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完整教案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音乐完整教案(精选9篇)

八年级音乐完整教案 篇1

1.能用流畅柔和的声音演唱春风,用轻巧明亮的声音演唱布谷鸟,并能注意到两种声音合在一起时的和谐。

2.能用欢快.亲切的是声音演唱歌曲《小鸟.小鸟》的第一段。3.能认真聆听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感受音乐的情绪与意境,并能将乐曲的几个乐段用不同的图形或动作表现出来。教学重点

1.演唱《小鸟.小鸟》的第一乐段。2.听赏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教学难点

1.二声部合唱的和谐.统一。

2.用不同的图象.动作或节奏来表现。教学过程

一、美丽的春天 1.说一说 师:同学们,在春天里,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呢?(引导学生说说字看到的及感受到的。)2.听一听 师:让我们一起到田园随着音乐感受一下春天。(展示春天的美景,播放《春风与布谷鸟》。)师:在刚才的歌声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听到春风的声音和布谷鸟的声音。)3.唱一唱

(1)布谷鸟的歌声:

师:在歌曲中,布谷鸟的声音是怎样的?谁能来模仿一下?(学生模仿布谷鸟的歌声。)(2)春风的旋律:

师:在歌曲中,春风是怎样歌唱的呢?(春风的旋律:lu)师:谁能来模仿一下?(学生模仿春风的旋律。)(3)春风与布谷鸟: 师:大家觉得春风和布谷鸟的歌声合在一起好听吗?让我们用自己的歌声来体会春风与布谷鸟那美妙的合唱吧。(师生共同学厂歌曲旋律,并分春风与布谷鸟两声部演唱。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声部参加演唱。)①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A布谷鸟的歌声总是出现在每一个乐句的开始部分(即第一.第二拍)。B布谷鸟的声音很有(引出三连音的唱法)。②说一说歌曲的情绪:

师:谁能说一说:春风吹拂时,它的声音是怎样的?(春风吹拂时,像他*的手轻轻地滑过我的脸庞,在演唱春风时,应以轻柔.流畅的声音演唱。)师:布谷鸟的各声,在春风中又要如何表现呢?

(与柔和的春风相比,布谷鸟的歌声是清脆.明亮的。)③春风和布谷鸟的合唱。

师: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歌声来感受春风与布谷鸟的合唱。第二课

在你和我之间 教学目标

能用深情.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我和你之间》。教学重点

学会唱《在我和你之间》这首歌曲。教学难点

模仿原歌词填词并唱出来。教学过程

一.在我和你之间 1.导入

师:在这里,每天都发生着很多事情,请你们看看其中的几件。出示画面:

(1)甲同学跑步时摔到了,乙同学马上去扶他。(2)甲同学不会做题目,乙同学耐心教他。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些事情表达了同学之间怎样的感情?你能说说你与同学之间感人的友谊吗?

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并揭题:《在我和你之间》。

师:咱们来学习一首表达同学之间友谊的歌曲〈在我和你之间〉。播放录音范唱,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设计意图:用校园里常见的好人好事引出课题,感受浓浓的友谊氛围,使学生进入歌曲的情境,也为后面活动做了铺垫。2.友谊的旋律

将全曲按乐句制成四张“友谊旋律卡”

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视唱一条旋律。

各组交流展示视唱学习情况,找出难点,教师指导视唱或生生互助突破难点,然后老师弹奏旋律,以接龙的方式分组接唱旋律,比一比,评一评,哪组唱得最好。全班跟琴划拍视唱旋律。

设计意图:歌曲的旋律不难,尽量让学生自主视唱,找出难点后互助交流学习,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会同学知己那的友谊。3.友谊的歌声

(1)出示歌词,请学生深情次齐声朗读歌词。

播放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找出难唱部分,随琴声视唱,解决难点。采用齐唱.男女对唱等方式,巩固熟悉歌曲。(2)感情处理

请学生探讨歌曲的情感处理及表演形式,然后分组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师归纳:第一乐句深情的情绪演唱。第二乐句用较欢快的情绪,表现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第三乐句力度渐强,用富有激情的声音歌颂友谊。第四乐句用深情的歌声结束全曲。学生用分组接龙唱.领唱.对唱等多种延长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在掌握旋律的基础上,让学生随乐唱词,很容易就能唱好。整首歌的几哦啊学都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课

手拿碟儿敲起来 教学目标

1.能较准确地把握《手拿碟儿敲起来》哀怨忧伤的情绪,并深情地演唱这首歌,边唱边表演“敲碟儿”。

2.了解与歌曲有关的鄂.皖相关文化。教学重点:

用淡淡哀怨的情绪演唱湖北小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并参与表演。教学难点

“敲碟儿”的表演活动。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了解鄂、皖的地理位置及简称 1.提问:(出示中国地图)

指导学生观看地图,找到湖南省的位置。湖南简称什么? 学生认真观看地图,回答:湖南简称为“湘”。从地图上看,湖北在湖南的北面,简称“鄂”,安徽简称“皖”。

2.师小结。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色。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湖北和安徽民歌的音乐风格。

(通过观看地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想去了解的强烈兴趣和愿望。)二.展开

1.了解湖北民歌——走近“湖北小曲”——《手拿碟儿敲起来》 师:湖北是楚尾花的法院地,具有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化职员,民歌更是湖北的强项。不仅《绣荷包》.《龙船调》等民歌家喻户晓,《洪湖水,浪打浪》.《纤夫的爱》等现代歌曲也传唱大江南北。

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旋律中很快进入角色。2.影片欣赏(1)课件播放影片画面:战火弥漫,人民四处乞讨流浪。影片背景音乐《手拿碟儿敲起来》。师:从影片里,你了解到什么?你听清楚了哪几句歌词?

(2)课件播放影片《洪湖赤卫队》中的插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和画面:街头卖唱的父女俩。

学生认真观看影片,并随乐轻轻律动。学生描述画面.歌词内容,各抒己见。3.学学“敲碟儿”

师示范几种最基本的敲法。

(4)学生自主练习“敲碟子”的技法。(背景音乐《手拿碟儿敲起来》。)学生跃跃欲试,都想来敲一敲。学生积极参与模仿,并自由练习。(5)你能创造不同的敲法,随乐参与表演“敲碟子”。(请表演得好的学生,敲法有创意的学生上台表演。)学生随意性发挥,并参与演奏。

以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然走近“湖北小曲”。通过模仿引发学生兴趣,然后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在模仿和练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

第四课

沙漠之旅 教学目标

1.能与同学合作,学会用活泼.富有情趣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2.能积极参与模仿.合唱.伴奏等音乐活动,体验歌曲小主人公“我”的乐观和快乐。教学难点

和同学合作,用和谐的声音演唱两声部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教学过程

一、走进沙漠

新疆的风土人情.物产等。背景音乐(维吾尔族歌曲)。

出示中国地图。背景音乐(歌曲《我跟阿爹拉骆驼》的旋律)。

师:同学们,你能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吗?地图上这一部分是黄色,表示什么?连绵不断的起伏线代表着什么?

