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局食品生产(精选8篇)
近年来,我们金湖质监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在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一系列指示、部署和要求,始终把“从源头抓质量”作为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安排,周密部署,严格落实,推动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食品质量安全总体上有了明显好转,重点食品、重点区域得到了有效治理。现将有关监管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我县现有5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得了59个产品单元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证率达100%,与10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签订了责任状(原为11家,其中1家在我局的帮助和指导下,于今年8月份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承诺书签订率实现了100%;我县另有5家生产食品相关产品的企业:食品用塑料包装用品企业4家,其中3家获得了3个单元的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1家企业正在申办之中;还有1家餐具洗涤剂企业也获得了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
二、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制度,确保辖区食品质量安全
1、强化认识,明确责任,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责任感
今年以来,我们顺应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新形式、适应新职能,将食品安全监管作为发挥职能作用,服务群众生活,实践执政为民理念的表现形式,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初步建立了企业自律、社会监督、行政监管于一体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主要是加强领导,强化认识。在全体质监人员中强化食品安全情系千家万户、事关大局的认识,专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的食品质量安全。
2、构建严密的监管网络。
针对我县食品生产企业分布广、数量多、规模小的实际情况,为预防在任何环节出现问题,我们按照上级要求,首先构建了严密的监管网络体系。一是明确责任,健全组织。为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制,党组与科室、局长与科长,层层签订了《责任状》,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针对我县食品生产企业面广分散、管理难度大的状况,我们实行了辖区责任制,将责任落到科室、到具体人员。同时,在各职能科室实行了责任分工,明确了各科室的职责范围,做到了层层责任明确;二是严格落实辖区监管责任制,严格巡查制度,落实相关责任,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辖区分管负责人,并根据企业的违法情况,进行教育、要求整改或处罚。与此同时,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抽调专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不定期突击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仅处罚生产厂家并按要求追究辖区负责人的相关责任,从而进一步强化全体质监人员的责任意识。
3、建立严格的监管责任制
在实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我们全面实施了“两书三进四定”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两书即局党组和各职能科室的《食品安全责任书》、食品生产企业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目前已经同50家企业全部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三进,即进村、进户、进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档案,实施巡查、回访,清楚地掌握食品生产企业的第一手资料,实行动态管理,严格落实巡查制度,认真填写企业巡查情况记录表;四定,即实施定区域、定企业、定人员、定责任的管理模式。监管责任人负监管第一责任,具体负责所监管企业的档案建立、定期检查、年审、巡查、回访、不合格处理等,并不定期的进行汇报。
其中的2家已经符合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条件,另有1家已经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其余7家经过改造已经符合有关的规定,经过检查可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6、是全面加强对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工作。
