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通用8篇)

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 篇1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印花税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适用于定额税率的有()。A.记载资金的账簿 B.权利、许可证照 C.产权转移数据 D.技术合同

2、某货运公司2011年拥有载货汽车10辆,挂车5辆,自重吨位均为20吨;拥有客车5辆。该公司所在省规定载货汽车单位税额每吨40元,载客汽车单位税额为每辆360元。该公司2011年应缴纳的车船税为()元。A.9800 B.13800 C.2400 D.12400

3、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人隐瞒虚报房地产成交价格的,按照()计算征收土地增值税。A.隐瞒虚报的成交价格加倍 B.提供的扣除项目金额加倍 C.重置成本价 D.房地产评估价格

4、天天玩具公司2011年11月开业,领受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土地使用证、专利证各一件;天天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加工承揽合同一份,合同载明由天天公司支付的加工费为50万元。已知加工承揽合同的印花税税率为0.5‰,权利许可证照的定额税率为每件5元,则天天公司应纳印花税额为()。

A.260元

B.265元

C.270元

D.2575元

5、下列属于契税纳税义务人的有()。

A.土地、房屋抵债的抵债方

B.房屋赠与中的受赠方 C.房屋赠与中的赠与方

D.土地、房屋投资的投资方

6、李某2011年3月转让其2007年1月购买的一处住房,取得转让收入50万元,缴纳相关税费5万元,购入时价格30万元。本次转让中李某应缴纳土地增值税()。A.0 B.3 C.4.5 D.5

7、下列各项中,可以免征土地增值税的是()。A.事业单位转让自用房产

B.甲工业企业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对乙房地产公司入股进行投资 C.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不动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

D.某商场因城市实施规划、国家建设的需要而自行转让原房产

8、某油田2011年3月份生产销售原油5万吨,销售人造石油2万吨,销售与原油同时开采的天然气2000万立方米。已知该油田适用的单位税额为8元,油田邻近的石油管理局规定天然气的适用税额为5元/千立方米。油田2011年3月份应缴纳的资源税税额为()万元

A.40

B.49

C.41

D.50

9、下列项目中,属于车船税的扣缴义务人的是()。

A.机动车制造厂B.车辆船舶的所有人C.车辆船舶的管理人D.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

10、下列应按“产权转移书据”计征印花税的是()。

A.非专利技术转让所书立的合同B.专利申请转让所书立的合同 C.大型机器设备销售合同

D.专利实施许可所书立的合同

11、某供热企业2011年度拥有生产用房原值3000万元,当年取得供热收入2000万元,其中直接向居民供热的收入500万元。房产所在地规定计算房产余值的扣除比例为20%。该企业2011年应缴纳的房产税为()万元。A.7.2 B.21.6 C.27 D.28.8

12、某锰矿开采企业2011年6月计划开采锰矿石6000吨,实际开采6200吨,计划销售5500吨,实际销售5800吨,则当月资源税课税数量为()。

A.5500吨

B.5800吨

C.6000吨

D.6200吨

13、下列各项中,应征收资源税的是()。

A.人造石油

B.柴油

C.中外合作开采石油

D.天然原油

14、甲企业以房产进行投资联营,共担风险,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利润分红,则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A.取得的分红

B.房产市值

C.房产原值

D.房产余值

15、下列各项中,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的是()。

A.外国驻华机构购买土地使用权 B.某地方政府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C.土地使用权的出让

D.土地使用权所有人将房屋产权赠与直系亲属

16、下列各项中,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的是()。

A.居民个人转让住房

B.某国家机关转让其国有土地使用权 C.纳税人建造标准住宅出售的,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金额20%的 D.某房产所有人将房屋产权赠与直系亲属

17、下列选项所列证照中,都要缴纳印花税的是()。A.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营运许可证 B.土地使用证、专利证、特殊行业经营许可证、房屋产权证 C.商标注册证、卫生许可证、土地使用证、营运许可证

D.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专利证、土地使用证

18、下列关于房产税的说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房地产开发企业建造的商品房,在出售前,不征收房产税

B.纳税单位无租使用免税单位的房产,应由使用人代为缴纳房产税

C.对居民住宅区内业主共有的经营性房产,由实际经营(包括自营和出租)的代管人或使用人缴纳房产税

D.融资租赁期内房产税的纳税人,出租人为纳税义务人

19、几个单位共同拥有一块土地使用权,则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为()。

A.其中实际占用土地面积最大的单位

B.税务机关核定的单位

C.协商确定纳税人 D.对这块土地拥有使用权的每一个单位

20、根据契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应缴纳契税的是()。A.承包者获得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

B.企业受让土地使用权 C.企业将厂房抵押给银行

D.个人承租居民住宅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房产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列关于房产税纳税人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房产产权出典的,出典人为房产税的纳税人

B.房产产权属于个人所有的,个人为房产税的纳税人

C.房产产权属于集体所有的,集体单位为房产税的纳税人

D.房产产权属于国家所有的,其经营管理单位为房产税的纳税人

2、下列关于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城镇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平方米)为计税依据

B.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单位组织测定的土地面积

C.尚未组织测量,但纳税人持有政府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书的,以证书确认的土地面积为准

D.尚未核发土地使用证书的,应由纳税人据实申报土地面积,据以纳税,待核发土地使用证以后再作调整

3、下列属于征收车船税的有()。A.畜力车 B.摩托车 C.电车 D.低速货车

4、根据契税的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征收机关可以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契税的计税依据的有()。

A.甲、乙双方交换的房屋价格差额明显不合理且没有正当理由 B.华侨马某赠与家乡某企业一幢楼房

C.小王出卖一套房子给小红,因两人私交甚好,所以成交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 D.某学校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购买一栋教学楼

5、下列各项中,属于免征房产税的有()。

A.军队自用的房产 B.公园办公用的房产 C.个人自己开商店的房产 D.学校教学楼

6、下列各项中,免于征收房产税的有()。

A.企业内行政管理部门办公用房产B.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 C.施工期间施工企业在基建工地搭建的临时办公用房屋 D.因停工大修导致连续停用半年以上的,房屋处于大修期间

7、下列各项中,按税法规定可以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有()。

A.宗教寺庙、公园自用的土地 B.国家机关的办公用地

C.直接用于农业的生产用地 D.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

8、下列各项中,可依法减免契税的有()。

A.某市人民医院购买的医疗大楼B.老王承受一片荒山土地使用权,用于开发果园 C.小红家为改善住房条件而新买的商品房D.某大厦刚收购的营业大楼

9、根据房产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房产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纳税人将原有房产用于生产经营,从生产经营之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B.纳税人自行新建房屋用于生产经营,从建成之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C.纳税人委托施工企业建设的房屋,从办理验收手续之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D.纳税人购置新建商品房,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次月起,缴纳房产税

10、下列()情形中,主管税务机关可要求纳税人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A.整体转让未竣工决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

B.取得销售(预售)许可证满三年仍未销售完毕的 C.已竣工验收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已转让的房地产建筑面积占整个项目可售建筑面积的比例在85%以上

D.纳税人申请注销税务登记但未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手续的

11、下列单位中,属于土地增值税纳税人的有()。

A.建造房屋的施工单位 B.出售房产的中外合资房地产公司 C.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事业单位 D.房地产管理的物业公司

