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选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但丁《神曲·地狱篇》第十九歌把一个当时还活着的教皇预先打入了地狱。这个教皇是
()
A.尼古拉三世 B.菩尼腓斯八世
C.塞莱斯丁五世 D.克雷门特五世
2.《十日谈·第四天故事一》描写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它的结局是()
A.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自尽 B.纪斯卡多被杀,绮思梦达自尽
C.绮思梦达被害,纪斯卡多自尽 D.唐克烈悔过自新,有情人终成眷属
3.莎士比亚悲剧《哈姆莱特》存在着内外两重冲突。这里所说的“两重冲突”指的是()
A.不同人物之间的冲突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
B.不同集团之间的冲突和同一集团内部的冲突
C.喜剧性的外部冲突和悲剧性的内部冲突
D.历史性的喜剧冲突和现实性的悲剧冲突
4.《堂吉诃德》第二十二章描写堂吉诃德解放囚徒却反受捉弄的故事,其原因是()
A.他命令囚徒去向杜尔西内亚报功
B.他命令囚徒向他道谢
C.他命令囚徒随他游侠
D.囚徒们为讨好解差而殴打他
5.《达尔杜弗》第一幕第四场,奥尔贡四次重复两句相同的台词,表现了他对达尔杜弗入迷之深。这两句台词是()
A.达尔杜弗呢?可怜的人!
B.达尔杜弗呢?他怎么样了?
C.达尔杜弗呢?哦,别打搅他了!
D.达尔杜弗呢?上帝保佑他!
6.歌德的《浮士德》描写了主人公追求真理的一生。他得到的结论的前半句是“人必须每天每日去争取生活和自由”,后半句是()
A.才能有美好境遇无忧无愁 B.才将有远大前程灿烂锦绣
C.才配有生活与自由的享受 D.才会让人间乐园万代千秋
7.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宣言《抒情歌谣集·序言》的作者是()
A.华兹华斯 B.柯勒律治
C.骚塞 D.雪莱
8.1830年,雨果的剧作《爱尔那尼》的上演,引发了法国文艺界的一场大战,争斗双方的派别倾向分别是()
A.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C.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D.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9.普希金被高尔基称为“伟大的俄国文学之始祖”,以下作品中属于普希金诗作的是()
A.《上尉的女儿》 B.《致大海》
C.《驿站长》 D.《希腊孩子》
10.在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作《斧头之歌》中,“斧头”形象的象征意义是()
A.劳动人民及其创造力 B.民主精神
C.反动暴力 D.自由理想
11.在《高老头》这部作品中,作家写道“他瞧着墓穴,埋葬了他青年人的最后一滴眼泪”。这里所说的“他”指的是()
A.皮安训 B.拉斯蒂涅
C.但斐纳 D.西尔维
12、在狄更斯的长篇小说《双城记》中,受到多年囚禁迫害的主人公是()
A.得伐石先生 B.得伐石太太
C.代尔那 D.梅尼特
13.果戈理对俄国文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称为
()
A.自然派 B.浪漫派 C.旅美派 D.新感觉派
14.在被马克思称为“一派出色小说家”的作家中,成就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
A.莫泊桑 B.马克·吐温 C.司汤达 D.狄更斯
15.《国际歌》第二节第一、二两句是“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紧接着的诗句是()
A.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
B.真理的火山正在轰鸣,最后的岩浆喷射翻滚
C.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D.世界就要根本改变面貌,一无所有者要做天下的主人!
16.在《羊脂球》中,当德国军官命令车上的人下来时,坐在车厢门口却最后下车以表现自己民族气节的两个人是()
A.布雷维尔伯爵和羊脂球 B.鸟先生和羊脂球
C.高尼岱和羊脂球 D.修女和羊脂球
17.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包括()
A.《玩偶之家》、《人民公敌》、《觊觎王位的人》、《社会支柱》
B.《海上夫人》、《玩偶之家》、《培尔·金特》、《野鸭》
C.《青年同盟》、《人民公敌》、《社会支柱》、《玩偶之家》
D.《野鸭》、《玩偶之家》、《培尔·金特》、《青年同盟》
18.在小说《一个文官的死》中,因为一个喷嚏而陷入灾难境地的主人公是()
A.乞乞科夫 B.索科洛夫
C.切尔维亚科夫 D.布里兹扎洛夫
19.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的基本格调是()
A.悲戚的 B.昂奋的 C.喜悦的 D.冷漠的
20.“在这个阴郁的、没有欢乐的时代里,我又一次活生生地感受到了纯真的热情,一种照澈灵魂,完全倾注于艺术的狂热,而这种狂热我们的人早就没有了。我怀着一种敬畏的感情——我不能说出别的什么来——,尽管我还一直有着一种我说不出为什么的羞愧之情。”这段话出自()
A.《马来狂人》 B.《感觉的混乱》
C.《象棋的故事》 D.《看不见的收藏》
21.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表现了一个老渔夫打鱼失败的故事。它所蕴含的主题是()
A.人与强大的力量搏斗最终是要失败的 B.人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力量,服从命运
C.人可以被消灭,但精神永远不会被打败
D.人应该认识自然规律,不要鲁莽行事
22.在《墙》这篇小说里,当主人公伊比埃塔听到格里被抓住的消息以后,他大笑起来。伊比埃塔笑的原因是()
A.他感到被荒谬的世界开了个玩笑
B.他感到终于可以安全地生活了
C.他终于除掉了一个叛徒
D.他终于狠狠地捉弄了敌人
23.椐迦梨陀娑的《沙恭达罗》第四幕描写,当沙恭达罗要离开净修林时,有一个动物总是跟在她的后面,并恋恋不舍地牵住她的衣边。这个动物是()
A.小兔 B.小鹿
C.野鸭 D.孔雀
24.在山上忆良《贫穷问答歌》的“贫问”中,有“父母饥且寒,妻子求且泣”的诗句,紧接着的诗句是()
A.较我更穷人,寒夜如何济 B.灶上无火气,甑中蛛网牢
C.试问当此时,如何度斯世 D.世间忧且耻,欲去究安归
25.在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第一回中,有“面临大限悲长别,留恋残生叹命穷”的诗句,吟诗的人是()
A.皇上 B.桐壶更衣
C.源氏公子 D.藤壶女御
26.据《一千零一夜·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记载,辛伯达在第二次航海旅行时遇到的主要危险是()
A.掉进钻石谷 B.被推进死人坑
C.遇到食人兽 D.碰见海老人
27.泰戈尔《两亩地》的体裁是()
A.小说 B.诗歌
C.戏剧 D.散文
28.在教材节选的纪伯伦《先知》第一首诗中,紧接着“噫,连在静默地忆想上帝之时,你们也要合一”的诗行是()
A.你们一块儿出世,也要永远合一
B.在死的白翼隔绝你们的岁月的时候,你们也要合一
C.彼此相爱,但不要做成爱的系链
D.不过在你们合一之中,要有间隙
29.普列姆·昌德《可番布》的主人公是父子二人,父亲名叫吉苏,儿子名叫()
A.何利 B.塔库尔
C.马托夫 D.菩提耶
30.在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的第五节里,舞女在和千代子谈话时,夸“我”是()
A.美男子 B.聪明人
C.有知识的人 D.好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伊利亚特》中叱咤风云的阿基琉斯的性格特征有()
A.骁勇彪悍 B.忠于部落集体 C.过于自尊
D.任选 E.盛怒时不免残忍
32.英国著名“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名篇有()
A.《孤独的收割者》 B.《序曲》 C.《丁登寺》
D.《咏水仙》 E.《古舟子咏》
33.教材节选的萨迪《蔷微园》的主要艺术特点包括()
A.紧张的情节 B.别致的文体 C.绝妙的讽刺
D.长篇的议论 E.细致的描写
34.在高尔基的《海燕之歌》中出现的诗句包括()
A.“我们终于又等到了春天的来临……难道不是吗?”
B.“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了!”
C.“浩瀚的、奔腾的波浪会迎接我们,拥抱我们。”
D.“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E.“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35.《一个长翅膀的老头》在艺术上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有()
A.神话与现实交织融合B.象征与写实手法有机运用
C.似真似幻的神奇风格D.典型化手法的高超展示
E.浪漫主义理想的热情抒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36.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怎样用神话题材来反映现实、表现作家思想的?
37.“我爱过真理……它在哪儿呢?……到处都是伪善,至少也是招摇撞骗,甚至那些最有道德的人,甚至那些最伟大的人,也是如此。”谈一谈于连·索黑尔产生这些感慨时的思想状况。
38.在马克·吐温《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中,有一段理查兹想象自己拯救固德逊“壮举”的描写,谈一谈这段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39.简析卡夫卡《变形记》在艺术上最鲜明的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2分)
40.论述教材节选《旧约·创世纪》的三个神话(宇宙创造、人类起源和挪亚方舟)的思想内容和基本特点。
五、阅读理解题(本大题20分)
41.阅读《复活》中的下列引文,结合教材中节选的有关章节,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
(1)为什么涅赫柳多夫认为,“当时的他和现在的他,这中间的区别是巨大的”,甚至不亚于卡秋莎?
(2)涅赫柳多夫为什么会感受到痛苦和哀伤?他下定了什么决心?他的感受和他的决心说明这一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典型特征?