生:新疆地区。黄色表示沙漠。起伏线表示天山。

师:天山上终年积雪,气候恶劣,但在这条边界线上却常年驻扎着一群人,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为什么守卫在这里?

出示画面——雪山,边防战士等;背景音乐

二、沙漠中的驼队 1.远处的驼铃声

播放:沙漠中的驼队。背景音乐(歌曲低声部旋律)。(1)熟悉低声部旋律.节奏。

(2)模仿骆驼的脚步,熟悉低声部旋律。2.拉骆驼的小阿哥

(1)教师演唱小阿哥的歌声。

(随着学生演唱的低声部旋律,教师演唱高声部旋律。)

(学生演唱低声部旋律的同时,聆听教师演唱的小阿哥的歌声,即高声部旋律。)(2)学唱高声部旋律。

师:这是一位热心.快乐的小阿哥。(学生演唱小阿哥的歌声。)3.骆驼声和小阿哥 学生分为A.B两组,A组学生表演小阿哥,演唱高声部;B组学生表演驼铃声,演唱低声部,并用打击乐器伴奏,进行二声部合唱。

三、沙漠中的歌声 1.沙漠中的歌

师:在寂静的沙漠上,钢当钢当的驼铃就像一首动听的歌,别有一番风情。学生朗读歌词,并完整学唱歌曲。2.歌声献给边防军

师:这首歌表达了维吾尔族人民对边防军的深厚情谊。我们把它唱给边防军叔叔听吧,他们一定会为我们感到自豪。

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二声部歌词,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四、告别沙漠之旅 第五课

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故事梗概,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听后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懂得“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的道理。

2.能积极参与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各种听赏活动,能听辩出交响乐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及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

3.能与同学愉快合作,边听音乐边尽情地表演。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效地听赏音乐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教学难点

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及不同的表现手法所展现的不同人物形象和故事情景。教学过程

一.辨——音乐角色

导语: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剧组又接到一个新的演出任务——表演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这堂课由我担任总指挥,而参加策划.演出的小导演及演员均由招聘考试产生,希望同学们踊跃报告!那么,到底要招聘哪些演员呢? 1.招聘筹备

(1)招聘人员——介绍人物。简单交接故事中的任务及主要特征。①聆听音乐(任务介绍部分)。学生聆听《彼得与狼》的人物介绍部分。

②聆听音乐,感受乐器音色。通过聆听人物音乐主题,感受各乐器音色,认识演奏的乐器。考考听力

1.听七段表现故事人物的音乐主题,猜一猜他们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分别是谁。

2.仔细看乐器的图片及听乐器的音响,如果你认识这些交响乐中的主要乐器,请在这种乐器的名称处划勾,并用线将它与相应的人物音乐主题连起来。

活动目的

1.通过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符合人物形象的音乐主题,达到初步认识和了解的效果。2.学生初步认识交响音乐中的乐器及其音色特点。

教学板块分为“招聘筹备.招聘考试”两个环节,以“招聘导演和演员”的情境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巧妙地让学生轻松地掌握学习内容,又为赏析全曲作了铺垫。帮助学生逐步地掌握音乐中各人物的音乐主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六课

一根竹竿容易弯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优美.和谐的声音,有地方韵味地演唱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

2.能积极参与演唱.听赏等音乐教学活动,体会到“众人合伙力量强”的内涵,增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歌曲中附点与切分节奏及几个旋律大跳部位的准确演唱。2.歌曲两声部多种形式的声部合作及声音的和谐。教学重点:

1.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渗透“众人合伙力量强”的主题思想。2.歌曲《一根竹竿容易弯》的艺术处理与表现。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

二.循环播放《一根竹竿容易弯》主旋律音乐。

师表演:拿一根小竹竿,轻轻折断,又拿一把竹竿,用很大的劲也折不断。师总结出哲理一:“一根竹竿容易弯,三缕麻纱扯脱难。” 三.新课学习

1.听赏与学唱歌曲主旋律

(1)听赏。何纪光演唱版《一根竹竿容易弯》边听边想:这是哪里的民歌,你是从哪一点听出来的? 师总结:这是一首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何纪光先生演唱的湖南民歌,它具有浓郁的湖南地方特色。歌曲内容告诉我们团结合作是多么重要。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处处需要团结合作。(2)主旋律模唱。

播放《一根竹竿容易弯》伴奏音乐。(3)唱单声部歌词。(A)跟唱歌词。播放童声版单声部歌曲《一跟竹竿容易弯》。(B)试唱歌词(师及时纠正学生唱错的地方)。

(C)齐唱单声部歌词。播放《一跟竹竿容易弯》伴奏音乐。(D)分组讨论,比赛。

(3)练习卡农部分及学唱尾声。第七课 童年时光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深情.柔美的声音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歌曲《红蜻蜓》,表现出歌曲的意境,从中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2.能积极参与即兴接唱的创编活动。教学重点.难点:

1.歌曲的二部合唱及艺术表现。

2.二声部的准确.和谐及歌曲力度变化的表现。教学过程

一、回忆童年——即兴创编接唱。

师: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生活中许多有趣的故事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谁能说一说在童年生活中最难忘的一件事。

(通过说童年趣事以及复习演唱《摇篮曲》的活动,勾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激发他们的情感,营造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完成旋律即兴接唱。)

二、感受童年——学习歌曲《红蜻蜓》 1.导入情境,视唱旋律(1)视唱单声部。(2)练唱二声部。2.感受情境,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旋律好听吗?听到这旋律你会联想到什么画面?日本的两位作者把他们童年生活中最难忘的情景写成一首动听的歌,我们来听一听。播放歌曲《红蜻蜓》,学生听赏。

师:这首歌曲由于深情地描绘了天真.活泼的童年,加上优美的旋律,在日本已妇孺皆知,流传了半个世纪。它名字就叫《红蜻蜓》。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来朗读歌词。3.理解情境,学习歌曲(1)熟悉歌曲。

师:同学们充满深情的朗读,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晚霞映照山间田园的优美画图。如果配上旋律来延长将更米人。请同学们分高.低两声部自由练唱歌曲。(3)练唱歌曲。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每一句的中间与最后都有一个相同的符号,是什么符号呢?为什么要用这些符号呢?

