忽视教学规律, 不能让教育教学活动回归生活;许多实习生不懂教学设计, 不懂听课评课, 不懂有效的教学反思, 不懂课堂教学管理, 等等。从而导致课堂纪律涣散、课堂气氛压抑, 教师主导地位异化为主体地位, 学生自主学习异化为被动学习, 探究、合作异化为表面上的轰轰烈烈。

2. 新课程理念不熟悉, 教育教学陷盲目

基础教育新课程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目标;“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的课堂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伙伴”的教师角色定位;强调“自主、探究、合作”的学生学习方式、提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等, 这些理念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 是由国家颁布的教育教学实施的纲领性文件, 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根本依据。解读课程标准, 吃透新课程理念, 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是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重要前提。

然而, 在“顶岗支教”实习中, 许多师范生对基础课程改革意识不清, 对新课程理念认识肤浅, 对课程标准一知半解, 甚至在备课时完全撇开课程标准的研读。结果造成教材分析乏力, 教学内容取舍失当, 教学难点与教学重点出现偏差, 教学策略的选择混乱, 教学资源的切入随意, 教育价值的挖掘错位, 三维教学目标无法有效达成。

3. 实践训练不扎实, 课堂管理显无奈

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必备能力, 是最终影响教学实际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技能和教学研究技能等。

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对学情分析, 通过教材研读, 对“教什么”、“学什么”的教学目标以及“如何教”、“如何学”等教学策略所做的总体上的谋划。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能力,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 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来源, 因此, 教师需要掌握课堂教学的导入、讲授、提问、板书、课堂观察、课堂倾听、演示、讨论、诊断、补救以及作业训练等等相关技能, 以保证教学高效地进行。

在“顶岗支教”实习中, 笔者通过观察、访谈发现, 师范生大多不会撰写教学设计的文案;在课程目标的表述上, 经常出现主体错位, 不能准确使用行为动词;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不会根据学情与内容要求确定恰当的教学方法, 不能提供正确的学法指导;教学提问笼统、缺乏明确的指向性, 问题设置无价值无梯度;对生成性资源, 或置若罔闻, 或草率处理;对学生回答问题无智慧性点评;教学举例常常找不准切入点, 不能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教学板书不规范。面对纪律不好的班级教学一筹莫展, 甚至得请出学校领导坐镇维纪方可正常教学, 课堂管理能力十分薄弱。

二、深化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式的改革, 提升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

“顶岗支教”实习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其背后折射的是高师院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的“软肋”。笔者认为, 解决这些问题当务之急是深化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式的改革。

1.改变师范教育的课程设计思路, 引导与帮助师范生完成合理的知识建构

目前, 高师院校在师范教育的课程设计思路上仍存在着重理论、重学术、轻技能的偏差。学科专业性、学术性的课程偏多, 教师职业性、师范性的课程偏少, 课程安排上对学生技能形成不能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因此, 在课程设置的思路上需要作出调整。

首先, 要调整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构, 增加选修课与通识课的比重, 鼓励文、理不同学科的师范生交叉选课, 以便形成师范生广博的文化知识。

要增加教育科学知识, 心理学课程比重, 提高这些课程的质量与效率, 课程内容应尽可能与教学实践整合起来。

要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成果, 尽量把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融入教材内容之中, 为师范生选择或编制实用性较好、操作性较强的条件性知识教材。

要特别关注师范生外显的条件性知识不断内化为内隐条件性知识, 促进条件性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此, 高师院校可聘请资深教育学与心理学专家开设讲座课程, 通过专家现场说法, 培养师范生条件性知识运用的意识。或通过教育教学的见习观摩, 体验条件性知识的运用及效果。从而强化师范生条件性知识的自觉意识, 提升条件性知识运用的技能与水平。

其次, 要大力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仅教育实践的时间长, 且实践形式多种多样。以美、英为例, 美国的师范生教育实践分模拟实习、早期实地经验和教学学习三种类型;英国的教育实践则包括非正式教育实习和正式教育实习。教育实践的时间根据秋、春、夏三个学期来安排, 一般不得少于20周。而我国高师院校的教育实践尽管安排了见习, 模拟训练和实习三种形式, 但因实践时间过短导致师范生教学经验的缺乏, 教育教学知识难以形成为教学技能。

目前, 我国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一般仅限于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学法, 所占学时在所有课程中的比重不到6%。为了强化专业教学增加教育课程的教学时效, 应将这些课程学时提高到15%左右, 达到国外平均水平;同时要改革教育课程内容, 教材教法课应与新课程改革联系, 教育技术学应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联系, 以克服教育课程理论与中小学实际脱节的矛盾。

2.改变师范教育的课程实施策略, 建立全程教学技能训练机制, 关注教育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