要求:短文必须完整,不能用分别回答两个问题的方式写作;短文应做到观点鲜明、分析具体、条理清楚、书写整洁。
……于是在他的脑海里,他同她一起经历过的那些场面就开始一个连一个地出现。他想起他跟她最后一次的相逢,想起当时支配着他的兽性情欲,想起那种情欲得到满足以后他所感到的失望。他想起她的白色连衣裙和天蓝色的腰带,想起那次晨祷。“是啊,那天晚上我爱她,怀着美好纯洁的爱情真心爱着她,而且远在那以前我就爱她了,我头一回在姑姑们家里住下,写我的论文的时候,我就已经深深地爱着她了!”紧跟着他回想他当时是什么样子。那种朝气、青春、充实的生活就像一股清风似的迎着他吹过来,他不由得感到痛苦而哀伤。
当时的他和现在的他,这中间的区别是巨大的。这个区别,比起在教堂里的卡秋莎和陪着商人灌酒而且今天上午受到审判的那个妓女之间的区别来,即使不是更大,至少也同样地大。当初他是生气蓬勃的、自由的人,在他面前展开无限的可能;如今他却感到已经被愚蠢的、空洞的、毫无目标的、渺小的生活的罗网从四面八方团团围住,从中看不见任何出路,甚至大概也不想闯出去了。他想起当初他怎样以他的耿直性格自豪,当初他怎样为他自己定下了永远说实话的原则,而且果然做到了实话实说,现在他却完全陷在虚伪里,陷在最可怕的虚伪里,陷在他四周的一切人都认为是真理的虚伪里,不能自拔了。
……
“不管要我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也要冲破这种束缚我的虚伪。我要承认一切,对一切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他果断地对自己大声说。“我要对米西说实话,讲明我是一个放荡的人,不配跟她结婚,我只是平白无故地打搅了她。我要对玛丽亚·瓦西里耶夫娜(首席贵族的妻子)说实话。不过,对她没有什么话可说了。我要对她的丈夫说我是坏蛋,欺骗了他。对于遗产,我也要处理得合乎真理的原则。我要对她,对卡秋莎说,我是坏蛋,对她有罪,我要做我所能做的一切事情来减轻她的厄运。对,我要去见她,请求她宽恕我。对,我要像小孩子那样讨饶,”他收住脚,站定。“如果必要的话,我就跟她结婚。”
本文相关内容: 『现实性』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试题
2004年05月20日 九江电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2—2003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汉语言专业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试题
2003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表现主义”的概念最初是运用在 中。在文学评论界,表现主义一词1911年7月正式出现在(填国名),并在以后的几年中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2.卡夫卡的长篇小说主要有《 》、《城堡》、《 》。3.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领域划分为意识、、三种结构形态。
4. 构成了存在主义文学的最重要的观念; 构成了存在主义文学对世界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体验和感受;它们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5.文学界一般认为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创作在20世纪40年代阿根廷小说家博尔赫斯的小说中就有表现,到了60年代形成了后现代主义的高峰,在欧洲有意大利的
为其最突出的代表,俄罗斯裔美国小说家 也被看作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意识流”这一概念最初是心理学术语,是由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来的:“意识就其本身而言并非是许多截成一段一段的碎片。‘链条’或‘系列’之类的字眼都不能恰当地描述意识最初呈现出来的样子。它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流动的。用‘河’或‘流’这样的比喻才能最自然地把它描述出来„„我们就称它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之流吧。”这位美国心理学家是:()A.亨利·柏格森 B.威廉,詹姆斯 C.詹姆斯·乔伊斯 D.弗洛伊德
2.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为1929年为一位获奖作家所致的颁奖词中称:“写实小说忠实、精细、全面地刻画现实生活,描写人类的心灵面对当代社会时所体验到的最深刻和最微妙的感情,并强调全体与个体之间的相关性。在这方面,旧式文体是难以与它相提并论的。”这位获奖作家是:()A.索尔·贝娄 B.托马斯·曼 C.加缪 D.福克纳
3.1947年,法国女作家娜塔丽·萨洛特出版了一部小说,萨特为这部小说再版作序时对它给予了很高评价,并提出了著名的“反小说”的概念:“当代文学最奇异的特征之一,是到处都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和彻底否定了以往的、可以称之为反小说的作品。”“它是以小说本身来否定小说,是在建设它却又当着我们的面摧毁它,„„”,这部小说是:()A.《一个陌生人的肖像》 B.《怀疑的时代》 C.《天象馆》 D.《变》
4.这位著名作家1905年6月21日生于巴黎,两岁丧父,随外祖父、母长大,1924年考入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系,1929年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全国哲学教师学衔考试,此后担任过中学哲学教师。这位著名作家是:()A.弗洛伊德 B.西蒙娜·波伏瓦 C.萨特 D.卡夫卡
5.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打字机公司的经理在由巴黎到罗马的火车上20多个小时的回忆和联想。对已经逝去的二十多年时光中的一次次旅行的联想构成了小说的核心内容。这部小说在叙事层面上最具有创造性的追求是运用了少见的第二人称“你”。这部小说是:()A.《追忆似水年华》 B.《寒冬夜行人》 C.《交叉小径的花园》 D.《变》
6.阿斯图里亚斯是对印第安人的民族文化有着极其深入的了解的拉美作家,童年时期就与印第安人有着广泛的交往。后来在法国侨居与流亡期间,用西班牙语翻译了一本印第安民族的著名的玛雅一基切入神话,这本神话是:()A.《玉米人》 B.《百年孤独》 C.《波波尔·乌》 D.《分成两半的子爵》
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
1.简述卡夫卡小说的特征。
2.什么是意识流小说中的“蒙术奇”?
3.简述学术界关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两种不同看法。4.(按照教材)后现实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写作的区别是什么?
四、论述题(30分)请举例(或引原文)论述下列《顶刮刮的早餐》节选体现了“黑色幽默”的哪些特征?
顶刮刮的早餐(节选)[美]小库尔特·冯尼格
序
我在本书中表示了这样的疑虑:人类是机器,是机器人。还应该说明,在我孩提时,人们——大多数是男人——患着最后期梅毒和脊髓痨,这样的人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的市中心和看马戏的人群中间经常可以看到。
这种人身上长满食肉的小螺丝虫,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见。它们吃完病人椎骨之间的肉以后,就把椎骨熔接在一起。这些梅毒病人看上去非常神气——腰板笔直,两眼直视。
有一次,我看见有个病人站在梅里迪安街和华盛顿街拐角处的人行道上,就在一只悬挂在那儿的、由我父亲设计的大钟底下。那个交岔口在当代称作“美国的十字路口”。
这个梅毒病人站在那儿,在美国的十字路口,使劲地想着怎样从人行道上迈下脚步,把身子送到华盛顿街对面。他微微哆嗦着,仿佛有架小发动机慢慢地在他身内运转似的。他的问题是:向两腿发号施令的脑子已被螺丝虫吃空。那些传达命令的电不再绝缘,要不也已被吃空。沿路的开关都被熔住,不是开着就是关着。这个人看上去是很老、很老,虽说他可能只有三十岁。他想了又想。随后他像合唱队里的女歌手那样踢了两下脚。
在我孩提时候看来,他完全像一架机器。
我还有意把人类想像成橡皮大试管,里面起着激烈的化学变化,在我孩提时,我看见不少人甲状腺肿。德威·胡佛,本书的主人公,庞蒂亚克牌汽车商,也有这病。这些不幸的地球人甲状腺肿得就像喉咙上结着笋瓜。
后来发现,他们如要过正常人的生活,每天只消服用少于百万分之一盎司的碘。
我自己的母亲用化学药品毁坏了她的脑子,这些药品据说可以使她入睡。
我心情烦闷时,就服用一小粒丸药,精神马上就好起来。
诸如此类。
因此,我在小说里创造一个人物时,就难免要受到很大的诱惑,很想说明他之所以成为这样的人物,是因为他身上的线路错了,或是因为他在某一天吃了或者没吃微量的化学药品。
我自己对这本书是什么看法?我觉得它糟得很,但我一向觉得自己写的书糟得很。我的朋友诺克斯·伯杰有一次说,有本使人腻味的书“——读起来很像是菲尔博德·斯塔琪写的”。每逢我拿起笔要写我好像准备写的东西时,我就会想起我是什么人。
第一章
„„„„
许多无聊事物是德威·胡佛和基尔戈·特劳特的开国祖先爱开玩笑的性格在无意中造成的结果。这些祖先都是贵族,他们想要焙耀他们所受的无用教育,那教育还包括从古代传下来的骗人戏法。他们也是打油诗人。
但有些无聊事物包藏着很大罪恶,因此是有害的。举例说,美利坚合众国的教师把后面这个日期一再写在黑板上,要求孩子们怀着骄傲和欢乐把它铭记在心。
教师告诉孩子们说,这是人类发现他们的大陆的日期。事实上,在一四九二年,这个大陆上已有千百万人居住,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一年只是来了强盗,对他们进行了欺诈、掠夺和屠杀。还有一套教给孩子们的无聊鬼话,说什么这些海盗最后建立了一个政府,它已成为照耀世界各地人类的自由明灯。有过各色各样的图案和塑像把这盏想像中的明灯描画出来给孩子们来看。它很像一个燃烧着的蛋卷冰淇淋。它的样子是这样的:
事实上,负责创建这个新政府的那些海盗都拥有奴隶。他们把人类当作机器使用,后来奴隶制被消灭了——因为它太使人难为情了——他们和他们的子孙,依旧把普通人当作机器看待。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试题答案03.7
发布时间: 2004-10-4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2—2003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汉语言专业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03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绘画评论 德国 2.审判 美国 3.前意识 无意识 4.自由选择 荒诞体验 5.卡尔维诺 纳博科夫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B 2.B 3.A 4.C 5.D 6.C