(教师指导同学们用急呼急吸的方法唱旋律,并注意休止符前的二分音符要唱足两拍才休止。)

(4)二部合唱。

三.再现童年——歌曲处理与表现 1.情感处理 2.创作表现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音乐经验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境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歌曲的表现力。)四.珍惜童年——小结

童年是人生中最纯真.最令人怀念的时代,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童年时光,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第八课 峨眉山金顶日出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乐曲《峨眉山金顶日出》,体验乐曲的基本情绪及意境。2.能积极参与拉歌的活动,并从中得到快乐。教学重点:

用明亮.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七色光之歌》。教学难点:

歌曲中的合唱部分。教学过程

一.太阳出来了

师:看到太阳逐渐升起,我们的心情十分激动,让我们用歌唱的形式将这壮丽的情景表现出来。

(通过描述看日出的情景,感受日出的美丽,以利于学生用和谐的声音表现日出的壮观景象。)二.《峨眉山金顶日出》

师:我们看到的日出的情景各不相同,让我们一起去峨眉山,领略峨眉山金顶日出的奇特景象。

播放乐曲,学生聆听并思考:乐曲表现了什么情景?乐曲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它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

《峨眉山金顶日出》是管弦乐曲《长江画页》的第一乐章,由作曲家钟信明作曲,描绘了拂晓时分在峨眉山观看日出的情景。它的情绪是优美.舒展的。教师出示主题音乐: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用lu轻声哼唱,注意唱好连线音和保持音。

分小组来年系用竖笛吹奏出这条旋律,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分组依次吹奏,互相评价。复听全曲,听第一乐段时教师指挥学生演唱《太阳出来了》参与边县。

听到音乐主题时随乐哼唱,用手的动作表现太阳升起的情景(如双手慢慢向上托举)。

设计意图:采用听赏.描述.哼唱.吹奏.动作参与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到乐曲之中,并将练声曲《太阳出来了》参与乐曲的表现,烘托日出的壮观,丰富参与乐曲表现的方式。三.歌唱太阳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日出的美丽。太阳光芒万丈,将光明和温暖洒向大地,我们沐浴在七色的阳光下,快乐地生活。第九课 《玛依拉》

教学目标

能学会用热情明亮的声音演唱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学习手鼓的基本打法。教学重点.难点:

新疆歌舞的综合表演。教学过程

一.看天山风情 1.新疆舞导入。(1)教师表演新疆舞。师:同学们,请跟着老师一起跳一跳!

(在老师的邀请下,学生随着音乐模仿老师进行新疆舞律动。)

师:同学们的表演太棒了!你们说说,刚才老师表演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师:同学们学得棒极了。那么,你们对新疆有所了解吗? 2.了解新疆民俗

(让学生看音像资料和听老师介绍新疆,了解新疆的风俗民情,激发学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拓宽音乐文化知识面,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3.再次听赏歌曲

4.参与表现歌曲:学生哼唱歌曲《玛依拉》,感受歌曲的韵味和音乐形象。

(听赏歌曲时,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感受和体验新疆歌曲的特点,既体现了音乐是审美性,有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三.唱新疆歌曲

师:新疆的少数民族都是热情好客的民族,在新疆赶上任何年节.喜庆和娱乐活动,都能欣赏到各个民族独具有风采的舞蹈和音乐。这不,我们正赶上乌孜别克族人民在举杯欢歌!师:茫茫的大漠与挺拔的高山峻岭所组成的生存空间,加上长期的游牧生活,养成了新疆人民粗犷豪爽的性格。因此,新疆民歌充满了热情,节奏鲜明,旋律欢快,富有风趣感,歌曲无不流露出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体验新疆人民的热情.豪爽。尤其是在讨论环节让学生自主地感受新疆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的鉴赏能力。

第十课

音乐家莫扎特 教学目标

1.能简述音乐家莫扎特的生平简历及其代表作品。2.能学会用流畅.抒情的声音演唱《渴望春天》,并和同学一起积极参与歌曲的表现活动。教学重点:

学唱《渴望春天》,了解莫扎特的生平简历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教学难点

歌曲《渴望春天》的第三乐句的变化音。教学过程

了解莫扎特的生平简历及代表作品

1.出示莫扎特画像。板书的莫扎特的代表作品。学唱《渴望春天》

师:现在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让我们随着莫扎特《渴望春天》那优美流畅的旋律,去感受春天来临的喜悦。1.播放《渴望春天》

2.呈现《渴望春天》的歌谱。3.老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指导学生用流畅.抒情的声音演唱。

5.为学生示范第三乐句变化饮的特殊表情。

归纳:注意强弱有致,轻巧地表现音乐的弹性和动力感。

1.讨论题:可以用什么方式去丰富和完善这首作品?怎样表现? 2.巡视学生排练并进行指导,然后播放音乐。

师:莫扎特在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第十一课

夏日情怀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赏《进行曲》,感受乐曲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并记住主题一,能用歌声.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乐曲。2.能用竖笛吹奏《进行曲》的旋律,按节奏准确地敲击大鼓.小鼓.三角铁,与他人合作演奏《进行曲》。教学过程 一.导入铺垫 1.导入

夏天的感觉真好!烈日当空火辣辣,辣得我们心中乐开了花。我们在池塘里嬉戏,我们在草地上奔跑。夏令营已经准备好,等待着我们出发!让我们把火辣辣的情怀溶入到歌声中,歌唱我们快乐的夏令营!2.演唱歌曲《夏令营》 二.学做巡逻兵

1.师:今天我们夏令营的第一个活动是学做巡逻兵。你们听,远处走来一对巡逻兵,想想他们是怎么巡逻的? 2.初听《巡逻兵》,回答问题 3.用动作模仿巡逻兵

师:你能不能用一个动作把他们巡逻的样子表现出来?请你演一演教官,其他同学学一学。教官同学要检查其他同学是否模仿得对,是否神气!4.唱音乐主题一 三.讲解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叫做《巡逻兵》。这种适合于队伍进行时演奏或歌唱的音乐,叫做进行曲。这段乐曲是《巡逻兵》的第一部分。它是由美国作曲家米查姆根据美国的一首歌曲的旋律改编的。这首乐曲经常被军爷队选来演奏。四.表演

八年级音乐完整教案 篇2

一、课堂引入, 不仅仅是开门见山

以下是两教师湘教版八年级音乐《青春舞曲》教学开头时的不同设计:

设计一:1.教师播放《青春舞曲》, 让学生初听歌曲;2.提问: (1) 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 你能说出这首歌曲有什么样的音乐特点吗?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等等。 是否具有少数民族的特点? 如果有, 是哪个民族的? 3.再听两遍《青春舞曲》, 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 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 体会节拍感, 找出主要节奏型, 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歌曲。

