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去远足教学反思(精选5篇)
甘井中心小学 党夏菁
本节课我积极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故事情境中快乐地学习,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会成功。开课伊始,谈话导入:秋天到了,我们一般会做什么?引出有一群孩子要去远足。那么远足前,孩子们会做什么呢?老师通过从孩子们身边的事情入手,然后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启发学生思考那个孩子为什么睡不着?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结合自己出游前的亲身体会,踊跃发言。然后老师顺势问“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跟大家说一说”。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于本课教学。因为本课是一首只有3个小节的诗歌,而且生字大多集中在第一小节中,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既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了不同方式的识字方法,如,“‘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水就是‘海’”“目+垂”,等等。这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也为学生以后自主识字打下了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首先思考的是学生, 由于学生先天的不同、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 就造就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1) 反思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才能有的放矢。首先要清楚学生原来学会了什么。如,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乘法估算时, 教师要清楚地知道, 一年级就有写出接近的整十、整百数, 二年级有加减法的估算, 教师只有熟知教材编排, 才能知道学生原来学过、学会的知识, 下一阶段还要学习什么内容。还要知道, 学生的已有经验怎么样, 包括学生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社会经验。他们的学习态度会如何?怎样更利于他们学习?还有, 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差异是什么? (2) 反思学生的基本技能。即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计算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例如, 计算的能力有高有低, 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会正确计算, 而且要让学生说清想法, 多给学生一点时间与空间。我始终相信一句话:会说想法的学生一定会做, 会做的不一定会说。 (3) 反思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认真听讲、质疑、合作与交流、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我发现学生回答问题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低年级学生回答问题恨不得多长两只手可以举手, 到中年级就少举手, 而到高年级干脆就不举手。
二、课前反思教材, 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课前应反思的是教材:新课程标准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为什么会有几套不同版本的教材?是不是说明我们也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让学生觉得数学就是我们身边的事、学数学有用, 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更灵动。明天课堂教学中要教什么?
想明天我要教会学生什么, 就是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把握教材、熟悉教材、领悟教材。要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哪几个教学环节才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怎样结合学生身边的数学才能让学生觉得不会累或者觉得上数学有趣等等。如, 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我设计三个教学环节:
1.乘法的意义
27×38表示:___, 列式计算15个18是多少。
2.提问题
5个小同学买冰激凌, 每人买3个, ____ ?
3.写表示
5个小同学, 每人买3个冰激凌, 每个冰激凌2元。5×3表示:___?3×2表示?5×2表示___?5×3×2表示___?这样的练习不是一次就能让所有的学生一下就能学会的, 但经常有意识地训练, 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要用教育智慧活用教材, 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短短的40分钟数学课堂内, 达到你所设想的预期教学目的。
三、课前反思教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措施手段及所借助的辅助工具。我个人对教法的理解:所谓教法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而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等不同因素决定了不同的教法。余文森教授的三条铁律为选择教法指明了方向。低年级的学生要“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学生是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 学生认得的字不多, 更不用说算理了。所以在低年级的教学中, 教师要帮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还要帮学生搞清楚为什么是这样。中、 高年级的学生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 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 必须先学后教。如,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剪一剪、 拼一拼、看一看、说一说能搞清楚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师就不要包办了。教师要本着“学生能做的我不做, 学生不会的我才做”, 这样才能教得轻松, 学得有劲。“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数学知识以旧知识为基础的, 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学会思考。例如, 教学面积单位时, 课前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动手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画一画 (画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的正方形) 、比一比 (用自己的方法比一比两个正方形的大小) 、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 结合学生现实生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促进了合作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经常进行课前反思, 能促进你的教育教学能力;能让你的课堂更高效、更灵动;学生会越来越喜欢你的。“教在今天, 想在明天”, 就从想你的下一节课开始吧!