三、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1.1)具有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2分)A.善于营造幻象世界,但又有精细人微的现实主义、甚至是自然主义的细节描写。即小说的图象在总体上呈现的是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一个想象的梦幻世界,一个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荒诞世界,一个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世界;而小说的细节描写又极其现实主义甚至是自然主义的,有非常精细人微的细节描写,小说的场景处理也极其生活化。(2分)B.具有高超的虚拟现实的本领,他擅长营造一种在生活中完全不可能存在,但在逻辑上又有存在的可能性的现实情境,这种情境卡夫卡往往借助于荒诞、变形、陌生化、抽象化等艺术手段来实现。(2分)2)作品在内容上着力表现在现代社会中制度和人的双重异化。(2分)3)作品具有一种预言性和多解性。(2分)4)许多作品没有结尾。(2分)2.“蒙太奇”是电影的基本手法,通常指电影镜头的组合、叠加。(3分)意识流小说中蒙太奇的运用指的是作者把不同时间和空间中的事件和场景组合拼凑在一起,从而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了人的意识跨越时空的跳跃性与无序性。(5分)意识流小说中的蒙太奇进一步分为时间蒙太奇与空间蒙太奇两种。(4分)3.一种看法(学术界的一般观点)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是指借助某些具有神奇或魔幻色彩的事物、现象或观念,如印第安古老的传说、神话故事、奇异的自然现象、人物的超常举止、迷信观念(如相信鬼魂存在等),以及作家的想像、艺术夸张、荒诞描写等手段反映历史和现实的一种独特艺术手法。这种看法基本上是把魔幻现实主义看成一种艺术手法,看成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表现现实的策略。(6分)另一种看法则把魔幻与现实看成一个整体,把“魔幻”看成拉丁美洲人观察、体验以及传达世界的固有方式,同时也是拉丁美洲小说家固有的思维与艺术方式,魔幻与现实在这些小说家的创作中并不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层面,而恰恰是一个统一的世界。这一类看法尤其在诸如马尔克斯、胡安•鲁尔福、阿斯图里亚斯等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家那里具有代表性。(6分)4.“后现代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文化思潮,在哲学、宗教、建筑、文学、艺术中均有充分的反映。(4分)后现代主义写作指文学领域中的后现代主义,它是整个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分享着后现代主义总体思潮的共性特征,又具有自己的某些特征。(3分)后现代主义写作的特征主要表现为:(5分)1)把小说当作是一个虚构的文本世界他们力图打破文学是对生活和现实的真实反映的神话,而直接承认小说的本质就是对世界的想象性虚构,是作家对杂乱无章的创作素材的编织和缝合。
2)写作过程中往往刻意表明文本的虚构属性,并用各种各样的叙述手法凸显小说本身就是一种虚构行为,使小说成为充满元叙述的元小说。3)具有文类和文体的杂糅性。4)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
四、论述题(30分)《顶刮刮的早餐》中黑色幽默的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运用变形与夸张、滑稽讽喻的手法写人的处境的离奇荒诞、怪异。(例如:写身体僵硬的梅毒病患者走在“美国的十字路口”等)。(4分)借助反讽化的叙事人之口表达小说的基本观念:“我在本书中表示了这样的疑虑;人类是机器、是机器人。”“我还有意把人类想像成橡皮大试管,里面起着激烈的化学变化,在我孩提时,我看见不少人甲状腺肿。„„这些不幸的地球人甲状腺肿得就像喉咙上结着笋瓜。”“母亲用化学药品毁坏了她的脑子”等。这种人变成了机器、人被物所左右的思想,反映着作者对后现代社会机械化和物化发展态势的忧虑。(7分)2.用超然的叙述调子,借着外星球的视角,以一种陌生化的眼光打量地球上的一切,使那些看似天经地义的事情一下子呈现出不合理性。(7分)例如评论所谓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1492年:“教师告诉孩子们说,这是人类发现他们的大陆的日期。事实上,在一四九二年,这个大陆上已有千百万人居住,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一年只是来了强盗,对他们进行了欺诈、掠夺和屠杀。”
3.取消传统小说那种连贯性的叙事格局,使小说碎片化、集锦化,杂糅化。(7分)例如;关于人的机器属性的哲理思辨、对后现代社会中的商品广告的援引,穿插在文章之间的诸如“1492”、“蛋卷冰淇淋”的插图,关于自由女神的火炬像一个燃烧着的蛋卷冰淇淋一类的想像,都以碎片、集锦的形式组合在小说之中。
4.具有元叙述的特征。如:(((我自己对这本书是什么看法?’——‘我就会想起我是什么人。”(5分)说明:①语言不流畅,层次不清楚,最多扣5分;②字数过少,最多扣5分。
2001年4月份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外国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0053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伊利亚特》中的两个主要的英雄形象是 _____和赫克托尔。
2、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 》是古希腊悲剧艺术的典范。
3、“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一段著名的台词,出自剧本《 》。
4、塞万提斯是文复兴时期的 国作家。
5、华兹华斯是 国诗人,是“湖畔派”的代表人物。
6、《致大海》是 著名的抒情诗之一。
7、被称为“热烈的激进民主派政治家”的美国诗人是。
8、“伏盖公寓”是著名作品《 》中的一个场景。
9、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是《 》中的人物。
10、乞乞可夫是著名作品《 》中的主要人物。
11、《羊脂球》中,巧于骗钱的资产者形象是。
12、列宁称 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13、在契诃夫的《 》中,著名的奴性形象是切尔维亚科夫。
14、在《海燕之歌》中,高尔基以“ ”作为胜利的预言家的呐喊。
15、《墙上的斑点》是 的第一篇纯正的意识流作品。
16、格里高尔·萨姆沙是《 》中的人物。
17、法国作家 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18、《挪亚的故事》出自《圣经》中的《 》。
19、《沙恭达罗》是印度古代杰出诗人和剧作家 的作品。20、在《万叶集》的诗人中,以“社会诗人”著称。
21、萨迪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果园》和《 》。
22、泰戈尔被誉为印度 代文学的奠基者。
23、黎巴嫩诗人和作家纪伯伦是阿拉伯文学流派“ ”的代表人物。
24、《 》是普列姆·昌德的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25、《伊豆的舞女》带有川端康成 派的一些艺术特点。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但丁早期创作的抒情诗集()。
A、《歌集》B、《新生》C、《被缚的普罗米修斯》D、《特洛亚妇女》
2、歌德一生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品是()。A、《少年维特之烦恼》B、《浮士德》
C、《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D、《诗与真》
3、奥古斯丁娜的形象是拜伦在()中塑造的。A、《曼弗雷德》B、《青铜世纪》
C、《堂璜》D、《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4、“现在咱们来拼一拼吧!”这句向社会挑战的话出自()。A、《红与黑》B、《伪君子》C、《名利场》D、《高老头》
5、伪善者形象理查兹夫妇是马克·吐温()中的人物。
A、《汤姆·索亚历险记》B、《镀金时代》C、《王子与贫儿》D、《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6、海尔茂是作品()中的人物。
A、《玩偶之家》B、《伪君子》C、《双城记》D、《名利场》
7、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是以()写成的。A、诗体B、书信体C、第一人称D、第三人称
8、“一个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出自()。
A、《一个人的遭遇》B、《老人与海》C、《丧钟为谁而鸣》D、《永别了,武器》
9、桑丘·潘沙是著名小说()中的艺术形象。
A、《巨人传》B、《堂吉诃德》C、《格列佛游记》D、《老实人》
10、巫宾是泰戈尔()中的主人公。
A、《婆罗门》B、《两亩地》C、《更多的给予》D、《被俘的英雄》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干前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每题1分,共6分)
1、()抒情诗《咏水仙》的作者是英国著名诗人雪莱。
2、()《一千零一夜》是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3、()惠特曼《草叶集》是他多部诗集中最著名的一种。
4、()《复活》采用了双线条平行发展的结构模式。
5、()奥维德的《变形记》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异化”这一问题。
6、()日本现存最古的诗歌总集是《古今和歌集》。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神曲》
2、“含泪的笑”
3、《雅歌》
五、简答题(每题7分,共14分)
1、《哈姆莱特》的主题是为父复仇吗?
2、普柳什金形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论《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观。
2、娜拉形象分析。
浙江省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外国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0053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古希腊最杰出的悲剧作家是_______。2.《新生》的作者是_______。
3.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是_______。
4.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代表作《_______》和喜剧代表作是《_______》、《5.普希金被称为“_______”。6.惠特曼的代表作是《_______》。
7.狄更斯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_______》。8.高尔基的小说代表作是《_______》。9.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是“_______”的代表。10.《第六病室》的作者是_______。11.茨威格的主要作品有诗集《_______》等。12.《到灯塔去》的作者是_______。
13.卡夫卡的孤独三部曲是《美国》、《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14.山上忆良的代表作《_______》。
15.《蕃薇园》的作者是_______(国名)的萨迪。
16.《_______》被称为“民间文学一座最灿烂的纪念碑”。17.泰戈尔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有《_______》等。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开创俄国“自然派”文学的是()。A.普希金 B.果戈理 C.高尔基 D.托尔斯泰
2.1864年,马克•吐温发表了使他闻名全国的幽默故事是()A.《卡拉韦拉斯县的跳蛙》 B.《傻瓜威尔逊》 C.《王子与贫儿》 D.《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3.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倡导者是()。A.莫泊桑 B.左拉 C.巴尔扎克 D.司汤达 4.《沙恭达罗》的作者是()。A.泰戈尔 B.普列姆•昌德 C.迦梨陀娑 D.川端康成
5.《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选自()。A.《源氏物语》 B.《旧约》 C.《一千零一夜》 D.《万叶集》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默写《咏水仙》最后一节。2.什么是“异化”? 3.什么是“物语文学”?
4.什么是托尔斯泰笔下的“忏悔贵族”?