设计二:1.请大家欣赏《达坂城的姑娘》, 感受一下音乐的情绪, 并且说说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2.教师示范几个民族的舞蹈动作, 让学生分别说出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动作, 在此基础上介绍新疆的风俗人情和歌曲特点;3.欣赏《青春舞曲》, 教师和几位舞蹈能力较强的学生为歌曲伴舞。

实践证明, “开门见山”式的课堂引入, 的确能快速让学生接触本课的关键内容, 但少了一种味道:一种能吸引学生眼球的魔力, 一种能快速点燃学生兴趣之火的方式。 从这个意义上说, 音乐课堂中的“开门见山”固然不可或缺, 但“曲折迂回”同样不可或缺。 孩子们对《达坂城的姑娘》耳熟能详, 对新疆舞蹈也不陌生, 通过这些熟悉的东西引入新课, 虽“曲折”了一点, 但更能快速唤醒孩子们的音乐细胞。 从这个意义上说, 大力提倡另一种层面上的“曲折迂回”, 同样能让学生获得更多趣味, 在音乐的“百花园”中收获沉甸甸的馥郁和果实。

二、教学过程, 不仅仅是聆听欣赏

前文提到,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实践形式, 新课程视角下的初中音乐课堂, 应该是一个多种感官同时作用的开放场, 这样的开放场, 属于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孩子, 也属于这个开放的时代。

仍然以《青春舞曲》的教学为例, 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 不妨设计更多开放性的元素:

1.创编舞蹈动作, 引领学生根据实际为歌曲配打击乐器, 可以是新疆的, 也可以是其他的, 如现代的, 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2.全班同学分成演唱组、 节奏组和舞蹈组进行唱、 跳、 奏表演, 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 (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他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 如竖笛、手风琴、钢琴、弦乐器等, 视情况而定) 。

3. 轮换角色进行表演, 并运用不同的速度、 力度表现歌曲, 每一组展示自编节奏, 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 每人带领一组创编舞蹈动作, 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

通过创编舞蹈动作, 通过自配打击乐器, 以此培养孩子们的自主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反思能力。 对于成长中的初中生来说, 教师打开的音乐的路径愈多, 学生的视域愈广阔, 享受到的音乐的“花花果果”也就愈多。

三、教学余音, 不仅仅是“文本材料”

初中音乐教学, 并非一定要拘囿于“文本材料”, 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展现“教材以外的影像”或“别处的生活”。 正所谓:“教师教学应该 ‘左右逢源’, 不该被规范绑得死死的。 ”[2]只要这样的“左右逢源”能与原来的教材在更深处“藕断丝连”, 教师都可以大胆一试。 比如《青春舞曲》的教学临结束时, 可以设计以下拓展延伸:

1.思考:《 青春舞曲 》 这首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珍惜时光, 展现自我。 )

2.你熟悉新疆的哪些乐器? 尝试练习手鼓节奏:Χ.Χ ΧΧ∣ΧΧ ΧΧ Χ∣……

3.收集王洛宾的声乐作品, 思考: 他为什么被称为 “ 西部歌王”, 下节课推荐给大家欣赏。

4. 配乐朗诵朱自清的 《 春 》 片断, 请同学们说说有关时间的成语或语句, 最后在 《二十年后再相会 》的歌声中结束音乐课。

音乐教学其实无惯例可依, 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试想:如果教师非要在固守在“自留地”里, 并且全是整齐划一的“规定动作”, 那么谁还在音乐的天空中尽情翱翔? 课堂上, 当教师通过“王洛宾、朱自清”等名人, 引领学生翱翔在多维空间时, 音乐课堂就有了磁力, 学生的思维也有了活力, 自然, 学习的风向标也就变了, 变得更为灵活, 更为宽广———窗里窗外都是音乐, 课堂内外都是音乐的勃勃朝气。

参考文献

[1]吉祥.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音乐锻造完整的人 篇3

关键词:音乐教学;素质培养;品格

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人,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了我们的教育须朝着哪个方向发展。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智力发达,情感丰富,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全面进步和终身发展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音乐在此过程中恰恰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

《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的确,音乐是人生的忠实伴侣,她可以让人充满智慧,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让人品行高洁、行为举止优雅,并促进人更好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在人的身心健康的方面也往往起到出人意料的特殊疗效。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的成功事例也都很好地证明了音乐的神奇作用。

一、音乐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锻造聪敏的人

大家知道音乐如同诗歌,她是一门凭借人类的想象力而存在的艺术,音乐的这一特点决定了音乐可以促进人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从而促进了人类智力的开发。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甚至创作音乐离不开想象力的参与,而在一次次对自己想象能力的挑战中,我们的想象空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拓展,同样的一首歌,同一个人演唱,不同的听众会有不同的想象、产生不同的理解。比如我在上课时,就经常对学生说:“只要善于观察生活中、善于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敢想、多思,创作歌曲并非什么难事,大家都可以写出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在我的鼓励下,许多对写歌有了很大的兴趣,他们有的自主创作、有的改编其他歌曲,用以重现历史、反映现实、憧憬梦想,有的学生甚至一周两周就写一首歌曲交给我。上课时,我对学生的歌曲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并委婉指出不当之处。此外,我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独创的曲调和不同的速度去演唱经典名曲,并在肯定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指导。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的运用,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得以极大的提升,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现代的年轻家长特别注重胎教,其中使用音乐进行的胎教可以说是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手段。那么这种做法是否科学呢?科学研究表明,这样的做法是完全科学有效的,因为科学研究者认为,人的大脑分为左、右脑,左脑主逻辑思维能力,右脑主形象思维能力,而音乐中的音律、节奏、乐曲结构具有高度的逻辑性,歌词以及歌词所体现出的画面具有高度的想象性,因此通过对音乐的学习和欣赏可以很好的刺激大脑的两侧发展,使孩子能合理、全面地使用左、右两侧大脑的功能,促进两侧半球功能的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记忆和思维能力。此外,在欣赏或演唱乐曲活动中,人的精神、听觉记忆都得到锻炼,情绪体验记忆得到加强,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都得到极大提高。同时,音乐还能加强人的注意力。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护者,它能够捕捉信息,并能“聚精会神”,使思维焦点集中。总之,音乐对于开发人的智力起到了毋庸质疑的作用。