对全县的食品生产加工5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3家食品包装物企业,我们采取不间断的巡查和暗访、回访等方式,对企业及产品进行跟踪,并建立企业信誉档案,全面加强企业的电子监管工作。今年1到9月份,我局共出动监管人员300多人次、120多车次,对全县的51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3家食品包装物企业和10多家在册的小作坊进行巡查、暗访,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下达整改通知书,帮助企业整改,截至目前,共巡查企业230多家次,发现问题28个,下达整改通知16份,回访企业16家,移交稽查部门4家。同时积极做好获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自查报告工作。目前已经按照续时进度,完成了1到3季度29家企业的33个产品单元的自查工作。
7、是开展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示范单位申报工作。
今年上半年为了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我局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了食品生产示范企业申报工作,通过申报示范企业,全面提高企业对内部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经过企业申请,现场评审,公示等阶段,最终“江苏省农垦米业有限公司宝应湖米厂”等5家企业获得了“金湖县食品生产示范单位”荣誉称号。这一措施,成为“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过程中的亮点和加分点,为“食品安全示范县”顺利通过验收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举动,也受到了省、市局的肯定。
8、加大帮扶力度,促进企业提高
为企业搞好服务是我们质监部门的重要职责,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我们
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
一是开展专项整理,制定整顿方案,对不符合国家标准、卫生规范要求的企业进行整顿;近期,我局将在已有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整治工作:认真对照《关于发布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产品目录的通知》(金政发[2008]3号)和省局发布的《江苏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基本质量安全卫生条件要求》等有关规定,对于在监管过程中达不到条件或者不再属于监管范围的对象,将发布文件进行吊销或者注销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同时报送县政府进行备案。
二是加强帮扶指导,帮助企业提高水平;在今后的监管中,我局将进一步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对存在问题的企业,采取“重教育、轻处罚”的工作原则,对于存在轻微问题的企业:先对企业进行教育,同时下达责令整改的通知书,要求企业进行当场整改或者限期整改,同时对整改的情况进行现场核实。
三是加强巡查,防止问题发生;今后的工作中,将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年初制定总的巡查工作计划,将巡查情况分解到季度、到月;然后每个月将巡查的工作开展情况详细分解到周、到日、到具体人。每个月将巡查的情况书面报告给市局有关处室和县食药安委办。
服务食品企业助力行业发展
淮安目前共有获证食品生产企业近700余家, 其中食品生产企业642家, 食品添加剂企业20家。全市食品相关工业产值已近500亿元, 淮阴区还成为全国食品工业百强县区。
主动帮扶特色产业。盱眙凹凸棒粘土是淮安市知名地方特色资源, 但凹土食品添加剂产业的发展长期受困于相关标准缺失、发证检验机构不明、无法合法生产的窘境。市质监局为此主动对接当地凹土协会及领军企业, 积极向上级争取, 为企业摆脱困境呼吁奔走, 促成了该产品食品添加剂国标的较快出台。相关条件成熟后, 立即组织企业集中申报生产许可。2013年, 全市已有10家凹土食品添加剂企业在质监部门的帮扶下, 在较短的时间内拿到了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
跟踪服务重大项目。淮安旺旺食品有限公司是淮安市近年引进的一家大型台资企业, 自2006年在淮投产以来, 已由一个厂区发展成为占地400亩、拥有39条生产线、可生产20多种旺仔系列畅销产品的工业园区, 从原先的仅有一个产品获得许可到现在已累计持有7张食品生产许可证, 2013年产值已近20亿元, 上缴税金2亿元。市质监局多次在企业发展关键时期带领企业赴省汇报, 争取上级关心;主动帮助企业协调相关部门, 争取产业政策批文;开通绿色通道加班加点开展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原料批批检验。企业成立至今以来4位历任厂长均先后致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对质监部门的优质、高效、超值服务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组织企业交流树立行业形象