四、简析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析“拜伦式英雄”的性格特征。2.简析达尔杜弗形象的基本特征。3.简析“浮士德”精神。4.简析拉斯蒂涅的性格特征。5.简析《伊豆的舞女》的艺术特征。
五、论述题(共20分)以桑地亚戈为例,分析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外国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0053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伊利亚特》通过一个发生在特洛亚战争期间的故事,全面地反映了()A.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 B.奴隶制繁荣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
C.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 D.封建制时代希腊的社会生活
2.恩格斯所说的“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指的是()
A.莎士比亚 B.歌德 C.但丁 D.索福克勒斯
3.《十月谈》“第四天故事第一”中那个因爱情而遭受迫害最后以自尽方式进行反抗的人物是()
A.纪斯卡多 B.唐克烈
C.绮思梦达 D.加布亚公爵的儿子
4.“在我的心中啊,盘踞着两种精神,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以固执的官能贴紧凡尘;一个则强要脱离尘世,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用这种语言深刻剖析自己性格内在矛盾的人物是()A.哈姆莱特 B.浮士德
C.俄狄浦斯 D.恰尔德•哈洛尔德
5.华兹华斯的“诗人遇见这快乐的伙伴,又怎能不感到欣喜雀跃”的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怀是()
A.对工业文明到来的由衷欣喜之情 B.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感 C.对法国大革命的热情肯定与赞美 D.对浪漫主义诗风兴起的讴歌与礼赞
6.鲁迅所说的“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于荡涤„„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英国诗人是()A.雪莱 B.华兹华斯 C.拜伦 D.柯勒律治
7.惠特曼在《斧头之歌》的结尾称“主要的形象出现了„„这是若干世纪所造成的结果”。这个“主要形象”指的是()A.民主的形象 B.平等的形象 C.劳动者的形象 D.战斗者的形象
8.《红与黑》第三十章中描写于连再次征服德•雷纳尔夫人的过程,实际是他()A.战胜自己怯懦心理的过程 B.收敛自己野心的过程 C.躲开是非漩涡的过程 D.战胜对方傲慢心理的过程
9.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第十章“阴影的实质”中描写的法庭审判,发生在()
A.伦敦 B.罗马 C.巴黎 D.佛罗伦萨
10.《国际歌》第三节的前两句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上帝、凯撒和护民官”,紧接着的两句是()
A.“世界就要根本改变面貌,一无所有者要做天下的主人!” B.“劳动者,起来自己救自己!我们要创建人类的共同幸福。” C.“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 D.“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11.左拉的小说《陪衬人》的叙述基本按照()A.意识流动顺序 B.时间发展顺序 C.性格发展顺序 D.回顾式顺序
12.人称“用一辆马车装下了整个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小说是()A.《赤道旅行记》 B.《羊脂球》 C.《菲菲小姐》 D.《驴皮记》
13.在马克•吐温的小说《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中,陌生人给镇上十九位主要公民分别写信告诉他们的谜底是()
A.“假如我们猜得着多好” B.“诸位象征都在我们面前” C.“你决不是一个坏人” D.“原来不过是些镀金的铅饼” 14.下面是易卜生的剧作《玩偶之家》中的一段对话: 甲 这是谁的信?你知道信里说的是什么事? 乙 我知道。快让我走!让我出去!甲(拉住她)你上哪儿去? 乙(竭力想脱身)别拉着我。
甲(惊慌倒退)真有这件事?他信里的话难道是真的?不会,不会,不会是真的。乙 全是真的。
请判断甲、乙是剧中哪两个人物()A.海尔茂 娜拉 B.阮克 娜拉 C.海尔茂 爱伦 D.阮克 爱伦
15.果戈里《死魂灵》的题目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已死的农奴,一是指小说中重点塑造的灵魂已死的()A.沙皇 B.官僚 C.资产者 D.地主
16.在高尔基《春天的旋律》中 “大声地谈论春天”,并“向同伴们唱着他从什么地方听来的一首关于海燕的歌”的是()A.金翅雀 B.云雀 C.寒鸦 D.鸽子
17.在小说《一个文官的死》中,主人公因打了个喷嚏而反复向将军道歉。第一次道歉的情节发生在()
A.将军家客厅 B.戏院正厅 C.戏院休息室 D.将军接待室
18.卡夫卡《变形记》的主题思想是()A.人被异化 B.人被丑化 C.人被神化 D.人被美化
19.《墙上的斑点》中所讲的“一阵骤雨似的念头源源不断地从某个非常高的天国倾泄而下”的话,通常被认为描绘的是()A.浪漫主义小说创作时作家心理活动的特点 B.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时作家心理活动的特点 C.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时作家心理活动的特点 D.意识流小说创作时作家心理活动的特点
20.萨特有篇小说取名为《墙》,这里的“墙”是喻指()A.监狱之墙 B.坟场之墙 C.爱恨之墙 D.生死之墙
21.《一个长翅膀的老头》所体现出来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特征是()A.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 B.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 C.把魔幻当成理想来表现 D.借助魔幻来表现理想
22.据教材节选《旧约•创世纪》记载,上帝把他造的人安置在伊甸园里,园里有各种美丽的树木。上帝准许他吃各种树木的果实,但是惟独不准吃一棵树上的果实。这棵树是()A.辨别善恶的树 B.赐生命的树 C.赐幸福的树 D.赐自由的树
23.山上忆良《贫穷问答歌》的结构别致巧妙,包括()A.长歌正文与反歌 B.长歌正文与短歌 C.短歌正文与反歌 D.短歌正文与长歌
24.紫式部《源氏物语》第一回《桐壶》明显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这种外国文化主要是()
A.朝鲜文化 B.中国文化 C.印度文化 D.波斯文化
25.在《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关于夫妻互相陪葬的情节中,主要反映了辛伯达()A.助人为乐的精神 B.损人利己的品质 C.视死如归的心理 D.忠于爱情的思想
26.在《蔷薇园》中,一个暴君问圣徒“怎样的修行才最有价值?”圣徒回答()A.“你最好每天睡午觉” B.“你最好每天行善” C.“你最好每天劳动” D.“你最好每天祈祷”
27.“像七月的湿云,带着未落的雨点沉沉下垂”,“像一群思乡的鹤鸟,日夜飞向它们的山巢”。这样美妙而富于想像力的诗句出自教材节选的()A.《吉檀迦利》第四首 B.《吉檀迦利》第二首 C.《吉檀迦利》第三首 D.《吉檀迦利》第一首
28.散文诗集《先知》思想深刻、语言凝炼,论述问题运用了()A.智者问听众答的形式 B.先知布道训诫的形式 C.听众问智者答的形式 D.先知接受天启的形式 29.印度印地语和乌尔都语现代小说的奠基者是()A.泰戈尔 B.纪伯伦 C.迦梨陀娑 D.普列姆•昌德
30.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表现特点是()A.大胆炽烈的 B.明快奔放的 C.朦朦胧胧的 D.偷偷摸摸的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悲剧《俄狄浦斯王》描写了个人独立意志和命运之间的冲突,作家在剧中认为()
A.命运是主神宙斯的意志 B.命运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力量 C.命运不可违抗 D.命运的正义性与合理性值得怀疑 E.命运可以战胜 32.《堂吉诃德》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一部长篇小说,书中主人公堂吉诃德()
A.平时行为荒唐,最终却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B.脱离实际,耽于幻想,但又不乏美好的理想 C.为非作歹却又能保持其真诚本性
D.自以为是在维护正义,实际上行动卤莽,屡犯错误 E.既可笑又可敬
33.雨果的诗作《希腊孩子》通过一个劫后余生的孩子不要鲜花飞鸟而要子弹火药的选择,表达的主题包括()
A.战争对自然的破坏令人憎恶 B.战争对家园的破坏令人愤怒 C.孩子不屈的抗击精神令人敬佩 D.战争对儿童心灵的扭曲令人深思 E.战后美好的未来令人向往
34.肖洛霍夫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通过对主人公索科洛夫形象的塑造,着重表现了()
A.小人物的奴性心理 B.“金星英雄”式的卓越风采 C.普通人坚韧不拔的意志 D.小人物可鄙的生命状态 E.苏联人民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35.《雅歌》第三首诗中表现新娘外形美的比喻包括()A.头发像一群山羊 B.双乳像一对羚羊 C.嘴唇像一条深红色的丝带 D.双颊像泛红的石榴 E.脖子像大卫的高塔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哈姆莱特有一句重要的台词:“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这句话对理解这一形象有什么重要意义?
37.在喜剧《达尔杜弗》前两幕中,主要人物达尔杜弗没有出场。作家为什么要采取这样与众不同的写法?
38.“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名句,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9.结合高老头临终哭嚎的描写,简析巴尔扎克在这一场景中塑造高老头形象时所采用的人物个性化的艺术手法。
40.结合《看不见的收藏》的故事情节,简述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从《复活》中“大雷雨之夜”的片断看列夫•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特色。
42.“在所有戏剧中,《沙恭达罗》最美;在《沙恭达罗》中,第四幕最美。”这是印度广为流传的诗句。结合教材选文中所描写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沙恭达罗性格特征以及作品艺术风格三个方面,阐述剧本第四幕艺术魅力之所在。
五、阅读理解题(本大题15分)
43.阅读下面《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诗歌片段,结合下述两个问题写出一篇400字以上的短文。
①“大海”是个怎样的形象?
