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的多彩民族节日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各民族的多彩民族节日

各民族的多彩民族节日 篇1

【教材分析】

《绚丽多彩的民族》这节课是《品德与社会》(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进地球村》这一板块儿“环球采风”中第四框题的内容。教材通过介绍他们的语言、饮食、服装、节日、民居等,使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懂得尊重和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及习俗。【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生活实际离少数民族的生活较远,对少数民族的风情了解不多。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很感兴趣,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五年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读书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初步的上网能力,能自己上网浏览与搜索,所以,为了丰富教学内容的的信息量,在立足教材的同时又跳出教材,通过多找、多学,多思考,在探究中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己了解、阅读、收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交往与表达的能力。3.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不同民族的服饰、民居、歌舞、节日,感受我国多彩的民族风情。【重点难点】

了解我国不同民族的服饰、民居、歌舞、节日,感受多彩的民族风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逐步树立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活动准备】

学生:

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

教师:

1、收集我国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2、制作课件、演示文稿。【教学过程设计】 :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师: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而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所以被称为少数民族。在这些少数民族中,也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来临,人们就盛装打扮,唱歌跳舞欢聚欢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这样的节日呀?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课件出示课题),去感受少数民族朋友的节日快乐!

二、个人汇报,信息共享。

(一)傣族介绍

师: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丰富的民族节日的资料,老师想先出个题测测你们。

师:(示视频)乐器独奏: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进入情景激发情趣)

师:大家猜猜这是用的什么乐器?(胡芦丝)

师:葫芦丝是哪个民族过节时少不了的一种助兴的乐器?(傣族)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傣族都有哪些快乐的节日吗?(开门节、关门节:干农活)(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它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更是一个迎新的节日。)

师:你知道泼水节的来历吗?请把你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学生讲解)师结:(放图片)你搜集的资料真好,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傣族泼水节的热闹场景中。你瞧傣族人们的衣服都淋湿了可他们为什么还那么高兴?(人们在互相祝福。)

师:你能不能给大家做个泼水的动作?(生泼水)看,他把吉祥、幸福都送给大家了。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认识一个人,(课件)认识图片中间的人吗?(是周总理。)

师:周总理穿着傣族人民的服装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他用这种实际行动表示了什么?(他对傣族同胞的关心与尊重。)我们看第二道题。(出示图片)

师问:刚才,我们了解了傣族的节日习俗,那这些图片向大家展示的又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特色?(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二)欢乐的火把节

师:从图片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欢快,壮观„„)现在我们跟随一位朋友,去感受火把节的气氛。(幻灯片内容)1.学生自由读。

2.学生汇报学后所知,谈感受。(从中了解民族文化,了解习俗)

(三)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师:我们的品社书上为我们详展示了那达慕大会的图片,同学们把你能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吗?(学生完成)

师:那达慕大会是草原人民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令你最感兴趣的习俗是什么?(赛马、摔跤、射箭。)

师:那是怎样激烈、热闹的场面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放录像)(加上点惊叹)

师:看了刚才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生三个回答)

师结:(真想亲眼看一看)行呀,蒙古族人民可好客了,不管是哪个民族的男女老少报名参加,他们都热情欢迎。不过,你可要有足够强健的体魄才行啊!

师结:我们一起分享了三个民族多彩的节日习俗,介绍节日的同学说得真生动,听的同学也很认真。

师:同学们,你们还对哪个民族的节日感兴趣?。学生自由列举。

(四)朝鲜族:花甲宴(备)师:你们知道来威海的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

生1:朝鲜族

师:说说朝鲜族的节日习俗?

生:花甲宴的由来。

师:习俗(朝鲜族人民非常注重礼节,尤其崇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晚辈对长辈必须用敬语,吃饭时长辈动筷后,其余人才能用餐,父母60周岁的这一天,子女们还要为老人举办花甲宴。花甲宴上,子女亲戚欢聚一堂,老两口穿上新衣服,端坐正中,身穿盛装的子女以辈分长幼为序,依次向老人敬酒,礼毕后,子女们盛情款待亲朋好友。)

师:1.从中你看出朝鲜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朝鲜族是一个崇尚尊老美德的民族。)

2.你应该得到了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在学生有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流汇报过程是相互学习、加强认识、开阔视野的过程。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我国节日的丰富多彩,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拓展教学资源,落实知识目标)

三、拓展研究、乐中学知。

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刚才我们学习、汇报的一些民族外,其他民族也有着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有趣极了。

出示其他民族的节日图片(了解民族节日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其节日的丰富多采。)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请同学们仔细研究,一会儿咱们进行趣味抢答和即兴表演。师:读题闯关。趣味抢答

1、放“高升”是()泼水节上的一个传统节目。A塔塔尔族 B傣族 C哈尼族

2、米糕片汤、打糕是()过春节时的传统食物。A苗族 B土家族 C朝鲜族

3、歌手宋祖英是()的。A苗族 B蒙古族 C回族

4、哪一个节日不是藏族的传统节日?()A藏历新年 B酥油花灯节 C开斋节

5、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A广西壮族 B鄂温克族 C赫哲族

6、()居住在新疆地区,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等。A土家族 B维吾尔族 C锡伯族