12、下列各项中,符合资源税法律制度规定的表述有()。

A.煤矿生产的天然气暂不征收资源税

B.中外合作开采石油资源征收资源税

C.开采原油过程中用于加热、修井的原油,免征资源税D.洗煤不需要缴纳资源税

13、根据《契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列行为中,不需缴纳契税的有()。A.出租房屋

B.以获奖方式取得房屋所有权

C.购置房屋取得所有权

D.法定继承人取得房屋的

14、根据印花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印花税纳税人的是()。A.应税证照的领受人B.合同的双方当事人C.合同的证人D.合同的担保人

15、根据城镇土地使用税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应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有()。A.某公园内的索道公司经营用地B.某镇村民居住用地

C.某市区外资企业生产车间用地D.纳税单位无偿使用免税单位的土地

16、根据车船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符合车船税有关规定的有()。A.摩托车,以“每辆”为计税依据B.载客汽车,以“自重每吨”为计税依据 C.载货汽车,以“自重每吨”为计税依据D.船舶,以“净吨位”为计税依据

17、外商投资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能扣除的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是()。A.营业税B.城建税 C.印花税D.教育费附加

18、以下对车船税的理解正确的有()。A.车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车船管理部门核发的车船登记证书或者行驶证书所记载日期的次月

B.车船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未缴纳车船税的,使用人应当代为缴纳车船税

C.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为机动车车船税的扣缴义务人,应当依法代收代缴车船税

D.税务机关付给扣缴义务人代收代缴手续费的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19、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开发的商品房用于下列()项目,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A.用于换取其他单位的房产B.销售给个人用于居住C.出租给某企业 D.用于对外投资,共担风险

20、甲企业将原值28万的房产评估作价30万元投资乙企业,乙企业办理产权登记后又将该房产以40万元价格售与丙企业,当地契税税率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乙企业缴纳契税0.84万元 B.乙企业缴纳契税0.9万元 C.丙企业缴纳契税0.9万元

D.丙企业缴纳契税1.2万元

三、判断题

1、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率适用有幅度的差别税额(定额税率),其每个幅度税额的差距为30倍。()

2、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为机动车车船税的扣缴义务人。()

3、土地使用权交换中,契税由收取货币或其他经济利益的土地出让方缴纳。()

4、自2009年1月1日起,对依照房产原值计税的房产,不论是否记载在会计账簿固定资产科目中,均应按照房屋原价计算缴纳房产税。()

5、法律、会计、审计等方面的咨询不属于技术咨询,其所立的合同不贴印花。()

6、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

7、房屋交换,交换价格不相等的,由收取货币、实物、无形资产或其他经济利益的一方缴纳契税;交换价格相等的,免征契税。()

8、向居民供热并向居民收取采暖费的供热企业可以按照4%的税率计算征收房产税。()

9、纳税人隐瞒、虚报房地产成交价格的,按照房产的购置原价计算征收土地增值税。(10、自2009年1月1日起,公园、名胜古迹内的索道公司经营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11、中外合作开采石油、天然气的企业属于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

12、自2008年11月1日起,对居民个人转让住房一律免征土地增值税。()

13、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的资源税,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

14、某锌铁矿山2011年12月份销售自产锌矿石原矿6万吨,移送原矿入选精矿3万吨,选矿比为40%,适用税额为20元/吨。该锌矿山当月应缴纳的资源税为180万元。()

15、在国外书立、领受,但在国内使用的应税凭证,其使用人为纳税人。()

16、原油属于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应缴纳资源税的油类产品包括:原油、汽油、人造石油。()

17、以房产投资联营,投资者参与投资利润分红、共担风险的,按照房产净值作为计税依据计征房产税。()

18、以房屋为载体、不可随意移动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如果单独记账,价值没有计入房产原值,可以不计算缴纳房产税。()

19、纳税单位和个人无租使用免税单位的房产,由使用人代为缴纳房产税。()

20、土地使用权共有的,共有各方均为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人,由共有各方分别纳税。()

四、不定项选择题

1、某建材家居城2010年1月1日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主要经营范围为提供建材销售、家庭装修装饰、家具销售等项目,公司有关经营情况如下:(1)2010年1月,申报办理了开业税务登记;(2)10月,持有关资料办理了发票领购手续; 该家居城2010年土地、房屋、车辆使用情况如下:(1)该家居城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20000平方米,另外,商城的停车场占地500平方米;(2)拥有房产原值2800万元,该房产现价评估值为4000万元。2009年12月底为扩大经营规模,经批准扩建2500平方米(非耕地),扩建投资额预计280万元,于2010年9月办理完工验收手续,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价值为300万元;

(3)原有运货车10辆,每辆自重吨位5吨,7月份又购入货车3辆,每辆自重吨位2吨,当月投入使用。

已知:当地政府规定该地段城镇土地使用税5元/平方米;房产税扣除比率为20%;载货汽车每吨税额60元,计算结果以万元为单位。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回答下列(1)~(5)小题: <1>、该公司申报办理开业税务登记的最后期限是()。

A.2010年1月5日

B.2010年1月10日

C.2010年1月15日

D.2010年1月30日 <2>、该企业办理发票领购时,应向税务机关提供的资料是()。

A.税务登记证件B.经办人员身份证明C.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D.财务印章或发票专用章印模 <3>、该家居城2010年应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是()万元。A.11.25 B.11.5 C.10 D.10.25 <4>、该家居城2010年应纳的房产税为()万元。A.29.76 B.22.5 C.33.6 D.27.6 <5>、该家居城2010年应纳的车船税为()万元。A.0.318 B.0.372 C.0.3 D.0.072

2、某企业2010年1月份发生下列事项;

(1)与其他企业订立销售合同一份,所载金额100万元;(2)订立借款合同一份,所载金额200万元;

(3)订立加工合同一份,列明加工收入10万元,受托方提供原材料金额90万元;(4)订立财产保险合同一份,投保金额200万元,保险费5万元;

(5)签订建筑安装工程总承包合同一份,承包金额5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分包给其他单位,已签订分包合同。

已知:购销合同税率0.3‰;借款合同税率0.05‰;加工承揽合同税率0.5‰;财产保险合同税率1‰;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税率0.3‰。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回答下列5~8小题: <1>、该企业加工合同应缴纳的印花税为()元。A.270

B.500

C.320

D.300 <2>、该企业工程承包合同应缴纳的印花税为()元。

A.15000

B.18000

C.3000

D.30000 <3>、该企业当月应缴纳的印花税是()元。

A.18770

B.18650

C.18670

D.18470 <4>、下列证件中,按每件5元贴花的有()。

A.房屋产权证 B.工商营业执照 C.专利证 D.土地使用证

3、某生产企业位于城市郊区,公司相关情况如下:

(1)该企业2009年初实际占用的50000平方米土地面积中,企业内的职工医院和托儿所共占地2000平方米,经批准改造的废弃土地占地5000平方米(已使用3年),厂区内直接用于生猪养殖的用地6000平方米,除上述土地外,其余土地均为该企业生产经营用地。另外,2009年6月21日,经批准,此企业新征用非耕地5000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2)2009年企业拥有8辆客车;自重为5吨的三轮汽车5辆;自重15吨的载货卡车10辆。

已知:当地政府规定,该地每平方米城镇土地使用税年税额为3元;载客汽车年单位税额450元,载货汽车的车船税税额为70元/吨。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1)~(4)小题:

<1>、该企业2009年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为()元。A.111000

B.118500

C.126000

D.133500 <2>、该企业2009年应缴纳的车船税为()元。

A.5000

B.12250

C.14100

D.15850 <3>、该企业2009年所占用的土地中,可以享受税收减免的有()。A.企业内职工医院和托儿所用地B.经批准改造的废弃土地 C.厂区内直接用于生猪养殖的用地D.经批准新征用的非耕地 <4>、下列关于车船税的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有()。A.车船税由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

B.车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车管部门核发的车船登记证书或行驶证所记载日期的当月 C.跨省使用的车船,纳税地点为车船的使用地 D.车船税按年申报缴纳

第五章 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C

5、B

6、A

7、D

8、D

9、D

10、D

11、B

12、B

13、D

14、D

15、B

16、B

17、D

18、D

19、D

20、B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BCD

3、BCD

4、ABC

5、ABD

6、BCD

7、ABCD

8、AB

9、BCD

10、BCD

11、BC

12、ACD

13、AD

14、AB

15、ACD

16、ACD

17、ABD

18、BCD

19、ABD 20、BD

三、判断题

1、N

2、Y

3、N

4、Y

5、Y

6、Y

7、N

8、N

9、N

10、N

11、N

12、Y

13、N

14、N

15、Y

16、N

17、N

18、N

19、Y 20、Y

四、不定项选择题

1、<1>、D<2>、ABD<3>、B<4>、D<5>、A

2、<1>、C<2>、B<3>、A<4>、ABCD

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 篇2

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 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土地征收活动的是失地农民的噩梦, 原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被收走, 配套的补偿却极不合理。具体来说存在补偿原则不清、标准过低、方式单一等问题。

( 一) 征收补偿原则不清

众所周知, 原则对于一项制度的基本性质、内容以及价值取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 基本上没有规定征收补偿的相关原则, 这与宪法限制公权力保障人权的基本功能不相适应, 是非常遗憾的事。另外《物权法》http: / /baike. so. com/doc/5374574. html、《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等也没有具体规定土地征收的补偿原则。这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确实存在差距, “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对补偿就确定了公平补偿原则。日本宪法第二十九条也确定了正当补偿的原则”。

( 二) 征收补偿标准偏低

《土地管理法》有征收补偿的相关规定, 并且经过多次修改将标准提高了一些, 但是与飞涨的物价特别是房价相比法律规定的标准依然太低。如《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就规定了补偿费用的问题, 之后也具体规定了每种费用的计算方法。但是仔细分析发现该条第六款将补偿总和限定在30 倍以内, 这个规定的合理性遭到质疑。例如, 一亩地收成较好时一年可挣3000 多元, 30 倍也就是9 万元, 即使按照该条第七款的规定提高补偿标准估计最多15 万元。但这块地被征收后卖给开发商估计就有几百万。这极易造成被征地农民的逆反心理, 严重不满补偿费用从而引发不良后果。

( 三) 征收补偿方式单一

从《土地管理法》可以看出, 我国土地征收的补偿以货币安置为主, 由于征地使得农民被迫放弃其熟悉的农耕劳动, 谋生方式发生巨大改变, 这一单一的补偿方式不是解决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的长远之计。为此国土资源部发布了相关指导意见, 提出在原有补偿方式的基础上增设另外四种渠道, 此四种渠道如果能贯彻实施确实可以起到一定效果, 但是由于缺乏相关配套设施, 其执行效果并不明显。

二、健全征地补偿机制

征地补偿作为土地征收的重要环节, 作为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制度, 直接决定着农民土地被征收后能切实得到的补偿, 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 也是产生纠纷最多的问题。为此亟待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使农民的权益在制度上得以保障。

( 一) 确立合理的补偿原则

为了弥补我国法律的缺憾, 首先应该在宪法中明确征收补偿的原则, 为其他法律的修改完善以及征收补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原则指导。其次, 结合各国经验和我国实际, 具体可以采用公平补偿的原则。所谓公平指的是能够平等地看待被征收者遭受的损失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性, 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公共利益的重要性。美国联邦大法官霍姆斯也指出: 该原则的重点应该是补偿“所有权人所失去的, 而不是征收者所得到的”。此外, 该公平补偿标准还应该是完全补偿和适当补偿的结合。完全补偿是希望补偿可以尽量多地包含被征收者所失去的。适当补偿则是为了防止被征收人凭借自己的土地漫天要价、妨碍土地征收活动的正常进行。将这两个原则结合而成的公平补偿原则既能切实地保证土地征收所要求的公共利益, 又能尽最大的可能弥补被征收人的损失, 从而减少纠纷, 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

( 二) 扩大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

一方面, 在公平原则的指导下, 现有的补偿范围需要有所扩大。具体说应该得到补偿的除了土地的现有价值外还应该包含土地的预期价值、被征收者因土地的缺失造成的间接损失、生活负担等。另一方面, 在补偿标准的问题上, 比较英国、德国和美国的征地补偿制度可以发现他们的补偿标准都和市场价格有密切的联系。虽然这几个国家土地私有制的土地产权拥有方式与我国有所不同, 我国采用的是国家和集体所有制, 但我国目前以土地的原有用途作为补偿标准的这一做法确实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为此我们可以借鉴这几个国家的经验, 在确定标准时适当考虑土地的市场价格、被征收土地所处的地段、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征收土地的前后用途等因素。

( 三) 采取多样化的征收补偿方式

我国目前采取的货币安置方式已经不足以缓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被征收人带来的冲击。如前所述, 国土资源部的相关指导意见由于制度的缺陷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实施。为此, 可以考虑建立相关的配套设施来帮助该文件顺利实施, 另外由于该文件法律效力较低, 可以在位阶较高的法律如《土地管理法》中建立相应的制度, 增强其权威性。最后, 政府应提供相应的帮助, 如提供免费的职业教育, 在社会保障方面更照顾这些农民, 让他们的生活少些后顾之忧等。总之多样化的补偿方式不仅可以解决被征地者当前的经济问题, 还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从而得到人们更多的支持。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土地征收活动越来越频繁。土地征收之后, 如何对土地所有者给予合理的补偿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稳定团结, 因而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试图探究我国补偿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

关键词: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补偿原则,征收方式

参考文献

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 篇3

关键词:法律 澳洲 核能 利用

澳大利亚属于联邦制国家,依照联邦宪法的规定,联邦与组成联邦的六个州和北部领地和澳大利亚首都领地两个领地(Territory)在各自的权限内立法,但是联邦在铀矿开发事务方面拥有极大的权力。举例来说,比如在采矿领域,联邦法律与州和领地法的关系中,联邦政府没有直接的权力,但是依据1987年《核不扩散保障法》,铀矿需要获得联邦政府的许可证。同时因为宪法上的关涉到澳洲国际贸易和商务上的相关权利 ,联邦也可以直接控制铀矿,因此也有权力规制进出口的禁止事项。根据《海关法》 制定的《海关禁止出口条例》 禁止出口铀和其他含有钍的矿石,除非获得联邦工业、科学与资源部长的的许可,这样的话,联邦政府就在实际上控制了州政府的决策,并控制采矿公司设立铀矿。

在联邦法律的层面上,主要通过以下这些主要的法律来规制核能源的开发利用:

1986年通过的《南太平洋无核区公约法》、1987年的《核不扩散保障法》、《澳大利亚和科学与技术组织法》、1992年的《澳大利亚和科学与技术组织法》修正案、1998年的《辐射保护与和安全法》。《海关法》和根据其制定的《海关禁止出口条例》,1953-1985《联邦原子能法》等等。

同时,各州和联邦领地也分别有相关的立法来规范这方面的事务。

在铀矿的所有权问题上,联邦与州(领地)的关系相当复杂,在自然状态下的铀矿的法律管制,包括普通法与制定法的规制,对于铀矿石与铀矿开采作一般性的规定或是对于铀和其他类似的物质规定特别的条款,后者的例子是维多利亚州1958年的矿产法 的特别规定,即在该州所有土地的地表与地下,不论该土地是否被让与,所有的铀和钍,均属于国有(Belongs to the Crown)。联邦宪法第122条规定,联邦对于领地有完全的立法权,在1978年联邦议会又通过了北部领地自治法, 让北部领地建立自己的立法机关,赋予普遍的立法权,但是在某些方面,如土著人事务和铀矿藏方面,联邦保留控制权,尽管并不是完全地排除领地立法在这方面的作用。联邦法律对于北部领地一些特殊的影响,首先是如前所言,根据联邦原子能法的35条规定对以下情形,联邦拥有对铀的所有权,其次,联邦原子能法的36条规定,对于所有的铀和钍的发现,必须于一个月内向联邦当局报告,另外,联邦原子能法的41条规定, Ranger铀矿项目(The Ranger uranium mine venture)由联邦工业、科学和资源部长批准。 在北部领地的铀矿开发法律框架,表明了这样的一种情形,即联邦法律与领地立法共同发挥作用。

对于核能开发利用的法律制度,世界各国一般都规定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代表政府统一对于核能科学研究与开发利用进行规制。由于澳大利亚联邦在铀矿上有专门的利益,最初根据1953-1985联邦原子能法(the Atomic Energy Act 1953-1985 (Cth),澳大利亚原子能协会(AAEC)得以设立 ,来执行该法第17条规定的几项职能,包括铀的所有权和法律上的控制,是当时一个主要的来施行联邦关于铀的各种法律的机构 。随着新的立法和机构的变迁, 该机构于1987年4月27日被澳大利亚核科学与技术委员会所取代(详见前面介绍)。 1992年澳大利亚核科技组织法(The Australia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ganisation Act of 1992)把澳大利亚原子能委员会(AAEC)转变成了澳大利亚核科技组织(ANSTO),把原来澳大利亚原子能委员会宪章中规定的工作范围,核电和核燃料的循环,变为集中在发展和利用原子能和相关技术上,特别是对于在医学、工业、科学和农业上对于核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澳大利亚核科技组织目前还运营着一座研究性的核反应堆来推进在这些领域上的研究工作。

联邦对于铀矿的国际贸易也作出了严格的法律限制。首先要求必须是《不扩散核武器條约》的签字国才可以向澳方购买铀矿,同时要与澳大利亚先签署一项核安全协议,以确保购买的铀用于和平用途。由于澳大利亚国内没有核电站,本国所出产的铀矿是向国际市场进行销售的,凭借涉及国际贸易和商务上的宪法上的权利,联邦政府对这一行业加以控制,特别是如前面提到的,依据根据《海关法》制定的《海关禁止出口条例》,没有获得联邦工业、科学和资源部长的批准的情况下,铀是禁止被出口的。联邦工业、科学和资源部长作出的决定受到政府政策和履行澳大利亚的国际义务的影响,如《核不扩散公约》、《澳大利亚双边安全保障网络协定》和《南太平洋无核区公约》,同时澳大利亚在核供应国集团和核出口国委员会的成员地位也与这方面的关注相关。这些限制延伸到其他的核材料和核设施与技术,包括一些同样可以用于非核用途的物品

概而言之,联邦立法在核能源包括铀矿开发方面具有强势地位,但是并不排除领地和州的立法在此方面发挥作用。领地的宪法地位不同于州,相较与各州有更少的立法权,也有些领域比起各州更易于受到联邦的干预。如北部领地的铀矿开采法律制度就体现了这一点,联邦政府并不拥有在涉及核开发和利用活动的所有方面的立法权, 因此,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除了联邦法律,州法和领地法在澳大利亚核能源开发利用的法律制度体系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Australian Constitution, Article 51(i)

[2]the Customs Act [No. 6 of 1901]

[3]The Customs (Prohibited Exports) Regulations

[4]S.508(1)of the Mines Act 1958(Vic.)

[5]the Northern Territory (Self-Government) Act [Act No. 58 of 1978]

[6]See OECD,Nuclear Legislation in OECD Countries Regulatory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for Nuclear Activities,Chapter Australia,OECD, Paris, France,2001, p7

[7]同上,p25

[8]D.E.Fisher, Natural Resources Law in Australia, The Law Book Company, Sydney Australia, 1987, 1st Edition.p67

[9]ANSTO (Australia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ganisation)

[10]See OECD,Nuclear Legislation in OECD Countries Regulatory and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for Nuclear Activities,Chapter Australia,OECD, Paris, France,2001, p10

[11]同上, p6

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 篇4

优惠及其他相关政策的补充通知

(财税[2003]19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劳动保障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精神,保证再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经国务院同意,现就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优惠及其他相关政策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对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自2003年1月1日起,每吸纳1名下岗失业人员,每年可享受企业所得税2000元定额税收扣减优惠。当年不足扣减的,可结转至下一年继续扣减,但结转期不能超过两年。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劳动保障部另行制定。

二、对财税[2002]208号、财税[2003]133号和财社[2002]107号及其他相关文件规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险补贴的服务型企业、商贸企业与下岗失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由现行3年以上调整为1年以上(含1年),并享受相应期限政策优惠。

三、凡在2005年底之前,符合中发[2002]12号文件优惠政策条件规定的,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所兴办的经济实体,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最长期限为3年的税收优惠和社会保险补贴,直至期满为止;凡在2005年底之前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可按有关规定享受最长期限为3年的免收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直至期满为止。

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 篇5

【论文摘要】本文在对我国现行与慈善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结合发现的问题,深入探讨税收优惠政策和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慈善相关税收制度提出了完善建议。

【论文关键词】慈善捐赠;税收;对策

一、慈善捐赠相关税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关于捐赠的称谓有四种表述形式:赠送、馈赠、赠与和捐赠,还没有从立法上进行统一。在现行税制上,流转税类各税种关于捐赠的规定存在以下缺陷:对公益性捐赠和非公益性捐赠一律视同销售征税;实物捐赠不能享受税收优惠。我国对公益性实物捐赠,只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才享受税收减免。在所得税类方面,关于公益性捐赠的立法除《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外,大量的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发的效力较低的规范性文件,这导致公益性捐赠的税收立法效力较低。公益性捐赠的扣除标准规定过低:《企业所得税法》关于纳税人进行的公益性捐赠在年度利润12%以内的可以扣除,且超过限额的部分不可以向后年度结转。《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在应纳税所得额30%的范围内扣除公益性捐赠部分。对未通过指定的非营利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以及直接对受赠人的捐赠均不得在税前扣除的规定不合理,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和个人通过国家批准成立的非营利的公益组织或国家机关向红十字会事业、老年人服务机构、青少年活动场所、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准予在所得税应纳税额中全额扣除。除此之外,向未指定的慈善机构捐赠均不允许扣除。在资源税类、财产税类和行为税类中,只有契税、土地增值税和印花税三个税种的立法对纳税人的捐赠行为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不完整不利于企业的捐赠。