为更好地服务食品千亿元产业, 引导和推动规模食品企业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市质监局经常分行业选择规模食品企业开展“学习先进经验, 互相促进发展, 提升把关能力”经验交流活动, 为企业牵线搭桥交流学习。通过相互走访, 相互交流, 不断提升市食品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 促进全市食品产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质量月”期间, 还结合消费热点, 组织全市4家乳制品企业开展了出厂检验能力比对活动, 使各乳制品企业的检测能力和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比对活动得到了真正的提高。同时及时通过媒体对外通报比对信息, 引导社会力量共同监督, 树立了淮安乳制品行业的正面形象。
借力高校资源扶持小微企业
在前几年和淮安技师学院合作设立培训基地, 全面培训食品企业检验人员培训班的基础上, 去年, 淮安质监局拓宽思路, 和本地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合作, 建立培训平台, 针对全市获证食品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管理水平较低的现状, 对食品小微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免费培训, 提升其主体责任意识及守法意识。培训中, 邀请该校食品学科方面的专家针对某类食品生产加工中可能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深入讲解, 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受到中小食品企业的一致欢迎和好评。同时积极帮助高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对接, 在技术攻关、人才招聘、业务合作等方面为双方提供方便。通过该方式, 动员更多的专业人员投身到食品监管工作中, 形成了合力。
开展技术攻关解除潜在风险
粉丝产业是淮安市淮阴区的重要特色产业, 但在其悠久的生产历史中一直使用食用明矾作为加工助剂。而按照国家最新标准的规定, 食用明矾在粉丝生产中不准使用, 我市众多粉丝企业为此陷入困境:不用明矾无法生产, 使用则产品铝含量全部超标, 将被严查重罚。为保护传统产业并扶持壮大, 淮安质监局一方面针对粉丝生产中滥用添加剂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技术监管优势, 依托国家级盐化工质检中心成立由博士领衔的技术攻关团队, 研制无矾粉丝生产技术, 组织技术人员和粉丝生产企业多次赴外地学习生产工艺, 省、市质监局领导多次深入一线调研企业现状, 指导研发、帮扶工作, 最终成功研制出了无矾粉丝的生产技术并投入批量生产, 解决了粉丝企业违规生产的风险, 传统地方特色食品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深入监督抽检提升质量水平
在积极调动社会资源, 齐抓共管食品安全的同时, 质监部门还注意积极推动内部管理创新, 通过深入实施行政监管、稽查执法、技术机构在食品监管上“三位一体”, 举全系统之力服务食品行业, 共保食品生产安全。
提前介入许可提速。与其它行政许可模式不同, 食品生产的行政许可环节多、时限长、要求高, 最终还需省级审批。针对该现状, 市质监局通过内部流程再造, 大力推行前期介入、主动服务, 帮助企业节省成本、尽可能自加压力压缩行政许可时限。全市食品生产平均行政许可时限较法律规定压缩了20%, “阳光质监, 金质服务”的品牌得到企业广泛认可。
全面施行“放心生产”工程。全年共立案查处食品类案件151起, 罚没金额127.6万元, 其中移送公安部门案件3起, 案件查处率100%, 近百家企业食品安全风险因素和隐患问题得到排除和控制。市政府先后有2位副市长批示肯定质监部门的食品监管工作。
2008年6月,24岁的余伟从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分析专业毕业。这年10月,他回到家乡,考进了家乡地级市的质监局,成为一名公务员。
很快,余伟被分配到质检科,负责该市企业产品质量检验。他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一些黑心的不法企业无所遁形。
余伟刚上班时,正好遇到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发。他第一天上班,检验科吴科长对他说:“现在食品安全形势严峻,我们就需要你这样的专业人才啊!”
办完报到手续,余伟便投入到工作中。质检科设备简陋,唯一值钱的就是那台为检测三聚氰胺添置的色谱仪。
科里每天派专人去全市的乳制品行业取样、分析。三个月内,质检科就承检了1900多批次的样品。质监局根据检测结果,查处了一批三聚氰胺超标、违规的乳制品和饲料生产企业。
2009年2月,乳制品行业第一阶段整治结束。质监局局长方坤宣告整治成功,并在大会小会上夸余伟专业知识扎实,技能过硬,暗示要重用他!
上班才半年,就被领导夸奖,余伟激动不已,他下定决心,好好干,让百姓吃到更放心的食品。
三聚氰胺事件影响渐渐接近尾声,质监局工作恢复正常。2009年4月初的一天,余伟和同事老廖到江北区的企业抽检。
他们抽检的是一家卤制品厂,其拳头产品“咯咯叫”牌真空装卤鸡,在全国销量非常好。余伟一进厂,就要去车间抽检,老廖赶紧说:“不用了,待会让他们到车间拿点样品过来看看就行了。”
抽检不是要下到车间亲自取样吗?见余伟一脸不解的样子,老廖白了他一眼,余伟也不好再说什么。那天他们检查的样品完全合格,但余伟的心里却打了一个问号。
一天,余伟在超市买了一包该企业真空包装的卤鸡,看上去色泽鲜艳,非常诱人。凭经验,他觉得该卤鸡有问题!他赶紧拿到化验室检测,竟然发现该卤鸡中含有胭脂红染色剂!
