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效练习设计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堂有效练习设计(共8篇)

课堂有效练习设计 篇1

一、课题基本情况

在2012年3月我们课题组成员参加了课题“初中化学课堂即时练习的有效设计”。从课题立项到实施已有一年多的时间,为了真正探索出一套中学化学学科创新教学模式,在实施中认真学习创新教育理论,用课改理念指导实践。实践中坚持遵循课题研究原则,公开教学研究,用课改理念反思教学。用课改理念寻找策略,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创新的学习活动中去。我们对课题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各成员深入教学一线积极开展研究,到目前,已初见成效,现将阶段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考察及网上研讨结合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考察等理论学习,获得强有力的理论支持;通过理论培训、网上研讨等形式沟通认识,分析提高。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确定实施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法或步骤。完成了学生学习方法问

卷调查情况与汇总,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资源归纳法:在实验或调查中要详细纪录,做好对照实验,要详细收集撰写论文时所要引用的数据和证据等,4、经验总结法:坚持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边修正、边引导等过程性研究,及时形成阶段性小结。

5、整合法:课题组全体成员,分工协作,集体汇总。

三、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

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开展工作。

3、在实验学校进行中学生学习方法问卷调查及分析。

4、确定子课题进行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在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的基础上,课题组确定子课题安排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经过课题组成员集体研究,确定以下课题为本研究课题的子课题:

1、以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有效教学为主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效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过程性学习方法、增加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4、以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为主题。

5、以探索有效教学模式或方式为主题。

6、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或成长为主题。

7、如何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1、积极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始终被这种气氛陶醉、感染、激励,由此而产生兴趣,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对初中生,创设质疑式情境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时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乐于参与,积极开动脑筋,创造的灵感和顿悟不断产生,探索出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能力,促进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2、采用多种手段,增强生物教学的趣味性,在趣味盎然的气氛中,更能促进教师落实教学设想。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学生的评判最有权威性,而灵活的教法则是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老师在课堂里起着主导的作用,要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等。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如启发式、诱导式、交流合作等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和学生实验,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上完一节课后,还兴趣盎然,并积极地去回味和反思。

3、挖掘教材中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开展课题研究。

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用”好教材,发挥好教材的特殊作用。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前提必须要先研究教材,从中挖掘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题有目的的开展。为此,实验学校的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边学习研究边实验边总结,采取“小步子”式的探索实验。

4、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课题组教师撰写了一些感悟、体会以及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要进一步借助于远程培训、网络教研、自学等途径努力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研究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更为突出问题:

1、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一年来,大家重课堂教学,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如对挖掘出来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没有进行整理;录像课及图片等是个空白。

2、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对本课题研究研究不够深入。致使课题研究只是蜻蜓点水式,有“动静”,无“涟漪”。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针对以上课题研究的一些现状,提出了今后课题研究的大致设想: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做课时,不妨可以把自己所带平行班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一师两法的“同课异构式”教学,然后进行及时的测评,用此方法进行多次反复后,再进行阶段性考评;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促进教师思想深层次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让课题研究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适当调整研究方向,使课题的研究目的逐步更加明朗,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加强各校子课题研究管理力度。下一阶段研究中实行各子课题小组负责制,建立课题组成员奖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使研究工作扎实开展下去。

3、进一步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内在规律和表象的矛盾,使学生学会由及里,去粗取精的学习能力。还应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知识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定要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强化实践研究。充分学习和自我研修,上好课题实验研究课,初步形成可操作的范例,完善操作要点。于2012年4月,各子课题组报送一节优秀录像课,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同课异构”观摩与研讨。

5、研究成果展示要及时

实验报告、论文、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学生作品和经验总结等。通过探究,撰写一些有价值的关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论文和实验报告,并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通过探究,能初步使实验学校里的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认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6、整理和归纳阶段性课题资料,建立课题分项档案。活动场景

设计、活动记录、活动照片、调查表、评价表和活动小结等的保存和整理。将选出的优秀录像课、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分类管理,并推荐参加区市级评选。