二、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高尚的人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培养核心是促进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中学阶段,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音乐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音乐教材上的音乐作品就包含大量的爱祖国、爱家乡,继承光荣传统、树立远大理想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我在教授音乐课的时候,首先就紧扣音乐作品本身的节奏、旋律,和学生一起分析音乐作品的内涵、意境,充分地挖掘其自身所包含的思想教育意义。如学习《爱我中华》《中国进行曲上》《芬兰颂》等爱国主义音乐作品,我多侧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崇高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美的感染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学习《爱心满天》《友谊地久天长》《爱之梦》等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爱的信息,接受爱的洗礼,感悟“接受爱是一种幸福,付出爱更是精神升华”的人生境界;而《天地之间的歌》《和我一起探秘吧》等作品的学习,则能激发学生对科学、自然等领域的兴趣,会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而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奉献》等音乐作品的时候,引导学生在多彩的音乐形象中感悟关怀人类的美好情感,在享受音乐中快乐的同时,树立积极乐观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总之,音乐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充分挖掘德育因素,紧紧围绕思想教育的主线,利用教材本身,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教师在课堂上或激情四射或如怨如诉或高亢激昂或深沉哀婉的演唱、讲授对学生的讲授也是对学生行着有效的思想道德的熏陶。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学习参与的过程也就是思想道德素养内化的过程。现在不少的中学音乐教师片面地认为音乐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唱歌,其实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的。真正的音乐教育绝不是就音乐而教音乐,许多优秀的歌曲之所以流传千年,并不是仅仅因为其旋律优美,也不是因为演唱者水平的高超,而是因为蕴涵其中的感情充满。比如脍炙人口的歌曲《欢乐颂》,教师只有充分地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大师贝多芬创造的感人力量,感受其对人类、对社会的关注和热爱,学生才能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好地把这全人类团结友爱的歌声和胜利的欢呼用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

三、音乐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有品位的人

我们都知道,现代教育要求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能够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个性充分张扬的,品格健全的,真正意义上的直立的人,而丰富的情感,较高的审美品位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音乐教育正是通过教师的演唱、学生自己的学唱以及学生自己平时的音乐欣赏,在“润物细无声”当中,使学生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的陶冶和培养。现在中学教材中均是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所包含的情感也是多层次,多类别的。有的以激昂阔大的节奏旋律让学生体验到奋发向上的勇气,有的以深情婉转的旋律让学生体会到人间真情的可贵,有的以轻松跳跃的旋律让学生感受到青春的激情与美好。总之,当音乐响起,音乐的生命与学生的灵魂发生碰撞,激起共鸣的时候,学生就一定会被或高尚、或深情、或激动、或哲思的情感所打动,他们的情感一定会得到升华。同时,音樂的学习和欣赏其实也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也正是培养学生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坚韧不拔的意志的过程。音乐的集中性、精微性、表现性及形象性,要求学生能够拥有较高的情感体验能力,这种要求会赋予学生对学习的高度自觉性和责任心,使学生多感受、多体会、多领悟,对他们健康、茁壮成长意义重大。音乐教师一定要通过音乐教材中蕴涵的丰富的情感、深刻的哲理,对学生进行思想的熏陶,力求培养情感丰富、品位不凡的人。

四、音乐可以愉悦人的身心,培养有健康体魄的人

古今中外,有许多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一生都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并且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灵感,使他们的大脑兴奋,思维得到充分地调动,而且也使他们获得高级的娱乐和美的享受,使他们的身心处于健康的状态。科学研究也表明,音乐能医治苦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合适的音乐可以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的情绪变化,让人感到愉悦、振奋,同时促进血液循环、消化分泌等生理机能的改善,细胞的恢复功能将会增强,免疫力会提高,从而能尽快消除疲倦,恢复体力,远离疾病,真正达到身心健康。近年来有许多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进一步证实,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确实有积极的作用。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效果最佳。比如,舒伯特的音乐能有效地帮助失眠者入睡,巴赫的音乐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消化不良、莫扎特音乐能减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感。也有的说,莫扎特的音乐可以起到消除疲劳、重振精神的作用。目前,音乐治疗法已经在很多国家盛行。初中音乐教学应当从不同的层次,通过不同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亲近音乐、热爱音乐,从而塑造一个内外兼修、身心强健的人。

总之,在当今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音乐教育将在塑造完整的人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音乐教师也将承担起更加重大的育人责任。只有真正重视中学音乐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各方面素质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华文出版社,2001-03.

[2]陈静.关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中国音乐教育,2002(3).

[3]邹渊.浅析当前中学音乐教改中的几个误区.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八年级音乐教案 篇4

授课教师:牛志强

设计思路

通过演唱歌曲、欣赏舞蹈以及为歌曲配合唱等创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充分认识非洲传统音乐文化的特征,了解非洲音乐对现代东、西方流行音乐的深刻影响,唤起学生对非洲音乐文化的感情,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强烈愿望。在设计思路上体现的是“体验、探究、升华”的教学方法。

体验:通过对于歌曲的处理,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感受和理解,从而把握和表现南非民歌的风格。

探究:通过为歌曲配合唱探究非洲人声具有自然的多声性,能轻易的形成三度、四度、五度类似奥尔加农和简单卡农的多声结构形式,并以二声部为最常见。

升华:以南非民歌《当太阳降落》──模仿非洲黑人舞蹈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层层递进、步步升华,使教学焕发新时代的色彩。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当太阳降落》,并能准确表现歌曲的音乐风格。

2.通过欣赏舞蹈和学做舞蹈动作,能辨认、识别非洲音乐和舞蹈,并能了解非洲音乐节奏特点与舞蹈的密切关系。

3.模仿非洲黑人舞蹈。

教学重难点: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两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

教学用具:

钢琴、油彩、草裙、贝壳、纸盒、羽毛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言:

教师:今天我们要去环球之旅的第三站──非洲。

非洲大陆,以撒哈拉沙漠为界分为两大部分,撒哈拉沙漠以南,称为南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称为北非。北非的音乐,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几乎可以说完全阿拉伯化了,人们通常将北非音乐归于阿拉伯音乐。撒哈拉沙漠以南不少地区还保存着自己的传统音乐,我们所说的非洲音乐通常指这些地区的传统音乐。让我们听一首南非民歌《当太阳降落》。

二、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当太阳降落》,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特点。

教师小结: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首典型的非洲民歌,歌曲以朴实的音乐语言叙述了黑人对家乡缠绵的思念和急于回到故乡的迫切心情。

2.教师范唱歌曲,鼓励学生轻声模唱。

3.演唱歌曲(三至四遍):

(1)完整连唱歌曲,要求用一半的音量。

(2)处理歌曲,重点突出歌曲的特点。对学生提出的个别难点,进行单独练习。

(3)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4)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具有多声部的特点。

(5)教师应用五度关系,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6)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三、延伸

聆听当代流行歌手演唱的摇滚风格的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传统演唱方式与摇滚演唱方式在节奏上的变化和差异。

非洲黑人舞蹈对美国和其他西方世界的音乐舞蹈产生了很大影响。它特有的节奏是现代西方大多数流行音乐舞蹈的来源,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音乐舞蹈的动作和节奏中,可明显看到非洲黑人舞蹈的影响。

四、小结

八年级音乐(竖笛)教案 篇5

八年级音乐(竖笛)教学

府谷第二初级中学 杨喜林

课题;月光下的凤尾竹 课时;1课时

教具:笛课、电子琴、课件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音乐听赏活动并能与他人合作完成乐曲

2、前八后十六附点节奏的掌握

3、了解傣族的特色乐器——葫芦丝音色、结构 教学重、难点:乐曲的演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二、新课教学

1、看视频——欣赏孔雀舞

2、在播放的视频中你知道是哪个民族的舞蹈?表演者是谁?

