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镇规划编制办法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福建省镇规划编制办法(精选5篇)

福建省镇规划编制办法 篇1

1.1从蓝图式规划到行动规划

1.1.1规划从蓝图走向行动

蓝图式规划,即终极理想型的规划,长期以来是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范式。然而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蓝图式规划因其静态化、周期长、 调整困难,使得规划失效、开发失控的情况屡见不鲜,在目前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静态的蓝图式规划已经难以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的需求。

行动规划,或者“action plan”, 最早出现在1960~1970年代的美英,强调了规划的执行力与实施性。近年来,我国在规划理论与实践探讨中对其给予了较大的关注。行动规划因其动态性、灵活性、 可实施性的特征,能够更好的适应规划实施及管理, 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城乡规划之中(见表1)。

1.1.2我国行动规划研究回顾

自2000年以来,以厦门、深圳、天津、上海等城市为代表,我国各地区都相继在规划中进行了行动规划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目前,国内对于行动规划的理论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从工作方法入手,对现状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及实施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由此提出行动规划的概念,强调规划的行动力。以王富海(2003)、 何明俊(2004)、王红(2005)、陈玮玮(2007)、 柳成荫(2008)等为代表,均对我国规划编制中引入行动规划的工作方法及其理念、工作框架等进行了探讨;二是从规划实践入手,总结各地区在规划过程中对于行动规划的利用。例如陈云亮(2009)、罗勇等(2011)、何子张等(2012)、邹兵等(2013) 分别以江津市、广东市、厦门市、深圳市在规划编制中创立项目库、改革编制思路与方法以及行动规划实践中的各类探索及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同时,针对乡镇领域,在近年来也出现了对于项目带动农村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探索。例如黄叶君、 谢正观(2009)提出了以定量化的目标体系为指引,以整合资源的项目库为统一操作平台的新农村建设实施体系;荆万里等(2011)以河南省遂平县城区近期行动规划为案例,思考了欠发达地区行动规划的编制方法;赵迎雪等(2012)以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为例,探讨了以村镇规划为平台,引入项目库分析研究的相关方法。

1.1.3项目库与行动规划

行动规划的特征在于其可实施性,项目库则是编制行动规划的重要工作方式。在乡镇规划中,首先通过将各类项目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与统计,形成动态可控的项目库,再以项目库为基础与指导, 制定科学合理的行动计划与方针,能有效指导规划的落实。因此,项目库是编制行动规划的基础性内容及成果表达方式(见图1)。

1.2乡镇规划中行动规划的特点

1.2.1全域覆盖,范围扩大

乡镇规划的行动规划范围与城市规划不同,其行动规划的覆盖面比城市行动规划的覆盖面大。城市规划中的行动规划,其覆盖面为城市规划区范围; 而乡镇规划中行动规划为全域覆盖,其覆盖范围为乡镇全部,规划项目并不局限于镇区范围,大量规划项目位置处于镇区之外。

1.2.2领域综合,“三农”突出

城市行动规划中,基本以人工设施的建设为主体内容,例如城市道路管网、电力通信设施等等; 而对于乡镇行动规划,其领域更为全面,环境政治、 农田水利、交通环卫等方面项目偏多,并且农业、 农村综合,具有更为明显的“三农”地域特征。

1.2.3层级构建,系统整合

乡镇行动规划中的项目,从镇域、镇区到社区、 中心村、基层村,具有明确的等级与层次,在规划项目时要求更为精准;同时通过对各层次项目的分类梳理后,将庞杂的项目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整合, 最终形成内容丰富的项目库成果。

2镇规划项目库建构理论基础

乡镇规划项目库的编制,既要符合行动规划与项目库编制的一般要求,又要突出乡镇自身的特点。

2.1实施主体——政府主导

现代城市发展是政府、市场和公众三种力量的综合产物。市场“无形的手”与政府有意识的宏观调控共同作用,促成了规划的有效实施。但由于市场调节具有其自身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测性(例如楼盘的市场调节等),因此,行动规划更多的强调对可控项目的规划,即由政府主导实施的、基于政府维度的行动计划。如此,通过对能够被政府主动干预并引导的项目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调控,能够在更大程度上确保规划的贯彻实施。