课堂有效练习设计 篇2

一、练习活动内容的呈现要有层次

练习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新知到运用新知的一个过程。因此, 在练习活动设计时要遵循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由基本到变式, 由低级到高级的原则。承认差异, 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 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最好体现。同时, 人人参与也是练习活动有效进行的一个显著特征。所以练习活动要面向全体, 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适应数学教学, 自主参与, 各有所得,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练习活动中得到最佳发展。在练习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思考, 运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或者顺应新的知识, 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才是有效的。例如在学习第七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后, 我设计了这样三步练习: (1) 口算210÷3、210÷30、40÷5、400÷50……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这种题型的规律。 (2) 不计算, 说说商是几。255÷40、348÷70…… (3) 计算并验算。这样层层深入, 让学生在练习活动中不断地质疑和顿悟。

二、练习活动设计的形式要多样

1. 注重情境创设

练习活动中充满了出人意料和富有情趣的细节, 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促使学生亲近数学, 喜爱数学, 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 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我认为在练习活动中, 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 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例:第三册“可能性”我是这样设计的:小动物们在森林中做游戏时, 少了一个黄球, 小白兔去大象爷爷家去借, 大象爷爷要考考小白兔, 拿出三个口袋, 要小白兔摸一次, 而且一次只能摸一个。三个口袋:1号装的红球和黄球;2号装的是红球和蓝球;3号装的都是黄球。你能帮帮它吗?同学们很感兴趣, 个个竖起耳朵听, 等题目出示后, 个个都说从3号口袋里摸一定能摸到黄球。我紧跟着追问:如果小白兔摸了1号或者2号口袋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学生马上就用不可能和可能准确描述摸球的情况。小白兔在大家的帮助下, 借到了黄球, 小动物们一起在做放球的游戏呢, 我们去看看好吗?出示放球的规则, 学生根据规则的要求开展了小组活动。整个练习活动的过程学生既认真倾听, 又积极操作, 学习气氛很活跃。

2. 开展游戏活动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水平不高, 要他们在很长时间做到集中精力是很难的。因此在新授结束后的练习活动中要设计一些能让人人参与的活动, 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快乐地在玩中学。在练习活动中我常用对口令。例:第一册“10的分和合”, “我说1”, “我说9”, “10的朋友1和9”;“我说2”, “我说8”, “10的朋友2和8”……第七册“角的度量”判断所给的角是什么角。先是师生对:师:“60°”生:“锐角”师:“98°”生:“钝角”……接着同座对口令:“70°”, “锐角”;“90°”, “直角”;“157°”, “钝角”;“198°”, “?”同座对不上来。这时引导大家讨论,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198°既不是锐角又不是钝角, 不是平角也不是周角, 它比平角大, 比周角小。这样的活动, 学生参与面较广, 人人得到锻炼。

3. 巧妙运用口诀

在口算两位数加和减的练习活动中, 用口诀帮助掌握估算过程, 效果很好, 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有两种情况:两个数相加, 个位没有进位, 十位上的数就是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的和, 有进位时, 再加1。如果不够减就退, 再减。十位上的数就是相减再少1。我在练习活动中用这样一句口诀:“看个位, 算十位。”口算加法例:44+38, 看位4+8有进位, 算十位, 4+3+1=8, 估算结果八十多, 口算结果82。口算减法:57-32, 看个位7-2够减, 算十位5-3=2, 估算二十多, 口算25, 又如57-39, 看个位7-9不够减, 十位要退1, 算十位4-3=1, 估算一十多, 口算18。借助口诀, 学生在练习活动中能准确口算出结果, 也提高了速度。

4. 增添开放问题

练习活动的设计还不能忽略拓展题及开放题, 因为它们可以引领学生去探究, 让学生觉得数学是奥妙无穷的, 值得我们去探究的。在学习中有很多的同学是喜爱探究的, 对新奇的问题, 对未知的数学领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我们不能忽略数学对他们的影响。要引好路, 在平时的练习活动设计中, 根据学习的内容、进度, 安排一些拓展题, 让他们了解数学的奥秘, 从中享受学习数学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三、练习活动的过程要注重交流和评价