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在首届中国教育论坛上明确指出:师范生一进师范学校的校门, 就应该让他们接触中小学、接触孩子, 进行专业思想的教育, 培训他们对教育、对学生的情感。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说:培植教师专业意识、感情和信念应贯穿于教师培养的全过程, 不能等到学科专业学习结束后才安排。《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更明确提出, 高师院校要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 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笔者认为, 为了强化教师职业能力的训练, 应该建立全程教学训练模式。

全程教学技能训练模式, 是指以教育行动研究为载体, 在教育行动研究中, 师生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⑴新生入校后统一配发一套与本专业对口的中学教材, 并分成若干教学实践小组, 每组聘请一名任课教师为专业指导教师, 全程参与实践小组活动。

⑵开设相关学科教学模拟和实践课并纳入教学计划。该课程贯穿学生在校的全过程, 以教学技能的分解训练和综合训练为主要内容, 以教学班和教学实践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 每周固定一个单位时间进行, 使学生在校期间, 在专业指导教师的组织指导下, 循序渐进地完成实践课所规定的一系列教学技能训练内容。

⑶根据总体教学计划, 制定规范的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方案, 到中学进行系统的实践锻炼。

全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的好处是能够及时把握了解基础教育课程发展动态, 解决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分离的“两张皮”缺陷。

为了配合全程教学能力训练的需要, 应将学科教学论课程提前到第一或第二学期, 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课程同步展开。

3. 改革师范教育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支教管理工作之我见 篇8

关键词:顶岗实习支教 教育教学实践 师范教育

一、顶岗实习支教作为师范教育的特殊阶段,其学生管理工作与高校管理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顶岗实习支教期间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呈现新的变化。

1.管理环境和形式的改变。顶岗实习支教期间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学校转入各类支教学校,学生管理也随之进入支教学校。原本整体统一的管理将根据学生所在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变为多种形式、小范围、分散的管理,单一的管理形式变为多元,顶岗实习支教期间,支教学生的管理出现了复杂化、松散化的倾向。

2.被管理者群体特点的改变。师范生进入实习阶段,其群体的心理与行为特点都将产生明显的转变。比如:由单纯学生转为学生与社会职业相结合的准教师;由单纯的课堂知识学习转为自由竞争的专业学习与必要社会交往相结合的各种形式。

3.管理者的改变。在校的学生管理者一般为学校班主任或辅导员,而进入支教学校后,则主要由师范院校带队老师及实习县的教育管理部门和支教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管理,支教学校的管理人员往往承担着繁重的学校工作,缺乏深入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所需的精力和经验,他们没有直接掌握约束学生的杠杆,即没有相应的权力,导致管理职能的弱化;或者缺乏面向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责任感,对违纪学生的教育和处理往往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顶岗实习支教期间学生管理工作比校园内部更为复杂,更具特点

要做好工作,必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思想上保持良好、上进、积极的发展态势,应使学生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高尚以及支教对师范专业学习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积极投入专业学习。建立正确的管理原则以确保支教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1.坚持刚性制度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管理的一切工作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应逐步确立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符合教育规律和德、智、体培养目标的要求,符合时代的发展和要求的科学管理制度,支教期间学生希望自己的意志和人格受到外界更多的尊重。在这一时期,应该坚持刚性制度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支教过程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2.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原则。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高校在学生管理上的观念也要更新,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在顶岗实习支教期间,实习生远离熟悉的都市,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学校支教,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适应问题。学校更应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将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化,也可以根据支教工作的安排,将学校行政的部分职能转交给学生。

3.坚持积极主动的引导原则。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学生的个人潜能。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开展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在毕业时候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因而在支教过程中,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在管理过程中我们要转变角色,不能总是居高临下,而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面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如果管理者和教师无法解释,也不要刻意去回避,而应该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将学生的思想、行为向积极方面引导,从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顶岗实习支教管理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1.根据支教点分布较散,地域较广,支教学生个体比较孤立,生活环境比较闭塞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尽最大限度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如移动飞信的使用可以及时向各支教点同学传达最新通知,校内网的开通可以及时了解支教学生思想动态,QQ群的建立可以方便支教同学之间的交流,博客的建立方便各支教点相互了解支教动态,是让外界了解关注支教工作的平台,也为顶岗支教提供了舆论宣导的窗口。

2.建立实习支教团队情感。实习支教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分到同一个单位实习支教的学生之间起初并不熟悉,完全是新的团队,一起生活,工作,专业和个性都有区别,难免有适应过程。带队教师要多强调团队精神和意识,倡导同专业(同班)相互多走动,串串门,既可以减轻心理寂寞,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不习惯,不适应的压力,使自己尽快熟悉起新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带队教师要尽量多走动,多了解,多跟同学交流,谈心。第一时间发现其心理和思想情况,并及时开导,同时也要诚恳地指出或纠正个别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良思想或行为,始终要关爱地对待每一个实习支教学生,在跟实习支教学生相处时,不分专业,不分男女,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和谐实习支教团队。