这令余伟惊出一身冷汗,他向老廖报告了此事。没想到,老廖看了化验单说:“里面的胭脂红只有万分之五的含量,这在安全值范围内,没关系。”
2005年“苏丹红咸蛋”事件后,国家就明令禁止在卤制品、腌制品中使用苏丹红、胭脂红等有致癌作用的染色剂,更没有安全值这一说法。余伟觉得事关重大,立即将此事反应给质检科吴科长。吴科长立即抽调人手重新实地抽样化验,结果出来后,立即上报给局长。最后,质监局对这家卤制品厂做出罚款五万元,停产整改的通知。在质检科的例行会议上,吴科长表扬了余伟,而坐在一旁的老廖则把脸拉得老长。
一天中午,余伟听见吴科长的办公室里吵吵嚷嚷的,原来是市里分管企业的一位汪姓领导冲着吴科长发脾气道:“你们今年的经济任务还想不想完成啊?三天两头找企业的茬,还让不让地方发展经济了?”吴科长在一旁不停地说着抱歉!
余伟十分不解,他问同事方丽:“现在市质监局不是实行省质监局垂直管理了吗?咱们正常查处,吴科长怎么不能在他面前理直气壮一些?”
28岁的方丽已经工作几年了,她开导余伟说:“这你就不懂了,虽然是垂直管理,可省质监部门的领导是谁呀?还不是地方政府!再说了,咱们还不是得靠企业才能生存下来……”
经过一番聊天,余伟这才明白,市质监局虽然人、财、物由省局直接管理,但与地方政府仍然有监督协调关系。省局财力有限,每年给市局下达年度经济任务,而且市局有大量外聘人员,他们的工资和奖金,也要靠收费和罚款解决。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就是质监局的衣食父母……
想起刚进质监局的志向,余伟的心情十分沉重,更让他难受的是老廖在质检科处处排挤他,他每次到企业抽检也会遭到百般阻扰。余伟十分郁闷。方丽开导他说:“你别再管那么多事,食品安全问题又不是我们一个部门能解决的,你操得完那么多心吗?”余伟听了久久不语。
遏制违规企业有多难
2009年12月,在质检科新一年的工作例会上,吴科长传达了上级对部门的要求,2010年的部门经济创收任务为95万。开完会后,全科上下形成一片抓经济的态势,四处抽检、罚款。
2010年1月,海南毒豇豆事件发生后,质检科的全体人员放下经济创收任务,扑到各个菜场抽查豇豆。3月,沸沸扬扬的地沟油事件发生后,质检科又忙着进行蔬菜和食用油的抽检。
余伟对质检科这种曝光了就严加抽检,没事就以完成经济任务为主的工作方法提出质疑,可是吴科长也很无奈,他说:“监督失职,大家要挨骂;可完不成经济任务,大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余伟感觉在质检科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2010年2月,他参加了质监局执法科的考试,通过了ISO22000和HACCP(食品安全质量体系标准和国际食品安全保证体系)的证书,还考取了地方法制部门实施的执法考试。
4月,余伟申请调入监督科,监督科负责对全市工厂质量技术监督,为企业核发生产许可证,余伟认为这样就可以从源头堵住食品安全问题。
5月初,一名港商收购了市里一家倒闭的制药厂,重新生产某品牌氨基酸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也是属于技术监督局重点督察的项目,戴科长将这家厂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发放工作交给了余伟。
余伟在核对报批资料时,发现该厂的工艺流程、设施落后;去该厂检查了设备后,发现他们还在使用原制药厂50年代的机器。这种生产条件,根本达不到国家保健食品安全生产标准。余伟决定暂缓对该厂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
此后,不断地有人找到余伟说情,目的是希望他能尽快将这家厂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批下来。这让余伟更加肯定:该企业一定有问题!
5月12日,一个在报社当记者的同学告诉余伟,该企业生产的保健品,早就被深圳质监局查封,因为他们违规在保健品里添加了一种叫“他达拉非”的壮阳药。余伟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决定收集材料向上级报告。
这天,余伟想再次去该厂车间检查。质监局要进入企业检查,必须得到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文字批示,可这一次他的申请遭到拒绝。相关负责人不耐烦地说:“我们好不容易招来商,人家在做产品研发,频繁去打扰不好啊!”