学生通过练习活动找到了解题方法, 这时适当的交流和评价十分重要。学生交流时, 全体学生都要积极参与, 鼓励学生不仅讲述自己的想法与算法, 还要关心他人的方法。学生在讲自己解题的方法时, 不能仅仅局限在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更应是他与全班同学的交流。因此, 要让他讲给全班同学听, 也要让全班同学仔细听他的发言, 了解他的想法, 吸取他的长处, 评价他的算法, 鼓励他的成功。例:教学学生运用三角尺画角时,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三角尺画出多少度的角?首先学生想到45°、60°、30°、90°, 也有学生谈到利用一副三角尺能画出75°、105°、120°角等, 但有一同学说还可以画出15°角时, 同学们议论纷纷, 有的说不可以, 有的说可以, 有的沉默。这时他说出他的画法:他将三角尺的45°角与另一个三角尺的30°的角的一边重叠, 马上就出现30°比45°少出的一部分角, 他指了指说这个角就是15°角。我不禁向他竖起了拇指, 其他同学也毫不吝啬地把掌声送给了他。

课堂有效练习设计 篇3

一、转变教师观念

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数学练习还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然而现在的小学数学练习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平时课堂中,经常是“精讲多练、以练代讲”。在练习中还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练习题的安排常常也是机械重复的偏多,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熟能生巧的过程,布置大量的练习剥夺了学生的休息和玩耍时间。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注重书面练习,而忽视了动手练习和实践操作。而且很多教师对数学练习存在着比较保守和片面的认识,过于强调思维路线与教师的高度一致性。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人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练习的针对性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重难点,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使练习过程突出重难点。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重点花时间进行专项练习。例如在教学五年级《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互质数”的概念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组判断题:①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 )②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③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④相邻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⑤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 )⑥ 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 ),通过这样的针对练习,既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互质数”, 又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又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时,人民币的换算是这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我就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1元=( )角 1角=( )分 3元=( )角 5角=( )分 50角=( )元 20分=( )角 4元5角=( )角 6角3分=( )分 69分=( )角( )分 52角=( )元( )角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于单名数与复名数之间的换算都能清楚的掌握了。对形同实异、易混淆的知识进行辨析,有利于培养学生推理、分析和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负面迁移。

三、练习的层次性

练习设计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这课中,我就设计了四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第一个练习,在得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后,马上请学生运用公式,听老师图形长、宽、高的条件,口算其体积,并且在计算过程中巧妙安排正方体的计算,让学生自己去推想,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第二个练习,运用本节课得到的公式,返回来帮助小明解决开课时遇到的“一块长方体的石头和一块正方体的石头,哪块的体积大”的数学问题,老师并没有直接告知边的长度,而是让学生体会到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必须要知道它的长和宽和高,或者棱长。第三个练习,求学校沙池的体积。先估一估,“并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说到先估计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高是多少,再用公式“长×宽×高”来求体积。老师这时就会有疑问:“你们为什么先估计它的长和宽和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体积先要知道它的长和宽和高,或者棱长。第四个练习“把这个沙池的长增加2米,宽增加1米,高增加1米”求新体积大小,是在前面形成结论的基础上拓展,使学生的思维更具灵活性、全面性。通过以上四个由浅入深的练习,让学生很容易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课堂有效练习设计 篇4

西吉第一小学

马晓娟

[内容摘要] 新课程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的有效性应从以下角度考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练习设计具有丰富性突出、练习设计富有思考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练习题的应用性。

关键词:新课程 数学 练习设计 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的练习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发展智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对他们进行品质培养和情感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新授课堂练习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练习设计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新授课的练习呢?经过本人几年的研究探索,练习设计应考虑以下原则。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而活动又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机械的、严肃的,重复的作业尤其令人乏味。根据这些特点,练习应转变作业方式,把机械单调的练习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有声有色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让学生通过操作来理解题意,解答习题,学生学得比较主动,不会出现干坐着一筹莫展的情形。简单的“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放一放”等操作活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练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书面练习”和“口头练习”等形式上,还要重视学生练习的操作性。

二、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例如,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后,针对学生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与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容易相混,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看一看:让学生任选一处观察它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3、画一画:将你所观察到的画在作业本上;

这样的练习,既复习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又巩固了图上的东南西北方向,更重要的是,将两者同时进行,使学生更清楚的明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方向是不会变的,而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方向是人为制定的,只不过人们习惯于将上方定为北方。

所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巧妙而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练习设计具有丰富性