②这四节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
要求:必须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观点鲜明,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书写整洁。奔腾吧,你深不可测的靛青色的海洋!千万艘船舰在你身上驰驱,痕迹不留; 人用废墟点缀了大地——他的力量,施展到海岸为止;而在水的旷原上头,那些残骸便都是你的作为,这儿没有 遭人破坏的丝毫痕迹,除了他自己,他呀往往一下子就像一滴雨水似的,沉入你的深处,浮起几个苦痛的气泡,没有坟墓,不打丧钟,不用棺材,没人知道。
你的岸上帝国兴亡,只有你容颜不改,亚述、希腊、罗马、迦太基,而今安在? 当它们自由时,你的浪涛冲给它们威力,接着就给它们送去许多暴君;它们的土地 服从外国人,奴隶或蛮夷;它们的衰亡,使疆土干枯成为沙漠。而你则不然,你永远不变,除了你不羁的波涛的变幻; 时间不能在你苍翠的颜面上划下皱纹; 和开天辟地的时刻一样,你还是汹涌奔腾。
你是辉煌的宝鉴;全能的上帝的威容,赫然呈现于你的镜面,在狂风暴雨之际; 或在任何时候:不管你安静或者激动—— 被微风吹着,在烈风中,在暴风雨里; 在北极结成冰块;或者掀动黑黝黝的波,在酷热的地方。你无穷无尽,无边无际,而且庄严。你是“永恒”的肖像,神的宝座。你的底里产生蛟龙,万国九洲服从你; 你永远令人敬畏,深不可测,而且孤独。
远去如花
1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日子,一直慨叹自己生命中的那些幸福过快乐过的往事都已逝去无踪,汹涌奔向眼前心底的,似乎都是不被预料的挫折和坎坷。就仿佛人生一下子进入了漫漫长冬,春暖花开成了遥不可及的梦里风景。
2想起春暖花开,便想起那一年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小学当代课教师时,班上一个叫李叶叶的女生。那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甚至连电都不通。每一家都是破败的石头房,斑驳腐朽的木板围墙和院门。正值夏天,我去李叶叶家家访,一进院子,立刻被一片花的世界包围。满院的花儿,在风中轻吐着缕缕芬芳,一时间,我愣在那里。之前也曾走访过许多学生,几乎每一家院里都是凌乱至极,不是堆着木头就是石头,像眼前这一片炫目的灿烂,让我有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
3李叶叶的母亲告诉我,那些花都是李叶叶栽种的,而且每天都去井边提水浇灌,已经三年了。十三岁的李叶叶对我说:“我不喜欢院子里那么脏那么乱,虽然我们每家都很穷,可是种些花也不用花钱,就是多去提几趟水,那又能累到哪儿去!老师你看,这一院子的花,出来进去的,看着心里也舒坦!”
4第一次,在这个贫困的山村,我看到了一种美好的希望。之前,看着每一家的萧条,看着每一张脸上的麻木,心里就泛着无由的沉重,似乎只有在那些学生的脸上,才能看到一种生机,却也是担心以后他们会像父辈一样在这贫穷的风霜里沧桑了笑容。
5还有一年,客居在沈阳。那时刚刚大学毕业不久,在这个城市里艰难地为梦想而奔波劳碌。住在城市边缘的一个破旧的二楼里,每天要穿越大半个城市去上班,基本两头不见太阳。就这样一天又一天,直至世事的风霜让心中的梦想蒙尘。
6一个周日,起得晚,推开窗,很好的阳光,六月的空气带来城市外的清新。蓦然间,便闻到了一种淡淡的清香,四下张望,见对面的平房里,一个女人正往窗台上摆花盆,花盆里绽放着几朵小小的淡黄色的花。这一刻,向来对花卉不感兴趣的我,忽然间便仔细端详起那盆花来。植株极矮,花朵也小,一种很浅淡的香,似乎随时都会消散于空气之中,只有在心平气和的时候才能嗅到。虽然我根本不认识那盆花,但在那个上午,却被它长久地吸引了目光。
7终于,午后去向那个女人请教,那是一个坐着轮椅的残疾人,我知道,她在附近的一所郊区中学当老师,很坚强也很乐观的一个人。她告诉了我花的名字,但是现在已经记不起了,只记得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而且这花生命力极顽强,长久不浇水也不会枯萎,冬天的时候也冻不死,天暖了会自然长出新的枝叶,然后开花。她说:“我很喜欢这盆花,它陪伴我好多年了,也许,我是需要它的那种顽强精神来鼓舞自己吧!”
8是啊,这样的花儿,和她的确很像。花儿只要有阳光空气甚至极少的水就能存活下来并美丽绽放,而这个残疾女人,亦是如此,只要心中有希望,不管遭遇怎样的艰难,都会对生活露出最真诚的笑容。
9在一个很深的夜里,想起了那些远去如花的幸福和欢乐,也想起了与花相关的几个人,心里便轻松了许多。生活也许并非如我想象般艰辛,或许只是我的心里已经太久没有拭去那些梦想上的尘埃。而且,在那个夜里,很巧的,上网,竟看到了当年的李叶叶在大学里发来的邮件,她说:“老师,还记得我当年种的那些花吗?今年又开放了,现在是我妹妹在照看它们!我的家乡已经变样了,再不像当年那样贫穷,而且,每家的院子里都有花儿在开放……”
10是的是的,那些花儿谢了,明年依然会开,它们永远不会丧失开花的心。而我生命中那些逝去的美好,也定会如那些遥远的花儿般,次第绽放,一一重来!
第一大类:文本型感悟题
试题设计1:读了本文以后,你从中领悟到了怎样的道理?
试题解析1:
⑴试题特点:这类试题,往往请考生就文章的主题、思想内涵、蕴含的哲理等发表自己的感想。
⑵提问变式:“请结合选文的内容,谈一谈你读了本文以后的感受”。(《传递》) “从那个风雪之夜的经历中,‘我’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雪一化就有路了》) “小说意蕴丰富,你从中领悟到了怎样的道理?”(答出两点即可) (《命系悬壶》)
⑶方法总结:解答这类试题,必须认真阅读文章,依据题目要求,多角度地思考、领悟文章中蕴含的道理。而是否可用原文回答,则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如果明确用原文回答的,那就一定要用;如果没有明确要求,则要仔细阅读文章,看有没有揭示主旨的句子,如没有,则自己概括。
⑷答案示例:只要心中有希望,不管遭遇怎样的艰难,都会对生活流露出最真诚的笑容。
第二大类:话题型感悟题
试题设计2: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的一生中,坎坷、挫折、失败、贫穷、残疾,或是其他形式的不幸、厄运,随时都可能降临到任何一个人的头上。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原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试题解析2:
⑴试题特点:题干中提出一个与选文相关的话题,要求考生谈自己的感悟。它与文本性感悟题的区别是,缩小了答题的范围,对题目做了进一步限制。
⑵提问变式:“读完本文,你是否赞同文中母亲的教育方法,并说明理由。” (《母爱的硬度》) “文中叙写了老村和老屋的种种变化,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很普遍,请结合原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老村与老屋》)
⑶方法总结:阅读文章内容,把握中心思想;看清选文话题,明白选文的内容 (中心) 与话题的关系;围绕话题写出答案,注意语言的准确生动。
⑷答案示例:苦难和不幸是人性的试金石,它们给人带来痛苦和折磨,没有人喜欢,但也没有人能够拒绝其到来;我们所应做的是正视它们,顽强乐观地战胜它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得强大,否则你就会沦落甚至被击垮。文中的李叶叶和那位女教师,面对贫穷和残疾,没有丧失对生活对明天的希望,坚强乐观地面对,最终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创造了人生的精彩。她们都是生活的强者。
第三大类:联系型感悟题
试题设计3:结合《远去如花》一文的阅读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人生启迪。
试题设计4:阅读下面材料和对《远去如花》一文的阅读感悟,谈谈你所受到的人生启迪。
链接材料:有着四千年历史的这个民族,诞生于《圣经》发源地的这个民族,千百年来一直被他们的敌人驱赶而流离失所。但是在精神和肉体面临被灭绝的巨大威胁下,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本民族宗教和文化精髓的维护。 (铁凝《生命与和平相爱》)
试题设计5::阅读下面材料和对《远去如花》一文的阅读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人生启迪。
链接材料:同上
试题解析:
⑴试题特点:试题设计3要求考生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身实际(或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等),谈人生启迪;试题设计4要求考生结合文中内容,联系链接材料,谈人生启迪;试题设计5要求考生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身实际和链接材料,谈人生启迪。也就是说此类试题,除要读懂文本外,还要联系其他材料进行理解,试题3、4只联系另外一个材料,试题5需联系另外多个方面材料。
⑵方法总结:1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我的看法”;2阅读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中心思想;3阅读链接材料,准确提炼材料中心 (如有多则材料,则采用提炼共性法、合并要点法、探究因果法等提炼信息);4联系实际,注意举例典型、具体,看清题干要求,是“结合生活实际”,还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或阅读积累”,还是“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等;5组织语言,整理答案。
⑶注意事项:条理清晰,分点标序,标志分明;启迪感悟要和原文、链接材料、联系实际,保持一致 (特殊情况除外,如“你又有什么新的感悟”)。
⑷答案示例:文中作者认为,只要心中有希望,不管遭遇怎样的艰难,都会对生 活流露出 最真诚的 笑容。【短文感悟】材料中,犹太民族面临残酷的杀戮,依然没有放弃对本民族精神的维护与追求。【链接材料】面对生活的困境,我们要乐观、顽强。就如上次考试,我的数学考得很差,当时我十分难过;但我知道,要提高数学成绩,只有刻苦学习。于是我振作起来。通过努力,很快就获得了进步。【联系实际】所以,人生境遇有时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内心,拥有一颗开花的心,幸福的生活便为期不远了。【人生启迪】
注:此答案为试题设计5的答案。试题设计3的答案,只要去掉本答案中有关“链接材料”的内容;试题设计4的答案,只要去掉本答案中有关“联系实际”的内容。
一、小说阅读类试题增长迅猛。2016年小说阅读类试题的数量为2015年的3倍。在现代文阅读命题选文中,即使一些记人的散文,表现手法也非常接近小说。
二、国际视野增强。2016年现代文阅读试题,涉及国外的文本有十多篇,涉及的国家有美国、意大利、新加坡、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阅读素材整体呈现出开放、多元化的特点。
三、著名作家尤其是儿童文学、少年文学作家的作品。受到重视和青睐。“课标”推荐的老舍的《骆驼祥子》,被河北省卷和江苏南京市卷选人试题,教科书里的《蒲柳人家》被山东泰安市卷和四川内江市卷节选进入试题。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有《甜橙树》《青铜葵花》进入试题,学生喜欢的毕淑敏、杨绛等作家也有《旷野与城市》《教你生病》《人生没有永远》等作品被选作阅读文本。