2.2领域侧重——公益导向

市场调节以盈利性的项目为主要内容,而政府调节则更多的考虑到公众利益。因此,在行动规划的领域选择上,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以及相关政策扶持是其侧重点。对于大部分公用产品及公共服务, 是市场调节的空白领域,需要通过政府的投资与管理来提供;而部分涉及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及项目, 则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调节,政府在这些领域内通过政策扶持影响项目的进程。

2.3项目类别——公共为重

基于以上分析,以公共利益为导向,行动规划中的建设项目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公共产品,以道路交通、邮政通信等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 二是准公共产品,以文、教、卫、体等项目为主; 三是政策扶持产品,具体到乡镇建设中则以保障房建设、农村居民点建设为代表。

3乡镇规划项目库编制的内容建构

乡镇规划项目库的编制以项目为基础,通过规划分析进行统筹与协调。在进行项目库建构时,重点需要明确项目内容与项目实施主体,以确保项目信息及特征明晰,项目实施路径明确。

3.1项目内容按领域划分

大量的项目经过筛选后进入项目库,规划项目库内项目数量众多,需要按照一定的特征将其分门别类组织起来。在统筹项目库项目时,可依据各项目所属领域进行归纳。

根据行动规划政府主导、公益导向的特点,按照所涉及的国民经济不同方面,结合乡镇规划及建设的具体特征,可以将项目库内的各项目按照基本属性划分为以下三大类、十三小类。

3.1.1公共产品

这里的公共产品指纯公共产品,即为社会公共所消费,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纯公共产品基本由政府提供,公众在消费时无需付出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1)行政管理:以政府服务为主的行政办公设施等都属于这一类别,包括政府大楼、社区服务中心等。

(2)道路交通:以道路交通设施城镇公路、 村镇通村路等为代表的道路建设以及以信号灯、交通标志、路面标线、护栏等为代表的交通设施属于此类别。

(3)市政基础:包括与城市发展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能源设施、供排水设施、邮电通信设施、 防灾设施等。

(4)环保环卫:生态环保领域涉及到与绿地建设、环境保护相关的各项建设活动,如垃圾收集与处理、污染治理等。

(5)园林绿化:绿地建设、公园建设等与城市绿化相关的活动。

3.1.2准公共产品

准公共产品介于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 其特点是由政府与市场共同开发,公众在使用时需付出一定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文化娱乐:与群众文化生活相关的各类建设项目,例如文化馆、艺术馆、青少年宫等。

(2)科技教育:包括各中小学校以及相关科学研究所等。

(3)医疗卫生:镇区医院、卫生院及村镇卫生所等。

(4)体育运动:体育馆、运动场等相关场所及社区健身设施等。

3.1.3政策扶持产品

政策扶持产品基本上属于市场参与开发建设的项目,但由于在某些方面与城镇建设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政府通过政策进行引导与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土地整治:土地整治领域主要包括基本农田建设、增减挂钩以及未开发用地的管理。

(2)农田水利:与农田建设相关的灌溉设施、 排水设施等都需要政府引导市场进行建设。

(3)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工业发展以及农业发展两个方面。与工业及农业发展相关的建设项目均属于产业发展领域。

(4)住区建设:住区作为乡镇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有城镇住区建设及农村居民点建设两个方面(见表2)。

3.2项目实施主体按行业落实

以政府为实施主体的项目库,在进行项目梳理后,需要明确各项目对应的具体主管部门,以便于后续的项目具体落实与操作管理。在确定政府实施主体时,可根据项目的行业划分进行对应。