想去检查遇阻,余伟立即将这一情况向戴科长反映,建议组织相关部门将该厂查封。可戴科长叹了口气,无奈地说:“市里领导刚给我打电话,让我们配合招商引资,尽快让该厂正常生产……”
余伟郁闷不已,难道明知道企业有问题,也要看着其祸害百姓?见余伟一副不死心的样子,同事黄海军劝道:“你别死心眼了,如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本市一大半的企业都无法生产,那地方经济如何搞上去?咱们基层的质监系统,都要看地方政府脸色,地方政府要经济指标和政绩。如果质检和企业过不去,就等于和政府过不去。你说,和政府过不去,咱们还有饭吃吗?”余伟彻底无语了。
碰了一鼻子灰的余伟没有泄气,他仍然暗中收集着资料,并通过在该厂做工的远房亲戚,拿到了首批氨基酸口服液的样品。
经化验,结果显示:该保健品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低,其中壮阳药他达拉非占总量的5.5%。国家规定,保健食品中严禁添加他达拉非。
余伟对这家保健品企业的不断追究,遭到了不明报复。一天晚上,他刚进家,就听到哐当一声,母亲尖叫起来,他赶紧跑过去一看,他家靠路边的玻璃窗全被砸碎了,幸好母亲离窗户有点远,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赶紧查看楼下,可砸窗户的人早已没有了踪影。
6月的一天,余伟在回家的一条小路上被人蒙住头打,他奋力挣扎。这时,迎面来了一辆摩托车,歹徒才将他扔到地上,余伟才幸免于难。
事情的发展让余伟不寒而栗,他决定将所掌握的资料交给戴科长和质监局的方局长。方局长看到这份报告后,非常震惊,要知道,该产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成分,极有可能对服用者造成致命伤害!
方坤局长顶住来自地方的巨大压力,将该保健品企业作为查处违规的典型,并邀请了电视台进行曝光。在质监局不懈的努力下,该保健食品企业终于得到查处。
可这个不富裕的地级市,又一笔外来投资流产了,质监局一笔到手的收入也飞掉了,大家私下在议论:这年的奖金估计都成问题!余伟成了督查科的名人,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
质监员成食品安全“扑火”员
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的奶粉卷土重来,从7月开始,甘肃、河北、山西、黑龙江等地,相继查出百余吨三聚氰胺奶粉后,公众的容忍度到了最底线,各大媒体纷纷对质监部门表示质疑。
由于质监局又开始重点盯查三聚氰胺,余伟重新进入检验科。在质监局的质检科、监督科干过后,余伟更加感觉到食品监管的难度!
9月,在该地区的网络论坛上,有一个帖子引起极大关注,帖子称本市最大的一家白酒生产企业,生产的白酒大多是用酒精勾兑!这个帖子立即在网上疯转,成为全市热点事件,市委书记批示:立即查处。
质监局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可余伟发现抽取的近百瓶酒样品中,合格率达到99.3%,而且排除了酒精勾兑的可能性。但当他们公布这个消息时,市民都不相信。
后来,经过公安机关侦查,发现这个谣言是从另一家白酒生产企业传出,并找人在网上发布,目的是打击该白酒品牌。真相虽然揭晓了,可质监局依然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原谅。
就在余伟迷惘时,2010年11月,市质监局开展了整风肃纪运动,并查处了一批违规违纪人员,其中就有老廖。干了12年的老廖被辞退了,走的时候,他跑到科长办公室声泪俱下地哭诉:“我一个雇佣人员,每个月工资才一千多块钱,完不成经济指标还要扣款,我不捞点钱怎么活……”他的话让在场的一些同事心情非常沉重。
令余伟欣慰的是,2010年年底的市质监局大会上,方坤局长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以后所有聘用人员的待遇和正式公务员一样,而且从2011年开始,市质监局不再有强制性经济任务,其工作重心以服务、监管为主。如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一般以帮助企业整改为主,扶持企业恢复生产。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各地方政府政绩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2011年起,余伟明显感觉到工作上的阻力小了许多。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信心十足地说:“刚进质监局的时候,工作处处受阻,现在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我相信我和同事一定会通过努力,实现当初进质监局的志向,让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不再忧虑!”(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一是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咨询日宣传教育、入基层入企业宣讲活动、组织警示教育、电子屏滚动播放“安全生产月”宣传标语等方式,营造浓厚学习宣传氛围。
二是开展安全生产“谈心对话”活动。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分别与特种设备行业、食品相关产品等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开展谈心对话活动,传达贯彻安全生产重要讲话精神,敦促企业责任人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了解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服务和帮助企业解决安全生产困难。
三是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各单位相继开展火灾或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对应急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四是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加强对重点目标、重点部位、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场所等地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有针对性的堵塞漏洞、补齐短板。加强对危险物品仓库、计算机房、配电室、档案室、财务室等重点部位的检查管理。
五是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活动。组织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和“打非治违”等活动,推动特种设备重点工作的落实。督促使用单位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做好日常检查保养,及时排除隐患;做好危险化学品压力容器以及车用气瓶充装站的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等工作,突出对大型商场、酒店、车站、医院、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使用的电梯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紧盯报废气瓶处理,严格规范报废气瓶处理,加强报废气瓶管理工作,防止报废气瓶流失造成安全隐患,坚决做到“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边、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提高风险管控和事故防范能力,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
【发布文号】苏政办发〔2005〕105号 【发布日期】2005-09-19 【生效日期】2005-09-1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江苏省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质监局等部门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