摘要: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 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课前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保证, 同时加快教师的成长。作为一个数学教师, 要善于想、善于思、善于学才能让课堂充实起来,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反思,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划学习 专心听课 勤于思考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233-01
习惯是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有规律、有节奏地活动并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就只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就应该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我从教二十七年来,一直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重点来抓,同时也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方法:
一、培养计划学习的好习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培养学生学习有计划的好习惯,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
学习有目标。目标好比“北斗星”,可以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每当新学期开始,我都会要求学生订下本学期有关学习方面的小目标,并引导学生把目标定得切合自己的实际,既要能够实现,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比如说:有的学生,目标是书写要进步、有的是上课要积极发言、有的是本学期每次测验要达到的分数等等,目标虽然不大,但它的激励作用却是不能低估的,当孩子们把一个个小目标达成之后,就会自然地向新的或更大的目标出发了。
课前有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说句实在话,一节课四十分钟下来,要完成教学内容,有时感觉真的像打仗一样。如果学生不提前做好课前准备,等铃声响才急急忙忙跑回课室,再拿课本和练习本,这样不但耽误了老师上课的时间,而且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势必打折扣。我为了让学生自觉做好课前准备,总是要明要求、反复抓,直至养成习惯。除了要求提前摆放好课本、作业本和笔盒等工具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转换情绪、调整好状态,迎接新一节课的到来。只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准备都做好了,这节课才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课前有预习。课前预习是课堂的延伸,是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省略的重要环节,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起着双重作用,但现实中往往容易被勿略。我曾经也有过这方面的教训,认为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细心批改每一次作业、耐心辅导每个孩子就可以了,但往往不能达到最佳的预期,尤其对一些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后辅导。为了让学生乐于预习、掌握方法,我的要求和做法是:通过预习,分清看得懂与看不懂,然后带着问题上课。在课堂上对积极提问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另外,每堂课开课的前三分钟,我都要任意点一名学生来描述本堂课的内容梗概,以督促和检验预习的情况,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通过长抓不懈的坚持,学生预习的习惯普遍养成,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课堂氛围也不再沉闷、变得活跃起来。
二、培养专心听课的好习惯
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用心以专,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课更是如此。然而,要使学生做到专心听课,却是个令老师们头痛的问题,宝贵的课堂时间,往往还要花时间来维持纪律。如果老师不能有效解决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要保证教学效果就难了。我曾经用心研究过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不断尝试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来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努力培养他们专心听课的习惯。
首先做到尽量排除外部干扰。如果出现教室外干扰因素,比如噪声、人员走动等情况,就及时制止。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保持安静,不要说小话、走动,不要把桌椅和翻书的声音弄得很大,因为任何环境的变化,都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都要尽量避免。
其二做到尽量把内部干扰因素降到最低。饿了、累了、病了,消极情绪等诸多方面,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安排好孩子的起居饮食,保证营养和休息、睡眠,保持家庭和諧,因为不良的情绪容易使孩子上课走神。在课堂上,老师要当有心人,观察细微变化,帮助个别人解决特殊问题。
其三做到尽量针对孩子心理、生理特点,张驰有度、掌控节奏。为了使孩子们保持大脑活跃,要尽量引导他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我在上课时都要求学生记笔记、划重点、提问;要求学生保持桌面干净,把与本课无关的东西全部收起来。对爱做“白日梦”的学生,及时唤醒,并辅之以教育,让他们明白,实现梦想必须认真学习。另外,按生物钟的节奏,适当安排学生有轻驰的时间,做做深呼吸、提提有趣的问题等,活跃一下气氛,不要把弦一直绷着。只要想办法、长期坚持、久久为功,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
三、培养学习思考的好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真知。常听老师埋怨:学生不爱动脑筋,结果不但不能把知识转化为活学活用的思想,甚至连死东西也记不住。为了让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真正把思考变为习惯,我的尝试做法是:
一是尽量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学生能去尝试的先让学生去尝试。我很欣赏邱学华专家的尝试教学法,对于学习内容不是很复杂的,可以由旧知迁移到新知,学生完全有能力去完成的教师不要去包办。另外,要尽量多留思考的时间。不能为赶进度而一味地灌输,要知思考即是消化的过程,是不可省略的。在一个问题上思考耽误的时间,在学生掌握方法后,在其它解决其它问题时是可以获得加速度的。