7、献哈达是()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A鄂伦春族 B哈萨克族 C藏族 老师小结: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不胜枚举,民俗活动丰富多彩。还有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肉孜节、巴罗提节,维吾鲁孜节,藏族的沐浴节、雪顿节、望果节、转山会、酥油花灯节、娱驴节、驱鬼节,满族的闹灯会、添仓节、虫王节、苗族的串山会、跳花节、杀鱼节、龙船节、赶歌节„„

四、歌唱祖国,升华感情。

师: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56种文化„„《爱我中华》。(设计意图:整堂课在师生同唱《爱我中华》中结束!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歌声中得到升华)

师:56个民族,56种文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有这么多的民族,这么灿烂的文化,面对这么多民族丰富多彩的节日,你最想说些什么?(选生回答)

是啊!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各民族人民手牵手,心连心,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绚丽多彩的民族节日》教学设计

姓名:孙 塽

各民族的多彩民族节日 篇2

回忆:民族节日文化分外诱人

记得儿时,家乡对传统节日看得很重。虽然那是一座遥远的土家山寨,人们生活得非常清贫, 但一旦到了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人们都要精心作一番准备。寨子边那棵大古树下,便是我儿时就读的乡村小学。那时,村小的老师都是从寨子上请的民办和代课教师, 老师们常常是一边忙家里的农活,一边给我们上课,多数日子是裤脚上裹了不少黄泥巴进课堂。天高皇帝远,每到这些节日,老师便叫我们放假休息,我们也因此常常陶醉在乡村贫寒人家浓浓的节日氛围里。

按家乡的风俗,清明时节,有条件的人家要吃猪头肉。那时杀年猪的人家少,吃猪头的人家早早地起来用稻草烧猪头,用大鼎罐煮猪头,整个寨子弥漫着腊肉的香味,引得我们口水直流。正是深春,田间地头有不少蒿子,我们在父母的带领下上山采蒿子,满山满岭都是春天的花儿, 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就像春天里快乐的小鸟在山间地头尽情地飞翔。回到家里用饭和蒿子拌在一起,放点油盐,便是“社饭”。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讲,这“社饭”绝对绿色、环保, 没有受到丝毫污染。我们上山采蒿子的同时,又强了身、健了体,尽管家境贫寒, 我和儿时的伙伴依然茁壮成长,连咳嗽都很少。

最让我刻骨铭心的就是“挂清”。“挂清”是清明节最庄严的一件事情 ,不能有一点马虎。在节前,家家户户都买来清明纸,用剪刀剪成条状。哪怕家里再穷,都要“挂清”。清明时节,正是仲春,细雨纷纷,万物葱茏,走在故乡的山间小道上,只见所有的坟头都飘着洁白的清明纸, 我们幼小的心灵有点震撼。在故乡人朴素的情感中,今天平静的好日子少不得先人的庇护,所以,对地下的先人总要用“挂清”的方式表示思念和崇敬。在微风中,清明纸在风中不停地飘拂,我们的心里满是肃穆和虔诚。

至于端午节吃粽子、看龙舟,中秋节舂粉粑(粉粑就是用碓把糯米舂成细粉,然后用温水揉成包子状,包上馅料, 蒸熟即可)、杀鸭子,过春节烧年蔸蔸、敬菩萨,更是别有一番情趣。有两件事情想起来尤其深刻,一是端午节母亲买来雄黄,把雄黄放在水缸里,还在屋周围洒些雄黄水。今天才知道里面的科学道理,因为天气渐热,在水缸里放雄黄可以杀菌(乡下人都喝生水),用雄黄味可以驱赶毒蛇。二是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烧一个好大的树蔸,叫“年蔸蔸”,谁家烧的树蔸大,火便大,便预示着明年家庭红红火火,来年年猪喂得大。当我把这些童年的记忆说给我的学生,学生总是睁大明亮的眼睛,心中好不羡慕。因为我经历的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陌生的。

现实:孩子对节日文化十分陌生

每年的端午节,年迈的母亲都从遥远的乡下到城里来,给女儿送来几个粽子,满屋都是粽子的香味,女儿欢呼雀跃。女儿问:“婆婆,粽子怎么做的? ”女儿上高中了,每年的端午节都是在学校度过的, 当然不知道粽子是怎么包的。孩子十五六岁了,竟然不知道粽子是怎么包的,我不禁有些失落。我告诉孩子, 粽子好吃,却难包,首先要采来粑粑叶洗净,然后要采来棕树叶子,把棕树叶子划成细丝,等水气干到一半,才能用。还要泡糯米, 并且在糯米里面放上碱水。在包的时候,要把粑粑叶折成三角状,用棕叶丝捆好,粽子包成棱角状,一气呵成,既紧扎又美观。女儿听我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伸伸舌头,她怎么也不知道小小的粽子后面有这么多故事。

一天,一位老教师和我谈起作文教学的种种难处, 指出现在学生知道的少,动手的少,只看见“院子里四角的天空”,作文素材枯竭,更不会对民族传统节日有所了解。我也深有同感,孩子们拿起笔来作文,要么咬笔头,要么抄袭, 学生犯难,老师为难。其实,我们的孩子光从原汁原味的民族传统节日里都可以找到很多作文素材。为此,我们专门在四、五、六年级作了一次问卷调查,每个年级选取一个班,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你喜欢过哪些节日? ②你知道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内容吗? 有哪些习俗? 有什么意义? ③你参加过家人包粽子、挂清、舂粉粑、烧年蔸蔸等活动吗? ④你喜欢过端午、清明、中秋这些节日吗? 为什么?