(苏政办发〔2005〕105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质监局、省农林厅、省卫生厅、省工商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九月十九日
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05〕10号)以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组织传达学习贯彻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认真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的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省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为重点,对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业进行全面普查和集中整顿,加强源头治理、严格行政许可、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日常监管、狠抓责任落实。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实施食品安全长效监管,努力提高我省食品工业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整顿目标
通过整顿,使我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不符合卫生标准和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得到及时查处,食品生产秩序明显好转,食品安全事故明显下降,监管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三、整顿内容 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监督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加强产品出厂检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与质监部门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强化企业法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助剂购买和使用情况台帐,完善食品生产管理制度;强化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等食品用具的监管,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等非法生产经营行为,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要坚决依法取缔。
四、整顿步骤
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5年9月底前)
由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等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成立专门协调机构,制定整顿方案,结合本地区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整顿措施,并及时进行部署;组织食品生产加工业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提高他们的诚信守法意识和自查自纠的自觉性。
(二)普查建档阶段(2005年8月-12月)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工作的通知》(苏政传发〔2005〕97号)精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组织和实施普查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普查工作的领导,相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落实专人作为普查工作联络员,居委会、村委会应安排专人配合普查人员一起,深入每一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普查工作。通过普查,摸清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掌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现状,找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找准监管工作的突破口。具体普查工作按省质监局制定的《江苏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工作方案》组织实施。
普查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汇总普查结果,向省政府作出专题报告,全面分析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现状,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整顿措施等,为集中整顿工作提供依据。普查的资料要作为全省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信息资料,为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监管工作及时提供信息。
(三)集中整顿阶段(2006年1月-6月)
在对企业进行普查的基础上,对存在不同问题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整顿措施。
1.扶持一批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对质量法制意识较强,切实履行法定质量义务,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理念,信守质量信誉,推动质量诚信自律机制形成,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企业,要给予大力扶持并鼓励其创建“质量诚信企业”;对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出厂的产品未出现批次质量卫生不合格,在市级以上监督检查中产品连续合格的,要给予大力扶持并鼓励企业培育“质量信用产品”。政府相关部门将定期向社会公布已取得“质量诚信企业”、“质量信用产品”称号的优秀企业、优质产品和优良品牌名单。
2.整顿一批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对已经获证企业,产品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生产必备条件不够完善,产品出厂检验得不到保证,卫生条件与规定要求相差较大的,责令其停产整顿,限期改正。经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由质监部门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并提请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依法取缔;对未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要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定期监督检验和强制检验。一旦发现严重不合格食品,责令企业停产整顿。经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由当地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依法取缔。