四、命题素材鲜活。贴近考生。微型小说、散文等命题素材,大多来自近两年热门的报纸、杂志等,有的阅读文本直接来自作者的博客,如福建福州市卷的现代文阅读选文《火车上的故事》。这些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没有心理距离的好作品。这样选材,对引导学生加强课外时文阅读,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五、文学作品阅读核心能力考查点清晰。试题表述规范得体。依据“课标”的要求,命题人在试题命制方面不再绕弯子、打哑谜,而是比较直接、清晰地考查考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品内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特殊细节及有创意的表达方式等的体验认知和理解能力,并要求考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体验、理解达到的程度。
六、试题命制开放多元。给考生的创造性阅读、质疑性阅读留出了广阔的空间。不少试题在文学作品阅读部分的最后一题,给考生留足了发挥的空间。如给出两种观点让考生自选一种进行简要评判:有的直接给出开放性的试题,让考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人物形象的价值或者作品的意义,或者要求说出带给自己哪些成长的思考等。
一、填空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的。
2.《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与莎菲有感情纠葛的两个人物是 和。
3.匡复是作家 的剧作 中的人物。
4.《再别康桥》微妙地展露了诗人因 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5.冯至是 社的诗人。
6.《星星》以茫茫银河中不可胜数的“星星”来比喻。
7.《背影》是一篇 抒情散文。
8.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的诗人是。
9.“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出自诗人 的诗歌。
10.官僚主义者刘世吾有一句口头禅,表现了他看透一切、极端冷漠的人生哲学。
11.《茶花赋》中的茶花寄寓了作者对 的依恋赞美之情。
12.秦官属是作家 的作品 中的人物。
13.《棋王》的作者是。
14.《复仇的火焰》的作者是。
15.邓拓的《事事关心》是 中的名篇。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并将正确答案的号
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现代文学史上在理论上倡导在创作上实践革命文学的先驱者是()
①蒋光慈 ②许地山 ③茅盾 ④赵树理
2.农民云普叔形象出自小说()
①《丰收》 ②《春蚕》 ③《夜》 ④《多收了三五斗》
3.指出下列属于讽刺喜剧的作品()
①《获虎之夜》 ②《雷雨》 ③《屈原》 ④《升官图》
4.《伤逝》采用的结构体式是()
①书信体 ②手记体 ③日记体 ④自传体
5.指出下列属于创造社的作家()
①叶圣陶 ②周作人 ③郁达夫 ④徐志摩
6.《山之子》的体裁是()
①小说 ②诗歌 ③散文 ④戏剧
7.《别了,哥哥》的作者是()
①殷夫 ②戴望舒 ③徐志摩 ④田间
8.丰子恺的散文是()
①《祝土匪》 ②《给我的孩子们》 ③《钓台的春昼》 ④《故乡的野菜》
9.《死水》的写作年代是()
①五四初期 ②二十年代 ③三十年代 ④四十年代
10.指出《正红旗下》的作者()
①巴金 ②沙汀 ③茅盾 ④老舍
11.以“保定二师**”为主要情节的小说()
①《林家铺子》 ②《红旗谱》 ③《红日》 ④《暴风骤雨》
12.“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这句话出自散文()①《社稷坛抒情》 ②《茶花赋》 ③《长江三日》 ④《海市》
13.建国后第一部以知识分子成长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①《东方欲晓》 ②《晋阳秋》 ③《三家巷》 ④《青春之歌》
14.被称为朦胧诗的作品是()
①《苹果树下》 ②《重读<圣经>》 ③《哎,大森林》 ④《双桅船》
15.《夜走灵官峡》的作者是()
①吴强 ②杜鹏程 ③古华 ④杨沫
三、多项选择题
1.郁达夫创作的小说有()
①《沉沦》 ②《春风沉醉的晚上》 ③《迟桂花》
④《潘先生在难中》 ⑤《山峡中》
2.巴金在《家》中塑造的女性形象有()
①鸣凤 ②四凤 ③梅 ④瑞珏 ⑤觉慧
3.指出下列自传体的小说()
①《边城》②《沉沦》 ③《呼兰河传》 ④《月牙儿》 ⑤《少年漂泊者》
4.曹禺创作的戏剧有()
①《名优之死》 ②《日出》 ③《原野》 ④《北京人》 ⑤《压迫》
5.《小二黑结婚》中的神仙形象有()
①白毛仙姑 ②三仙姑 ③二诸葛 ④常有理 ⑤亭面糊
6.《一种云》中的象征形象有()
①战云 ②虹 ③冰雹 ④雷电 ⑤霹雳
7.戴望舒创作的诗歌有()①《生活是多么广阔》 ②《雨巷》 ③《偶成》 ④《我用残损的手掌》⑤《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8.冰心早期诗歌和散文表现的主要内容有()
①爱情 ②生命 ③自然 ④童真 ⑤母爱
9.采用信天游形式抒写的诗作是()
①《回延安》 ②《向困难进军》 ③《星星》 ④《孤岛》⑤《王贵与李香香》
10.大量运用排比句的诗歌是()
①《大堰河—我的保姆》 ②《死水》 ③《再别康桥》
④《生活是多么广阔》⑤《我是一条小河》
11.下列作品中的历史剧有()
①《屈原》 ②《左邻右舍》 ③《关汉卿》 ④《压迫》 ⑤《绝对信号》
12.《草木篇》包括()
①白杨 ②藤 ③仙人掌 ④梅 ⑤毒菌
13.下列人物中属于农民形象的有()
①陈奂生 ②梁生宝 ③李铜钟 ④吴楚 ⑤刘世吾
14.《黄河东流去》的人物有()
①李双双 ②李麦 ③蓝五 ④孙喜旺 ⑤王跑
15.菇志娟的作品有()
①《百合花》 ②《剪辑错了的故事》 ③《黑旗》
④《静静的产院》 ⑤《草原上的小路》
四、简答题
1.简析《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的形象。
2.《雷雨》是如何展开剧情的? 3.《地球,我的母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哥德巴赫猜想》的语言有什么突出特点?
五、阅读答题
春水
一O五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问题:1.指出这首诗的作者。
2.分析这首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色。
六、论述题
1.《家》的思想艺术成就。
课程代码:005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小说中,深刻地说明了“在黑暗的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的最终解决,不能仅靠着个性的解放”的作品是()
A.《小城三月》
C.《围城》 B.《莎菲女士的日记》 D.《伤逝》
2.下列采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小说作品是()
A.《华威先生》
C.《小二黑结婚》 B.《在其香居茶馆里》 D.《断魂枪》
3.下列关于小说《荷花淀》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以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
B.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
C.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D.语言华丽、具有深刻的寓意
4.下列作家中,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是()
A.郁达夫
C.赵树理 B.叶绍钧 D.吴组缃
5.下列人物形象中,属于小说《子夜》的是()
A.兰花
C.赵伯韬 B.沙子龙 D.赵玉林
6.下列属于诗歌《凤凰涅槃》的主要思想资源之一的是()
A.唯物主义
C.民族主义 B.泛神论 D.现实主义
7.下列不属于诗歌《死水》的特征的是()...
A.音乐美
C.悲剧美 B.建筑美 D.绘画美
8.下列对诗歌《再别康桥》所抒发的情感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A.抒发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B.抒发了诗人对林徽因的无限思念之情
C.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强烈的不满情绪
D.表达了诗人强烈地希望在康河的柔波里作一条水草的愿望
第 1 页
9.下列对《断章》特点的概括,正确的是()
A.情感浓烈 B.格律严整
C.表露直白 D.哲理深邃
10.下列诗歌作品中,采用了以人拟物的表现手法的是()
A.《我是一条小河》 B.《大堰河——我的保姆》
C.《生活是多么广阔》 D.《铸炼》
11.下列诗歌中,属于七月派诗人的作品的是()
A.《星星》 B.《孤岛》
C.《上山》 D.《天上的市街》
12.下列散文作品中,反复抒写“我忘却忧愁而感觉奋兴’’的是()
A.《囚绿记》 B.《鹰之歌》
C.《钓台的春昼》 D.《风景谈》
13.“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的英雄们”出自下列哪篇散文?(A.《寄小读者(通讯七)》 B.《秋夜》
C.《春末闲谈》 D.《爱尔克的灯光》
14.散文集《画梦录》的作者是()
A.何其芳 B.夏丐尊
C.陆蠡 D.瞿秋白
15.《铸剑》选自小说集()
A.《呐喊》 B.《彷徨》
C.《故事新编》 D.《沉沦》
16.虎妞这个形象出自下列哪部作品?()
A.《丈夫》 B.《春桃》
C.《骆驼祥子》 D.《呼兰河传》
17.在小说《金锁记》中,被人损害又反过来损害他人的人物是()
A.曹大年 B.曹七巧
C.长白 D.姜季泽
18.被茅盾誉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的小说作品是
(A.《呼兰河传》 B.《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C.《财主底儿女们》 D.《暴风骤雨》
19.下列作品中,有曾树生这个人物形象的作品是()
A.《祝福》 B.《拜堂》
C.《桃园》 D.《寒夜》
20.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出自诗歌作品()
A.《山》 B.《给战斗者》
第 2 页))
C.《我爱这土地》 D.《泥土》
21.下列诗歌作品中,不是戴望舒创作的是()..
A.《偶成》
C.《十四行(四、鼠曲草)》 B.《我用残损的手掌》 D.《雨巷》
22.诗句“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罗的叶下,\母亲的膝
上”的作者是()
A.胡适
C.陈敬容 B.徐志摩 D.冰心
23.下列作家中,属于“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是()
A.殷夫
C.林语堂 B.杜运燮 D.丰子凯
24.《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在文体上属于()
A.写景散文
C.杂文 B.抒情散文 D.报告文学
25.下列散文作品中,属于朱自清的是()
A.《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C.《忆韦素园君》
26.下列作品中,不是杂文的是()..
A.《蛇与塔》
C.《雅舍》 B.《简论市侩主义》 D.《拿来主义》 B.《白马湖之冬》 D.《钓台的春昼》
27.下列散文集中,不属于李广田的是()...