二、慈善捐赠相关税收制度存在问题的后果分析

(一)捐赠称谓立法不统一的后果分析

首先,“赠与”是属概念,“捐赠”是种概念,“捐赠”是“赠与”的一种。“赠送”和“馈赠”则是“赠与”概念的另一种表述。应避免在实践中产生误会或引起歧义。其次,称谓不统一将带来相关税收优惠制度执行中的难以界定,和难以操作。

(二)流转税类各税种关于捐赠的规定存在缺陷的后果分析

对公益性捐赠和非公益性捐赠都一律视同销售征税的是国家逃避其责任的表现,在客观制约了公益性捐赠事业的发展。实物捐赠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与《公益性事业捐赠法》所倡导的宗旨相违背,打击了纳税人进行公益性实物捐赠的积极性。

(三)所得税类各税种关于捐赠规定不完善的后果分析

1.公益性捐赠的税收立法不统一,关于相同性质的公益性捐赠,《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不一致,有些按全额扣除,而有些按比例扣除的局面,这显然违背了税收公平原则。

2.公益性捐赠的扣除标准规定过低,对比个人30%,企业12%的扣除限额,如果全额扣除,会进一步激发捐赠意愿。

3.企业当年公益性、救济性捐赠超过扣除标准部分不能往以后年度结转扣除,这一规定既不符合国际税收惯例,也不利于企业逐年消化一次性较多的捐赠。

4.对未通过指定的非营利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以及直接对受赠人的捐赠均不得在税前扣除,指定捐赠机构意味着不平等和垄断,意味着对未被指定的捐赠机构的歧视。同时,对捐赠人和捐赠单位的捐赠意愿而言,将产生不合理影响。

(四)资源税类、财产税类和行为税类关于捐赠的规定不完整,在以上三种税类中,只有契税、土地增值税和印花税三个税种的立法,其中包含有对纳税人的捐赠行为的明确规定,还有空白之处,不利于在实践中具体操作。

三、慈善捐赠相关税收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关于捐赠的称谓立法不统一的对策分析

建议在在涉及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制度时统一使用“捐赠”一词,从而避免在实践中产生误会或引起操作上的.不便。

(二)流转税类各税种关于捐赠的规定存在缺陷的对策分析

1.对公益性捐赠和非公益性捐赠一律视同销售征税的对策分析

新三板挂牌常见的其他法律问题 篇6

根据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企业如需要使用劳务派遣方式的用工形式,应该限制在辅助性工作岗位(保洁、清洁工、司机厨师等)。生产一线工人则不能再使用劳务派遣工。因季节性用工,可以使用劳务派遣工,但比例不能超过员工总数的10%。

新三板挂牌除了出资瑕疵、股权不清晰、财务不规范等法律问题外,实践中还会遇到其他常见的法律问题,现论述如下:

一、劳务派遣的合规性问题

根据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企业如需要使用劳务派遣方式的用工形式,应该限制在辅助性工作岗位(保洁、清洁工、司机厨师等)。生产一线工人则不能再使用劳务派遣工。因季节性用工,可以使用劳务派遣工,但比例不能超过员工总数的10%。

企业如果不需要全日制员工,可以使用临时工,但在工作时间上必须符合法律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

实践中,一些企业通过与营销公司开展品牌推广、营销合作的方式解决劳务派遣问题,处理方法是与相关企业签订品牌推广战略协议或者服务协议,此种处理方法具有行业的局限性。

二、社保、公积金(五险一金)的缴纳问题

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应按该法参加社会保险,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参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对于企业雇佣的农村户籍员工,如果其已经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用人单位可以不再为员工缴纳该险种,但应该根据该员工在农村参加该险种缴费情况给予补偿。

住房公积金的缴纳问题,企业应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2002年修订)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并开具合规证明。对于农村户籍员工,如果企业已经为其解决食宿问题,可以瑕疵披露并由大股东兜底承诺。

三、通过人事代理公司代缴社保、公积金的问题

实践中很多企业需要异地雇佣销售人员,因为企业在异地没有子公司或分公司,无法为异地员工在异地缴纳社保、公积金,一般会根据《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人才市场管理规定》的规定,通过人事代理公司为异地员工在异地缴纳社会保险。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公司异地员工缴纳社保、公积金问题。

四、适用核定征税企业所得税的企业上新三板的问题

上新三板的企业首先要求财务规范,因此采用核定征收税务,说明企业财务不规范,审计基础缺失。因此,如果企业计划在新三板挂牌转让,必须采用查账征收的方式,规范财务。如果不考虑时间因素,可以在企业规范为查账方式后,两个会计后再申请在新三板挂牌转让。

如果企业在报告期内采用的是核定征收的方式,改为查账征收方式时,可能需要补缴企业所得税。

五、企业改制重组时的契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的处理

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前,如果存在上下游的关联方,企业需要确定一个重组方案,对与主业相关的关联方进行重组。重组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资源整合方式,中介机构应为企业以最小的成本完成这一目标。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之间的重组,方案设计得当,可以免契税、个人所得税。

六、历史上存在职工持股会的问题

实践中需要重点关注拟挂牌企业历史上清理职工持股会的程序是否合法。职工持股会章程一般对职工持股会的组织机构理事会与会员代表大会对出资转让与权益分配有明确规定,职工持股会的内部转让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履行手续。

七、企业使用集体土地(集体建设用地)的相关问题

实践中,部分拟挂牌企业存在使用集体土地的问题,对于拟挂牌企业使用集体土地要区别对待。

1、集体土地

集体土地流转的前提是不改变集体土地的用途,对于农业企业,可以通过承包经营的方式,转租农民承包的集体土地,开展农民经济领域的业务;对于其他生产、商业领域的企业,不能改变集体土地用途使用集体土地。

2、农民集体建设用地

对于试点范围内的拟挂牌企业如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如符合地方有关试点地区集体建设用地规定的,中介机构主要需要核查公司是否支付了农民的补偿款及支付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费等。

八、工业用地“招拍挂”的强制性规定

根据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的规定,工业用地必须走“招拍挂”程序。

2006年8月31日之后通过协议出让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仅限于依照《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关于进一步落实工业用地出让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01号)的规定,按照以下方式处理:

1、由于城市规划调整、经济形势发生变化、企业转型等原因,土地使用权人已依法取得的国有划拨工业用地补办出让、国有承租工业用地补办出让,符合规划并经依法批准,可以采取协议方式。

2、政府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造,需要搬迁的工业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经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收回原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协议出让或租赁方式为原土地使用权人重新安排工业用地。拟安置的工业项目用地应符合土地利用地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布局和城市规划功能分区要求,尽可能在确定的工业集中区安排工业用地。

九、税收滞纳金是否属于重大行政处罚问题

实践中,由于财务管理不规范,拟挂牌企业在报告期可能存在被税务部门给予征收滞纳金的税收处理决定等情况,根据《行政处罚法》、《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税务部门征收滞纳金不属于行政处罚。

十、公司以自有资产评估调账转增股本问题

1、企业以自有土地、房产评估增值

对于企业以自有土地、房产评估增资的,且尚未摊销完毕的,一般处理方式是将该土地评估增值部分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追溯调整计入其他应收款中应收股东的款项,然后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以现金补足。