3.关闭一批不具备质量安全条件的企业。没有取得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均属于无证照非法生产经营企业,一经发现,卫生部门、工商部门要依法取缔;对未申请领取食品生产许可证和经审查不合格的企业,要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并由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对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严重违法行为,要依法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从重处罚,对已获证企业要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已申请但暂未获证企业一律不予核发生产许可证,并提请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依法取缔;切实加大执法和打击力度,及时处理一批涉及面广、数额大、影响恶劣的生产销售有毒有害、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伪劣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用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的大案要案,依法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关闭一批不具备食品质量安全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
(四)总结检查阶段(2006年7月-9月)
各地要按照确定的目标,组织力量对整顿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认真总结整顿的具体做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典型案例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措施。省政府将适时对各地整顿工作尤其是对省确定的重点乡镇的整顿情况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情况。
五、整顿要求
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由省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质监、经贸、农林、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监管、环保、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相互配合,做好协调工作,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协调解决整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乡(镇)、街道等基层行政组织要负责做好辖区内的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落实监管责任。
质监部门要认真做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工作,并牵头做好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卫生的日常监管,严格实行生产许可、强制检验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厉查处生产、加工不合格食品及其他质量违法行为,并将食品生产许可证发放、吊销、注销等情况及时通报卫生、工商等部门。
工商部门要认真做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工作,查处食品虚假广告、商标侵权、无照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负责依法吊销违法企业营业执照,并将营业执照发放、吊销、注销等有关处理情况及时通报质监、卫生等部门。
卫生部门要依法实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卫生许可,主要是场所的卫生条件、卫生防护和从业人员健康卫生状况的评价审核。严厉查处无卫生许可证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并将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吊销、注销等情况及时通报质监和工商部门。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工作。经贸、农林、环保、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切实承担好相应领域的整顿任务。食品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要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及时通报情况,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积极探索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执法机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测和重复执法。
省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部门适时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整顿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做到一月一重点,一月一督查。新闻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及时报道整顿成果,曝光典型案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六、成果巩固
各地要在整顿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业的日常监管,常抓不懈,巩固成果。
(一)建立食品生产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根据国家关于建立“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的要求,建立食品生产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不断完善食品生产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分片划定监督范围,明确责任,实行“四定”,即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二是按照分类监管原则,突出监管重点,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日常巡查、对食品市场实行日常检查,通过监督抽查、定期监督检验、强制检验、生产许可证年审、企业整改回访等措施,确保监管职责履行到位。三是监管重心下移,以乡镇、街道为基础,以居委会、村委会为重点,依靠“三员”,即专业监督员、政府协管员、企业信息员,实行协同监管,充分发挥乡镇(村委会)、街道(居委会)的监管作用。四是以小作坊、小企业、城乡结合部食品加工点为重点,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
(二)加快食品质量信用体系建设