3.2.1项目行业划分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4754-2011)中,将国民经济各行业共划分为20个大类。本文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4754-2011),结合行动规划的工作与管理特征,将乡镇规划项目库内的项目按行业划分为:农业、林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 供水、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电信业、房地产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卫、教育、文化、 娱乐、体育、社会保障,共计19个行业。

3.2.2政府实施主体

项目库项目的实施基本由政府部门负责与主管,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项目在编制中明确各自对应的部门。根据我国“省—市(县)—乡(镇)” 各级政府部门的设置及职能分工,笔者列表对于各行业对应的政府实施主管部门进行了说明(见表3)。

4乡镇规划项目库编制方法

在进行乡镇规划项目库编制时,应当从多角度进行考虑,多种方法结合,以保证项目库的编制统筹兼顾、覆盖全面。

4.1规划引领法

(1)特征:遵循乡镇规划具体内容,确定实施项目。

(2)主要内容 : 这是项目库编制的最基本方法。 项目库内的项目既要来源于规划,也要符合编制的乡镇规划。在编制过程中,通过研究已完成的乡镇规划,了解调整及新建的各类用地;并根据用地调整,确定应当实施的各类项目;最终将由规划提出的各类项目具体化,即将图纸及文转化为各实际项目,形成项目库的重要内容。

4.2政府申报法

(1)特征:政府依据发展计划,申报建设项目。

(2)主要内容 : 这是项目库内公共产品及准公共产品项目确定的重要依据。各政府部门均有基于各自实际的年度发展计划。在进行项目库编制时,要主动联系各职能部门,要求县镇各政府部门及各村集体对应乡镇规划的期限、结合自身的计划,申报在规划期内的建设项目。一般此类项目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并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给予重视。

4.3市场导入法

(1)特征:联系市场开发投资情况,引入开发项目。

(2)主要内容 : 这是项目库内政策扶持产品相关项目的重要来源。对于非政府投资、但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各项目,通常采取开发引导、市场导入的方式。联系规划乡镇招商引资及建设意向,通过对乡镇开发情况进行整理和梳理,能够为项目库的编制提供基础资料。

4.4分期分级法

(1)特征:根据建设期限和重点,项目分期分级。

(2)主要内容 : 这是对项目库进行编制与整理时的综合方法。通过对已有项目按照时效性与重要性进行归纳,能够有效的突出项目库的重点。一般情况下,根据规划期限,可将项目分为近期(3年及以内) 与远期(3年以上)实施项目,以近期项目为主;根据项目规模、区位及目的等特征,可将项目分为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对重点项目的信息要求更为明晰。

5乡镇规划项目库成果表现

5.1项目库成果形式

项目库的最终成果,应当图、表、文对应,形成乡镇规划项目库“一图一表一文”的形式。“一图” 即项目汇总图,以在规划图上明确各项目的位置与范围;“一表”即项目汇总表,将项目的各项具体信息以表格形式进行汇总;“一文”即项目说明书, 对项目库的关键数据与内容特征进行总结分析。

在表达过程中,由于图纸大小与项目数量的不确定性,对于项目汇总图可采用分区、分领域、分时期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始终要保证图纸、表格与文字的统一。

5.2项目库成果要求

5.2.1项目汇总图

项目汇总图以直观的形式将项目在图纸上呈现。图纸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以乡镇镇域规划图作为底图;(2)在图纸上对项目的重要信息进行说明;(3)以点、线、面等不同形式表达面积、特征及范围不同的各项目。

五里界街交通规划项目汇总图将各道路建设项目及名称在图中进行了汇总与说明(见图2)。

5.2.2项目汇总表

项目汇总表是反映项目属性与具体信息的重要载体。汇总表应当包含以下内容:(1)项目基础信息: 包括项目序号、项目名称、项目面积、所在区域、 建设期限;(2)项目特征属性:包括具体建设内容、 领域划分、所属行业;(3)项目建设属性:包括投资资金估算、投资主体、政府实施主体。