A.《画廊集》
C.《灌木集》 B.《银狐集》 D.《缘缘堂随笔》
28.戏剧《上海屋檐下》一共写到了几家人的命运?()
A.三家人
C.五家人
29.戏剧《升官图》是一部()
A.三幕讽刺喜剧
C.独幕悲剧 B.独幕喜剧 D.多幕悲剧 B.四家人 D.六家人
30.下列戏剧作品中,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公平的社会制度的是()
A.《压迫》
C.《日出》 B.《南归》 D.《白毛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l.下列关于小说《阿Q正传》的叙述,正确的有()
第 3 页
A.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
B.采用了传神的白描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C.语言具有夸张的讽刺性特征
D.阿Q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E.阿Q具有相当浓厚的封建传统观念与正统思想
32.下列关于小说《边城》艺术特色的描述,正确的有()
A.结构宏大而严谨、情节性强
B.小说突出显示了社会背景与矛盾
C.语言质朴清丽、含蓄自然
D.具有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
E.兼具诗歌的抒情因素与散文的笔法
33.下列诗歌作品中,属于“新格律派”的有()
A.《发现》
C.《洗衣歌》
E.《拜献》
34.下列散文作品中,运用了象征手法的有()
A.《荷塘月色》
C.《爱尔克的灯光》
E.《包身工》
35.下列关于戏剧《雷雨》的叙述,正确的有()
A.四幕剧
C.明、暗两条线索
E.语言具有丰富的潜台词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6.简述小说《山峡中》中的野猫子形象。
37.简述戏剧《屈原》的艺术特色。
38.根据“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和“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这两行诗句,简述诗歌《手推车》的主要特色。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6分)
39.结合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高老太爷、觉新、觉慧等)及其命运,分析《家》的主题意蕴。
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40.阅读鲁迅的散文《雪》,结合作品,写一篇600—800字的文学评论。
要求:(1)紧紧围绕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来写。
(2)不要借题发挥写成读后感。
(3)表达通顺,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第 4 页 B.八个主要人物 D.采用了在危机上开幕的结构方法 B.《一种云》 D.《拿来主义》 B.《雨巷》 D.《航》
雪
鲁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撤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原载1925年1月26日《语丝》周刊第11期)
【教学目标】
1、从高考考点、命题意图、答题方向、信息区间、答题方法等方面入手,加强现代文阅读审题指导,解决“问什么”、“怎么问”的难题,切实提高学生审题能力。
2、通过答案对比、分析,从答题方式、信息采集、语言组织、规范书写等方面,解决“答什么”、“怎么答”的问题,提高答题规范性和有效性。【教学重点】
1、审题指导中侧重提高学生认识命题意图、答题方法、信息区间的能力,解决“问什么”、“怎么问”的问题。
2、规范答题指导中侧信息采集、语言组织的方法指导,解决“答什么”、“怎么答”的问题。【教学难点】
1、审题中对“命题意图”的突破。
2、规范答题中对“信息采集”、“语言组织”的突破。【教学(过程)设想】
试题评析中,必须讲究评析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高度注意四个方面,即知识的迁移(旧)和积累(新),思维的激活与创新,技能的习得与运用,价值的感染和认同。试题评析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审题和答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规范答题能力,是提高学生答题的有效性和得分率的关键。在此之前,理解文意是前提(在前一课完成)。但理解了文意,许多学生面对命题,仍存在疑惑,故对参加考试的学生而言,审题和有效答题就成为得分关键,故此课把这两点作为重点,即引导学生解决“问什么”、“怎么问”和“答什么”、“怎么答”的问题。
“命题意图”是难点,突破之处在于熟悉考点和理解文意;“信息采集”、“语言组织”这个难点,突破之处在于审清题意、理解文意、把握写作技巧、了解答题方法。在这一节课中,采用考点展示,常规知识展示(写景的作用、对比的作用),答案对比展示与解说、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每一题从审题入手,按考点、意图、能力要求来分析,在引导、讨论中提高学生审题意识和能力。对学生的答题情况作分析,寻找问题的来源(理解文意、审题、表达等)请学生自我校正或讨论,老师点拨。引导学生规范答题,强化规范答题意识:答题时需要弄清命题要求,注意筛选和整合信息,从原文摘取关键信息(词),整合归纳,形成要点,分点作答,表达简洁准确,全面完整。最后对审题和规范答题要求作一小结。评析中,第一题略讲、略评,第二、四题重点解析引导,第三题作为思考作业。
此次选用的《草堂诗魂》选自2004年高考江苏语文卷。它是一篇写人抒情蕴含哲理的散文,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文章结构完整,中心突出,表现力强。这篇散文虽在阅读理解中存有一定难度,但符合高考选文的要求,以保留原题和创造新题的方式来训练学生,更有实效性。附: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出于唐朝杜甫《梦李白二首》,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千秋万岁名:杜甫对李白给以极高的评价,说李之诗名将流传千秋万岁。寂寞身后事:杜甫叹李白名虽极高,但事后之名并无补于生前。李白一生遭遇坎坷,晚年更被流放,故杜甫做此极悲愤之语。
1、文章开头“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和结尾“细雨依然”都在写景,有何特殊用意?(4分)
考点是“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命题意图是结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 路”来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考查分析、鉴赏能力。“开头”“结尾”“写景”等词语暗示答题方向应该是关于文章结构安排和写景作用的。知识储备中要有写景作用的常识。答题方法:从结构和内容(情感)入手,分点作答。参考答案:一是交代时节,一来一去前后呼应,结构井然;(2分)二是营造出一种思古幽情,为后文抒发深沉感慨奠定基调。(2分)
2、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4分)考点是“筛选并整合信息”。命题意图是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基础上,梳理文章段落的层次,然后筛选并整合信息。答题方法是从文本中提取关键词句概括分点作答,用语准确而简洁。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这一句话的意思和明确答题区间。答题区间容易确定,题干上明确说明是从“第四段”中找。其次要对段落作层次分析。“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这一句在第四段的开头,起总领的作用,很明显答案应该在这句话之后。如果说第三段文字侧重写草堂的文化意义的话,那么第四、五、六段则侧重写杜甫的人生艺术、理想情怀。第四段则是从三个方面对杜甫的人生命运作了概述,回答了“诉说什么”的问题。“从开元到天宝,„„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为一个方面,讲杜诗的价值。“舍此,„„这些是不必说的”是第二方面,讲杜甫的人生。“但仅仅如此„„与命运的二律悖反”是第三方面,讲杜甫人生悲剧的深层意蕴。理清了这一思路,本题的答案就清楚了。做这道题一定要注意有些词语的暗示作用。“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一句是这一段中第一句议论,是答案的第一个要点。以下几句“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是对这一句的进一步解释,几个“这”字,提示我们这几句议论的是一个问题。第二个要点应该从“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中提炼。这之所以是第二个要点文中也是有提示的。这儿也有一个关键词“舍此”。“舍此”的意思是除此以外,这也暗示我们,从这句开始,作者开始提出另外一个观点了,即“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第三处要点是由另外一个关键词引起的,那就是“但仅仅如此”这个词把作者的观点又推进了一层,很自然的引出了第三个要点“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分析这道题可以看出,文中有些词语对回答问题往往起着极为重要的暗示作用,一定要对这些词语给予充分的重视。这两道题的参考答案基本上是用的原文中的话或对原文中的话进行了简单的修饰、概括。在概括每一点时要注意抓准要点,找出能鲜明、具体而有确切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词语。避免用过于抽象笼统的词语,譬如第一点,用“杜甫的不朽、辉煌和价值”就没有用“一代诗史于再现一个时代”具体全面确切。
参考答案:①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 ②杜甫的苦寒人生 ③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
3、这篇文章围绕“文章憎命达”来写,请根据原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考点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命题意图是通过梳理文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本文是如何通过杜甫的人生经历来体现“文章憎命达”的人生意蕴。能力要求是理解、分析。注意“围绕”“根据原文”“理解”等词语的暗示作用。答题方法是分点阐释。
参考答案:杜甫如果仕途顺畅——“命达”,杜甫将不是今日我们心中那个悲天悯人的“诗圣”;(2分)杜甫仕途不畅,命运多舛——“命不达”,才成就了他的千古文章;(2分)“文章憎命达”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2分)
4、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考点是“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要求是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命题意图是要在通览全文,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概括,归纳要点。在此基础上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答题方法:解答时语言要精练,提取关键词句但不能摘抄原句,而要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去表述,将原文句子概括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对比”是贯穿文章始终的,6个方面的对比全部准确地写出恐怕不易,但要注意题干要求,“哪些方面”,只写一点是不行的。
“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这段的答题区间不再在某一个段落了,应该从全文中寻找。综观全文,除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写景,第二段点明文章主旨没有使用对比外,其余段落均有对比。作此题目还是一定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提示作用,这一条非常重要。此题答案的第一、二个要点:“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分别包含在第三段“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和“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两句中。分析“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一句不难看出,这句话中有一个词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里包含对比,那就是“成了”。“成了”即“变成了”,这是很明显的对比。“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一句诗的意思是杜甫将来能名传千古,但那是死后的事了,无补于他生前的寂寞凄凉。这处对比也不难找到。第四段中“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一句,“悖反”一词告诉我们这里又是一处对比,即答案的第三个要点:“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找第五段的对比可抓住这几个关键句:“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一方面是非比寻常的用世之心,一方面是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这处对比是本题的第四个要点: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还有一个答案要点:“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在第六段“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 ”一句中。杜甫自己是至极的“苦寒”,对别人却是至极的“忧患仁慈”。一个“而”字明示了这种前后的转折。至此,文中所有的对比就都被筛选出来了。
这道题的第二命题“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2分)考查阅读能力的E级——鉴赏评价。这道题侧重考察表达技巧。回答这种题目最好平时积累一些规律性的答题方法。比如对比的手法有哪些好处是有一定之规的。主要有:
1、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2、也可以突出指的东西的重要性。本文中作者并无厚此薄彼之意,应是对比的第二种好处。第二命题与第一命题有紧密联系,6个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都是为了突出“文章憎命达”的内涵。解答此题要与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起来思考,不能就手法谈手法。再联系一下文章的内容,这道题的完整答案就可以是: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所以平时积累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也很重要。参考答案:(1)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 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 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 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 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2)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阅读能力的要求:抽象的要能阐发;含蓄的要能解说;零散的要能整合;艺术思想要能鉴赏、评价。
审题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也包括严肃、认真、细致等非智力因素。准确审题须从考点、命题意图、答题方法等方面入手。
答题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应从答题方式、信息采集、语言组织、规范书写等方面入手来提高自己。【板书】
准确审题
高考考点 命题意图 答题方法 信息区间 问什么——主体对象 怎么问——设问情境
阅读 理解 分析 概括
规范答题
答题方式 信息采集 语言组织 规范书写
一、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特点