《 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教材编写时,应采用多样的形式(如图片、游戏、卡通、表格、文字等),直观形像、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对教材编写提出这样的要求,那么对教师在平常的练习设计中,也应努力做到这一点,使自己所设计的练习不管在内容还是在呈现形式上都要丰富多彩,从而改变过去在练习中的严肃有余,生动不够,活泼不足的形式。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达到练习的有效性。

例如,许多学习资料上将以往呆板枯燥的练习题目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给学生练习的题目前写上一句激励语言:“下列问题只要你仔细分析,一定能解答,我们相信你”。“你真棒,能用多种方法解答吗?”还有将“练习混合算式”取名为“开心过山车”;文字题改为“畅游文字岛”,应用题可改为“问题乐园”等,表述的亲切,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再如,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后,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课堂练习:

1、对口令:同桌两人,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二五”,另一位同学说出“十”;或者一位同学说出一句完整的口诀,而另一位同学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2、找卡片:一位同学出示一张数据卡片(5的倍数),另一个同学迅速地找出两张算式卡片与此对应。

3、用口诀:出示一首古诗(每句5个字),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共有多少个汉字.并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可用到5的乘法口诀的?

以上这些练习设计,就改变了过去读、背,抄的形式,而是将这些将数学知识与动手操作、生活现象及其它学科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倍感亲切。与过去单纯的练习题相比,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更丰富了数学的内涵。

四、练习设计应有多层次性

1、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课堂练习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而逐步加深练习的难度。让学生拾反而上。练习层次一般可分基础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达到懂、会、熟。基本练习也可是模仿题,练习着眼于“双基”,以巩固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形成基本技能,变式练习可以是形式上变化的题,也可以是位置变化的题,或是逆向思考题。目的是为了防止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巩固新和技能;综合练习是知识综合的练习题。如新旧知识融合在一起的练习,以便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加强对新旧知识的理解,防止新旧知识混淆。下面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为例(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1、基本练习:(1)填空

A、2.5×(4+0.4)=2.5×____2.5×____ B、108×12.5=(___+___)×12.5=100×12.5+___×___ 该项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乖法分配律的基本变形。(2)简算

A、1.25×(4+0.8)B、7.8×5.8+7.8×4.2 该项练习是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乖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变式练习:(1)简算

A、9.8×99+9.8 B、2.4×98+4.8 该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3、综合练习:(1)简算

A、2.5×1.25×3.2 B、1.25×(1.6×0.23+0.77×1.6)该项练习是运用乖法的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以便防止新旧知识混淆。

五.练习设计富有思考性

练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题目带有一定的思考性,就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设计练习时,可设计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题目以及数学游戏等。例如,在上“比较分数大小”这一节课,安排了如下思考性较强的题目:将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又如“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中设计了一题多解的题目:求下列阴影图形的面积。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图形的面积,也可以沿着阴影部分的边剪下,然后将阴影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来思考等。

总之,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以《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先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才能使课堂练习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六、突出练习题的应用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收集到的问题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它,就不再单纯是背诵和记忆书本上现成的知识,而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了,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并且在此过程中学到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七、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有效地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

课堂有效练习设计 篇5

调查问卷

崔庄学校班级:姓名:

1.你喜欢英语吗?()

A.喜欢B.谈不上喜欢与不喜欢C.不喜欢

2.你喜欢哪种类型的授课方式?()

A.老师讲,学生听B.有学生小组讨论,老师点拨C.无

3.你喜欢小组合作讨论吗?()

A.喜欢B.还可以C.一般

4.你喜欢老师什么样的授课方式吗?()

A.情境真实B.我们能自由交谈C.听老师讲就行了

5.你在课堂上每次都积极参与讨论吗?()

A.是B.有时参与,有时不参与C.不参与,因为我害怕说错,他们笑话我6.课堂上你会主动和同学交流吗?()

A.会B.不会,我担心说错被他们取笑C.有时会,有时不会

7.你认为学习英语的压力主要来自于?()

A.听不懂教师的课B.作业太多C.英语太难了

8你能承受学习英语的压力吗?()

A.能承受B.基本能承受C.不能承受

9.一般情况下,老师布置的英语课堂练习量:A适量有点多B 我跟不上很多,C我根本做不来()