调查显示,85%的孩子喜欢过圣诞节、愚人节,90%以上的学生对传统节日有哪些内容、要开展哪些活动不知道, 95%以上的孩子没有参加传统节日的准备活动。100%的孩子表示喜欢参加包粽子等家务劳动, 但要读书没有时间,或者表示父母根本不要他们插手。调查完毕,我们的心情非常沉重。我们的孩子在圣诞节里疯狂购买圣诞礼物,在愚人节里尽情搞笑,却连自己民族传统节日里的粽子也不知道是怎样包的,我们有点心痛。面对西方国家文化的影响和本土节日文化的流失, 我们有些忧心忡忡。所以,当我们一味责怪孩子作文无话可说、节日文化观念淡薄的时候,我们更要作如下拷问:

①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民族节日文化距离我们是远了,还是近了? ②面对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我们的孩子还有时间和我们包粽子、舂粉粑吗? ③作为教师、作为家长我们有多少人不会包粽子、舂粉粑? ④我们有理由可以让孩子永远不会包粽子、舂粉粑吗? ⑤怎样让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在孩子们的心里生根、开花、结果?

展望:留住民族文化的根

民族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的精神积累,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根。时代的进步、繁荣的经济不但不会和民族传统文化互相冲突,相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会使我们的时代更加多姿多彩,保护和弘扬民族节日文化会促进经济的更好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旅游给当地带来实惠就是例证)。教育者应当高举节日文化的大旗,引导学生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让民族节日文化熠熠生辉,把根留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我们山区,民族节日文化气氛相对要浓厚得多。山区民风淳朴,人们把传统节日看得很重,所以,作为山区学校,我们传承民族文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08年初,在龙山县(以下简称“我县”)教育工作校长会议上,局长工作报告第一次强调发展基础教育要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弘扬民族节日文化,保证学生过好清明、端午和中秋节等节日, 在与会校长中引起很大反响。为此,全县各校专门召开行政会,研究弘扬民族节日文化事宜,第一次把过好传统节日引入校长工作报告中。过去,每当到了清明这些传统节日,学生想放假,教师想休息,但文件不允许,现在到了传统节日,国家确立了法定假日,教育局、学校都高度重视传统节日问题,师生们无不为之欣喜。

只有留住我们的“根”,让孩子们感受民族节日文化的魅力,我们的民族节日文化才会发扬光大。面对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我们不仅仅是给孩子放一天假,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感知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知道,清明凭吊先人、端午纪念屈原、中秋一家团圆、春节憧憬未来都是中华民族最美 好的情感 表现 , 是我们民 族的“魂 ”, 是我们民族的“根”,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关注、不参与、不热爱。我们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 用画笔去描绘,用作文去表达。在过来的日子里,我县不少中小学在传承民族节日文化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事实证明,这样做是行之有效的。我县里耶小学、里耶民族中学位于酉水河边,每年端午节都尽量把学放得早一点,让学生在河边观看龙舟竞赛,为此,学生在作文中把看到的龙舟竞赛写了下来,非常感人和亲切,两校的学生节日作文在县内很有名气。我的中学时代就是在里耶民族中学度过的,记得每年的端午节老师都早早给我们放假,我们像小鸟一样去河边看龙舟竞赛,直到今天,龙舟赛的欢乐场面和震天的三连炮(一种灌火药的土炮,连响三炮)还清晰地留在记忆中。我县洗车小学、苗市小学地处美丽的捞车河畔,那里山青水秀,山上青蒿遍地, 学校要求学生上山采蒿子,做社饭,走入自然,亲近自然,学生从山坡上采来的不仅仅是绿油油的蒿子,还有沉甸甸的感受。我县一中、二中、一小、二小等校鼓励学生回家参加清明祭祖 活动, 有条件的学校要学生包一包粽子,舂一舂糯米粉粑,学生因此写出了不少生活作文、亲情作文、真情作文。在这些实践中,学生民族自豪感将大为加强,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养育自己的土地。

值得一提的是龙山二小的民族风情壁画墙。在壁画墙上,有土家人过年打糯米粑粑、端午包粽子、编织西兰卡普等生活场景,真实地反映了土家人民在传统节日里的生活情况, 是最生动、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民族节日传统文化教材,是最好的校本课程。这些壁画都是学生自己收集、整理、绘画的,亦巧亦拙,童趣盎然。这些壁画虽然经历了时间,有些斑驳,但是在阳光灿烂的日子, 师生们习惯在壁画墙前面走走、看看,自豪之情写在脸上。近年来,该校依托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和中国美术家艺委会联合举办的“蒲公英行 动”这个平台,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把作文教学、美术教学、体育教学和民族传统节日有机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同时,我县很多学校纷纷根据传统节日确立教研课题,把传统节日与语文教学、作文教学结合在一起。微型课题“土家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与为学生作文 素材挖掘”“学生生活和传统节日”等给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六年级刘冬英同学在作文《外婆家 门前的栀子花》一文中这样深情地写道:

……我来到外婆家,只见栀子花大朵大朵地开得好热闹,香味一阵阵扑来。外婆见我来了,慈祥地笑着,忙招呼我吃粽子。我来不及洗手,便狼吞虎咽起来。外婆爱怜地说:“这个孩子,这么馋嘴,外婆给你准备了好多,慢慢吃。”