初中语文是以记叙文和文言文为主, 相对来说, 在初中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文体也着重在小说和戏剧性文学作品上。初中语文的外国文学作品的赏析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外国文学作品名著的概况, 了解世界名著的存在价值和特殊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比如, 初中教材收录了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创作《变色龙》, 契诃夫善于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选取题材。习以为常的事件一经进入他的作品, 不仅具有活生生的真实气氛, 而且能写出社会环境的实质, 构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活图画, 成为独具特色的俄罗斯社会生活的讽刺史诗。老师通过对作品写作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对契诃夫及他的作品由来进行了解, 对《变色龙》的寓意有了了解, 这样就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中的三大文体是文学作品中最不好学的。因为文学作品讲得非常细, 要求学生分析得也要非常细。比如作品的写作背景、人物形象分析、情节分析等等都是比较烦琐的。特别是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一定要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1. 人物分析导入课文。
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 掌握文学作品的主题关键在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对外国的文学人物了解不多, 特别对外国人的名字更是记不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好多同学都听说过, 但阅读过的不多, 在上课前老师可以先介绍保尔这个世界知名人物:保尔被神甫赶出学校后, 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 他与冬妮亚结为朋友。他在装配工朱赫来的引导下, 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为穷人争取解放的革命政党。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冬妮亚, 逃离了家乡, 加入了红军, 成为了一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但是他的身体状况每况俞下, 右腿变成残废, 脊椎骨的暗伤也越来越严重, 最后终于瘫痪了。但他并没有从此而沮丧, 而是开始了他的艰难的写作生涯, 从此有了新生活的良好开端。由这样一个坚强的人物导入新课, 学生自然想了解有关保尔的更多事迹, 也会对将要学习的文章特别感兴趣。
2. 时代背景烘托环境。
文学作品的创造是离不开时代背景的。在讲述外国文学作品时, 一定要注意它的写作背景。只有了解了写作背景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针对初中生对历史掌握的不熟的情况, 教师可在上课的过程中讲述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加强学生对不同学科的联系性学习, 通过这一环节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3. 中外比较突出人物。
一本外国杂志在调查问卷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世界上最难猜的是什么?”其中一名美国男子回答的是:“中国女人的心。”从这一小小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表述非常含蓄, 而且有时为了“礼貌”起见会说一些反话, 这在读者理解时增加了难度。相比较而言, 外国人直接一些, 表述也是很直白, 这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 外国文学作品里的人物的语言都比较直白, 没有过多的拐弯抹角。老师在教学时可以直接分析人物的语言, 根据人物语言来分析人物性格, 来掌握文章的主题。
4. 情节分析理解主题。
课文都是围绕情节来展开的, 在讲外国文学可以利用精彩的故事情节来突出文章的主题。比如, 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 老师可以把故事情节先交代:课文围绕于勒的命运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于勒是个败家子, 不仅挥霍尽自己应得的财产, 还“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菲利普只好打发于勒到美洲去了。受尽拖累的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 没想到于勒竟发了财, 而且来信“希望能够赔偿”菲利普的“损失”, 于是菲利普一家日夜盼望于勒归来, “每星期日, 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只要一看见大船开来, 菲利普总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 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 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于勒的信还促成了二姐的婚事。为了二姐的结婚, 一家人乘船去哲尔赛岛旅游, 却在船上巧遇已经沦为穷水手的于勒。菲利普夫妇十多年来所向往的荣华富贵一下子成了泡影, 希望变为失望, 乃至咒骂、怨恨, 最后远远地躲开了。小说的情节跌宕曲折, 围绕着于勒贫富的变化, 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有了这个故事情节的讲述, 学生对本文的主题也就理解得透彻了。
总之, 现在的教学要与世界接轨, 要让学生接触外国文学作品, 让学生懂得欣赏外国文学作品, 从而达到培养新型人才的目标。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相对于中国文学作品来说要难, 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写作目的都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 可以采用情节演示让学生进入到具体环境中去深入理解文章主题;平时多引导学生看一些世界名著来感悟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学价值;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让学生可以直观地领略异域风情和外国文化。
摘要: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相对于中国文学作品来说要难, 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写作目的都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外国文学作品的特点及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
首先面临的是教学理念的改变,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尊重国外多元的文化。文学欣赏是一种自由的心理状态,在享受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在学生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努力摆脱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等与标准化评价一脉相传的教育理念。在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中,不能只从中国传统的思维入手去考虑问题,不能将中国人看待问题的方式强加到外国文学的教学中,用中国人习惯的理念去理解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样只能片面甚至歪曲外国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例如必修五选取了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在这篇文章中罗素阐述他“为什么而活着”的第一个原因是“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这个内容,对于在相对保守国度中成长起来的视爱情为私物的处于青春期的中国高中生来说,如此大胆的表述并不顾一切的追求,他们是惊讶不已的而又内心向往。
这里面存在着较大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师应在先进的理念指导下,指导学生解读。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论道:“中国是个大陆国家,中华民族历来依靠农业来维持生存。……由此发展起中国的家族制度。也可以说,中国社会注重群体生存的价值观念由来已久。”而西方人的祖先则发源于贫瘠的岛国,以渔牧业为生,大多以个体的方式应对种种艰险的生存环境,群体观念相对淡薄。到了十八世纪,源自启蒙运动在欧洲大地上迅速掀起了一场彻底的思想大革命,人生而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处世态度使得西方人不依附家庭和他人,完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他们张扬个性,赞美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将维护个人利益作为建立一切社会关系的前提。这一切都在外国文学作品中有着深刻的体现。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成为文学作品阅读的巨大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对于创作背景和西方的人本思想及个性解放作相关的阐释,引领学生个性化解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多元化的解读,对文章的解读不拘泥于单一的主题。在以往的外国文学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往往会带有很多政治色彩,如今,时代变了,许多外国作品有更多的内涵需要我们挖掘和解读。
其次是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时,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学生对马丁·路德·金梦想的解读可以带有很多不同的见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马丁·路德·金的角色中去,更好地去理解一位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的梦想。通过对文本的了解,学生可以预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建议学生进入作者本人的角色,那么他针对自己同胞的处境会有怎样的梦想。教师和学生的对话,除了探讨文章的写作技巧外,还可以深入到当今时事的探讨,奥巴马再次担任美国总统是否意味着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能够彻底地实现呢?美国黑人的地位是否得到了很大地提升呢?这些问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对话的方法使教师和文本之间交流,教师能够更好地深入文本之中,探讨人物形象的意义和挖掘深层的内涵,有利于实现多元的解读;开展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其积极地思考问题,并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形成创造性思维。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问题的前提下,共同探究合作,并遵循共同基础和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这样既能更好地理解文本,也能够提高学生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积极性。
再次是对中外作品进行比较。思维心理学的实验和调查都证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联想和对比认知高度发达,常常显现出从单一到综合,从一个事物到其他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从旧的境界步人新境界的思考倾向。”在中学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在对比和比较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外国文化,也能够进一步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以及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例如必修一教材中的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谈到“(青年人)应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因为“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这样的表述,在我们国家是很难弄懂的,尤其对于涉世之初的青年学生来说。在我国,什么是“最有尊严的职业”呢?很难回答。普通民众当然认为是公务员、大学教授等,而如果不从事这样有尊严的职业就可能沦落为马克思所说的“奴隶般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有必要将中外职业选择的价值观进行对比讲解,在我国,劳动者是光荣的,职业是平等的,所谓“尊严”完全来自于从业者的内心,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怀有崇高的自豪感。这种价值选择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在我们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奴隶工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这篇文本中,作者其实想要表达的是对职业的一种态度,这也是中外文化的差异值所在。在进行外国文学作品解读的过程中,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也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
最后,教师要加强对文艺理论的学习与运用。鲁迅也曾言“青年看《红楼梦》便以宝玉黛玉自居。而老年人看去又多占据了贾政管束的身份,满心是利害的打算,别的什么也看不见了”。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任何读者都带有局限于自己生活阅历的不足,在解读外国文学作品过程中,也表现得十分充分。为了纠正这种阅读状况,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解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文艺理论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再也不是简单地认识生字、理解新词、归纳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而是要能够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讲求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运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探讨。因此,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文艺理论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文艺理论强调对于文本的分析,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例如《项链》这一文本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文艺理论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来解构文本要表达的深刻的内涵,通过组织学生的讨论和合作性的学习,来理解文本需要表达的内容。
总之,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广泛阅读外国文学著作,在了解外国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理论素养,从而加深对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把握。
【外国文学作品选试题库】推荐阅读:
06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外国作家作品研究课程简介2007-20
外国文学史自考试题及答案06-26
2024年10月自考外国文学史试题11-23
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07年10月01-02
外国美术作品06-03
外国传统文学总结10-17
外国文学名著目录10-07
全面外国文学笔记10-28
外国文学复习参考11-08
外国文学史课本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