3、傣族相关文化的介绍(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A、竹乡 B、泼水节

4、你知道这个民族的代表乐器吗?

5、认识葫芦丝(出示图片)

A、看图片——观察葫芦丝的形状,了解其结构。

B、听主题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讨论葫芦丝的音色。C、简介《月光下的凤尾竹》并听赏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师:刚才这段音乐好听吗?(生:……)这是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他运用彝族音调为倪维德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词所配的曲。乐曲的乐句清楚,旋律波动小,节奏平稳,表现了云南少数民族人民甜蜜幸福的生活和竹乡的美景。下面让我们伴随音乐一起去竹乡漫步、享受美景吧!

D、教师示范吹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主题音乐(用竖笛)师:听了这优美的音乐,老师也忍不住要表现表现了,想听吗?(生:……)但老师用的不是葫芦丝,是竖笛。

6、学生吹奏《月光下的凤尾竹》 A、学生视唱主题音乐并提出难点 B、根据情况学生提出难点 C、解决难点——附点节奏的处理 D、自由练习乐曲,教师巡回指导

E、师生合奏——学生吹奏主题音乐教师吹奏伴奏音乐

7、创造综合表演(形式不限)

A、分组创作(舞蹈、器乐、歌唱等形式)B、前台表演(也可以师生合作)

三、拓展延伸

1、听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学生小声随乐跟唱

八年级音乐教案人教版 篇6

1.学唱歌曲《牧歌》

2.欣赏合唱《大漠之夜》

3.选听《半个月亮爬上来》

4.选听《乌夏克木卡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并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牧歌》,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扩大学生的音乐审美。

2.通过两手合唱作品的欣赏,能了解不同的合唱表演形式,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了解新疆传统民族音乐“木卡姆”这一音乐题材。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演唱歌曲《牧歌》。

了解混声合唱及无伴奏合唱两种形式

知道木卡姆这一音乐体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导入。播放马头琴独奏曲《万马奔腾》,提问:同学们能说出这首歌曲的名称与主奏乐器吗?

生答。

展示蒙古族人文风俗图片。

二、学唱歌曲《牧歌》

1.聆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设计意图:使学生带着问题听音乐,从整体上感受音乐。)

2.简介《牧歌》。

牧歌

《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民歌,旋律绵延起伏,节奏缓慢自由,歌词形象纯朴,富有诗意,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曲调和歌词结合得很紧密。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歌词,但它那生动的比喻和优美的音乐,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大草原的美丽画卷。

(设计意图:深入简介作品背景,使学生从文化角度了解歌曲)

3、教师范唱,学生轻声跟唱,熟悉旋律。

4、学生识读乐谱。

5、做呼吸练习。

用缓呼缓吸的呼吸方法练习,教师可用“闻花香”的方式提示学生,自然缓慢的用腹式呼吸法,有情感的“感叹”。接着,法“嘶”音,小腹控制呼吸,缓慢而均匀的发声。

6、用哼鸣的方式哼唱全区,注意运用正确的呼吸方式。

7、教师伴奏,学生随乐演唱全曲。

8、欣赏由瞿希贤改编的不搬走合唱《牧歌》,介绍无伴奏合唱这一演唱形式。

三、欣赏《大漠之夜》

1.聆听全曲,提问:有同学知道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生答。

2.简介混声合唱的表演形式与特点。

3.分段欣赏、

(1)引子部分

欣赏引子部分,提问:这段音乐中模仿了什么声音?演唱的力度为何?

生答。

(2)欣赏陈述部A

提问:音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演唱力度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生答。

(3)欣赏中部B

思考:乐队的伴奏织体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演唱力度为何?

(4)欣赏再现部A’与尾声

思考:这段音乐是陈述段的完全重复吗?

四、选听《乌夏克木卡姆》

1.观看《乌夏木卡姆》表演视频,思考:这段音乐在速度、力度、旋律、节拍上都有怎样的特点?

生答。

2.简介“木卡姆”这一音乐体裁。

五、选听《半个月亮爬上来》

1.欣赏全曲,思考:这首歌曲运用了哪种演唱形式,为我们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音乐要素上分析乐曲。

3.随乐轻声哼唱全曲。

八年级音乐完整教案 篇7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也是历年中考必考内容, 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平面几何知识, 并且具备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基础上讲授的。它是平行四边形性质的继续, 又是后面学习菱形、矩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 能根据判别条件进行实际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 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丰富的想象力, 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 体验到探究的甘苦, 更能领会到成功的喜悦。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更能服务于生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的灵活应用。

四、教材处理

(1) 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根据初三学生年龄的特点, 学生年龄比较小, 逻辑思维能力较差, 归纳推理能力较低, 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也较差,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 通过判别方法的推理, 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意识, 通过练习强化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 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了重新组织和安排, 创设更为有效探索活动和更为合理的探索顺序。

五、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 形成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思维情境,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方针,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 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六、教学手段

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

七、教学设计

(一) 说设计理念

想改变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为学生敢创新、能创新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二) 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1) 让同学们一起来看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大屏幕演示) 。

设计意图: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性质。

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学生旧知, 另一方面使学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既是性质又是判别方法, 从而引进新课。

2. 讲授新课

(1) 动手实践:让学生每人拿出两根牙签或火柴 (长短不定) , 自制平行四边形框架。

设计意图: (1) 让学生在摆拼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并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并满足他们的好胜心。 (3) 同时组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 培养竞争意识, 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从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2) 教师演示钉制平行四边形这一过程。

方法一:将两根木棒AC, BD的中点重叠, 并钉子固定, 则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

方法二:将两根同样长的木条AB, CD平行放置, 再用木条AD, BC加固, 得到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发现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常用判别条件, 并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解决问题。

(1) 实际生活: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片, 李大爷不小心碰碎了一部分, 同学们想想看, 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

(2) 通过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并学以致用, 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体验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3) 例题精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的活动, 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式证明法, 开拓学生的思路,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随堂练习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AC, BD相交于点O, 点E, F在对角线AC上, 且OE=OF。

(1) OA与OC, OB与OD是否相等? (2) 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吗?