……每年的端午节我都是到外婆家过的,外婆都要给我包好多粽子。外婆包的粽子很软和,很香甜。现在,外婆已经去世,再没有人给我包粽子了。一见到外婆家门前的栀子树,闻到栀子花的芳香,我便觉得外婆就在我身边,她看着我微笑,牙齿露出两个门洞。我知道,那盛开的栀子花就是外婆的笑脸……

更有趣味的是,有的语文老师要学生写绘画作文,美术老师要学生画出画后,要配上文字说明。土家女孩彭继玲春节回到乡下外婆家,回校后画了《打年粑粑》,配上了这样的文字说明:

打年粑是我们土家人的风俗。把粑槽放在堂屋中间,把热腾腾的糯米饭放进粑槽,两个汉子不停地挥动粑捶,直到把糯米饭打烂,让米饭完全粘合在一起。把打烂的糯米从粑槽里抱出来,我们就用手编粑粑,粑粑圆圆的,整齐地排在一起,好羡慕我们这些幸福的孩子。年粑粑打好了,年就到了,我们就可以穿新衣服,吃水果糖。所以我们天天盼望打年粑粑。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篇3

大宁完小

李向丽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

2、通过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教学准备:

1、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资料。

2、歌曲《爱我中华》录像带。教学过程

一、读诗句,猜节日

1、出示诗句,生诵读后说说诗句中所含的是什么节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各少数民族也有许多风格各异的节日,每逢节日来临,人们就盛装打扮、载歌载舞,同学们,你们想参加这样的节日活动吗?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踏上民族节日之旅, 去感受多姿多彩,璀璨迷人的民族文化。(板书: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二、教学傣族的泼水节

1、(出示视频)乐器独奏: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 学生猜猜这是用的什么乐器?(胡芦丝)葫芦丝是哪个民族过节时少不了的一种助兴的乐器?(傣族)

2、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它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更是一个迎新的节日。

你知道泼水节的来历吗?请把你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学生讲解

3、出示图片:欢乐的泼水节

A.你看到了什么?

B.抽生做泼水的动作。

C.学生阅读书中故事《欢乐的泼水节》

思考:周总理穿着傣族人民的服装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他用这种实际行动表示了什么?(对傣族同胞的关心与尊重。)

二、互助学习,资源共享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2、小组自学其他民族节日,填写学习卡。学习内容:那达慕大会、火把节、开斋节

时间

民族

民族节日

民俗活动

三、了解其他民族节日,体验节日的丰富多彩

全班交流,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交流要点:

(一)那达慕大会

1、那达慕大会是草原人民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令你最感兴趣的习俗是什么?(赛马、摔跤、射箭。)

2、那是怎样激烈、热闹的场面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播放视频:那达慕大会

看了刚才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

师结:行呀,蒙古族人民可好客了,不管是哪个民族的男女老少报名参加,他们都热情欢迎。不过,你可要有足够强健的体魄才行啊!

(二)火把节

1、小组代表介绍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师出示火把节的图片同学们看。

生说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

3、其他组补充介绍关于火把节的传说。

师小结:许多传统节日都是源于美丽的传说,就像火把节,它就包含着喜庆丰收的意义。

(三)开斋节

1、小组代表介绍回族、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2、小组的其他同学补充介绍。(解释开斋节)

师小结:开斋节期间,人们白天不吃不喝,夜晚才进食,第七十天是古尔邦节,人们才举行盛大的仪式和庆祝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祭祀祖先。你知道汉族的哪个传统节日也是为了祭祀祖先的吗?

三、拓展研究、乐中学知。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刚才我们学习、汇报的一些民族外,其他民族也有着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有趣极了。出示其他民族的节日图片。

2、趣味抢答

3、游戏:民族节日对对碰

四、情感升华

56个民族56朵花,我们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祖国才会更加强大。音乐声起《爱我中华》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有这么多的民族,这么灿烂的文化,面对这么多民族丰富多彩的节日,你最想说些什么?(选生回答)每个节日的背后都蕴含着各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不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繁荣了当地的社会经济,也增进了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板书设计: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泼水节——傣族

火把节——彝族、白族、佤族、纳西族、哈尼

开斋节——回族、维吾尔族 那达慕大会——蒙古族

丰富文化

繁荣经济

增进团结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教学反思

大宁完小

李向丽

本节教材主要是围绕着少数民族的节日展开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关民族的知识有专业的网站、网页很多,所以在课下让学生通过网站收集资料,可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获得掌握知识的基本技能。然后在课上,采取小组交流,一起探讨的方式培养了交往与表达的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培养同学们团结友爱,热爱祖国的品质。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课堂实录 篇4

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但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由此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同学们绝大多数都是汉族人,那你知道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同学记得这么清楚,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相信,这节课大家也一定学得很棒!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而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所以被称为少数民族。在这些少数民族中,也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来临,人们就盛装打扮,唱歌跳舞欢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这样的节日呀?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去感受少数民族朋友的节日快乐!

二、个人汇报,信息共享。

(一)傣族介绍

师: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丰富的民族节日的资料,接下来就是展示我们能力的时候。谁先来介绍一下呢?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看了同学们收集的这么丰富的资料,我真高兴。下面老师想出个题测测你们。好吗? 师:出示傣族大爷吹葫芦丝的图片

师:大家猜猜图片上的人物是哪个民族的?(傣族)师:大爷手持的是什么乐器?(葫芦丝)

师:葫芦丝是傣族过节时少不了的一种助兴的乐器。下面请欣赏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同学们,你们知道傣族都有哪些快乐的节日吗?