五里界街道路建设项目汇总表将涉及到道路工程的各项目进行汇总,并列表标注出了各个项目的基本信息(见表4)。

5.2.3项目说明书

项目说明书是对整个项目库进行的分析与总结,反映出项目库内项目的总体特征。项目说明书需要对以下内容进行数据统计:(1)项目总数与投资总量;(2)分期项目比重;(3)不同投资主体项目比重;(4)不同领域项目比重等。

在完成项目库编制后,五里界街对整体规划项目库的内容按照不同性质进行了统计与数据分析 (见图3)。

6结语

乡镇规划编制过程中,项目库的编制是关系到规划能否实施以及如何实施的关键。乡镇规划项目库的编制及实施,能够成为城市规划向行动规划发展的前沿地,使得规划能够更好的落实与落地。(本文为“第一届全国村镇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优秀论文)

资料来源:湖北省四化同步规划之五里界街全域规划

摘要:城市规划近年来呈现出由蓝图式规划向行动规划转变的趋势,而在乡镇规划领域中也对规划实施、规划项目库的编制进行了相关探索。本文从行动规划入手,分析了乡镇规划中行动规划的特点,探讨了乡镇规划中项目库编制的理论基础,并对乡镇规划项目库编制的内容建构与编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篇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

第14号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已于一九九一年九月二日经第十四次部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一九九一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部长(签名章):侯捷

一九九一年九月三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使城市规划的编制规范化,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编制城市规划,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大、中城市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

第四条 设市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由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需要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由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详细规划由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其他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第五条 承担编制城市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关于规划设计资格的规定。

第六条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确定的各项规划原则,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

第七条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对城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城市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第八条 在编制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都应当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对城市空间环境作出统一规划,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

第九条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意见。

第十条 编制城市规划采用的勘察、测量图件和资料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勘察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质量要求。

第二章 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十一条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第十二条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论证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二)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三)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四)研究确定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问题,以及实施城市规划的重要措施。

第十三条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

第十四条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和确定城市、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第十五条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应当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近期建设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

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十年至二十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三年至五年。第十六条 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设立城市应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应当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

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二)确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三)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确定城市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位置;

(四)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五)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六)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七)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及总体布局;

(八)确定城市环境保护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

(九)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人防建设、抗震防灾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

(十)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十一)确定旧区改建、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和措施;

(十二)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乡镇企业、基础设施和菜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化空间;

(十三)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十四)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建制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可以根据其规模和实际需要适当简化。

第十七条 城市总体规划的文件及主要图纸

(一)总体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以下有关条款同);

(二)总体规划图纸包括:市(县)域城镇布局现状图、城市现状图、用地评定图、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及近期建设规划图。

图纸比例:大、中城市为1/10000-1/25000,小城市为1/5000-10000,其中建制镇为1/5000;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图的比例由编制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第三章 分区规划的编制

第十八条 编制分区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的安排,以便与详细规划更好地衔接。第十九条 分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原则规定分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居住人口分布、建筑及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

(二)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用地范围;

(三)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座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位置和控制范围;

(四)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的用地界线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停车场位置和控制范围;

(五)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第二十条 分区规划文件及主要图纸

(一)分区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二)分区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分区位置图、分区现状图、分区土地利用及建筑容量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5000。

第四章 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二十一条 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划建设用地的各面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二十二条 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二十三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二)规划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三)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要求;

(四)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座标和标高;

(五)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六)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第二十四条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和图纸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规划文件中应当包括规划范围内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

第二十五条 对于当前要进行建设的地区,应当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第二十六条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二)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三)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四)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五)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六)竖向规划设计;

(七)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第二十七条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文件和图纸

(一)修建性详细规划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

(二)修建性详细规划图包括:规划地区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图纸比例为1/500--1/2000。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城市规划的规划文本、基础资料、规划说明、规划图纸的具体内容和深度要求,由建设部另行规定。

第二十九条 未设镇建制的工矿区、农场、林场的城市型居民点的规划编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办法 篇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提高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质量,更好地促进工业园区建设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云南省域内各级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第三条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由所在地的州(市)、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按有关程序上报审批。