10.你觉得平时课堂上,老师布置的练习A与新知识很相近.B 新课知识难一点 C跟新课一点关系也没有()

11.你觉得英语课堂学习的难度 A 适中B有点难.C跟新课不同很难()

12.你认为自己练习做不好的原因是:A上课不够专心没听清楚老师的讲解B 我很认真听了,但还是不会做C大部分我会做,但有些变化的题目不会()

13.你认为英语口语练习重要吗? A 很重要,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较好掌握英语知识B不太重要,有一点点练习就可以啦。C不重要,只要把例题掌握了就可以了()14你认为英语课堂练习效率高吗? A 高 B 一般C 不高()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数学课堂练习 篇6

杨岩君 130411

(甘肃省万名教师培训工程)

【摘要】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部分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练习,从而来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加深对知识的巩固与强化。本文将避开“多、繁、杂”的课堂练习,从如何有效的开展课堂练习而展开论述。让数学课堂练习(包括依据标准展开的练习、温故性的练习、针对重点难点的练习、巩固新知识的练习等。)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关键字】有效性、课程标准、温故性、重点、难点、易错点、巩固新知识等。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更为显著。然而面对学校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开展的各项活动多,在校,数学老师根本找不到额外的时间,也根本“抓不着”学生。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数学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有效开展数学课堂练习的几种途径如下:

一、依据《课程标准》而展开的数学课堂练习

(一)、目的性和针对性相结合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的设计又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由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同时,我们在练习设计中,目的性和针对性往往是相结合的,既要有目的性,更要有针对性,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首先,应抓住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其次,还应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根据作业中普遍存在的薄弱进行专项习题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薄弱的知识点。

例如,在“平均数应用题”中,关键之处在“寻找总数量和总份数”,可以针对这个重难点设计寻找总数量和总份数的练习,让学生在比较、练习中明晰概念。又如,学生学习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后,容易把它和前面的“质数”混淆起来,也可以设计专项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对比,准确掌握知识。

(二)、层次性和整体性相结合

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练习的层次性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化式习题,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向技能、智能方面转化。

同时还应该根据各种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利于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实践活动中,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练习的层次性还要和练习的整体性相结合。从学科教学任务的整体出发,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还要注意练习的整体性。数学知识结构本身逻辑性、连贯性比较强,我们还应该认真分析课题在本单元、本书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它们内部的相互联系、知识的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注意知识系统的整体性、连贯性。

(三)、趣味性和开放性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练习中主动、轻松、持久、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所以,练习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为了激起学生练习的兴趣,我这样设计:有一天,猴妈妈从瓜田里摘了一个大西瓜。回家后,将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两份,正要分给两个孩子,突然,一只小猴子吵起来:妈妈,我要吃两块,一块太少了。接着另一个小猴子也吵着要吃两块。这下猴妈妈为难了,因为两只小猴子太小不懂得谦让,家里又只有一个西瓜。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帮助猴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呢?使学生对本练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愿。完全符合新课程思想:“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习题更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灵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充分体现在教学活动要开放,课堂要开放,学生思维要开放。开放题的设计是开放式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开放题来为开放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开放题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凸现个性。合理设计开放题进行开放式教学,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把握知识点。

(四)、创新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还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允许独立从事探索活动,不排斥学生的错误,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的创新性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实践性作业可以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可以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学生对问题就会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责任感都会大大加强。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组的多样形式,如改错、竞赛、抢答、等等,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巧妙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在平时教学中反思,不断归纳总结,以获得实施练习设计的最佳效果,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二、为学习新知识而展开的“温故”课堂练习

由“旧知”引出“新知”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主要方法。我国数学课堂中,绝大多数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引入的,这符合认知规律,更加有利于学生建立新与旧的联系。课堂教学多以复习提问的形式开始,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在学生对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的“温故”中,逐步体现出学习新知识的意义,使学生有兴趣“知新”对小学生更是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起“引入”作用的“旧知”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已知数学知识,而是越来越多的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呈现。可以说,由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深入人心。虽然由实际问题引入新知识本质也是由已知引出未知,但其中不仅包括已有知识,还包括实际的情景,使得新知的引出既来自于数学知识内部,又来自于数学外部,从而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数学的的实用价值。在“温故”课堂练习中应注意“启发,灵活多样”性。