(生1:开门节、关门节:干农活。生2: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重大的节日之一,它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更是一个迎新的节日。)

师:你知道泼水节的来历吗?(一学生讲故事)

师结:(放图片)你搜集的资料真好,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傣族泼水节的热闹场景中。你瞧傣族人们的衣服都淋湿了可他们为什么还那么高兴?(人们在互相祝福。)

师:让我们大家把祝福送给我们的同桌,好吗?(生相互泼水)师:(课件)认识图片中间的人吗?(是周总理。)

师:周总理穿着傣族人民的服装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他用这种实际行动表示了什么?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再做回答。

学生读课件上的文字说明。(他对傣族同胞的关心与尊重。)

师问:刚才,我们了解了傣族的节日习俗,接下来咱们来欣赏这一组图片,这些图片向大家展示的又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特色?(火把节)

(二)欢乐的火把节

师:谁知道火把节的传说呢(读故事)

师:欣赏图片,从图片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欢快,壮观……)

师:看这条街道上的火把数量有多少?(很多很多)犹如一条条火龙蜿蜒、游走于城市的街道上,整个场面壮观极了!同学们想去现场感受一下火把节的气氛吗?

播放2010西昌火把节视频 1.学生观看。

2.学生汇报学后所知,谈感受。(从中了解民族文化,了解习俗)

(三)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师:提问: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那达慕大会)师:欣赏图片

师:那达慕大会是草原人民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令你最感兴趣的习俗是什么?(赛马、摔跤、射箭。)师:那是怎样激烈、热闹的场面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播放那达慕大会视频)

师:看了刚才的场面,你有什么感受?(生回答)

师结:(真想亲眼看一看)行呀,蒙古族人民可好客了,不管是哪个民族的男女老少报名参加,他们都热情欢迎。不过,你可要有足够强健的体魄说课比赛通知才行啊!

师结:我们一起分享了三个民族多彩的节日习俗,介绍节日的同学说得真生动,听的同学也很认真。师:同学们,你们还对哪个民族的节日感兴趣?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拓展研究、乐中学知。

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刚才我们学习、汇报的一些民族外,其他民族也有着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有趣极了。

出示其他民族的节日图片

老师小结:我国少数民族的节日不胜枚举,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四、民族歌舞表演。

师:盛大的民族节日,各民族会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庆祝,民族歌舞将节日的气愤推想高潮。下面请大家欣赏民族歌舞《赶圩归来阿里里》

(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我们的祖国将会更加繁荣富强。)

师:我们重点了解了三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欣赏了别具特色的民族歌舞。同学们如果生活中我们的习惯跟少数民族的不一样,你会怎样处理呢?(尊重他们的习惯)

师:我们中华的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团结起来。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五、歌唱祖国,升华感情。

师: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56种文化……《爱我中华》。

师:56个民族,56种文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有这么多的民族,这么灿烂的文化,面对这么多民族丰富多彩的节日。

各民族的多彩民族节日 篇5

七(4)班

第一小组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泼水节

春节

即夏历(农历)新年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 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俗称“过大年” 春节简介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起源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认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春节(夏历新年)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

夏商时代产生的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现称朔望月,即后所述“阴月”)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朔日)为月首,同时以冬至点回归运动的周期(现称回归年或太阳年,即后所述“阳年”)为年,并设闰月调整阴月阳年。以正月朔日的子时(夜半)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岁末年初要进行旧一年丰收的庆祝和新一年好收成的祈祷,于是产生一系列祭神、祭祖、庆祝、祈祷等活动。

“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于岁首(一年开始)时间的确定(换言之,月序的排列)还与天文历法有关(如前所述),传说夏在寅月(今农历正月),商在丑月(今农历十二月),周在子月(今农历十一月,即冬至所在月),秦在亥月(今农历十月),到西汉才又恢复夏正,定寅月(今农历正月)为岁首,一直沿用至今。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元日、新正等,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其实指导农时的是夏历的阳历部分-二十四节气),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农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纪年不用公元纪年法而用民国纪年法)。到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夏历(农历)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实际上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习俗 守岁放鞭炮 贴春联 拜年 吃饺子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英语:Dragon Boat Festival 又名:龙舟节 释义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端午节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来源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著名爱国诗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习俗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代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英国人也有仿效中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英文:the mid-autumn festival 来源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特别是月饼,边吃月饼等边在庭院赏月。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同学们的感想

通过班级开展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探究活动,我们不光书本上了解了知识,还了解了我国最传统的一些节日,让我们懂得了流传下来的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文化知识。如:重阳节为敬老节,教师节辛勤园丁的节日,中秋节为团圆节,国庆节,劳动节广大劳动人民的节日,还有春节等等。这都能教育现在的我们,让我们从小懂得敬老爱幼,团结互助,尊师重道。但我想:在保留我国的一些基本节日时也可引进西方的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节日如:父亲节和母亲节,让孩子懂得父母之恩重于泰山的道理。它能更好的引导我们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一些传统节日的由来——中秋节、端午节等,并且懂得了一些相关的诗歌、民俗。老师教我们如何制作小报,听了老师的教导,我们小组做的是电子小报,在做电子小报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了许多关于节日的习俗,更明白了小组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七(4)