二是尽量多教学生思考的方法。天才的思考方法也许是天才的专利,但普通人的思考方法是可以学习来的。我曾学习过麦冬写的《经典思维50法》,很有收获,也引用了一些方法教学生怎么思考。例如:利用发散思维法,引导学生沿不同的方向扩展思考,做到一题多解:利用系统思维法,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整体观;利用简单思维法,教学生用最简便的方式,直奔问题的实质来解题等等。我很欣赏美国经济学家艾智仁教授曾经的一个提问:“什么是货币?为什么市场上不用马铃薯作货币?”当然这并不是作为经济学家真正提出的问题,旨在说明,对学生来说,问题问得浅也许更好,既能直达本质,又能有更广阔的思想漫游空间,也更有趣味。我经常鼓励那些不墨守成规的学生,对他们提出的奇思妙想问题表示欣赏,并且发动大家讨论,以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远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习惯也许堪比人之双腿,只有从小练就一双矫健的腿,才能更有利于将来在知识的沃野中远足。
参考文献:
[1]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个人心情的表达。本篇课文在本次单元所处的位置是开头,二本四单元中的作用是开篇明义,后面课文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11个生字,会写“才、明、同、学”4个生字。会认偏旁目字旁、京字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做到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让学生渴望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会认“目”偏旁。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的跌宕起伏。
(二)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让学生渴望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秋季)那么在秋天,你们和家人都进行过什么活动呢?(爬山、赏菊)活动前爸爸妈妈都做了哪些准备活动呀?
2.师:有一群小朋友啊,明天也要去秋游——远足了。你们知道远足是什么意思吗?(去很远的地方旅行)
/ 4
3.师:走!我们现在悄悄地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主默读课文1分钟,并为不认识的生字做上标志,根据拼音进行拼读,不会的生字可以询问前后左右的同学。
2.全班朗读课文。
3.教师纠正字音,帮助学生熟记生字。
课件出示:睡、着、海、真、老、师、吗、同、什、才、亮。
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那” 鼻音,“老、亮” 边音,“睡、真、师、什”
翘舌,“吗” 轻声。
4.摘苹果
用课件展示上面所学习的11个生字,让学生起来读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分小组比赛看哪一组认识的字最多。
5.再读课文
(三)生字识记
课件展示分别展示出“睡、亮、才、明、同、学”的笔顺结构,指导学生学写生字,并组词练习。用部件拆分法学习“睡、亮、明、同、学”,用比较法学习“才”字。
(四)谜语猜字
眼 睛 垂 下 来-——睡 树 木 只 有 一 条 腿 ——才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一张嘴,几字往里藏 ——亮 月亮挑着一个太阳 ——明 八字头——学
马 用 口 问 话 ——吗
一 个 人 靠 着 十 字 架 ——什 门虽设而常关——才(备用)半阴半晴——明(备用)
(五)说出下列偏旁名称
课件展示一下内容:
/ 4
1.目——目字旁 列:睡 2.日——日字旁 列:明、晚 3.亠——京字头 列:京、亮、高 4.——学字头 列:学、觉 5.冂——同字匡 列:同、再、周
第二课时
(一)、温故导入
1、师:同学们,课文中散落着许多美丽的“贝壳”,你看到了吗?(课件出示“学海拾贝”。)谁能给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
2、鼓励学生自由举手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二)、学习诗歌
1、第一节诗歌学习
首先,让学生朗读诗歌。其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2)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认读“海”字,引导学生运用字谜记字法识记:每天都有水。
(3)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认读“那”字,组词:那里;“那”的反义词是“这”。
(4)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颜色很多)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蓝色、黑色、绿色)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5)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6)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
(生:真的)学习“真”字,强调里边有三横。
/ 4
(生:从问句可以看出)学习“吗”字,它表示疑问。
2、第二小节诗歌学习。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那地方的云)(2)小作者想到的“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洁白柔软)①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师问:“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
“柔软”是什么意思呢?(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②同学们,看到图片你认为那个地方的云怎么样?(美丽、洁白„„)3..第三小节诗歌学习
思考:小作者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1)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有多着急?(特别着急)那你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
(3)除了着急,你还感觉到了什么?(无奈)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唉)(4)在“唉”的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它叫破折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交流)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在读“唉”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这样就更能表达出小作者既着急又无奈的心情了。同学们试着读一读。4.小结
(三)作业布置:
1.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一个写一行,拼音加笔画。2.完成《轻松学习》与字帖相关部分。四.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明天要远足》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组教材是以“学生的成长”为题材编写的。文章的主题既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又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兼具积极的情感教育因素,语言生动活泼,文字优美,感情真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诗歌文字简练,立足生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睡不着觉的情景。作者把“睡不着觉”和“明天要远足”两件事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诗歌中同一个感叹词“哎”重复三次,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盼望尽在“哎”中,在阅读中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学情分析:
对一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刚刚进入拼音学习的最后阶段,拼音的拼读还没有完全过关,对于文章的朗读训练更是没有触及。更别说读出感情,读好对话了。在学习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架起生活与教材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课文,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目标设计:
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着立足新课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我将本节微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睡、那、海”等7个生字,认识“目”这个偏旁。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标点符号及重点词语,在理解标点符号作用和词 义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尊重学生独特的朗读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秋天的时候,我们与家人、老师、同学经常会去郊游,如果明天你要去郊游,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2.你会想些什么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儿歌《明天要远足》。猜一猜,什么是“远足”?(比较远的徒步旅行)【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谈话,以学生感兴趣的郊游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共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恰当地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可以说是润物无声。】
二、品读感悟。
1、(课件出示:小朋友图片)有个小朋友因为明天要远足,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出示:第一小节。)齐读
课件出示“睡”字,这个字读什么?是由哪两个字组成?为什么是“目字旁”?(指生交流)
师总结:当“目”字放在字的左边时,就变成了目字旁。带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关。因为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2、你从哪儿看出小作者“睡不着”?(出示:翻过来,唉——)在“唉”的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它叫破折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交流)师总结: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在读“唉”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这样就更能表达出小作者既着急又期盼的心情了。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3、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出示“海”字,这个字读什么?
4、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出示“那”字,这个字读什么?
5、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颜色很多)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蓝色、黑色、绿色)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
6、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出示“老”字。这个字读什么?你能用“老师”说一句话吗?
7、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生:真的)出示“真”字,“真”字的里边有三条横线。
(生:从问句可以看出)出示“吗”字,它表示疑问。
8、指导朗读。
“真的”读重音,句末语气上扬,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学生练读。指生交流。【设计意图:识字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必须每堂课扎扎实实地指导。本环节教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融把握文本、朗读指导、识字于一体,通过朗读第一小节,顺势引出7个生字,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记,并相机进行朗读训练,识字教学和朗读感悟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仿编小诗
诗中睡不着的小朋友发挥了无限想象,想象着明天要远足的美好情景,除了“多种颜色”的海,一定还会想很多很多,她还在想什么呢?仿照课文来编一编。
翻过来,哎—— 睡不着
那地方的花,(水、山、树)真的像爸爸说的,那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把自己的想象仿编出来,再次感受小作者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评价设计:
【明天去远足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9.明天要远足(教案)06-16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9《明天要远足》教学设计10-20
明天去上班,准备好了吗12-11
青春远足征文09-30
远足感想10-01
幼儿远足活动方案10-10
小班远足活动方案12-09
远足感悟600高一作文06-05
远足高二学生作文09-16
记一次远足作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