第四条

承担编制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

第五条

编制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确定的各项规划原则,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第六条

编制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应当对所在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提供编制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第七条

编制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广泛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并进行公示。

第二章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八条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任务是:落实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合理确定园区内的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对各项用地、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进行总体安排,确保园区建设和园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第九条 规划依据

1、国家、省有关方针、政策;

2、《市、县城市总体规划》;

3、《州(市)、县(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省、州(市)、县(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5、省、州(市)、县(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

6、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第十条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20年。规划期限应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期限相一致。

第十一条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必须具备相应地区的工程地质评价。

2、规划区现状工程设施布置状况;

3、环境资料(包括当地环境部门对工业园区空气质量、环境噪声、地表水环境质量等的执行标准);

4、区域内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

第十四条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成果包括以下各项: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三个部分。

(一)工业园区总体规划文本应包含以下内容:

1、总则

(1)规划的目的;(2)规划的编制依据;(3)规划指导思想、原则;(4)规划范围;(5)规划期限;

2、工业园区定位及发展目标;(1)确定工业园区的产业选择;(2)确定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3)确定工业园区性质定位;

3、总体布局(1)产业规划;

(2)规划布局结构(工业园区由一个以上片区组成时应包含园区总体布局的内容:主要阐述组成工业园区的各个片区的空间布局和交通联系情况);

(3)规划用地布局;

阐述工业用地(按产业园分类)和其他各类用地的规划布局情况;(4)道路交通组织;(5)绿地系统规划;

(6)分期建设规划(建设时序应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一致);

4、市政工程规划(1)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给水排水工程包含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和防洪工程三个部分: A、供水工程内容包括:用水量预测、水源规划、供水设施规划;

比例1/2000~1/10000 图纸应标明以下内容:

(1)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和地面坡度的范围、界线、参数;

(2)潜在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溶洞、泥石流、地下采空、地面沉降及各种不良性特殊地基土等)空间分布、强度划分;

(3)活动性地下断裂带位置,地震烈度及灾害异常区;(4)按防洪标准频率绘制的洪水淹没线;(5)地下矿藏、地下文物埋藏范围;

(6)规划区土地质量的综合评价,确定适宜性区划。(包括适宜修建和采取工程措施方能修建地区的范围)。提出土地的工程控制要求。

4、土地利用规划图 比例1/2000~1/10000 图纸应标明以下内容:(1)规划的各类用地界线;

(2)绿地、河湖水面、高压走廊的用地界线和保护范围;(3)规划道路红线;

(4)规划用地一览表及产业用地一览表

5、绿地系统规划图 比例1/2000~1/10000 图纸应标明以下内容:

标明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等各类绿地的界线;

6、近期建设规划图 比例1/2000~1/10000 图纸应标明以下内容:

(1)近期规划的各类用地界线;

(2)绿地、河湖水面、高压走廊的用地界线和保护范围;(3)近期规划道路红线;

(4)近期规划用地一览表及产业用地一览表

7、道路系统规划图 比例1/2000~1/10000 图纸应标明以下内容: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总规 篇4

第二章 城市规划编制组织

第十一条 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具体工作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二条 城市人民政府提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前,应当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对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建设条件做出评价;针对存在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从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城市长期的发展保障出发,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着眼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对城市的定位、发展目标、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基础。

第十三条 城市总体规划应当按照以下程序组织编制:

(一)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组织前期研究,在此基础上,按规定提出进行编制工作的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组织编制。其中,组织编制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指定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向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报告;组织编制其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向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提出报告。

(二)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按规定提请审查。其中,组织编制直辖市、省会城市、国务院指定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报请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审查;组织编制其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应当报请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三)依据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的审查意见,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按法定程序报请审查和批准。

第十四条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对于涉及资源与环境保护、区域统筹与城乡统筹、城市发展目标与空间布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重大专题,应当在城市人民政府组织下,由相关领域的专家领衔进行研究。