张缘

31号

传统的节日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风。赏菊饮酒、吃糕、拜祭祖先,是家人团聚的日子。通过节日的各项活动,联络亲友间的感情。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风光。使传统的节日充满无比的幸福和快乐。伴随着中国梦,传承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从而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重阳节又是敬老节。关爱老人、尊敬老人,不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他们的关爱,又是年轻人继承“财富”的需要。一句话: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从身边事做起,当老人需要帮助时,让个座位或扶一把、聊聊天问个好等等,以此献出一份爱心来展示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

总之,传统的节日,传承着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精神,必须持之以恒。

——七(4)

陆轶之

22号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来源之处和形成的必要条件。

——七(4)夏鑫 19号

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与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敬天信神,感恩知报,使人们在节日中感受传统道德的力量,心灵得以净化,思想境界得以升华。传统节日是被赋予了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生活之间的,是由一系列信仰和习俗形成的,都与祭祀、神话或佛、道信仰有关。节日形式多样,而最主要的有新年、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此外还有浴佛节、盂兰盆会、七夕等,连接起来就是一幅丰富的历史文化长卷。古人谈论节俗,总关乎伦理道德,无不强调其教化方面之重要性,以达弃恶扬善,激浊扬清,如西汉贾山在《至言》中说:“风行俗成,万事之奠定。”各种传统节日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厚重而多彩

——七(4)

杨浩

30号

探究了各名族传统节日以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可远远比汉族多多了。但有些民族竟然不过春节,例如藏族。而且它每个月都有两三个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而且又很多节日最后一个字不是“节”,而是“年”,例如“藏历年”,“苗年”等等。有很多节日,都是因为人们渴望丰收而创造的节日,我觉得这些节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当然,传统节日中也不缺一些奇怪的节日,例如“沐浴节”,“雪顿节”,“踩鼓节”等等。这些我认为奇怪的节日,也为各民族传统节日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其中也有一些我个人不是特别喜欢的节日,也就是一些迷信活动吧,比如“驱鬼节”之类的节日。还有一些节日就是纪念一些人或事情的节日,像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之类的。从传统节日中,我们可以了解以往的历史,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七(4)

姚韵

6号

探究是一门学科,它并不需要语文强大的语言沟通能力,也不需要数学缜密的思维,同时也不需要英语超常的词汇记忆力。它只是一门附科,却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剂,它只需要一个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大脑,便能一展宏图。通过办小报,做实验竞争比赛评分获得成绩,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上进。探究课可以开发人的右脑,是将人进阶的一个过程。初中的探究课所剩无几了,我们更应该去珍惜那每周一节的探究课。

——七(4)胡锦江 27号

总结:

各民族的多彩民族节日 篇6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 记语言 。 XML文档是一种半结构化数据,允许用户自定义标记描述内容和显示格式。XML具有层次性,具有扩展性和易用性。已经成为WEB数据表达和交换的标准。

本文以贵州少数民族节日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重要的文化特征和关联,设计了基于XML的贵州少数民族节日模型,实现了对少数民族节日的转换存储,为下一步运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发现民族文化的传承规律,展示内涵奠定基础。

1贵州少数民族节日的数据描述

贵州现有少数民族49个,民族节日有1000多个。少数民族节日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由于贵州的地形特点,民族节日最大的特点是场所选择性、地方性、时令性[1]。根据这一特点,建模过程如图1所示,1) 提取出能表达少数民族节日特点的重要文化特征;2) 利用XML的半结构化特点对贵州少数民族节日进行完整描述和表达,生成相应的XML文档;3)根据XML文档生成XML文档树;4)设计符合民族节日XML文档特点的聚类算法,挖掘文化内涵。

1.1文化特征提取

文化特征指一种文化组成分子所具备的特征。文化特征主要分为四类。 1) 规范特征;2)认知特征;3)艺术特征;4)器用特征。通过对大量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出各类节日的基本文化特征。如nation(民族)、hname(节日名称)、data(节日日期)、duration(持续天数)、property(节日性质),activity(节日活动),legend(节日传说),region(节日地点)等。

这些文化特征中很多用单一的数据无法表述。如data(节日日期),节日时期各地不一,受地方性影响较大。如苗族的苗年,在贵州的台江、剑河、榕江地区在十月,雷山在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之间,威宁、松桃、铜仁等地区在十一月。同样activity(节日活动),legend(节日传说)这些特征也会由于地区性的问题存在很大的差异。

为准确详细地对各个节日信息进行建模,需要对提取到的文化特征进一步处理,处理的方式主要有:1)添加属性;2)添加子元素。例如data(节日日期)和地方性密切相关。需要把re-gion(节日地点)转换为data(节日日期)的子元素,并为data添加属性area(地点名称)。对同一个节日来说,通常会有多个不同的传说,legend(节日传说)也需要添加多个子元素story(传说)。 对于activity(节日活动) 节日内容多样,涉及服饰文化、歌舞文化、和饮食文化等,需要为其添加子元素clothes(服饰)、diet(饮食)、dance(歌舞)、content(活动)。