温故课堂练习的活动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便于更好的开展新知识。如在复习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时,我可以设计了这样一道发展题: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8.88×0.125。学生想出如下三种解法后再让学生说思路,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1)8.88×0.125(2)8.88×0.125(3)8.88×0.125 =(8+0.8+0.08)×0.125 =8×1.11×0.125 =(8×0.125)×1.11 =1+0.1+0.01 =1.11×8×0.125 =1.11 =1.11 =1.11 三.针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的知识点而展开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训练活动,它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巩固、运用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的选择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且基础、典型、新颖。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作业的布置的时候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杜绝“一刀切”的习惯。

针对性原则

先调查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寻找学生知识的缺漏处和能力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确定重点内容,集中时间和精力进行查漏补缺,促进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练习时必须突出重点、难点和易错的知识,来进行针对性练习,从而达到注重实效。在练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系统性原则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系统规划复习和训练内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发展性原则

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重温,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发展,同时向外延伸拓宽,而且方法要灵活,有利于学生创新

四 为巩固新知而展开的课堂练习。

(一)、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

练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课堂练习活动的设计,要围绕着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练习设计,突破难点、掌握关键,使课时目标落到实处。

(二)精选典型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复习巩固知识经常是一个单元又一个单元反复进行练习,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达到教学目的,但实践告诉我们:这样只会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当他们遇到实际问题时仍是束手无策,这就是传统的“题海战术”忽视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带来的结果。我们应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精选题型来训练知识点,例如,在教学了求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试着计算 自己准备的圆柱形学具的表面积,先思考需要测量哪些数据,然后再测量实际数据,最后进行计算。这样得出计算结果后,所有求圆柱表面积的题目学生应该都会做了。在训练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使他们理解该种题型,并要求学生写出解题过程后,分析给别人听,这样学生就能真正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在以后的应用中学会以“一变应万变”。

(三)依据新知识结合学生实际,对习题修改补充,优化组合。

教材上的习题虽好,但它是为一般学生所设计的。而我们所教的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智力情况各不相同,在掌握教材习题的编排意图后,还必须根据课时目标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对习题进行修改补充,重新优化组合。五 开展课堂练习应注意的地方。

(一)、新颖有趣,注意趣味性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还是以《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本来这一课都是计算教学,反复的计算练习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他们很容易走神。但我们可以把小孩子喜欢的小动物们引入课堂练习,如小熊维尼、小老虎、小猪博士等,让它们设置一些有激励性的闯关题,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不断取得胜利果实的喜悦中不知不觉闯过一关又一关,而且在闯关的过程中练习是层层递进的,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得到练习的机会。

(二)、联系实际,注意生活性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学生在前二十几分钟的新授学习后,已经开始感到疲倦了,此时课堂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倦心理。为此,我们要对教材中的计算题做一些改编,引入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练习计算,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而为了解决问题,就必须经过正确的计算。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计算的必要性,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计算的积极性。如: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减)》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图书馆场景,画面最后显示为例题图画,接着引导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答,学生交流汇报的同时电脑出示各种问题和相应的算式。这样把新知从实际生活中自然引出,以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对象,学生会更感兴趣,并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练习部分,我还是以图书馆场景为题材,在主题图上增加了一些信息,把课后的习题都串联进去,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课后习题,进一步掌握了计算方法。

六、小结:

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数学课堂练习(包括依据标准展开的练习、温故性的练习、针对重点难点的练习、巩固新知识的练习等。)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从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探索 篇7

1.枯燥乏味,无吸引力。我们一些数学老师在设计练习时,一味追求数学学科的规范性,过分注重数学化,脱离生活实际,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丝毫趣味可言,使不少学生机械、被动地完成练习,缺乏完成习题的激情和兴趣,使得练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题量如海,有量无质。在一些老师的观念中,每次新授结束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就必须要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因此数学练习课课有,学生堂堂做,从而导致练习量过重。另外,一些老师抱着“熟能生巧”的观念,进行“题海战术”,只图“量”,不求“质”,一味盲目地“强化”训练。其实这种盲目的“题海战术”,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更使学生负担过重,与素质教育相违背,使学生练习效果降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负面影响。