第十五条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中,应当在城市人民政府组织下,充分吸取政府有关部门和军事机关的意见。

对于政府有关部门和军事机关提出意见的采纳结果,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报送审批材料的专题组成部分。

第十六条 在城市总体规划报送审批前,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

第十七条 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应当按规定向规划审批机关提出调整报告,经认定后依照法律规定组织调整。

第三章 城市规划编制要求

第十八条 编制城市规划,要妥善处理城乡关系,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体现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体现城市特色,考虑城市安全和国防建设需要。

第十九条 编制城市规划,对涉及城市发展长期保障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等方面的内容,应当确定为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内容。

第二十条 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先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研究确定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

第二十一条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当以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其它上层次法定规划为依据,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研究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按照人口与产业、就业岗位的协调发

展要求,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按照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和带动作用,合理确定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二条 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应当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明确近期内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和发展时序,确定城市近期发展方向、规模、空间布局、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选址安排,提出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的措施。

第二十三条 编制城市分区规划,应当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和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做出进一步的安排,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出指导性要求。第二十五条 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二十六条 城市规划成果的表达应当清晰、规范,成果文件、图件与附件中说明、专题研究、分析图纸等表达应有区分。

城市规划成果文件应当以书面和电子文件两种方式表达。

第二十七条 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应当严格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城市规划,提交的规划成果应当符合本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

第四章 城市规划编制内容

第一节 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十八条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可以对城市远景发展的空间布局提出设想。确定城市总体规划具体期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要求。

第二十九条 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内容包括: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二)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三)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四)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五)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七)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八)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九)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第三十条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提出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其中位于人口、经济、建设高度聚集的城镇密集地区的中心城市,应当根据需要,提出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二)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三)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

(四)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

(五)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

(六)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内。

(七)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第三十一条 中心城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

(二)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三)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四)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

(五)安排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其它用地。

(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

(七)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等)。

(八)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九)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十)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确定岸线使用原则。

(十一)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研究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十二)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

(十三)确定电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供热、环卫发展目标及重大设施总体布局。

(十四)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十五)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十六)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有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十七)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十八)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第三十二条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城市规划区范围。

(二)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三)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

(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五)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七)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第三十三条 总体规划纲要成果包括纲要文本、说明、相应的图纸和研究报告。

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说明、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等)。在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表述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三十四条 城市总体规划应当明确综合交通、环境保护、商业网点、医疗卫生、绿地系统、河湖水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地下空间、基础设施、综合防灾等专项规划的原则。

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

第二节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第三十五条近期建设规划的期限原则上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并不得违背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近期建设规划到期时,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新的近期建设规划。

第三十六条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二)确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

(三)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四)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五)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城市河湖水系、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

(六)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

第三十七条近期建设规划的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图纸,以及包括相应说明的附件。在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表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第三节 城市分区规划

第三十八条 编制分区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布局、片区特征、河流道路等自然和人工界限,结合城市行政区划,划定分区的范围界限。

第三十九条 分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确定分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土地使用性质和居住人口分布。

(二)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和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三)确定市、区、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用地范围和控制原则;

(四)确定主要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控制范围和工程干管的线路位置、管径,进行管线综合。

(五)确定城市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座标和标高,确定支路的走向、宽度,确定主要交叉口、广场、公交站场、交通枢纽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确定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及控制范围,确定主要停车场规模与布局。

福建省镇规划编制办法 篇5

自从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内外经济社会不断发生重大变革, 有些规划法规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 从而迫使我国的城市规划必须打破传统不变的理念, 不断完善, 不断更新现有的法规, 使其趋于完善。通过全方位的拓展自身理论和技术手段, 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持续创新, 逐渐完善我国城市规划体系, 使城市建设健康稳定地发展。