通过对文化特征的筛选和细化,提取到到如下文化特征, 如表1所示。

1.2贵州少数民族节日的XML文档

每个少数民族节日建立一个XML文档,表1中提取到的少数民族节日中的文化特征,生成XML文档中的相应元素,并根据每个元素的特点,为其添加的属性和子元素,生成的XML文档详细记录了有关节日的基本信息,同时强调了对少数民族节日的场所选择性、地方性、时令性的表示。

少数民族节日的XML结构如下:

1.3 XML模型

为了便于内涵挖掘,需要将XML文档装换为对应的XML树模型,XML文档中的元素和属性转换成树的节点,XML文档中的元素之间的关系转换为树的边。

XML文档的树模型[2]的表示为T=(N,P,V,nr)其中:

1)N是有限的结点集合,树中的每个节点对应XML文档中的一个元素,树节点名与XML文档相应元素的标签名相同。

2)nr∈N, 表示树模型的根结点,且唯一;

3)P是N中结点到后续结点的映射,对于一个p=(n’,n)∈P, n∈N(n≠nr),n’≠n,n’为父结点,n为子结点,边(n’,n)表示XML文档中元素的父子关系。

4)V表示赋值的集合,对于每一个叶结点n∈N,有v=(n,s),s为简单类型的值。

1.4内涵挖掘

通过XML模型完成了贵州少数民族节日的XML存储,生成了民族节日的XML文档。在此基础上,根据XML文档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划分的增量式聚类算法来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信息,以揭示各个民族的文化共性与特性,发掘贵州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轨迹。该算法可以随时处理新的XML文档,通过动态调整聚类的簇心,提高聚类内部的相似度,降低聚类间的相似度,以保证高质量的聚类生成。具体挖掘算法与实验将在后续文章中介绍。

2结束语

基于XML的贵州少数民族节日半结构化模型的建立,实现了少数民族节日的XML半结构化存储,为民族节日的内容检索提供支持;设计XML聚类算法挖掘贵州民族文化的传承规律和内涵,,模型为数据挖掘提供了数据支持,

摘要:通过分析贵州少数民族节日的特点,提取出少数民族节日的文化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XML半结构化数据的少数民族节日模型,有助于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民族文化的传承规律和内涵,实现民族文化的数字化建设。

多彩的民族服饰课件 篇7

1.介绍几种常见的民族服饰,了解特点。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民族人物的情感和服饰特点。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

3.体验民族服饰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及表现民族服饰的特点。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练习

教具:

民族服饰、饰品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了解学生搜集资料情况。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一首歌曲咱们一起听一听。在听歌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仔细听歌曲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如果你会唱,也可以轻声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都很好,我们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团结的大家庭。这56个民族有着各自的文化底蕴和习俗。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各民族不同的民族服饰。(出示课题:多彩的民族服饰)

三、知识渗透

1.交流欣赏。

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一些资料,有关民族服饰的图片,了解这个民族的名称并试着说出他的服饰特点。谁来说一说?(提示同学们要他细听,教师适时总结。)

2.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自己搜集的资料与学生一起欣赏交流。

3.总结过渡。

通过我们的交流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族服饰有的华美、艳丽;有的古朴大方;有的文静素雅。它反映出各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风貌,被形象地誉为: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这么多彩的民族服饰你们想不想用灵巧的小手表现一下?

4.技术指导。

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分析绘画表现技法:用的什么方法?是怎样画的?

5.学生分析作品,自主探索。

(1)绘画方法:设色法和线描法。

(2)探索绘画过程。可以先勾轮廓再局部添画。可以先确定位置然后从局部开始画。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自己搜集到的民族人物图片画下来,表现出服饰特点。至少画一个人物,可以是半身和也可是全身的。注意刻画人物表情。

2.构图饱满,注意比例。有时间可以为他画出背景。

3.如果你没有搜集到人物照片,可以用同学的图片或老师的图片。

4.教师辅导学生作业。

五、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从民族名称、服饰特点等方面介绍自已的作品,然后同学们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六、课堂延伸:

《多彩的民族风情》教学设计 篇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

多彩的民族风情

广元市利州区袁家坝小学 孙小娇

二〇一四年七月 多彩的民族风情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

广元市利州区袁家坝小学 孙小娇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第2课《多彩的民族风情》。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学生生活实际离少数民族的生活较远,对少数民族的风情了解不多。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很感兴趣,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多彩的民族风情》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个活动主题,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对民族饮食、服饰、节日文化进行主动探索,发现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进而转化为增进民族团结的动力和行为。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2、体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搜集、运用资料及小组合作的能力。

3、理解、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理解、尊重各民族的朋友和他们的风俗习惯。教学难点:

1、我们面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汉族人,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较陌生,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我国民族众多,而且都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教学资源丰富,但难以取舍。

六、教学方法

结合本课的实际的情况,我确立了“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广泛分享”的教学方法。

七、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关于民族饮食、节日、服饰的课件; 视屏《孔雀舞》;歌曲《爱我中华》。

2、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民族饮食、服饰、节日的文字、图片资料。

八、教学时间: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课前初探

布置学生采用不同方式搜集民族风情的相关资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如民族服饰、饮食、节日等。

(二)、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舞蹈,出示《孔雀舞》。舞蹈欣赏完了,你有什么感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舞吗?它是哪个民族的?