3.无目的,无梯度。许多教师在选取课堂练习题时,按照“拣到篮里就是菜”的做法,书本、补充习题、同步探究一题都不放过,根本不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练习题层次不清晰,梯度不明显。这种做法,使得成绩优异的学生做重复作业,而学困生又由于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的差异,对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束手无策,以至于学习越来越没自信。

一、练习设计要融入趣味性

我们在设计练习时,特别要在“寓教于乐”上动脑筋,如题目要求的表述可以改变常规要求的提法,创设一定的比赛、激励机制等,如“最强大脑”、“数学万花筒”、“小小智多星”、“快乐ABC”、“闯关我能行”等。尤其在小学低年级中可采用第一人称:“我是小小裁判员”、“我是小小神算手”、“看图列式我能行”、“我帮算式画图画”等。这一类的题目要求富有童趣,激发学生的做题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把练习题编成谜语、游戏等形式,以图像、情境、资料等丰富新颖的形式加以呈现,使孩子们感到题目既轻松又有趣,开发其情感资源,从而使学生更迫切地去探索、去研究。

例如:在学生学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红红做了8道题,她把得数从上往下读,正好是她家的电话号码,请你照样子写出报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和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的算式,让同桌算一算。

红红家电话:66513892报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我家的电话:()

通过趣味化的设计,相同的计算习题,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有趣的气氛中做练习,学习兴趣很高,完成速度快,而且还避免了因机械重复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由“要我练”变为“我要练”,同时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二、练习设计要体现生活性

例如,在学习了“千克和克”这一知识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习题:请同学们到超市去购物,看看哪些商品是用克做单位,哪些商品是用千克做单位的,并进行收集,同时选择一两件商品带到课堂上来。第二天的数学课上,我首先请学生分享交流自己在超市里收集到的重量信息,同时展示出自己最喜欢的商品,并告诉大家它的重量,随后让学生互相交换拎一拎、掂一掂,感受物品的重量。接着,我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水果、蔬菜,先请学生掂一掂,估计水果、蔬菜的重量,再用秤称一下进行验证,看看与估计相差多少。然后我又给班级中一位具代表性的学生称了体重,然后让其他学生根据该生的体重估测自己的体重;在知道了各自大概体重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抱一抱,有的学生叫起来:“哇!好重啊!我抱不动了。”最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个鸡蛋、一条牙膏、一袋大米、一筐苹果、一只鸡、一头猪等物品的重量。以上几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了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几十千克的重量,对一些填重量单位的习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练习把抽象的概念与生活紧密结合,使概念具体化、趣味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练习设计要注重层次性

新课标理念下的促进学生发展,并非要让每个学生的每一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是有差异的发展。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利用学生的差异,发展学生的差异,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着力点。为此,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充分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既让学困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又能保证学优生免受“饥饿”之苦。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我设计了围三角形系列练习:

1.围三角形(一):一个用小棒围成的三角形中,其中有两根小棒分别长14厘米和20厘米,第三根小棒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在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追问:除了25厘米之外还可能是多少?最长可能是多少厘米呢?

2.围三角形(二):继续围三角形,只有两根小棒(14cm、20cm)和一把剪刀,怎么办?剪断哪一根小棒?怎么剪?

3.围三角形(三):只有一根长14厘米的小棒和一把剪刀,怎么剪?

实践证明,这类练习题的设计层次分明,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学生刚接触新知识,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层次的练习题能不断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基础的、较易的知识,才为后续掌握较难的知识提供了可能。由易到难的练习层次也是大多数巩固性练习中经常出现的形式,由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效果是很明显的,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堂有效练习设计 篇8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看到不少教师注重讲解,层层追问,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缺少感悟、体验文本语言的实践与语言训练的过程。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忽略了课堂练习的设计,没有以此为载体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实践。试问,这样的语文课堂,其教学有效性从何谈起?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到底收获了什么?所以,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举措。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师如能对课堂练习精心设计,无疑也是给予了学生一次开动脑筋、活跃思维的机会。笔者在教苏教版第三册《大禹治水》时精心设计了几个课堂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截取几个教学片段,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设计。

一、延展练习广度,帮助积累内化语言

【片段一】

课件出示词语:滔滔 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察看 挖通 千山万水 劈开 治理 制服 伟大英雄 安定 千辛万苦

学生自读词语,教师指名个别读词并及时正音后——

师:大家仔细看这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点击“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生:我发现这两个词语都带有“千”和“万”。

生:我还发现这两个词语都是“千”什么,“万”什么的结构。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厉害!谁能再说几个像这样的词语吗?