2、企业以自有的其他无形资产评估增值

对于企业以自有的其他无形资产(如非专利技术、专利技术)评估增资,金额相对较小,且已经摊销完毕的,同时在改制时,净资产已经充实实收资本,即净资产折股不高于实收资本的,可以不再补足,但是需要原股东出具兜底承诺函。

十一、公司住所地与经营地不一致问题

时间中有些企业实际经营地与登记的住所地不是同一地址,对此瑕疵,一般的解决方案是在住所地设立一个分公司。

十二、转让尚未缴纳出资股权问题

1、有限责任公司在历史沿革中存在出资人转让认缴出资部分,如符合公司章程的规定,可以转让,但该股东和受让人应当补足未出资部分。

2、股份公司股东转让未出资股份,应符合《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即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十三、关于外资股东身份的确认问题

实践中,对于港澳台地区及中国公民取得境外永久居留权(未取得国籍),在中国境内以外币出资或者从中国境内举办的其他外资企业获得的人民币利润出资举办企业,按照外资企业对待。

十四、外商投资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法律问题

外商投资企业可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但是应该特别关注外商投资企业最近三年的盈利情况及公司注册资本情况。如果外商投资企业最近三年存在亏损的情况,可以考虑由外资股东在境内设立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然后由外商独资企业收购境外自然人持有外资

企业的股权,将外资企业变更为内资企业再进行股改。

十五、公司抽逃出资问题

实践中,需要关注企业再创业初期代验资和抽逃出资的区别以及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和抽逃出资的区别。

对代验资,只要公司财务账上继续挂应收账款的,且金额不大,股东愿意按照出资比例归还的,不应认定为抽逃出资。

对于公司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的行为,在中小企业比较普遍,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大股东归还资金,承担资金占用的利息,同时承诺规范该行为。

十六、债权转股权的问题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扩大了债权转股权的范围,对于私募基金通过投贷联动方式,以部分债权、股权形式投资企业的,如果投资协议约定了债权转股权的条件,可以在条件成就后实现债权转股权的目的。

十七、关于非法集资问题

部分中小企业存在发展中,因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存在向公司员工集资的问题,一般不应认定为非法集资,但是如果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公开借款,数额较大,并许诺高回报或者股权的,一般会被认定为为非法集资。

十八、涉及国有股权投资、退出程序瑕疵问题

1、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程序规定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照公司法的规定,派出股东代表、董事,参加国有控股的公司、国有参股的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国有控股的公司、国有参股的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决定公司分立、合并、破产、解散、增减资本、发行公司证券、任免企业负责人等重大事项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指示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应当将其履行职责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国有资产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出资企业合并、分立、改制、上市、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证券,进行重大投资,为他人提供大额担保,转让重大财产,进行大额捐赠,分配利润,以及解散、申请破产等重大事项,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不得损害出资人和债权人的权益。”

2、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程序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对国有资产的转让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做好可行性研究,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企业国有资产转让应按照法律规定的批准程序进行批准或者决定。企业国有资产在清产核资和审计的基础上,转让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的90%时,应当暂停交易;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后可继续交易。应公开披露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公告期为20个工作日。

3、国有产权变动的评估核准、备案程序(1)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经济行为

A、相关国有企业产权变动涉及的经济行为:a、整体或部分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b、合并、分立、清算;c、非同比例增资、减资;d、企业产权转让;e、企业整体租赁或托管给非国有单位。

B、涉及非货币资产处置的经济行为:a、资产出资;b、资产转让、置换、拍卖;c、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d、以非货币资产偿还债务;e、确定涉诉资产价值。C、相关非国有资产进行评估的经济行为:a、国有企业接受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资产出资;b、国有企业收购非国有资产或产权;c、国有企业与非国有单位置换资产或企业产权;d、国有企业接受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资产抵债。(2)核准、备案项目范围

相关国有企业涉及的资产评估,非国有控股企业涉及企业国有股权变动的资产评估,应进行评估核准或备案。

(3)国有资产转让的程序

国有资产转让需要经过九个步骤:

1、形成转让决议;

2、主管机关批准;

3、清产核准及财务审计;

4、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评估;

5、公告(20日);

6、选择受让方;

7、签订合同;

8、审批备案;

9、产权变更登记。

十九、拟挂牌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认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拥有拟挂牌企业的控制权:

1、拟挂牌公司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东;

2、实际支配拟挂牌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

3、通过实际支配拟挂牌公司股份表决权能够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

4、其可支配的拟挂牌公司股份表决权足以对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

5、中国证监会或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认定的其他情形。

二十、中国籍自然人是否可以成为中外合资企业的股东

境内自然人可以通过继承取得外商投资企业股权,成为外商投资企业股东;原境内公司中国自然人股东在原公司享有股东地位一年以上的,经批准,可以继续作为变更后所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投资者。

二十一、历史上存在集体企业改制、清理挂靠问题

1、拟挂牌企业历史沿革涉及集体企业改制程序缺失的处理

按照当时的法律、法规,集体企业改制、产权变动的主要程序是:(1)、产权界定;(2)、审计、资产评估;(3)、产权交易所交易;(4)产权主体或职工(代表)大会同意;(5)、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审核认定。但由于历史原因,会有程序缺失,中介机构要重点核查,改制是否取得上级主管机关批准,相关程序缺失是否影响对集体资产处置做出实质的判断。

2、拟挂牌企业历史沿革存在挂靠集体企业(红帽子企业)的处理方式

清理挂靠集体企业的主要程序:(1)按照集体企业清产核资产权界定的政策规定,对企业现有资产、负债、权益进行界定,各投资方签署界定文本文件,清产核资机构据此出具产权界定的法律文件,划清投资来源或出资人,明确财产归属。(2)经核实为私营或个人性质的企

业,由各级清产核资机构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变更企业登记。

二十二、企业在报告期内开具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承兑汇票行为的处理方案

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 篇7

一、总体而言,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城市房屋拆迁相关法律制度未对“公共利益”做出明确的界定

《国有土地征收与补偿条例》中明确规定了相关政府可因公共利益之需要对房屋做出征收的决定, 可是并未对“公共利益”进行明确的界定, 何为“公共利益”不仅仅在该《条例》中并未有明确规定, 且一些政府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房地产开发等商业活动都贵其调整, 这就在立法层面上造成了混乱, 相关的城市房屋拆迁的规范性文件中同样未做出明确的界定, 现实中地方政府为了眼前利益往往滥用行政权力, 保障房地产开发的顺利进行, 再加上法律上的规定也含混不清, 从而导致处于弱势的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

(二) 城市房屋拆迁程序中一些规定不具可操作性且相关规定较为混乱

《国有土地征收与补偿条例》中规定:“房屋征收与补偿应当遵循决策民主、程序正当、结果公开的原则。”这个规定看似合理, 实则因其规定较为抽象, 所以在房屋拆迁过程中由于缺乏具体的规定, 很多情况下这一条规定无法真正实行, 行政机关在实践中实际上并未受到这一条规定的有效约束。

当前关于城市房屋拆迁的立法较为混乱, 有些立法之间甚至有相互冲突的情况。比如《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诉讼期间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规定了例外情况, 当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时及继续执行会造成较大损失且停止执行不损害公共利益时是可以裁定停止执行的。但是在《国有土地征收与补偿条例》中却规定给予被拆迁人货币补偿等情形是作为不停止执行时并无例外的条件, 这显然是相互冲突的。