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全省食品质量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建立食品质量信用记录制度。全面记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守信记录和失信记录。二是建立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对企业的质量信用等级进行客观的科学评价。三是建立企业质量诚信激励制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质量诚信企业、质量信用产品不断涌现。四是建立企业质量失信行为惩戒制度。加大对质量失信行为惩戒力度,提高失信成本,让失信企业寸步难行,从而激励社会成员遵守质量信用规则。五是建立质量信用信息发布制度。按照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向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提供适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关信息,通过“诚信江苏”网站,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布质量诚信企业名单、质量信用产品名单、质量严重失信企业名单以及质量监督检查严重不合格产品名单。
各地要注意掌握工作进度,及时将整顿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整顿成果上报省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质监局,联系电话:025-85012055、85012056),重大问题和大案、要案要随时报告。在集中整顿期间实行月报制度,每月5日前,各地要上报上月工作进展情况。整顿工作结束后,各地于2006年9月30日前上报整顿工作总结,由省质监局汇总后报省政府。
为更好的开展食品安全工作,增强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参与意识,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201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食安办〔2012〕9号)和《关于组织做好2012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质检办食监〔2012〕393号)要求,6月10日至17日,莲花县质监局认真组织部署,围绕“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宣传活动主题,突出宣传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莲花县局领导高度重视此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组织工作人员开展宣传周活动。为开展好此次宣传周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方案具体,目的明确
围绕此次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结合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莲花县局制定了详细的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
6月10号在莲花县广场开展大型市场宣传咨询活动,以悬挂横幅、办理黑板报、设立展板、现场咨询、印发食品安全宣传材料、实物比较等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视角、多角度的宣传,以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最大程度的扩大宣传面,大力营造人人关心、重视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6月13号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电视台、消费者和有关部门领导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现场观摩考察,近距离观摩食品生产、检验检测流程,了解食品安全技术保障措施,讲解实用的食品安全消费知识。
6月14号莲花县局组织了人员到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对企业员工进行了食品安全培训,重点讲解了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要求及食品安全基本知识。
三、总结经验,完善监管机制
本刊讯 (记者蔚宏奎) 近日, 河南省食药局召开2015年全省食品药品法制和稽查工作会议。会议传达贯彻全国食品药品法制工作会议、稽查与投诉举报工作会议和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 认真总结2014年法制与稽查工作, 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 安排部署2015年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 扎实做好2015年法制和稽查工作, 在法制方面, 一要坚持依法行政, 打造法治部门;二要坚持科学立法, 推进立法进程;三要深化审批改革, 科学划分事权;四要强化执法监督, 提升监管水平;五要加强复议应诉, 化解矛盾争议;六要加强法治宣传, 抓好“六五”普法。
2005年经国家批准“方正大米”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来,“方正大米”远销东南亚,在国内各大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今年的方正大米在本产区销售价格每公斤高达5元,农民的水稻每公斤可达3元,甚至一度供不应求。
方正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为了保护好这一优质产品,提高“方正大米”的科技含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把“方正大米”产业做大做强,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产业化生产模式,在2010年的“春雷行动”工作中,加强了农业标准化工作力度,研究制定了“方正县水稻生产四化方案”。
一、产加销一体化
在3月20日,方正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抽调16名骨干人员分别深入各乡镇、各村屯、各粮米加工企业,组织各村同企业签定产销合同,种子品种由企业选定,农户种植后由企业收购。
二、种植标准化
方正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3月25日,会同方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深入到方正县8个乡镇,举办了“水稻生产技术培训班”,贯彻落实了《水稻超稀植栽培技术规程》,目前标准化种植覆盖率达到了100%。
三、稻田方田化
在4月8日,方正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会同方正县农机局在会发镇召开了水稻方田化现场,这次会议由农机部门选定454型拖拉机进行现场整地,并确定了2个乡镇、10个村、50户农民做为示范区户进行示范,要求池田面积不小于1000m2,平整程度达寸水不漏泥,提高种植面积。
四、生产机械化
预计在5月25日准时召开机械插秧现场会议,要求水稻生产全部达到机插机收,减轻劳动力。
为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方正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还从吉林省农科院为农民引进了“水稻旱育苗”,采用透气膜生产技术,此项技术在方正县宝兴乡、德善乡选定10家农户建立了示范基地。这项技术可免去秧田农药的使用,不用大棚育苗,每公顷可节省220元,苗壮无病害,分孽率强,省工,每公顷可增收50〜70公斤。
【质监局食品生产】推荐阅读:
质监局食品总结09-11
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情况汇报07-16
质监局管理制度07-10
质监局项目发展工作报告07-10
县质监局服务承诺书07-18
质监局加强诚信监管工作报告06-23
市质监局依法行政工作汇报09-25
质监局瘦肉精整治行动总结10-15
xx年度质监局述职报告10-25
质监局农业标准化工作总结的情况报告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