2 城市规划编制内容 (第四章) 是本次编制办法变动最大的一章

(1) 在新版编制办法第四章第一节强调了总体规划纲要的地位和重要性。在城市规划理论中,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定义为:确定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 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对比上新版所涉及的社会因素更全面, 例如第二十九条 (九) :“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确立的研究范围更广泛, 例如第二十九条 (六)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提出建设用地的规模和建设用地的范围”;研究的重点更突出, 例如第二十九条 (五)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原版编制办法总体规划纲要中对于规划区范围只要求提出初步意见, 而新版中则明确要求提出规划区范围。城市总体规划重要任务就是要划定城市规划区, 新版编制办法从依法行政的角度, 强调了“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应当位于城市的行政管辖范围”, 即城市规划区必须在自己城市的辖区内。这里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就是城市规划区是实施规划管理, 即发放一书两证的范围界限。

城市规划是建设和发展的蓝图, 是调控城乡建设、保护与管理各类空间资源的法定依据, 要从市域内研究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明确划定用地范围、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才能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并合理利用土地。俗话说“三分规划, 七分管理”有了合理的管理程序, 对于城市规划有序进行有着重大的意义。

(2) 原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基本是从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逻辑、思维方式延续下来, 所以强调的是职能结构、等级结构、规模结构这样一种模式。按照新版编制办法中编制的内容与原版编制办法相比,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增加了整体的空间管制内容, 包括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等。新版编制办法也对城镇建设用地的控制, 公共交通、公共服务与公益设施的布局, 城市安全防灾等都在规划编制内容里做了适当的强化。因为这些都是城市要素中较为敏感的方面, 必须对它们进行必要的强化才能规范规划方式, 从而提高规划效果。

(3)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内容的侧重, 突出了为城市核心地区协调发展确定科学的空间布局和空间管制措施。特别是围绕依法行政, 从行政管理角度来研究规划的编制, 而不是一种纯技术的探讨。在中心城区内容中强调了原版没有的关于公共交通的内容, 这次把公共交通问题单独提出来就是按照国务院、部领导的要求“要强调解决一般百姓基本生活问题———衣食住行, 行是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要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出行问题就必须靠公交, 这个编制办法实际上是体现了政府的意志。

(4) 新版总体规划的内容大体包含原版的内容, 除了有些增删外, 具体的形式也有了重大的变化。新版编制办法把总体规划主要分成总体规划纲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和强制性内容。其中强制性内容是本章的重点, 也是本次编制中最为重点的内容, 突出了进步的方面。这些强制性内容可以控制城市无序蔓延发展, 加强对城市建设的调控, 切实保证公众利益, 另外克服了原编制办法城乡二元分割色彩较浓的弊端, 更有利于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法律严肃性, 对于规范规划行为有强大的约束力。

(1) 在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变化最大、最有约束力、最重要的进步就是它的强制性内容, 在总体规划和近期规划中明确规定了强制性内容, 总体来说突出“强制原则”, 要求编制城市规划对涉及城市发展长期保障的城市规划范围, 城市建设用地, 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城市防灾工程;对涉及城市发展长期保障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等方面的内容, 确定为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内容。新版还相应增加了“规划文本应当明确表述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等, 使强制性内容的落实工作更加彻底、更清晰。

(2) 在中心城区规划内容中有一个细节很容易被公众认可, 第三十一条 (十二) “研究住房需求, 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 这也正回应了总则中的第五条。新版编制办法的这些内容说明城市规划正向着更贴近百姓生活的方向发展, 更具人性化。这也对规范房地产市场有重大的意义。

(3) 这里要说明一点, “防灾规划”被列为强制性内容, 主要原因在于以往城市规划中, 很多城市对于防灾规划的忽略和不重视, 防灾工程的规划是战略层面的规划, 它关系到千万人民的切身利益, 不能忽视, 更不能草率行事。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预测性的防灾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4) 在新版三十二条 (三) 中关于建设用地的强调内容中关于地下空间的安排也得到了重视, 它也是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发展的必然, 是解决城市空间容量不足的有效途径, 是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地制宜地发展立体化城市空间是我国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 也是贯彻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5) 在实践中大家普遍感到:城市总体规划在涉及很多问题的时候只能提出原则要求, 不能做过多过深的研究, 往往要借助于很多专项规划, 所以在新编《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就城市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留了一个接口, 即主要强调两点:第一, 城市总体规划必须要规定专项规划的原则要求;第二, 各类专项规划必须依据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另外, 在细节方面, 总体规划纲要与总体规划成果要求附件中有明确的研究报告, 这是原版所没有的, 说明现在的规划工作更严谨更具有科学性。