(三) 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这主要是指由于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标准规定的不明确及对于相关监督机制规定的不完备, 直接导致了被拆迁人的合法利益受到了损害。比如《国有土地征收与补偿条例》对于补偿标准的规定并不明确, 所以在实践中有些政府在拆迁过程中大幅降低补偿标准, 而当这种情况出现时, 相关法律对于被拆迁人的救济途径规定的不够具体, 也没有详细规定对于房屋补偿安置资金发放的有效监督, 那么就导致了被拆迁人就处于在事实上的劣势, 即便是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 想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也显得比较困难。

二、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立法本身是具有滞后性的, 城市房屋拆迁的立法也不例外, 而且相关法律制度的立足点就是在于对公权力的规范, 对于公民合法权益的规定就显得有所欠缺, 再加上我国社会飞速发展和进步, 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体现出的问题也日益增多。房地产开发商的出发点自然是其商业利益,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惜以行政的手段促成城市房屋拆迁的顺利进行, 这就很容易给被拆迁人的利益造成损害, 相关立法对于不断出现的各种拆迁带来的问题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有系统、详尽的规定, 再加上地方相关立法的混乱, 就直接导致了许多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不具备可操作性。政府部门在房屋估价和发放补偿款等问题上是具有决定权的, 政府掌握着丰富的行政资源, 开发商拥有着雄厚的财力, 相应的监督机制也并未真正建立健全。整个城市房屋相比之下被拆迁人就处于明显的劣势了, 其利益难以在拆迁的过程中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

三、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 从立法上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同时严格规范非公益目的的拆迁

“对民事权利行使的限制必须有正当的理由, 这就是为了公共利益, 而且要控制在一定的合理的度的范围内, 要保证个人权利和社会利益协调发展, 不至于走向彻底否定个人利益和个人权利的极端。”造成城市房屋拆迁立法上的混乱和现实中诸多问题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立法中并未明确界定“公共利益”, “公共利益”在现实中总是与“商业利益”相混淆。同时, 立法在必须有相应的具体的规定, 而不是不具现实生活中可操作性的原则性规定。建议我国在立法中借鉴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立法模式, 即采用列举法的方式对“公共利益”的界定, 比如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包括公路、桥梁、公园、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的建设等;水利设施的建设, 如堤防、水渠、蓄水池等。使得公益事业项目与一些商业性质的活动应与此作明确区分, 比如房地产开发、商业性场所的修建等属于“商业利益”的活动, 法律对于“公共利益”的范畴有了明确的规定, 是十分重要的。

(二) 完善城市房屋拆迁的程序

第一, 当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的程序较为混乱, 没有一个系统化的制度来规范, 这一点需要引起立法机关的重视, 规范相关的立法, 对其进行梳理, 与上位法相矛盾冲突之下位法应当废止的就废止, 最好制定一部效力较高且具备可操作性的法律。

第二, 通过设立必要的听证程序来保障相关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既然是要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就必须在程序上保证被拆迁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由法律对于听证程序做出详细规定, 比如人员的组成、听证程序的时间、其中相关事项等等。

第三, 在整个城市房屋拆迁法律程序中介入司法机关等机关的监督, 从而保证监督制度的有效性。现实中关于拆迁的事项通常是由行政机关独自处理, 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 这显然是不利于约束行政权力的, 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在相关程序中介入司法监督。在政府的行政行为做出之前先由司法机关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当出现房屋拆迁纠纷之后, 无论是定性还是补偿的问题都由司法机关进行审查, 并做出相应的裁决。

必须明确定位政府在拆迁管理过程中的角色, “对拆迁管理的过程进行监督主要是监督拆迁管理部门的拆迁政策执行情况, 拆迁实施和拆迁管理必须分离, 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

(三) 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法律制度

众所周知,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问题一直是产生纠纷的核心问题, 许多情况下主要是由于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被拆迁人之间由于补偿问题上的分歧过大产生了一系列矛盾, 房屋拆迁补偿制度不完善, 再谈维护被拆迁人利益的话也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首先, 完善拆迁补偿标准的立法。由于目前还没有一部具体规定补偿标准的权威性规范性法律文件出台, 所以才导致了现实中补偿标准的混乱。必须制定出一部规定详细补偿标准的法律, 从而保证拆迁补偿标准这一方面在现实中能够有法可依。由于市场影响等方面的原因, 补偿标准也应与市场相适应, 既要有具体的规定, 同时也要考虑市场因素, 才能切实保障被拆迁人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

其次, 完善对于拆迁补偿的监督制度。如果补偿的标准由行政机关来定, 补偿款的发放等也由其来定就会不利于保障作为利害关系人的被拆迁人的利益。应当加强司法监督, 无论是行政机关发放拆迁补偿款的依据还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做出, 还是房屋拆迁补偿款的发放等必须体现司法机关的有效监督, “扩大司法在行政补偿合理性方面的审查权”从而有效约束和限制作为拆迁人的行政机关的行为。

综上所述, 当前我国法律在规范城市房屋拆迁, 维护被拆迁人合法权益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 但是由于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 比如“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拆迁程序不具可操作性且混乱以及拆迁补偿法律制度等诸多问题, 现实中也出现了许多严重违法的暴力强拆事件, 严重破环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必须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具体而言, 就是要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完善相关程序和必要的监督制度, 从而切实规范城市房屋拆迁行为, 保证公平正义的实现, 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城市化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房屋拆迁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尽完善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 我们必须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城市房屋拆迁进行规制, 从而协调好各方的利益, 维护社会的稳定。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自己对于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的一些见解, 进而为之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城市房屋拆迁,公共利益,法律程序,拆迁补偿,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左力.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研究[J/OL].中国期刊网, 2002.

[2]郝银钟, 席作立.宪政视角下的比例原则[J].法商研究 (武汉) , 2004, (6) .

[3]白丽华, 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天津商学院学报, 2001, (5) .

[4]王克稳.论房屋拆迁行政争议的司法审查[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06.

其他相关税收法律制度 篇8

一致行动是各国或地区上市公司收购立法中重点监管的行为,也是上市公司收购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收购信息披露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在实践中,收购方为了规避法律法规的规定,逃避信息披露或要约收购等法定义务,往往通过非关联化的处理,由多个收购主体出面共同采取行动,每个收购主体购买低于法定比例的同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进而达到既逃避义务又控制上市公司或实现利益输送的目的。

为了打击上述规避法律法规的行为,各国或地区证券市场关于“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的法律制度应运而生,凡被认定为实施“一致行动”的“一致行动人”,则以各个一致行动人合并计算的收购比例作为其履行法定义务的判断标准,同时在一般情况下也将被视为具有关联关系。从相关法律制度的逻辑性和适用性上分析,一致行动(一致行动人)制度是连结关联关系(契约关系)制度和信息披露(要约收购)制度的中间环节。对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的判定一般建立在对关联关系和契约关系判定的基础之上,立法关于关联关系的界定和契约构成的界定直接影响对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的判定;推而进之,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判定的结果则既引发了相应的信息披露或要约收购义务,也是反过来判定关联关系的基本依据。