2、师:这就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风情,真是太美了,让我们都深深地陶醉了。今天,我们就走近这多彩的民族风情,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考察,相信一定会让你流连往返。(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傣族的《孔雀舞》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三)、小组交流,共同探究

1、师:我发现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通过刚才的了解,同学们 搜集到的资料大约有民族饮食、民族服饰、民族节日三个方面。现在我们进行分组,你愿意交流哪个方面就到哪一组去吧。

2、老师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在小组里充分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选出你们认为最有价值的资料,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可以展示图片、实物,也可以现场讲故事、唱歌、跳舞、表演等等。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深入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针对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引导。【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目的在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培养学生整合、利用资料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汇报展示,丰富认识 活动一 :民族服饰大舞台

1、师:同学们讨论的可真热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呢?民族服饰小组。(在他们展示的时候其他组同学要认真听,也可以进行补充。你们打算用怎样的方式来展示?)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民族服饰的图片、照片,也可以是自己做的、画的服饰,还可以穿上民族服饰唱歌跳舞,或讲述相关传说、故事等。

3、看了同学们展示了很精美的服饰,老师也忍不住想来秀一秀,大家请看课件(图片)。

4、师:藏族人民穿的藏袍,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只穿一只袖子吗?

(生谈。)师:对,你说的很正确。藏族人民穿藏袍只穿一只袖子是为了适应当地高原气候,这样既可以保持正常体温,又方便右臂操作散去一部分余热。

5、师:我们的民族服饰的确绚丽多彩,欣赏了那么多民族服饰,你有什么感受呢?生谈感受。

6、师小结:是的,这些民族服饰色彩之多、花纹之多、饰品之多。只有我们中华民族才有这么丰富的民族服饰和民族服饰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民族服饰的共同特点:色彩多、花纹多、饰品多。让学生充分感受少数民族的丰富多彩的服饰,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的热爱之情。】 活动二:特色食品一条街

1、师:听了服饰小组的汇报,其他两个小组也跃跃欲试了,谁接着来展示,饮食小组,你们准备用怎样的方式来展示?

2、生可以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民族特色食品的特点、故事等,也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食品陈列出来,请师生欣赏、品尝。其他同学可以询问这些特色食品的做法和吃法。

3、师:你们小组的成员真是搜集资料的高手,不仅了解了那么多少数民族的特色食品,还了解到了藏族人民喝酥油茶的习惯,老师向你们竖大拇指。老师也搜集到有关民族饮食的资料,一起来看:课件(图片)。【设计意图:老师进一步补充有关少数民族饮食的资料,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饮食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少数民族的饮食可真多、真丰富啊!】

4、小故事: 我国少数民族的饮食真丰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食品。如果你去少数民族家中做客,你会怎么做?下面来看一个小故事,课件 :放学了,奶奶去接小强,说:“小强,奶奶带你到回族阿姨家做客,好不好?”小强说:“好啊”奶奶说:“那我们走喽。”他们很快来到了回族阿姨的家里,阿姨说:“欢迎小强来做客,你想吃点什么?”小强说:“我想吃猪肉炖粉条!”此时,回族阿姨的脸一下变得很难看,她生气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做?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5、生谈。

6、师小结:我们去民族之乡做客,吃着美味的食品,别忘了尊重他们的饮食习惯,这样大家才会吃得更开心。【设计意图:设计这个小故事让学生懂得少数民族饮食习惯各异,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这样各民族才能相处的更加融洽、和谐】

活动三: 传统节日体验广场

1、师:民族节日小组,现在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你们准备用怎样的方式来展示呢?

2、学生展示不同民族过节日的图片,介绍节日的由来、节日习俗,如藏族的藏历新年、怒族的仙女节、苗族的斗牛节、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歌婆节等。

3、老师补充: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才明白泼水节的由来,老师真钦佩 5 那 7 位姑娘的勇气啊,你们想不想再来体验一下泼水节的盛况呀?请看课件《泼水节》。从这个图片中,你体会到什么呢?(生谈)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们在一起相聚的时候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及习俗;懂得应该尊重各民族的节日习俗,有利于各民族团结。】

4、你们小组搜集的资料可真多。老师也搜集到一些,请看(课件出示)A、这是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上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射箭。

B、这是彝族的火把节,他们过火把节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希望长出的谷穗都像火把一样粗壮。

C、瞧,藏族人民正载歌载舞过新年呢!

D、这是基诺族的成人礼,是最有民族特色的礼节。

5、师:同学们,欣赏了那么多少数民族的节日,感受如何?(生谈)

6、小结:是啊,56 个民族 56 种风情,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魅力,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四)、感悟深化,提升认识

1、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饮食,欣赏了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体验了多姿多彩的民族节日,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顾、感受、交流,充分体会到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增强了学生热爱少数民族,进而热爱祖国的情感。】

2、这真是多彩的民族风情啊!我们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着多彩的民族风情,56个民族就像兄弟姐妹一样,我们亲如手足,我们血肉相连,记得有一首歌是这样写的:56个民族 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来,同学们,让我们为了祖国唱起来,跳起来吧!播放歌曲《爱我中华》。【设计意图:大家随着振奋人心的《爱我中华》视频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升华情感,为多彩的民族文化感到骄傲、自豪,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五)、课后实践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有关民族风情的资料如手工艺品、民族建筑、民族乐器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体验。

十、板书设计

多彩的民族风情

民族服饰大舞台

特色饮食一条街

上一篇:一封写给朋友的信下一篇:社区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主持词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