(6) 在总体规划中所提及的概念或专业术语虽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同, 但其意义是不同的。例如新版关于中心城区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第三十一条 (七) :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 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 (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 ”等。城市总体规划如果从改善人居环境的要求来说, 也应该有适当的控制要求, 而不是只确定用地性质, 不提空间管制的要求。而且, 从城市规划工作的行为特征来看, 城市规划制定是一种立法行为, 而城市规划管理则是一种执法行为。这样做也为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依据。

(5) 关于制定近期规划的规定: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不能只制订远的目标而忽略或不重视眼前的目标。要逐步制订近期建设规划才能有秩序的完成总体规划与远景规划的任务, 从而实现时间上的有序性。这次修订将城市近期规划从总体规划中分离出来而单独编制, 把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宏观经济调控和城市建设控制的手段。正在修订的城乡规划法也强调近期建设规划是规划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 从规划性质上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不完全一样。本次规划编制办法的制定, 有意识地强化了近期建设规划有关内容, 主要包括:

(1) 强调了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必须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原则;近期建设规划必须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只有将这两个规划作为前提, 才能开展近期建设规划。

(2) 强调了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分期实施、及时组织编制的原则;近期建设规划是一种行动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要依靠近期建设规划逐步的实施落实。

(3) 明确了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和编制要求。无论在近期建设原则还是成果中都涉及到一些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可见本次编制办法对强制性内容的强调和渗透。

(6) 原版中的分区规划在内容和要求上没有过多的修订, 但增加了许多进步内容:

(1) 提出了分区划分原则;

(2) 对分区内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的研究有一定的要求;

(3) 在用地原则上提到控制, 也就是对禁建区、限制区、适宜区范围的控制, 也正体现了国家珍惜利用土地的政策;

(4) 提及确定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和范围, 还有停车场的规模与布局。这样不但可以对城市的环境加以保护和控制, 而且更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同时也能缓解停车场用地给城市用地紧张带来的压力。在城市建设与规划中应当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更要为城市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

(7) 与原版编制办法相比, 详细规划中的内容变化较少, 主要改变有几点:

(1)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增加了有关强制性内容的规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不断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在新版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可以使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发挥对城市建设的规范及引导作用。

(2) 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将交通影响分析、日照分析等作为重要内容。这次在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还提出了修建性详细规划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日照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建筑节能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日照进行硬性的规定, 无疑对开发商在进行房地产开发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交通组织也就是指整个交通的组织和协调, 合理地安排交通设施, 使其发挥最大效能。在新版编制办法中的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关于“管线综合、日照分析、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等”;虽然在原版中没有强调, 但事实的规划中规划工作者已经这样操作了。

3 结束语

本着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的原则。通过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资源、风俗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因素进行充分而合理的分析, 通过不断的实践, 明确其自身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并积极的与相关区域进行合理的联系和整合才能寻找到一条适合本区域的发展之路。新版编制方法的内容正是指明了这条路的方向, 它对规划学科沿着规范、严谨的方向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摘要:原《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草的, 由于起草时受历史背景的限制, 很多方面仍反映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在市场经济主导的经济体制下, 现时社会、经济、文化、环境、观念等社会要素的进步, 使原《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性。

关键词:总体规划,强制性,近期规划,交通组织

参考文献

[1]王国思,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华中科技大学.

[2]陈秉钊《当代城市规划导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马文军《城市开发策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约翰.M利维《现代城市规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爬山》语文说课稿下一篇:红十字会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