海外证券市场对“一致行动人”的界定

“一致行动”(Conceded)和“一致行动人”(PersonsActing in Conced)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的《伦敦城市守则》(London City Code)中。《伦敦城市守则》是在1968年3月27日由伦敦证券交易所与英格兰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商议后推行的,虽然它仅是交易所的建议,在法律上并无强制能力,但作为处理上市公司收购的一套规则,该规则被英国证券市场普遍接受和遵守,并对其他国家证券市场的收购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根据《伦敦城市守则》的规定,“一致行动人”系指为根据正式或非正式的协议或默契,积极地进行合作,通过其中任何人取得目标公司股份以获得或巩固对目标公司控制权的人。并且列举了6种推定为一致行动人的关联人,除非相反证明成立。

香港证券市场对“一致行动人”的界定借鉴了英国《伦敦城市守则》的规定。根据香港证券与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的《公司收购、合并及股份购回守则》规定,“一致行动人”系指依据一项协议或协定,透过取得一间公司的投票权,一起积极合作以取得或巩固对该公司的“控制权”的人。规定列举了8种推定为一致行动人的关联人,除非相反证明成立。

美国有关法律中有两个与“一致行动人”相类似的概念,即“视为个人的集体”(Group as a person)和“受益所有权”(Benehcial Ownership)。当两个或更多的个人充当合伙人、股份两合公司、辛迪加或者充当为了获得、持有和处理发行者的证券的其他集体时,这种辛迪加或者集体应被视为本款所称的“个人”。而对于受益所有权,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的有关规定,证券的受益所有权包括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任何合同、安排、默契、关系或其他方式全部或部分享有该等证券表决的权力。根据美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判断一致行动以合意为要件,只要有为获得目标公司的经营控制权而进行共同行为的合意即可认定为一致行动,而且,合意并不需要书面的协议,只要有一致行动的事实。而在日本,甚至连合意都不需要证明,只要有实际上的资本关系或人伦关系等即可被推定为合意,进而形成一致行动人。

国内证券市场对“一致行动人”的界定

国内证券市场对“一致行动人”的界定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而逐步确立的。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证券法》,新《证券法》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 ,实施。与原《证券法》相比,新《证券法》在上市公司的收购信息披露方面,首次在法律层面明确了“一致行动人”的信息披露制度。这主要体现在八十六条、八十八条和九十六条上。新《证券法》并未明确提出“一致行动人”的概念,而是代之以“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这一宽泛的提法,但在法律层面上正式确立了这一法律制度。

2006年5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新“《收购办法》”),新《收购办法》于2006年9月1日起施行。新《收购办法》第八十三条明确界定了“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本办法所称一致行动,是指投资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其他投资者共同扩大其所能够支配的一个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数量的行为或者事实。在上市公司的收购及相关股份权益变动活动中有一致行动情形的投资者,互为一致行动人。如无相反证据,投资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致行动人:(1)投资者之间有股权控制关系;(2)投资者受同一主体控制;(3)投资者的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中的主要成员,同时在另一个投资者担任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4)投资者参股另一投资者,可以对参股公司的重大决策产生重大影响;(5)银行以

外的其他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为投资者取得相关股份提供融资安排;(6)投资者之间存在合伙、合作、联营等其他经济利益关系;(7)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8)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9)持有投资者30%以上股份的自然人和在投资者任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其父母、配偶、子女及其配偶、配偶的父母、兄弟姐妹及其配偶、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等亲属,与投资者持有同一上市公司股份;(10)在上市公司任职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前项所述亲属同时持有本公司股份的,或者与其自己或者其前项所述亲属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同时持有本公司股份;(11)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与其所控制或者委托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持有本公司股份;(12)投资者之间具有其他关联关系。一致行动人应当合并计算其所持有的股份。投资者计算其所持有的股份,应当包括登记在其名下的股份,也包括登记在其一致

行动人名下的股份。投资者认为其与他人不应被视为一致行动人的,可以向中国证监会提供相反证据。”

海内外证券市场界定“一致行动人”的异同

从立法学上分析,海内外证券市场立法对于“一致行动人”的界定虽然有所差异,但是有以下三个较为明显的共同点。首先,在立法范围上,各国或地区对一致行动人的界定相当宽泛,一般来说涵盖了以下两种类型的一致行动人:(1)具有关联关系的一致行动人,指共同持有或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投票权股份的人及其关联方;(2)非关联关系的一致行动人,即不具有关联关系但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协议或通过其他手段达成某种默契,互相配合,对某一上市公司实施一致行动的两个以上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其次,在立法技术上,一般采取列举法和概括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一致行动人”加以界定。如英国的《伦敦城市守则》列举了6类一致行动人,香港的《公司收购、合并及股份购回守则》列举了8类一致行动人,国内的新《收购办法》则列举了12类一致行动人。第三,在法律适用上确立推定原则或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一般规定出现所列举的一致行动情形时,如无相反证据,则应被认为是一致行动人。

从构成一致行动的实质要件上分析,各国或地区均把行动的合意性(an Agreement to Act in Concert)作为构成一致行动人的实质要件,而在对行动的合意性的认定上,日本的把握尺度要比美国更加宽松,只要有实际上的资本关系或人伦关系等即可被推定为合意。综合起来,对合意性的判断则体现出以下四个要点:(1)采取一致行动的法律依据是协议、协定、合同、默契、安排、关联关系或其他方式;(2)采取一致行动的手段是取得一家目标公司的投票权或表决权;(3)采取一致行动的方式是积极地进行合作,或者进行共同行为的合意;(4)采取一致行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或巩固对目标公司的控制权。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基金能够构成一致行动人,如前所述英国和香港地区的规则明确列举了基金可以成为一致行动人,而国内的新《收购办法》列举的12项内容并未明确指向基金(国内证券市场目前已经出现了券商和其旗下基金共同增持同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事件)。有一种观点认为,虽然该券商对基金公司控股,但投资主体却是基金,基金在根本上作为一种信托产品,法律关系决定其投资运作完全独立于基金公司,理论上也不受股东的影响,这样的关系使收购方与基金之间建立了合法的隔离,因此很难将其界定为一致行动人。根据国内新《收购办法》“本办法所称一致行动,是指投资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其他投资者共同扩大其所能够支配的一个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数量的行为或者事实”的规定以前文所述构成一致行动的实质要件分析,信托关系的法律特征并不能改变“扩大其所能够支配的一个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数量”的特征,因此基金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应该可以被视为一致行动人。

“一致行动人”制度与关联关系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的联系

从相关法律制度的逻辑性和适用性上分析,一致行动(一致行动人)制度是连接关联关系(契约关系)制度和信息披露(要约收购)制度的中间环节。对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的判定一般建立在对关联关系和契约关系判定的基础之上,立法关于关联关系的界定和契约构成的界定直接影响对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的判定,而一致行动和一致行动人判定的结果则引发相应的信息披露或要约收购义务。因此,关联关系制度和信息披露(要约收购)制度是与一致行动人紧密相关的法律制度。

目前国内涉及关联关系的立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公司法》对关联关系的规定。新《公司法》在其附则中规定关联关系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但是,国家控股的企业之间不仅仅因为同受国家控股而具有关联关系。”其次是《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对关联关系的界定。“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共同控制,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能够控制或者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除上述定性界定外,《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还列举了各方构成企业的关联方和不构成企业的关联方的情形。第三是沪深两个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对关联关系的规定。《股票上市规则》将关联人区分为关联法人和关联自然人并加以详细规定。

上一篇:赞美雷锋作文下一篇:学习黄大年同志优秀事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