设计了习题组有层次的教学, 在探索活动中鼓励学生力求寻找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巩固重点、突出难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知道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恰当的巩固和提高。

(四) 小结

(1) 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2) 平行四边形判别的条件。

(五) 布置作业

(1) 课本P104习题1, 2, 3; (2) 《资源与评价》P70。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八、评价分析

本节课教学过程通过问题设置,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通过对平行四边形判别方法的讨论发现新知,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通过强化练习, 巩固新知, 通过小结归纳总结新知。

本节内容逻辑性较强, 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学生在说理上存在一定困难是正常的。但在问题讨论、引导发现、巩固训练的过程中, 师生的信息交流畅通, 反馈评价及时, 学生与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思维活跃, 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期盼控制中。

九、教后要进行教学反思, 使自己不断成长与进步。我说课结束, 谢谢各位评委!

湘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篇8

1. 学唱京歌《唱脸谱》

2. 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学会京歌《唱脸谱》,并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的作用,并能通过脸谱辨认人物性格。

3. 能力目标: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与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没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 有板有眼的演唱《唱脸谱》

2. 了解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在京歌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现在置身于一个四季之首的春天,各种花草从此相继绽放出自己最美丽的色彩。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走入多姿多彩的戏曲音乐大花园,去采撷其中一朵最灿烂、最鲜艳的艺术之花,我们吸取音乐中的瑰宝——京剧 二.新课

1. 京剧的介绍

2. 用语言导入戏曲脸谱的超声,播放几幅京剧人物的脸谱,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脸谱的认识总结出各种颜色的脸谱表示什么性格的人物。(教师总结)

3. 脸谱的作用

4. 从中挑出几幅让学生辨认人物,如果人不出,没有关系,等学完歌曲后就明白了。

二、教师用语言导入歌曲——《唱脸谱》

1. 教师范唱,之后提出问题,进而引入京歌,并对京歌进行介绍,举例说明。

2. 播放原唱,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歌曲

⑴. 本首歌曲的旋律、情绪是怎样的? (旋律流畅、潇洒,富有激情和感染力)

⑵ .歌曲课分为几部分?分的依据是什么?)

(两部分,A柔美俏皮 B刚健豪迈)

3. 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结合问题熟悉歌曲,并跟着学唱

4. 学生跟随音乐学唱歌曲,并处理歌曲中难点——弱起、拖腔

5. 分组跟随音乐演唱

6. 回放上边的几幅未解决的人物脸谱,让学生回答以巩固歌词

三、回顾本节内容

四、师生互动——画脸谱

八年级音乐教案第四单元 篇9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土著印第安人的传统音乐》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体验歌剧音乐,乐于了解相关音乐文化。(情感目标)

2、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飞逝的雄鹰》,并尽量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能力目标)

3、初步了解作品相关知识,初步了解韦伯的生平及贡献。(知识目标)教学重点:歌曲《飞逝的雄鹰》学唱 教具难点:歌曲《飞逝的雄鹰》学唱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呈示课前准备播放歌曲《飞逝的雄鹰》选段。

二、随音乐进教室,营造课堂氛围,引起学生注意,为本课教学埋下伏笔。

提问:刚才课前欣赏的歌曲出自于下列哪部个国家 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通过选择的形式,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学生也乐意去思考并回答,通过两个小问题,为新课引入打下基础。

三、介绍歌剧相关知识

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和芭蕾)和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音乐是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歌剧中音乐处于主要地位。

小幽默:“什么是歌剧啊?”小彼得问爸爸。“在歌剧里,”爸爸回答“当舞台上一个人被敌人用匕首刺进胸膛后,他对着流出的鲜血会大声地长时间地唱起歌来。” 观看、聆听课件中的介绍,初步了解歌剧。

四、聆听小幽默 通过观看课件,聆听教师介绍,对歌剧初步了解。

五、通过插入一段小幽默,吸引学生对歌剧的进一步了解产生兴趣。

六、导入歌曲

播放《猎人合唱》片段,让学生谈聆听后的感受(想象画面,设计场景与标题)

聆听,初步感受、交流 初步感受作品。

通过想象画面,设计场景与标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学唱歌曲:

1、听唱全曲旋律,对于C部分旋律采取视唱进行。

2、学唱高声部。A、随录音 B、随琴

3、学唱低声部(随琴)

4、随音乐唱高声部:

引导学生感爱、体验、理解、表现歌曲的音乐形象。(愉快、兴奋、唱歌远去)可适当插入作品有关介绍。

5、练习C部分的合唱。

(1)、随琴哼唱歌谱。(2)、随琴唱词。(3)、随伴奏音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4)、体验二声部的合唱。

6、用视唱法,学唱歌曲C部分;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7、学习如何有感情地去演唱《飞逝的雄鹰》,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

8、适当了解作品相关内容,拓宽知识面。

三、活动分小组为歌曲设计活动:

1、学生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成四小组——合唱组、绘画组、伴奏组、表演组,进行自由设计活动。

2、学生根据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准备展示与交流。

3、简单评价 让学生根据特长爱好进行小组结合与设计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互评与自评,促进创作的热情和体验合作的成功感。

四、结束

1、小结: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2、布置作业:

查有关《洪湖赤卫队》的相关知识与作品。学生小结

伴随《飞逝的雄鹰》音乐离开教室,愉悦下课。学习如何查找一些资料,并与人交流。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第二课时 《混合型音乐》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体验印第安人、白人的混合型音乐音乐。(情感目标)

2、领悟《墨西哥草帽歌》的情节内容,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感受节奏在歌唱的艺术处理上的不同。(能力目标)

3、初步了解墨西哥的音乐风情。(知识目标)教学重点:聆听《墨西哥草帽歌》 教具难点:聆听《墨西哥草帽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

复习歌曲《飞逝的雄鹰》(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与前一课时做好衔接。

二、新课:

1、导入:由一段相声片段导入,请你仔细听听,歌曲中的唱段,其音乐素材来自何处?(学生聆听,在愉悦心情的同时辨别音乐与回忆„„学生回答。)借此引出《墨西哥草帽歌》

2、歌剧剧情介绍

3、聆听《墨西哥草帽歌》

出示要求:聆听时注意歌曲的节奏(板式)、旋律、速度、力度等要素,体验、理解歌曲的音乐情绪。

4、学生交流聆听后的感受。

5、教师补充:

出示作品分析,同时播放音乐片段。

第一段:抒情的慢板,音调深沉婉转,表达了韩英对母亲的深厚感情。第二段:叙述性的慢板,唱出了韩英对苦难身世的回忆。第三段:速度突增快一倍,快板,强烈地控诉了彭霸天对韩英父母的迫害。第四段:快板,昂扬、明朗、有力,表现了共产党来后„„ 第五段:较快,奔放,是合唱段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

6、教师范唱第五段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P

32(二)。

7、试着跟唱一下第五段。(学生跟唱)