3.做好支教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部分支教学生对实习支教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想象。也许正是这种激情,限制了对实习支教的客观认识,在面对实际困难和“冷遇”时,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支教时间短,支教学生自身的教育经验的欠缺,教师的轮换制所造成的教学的不稳定,更加大了学生的适应困难,支教的质量肯定受影响。由此要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实习支教工作,对实习支教学生来说,首先是实习,可能会遇到不重视。其次是支教,本质在于奉献。突出奉献的工作策略能够激起实习支教学生坚强地面对和克服困难,努力去锻炼自己的意志,避免了一味地依赖于实习学校或带队教师,甚至向对方提出太多或过分的要求而得不到及时的或根本得不到满足引起的不快。在学生干部较多的乡镇支教点,尽可能成立党团小组,定期开展支教地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团员联谊活动,发挥组织在支教学生中的管理作用,将参与顶岗实习与党员发展工作相结合,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做党的发展对象,为师范生的政治和思想进步提供条件。

不容忽视的是顶岗实习支教中存在着诸多困难问题:有些实习校点,离乡镇在地还要走数十里,来回步行需要数小时,出行非常不方便。大多数地方只有简易的土路,但无具有合法运营执照的车辆运行,安全上存在着隐患。在一些实习校点,夜间,常有当地的社会闲杂人员去骚扰实习女生。尽管实习学校、带队教师及学生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部分远离乡镇的实习校点(多数为村小),因交通不便,学生无法购买生活日用品,且生活用水、买菜、住宿等较为困难。由于诸多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生活困难和通讯不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部分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情绪不稳定。

针对目前的状况,师范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研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同时师范院校要精心组织,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创建示范性基地,确保顶岗实习长期、和谐推行,把这项有利于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有利于促进师范院校改革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系统工程进一步推向深入。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英语支教教师培训心得 篇9

下面我将这段时间培训所得到的收获和心得总结如下。

第一点,我非常赞同xx的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我参与的课程都是十分活泼并且贴近生活的,这里不仅有常规的文化课程,还有一些能够学习到西方文化的课程。最可贵的是,即使文化课这里的老师也可以将它上得生动有趣。作为英语成长中心,主要是教给孩子英语,而光学习一种语言是单调乏味的,能够结合西方文化,创造文化氛围,让孩子身临其境,这样的教学理念不仅能够让孩子学习到本该学的知识,而且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第二点,我非常喜欢xx为孩子创造的轻松氛围。当我刚走进xx时,楼上楼下的小孩子正在追逐打闹,这样的情境只有在孩子十分放得开时才会出现的。室内布置和早教中心相差无几,都是颜色鲜艳协调,分为几个功能区,总体还是温馨、童真的格调。区别在于xx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孩子的宽容。我曾在一堂课上看见几个孩子轮番在桌子上蹦,我作为主教的话一定会冲他们吼,至少也要严厉谈话,但是我们的老师只是叫他们下来。我当时很不解,纪律与约束不也是孩子要学会的?主教后来告诉我,一次大吼很可能会导致孩子再也不会活跃。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健康成长,而不是臣服于老师的权威。这件事,值得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反思。

xx的教学理念我赞同并接受,但落实到具体方法上我们难以实施,这也是我建议再去培训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和环境,或者改变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首先,xx是全英语教学,其目的也是教会孩子说英语,所以一切课程都是围绕这个目的来设计的。而我目前所在教学点并不打算开英语课,并且我们拓宽课程的前提是完成教学目标,而我们迫切需要学习的是怎样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寓教于乐。

其次,是具体到我们的教学条件。我们教学条件不可能和城市里的学校一样,更不可能和早教中心比。简单来说,我们的教具只能是就是取材,最简单的,动点心思的可以自己手工做一点,远不及早教中心丰富多样有趣的教具。同样的手工课,我们可能因为原材料的限制,课程本身的趣味性和实际意义大大降低(当然,如何用最简单的材料达到最好的效果,是我需要学习的)。

最后,我想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山区孩子和城市孩子在认知上的差距。我举个例子,我的一个学生,今年4岁多,你问她长大后的梦想是什么,她对你笑笑跑掉了;而同样的问题去问早教中心的孩子,他们会给你五花八门的答案。再来说说这个孩子为什么笑笑跑掉,因为她根本不懂你在说什么:什么是长大?什么是以后?什么是梦想?在这一方面山区孩子似乎比城市孩子更懵懂一点,但我再举一个例子,结论刚好相反。我班里几个大一点的学生,每次同学之间有矛盾,他们都会在我出面之前把事情平息掉,午饭时总会对其他学生说留一点饭给老师。他们今年七岁、八岁,我相信城市里的同龄孩子在这一点上没有山区孩子更懂事。所以说,他们在认知上和城市孩子的差异,导致我们不能完全用市孩子和方式来教育他们。但我想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作为一个支教老师,我想我最重要的任务是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这是他们成长的动力。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雪花美术教案下一篇:中学党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