生:千家万户。

生:千军万马。

生:千言万语。

生:千变万化。

…………

师:说得太棒了!看来大家一定看了很多书,积累了很多这样的词。“千”“万”在这类词中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比如很多很多军队,就是“千军万马”;很多很多人家就是“千家万户”;很多很多话就是“千言万语”。

这一教学环节,看似是一次简单的自学情况的检查,其实却隐藏了极大的魅力。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这两个词语,就是在鼓励学生运用平时的课外阅读积累,搜索脑海里有关“千×万×”的词语,让他们互相交流,融会贯通。这样的词语练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学生平时留意、掌握词语的规律,拓宽了他们的识字量。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很好的识字教学,也是一次很好的课外阅读动员。正是有了这样的课堂练习,才能让识字和阅读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深化,紧密结合。

二、设置练习坡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片段二】

课件出示词语:治理 制服 千辛万苦 冲倒 淹没 无家可归 千山万水 挖通 劈开 仔细地察看 安定 伟大英雄

师(指读后):小朋友,你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生:课文主要讲了大禹为了治理洪水,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最终制服了洪水的故事。

生:课文主要讲了伟大英雄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让百姓过上安定生活,吃尽了千辛万苦的故事。

生:课文主要讲了大禹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终于制服洪水。人们赞扬大禹是伟大英雄。

…………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刚刚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设计这个练习,对于教师而言,很可能会面临“冷场”的尴尬局面。不过,笔者在设计这个练习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概括能力,用已经学过的词语作为依托,给学生们一个概括主要内容的“拐杖”,让他们扶着这根“拐杖”,一步步地走进文本,运用已经学会的词语,尝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刚刚学过的语言文字,让他们学以致用,从而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所在。

三、挖掘练习深度,丰富学生想象能力

【片段三】

课件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师:“吃尽了千辛万苦”说明什么苦都吃过了。(课件出示: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他爬了一座又一座的 ,趟过了一条又一条的 ,渴了 ,饿了 ,累了 。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 。)

师:你能展开想象,说说大禹吃了哪些苦?他又是怎样克服的呢?

生: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他爬了一座又一座的大山 ,趟过了一条又一条的长河,渴了喝点山泉水,饿了摘点野果子吃,累了在草丛里睡一会儿。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生: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他爬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山 ,趟过了一条又一条的大河,渴了喝点河水,饿了吃点树皮野草,累了倒在路边休息一会儿。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苦头。

…………

师: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不仅吃尽了苦,还走遍了“千山万水”。(课件出示:大禹翻越高山,身上划过了 ;大禹跨过长河,脚底磨出了 ,可他 。)

师:谁能开动脑筋,再想象一下大禹翻山越岭所饱受的千辛万苦呢?

生:大禹翻越高山,身上划过了一道道血痕;大禹跨过长河,脚底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生:大禹翻越高山,身上划过了一道道伤痕;大禹跨过长河,脚底磨出了一个个老茧,可他满不在乎,继续前进。

大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而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理解力。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不一定会有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点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就越见深切。”这个设计,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文字背后隐藏的内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大禹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正是有了这两段说话练习,让学生们的想象具体而生动,也正是有了这两段说话练习,让学生们的语感一下子得到升华,读起课文中的句子就有滋有味了。

纵观这三个教学片段,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三个教学环节,分别设计了不同的练习,针对性强,也有一定的梯度和弹性,可谓颇具匠心。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更好地促使他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从而让他们在更高层次上领悟课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我们需要这样的语文课堂,同时更需要这样的语文课堂练习。教师必须重视课堂练习设计,使之成为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营养剂,成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助推器。相信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和智力都能够得到更好地培育和发展。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崇宁路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上一篇:产品开发情况简介下一篇:我喜欢的动物——猫