1、相声是学生所感受兴趣的,借此来导入作品,易被学生接受,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学习兴趣。

2、通过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逐步引入本课主题。

3、初步聆听,感受、体验作品的情绪。

4、鼓励学生各抒起见

5、教师简单补充,在补充的同时同步播放音乐片段,也可让学生再次进一步感受与体验,也可加深其对作品的印象。

6、通过教师的范唱,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与情感内涵,发挥音乐作品的魅力,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品。为学生进一步的体验作品打基础。

7、通过亲身跟唱,进一步地体验作品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

三、拓展

1. 观看有关的录像、电影或歌剧片段。2.导入《饮酒歌》

通过两作品的情绪对比导入。(悲伤、欢快)3.介绍剧情(初步了解威尔第的生平及贡献)4.教师范唱一段 5.聆听作品 6.再现场景

将教室想像成盛大的舞会场面,合着音乐做即兴表演。

(1).通过观看录像、电影或歌剧片段的 形式,可较好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和引起他们对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两部作品在情绪上的对比,进行自 然地导入,可较好地进行衔接。

(3).通过简单地介绍剧情,为后面的欣赏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从中简单了解威尔第的生平及贡献,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增长知识。

(4).鼓励学生参与创造性的即兴表演,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束 1. 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2.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卡门》的相关知识与作品。

3.伴随《饮酒歌》音乐离开教室,愉悦下课。学习如何查找一些资料,并与人交流。

与下节课做一衔接

第三课时 《巴西热情桑巴之国》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情感目标)

2、感受、体验《卡门序曲》各部分的音乐情绪,并初步认识某些歌剧序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并能运用自己的情感体验来表现音乐。(能力目标)

3、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序曲的特点,初步了解比捷的生平及贡献。(知识目标)教学重点:聆听《卡门序曲》 教具难点:聆听《卡门序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

1、复习歌曲《猎人合唱》(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2、导入:

①从巡问学生平时喜欢听什么音乐入手。(学生回答各异,有说通俗的,也有说民族的„„)②教师播放《卡门序曲》中C的音乐“斗牛士之歌”,导入作品。(学生聆听后初听感受)复习歌曲,与前面内容进行衔接。

二、导入新课 新课:

1、简介《卡门序曲》有关内容:(教参P57)

①比捷

②《卡门序曲》

③剧情

④序曲

2、熟悉《卡门序曲》主题

教师范唱课本中三段主题音乐旋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跟教师轻声哼唱。

教师出示水果(三个苹果、一个香蕉、一个桔子),告之学生它们分别代表刚才所唱的三段主题音乐,等等聆听音乐时,在心中给它们排排位,也可在书中做好记录。并且当听到相同音乐主题再现时,请举手示意。

3、初次聆听《卡门序曲》

学生对作品做出相应的反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卡门序曲》的结构图示表现出来,感受各部分的音乐情绪的不同。

4、学生交流

5、教师补充: 多媒体出示结构图式:

A B A C A 主部 插部1 主部 插部2 主部 回旋曲式

6、分段欣赏与分析:

进行分段的欣赏,加深印象:

① A段音乐——用多媒体展示出A段曲谱,播放音乐(教学光盘)师:此段音乐的节奏是松散的还是密集的? 生:比较密集的。

师:在密集的节奏上加上旋风般的旋律使音乐情绪变得怎样?(有的同学回答热烈而喧闹,有的回答有庆典气势,有的回答具有节日味道„„)

师:播放A段音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师用“嘣”字哼唱低声部,并把速度、力度用进去。师:音乐中的热闹场面除了力度、速度以外,还有一种乐器起了很大的作用。(教师做一个手势以示意)

生:打击乐器——钹

师:打击乐器钹的加入使音乐变得更加热烈而火爆。

② B段音乐——用多媒体展示出B段曲谱,播放音乐(教学光盘)

师:在热烈而喧闹的音乐之后,音乐进入B段即插部1 师:B段力度、速度是怎样的?音乐色彩是柔和的还是明亮的?情绪呢?(教师边哼唱旋律一边作肢体语言表现出音乐的情绪。)

经教师的提示,学生基本能说出是欢快的、跳跃的、活泼的。

师: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谁能用律动来展示一下?(教师做律动提示)挑出几位学生上台即兴表演,其余的哼唱旋律和拍节奏。(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③ C段音乐——用多媒体展示出C段曲谱,播放音乐(教学光盘)

师:此音乐听起来象在干什么?

生:象是在斗架„„

师:很好!这段音乐又称为斗牛士之歌!师:速度、力度怎样?又象模仿什么声音?

生:进行曲速度,由弱到强,象由远而近的脚步声。

师:此段音乐的情绪怎样?你能联想到些什么?

生:威武雄壮,有气势,有斗牛士那种凯旋的气势„„

7、全曲欣赏:(加入卡门动机)

提示该序曲与该剧音乐有关,有暗示剧情的作用。多媒体出示完整的结构图式:

A B A C A D 主部 插部1 主部 插部2 主部(进行曲(儿童合唱(斗牛士之歌)卡门

式主题)的曲调)副歌 动机

回旋曲式

播放音乐同时,用多媒体展示出斗牛士斗牛的画面,让学生在欣赏中产生不尽的联想。

通过介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简单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下一步的聆听体验,为聆听作品做准备。通过范唱与跟唱音乐主题,为聆听完整的乐曲打基础

通过出示水果,集中学生聆听时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及时提出聆听要求,为更进一步体验作品的情绪打下基础。用水果来排序的方式,将枯燥单调的图示形象化,学生更易接受,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也易让学生留下印象。可借结构图式的出示,向学生提及回旋曲式,增长知识。因为A段的主题在全序曲中多次重复再现,是音乐的主部,是重要的段落,因此在分段欣赏时,将其做为一个重要部分欣赏是有必要的。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肢体进行律动,进一步体验作品。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集体的活动中去。分段欣赏后的全曲欣赏,更能让学生对作品留有印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加入卡门动机,让学生体验到序曲在全曲中所起的暗示剧情的作用。视听的结合,让学生的想像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结束:

1、小结:

这部作品的五个主题既有统一,又有变化,风格鲜明,一气呵成,使人百听不厌!通过本课的欣赏,使我们了解了序曲以及回旋曲式,希望同学们多去采集一些音乐素材,扩展自己的音乐视野,从而提高我们的音乐能力,陶冶我们的情操。

2、伴随《威廉·退尔序曲》音乐离开教室,愉悦下课。此课时是歌剧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通过简单小结,对本课做了回顾,还可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和希望。在另一序曲中让学生怀着满足感离去。

上一篇:社区趣味运动会策划书下一篇: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19谈创造性思维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